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1

北京现代建筑中的传统元素研究

高二 12 班 刘诗悦 虞欣然 高二 14 班 刘紫霭

摘要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面临着城市化进程迅速而带来的城市建筑趋同化问题。本研究
尝试通过研究北京现代建筑,对如何有效的在建筑中体现传统元素,增加城市文化认同感进
行探索。本文建立了一套分析建筑的体系,从形、境、意三个大维度,对不同类型的现代建
筑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并尝试寻找优秀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共性。

一、绪论
1. 研究背景:
进入 21 世纪之后,由于城市化的快速拓展,社会对于功能性建筑的需求量迅速加大。
人口的激增也使建筑设计必须要满足更多人的居住和办公需求。这就导致了传统建筑元素逐
渐在新建筑中没落。各个城市在建筑的形态上出现了断层,逐渐走向趋同的道路。现在走在
中国大城市的街道上,满目只有相似的高楼大厦,丧失了源自于历史的独属于城市的传统韵
味,这是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巨大挑战。

2. 研究目的:
该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从植根于北京的建筑入手,通过论文以及理论指导,分析当代巧
妙结合传统文化的现代建筑的优秀所在,如它们是如何将形状,符号融入在其设计理念中的。
同时形成独特的关于评判现代建筑如何结合传统文化的标准,希望能对北京之后的建筑设计
和城市规划提供一些建议,缓解城市趋同化的问题。

3. 研究内容:
该课题研究北京区域内现代建筑融合中国文化的方式,整合城市内具有不同功能的多数
人认可的成功融合案例,依据从前人那里筛选得到的分类标准,分析北京现代建筑融合中国
文化案例成功要素,从而给出设计意见。必要时可以进行实地考察。

4.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

二、建筑分析体系
本文中我们将从三个递进的维度对建筑进行分析。

第一个维度是“形”,将传统的元素融入到建筑物外观构成中,以取得在外观形态上与传
统建筑相似或相近的视觉效果,获得类似于传统建筑的认同感。其中,“形”又细分为两个部
分,分别是“符号的运用”和“形式的进化”。“符号的运用”包括“新旧对比”,“抽象简化”,和“材
质还原”三部分。“新旧对比”指在旧建筑中加入新建组的元素,使得新建筑依附于就建筑。“抽
象简化”指从传统建筑中概括提取代表性元素应用到新建筑中,所提取的元素包括但不限于
建筑符号、造型元素、构件与细部、以及色彩的运用。“材质还原”指使用传统材质建造现代
建筑。“形式的进化”指从非建筑总提取传统元素并应用在建筑设计中。

第二个维度是“境”,指分析传统建筑空间形制,借鉴传统空间构成法则以及传统空间
流线对现代建筑的流线进行组织和空间布置。这种表达方式不但在建筑单体中而且在建筑群
体中有更多的体现,以营造空间氛围与空间趣味性。

第三个维度是“意”。其表达方式方式属于对于传统文化理念深层理解的设计手法。不
拘泥于建筑外形与传统形式的相似,而是追求古典意境的表达,用建筑实体表达抽象的意境。
用现代化的表现手段传对达传统文化精神的追求。

三、传统元素
(一) 形

我们将从材质、样式、色彩和纹样四个角度探讨中国古代建筑形的特点。

首先,在材质方面,由于木材具有方便取材,适应性强,抗震性能强,施工速度快,便
于修缮、搬迁等优势,被传统建筑普遍应用。此外,瓦当、砖、石等材料在传统建筑中也有
所应用。特别是石料,是宗教建筑,如石窟、佛塔等,的主要材料。

其次,在样式方面,木结构建筑中,从屋顶部分来看包括瓦当、滴水、屋脊、屋瓦等。再
到屋身部分包括天花藻井、墙面、梁架、雀替、柱、斗拱、枋、门窗等。再往下细数台基构
件如地面装饰、台基、台阶、柱基等。 而砖结构建筑中的砖用于墓穴等建筑。石制建筑中的
石多用于佛塔,唐代时出现阁楼式、密檐式、单层塔三种样式。

第三,中国传统建筑有自己的一套色彩体系。

周朝开始提出“正色”和“非正色”的主张,色彩开始用以“明贵贱,辨等级”,《礼记》:
“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黈。”这就是说,皇帝的宫殿柱子油漆用红色,诸侯
府邸的柱子用黑色,其他一般官员用青色,而老百姓就只能用土黄色了。这种色彩的等
级化运用一直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传统历史时期。

战国、秦汉之际,未受异域影响的中国纯正色彩观已经成型,继承发展周朝的“正色”、
“间色”的黑白红青黄五色体系为代表。秦汉时期虽然五色体系广泛地应用于建筑环境,
但还是存在红黑搭配作为主色调的明显倾向,也就是说在用色上并不是均匀的使用五种
颜色,而是多以红黑配色形成主色调。

战国末期的阴阳学家邹衍在“五行五色说”的基础上推出了“五德相胜”的观点,受到
统治阶级的认可,汉初刘邦自认直接周统,称水德,故色尚黑,因此汉代黑色的地位是
很重要的。邹衍的学说,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秦汉以后城市的主流色彩取向,如汉武帝时
期按照五行轮转,改为土德,色亦改为尚黄,此后红、黑的主色调中加入黄色并留白部
分,进而形成了较稳定的中国传统主色调配色结构建筑的颜色分类。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的异域色彩观也开始为社会所认可。这一时期建筑用色一方
面继承或比附前朝建筑风格,另一方面在色彩的运用中渗入了众多异国元素,开创施色
新风:在保留了传统用色的基础上,建筑广泛采用墙面涂白、木面涂红的设色方法,如
《洛阳伽蓝记》载洛阳城内胡统寺“朱颜素壁”、高阳王寺“白壁丹楹”;黝色瓦、漆瓦、黄
绿琉璃瓦、金色瓦当、金银柱子、珠玉装潢等做法也开始出现;金色亦得以大量使用,
特别是在佛教建筑和壁画上;石青、石绿等蓝绿主色调开始出现在石窟壁画中,就此汉
朝以来红黑为主色调的局面被打破了。

元朝,喇嘛教和伊斯兰教的传入。在建筑艺术文化上不仅传入了新的装饰图样,也
传入了新的设色风格:藏传喇嘛教建筑喜欢用大片的深褐色、浅褐色和白色,如北京妙
应寺白塔;伊斯兰教建筑则多用绿、白、蓝、紫色。这些不同色彩、形式和风格的建筑
与汉族的传统建筑交相呼应,使中国城市建筑环境色彩开始向着丰富性、多样性、多元
化的方向发展。

最后是纹样部分:
1.几何纹样又名抽象纹样,一般主要用于一些青铜器与陶瓷上的装饰,它主要包括席纹、
雷纹、连珠纹、回纹、条纹、万字纹、锁纹、弦纹、蒲纹、谷纹、勾云纹、云纹、绳纹、绳
络纹、盘长纹、方格纹、乳钉纹、旋涡纹、锦纹、龟背纹等,几何纹样多以曲线或者直线的
形式存在。在传统建筑中回纹、云纹、冰裂纹等运用比较多,冰裂纹多出现在传统建筑的门
窗或隔断上,回纹与云纹在传统家具或门窗等装饰上运用较多。
2.器物纹样主要是祥云和器物组在一起的图案,一般这些器物与佛教和道教都有关,它
们一般是神明手中所持的法物,因此它们具有辟邪或者逢凶化吉的作用,主要包括山水纹、
波浪纹、博古纹、绶带纹、太极图、八卦图、如意等。
3.吉祥纹样包括杂宝纹、八卦纹、璎珞纹、宝杵纹、一根藤、岁寒三友(松竹梅)、竹报
平安、连中三元、三阳开泰、海屋添筹、玉堂富贵、功名富贵、福禄寿禧等,这些纹样都被
古人赋予了吉祥的美好寓意。
4.植物纹样种类多、形式丰富,而且很多植物纹样还因为植物本身的特征而被赋予了各
种美好的寓意或者品质,并受到人们的喜爱,例如:四君子(梅兰竹菊)、卷草纹、石榴纹、
团花纹、柿子纹、莲花纹、忍冬纹、水仙、长春花、折枝花、宝相花等。
5.祥禽瑞兽纹样包括四神纹、麒麟纹、龙纹(图2.12)、凤鸟纹、狮子纹等,这类纹
样一般都在宗教或者是政治领域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6.人物纹样包括佛教与道教,或者是神话人物的形像,例如:飞天纹、人面纹、舞蹈纹、
婴戏纹、仕女纹、高士纹、农耕图、A仙纹、五伦图、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十
八学士、麻姑献寿、和合二仙、五子夺魁等,此类纹样多以当时社会时期人类的生活状态为
原型,表达出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也传达对劳动人民美德的一种赞扬之意。
7.⑦动物纹样所指的是被人类赋予了吉祥寓意的飞禽走兽,例如:喜鹊、鸳鸯、仙鹤、
蝴蝶、孔雀、鸡、羊、龟等。

由于我国的古人聪明的智慧将其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动物、植物加上情感上的色彩,然后
将其进行抽象的变形和美化,最终形成这些具有不同意义的丰富多彩的纹样,它们充满了情
趣与美好的寓意,是我国悠久历史的一种沉淀,也反映着我国历史文化或者说建筑文化的一
种演变,因此我国的传统纹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颇高的文化魅力。

明代建筑用色也严格规范,例如王侯公主府第正门用“绿油铜环”,公侯用“金漆锡环”,
一、二品官用“绿油锡环”,三至五品官用“黑油锡环”,六至九品官用“黑门铁环”。明代官式建
筑彩画较多融合了南方传统,多用业已定型的旋子彩画,其风格和清代相比用金量小,贴金
只限于花心(旋眼),其余部分多用碾玉装的叠晕方法做成,色调明快大方。枋心中只用青
绿颜色叠晕,不绘任何图案;藻头内的图案根据梁枋高度和藻头宽窄而调整;箍头一般较窄,
盒子内花纹丰富。民间建筑南北形成明显差异:北方多用青灰砖瓦配朱漆木面油饰,而南方
多用粉墙黛瓦配褐红漆木面油饰。

清朝不同等级建筑各部件所用材料和颜色的制度和规范更为严格苛刻,例如皇宫屋顶采
用黄色的琉璃瓦,而王府屋顶只能采用绿色琉璃瓦,一般民居屋顶就只能用青灰色普通筒瓪
瓦了。其他如彩画、油饰等同样有等级的限制差别,一般红、金为皇帝专用,亲王、郡王府
邸用红、青,普通民居只能用黑漆油饰门柱等建筑构件

(二)境
1.单体建筑:
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普遍具有简明、真实、有机这三个特点。
“简明”指以“间”为单位,由间构成单座建筑,因此建筑物的平面轮廓和结构布置都
十分简洁明确,人们只需要观察柱网位置就可大致知道建筑室内空间机其上部结构的基
本情况。
“真实”指无保留的暴露梁架、斗拱、柱子等全部木构架部件,不仅展示中国建筑结
构美,而且对保护木构架有利。
“有机”指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以满足各种不同功能的需求;并易于与环境融为
一体,室内外空间可相互流通渗透。
2.建筑群
中国古代建筑重视各单体之间的组合与变化,并与传统文化等宗法制度相关。其中,
最为建筑的建筑布局是庭院和轴对称。庭院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形成内向性
封闭空间。而轴对称常用于庄重严肃的场所。主从有序、中间殿堂、四隅崇楼的格局。

(三) 意
中国传统建筑中也包含很多体现“意”的部分。

木结构体系:
对于中国传统木质建筑,木结构之间都由榫卯联结。因为木材本身具有弹性,架构接
点所采用的斗拱和榫卯有一定伸缩余地,可以调整内力抵抗外力。这也正对应了中国人性格
中的“柔”,以柔克刚,刚柔并济。同时,木结构体系也折射出了中国文化的伦理精神:其伦
理本质特质是,排斥对虚幻的未来世界追求,注重现实中的亲情之爱。并且,木头来自于自
然,在质感上有着朴素自然的特性,代表中华民族崇尚优美、温暖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人与自
然的亲和关系。

阴阳互补,协调对称:
古人眼中,阴阳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相辅相成。所以中国古建筑以阴阳互补,藏风
聚气的协调平衡来规划建筑布局,模拟宇宙或社会生活其他实物形状以暗示一定文化美学意
蕴,以建筑物和天象星宿的照应来契合自然,达到一种实自然的建筑实用意识,实现天人合
一人与自然的理念。
举例:四合院----负阴抱阳,人们社会风俗融入自然环境,天,地,人士统一个体
天圆地方,象天法地:
中国古建筑以特定的建筑形体造型,模拟宇宙或事物中的一些事物形状来暗合社会理
念,而理念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所以中国很多古代都城的布局都是方形的。
举例:北京天坛----圆坛,方墙,同时内坛墙和外坛墙相辅相成,构成北圆南方的图
案,是人们“上天”和“亲自然”的地方

天人相应,天地一体:
古代风水家们在规划建筑布局时会与天上的星象,星座对应起来,他们认为天地是相
通和的。
举例:北京紫禁城----内局严格按照星宿布局。中国传统文化将天空中央分为太尉、
紫薇、天帝三垣,紫薇垣居中。古人认为紫薇垣是天子所居处,因此明朝皇帝将皇官定名“紫微
宫”,正是人间皇帝和天帝相对应。另外中和殿、保和殿象征天阙三垣。整个紫禁城,城是一
座宫,宫是一座城,整个建筑群中,无论是三大殿,还是诸门阙,无不通过大与小、宽与狭、明
与暗、高与低、动与静、简与繁、圆与方等矛盾,错综交织,形成多样化的统一,表现出和谐
的意义。这种和谐的美,还体现出一系列象征性的名字与建筑物相互结合,构筑专制理想大
厦的多样化统一。“太和”、“中和”、“保和”无不闪烁着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光芒。“天安”、“地
安”、“东安”、“西安”等命名融合与天、地、东、西对立概念中。

四、现代建筑
(一)定义
“当代”这个词定义的时间段有两种,一种是指从 1949 年建国至今,另一种是指自上世纪
80 年代至今,本文选择后一种定义,尤其以 21 世纪以来的建筑设计为主要论述重点。

(二) 分类
笔者按照功能将建筑分为四类:分别是居住类、商业类、办公类、和公共设施类。“居住
类”指共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如居民楼、四合院等。“商业类”指从事商业活动的场所,如
商场、宾馆、饭店等。“办公类”指办公场所,如写字楼等。“公共设施”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
组织提供的、给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如学校、医院剧院等。

五、现代建筑案例分析
(一) 民居
一)纽院儿
一、形:
1. 符号的运用(材质还原):
(1) 由于建筑本身由老旧四合院改造而成,因此保有大量的传统四合院元素。如入口
处的外貌,房屋的灰色砖瓦等。
入口处的外貌 灰色砖瓦

新增建筑部分同样运用传统建筑材料,如灰砖与鹅卵石组成的庭院地面、竹制拉门及竹
木制成的室内空间等。

灰砖与鹅卵石组成的庭院地面 竹制拉门
竹木制室内空间

2. 符号的运用(新旧对比)
其居室内采用大量现代材料和元素进行装修,保证了生活起居的舒适性。如现代化的厨
房和洗手间。

现代化厨房与洗手间

3. 符号的运用(颜色)

黑白灰三色的应用

传统民居的主色调多为黑白灰,扭院儿的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都延续了这种颜色的应用。

二、境
有机:第一,房梁多采用木质结构,给人只起分隔作用而不承重,可随意变化的感觉,
增加空间连续性。第二,部分墙体用落地窗代替,从室内可以看到院落,减少了室内和
院落间的绝对分割,构成了空间的延续性。第三,院落地面的流体化设计带给人流动的
连续感。

空间流动性

三、意
中国古建筑的设计注重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用建筑语言来表达人对宇宙观的认识。而扭院
儿的设计黑白相辅相成,从中可以看出道家文化中阴阳的理念。
阴阳

二)白虎头村老宅改造
一、形:
1.符号的运用(材质还原):
由老旧建筑改造而成,外立面保留了原建筑北方古典民居形式:砖制墙面、瓦制屋
顶、木门木窗。内部结构也保留了大量房屋木质结构。
正立面

房屋内部木结构

2.符号的运用(新旧对比):
为改善室内采光,在外立面将原墙灰砖局部替换透明玻璃砖,突出时尚和视觉艺术同
时也是老宅在这个时代的语言进化。
玻璃砖与玻璃墙面

二、境
1.单体建筑:
1) 简明:以“间“为单位,布局简洁。
2) 真实:木结构裸露在外
3) 有机:室内和室外空间互相渗透,有介于房屋和庭院之间的暧昧地带。

介于室内和室外的地带 餐厅折叠门可与户外联通

2.建筑群:
1) 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组成庭院。
2) 各个屋子的布局具有对称性。
三、意
1) 木质结构,耦合自然,“取于自然,顺其自然”
2) 中正
3) 围合空间体现我国文化中内敛的特点。

三)白塔寺院落未来之家
一、形:
1、新旧对比
1.1 玻璃加木构砖瓦

2、材质还原:
2.1 纯石质墙体地面

3 色彩

二、境
1、庭院空间
1)半围合空间
三、意:暂无

四)杂院
一、形:
1、新旧对比:木材、青砖、混凝土、玻璃的对比

2、材质还原:
1)纯石质墙体地面
2)木质房梁

3.色彩:运用大量棕色和灰色。

(二)境
1、庭院空间
1)半围合空间

(三)意:暂无

四):茶儿胡同
一、形:
1、新旧对比
1)玻璃木构件加是砖瓦

2、材质还原:
1)纯石质墙体地面

2)木梁
3、色彩:
1)红色墙面
(二)境
1、庭院空间
1)四合院

(三)意:暂无

五)北京白塔寺胡同大杂院改造
一. 形
木结构&颜色:将建筑的木结构脱漆处理之后,露出的原本的木色干净朴素,展现出古
朴的气息,于是我们就保留了木结构的本色。
清代的条石被作为客房与院门门口的踏步石:保留旧的窗框,旧的青砖。

二、境:暂无
三. 意
胡同的居住环境特点,是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为每个独立的房间都营造
出自然环境或是赋予自然环境的体验,比如光线变化,绿植等;院落内保留了一棵数
十年的老槐树,延续了人和自然的有机关系,也维护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的互动。
六)二合院

一. 形

1. 为了突出圆环的纯粹性,其结构并不是用沿着曲线轮廓线的柱子支撑

的,而是借助环的图形所形成的水平面的拱,从沿着院墙的梁出挑而

成。虽然是个小项目,但结构设计的难度还是很有挑战。
二. 境
1. 仿四合院----空间礼仪感。这个院子原来是开门见山,来访者一入院就可以直
接步入正房,没有任何空间上的含蓄。为了最大限度延长登堂入室的礼仪性,
环形的玻璃廊把来人从西南的大门带到最东侧的墙端,并引入到屏风后面看不
见的空间,再从屋里的东北角出现。这样的线路使本来一目了然的空间变得神
秘和微妙。
2. 它也是院子和胡同环境的统合,通过院墙上、院门上半透的部分把白塔寺红墙
溢到院内,同时也把这个作为白塔寺城市更新展厅的活力溢出到东夹道胡同。
第三,它把壮观的白塔景观有机地统合进院子场景中。

四、 意:暂无

(二) 公共场所
一)北京三十五中高中新校园
一、形
1. 符号的运用(新旧对比)
学校位于北京新街口的八道湾胡同,此处有完整保留的鲁迅故居,学校鲁迅旧居是校
园的核心,决定了空间的基本形态。校园中将大量的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搭配,体现
新旧对比。
现代化教学楼和传统建筑的结合

传统走廊和现代走廊构成过渡
图书馆同样采用新旧交织的表现手法

2. 符号的运用(抽象简化)
三十五中校园内保留了大量传统建筑元素,如北京民居常用的灰瓦,室内空间模仿传
统建筑的大屋顶和木结构。

3. 形式的进化
形式的进化在校门处体现的尤为突出:具体体现在石狮子、匾额、以及正楷校训上。
二、境:
1. 有机:走廊形成室内外空间的暧昧地带。

2.建筑群的规整
不同大小的院落与鲁迅旧居相互呼应,成为校园的基本秩序和主要基调,并与曲折的
八道湾胡同一起形成了外边界相对规整封闭,内部空间错落起伏,富于变化的空间形
态,延续了老北京以院落为特征的城市肌理。

从雕刻有“诚真勇毅勤美严实”校训的主校门,到书有“把三十五中办成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学校”办学方向的三江石,再到志成楼,最终形成了学校最
为重要的空间轴线,学校向轴线两侧展开,规整对称。

三、意
规整的布局沿袭中正的概念,体现了学校质朴方正的特点。

二)2019 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
位置:北京市延庆区
功能:举办展览等公共功能
一、形
1. 符号的运用(抽象简化):
木结构、大屋顶与屋檐是传统皇家园林中重要的元素,设计师将这这三个元素抽象
化,用于进行中国馆的设计中,模仿木制榫卯结构和歇山顶进行设计。

2. 形式的进化:
将篆刻元素运用于木梁装饰中。
将玉器、丹霞地貌、桂林山水、中国盆栽等曲线有机结合,设计出屋顶独特的流线
型。
下沉水院看流水从瓦屋面跌落,好似中国民居中 “四水归堂”的景致。

二、境
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是园林艺术,尤其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在园艺博览会中国馆的设
计中,游客由户外进入场馆内,由地下场馆逐层向上,营造出空间层次分明、无限延
伸的感觉。
三、意
建筑与当地地势巧妙结合:游客从南侧进入场馆,而北侧是园区最大的水面妫汭湖,
建筑的平面设计为半环,南侧留出广场,以包容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为解决建筑与
水的关系,首层中部底层架空,形成南北贯通的通廊,人们可直接眺望妫汭湖,也可
从楼梯下至湖边,原本的“背水空间”与水建立了巧妙的联系。场地设计的另一个巧妙之
处在于——利用南北高差,不同标高均可直通室外。
这种建筑与地势的结合体现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

三)国家大剧院

一、形:

1、形式简化
1)一滴晶莹的水珠

二、境
1、人工湖是剧院空间的延伸
三、意:建筑本身与水中的倒影形成完整的椭圆,加上其半透明结构完美的融入夜色中,体
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四)中国国家博物馆
一、形:
1、形式简化:中式屋檐

2、材料
1)墙面木材
2)入口大门外安装了青铜的雕花(栏杆细部)

3)墙上挂了红色织物
3、颜色:屋顶的古铜色金属板与故宫屋顶皇家之风的黄色

二、境
1、空间延伸
1)新旧融合

2)半围合结构
三、意:中正

五)中国美术馆
一、形:
1、材料:

1)琉璃瓦
2)屋檐
3)屋脊
(二)境:暂无
(三)意:中正

六)首都博物馆

一、形
1. 这个博物馆悬于公共广场的巨大屋顶之下,其布局由中式宫殿演化而来。巨大屋檐
---深远挑檐;石质幕墙---古代城墙;广场起坡---高台建筑风格 .
2. 建筑中有大量青铜,木材,砖石的使用:如方形展厅最外层使用的是北京很常见的
榆木,圆型展厅最外层使用的是青铜

二、境:暂无
三、意:暂无

(三)商业区
一)点卯小院儿
位置:秀水街
一、形:
1. 符号的运用(材质还原):店内大量使用灰色砖石墙面和红木质传统桌椅

2. 符号的运用(抽象简化)
对中国传统的大屋顶木结构进行模仿。
3. 形式的简化(色彩与纹饰)
建筑整体采用辅以“红肥绿瘦”的色彩。并运用大量传统纹饰,如在分隔不同作为的挡板上及
收银台上。
4. 形式的进化
吊灯模仿灯笼的形状建成。

二、境:
1. 有机:餐厅内部成半开放式空间,墙或柱虽起一定分隔作用,但不将空间完全隔断,体现
空间的连续性。
就算是封闭式包间,也有落地玻璃窗模糊室内室外的边界,体现空间的连续性。
2.散台区由周边的给类功能区为何而成,类似四合院所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

三、意
围合空间体现我国文化中内敛的特点。

二) 叁舍
一、形
1. 符号的运用(材质还原)
对中国北方民居红色土坯砖的运用:
对中国北方民居常见灰瓦的运用:

2. 形式的进化(颜色与字体)
大量的棕色调像古代山水画,显得古色古香;室内设计包含中国书法艺术元素。
二、境
柱子被安排在空间中,仿佛对空间进行的分割又仿佛没有,营造出半开放式空间,增加了其
中的层次感。
中国古建筑,特别是园林建筑,注重空间的虚实对比感,叁舍的空间分割方式独特。用一整
面墙体分隔空间、隔绝采光,与后方开阔的空间与充足的人工照明形成大小、明暗的对比

三、意:暂无

三)北京觅舍酒店
一、形:
1、新旧对比
1)露台处金字塔透明玻璃造型与红砖呼应
2、材质还原:
1)彩色玻璃
2)表皮红砖
3、色彩:
1)孔雀绿加军绿色
2)保留旧物件原本的红木和金属漆的颜色
1‘地板墙面
2‘柜子炉火
3‘床吊灯
二、境
1、庭院空间
1)窗外小天井

三、意:暂无

(四) 办公类
名称:隈研吾事务所新作:北京前门
位置:前门东侧
功能:办公

一、形
1. 符号的运用(新旧对比)
建筑的木制梁柱等结构在经过当地木工的细心分解和修复后被重新组装在了一起,立面原有
的砖墙结构和外凸的铝幕以及玻璃幕墙相结合。
二、境
有机:
玻璃窗、铝幕胡同墙壁及内部空间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中没有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明
显分隔,体现了空间的流动性。

三、意
暂无

二)中央电视总部大楼
一、形:
1. 形式的进化:
大楼外观上不规则的形状体现了陶瓷釉的外观元素。

二、境:暂无

三、意:一说大楼扭曲的形态是受到《易经》影响设计的,但没有找到进一步的资料,有待
考证。

(三)朝阳公园广场商业办公建筑
一、形:
1、形式简化:峰、涧、溪、石、谷、林”等自然形态

2、材质还原:纯石地面
二、境
1、庭院空间:中国古典园林
三、意:天人合一

(四)华郡奕府九号
一、形:
1、新旧对比
1)新中式的影壁和水景、简洁纯净的玻璃幕墙、黑色钢板
2)中式庭院、中式门廊、中式窗

2、材质还原:灰砖墙
二、境
1、院落:四合院

三、意:暂无

(五)中国尊
一、形:
1、形式简化
1)尊

尊,古之礼器。意为敬奉,起时双手捧至顶,行顶天立地之势。所以以“中国尊”为北京第一
高度建筑的寓意:建筑高耸直入云端,表现出顶天立地之势,与“尊”的表现不谋而合。而且
以“尊”为建筑形态,也有别于北京超高层建筑常见的直线形态。
外形自下而上自然缩小,形成稳重大气的金融形象,同时顶部逐渐放大,享受独在云端的无
限风光,最终形成中部略有收分的双曲线建筑造型,使这一建筑林立在 CBD 核心区的摩楼
天群中也能明显体现出庄重的东方神韵。
结合建筑造型要求,塔冠的结构设计形成“ 内尊” 的整体造型
2)城门

二、境:暂无

三、意:中正
六、现代建筑对比分析

(一) 民居
1. 形:北京的现代民居优秀案例大多由是由老旧民居改造而成,多依托与旧建筑增加
新的结构,即运用“新旧对比”的手法。同时,为了使新建筑与旧建筑和谐统一,在
改造旧民居时建筑师大多使用与传统相同的材料与配色,即“抽象简化”和“材质还
原”。可见,“符号的运用”在民居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
2. 境:从单体建筑的维度来讲,民居建筑较好的完成了“真实”和“有机”。由于这些现代
民居本身就由老旧民居改造而成,房梁多使用木结构,裸露在外,体现了“真实”的
特质。而“有机”则体现在四合院等院落本身的性质上:这些院落推开屋门就是庭院,
而需要从庭院再次通过正门才能到达真正意义上的屋外,因此庭院构成了贯通例外
的结构,符合“有机”这一点。
同时,我们发现“简明”的特点在建筑中的体现较少,这是因为为了让居民获得更加
舒适的生活体验,对民居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如改造供暖、供水系统等。
而这势必会破坏建筑以间为单位的特点,即无法体现“简明“的特质。
从建筑群的维度讲,现代民居保留了传统民居对称的布局和半围合式的空间。
3. 意:在民居方面,意的维度大多是境维度的延伸,即由对称布局和半围合空间体现
的“中正“和”内敛”。除此之外民居对意的表达大多不太突出。

(二)公共设施:
1. 形:公共设施比起其它的建筑分类更加重视对抽象元素的提取,而不是对传统元
素的直接运用。多以非建筑传统元素作为灵感,将其形式抽象来进行设计。
2. 境:学校、剧院、博物馆等公共设施为了有效满足民众的需求,多采用现代建筑
的布局手法,以单体建筑为主,简洁,方正。因此,传统元素在“境”这一维度上展
现的并不明显。
3. 意:由于公共设施体量大,成本高,建筑师们在设计时多考虑其与环境的有机融
合,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三)商业类建筑
1. 形:优秀的商业类建筑大多运用材质还原和色彩的手法制造古香古色的质感,增
加格调,以吸引顾客的到来,如红色土坯砖、灰色砖石墙面,灰瓦,木质房梁。不
像大型建筑那样追求极致简约的风格,商业类建筑还是希望在有限的空间,在给人
以舒适之感的前提下,放入主题内更多的元素,在顾客在空间滞留途中给以充实明
了直接的享受。
2. 境:对于单体商业类建筑,更加讲究用境的手法,如虚实对比、空间连续性等,
合理规划内部空间,让其更加流动以避免拥挤之感,使内部空间更加精巧,视觉上
更加宽敞,使得能够在有限的面积里给顾客以会更深邃,更舒适的体验。门窗纹饰
是门窗的抽象体现,门窗作为连接内外空间的媒介,自然而然的带给人们有内部空
间向外部空间展开的感觉。室内出现门窗纹饰更多的是想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做出
对空间延伸的想象,对于那些深入胡同内部的一些商业类建筑,大多愿意保留院子
内部结构,和四合院的格调。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
3. 意:在意的维度上,商业类建筑还有许多可以发掘的空间。当然从目前的情况来
看,商业类因为大多是单体建筑,所以用单体建筑或单独的小面积空间完成意的表
达较为牵强。但是考虑到商业类建筑中不乏存在像步行街这样的建筑群体,仅仅通
过形的表达很明显不足以使其称为优秀,所以下一步像这种能够用意的手法融入传
统文化的建筑,能够不只是停留在境的空间连续性上,能够有进一步的升华。

(三)办公类建筑
1. 形:优秀的办公类建筑大多运用材质还原来保留建筑原有特色的,如砖石地面,
砖石墙体,石质墙面,瓦片,木质梁柱。对于大型办公类建筑或建筑群,高端写字
楼,大多愿意整体取用一种形的方式,以保证整体的统一耐看,如抽象简化。
2. 境:对于深入胡同内部的一些办公类建筑,大多愿意保留院子内部结构,和中
式格局。办公类建筑群体普遍保证了空间的连续性,群体之间会自然而然形成联通
的外部空间,稍加整合、合理规划便可以满足空间的连续性。当然优秀的办公类建
筑不止步于此,对于乐意融合传统文化元素的建筑来说,空间的连续性应当是一种
自由的流淌,能够稍有升华便能够有意的孕生,于是多会植物和水在空间内的摆放
位置高矮有了讲究,来保证起到遮挡和联通的目的,有虚实结合和空间连续性的体
现。
3. 意:办公类建筑会用意的手法保证气派。拥有独特风格的办公类单体或群体建
筑大多归属于知名企业,一些知名企业愿意花资本取得土地,并且向设计团队提出
要求,来反应有别于零售写字楼的独特风格,而这种风格一些会选择和传统文化相
结合的手法。如用园林置景的手法,来体现天人合一的意象。或保留坐北朝南的原
建筑形态,或接取旧址,配合周边古建筑形态,自然承接中正的意象。

七、参考文献
八、参考文献
九、[1]王烨.当代建筑中传统元素“形、境、意”的表达〔D〕.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建
筑城规学院.2010
十、[2]刘成林.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语言的传承与交融〔D〕.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建筑大
学土建与水利学院.2015
十一、 [3]陈雨倩.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中的应用的研究——以苏州高新文化
公园为例〔D〕.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017
十二、 [4]何姗姗.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会所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农业大
学.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017
十三、 [5]扭院儿-北京四合院.https://www.gooood.cn/twisting-courtyard-by-
archstudio.htm
十四、 [6]2019 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北京.https://www.gooood.cn/the-
chinese-pavilion-of-beijing-international-horticultural-exhibition-china-by-china-
architecture-design-and-research-group.htm
十五、 [7]叁舍,北京.https://www.gooood.cn/san-she-house-china-by-lllab.htm
十六、 [8]白虎头村老宅.https://www.gooood.cn/old-house-renovation-in-baihutou-
village-china-invisible-design.htm
十七、 [9]北京三十五中高中新校园.https://www.gooood.cn/new-campus-of-beijing-no-
35-high-school-china-cadri-education-architectural-design-and-research-centre.htm
十八、 [10]点卯小院儿(北京店).https://www.gooood.cn/courtyard-beijing-restaurant-
china-by-wuxu-architects.htm
十九、 [11]隈研吾事务所新作:北京前门.https://www.gooood.cn/beijing-qianmen-by-
kengo-kuma-associates.htm
二十、 [12]北京白塔寺胡同大杂院改造.https://www.gooood.cn/beijing-bai-tasi-hutong-
courtyard-house-renovation-by-b-l-u-e-architecture-studio.htm
二十一、 [13]二合院,北京.https://www.gooood.cn/two-in-one-courtyard-china-by-
urbanus.htm
二十二、 [14]Oh!咖啡馆,北京.https://www.gooood.cn/oh-in-beijing-china-by-
atelier-a.htm
二十三、 [15]能触摸到的民国时间 北京觅舍酒
店.http://www.archcollege.com/archcollege/2018/12/42701.html
二十四、 [16]“墨色山水”北京朝阳公园广场.http://www.archcollege.com/
二十五、 [17]在北京胡同院子里,赋予未来性的空间.http://www.iarch.cn/thread-
37614-1-1.html
二十六、 [18]睡进老北京的胡同里,春风习习里 24 小时看书喝咖啡不用排
队.http://www.iarch.cn/thread-42793-1-1.html
二十七、 [19]华郡奕府九号,DAGA 大观设计. https://www.gooood.cn/hua-jun-yi-
fu-9-beijing-by-daga.htm
二十八、 [20]杂院住宅.https://www.gooood.cn/zayuan-habitat-china-by-fesch-
beijing.htm
二十九、 [21]中国国家博物馆.https://www.gooood.cn/national-museum-of-china-by-
gmp.htm
三十、 [22]青砖邂逅黄铜,感受古与今文化碰撞的“中庸美.
学”http://www.iarch.cn/thread-42801-1-1.html
三十一、 [23]北京微杂院.http://www.iarch.cn/thread-30568-1-1.html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