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4

1 一元二次方程 (一)

1 一元二次方程 (一) 8. x 2  5 x(2 x  3)  x 2  10x 2  15x


  9 x 2  15x
複習 1 (第 1.5 頁)
9. ( x  3) 2  x(1  x)  x 2  2( x)(3)  32  x  x 2
1. (a) 18  32  2  3 2
 x2  6x  9  x  x 2
(b) 48  4  3  4 3
2
  5x  9
(c) 80  4  5  4 5
2

10. 2 x 2  x( x  3)  2 x 2  x 2  3x
7 7 7 7
(d)     3x 2  3x
16 16 4 2 4
 3x( x  1)
36 36 62 6  2 3 
(e)    或
75 75 5  3 5 3 
2 5  11. x( x  2)  3( x  2)  ( x  2)( x  3)

45  5  32  5  5 12. x  2ax  x  2a  x( x  2a)  ( x  2a)


2
2. (a)
3 5  5  ( x  2a)( x  1)

2 5
13. x 2  3x  18  ( x  3)( x  6)

(b) 32  8  128  25  23  27
14. 3x 2  7 x  2  (3x  1)( x  2)
 2 4  2  2 2  2  26  2
 4 2  2 2 8 2
15. 2 x 2  5x  3  (2 x  1)( x  3)
2 2
16. 4 x 2  20x  25  (2 x) 2  2(2 x)(5)  52
24  (2 x  5) 2
3. (a) 24  72 
72
1
 17.  9 x 2  12x  4  (9 x 2  12x  4)
3
 [(3x) 2  2(3x)(2)  22 ]
1  3 
 或   (3x  2) 2

3  3 

18. 6 x 2  9 x  3  3(2 x 2  3x  1)
(b) 28  63  27  28  63 27
 3(2 x  1)( x  1)
 12
 22  3 19. (2 x  1) 2  x 2  (2 x  1  x)(2 x  1  x)
2 3  (3x  1)( x  1)

4. (3x 2  4 x)  ( x  3)  3x 2  4 x  x  3 20. 2x  5  4x 1


  3x 2  3x  3 2x  4x  1  5
 2 x  4
x2
5. ( x 2  2 x  5)  ( x 2  x  2)  x 2  2 x  5  x 2  x  2
 x  x  2x  x  5  2
2 2
3x  1
 x3 21.  x2
4
3 x  1  4( x  2)
6. (3x  2)( x  5)  (3x  2)( x)  (3x  2)(5) 3x  1  4 x  8
 3x 2  2 x  15x  10 3 x  4 x  8  1
 3x 2  13x  10 x7

7. ( x  4)(2 x  7)  ( x  4)(2 x)  ( x  4)(7)


 2 x 2  8 x  7 x  28
 2 x 2  x  28

1
新高中數學與生活 (第二版) 4A 課本練習詳解

22. 2(3 x  1)  3( x  4)  x 課堂練習


6 x  2  3 x  12  x
3 x  14  x 課堂練習 (第 1.11 頁)
3x  x  14 1. (a) 
5
2 x  14 2
4 9 1
x  7 (b) , , 1
3 11 6

活動 8, 0,  21
2. (a) 整數
課前活動 (第 1.22 頁) 2
(b) 有理數  7.1, 8, 0, 0.4 3 ,  21, 
5
步驟 1: x 2  2 x  5  0
x2  2x  5 (c) 無理數 5 ,  19, 

x2  2x 1  6 2
(d) 實數  7.1, 8, 5 , 0, 0.4 3 ,  19,  21,  , 
5
( x  1) 2  6
步驟 2: ( x  1) 2  6 課堂練習 (第 1.14 頁)
x 1   6 一般式
二次方程 a b c
ax2 + bx + c = 0
x  1  6 (a) 3x 2  2  5 x 3x 2  5 x  2  0 3 5 –2
因此, x  2 x  5  0 的根是  1 6 和  1 6 。
2
(b) 6x  x  2
2
x  6x  2  0
2
1 –6 2
數學對話 (c) x( x  5)  10  0 x  5x  10  0
2
1 –5 10
(d) x(1  x)  x 2 2x  x  0
2
2 –1 0
數學對話 (第 1.26 頁)
1. 在方程的兩方同時乘以 3 和 5 的最小公倍數 (或其他
(e) (2x  1)(2x  1)  2 4x  3  0
2
4 0 –3
合理的答案)
課堂練習 (第 1.29 頁)
1 2 3 1. 0.0, 3.0
2. x  2x  2. –2.5, 1.0
3 5
1  3
15 x 2  2 x   15  即時練習
 3  5
5 x 2  30x  9 即時練習 1.1 (第 1.9 頁)
5 x  30x  9  0
2
(a) 設 x  0.7 ,
利用二次公式, 即 x  0.777 777  (1 )
 (30)  (30) 2  4(5)(9) 10x  7.777 777  (2)
x
2(5) (2)  (1) : 9 x  7
30  1080 x
7
 9
10
7
30  6 30 ∴ 0.7 
 9
10
15  3 30
 (b) 設 x  0.3 7 ,
5
即 x  0.373 737  ( 3)
數學對話 (第 1.33 頁) 100x  37.373 737  (4)
1. 當繪畫二次圖像時.應顯示拋物線的大致形狀。若該二 (4)  (3) : 99x  37
次圖像與 x 軸不是接觸於一點,則它應該有 2 個 x 截距 37
x
或沒有 x 截距。 99
37
2. 在 x = –4 至 x = 2 之間 (或其他合理的答案) ∴ 0.3 7 
99

2
1 一元二次方程 (一)

(c) 設 x  1.4 81 , 即時練習 1.4 (第 1.17 頁)


即 x  1.481 481  ( 5) (a) x(7 x  4)  3 x 2
1000x  1481.481 481  (6) x ( 7 x  4)  3 x 2  0
(6)  (5) : 999x  1480 x[( 7 x  4)  3x]  0
1480 x(4 x  4)  0
x
999 4 x( x  1)  0
40 x  0 或 x 1  0

27 x  1
  40
∴ 1.481  另解
27
x(7 x  4)  3x 2

即時練習 1.2 (第 1.15 頁) 7 x 2  4 x  3x 2


(a) 把 x  3 代入 3x2  x  2  0 ,可得: 4x 2  4x  0
左方  3(3) 2  (3)  2 4 x( x  1)  0
 27  3  2 x  0 或 x 1  0
 28 x  1
右方  0
∵ 左方  右方 (b) 5( x  3)  (2 x  1)( x  3)
∴ x  3 不能滿足方程 3x  x  2  0 。 2
5( x  3)  (2 x  1)( x  3)  0
∴ 3 不是該方程的根。 ( x  3)[5  (2 x  1)]  0
( x  3)(5  2 x  1)  0
(b) 把 x  1 代入 3x2  x  2  0 ,可得: ( x  3)(4  2 x)  0
左方  3(1) 2  (1)  2 2( x  3)(2  x)  0
 3 1  2 x3 0 或 2 x  0
0 x3 或 x2
右方  0
另解
∵ 左方  右方
5( x  3)  (2 x  1)( x  3)
∴ x  1 能滿足方程 3x2  x  2  0 。
5 x  15  2 x 2  x  6 x  3
∴ 1 是該方程的根。
5 x  15  2 x 2  5 x  3
即時練習 1.3 (第 1.16 頁) 2 x  10x  12  0
2

(a) x  9 x  14  0
2
2( x 2  5 x  6)  0
( x  2)( x  7)  0 2( x  2)( x  3)  0
x20 或 x7 0 x2  0 或 x3 0
x  2 或 x  7 x2 或 x3

(b) 2x 2  x  3  0 即時練習 1.5 (第 1.18 頁)


(2 x  3)( x  1)  0 (a) 3x 2  18x  27  0
2x  3  0 或 x 1  0 x 2  6x  9  0

x
3
或 x  1 x  2( x)(3)  3 2  0
2

2 ( x  3)( x  3)  0
x3 0 或 x3 0
(c) 5  3x 2  2 x x  3 或 x  3
3x 2  2 x  5  0 ∴ x  3 (重根)
(3x  5)( x  1)  0
3x  5  0 或 x 1  0 (b) ( x  7) 2  10( x  7)  25  0
x
5
或 x 1 ( x  7) 2  2( x  7) (5)  5 2  0
3 [( x  7)  5][( x  7)  5]  0
( x  2)( x  2)  0
x20 或 x20
x  2 或 x  2
∴ x  2 (重根)

3
新高中數學與生活 (第二版) 4A 課本練習詳解

即時練習 1.6 (第 1.19 頁) 即時練習 1.9 (第 1.25 頁)


(a) 25x 2  4  0 (a) 利用二次公式,
(5 x) 2  2 2  0  10  102  4(3)(8)
x
(5 x  2)(5 x  2)  0 2(3)
5x  2  0 或 5x  2  0  10  196

2 2 6
x 或 x
5 5  10  14

6
(b) 16( x  2) 2  49 2
 或 4
16( x  2) 2  49  0 3

[4( x  2)]2  7 2  0
(b) 利用二次公式,
[4( x  2)  7][4( x  2)  7]  0
(4 x  8  7)(4 x  8  7)  0  12  122  4(36)(1)
x
(4 x  1)(4 x  15)  0 2(36)
4 x  1  0 或 4 x  15  0  12  0

1 15 72
x 或 x  12
4 4 
72
1
即時練習 1.7 (第 1.21 頁) 
6
(a) ( x  1) 2  36
x  1   36 (c) 利用二次公式,
x  1 6 或 1 6
 3  32  4(5)(1)
7 或 5 x
2(5)
 3   11
(b) ( x  3) 2  49 
10
x  3   49
∵  11 不是一個實數。
x  3  7 或  3  7
∴ 方程沒有實根。
4 或  10
即時練習 1.10 (第 1.25 頁)
即時練習 1.8 (第 1.22 頁) (a) ( x  2)( x  3)  4
(a) 16( x  1) 2  25
x 2  5x  6  4
25
( x  1) 2  x 2  5x  2  0
16 利用二次公式,
25
x 1    5  5 2  4(1)(2)
16 x
2(1)
5
x 1    5  17
4 
5 5 2
x  1  或 1
4 4
1 9 (b) (2 x  1) 2  4 x  3
x 或 
4 4 4x2  4x  1  4x  3
4 x 2  8x  2  0
(b) 9( x  4) 2  11  0
2x2  4x  1  0
11 利用二次公式,
( x  4) 2 
9
 (4)  (4) 2  4(2)(1)
11 x
x4 2(2)
9
4  24  2  6 
11  或
x4 4  2 
3 
11
x  4
3

4
1 一元二次方程 (一)

即時練習 1.11 (第 1.30 頁) 即時練習 1.15 (第 1.40 頁)


(a) x –3 –2 –1 0 1 2 設較小的整數為 x,
y 21 5 –3 –3 5 21 則較大的整數為 x + 1。
∴ x 2  ( x  1) 2  145
(b)
x 2  x 2  2 x  1  145
2 x 2  2 x  144  0
x 2  x  72  0
( x  8)( x  9)  0
x 8  0 或 x 9  0
x8 或 x  9 (捨去)
當 x = 8 時,x + 1 = 8 + 1 = 9。
∴ 該兩個連續正整數是 8 和 9。

即時練習 1.16 (第 1.41 頁)


(a) 間尺的面積  [(30)( x)  ( x)(60  x)] cm 2
y  4 x 2  4 x  3 的圖像的 x 截距是 –1.5 和 0.5。  (30x  60x  x 2 ) cm 2
因此, 4 x  4 x  3  0 的根是 –1.5 和 0.5。
2
 (90x  x 2 ) cm 2

即時練習 1.12 (第 1.31 頁)


1 (b) 90x  x 2  500
y   x 2  x  的圖像的 x 截距是 0.5。
4  x 2  90x  500  0
1 y   x 2  90x  500 的圖像的 x 截距是 6 和 84。
因此,  x  x   0 的根是 0.5。
2

4 ∵ x 必定小於 30。
∴ x  6 (準確至最接近的整數)
即時練習 1.13 (第 1.32 頁)
x 2  4x  6  0 即時練習 1.17 (第 1.42 頁)
1 2 小徑的面積  [(30  x)(50  2 x)  (30)(50)] m 2
x  2x  3  0
2
 (1500 110x  2 x 2  1500) m 2
1
y  x 2  2 x  3 的圖像與 x 軸不相交,  (2 x 2  110x) m 2
2
即 圖像沒有 x 截距。 依題意,可得:
1 2 2 x 2  110x  700
因此,方程 x  2 x  3  0 沒有實根,
2 2 x 2  110x  700  0
即 方程 x 2  4 x  6  0 沒有實根。 x 2  55x  350  0

即時練習 1.14 (第 1.34 頁)  55  552  4(1)(350)


x
(a) ∵ y  x2  2 x  k 的圖像與 y 軸相交於 C(0, –3)。 2(1)

∴ 把 x  0 及 y  3 代入 y  x  2 x  k ,可得:2  55  4425  55  4425


 或 (捨去)
2 2
 3  0  2(0)  k
2
 5.76 (準確至三位有效數字)
k  3

即時練習 1.18 (第 1.43 頁)


(b) ∵ y  x 2  2 x  3 的圖像與 x 軸相交於 A 和 B。 設較快的船的航行速率為 x km/h,
∴ A 和 B 的 x 坐標是方程 x2  2 x  3  0 的根。 則較慢的船的航行速率為 (x – 4) km/h。
x 2  2x  3  0 ∴ 較快的船在 2 小時內所行的距離  2x km
( x  1)( x  3)  0 較慢的船在 2 小時內所行的距離  2( x  4) km
∴ (2 x) 2  [2( x  4)]2  402
x 1  0 或 x  3  0
2
x  1 或 x3  40 
x 2  ( x  4) 2   
∴ A 和 B 的坐標分別為 (–1, 0) 和 (3, 0)。  2 
∴ AB  [3  (1)] 單位  4 單位 x 2  ( x 2  8 x  16)  400
2 x 2  8 x  384  0
x 2  4 x  192  0
( x  16)( x  12)  0
x  16 或 x  12 (捨去)
∴ 較快的船的航行速率是 16 km/h。

5
新高中數學與生活 (第二版) 4A 課本練習詳解

跟進練習 跟進練習 (第 1.26 頁)


25
1. 2 x(2 x  5)  0
跟進練習 (第 1.19 頁) 4
3 25
1. 2x 2  4x   0 4 x 2  10x  0
2 4
4 x 2  8x  3  0 16x 2  40x  25  0
(2 x  1)(2 x  3)  0 (4 x) 2  2(4 x)(5)  5 2  0
2x  1  0 或 2x  3  0 (4 x  5)(4 x  5)  0
x
1
或 x
3 4x  5  0 或 4x  5  0
2 2 5 5
x 或 x
4 4
1 2 5
2. x  1  2(5  x) ∴ x (重根)
3 4
1 2
x  1  10  2 x
3 1 2
x 2  3  30  6 x 2. x(4  x)  x 2
3
x 2  6 x  27  0 1
4x  x2  x2  2
( x  9)( x  3)  0 3
x9  0 或 x3  0 12x  3x 2  x 2  6
x  9 或 x3 4 x 2  12x  6  0
2x2  6x  3  0
3. 3( x  4)( x  4)  12  0 利用二次公式,
( x  4) 2  4  0  (6)  (6) 2  4(2)(3)
x
( x  4)  2  0
2 2
2(2)
[( x  4)  2][( x  4)  2]  0
6  60  3  15 
( x  2)( x  6)  0  或
4  2 

x2  0 或 x6  0
x2 或 x6
3. ( x  1) 2  (2 x  1)(2 x  1)
x2  2x  1  4x2  1
4. ( x  5)(2 x  1)  1  2 x
( x  5)(2 x  1)  (1  2 x)  0 3x 2  2 x  2  0
利用二次公式,
( x  5)(2 x  1)  (2 x  1)  0
(2 x  1)[( x  5)  1]  0  (2)  (2) 2  4(3)(2)
x
(2 x  1)( x  4)  0 2(3)
2x  1  0 或 x  4  0 2  28  1  7 
 或
6  3 
x
1
或 x4 
2
練習
5. ( x  2)  2( x  2)  8
2

練習 1A (第 1.11 頁)
( x  2) 2  2( x  2)  8  0
初階
[( x  2)  2][( x  2)  4]  0
1. (a) 整數 16, 0, 27
( x  4)( x  2)  0
x40 或 x20 (b) 正整數 16 , 27
x  4 或 x2 (c) 無理數 3 ,  10
3 3
(d) 有理數  , 16, 1.2 3 ,  14.923, 0, 2 , 27,  4.5
4 5

2. (a)  4 4 , –3
(b) 1000
9 11
(c) ,
25 7
(d)  20 ,   2

6
1 一元二次方程 (一)

3. (a)
3 3 5
,1 ,
(c) 設 x  0.12 5 ,
20 5 16 即 x  0.125 252...  (5)
1 4 100x  12.525 252...  (6)
(b) ,
6 7 (6)  (5) : 99x  12.4
124
4. 1.2321, 1.232 1 , 12 321 x
990
62
5. (a) 設 x  1.2 , 
495
即 x  1.222 222...  (1 ) 62
∴ 0.12 5 
10x  12.222 222...  (2) 495
(2)  (1) : 9 x  11
11
x 7. (a) ∵
7
1及
9
1
9 9 7
11
∴ 1.2  7 9
9 ∴ 
9 7

(b) 設 x  1.1 2 , 9 9 2
  1 (∵ 對於 a  1 , a  a )
即 x  1.121 212...  (3) 7 7 7
100x  112.121 212...  (4) 7 9 2
∴  1
(4)  (3) : 99x  111 9 7 7
111
x 7
99 (b)  0.777 777  0.7
37 9

33
8. (a) 0.431
37
∴ 1.1 2  0.431  0.431 111
33
0.4 31  0.431 431
(c) 設 x  1.12 , 0.43 1  0.431 313
即 x  1.122 222...  (5) ∴ 0.4 31  0.43 1  0.431  0.431
10x  11.222 222...  (6)
(6)  (5) : 9 x  10.1 (b) 設 x  0.4 31,
101 即 x  0.431 431...  (1 )
x
90 1000x  431.431 431...  (2)
∴ 1.12 
101 (2)  (1) : 999x  431
90 431
x
999
6. (a) 設 x  0.1 25 , 431
∴ 0.4 31 
即 x  0.125 125...  (1 ) 999
1000x  125.125 125...  (2)
(2)  (1) : 999x  125 9. 0.54  0.544 444

x
125 0.5 4  0.545 454
999 接受任何在這兩個數之間的有理數,例如 0.545 或
125
∴ 0.1 25  0.5454 (或其他合理的答案)。
999

(b) 設 x  0.125 ,
即 x  0.125 555...  (3)
10x  1.255 555...  (4)
(4)  (3) : 9 x  1.13
113
x
900
113
∴ 0.125 
900

7
新高中數學與生活 (第二版) 4A 課本練習詳解

進階 11. (a) ( 2  3) 2  ( 2 ) 2  2( 2 )(3)  32


10. (a) 3  27  3  3  3 2
 26 2 9
 3 3 3  11  6 2
4 3
11 和 6 是有理數,而 2 是無理數,
4 是有理數,而 3 是無理數,因此, 3  27 是 因此, ( 2  3)2 是無理數。
無理數。
(b) ( 2  3 )( 2  3 )  ( 2 ) 2  ( 3 ) 2
(b) 16  2 36  4  2(6)   8  23
8 是有理數,因此, 16  2 36 是有理數。  1

–1 是有理數,因此, ( 2  3 )( 2  3 ) 是有理數。
9 9
(c) 3 5   3 5  3(3)  9
5 5 (c) ( 2  3 ) 2  ( 2 ) 2  2( 2 )( 3 )  ( 3 ) 2

9 是有理數,因此,
9
 3 5 是有理數。  22 6 3
5
52 6

3 27 3 7 5 和 2 是有理數,而 6 是無理數,
(d)   
28 7 28 27 因此, ( 2  3 )2 是無理數。
3 7
 
2 7
2
3 3
2 12. (a) 設 x  0.03 ,
即 x  0.033 333...  (1 )
3 7
  10x  0.333 333...  (2)
2 7 3 3
1 (2)  (1) : 9 x  0.3
 3
6 x
90
1 3 27 1
是有理數,因此,  是有理數。 
6 28 7 30
1
∴ 0.03 
100 10 30
(e) 
20  5 22  5  5 設 x  0.27 ,
10 即 x  0.277 777...  (3)

2 5 5 10x  2.777 777...  (4)
10 (4)  (3) : 9 x  2.5
 (或 2 5 )
5 25
x
90
1 100
10 是有理數,而 是無理數,因此, 5
5 20  5 
18
是無理數。
5
∴ 0.27 
18
72  8 62  2  22  2
(f) 
18 32  2 5
0.27 18 5 25
6 2 2 2 (b) (i)    30  9
 0.03 1 18 3
3 2
30

8 2 0.27
∴  9 並不正確。
3 2 0.03
8 1 5 14
 (ii) 0.03  0.27   
3 30 18 45
8 72  8
是有理數,因此, 是有理數。
3 18

8
1 一元二次方程 (一)

設 x  0.3 , 2
方程 0.2 5 x   0.2 1 x 可寫成:
即 x  0.333 333...  (5) 11
10x  3.333 333...  (6) 25 2 7
x  x
99 11 33
(6)  (5) : 9 x  3
 25 7  2
3   x 
x  99 33  11
9
4 2

1 x
3 99 11
9
∴ 
0.3  
1 14 x
3 45 2
∴ 0.03  0.27  0.3 並不正確。
15. (a  1) 2  4a
13. 設   0.2 ,
 (a 2  2a  1)  4a
即   0.222 222  (1 )
10  2.222 222  (2)  a 2  2a  1
(2)  (1) : 9 2  (a  1) 2


2  a  1 ,也是一個有理數。
9
2 練習 1B (第 1.19 頁)
∴ 0.2 
9 初階
設   0.1 6 , 1. (a) 把 x  4 代入 x2  4 x  5  0 ,可得:
即   0.161 616  (3) 左方  4 2  4(4)  5
100  16.161 616  (4)  16  16  5
(4)  (3) : 99  16  27
16 右方  0
 ∵ 左方  右方
99
16 ∴ x  4 不能滿足方程 x2  4 x  5  0 。
∴ 0.1 6 
99 ∴ 4 不是該方程的根。
  
方程 0.2 x  0.16 可寫成:
2 16 (b) 把 x  4 代入 3x2  11x  4  0 ,可得:
x
9 99 左方  3(4) 2  11(4)  4
16 9  48  44  4
x 
99 2 0
8 右方  0

11 ∵ 左方  右方
∴ x  4 能滿足方程 3x2  11x  4  0 。
14. 設   0.2 5 , ∴ 4 是該方程的根。
即   0.252 525  (1 )
1
100  25.252 525  (2) 2. (a) 把 x   代入 2 x2  11x  5  0 ,可得:
2
(2)  (1) : 99  25 2
 1  1
25 左方  2    11    5
  2  2
99
1 11
∴ 0.2 5 
25   5
99 2 2
0
設   0.2 1,
右方  0
即   0.212121  (3)
∵ 左方  右方
100  21.212121  (4)
1
(4)  (3) : 99  21 ∴ x   能滿足方程 2 x2  11x  5  0 。
2
21
 1
∴  是該方程的根。
99 2
7

33
7
∴ 0.2 1 
33

9
新高中數學與生活 (第二版) 4A 課本練習詳解

(b) 把 x  
1
代入 4 x2  4 x  1  0 ,可得: 10. y 2  8 y  12  0
2 ( y  2)( y  6)  0
2
 1  1 y20 或 y6  0
左方  4    4    1
 2  2 y2 或 y6
 1 2 1
 2 11. 2k 2  3k  5  0
右方  0 (2k  5)(k  1)  0
∵ 左方  右方 2k  5  0 或 k 1  0
1
∴ x   不能滿足方程 4 x2  4 x  1  0 。 k
5
或 k 1
2 2
1
∴  不是該方程的根。
2
12. 3u 2  u  10  0
3. x( x  5)  0 (3u  5)(u  2)  0
x  0 或 x5  0 3u  5  0 或 u20
x5 5
u 或 u2
3
4. (4 x  3)( x  1)  0
4x  3  0 或 x  1  0
13. 2t 2  8t  42  0
3 2(t 2  4t  21)  0
x 或 x  1
4 t 2  4t  21  0
(t  3)(t  7)  0
5. (9  x)(3x  12)  0 t 3 0 或 t 7  0
3(9  x)( x  4)  0 t  3 或 t7
9 x  0 或 x4  0
x9 或 x4 14. 5 z 2  15z  50  0
5( z 2  3z  10)  0
6. 3(2 x  5)  0
2
z 2  3z  10  0
(2 x  5)  0
2
( z  2)( z  5)  0
2x  5  0 或 2x  5  0 z20 或 z 5  0
x
5
或 x
5 z  2 或 z5
2 2
5 15.  x 2  3x  18  0
∴ x   (重根)
2
x 2  3x  18  0
( x  3)( x  6)  0
7. x 2  3x  0
x3 0 或 x6  0
x( x  3)  0
x  3 或 x6
x  0 或 x3 0
x  3 16. 2t 2  5t  3  0
2t 2  5t  3  0
8. 5m  m  0
2
(2t  3)(t  1)  0
m(5m  1)  0 2t  3  0 或 t 1  0
m  0 或 5m  1  0 3
t 或 t  1
1 2
m
5
17. h 2  12h  36  0
9. u u 6  0
2
h 2  2(h)(6)  6 2  0
(u  2)(u  3)  0 (h  6)(h  6)  0
u2 0 或 u 3 0 h60 或 h60
u  2 或 u 3 h  6 或 h  6
∴ h  6 (重根)

10
1 一元二次方程 (一)

18. d 2  18d  81  0 進階
d  2(d )(9)  9  0
2 2 1
25. x2  x3  0
(d  9)(d  9)  0 2
2x 2  x  6  0
d 9  0 或 d 9  0
(2 x  3)( x  2)  0
d 9 或 d 9
2x  3  0 或 x20
∴ d  9 (重根)
3
x 或 x2
2
19. r  49  0
2

r 2  72  0
17
(r  7)(r  7)  0 26.  m2  m2
3
r7 0 或 r 7  0
 3m 2  17m  6
r  7 或 r7
3m 2  17m  6  0
(3m  1)(m  6)  0
20. 9 z 2  16  0
3m  1  0 或 m60
(3z ) 2  4 2  0
1
(3z  4)(3z  4)  0 m 或 m  6
3
3z  4  0 或 3z  4  0
4 4
z 或 z 27. x 2  5x 
25
3 3 4
4 x 2  20x  25
21. y 2  12  y 4 x 2  20x  25  0
y 2  y  12  0 (2 x) 2  2(2 x)(5)  5 2  0
( y  4)( y  3)  0 (2 x  5) 2  0
y40 或 y 3  0 2x  5  0 或 2x  5  0
y  4 或 y3 5 5
x 或 x
2 2
22. 3x 2  2 x 5
∴ x (重根)
3x  2 x  0
2 2
x(3x  2)  0
x0 或 3x  2  0 28.
1
8 p2 1  
2 2
x 2(8 p  1)  1
2
3
16 p 2  2  1
23. n(4n  1)  5 16 p 2  1  0
4n 2  n  5 (4 p) 2  12  0
4n 2  n  5  0 (4 p  1)(4 p  1)  0
(n  1)(4n  5)  0 4 p 1  0 或 4 p 1  0
n 1  0 或 4n  5  0 p
1
或 p
1
5 4 4
n  1 或 n
4
29. ( x  3)(2 x  1)  3  0
24. 4( y  3)  13y
2 2x 2  6x  x  3  3  0
4 y 2  12  13y 2x 2  7x  6  0
4 y 2  13y  12  0 ( x  2)(2 x  3)  0
( y  4)(4 y  3)  0 x20 或 2x  3  0
y40 或 4y  3  0 3
x  2 或 x
2
3
y  4 或 y
4

11
新高中數學與生活 (第二版) 4A 課本練習詳解

30. 2(1  p 2 )  3( p  6) 36. ( x  4) 2  5(4  x)  14  0


2  2 p 2  3 p  18 ( x  4) 2  5( x  4)  14  0
2 p 2  3 p  20  0 [( x  4)  2][( x  4)  7]  0
( p  4)(2 p  5)  0 ( x  6)( x  3)  0
p40 或 2p 5  0 x6  0 或 x3 0
5 x6 或 x  3
p  4 或 p
2
37. 2( x  3) 2  50  0
 1 2[( x  3) 2  25]  0
31. y y    6  2 y
 2 ( x  3) 2  25  0
1 ( x  3) 2  5 2  0
y2  y  6  2y
2 [( x  3)  5][( x  3)  5]  0
2 y 2  y  12  4 y
( x  2)( x  8)  0
2 y 2  5 y  12  0 x20 或 x 8  0
( y  4)(2 y  3)  0 x  2 或 x8
y40 或 2y  3  0
3 ( x  2) 2  49x 2  0
y4 或 y 38.
2
( x  2) 2  (7 x) 2  0
1 [( x  2)  7 x][( x  2)  7 x]  0
32. (a  3)(a  3)  2a  6 (8 x  2)(6 x  2)  0
3
(a  3)(a  3)  3(2a  6)  4(4 x  1)(3x  1)  0
a 2  9  6a  18 4x  1  0 或 3x  1  0
a 2  6a  9  0 1 1
x 或 x
(a  3)(a  3)  0 4 3
a 3  0 或 a 3  0
a3 或 a3 39. (3x  1) 2  (2  x) 2
∴ a  3 (重根) (3x  1)  (2  x) 2  0
2

[(3x  1)  (2  x)][(3x  1)  (2  x)]  0


33. 5 x( x  2)  ( x  2) 2 (2 x  3)(4 x  1)  0
5 x( x  2)  ( x  2)  0
2 2x  3  0 或 4x  1  0
( x  2)[5 x  ( x  2)]  0 3 1
x 或 x
( x  2)(4 x  2)  0 2 4
2( x  2)(2 x  1)  0
x  2  0 或 2x  1  0 40. 4( x  2) 2  (3  x) 2
1 [2( x  2)]2  (3  x) 2
x2 或 x
2 [2( x  2)]  (3  x) 2  0
2

[2( x  2)  (3  x)][2( x  2)  (3  x)]  0


34. (2 x  1) 2  ( x  3)(6 x  3) ( x  1)(3x  7)  0
(2 x  1)  3( x  3)(2 x  1)
2
x  1  0 或 3x  7  0
(2 x  1)  3( x  3)(2 x  1)  0
2
x 1 或 x
7
(2 x  1)[(2 x  1)  3( x  3)]  0 3
(2 x  1)(2 x  1  3 x  9)  0
41. 對於 m = 4,
 (2 x  1)( x  8)  0
2x  1  0 或 x 8  0 x2  5x  4  ( x  1)( x  4)  0
∴ 該方程有整數根 1 和 4。
1
x 或 x8 對於 m = –14,
2
x2  5x  14  ( x  7)( x  2)  0
∴ 該方程有整數根 7 和 –2。
35. ( x  1) 2  3( x  1)  4  0
∴ m 可以是 4、–14。
[( x  1)  1][( x  1)  4]  0 ∴ 不同意慶榮的說法。
x( x  5)  0
x  0 或 x5 0
x  5

12
1 一元二次方程 (一)

42. 設方程的根為  和  。 6. (4 x  1) 2  7  0
從該方程,可得:
(4 x  1) 2  7
 = 24 和 k = –( + )
下表列出  和  的所有可能值及對應的 k 值。 4x  1   7
  k   k 4x  1  7
1 24 –25 –1 –24 25
–14 –2 –12 1 7
2 12 14 x
3 8 –11 –3 –8 11 4
4 6 –10 –4 –6 10
∴ k 的可能值是 –25, –14, –11, –10, 10, 11, 14 和 25。 7. 利用二次公式,

練習 1C (第 1.27 頁)  (2)  (2) 2  4(1)(15)


x
初階 2(1)
1. ( x  3)  16
2
2  64

x  3   16 2
x  3  4 或  3  4 28

1 或 7 2
 5 或 3

2. ( x  4) 2  49 8. 利用二次公式,
x  4   49
 (16)  (16) 2  4(1)(64)
x  47 或 47 x
2(1)
 11 或 3
16  0

2
3. (2 x  1) 2  121 16

2 x  1   121 2
2 x  1  11 或  1  11  8 (重根)
2 x  10 或  12
x5 或 6 9. 利用二次公式,
 (7)  (7) 2  4(1)(11)
x
4 2(1)
4. (3 x  2) 2 
25 7 5

4 2
3x  2  
25
2 2 10. 利用二次公式,
3 x  2  或 2
5 5
 (9)  (9) 2  4(2)(8)
8 12 x
3x   或  2(2)
5 5
8 4 9  17
x 或  
15 5 4

5. 9( x  1) 2  5  0 11. 利用二次公式,

9( x  1) 2  5  5  52  4(4)(1)
x
5 2(4)
( x  1) 2 
9  5  41

5 8
x 1  
9
5 12. 利用二次公式,
x 1
3  1  12  4(8)(2)
x
2(8)
 1  65

16

13
新高中數學與生活 (第二版) 4A 課本練習詳解

13. 利用二次公式, 18. 3x( x  2)  6 x  8


 1  1  4(2)(7)
2
3x 2  6 x  6 x  8
x
2(2) 3x  12x  8  0
2

 1  57 利用二次公式,

4  (12)  (12) 2  4(3)(8)
x
2(3)
14. 利用二次公式, 12  48  6  2 3 
 或
 7  7 2  4(5)(6) 6  3 
x  
2(5)
 7  169 進階
 5 1
10 19. x 2  x 0
 7  13 4 2

10 4 x2  5x  2  0
3 利用二次公式,
 或 2
5  (5)  (5) 2  4(4)(2)
x
2(4)
15. 3x 2  5  x 5  57

3x 2  x  5  0 8
利用二次公式,
 1  12  4(3)(5) 20. x(0.5 x  1)  0.3
x
2(3) 0.5 x 2  x  0.3
 1  61 0.5 x 2  x  0.3  0

6 5 x 2  10x  3  0
利用二次公式,
16. 2( x 2  2)  5 x  10  102  4(5)(3)
x
2x  4  5x
2 2(5)
2 x  5x  4  0
2
 10  160   5  2 10 
 或 
利用二次公式, 10  5 
 
 (5)  (5) 2  4(2)(4)
x
2(2) 21. ( x  3) 2  1  4 x
5 7 x2  6x  9  1  4x

4 x 2  10x  8  0
∵  7 不是一個實數。 利用二次公式,
∴ 方程沒有實根。  10  102  4(1)(8)
x
2(1)
17. x(2 x  1)  x 2  2
 10  68
2x2  x  x2  2  (或  5  17 )
2
x2  x  2  0
利用二次公式, 22. 3( x  1)( x  4)  2 x  6
 (1)  (1)  4(1)(2)
2
3( x 2  3x  4)  2 x  6
x
2(1) 3x 2  9 x  12  2 x  6
1 9 3x 2  7 x  6  0

2 利用二次公式,
1 3
  7  7 2  4(3)(6)
2 x
2(3)
 2 或 1
 7  121

6
 7  11

6
2
 或 3
3

14
1 一元二次方程 (一)

x( x  2) 2 x  3 利用二次公式,
23. 
3 2
2 x( x  2)  3(2 x  3)  11 112  4(3)(12)
m
2x  4x  6x  9
2
2(3)
2 x  10x  9  0
2
 11 265
利用二次公式, 
6
 (10)  (10) 2  4(2)(9)  11 265  11 265
x  或
2(2) 6 6
 0.880(準確至三位有效數字) 或  4.55(準確至三位有效數字)
10  28  5  7 
 或
4  2 
 2 1
28. z (2 z  3)  ( z  4)
3 2
 1 2[2 z (2 z  3)]  3( z  4)
24.  x  ( x  2)  x  3
 2
8 z 2  12z  3z  12
 1
2 x  ( x  2)  2( x  3) 8 z 2  15z  12  0
 2 利用二次公式,
(2 x  1)( x  2)  2 x  6
 (15)  (15) 2  4(8)(12)
2x2  5x  2  2x  6 z
2(8)
2x2  7 x  4  0
15   159
利用二次公式, 
16
 (7)  (7) 2  4(2)(4)
x ∵  159 不是一個實數。
2(2)
∴ 方程沒有實根。
7  81

4 3
29. y ( y  1)   ( y  2)( y  3)
79 2

4 3 
2 y ( y  1)  2  ( y  2)( y  3)
1 2 
4 或 
2 2 y 2  2 y  3  2( y  2)( y  3)
2 y 2  2 y  3  2( y 2  y  6)
25. (3x  7) 2  ( x  1)(3x  7)
2 y 2  2 y  3  2 y 2  2 y  12
(3x  7) 2  ( x  1)(3x  7)  0
4 y  4 y  15  0
2

(3 x  7)[(3x  7)  ( x  1)]  0
(2 y  3)(2 y  5)  0
(3x  7)(2 x  8)  0
2y  3  0 或 2y  5  0
2(3x  7)( x  4)  0
3 5
3x  7  0 或 x40 y 或 y
2 2
7
x 或 x4
3
 1
30. (k  3) k    1  2(k  1)
 5
26. (2 x  1) 2  ( x  1) 2  5
 1
4 x  4 x  1  ( x 2  2 x  1)  5
2 5(k  3) k    5  5[2(k  1)]
 5
4x 2  4x  1  x 2  2x  1  5 (k  3)(5k  1)  5  10(k  1)
3x 2  2 x  5 5k 2  14k  3  5  10k  10
3x 2  2 x  5  0
5k 2  24k  2  0
( x  1)(3x  5)  0 利用二次公式,
x 1  0 或 3x  5  0

x 1 或 x
5  (24)  (24) 2  4(5)(2)
k
3 2(5)
24  536
(m  3)(5m  4) 
27.  m2 10
2
24  536 24  536
(m  3)(5m  4)  2m 2  或
10 10
5m 2  15m  4m  12  2m 2  4.72 (準確至三位有效數字) 或 0.0848(準確至三位有效數字)
3m 2  11m  12  0

15
新高中數學與生活 (第二版) 4A 課本練習詳解

31. ( x  d ) 2 
1 8. 4 x 2  12x  9  0
4 9
x 2  3x  0
1 4
xd  
4 9
∵ y  x 2  3x  的圖像的 x 截距是 1.5。
1 1 4
xd 或 d
2 2 9
∴ x 2  3x   0 的根是 1.5。
若方程的所有根都是整數,d 的值可以是 4
1 1 1
1 , 或  (或其他合理的答案)。 ∴ 4 x2  12x  9  0 的根是 1.5。
2 2 2
9. (a) x –2 –1 0 1 2 3
32. (a) ∵ k 是 x 2  x  c  0 的其中一個根。 y 5 1 –1 –1 1 5
∴ k2  k c  0
c  k 2  k (b)

(b) x2  x  k 2  k  0
x 2  x  k (k  1)  0
( x  k )( x  k  1)  0
xk 0 或 x  k 1  0
xk 或 x  k  1
∴ 方程的另一個根是 –k – 1。

練習 1D (第 1.35 頁) y  x 2  x  1 的圖像的 x 截距是 –0.6 和 1.6。


初階
因此, x2  x  1  0 的根是 –0.6 和 1.6。
1. y  2 x 2  6 x 的圖像的 x 截距是 –3.0 和 0.0。
因此, 2 x 2  6 x  0 的根是 –3.0 和 0.0。 10. (a) x 0 1 2 3 4 5
y 25 9 1 1 9 25
2. y  2 x 2  x  3 的圖像的 x 截距是 –1.5 和 1.0。
因此,  2 x2  x  3  0 的根是 –1.5 和 1.0。 (b)

3. y  6 x 2  7 x  5 的圖像的 x 截距是 –1.7 和 0.5。


因此,  6 x2  7 x  5  0 的根是 –1.7 和 0.5。

4. y  4 x2  x  2 的圖像與 x 軸不相交,
即 圖像沒有 x 截距。
因此,方程 4 x2  x  2  0 沒有實根。

5. x2  1  2x
x2  2x  1  0
∵ y  x 2  2 x  1 的圖像的 x 截距是 1.0。 y  4 x 2  20x  25 的圖像的 x 截距是 2.5。
∴ y  x  2 x  1 的根是 1.0。
2
因此, 4 x2  20x  25  0 的根是 2.5。
∴ x  1  2 x 的根是 1.0。
2

11. (a) x 0 1 2 3 4
6. 3x 2  7 x  5 y –2 1 2 1 –2
3x 2  7 x  5  0
(b)
∵ y  3x 2  7 x  5 的圖像的 x 截距是 –0.6 和 2.9。
∴ 3x2  7 x  5  0 的根是 –0.6 和 2.9。
∴ 3x 2  7 x  5 的根是 –0.6 和 2.9。

7. 3x 2  8 x  7  0
 3x 2  8 x  7  0
∵ y  3x 2  8x  7 的圖像與 x 軸不相交。
∴ 方程  3x2  8x  7  0 沒有實根。
∴ 方程 3x2  8x  7  0 沒有實根。

16
1 一元二次方程 (一)

 x2  4x  2 14. (a) x –3 –2 –1 0 1 2 3 4
 x  4x  2  0
2 y 3 –1 –3 –3 –1 3 9 17
y   x 2  4 x  2 的圖像的 x 截距是 0.6 和 3.4。
因此,  x2  4 x  2  0 的根,即  x 2  4 x  2 的根
是 0.6 和 3.4。

12. (a) x –3 –2 –1 0 1 2
y –24 –11 –4 –3 –8 –19

(b)

x2  x
(b) 1
3
x2  x  3
x2  x  3  0
y  x 2  x  3 的圖像的 x 截距是 –2.3 和 1.3。
6x2  4x  6  0 x2  x
因此,  1 的根是 –2.3 和 1.3。
1 3
 (6 x 2  4 x  6)  0
2
15. (a) x –2 –1 0 1 2 3 4
 3x 2  2 x  3  0
y 19 9 3 1 3 9 19
y  3x2  2 x  3 的圖像與 x 軸不相交,
即 圖像沒有 x 截距。
因此,方程  3x 2  2 x  3  0 沒有實根,
即 方程 6 x 2  4 x  6  0 沒有實根。

進階
13. (a) x –1 0 1 2 3 4
y –11 –2 3 4 1 –6

(b) 3  2 x( 2  x)
3  4x  2x 2
2x 2  4x  3  0
y  2 x 2  4 x  3 的圖像與 x 軸不相交,
即 圖像沒有 x 截距。
因此,方程 2 x2  4 x  3  0 沒有實根,
即 方程 3  2 x(2  x) 沒有實根。

(b) 2x2  7 x  2
 2x  7 x  2  0
2

y  2 x 2  7 x  2 的圖像的 x 截距是 0.3 和 3.2。


因此, 2 x 2  7 x  2 的根是 0.3 和 3.2。
17
新高中數學與生活 (第二版) 4A 課本練習詳解

19. (a) ∵ y   x 2  6 x  k 的圖像通過 C(–1, 9)。


16. (a) x –1 0 1 2 3
y –25 –4 –1 –16 –49 ∴ 把 x  1 和 y  9 代入 y   x 2  6 x  k ,可得:
9  (1) 2  6(1)  k
9  1  6  k
k  16

(b) ∵ y   x2  6 x  16 的圖像與 x 軸相交於 A 和


B。
∴ A 和 B 的 x 坐標是方程  x2  6 x  16  0
的根。
 x 2  6 x  16  0
 ( x  2)( x  8)  0
x20 或 x 8  0
x  2 或 x8
∴ A 和 B 的坐標分別為 (–2, 0) 和 (8, 0)。

20. (a) ∵ y  x 2  10x  k 的圖像與 y 軸相交於 Q(0, 25)。


(b) 9 x 2  4  4(3x  2)
∴ 把 x = 0 和 y = 25 代入 y  x 2  10x  k ,可得:
9 x 2  4  12x  8
25  0 2  10(0)  k
 9 x 2  12x  4  0
k  25
y  9 x 2  12x  4 的圖像的 x 截距是 0.7。
因此, 9 x 2  4  4(3x  2) 的根是 0.7。
(b) ∵ y  x 2  10x  25 的圖像與 x 軸只接觸於一點
P。
17. ∵ y   x2  3x  4 的圖像與 y 軸相交於 C。
∴ P 的 x 坐標是方程 x 2  10x  25  0 的根。
∴ 把 x = 0 代入 y   x2  3x  4 ,可得:
x 2  10x  25  0
y  02  3(0)  4 ( x  5) 2  0
4 x5  0 或 x5  0
∴ C 的坐標是 (0, 4)。
x5 或 x5
∵ y   x2  3x  4 的圖像與 x 軸相交於 A 和 B。
∴ x  5 (重根)
∴ A 和 B 的 x 坐標是方程  x2  3x  4  0 的根。 ∴ P 的坐標是 (5, 0)。
 x 2  3x  4  0 OP = (5 – 0) 單位 = 5 單位
x 2  3x  4  0 OQ = (25 – 0) 單位 = 25 單位
( x  1)( x  4)  0 ∴ OP : OQ  5 : 25
x 1  0 或 x40  1: 5
x  1 或 x4
∴ A 和 B 的坐標分別為 (–1, 0) 和 (4, 0)。 21. (a) ∵ y  x 2  3x  10 的圖像與 x 軸相交於 P 和 R。
∴ P 和 R 的 x 坐標是方程 x2  3x  10  0 的根。
18. (a) ∵ y  3x  4 x  15 的圖像與 x 軸相交於 A 和
2
x 2  3x  10  0
B。 ( x  2)( x  5)  0
∴ A 和 B 的 x 坐標是方程 3x2  4 x  15  0 的 x20 或 x5  0
根。 x  2 或 x5
3x 2  4 x  15  0 P 和 R 的坐標分別為 (–2, 0) 和 (5, 0)。
( x  3)(3x  5)  0 PR 的長度  [5  (2)] 單位
x3 0 或 3x  5  0  7 單位
5
x  3 或 x
3
(b) ∵ y  x 2  3x  10 的圖像與 y 軸相交於 Q。
5 
∴ A 和 B 的坐標分別為 (–3, 0) 和  , 0  。 ∴ Q 的 y 坐標  0 2  3(0)  10
3 
 10

5  1
(b) AB 的長度    (3) 單位 PQR 的面積   PR  OQ
2
3 
1
14   7  [0  (10)]平方單位
 單位 2
3
 35 平方單位

18
1 一元二次方程 (一)

22. (a) ∵ y   px2  4 x  12 的圖像通過 R(–2, 0) 和 當 x = 3 時,x + 3 = 3 + 3 = 6


T(–1, q)。 ∴ 該兩位數是 36。
∴ 0   p(2) 2  4(2)  12
4. ( x  20) 2  x
0  4 p  8  12
x  40x  400  x
2

4p  4
x 2  41x  400  0
p1
( x  25)( x  16)  0

x  25  0 或 x  16  0
q  (1) 2  4(1)  12
x  25 或 x  16 (捨去)
 1  4  12
∴ 李先生現時的歲數是 25。
7
5. ( x  14) 2  x 2  ( x  2) 2
(b) ∵ y   x  4 x  12 的圖像與 x 軸相交於 R 和 S。
2
( x  28x  196)  x 2  x 2  4 x  4
2

∴ R 和 S 的 x 坐標是方程  x2  4 x  12  0 的 x 2  32x  192  0


根。 ( x  24)( x  8)  0
 x 2  4 x  12  0 x  24  0 或 x 8  0
 ( x  2)( x  6)  0 x  24 或 x  8 (捨去)
x20 或 x6  0
x  2 或 x6 6. 設較小的整數為 x,
∴ S 的 x 坐標是 6。 則較大的整數為 x + 2。
RS 的長度 = [6 – (–2)] 單位 = 8 單位 ∴ [ x  ( x  2)]2  x 2  ( x  2) 2  48
TS 的長度  [6  (1)]  (0  7) 單位 (2 x  2) 2  x 2  x 2  4 x  4  48
2 2

 9.90 單位 (準確至三位有效數字) 4 x 2  8 x  4  2 x 2  4 x  52

TR 的長度  [1  (2)]  (7  0) 單位


2 2 2 x 2  4 x  48  0
 7.07 單位 (準確至三位有效數字) x 2  2 x  24  0
∵ RS、TS 和 TR 並不相等。 ( x  4)( x  6)  0
∴ △RST 不是一個等腰三角形。 x40 或 x60
x4 或 x  6 (捨去)
練習 1E (第 1.43 頁) 當 x = 4 時,x + 2 = 4 + 2 = 6
初階 ∴ 該兩個連續正偶數是 4 和 6。
1. 當球抵達地面時,
0  1  4t  5t 2 7. 設地毯的長度為 x m,
5t  4t  1  0
2 則地毯的闊度為 (x – 2) m。
(t  1)(5t  1)  0 ∴ x 2  ( x  2) 2  102
t 1  0 或 5t  1  0 x 2  ( x 2  4 x  4)  100
1 2 x 2  4 x  96  0
t 1 或 t (捨去)
5 x 2  2 x  48  0
∴ 球在 1 秒後抵達地面。 ( x  8)( x  6)  0
x 8  0 或 x 6  0
2. n(n  1)  380
x8 或 x  6 (捨去)
n 2  n  380
當 x = 8 時,x – 2 = 8 – 2 = 6
n 2  n  380  0
∴ 地毯的長度和闊度分別是 8 m 和 6 m。
(n  20)(n  19)  0
n  20  0 或 n  19  0 8. (a) 該船所航行的距離  (2t  1)t km
n  20 或 n  19 (捨去)  (2t 2  t ) km
∴ 20 隊球隊參與聯賽。

3. 設該兩位數的十位數字為 x, (b) 2t 2  t  (3t  5)(t  4)


則該兩位數的個位數字為 x + 3。 2t 2  t  3t 2  7t  20
∴ x( x  3)  18 t 2  8t  20  0
x  3x  18
2
(t  10)(t  2)  0
x 2  3x  18  0 t  10  0 或 t20
( x  3)( x  6)  0 t  10 或 t  2 (捨去)
x3 0 或 x6  0
x3 或 x  6 (捨去)

19
新高中數學與生活 (第二版) 4A 課本練習詳解

 60  2 x  12. AE = [(x + 1) – 1] cm = x cm
9. (a) 長方形的闊度    cm
 2  HB = (x – 1) cm
 (30  x) cm ∴ ( x  1)( x  1)  3( x  1)
x 2  12  3x
(b) ∵ 長方形的面積是 216 cm2。 x  3x  1  0
2

∴ x(30  x)  216  (3)  (3) 2  4(1)(1)


x
30x  x  216
2
2(1)
 x  30x  216  0
2
3  13 3  13
 或 (捨去)
y   x 2  30x  216 的圖像的 x 截距是 12.0 和 2 2
18.0。
因此,  x 2  30x  216  0 的根是 12.0 和 18.0, 13. (a) 如圖繪畫一條垂直於底的直線。
即 x 的值是 12.0 或 18.0。

10. (a) 裁剪後所得紙卡的面積


 1 
 x 2  4 x 2  cm 2
 4 
 2x cm
2 2
∴ y 2  ( y  3) 2  ( y  6) 2
 22  y 2  ( y 2  6 y  9)  y 2  12 y  36
 2  x 2 cm 2
 7  y 2  6 y  27  0
44 2 ( y  9)( y  3)  0
 x cm 2
7 y 9  0 或 y3 0
y9 或 y  3 (捨去)
(b) ∵ 裁剪後所得紙卡的面積是 40 cm2。
44 2 (b) 梯形的周界
∴ (4  2 x) 2  x  40
7  {9  9  [2(9)  3]  (9  6)} cm
7(4  2 x) 2  44x 2  280  (9  9  21  15) cm
7(16  16x  4 x 2 )  44x 2  280  54 cm
112  112x  28x 2  44x 2  280  0
 16x 2  112x  168  0 進階
14. (a) n(n  1)
 2 x  14x  21  0
2
 105
2
2 x 2  14x  21  0 n(n  1)  210
y  2 x  14x  21 的圖像的 x 截距是 2.2 和 4.8。
2
n 2  n  210
∵ x 必定小於 4。
n 2  n  210  0
∴ x  2.2 (準確至最接近的 0.1)
(n  14)(n  15)  0
11. 設鐵線較長部分的長度為 x cm, n  14  0 或 n  15  0
則鐵線較短部分的長度為 (80 – x) cm。 n  14 或 n  15 (捨去)
x ∴ 圖 14 的黑點數目是 105。
較大正方形的邊長 = cm
4
80  x n(n  1)
較小正方形的邊長 = cm (b)  254
4 2
2 2 n(n  1)  508
 x   80  x 
∴      272 n 2  n  508
4  4 
x 2  (6400 160x  x 2 )  272 16 n 2  n  508  0
2 x 2  160x  2048  0  1  12  4(1)(508)
n
x 2  80x  1024  0 2(1)
( x  64)( x  16)  0  1  2033

x  64  0 或 x  16  0 2
x  64 或 x  16 (捨去) 由於 2033 不是完全平方,n 不可能是整數。
∴ 鐵線較長部分的長度是 64 cm。 ∴ 不可能有一個圖的黑點數目是 254。

20
1 一元二次方程 (一)

15. 設較小的整數為 2x, (b) 菱形的邊長


則較大的整數為 3x。 2 2

2 x  3x 1 6 8
      cm
∴  2 2
(2 x)(3 x) 6
5x 1  3 2  4 2 cm

6x 2 6  5 cm
30x  6 x 2 菱形的周界
6 x 2  30x  0  4  5 cm
 20 cm
x 2  5x  0
( x  5) x  0
x  5  0 或 x  0 (捨去) 19. (a) ABCD 的面積 = 1616 cm2  256cm2
x5 x( 2 x)
△AEF 的面積  cm 2  x 2 cm 2
當 x = 5 時,2x = 2(5) = 10 及 3x = 3(5) = 15 2
∴ 該兩個正整數是 10 和 15。 16(16  x)
△FBC 的面積  cm 2  8(16  x) cm 2
2
16. 設該兩位數的十位數字為 x, 16(16  2 x)
△CDE 的面積  cm 2  8(16  2 x) cm 2
則該兩位數的個位數字為 x – 2。 2
∴ x( x  2)  [10x  ( x  2)]  40 CEF 的面積
x 2  2 x  10x  x  2  40  ABCD 的面積  AEF 的面積 
x  13x  42  0
2 FBC 的面積  CDE 的面積
( x  6)( x  7)  0  [256  x 2  8(16  x)  8(16  2 x)] cm 2
x6  0 或 x7  0  (256  x 2  128  8 x  128  16x) cm 2
x6 或 x7  (24x  x 2 ) cm 2
當 x = 6 時,x – 2 = 6 – 2 = 4,即 該兩位數是 64。
當 x = 7 時,x – 2 = 7 – 2 = 5,即 該兩位數是 75。 (b) ∵ △CEF 的面積是 100 cm2。
∴ 該兩位數的可能值是 64,75。
∴ 24x  x 2  100
17. AG = (12 – x) cm, AE = (8 – x) cm x 2  24x  100  0
ABCD 的面積  (12)(8  sin30) cm 2 y  x 2  24x  100 的圖像的 x 截距是 5.5 和 18.5。
 96 sin30 cm 2 ∵ x 必定小於 16。
∴ x  5.5 (準確至最接近的 0.5)
AEFG 的面積  (12  x)[(8  x)  sin 30] cm 2
 (12  x)(8  x) sin30 cm 2 20. (a) 盒子的底面積
∵ ABCD 的面積 = 2  AEFG 的面積
 (26  2 x)(16  2 x) cm 2
∴ 96 sin 30  2(12  x)(8  x) sin 30
 (416  32x  52x  4 x 2 ) cm 2
48  (12  x)(8  x)
 (4 x 2  84x  416) cm 2
48  96  8 x  12x  x 2
x 2  20x  48  0
(b) ∵ 盒子的底面積是 200 cm2。
 (20)  (20) 2  4(1)(48)
x ∴ 4 x 2  84x  416  200
2(1)
x 2  21x  104  50
20  208 20  208
 或 x 2  21x  54  0
2 2
( x  3)( x  18)  0
 2.8 (準確至一位小數) 或 17.2 (捨去)
x  3  0 或 x  18  0
18. (a) 設較短的對角線的長度為 x cm, x 3 或 x  18 (捨去)
則較長的對角線的長度為 (x + 2) cm。 ∴ 盒子的體積  底面積  高
∵ 菱形的面積是 24 cm2。  200x cm 3
 1  x  x  2   200(3)cm 3
∴ 4      24
 2  2  2   600 cm 3
x( x  2)  48
x 2  2 x  48  0
( x  6)( x  8)  0
x6  0 或 x8  0
x6 或 x  8 (捨去)
當 x = 6 時,x + 2 = 6 + 2 = 8
∴ 兩條對角線的長度是 6 cm 和 8 cm。
21
新高中數學與生活 (第二版) 4A 課本練習詳解

21. 最小的圓的面積   (5) 2 cm2  25 cm2 (ii)


半徑為 (x + 5) cm 的圓的面積
  ( x  5) 2 cm2
最大的圓的面積   (2 x  5) 2 cm2
白色部分的面積  [ ( x  5) 2  25 ] cm 2
 [( x  5) 2  25] cm 2
如圖所示,
 ( x 2  10x  25  25) cm 2
AM = DN = [2(10) + 5] cm = 25 cm
 ( x 2  10x) cm 2 △GEF 的高 = (25 – 10) cm = 15 cm
陰影部分的總面積  2 
 最大的圓的面積  白色部分的面積   16  
EF      152  cm  17 cm
  2 
 [(2 x  5) 2   ( x 2  10x) ] cm 2  
 (4 x 2  20x  25  x 2  10x) cm 2 AD = (10 + 16 +10) cm = 36 cm
36  12
 (3x 2  10x  25) cm 2 CN  cm
2
∵ 陰影部分的總面積是白色部分的面積的兩倍。
 12 cm
∴ (3x 2  10x  25)  2( x 2  10x)
CD  122  252 cm
3x 2  10x  25  2 x 2  20x
x 2  10x  25  0  769 cm
ABCDEFG 的周界
( x  5)( x  5)  0
 AB  BC  CD  DE  EF  FG  GA
x5  0 或 x5  0
x5 或 x5  ( 769  12  769  10  17  17  10) cm
∴ x = 5 (重根)  (66  2 769) cm
最大的圓的半徑  [5  2(5)] cm
 15 cm 23. (a) AB = ( x  6) cm

BC = (4 x  3) cm
22. (a) 梯形 ABCD 的面積
[12  (16  2 x)]  (2 x  5)
 cm 2
2 (b) 考慮 △ABP。
(28  2 x)(2 x  5) BP  AB2  AP2
 cm 2
2
2(14  x)(2 x  5)  ( x  6) 2  x 2 cm
 cm 2
2  12x  36 cm
 (14  x)(2 x  5) cm 2 ∵ AB 和 BP 分別摺疊為 AB' 和 B'P。
 (2 x 2  33x  70) cm 2 ∴ AB' = AB = (x + 6) cm
△GEF 的面積 及 B'P = BP = 12x  36 cm
16  [(2 x  5)  x] ∵ AB'CD' 是一個菱形。
 cm 2
2 ∴ AB  BC
 8[(2 x  5)  x] cm 2 AB   BC  BP  B P
 8( x  5) cm 2 x  6  (4 x  3)  12x  36  12x  36
 (8 x  40) cm 2 2 12x  36  3x  3
標誌的面積
(2 12x  36 ) 2  (3 x  3) 2
 梯形 ABCD 的面積  GEF 的面積
4(12x  36)  9 x 2  18x  9
 [(2 x 2  33x  70)  (8 x  40)] cm 2
9 x 2  66x  135  0
 (2 x 2  25x  30) cm 2
3x 2  22x  45  0
( x  9)(3x  5)  0
(b) (i) ∵ 標誌的面積是 480 cm 。 2 x  9  0 或 3x  5  0
2 x 2  25x  30  480 5
∴ x9 或 x
(捨去)
3
2 x  25x  450  0
2
當 x = 9 時,B'C = (x + 6) cm = (9 + 6) cm = 15 cm
( x  10)(2 x  45)  0
∴ 菱形的面積  15  9 cm 2
x  10  0 或 2 x  45  0
 135 cm 2
45
x  10 或 x
2
(捨去)

22
1 一元二次方程 (一)

課後檢測 (第 1.50 頁) 6. (a) 利用二次公式,


1. (a)  (b)   (5)  (5) 2  4(2)(3)
(c)  (d)  x
(e)  2(2)
5 1
2. (a) 把 x = 2 代入 x 2  4 x  12  0 ,可得: 
4
左方  2 2  4(2)  12 3
1 或
 16 2
右方  0
∵ 左方  右方 (b) x 2  4x  2
∴ x = 2 不能滿足方程 x  4 x  12  0 。
2
x 2  4x  2  0
∴ 2 不是該方程的根。 利用二次公式,
把 x = 6 代入 x 2  4 x  12  0 ,可得:  (4)  (4) 2  4(1)(2)
左方  6 2  4(6)  12 x
2(1)
0
4 8
右方  0  (或 2  2 )
2
∵ 左方  右方
∴ x = 6 能滿足方程 x 2  4 x  12  0 。
7. 設較小的整數為 x,
∴ 6 是該方程的根。
則較大的整數為 x + 1。
∴ x 2  ( x  1) 2  61
(b) 把 x = 2 代入 2 x 2  x  6  0 ,可得:
x 2  x 2  2 x  1  61
左方  2(2) 2  2  6
0 2 x 2  2 x  60  0
右方  0 x 2  x  30  0
∵ 左方 = 右方 ( x  5)( x  6)  0
∴ x = 2 能滿足方程 2 x  x  6  0 。
2
x5  0 或 x6  0
∴ 2 是該方程的根。 x5 或 x  6 (捨去)
3 當 x = 5 時,x + 1 = 5 + 1 = 6
把 x 代入 2 x 2  x  6  0 ,可得:
2 ∴ 兩個連續整數是 5 和 6。
2
 3  3
左方  2        6 總複習 1 (第 1.51 頁)
 2  2
初階
0
右方  0 1. (a) 6 , 64 , 0
∵ 左方 = 右方 (b) 64
3 11
∴ x 能滿足方程 2 x 2  x  6  0 。 (c) 6 , 64 , 1.7, , 0, 4.95, 2.4
2 3
3
∴  是該方程的根。 (d) 2 , 20
2

3. –5, 3 2. (a) 0.1 3  0.131313


0.13  0.133 333
4. ∵ y   x2  5x  14 的圖像與 x 軸相交於 0.133
(–7.0, 0.0) 和 (2.0, 0.0)。 ∴ 0.1 3  0.133  0.13
∴  x2  5x  14  0 的根是 –7.0 和 2.0。
(b) 設 x  0.1 3 ,
5. (a) x 2  3x  10  0 即 x  0.131313  (1 )
( x  5)( x  2)  0 100x  13.131313  (2)
x5  0 或 x 2  0 (2)  (1) : 99x  13
x5 或 x  2 13
x
99
(b) 3x 2  2 x  5 13
∴ 0.1 3 
3x 2  2 x  5  0 99
( x  1)(3x  5)  0
x  1  0 或 3x  5  0
5
x 1 或 x
3

23
新高中數學與生活 (第二版) 4A 課本練習詳解

設 x  0.13 , (d) ( x  9 )( x  9 )  0
即 x  0.133 333  ( 3) x 9 0 或 x 9 0
10x  1.333 333  (4)
x  9 或 x 9
(4)  (3) : 9 x  1.2
x  3 或 x 3
12
x 方程的根是有理數。
90
2
 5. 2 x 2  9 x  10  0
15
2 (2 x  5)( x  2)  0
∴ 0.13  2x  5  0 或 x20
15
5
133 x 或 x  2
0.133  2
1000

6. 3p2  2 p  8
3. (a) 2  8  2  8  16  4 ,它是有理數。
3p  2p  8  0
2

(b) 2 8
2 (3 p  4)( p  2)  0
8 3p  4  0 或 p20
1 4
 p 或 p2
4 3
1
 ,它是有理數。
2 7. 3(2  y 2 )  7 y
(c) 2  8  2  22  2 6  3y 2  7 y
 2 2 2 3y 2  7 y  6  0
3 2 ( y  3)(3 y  2)  0
3 是有理數,而 2 是無理數,因此, 2  8 是 y3 0 或 3y  2  0
無理數。 2
y  3 或 y
(d) 3.7 和 4.2 都是有理數,因此它們的差也是有理
 3
數。
3.7 8. m(3m  1)  3m  1
(e) 3.7 和 4.2 都是有理數,因此 也是有理數。 m(3m  1)  (3m  1)  0
4.2
(f) 3.7 是有理數,因此它的平方也是有理數。 (3m  1)(m  1)  0
3m  1  0 或 m 1  0
4. (a) ( x  7)(5 x  4)  0 1
m 或 m 1
x7 0 或 5x  4  0 3
4
x  7 或 x
5
9. (2 x  3) 2  16
方程的根是有理數。
2 x  3   16
2x  3  4 或 3  4
(b) (7 x  1)( 2 x  2 )  0
2x  7 或 1
7x 1  0 或 2x  2  0
7 1
1 x 或 
x 或 x  1 2 2
7
方程的根是有理數。
10. (4 x  1) 2  5
4x  1   5
(c) (x  5 )2  0
4 x  1  5
x 5 0 或 x 5 0
1  5
x 5 或 x 5 x
4
∴ x  5 (重根)
方程的根是無理數。

24
1 一元二次方程 (一)

11. 利用二次公式, 16. x( x  9)  2 x( x  1)  7


 (5)  (5)  4(1)(104)
2
x 2  9x  2x 2  2x  7
x
2(1) 3x 2  7 x  7  0
利用二次公式,
5  441

2  (7)  (7) 2  4(3)(7)
x
5  21 2(3)

2 7  133
 13 或  8 
6
7  133 7  133
12. 利用二次公式,  或
6 6
 7  7 2  4(2)(4)  3.09 (準確至三位有效數字)
x
2(2) 或  0.755 (準確至三位有效數字)
 7  17

4 17. (a) ∵ 3 是 x2 – 8x + p = 0 的其中一個根。
∴ 32  8(3)  p  0
13. x2 
1
x p  15
5
5x 2  1  5x
(b) x 2  8 x  15  0
5x 2  5x  1  0 ( x  3)( x  5)  0
利用二次公式,
x3  0 或 x5  0
 (5)  (5) 2  4(5)(1) x3 或 x5
x
2(5) ∴ 方程的另一個根是 5。
5  45  
 或 5  3 5 
10  10  18. (a) ∵ –2 是 8x2 + kx + 6 = 0 的其中一個根。
 
∴ 8(2) 2  k (2)  6  0
 2k  38  0
14. x  1  ( x  4) 2
k  19
x  1  x 2  8 x  16
x 2  9 x  15  0 (b) 8 x  19x  6  0
2

利用二次公式, ( x  2)(8 x  3)  0
 (9)  (9) 2  4(1)(15) x20 或 8x  3  0
x 3
2(1) x  2 或 x
8
9  21
 3
2 ∴ 方程的另一個根是  。
8

15. x  2  4 x( x  4) 19. (a) x –2 –1 0 1 2


x  2  4 x 2  16x y 6 –1 –4 –3 2
4 x 2  15x  2  0 (b)
利用二次公式,
 15  152  4(4)(2)
x
2(4)
 15  257

8
 15  257  15  257
 或
8 8
 0.129 (準確至三位有效數字)
或  3.88 (準確至三位有效數字)

y  2 x 2  x  4 的圖像的 x 截距是 –1.2 和 1.7。


因此, 2 x 2  x  4  0 的根是 –1.2 和 1.7。

25
新高中數學與生活 (第二版) 4A 課本練習詳解

20. (a) x –2 –1 0 1 2 3 4 (b) ∵ y  x2  14x  40 的圖像與 x 軸相交於 A 和


y –7 –2 1 2 1 –2 –7 B。
(b) ∴ A 和 B 的 x 坐標是方程 x2  14x  40  0 的
根。
x 2  14x  40  0
( x  4)( x  10)  0
x  4  0 或 x  10  0
x4 或 x  10
∴ B 的坐標是 (10, 0)。

(c) AB = (10 – 4) 單位 = 6 單位
6  40
ABC 的面積 = 平方單位  120 平方單位
2
 x( x  2)  1  0
23. 設較小的整數為 x,
 x2  2x  1  0 則較小的整數為 x + 5。
y   x 2  2 x  1 的圖像的 x 截距是 –0.4 和 2.4。 ∴ 2 x 2  ( x  5) 2  71
因此,– x(x – 2) + 1 = 0 的根是 –0.4 和 2.4。 2 x 2  x 2  10x  25  71

1 x  10x  96  0
2

21. ∵ y   x 2  x  2 的圖像與 x 軸接觸於 P。 ( x  16)( x  6)  0


8
1 x  16  0 或 x60
∴ P 的 x 坐標是方程  x 2  x  2  0 的根。
8 x  16 或 x  6 (捨去)
1 2 當 x = 16 時,x + 5 = 16 + 5 = 21
 x x20
8 ∴ 該兩個整數是 16 和 21。
x 2  8 x  16  0
24. (a) ∵ 等腰三角形的面積是 48 cm2。
x 2  2( x)(4)  4 2  0
( y  3)( y  1)
( x  4) 2  0 ∴  48
2
x40 或 x40 ( y  3)( y  1)  96
x4 或 x4 y 2  2 y  3  96
∴ P 的坐標是 (4, 0)。 y 2  2 y  99  0
1
∵ y   x 2  x  2 的圖像與 y 軸相交於 Q。 ( y  9)( y  11)  0
8
y 9  0 或 y  11  0
1
∴ Q 的 y 坐標   (0) 2  0  2 y9 或 y  11 (捨去)
8
 2
(b) 三角形的周界
∴ Q 的坐標是 (0, –2)。
 2 
PQ  (4  0) 2  [0  (2)]2 單位  y 3
 ( y  3)  2    ( y  1)  cm
2

  2  
 20 單位 (或 2 5 單位)  
 2 
93
22. (a) ∵ y  kx  14x  40 的圖像通過 A(4, 0) 和
2  (9  3)  2    (9  1)  cm
2

  2  
C(14, c)。  
∴ 0  k (4) 2  14(4)  40  (12  2 100) cm
0  16k  16  32 cm
k 1
25. (a) ∵ 該多邊形有 35 條對角線。
及 c  (1)(14) 2  14(14)  40
n(n  3)
 14  14  40
2 2 ∴  35
2
 40 n(n  3)  70
n 2  3n  70
n 2  3n  70  0
(n  10)(n  7)  0
n  10  0 或 n7 0
n  10 或 n  7 (捨去)
∴ 該多邊形的邊數是 10。

26
1 一元二次方程 (一)

(b) 假設有一個多邊形有 50 條對角線。 (ii) 利用二次公式,


n(n  3)
∴  50  (20)  (20) 2  4(1)(40)
2 x
2(1)
n(n  3)  100
20  240
n 2  3n  100  0 
2
 (3)  (3) 2  4(1)(100) 20  240 20  240
n  或
2(1) 2 2
3  409  2.25 (準確至二位小數)

2 或 17.75 (準確至二位小數)
由於 409 不是完全平方,n 不可能是整數。 我們可以把 (b)(i) 的答案準確至最接近的分鐘。
∴ 沒有多邊形有 50 條對角線。 2.25 小時後,即在下午 8:15,温室的温度首次
∴ 同意陳先生的說法。 跌至 20°C。

26. (a) BC = (3x – 5) cm 進階


CE = CD = x cm x
29. (6 x  5)  1
BE = BC – CE = [(3x – 5) – x] cm  (2 x  5) cm 4
x(6 x  5)  4
(b) ∵ BEDF 的面積 = 42 cm2 6 x 2  5x  4
∴ (2 x  5) x  42 6 x 2  5x  4  0
2 x  5 x  42
2
(2 x  1)(3x  4)  0
2 x 2  5 x  42  0 2x  1  0 或 3x  4  0
( x  6)(2 x  7)  0 1 4
x 或 x
x  6  0 或 2x  7  0 2 3
7
x6 或 (捨去) x
2 1 2 2
30. x 1  x
當 x = 6 時,BC = [3(6) – 5] cm = 13 cm 2 3
∴ 長方形 ABCD 的長度和闊度分別是 13 cm 和 3x 2  6  4 x
6 cm (或長度是 6 cm,闊度是 13 cm)。
3x 2  4 x  6  0
利用二次公式,
27. 在 A'B'O 中,OB' = 302  182 cm  24 cm
 (4)  (4) 2  4(3)(6)
考慮 ABO。 x
2(3)
(18  x) 2  (24  x) 2  302
(324  36x  x 2 )  (576  48x  x 2 )  900 4  88  2  22 
 或
6  3 
2 x 2  12x  0  
x 2  6x  0
31. (2 x  3)( x  4)  3x  2
( x  6) x  0
2 x 2  3 x  8 x  12  3x  2
x  6  0 或 x  0 (捨去)
2 x 2  8 x  10  0
x6
x 2  4x  5  0
( x  1)( x  5)  0
28. (a) y  x 2  20x  40 的圖像的 x 截距是 2 和 18。
x 1  0 或 x5  0
因此, x2  20x  40  0 的根是 2 和 18。
x  1 或 x5

(b) (i) 當 T = 20 時,可得:


32. 10  ( x  1) 2  4 x
20  0.25x 2  5 x  30
10  ( x 2  2 x  1)  4 x
0.25x 2  5 x  10  0
10  x 2  2 x  1  4 x
4(0.25x 2  5 x  10)  0
x2  6x  9  0
x 2  20x  40  0
利用二次公式,
由 (a) 可得, x2  20x  40  0 的根是 2
和 18。  6  6 2  4(1)(9)
x
2 小時後,即在下午 8:00 時,温室的温度首次 2(1)
跌至 20°C。  6  72
 (或  3  3 2 )
2

27
新高中數學與生活 (第二版) 4A 課本練習詳解

( x  1)( x  2) 39. (a) 4y2  4y  3  0


33. x2 
3 (2 y  3)(2 y  1)  0
3x 2  ( x  1)( x  2) 2y  3  0 或 2y 1  0
3x 2  x 2  x  2 x  2 3 1
y 或 y
2 x 2  3x  2  0 2 2
( x  2)(2 x  1)  0
x20 或 2x  1  0 (b) 從 (a),可得:
1 1 3 1 1
x  2 或 x 5x    或 5x  
2 2 2 2 2
5 x  1 或 5x  1
34. x( x  5)  5( x  3)  6 x
1
或 x
1
5 5
x 2  5 x  5 x  15  6
x  10x  21  0
2

40. (a) 12x 2  17x  6  0


( x  3)( x  7)  0
(3x  2)(4 x  3)  0
x3 0 或 x7  0
3x  2  0 或 4x  3  0
x3 或 x7
2 3
x 或 x
3 4
35. (1  x) 2  2 x 2  3( x  5)
1  2 x  x 2  2 x 2  3x  15
17 1
 x 2  5 x  14  0 (b) ( w  1) 2  ( w  1) 
12 2
x 2  5 x  14  0 12( w  1)  17( w  1)  6
2

利用二次公式, 12( w  1) 2  17( w  1)  6  0


 5  5  4(1)(14)
2
從 (a),可得:
x
2(1) 2 3
w 1  或 w 1 
 5   31 3 4
 1 1
2 w 或 w
3 4
∵  31 不是一個實數。
∴ 方程沒有實根。
41. 設 ax2  bx  c  0 的一個根為 。
36. (2 x  1)(3x  1)  4( x  1)(2 x  1) 若  是正數,則
(2 x  1)(3x  1)  4( x  1)(2 x  1)  0 a 2  b  c  0 。
(2 x  1)[(3x  1)  4( x  1)]  0 ∴ 該方程沒有一個正數根。
(2 x  1)( x  3)  0
2x  1  0 或  x3 0 42. ( 2 p  2q  1 )( 2 p  2q  1 )
1  ( 2 p ) 2  ( 2q  1 ) 2
x 或 x3
2  2 p  (2q  1)
 2 p  2q  1
37. (x  k)2  k 2  2( p  q)  1
(x  k)  k  0
2 2
由於 p 和 q 均為正整數且 p > q,
[( x  k )  k ][( x  k )  k ]  0 2( p  q) 必定是一個正偶數。
x ( x  2k )  0 因此,2( p  q)  1,即 ( 2 p  2q  1)( 2 p  2q  1) 是
x  0 或 x  2k  0 一個正奇數。
x   2k
43. 由於 r 是 x 2  3x  5  0 的根,
( x  k )( x  k )  2( x  k ) 可得: r 2  3r  5  0 。
38.
( x  k )( x  k )  2( x  k )  0 2r 2  6r  1
( x  k )[( x  k )  2]  0  (2r 2  6r  10)  11
( x  k )( x  k  2)  0  2(r 2  3r  5)  11
xk 0 或 xk 20  2(0)  11
xk 或 x  2k  11

28
1 一元二次方程 (一)

44. (a) x –1 0 1 2 3 4 5 6 7 (b) ∵ 梯形 TSQR 的面積是 72 cm2。


y 5 –2 –7 –10 –11 –10 –7 –2 5 1  3  
∴ 12  x   12 x  72
2  4  
[(48  3x)  48]x  576
(96  3x) x  576
(32  x) x  192
32x  x 2  192
x 2  32x  192  0
( x  8)( x  24)  0
x  8  0 或 x  24  0
x8 或 x  24 (捨去)

47. (a) 長方形紙的面積


x2
(b)  3x  1  (3x  1)(5 x  2) cm 2
2
x  6x  2
2  (15x 2  5 x  6 x  2) cm 2
 (15x 2  x  2) cm 2
x2  6x  2  0
y  x 2  6 x  2 的圖像的 x 截距是 –0.3 和 6.3。 3 4
三角形的面積 = cm2  6 cm2
2
x2
因此,  3x  1 的根是 –0.3 和 6.3。 着色部分的面積
2
 [(15x 2  x  2)  8  6] cm 2
45. (a) x –1 0 1 2 3  (15x 2  x  50) cm 2
y 12 –2 –8 –6 4
(b) (i) ∵ 着色部分的面積是 186 cm2。
∴ 15x 2  x  50  186
15x 2  x  236  0
(ii) y  15x2  x  236 的圖像的 x 截距是 –4 和 4。
∵ x 必定是正數。
∴ x=4
當 x = 4 時,BC = [3(4) + 1] cm = 13 cm
∴ JK = (13 – 4 – 4) cm = 5 cm
AB = [5(4) – 2] cm = 18 cm
∴ GH = (18 – 3 – 3) cm = 12 cm

1
2 x( x  3)  1  x 48. ADP 的面積   AP  AD
(b) 2
2x 2  6x  1  x 1
  x  8 cm 2
2 x 2  5x  1  0 2
 4 x cm 2
4 x 2  10x  2  0
1
y  4 x 2  10x  2 的圖像的 x 截距是 –0.2 和 2.7。 BPQ 的面積   BP  BQ
2
因此,2x(x – 3) = 1 – x 的根是 –0.2 和 2.7。
1
 (8  x)(8  x) cm 2
46. (a) 考慮 PST 和 PQR。 2
1
PTS = PRQ (同位角,ST // QR)  (8  x) 2 cm 2
PST = PQR (同位角,ST // QR) 2
SPT = QPR (公共角)
∴ PST  PQR (AAA)
PS = PQ – SQ  (16  x) cm

ST PS
= (相似  的對應邊)
QR PQ
16  x  3 
ST = 12 cm  12  x  cm
16  4 

29
新高中數學與生活 (第二版) 4A 課本練習詳解

△ ADP 的面積 
2
 △ BPQ 的面積  10  20 
BR    cm (或 (5  5 ) cm)
3  2 
2 1  
4 x   (8  x) 2
3 2
12x  (8  x) 2 50. 3 秒後,
庭恩與美雪之間的水平距離
12x  64  16x  x 2
 [11 3( x  2)] m
x  28x  64  0
2
 (11 3x  6) m
 (28)  (28) 2  4(1)(64)  (17  3x) m
x
2(1) 庭恩與美雪之間的垂直距離
28  528  3x m
 ∵ 庭恩與美雪之間的距離是 13 m。
2
∴ (17  3x) 2  (3x) 2  132
28  528 28  528
 或 (捨去) 289  102x  9 x 2  9 x 2  169
2 2
 2.51 (準確至三位有效數字) 18x 2  102x  120  0
3 x 2  17x  20  0
49. (a) 設正方形 PQRS 的邊長為 x cm。 ( x  4)(3x  5)  0
ABCD 的面積  10 10 cm2  100cm2 x  4  0 或 3x  5  0
PQRS 的面積  x 2 cm 2 5
x4 或 x (捨去)
100  x 2 3
△ APQ 的面積  cm 2
4
∵ PQRS 的面積  6 △APQ 的面積 51. (a) R(p, q) 是 y = x2 – 6x + 10 的圖像上的一點。
∴ q = p2 – 6p + 10
∴  100  x 2 
x 2  6   
 4  (b) 2( p  q )  12
3(100  x 2 ) pq6
x2 
2 p  ( p 2  6 p  10)  6
2 x 2  3(100  x 2 )
p2  5p  4  0
2 x 2  300  3 x 2
( p  1)( p  4)  0
5 x 2  300 p 1  0 或 p40
x 2  60 p 1 或 p4
x   60
 60 (或 2 15 ) 52. (a) 2 x 2  16x  24  0

或  60 (捨去) x 2  8 x  12  0
( x  2)( x  6)  0
∴ 正方形 PQRS 的邊長是 60 cm (或 2 15 cm)。
x20 或 x6  0
(b) 設 AP 的邊長為 y cm, x2 或 x6
則 PD 的邊長為 (10 – y) cm。 ∴ M 和 N 的坐標分別是 (2, 0) 和 (6, 0)。
DS = CR = BQ = y cm
SC = RB = QA = (10 – y) cm (b) 設 P 和 Q 的坐標分別為 (x1, y1) 和 (x2, y2)。
∵ PQ2  QA2  AP2 ∵ PMN 的面積 = QMN 的面積 = 12 平方單位
∴ ( 60 ) 2  (10  y ) 2  y 2 1 1
∴ (6  2) y1  (6  2) y 2  12
2 2
60  100  20 y  y 2  y 2
y1  y 2  6
2 y  20 y  40  0
2
當 y  6 時,
y 2  10 y  20  0
6  2 x 2  16x  24
 (10)  (10)  4(1)(20)
2
2 x 2  16x  30  0
y
2(1) x 2  8 x  15  0
10  20 ( x  3)( x  5)  0

2 x 3  0 或 x5  0
10  20 10  20 x3 或 x5
 或
2 2 ∴ x1  3 及 x2  5
∵ AP < PD
∴ P 和 Q 的坐標分別是 (3, 6) 和 (5, 6)。
 10  20 
∴ AP    cm (或 (5  5 ) cm) ,
 2 
 

30
1 一元二次方程 (一)

(c) 我們可以在圖像上找出一點 R,其 y 坐標是 –6。 多項選擇題 (第 1.58 頁)


1 1. 答案:A
∴ RMN 的面積 = (6  2)[0  (6)] 平方單位
2 2
 0.4
= 12 平方單位 5
0.25
53. (a) 正方形 ABCD的周界  4x cm
0.2 5  0.252 525
長方體的邊的總長度為 100 cm。
2
100  2(4 x) ∴ 0.25  0.2 5 
ED  cm 5
4
100  8 x
 cm 2. 答案:B
4 對於 I,
 (25  2 x) cm 7
可化成循環小數,其值為 1.16 。
6
∴ I 不正確。
(b) DB  AD2  AB2
對於 II,
 x 2  x 2 cm
考慮兩個無理數 1 2 和 2 。
 2 x 2 cm 1  2  2  1 ,這是一個有理數。
 2 x cm ∴ 兩個無理數的和不一定是無理數。
∴ II 不正確。
EB  ED2  DB2
III 必定正確。
 (25  2 x) 2  ( 2 x) 2 cm ∴ 答案是 B。

 625  100x  4 x 2  2 x 2 cm 3. 答案:C


 6 x  100x  625 cm
2 2x 2  x  6  0
(2 x  3)( x  2)  0
(c) ∵ 對角線 EB 的長度是 15 cm。 2x  3  0 或 x20
∴ 6 x 2  100x  625  15 3
x 或 x2
( 6 x 2  100x  625) 2  152 2
3
6 x 2  100x  625  225 ∴ 方程的根是  和 2 。
2
6 x 2  100x  400  0
3x 2  50x  200  0 4. 答案:C
( x  10)(3 x  20)  0 (x  k)2  k 2  0
x  10  0 或 3x  20  0 ( x  k  k )( x  k  k )  0
20 x ( x  2k )  0
x  10 或 x
3 x  0 或 x  2k  0
對於 x = 10, x  2k
ED  [25  2(10)] cm  5 cm
長方體的體積  1010 5 cm3  500cm3 5. 答案:D
20 ( x  3)( x  4)  (a  3)(a  4)
對於 x  ,
3 x 2  7 x  12  a 2  7 a  12
  20  35 x  7 x  a 2  7a  0
2
ED  25  2  cm  cm
  3   3 ( x 2  a 2 )  7( x  a )  0
長方體的體積 
20 20 35 3
  cm ( x  a)( x  a)  7( x  a)  0
3 3 3 ( x  a)( x  a  7)  0
14 000 3
 cm xa  0 或 xa7  0
27
xa 或 x 7a
14 000 3
∴ 長方體的體積是 500 cm3 或 cm 。
27
6. 答案:C
 x 2  bx  c  0
x 2  bx  c  0
y  x 2  bx  c 的圖像的 x 截距是 –2.0 和 3.0。
因此,  x 2  bx  c  0 的根是 –2.0 和 3.0。

31
新高中數學與生活 (第二版) 4A 課本練習詳解

7. 答案:B △AEF 的面積


∵  是 2 x 2  3x  5  0 的根。  梯形 ABCF 的面積  △ ECF 的面積
∴ 2 2  3  5  0  △ ABE 的面積

4 2  6  5  (4 2  6  10)  5  (1)( x  1) x 2 (1  x)(1) 


    cm
2

 2(2 2  3  5)  5  2 2 2 
 2(0)  5  x 1  x2 1  x  2
   cm
5  2 
 2x  x 2  2
   cm
8. 答案:A  2 
∵ 3 是 5( x  k ) 2  20  0 的根。  2(1  3 )  (1  3 ) 2 
∴ 5(3  k )  20  0
2   cm
2

 2 
(9  6k  k 2 )  4  0
  2  2 3  (1  2 3  3) 
k 2  6k  5  0   cm
2

(k  1)(k  5)  0  2 
k 1  0 或 k  5  0   2  2 3  (4  2 3 ) 
  cm
2

k 1 或 k 5  2 
 4 3 6 2
9. 答案:B   cm
 2 
∵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 15 cm2。  
∴ x( x  2)  15  (2 3  3) cm 2
x 2  2 x  15  0
( x  3)( x  5)  0 2.
DC BC

x 3  0 或 x 5  0 AD FC
x3 或 x  5 (捨去) W 1

1 W 1
W (W  1)  1
10. 答案:B
∵ x 是兩個連續奇數中較小的數。 W 2 W 1  0
∴ x + 2 是較大的整數。  (1)  (1) 2  4(1)(1)
∴ x  ( x  2)  2[ x  ( x  2)]  3
2 2 W
2(1)
x 2  ( x  2) 2  2(2 x  2)  3 1 5

2
香港數學競賽 (第 1.59 頁)
1 5 1 5
1. 設 CF = x cm。  或 (捨去)
∵ △ADF △ABE (RHS) 2 2
∴ DF  BE (全等 △ 的對應邊)
CF  DC  DF 備試特訓
 BC  BE
考試模式題目 (第 1.61 頁)
 CE
AF  FE 1. (a) ∵ ABCD 是正方形。
AF 2  FE2 ∴ BAD  ADC  BCD  90 正方形性質
AD2  DF 2  FC 2  CE 2 即 B'A'Y  A'DY  ZCA'  90
12  (1  x) 2  x 2  x 2 設 ZA'C   。
ZA'C  ZA'Y  YA'D  180 直線上的鄰角
1  1  2x  x2  2x2
  90  YA'D  180
x2  2x  2  0
YA'D  90  
利用二次公式,
在 △ZCA' 中,
 2  2 2  4(1)(2) ZCA'  ZA'C  A'ZC  180 △內角和
x
2(1) 90    A'ZC  180
 2  12 A'ZC  90  

2 考慮 △A'CZ 和 △YDA' 。
 2  12 ZCA'  A'DY 已證
 (或  1  3 )
2 A'ZC  YA'D 已證
 2  12 ∴ △A'CZ ~ △YDA' AAA
或 (捨去)
2

32
1 一元二次方程 (一)

(b) 設 A'D  x cm ,則 YD  x cm 。 4. 答案:C


∵ AD  16 cm 7
∵ x = 2 是 5 x 2  (a 2  1) x  a  0 的一個根。
∴ A'Y  AD  YD 2
 (16  x) cm 7
∴ 5(2) 2  (a 2  1)(2)  a0
在 △ A'DY 中, 2
A'D 2  YD 2  A'Y 2 (畢氏定理) 7
20  2a 2  2  a  0
2
x  x  (16  x) 2
2 2

7
x 2  x 2  x 2  32x  256  2a  a  18  0
2

2
x  32x  256  0
2
4a 2  7 a  36  0
 32  322  4(1)(256) (4a  9)(a  4)  0
x
2(1) 4a  9  0 或 a40
 6.627 416 998 或 9
a 或 a4
 38.627 417 (捨去) 4
∵ △A'CZ ~ △YDA' (在 (a) 已證)
A'Z YA' 5. 答案:D
∴  (相似△對應邊) ( x  k )  ( x  k  1)( x  k )
A'C YD
(16  6.627 416 998) 2 ( x  k )  ( x  k  1)( x  k )  0
A'Z  cm
6.627 416 998 ( x  k )[1  ( x  k  1)]  0
 13.3 cm (準確至三位有效數字) ( x  k )(2  x  k )  0
xk 0 或 2 xk  0
2. (a) 50x 2  99x  153  0 x  k 或 x  2k
(50x  51)( x  3)  0
50x  51  0 或 x3 0 6. 答案:B
51 較大的數是 k + 2。
x 或 x  3 ∴ k 2  (k  2) 2  k (k  2)  84
50
k 2  k 2  4k  4  k 2  2k  84
(b) 5000(1  r %) 2  9900(1  r %)  15 300 k 2  2k  80  0
50(1  r %) 2  99(1  r %)  153  0 (k  8)(k  10)  0
從 (a), k  8  0 或 k  10  0
51 k 8 或 k  10 (捨去)
1 r%  或 3
50
r% 
51
1 或  3 1 數學探究 (第 1.64 頁)
50
r 1 3
 或 4 1. (a) 檢驗:當 x  時,
100 50 4
r2 或  400 (捨去) 9 3
12x 2  11x  15  12   11  15
16 4
3. 答案:D 0
4x 2  7 x  x 1 5
當 x   時,
4x 2  8x  1  0 3
25  5
 (8)  (8) 2  4(4)(1) 12x 2  11x  15  12   11     15
x 9  3
2(4)
0
8  48 3 5
 ∴ 方程的根是 和  。
8 4 3
84 3

8
2 3 2 3
 或
2 2

33
新高中數學與生活 (第二版) 4A 課本練習詳解

(b) 步驟1 : 1  x 2  23x  12  24  0


x 2  23x  288  0
步驟 2 : ( x  9)( x  32)  0
步驟 3 : (24x  9)(24x  32)  0
步驟4 : (24x  9)(24x  32)  0
24x  9  0 或 24x  32  0
9 32
x 或 x
24 24

3 4
∴ x 或 x
8 3

2. 考慮 ax2  bx  c  0 ,其中 a  0 。
步驟 1: 把常數項乘以首項係數 a,並把首項係數由
a 變為 1。
1  x 2  bx  a  c  0
x 2  bx  ac  0......(*)
步驟 3: 在 (*) 中,以 ax 代替 x,可得:
(ax) 2  b(ax)  ac  0
a 2 x 2  abx  ac  0
ax2  bx  c  0 ( a  0)
因此,解二次方程 (*) 等於解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 。
由此,家琪的方法適用於任意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 。

3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