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1

《旧闻记者》被河蟹的部分

文/学林
邮箱:daitianming8288@yahoo.cn

上海书店 2008 年 10 月份出版作家钱钢的《旧闻记者》,我根据自己下载的港版的电子书


校对,发现有些地方遭删改,补录出来。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关于国共历史的,仍有种种禁区。作为一个读者,我想说的是,能
理解编辑们的难处。我痛恨得是那些权力者们自行充当判官。判官们发明了手术刀,他们拿
着放大镜,时刻准备着为“稳定压倒一切”做出贡献。挥舞着手术刀,他们会感到权力带来
的快感。

同时,我认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编辑,是能设身处地,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善待历史,尊重
作者,想尽方法向上头争取“出版自由”。通过校对,我认为,编辑们在这过程中也要承担
一部分责任,因为他们过分的谨慎,因为他们的自律。根据我以往校对的经历,发现现在的
“出版自由”状况是混乱的,这一点以后写文章另论。

一个真正健康的社会自有抵抗一切“异端邪说”的内在力量 。判官们对“异端邪说”怕
成恁样,只能说明这不是一个真正健康(换个词是“和谐”)的社会 ,更何况就我所见种种
事实,那些“异端邪说”往往是真相,是真话,而正统主流的话语里却充斥着谎言与阴谋。

(一)

"从 1945 年 10 月开始的两三年中,尽管国民党在‘收复区’继续实行了新闻检查,中共最


终未能在南京、上海大办日报,新闻界祸患接踵,但新闻自由成了破闸的洪流,在中国大陆
出现了既空前又绝后的传媒活跃局面。"(《从今天起新闻言论自由了》 ,P171)

这一段后删“请体谅六十年后还在苦苦争取新闻自由的人们,体谅他们在逆境中‘移情’彼
时,喟叹当年。而我更愿记下那些至今仍不失其价值的对自由的思考—是的,历史会重演。”

(二)

“当时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对地主推行的是‘减租减息’方针。”
(《二月里来秧歌闹》,P23)

“当时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对地主尚温和,推行的是‘减租减息’方针。”(原版)

(三)

“周的温言柔语,则令后人如猜哑谜。”(
《二月里来秧歌闹》,P24)

“温言柔语”原文为“阴言柔语”。

(四)
“所以可以推想,吕的战地报道,当年也曾怎样打动过一名叫做朱镕基的长沙中学生。
”(《欢
迎你来,把血肉脱尽》,P40)

“吕的战地报道”原文为“中国远征军的事迹”

(五)

“陈公博的一生,实在是太富戏剧性了。”(
《走向刑场的路,几多弯?》
,P105)

这段话前删“二十世纪中国,被喊过‘万岁’的人物,记忆中有慈禧、光绪、孙中山、袁世
凯、蒋介石、毛泽东、刘少奇、汪精卫,加上此公。”

(六)

“在港大图书馆我度史料,一个感觉,陈公博是 20 世纪中国当时的斗争所造就的一个政治
生灵”(《走向刑场的路,几多弯?》
,P105)

“在港大图书馆我度史料,一个感觉,陈公博是二十世纪中国的‘党争’和‘内斗’(共产
党整共产党,共产党斗国民党,国民党打国民党)所造就的一个政治生灵。”

(七)

美国用原子弹袭击日本的消息传来,人心大块, “中共的延安《解放日报》,在 8 月 9 日以罕


见的篇幅,发表了五篇关于原子弹的新闻,兴奋之情跃然纸上,没想到,毛泽东勃然大怒。
他找报社负责人谈话,说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是空的,这样过分宣传原子弹的威力,是
政治错误。他斥责这些传媒负责人受资产阶级的报纸和通讯社的影响,要他们像打扫灰尘一
样,把资产阶级的思想铲除掉。”(
《如果达.芬奇发明了原子弹》,P122)

后删“后人读历史,每每坠入五里雾中。九年后,中国内地在经济最困难的时期,爆炸了第
一颗原子弹,说就是把裤子当掉也要造核弹。香港《明报》发表社评《宁要裤子不要核子》,
表示异议。是金庸先声的手笔吧?”

(八)

“领导审查稿件,把文章改成翁文灏是在国外‘走投无路’,朱认为这是侮辱老科学的人格,
向领导提出批评。于是,因言贾祸,被打成右派。”(
《报道密苏里受降的中国记者》,P148)

“走投无路”后删“共产党宽容大量收纳了他”

(九)

“我曾访问巴金老人,问及他对 1945 年到 1949 年那段日子的记忆和感受,老人说话已很艰


难,他颤动着嘴巴,吐出两个字:‘民心'。”(《莫失尽人心!》 ,P175)
“我曾访问巴金老人”原文为“‘六四’后不久我曾访问巴金老人”。

(十)

“淡出江湖的老字号药堂不少。以‘六神丸’著称的上海杏林世家‘郁良心堂’,
‘姑嫂丸’
成了一首闽南语流行歌曲,它唱道;来,来,来,来一粒姑嫂丸,给我青春,给我快乐!”
(《六十年前卖什么药?》
,P187)

“淡出江湖的老字号药堂不少。以‘六神丸’著称的上海杏林世家‘郁良心堂’,它的后人
今为台湾政党领袖,给政治治病。‘姑嫂丸’成了一首闽南语流行歌曲,它唱道;来,来,
来,来一粒姑嫂丸,给我青春,给我快乐!”

(十一)

“但中共却给了马歇尔良好的印象。12 月 23 日 ,和中共代表周恩来会谈,他非常吃惊,
周恩来宣布中共愿意立即无条件停战(这和此前‘有条件停战’的说法不同);还说中共主
张用民主的方式解决国内问题,经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统一全国的行政和全国军队,
中国要学习民主科学,要使得中国能进行农业改革和工业化。”( 《宁愿去美国》,P193)

原版为:“但中共却给了马歇尔良好的印象。十二月二十三日,和中共代表周恩来会谈,他
非常吃惊,周宣布中共愿意立即无条件停战(这和此前‘有条件停战’的说法不同);还说
中共主张用民主的方法解决国内问题,经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统一全国的行政和全
国军队,最终使中国成为宪政国家。周恩来转述了毛泽东的看法:‘中国的民主要走美国的
道路’,‘
‘我们要学习美国的民主和科学、要使得中国能进行农业改革和工业化’。

另标题“《宁愿去美国》”为“《毛泽东宁愿去美国》

一篇文章 三个版本—钱钢《回眸“重庆谈判”
》被删改的部分

补充几点说明,我把这篇《回眸“重庆谈判”》单单拿出来补录,是因为觉得这篇文章被多
处转载,也许有心者搜索时,恰好看到我这篇补录的文字,那样,我会因为他看到原版的文
字而高兴。但为了图方便,一些删改之处直接复制港版(繁体 PDF 版),所以补录出来的文
字,夹繁夹简。也许会对大家的阅读造成不便,还望大家见谅。

以《中国青年报》“冰点”版的为参照:《回眸“重庆谈判”》分为《穿新鞋的毛泽东跌碎了
杯 》
《“这一切包括在民主政治里了”
》《民主、统一 》
《“人民要求变 变化才可以不乱” 》。
而就我下载到的港版,缺少《“这一切包括在民主政治里了”》,我校对了上海书店版和中青
版,这两篇文字是一样的。在文末附上海书店版未收入的《国共分手备忘录》,在我看来,
这篇文章和《回眸“重庆谈判”》应该是不可分割的。
(一)

国共和谈,六十年前那个秋天里最大的新闻‘重庆谈判’,举国瞩目。不过在今天,它似乎
不便如‘抗战胜利’一样被隆重纪念,因为它最终的结局不是艳阳,而是战火。已知这样的
结局,再回看当年的报章,实令人仰天长叹。(
《毛泽东先生来了》,上海书店版,P157)

国共和谈,蒋毛握手,60 年前那个秋天里最大的新闻“重庆谈判”,举国瞩目。不过在今天,
它似乎不便如“抗战胜利”一样被隆重纪念;因为它最终的结局不是艳阳,而是血光。已知
这样的结局,再回看当年的报章,实令人仰天长叹。 (《穿新鞋的毛泽东跌碎了杯》,
《中国青
年报》“冰点”)

國共和談,蔣毛握手,六十年前此時最大的新聞「重慶談判」,舉國矚目。不過在今天,它
似乎不便如「抗戰勝利」一樣被隆重紀念;因為它最終的結局不是豔陽,而是血光。已知這
樣的結局,再回看當年的報章,實令人仰天長嘆。(《穿新鞋的毛澤東跌碎了杯》,港版)

注 1:被删改的部分:“蒋毛握手”,“血光”改为“战火”,标题“穿新鞋的毛泽东跌碎了杯”
改为“毛泽东先生来了” 。可以看出,中青的编辑相比上海书店的编辑要敬业,更尊重作者。

(二)

《新华日报》报道毛泽东到达重庆的情景称: 待望的人终于到了!机门才开,就是一片鼓
掌的声音。(中青版,上海书店版 P159)

在重慶機場,並沒有國民黨組織的歡迎場面,但是記者雲集,一些「民主人士」在飛機將要
降落前才聞訊趕來。中共的《新華日報》報道:待望的人終於到了!機門才開,就是一片鼓
掌的聲音。(港版)

注 2:不难看出被删掉的这段“在重慶機場,並沒有國民黨組織的歡迎場面,但是記者雲集,
一些「民主人士」在飛機將要降落前才聞訊趕來。”有损毛泽东当时受欢迎的形象。

(三)

毛面对着错综复杂的局面。出行前他指示党内:“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国民党
发善心,它是不会发善心的。”但他必须在重庆这个舞台上演好“谈判”这出戏。他在重庆
住了四十余天。四十余天,国共双方代表唇枪舌剑:
国民党说:一个国家,如果四分五裂,还能搞什么民主?
共产党驳:没有民主,国家的统一对人民又有什么好处! (中青版,上海书店版 P164,
《民
主、统一》)

毛澤東面對着錯綜複雜的局面。出行前他指示黨內「絕對不要依靠談判,絕對不要希望國民
黨發善心,它是不會發善心的」。但他必須在重慶這個舞台上演好「談判」這齣戲。他在重
慶住了四十餘天,國共雙方代表唇槍舌劍,最後形成《雙十協定》。毛澤東與蔣介石針鋒相
對,然而在公眾場合也曾高呼「蔣委員長萬歲!」。 甲說:一個國家,如果四分五裂,還能
搞什麼民主?乙駁:沒有民主,國家的統一對人民又有什麼好處!---這樣的爭辯,怎麼有幾
分耳熟?(港版,《穿新鞋的毛澤東跌碎了杯》,
《重慶談判:民主 Vs 統一 》)

注 3:港版中“毛澤東面對着錯綜複雜的局面。出行前他指示黨內「絕對不要依靠談判,絕
對不要希望國民黨發善心,它是不會發善心的」。但他必須在重慶這個舞台上演好「談判」
這齣戲。他在重慶住了四十餘天,國共雙方代表唇槍舌劍,最後形成《雙十協定》。毛澤東
與蔣介石針鋒相對,然而在公眾場合也曾高呼「蔣委員長萬歲!」。”这段内容是《穿新鞋的
毛澤東跌碎了杯》的最后一段内容,另起一段接“他打碎了一只盖碗茶杯,广漆地板的客厅
里的一切,显然对他很生疏”。同时“甲說:一個國家,如果四分五裂,還能搞什麼民主?
乙駁:沒有民主,國家的統一對人民又有什麼好處!---這樣的爭辯,怎麼有幾分耳熟?”为
《重慶談判:民主 Vs 統一 》的开段内容。毛在公众场合高呼“蒋委员长万岁!”用褒义词
说是精明,用贬义词说是狡猾。

(四)

许多报纸表达了人民的厌战情绪。重庆《新民报》认为(包括实施宪政在内的诸项大事) “没
有一件可以在分裂的状态中完成”;成都《华西晚报》呼吁将人民的压力加给当局, “反对分
裂,反对内战”;重庆《新蜀报》“深盼大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上海书店,P165)

许多报纸表达了人民的厌战情绪。重庆《新民报》认为(包括实施宪政在内的诸项大事) “没
有一件可以在分裂的状态中完成”;成都《华西晚报》呼吁将人民的压力加给国共, “反对分
裂,反对内战”;重庆《新蜀报》“深盼大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中青版)

許多報紙表達了人民的厭戰情緒。重慶《新民報》認為(包括實施憲政在內的諸項大事)「沒
有一件可以在分裂的狀態中完成」;成都《華西晚報》呼籲將人民的壓力加給國共,「反對分
裂,反對內戰」;重慶《新蜀報》「深盼大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港版)

注 4:把原版“国共”偷天换日成“当局”,事实上是模糊歪曲了历史,把造成分裂和内战
的责任一并往“当局”国民党身上推。敢问上海书店的编辑,这样未免太不厚道了吧!也许
你无意于“偷天换日”,但你这样擅自删改,事实上已“偷天换日”,不知道你为何如此敏感
自律。

(五)

毛泽东上台,称“张部长讲得很对”,
“统一是好的,不统一不好,我们一定要统一! (鼓掌)”
短短的讲话,毛泽东八次使用“统一”一词。(上海书店,《民主、统一》
,P167)

1945 年 10 月 9 日《大公报》记载:
“最后毛先生像咆哮般的大喊:
‘新中国万岁!’
‘蒋委员
长万岁!’”重庆谈判产生了俗称“双十协定”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但是墨迹未
干,烽火已燃。8 个月后内战全面爆发,历史完全走向美丽口号的反面。 (中青版, 《民主、
统一》, 《人民要求变 变化才可以不乱》)
毛澤東上台,稱「張部長講得很對」,「統一是好的,不統一不好,我們一定要統一!(鼓掌)」
短短的講話,毛澤東八次使用「統一」一詞, 「最後毛先生像咆哮般的大喊:『新中國萬歲!』
『蔣委員長萬歲!』」 (一九四五年十月九日《大公報》)

這不是蔣介石的勝利。毛澤東善於「用革命的兩手對付反革命的兩手」。重慶談判產生了
俗稱「雙十協定」的《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但是墨迹未乾,烽火已燃。八個月後內
戰全面爆發,歷史完全走向美麗口號的反面。同胞相煎,民無寧日,最後遺留下「兩岸問題」
這個在今天似乎更恐怖的定時炸彈。「統一」, 「民主」,六十年前都成為代價,付給了殘酷的
政治。 (港版,《重慶談判:民主 Vs 統一 》)

注 5:“重庆谈判产生了俗称“双十协定”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但是墨迹未干,
烽火已燃。8 个月后内战全面爆发,历史完全走向美丽口号的反面。 ”是中青版《人民要
求变 变化才可以不乱》开头段。《人民要求变 变化才可以不乱》的港台版原标题为《大公
質中共 中共駁大公》。上海书店版未收入此篇文章。

毛泽东“蒋委员长万岁!”这是历史事实,也是毛的策略,所谓“用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
命的两手”。如今,却害怕提“蒋委员长万岁!”
,自己的历史都不敢正视,何来尊重!
“那一
湾浅浅的海峡,是最大的国殇,是最深的乡愁”当我此刻忽像到温家宝的做句话,滋味很奇
怪。在大陆自身没有真正变好之前,我不希望台湾回归。这条路还很长。

(六)

《大公报》坚决反对国家分裂,它写道:“政党要争政权是应该的。问题在于应该以政争,
不应该以兵争。以政争,是以政策及政绩决定胜败;以兵争,则是以武力决定胜败。以政策
政绩胜的,是和平民主之路;以武力胜的,必然是强权专制。” (中青版)

《大公報》堅決反對國家分裂為「南北朝」,它寫道:政黨要爭政權是應該的。問題在於應
該以政爭,不應該以兵爭。以政爭,是以政策及政績決定勝敗;以兵爭,則是以武力決定勝
敗。以政策政績勝的,是和平民主之路;以武力勝的,必然是強權專制。(港版)

注 6:
“国家分裂”应为“南北朝”。关于这段争论,当时独立的民营报纸《新民报》发表《对
大公、新华两报论战之观感》社评,从民间立场出发,它认为《新华日报》“是色彩鲜明的
共产党的机关报”,“我们自不能认为《新华日报》的话是老百姓心里的话,可是也不能说一
句没有。我们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说,他们是比较代表共产党说话的成分多”。这是超越党
派政治利益的中肯的话。

附:

國共分手備忘錄 (一)
明報 2005-05-06
「握手」聲聲裏,我在讀他們「分手」的舊聞。六十年前的五月,二戰到了向法西斯做最
後一擊之時,中國,則是開會正 酣。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史稱「六全大會」 )和共
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 大會(史稱「七大」 )同時召開,重慶在山呼「總裁(蔣介石)萬歲」,延
安在高喊「毛主席萬歲」。 兩會文獻極多,蔣和毛都有連串講話。這些講話,部分見諸報
端,多數秘而不宣。

國共「握手」聯合抗日,已經八年,此時正醞釀分手。不過年輕讀者看到舊報,難免一頭
霧水。兩黨的綱領有什麼區別乃至對立嗎?---「爭取抗戰勝利完成自由統一,提早憲政實行
民主政治,實施民生主義豐足人民生活」(國民黨);「打敗日本侵略者,成立聯合政府,把
中國建設成為獨立、自由、民主、統一與富強的新國家」(共產黨)。兩邊都在說抗戰、統一、
自由、民主,但共產黨咄咄逼人,國民黨卻聲調悲愴。

用蔣介石的話說,「六全大會」的代表們「是蒙受了重重的譏笑誣衊,負着空前無比的恥
辱,而來參加大會的!」在一次未公開報道的講話裏他痛斥中共「七大」:「他們大會的報告
和宣言,實在是狂妄荒謬,對於本黨肆意醜詆,誣衊萬分!說本黨是怎樣違反革命,怎樣喪
失自信,說本黨自認革命已經失敗,說我們的政府是怎樣的腐敗,官吏是怎樣的貪污……」

「六全」可稱改革的大會,步伐還很是驚人。《六全會議重要決議制定政綱政策取消軍隊
黨部學校黨部三民主義青 年團改屬於政府》(一九四五年五月十九 日《大公報》)。國民黨
高舉「憲政」之旗,宣稱憲政實施後國民黨的地位,「與其他各黨,出於完全平等的地位,
公開競爭,取得全體國民的信任」,「國民黨的經費,必須自給自足,不能仰給國庫」(一九
四五年五月九日《中央日報》)。那些天,《中央日報》副刊連續發表措詞激進的短文,如《打
倒土豪劣紳》、《打倒老朽昏庸》。據《大公報》報道,「六全大會」「議事的情 甚熱烈,發
言者甚眾,尤其以青年代表發言熱烈,有時且熱烈到具有爆炸性」。

或許對共產黨而言,構成最大挑戰的,正是國民黨的自身改革。五月二十九日,新華社評
論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猛烈抨擊國民黨在民主的偽裝下,拒絕放棄一黨專政、建立
多黨聯合政府,堅持獨裁。奉毛澤東指示,胡喬木代延安《解放日報》撰寫社論《評國民黨
大會各文件》
, 重批判「看似漂亮實質反動」的文件。

社論講了兩個寓言故事。前一個說,一個馬夫聲稱愛馬,天天去刷馬的毛,卻天天偷減它
的食料。馬說:謝謝你的美意,不要再刷我的毛了吧,只要你不弄死我就好了!後一個說,
老鼠開會,商量掛一個鈴在貓的脖子上,來提防牠的攻擊。鼠主席說,這個提案好,可是誰
去掛呢?意思很明白:國民黨是咬定主意要搞死馬的馬夫,和永遠不可能被掛上鈴子的貓!

毛澤東的政治報告,就是那篇著名的《論聯合政府》。不過「七大」與會者聽到的,是另
一個「口頭政治報告」---對國共對立表述得更明確。儘管如此,公開見報的《論聯合政府》
已經把中共的雄圖昭示無遺。蔣介石的「文膽」陳布雷看後,說了兩個字:「內戰」。

國共分手備忘錄
明報 2005-05-10
「從次殖民地的中國到這一嶄新偉大的時代的中國,有如漫漫長夜雲霧陰霾之中的航行,
到如今晨光熹微,眼前就是寬闊的大陸。識此航線者唯有我們的舵師。知此大陸者亦唯有我
們的舵師。我們新時代中國的舵師就是繼總理而領導革命,由革命而發為抗戰的總裁蔣中正
同志。」

一九四五年五月十八日《中央日報》發表社論:
《新時代中國的舵師》,祝賀蔣介石在「六
全」大會上連任總裁。文中空格是六十年前國民黨報紙的格式,以示對偉人的敬意。

但有另一個偉人,兩年前就在延安的 洞裏豪邁地宣稱:「蔣先生不相信天上有兩個太陽,
我偏要出一個給他看!」許多年後,毛澤東在其發動的文革中也被尊稱為「偉大的舵手」。

六十年前此時,毛在延安如日中天,「毛澤東思想」在「七大」被寫入中共黨章。這就是
說,曾幾何時,中國這條船上,有兩個要掌舵的人,他們的目的港截然相反。

毛澤東在「七大」對代表們說,共產黨在建黨後嘗盡了艱難困苦,有兩次被國民黨打在地
上,
「像一籃雞蛋一樣摔在地上,摔爛很多,但沒有都打爛,又撿起來,孵小雞」。他說中共
有兩次變小過,現在又大起來了,要「變成一個翅膀可以掃盡中國的大鵬鳥」!

「力爭領導權」,是中共「七大」的核心議題。中共當時有黨員一百二十一萬(國民黨黨員
數字不詳),解放區人口近一億(國民黨統治區人口二億),軍隊九 十一萬,民兵二百二十萬(國
民黨軍隊一 百五十萬)。
「我們要有幾百萬軍隊,全國就在我們手裏」,毛澤東在「七大」口
頭政治報告中,提出準備奪取大城市,要奪取像北平、天津這樣大的三五個中心城市,說「我
們一定要在那裏開八大」 。他說,「有人會罵我們稱王稱霸,我們就是要稱王稱霸,是稱解放
之王,稱解放之霸。什麼人敢不要我們解放!」

什麼樣的「憲政」能化解這樣的對抗?國民黨「六全大會」通過了《中共問題決議》,見
諸報端,說的是「尋求政治解決之道」 ,但在內部決議(《本黨同志對中 共問題之工作方
針決議案》)中,強調的是整軍肅政,加強力量,稱「中共一貫堅持其武裝割據,藉以破壞
抗戰,致本黨委屈求全政治解決之苦心,迄無成效,而本黨同志在各地艱苦奮鬥慘遭中共殘
害,書不勝書。追溯往事,能不憤慨!」蔣介石在連任總裁後致辭,說原準備戰事結束立刻
辭職。「但在目前本黨危機四伏,內外交迫,共產黨篡奪本黨的陰謀異志沒有被消滅以前,
我不能不負責到底,以黨的監護人自居;否則我就對不起總理,對不起先烈!」

「六全」,
「七大」,決裂的大勢已定。儘管和平統一還有機會,甚至還有蔣毛「重慶談判」
一幕,但同室操戈、民族大流血、兩岸分隔……這一切已在劫難逃。

有人說歷史有其必然,有人說歷史充滿偶然。我寧肯相信偶然,祈禱偶然。那麼,由個人
所繫的鈴還可以由個人解開。如果是宿命,是必然,如果真像《帝國政界往事》作者李亞平
所說,「實力加暴力」是「中國帝王政治文化傳統最真實的內涵」,握住的手,還不免分開。
附自己的两篇读书札记——

1945,历史的关口,传媒的良心
—读钱钢《旧闻记者》

(一)

“六十年前此时,毛泽东讲‘民主’,蒋介石也讲‘民主’。毛用它攻,蒋用它守。他们不讲
‘妥协’。‘民主’声声,杀气腾腾。
”这是钱钢在《“六参政员访延安”事件》中的一段话,
当我敲下这段话时,感慨莫名。国共内争这段历史,距离现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看起来
是那么遥远。

六七十年前,毛泽东和他领导的共产党,铺天盖地地宣传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种种。褒
义的说法,这是共产党的精明之处;贬义的说法,这是共产的那个的狡猾之处。政治是“黑
洞”,披上“民主”的外衣成了专制者们的撒手锏。国共内争,实质上是以专制对专制的游
戏。国民党的专制还有一定的尺度,多少还有自由,否则,不会出现《大公报》《观察》这
样的敢监督敢叫板的报刊;不会出现《新民报》这样经营二十年的独立的民间报刊;更不会
在国统区出现“死对头”共产党的机关报《新华日报》(1938.1.11-1947.2.28);等等。

开辟“第二战场”是共产党取得政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那时,学生的“左”,是和其急于
摆脱落后、贫困、腐败,奔向“小康社会”的内在激情相吻合。学生所追求的不是推翻国民
党,而只是限制它的权力,他们中间大多数人不赞成由共产党统治全国的想法。而共产党正
是利用了这点,进行渗透,铺天盖地地宣传自由与民主。“共产主义”实在太诱惑迷人了,
不少知识分子被其吸引或倾向了共产党。国民党在明,共产党在暗,“明”之种种举措,有
种种限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暗”之种种举措,战术灵活,群众的眼睛是乌黑的。这
下把国民党给惹毛了,它想揪出学运中的共党分子,采取种种严厉措施,却也无可奈何,相
反,把群众给惹毛了。国民党因学运挥霍掉群众资本,共产党则因此获益匪浅。

(二)

1945 年,
《大公报》评写道:敢说,敢做,敢承认,是自由人的风度;敢记,敢负责,是自
由报人的作风;要自由,要民主,一个字就是“真”,真是最可靠的。真是最美丽的。惟有
真才是是非善恶的最高评判。是是非非,善善恶恶,把真相公开了,就毫无危险,就能够趋
吉避凶,一切是坦途。新闻自由,就是求“真”的钥匙。

《大公报》做到了“不党、不私、不卖、不盲”
。今日之大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间媒体,
“喉舌”才是硬道理。寻找民国的风景,追寻失去的传统,“民国热”虽有种种虚的成分,
但诚如钱钢所言“请体谅六十年后还在苦苦争取新闻自由的人们,体谅他们在逆境中‘移情’
彼时,喟叹当年。而我更愿记下那些至今仍不失其价值的对自由的思考—是的,历史会重演。”
(《从今天起新闻言论自由了》)而就是这段话,在大陆版中却被无情地删除掉,我们的检察
官们就是这么可爱、风情万种,编辑虽有种种迫不得已之处,却也过分谨慎和自律,有些被
删之处,我实在是无法理解,觉得无碍“和谐”,不会泄露重要机密,却还是被无情地和谐。
哪怕只是删改了一些字词,意思已经改了,历史已经改了。编辑者们,检察官们,拜托你们
手下留情吧!

今日官家,“为什么要如此大张旗鼓批普适价值?是普适价值中的什么让我们大动肝火?说
穿了无非是民主自由,因为民主自由威胁既得利益。但直接批民主自由又不好听,只能拿普
适价值说事了。但在信仰尽失、道德沦落的今天,连普适的价值也成了批判的对象,结果是
可想而知的。”
(孙立平《最大的威胁 不是社会动荡而是社会溃败》)六七十年前,先辈们苦
苦追寻的自由与民主,在今日却面临如此尴尬的境遇。正义、公平、诚实已成了时下社会的
稀缺资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才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就说这么多吧,这本小书,文字干净,不拖泥带水。历史往往能照进现实,在这本书里,看
到的是作者对历史的温情的敬意。真他娘的羡慕钱钢能在香港大学图书馆读一年的旧报。写
到这里,忽想起自己的遭遇,
“这个图书馆是一种文学的‘动物保护区’,是受制约于野生动
物保护法规的,如无特殊的执照或许可,谁也不得擅自在那儿打猎。”俺们的档案室、港台
借阅区大抵如此。

历史的先声,还是历史的嘲弄?

1999 年 9 月 ,笑蜀将 1949 年中共夺取政权以前该党的 《新华日报》和《解放日报》上


主张民主自由、民主、平等的文章汇集成册,取名为《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
作为“草原部落黑马文丛”之一,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

也许有读者对《新华日报》和《解放日报》陌生,在此简单介绍一下。《解放日报》创刊
于 1941 年共产党延安时期,是中共早期的政治理论刊物,建国后是中国上海解放日报报业
集团出版的一份日报,现为中共上海市委的机关报。 《新华日报》
(1938.1.11-1947.2.28),原
中共机关报,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成为共产党在国统区合法出版的刊物,并持续至国共内战爆
发,1947.2.28 被国民党下令取消。现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在国统区的八年期间,有时
稿子被扣,但可以刊登启示或“开天窗”,用以说明稿子被国民党新闻检查机关扣发。这两
大报纸上的文章多是中共在与国民党争夺政权的斗争中,由共产党领导人或理论家亲自撰写
的。这些文章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控制新闻舆论,破坏平等民主自由等。

1945 年中国取得对日的“惨胜”,国共两党在“妥协”失败后,面临得是“惨斗”。1945
年 10 月 1 日,国民党政府取消新闻检查制度,这是《新华日报》和《解放日报》的一个转
折点,意即取消前和取消后,它们的“话语目标”与“话语方式”是不同的,这可以从当时
的相关文章的标题看出。比如抗日战争期间,发表《建立宪政规模》 (1939.9.21)
《不能因国
民程度不高而拒绝民主》(1939.12.25)《论学术自由》(1942.10.11,)《言论自由与民主》
(1944.4.19)《新闻民主-民主的基础》(1945.3.31)《以出版自由繁荣出版业 接触精神匮乏
的不二法门》 (1945.6.26)等等呼吁民主与自由的文章;取消新闻检查制度后,《新华日报》
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发表《反动派也该想一想,人民岂可轻侮》(1945.12.9)《民主一
日不实现 中国学生运动一日不停止》 (1945.12.9)
《希特勒的法宝应该收起了》(1945.12.4)
《报纸应各处专制主义者 不许人民说话和造谣欺骗人民的歪风》(1946.1.11)《一党独裁,
遍地是灾!》(1946.3.30) 《谁使中国不能安定?专制政府!》(1946.5.17)等一系列文章。以
上所摘文章均来自《新华日报》。

1945 年美国报纸主笔协会(ASNE)代表团,根据国会通过的议案,游历欧亚,呼吁各国
将新闻自由列入战后和平条约。3 月 28 日,福勒斯特、麦吉尔、亚更曼到达中国。4 月 1
日晚,麦吉尔访问中共的《新华日报》,看到一些被删得支离破碎的送检稿件,十分惊异。4
月 2 日,福勒斯特等人受到蒋介石的接见。中央社报道“美国新闻界代表团普谒蒋主席报告
任务”, “畅谈约一小时,始兴而出”,那谈了什么呢?据钱钢查这次谈话的记录,载于 1984
年(蒋死后第九年)由国民党史委员会编辑的《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该书记录“委座”
的谈话: “余对新闻自由之原则,甚表赞同。”引起钱钢注意的:一、福勒斯特谈到“现在苏
联对外宣传,至为积极”;二、亚更曼建议将大力发展广播,作为防御外来宣传的武器;三、
麦吉尔认为“中国政府让中共说话之机会太多” ,
“似应在中外报纸披露中共种种事实,使中
外人士明了中共之真相”;四、蒋介石斥责,“中共之一切宣传,借为虚伪的、欺骗的”。钱
钢认为国民党方面的记录,可能突出了对自己有利的部分,但伪造的可能性不大。这份记录
当时没有公布,否则将是中共抨击国民党的重要证据。

对于新闻自由,中共领导们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毛泽东与其秘书林克有过一段谈话:
“主
张新闻自由实际上与上大街(注:游行示威)差不多。”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云的一段
话:“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制定了一个新闻法,我们共产党热闹仔细研究他的字句,抓它的
辫子,钻它的空子。现在我们当权,我看还是不要新闻法好,免得人家钻我们的空子。没有
新闻法,我们主动,想怎样控制就怎样控制。”

政治的游戏,历史的诡异,由此可见。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
《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
庄严承诺》一书出版后,中宣部与新闻出版总署专门就此书开了一个会议,认为此书是“借
我党领导人早期批评国民党的文章攻击我党与政府,居心叵测”,“应当严厉禁止今后再出版
这类借历史影射攻击现实的书”。出版该书的汕头大学出版社因此被停业整顿,编者笑蜀也
被迫离开原来任教的大学。

笑蜀现为《南方周末》评论主持。在其个人博客里我看到一篇写于 2007 年 9 月 9 日的文


章,很有意思,摘录过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但事过 7 年,戴晴
老师还这么隆重地表扬《历史的先声》,毕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当然我也很清楚,这份
光荣其实并不属于我——《历史的先声》并非我原创,而不过是照搬而已。光荣只属于原创
者,即属于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哈。只是,现在不仅连历史上的耻辱不能面对,就
连这份历史的光荣,居然也不敢面对了。真够喜剧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