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 2017 Sinopec-Ripp/Cpc-Rmri 煉油化工技術研討會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3

出國報告(出國類別:開會)

參加 2017 SINOPEC-RIPP/CPC-RMRI
煉油化工技術研討會

服務機關:台灣中油公司煉製研究所
姓名職稱:何永盛 所長、王逸萍 組長
呂國旭 組長、何鈴鈴 組長
派赴國家:中國大陸
出國期間:106 年 11 月 06 日至 106 年 11 月 10 日
報告日期:106 年 11 月 22 日
摘 要

自 2010 年 2 月起台灣中油公司煉製研究所(CPC/RMRI)與大陸中石化公司石油

化工科學研究院(SINOPEC/RIPP)簽有技術合作交流備忘錄,雙方約定每年輪流主

辦研討會進行技術交流,今年(2017)研討會在大陸廣西南寧舉行。CPC 由煉製研究

所何永盛所長率領代表團一行 4 人參加,發表「石油焦之鋰電池負極材料評估」、

「蒸餾工場之防蝕技術應用」、「台灣地區車輛的發展及燃料品質的因應」、「製

程安全檢查案例分享」、「酸性離子液體之油脂轉醯化研究」及「台灣天然氣的

發展及計量檢測」等 6 篇論文,而 SINOPEC 則發表「RIPP 提升運行經濟性的渣油

加氫處理技術的創新與實踐」、「碳材料結構對其應用性能的影響」、「大陸下

一階段汽油標準與排放的發展」、「流態化複合載體生物膜工藝」、「RIPP 網路

版原油快速評價技術」、「靈活調變劑油比並改善產品分佈的催化裂化新技術」、

及「潤滑油新型抗氧劑的分子設計與開發」等 7 篇論文。

研討會之後,CPC 代表團一行參訪中石化北海煉化公司,針對原油選擇評估、

高酸原油提煉技術、煉油廠效益提升、節能減碳、廢水處理回用及水資源利用規

劃等議題進行交流。北海煉化年產 650 萬噸原油(約日煉 13 萬桶),全部轉化成輕

油及固體燃料(石油焦),未有燃料油產出。重視環保,環保投資佔總投資額的 10%,

汙水回用率達到 100%,空氣/水質/燃燒塔全程電腦監控,且連線至政府的稽查單

位,監控設備屬稽核單位的資產,由稽核單位負責監造與維護。廠區配置 320 萬

公秉的原油儲存槽,可供煉廠半年使用,不論原油調度或靜置/排水,皆遊刃有餘,

可大幅提升設備操作的穩定性。
目 次

第一章 目的 …………………………………………………………………………1

第二章 行程 …………………………………………………………………………1

第三章 技術交流活動概況……………………………………………………………2

3.1、與會人員……………………………………………………………………2

3.2、RIPP 提升運行經濟性的渣油加氫處理技術的創新與實踐……………4

3.3、石油焦之鋰電池負極材料評估……………………………………………5

3.4、碳材料結構對其應用性能的影響…………………………………………6

3.5、蒸餾工場之防蝕技術應用…………………………………………………6

3.6、大陸下一階段汽油標準與排放的發展……………………………………7

3.7、台灣地區車輛的發展及燃料品質的因應…………………………………8

3.8、流態化複合載體生物膜工藝………………………………………………9

3.9、製程安全檢查案例分享…………………………………………………10

3.10、RIPP 網路版原油快速評價技術………………………………………10

3.11、酸性離子液體之油脂轉醯化研究………………………………………12

3.12、靈活調變劑油比並改善產品分佈的催化裂化新技術…………………12

3.13、台灣天然氣的發展及計量檢測…………………………………………13

3.14、潤滑油新型抗氧劑的分子設計與開發…………………………………14

第四章 參訪活動概況………………………………………………………………16

4.1、參訪中石化北海煉化公司………………………………………………16

第五章 心得與建議 …………………………………………………………………18


一、目 的

本公司煉廠已引進使用大陸中石化公司的 RFCC 及 RDS 等觸媒多年,煉製研

究所(CPC/RMRI)為與該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SINOPEC/RIPP)技術服務部分連

繫窗口。為加深對彼此技術水平的認知,以俾掌握未來合作基礎,自 2010 年起約

定每年雙方輪流主辦研討會進行技術交流,今年為第八屆研討會由大陸方面主

辦。此研討會已成為兩岸煉油暨化工產業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成為彼此相互

學習、截長補短的機會。

二、行 程

106.11.06 高雄-南寧 啟程

106.11.07 南寧 參加 SINOPEC-RIPP/ CPC-RMRI 煉油化工技術研討會

106.11.08 南寧-北海 參加 SINOPEC-RIPP/ CPC-RMRI 煉油化工技術研討會

106.11.09 北海-南寧 參訪北海煉化公司

106.11.10 南寧-桃園 返程

1
三、技術交流活動概況

3.1. 與會人員
■ CPC 煉製研究所(RMRI)
所長 : 何永盛
組長 : 王逸萍、呂國旭、何鈴鈴
■ SINOPEC 石油科學研究院(RIPP)
院長 : 達志堅
副總工程師 : 張久順
主任 :楊清河、申海平、秦冰
副主任:褚小立、龔劍洪
組長:範啟明
高級工程師 : 蘇朔
專家:郭莘
處長 : 張劍秋
副處長 :陳春芳
■ 泰峰興企業(股)公司 : 董事長 陳鴻文

2
龔 褚 楊 陳 秦 張 郭 蘇 範
劍 小 清 春 劍 啟
洪 立 河 芳 冰 秋 莘 朔 明

何 呂 王 何 達 張 陳 申
鈴 國 逸 永 志 久 鴻 海
鈴 旭 萍 盛 堅 順 文 平

3
3.2. RIPP 提升運行經濟性的渣油加氫處理技術的創新與實踐

由於環保和效益的雙重壓力,

煉油企業對渣油加氫和催化裂化組

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氫性能

更高和性價比更好的催化劑。RIPP

適應這種需求,強化殘炭轉化和活性

穩定性,改善反應物分子的可接近

性,利用 NATURE 技術平臺開發了

新一代的渣油加氫 RHT-200 系列催化劑。工業應用結構表明,在裝填密度顯著降

低的情況下,催化劑的加氫殘炭轉化等性能達到了理想的效果,滿足了用戶對高

品質催化裂化進料的需求。同時表明低密度高性能的 RHT-200 系列催化劑的市場

競爭力顯著增強,可以進一步改善

企業降本增效和盈利能力並提升

渣油加氫-催化裂化一體化的運

行經濟性。

4
3.3. 石油焦之鋰電池負極材料評估

由於各國家要求二氧化碳的排放標準日趨嚴

苛與排放碳權問題,如果要以純電模式解決運輸

工具之二氧化碳排放減量,短期內很難達到目

標。因此各車廠轉而先行導入 HEV 與 PHEV 之混

和動力車來達到二氧化碳減排之目的。石墨是鋰

離子電池中最廣泛使用的負極材料,在導入車用

動力電池上,除了須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容量)之要求外,車用動力電池所需考量的

其他設計如安全性、使用壽命、殘電量管理、回充快放能力等特性也須一併考量,

因此,如何開發出適合車用端之石墨負極材料實屬當務之急。

煉油過程中產生的百萬噸重質油是以低價燃料油出售,經濟價值低;同時,

考慮到燃油使用所引起之環境汙染與氣候變異,是目前各國家所關注之議題。因

此,如何將重質油做更有效益之開發,創造高價值之高值化,降低環境衝擊,實

為能源公司所需擔負之義務責任。中油公司逐步開發自有技術中之篩選、分析、

純化、分離及評估技術,將可開發之重質油製作成不同應用層面之高品質的碳材

料,其中一項應用即是高容量石墨負極材料開發、導入與評估,此過程將重質油

高值化,建構整個新產品開發流程,為中油公司創造更多利潤,同時扭轉中油公

司長期背負著高污染、高耗能之產業形象。

5
3.4. 碳材料結構對其應用性能的影響

碳材料基於碳的晶形結構介紹碳的同素異形體,碳材料分為傳統碳材料和新

型碳材料。針對不同的碳材料,根據其結構特點分析其性能及用途。討論碳材料

的結構對其應用性能的影響,包括用於石墨電極中的針狀焦產品和用於電池負極

材料兩個方面。分析原料性質和反應條件對碳材料結構及其應用性能的影響,從

而可以用於指導碳材料的原料選擇和反應條件的優化。受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

煉製研究所委託(台中油項目號:EEA0513003),對 RMRI 原料油進行延遲焦化

中型加工,並提供石油焦產品。給出 RMRI 原料油性質、延遲焦化加工工藝條件

和產品收率以及石油焦產品性質等試驗結果。根據不同用途,進行原料的選擇及

精製、優化加工工藝條件,從而製備得到合適的碳材料以應用於相應的領域。

3.5. 蒸餾工場之防蝕技術應用

蒸餾工場是面對原油變動及品質劣化的第一

道關卡,建置有效的腐蝕防治機制非常重要,而腐

蝕防治機制包括材料選用、製程操作、添加劑使用

及腐蝕監測等項目。台灣中油公司因應高雄煉油廠

關廠以致原油處理量減少問題,增建T12蒸餾工場

以保有一定的煉製能量;另為擴增劣質油品的操作彈性,因此所興建的蒸餾工場

以能進行高酸原油加工為設計目標。T12蒸餾工場是台灣中油公司首次以高酸原油

為進料規劃的操作工場,該工場已建造完成並於2017年4月上線操作,雖然目前因
原油價格偏低而暫未煉製高酸原油,但已為公司預留彈性操作的能力與空間。本

6
報告將就規劃期間在腐蝕防治機制研討的經驗進行分享,另外也針對操作期間所

遇到之案例進行交流。

3.6. 大陸下一階段汽油標準與排放的發展

汽車尾氣是大氣污染的重要污

染源之一,近十年來大陸一直在採取

各種措施治理機動車污染,陸續頒佈

了多項汽車排放法規以促進汽車排放

控制新技術的採用、控制機動車污染

物的排放量。在此背景下,燃油性質

與發動機技術、後處理技術的相互關

係越來越緊密。

為滿足相應的排放標準,大陸地區的燃油標準以平均 3 年一個階段的速度在
快速升級過程中。然而,面臨下一階段燃料指標和排放要求,大陸地區加工原油
種類繁多、汽油生產流程複雜、面向國六階段的汽油生產品質難以穩定控制,同
時深度降低硫、烯烴和芳烴造成辛烷值損失大,汽油池資源難以平衡。

改善機動車排放污染問題,需要汽車、石化和環保行業共同努力,協調發展
升級,不僅要充分考慮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同時也從大陸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
制訂出適應大陸地區發展排放標準。加速大陸地區汽車技術和車用燃油品質與國
際先進水準看齊,使大陸地區汽車行業和石化行業又好又快的發展,同時有效實
現國六排放標準減排目的,早日實現減排的戰略目標。

7
目前《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大陸地區第六階段)》已於 2016
年 12 月 23 日頒佈,《車用汽油》大陸地區第六階段標準業已同日頒佈。政府計
畫於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實施國六階段汽油標準,同時國家環保部要求京津冀周邊
“‘2+26’個城市 2017 年 9 月底前全部供應國六標準汽柴油”。

本報告就是在上述背景下介紹大陸地區目前及下一階段汽油標準與排放的

發展情況。

3.7. 台灣地區車輛的發展及燃料品質的因應

台灣地區車輛技術主要來自國外,進口車

亦以歐美日車廠為主,歐美油品規範及車輛排

放法規之變動,影響台灣相關法規的修訂方

向,2000 年台灣油油品開放及油品空污費徵

收,油品規範增加成分及性能管制標準,及汽

油全面無鉛化。油品規範配合環保署及標檢局之加嚴規範,及生質能源政策的推

行,期間歷經多次法規變動,或是油品品質標準、或是車輛排放標準、或是車輛

技術要求等。

全球暖化及環保意識高漲下,車輛引擎由直噴/渦輪增壓/電動馬達輔助/電動

車等變化;排放處理系統配備媒轉化器或微粒過濾器或 SCR 等發展;車用燃料亦

配合因應提昇品質如降低含鉛量、含硫量、苯含量、芳香烴含量、多環芳香烴等,

或增加添加劑如清淨添加劑、潤滑性添加劑等。

油品品質受車輛引擎需求(技術提升)、環保法規(車輛排放標準,空周界空氣

品質)、煉製結構、煉製工場操作情況(停爐檢修)等影響,未來環境保護要求趨嚴

8
及電動車崛起,車用燃料將面臨巨大的變化,油公司煉製結構的改變勢在必行!。

3.8. 流態化複合載體生物膜工藝

流態化複合載體生物膜(FCBR)工藝使用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專利
複合載體,可使生化反應器中的微生物濃度較常規流態化生物膜工藝增加近 1 倍,
有效提高了生化處理能力和抗水質衝擊能力,適用于處理高含鹽煉油污水。在某
煉油廠的現場連續實驗結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時間(HRT)僅為廠內現有生化處
理單元 50%的情況下 (20 h),當進水 COD 為 185~620 mg/L、氨氮品質濃度為 18~60
mg/L 時,FCBR 出水的 COD 可降至 150 mg/L 以下,氨氮品質濃度不超過 11 mg/L,
懸浮物質量濃度基本不超過 80 mg/L,處理效果明顯優於現有生化單元,同時具有
較強的抗水質衝擊能力,可穩定滿足後續催化氧化單元的要求,具有工業化應用
前景。在工業化裝置設計與建設中,利用冷模實驗和 CFD 流場模擬開發出了三相
流化床生化反應器氣體分佈器,分佈器氣體分佈均勻性好,氣-液(漿)相界比表面
積大,結構簡單,能夠長期穩定運行。。

9
3.9. 製程安全檢查案例分享

煉製石化工場常

因毒性、活性、可燃性

或爆炸性等化學物質

大量洩漏引起中毒、火

災、爆炸等重大危害事

故的發生,根據國外百

大重大事故之經濟損

失統計顯示以機械性損傷為主要原因,約佔 42%,其次為操作錯誤,約佔 21%,

因此如何提升設備和管線檢測有效性是目前業界目前面臨之課題;本研究首先藉

由腐蝕環路技術規劃出重油加氫脫硫工場潛在的損傷機制,充份認之損傷模式

(damage mode),於操作中或大修期間實際針對不同損傷模式採用相對應之有效檢

測方法和應用先進檢測\技術進行高度有效檢查,檢查結果發現多起明顯且嚴重減

薄和龜裂案例,而這些案例是過去經過多年多次之大修檢查而未被發現的問題,

對於所檢查出來之損傷問題由設計、安裝、操作、維修和檢查等方面來研擬預防

以及抑制方案;以上作法證實可有效降低高壓高溫油料和氫氣外洩所引發之火災

爆炸工安和環保事故,以及非計畫性停爐所衍生之經濟損失以及社會成本。

3.10. RIPP 網路版原油快速評價技術

近紅外光譜原油快速評價技術在原油貿易、原油調和、原油加工過程中發揮
著重要的作用。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RIPP)於 2008 年開發出了成套的原油快評

10
技術,實際應用結果表明,該系統可在 10min 之內預測出了單種類原油和混兌原
油的主要基本性質資料,如密度、殘炭、酸值、硫、氮、蠟含量、膠質、瀝青質
含量以及實沸點蒸餾資料等。該 RIPP 原油快評系統是基於單機版設計,原油近紅
外光譜資料庫和原油評價資料庫均安裝在使用者電腦上。原油近紅外光譜資料庫
和原油評價資料庫需要現場進行維護升級,單機版模式制約著資料庫的及時更
新,影響著快評結果的準確性和一致性,也不利於資料庫的管理和高效利用。為
此,RIPP 在已有快評技術基礎上開發了網路版原油快速評價技術。

為適應網路化的應用模式,對已有算法進行了改進,以提高預測速度和預測
準確性。針對近紅外光譜識別速度低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將主成分分析與已有專
利技術結合,通過構建近紅外光譜小資料庫來快速識別與待測原油最相近原油的
新方法。在此基礎上,針對沒有識別成功的原油,通過蒙特卡羅方法產生上千個
虛擬原油光譜,可在很大程度了提高了原油識別成功的概率。

RIPP 網路版原油快速評價技術由原油近紅外光譜資料庫、原油評價資料庫、

伺服器、網路版快評平臺、用戶近紅外光譜儀器和使用者電腦等構成。原油近紅

外光譜資料庫和原油評價資料庫安裝在伺服器上,通過網路版快評平臺進行管理

和維護。用戶利用本地的光譜儀採集光譜,通過遠端登入 RIPP 網路版快評平臺,

實現原油關鍵物化性質的快速預測。

11
3.11. 酸性離子液體之油脂轉醯化研究

本研究主要是利用耐水酸

性離子液體為觸媒,將三酸甘

油脂轉醯化(transacylation)及同

時將不飽和脂肪酸加成乙酯化

(addition acetoxylation),產製飽

和脂肪酸、乙酯化脂肪酸及三

醋酸甘油酯之操作條件探討。

耐水酸性離子液體,是由兩性化合物 PPS (pyridinium propyl sulfobetaine)與硫酸或磷

鎢異多體酸等布侖斯特酸作用,得到之耐水酸性離子液體。本研究主要探討反應

操作條件對轉醯化和乙酯化反應轉化率、產品選擇性之影響,及觸媒之再使用性

探討。研究結果顯示,醋酸(HOAc)和油脂(TG)進料比、觸媒用量、反應溫度和時

間等操作條件對反應轉化率及總脂肪酸產率均有正面影響。但基於經濟考量,有

其較佳範圍,HOAc/TG 莫耳比在 40~60、H2SO4/TG 莫耳比在 1.5~2.0、反應溫度為

100~110℃、反應時間為 24~48 小時。因產物與離子液體酸觸媒容易分層,觸媒可

分離再利用,PPS/H2SO4 酸性離子液體觸媒重複進行三批次反應後,觸媒活性只有

些微活性衰退現象。

3.12. 靈活調變劑油比並改善產品分佈的催化裂化新技術

常規催化裂化過程中,劑油比作爲因變量受裝置熱平衡控制。新開發的靈活

調變劑油比並改善産品分佈的 DCR 技術基於催化裂化反應化學,通過中小型實驗

12
對比不同的催化裂化裝置操作模式,最終提出在現有的變徑提升管反應器基礎

上,通過增設催化劑預提升混合器,降低油劑接觸溫差,打破裝置熱平衡限制,

實現劑油比的獨立控制和更多操作模式的選擇,幷通過減少熱裂化反應比例來改

善産品分佈。工業應用結果表明:該技術可以分別降低幹氣和焦炭 15.48%和

4.10%,實現 LPG 和汽油産率的增加,同時降低能耗 5.07 個單位。

3.13. 台灣天然氣的發展及計量檢測

台灣天然氣供應由台灣中油公司利用液化天然氣

油輪由國外進口液化天然氣,經由接收站接收、氣

化、加壓後,經由管線輸送給下游用戶。台灣天然氣

輸儲供應經由海陸 2 條輸氣幹線系統形成 8 字型供氣

管網,提供穩定供氣。年供應 1 千 4 百萬噸,市場包

含電廠(81.5%)、家庭及商業(11.5%)及工業用戶(7.0%)。
台灣中油公司 LNG 冷能利用有 1.冷能冰水空調;2.冷排水魚塭養殖;3.空氣分

離;4.冷能發電壓能發電。

台灣天然氣應用的未來規劃使用量目標至 2030 年為 2,000 萬噸。台灣中油公司

規劃增加進口之液化天然氣,規劃:1.2018 年完成台中廠二期擴建計畫;2.2023 年

完成第三接收站一期計畫;3.2023 年永安廠規劃增建儲槽;4.2030 年完成第三接收

站二期計畫。未來發展擴大天然氣使用,於台中天然氣接收站設置 LNG 灌裝場及


規劃 LNG 小型衛星接收站供應西部偏遠地區及東部地區天然氣管線未能到達處。

13
台灣中油煉製研究所氣體流量校正實驗室自 2011 年起校正與各電廠之交易用

超音波流量計並由國家實驗室(NML)擔任第三者公正角色,以確保線上交易流量計

計量準確及交易公平性。

3.14. 潤滑油新型抗氧劑的分子設計與開發

發動機潤滑油質量規格不斷升級發展,對潤滑油的抗氧化性能提出越來越嚴

苛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快潤滑油新型高效抗氧劑的開發。長期以來,抗氧劑的設

計開發主要採用依賴於經驗的“試錯法”,由於缺乏科學理論指導,存在盲目性

強、實驗工作量大、結構創新難度高等弊端。為了高效合理地設計開發新型抗氧

劑,RIPP 在創新研發模式方面進行了探索,成功開發出基於分子結構特性的抗氧

劑分子設計新模式。著眼於新結構高性能抗氧劑的理性設計與開發,採用基於高

精度量子力學的計算化學方法,通過深層次研究遮罩酚、二芳基胺和烷基硫醚抗

氧化的反應化學與分子機制,獲得了抗氧劑的分子結構特性新認識,進而提出了

設計高性能抗氧劑分子的新思路與基本規則。在此基礎上,通過抗氧化官能團以

及取代基團之間合理有效的化學鍵合,形成了新結構高活性抗氧劑 PAS-2 和

PAS-14 的分子設計,並合成出這兩種新結構抗氧劑。抗氧化性能實驗測試結果表

明,基於抗氧劑分子設計模式開發的新型抗氧劑 PAS-2 和 PAS-14,在潤滑油中表

現出優異的抗氧化效果。

14
15
四、參訪活動概況

4.1. 參訪中石化北海煉化公司

中國石化北海煉化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海煉化)地處廣西北海市鐵山

港區臨海工業區,距北海市區約 40 公里,南臨鐵山港碼頭,是中國石化在西南

地區最重要的煉化企業。目前,公司原油加工能力 650 萬噸/年,主要包括 650 萬

噸/年原料預處理(蒸餾)、210 萬噸催化裂化、120 萬噸延遲焦化、80 萬噸連續重

組、260 萬噸柴油加氫、40 萬噸氣體分離、15 萬噸苯抽提、產品精製、71 萬噸催

化汽油加氫、8.5 萬噸硫磺回收、8 萬噸 MTBE、20 萬噸聚丙烯、50 萬噸航煤加

氫、50 萬噸蠟油加氫以及 PSA 氫氣回收等 15 座生產工場,此外還有汙水處理、

餘熱回收等 44 套輔助系統。配套設施有湛江至鐵山港原油管線(195 公里)、320

萬公秉原油儲存槽、北海至南寧成品油管線(226 公里),是大陸大西南最重要的

石化基地之一。主要產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燃油、聚丙烯、苯、二甲苯、

液化石油氣、硫磺、石油焦及瀝青等。

廠區於 2010 年 3 月動工,至 2011 年 9 月底竣工,2012 年 1 月 1 日全面量產,

2016 年 1 月 20 日,完成第一次停爐大修及產品質量升級改造,原油加工規模從

500 萬噸/年提高到 650 萬噸/年,產品品質由國 IV 升級到國 V。北海煉化依據大

型、先進、系列、綠色的原則,擁有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優秀的管理團隊,採用聯

合生產裝置、集中控制、統一管理、員工精簡。原油加工適應能力強,可加工高

酸高硫重質原油,產出高品質的汽柴油和石化產品,成品油達到國 V 標準,硫磺

達到食品級,液化石油氣等各種產品品質均優於大陸國家標準。

北海煉化在環保投資達 6.5 億人民幣,占項目總投資 10%。採用最先進的清

潔生產流程和防汙/治汙技術,建有國際一流的汙水處理系統、煙氣脫硫系統、燃

料氣回收系統等環保設施,從源頭到生產末端,過程嚴格管控汙染物排放,汙水

回用率達到 100%。值得借鏡的地方如下:

16
1.年產 650 萬噸原油(約日煉 13 萬桶),全部轉化成輕油及固體燃料(石油焦),未有

燃料油產出。

2.汙水回用率達到 100%,空氣/水質/燃燒塔全程電腦監控,且連線至政府的稽查單

位,監控設備屬稽核單位的資產,由稽核單位負責監造與維護。

3.廠區配置 320 萬公秉的原油儲存槽,可供半年使用,不論原油調度或靜置/排水,

皆遊刃有餘,可大幅提升設備操作的穩定性,也降低了非計畫化性停爐的風險。

4.建廠效率很高,18 個月就完工生產(2010.03-2011.09)。

5.操作週期可長達 4 年,壓力容器的開放檢查可藉由文件審查/線上檢查數據等方

式,提交地方政府之檢核機構,審查通過後就可持續操作,此部份類似本公司各

工場之延長開放審查機制。

6.由於北海煉化位於較偏遠的濱海工業區,雖 RFCC 工場也有吐白煙的問題,但較

不易引起居民的抗爭。

7.廠區落實 5S,環境乾淨整潔。

8.全廠展示模型精緻細膩,易於對參訪外賓解說。

9.重視環保,環保投資佔總投資額的 10%,汙水回用率達到 100%。

10.整體規劃建置集中的操作控制室,以管控全廠 15 個工場。

17
18
五、心得與建議

1. 此次交流過程中了解到中石化公司也面臨經營上的壓力,包括產能過剩、民營

企業競爭、環保法規愈趨嚴格及電動車興起等挑戰。其因應對策包括擴大出口

業務、既有的加工能力轉型、強化進料源頭分離程序及高值利用等,相關經驗

可供本公司參考。

2. 本所曾於 106 年 5 月初步測試北京石科院研發的新一代重油加氫脫硫觸媒

(RHT-200 型),目前已有幾家煉廠開始試用。此觸媒之外型採針狀結構,其氧

化鋁擔體設計具低密度、高孔洞體積、高比表面積特性,雖可提升其性價比,

但也使得其加氫脫金屬(HDM)觸媒顆粒粉碎強度低於 2.0 lbs/mm。由於本公司

近期發生廠商所提供之觸媒,其粉碎強度過低而有造成反應器壓差之疑慮,建

議石科院再行修正 RHT-200 型觸媒之物性。石科院可提供修正後之 RHT-200

渣油加氫觸媒樣品供本所評估,以擴增本公司所用觸媒之供應來源。

3. 石科院以本公司處理過的重質油為進料,分別採用石科院針狀焦的操作條件及

煉研所提供的操作條件來生產綠焦,結果顯示以煉研所的操作條件及重質油所

生產的軟碳品質已與實驗室的結果相當,至於壽命測試結果則較實驗室更佳,

證明延遲焦化技術可量化生產高品質的非晶型碳材。中油的重質油以石科院的

針狀焦操作條件在熱膨脹係數(CTE)的測試有更佳的效果,可往超高功率電極

棒的原料及非晶型碳材/高能量型的人工石墨發展,目前仍在進行電性測試。

4. 石科院所開發的流態化複合載體生物膜(FCBR)技術,具有高效、耐水質波

動大之衝擊及占地少等優點,適合處理高含鹽煉油污水。此項技術的重點在於

結合有機材料(PE)及無機材料成複合載體產生綜效,並透過氣體分佈器設計提

高比表面積進而提升其效率,可有效去除 COD 及氨氮。在操作上,除因無機

材料顆粒小易流失須定期補充外,其維護保養相對容易。中石化公司的廢水處

理先經分流處理,再經兼具生物膜法與活性污泥法特性的 FCBR 處理,已幾乎

達到 100%的廢水回用,對環境資源的永續經營及循環再利用都是亮眼的研發

應用,值得參考學習。

5. 大陸亦跟隨歐美日的汽油標準及車輛排放標準加嚴規範,其國六標準於 2016

19
年 12 月 23 日頒佈,計畫於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實施,同時國家環保部要求京津

冀周邊「2+26」個城市 2017 年 9 月底前全部供應國六標準汽柴油。一般車輛

排放標準試驗僅行車型態污染排放及耐久性試驗等 2 項,但國六排放標準的相

關試驗則多達 7 項,本公司可評估其餘 5 項試驗對車輛性能及油品品質的關聯。

6. 中石化公司成功開發基於分子結構特性的抗氧劑分子設計新模式,採用量子力

學的計算方法,研究遮罩酚、二芳基胺和烷基硫醚抗氧化的反應化學與分子機

制,合成新結構高活性的抗氧化劑,具有優異的抗氧化效果。惟目前尚在實驗

階段,然新思維的應用,可供本所研發設計參考,由分子結構量子化設計擴大

應用至工業用油或食品級添加劑。

7. 中石化公司網路版原油快速評價技術已建置原油近紅外光譜資料庫、原油評價

資料庫,利用網路版快評平臺,連結用戶近紅外光譜儀器和使用者電腦等。通

過網路版快評平臺進行管理和維護,且使用端利用當地的光譜儀採集光譜,通

過遠端登入 RIPP 網路版快評平臺,實現原油關鍵物化性質的快速預測。建議

中石化公司提供試用版供本所試用。

8. 中石化北海煉化的規模與桃廠相當,但其製程不生產重質油料,全部轉化為汽

柴油及石油焦等產品。原油儲備容量長達半年,規劃煉製的原油特性易於掌

握,有利於煉製操控。此外,嚴格管控汙染物排放,廢水處理回收再利用達

100%。

9. 透過與中石化北京石科院定期的技術交流,可了解雙方在技術提升與因應挑戰

的對策方向,更可因此相互學習,激發更多的創意思維,是相當難得的互動平

台,建議往後能持續辦理。

2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