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57

                                     

金融学概论   
内容 简介

本 书 是由 教 育 部组 织 编写的 普通 高 等 教育 “十五”国 家级 规 划教材 。


全 书 共分 七 篇 二十 章 ,
对 现 代 金融 学 的基 本 理 论和 实 务 作 了 概括 性 、系 统 性的 阐 述 。 根
据金 融 实 践的 新 发 展,如 金融 的 “脱 媒”现象 、“微 观 化”现 象 ,金融 创 新现 象 ,金 融活 动 的 电 子
化、虚 拟 化 现象以 及经 济 金融 的 全 球化 现 象等 ,结 合我国 经济 金 融 领域 出 现的 新 情况 ,针 对 传
统金 融 学 教材 的 不 足,本 书在 编 写 上坚 持 理论 联 系 实际 ,并 有 所 创新 ,形 成 自 己的 特 色:市 场
经济 理 论 特色 ,“本 土 化”特 色 ,创 新 性特 色 ,宏观 金 融 与 微 观金 融 相 结 合 的特 色 ,通 俗 、生 动
性特 色 ,以 及金融 理论 与 实务 并 重 、
间 接 金 融与 直 接金融 相结 合 、国内 金 融与 国 际 金融 融 为 一
体的 特 色 。
本 书 是为 适 应 教学 需 要而编 写的 ,可 作为 高 等院 校 经 济、管 理 、
财 经 等专 业 基 础理 论 课 教
材,特 别 是 金融学 专业 的 核心 课 教 材,也 可 作为 金 融学 专业 研 究 生、专 业 研 究 人员 、其 他 专 业
师生 、金 融机 构 从 业人 员 、
经 济 管 理干 部 的 学习 参 考书 。 本书 配 有 教学 课 件,共 使 用本 书作 为
教材 的 教 师教 学 使 用。

策划编辑  孙乃彬  责任编辑  陈瑞清 封面设 计 杨立新  责任绘图  吴文信


版式设计  王艳红  责任校对      责任印 制    

出版 发 行  高 等 教 育出 版 社                  购 书热 线   0
10-64054
588
社    址  北京 市西城区德 外大街 4号 免 费咨 询   8
00-810-0
598
邮政 编 码  1000
11 网    址   h
ttp:/
/www.he
p.edu.
cn
总    机  010-5858
1000          h
ttp:/
/www.he
p.com.cn

经    销  新 华 书 店北 京 发行所
排    版  高 等 教 育出 版 社照排 中心
印    刷

开    本  787×960 1/
16 版    次      年   月 第 1版
印    张   印    次      年  月 第   次印刷
字    数   定    价        元

本书 如 有 缺页 、倒 页、脱 页等 质 量 问题 ,请 到所 购 图书 销 售 部门 联 系调 换 。

版权 所有  侵权必究
物料 号:
160
34-0

第四篇 金 融 机 构

第 十章  金融 机构 概述

导读:现代市场经济是一个货币经济 和实物经 济相互 交错、相互转 换的经 济体系。在 这


个经济体系中,金融机构充当着媒 介,它们 将货币运动、信用关 系和金 融市场 活动联 系起来,
润滑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现代金融机构体 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通过
本章的学习,可以使读者在具体学 习金融机构及 金融业务之 前,从整 体上了 解金融 机构的 种
类,掌握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 和中国现行金 融机构体系,以及各 金融机 构的职 责和业 务
范围。从而对金融活动形成一个整体的、初步的感 性认识,为以后分 别学习 每一种 金融机 构
和金融业务奠定理论基础。

第一节 金融机构体系概述

一、金融 机构体系的 概念

现代市 场经济中 的货币 运动、


信 用 关系 和金 融市 场 活动 都离 不 开 各 种类 型
的专 门从事 金融服务 的金融 机构,
这 些金融 机构 相互 协作,相互 联系,构 成具 有
整体功 能的金 融机构体 系。所 谓金 融机 构 体系,是指 在 一定 的历 史 时 期 和社 会
经济 条件下 ,
由各种不 同的银 行和其 他 金融 机构 形成 的 不同 层次 的 系 统 及其 相
互关 系。一 国的金融 体系,如 果 着 重 从金 融 机 构角 度 来 分 析,便 是 金融 机 构 体
系,
它 实际上 是金融体 系的基 础。

二、金融 机构体系的 基本构成

从图 10-1可以了 解金融 机构体 系的基本 构成。



32 第十 章  金 融机构 概 述

图 10-1  金 融机 构 体 系构 成

金融机 构通常分 为银 行金 融 机 构与 非 银行 金 融机 构 两 大部 分。在 多 数 国


家,
银 行体系 通常在金 融体系 中占有 支配 性的 地位。 任 何国 家的 银 行 体 系都 是
经过 长期发 展过程逐 步形成 的。银 行 的种 类 比 较 复 杂,有国 有的 ,有 股份 制 的,
也有 合伙和 私营的;
有 全国性 的,有 地方 性 的;有 全能 性的,有专 业性 的;有企 业
性的 ,
有互助 合作性的 ;等 等。各 种 银 行 业 务 活 动 上 的区 分 往 往 不 是截 然 分 明
的,
而 是互相 交叉的。 同类银 行在不 同国家,其名称 和业务 活动的范 围也不 完全
一致 。
各种类 型银行的 总体,
就 构成了 一个 国家 的银行 体系。 就其 经 营 活 动的 特
点来 划分,
一 个国家的 银行体 系大体 上包括四 大部分 :中央 银行、
商 业银行、各类
专业 银行和 政策性银 行。
除了银 行金融机 构以外 ,
各国通 常还有各 种类型 的非银 行金融 机构,这 些机
构主 要有:
信 用合作社 、信 托投 资 公 司、证 券公 司、财 务 公司、保险 公 司 、储 金 局
等。 它们也 是构成一 国金融 体系不 可或缺的 有机组 成部分 。

三、非银 行金融机构 与银行金 融机构的主 要区别

非银行 金融机构 与银行 金融机 构的主要 区别在 于:


(一)资 金来源和 运用不 同
银行通 常以吸收 存款为 主要资 金来源,
资 金运用 则以发 放各种 贷款为主 ,而
非银 行金融 机构则主 要依靠 发行股 票、
债券等 筹措资 金,资 金运用则 主要以 从事
非贷款 的某一 项金融业 务为主 ,如专 门从 事保险 、证 券、信托 、租 赁、典 当 等金 融
业务 。
第 一节   金融 机构体 系 概 述 23

(二)信 用创造功 能不同


银行金融 机构特别 是商业 银行 由于 从 事转 账结 算业 务 ,从而 获 得 了 信用 创
造功 能,
而非 银行金融 机构一 般不经 营此种业 务,因 而不具 有信用创 造功能 。
(三)监 管方式和 程度不 同
由于商业 银行具有 信用创 造功 能,因而 中央 银行 对 商业 银行 的 监 管 相对 比
较严 格,
而对 非银行金 融机构 的监管 比较松懈 。不过 最近几 十年来 ,随着金 融创
新和 金融自 由化发展 ,
西方国 家对商 业银行的 监管也 趋于放 松。
(四)地 位和作用 不同
由于银行 金融机构 特别是 商业 银行 是 构成 现代 金融 体 系的 主体,因 而它 们
在现 代经济 生活中处 于更重 要的位 置。
总体而 言,
在现代 金融机 构体系 中,中 央银 行是 这个 体 系的 核心,商 业银 行
是主 体和基 础,
银行与 非 银 行多 种 金 融 机 构并 存,相 互 协调,相互 补 充 ,共 同 发
展。

四、金融 中介机构存 在的必要 性

所谓金 融中介,
就 是介于 债权人 与 债务 人之 间发 挥 融资 媒介 作 用 的 服务 性
机构。 现代信 用,社会 资金融 通,
之 所以 需 要各 种类 型的 金 融机 构居 于其中,主
要是 因为具 有如下必 要性:
(一)降 低交易费 用
要达成 一项直接 交易,
借 贷双方 必须对交 易数额 的多少 、借贷时 间的长 短等
要素 都具有 一致的需 求,
还要 了解对 方的信用 情况等 一系列 问题。 因此,要 找到
一对 完全相 互吻合的 借贷对 象,
并非 易事。在 寻找过 程中,双方都可 能花费 很多
的人力 、物力 和时间,
从 而造成 交 易 成 本高 昂 和 资 源 的 浪费 。在 这种 情况下,如
果有 专门的 融资性金 融服务 中介为 双方牵线 搭桥,
情 况就好 多了,因 为这样 既可
以省 去借贷 双方的许 多麻烦 ,
又可以 降低交易 费用。
(二)降 低风险
在直接 融资交易 方式下 ,
借款人 对 贷款 人的 任何 一 次违 约都 将 使 贷 款人 蒙
受重 大损失 。如果有 金融机 构作中 介,就 可以达 到分 散投资 、降 低风 险的 作 用。
因为 金融中 介是借者 和贷者 的集中 ,
它可以通 过专业 化、大 规模、
集 中化的经 营,
把借贷 双方的 金融风险 转移到 银 行 等 金融 机 构 ,由其 集中 承担。 一 笔 借 贷的 失
败,
可 以令某 债权人倾 家荡产 ,但在 有金融机 构介入 时,
情况 就不一 样,这笔 损失
也许 只是金 融机构信 贷资产 中极小 的一部分 ,
不足以 令其破 产倒闭 。总之,银行

① 参阅 凌江 怀主编 .《货 币金融 学》.第 14


2页 .北 京:中国 经济出 版 社 ,
200
1。
② 参阅 夏德 仁等主 编.《货币银 行学 》.第 6
8~69页.北京 :中国 金融 出 版社 ,1
997。

34 第十 章  金 融机构 概 述

金融 机构规 模化经营 的特点 ,


使其可 以分散借 贷风险 ,克服 借贷双方 直接融 资带
来高 风险的 弱点和缺 陷。
(三)调 节借贷数 额和期 限
直接融 资的成交 需要贷 者可贷 出的资金 数量与 借者需 要借入的 资金数 量相
一致 ,
否则,便不能达 成借贷 协 议 。这一 要求,类 似 于物 物 直 接 交换 中的 “双 重
偶合 ”,通 常由于条 件 不 具 备 而 难 于成 交。但是 ,有 了 金 融 中 介机 构 的 介入,事
情就 变得容 易多了。 金融机 构可以 先以自身 负债的 形式把 社会上分 散的闲 置资
金集 中起来 ,
然后再把 这些资 金转贷 给资金需 求者。 这样,金融机构 起到了 借贷
数额 的调节 作用,
从而 有效地 克服了 直 接融 资中 交易 双 方因 借贷 数 额 不 一致 而
难于 成交的 障碍。
同时,
金 融中介机 构还能 有效调 节借 贷期 限。直 接 融资 的成 交 还 需 要借 贷
双方 对借贷 期限的要 求一致 ,
否则,也 很难 使 借 贷 成 交。 但 是,如 果 通 过 金融 机
构进 行借贷 ,
问题同样 变得简 单。金 融 机构 一方 面购 入 由需 求资 金 单 位 发售 的
指定 期限的 金融工具 ,
另一方 面向资 金盈余者 发售各 种期限 的金融 工具。这 样,
就可 以很好 地满足借 贷双方 对借贷 期限的要 求。
(四)反 映和调节 经济活 动
金融机构 会综合反 映 社 会经 济活 动,成 为 社 会经 济形 势的 “晴 雨表 ”,同 时
也成 为社会 的“公共 簿记”和政 府、企业 、
个人的 “总 账房”。由于 企业 、单位的 货
币收 付大部 分通过金 融机构 特别是 银行来完 成,
因而 金融机 构可以 通过信贷 、结
算、
出 纳以及 有价证券 的买卖 等业务 活动反映 国民经 济各部 门的情 况,使人 们掌
握社 会经济 态势。另 外,
银行 金融机 构也为 政府 、企 业和 个 人开 立账 户,办理 货
币收 付、
工资 发放等信 用业务 ,成为 社会的总 账房。
现代金 融机构还 成为调 节经济 的重要工 具。金 融机构 可以通过 信贷、
利 率、
汇率 和结算 等经济杠 杆,
调节 经济。 这些经 济杠 杆的 运用,涉及 企业、单 位和 个
人各 方面的 经济利益 ,
并可在 国家宏 观干 预下 更有效 地调 节经济 活动 。 银行 信
贷规模 的扩张 与收缩,可直接 影响到 生产 和流通 ,进 而影 响 社 会 总供 求的 平 衡,
调节 货币的 稳定;
通过 对不同 行业、部门 贷 款数 量及 利率 的 变动,可 调 节 行业 或
部门 的生产 能力,
从而 调节产 业结构 和经 济结 构。金 融 机构 体系 成 为 现 代市 场
经济 的核心 和不可或 缺的有 机组成 部分。

① 参阅 凌江 怀主编 .《走 近金融 》.


第 1
19页.广州 :广东旅 游出版 社 ,
1999。
第二 节  银 行金融 机 构 23

第二节 银行金融机构

一、银行 的发展演变

(一)银 行的起源 和发展


银行的 起源已 有很长 的 历 史,早在 公元 前 20
00年前,巴比 伦的寺 庙 即已 代
人保管 金银,收取管理 费用,
并 可 将 其 贷出 收 取 高 利 。在 古 代的 希腊 和罗马,也
可找到 原始银 行的雏形 。在雅 典也 有从 事 货币 处理 业务 的 商业 机构,私 营的 银
行业 已有显 著的发展 。
中世纪 ,
意大利的 威尼斯 和其他 几个城 市出 现了 银行业 ,从 事存 款、代理 支
付、
汇 兑和放 款业务。 银行一 词 的 起 源,据说 是 意 大 利文 Ba
nCa
,即商 业交 易 所
用的 桌子和 长凳。1
580年在 威 尼 斯成 立的 银 行 便 是 最 早使 用银 行名 称来 经 营
业务 的。因 此,
一般认 为近代 银行 首先 在 意 大 利 产 生,
12世 纪末 开始 在欧 洲 各
国产 生:
160
9年 成立阿 姆 斯 特 丹 银行,1
619年 成 立汉 堡 银行 ,1
621年成 立 纽 伦
堡银 行。
英国早 期的银行 则是 通过金 匠业发展 而 来 的。1
7世纪中 叶,由 于商业的 迅
速发展 ,大量 的金银流 入英国 ,
为安 全起 见 ,人们 经常 将 金银 铸币 送 到 金 匠铺 代
为保 管。金 匠铺受顾 客委托 代为保 管金 银 货 币 ,签发 保管凭 证,收取 保管费,还
可按 顾客要 求,
将金银 转划给 第三 者。后来 ,随 着商 品经 济 发展 的需 要,金匠 业
也发 生了重 大的变化 。一是 保管凭 证演变为 银行券 。金匠 铺为顾客 签发的 保管
收据 ,
原来只 是作为保 管物品 的凭 证,可据 此 领 回 保 管 的货 币 或 金 银 。但是,由
于交 易日益 频繁,
提现 支付的 金额和 次数大量 增加,为方便 支付,
节 约开支,人们
就直 接用保 管收 据 —
——金 匠 券 进 行 支 付 。这 样 ,金 匠 券 就 逐 渐 演 变 为 银行 券。
可见 ,
保管凭 证是银行 券的原 始形式 。 二是 保管 业务 的 划拨 凭证 演 变 为 银行 支
票。 金匠在 经营货币 和金银 的保管 业务中,
可 以根据 顾客的 书面要 求,将其 保管
的金 银移交 给第三者 ;
第三者 也可以 顾客签发 的书面 要求为 凭,将货 币金银 转移
到其名 下。以 后随着保 管业务 发展 到存 款 业务,这种 划 拨凭 证就 慢 慢 演 变为 银
行支 票。其 三,
十足准 备金转 变为部 分准 备金。 金匠 起 初对 所收 存 的 金 银货 币
保有 10
0%的现 金准备 ,后来 发现,由 于 人们 存取 时间 相互 交 错,事实 上并 不 需
要十 足的现 金准备,
而 仅保留 一定比 例的现金 就可以 应付客 户不时 的提现之 需,
故可以 将其中 一部分用 于放贷 以收 取利 息 ,这样 十足 的 现金 准备 就 逐 渐 演变 为

① 参阅 石祥 记、凌江 怀编著 .《货 币银 行 学》.第 227~228页 .


广 州:广东 高等教 育出 版社,
1993。

36 第十 章  金 融机构 概 述

部分 准备金 制度。上 述的这 些转变 ,


使英国早 期的金 匠业发 生了许 多变化,逐渐
具有 了存贷 功能、
货币 支付功 能和信 用创造功 能。于 是,金 匠业就渐 渐发展 为从
事货 币信用 业务的银 行业。
中国的货 币经营业 和银行 业也具 有悠久 的历史 。 南 北朝时 (公 元 4
20— 5
89
年),寺院 就经营质 押业务 ,
并利用 聚集 的 资财 放高利 贷;唐 初,随 着 经 济 的繁 荣
和国 内外贸 易的发展 ,
产生了 一种经 营货币 存放 、批 发和 兼 营银 钱保 管、拨兑 的
商业 组织“柜 坊 ”;到 了 明 清 ,各 种 名 称 的 银 钱 业 已 相 当 普 遍 ,如 “钱 肆 ”、“钱
庄”、“票庄”、
“票 号”等 等。这 些货币 经营业,
是 与银行 非常相 似的金 融机构。
通过上 面的介绍 可以看 出,
银行 是商 品经 济发展 的产 物。在 古 代 社 会铸 币
流通 时期,
由 于各国的 贵金属 铸币在 形状、成 色 、金属 、面 额 等 方 面存 在着 差 异,
不适 应国际 贸易和国 内不 同 地区 贸 易 发展 的 需要 ——
—商 人 在 异 国 或异 地 做 买
卖,
就 需要在 本国或本 地区铸 币同外 国或外地 区铸币 以及纯 金、银之 间进行 相互
兑换 ,
才能完 成货币支 付行为 。为了 解决这一 问题,逐渐从 商人中分 离出一 种专
门从 事铸币 兑换业务 的兑换 商,
货币 兑换 业务 应运而 生。这 种货 币 兑 换 业务 便
是货 币经营 业的最原 始的形 式。
随着商 品经济的 进一步 发展,
货 币兑换 业务 不断 兴旺,此时,兑 换 商 已不 满
足于 只是经 营铸币兑 换业务 从中收 取一定的 手续费 ,
因此,他们除了 继续经 营原
有的 兑换业 务外,
还代 顾客保 管铸币 或金银和 办理汇 兑业务 ,以及代 顾客进 行收
付、
记 账、结 算,
从而使 他们有 可能在 自 己手 中经 常积 聚 大量 的闲 铸 币 并 利用 这
些货 币发放 贷款、
收取 高额利 息。这 样,铸币 兑换业 就逐渐 发展成既 从事货 币兑
换,
又 为整个 货币周转 服务的 货币经 营业,而 当放款 逐渐成 为货币经 营业的 主要
业务 时,
信用 活动得以 发展,货币经 营业就转 化为银 行业了 。
(二)现 代银行
从历史 来考察,
现 代西方 银行是 随 着资 本主 义生 产 方式 的产 生 和 发 展而 建
立起 来的,
至 今已有三 百多年 的历史 。其发展 途径基 本上有 两条:一 是由早 期高
利贷 性质的 银行演变 而成;
二 是以股 份制形式 组织起 来的新 型商业 银行,而 后者
更具有 代表性 。在现代 银行建 立和 发展 的 过程 中,商 业 银行 自身 的 演 化 以及 中
央银 行制度 的建立起 到了至 为关键 的作用。
由于资 本主义生 产社会 化和商 品经济的 迅速发 展,
货币 收支范 围扩大,数量
剧增 ,
同时经 济高速发 展也需 要大量 的货 币资 本投资 加以 支持。 但 早 期 的银 行
不仅 规模小 ,
资金力量 非常有 限,而且放 款利 息高,具 有高 利 贷 的 性 质——
—放 款
利息 几乎夺 去了资本 家的全 部利润 ,
使他们无 利可图 。因此 ,新兴资 产阶级 迫切
需要 建立一 些规模巨 大、
资本 雄厚,且利 息 低,适 合资 本 主义 发展 要 求 的 现代 银
行。
资本主 义银行是 在新 兴资 产 阶级 同高 利贷 的斗 争 中 产 生的 。1
7—1
8世 纪
第二 节  银 行金融 机 构 23

间,
新 兴资产 阶级进行 了反 高利 贷的 斗争,要 求 以 法 律形 式 限 制 放 款的 利 息 水
平。 但当信 用业被高 利贷者 垄断时 ,
任何降低 利率的 法令的 效果都 非常有限 ,于
是新 兴资产 阶级根据 资本主 义经济 的要求,
建 立了一 些完全 新型的 股份制银 行。
这种 银行一 般规模大 、
资金雄 厚、利 率水平低 ,
因此,后来成 为西方资 本主义 国家
银行 的主要 形式。世 界上第 一家股 份银行是 16
94年在 英国建 立的英 格兰 银 行,
它的 贴现率 一开始就 规定为 4.
5% ~6% ,大大 低于早期 银 行 的贷款 利率。英 格
兰银 行的建 立,
意味着 高利贷 性质的 旧银行业 在信用 领域垄 断地位 的结束,标志
着资 本主义 现代银行 制度的 确立。
新兴资产 阶级迫切 要求建 立新 型的 股 份制 银行,除 为了 反对 高 利 贷 对信 用
业的 垄断以 外,
还由于 他们十 分需要 能 够为 资本 主义 经 济发 展提 供 全 面 服务 的
货币信 用机构 。因此这 种新型 银行 必须 能 全面 地承 担信 用 中介 职能;能 把社 会
上的 闲散资 本和一部 分消费 资金转 化为银行 存款和 储蓄,
形 成巨额 资金,以 满足
大规 模的资 本投资;
能 为资本 主义的 经济活动 提供日 常的、方便快速 的货币 收支
结算 和其他 大量的中 间业务 ;
等等。
现代银 行具有三 个特点 :
一是利 息水平较 低。早 期银行 具有高 利贷的性 质,
利率 通常高 达 20% ~30%,
而 现代银行 利 息 率通常 低于平 均 利 润率。 这 种低 利
率对 推动资 本主义经 济的发 展起到 了一定的 作用。 二是信 用功能扩 大。早 期银
行只 是简单 的信用中 介,
现代 银行除 了接受存 款、发 放贷款 外,
还发 行银行券 ,代
顾客进 行货币 收付结算 ,代顾 客办理 信托、汇 兑 、信用 证、信 托投 资,代 顾 客买 卖
有价 证券以 及购销有 价证券 等。三 是具备信 用创造 功能。 所谓信用 创造功 能是
指现代 银行所 具有的创 造存款 货 币 ,并用 于扩 大放款 和投 资的能 力。 银 行通 过
这一 功能直 接影响信 贷 总 量,进 而影 响社 会 货 币供 应 量 ,最 终 影 响 币值 的 稳 定
性。现 代银行 是信用媒 介机构 与信 用创 造 机构 的统 一,而早 期银 行 只 具 有信 用
媒介 功能而 没有信用 创造功 能,
信用 创造功能 是现代 银行具 有的本 质特征。
(三)银 行发展新 趋势
近 30多 年来,
各国 银行业 呈现出 显著的电 子化、国际化 和自由 化的趋势 ,尤
其是 发达的 工业化国 家更是 如此。
1.电子 化
电子化 ,
就是银行 普遍采 用电子 计算机 来办 理存 款取款 、发 放信 用卡、清 点
钞票 、
处理支 票、清算 票据、
储 存资料 等项 工作。 随着 现 代计 算机 和 通 信 技术 运
用于 金融业 ,
国际金融 业的运 作实现 了自 动化、无 纸 化、电子 化,资金 的跨 地 区、
跨国界 流动非 常便捷,运作效 率大 为提 高 。同时 ,电 子金 融 创 新 产品 不断 推 出,

① 参阅 凌江 怀主编 .《走 近金融 》.


第 1
0页 .广州:广东 旅游 出 版社 ,1
999。

38 第十 章  金 融机构 概 述

开创 了金融 业务的新 领域。


2.国际 化
国际化 ,
就是各国 货币自 由兑换 ,借 贷 资本 自由 出入 国 境,逐 步 形 成 世界 金
融市 场。二 战以来,
跨 国公司 在国外 的投资以 惊人的 速度扩 展,银行 为适应 其需
要,
也 迅速向 国外拓展 分支行 系统,否则,
便无 法在国 际金融 界立足 ,无从开 拓新
的业 务领域 ,
保证银行 的市场 地位和 盈利的增 长。在 此情况 下,一些 大规模 的银
行与 外国银 行合作,
成 立财团 银行,形成国外 金融网 ,
实行跨 国经营 。例如,
196

年美 国只有 8家银行在 国外开 设分支 行,这些 分支行 总数为 1
31家,资产总额 不
过 35亿美元 。但到 7
0年代末 ,
已有 13
2家美国 银行在 国外开 设分支 行,分支 行
总数 达 79
6家 ,资产总 额达 20
74亿 美元。 当然,
美 国 也不 免 受 到外国 银行的 侵
入,
196
5年美 国 国 会 的一 份调 查 报 告 指出 ,外 国银行 在美 国只有 8
5家分 支 行,
资产 总额为 70亿美 元。但 到 1
978年 末 ,外 国银 行在 美 国 的 分支 行 已 达 到 3
00
家,
资 产总额 也跃增至 116
0亿美元 。银行 业的国 际化,反 映 了 世界经 济贸易 的
增长 ,
国际经 济关系日 趋密切 ,以及 交通、
运输 、通信 日趋便 利等经济 和技术 因素
的进 步。
促成银 行国际化 的另一 重要因 素是 近 几 十 年来 飞跃 发 展 的 外币 存放 市 场,
俗称欧 洲美元 市场。由 于欧洲 美元 市场 不 受任 何国 家政 府 的管 制,因 此 各国 大
型银行 无不趋 之若鹜。 尤 其是 2
0世 纪 9
0年 代 跨 国 公司 的 活 动 和 影响 与 日 俱
增,
作 为经济 核心的各 国和地 区金融 ,相互间 的渗透 和影响 也由于经 济的相 互依
赖性 加强、
世 界经济一 体化的 发展而 获得相应 发展,国际金 融呈现全 球化发 展趋
势。
3.自由 化
自由化 ,
主要包括 利率自 由化、货币 兑 换自 由化 和金 融 业务 自由 化,其中 银
行的 跨业务 金融成为 潮流。 例如,
为 适 应金 融全 球化 的 趋势 和金 融 衍 生 产品 的
发展 ,
最近十 几年来不 少国家 和地区 开始推行 金融自 由化政 策,逐步 放松对 金融
分业 经营的 管制,
为金 融机构 跨业经 营大开绿 灯,促 进金融 业的横向 并购,
美 国、
日本 、
德国尤 其如此。
总之,银 行的电子 化、
国际 化和 自由 化 带来 了银 行的 新 作用:银 行 不 仅是 社
会的 公共簿 记和政府 、企业 的总账 房,而且 开 始 成为个 人的账 房。在 1
9世 纪 7

年代 ,
资本主 义银行已 构成社 会公共 簿记的 形式 ,银 行代 理 政府 金库,为 国家 当
账房 。当银 行普遍采 用电子 计算机 、
能迅速处 理巨大 繁杂的 银行业 务量后,银行
成为企 业、特 别是个人 的账房 。在香 港,
汇丰银 行设置 的计算 机遍布 20
0多个 办
事处 ,
一处存 款,各处 可取;
法 国、意 大利 银行 计 算机 的 “终端 ”遍 布全 国各 个 分
支机 构,
仅凭 一张信用 卡就可 以旅行 全国乃至 整个欧 洲大陆 。目前 ,发达国 家的
银行 ,
已经普 遍为工商 企业,为个人 办理 收 付 结 算,而 政府、企业、个 人 之 间的 货
第二 节  银 行金融 机 构 23

币往 来也都 是通过银 行转账 支付。 这样,


动用 现款的 范围越 来越小 ,这使货 币资
金进 一步集 中到银行 ,
银行存 款迅速 增 长。 同时,在“三化 ”的影 响 和 作用 下 ,银
行成 为生产 资料和消 费资料 的分配 中心和社 会经济 的调节 机构。银 行通过 向企
业发 放贷款 和认购企 业股票 或公司 债券等证 券,
帮助 企业购 置生产 资料,这 实质
上是 从事生 产资料的 分配,
并 借以调 节生产 的活 动;银行 认 购政 府公 债,从另 一
方面 影响社 会生产;
银 行向个 人发放 信用卡 ,在 规定 的透 支 范围 内,由 个 人自 由
选购 ,
这实质 上是从事 消费资 料的分 配;银行 通过出 口信贷 、
贷款援 助等方式 ,扩
大国 外购买 力,
推销国 内产品 ,调节 国内外市 场,
从而 影响国 民经济 增长率、就业
率、
通 货膨胀 率等重要 指标,调节整 个社会经 济生活 。
银行成 为国民经 济的神 经中枢 和社会经 济信息 机构,
主 要表现 在:
(1)银 行实行电 子化以 后,
益发 如虎添 翼,成为 灵敏 度 高、准 确 性 大 的经 济
信息 、
情报、统计和预 测中心 。
(2)银 行成为国 内外资 金调节 的中心。 国际化 使发达 国家形成 了严密 的海
外金 融网,
据 统计,发 达国家 商业 银 行 的 利 润 有 75% 来自 国 外 分 支 机 构。世 界
各国 经济情 况千差万 别,
有的 国家资 金供应 紧张 ,利 率较 高 ,有些 国 家 则 资金 过
剩,
利 率偏低 ,银行突 破国界 ,
在国际 之间展开 大规模 的资金 调节,在 这个国 家吸
收存款 ,到另 一国家发 放贷款 ,
大大 扩大 了 存款 与放 款的 利 差,这 不 仅 为 银行 带
来了 可观利 润,
也对本 国经济 的发展 起到了积 极的作 用。

3)社 会化大生 产要求 银行高 度 集中 统一 。随 着生 产 社 会 化的 不断 发 展,
银行 从分散 趋向全能 化、
综合 化、集 中 化,银行 兼并的 浪潮 一浪高 过一 浪。而 现
代银 行通过 统一的计 算机、
终 端设备 、信 息 网络,统驭 和 反映 全国 各 个 角 落的 团
体、
个 人的结 算和信贷 ,把政 府、
企 业、个人 紧 密 地 联 系 起来 。同 时,货 币 资金 也
通过 银行的 调节,
在各 地区、各部门 、
各企业乃 至个人 之间不 断循环 ,促进生 产和
交换 的正常 进行。简 而言之 ,
发达的 银行业是 现代经 济生活 的必要 条件。

二、银行 金融机构的 主要类型

(一)商 业银行
商业银 行(c
omme
rci
alb
ank)是以 经营 工 商 业 存贷 款为 主 要业 务,以获 取 利
润为 主要目 标的信用 机构。 由于它 主要 依 靠 吸 收存 款作 为 其 放 款的 主要 来 源,
因此 也称为 “存款银 行 ”。在 西方 国家,商业 银行 以机 构数 量 多、业务 渗透 面 广
和资产 总额比 重大而成 为金融 体 系 的 主体 。商 业银 行一 词 由来 已久,通 常是 指
那些 与工商 企业发生 短期存 放款关 系的银行 。初期 的商业 银行主要 从事自 偿性
贷款 ,
所谓“自偿性 贷款”,
就是 银行通过 贴现 票据 对储备 资产发 放 的 短期 贷 款,
一旦 票据到 期和产销 完成,
贷 款就可 以自 动收 回。这 类 贷款 与消 费 贷 款 或固 定
资产 贷款不 同,
它是一 种 商 业行 为,以 票 据和 流 通实 物 为担 保 ,流 动 性 强,期 限

40 第十 章  金 融机构 概 述

短,
比 较安全 。第二次 世界大 战后,随着银行 业竞争 的加剧 和经济形 势发展 的需
要,
商 业银行 的业务范 围发生 了很大 的变化 ,扩 展很 快,主要 是长 期 贷 款 和投 资
业务 比重增 加,
但仍不 失上述 特点,所以,这 种传 统区 分 商业 银行 的 标 志 仍被 保
留下来 。目前 世界上大 多数国 家的 商业 银 行已 成为 综合 性 金融 服务 中介,被 称
为“信用超 市”。 有关商 业银行 的详细内 容在第 十一章 中阐述。
(二)中 央银行
中央银 行(c
ent
ralb
ank)是 一个 国家 金 融体 系中 居于 中 心 地 位 的金 融 机 构
或组 织,
是代 表国家统 领一国 金融机 构体系 ,控 制全 国货 币 供给,并 制 定 和执 行
国家 的货币 政策,
进行 宏观金 融调控 的最 高金 融机构 。 有关 中央 银 行 的 详细 内
容在 第十三 章中阐述 。
(三)政 策性银行
政策性 银行是由 政府出 资组建 ,
服务和服 从于国 家经济 和社会 政策,从 事政
策性金 融服务 的金融机 构。政 策性 银行 是 一种 在政 策资 金 的支 持下,以 国家 信
用为 基础,
运 用特殊的 融资手 段,严 格按国家 规定的 业务范 围、
经营 对象、存 贷利
率,
直 接为贯 彻配合国 家经济 和社会 政策进行 政策性 金融活 动的银 行。
1.政策 性银行 的基本 特征
(1)与 政府联系 密切。 大多数 政策 性 银行 是由 政府 直 接出 资建 立的,如 美
国的 进出口 银行、
日本 的“二行 九库 ”、韩国 的 开发 银行 等;也 有政 府参 股,联 合
工商 业和其 他金融机 构共同 设立的 ,如法国 对外 贸易 银行、法兰 西银 行等;还 有
政府 通过另 一机构间 接地所 有,
如泰 国产业金 融公司 。
(2)经 营目标的 非营利 性。政 策性 银 行经 营活 动不 以 盈利 为目 的,而是 贯
彻社 会经济 政策或意 图,
通常 希望它 能 在国 民经 济发 展 的整 体和 长 远 利 益方 面
发挥 作用。
(3)业 务领域和 服务对 象基本 固定。政 策性金 融机构 主要在企 业部门 不愿
意进 入的领 域或无力 承担的 行业开 展 业务 。 例 如,落 后地区 的开 发,农业、住 房
业、
进 出口贸 易、基础 产业 等,这 些 部 门或 行 业 ,或 者 是对 国 民 经 济 发展 意 义 重
大,
需 要特殊 的扶持,
或 者 是 经济 发展 的“瓶颈 ”,或者 对社 会 稳定 、经 济平 衡 发
展有 特殊作 用,
但在市 场经济 条件下 ,它们不 易得到 商业性 金融机构 的支持 和社
会融 资,
因此 需要政府 政策性 银行的 特殊支持 ,以促 进宏观 资源配置 总体效 益的
提高 。
(4)特 殊的融资 原则。 政 策 性 银行 通常 不 同于 商 业 银 行 “三 性 ”统一 的 融
资原 则,
而一 般是以政 府职能 和政策 为依据,按照政 府的意 图来安排 其融资 活动

① 参阅 陈端 计等主 编.《货币银 行学 》.第 2


67页.北京 :
中 国财政 经 济 出版社 ,
1996。
第二 节  银 行金融 机 构 24

和资产 负债结 构。政策 性银行 所经 营的 项 目,通 常是 营 利性 私人 部 门 不 愿意 进


行的 项目,
因 为这些项 目主要 提供中 长期资金 ,而且 是低息 的,
甚至 是亏损的 ;或
是对其 他金融 机构从事 的符合 政策 目标 的 信贷 活动 给予 偿 付保 证、利 息 补贴 或
再融 资,
以支 持鼓励、吸引和 推动更 多的金融 机构从 事政策 性金融活 动。
2.政策 性金融 机构的 类型
(1)按 活动范围 分为全 国性及 地方性政 策性金 融机构 。全国性 政策性 金融
机构 占较大 比例,
地方 性政策 性金融 机构在经 济落后 国家比 较普遍 。
(2)按 组织结构 划分为 单一 型或 “金 字 塔 ”形政 策性 金 融 机 构。 单一 型 指
只有 一家机 构,
而无其 他成员 机构,这种类型 占 大 多数;“金字 塔”形指 一 个中 央
机构 领导的 、
具有不同 层次的 会员或 分支机构 组成的 政策性 金融机 构体系。
(3)按 业务分为 信贷机 构和保 险机构,
前 者为政 策性金 融机构 的主体。
(4)按 业务领域 划分为 农业、
中 小企业、进出口 、
住房、经济开发 、
基础产 业、
主导 产业以 及环境、
国 民福利 等政策 性金融机 构。
(四)专 业银行
所谓专 业银行是 指那些 专门经 营指定范 围内的 业务和 提供专门 性金融 服务
的银 行。专 业银行和 商业银 行一样 ,都是金 融媒 介,二者 在 本质 上并 无区别,但
在业 务经营 方面还是 存在不 少差异 的。首先 ,
在业务 范围方 面,专业 银行与 商业
银行 不同,
它 并不经营 一切 零售 和批 发银 行 业 务,也 不提 供 所 有 形 式的 金 融 服
务;
其 次,在 资金来源 方面,
除 吸收各 种存款外 ,专业 银行很 多是依靠 发行债 券来
筹集营 运资金 的。专业 银行所 吸收 到的 存 款,一 般不 像 商业 银行 那 样 给 存款 人
以多种 取款的 灵活性;再次,
在 资金 的使 用 方向 上,专 业 银行 一般 集 中 于 特定 的
行业 、
特定的 用途,而 不像商 业银行 那么 广 泛;最 后,在资 金 的期 限结 构上,专 业
银行 一般不 经营活期 存款业 务,
而以 中长期融 资为主 。
世界各 国的专业 银行种 类繁多 ,
但主要有 下面几 种:
1.投资 银行
投资银 行有时也 称为“长期投 资银行”或“长期 信贷银行 ”,是一种 专门办 理
对工 商企业 的投资和 长 期 信 贷 业 务,以 满 足 企 业对 固 定 资 本 需 要 的 专 业银 行。
它的 主要业 务活动是 对 企 业 股 票、债 券进 行 投 资,包 销工 商 业 企 业 的股 票 和 债
券,
参 加各种 企业的创 业活动 ,
直 接 对 企业 进 行 长 期 贷 款,等等。 投 资 银 行的 资
金主 要是通 过发行股 票、
债券 以及在 其他银行 取得贷 款来筹 集的,它 也吸收 一部
分存款 ,但一 般只接受 定期存 款,
不 接受 客 户的 活期 存款 和 居民 储蓄 存款,它 一
般是 私营性 质的营利 性金融 机构。 投资银行 有各种 各样的 名称,
如 美国、欧 洲大
陆和 日本都 通称投资 银行,
英 国则称 商人银 行,还有 些国 家 称之 为金 融公司、信
托公 司、
投资 公司、实 业银业 等等。
投资银 行早在 19世纪后 半期就 已出现,
但 在二战 后才得 到充分 的发展。 特

42 第十 章  金 融机构 概 述

别是 最近四 十多年来 ,
由于工 业发展 快、规模 大,
高速 度的固 定资本 更新、现 代科
技革 命促进 有关部门 的大发 展,
都使 得 企业 对资 金的 需 求大 大地 超 过 了 依靠 企
业内部 积累或 资本市场 提供资 金的 能力,这 就改 变了 西 方国 家传 统 银 行 对企 业
的融资 仅限于 流动资金 的短期 贷 款 的 习惯 ,促 进了长 期投 资银行 的发 展。反 过
来,
投 资银行 在促进资 本主义 工商业 的发展中 也发挥 着越来 越重要 的作用。
2.开发 银行
开发银行 是西方国 家最主 要的 专业 银 行之 一,它 是 专门 为开 发 经 济 和基 本
建设 投资提 供长期信 贷的银 行。开 发银行可 分为本 国性、
区 域性和 国际性三 种。
本国 性开发 银行(亦 称建设 银 行或 开 发 投 资 公 司 )通 过 长期 资金 融通 的方 式 来
促进 本国经 济建设的 发展。 区域性 开发银行 ,
例如亚 洲开发 银行,其 业务对 象仅
限于 某一区 域的会员 国,
为会 员国经 济的发展 提供贷 款。国 际性开 发银行,例如
世界 银行,
其 主要业务 是对会 员国提 供长期贷 款,特 别是对 发展中会 员国提 供优
惠贷 款,
以促 进其经济 的发展 。在提 供长期资 金方面 ,开发 银行与投 资银行 颇为
相似 ,
但在其 他方面两 者有明 显区别 :投 资 银行 一般 是私 营 的,而 大 多 数 开发 银
行都 是国家 或政府创 办的;
投 资银行 以盈利为 目标,而开发 银行一般 是非营 利性
机构 。
3.储蓄 银行
储蓄银 行就是吸 收居民 货币积 蓄和 社 会 上 小额 闲置 货 币 资 财的 信用 机 构,
其业 务方式 主要是凭 存折办 理存取 手续。通 常银行 对储蓄 存款的存 入和提 取数
额及 次数上 有一定的 限 制 ,其资 金运 用主 要 包 括购 买 政 府 公 债、不 动产 抵 押 放
款、
转 存商业 银行以及 购买公 司股票 债券等。 储蓄银 行主要 有两种 称谓:美 国称
为互 助储蓄 银行,
英国 则称为 信托储 蓄银行。
储蓄银行 的资金主 要 来 自居 民的 储蓄 存款,通常 占 90% 以上 ,另 外还 有 一
些贷款 和投资 。储蓄银 行的资 金运 用主 要 是长 期抵 押贷 款 和公 司债 券;除此 之
外,
还 投资于 政府公债 和企业 股票,也可对一 些市政 机构发 放贷款。
4.不动 产抵押 银行
不动产 抵押银行 是以土 地、
房屋 等不动产 作抵押 办理放 款业务 的银行,其资
金来 源主要 靠发行不 动产抵 押证券 获得。这 种证券 以抵押 在银行的 土地及 其他
不动 产作保 证,
当借款 人到期 不能偿 还贷款 时,银行 可以 对 抵押 品进 行处理,收
回贷 款;
这种 证券也可 以买卖 转让。 不 动产 抵押 银行 资 金运 用的 形 式 主 要是 贷
款,
一 般期限 较长,属 于长期 投资。 贷款对象 包括住 宅建设 业的厂商 以及购 买住
房的个 人等。 不动产抵 押银行 的类 型主 要 有两 种:一 种 是办 理以 土 地 为 抵押 的
长期 放款,
另 一种是办 理以城 市房屋 为抵押的 长期放 款。
5.外汇 银行
外汇银 行是专门 从事外 汇和国 际结算业 务的专 业银行 。它受本 国政府 和中
第三 节  非 银 行 金融 机 构 24

央银 行委托 ,
按照国家 政策办 理国外 款项的 收付 与结 算、经 营外 汇买 卖、提供 外
汇贷 款、
办理 出入国境 的外币 兑换等 。
6.其他 专业银 行
除上述 五种专业 银行外 ,
西方国 家还有其 他一些 专业银 行,它们 以协助 某一
经济部 门和行 业的发展 和资金 融 通 为 主要 目 标 。如 美国 的 住宅 放款 银行,它 通
过办 理以房 产为抵押 的贷款 ,
贷款给 房屋所有 者或从 事建筑 业的开 发商,促 进了
商品 房制度 的发展。 又如工 业银行 、农业银 行和 进出 口银行 ,顾 名思 义,各自 都
有其 特定的 业务对象 及重心 。这些 专业银行 的经营 资本主 要通过发 行债券 及吸
收定 期存款 来筹集。

第三节 非银行金融机构
西方把 商业银行 和专业 银行以 外的金融 机构统 称为非 银行金融 机构。 这类
机构 主要有 证券机构 、
保险公 司、信 托投 资 公 司 ,以及 财务公 司、储金 局、租赁 公
司等 其他类 型的非银 行金融 机构。

一、证券 机构

证券金 融机构是 与证券 交易有 关的金融 机构,


主 要包括 证券交 易所、证 券公
司、
证 券经纪 人和证券 商。
(一)证 券交易所
证券交 易所是买 卖股票 、
公债、公司 债 券等 有价 证券 的 组织,它 有 固 定的 交
易场 所。交 易所本身 并不 买卖 有 价证 券,而 只 是为 买 卖 证 券 提 供 交 易 的场 所。
证券交 易所的 组织形式 在欧美 经济 发达 国 家多 是会 员制,发 展中 国 家 有 的采 取
会员 制,
有的 采取股份 公司制 。
(二)证 券公司
证券公司 是专门从 事有关 证券 经营 及 相关 业务 的金 融 企业,其 业 务 主要 包
括有 价证券 的自营买 卖、
委托 买卖、认购和销 售四种 。证券 公司是证 券交易 所的
重要 成员,
在 金融市场 上起着 重要的 作用。在 一级市 场上,它促进了 发行市 场的
正常 进行,
使 发行者能 够筹集 到所需 资金;在二 级市 场上,它 通过 代 理 或 自营 有
价证 券,
使投 资双方利 用有价 证券达 到各自的 目的。
(三)证 券经纪人 和证券 商
证券经纪 人是在证 券市场 交 易 中 充当 双 方 的 中 介、收 取佣金 的商 人。经 纪
人有 个人经 纪人和法 人经纪 人。法 人经 纪 人 通 常是 具有 一 定 资 金实 力的 银 行、
信托 投资公 司、
证券公 司、财 务公司 等机构。
证券商 是专门从 事有价 证券买 卖业务的 商号和 商人。 根据其活 动内容 的不

44 第十 章  金 融机构 概 述

同,
可 以将其 分为证券 公司、交易所 交易商和 零股交 易商。

二、保险 公司

保险公司 是专门经 营保险 业务,依 靠投 保者 交纳 的 保险 费聚 集 货 币 资本 以


对有 价证券 等进行投 资的一 种特殊 形式的金 融组织 。保险 公司把从 投保人 那里
收取 的保费 集中起来 ,
建立保 险基金 ,当个别 被保险 人发生 保险责任 范围内 的损
失时 ,
就从保 险基金中 拿出一 部分基 金,根据 契约规 定对被 保险人予 以赔偿 。这
样,
个 别、少 数的损失 就 转 而 由 全 体 投保 人 共同 分 担。保 险 公 司 除 了补 偿 损 失
外,
还 将其所 吸收的资 金用于 投资。 在一些 西方 国家 ,如 美 国,保 险 公 司 的资 金
已成 为借贷 资本市场 上最大 的资金 来源之一 。人寿 保险公 司所发行 的人寿 保单
事实 上是一 种长期的 储蓄契 约,
因为 投保人每 年都需 要缴纳 保费,如 在保单 期间
死亡,其家属 可获得赔 偿保障 ,
如果 没有 发 生人 身危 险,期满 后投 保 人 可 提回 本
金及 利息。 保险原本 是在近 代商品 货币经济 不断发 展过程 中出现的 一种经 济补
偿制 度,
但在 现代信用 经济中 ,保险 公司同时 又成为 西方国 家一种重 要的金 融机
构,
经 常在政 府公债、企业证 券、
不动 产 抵押 放款 和保 单 放款 等长 期 资 金 市场 上
投资 ,
成为重 要的机构 投资者 。(详见第十 二章第 四节相 关内容)

三、信托 投资公司

信托投资 公司是办 理各种 信 托 业 务的 信 用 机 构 。它 们 的业 务非 常广泛,通


常主 要办理 信托存款 、
信托放 款和投 资、代 理发 行企 业股 票 和国 家债 券、代理 买
卖和 出租房 地产、
代管 财产、办理遗 产转让和 代理保 管业务 等。信托 投资公 司的
资金 来源主 要有两部 分:
一是 客户委 托存款、委托贷 款、
委托 投资所 集聚的资 金;
一是 经济联 合体投资 ,
这实际 上是参 加经济 实体 企业 、地 区 、行业 之 间 的 一种 资
金互 助。其 投资对象 主要是 公债、
债 券、不动 产抵押 、
股票等 等。

四、信用 合作社

信用合作 社主要是 吸收城 镇个 体生 产 者、小 型企 业 组织 或农 民 为 社 员的 一


种信 用组织 ,
它主要办 理社员 的存放 款业务,也运用 一部分 资金投资 于不动 产和
政府 公债,
其 资金来源 主要是 社员缴 纳的 股金 和吸收 的存 款。信 用 社 可 分为 城
市信 用社和 农村信用 社两种 ,
前者是 城市手工 业者或 小型工 商企业 的组合,后者
则是农 民经济 的信用组 合。农 村信 用社 以 日本 最为 普遍,参 加者 占 全 国 农户 的

0%左 右。信 用社是为 了适应 小商 品生 产 的客 观需 要而 建 立起 来的,在 民间 具
有很 强的生 命力,
能够 较好地 解决小 商 品生 产者 正常 的 生产 和流 通 中 常 常出 现
的资 金不足 困难。同 时,
信用 合作社 除了办理 社员的 存放款 业务之 外,还购 买政
府公 债或把 资金转存 于其他 金融机 构,
这对社 会融资 也很有 好处。
第四节   我国 的 金 融机 构 体 系 24

五、其他 类型非银行 金融机构

(一)财 务公司
财务公 司是专营 耐用品 的租购 或分期销 售业务 的机构 。一般以 接受定 期存
款、
兼 营外汇 、联合贷 款、
包销 证券、不动产抵 押、
投资 咨询服 务为其 主要业务 ,类
似于长 期投资 银行。但 美国的 财务 公司 一 般不 接受 存款,而 是依 靠 银 行 借款 及
本身 资本开 展业务。
(二)储 金局
储金局 泛指各种 储蓄机 构,
这类 机构以吸 收居民 小额存 款为特 征,主要 有两
种类 型:
储蓄 贷款协会 和邮政 储金局 。储蓄贷 款协会 以美国 最为发 达,它是 在集
股的 基础上 组织起来 的,
所得 资金用 抵 押方 式贷 予会 员 购买 住房 或 投 资 于住 宅
建筑 抵押债 券方面。 邮政储 金局是 除美国以 外各主 要资本 主义国家 极通行 的金
融机 构,
其目 的在于利 用遍设 各地的 邮局,吸 收小额 储蓄。 日本的邮 政储金 局最
为发 达,
英国 和欧洲大 陆各国 则盛行 邮政汇划 局,主 要向个 人和公司 提供支 付和
转账 服务。
(三)租 赁公司
租赁公司 是通过融 物形式 融 资 的 企业 。按 其性 质,租赁 公司 的 业 务 可分 为
两大 类:
金融 租赁和经 营租赁 。金融 租赁是融 资和融 物相结 合的一 种信用方 式。
与贷 款不同 ,
租赁是融 资和融 物相结 合,并且 融资和 融物都 是所有权 和使用 权相
分离 ,
而贷款 只是在融 资上所 有权和 使用 权相 分离。 经 营租 赁是 出 租 人 将自 己
经营出 租的设 备和用品 反复出 租 的 租 赁行 为。 这种 租赁 的 特点 是时 间短,通 常
在一 年以内 。
目前国 际上的租 赁行业 由三种 类型的机 构组成 :
① 银 行 或 与银行 有关的 金
融机 构所属 的租赁公 司;
② 属于制 造商的 租 赁 公司;③ 综 合经营 并 独 立 开业 的
租赁 公司。

第四节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一、我国 金融机构体 系的建立

(一)新 中国成立 前夕旧 中国的 金融机构 体系


新中国 成立以前 ,
在我国 存在着 两个并行 对立的 金融机 构体系 :国民党 统治
区的 金融机 构体系和 共产党 领导下 的解放区 的金融 机构体 系。
国民党 统治区的 金融机 构体系 主要由官 僚资本 银行、
中 国民族 资本银行 、帝
国主义 在华银 行和在广 大农村 存 在 的 高利 贷 性 质 的 金 融机 构 所 组 成 。其中,官

46 第十 章  金 融机构 概 述

僚资 本的“四行二局 一库”占据 垄断 地 位。四 行 指 1


928年由 国民 党 政 府 建立 的
中央 银行,
它 是在国民 党统治 区起核 心作用的 金融机 构;清 朝末年成 立的中 国银
行和交 通银行 ,这两家 银行 由 官 方 参股 而为 国民 党 政 府 所 控 制;
193
5年成 立 的
中国 农业银 行。二局 指 19
30年 和 19
35年分别 成立的邮 政储金 汇业局 和中央 信
托局 。一库 则指 19
46年 成立 的中 央信用 合作 金库。 中 国民 族资 本 银 行 由于 先
天不 足,
再加 上官僚资 本银行 的排挤 ,到新中 国成立 前夕,
其 力量相 当薄弱,主要
靠投 机活动 维持。帝 国主 义在 华银 行 ,除 经 营 中国 的 对 外 结 算、进 出口 信 贷 以
外,
甚 至还发 行银行券 ,
特别是 在二 战后,美 国的 金融 势 力逐 渐对 中 国 的 金融 体
系取 得了控 制地位。 此外,
由 于当时 中国广大 农村商 品货币 关系很 落后,在 那里
高利 贷非常 猖獗。
与此同 时,
在解放 区,共 产党也 开始建立 自己的 金融机 构体系。 由于在 农村
建立 了革命 根据地并 且在经 济上要 加以巩固 ,
所以必 须发行 自己的 货币,相 应地
就要 建立起 发行货币 的银行 。当时 ,
革命根据 地银行 除发行 货币外 ,还对根 据地
的农 民发放 贷款,
以支 持恢复 和发展 农业 生产 和抵制 高利 贷。这 是 新 中 国金 融
机构 体系的 雏形。
(二)新 中国金融 机构体 系的建 立
新中国 的社会主 义金融 机构体 系,
是在统 一合并 各解放 区银行 ,没收官 僚资
本银 行,
取消 帝国主义 银行在 华特权 ,对私营 资本主 义银行 和钱庄进 行社会 主义
改造 ,
建立独 立统一的 货币市 场的基 础上建立 起来的 。
1.统一 合并根 据地银 行,建立 中国人 民银行
全国解 放前夕,
为 配合新 中国的 成立,经过 充分 准备,在 合并 解 放 区 华北 银
行、
北 海银行 和西北农 民银行 的基础 上,
于 19
48年 12月 1日在 河北省 石家庄 市
建立 了中国 人民银行 ,
并同时 发行全 国统一的 人民币 。中国 人民银 行的成立 ,是
新中 国金融 机构体系 建 立 的 开 端。新 中 国成 立 后,原 来 各 根 据地、解放 区 的 银
行,
先 后改组 为中国人 民银行 的分支 机构,这样,中国 人 民银 行成 为 我 国 统一 的
社会 主义国 家银行。
2.没收 官僚资 本银行 ,改造民 族资本 银行
全国解放 后,中国 共产党 率领大 批银 行干部 ,带 着人 民 币 进 入了 大中 城 市,
之后迅 速接管 官僚资本 银行,将 其 分 支机 构并 入 到 国 家银 行——
— 人 民 银 行的 各
机构 中。对 民族资本 银行则 实行赎 买、
利用、限制、
改 造的政 策,一方 面允许 其继
续正 当经营 ,
另一方面 ,对其 进行严 格的管理 ,
同时逐 步通过 公私合 营等方式 ,于

952年底成立 了统一 的 公 私 合 营 银 行,完 成 了 对民 族 资 本 银 行的 社 会 主 义 改
造。 这样,
在 全国解放 后,党 和政府 仅用了三 年时间 ,
就没收 了官僚 资本银行 ,完
成了 对私营 银行和钱 庄的国 有化,
初 步建立了 社会主 义国家 的金融 体系。
3.取消 帝国主 义在华 银行的特 权
第四节   我国 的 金 融机 构 体 系 24

这是一 项不仅关 系到 国家 经 济独 立 自主,也关 系 到 国 家 政 治 主 权 的措 施。


外国 在华银 行的特权 被取消 后,
仍允 许其在遵 守法纪 的范围 内在华 继续营业 。
4.建立 农业银 行等其 他金融机 构
我国农 村信 用合 作社 的 普遍 建立 和发 展是 在 1
950年全 国物 价稳 定以 后。
农村信 用合作 社是在国 家银行 的领 导下,农 民自 愿联 合 起来 的社 会 主 义 劳动 群
众集 体所有 制的金融 组织,
是 我国金 融体 系的 有机组 成部 分。为 了 加 强 农村 金
融工作 ,强化 对农村信 用合作 社的领 导,
更好地 促进农 业的发 展,于 1
955年 3月
成立 了中国 农业银行 。中国 人民保 险公司是 我国专 门经营 国内外保 险业务 的非
银行 金融机 构,
成立于 1
949年 1
0月。
以上这 些金融机 构,
构成 了以中 国 人民 银行 为领 导 的建 国初 期 的 我 国社 会
主义 金融机 构体系。

二、我国 金融机构体 系的发展 演变

我国过去 长期实行 单一的 国家 银行 体 制,其 主要 特 征是 所有 制 形 式 的全 民


所有 制单一 性,
业务经 营的高 度集中 垄断性,地位作 用方面 对计划财 政的高 度依
附性 ,
信贷资 金单一纵 向 性 ,资金 营运 上 吃 “大 锅 饭 ”等。中 国人 民银 行一 统 天
下,
中 央银行 与商业银 行合而 为一,中国 人 民银 行既 执行 金 融宏 观管 理职能,又
操作 银行日 常具体业 务,
这种 按照计 划经济模 式建立 起来的 单一银 行体制,既不
利于 发挥银 行的作用 ,
又不利 于国民 经济的发 展。为 了适应 经济体 制改革,特别
是商 品经济 的发展,
从197
9年 开始,
我 国对传统 的金融 体系进 行了改 革和 重 建。
首先 从中国 人民银行 中分设 出中国 农业银行 、
中国银 行和中 国人民 保险公司 ,还
新建了 中国国 际信托投 资公司 和中 国投 资 银行 等金 融机 构 ,恢复 了 中 国 交通 银
行的 国内机 构和业务 ,
在基本 建设投 资由财政 拨款改 为银行 贷款的 同时,中 国建
设银 行也从 财政部分 离出来 ,
成为相 对独 立 的经 济实体 。19
83年 9月 中 国工 商
银行 与中国 人民银行 分设,
中 国人民 银行行使 中央银 行职能 ,不再办 理具体 银行
业务 ,
成为金 融宏观管 理的专 职部门 ,另外设 立的中 国工商 银行则专 门办理 原来
由中国 人民银 行办理的 工商信 贷 和 城 镇储 蓄 业 务。 随后,新 兴的 全 国 性 股份 制
商业 银行也 有所发展 ,
如中信 实业银 行、光大 银行、
民 生银行 等。近 十多年来 ,各
地又 陆续成 立了一些 地 方 性 股 份 制金 融 机构,如广 东 省 发 展 银行、深圳 发 展 银
行、
福 建兴业 银行、
浦东 发展银 行等,此 外还 建立 了数 十 家城 市商 业 银 行 和数 家
政策 性银行 。与此同 时,
非银 行金融 机构 也有 了长足 的发 展。在 对 外 开 放的 过
程中 ,
又引进 一批外资 银行。

三、我国 金融机构体 系现状

目前,
我 国已初步 形成以 中国人 民银行 为核 心,以商 业 银行 为主 体,多种 金

48 第十 章  金 融机构 概 述

融机 构并存 、
分工协作 的金融 机构体 系。下 面简 要介 绍 几家 主要 的 金 融 机构 的
性质 、
主要职 责和基本 情况。
(一)中 央银行
中国人民 银行是我 国的中 央银 行,是代 表国 务院 领 导和 管理 全 国 金 融事 业
的国 家机关 。中国人 民银行 作为国 家机 关 和 中 央银 行的 特 殊 性 质集 中体 现 在:
① 它是“发行银 行”,独掌我 国货币 发行 权 ;② 它 是 “银 行的银 行”,它 不 对企 业
和个 人办理 业务,只 同 各商 业 银 行 和 其他 金 融 机 构 发生 关 系,充 当 “最 后 贷 款
者”的角色 ;③ 它是 “政府 的银 行”,它 经理 国 库,制定 和执 行 货 币 政 策 ,干 预 经
济生 活,
代表 国家从事 国际金 融活动 。
在机构 设置上,
中 国人民 银行 设行长 一人,副 行 长 若干 人。 行长 的人选,根
据国 务院总 理提名,
由 全国人 民代表 大会决定 ,副行 长由国 务院总理 任免。 中国
人民 银行实 行行长负 责 制 ,行长 领导 中国 人 民 银行 的 工 作,副 行 长 协助 行 长 工
作。
中国 人 民 银 行 根据 履 行 职 责 的 需 要 设 立 分 支 机 构 ,作 为 中 央 银 行 的 派
出机 构 ,并 实 行 集 中 统一 的 领 导 和 管理 。 目 前 ,中 国 人 民 银 行 的 分 支 机 构 按
经济 区 在 沈 阳 、天 津 、上 海 、南 京 、济 南 、武 汉 、广 州 、成 都 、西 安 设置 九 大 行 和
北京 、重 庆 两 家 直 属总 行 的 营 业 管 理 部 ;在 地 区 和 一 些 城 市 设 置 326个 中 心
支行 ;市辖 区 设 办 事 处;县 设 支 行 。 这 些 分 支 机 构 在 辖 区 内 履 行 中 央 银 行 的
有关 职 责 。

003年底 ,
根据第 十届全 国人民代 表大会 审议 通过 的 国务 院机构 改 革方 案
的规定 ,将中 国人民银 行对银 行、
金 融资 产 管理 公司、信 托投 资公 司 及 其 他存 款
类金 融机构 的监管职 能分离 出来,
并 和中央金 融工委 的相关 职能进 行整合,成立
中国 银行业 监督管理 委员会 (简称 银 监会 )。 自此,原来 由 中国 人民银 行 负责 的
金融 监管职 能,
交由新 成立的 银监会 负责,而 人民银 行的职 责则集中 在金融 法规
和货 币政策 的制定和 执行方 面。
根据 20
03年 12月 2
7日第 十届 全国人 民代 表大 会常务 委员 会第 六次 会 议
修正 后的《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中 国 人民 银 行 法 》规 定,中 国 人 民 银行 的 主 要 职 责
为:
(1)发 布与履行 其职责 有关的 命令和规 章;
(2)依 法制定和 执行货 币政策 ;
(3)发 行人民币 ,
管理人 民币流 通;
(4)监 督管理银 行间同 业拆借 市场和银 行间债 券市场 ;
(5)实 施外汇管 理,
监督 管理银 行间外汇 市场;
(6)监 督管理黄 金市场 ;
(7)持 有、
管理、经营国 家外汇 储备、
黄金 储备;
第四节   我国 的 金 融机 构 体 系 24

(8)经 理国库;
(9)维 护支付、
清 算系统 的正常 运行;
(1
0)指 导、部署 金融业 反洗钱 工作,
承担 反洗钱 的资金 监测;
(1
1)负 责金融业 的统计 、调查 、
分析和预 测;
(1
2)作 为国家的 中央银 行,从 事有关国 际金融 活动;
(1
3)国 务院规定 的其他 职责。
(二)商 业银行
1.国有 独资商 业银行

1)中 国工商银 行。中 国工商 银行正式 成立于 19
84年 1月 1日 ,目前是 我
国四 大国有 独资商业 银行之 一,
也是 我国 存贷 款规模 最大 的一家 商业 银行。 中
国工 商银行 原是一家 为城市 工商企 业和居民 服务的 专业银 行,
主要 面向城市 ,以
城市 工商企 业、
机关团 体和居 民为服 务对象,主要经 营工商 企业存贷 款和城 镇居
民储 蓄业务 。总行设 在北京 ,
各省、直辖市、
自 治区设 立分行 ,各地、市、县设 立支
行,
市 县以下 设有办事 处、分 理 处 和 储蓄 所 等机 构。 近年 来 在 银 行 商业 化 改 革
中,
中 国工商 银行对机 构设置 作了一 些调整,主要是 撤销了 一些没有 经济效 益的
基层 网点机 构。
中国工 商银行的 职责主 要有:
① 办 理城镇 储蓄,
吸 收工商企 业和机 关、团 体、
部队、学校等 单位的 存款;
② 办 理国有 工商企业 、
城镇集 体企业 和个体 工商业的 贷款;
③ 管 理国有 工商企业 流动资 金;
④ 管 理工商 企业和有 关企业 主管部 门用于 技术改造 的贷款 ;
⑤ 办 理国有 企业、
集 体企业的 结算业 务;
⑥ 办 理委托 、
代理、租 赁、
咨询 等业务 ;
⑦ 提 供保管 箱服务;
⑧ 代 理收购 、
出售金 银;
⑨ 受 理人民 银行委托 的现金 管理、
工 资基金 管理等业 务。
在金融 体制改革 中,
中国 工商银 行正日益 向商业 银行体 制转换 ,在产权 体制
上实 行股份 制改造,
在 业务上 日趋综 合化和国 际化。
(2)中 国农业银 行。中 国农业 银行曾是 专门经 营农村 金融业务 的一家 专业
银行 ,
在广大 农村遍设 分支机 构。19
79年 2月 与中 国人 民 银行 分设并 在 全国 开
展业 务,
其总 行设在北 京,各 省、
直辖 市、自治 区设有 分行,
各 地、市、县设立支 行,
县以 下设有 营业所、
办 事处。
中国农 业银行的 主要职 责和业 务范围是 :
① 调 查研究 农村经济 情况,
管 理农村 金融工 作;
② 组 织农村 企业、
事 业和机关 、团体 等单位 的存款,
办 理 各 种乡镇 居民储 蓄

50 第十 章  金 融机构 概 述

业务 ;
③ 支 持农村 经济发展 ,
办理各 项贷款 ;
④ 统 一管理 全国支农 资金,
统 一调 度和 合理 使用 农村 信 贷资 金,以解 决 全
面发 展农村 经济的资 金需要 ;
⑤ 办 理转账 结算业务 ;
⑥ 接 受人民 银行的委 托,
对农 村的 机关、团体 、企 业、事 业单 位等 实行 现 金
管理 ,
调节农 村货币流 通;
⑦ 办 理信托 存款、
贷 款、投资 ,代客 户发 行 股 票、债 券,代 理保 险,代收 付 款
项,
代 清理欠 款以及经 营租赁 等业务 ;
⑧ 管 理农村 信用合作 社,
支持 和帮 助农 村信 用合 作社 搞 好工 作,以加 快 农
村金 融的发 展,
管理国 营农场 、供销 合作社的 流动资 金,
监管 工资基 金;
⑨ 为 客户提 供信息和 咨询服 务;
⑩ 受 理中国 人民银行 委托办 理的其 他业务 。
在改革 与发展过 程中,
中 国农业 银行通过 业务交 叉与竞 争,开始 转向商 业银
行的 一般业 务,
即一般 的存款 与贷款 业务,其 业务范 围和资 产负债结 构也在 发生
根本 性的改 变。目前 已成 为以 农村 金 融为 重 点 的 有 特色 的 综 合 性 国有 商 业 银
行,
并 且正在 加紧进行 股份制 改造。

3)中 国银行。 中国银 行曾是 我国 的 外 汇 专业 银行,是 组织 、运 用、积累 和
管理 外汇资 金的银行 。
中国银行 的总行设 在北京 ,在各 省、市 、自治 区首 府和口 岸城 市、侨汇区、出
口结 算地设 分支行机 构,并在 纽 约、伦 敦 、新 加 坡、巴黎、卢森 堡、东 京、香港、悉
尼、
开 罗等世 界贸易中 心设有 海外 分支 银行。 港 澳 地 区的 中 国 银 行 集 团—
——中
银集团 ,是香 港地区最 大的银 行之一 。除此之 外,
中国 银行与 世界上 13
0多个 国
家与 地区的 10
00多 家银行 建立了业 务代理 关系。
中国银 行的主要 职责和 任务是 :
组织、运 用、
积累 和管理 外汇资 金,经营 一切
外汇 业务,
积 极开展各 种国际 金融活 动,为我 国经济 建设服 务。
中国银 行的具体 业务主 要有:
① 办 理贸易 和非贸易 的国际 结算;
② 办 理国际 银行间的 存贷款 业务和 发行债 券,
筹集外 汇资金 ;
③ 办 理外币 存款、
贷 款和人民 币存款 、贷款 ,
主要办理 外贸 信贷、外汇 信 贷、
出口 信贷及 “三资企 业”信贷;
④ 办 理华侨 汇款和其 他国际 汇兑;
⑤ 经 营外汇 (包括外 币)的买卖 ;
⑥ 开 展国际 信托和咨 询业务 ;
⑦ 经 营国际 黄金买卖 ;
第四节   我国 的 金 融机 构 体 系 25

⑧ 组 织或参 加国际银 团贷款 ;


⑨ 组 织国际 租赁与国 际信托 投资业 务;
⑩ 在 外国和 港澳地区 投资或 合资经 营银行 、
财务公司 和其他 业务;
瑡 经 营国家 许可的和 委托办 理的其 他银行 业务。

在改革 开放中,
中 国银行 已逐渐 改组为国 有商业 银行,虽然其业 务重点 是外
汇经营 、结算 ,
但其作为 商业银 行,业 务范 围已 不受专 业限 制。它 经 营 商 业银 行
可经 营的一 切业务,
主 要是发 展国内 的人民币 业务,提供综 合性金融 服务。 目前
中国银 行已发 展成为资 产规模 仅次 于中 国 工商 银行 的国 有 商业 银行,并 跻身 于
国际 大银行 行列。

004年 1月,
国务 院决定 把中国银 行作为 国有 独资 商 业银行 实施 股 份制 改
造的 两家试 点银行之 一,
并动 用外 汇储备,注 资 提 高 资 本金 比 率 。目 前,中国 银
行产 权改革 正在紧锣 密鼓进 行中,
初 步 计划 在两 年内 完 成股 份制 改 造 及 股票 上
市任 务。
(4)中 国建设银 行。中 国建设 银行曾是 办理固 定资产 投资和贷 款的专 业银
行,
其 总行设 在北京,其分支 机构设 置 与我 国 的 行 政 区划 大 体 一 致,省 、自 治 区、
直辖 市设一 级分行,
省 辖市设 二级分 行,地区 (行 署)设中 心支行 ,县及 县 级市 设
支行 ,
重点项 目所在地 设专业 分支行 。
建设银 行的主要 职责和 业务包 括:
① 管 理基本 建设支出 预算,
并 负责管 理基建 资金;
② 吸 收和运 用固定资 产领域 内的存 款和其 他存款;
③ 审 批基本 建设财务 计划和 决算,
制 定基本 建设财务 管理制 度;
④ 办 理基本 建设拨款 贷款及 大型技 术改造 专项贷款 ;
⑤ 办 理基本 建设单位 的财务 结算(主要包 括工程价 款的结 算和贷 款结算);
⑥ 办 理国内 企业与海 外的各 种经济 合作项 目的贷款 ;
⑦ 管 理挖潜 、
革新、改 造资金 ;
⑧ 开 办信托 业务,
代 办有关投 资的拨 款和贷 款;
⑨ 提 供投资 信息,
进 行项目评 估,审 查工程 预决算,
通 过 对 拨款和 贷款的 管
理和 监督,
提 高基本建 设投资 效果。
经过多 年的改革 与发展 ,
中国建 设 银行 的主 要职 能 和业 务范 围 已 发 生了 很
大的 变化,
目 前,该行 业务已 走向多 元化,
实行 综合性 经营,成为大型 的国有 商业
银行 。2
004年 与中国 银行一 起,
成为国 有独 资商业 银 行实 施股 份制改 造和股 票
上市 的两家 试点银行 。
2.股份 制商业 银行
最近十 几年来,
随 着改革 开放的 深入发展 ,我国 陆续组 建了一批 股份制 性质
的商 业银行 ,
如中国交 通银行 、中信 实业 银 行、招 商银 行、光 大银 行、广 东 省发 展

52 第十 章  金 融机构 概 述

银行 、
深圳发 展银行、福建兴 业银行 、浦东发 展银 行、中国 民 生银 行等,目 前共 有

1家 ;同时,
对 原有城 市信用 合作社加 以改造 成 立 城市商 业银行 ,目前 全国共 有

0多 家。以下 介绍其 中主要 的几家商 业银行 。
(1)中 国交通银 行。交 通银 行始 建 于 19
08年,是中 国 早期 四大 银行之 一,
也是 中国早 期的发钞 行之 一,
1949年以后 ,除香 港分行 仍继续 营业外 ,交通银 行
国内 业务分 别并入当 地中国 人民银 行和中国 人民建 设银行 。为适应 我国经 济体
制改 革和发 展,
198
6年 交通银 行作为金 融 改 革的试 点,
经 国务院 批准 重新 组 建。

987年重新组 建后 的交通 银行正式 对外 营业,成为我国 第一 家全国 性的股份 制
商业 银行。
交通银 行组建伊 始就按 照市场 的客观要 求,
建立 新型银 企关系 ,率先在 我国
金融 领域引 入竞争机 制。 交通 银行 引 进了 国 外 商 业 银行 先 进 的 管 理机 制 和 经
验,
建 立、完 善和创新 资产负 债管理 制度、
信贷 资产质 量监控 制度、财 务指标 分析
体系 制度等 ,
有效地贯 彻了现 代商业 银行全 面自 律、稳健 经 营、追 求 效 益 的经 营
管理 原则,
各 项业务和 机构建 设持续 健康地发 展。交 通银行 以一个 法人、两 级管
理、
分 级授权 、
集中授信 等制度 为框 架,建立 了一 整套 保 障商 业银 行 业 务 健康 发
展的 总分行 管理制度 。交通 银行的 分支机构 布局和 业务发 展的重点 集中于 经济
发达地 区和经 济中心城 市,目 前在我 国 86个大 中城 市设 有 分支 行,共 有 营业 网
点近 27
00多 个,全 行员工 5万多人 。
通过近百 年来艰苦 曲折的 发展 历程,交 通银 行已 发 展成 为一 家 资 产 规模 较
大、
盈 利能力 较强、机 构网络 健全、
具 有 一定 国际 影响 和 百年 民族 品 牌 的 大型 股
份制 商业银 行,
并已步 入了较 为成熟 的发 展时 期。交 通 银行 在国 内 商 业 银行 中
仅次 于四大 国有独资 商业 银行,位列 第五。 根据 《银 行家 》杂 志 对全 球10
00家
大银 行的最 新排 位 ,
按20
03年底 的资产 规模 ,交通 银 行列 第 8
7位,已 跻 身全 球
银行 百强行 列。
(2)中 信实业银 行。中 信实业 银行隶属 于 中 国国 际信托 投资 公司 (中信 公
司),创立 于 1
987年 ,是我 国 改革 开 放 中最 早 成立 的 新兴 商 业银 行 之 一。20
02
年,
中 国国际 信托投资 公司更 名 为中 国 中 信 (集 团 )公 司,组 建了 以中 信实 业 银
行为主 体的中 信控股有 限公司 。目 前,中信 实业 银行 是 中信 控股 有 限 公 司的 全
资金 融子公 司。
中信实 业银行的 主要经 营范围 包 括:人民币 存款 、贷 款 、结算 、贴 现业务;汇
兑、
旅 行支票 、信用卡 业务;代 理 收 付 和财 产 保 管业 务;经 济 担 保 和 信用 见 证 业
务;
经 济咨询 业务;外 汇存款 、
汇款、放款、
担保 业务;在境内 外发行或 代理发 行外
币有 价证券 ;
贸易、非 贸易结 算;
外币 票据的承 兑和贴 现,买 卖或代理 买卖外 币有
价证 券;
外币 兑换;出 口信贷 。

3)招 商银行。 招商银 行成立 于 19
87年,是我国 第一家 完全由 企业法人 持
第四节   我国 的 金 融机 构 体 系 25

股的 股份制 商业银行 ,
总行设 在深 圳。目 前,招商 银 行总 资产 逾 500
0亿元,在
英国 《银行 家》杂 志“世界 100
0家 大银行”的最 新排名 中居前 2
00位。
经过 17年的发展 ,
招商银 行 已 从当 初 偏 居 深圳 蛇口 一 隅 的 区域 性小 银 行,
发展 成为了 一家具有 一定规 模与实 力的全国 性商业 银行,
初 步形成 了立足深 圳、
辐射全 国、面 向海外的 机构体 系和 业务 网 络。目 前在 境内 3
0多 个大 中城市、香
港设有 分行,网点总数 近 4
00家 ,在美 国设立了 代表处 ,
并与世 界 70多个国家 和
地区的 90
0多 家银行建 立了代 理行关 系。大力 发展现 代个人 理财业 务和电子 银
行业 务是招 商银行的 一大亮 点和特 色。
(4)中 国民生银 行。中 国民生 银行股份 有限公 司是经 国务院及 中国人 民银
行批 准于 1
996年 2月 7日成立 的全国 性 股 份制商 业银行 。 中 国民生 银行是 我
国第 一家主 要由民间 资本构 成的民 营银行。
民生银 行的经营 范围主 要包括 :
吸收公众 存款;发放短 期、
中期 和长期贷 款;
办理 国内外 结算;
办理 票据贴 现;发 行金 融 债 券 ;代理 发行、代理 兑付、承 销政 府
债券 ;
买卖政 府债券;同业拆 借;
买卖 、代理买 卖外汇 ;
提供信 用证服 务及担保 ;代
理收 付款项 及代理保 险业务 ;
提供保 管箱服务 ;经中 国人民 银行批准 的其他 金融
业务 。
(三)政 策性银行
1.中国 农业发 展银行
中国农 业发展 银行是 我 国 目前 三 大政策 性银 行 之一 ,组建 于 1
994年,直 属
国务 院领导 。
中国农 业发展银 行的主 要任务 是:
按照国 家的法 律、法 规和方针 、
政策,以国
家信 用为基 础,
筹集农 业政 策性 信贷 资金,承 担 国 家 规定 的 农 业 政 策性 金 融 业
务,
代 理财政 性支农资 金的拨 付,为 农业和农 村经济 发展服 务。
中国农 业发展银 行实行 独立核 算,
自主、保本经 营,
企业 化管理 。
中国农 业发展银 行在业 务上接 受中国人 民银行 和中国 银行业监 督管理 委员
会的 指导和 监督。
中国农 业发展银 行在机 构设置 上实行总 行、
一级 分行、二级分行 、
支行制 ;在
管理 上实行 总行一级 法人制 ,
总行行 长为法定 代表人 ;系统 内实行垂 直领导 的管
理体 制,
各分 支机构在 总行授 权范围 内依法依 规开展 业务经 营活动 。
中国农 业发展银 行总行 设在北 京。其分 支机构 按照开 展农业政 策性金 融业
务的 需要设 置。目前 在各省 、
自治区 、直辖市 和计划 单列市 设立一级 分行 35个;
在各 地级市 (地区)设 立二 级 分 行 2
94个,在 各 县 (县级 市、区 )设立 支 行 16
07
个、
办 事处 3个、
信贷组 34个 ;
在 总 行 和各 一 级 分 行 、二级 分行设 有营 业部。 目
前暂 未在西 藏自治区 设立分 支机构 。
中国农业 发展银行 的具体 业务 范围,由 国务 院根 据 一个 时期 国 民 经 济发 展

54 第十 章  金 融机构 概 述

和宏 观调控 的需要并 考虑到 农发行 的承办能 力来界 定。中 国农业发 展银行 成立


以来 ,
国务院 对其业务 范围进 行过多 次调整。
中国农 业发展银 行目前 的运营 资金 来 源 主 要依 靠中 国 人 民 银行 的再 贷 款,
暂未 开展境 外筹资业 务。中 国农业 发展银行 的运营 资金目 前主要用 于粮棉 油收
购等 流动资 金贷款。
2.国家 开发银 行
国家开 发银行 是我国 目 前 三大 政 策性银 行之 一,组建 于 1
994年 ,
直 属国 务
院领 导。
作为中 国的开发 性金融 机构,
国 家开 发 银行 (CDB)经过 1
0年的 发展,已 成
为我 国长期 融资领域 的主力 银行。
国家开 发银行以 国家信 用为基 础,以 市场业 绩为 支柱,以 建 设市 场的 方 法,
通过 融资贯 彻国家方 针政策 ,
实现政 府的发展 目标。 目前在 全国设 有 3
2家分 行
和香 港代表 处。
国家开 发银行的 主要任 务是,
立 足 中国 社会 主义 初 级阶 段经 济 社 会 发展 的
瓶颈 制约和 市场缺损 的国情 特点,
运 用开发性 金融的 建设市 场方法 ,建立长 期稳
定的 资金来 源,
筹集和 引导社 会资金 ,重点支 持基础 设施、
基 础产业 、支柱产 业和
高新 技术产 业,
以及政 府急需 发展的 其他领域 ,完善 风险约 束机制,促进城乡 、区
域、
经 济社会 、人与自 然、
国内 和对外 开放的协 调发展 ,实现 政府持续 稳定发 展和
安全 的目标 。
十年来 ,
国家开发 银行已 累计向 40
00多个项 目发放贷 款 1
600
0多亿元 ,其
中较具 代表性 的项目有 :长江 三峡工 程、南 水 北 调、京 九铁路 、北 京奥 运项目、上
海浦 东国际 机场、
五 纵七横 国道主 干 线,
等 等。 目前,国家开发 银行近 9
0%的 贷
款投 向了能 源、
交通、公共设 施管理 等“瓶颈 ”领 域。
3.中国 进出口 银行
中国进 出口银行 是我国 目前三 家政策性 银行 之 一 ,成立 于 1
994年,是直 属
国务 院领导 的、
政府全 资拥有 的国家 出口 信 用机构 。 目 前在国 内设 有 7家营 业
性分 支机构 和 6个代表 处,
在 境外 设 有 两 个 代 表 处,与 1
40家银 行建 立了 代 理
行关 系。
中国进出 口银行的 主要职 责是 贯彻 执 行国 家产 业政 策 、对外 经 济 贸 易政 策
和金 融政策 ,
为扩大我 国机电 产品和 高新技术 产品出 口、推 动有比较 优势的 企业
“走 出去”、发 展 对 外 关 系、促 进 对 外 经 济 技 术 合 作 与 交 流,提 供 政 策 性 金 融
支持 。
中国进 出口银行 是我国 外经贸 支持体系 的重要 力量和 金融体系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经过 1
0年的发展 ,已成 为我国 机电产品 、
高新技 术产品 出口和 对外承包 工
程及各 类境外 投资的政 策性融 资主 渠道、外 国政 府贷 款 的主 要转 贷 行 和 中国 政
第四节   我国 的 金 融机 构 体 系 25

府对 外优惠 贷款的承 贷行,


为 促进我 国 开放 型经 济的 发 展发 挥着 越 来 越 重要 的
作用 。
(四)非 银行金融 机构
1.城乡 信用合 作社
城乡信用 合作社是 集体性 质的 群众 性 的合 作金 融组 织 ,包括 城 市 信 用合 作
社和 农村信 用合作社 。其基 本任务 是:
大力组 织分散 资金,帮助群众 解决生 产资
金需 要,
促进 城乡经济 的发展 ,积极 引导民间 借贷。
城乡信 用合作社 的主要 业务有 :
(1)办 理集体经 济和城 乡居民 的存款和 贷款;
(2)承 办中国农 业银行 委托的 代理收款 和贷款 等业务 ;
(3)办 理农村各 单位现 金管理 和现金结 算;
(4)协 助农村各 单位搞 好财务 管理。
农村信 用合作社 机构设 置,
一般 是县设 联社 ,以 乡为 基 本单 位,乡 以 下设 分
社或 信用站 。城市信 用合作 社是改 革开放以 后,
在城 镇集体 经济和 个体、私 营经
济基 础上发 展起来的 ,
有一部 分已在 2
0世纪 90年代中 期改组 为城市 商业 银 行,
余下 部分仍 沿用城市 信用合 作社名 称。
2.保险 公司
中国人 寿保险公 司和中 国人民 财产保险 公司是 我国目 前最主要 的两家 保险
公司 。这两 家公司都 从原中 国人民 保险公司 分拆而 成。

949年 1
0月,
中国 人民保 险公司成 立。19
96年 7月 ,中国 人民保 险公司 重
组为 中国人 民保险(集团 )公 司,下 设 中 保财 产保 险有 限公 司 、中 保人 寿保 险 有
限公司 和中保 再保险有 限 公 司。 其中,中 国人 寿 保 险 公司 的 前 身——
— 中 保人 寿
保险 有限公 司于 19
96年 8月成 立。

999年 1月,
中国 人民保 险(集 团)公司进 一步重组 。中保 财产保 险有限 公
司更 名为中 国人民财 产保险 公司,
中 保 人寿 保险 有限 公 司更 名为 中 国 人 寿保 险
公司 ,
中保再 保险有限 公司更 名为中 国再保险 公司。
(1)中 国人寿保 险公司 。中国 人寿保险 公司是 国有独 资的全国 性商业 寿险
公司 ,
隶属 国务院领 导。 其前 身是创立 于 1
949年 1
0月 的 原中 国人民 保 险公 司
和分 设于 1
996年 2月的中 保人寿 保险有 限公司 ,
1999年 1月,
经国 务院批准 ,注
册变 更为现 名,
总公司 设在北 京。
公司主要 经营以人 的寿命 和身 体为 标 的的 人寿 保险、健 康保 险 和 意 外伤 害
保险 。现已 为 4亿多人 次提供 了各 种人 身 保险,并将 继 续承 担原 中 国 人 民保 险

① 我国 保险 业的发 展情 况 可详 见第 十二章 第 三节 相 关 内 容。 此 处仅 介 绍 我 国 主 要 的 两 家 保险 公
司。

56 第十 章  金 融机构 概 述

公司 和中保 人寿保险 有限公 司的人 身保险保 单责任 。


(2)中 国人民财 产保险 公司。 中国 人 民财 产保 险股 份 有限 公司,是 由中 国
人保控 股公司 发起设立 的目前 中国 内地 最 大的 非寿 险公 司 ,并继 承 了 原 中国 人
民保 险公司 商业业务 的全部 资产、
负 债以及分 支机构 ,经营 除人身保 险以外 的一
切保 险业务 。
中国人 民财产保 险公司 始终遵 循“以 市场为 导向 ,以客户 为 中 心”的 经营 理
念,
公 司经过 多年的发 展已具 有多方 面的经营 管理优 势。
3.信托 投资公 司
目前我 国最主要 的信托 投资公 司是中国 国际信 托投资 公司。
中国国际 信托投资 公司是 从事 引进 外 资,办 理信 托 投资 业务 的 国 家 非银 行
专业 性金融 机构,
成立 于 19
79年 10月。它 的基 本 任 务 是:根据国 家有 关法 令、
条例 ,
通过各 种渠道,吸收与 筹措国 外资金,
引 进先进 技术、设备、
经 营管理方 法,
组织 合资、
合 作企业,在国内 投资,
以 加速国内 经济的 发展。
中国国 际信托投 资公司 的主要 业务有:
(1)接 受国外资 金,或 在 国 外发 行公 司 债 券以 及 代 理 发 行等 方 式 ,筹 集 外
资;
(2)利 用外资在 国内组 织中外 合资企业 、
合作企 业;
(3)发 展租赁业 务,
促进 国内企 业的技术 改造;
(4)接 受外商委 托,
经营 有关引 进先进技 术设备 的业务 ;

5)接 受外国与 本国企 业的委 托,提供 国际 经济 、税 收 、外汇 管 理 等 咨询 服
务;
(6)根 据需要,
在 国外进 行投资 。

本 章 小 结

1.一国 的金融 体系,如果主要 从金融 机构的 角度考察 ,便是 金融 机构 体 系。


所谓 金融机 构体系,
是 指在一 定的历 史时期和 社会经 济条件 下,各种 不同的 银行
和金 融机构 形成不同 层次和 系统及 其相互关 系。它 实际上 是金融体 系的基 础。
2.金融 机构通 常分为 银 行金 融机 构 与非 银 行金 融机 构 两 大 部 分 。一 个 国
家的 银行体 系一般包 括四大 部分:
中 央银行 、商 业银 行、各类 专业 银 行 和 政策 性
银行。 其中商 业银行是 一国金 融 体 系 的主 体,中央银 行是 核心。 非 银 行 金融 机
构主 要有:
信 用合作社 、信 托投 资 公 司、证 券公 司、财 务 公司、保险 公 司 、储 金 局
等。 也可以 把金融机 构划分 为银行 业、
证券业 、保险 业三大 类。随着 金融创 新的
不断 发展,
新 的金融机 构和金 融业务 、金融工 具层出 不穷。
3.非银 行金融 机构 与 银 行 金 融 机构 的主 要区 别在 于 :① 资金 来源 和 运 用
不同 ;
② 信 用创造 功能不 同;③ 监管方 式和程 度不同 ;
④ 地 位和作 用不同。
主 要参 考文献 25

4.金融 中介机 构存在 的必要性 :一是 降低交 易费用;二是降 低交 易风 险 ;三


是调 节借贷 数额和期 限;
四是 反映和 调节经济 活动等 。
5.现代 银行具 备三个 特点:① 利息 水平低 ;
② 信 用功 能扩 大 ;
③ 具有货 币
信用 创造能 力。
6.现代 银行的 发展趋 势:① 电子化 ;
② 国 际化;③ 自 由化。
7.新中 国的社 会主义 金融 体 系,是 在统 一合 并各 解放 区 银行 ,没 收官 僚 资
本银 行,
取消 帝国主义 银行在 华特权 ,对私营 资本主 义银行 和钱庄进 行社会 主义
改造 ,
建立了 独立统一 的货币 市场的 基础上建 立起来 的。
8.我国 过去长 期实行 单一的国 家银行 体制,其主要特 征 是 所有制 形式的 全
民所 有制单 一性,
业务 经营的 高度集 中垄断性 ,地位 作用方 面对计划 财政的 高度
依附 性,
信贷 资金单一 纵向性 ,资金 营运上吃 “大锅 饭”等。
9.目前 ,我国 已初步 形成以中 国人民 银行为 核心,以 商业银 行为 主体,多 种
金融 机构并 存、
分工协 作的市 场金融 机构体系 。

重要概念

金融机 构体系  金融中 介 信 用创造功 能 商 业银行  中央银 行 政 策性


银行  专业 银行 投 资银行  外汇 银行 证 券公司  保险 公司 信 托投资 公司
 财 务公司  租赁公 司 信 用合作 社

复习思考题
1.什 么 叫金 融 机构 体 系 ,
银 行 金 融机 构与 非 银 行金 融 机 构有 哪 些主要 区别 ?
2.试 述 金融 中 介机 构 存 在的 必 要性 。
3.银 行 金融 机 构体 系 主 要由 哪 些机 构 组成 ?
4.非 银 行金 融 机构 主 要 有哪 些 种类 ?
5.试 述 银行 的 起源 和 发 展。
6.现 代 银行 主 要有 哪 些 特点 ?
7.试 述 银行 发 展新 趋 势 。
8.简 述 我国 金 融机 构 体 系的 发 展演 变 。
9.我 国 金融 机 构体 系 的 现状 如 何?

主要参考文 献

1.凌江 怀.走 近金融 .


广州:广 东旅游 出版社 ,
1999
2.石祥 记,凌 江怀.
货 币银行学 .广州 :
广东高 等教育出 版社,
199

3.凌江 怀.银 行商业 化新探.
北 京:中 国经济 出版社,
1998
4.陈端 计.货 币银行 学.
北京:中国财 政经济 出版社,
1996

58 第十 章  金 融机构 概 述

5.凌江 怀.货 币金融 学.


北京:中国经 济出版 社,
2001
6.王松 奇.金 融学.
北 京:中国 金融出 版社,
2002
7.万解 秋.货 币银行 学通论.
上 海:复 旦大学 出版社,
2001
8.黄达 .金融 学.
北京 :中国人 民大学 出版社 ,
2003
第 十一章  商 业 银 行

导读:银行是目前所有金融中介机构中最大(就资产而言)和最古 老的。银行 决定着一个


国家的经济命脉,而商业银行是银行体系的支柱,它通 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积少成多,以短
贷长的方式为政府、企业、居民提供可 贷资金,支 持整个国 民经济 的发展。那 么,商 业银行 是
如何开展业务,如何促进经济发 展的呢?本章将介 绍有关商业 银行的 基本概 念和基 本业务、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以 及商业银行的 主要业务流 程及其操 作等,使读者 对商业 银
行有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概念、特征及组织形态

一、商业 银行的概念

自 16
94年 英格兰银 行成立 以来,现代商业 银行已 有三百 多年的 历史。商 业
银行 是现代 金融体系 的主体 ,
是西方 国家银行 体系中 最重要 的一种 类型,资 本主
义国 家最大 的银行都 是商业 银行。 我国也正 在建立 完善的 商业银行 体系。
由于传统 上这种银 行经营 贷款 主要 是 基于 商业 行为 的 短期 自偿 性贷款,故
称“商业银 行”。 如果望 文生 义,也 会认 为商 业银 行就 是 经营 商业 信贷 的银 行,
这在几 百年前 是符合实 际情况 的。 初期 的 商业 银行 主要 是 以吸 收短 期存款,并
相应地 发放短 期商业贷 款的金 融 机 构,商 业银 行由此 而得 名。但 随 着 资 本主 义
经济 的发展 ,
商业银行 也在不 断发展 演变,其 经营对 象远远 超过了传 统的业 务范
围,
商 业银行 一词也变 得越来 越名不 副实了。
首先,
现 代商业银 行是具 有广泛 服务对象 的综合 性金融 机构,其 融资对 象已
远远 超出了 商业贷款 的狭窄 范围,
对 工、农 、商等 各业 以 及消 费者 个 人 都 发放 贷
款,
提 供信用 服务,
这就 使得商 业银 行同 社 会生 产的 关系 越 来越 紧密,在 整个 经
济生 活中起 着重要的 作用。
其次,
传 统的商业 银行是 专门融 通短期资 金的银 行,今 天的商业 银行也 仍然
是短 期资金 市场上的 最大贷 款人,
但 与此同时 ,现代 商业银 行又发放 各种中 长期
贷款 ,
并进行 证券投资 ,涉足 中长期 资金市场 。

60 第十 一 章  商 业 银 行

再次,
现代商 业银行是 信用媒介 机构 和信用 创造机构 的统 一,其 本质的 特征
是信用创 造功能。在 部分准备金 制度和非现 金结算 制度两 个前提条 件下,商 业银
行可以在 相当范围内 通过创造自 己的负债去 增加信 用的供 给量,利用 派生存 款来
扩大贷款 规模。商业 银行这一名 称未能突出它在 信用创造方 面独一无二 的特征。
最后,
商 业银行一 词也 未 能 反 映 这种 机 构 所具 有 的 综 合 性、多 功能 性 的 特
征。 现代商 业银行在 传统业 务的基 础 上,还经营 证券 投资、外 汇 、信托 、咨询、租
赁等 业务,
因 此说现代 商业银 行并不 是专业性 的金融 机构。
通过上 述分析可 以看出 ,
要想对 现 代商 业银 行下 一 个准 确而 全 面 的 定义 非
常困 难。简 单地说,
商 业银行 就是具 有信用创 造功能 的、以 经营存放 款为主 要业
务、
以 获得利 润为主要 经营目 标的综 合性金融 机构 。 在 现代西 方金 融体 系 中,
商业银 行是某 一类银行 的抽象 化的 一般 概 念,具 体到 某 一家 银行 时 一 般 并不 直
接称 为“商 业银行”,如 美 国 的 国民 银行 、州 银 行,英国 的存 款 银行 ,日 本的 城 市
银行 、
地方银 行,法国 的信贷 银行等 ,都属 于商业 银行 ,但 并 不 直 呼为 商业 银 行。
我国 的商业 银行也有 各种各 样的名 称。

二、商业 银行的特征

与其他 金融中介 机构比 较而言 ,


商业银行 主要有 如下特 征:
其一,
商 业银行的 信用业 务几乎 无所 不包。 其他 银 行的 信用 业 务 则 比较 单
一、
集 中,各 自都在特 定的领 域内进 行经营,
都 有其自 己特定 的服务 对象,如 储蓄
银行 的主要 业务是办 理居民 个人的 存贷款业 务;
长期 投资银 行是吸 收长期资 金,
提供 长期信 用的银行 ,
它的业 务内容 包括对 企业 股票 、债 券 进行 投资,包 销工 商
企业的 股票、债券,
参加 各种企 业的 创业 活 动等,其中 又 以进 行证 券 投 资 为主 要
业务。 现代商 业银行比 其他银 行的 经营 范 围要 广泛 得多,它 既进 行 短 期 资金 存
贷,
又 进行长 期资金存 贷;既 吸收活 期存款,
又 吸收定 期存款 和储蓄 存款;既 办理
个人 存贷业 务,
又办理 企业存 贷业务 ;在进行 间接融 资的同 时,
又介 入证券市 场,
进行 各种直 接证券融 资活动 。如美 国,
特别是 1
980年 《放宽金 融法 案》通 过 后,
商业银 行的业 务范围又 有许多 新 的 拓 展。 与其 他金 融机 构 相比,商 业 银 行业 务
范围 几乎没 有受到什 么限制 ,
这主要 是为 了加 强竞争 。 所以 现代 商 业 银 行是 一
种包 罗万象 的金融机 构。
其次,
商 业银行是 唯一能 够吸收 支 票活 期存 款并 办 理转 账结 算 业 务 的金 融
机构 ,
藉此,商业银 行获得 了“创 造 ”信 用 的能 力,并 利 用贷 款和 投 资 转 存活 期

① 参阅 本书 第十章 第二 节 。
② 最近 几十 年来,由 于金融 创 新和 金融 自由化 的 迅 猛 发展 ,其 他 类型 的 金 融 机 构 也 或 多 或 少地 获
得了信 用创造 的能 力,但与 商业银 行 相比 ,仍是微 不足道 的。
第一 节   商业 银 行的 概 念、特征 及组 织 形 态 26

存款实 现信用 的加倍扩 张或收 缩。 这样,商 业银 行对 整 个社 会的 货 币 流 通起 着


重要的 作用:一方面,
由 于通过 支票 进行 非 现金 结算,极 大地 减少 了 流 通 中对 货
币的需 要量;另一方面 ,
它又通 过 创 造 派生 存 款 ,扩大 货币 的供应 量。 商 业银 行
的此 种信用 创造能力 ,
是其他 类型的 金融机构 所无与 匹敌的 。由此 ,有些西 方经
济学 者称:
“商业 银 行 是 可 贷 资 金 的创 造 者,而 其他 银 行 只 是 可贷 资 金 的 经 纪
人。
”为避 免商业银 行利 用派 生存 款 滥 发 贷款 而招 致本 身破 产 的风 险和 造 成 信
用膨 胀,
许多 国家政府 也特别 加强对 商业银行 这一业 务的监 督和管 理。
再次,
商 业银行的 中 间 业 务远 比 其他 银 行 要 多 。 商 业 银 行在 办 理 存款、放
款、
投 资业务 的同时,
还 办 理大 量 的 中间 业 务,主 要 有:代客 办 理托 收、结算、汇
兑、
代 客买卖 有价证券 、代客 理财、
代 理财务 、代 客管 理账 户 、代客 保 管 证 券和 金
银等 贵重物 品、
开具信 用证等 等。此 外,商 业银 行还 办理 大 量的 附属 业务,如 咨
询业 务,
包括 企业资信 评估,金融市 场动 态 分 析 ,经济 、金 融 形势 预测 等等;信 托
业务 ,
包括代 管财产、办理遗 产转让 、
登记所发 行的股 票、清 理破产企 业的财 务等
等;
以 及自动 化服务等 。
当今的 商业银行 不再满 足于传 统的业务 范围,
开 展了多 样化经 营,如筹 资手
段越 来越多 ,
资产实现 了多样 化,收 入 来源 也 多 样 化 ,中间 业务发 展迅 速等。 从
放款 对象看 ,
并不仅仅 限于工 商企业 ,只 要 借款 人有 稳定 的 收入 来源,就 不论 他
是法 人还是 自然人,
也 不太注 重他所 处的行业 ,都给 予其放 款。从各 种贷款 所占
放款 总额的 比重看,
除 了工商 贷款以 外,不 动产 放款、消 费者 放款 等 已 占 了商 业
银行 放款额 的相当大 比重。 同时,
商 业银行在 政府的 支持下 ,也积极 开展投 资业
务,
持 有政府 债券,一 方面获 得较高 的收益,
另 一方面 ,将其 作为具有 高度流 动性
的资产 ,充当 银行二级 储备。 多样化 的服 务,为 商业 银行 提 供 了 多种 收入 来 源,
特别 突出的 是非利息 收 入 迅 速 增加。 这 种收 益 来源 多 样 化的 趋 势,从 2
0世 纪

0年 代以来表 现得最 为明显 。据统计 ,
美国 大商业 银 行非 利 息 收入占 总收入 的
比重 ,从 20世 纪 8
0年 代 初 的 3
0% 上 升 到 90年 代 初 的 3
8%;同 期 ,日 本 从

0.4% 上升到 3
5.95% ;
英国从 2
8.5%上 升 到 4
1.1%;法 国 则 从 1
4.6%上 升 到

4.9% 。
总之,商业银行 纷繁复 杂的业 务种类 及其 机构设 置使 它享 有“金 融百 货
商店 ”或“信用超 级市场 ”的 美誉。

三、商业 银行的组织 形式

(一)商 业银行的 两种主 要组织 形式——


— 独家银 行制和 分支行 制
从组织 形式上来 看,
西方 国家商 业银 行的 机构设 置主 要有两 种类 型。第 一
种类 型是独 家银行制 度或称 单元制 ,
目前仅存 于美国 。所谓 独家银 行制,是 指银
行业务 分别由 各自独立 的商业 银行 经营,不 设或 有关 章 程不 允许 设 立 分 支机 构
的一 种商业 银行组织 形式。1
900年,
美 国商业 银行共 有 87
38家,而 分支行 仅有

62 第十 一 章  商 业 银 行


19家 ,故当时 美国商 业银 行基 本 上 都 实 行独 家 银行 制。美 国之 所以 长期 地 实
行单 元银行 制,
与其政 体以及 垄断和 反垄断势 力之间 的斗争 有一定 关系,也 同政
府担 心城市 会把农村 资金吸 走,
因而 导致 这些 州禁止 银行 开设分 支行 有关。 美
国实 行的是 联邦制,
各 州政府 具有相 当大的 政治 、经 济和 立 法权 力,历 史 上美 国
各州地 方势力 都害怕全 国性银 行的 建立 会 损害 地方 和地 方 银行 的利 益,中小 资
本家 也害怕 全国性银 行的出 现会形 成 垄断 ,对他 们不 利,故 抵 制 实行 分支 行 制。
但本世 纪以来 ,主张实 行分支 行制的 呼声越来 越高,
191
9年美 国国 会 通 过的《爱
治条 例》(Edg
eBa
nki
ngAc
t)规定商 业银行可 以在其 他州设 立专营国 际金融 业务
的分 行,
这为 分支行制 挤入单 元银行 制打开了 一个缺 口。第 二次世 界大战后 ,商
业银 行开设 分支行已 急剧增 加,
开设 分支行已 由 1
950年 的 13
00家 增至 1
975年
的 510
0家,目前美 国银行 的分支行 总数已 超过 2
500
0家,少数几家 大银行 各开
设 50家以上 的分支 行。 现在,
40%以上 的州 允 许 银行在 州内开 设分 支行,个 别
州还通 过了《跨州银 行法》。尽 管如此,目前独 家银行 制仍占主 导 地 位。19
96年
底,
美 国的商 业银行总 数是 1
145
2家 ,这在 全世界 都是绝无 仅有的 。
另一种 类型是分 支行制 ,
实行这 种制度的 代表是 英国,目前大多 数国家 都采
用这 种制度 。分支行 制是按 照同一 章程,
在同 一个董 事会管 理下,在 大都市 中设
立总 行,
然后 在本市、国内、
国 外普遍 设立 分支 行的制 度。实 行分 支 行 银 行制 度
的国 家,
虽然 单个独立 的商业 银行数 量较少,但银行 分支机 构大多遍 布国内 外各
地,
银 行的规 模一般比 较大。 例如,目前 英 国的 6家 伦敦 清 算银 行,在 本 国共 有
1万 多家分支 行。
(二)商 业银行两 种基本 组织形 式的优劣 比较
1.独家 银行制 的优点

1)可 以提倡和 鼓励竞 争,
限制 垄断。 商业 银行 在 限定 的区 域 内 各 自独 立
经营 ,
符合自 由经营适 度竞争 的原则 ,同时,
由 于独家 银行制 下银行 家数多,就可
保持 竞争局 面,
基本上 不会出 现由少 数几家大 型银行 垄断经 营的情 况。
(2)独 家银行制 下,
一般 银行规 模都比较 小,组 织比较 严密,
管 理比较方 便。
(3)独 家银行制 还可根 据实际 需要遍设 各地,
同 时一般 又是由 本地人经 营,
比较 容易吸 收本地资 金。
(4)独 家银行制 特别有 利于资 金在 本 地的 运用,防 止本 地资 金 的 大 规模 转
移,
有 利于本 地经济的 发展。
2.独家 银行制 的缺点
(1)在 独家银行 制下,
由 于银行 一般规 模较 小,单位 成 本高,不 能 作 有效 率
的经 营,
特别 是不能形 成规模 经济效 益,其 现金 准备 也常 投 放于 各地,不 符合 经
济原 则。
(2)由 于独家银 行制在 经营的 区域 范 围上 受到 较大 的 限制,资 金 一 般容 易
第一 节   商业 银 行的 概 念、特征 及组 织 形 态 26

集中 于某一 地区或某 一行业 ,


不太可 能做到风 险分散 化。同 时,独家 银行制 也不
可能 像分支 行制那样 ,实现 资金 在横 向之 间 的 有效 调 剂 :由 于 其 客 户局 限 于 一
地,
不 易得到 大额资金 ,当资 金不足 时,
也不可 能从其 他地方 调剂,特 别是碰 到挤
提存 款现象 时,
经常处 于孤立 无援的 境地,容易 造成 危机 或 倒闭;在 相 反 的情 况
下,
资 金过剩 ,也不可 能像分 支行制 那样,
在本 行系统 内及时 、高效地 找到资 金的
出路 ,
以提高 资金的运 用效率 。
(3)独 家银行制 下,
由于 没有设 立于各地 的分行 ,故对 客户的汇 款等要 求较
难提 供周到 全面的服 务。
3.分支 行制的 优点
从银行 和顾客的 角 度 来 看,分 支 行 银 行 制 度 在 很 多 方 面 比 独 家 银 行 制 度
优越 :
(1)实 行分支行 制的银 行规模 可随业务 的发展 而扩大 。
(2)分 支行制的 银行在 资金调 拨上更灵 活,
资产 更能多 样化而 且也较安 全。
由于 经营的 分散化,
往 往可以 降低平 均风险 程度 ,分 支行 制 下机 构遍 及各地,可
促使 其业务 分散,
提高 资金的 安全,减少银行 经营失 败的可 能性。
(3)实 行分支行 制度也 更便于 管理,
有利 于联系 培训,更有利于 节约。

4)在 分支行制 下,
现金 准备可 以维 持相 当低的 水准。 由于 资 金 的 流动 性
较大 ,
总行与 分支行之 间,以 及各分 支行之间 ,
超额准 备金的 调度非 常容易,从而
能够 维持高 流动性和 高效率 ,
把流动 性成本降 低到最 低限度 。
(5)由 于在分支 行制下 ,
银行分 支机构 多,且分 散于 各 地,可 便 利 于 客户 的
汇款 要求,
汇 兑成本也 可保持 在最低 水平。
4.分支 行制的 缺点
(1)实 行这种制 度往往 容易导 致银 行 业的 垄断,而 银行 业的 过 分 集 中是 不
利于 效率的 提高的,
甚 至会出 现操纵 控制经济 、金融 的局面 ,
形成金 融寡头。
(2)分 支行往往 要将各 地的资 金吸 收 后转 到大 城市 发 放,这 会 牺 牲 地方 产
业的 发展。
(3)由 于分支行 制容易 出现垄 断,
分支机 构又如 网络分 布,关系 密切,
因 此,
当银 行经营 不善而出 现危机 时,
往往 会产生连 锁反应 ,造成 较大的危 害。
总体比 较而言,
分 支行制 还是利 多弊少 ,除 美国 外,西方 各国 商 业 银 行都 实
行这 种组织 体制,
即便 是美国 ,也在 朝分支行 制方向 发展。
(三)两 种新式的 商业银 行组织 形式——
— 集团银 行制和 连锁银 行制
除上述 两种基本 形式外 ,
还有两 种新式的 商业银 行组织 形式,即 集团银 行制

① 参阅 凌江 怀主编 .《现 代商业 银行 经营与 管理 》.第 1


8~19页.广 州 :
广 东旅游 出版 社,1
997。

64 第十 一 章  商 业 银 行

和连 锁银行 制。
1.集团 银行制
集团银 行制(又 称银行 持股公 司制)是 由 某一 集团成立 一股 权 公 司,再由 该
公司 控制或 收购两家 以上银 行的商 业银行组 织制度 。这种 股权公司 既可以 由非
银行 的大型 企业组建 ,
也可以 由银行 组建。 被控 制和 收 购的 银行 在 法 律 上完 全
独立 ,
但业务 经营权受 股权公 司控制 。这种组 织形式 ,实际 上是一种 变相的 分支
行制 ,
旨在回 避对开设 分支行 的种 种限 制 。集 团银行 制于 2
0世 纪 60年 代在 美
国迅 速发展 起来。美 国商 业银 行一 般 把成 立 集 团 银 行公 司 作 为 一 种手 段 或 工
具,
以 达到如 下几个主 要目的 :其一 ,
逃避各州 限制商 业银行 开设分 支行的法 律;
其二,扩大银 行经营范 围,
开拓 新的 业务 领 域,使 银行 能 更容 易地 吸 收 更 多的 资
金,
以 适应商 业银行业 务向多 功能、全方 位 发 展 的趋 势,提高 竞争 能力 ;其三,使
银行 集中管 理与集中 提供信 贷,
以节 约开支 ,降 低经 营成 本 ,特别 是 减 少 在证 券
管理 与信息 整理等方 面的经 营成本 ,
同时分散 而多样 化的业 务经营 ,还能降 低经
营风 险。
2.连锁 银行制
连锁银行 制是通过 持股或 聘任 董事 的 方式,把两 家 以上 独立 的 银 行 联系 在
一起 ,
取得对 这些银行 的控制 的商业 银行组织 制度。 在这种 银行组 织制度下 ,银
行彼 此间保 持较松散 的联系 ,
但又集 权于 同一 个人或 同一 集团。 连 锁 银 行制 与
集团 银行制 的作用基 本相同 ,
它能够 在连锁的 范围内 发挥分 支行制 的作用,所不
同的 是连锁 银行不必 成立控 股公司 。这种银 行组织 形式流 行于美国 中西部 。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一、商业 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 行是商品 经济发 展的必 然产物,


它 是经营 货币信 用业务 的特殊企 业。
第一,
商 业银行业 务活动 是整个 社会再生 产运行 的重要 组成部 分,是实 现资
金循 环周转 的必要环 节,
银行 如工商 企业一样 ,是社 会再生 产中不可 缺少的 经济
机构 。在现 代的商品 经济条 件下,
物 质生产部 门创造 的价值 ,必须要 通过流 通部
门来 实现;
流 通领域在 实现商 品价值 时,不 仅要 有商 业从 事 购销 活动,而 且也 要
有银 行从事 货币收付 、
汇兑、资金融 通、转账 结算 等业 务,否 则,无 法 顺 利 地实 现
商品 的价值 ,
从而影响 整个社 会再生 产的 顺利 进行。 这 些从 事价 值 创 造 和价 值
实现 的物质 生产行业 和商业 、
银行等 经济单位 都属于 企业组 织。
第二,
商 业银行与 工 商 业 一 样,作 为 企业,既有 独 立 的 投 资,又 有独 立 的 经
营,
经 营目标 都是为了 取得最 大的经 济收 益。银 行的 利 润主 要来 自 存 放 款利 差
第 二 节  商 业银 行的性 质 与 职能 26

和其 为企业 、
个人等提 供金融 服务的 收费。在 现代市 场经济 中,银行 资本与 职能
资本 一样,
都 是为了追 逐利润 ,都受 到利润平 均化规 律的支 配。银行 资本要 求得
到平 均利润 ,
否则,便 会转移 资本,
银 行通过贷 出货币 给企业 ,间接地 参与了 对利
润的 分配。
第三,
商 业银行又 是一种 特殊企 业,其特 殊性主 要表现 在如下几 方面:
首先,
银 行经营的 对象不 是以各 种使用价 值形态 存在的 普通商 品,而是 货币
和货 币资本 这一特殊 商品;
其次,
银 行的经营 活动处 于信用 这个特殊 的领域 ,即货 币流通领 域;
再次,
银 行是以货 币资本 借贷这 种信用方 式进行 经营的 ,不直接 介入商 品的
生产 和流通 ;
最后,
银 行经营的 货币信 用业务 直接影响 整个社 会的货 币流通 ,因而具 有调
节国 民经济 的特殊作 用。如 果说一 般企 业 对 国 民经 济的 作 用 和 影响 是局 部 的、
微观的 ,那么 ,
银行的作 用和影 响 则 既 是微 观 的 ,又是 宏观 的。这 一 特 殊 性使 国
家对 银行的 监管特别 严厉。

二、商业 银行的职能

作为金 融中介机 构,
商 业 银 行每 天 都 在 为 客户 提 供 各 种 各 样 的 金 融服 务。
这些 服务通 常包括:
① 吸 收单 位 和 居 民个 人 的 各 种存 款,并 对储 蓄户 提供 各 种
服务 ,
以吸收 他们的 存 款 ;② 发 放各 种 贷款 ,或 是 支 持购 买 商 品和 支 付 服 务 费
用,
或 是对工 商企业进 行放贷 ,以满 足它们日 常营运 及固定 资产投资 对资金 的需
求,
或 是对国 际贸易融 通资金 ;③ 为客户 创造支 付手段,
有 效 地 处理各 种资金 的
结算 和汇兑 ;
④ 对 个人和 单位提供 信托服 务;⑤ 代 客户保 管有价 证 券 和 各种 贵
重物 品;
⑥ 代客买 卖有价 证券;⑦ 对公 司和个 人 客 户提供 财务咨 询服 务;等 等。
透过 现代银 行纷繁复 杂,
令人 眼花缭 乱的日常 服务,银行的 主要职能 可归纳 为如
下几 个方面 :
(一)充 当信用中 介
作为存 款金融中 介机构 ,
银行对 资 金多 余单 位和 资 金短 缺单 位 都 提 供金 融
服务 ,
为借贷 活动充当 信用中 介,这 是银行最 基本的 职能。 它一方面 通过吸 收存
款,
将 社会上 分散的、暂时闲 置的资 金集中起 来;
另一 方面,又通过各 种放款 把这
些资 金贷放 出去,
用于 满足经 济建设 对资 金的 需要。 商 业银 行是 当 今 世 界最 大
的信 用中介 人,
是经济 社会借 者和贷 者的 集中。 银行 的 信用 中介 职 能 对 经济 的
发展,起着极 大的推动 和促进 作用,它将 社 会 各 方面 的闲 置 货 币 资本 集中 起 来,
并把 它转化 为现实的 生产和 流通资 本,
使之得 到充分 有效的 运用,从 而减少 闲置
货币 资本在 社会总资 本中的 份额,
促 进经济的 发展。
(二)变 闲散货币 为经济 建设资 金

66 第十 一 章  商 业 银 行

变闲散 货币为职 能资本 (建 设资 金)是银 行 的又 一重 要 职 能 。银 行通 过 日


常的 存款活 动,
把分散 的社会 资金集 中起来 ,变 闲置 货币 为 周转 资金,变 消费 性
的货币 为生产 资金,对 社会资 金进行 再分 配,从 而既 有利 于 灵 活 调剂 资金 余 缺,
解决 建设资 金不足之 矛盾,
又 有利于 加速资 金周 转,提高 资 金使 用效 益,促进 资
金的 横向融 通,
最大限 度地利 用社会 有限 的资 金。银 行 还具 有使 社 会 资 金嬗 变
或转 化的能 力,
它是通 过资金 流入流 出接连不 断、交 错进行 、
相互抵 消来实现 的。
因为“人们 不会同一 时间 需要 货 币”,这 就使 得银 行可 以借 短 贷长 ,也 可以 借 长
贷短 ,
即短期 资金长期 化或长 期资金 短期 化。以 商业 银 行为 代表 的 银 行 间接 融
资,
是 以续短 为长、短 期资金 长期化 为基本特 征的。
(三)创 造信用及 金融工 具
银行产 生以后,
为 适应货 币信用 业务的需 要,创 造了各 种各样的 信用流 通工
具,
如 银行券 、支票、
信 用卡等 。商业 银行同中 央银行 一起创 造货币 ,而货币 政策
主要通 过商业 银行传导 到社会 经 济 中 去。 中央 银行 的三 大 货币 政策 工具:存 款
准备金 率、再 贴现率、
公 开市场 业 务 ,都要 通过 商业银 行来 传导。 存 款 准 备金 率
主要就 是针对 商业银行 吸收的 存 款 而 设的 。通 过存 款准 备 金率 的变 化,可以 调
整商业 银行缴 存中央银 行准备 金 的 数 量,从而 限制商 业银 行的放 款能 力。中 央
银行 向商业 银行贷款 ,
商业银 行通过 其派生机 制,创 造出若 干倍于中 央银行 贷款
(基 础货币 )的货 币总量 。再贴 现率则对 商业 银行 提供了 基准利 率,商 业 银行 据
此确定 对工商 企业和消 费者的 放 款 利 率。 银行 各种 流通 工 具的 创造,节 约了 非
生产 性的流 通费用,
满 足了经 济发展 和 日常 经济 活动 对 流通 手段 和 支 付 手段 的
需要 ,
并加快 了资金周 转速度 。特别 是以票据 、信用 卡等工 具所进行 的非现 金转
账结 算的广 泛使用,
大 大地节 约了现 金流通和 支付——
—既节 省了流 通费用,又方
便了 顾客,
提 高了安全 性。银 行利用 支票等 信用 工具 ,可 以 扩大 信用,为 经济 发
展提 供必要 的货币量 。同时 ,
信用工 具的广 泛使 用,还简 化 了结 算过 程,从而 加
速了 社会资 金的周转 。
(四)充 当支付中 介
这是指 商业银行 充当工 商 企业、单位 团 体 、居 民 个人 之 间 货 币 收付 的 中 介
人,
为 它们办 理与货币 资金运 动有关 的技术 性业 务,包括 货 币的 保管、受 托办 理
货币 的收付 与结算等 等。这 一职能 使银行成 为国民 经济各 部门的总 会计和 总出
纳,
成 为社会 的公共簿 记。同 时,商 业银行这 一职能 的发挥 ,
对实现 商品价值 ,加
速资 金周转 ,
反映企业 和社会 资金的 运动状 况,并进 行必 要 的监 督,都 有 重要 的
作用 。
此外,
现 代商业银 行还是 金融市 场的 主要 参与者 。 商业 银行 通 过 在 金融 市
场上 拆借资 金,
加速资 金的流 动与合 理运用 ;通 过买 卖有 价 证券,特 别 是 大量 购
买政府 证券,向市场融 通资金 ;
通过 中央 银 行的 公开 市场 业 务,起 到 增 加 或缩 减
第三节   商业 银 行 的主 要 业 务 26

货币 供给的 作用,
成为 货币 政 策的 执 行者 和 传 导 者 。 总 之,现 代 银 行的 职 能 很
多,
它 影响着 社会经济 单位与 个人的 经营与生 活,成 为现代 经济社会 不可或 缺的
一部 分。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综观商 业银行,
其 业务繁 多,令 人眼花缭 乱,
按照 不同的 划分方 法,可以 分为
不同 的种类 。按业务 范围的 大小,
可 分为国内 业务和 国际业 务;按业 务间的 相互
关系 ,
可分为 基本业务 和派生 业务;按业务性 质,
可分 为负债 业务、资 产业务 和中
间业务 。本节 就以最后 这种比 较通 用的 划 分方 法,对 现 代商 业银 行 的 业 务作 一
介绍 。

一、负债 业务

商业银行 的负债业 务,也 就是银 行融 通资金 ,筹 措经 营 资 本 和资 金的 业 务。


银行的 全部资 金来源包 括自有 资金 和吸 收 的外 部资 金两 大 部分;在 商 业 银行 的
负债 表上,
具 体由三部 分组成 :银行 自有资本 、
存款负 债及借 款负债 。
(一)银 行自有资 本
银行自有 资本是代 表银行 股东 对银 行 的债 权,是 资 产总 额减 去 非 资 本负 债
总额 的剩余 ,
即净值。由于 银行的 组织形 式不同 ,
银行自有 资本(即资 本金)的来
源也有 所不同 。凡由国 家组织 的商 业银 行 ,其资 本金 主 要来 自政 府 财 政 拨付 的
信贷 基金;
凡 是以公司 形式组 织的商 业银行 ,其 资本 金来 自 股份 资本、储 备资 本
及未 分配利 润。当然 银行资 本金也 可能来自 个人资 本或合 伙资本。
在股份 制形式的 商业银 行中,
银 行资本包 括其招 募的股 本、储备 金和未 分配
利润 。股本 一般是银 行成 立时 在有 价 证券 市 场 上 用 出售 股 票 的 方 式筹 集 起 来
的。 储备资 金主要是 为弥补 意外亏 损和有价 证券行 市下跌 造成的损 失而在 经营
性利润 中提取 出来的。 当利润 还没 有以 股 息、红 利形 式 分配 给股 东 或 并 未列 入
储备 资金时 ,
就构成未 分配利 润,它 是银行未 经分配 的营业 盈余。
虽然商 业银行自 有资本 的比 例在 整 个 负 债 中 是较 小的 ,一般 不超 过 10%,
银行 的绝大 多数资产 是以存 款形式 的银行负 债方式 取得的 。但银行 资本对 银行
经营 不可缺 少,
它的作 用主要 有如 下几个 方面:其 一 ,提供 经营资 金的 来源。 银
行资 本提供 银行开业 的资金 ,
使银行 能够获得 它营业 所需的 固定资 产,如营 业场
所、
设 备等,
并 准备一定 的营运 资金 。 其二 ,获 得最低 的法 定资本 。 西 方 国家 对

① 部分 讨论 参阅凌 江怀 主 编.《货币 金融学 》.


第 六章第 一节 .北 京:中国 经 济出 版社 ,
2001。

68 第十 一 章  商 业 银 行

新银 行开办 ,
一般都要 求其具 备开始 营业的前 提条件 ,如满 足最低自 有资本 的法
律规 定,
法定 资本必须 是现金 而不能 用其 他财 产抵充 。 因此 银行 筹 措 的 自有 资
本,
为 获得营 业执照提 供了最 低限度 的法定资 本。其 三,提 高银行承 受非预 期损
失的 能力。 银行的自 有资本 越雄厚 ,
它应付各 种意外 风险的 能力就 越强,这 类风
险往往 不是由 于银行经 营不善 而引 起的,也 不是 像贷 款 损失 那样 可 以 事 前意 料
到的 ,
而是由 于自然灾 害或社 会因素 而造 成的。 资力 雄 厚的 银行 往 往 可 以稳 妥
地应 付这些 不测事件 ,
化险为 夷。其 四,促进 银行的 经营和 业务发展 。银行 资本
的多 寡与银 行吸收存 款的能 力有极 密切的关 系,
资本 越雄厚 ,存款人 对银行 的信
心越 强,
存款 也越易于 增长。 同时,由于 银 行资 本主 要由 股 本构 成,银 行 股东 对
银行 经营的 严格要求 和 监 督,也 是促 进银 行 改 善经 营、扩 展 业 务 的 一种 无 形 压
力。
(二)存 款负债
存款是 商业银行 所接 受的 企 业、事 业 单 位 和个 人 存 入 的 各 种 资 金 的总 称。
存款负 债是商 业银行负 债业务 中最 重要 的 业务,是商 业 银行 经营 资 金 的 主要 来
源,
也 是在商 业银行全 部经营 中起支 配作用 的基 本部 分,因 此,存 款 负 债 业务 是
银行一 切业务 的基础。 存款负 债业 务体 现 商业 银行 的经 营 水平、信 贷 规 模和 竞
争能 力。商 业银行存 款总额 占其总 负债的 7
0% 以上,而 自 有 资本 却 仅 占 8% 左
右。因 此,银 行经营资 金来源 ,
主 要 是 依赖 各 种 存 款 。存 款 多少,也 是 评 判商 业
银行 资力的 主要标准 。商业 银行在 业务经营 中,
无不 致力于 向社会 吸收存款 ,以
扩大 其营运 资金,
原因 就在于 此。在 现代商业 银行体 系中,存款通过 两条途 径形
成:
一 是靠以 现金形式 或以应 付货币 凭证 (支票 、债券 、息票等 )形式存 入 银行 的
货币 ;
二是银 行在对客 户贷款 过程中 所创造的 派生存 款。
在银行 的实际活 动中,
按 不同的 标准,可 将存款 划分为 不同的种 类。如 按存
款人 的性质 ,
可分为个 人存款 、公司 存款、
政府 存款和 同业存 款;按存 款期限 的不
同,
可 分为短 期存款和 长期存 款;按 提取存款 方式的 不同,
可 分为活 期存款、储蓄
存款 和定期 存款。下 面主要 对最后 一种分类 方式进 行介绍 。
1.活期 存款
活期存 款也叫往 来存款 ,
存款人 把款项 存入 银行 ,形 成 往来 账户 以后,可 以
自由存 支,没 有什么时 间上的 限制。 此种 存款,银行 一般 允 许 一 定额 度的 透 支,
即有 时存款 提尽时,
仍 可在一 定额度 内照 旧支 用。活 期 存款 的存 户 一 般 须使 用
银行 规定的 支票进行 日常支 付和 结算,所 以活 期 存 款 又称 作 “支票 账 户”或“支
票活 期存款 ”。由于 支 票 是一 种可 以自 由转 让 流通 的支 付工 具,其 流动 性 如 同
现金 ,
所以活 期存款被 认为是 典型的 存款通货 。
2.定期 存款
定期存 款是一种 由存款 人一次 存入并只 能一次 提取的 、
有一定 期限的存 款。
第三节   商业 银 行 的主 要 业 务 26

期限 一般分 为 1个月、
6个 月和 1年 三种,也有为 期 2至 5年 的。定 期存款单 有
可转 让和不 可转让之 分。不 可转让 的定期存 单,
若存 户在到 期前需 款项,经 得银
行同 意,
可将 存单向银 行抵押 借款。 在我国 ,定 期存 款可 以 提前 支取,但 存款 利
息减 少,
因为 只能按活 期存款 利率计 算利 息。定 期存 款 是积 蓄长 期 资 本 和居 民
储蓄的 一种形 式,该款 项稳定 ,
是银 行利 用 外来 资金 中可 靠 的构 成部 分,因此 银
行乐 于吸收 这种存款 ,
以用于 长期 放款和 投资。 也正 因如此 ,存 期越 长,利息 越
高,
对 存款人 给利就越 优厚。
3.储蓄 存款
储蓄存 款是指个 人为积 蓄货币 和取得利 息收入 而开立 的存款账 户。储 蓄存
款通 常也是 一种非定 期 存 款,可 以随 时存 取,但 储 蓄 存款 与 活 期 存 款有 不 少 差
别。其 一,从 存款对象 来看,
活 期存 款的 存 户多 是工 商企 业 或事 业单 位,而一 般
不包括 居民个 人活期储 蓄存款 ,储蓄 存款 一般来 自社 会各阶 层零 星存 户;其 二,
从存 款的目 的来看,
活 期存款 是存款 者主要用 于交易 和支付 用途的 存款,又 称交
易存 款,
而储 蓄存款则 主要是 作为价 值储藏用 途的存 款;其 三,
从支 取方式来 看,
活期 存款用 支票取款 、
支付和 结算,而储 蓄 存款 却不 能开 支 票,一 般 使 用 储蓄 存
折;
其 四,从 收益来看 ,
活期存 款以前 一般是不 支付利 息的,现在这种 情况有 所改
变。 美国自 20世纪 8
0年代以 来,
也允 许商业银 行对活 期存款 付利息 ,以提高 其
竞争 能力,
但 有些国家 活期存 款的存 户还要倒 贴一定 的手续 费,因为 银行要 为存
户提 供资金 转账、
汇兑 方面的 服务,而储蓄存 款一般 要支付 利息。
在我国 ,
储蓄存款 主要分 为活期 和定期 两种 ,活 期储 蓄 存款 凭存 折存取;定
期储 蓄存款 又可分为 零存整 取、
整存 零取、整 存整取 、
存本取 息等几 种形式,凭存
单或 存折存 取。
(三)借 款负债
银行资 金外部来 源的第 二部分 是 借款 负债 。借 款负 债 又 称 非存 款性 负 债,
是商 业银行 通过金融 市 场 或 直 接向 中央 银 行融 通 的资 金。 由 于 存 款水 平 的 波
动,
使 商业银 行注重非 存款性 资金来 源,或 将借 款负 债作 为 永久 性资 金来源,以
弥补 法定准 备金的暂 时不足 或应付 紧急提款 。借款 在商业 银行的日 常业务 经营
中是 非常重 要的,
银行 的这种 负债为 其在国际 和国内 市场提 供了一 条筹资渠 道。
商业 银行借 款的主要 途径有 :
1.银行 同业借 款
银行同业 借款即银 行同业 拆借,是 指商 业银 行向 往 来银 行或 通 过 同 业拆 借
市场向 其他金 融机构借 入短期 性 资 金 而形 成 的 银 行 借 款负 债。 一般 地讲,银 行
同业拆 借是通 过各自在 中央银 行的 存款 账 户进 行的,实 际上 是超 额 准 备 金的 调
剂,
因 此,
银行 同业拆借 的资金 又 称 中 央银 行 基 金,在 美国 称为联 邦基 金。同 业
借款 在方式 上比向中 央银行 借款灵 活,
手续也 比较简 便,有 利于商业 银行吸 收资

70 第十 一 章  商 业 银 行

金和 满足流 动性需要 。同业 拆借市 场是一种 利率与 资金供 求关系十 分敏感 的市


场,
其 利率往 往被作为 货币市 场利率 的标志。 在美国 ,银行 同业借款 也称为 联邦
资金 市场借 款。在某 一时点 ,
联邦储 备体系的 有些会 员银行 可能储 备过剩,而另
一些 可能储 备不足,
后 者就可 以向前 者拆入 资金 ,以 补充 储 备资 金的 不足,这 既
是银 行调剂 短期资金 的方式 ,
同时通 过这些市 场,银 行可不 断地获得 长期资 金的
来源 。此外 ,
同业间的 借款还 有抵押 借款、转 贴现借 款等方 式。
2.向中 央银行 借款
商业银行 的资金需 要可以 通过 再贴 现 、再抵 押和 再 贷款 方式 向 中 央 银行 借
款来 满足。 再贴现是 指商业 银行持 对客户贴 现得来 的未到 期的商业 票据向 中央
银行再 次贴现 取得现款 。票据 债权 相应 地 由商 业银 行转 给 中央 银行,中 央银 行
到期 收取票 据所载款 项。当 然,
中央 银行并非 所有票 据都予 以贴现 ,而是要 审核
票据 的合格 性,
定期票 据的信 用程度 、期限、
种 类等,并根据 宏观货币 政策要 求适
当予 以控制 ,
不断调整 再贴现 率。在 美国,称 向中央 银行借 款为联邦 贴现窗 口借
款。 这是联 邦储备机 构的 一 种 “最 后 贷 款 ”,商 业银 行 从 联 邦 贴现 窗 口 借 入 资
金,
这 些资金 可帮助解 决银行 短期资 金紧缺 问题 ,在 长期 资 金供 应紧 张,特别 是
市场 季节性 贷款(如 农业贷 款)需求增加 时,商业银 行 也通 过这 种市场 筹资以 求
解决。 联邦储 备机构能 够通过 贴现 率的 变 化来 影响 借款 者 ,以控 制 银 行 借款 数
量,
实 现其货 币政策目 标。再 抵押是 商 业银 行将 自己 对 客户 承做 的 抵 押 贷款 向
中央 银行再 次抵押,
以 获得资 金周转 。充当抵 押物的 可以是 商业票 据、银行 承兑
汇票和 政府债 券等。与 再贴现 相 比 ,再抵 押借 款所支 付的 利息成 本比 较低。 再
贷款 是中央 银行向商 业银行 的贷款 ,
它可以是 信用贷 款,也 可以是抵 押贷款 。一
般说 来,
中央 银行对再 贷款的 控制比 再贴现更 严,条 件也更 复杂。再 贷款在 我国
商业银 行的全 部借款负 债中占 了 较 大 比重 。此 外,商 业 银行 还可 以 通 过 向中 央
银行 发行本 票的方式 融入资 金。
3.回购 协议
回购协议 作为商业 银行的 一种 借款 方 式,是 指商 业 银行 以出 售 政 府 债券 或
其他证 券的方 式暂时性 地从客 户处 获得 闲 置资 金,同 时 订立 协议 在 将 来 某一 日
再购回 等量证 券偿付客 户的一 种 交 易 方式 。通 常的 做法 是 ,双方 同 意 按 相同 价
格出 售和回 购证券,
购 回时,其金额 为本金加 双方约 定的利 息金额。 回购协 议期
限短 ,
交易证 券又是政 府发行 的证券 ,因而是 安全可 靠的短 期融资。 回购协 议是
商业银 行重要 的融资渠 道。银 行可 以利 用 回购 协议 来增 加 收益,如 银 行 持有 长
期证券 ,由于 利率上升 ,
使得出 售证 券换 取 资金 遭受 相当 的 本金 损失,为 了提 高
对这 种长期 证券投资 的收益 ,
可将其 作为回购 协议的 担保,这样可以 增加该 银行
的净 利息收 入。
此外,
还 有欧洲美 元市场 借款,如美国各 大商业 银行经 常通过其 海外分 行向
第三节   商业 银 行 的主 要 业 务 27

欧洲 美元市 场借入资 金。

二、资产 业务

商业银 行的资产 业务,


也 就是融 出资金,运用货 币资本 来获得盈 利的业 务。
商业银 行的资金 运用主 要由四 个部 分 组 成 :① 现 金 资产;② 放 款;③ 证 券
投资 ;
④ 其 他资产 。
商业银 行资金运 用的最 主要途 径无疑是 各种放 款,
其次 是证券 投资,两 项之
和约 占总资 产的 85%。此 外,其他 资产项 目 主 要是银行 剩余 储备、
同 业拆借 等。
商业 银行的 资金运用 ,
除了交 纳法定 准 备金 和保 留小 部 分资 金应 付 日 常 营运 及
防备 意外需 要外,
其余 绝大部 分都用 于营利性 的放款 和投资 。因此 ,商业银 行的
资产 业务,
主 要有两大 类,即 放款和 投资业务 。
(一)现 金资产
商业银 行现金资 产包括 :
① 库 存现 金,这 是 商 业 银 行为 应付 日常 营业 之 需
保留 的一定 数额的现 金;
② 中 央 银 行 存款,这 是商 业银 行存 在央 行的 法定 存 款
准备金 和为支 付清算的 方便而 在央 行开 立 的活 期存 款账 户 ,商业 银 行 一 般都 要
向中 央银行 存入法定 准备金 ;③ 同 业 存款,这 是商 业银 行为 同业 之间 收付 款 项
之便 在其他 银行开立 活期存 款 账 户所 保 留 的 资 金 ;
④ 应 收现 金,主要 包括 托 收
中现 金、
应收 支票及票 据。
(二)放 款
放款是 商业银行 最主要 的资产 业务,
也是 其收入 的主要 来源,放 款占商 业银
行资 产总额 的 2/
3以上 。在我 国,商 业 银行 的资 金运 用 中占 最大 比 重 的 也是 放
款,
约 占全部 资金运用 总额的 8
5%以 上。
商业银 行放款的 形式,
依 不同的 划分 标准 有不同 的分 类。按 放 款 的 期限 划
分,
有 定期放 款和活期 放款(包括 通知放款 、透支 放款 ),或 划分 为长期 放 款和 短
期放 款;
按放 款有无实 物或有 价物作 保证划 分,有信 用放 款 与担 保放 款;按放 款
利息 收取方 式划分,
有 放款与 贴现;按放 款 的对 象和 用途 来 划分,有 工 商 企业 放
款、
消 费者放 款和其他 放款;等等。
1.定期 放款和 活期放 款
定期放 款的借款 人必须 在约定 的放款期 限届满 时偿还 银行的本 利。在 具体
业务 中,
有些 是一次性 偿还,有些是 分期偿还 的。活 期放款 则没有放 款期限 和规
定,
借 款人可 以随时偿 还部分 贷款,银行也有 权随时 要求借 款人偿还 部分或 全部
贷款 。活期 放款主要 有 通 知 放 款 和 透支 放 款。 通 知 放款 是 在 接 到 通知 若 干 日

① 参阅 石祥 记、凌江 怀编著 .《货 币银 行 学》.第 238~240页 .


广 州:广东 高等教 育出 版社,
1993。

72 第十 一 章  商 业 银 行

后,
必 须准时 还款的一 种放款 形式。 银行对这 种放款 可以灵 活掌握 ,银行资 金充
裕时,可以任 借款人使 用,
资金 紧 缺 时,又 可以 随时通 知收 回。透 支 放 款 是一 种
银行 允许其 存户,
在一 定限度 内,超 过存款开 发支票 并予兑 付的放款 形式。 透支
放款 又可细 分为信用 透支、
抵 押透支 和同 业透 支。透 支 款必 须支 付 利 息 并随 时
偿还。 银行开 办透支放 款业务 的主 要目 的 ,一是 为了 加 强同 客户 之 间 的 信用 联
系,
扩 大业务 ;二是通 过透支 形式,
把 放款的期 限延长 ,变短 期信用为 长期信 用。
2.信用 放款和 担保放 款
信用放款 是不需以 一定的 实物 或有 价 物作 保证,通 常仅 凭借 款 人 信 用或 出
具本 人签字 的票据即 可获得 借款的 一种放款 方式。 由于信 用放款没 有有价 物作
保,
风 险一般 较大,因 此,
一般 必须具 有 较可 靠的 偿还 能 力和 较好 的 信 誉 的客 户
才能 得到这 种贷款。 同时,
这 种贷款 利息一般 较高,要求报 告贷款的 使用情 况等
等,
以 便银行 加强对贷 款人的 监督 和控制。 担保 放款 ,分 为 保证 贷款、抵 押贷 款
和质 押贷款 。此种放 款旨在 降低银 行放款的 风险程 度。保 证贷款通 常是指 以第
三人承 诺在借 款人不能 偿还贷 款时,按 约定 承担 一般 保 证责 任或 者 连 带 责任 而
发放 的贷款 。由于保 证贷款 既有借 款人的保 证,
又有 担保人 的保证 ,故存在 着贷
款的 双重保 证,
因而安 全性相 对提高 。在借款 人不能 归还银 行贷款 时,担保 人必
须依 法承担 贷款的清 偿责任 。抵押 贷款,
是指 以各种 商品或 商品凭 证、有价 证券
等作 抵押的 放款,
借款 人如不 按期归 还债务,银行可 以出售 抵押品作 为抵偿 。在
我国 是指按 《中华人 民共和 国 担保 法 》规定 的 抵 押 方 式 以借 款人 或第 三人 的 财
产作 为抵押 物 发 放 的 贷 款。 在 西 方 商 业 银 行 中 ,抵 押 贷 款 主 要 有 如 下 几 种:
① 商品抵 押贷款 ,
即以各 种商品和 商品凭 证(如提 货 单 、仓库 单等)作 为 抵押 品
的放 款;② 票 据抵 押 贷款,即 以 各 种商 业票 据 作 为 担保 而 进 行 的放 款;③ 有 价
证券 抵押贷 款,
即以股 票或债 券作为 抵押品而 进行的 放款。 质押贷 款,在我 国是
指按 《中华 人民共和 国担保 法》规 定的 质押 方 式 以 借 款 人或 第三 人的 动产 或 权
利作 为质物 发放的贷 款。抵 押贷款 和质押贷 款有借 款人的 实物或权 利作为 贷款
的担 保,
当借 款到期借 款人不 能偿还 银行贷款 本息时 ,银行 有权处理 其抵押 物或
质押物 并优先 受偿。抵 押贷款 和质 押贷 款 减少 了银 行贷 款 的风 险,为 银 行贷 款
的及 时、
足额 回收提供 物质保 障,从 而成为商 业银行 放款的 主要方式 。
3.票据 贴现
票据贴现 是指商业 银行买 进尚 未到 期 的票 据,也 就 是票 据持 有 者 将 未到 期
的票 据拿到 银行,
银行 从票面 总额中 扣除贴现 利息后 ,将余 额以货币 垫付给 贴现
的申 请人。 从形式上 看,这 是 一 种 票 据买 卖,但 实 际 上却 是 一 种 定 期的 信 用 业
务,
贴 现对持 票人来说 ,等于 提前取 得了到期 支付的 票款,
对 贴现银 行来说,等于
为持票 人提供 了一笔贷 款。贴 现交 易的 信 用票 据主 要有 国 库券、短 期 债 券和 商
业票据 。商业 信用的充 分发展 为银 行开 展 票据 贴现 业务 提 供了 良好 的基础,同
第三节   商业 银 行 的主 要 业 务 27

时由 于票据 贴现款一 般都可 以按期 收回,


深受 银行的 欢迎。
未到期 票据贴现 的计算 公式是 :
未到期 天数
贴现银 行付款 额 =票 据面额 ×(1-年贴现 率)×

65
例如,
票据面额 1
000
0元,
过90天才到期,
年贴现率为 1
0%,
则银行应付额为:

0 90
贴现银 行付款额 =1
000
0× 1- × =221
9.1
8(元)
100 365
4.工商 业放款
工商业放 款是商业 银行放 款业 务中 最 大的 一个 组成 部 分,这 类 放 款 既满 足
了企业 用于生 产商品和 购买劳 务的 短期 资 金需 要,又 提 供了 企业 用 于 添 置固 定
资产 的长期 资金,
这是 职能企 业经营 资本的一 个主要 来源。 对商业 银行来说 ,它
既可 以通过 工商业贷 款得到 利息收 入,
又可以 由此派 生工商 业存款 业务,不 断扩
大银 行资金 ,
为贷款提 供资金 来源。
尽管商 业银行更 多地发 放短期 贷款,
但也 进行长 期的不 动产放 款,最长 期限
可长 达 30年 ,
尤其是最 近几十 年定 期存 款 和储 蓄存 款业 务 的迅 速发 展,使商 业
银行 有足够 的资金实 力介入 长期资 金市场。 现在的 商业银 行不仅是 短期放 款的
最大 来源,
也 是中长期 工商业 放款的 最大来 源,特别 是在 短 期放 款领 域,没有 其
他任 何机构 堪与商业 银行相 匹敌。
5.消费 者放款 和其他 放款
消费者放 款和其他 放款也 是商 业银 行 资产 业务 的重 要 组成 部分,美 国商 业
银行 的消费 信贷占这 类放 款总 额的 4
5%左 右。除 了对 消 费 者 购 买 汽 车、住 房、
家庭设 备和其 他耐用消 费品提 供放 款外,商 业银 行的 信 用卡 贷款 也 得 到 了迅 速
发展 。在信 用卡贷款 中,
商业 银行除 利息收入 外,还 可获得 手续费收 入。房 地产
放款 在银行 资产中的 比重越 来越大 ,
近年来 约占资 产 总 额的 1
8%。房 地产放 款
少数 是短期 的建筑放 款,
当商 品房建 好并售出 便立即 还贷,大多数都 是不动 产长
期抵 押放款 ,
这类放款 极大地 支持和 促进 了商 品房制 度的 发展。 商 业 银 行也 对
农业 进行放 款,
这类放 款通常 是季节 性的,如在 播种 或收 割 季节,农 民 对 资金 的
需求 增加,
农 业放款便 有较大 量的增 加。
(三)证 券投资
证券投资 是商业银 行的另 一类 资产 业 务,是 商业 银 行在 公开 市 场 上 购买 有
价证券 进行资 金运用的 一种业 务。 在美 国 商业 银行 体系 中 ,证券 投 资 约 占其 资
产总 额的 1
8% 。商业 银行投 资所购买 的各种 有价证 券主要包 括:
① 国家公 债券
和国 库券;② 地方 政 府 债 券;③ 公 司债 券 和 股 票等。 其中,占 最 大比 重的 是 政
府短 期债券 。目前,
美 国联邦 政府发 行的公债 券和国 库券,有一半以 上是被 银行
为主的 金融机 构购买的 。与其 他金 融机 构 相比,商业 银 行的 证券 投 资 总 的来 说

74 第十 一 章  商 业 银 行

是倾 向于购 买期限较 短、
流动 性较大 和风 险较 小的有 价证 券。商 业 银 行 进行 有
价证 券投资 有两方面 目的:
一 是为了 增加 盈利。 因为 握 有有 价证 券 便 可 得到 收
益,
同 时,商 业银行还 积极地 认购公 债,
并组织 起派生 公债市 场,充当 转售公 债的
经纪 人,
从公 债买卖行 市的差 价中获 取巨额利 润;二 是为了 加强资金 周转和 运用
的灵活 性。由 于有价证 券随时 可在 二级 市 场上 抛出 换成 现 金,因 此 可 以 把购 买
有价 证券当 作第二线 的现金 准备,
以 应付第一 线现金 准备不 足时之 急需。
尽管放 款和投资 都是商 业银行 资金运用 的具体 方式,
二 者都可 为其获利 ,但
放款方 式和投 资方式又 有一定 区别 。 首先 ,放 款对象 有很 大区别 。 放 款 对象 无
论是 个人、
公 司,还是 政府机 关,
必然 牵涉到银 行和客 户之间 的关系 、银行与 其竞
争者 的关系 。银行通 过放款 ,
往往能 够加强同 客户之 间的联 系,也能 吸收到 这些
客户 的存款 ,
并且很有 可能加 强其 他业务 的往 来,从 而 拓展 银 行 业 务 。因此,在
竞争 环境下 ,
只要客户 信誉良 好,银 行一般会 满足其 贷款的 要求。但 证券投 资几
乎完 全是公 开市场业 务,
其交 易纯粹 由银行的 盈利、现金准 备状况等 客观因 素决
定。 第二,
与 前面相联 系,贷 款时,
银 行一般有 权决定 贷款条 件,如对 利率、
期 限、
担保 等方面 的要求。 而对投 资,
银行 则不可 能提 出附 加条件 ,因 此,其 所 处地 位
就不 如发放 贷款有利 。第三 ,
流动性 不同。贷 款一般 未到期 便不能 收回,而 有价
证券 却可以 随时在二 级市场 上卖出 ,因此,一般 说来,证 券投 资比 贷 款 流 动性 要
强。 第四,
二 者的风险 程度不 同。由 于有价证 券的市 场价格 在经常 变化,证 券投
资的 名义价 值也经常 波动,
而 放款利 息一般不 会有名 义价值 的变动 。此外,贷款
一般 可以增 加派生存 款,
从而 可以增 加银行的 准备金 ,而投 资却无此 功能。
最近几 十年来,
随 着经济 和金融 环境的变 化,西 方商业 银行证券 投资势 头强
劲。 特别是 通过股票 投资,
一 方面加 强了对工 商企业 的支配 和控制 ,另一方 面也
提高 了银行 的竞争能 力和经 营活力 ,
从而使银 企关系 更加密 切。但 在我国,由于
商业 银行机 构和金融 市场不 够发达 、
不够规范 ,以及 金融监 管水平不 高和经 验缺
乏等 限制。 我国法律 明确规 定对银 行业、证 券业 、保 险业 实 行分 业经 营,我国 商
业银行 不能进 行证券投 资等资 产业 务,这在 客观 上造 成 了我 国商 业 银 行 在资 产
业务 上基本 依赖于放 款的单 一性现 状。

三、中间 业务

商业银 行的中间 业务是 指除存 款、


放款和 投资等 主要业 务外,银 行不运 用自
己的 货币资 本,
而只是 从代理 客户承 办 支付 和其 他委 托 事项 中收 取 手 续 费的 业
务。商 业银行 的中间业 务 主要 有:转 账 结 算业 务、信 托 业务、汇兑 业 务 、代 收 业
务、
信 用证业 务、保管 业务和 代客买 卖业务等 。
(一)转 账结算业 务
转账结 算是商业 银行 主要 的 中间 业 务之 一 ,又 称 非 现 金 结 算 和 划 拨清 算。
第三节   商业 银 行 的主 要 业 务 27

它是 指银行 为那些用 收取或 签发书 面的收款 或付款 凭证代 替现金流 通来完 成货


币收 支行为 的企业、
单 位或个 人提供 技术性中 介服务 ,即用 划转客户 存款余 额的
办法 来实现 货币收付 的业务 活动。 结算业务 是由商 业银行 的存款业 务衍生 出来
的一种 业务,它是由商 品交易 、
劳务 供应、资 金调 拨以 及 其他 款项 等 活 动 的进 行
所发 生的货 币收付行 为和债 券的清 算而引起 的。结 算业务 是银行的 三大传 统业
务之 一。随 着银行业 务的 不断 发展,结算 业 务 相应 得 到 发 展 和完 善,主 要 表 现
在:
信 用工具 流通化、结算方 式通用 化、
商业信 用票据 化、结 算手段现 代化以 及结
算管 理现代 化。我国 现行转 账结算 主要有汇 票、
银行 本票、支票、
汇 兑、委托 收款
和托 收承付 六种信用 支付工 具和方 式,
并且在 条件适 宜的地 区,推广 使用个 人信
用卡 。我国 银行结算 正逐步 实现票 据化、
国际 化、电 子化。
(二)信 托业务
银行的 信托业务 是指它 暂时代 人管理财 产,
办理 遗产转 让,保管 有价证 券和
贵重物 品,代 发股票和 国家债 券,
清 理破 产 企业 财产,提 供一 般性 的 投 资 顾问 与
咨询 服务,
等 等。信托 业务是 商业银 行最重要 的附属 业务之 一,虽然 受托资 产并
非银 行资产 ,
但银行在 这种业 务中通 过收取服 务费和 佣金而 得到收 益,其他 因运
用信 托资金 而获得的 净额盈 利则归 委托人或 他所指 定的受 益人所有 。
(三)汇 兑业务
汇兑业务 也是商业 银行的 一种 重要 的 中间 业务,它 是指 银行 代 理 客 户把 现
金转交 给其他 地方的受 款人。 银行 在汇 兑 业务 中可 以占 用 客户 一部 分资金,因
为从 客户把 款项交给 银行起 ,
到外地 银行把款 项付给 受款人 为止,中 间总有 一段
时间的 间隔。 在这段时 间内,银行就 可以 占用汇 款,尽管 占 用 的 时间 一般 较 短,
但由 于汇兑 周转额很 大,
这笔 占用金 的数额合 在一起 也是很 可观的 。
(四)代 收业务
代收业 务是银行 根据各 种凭证 ,
以客户名 义代收 各种款 项,并收 取一定 手续
费的 业务。 这类业务 范围比 较广泛 ,
包括代理 顾客收 取其他 银行的 支票、商 业票
据、
有 价证券 、
商品凭证 等。银 行在 开展 代 收业 务时,也 可以 占用 代 收 过 程中 的
资金 ,
即在收 回款项交 给委托 人之前 占用这部 分资金 。
(五)信 用证业务
银行的信 用证业务 是指顾 客委 托银 行 根据 其所 指定 的 条件,向 卖 主 支付 货
款的 业务,
主 要是为异 地买卖 ,特别 是国际贸 易服务 的一种 中间业务 。
(六)保 管业务
现代商 业银行把 原来单 纯保管 货币扩展 为可代 保管一 切物品。 出租保 险箱
是银 行为顾 客保管物 品的较 好形式 ,它可 靠安 全,保 密 性好 ,租金 低廉 。 银行 设
置大 大小小 的保险箱 供客户 用以保 藏贵重物 品、
重要 文件、现金等。
(七)代 客买卖业 务

76 第十 一 章  商 业 银 行

银行的 代客买卖 业务,


就 是银行 接受委托 代客买 卖贵重 金属、外 汇和有 价证
券等 等,
其中 证券包销 业务占 有重要 位置。在 此种业 务中,银行按一 定的价 格承
购政 府或企 业发行的 证券,
然 后向市 场公开出 售。银 行通过 办理包 销业务,既可
得到 证券发 行人付给 的包销 费用,
同 时,银 行因 大批 量购 买 ,还可 得 到 价 格优 惠
而从 中获利 。
现代商 业银行的 中间业 务 很多,除上 面 介 绍的 几 种 以 外,还 有 代客 理 财 业
务、
租 赁业务 、信息咨 询业务 等等。
银行的中 间业务与 银行的 负债 业务 和 资产 业务 之间 存 在着 密切 的联系,中
间业务 是在负 债业务和 资产业 务的 基础 上 发展 起来 的,中间 业务 的 发 展 反过 来
又促进 了负债 业务和资 产业务 的 发 展。 最 近几 十年 来,西方 商业 银 行 的 中间 业
务又 有了很 大的拓展 ,
增加了 许多业 务种类,诸如代 管工资 、
经济与 金融咨询 、包
销有 价证券 、
担保见证 、租赁 、
情报服 务、信息 传递等 等。银 行直接地 由此得 到大
量的 利润,
并 由此促进 其基本 业务的 发展,进 而加强 了银行 在整个经 济生活 中的
影响 ,
扩大了 银行的社 会功能 ,提高 了银行的 地位和 作用。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商业 银行信贷风 险概述

贷款是商 业银行最 主要的 资产 业务,商 业银 行放 款 业务 的利 息 及 服 务费 收


入是银 行主要 的收入来 源。根 据有 收益 就 有风 险的 基本 原 理,商 业 银 行 信贷 业
务也 存在着 一定的风 险。所 谓信贷 风险,
就是 贷款不 能按期 收回,造 成信贷 资金
损失 的可能 性。其根 源在于 市场经 济活动本 身的不 确定性 。形成信 贷风险 的原
因是 多方面 的,
具体来 讲主要 有以下 几种:
(一)信 用风险
信用风 险又称违 约风险 ,
主要是 指借款人 在贷款 到期时 ,没有能 力向银 行偿
还本 金或者 有意不履 行 还 款 义 务而 给银 行 造成 损 失的 可 能 性。信 用风 险 的 发
生,
从 直接原 因来看可 能有三 种情况 :一 是 借款 人在 贷款 到 期前 破产 倒闭,资 产
价值 不能抵 偿债务,
致 使银行 无法收 回本金 ;二 是借 款人 由 于资 金紧 张,不能 按
期归 还银行 贷款;
三是 借款人 在贷款 到期时 ,没 有破 产倒 闭 ,也不 是 由 于 资金 紧
张而 是故意 不归还贷 款。第 一种和 第二种情 况的出 现大都 是由于银 行发放 贷款
时采 用信用 放款的形 式,
就信 用放款 本身来 讲,它不 以任 何 物品 做抵 押,只凭 借

① 参阅 凌江 怀著.《银行 商业化 新探 》.第 1


25~1
26页.北京 :
中 国经 济出 版 社,1998。
第四节   商业 银 行 的经 营 管 理 27

款人 的信誉 发放贷款 ,
一旦借 款人由 于种种原 因无力 归还贷 款时,就 会使银 行遭
受损失 。从产 生信用风 险的第 三种 原因 来 看,主 要在 于 借款 者自 身 的 信 用品 德
不良 。
(二)利 率风险
这是一 种因市场 利率变 化引起 资产价值 变动或 银行业 务协订利 率跟不 上市
场利 率变化 所带来的 风险。 当市场 利率上升 时,
银行 的证券 行市就 趋于下跌 ,银
行所 持现金 的机会成 本就加 大,
使长 期贷款因 原订利 率相对 较低而 蒙受损失 ,同
时存 款资金 也可能开 始 流 失。 反之,如果 市 场 利率 下 降 ,银 行 资 金 成本 也 就 加
大,
贷 款利率 也因相对 较高而 致使资 金需求不 旺。当 然,这 种因银行 利率调 整跟
不上市 场利率 变化所造 成的损 失只 是一 种 可能 性,只 会 在银 行经 营 管 理 不当 时
发生 。
(三)市 场风险
市场风 险是指由 于经济 形势的 变化和金 融市场 资金供 求关系的 变化给 银行
放款 带来的 风险。例 如,
银行 为获得 更大的利 润,以 较高的 成本吸收 了大量 的资
金,
作 为发放 贷款的资 金来源 加以运 用,但由 于种种 原因,
贷 款需求 下降,或 找不
到合 适的贷 款对象,
这 时大量 的利息 支出就会 给银行 带来风 险。另 外,放款 的市
场风险 也来自 银行自身 的放款 规 模 。在 贷 款需 求上 升的 条 件下,银 行 出 于盈 利
动机,盲目扩 大贷款规 模,
以期 通过 扩大 流 动性 负债 来保 证 存款 的提 取,但如 果
中央银 行采取 紧缩性政 策或其 他原 因造 成 金融 市场 资金 供 给减 少,银 行 不能 以
适当 的利率 水平取得 资金保 证其流 动性的需 要时,
也 会给银 行带来 风险损失 。
(四)通 货风险
这是因 通货膨胀 或通货 紧缩、
物 价波动引 起货币 贬值或 升值而 带来的风 险。
银行 作为债 权人和债 务人的 统一,
一 般情况下 这种风 险会自 动抵消 ,但在通 货膨
胀情 况下,
对 于贷差较 大的银 行来说 ,本金贬 值的损 失是不 应忽视的 。而在 通货
紧缩 时,
对于 存差行来 说,也 会遭受 风险损失 。
(五)国 家风险
国家风 险即国家 信用风 险,
指借 款国家 经济 、政 治、社会 环境 的 变 化 使该 国
不能 按照合 同偿还银 行债务 本息的 可能性。 国家风 险是最 复杂、
最 难于捉摸 、最
危险 的风险 之一,
其大 小取决 于:第 一,借款 国偿 还外 债的能 力,具体 来说,就 是
该国 的宏观 经济状况 、
国家经 济政策 、外汇管 制、
外债 管理等 ,特别是 出口创 汇能
力、
国 际收支 、外债状 况和从 国际金 融市场融 资的能 力等因 素;
第二 ,借款国 偿还
贷款的 意愿,这主要与 政局变 动的可 能性、国 家 首脑、外交关 系、政府 权力、民 众
意愿 等有关 。在经济 意义上 ,
一个国 家不可能 破产,而且可 以在破产 以后继 续存
在下去 。商业 银行向某 一国政 府贷 款时 必 须意 识到:如 果该 国不 能 够 按 时归 还
贷款 ,
那么商 业银行催 收的能 力是十 分有限的 ,国家 借款往 往牵涉到 政治问 题而

78 第十 一 章  商 业 银 行

变得 异常复 杂。另外 ,
国家风 险有连 锁效应,一国债 务危机 会波及其 他国家 偿还
外债 的能力 ,
因此商业 银行在 进行国 家风险分 析时不 能仅仅 着眼于 借款国一 国。
(六)内 部管理风 险
这类风 险经常同 银行内 部经营 管 理不 当 有 关,如 决策不 当、管理 存在 漏 洞、
营业 规章制 度执行不 力、
管理 人员及 员工素质 较差等 等,都 会带来这 类风险 。
此外,
形 成商业银 行信贷 风险的 原因还有 政治风 险、外 汇风险、会计风险 等。

二、商业 银行信贷经 营管理原 则

作为企 业,
商业银 行的经 营目标 是为了盈 利,其 盈利来 源是各种 生息资 产的
收益 、
各种中 间业务收 入与各 种存款 及 负债 的利 息支 出 及银 行管 理 费 用 总和 之
间的 差额。 银行想赚 取最大 利润的 目的与银 行资金 要保持 一定的流 动性和 安全
性之 间是存 在矛盾的 ,
三者往 往不可 兼得。一 般地说 ,安全 性与流动 性之间 存在
正比 例关系 ,
而这两者 与盈利 性之间 却存在相 当程度 的矛盾 。因此 ,商业银 行开
展信 贷业务 时,
必须在 三者之 间权衡 ,力 求 在获 得较 高利 润 的同 时,尽 量 减少 或
避免信 贷风险 和流动性 风险。 为达 到这 一 目的,商业 银 行必 须遵 循 信 贷 业务 经
营的 三大原 则,
即“三性”原则 。
(一)安 全性原则
所谓资 产的安全 ,
主要是 指银行 信贷 资产 免遭风 险的 程度。 安 全 性 原则 是
银行 信贷经 营的首要 原则,
它 要求贷 款到 期要 如数收 回。商 业银 行 是 典 型的 负
债经营 的企业 ,其资本 项目与 资产总 额的比率 一般 为 8% 左右,只要放 款及投 资
损失 10%左右 ,即足 以将银 行全 部 资 本 耗损 无余,使 其 完全 丧失 偿债 能力 而 破
产倒 闭,
并损 害公众的 利益和 影响 社会的 安定。 因此 ,长 期 以来,西 方 商 业银 行
非常 注重安 全性原则 ,
强调稳 健经营 ,并在实 践中逐 渐摸索 出各种各 样的比 较完
备而有 效的防 范信贷风 险的管 理 理 论、制 度和 方法。 银 行在 贷款 前 后 必 须对 借
款人 的资信 情况、
经营 记录、经营作 风等都有 详细的 了解、
考 察和分 析,信贷 人员
及相关 的业务 负责人要 对所放 贷款 的安 全 承担 相应 的经 济 责任,以 求 贷 款的 安
全、
稳 妥、可 靠,
尽可能 地避免 资金信 贷风险。
商业银 行的绝大 部分资 金来源 于客户的 存款,
这 些存款 到期不 但要还本 ,而
且要支 付相应 的利息。 银行依 靠其 信誉 吸 收客 户的 存款,必 须把 其 吸 收 的存 款
按一 定的比 例运用出 去,
且这 些资产 的 收益 必须 高于 吸 收这 些资 金 所 支 付的 利
息和 其他经 营成本之 和才能 保证到 时支付存 户的本 息。一 旦银行贷 款本息 到期
回收 有了问 题,
且这部 分资产 在整个 资产中占 了一定 的比例 ,以至影 响到银 行对

① 参阅 凌江 怀著.《银行 商业化 新探 》.第 1


28页.北京 :
中 国经济 出 版 社,1998。
第四节   商业 银 行 的经 营 管 理 27

存户 本息的 支付,
存户 对银行 的信任 就会发 生动 摇,进而 发 生挤 提存 款风潮,银
行的 安全就 会出大问 题。因 此,
资金 的安 全性 对于银 行来 说是至 关重 要的。 为
了提 高银行 资金的安 全性,
银 行必须 尽量避免 将资金 投向风 险较大 的资产,而选
择那 些风险 较小、
安全 性较高 的资产 。 银行 安全 性资 产 在其 整个 资 产 中 比重 越
高,
按 期收回 资金本金 和利息 的可靠 程度自 然也 就越 高;反 过来,银 行 为 了获 取
更高盈 利而将 资金投放 到风险 较高 的资 产 上去,按期 收 回资 金本 息 的 可 靠程 度
就越 低,
银行 所遭受的 风险也 就越大 。 为了 使银 行的 资 产风 险损 失 不 至 于危 及
银行的 安全,或者不至 于马上 危及银 行的 安全,银行 必须 保 持 一 定的 自有 资 金。
银行的 安全主 要是指银 行借入 资 金 的 安全 ,即 银行存 款的 安全。 资 产 损 失对 银
行来说 ,就是 资金损失 ,
银行的 资金 包括 自 有资 金和 借入 资 金两 部分,只 有自 有
资金 部分能 够用来弥 补 资 产 风 险损 失。当 自 有 资 金 不足 于 弥 补 资 产风 险 损 失
时,
就 会危及 存款的安 全,
从而 危 及 银 行的 安 全 。从 这个 意 义上 讲,自 有 资金 在
银行 资产损 失和银行 资金安 全之间 形 成了 一个 缓 冲 地 带。 银 行 自有 资金 越 多,
承受 资产损 失的能力 越强,
银 行安全 越有保障 ,但是 过多的 自有资金 又会影 响银
行的 盈利水 平,
因此要 兼顾银 行安全 与盈利两 个方面 ,银行 自有资金 应以适 度为
宜。
坚持力 避风险的 稳健经 营原则 ,
是银行界 的传统 作风。 对于银 行经营来 说,
贯彻 安全性 原则的实 践意义 是多方 面的。首 先,
它有 助于减 少资本 和资产损 失,
增强 预期收 益的可靠 性。不 顾一切 地追求最 大收益 ,
其效果 适得其 反,唯有 在安
全的前 提下运 用资产,才能真 正增 进收 益 。其次 ,一 家坚 持 安 全 性原 则的 银 行,
可以 在公众 中树立起 良 好 的 形 象。银 行作 为 信 用 机 构立 足 于 世 的 支柱 在 于 信
誉,
而 信誉主 要依靠的 是安全 而不是 盈利,银行 欲取 信于 民 ,必须 按 照 按 约偿 还
的信 贷纪律 来约束自 己和客 户。最 后,维持 公众 信心 ,稳 定 社会 金融,也 有赖 于
银行的 安全经 营。只要 银行暴 露出 将倒 闭 或存 款急 剧下 降 的迹 象,存 款 者心 理
就会 恐慌,
而 这种恐慌 心理一 旦蔓延 ,就 会 诱发 挤兑 风潮,并 引起 银 行 的 连锁 破
产,
以 致酿成 整个社会 经济的 大震荡 。由此可 见,安 全性原 则不仅是 银行盈 利的
客观 前提,
是 银行管理 的微观 要求及 其生存发 展的根 本基础 ,同时也 是社会 安定
的宏 观要求 。
(二)流 动性原则
流动性 是指资产 的名义 价值在 不发生损 失的情 况下迅 速变现的 能力。 按照
定义 ,
现金资 产有十足 的流动 性,而 且现 金 资 产 在表 面上 也 具 有 十足 的安 全 性,
但现 金资产 通常并不 能给银 行带来 收益,
因此 ,并不 是流动 性越强越 好。现 金资
产比 重过高 ,
会形成资 金闲置 ,使银 行收益减 少。流 动性原 则只是要 求银行 经营
贷款 时,
要考 虑资金结 构上的 流动性 ,在 信 贷资 金运 用的 期 限结 构、投 资 与放 款
所占的 比重、盈利性资 产与非 盈利性 资产 之间的 比例 等等,有 一 个合 理的 结 构,

80 第十 一 章  商 业 银 行

使贷 款的归 还能应付 相应的 存款支 付、


新贷款 和投资 等现金 支付的 需要。
银行管 理好流动 性的前 提,
是对 流动性需 求作出 正确的 预测。 从根本上 讲,
流动 性需求 取决于存 款 者 和 整 个 市场 对 银行 的 信 任 程度 以 及 社 会 资金 需 求 状
况。 但事实 上,
流动性 衡量标 准本身 难于精确 ,而且 流动性 需求中包 含许多 无法
数量 化的因 素,
因此这 是一件 非常困 难的工作 。尽管 如此,对流动性 需求从 量的
概念 上作出 预测和估 算,
仍然 是必要 的。就流 动性需 求变动 的方向 而言,通 常当
存款 增长大 于贷款增 长时,
流 动性需 求处于下 降时期 ,而当 贷款增长 大于存 款增
长时,流动性 需求处于 上升时 期。就 流动 性需求 的变 动态势 而言 ,有 四种 状 态:
随机 性变动 、
季节性变 动、周 期性变 动和趋势 性变动 。随机 性变动包 括突发 性自
然灾 害、
重大 经济冲击 和政治 事件,对这 类 变动 难于 作出 规 律性 预测,但 尚可 估
计到 一定的 发生概率 。季节 性变动 同农业生 产与收 获、
市场 购销、工 业生产 执行
计划 等因素 有关,
可以 作出大 致的判 断。周期 性变动 同固定 资产投 资、工业 库存
增减 、
通货膨 胀升降、中央银 行货币 政策松紧 等因素 有关,
其 起伏指 标是明显 的,
但周 期长度 往往前后 并不相 同,
比季 节性变动 更难预 测。趋 势性变 动是由人 口、
劳动 力、
设备 存量与增 量、消 费与储 蓄、
技术等 社会因 素决定 的,这是 相对稳 定而
能预 测的一 种变动。
资产的 流动性是 所有企 业都存 在的问题 ,
但对银 行来说 ,则尤其 重要。 一是
因为 商业银 行是经营 货币商 品的特 殊企业,
信 用是银 行生存 之本,能 否做到 有求
即付 ,
影响到 银行信誉 的高低 ,也是 银行能否 继续经 营下去 的关键。 二是银 行对
外负 债不同 于一般企 业,
后者 的负债 一般都有 固定的 期限和 偿还金 额,而银 行对
外负 债主要 是存款,
它 随时都 有被提 取的可能 ,而且 何时提 取,
提取 多少,事 先是
不确定 的。由 于流动性 对于银 行的 重要 性 和不 确定 性,使得 其成 为 银 行 经营 中
一个必 须引起 高度重视 的问题 。为 了满 足 流动 性需 求,银行 首先 必 须 保 持某 些
资产投 资的暂 时性。它 要求银 行所 持资 产 ,应能 在发 生 流动 性需 要 时 及 时得 于
偿付,或者确 实地有销 路,
并且 在 到 期 前不 会 出 现 实 质 性损 失。 第三,银 行还 必
须掌 握获得 资金的各 种渠道 和方法 。它要求 银行具 有一种 能在发生 流动性 需要
时,
及 时利用 借款或其 他负债 的方式 来筹措现 金的能 力。
(三)盈 利性原则
这是指 银行尽可 能收取 最高的 利息收入 及其他 收入。 银行放款 的目的 在于
盈利 ,
利率越 高,利息 收入就 越大,
银 行所得收 益就越 多。所 以,在兼 顾其他 条件
下,
银 行必须 将其有限 的信贷 资金投 放到具有 最高经 济效益 的领域 中去,以 获取
最大 收益。 银行利润 是银行 各项收 入减去各 项支出 成本之 后的余额 。银行 收入
包括 :
贷款利 息收入、同业拆 借利息 收入、
外汇 业务收 入、结 算罚款收 入和其 他收
入。 银行支 出包括:
存 款利息 支出、同业拆借 利息支 出、
各项 业务费 支出、职 工工
资支出 、固定 资产折旧 、
设备支 出、营 业性 支出 和其他 支出。 其中 对 银 行 利润 影
第四节   商业 银 行 的经 营 管 理 28

响最 大的三 个要素是 :
存贷款 利差、其他业务 手续费 收入和 管理费用 。
提高盈利 对于银行 具有重 要 的 作 用:一是 可以充 实银 行资本 。 盈 利 的积 累
可以 用作抵 补日常经 营亏损 ,
以免损 失股本 ,也 可以 增添 股 本,还 可 以 提 供较 为
满意 的股息 红利,
吸引 更多的 投资 者,提高 股 票 行 市 ,使银 行资本 溢价 。 二是 可
以扩 大经营 。资本的 扩大,
可 以通过 杠杆作用 支撑起 更大的 经营规 模,盈利 也能
转化 为呆账 准备金、
外 汇风险 准备金 、公 积 金等,使银 行 即使 在经 营 状 态 不利 的
情况 下,
也能 维持相当 的规模 。三是 增强信誉 。银行 盈利水 平较高 ,可以提 高客
户对 银行的 信任程度 ,
容易吸 收资金 并减少挤 兑风险 ,也可 以提高金 融管理 当局
对银 行的信 任程度,
从 而减少 过严的 监管。四 是提高 竞争能 力。盈 利多,可 允许
银行 利用高 薪和优厚 的福利 ,
以及优 良 的工 作环 境等 条 件吸 引与 保 持 一 批精 明
强干的 经理人 才和专业 人才,防止人 才外 流;也 可以 使银 行 经 常 性地 更新 设 备,
采用 先进技 术手段以 提高工 作效率 ,
最终达到 提高银 行经济 效益的 目的。
银行经营 中要坚持 “三性 ”原 则,首 先必 须处 理好 三者 之 间的 相互 关系,从
总体 上做到 协调平衡 。
盈利性 、
流动性及 安全性 之间在 很多方 面是 相互 对立、相互 矛盾 的,主要 表
现在:第一,
盈 利性原则 要求银 行尽 量提 高 资金 的运 用率,而 流动 性 和 安 全性 则
要求 银行降 低资金的 运用率 。例如 ,
现金资产 保证了 银行的 支付能 力,既可 用于
满足 贷款的 需求,
又可 以用于 提存之 需,因 此从 流动 性角 度 考虑,银 行 应 提高 现
金资 产的比 重,
从而降 低资金 的运用 率。但是 ,现金 资产通 常是不能 带来盈 利的
资产 ,
从银行 盈利性的 角度考 虑,则 应该尽量 降低现 金资产 的比重,即是说,盈利
性要 求银行 尽量提高 资金的 运用率 。资金运 用率的 提高有 利于提高 资金的 盈利
性,
却 降低了 资金的流 动性和 安全 性,这显 然 是 一 对 矛 盾。 第二,在 选 择 贷款 和
证券 的期限 时,
通常是 期限越 长,利 率越高,
从 盈利性 角度考 虑,自然 会尽量 选择
期限 长的资 产组合,
但 是,资 产期限 越长,
流动 性越低 ,这同 资产流动 性要求 是矛
盾的 。同时 ,
资产期限 越长,不确定 因素就越 多,
资产 风险自 然也就 越大,这 和安
全性 原则的 要求也是 矛盾的 。第三 ,
从银行存 款结构 来看,资金盈利 性、
流动 性、
安全性 的要求 也存在着 矛盾。 活期 存款 作 为低 成本 资金 来 源,其 在 存 款 中比 重
越高,存款平 均利率就 越低,
存 贷 利 差 也就 越 大 ,银行 盈利 性也就 越高 。 因此 从
资金 盈利性 角度考虑 ,
应尽可 能增加 活期存款 的比重 。但是 ,活期存 款随时 都有
可能 提取,
其 提取可能 性要大 大高于 定期存款 ,银行 为此要 提取更多 的流动 性准
备,
从 资金流 动性角度 考虑,则要求 提高定期 存款的 比重,
降 低活期 存款的比 重。
这显 然也是 相矛盾的 。此外 ,
活期存 款比重 高,一旦 发生 挤 兑风 潮,银 行 风险 就
会加 大,
如果 定期存款 比重高 ,情况 则会相反 。所以 ,
从银行 安全性 角度来看 ,也
倾向 于提高 定期存款 的比重 ,
降低活 期存款的 比重。
盈利性 和流动性 、
安全性 之间虽 然有矛盾 的一面 ,但也 有一致的 一面。 就流

82 第十 一 章  商 业 银 行

动性 来看,
它 与盈利性 的一 致之 处 主 要 表 现在 :首先 ,流 动 性 是 盈 利 性 的基 础。
如果 银行不 能保证充 足的资 金流动 性,
以满足 客户提 存或贷 款之需 ,银行就 会失
去在 存贷款 客户中的 信誉,
存 贷款业 务就得 不到 发展 ,会 萎 缩,银 行 的 盈 利也 就
成了 一句空 话。其次 ,
盈利性 的提高 并不 一定 会降低 流动 性。资 金 不 需 要百 分
之百 的流动 性,
银行的 资金来 源主要 是存款,资金的 流动性 也主要是 满足存 款提
取的 需要。 但是,
银行 存款到 期前是 不会提 取的 ,即 使是 活 期存 款,也 有 一个 最
低的 稳定的 余额。这 就是说 ,
存款并 不需要 百分 之百 的现金 准备 ,根 据经验,一
般只 需要 20% 左右的 准备,那么,
把另 外 8
0%的 存款运 用于盈 利性方 面,将不 会
影响 资金的 流动性。 再次,
一 些增加 资 金流 动性 的措 施 不一 定会 减 少 资 金的 盈
利性 。例如 ,
银行通过 同业拆 借解决 资金的临 时性不 足,这 并不一定 会影响 资金
的盈 利性,
如 果资金的 临时性 不足正 是银行把 资金用 在利率 较高、期 限较长 的贷
款上的 结果,那么,
同业 拆借正 好是 银行 获 得较 高盈 利的 前 提条 件,它 不 仅没 有
减少 资金的 盈利性,
反 而使资 金的盈 利性得到 加强。 最后,一些盈利 性措施 也不
会减 少资金 的流动性 。比如 ,
为了减 少资金的 在途成 本,银 行有可能 采用信 汇自
带方 式进行 大额汇款 ,
这样做 并没有 减少资金 的流动 性,但 可以给银 行带来 更高
的收 益。
盈利性 和安全性 也有一 致的地 方,主要 表现 在:第一,资 金的 盈 利 要 以资 金
的安全 为前提 。如果一 个银行 一年 的资 金 损失 额超 过了 一 年的 盈利 额,这一 年
它不 仅没有 盈利,
反而 还要赔 本,所 以,
没有资 金的安 全,资 金的盈利 也就无 从谈
起。第 二,资 金的安全 也离不 开盈 利。资 金的安 全是 相对的 ,风 险却 是绝 对 的。
在风 险损失 不可避免 的情况 下,
要保 证资金 的完 好无 损,就 必须 要有 盈利,因 为
只有 盈利,
才 是弥补资 金风险 损失的 最好途径 。第三 ,盈利 资产并不 一定都 是高
风险 资产。 只要银行 切实加 强资产 风险管理 ,
就能够 把资产 风险降 到最低限 度,
盈利 资产也 可以是安 全资产 。此外 ,
风险的下 降并不 一定意 味着盈 利的减少 。
上述分 析说明,
资 金的 “三 性”之 间既 有 矛盾 的一 面,又 有 一 致 的 一面。 它
们之间 的矛盾 增加了银 行经营 管理 的难 度 ,它们 之间 的 一致 性又 为 银 行 协调 这
些矛盾 提供了 可能性。 商业银 行 作 为 一个 企 业 ,获得 盈利 是它的 主要 目标。 但
是资金 的安全 性和流动 性又是 银 行 盈 利的 基 础 。因 此,在协 调三 者 之 间 的关 系
时,
银 行首先 应注意稳 健经营 ,
在处 理好 安 全性 和流 动性 的 基础 上,去 追 求最 大
的盈 利。

三、实施 经营管理原 则的一些 具体措施

为了贯 彻“三性 ”原 则,特别 是 考 虑 到商 业银 行信 贷资 金 的安 全,商业 银 行


在经 营贷款 时,
都要掌 握好以 下一些 基本要点 :
(一)借 款人的信 用
第四节   商业 银 行 的经 营 管 理 28

商业银 行经营贷 款业务 ,


首先要 重视借款 人的信 用。例 如,西方 银行家 在长
期实践 基础上 ,提出了 在贷款 审查中 的“5W”原则,即,“wh
o”,
借 款人 是谁,要 求
着重 了解借 款人本身 的信用 状 况 ;“why
”,借 款人 为何 借款,要求 搞清 借款 的 目
的和 用途;
“wh
at”,借 款人用 什么做 担保,
要求 确定贷 款的抵 押物,以 及抵押 物的
质和 量;
“wh
en”,
借款 人何时 能归还 贷款,确 定 贷 款期 限;“h
ow”,借 款 人 如何 归
还,
即 确定还 款方式。 在对借 款 人 信 用的 审 查 方 面 ,西 方 银 行 家 们 提 出了 “5C”
原则 ,
包括借 款人的品 德、才 能、
资 本、担 保 品 和企 业的 经 营 状 况,(即 c
har
act
er,

apa
cit
y,c
api
ta
l,c
oll
ate
ral
,co
ndi
ti
ono
fbus
ine
ss)。除“5C”以 外,西 方 又 有 人提 出
了“5P”要素,即“p
ers
ona
lfa
cto
r”,
个人 因素,指借款 人的信誉 和人格 等;
“pu
rpo
se

act
or”,目的 因素,
指 放 款 目 的 的合 法性 和 效 益 性;“p
ayme
ntf
act
or”,偿 债因 素,
指偿债 能力的 稳定性和 偿还时 间的合 理性等;“p
rot
ectf
act
or”,
债 权保 障因 素 ,指
还款担保 和担保品的 可得性等;
“pr
osp
ect
iv
efa
cto
r”,
展望因 素,
指对授 信的评 价与
对银行收 益与风险的 评价。银行 放款应尽 量选择 品德好、才干高、资 力雄厚、担保
抵押方面 有可靠保证 、
经营状况良 好的企业或借款人。此外,
西 方商业银行 还通常
采用其他 一系列旨在 降低信贷风 险的管理 制度和 方法,如 贷款抵押、担保制 度,贷
款风险规 避、分散、
转嫁 、
消缩策略,
以 及资产负债 管理、
资产风险 管理方法,
等 等。
(二)贷 款的用途 和偿还 计划
贷款的用 途与性质 对贷款 的 回 收 关系 很 大 。贷 款用 于 生产 或商 业经营,其
风险 一般小 于把贷款 用于投 机。生 产和商业 经营比 较稳妥 ,
只要经 营情况正 常,
一般都 能通过 投资的收 回和盈 利来 还贷,而 投机 性质 的 贷款 一旦 碰 到 借 款人 失
败,
银 行就会 受到连累 而蒙受 损失。 贷 款用 于日 常经 营 的流 动资 金 放 款 与用 于
添置 固定资 产的放款 ,安全 性 也不 一 样,后 者往 往 期限 较 长 而安 全 性 较 差。 因
此,
银 行必须 掌握还款 的资金 来源,要求借款 人提供 切实可 靠的还款 计划。
(三)贷 款的保护
银行在 贷款时,
除 了要 求 借 款 人 有良 好 的 信用 外,还 需 要 借 款 人提 供 担 保
品,
以 便借款 人万一不 能如期 还款时 ,可以把 它们变 卖抵偿 ,
而免受 损失。因 此,
商业 银行的 贷款以抵 押贷款 为多。 对于信用 放款,
在 发贷之 前,对借 款人的 资信
状况要 进行广 泛深入细 致的调 查 分 析。 贷 款发 放时 要签 订 一些 保护 性条款,如
对借 款人提 出流动性 比率要 求,
要求 其及 时提 供经营 状况 财务报 表等 等。贷 款
发放 后要做 好跟踪调 查,
密切 关注贷 款的 使用 情况和 借款 人经营 状况 。 对于 抵
押贷款 ,要对 不同的抵 押贷款 作具体 的分 析,不 动产 抵押 要 做 好 抵押 品的 估 计、
产权 设定工 作;
以商品 作为抵 押,要 注意商品 的易售 性和易 损性、
价 格的稳定 性,
确定 合适的 垫头;
以有 价证券 作为抵 押,应注 意证券 的流动 性和安全 性。
(四)贷 款种类及 其对象 的分布
银行为 了资金运 用安全 ,
必须实 行分散性 原则,即贷款 的区域、行业、贷 款人

84 第十 一 章  商 业 银 行

不要 太集中 ,
贷款数额 不宜 太大 ,贷 款 的种 类不 宜太 单一,即“不要 把所 有 鸡 蛋
放在 一个篮 子里”,从而降 低信贷 风险。
(五)对 存、放款 实行浮 动利率 ,
以 避免 市场 利率 变 动给 固定 利 率 带 来的 银
行经 营损失
规定利率 随市场利 率浮动 的时 间和 幅 度,在 市场 利 率变 化的 情 况 下 保证 银
行利 息的收 入水平不 降低,
机 会成本 不增加,这是西 方商业 银行通常 的做法 。不
过,
在 我国现 行的利率 体制下 ,
这种 做法 难 于实 现,因 为 这是 以利 率 市 场 化为 前
提条 件的。

第五节 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

一、何谓 存款货币

在现代 信用发达 的社会 里,


流通 中 使用 的货 币主 要 是银 行通 过 负 债 而创 造
的信 用货币 。信用货 币是代 替金属 货币在市 场上充 当流通 手段和支 付手段 的信
用证 券,
主要 有银行券 、支票 、
期票、汇 票等 ,其 中以银 行券 为最完 善的 形式。 信
用货币 是从货 币的支付 手段职 能中 产生 的 ,但它 产生 后 既可 作为 支 付 手 段又 可
作为流 通手段 。它可以 在市场 上流 通,不断 地从 一个 人 的手 中转 移 到 另 一个 人
手中 ,
执行货 币的职能 。
流通中 的现金货 币,
即银 行券,是由发行 银行发 行的用 于代替商 业票据 的银
行票 据,
它不 是定期的 ,持票 人可以 随时向发 券银行 兑取黄 金或金属 货币。 银行
券最 初是由 各商业银 行分散 发行的 ,
后来逐渐 集中由 少数大 银行发 行,随着 中央
银行 制度的 建立和完 善,最 后各 国 都 先 后 把 银 行券 的 发 行 权 集 中 于 中 央银 行。
银行 券主要 是通过银 行贴现 商业票 据而发行 到流通 中去的 。商业票 据的贴 现意
味着 商品交 易对货币 的需求 ,
而银行 券的发行 ,是中 央银行 对持有者 的负债 。流
通中 的现金 是基础货 币的重 要组成 部分之一 。
流通中 大量使用 的是支 票货币 ,
即存款货 币,它 是商业 银行对活 期存款 客户
的负 债。银 行活期存 款的存 户在有 支 付需 要 时 ,可以 签发支 票,可以 不用 现 金,
而仅 通过银 行账户的 转账结 算,
完成 支付 行为。 此种 活 期存 款因 其 通 过 支票 能
在商 品交换 中担负起 交易中 介的使 命,
发挥 着货币 的基 本职能 ,所 以称 为“存 款
货币 ”。一 般而言,在现代 银 行体 系 中,商 业 银 行 是 唯 一 能 够 接受 活 期 存款,办
理支票 转账结 算业务的 银行。 在高 度发 达 的信 用经 济中,支 票货 币 的 使 用非 常
广泛 ,
占流通 中货币总 量的绝 大部分 。商业银 行不仅 可以创 造存款 货币,办 理大
量的 转账结 算,
节省大 量的现 金流通 ,而 且 可以 通过 派生 存 款的 创造,实 现信 用
创造 功能。
第 五节  商 业银 行 存 款货 币 的 创造 28

二、原始 存款与派生 存款

在信用 发达的国 家,
由于 普遍存 在部分准 备金制 度和非 现金结 算方式,使金
融机 构获得 了信用创 造能力 。金融 系统的货 币创造 功能是 通过对存 款的伸 缩来
实现的 。由于 只有商业 银行才 能够 接受 活 期存 款并 用支 票 方式 结算,并 通过 其
贷款 和投资 活动来扩 张存款 ,
因此,它在信用 创造中 最具代 表性。
在商业银 行体系的 信用创 造过 程中,我 们可 以把 其 存款 货币 划 分 为 原始 存
款和 派生存 款。所谓 原始存 款,
是以 现金方式 存入银 行的直 接存款 ,也就是 商业
银行 吸收到 的能够增 加其准 备金的 存款。派 生存款 是相对 于原始存 款的一 个概
念,
它 是由商 业银行用 转账方 式来发 放的贷款 、贴现 或投资 等业务活 动引申 而来
的存 款,
故又 称为衍生 存款或 虚假存 款。简言 之,由 商业银 行的贷款 转化而 来的
存款 就叫派 生存款。
虽然原始 存款和派 生存款 同属 银行 机 构的 存款 货币,但 两者 的 区 别 仍是 明
显的 。首先 ,
由于原始 存款是 基础货 币的一个 转化形 态,而 派生存款 则是超 过基
础货 币的一 个增量,
因 此原始 存款的 增加,不会 导致 货币 存 量的 变化,只 会引 起
结构 变动,
而 派生存款 增加,货币存 量也随之 增加;
其 次,原 始存款的 增加会 直接
引起 银行体 系准备金 的增加 ,
而派生 存款 并不 能增加 银行 体系的 准备 金。准 备
金的变 化是制 约派生存 款变化 的一 个主 要 因素,所以 原 始存 款是 决 定 派 生存 款
得以 产生及 其数量界 限的基 础,
而派 生存款 则处 于被 决定的 地位 ;再 次,派生 存
款的形 成是整 个商业银 行体系 的特 殊机 能 ,某一 个别 商 业银 行本 身 是 不 能创 造
派生 存款的 ,
而原始存 款是任 何一个 银行都能 形成的 ,原始 存款的增 加是先 增加
负债 业务,
后 形成资产 业务,即先存 后贷,
而派 生存款 的增加 是先增 加资产业 务,
后形成 负债业 务,即先 贷后存 ;
最后,由 于原 始存 款的 增 加并 不改 变 货 币 存量 的
总额 ,
因此,一般不会 引致 信用 膨胀,而派 生 存 款的 增 加 ,会 增 加 社 会货 币 供 应
量,
若 控制失 当,就有 可能导 致信用 膨胀。
派生存 款是信用 经济中 的一种 特殊现象 ,
它的存 在必须 具备如 下条件:
(1)银 行存在活 期存款 和转账 结 算业 务。 银行 可吸 收 活期 存款,并 允许 其
开出 支票,
采 用非现金 方式的 转账结 算,在 此基 础上,银 行才 能获 得 创 造 存款 货
币的 功能。
(2)存 在部分准 备金制 度。因 为如 果 是全 额准 备金 制 ,则银 行 根 本 不可 能
利用 所吸收 的存款去 发放贷 款。在 部分准备 金制度 下,
情况 则完全 不同,商 业银
行吸 收的原 始存款,
在 上缴法 定准备 金后,余 下部分 可以用 来发放贷 款和进 行投
资,
而 贷款和 投资又可 以变为 转存 款,创造 出 支 票 货 币。 这 样,贷 款 不 断 转化 为
存款 ,
存款又 不断转化 为贷款 ,商业 银行创造 的存款 货币就 会成倍增 加。
(3)必 须存在一 个比较 完善的 商业银行 体系。 所有的 商业银行 形成一 个有

86 第十 一 章  商 业 银 行

机的 整体,
使 存款支票 的转账 结算过 程在银行 间循环 不断地 进行下 去,最后 全部
原始 存款转 化为中央 银行的 法定准 备金,
整个 贷款额 呈几何 级数累 积,最终 达到
信用 货币的 扩张。

三、派生 存款的创造 过程

在现代信用制 度里,
流通中 的货币更多地 是由银 行金融 机构的负 债组成 而不
是由货币 当局提供。 商业银行系 统资金的转移和 让渡并不能 引起资金供 应总量的
任何变化 。商业银行 只掌握部分 的准备金,用 以应付 存款人 提取现金 或流动 资金
的储备之 需,这通常仅 是存款总量 的一个很小部分。商业银行 的存款准备 金,
由它
的现金库 存和它在中 央银行的存 款两部分构成。 各国的存款 准备率因法 制或惯例
而异,
而且 同一个国家 ,
也会随着经 济金融形 势或货 币政策 的变化而 变化,但 准备
率一般都 少于百分之 百,
即实行部 分准备金 制度。我 们把法 律形式规 定商业 银行
必须保留 的最低数额 的准备金,
称 为法定准备金,
超过部分称为 超额准备金 。法定
准备金(Rd)等于法定准备 率(r
d)与商业银 行存款总额(D)之积,用公式表示:
Rd =D・r

超额准 备金(E)则是 银行实有 准备金 (R)与 法定准 备金之差 ,


用公式 表示:
E=R-Rd
E可 能是正 值,
也可能 是负值 。正值 表示商 业银行准 备金有 余,
负 值表示 商
业银 行准备 金不足。
由于银行 对每一笔 存款都 可以 把除 准 备金 外的 部分 贷 放出 去,贷 款 的扩 大
变成 另一家 银行存款 的增加 ,
新的存 款又产 生新 的贷 款,这 样延 续下 去,外加 的
货币就 被创造 出来。如 果商业 银行的 存款准备 率(r
d)是 20%,
那 么,每 10
00元
存款,商业银 行可贷出 8
00元,这些贷 款,
既可以 是直接 将现金 贷给厂 商,也可 以
由银 行签发 支票贷给 厂商,
厂 商存 入另一 家银 行,还 可 以贷 给 消 费 者 。然而,在
派生 存款的 创造过程 中,
这还 仅仅是 第一步。 受款人 收到一 笔款,往 往又存 入另
一家 银行,
银 行收到存 款后将 按同样 的存款准 备率提 取准备 金,把其 余的部 分贷
放出去 ;这笔 资金被使 用后,
受 款人 又将 其 存入 另一 个银 行 账户,这 样 不 断循 环
下去 。派生 存款的创 造过程 如图 11-1所示。
如果一个 商业银行 所贷出 去的 放款 全 部被 借款 人花 费 ,或用 于 购 买 商品 或
用于 支付债 务等等,
得 到这笔 款的人 又把它全 部存入 另一个 银行,并 且如果 所有
的银 行都保 持相同的 存款准 备率,
那 么,对 存入 银行 的每 一 笔存 款,银 行 系统 藉
此创 造的派 生存款就 能够被 计算出 来。例如 ,
我们继 续使用 上述例 子,假设 所有
的银 行都保 持 20%的 存款准 备率,所 有的贷 款都成 为另一 家 银 行的 存款,那 么,
每一 笔新的 存款都是 上一轮 存款 的 8
0%,
数量不断递减,
直 到“0”为 止。这 样,
银行 A开始所收 到的 100
0元 存款,由其贷款 引致的 存款情 况如表 1
1-1所示 。
第 五节  商 业银 行 存 款货 币 的 创造 28

图 11-1  派 生 存款创造 示 意 图

表 11-1  派 生 存款创造 过 程 表

银行 存款 存 款 准备 金 贷 款 和 投资
银行 A 10
00.00   200.
00    8
00.00  
银行 B 8
00.00 160.
00 6
40.00
银行 C 6
40.00 128.
00 5
12.00
银行 D 5
02.00 102.
40 4
09.60
银行 E 4
19.60 81.
92 3
27.68
银行 F 3
27.68 65.
54 2
62.14
银行 G 2
62.14 52.
43 2
09.72
银行 H 2
09.72 41.
94 1
67.77
银行 I 1
67.77 33.
55 1
34.22
银行 J 1
34.22 26.
84 1
07.37
银行 K 1
07.37 21.
47 85.90
其 他 所有 银 行 4
29.50 85.
91 3
43.60
合  计 50
00.00 1000.
00 40
00.00

88 第十 一 章  商 业 银 行

上表用 级数来表 示,
其累 积过程 为:
 100
0+80
0+64
0+…

4 4
=100
0× 1+ + +…
5 5


=100
0×

1-

=500
0(元)
上式计 算过程可 用等比 级数代 数和公式 表示为 :
a(1-q )n
Sn = 1
1-q
式中 :
Sn 代表 n项等比 级数和 ,
a1 代 表初项 值,n代 表项数 ,q代表 公比。
由于 0<q<1,
当 n→ +∞ 时,
q必趋 于 0,所 以:
a1
Sn =
1-q
又因 为 q=1-r
d(其 公比 q是 0.
8,即 是 1与存 款准备 率 r
d 之 差),所 以:
a1 a
Sn = =1
1-(1-rd
) r

由于式 中 Sn 等 于商 业银 行存款 总额 (D),初 项值 a1 为 银行 所 吸 收 的原 始


存款 ,
用 B表示,
上 式变为 :
B 1
D= =B× (1
1-1)

d rd

如果用 ΔD表 示存款 总额的变 动,ΔB表示 原始存款 的变动 ,D-B为派生 存


款总 额,
那么 ,它们之 间有如 下关系 :
1 1
D-B=B× -B=B -1 (1
1-2)




ΔD=ΔB× (1
1-3)
rd

上例中 :
1000
存款总 额(D)= =50
00(元)
0.

派 生存款 =50
00-10
00=400
0(元)
10
00×(1-0.
2) 80

或: = = =40
00(元)
0.
2 0.

从上面 的分析已 知,
存款 总额与 实有准备 金之间 存在着 一种倍 数 (K)关 系,
这个 倍数(K)被称 为货币 乘数或派 生倍数 :
第 五节  商 业银 行 存 款货 币 的 创造 28

ΔD=ΔB×K
则有 :
ΔD 1
K= = (1
1-4)
ΔB rd

必须指 出,
上面分 析的仅 仅是商 业银行存 款扩张 的过程 ,通常也 存在相 反的
情况 ,
即在原 始存款减 少的情 况下,若存款准 备率不 变,
就会 出现累 积紧缩过 程,
即存 款总额 会倍数缩 减,其 原 理 和 倍数 扩 张 过程 完 全 相 同,所 不 同的 是 这 时 K
值为 负,
存款 变动为负 值。

四、对派 生倍数的修 正

上述简 单的计算 虽然不 能完 全 反 映 商 业 银 行 系 统信 用 货 币 创 造的 全 部 情


况,
但 可以涵 盖其大概 ,反映 其基本 情况。当 然,
由于 我们的 分析作 了一些假 设,
未必 与实际 情况完全 相符,
因 此,作 一些补充 和修正 是必要 的。
第一,
我 们假定一 家银行 所有的 贷款都成 为另一 家银行 的存款 ,即客户 将收
入的一 切款项 都存入银 行 系 统,而实 际 中 往 往 存 在“现金 漏损 ”,即客 户提 取 现
金的 现象。 通常把提 取现金 占存款 的比 例 称为 现金 漏损率,以 h表示 。 因为 客
户抽 走一部 分现金,
银 行系统 就会流 失一部 分现 金,派生 倍 数也 就必 然缩小,因
此,
必 须对公 式(1
1-4)作修正 。修正后 的派生 倍数的 计算公式 为:
ΔD 1
K= = (1
1-5)
ΔB rd +h

第二,在 前面的分 析中,


我 们假 定所 有 的银 行都 持相 同 的法 定准 备率,都 要
把所 有的超 额准备金 全贷出 ,
但实际 过程中,商业银 行通常 都或多或 少地持 有一
定的 超 额 准 备金 (E),或者 是欲 贷 出 但 还 未 贷出,或 者 是不 欲贷 出以 备其 他 用
途。 超额准 备金的存 在必然 削弱商 业银行的 存款创 造能力 。如果把 商业银 行持
有的 超额准 备金(E)与其 全部存款 余额(B)之 比 称 为超额 准备金 率(e
),那 么,e
的作 用与 r
d 和 h相同 ,因此 ,
应把派生 倍数的 计算公 式进一步 修正为 :
ΔD 1 (1
1-6)
K= =
ΔB rd +h+e
上述的 分析表明 了商业 银行派 生存款创 造能力 的大小 ,
取决于 各种因素 ,除
原始存 款的大 小和法定 准备率 的高 低这 两 个主 要因 素外,现 金漏 损 率 和 超额 准
备金率 等也是 其制约因 素。一 般地 说,派生 存款 的大 小 与原 始存 款 或 准 备金 的
大小 同方向 变化,
而且 前者是 后者的 一个倍 数,但与 存款 准 备金 率、现 金 漏损 率
以及 超额准 备金率成 反方向 变化,
派 生倍数是 这三个 因素之 和的倒 数。

90 第十 一 章  商 业 银 行

本 章 小 结

1.商业 银行是 现代金 融体系的 主体,世界各 国最大的 银 行 几乎都 是商业 银


行。
2.商业 银行就 是 具 有信 用 创 造功 能 的 、实 行企 业 化 经 营 的综 合 性 金 融 机
构。 在现代 西方金融 体系中 ,
商业银 行是某一 类银行 的抽象 化的一 般概念,具体
到某 一家银 行时一般 并不直 接称为 “商业银 行”。
3.商业 银行的 特征主 要有:① 商业 银行的 信用 业务 几 乎 无 所不 包,业务 经
营的 综合性 是其最大 特点;
② 商业 银行是 唯一能 够吸收支 票 活 期存款 并办理 转
账结 算业务 的金融机 构,
为此 它获 得了信 用创 造功 能;③ 商 业银 行的 中间 业 务
远比 其他银 行要多。
4.商业 银行的 两种主 要组 织 形 态 是独 家 银行 制和 分支 行制,除此 之外,在
美国 还出现 了集团银 行制和 连锁银 行制。
5.商业 银行的 性质:商业银行 是商 品经 济发 展的 必然 产 物,它是 经营 货 币
信用 业务的 特殊企业 。
6.商业 银行的 主要职 能包括:① 充 当信用 中介;
② 变闲 散货币 为经济建 设
资金 ;
③ 充 当支付 中介;④ 创 造流通信 用工具 。
7.商业 银行的 业务主 要包括负 债业务 、资产 业务和中 间业务 。
8.商业 银行的 负债业 务,也就 是银 行融 进资 金,筹 措经 营资 本和 资金 的 业
务。 银行的 资金来源 由三部 分组成 :
存款负债 、借款 负债和 自有资本 。
9.商业 银行的 资产业 务,也就 是融 出资 金,运 用 货 币资 本来 获得 盈利 的 业
务。 商业银 行的资金 运用主 要由四 个部 分 组 成 :现金 资产、放款、证 券 投 资和 其
他资 产。

0.商 业银行 的中间 业务,
是 指除 存款、放款 和投 资等 主 要业 务外 ,银 行 不
运用 自己的 货币资本 ,
而只是 从代理 客 户承 办支 付和 其 他委 托事 项 中 收 取手 续
费的 业务。 商业银行 的中间 业务主 要有:
转账 结算业 务、信 托业务、信用证业 务、
汇兑 业务、
代 收业务和 代客买 卖业务 等。

1.商 业银行 贷款所 面临的风 险主要 有:
信用 风 险、
利 率风 险、市 场风 险 、通
货风 险、
国家 风险、内 部管理 风险等 。

2.商 业银行 经营管 理的原则 主要有 :
盈利性 原则、安 全 性 原则和 流动性 原
则。

3.商 业银行 进行信 用货币创 造的公 式:
Rd =D・r
d。

重要概念

商业银 行 独家 银行制  分支 行制 负 债业务  存款  活期存 款 定 期存


主 要参 考文献 29

款  储蓄存 款 资本 账户  资产业 务 定期 放款  活期放 款 信用 放款  抵押


放款  票据 贴现 中 间业务  信用 风险 利 率风险  市场 风险 通 货风险  国
家风 险   内 部管 理 风 险   “三 性 ”原 则   “5C”原 则  “5W”原 则   存 款 货 币
 派 生存款

复习思考题
1.何 谓 商业 银 行,它 具 有哪 些 特 征?
2.商 业 银行 主 要有 哪 两 种组 织 形态 ? 试比 较 其 优缺点 。
3.试 分 析商 业 银行 的 性 质和 主 要职 能 。
4.什 么 是商 业 银行 的 负 债业 务 ,它的 基本 内 容 有哪 些 ?
5.什 么 是商 业 银行 的 资 产业 务 ,它的 基本 内 容 有哪 些 ?
6.商 业 银行 的 中间 业 务 主要 有 哪些 ?
7.商 业 银行 信 贷风 险 主 要有 哪 些?
8.试 述 商业 银 行信 贷 经 营的 基 本原 则 。
9.什 么 是银 行 的信 用 创 造能 力 ?
10.试述派 生 存款 的 创 造过 程 。

主要参考文 献

1.饶余 庆.现 代货币 银行学.


北 京:中 国社会 科学出版 社,
1984
2.凌江 怀.现 代商业 银行经营 与管理 .
广州:广东旅游 出版社 ,
1995
3.凌江 怀.银 行商业 化新探.
北 京:中 国经济 出版社,
1998
4.凌江 怀.货 币金融 学.
北京:中国经 济出版 社,
2001
5.张志 谦,方 士华.
金 融学概论 .上海 :
立信会 计出版社 ,
199

第 十 二 章   证 券 、保 险 与 信 托 机 构

导读:现代金融机构体系除了银行金融机构体系以外,还包括非银 行金融机构体系,后者
由众多种类的机构构成。本章着重介绍其中有 代表性的证券机构、保险机 构和信托机构。通
过本章的学习,初步认识这些机构 的历史沿革、职能、特点和主 要业务 等,从 而对非 银行金 融
机构体系进而对现代金融机构体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第一节 有价证券及其发展历程

一、有价 证券概述
有价证 券是具有 一定票 面金额 、
代表一定 财产权 利,并 可以通过 它取得 一定
收益 的凭证 。有价证 券之所 以“有 价”,不仅因 为它 代表 了 一定 的财产 权 或所 有
权,
主 要是因 为通过在 市场上 进行买 卖后,可 为人们 带来收 益。广义 的有价 证券
共分 三类:
① 商品 证券,代 表对商 品的所 有权或 债权,
如提 货单 、运货 单、仓库 栈
单等 ;
② 货 币证券 ,代表对 货币的 所有权 或债 权 ,
如 本 票、支 票、汇票 等;③ 资 本
证券 ,
代表对 某项资本 具有所 有权或 债权,如 股票、
债 券等。
通常所 说的有价 证券是 狭义的 有价证券 ,
即资本 证券,包括股票 和债券 。股
票或 债券实 际上是证 券出具 人筹措 货币资金 的手段 。两者 虽然都对 所筹措 的货
币资本 具有一 定的利润 分配权 利,却 是两 种性 质不同 的证 券。这 两 种 证 券都 可
以在 市场上 流通,
具有 交易价 格,故 称“有 价”证 券 。其中,股票是 由筹 资 人发 行
的具 有固定 数量、
面额 的证明 文件,表明 其 购买 者对 所筹 资 本的 一定 所有权,购
买股票 的人被 称为股东 。股东 可凭 借股 票 参与 股份 公司 的 红利 分配,并 行使 一
定的经 营管理 权。债券 的购买 者不 具备 上 述权 利,但 发 行人 依据 法 律 承 诺要 在
一定 时期内 向购买者 支付利 息和偿 还本金。

① 凌江 怀.《走 近 金融》.第 19
0页 .广州:广东 旅游 出版社 ,
1999。
第 一 节  有 价证 券及其 发 展 历程 29

二、股份 公司及股票 的产生和 发展演变

了解股 票的历史 ,
就必 须 探 讨 股 份公 司 的 起源,可以 说 股 份 公 司的 出 现 与
“海 ”结 下了不解 之缘。 谈起 股份 公 司 的 产生 ,首 先不 能 忽视 的是 1
2世纪 热 那
亚人 组织的 一个叫做 “MAONA”的 股 份 信 托公 司,它 是热 那 亚 人 为 筹集 征 服 塞
浦路 斯岛所 需资金而 专门成 立的组 织。当地 政府以 经济利 益为诱饵 来号召 人们
参与 战争筹 款,
并要求 人们为 此承担 一定的风 险。当 时的欧 洲,正处 在海上 贸易
盛行 之际,
海 上航行要 遭遇风 浪以 及海盗 抢劫 的风 险。因此 ,为 分散 风险,每 一
次出 海贩运 都成了一 个股份 联合经 营的机会 。1l
—13世纪 的意大利 热那亚 出现
的“海上协 会”,就是由 许多 人合 伙 共 同 发起,并 发 售 股 票且 以所 持股 票来 分 享
利润 、
承担风 险的股份 公司组 织,这 种形式一 直延续 到 15世 纪晚期 。

6世纪,由于地 理大发 现和 新 航 线 的开 辟,国 际 贸 易的 热潮 从地 中海 转 移
到大 西洋沿 岸的英国 ,
使英国 逐步出 现 了一 批具 有垄 断 特权 的以 海 外 贸 易和 殖
民为 目的的 贸易公司 ,
其中英 国东印 度公司就 是当时 最负盛 名、影响 最大的 股份
公司 。1
600年 ,
英国女 王 伊 莉 莎 白 一 世 特 许 成 立了 合 股 集 资 的英 国 东 印 度 公
司,
公 司按股 金比例分 配利润 ,并将 股本归还 。东印 度公司 起初一直 是临时 性股
份企业 ,
17世纪 上半叶 ,詹姆 士一世首 次确认 了 公 司作 为 一个独 立法 人的 观 点。

657年,
英国出 现了稳 定 的 公 司组 织,股本 长 期化 ,股 息定 期 发放 ,股 票通 过 证
券市 场流通 ,
传统临时 性的股 份形式 开始向现 代股份 公司过 渡。
荷兰东 印度公司 的成立 ,
标志着 传统 股份 公司向 现代 股份公 司的 转变。 公
司成 立于 16
02年,采用 按省分 配股 份的 方 法来 募集 资金,并 规定 任 何 一 个城 市
不可 将股票 全部买下 。1
612年公司将 股本长 期 化 ,
并 告知 股东 可将其 所持有 的
股票到 证券交 易所出售 。由于 股票 持有 分 散化,公司 拥 有了 大量 只 关 心 股票 的
投资 收益、
不 关心公司 具 体 事 务 的 股东 。 自 此,传统 股 份 公 司 “合 伙 ”的性 质 渐
渐被 淡化,
现 代股份公 司成了 最具风 采的企业 组织形 式。

8世纪股 份公司 在工业 革命时期 的发展 与 壮 大,显示 出 股 份公司 适应生 产
力发 展的强 盛生命力 。在此 背景下 ,
为了顺应 社会化 大生产 对资本 的大量需 求,
利用 发行股 票来不断 扩大 生 产的 股 份 公司 如 雨后 春 笋般 蓬 勃发 展 起 来。17
90
年,
美 国成立 了第一家 股份 制银 行,发行 了 2
5000股 股 票,每股 4
00美 元,其 中

0%为 私人股 份。工业 革命时 期 的 英国 不 仅 把 最大 的几 家 银 行 如英 格兰 银 行、
苏格 兰皇家 银行等股 份化,
而 且 还 通 过股 份 集 资的 形式 修建 了长 达 22
00英 里
的运 河及上 千英里的 铁路,
这 对英 国工 业 的 发 展的 确是 功 不可 没的。 因此。 马
克思 说:
“假如必须 等待积 累去使 某些单个 资 本 增长 到能 够 修 建 铁路 的程 度 ,那
么恐怕 直到今 天世界上 还没有 铁 路 。但 是 ,集中 通过 股 份公 司转 瞬 之 间 就把 这
件事 完成了 。


94 第 十 二章   证券 、保 险与信 托机 构

二战后 ,
股份公司 进入了 更高的 发展阶 段,多家 股份 公 司联 合起 来,成立 卡
特尔 或托拉 斯,
这些股 份制形 式体现 了战 后经 济的垄 断性 特征。 跨 国 公 司以 及
跨国 控股公 司的出现 ,更表 明了 股 份 经 营 的 范 围已 经 远 远 超 出 了 国 家 的界 线。
而在 我国,
改 革开放以 后渐 渐脱离 了关 于股 份制姓 “资 ”姓“社 ”的无 谓争论,股
份公 司和股 票作为一 种“新 ”事 物逐渐得 到人 们 的 理解和 认同,并以不 可阻挡 的
速度 迅速发 展起来。

三、债券 的产生和发 展演变

债券作 为一种筹 资 工 具,其发 行 大致 起 源 于中 世 纪后 期 。 据 文 献 记载,1



世纪末 的意大 利佛罗伦 萨政府 曾 向 当 地的 货 币 经 营 者 发行 国 债 。此 后,热那 亚
和威 尼斯等 城市竞相 仿效,
以 发行国 债的方式 来募集 军饷,避免过度 征税而 引起
公众 不满。
当时以 及后来的 很长一 段 时间 内 ,只 有 政 府才 具 有 发 行 债券 的 权 利,直 到

9世 纪初,工 业革命 大发展 以后,债券 交易 的 对 象 才 由 政府 债券 逐渐 转向 公 司
债券 。
政府债 券就是所 谓的“金边债 券”。 从 历 史上看 ,英国 是最早 把发 行 国债 作
为筹 集财政 资金的一 种形式 的国家 之一。当 时通过 英格兰 银行代表 英国政 府所
发行 的债券 ,
券面四边 为金黄 色。为 了 把英 国政 府所 发 行的 债券 区 别 于 其他 债
券,
人 们依照 其券面特 征将 它称 为“金 边债 券”。此后 ,“金 边债 券”的 含义 在 其
历史 渊源的 基础上进 一步延 伸,
即人 们将具有 风险小 、流动 性强和收 益稳定 特征
的政 府债券 称为“金 边债券 ”。
虽然“金边债券 ”一 说起 源于 英 国 ,但英 国并 非从 来 就是 发行 国债 的中 心。

7世 纪初,由 于荷兰 在海运 事业 及 海 外 贸易 方面 最为 发达,迅速 成为 当时 的 资
本主 义强国 ,
因此,在 荷兰国 内积累 的资本大 大高于 欧洲所 有其他国 家资本 的总
和。而 当时荷 兰的工业 相对于 其繁 荣的 商 业却 显得 落后,大 量的 资 本 找 不到 理
想的投 资场所 ,在这种 情况下 ,
资本 所有 者 纷纷 把资 金贷 给 本国 或外 国政府,荷
兰政 府也由 于海外扩 张的需 要大量 发行国债 。所以 ,
国债作 为一种 制度,首 先在
荷兰 牢固地 确立起来 了,
荷兰 成了当 时国债的 发行中 心。
其后,
随 着英国海 上力量 逐渐扩 大,再 加上 英国 工场 手 工业 的崛 起,英国 取
代了 荷兰成 为世界上 最强大 的国家 ,
国债发行 的中心 也从荷 兰转移 到英国,政府
债券 的发行 开始流行 于整个 欧洲。

9世纪英 国工商 业的 迅速 发 展 直 接 导演 了 一场 轰轰 烈 烈 的 工 业 革命。 工
商企业 的发展 形成了对 资金的 大规 模需 求 ,工商 企业 开 始广 泛利 用 发 行 债券 来
筹措 资本。1
802年 3月,
伦敦 证券交易 所落成 开业 时交 易 的中 心对象 还 是政 府
债券 ,
以后才 逐渐转向 公司 债券。 1
9世 纪中 期以 后,随 着地 方性 证券 市场 的 发
第 一 节  有 价证 券及其 发 展 历程 29

展,
英 国的债 券发行和 流通实 现了制 度化和组 织化。
我们 再来 看 看 大 洋 彼 岸的 资本 主义 强 国——
— 美 国 的债 券发 行和 交易 的 历
程。 美国独 立战争时 期,政 府 发 行 了 各种 临 时 债券 和 中 期 债 券,这 些证 券 的 交
易,
构 成美国 最初的债 券市场 。当时 这 些交 易是 在一 些 公共 场所 如 咖 啡 馆内 进
行的 ,
直到 1
790年费城 交易所 创立,
成 为美国 第 一 个证 券交 易 所。17
92年 5月

7日 ,由纽约 24名经 纪 人 在华 尔 街的 一 棵梧 桐 树下 签 订 了著 名 的 “梧 桐 树 协
定”,并在 此基础上 组织了 “纽 约证券交 易所”,
标志 着 美国 的 债 券发行 和交易 走
向正 规化。
亚洲的 资 本 主 义 强 国 日 本 的 债 券 发 行 始 于 明 治 维 新 时 期 。 明 治 元 年
(18
68年)日 本政 府通 过 发 行 外币 债 券 从 国外 银行 借 钱 ,从 而 引 进 了 债 券这 种
信用 工 具 ;明 治 5年 (18
72年 ),日本 政 府 向 士 族 发 行 “金 禄 公 债 ”,士 族 既 可
保存 这 些 公 债,也可 将其 出 卖;明治 23年 (1890年 )为 修 建大 阪 铁 路 ,日 本 政
府向 民 间 第 一次 发 行 了 国 债。 此 后 各 种 地 方 公 共团 体 债 券、公 社公 库 等 相 继
出现 。187
8年 ,日本 参照 英 国 证 券 制 度 制 定 了 证 券 交 易 条 例,日 本 的 债 券 市
场开 始 发 展 起来 。
我国的 债券发行 当从 18
94年清 政府 的息借 商款 开始。 当 时 为 了 应付 中 日
甲午 战争急 剧增长的 军费开 支,
由户 部建 议 效法 西洋向 “富 商巨贾 ”借款。这 种
国债 的发行 极不规范 ,
无举债 总额的 规定,仅 规定分 两年还 本付息。 此后清 政府
多次 因战争 赔款、
对付 辛亥革 命等原 因发行国 债。由 于当时 清政府 即将灭亡 ,这
种国 债的发 行只能作 为变相 的税捐 来看待,
但 无论如 何,这 是我国国 债发行 的雏
形阶 段。国 民党政府 时期的 债券发 行种类繁 多,
数额 巨大,最后在恶 性通货 膨胀
下债 务几乎 一笔勾销 ,
这种债 券发行 可谓 “滥发 滥用 ”,借 债过度 ,是国 债 发行 史
上的 一场灾 难。

949年 1
0月中华 人民共 和国 成立 后,为 筹 集 经 济 建 设 资 金 ,曾 于 1
950年

1月 发行了“人民 胜 利 折 实 公 债 ”;
195
4—1
958年 间 ,连续 5年 发 行 了 5次“国
家经济 建设公 债”;
195
9—19
78年间我 国进入 了长达 20年的 “既 无内 债、又无 外
债”的国债 空白时 期。改 革开 放以 后,我 国债 券的 发行 经历 了 一个 不断 发 展 壮
大、
不 断规范 的过程,表现出 发债规 模不断增 加、
发行 种类逐 步增多 、发行方 式趋
向市 场化、
认 购主体由 单位逐 步转向 个人等特 点。从 此,我 国的债券 市场进 入了
正常 发展的 新时期,
人 们对债 券的认 识也有了 实质性 的变化 。

① 关于 改革 开放后 ,我国公 债 的发 行情 况,详见本 书第 四章第 二节 。



96 第 十 二章   证券 、保 险与信 托机 构

第二节 证券机构及其主要业务

一、证券 机构概述

任何一种 商品的交 易都需 要一 个市 场 ,买卖 有价 证 券也 需要 有 一 个 相对 固


定的场 所。早 期的证券 市场就 像自 发形 成 的贸 易集 市,交易 在人 们 约 定 俗成 的
某个场 所进行 。证券交 易的种 类不 多,不需 要相 应的 证 券交 易管 理 与 监 督机 构
以维 持证券 市场的交 易秩序 。随着 有价证券 的发展 ,
证券交 易量日 益庞大,证券
种类 增多,
交 易形式越 来越多 样化,交易 关 系逐 渐复 杂,证券 管理 和 监 督 日显 重
要,
因 此证券 管理和监 督机构 应运而 生。
证 券机构 大概可将 其分为 两 大 类:证 券管 理机构 和证 券经营 机构 。 证券 管
理机 构是指 对证券的 募集、
发 行和买 卖 等业 务在 法律 上 制定 管理 规 章 和 其他 管
理条 例并实 施监管的 机构。 证券经 营机构是 指为买 卖证券 的双方提 供交易 场所
和服 务、
为资 金供求双 方提供 适合需 要的 各种 金融资 产的 机构。 两 类 证 券机 构
组成 一国的 证券管理 与组织 体系,
其 中证券监 督管理 委员会 、证券交 易所与 证券
公司在 证券机 构的组织 结构中 分别 承担 起 监督 管理、证 券交 易经 营 等 不 同的 作
用。这 里着重 介绍与证 券交易 直接 相关 的 证券 交易 所和 证 券公 司的 职能、主 要
交易 业务和 交易方法 等。

二、证券 交易所及其 主要交易 业务和交易 方法

(一)证 券交易所 及其职 能


证券交 易所是各 种证券 进行集 中交易的 场所。 所有种 类的证券 ,
包括股 票、
债券 、
认股权 证等都可 以在证 券交易 所内,由 证券商 进场进 行买卖。 世界上 著名
的证 券交易 所有:
纽约 证券交 易所、东京证券 交易所 、
伦敦证 券交易 所、香港 联合
交易 所等。 我国内地 证券交 易所包 括上海证 券交易 所和深 圳证券交 易所。
证券交 易所的职 能包括 :
提供证 券交易的 场所和 设施;制定证券 交易所 的业
务规 则;
审核 批准证券 的上市 申请;组织、
监督 证券交 易活动 ;根据有 关规定 对上
市公 司进行 监督;
提供 和管理 证券交 易所的证 券市场 信息等 。
(二)证 券交易所 的主要 业务
证券交 易所的业 务主要 有现货 交易、
信用 交易、期货交 易三类。
1.现货 交易

① 梁桂 全主 编.《中国企 业股份 制运 作指南 》.


第 130页.广州 :
广 东 人 民出版 社,
1998。
第 二 节  证 券机 构及其 主 要 业务 29

现货交 易,
即买卖 成交后 ,在很 短的时间 内立即 办理交 割手续的 交易。 从成
交到 交割之 间的时间 一般只 有两三 个营业日 ,
最长不 超过 1
4天。如 香港证交 所
的现 货交易 规定在 24小时内 交割,我国 上 海证 交所 的当 日 交易 在当 天交割,普
通日交 易在第 4个营业 日交割 ,约定 日交易在 约定日 交割,
这 些交易 都属于现 货
交易。 有的国 家和地区 的现货 交易 分常 规 交易 和现 金交 易 两种,现 金 交 易在 当
日交 割,
常规 交易在第 3个营 业日交 割,
日本及 我国台 湾就是 这样。
2.期货 交易
期货合 同是指 买卖 双 方 同 意 在约 定 的 将 来 某 个 日 期 按 约 定 的 条 件 (如 价
格、
地 点、方 式)买入 或卖出 一定数 量的 某 种有 价证 券的可 转让 协议。 期 货交 易
就是 以期货 合同为交 易工具 而进行 的交易。 这种交 易的成 交在前,结算在后 ,且
往往 不进行 实物证券 的交割 ,
而在到 期日以相 反方向 的交易 冲抵,为 投机者 通常
采用 ,
故期货 交易有“买空 卖 空”之称。 出卖 者卖 出其 实际 不 具有 的证 券,叫 做
“空 头”;购买者 买进其 不想持 有的证券 ,叫做 “多头 ”。当 “卖 空”交 易 到 期日 证
券价 格低于 买空契约 的价格 ,
或“买空”交易 到期日 证 券价 格高 于卖空 契约的 价
格,
则 期货交 易者就会 获利,获利的 多少等于 其前后 两份合 同的差价 。
3.信用 交易
所谓信用 交易就是 当购买 有价 证券 的 投资 者没 有足 够 的资 金时,采 取先 付
一部 分资金 ,
另一部分 由经纪 人垫付 的方法进 行的交 易,故 又称垫头 交易或 保证
金交 易。信 用交易分 为 信用 买 进 交易 (或 保 证 金 购 买)和 信用 卖 出交 易 (或 卖
空)两种。 信用交易 具 有 很大 的风 险性,各国 都对 有价 证券 的 信用 交易 以 立 法
或其 他形式 进行严格 的管理 。
(三)证 券交易所 的主要 交易方 法
1.计算 机交易
计算机交 易指由经 纪人把 证券 买卖 的 价格 和数 量输 入 计算 机终 端,然后 证
交所 计算机 主机按顺 序自动 配对成 交。 这 种 交 易方 法具 有 迅 速 、准确 、集中、公
平的 特点,
因 此为各国 证交所 广泛采 用。有 的证 交所 还 在计 算机 交 易 的 基础 上
实行 无票交 易。
2.交易 站交易
这是指将 证交所划 分成若 干交 易站,每 个交 易站 分 别交 易若 干 已 上 市的 证
券。 交易站 交易的特 点是:
一 个交易 站内证 券种 类较 少,而 且比 较集 中,这有 利
于交易 的连续 进行。有 的交易 所又 将交 易 站细 分为 若干 交 易台 进行 交易,如 加
拿大 多伦多 证交所将 其交易 厅分为 5个 股 票交 易站、
2个期 权交 易站、
2个期 货
交易 站,
而每 个股票交 易站又 被分成 1
1个交易 台,每 个交易 台可供 2
0种上市 股
票交 易。
3.唱名 交易

98 第 十 二章   证券 、保 险与信 托机 构

这是指由 证交所交 易员按 顺序 每隔 一 段时 间唱 出一 种 或一 组证 券名称,此


时,
交 易所会 员对所唱 出的证 券进行 竞价 买卖,其他 未唱 出 的 证 券则 不得 买 卖。
唱名 交易是 一种古老 的交易 方法,
其 特点是买 卖双方 聚在一 起竞价 成交,有 利于
价格 的公平 、
合理,交 易种类 少,
交易 集中,且 交易时 间较短 ,
无法实 现连续交 易。
4.拍卖 和标购
在上述 三种交易 方法中 ,都 拥 有 众多 的 买 者和 卖 者 ,因 此 属 于 公开 竞 价 交
易,
而 拍卖与 标购则不 同。在 标购交 易中有许 多相互 竞争的 卖者,而 买者只 有一
个;
在 拍卖交 易中有许 多相互 竞争 的买者,而 卖 者 也 只 有一 个。 因此,在 拍卖 中
买入 价高于 拍卖底价 ,
出最高 买入价 者成为 购买 人;同样,标 购交 易 中 的 卖价 在
标购 底价以 下,
以卖价 最低者 为标定 人。

三、证券 公司的职能 、类型 及主要业 务

(一)证 券公司及 其基本 职能


所谓证券 公司是指 在有关 主管 机构 注 册,经 有关 部 门批 准后 专 门 经 营证 券
业务 的机构 ,
其主要功 能有:在发行 市场中,
通 过承购 、包销 有价证券 等活动 促使
发行 顺利进 行,
使投资 者将资 金投入 市场,而发 行者 则顺 利 筹得 长期 资金;在 交
易市 场上,
通 过代理或 自营买 卖有价 证券等活 动,使 投资者 持有的证 券能在 一定
合理 的价格 水平自由 转移,
保 持证券 的流动性 。
(二)证 券公司的 类型及 主要业 务
按功能 分类,
可将 证券 公 司 分 为 证券 自 营 商、证 券承 销 商 和 证 券经 纪 商 三
类。
1.证券 自营商
证券自 营商是指 自行买 卖有价 证券的证 券商。 证券自 营商按其 发挥作 用的
不同 又可分 为以下几 种:
(1)传 统自营商 ,
是指不 负责市 场供求平 衡及连 续性,仅从本身 利益角 度出
发进 行证券 买卖的自 营商。 尽管传 统自营商 的行为 不以维 护市场供 求平衡 为出
发点 ,
但许多 国家和地 区通过 证券商 管 理规 则对 证券 自 营商 的买 卖 行 为 进行 限
制和 管理。

2)特 种会员,
是 指有责 任调节 市场供求 ,以维 持市场 的 “流动性 ”和“连 续
性”的证券 交易所的 特殊会 员。这 种证券 自营的 特殊 会 员制 度以 美 国 纽 约证 券
交易 所最负 盛名。纽 约证交 所设立 特殊会员 的目的 在于通 过特殊会 员的经 纪作
用和 自营买 卖来保证 上市证 券按公 平、
合理的 价格进 行买卖 。
(3)零 股证券商 ,
是指为 自己买 卖不足一 个成交 单位证 券的证 券商,其 买卖
对象 是代表 公众的经 纪商。
2.证券 承销商
第 二 节  证 券机 构及其 主 要 业务 29

证券承 销商是指 以包销 或代销 形式帮助 发行人 发售有 价证券的 机构。 证券


公司 作为包 销商的主 要责任 是:
证券 公司在有 价证券 发行时 ,先将其 全部或 部分
买下 ,
然后再 转卖给非 特定的 众多投 资者。证 券滞销 或销售 剩余的 部分,由 证券
公司全 部买进 。证券包 销给证 券发 行人 带 来的 好处 是:可以 及时 得 到 足 额的 股
金,
且 不必承 担证券销 售不出 去的 风险。 但其也 有不 利之处 ,如 发行 价格 较 低,
无法得 到可能 出现的溢 价销售 的 好 处。 相 对而 言,证 券 承销 商则 可 因 为 以略 低
的价 格买进 ,
再以较高 的价格 卖给众 多投资者 而获取 差价收 入,但其 代价则 是要
完全 承担推 销证券的 风险。
证券公 司行使代 销商的 职责时 ,
承办新发 行证券 的销售 业务,代 销剩余 的证
券,
但 不承担 认购责任 ,而由 发行者 自己承担 。
3.证券 经纪商
证券经纪 商是指接 受客户 委 托 ,代客 户买 卖证券 的证 券商。 经 纪 商 一般 只
代客 买卖,
抽 取佣金,本身不 经营证 券。由于 交易所 中只有 会员才有 资格进 入交
易大 厅进行 证券买卖 ,
故非会 员投资 者只有通 过经纪 人才能 在交易 所买卖证 券。
佣金 的大小 取决于客 户委托 其进行 交易的证 券的数 量。
(三)我 国证券公 司的特 点和主 要业务
在某些 国家,
上述 三种功 能的证 券经营业 务由不 同的证 券公司 分开经营 ,严
格限制 兼营。 我国则允 许证券 公司 兼营 三 种业 务,但 某 一证 券商 的 具 体 业务 范
围须 经主管 机关批准 ,并 且要 将 各种 业 务分 别 记 录、编 表、汇 报,不 能 交 叉。 此
外,
在 我国证 券公司同 样只有 经交易 所批准,成为交 易所会 员后才能 够进入 交易
所交 易大厅 进行交易 。
我国的证 券公司从 机构设 置形 式上 可 分为 证券 经营 法 人公 司、证 券 经营 分
支机 构、
证券 交易代办 点三类 。
1.证券 经营法 人公司
证券经 营法人公 司指经 中国人 民银行批 准可以 办理投 资业务的 金融机 构或
其他 机构出 资组建的 ,
具有企 业法人 地位的 证券 经营 机构,如证 券公 司、证券 金
融公 司、
证券 投资信托 基金等 。不同 法人公司 的业务 范围如 下:
(1)证 券公司:
① 承 销有价证 券;② 代理 买 卖 股票,代 理 或 自营 买卖 债 券;
③ 代理证 券的还 本付息或 分红派 息;
④ 证券的 代保管 和鉴证业 务;⑤ 接受 客户
委托 代收证 券本息、
红 利和代 办过户 ;⑥ 自营买 卖股票;
⑦ 证券 投资咨 询;⑧ 主
管机 关批准 的其他业 务。
(2)证 券金融公 司:
① 证券买 卖 的 融 资融 券;② 证 券 保 管;③ 证 券 或其 他
金融 投资;
④ 主管 机关批 准的其他 业务。
(3)证 券投资信 托基金 :
① 发 行受益 凭证;② 证 券投资;
③ 金 融业投资 ;④
赎回 收益凭 证;
⑤ 主管机 关批准的 其他业 务。

00 第 十 二章   证券 、保 险与信 托机 构

2.证券 经营分 支机构


证券经营 分支机构 是指证 券经 营法 人 机构、金融 机 构等 经主 管 机 关 批准 设
立的分 部、证 券交易营 业部等 ,
它 们 也 经营 证 券 ,但不 具备 企业法 人资 格。其 中
证券 交易 营业部 的业 务范围 有:① 承 销有 价证 券;② 代 理 股票 买卖,代 理和 自
营债 券买 卖;③ 代 理 证 券 还本 付息 或 分红 派息;④ 证券 的 代 保 管和 鉴证 业 务;
⑤ 接 受客户 委托代 收证券 本息、红 利 及 代 办过 户;⑥ 证 券 投 资 咨询 ;⑦ 主管 机
关批 准的其 他业务。
3.证券 交易代 办点
证券交 易代办点 是指证 券经营 机构委托 金融机 构及其 分支机构 利用现 有营
业场 地和人 员代办证 券业务 的场所 。证券交 易代办 点在代 理协议期 内可开 展代
办业务 ,代理 期结束,
应 向主管 机 关 申 请延 期,否则应 结束 代办业 务。 其 业务 范
围有 :
① 代 理证券 买卖;② 代 理支付证 券本 息 或 分 红派 息;③ 经 主 管 机 关批 准
的其 他业务 。

第三节 保险的产生和发展

一、保险 的起源

“天有 不测风云 ,人有 旦夕祸 福。


”在 我们 生息繁 衍的世 界 上 ,
无 论 科 学技 术
多么 发达,
人 类征服自 然、改 造自然 的力量有 多么强 大,
自然 、社会、技术、人 为等
因素 造成的 各种灾害 事故损 失都是 不能完全 避免的 。如地 震、
洪水 、山崩、
海 啸、
台风 、
雷击、火灾、
轮船 倾 覆 、飞 机 坠 毁、火 车相 撞、石 油 井喷、煤矿 塌 方 、机 械 故
障、
交 通事故 以至人们 的工作 失误、产品 质 量缺 陷等 导致 物 毁人 亡、造 成 损失 的
事例 ,
在我们 的日常生 活中时 有发 生,常有 所 见 。随 着社 会 的进 步、生 产 力的 发
展,
新 的危险 也在不断 增加,
所 造 成 的 损失 不 断 增 大 。一 旦 灾害 事故 发生,人 们
都会 采取各 种有效的 手段和 方法,
以 减少灾害 事故带 来的损 失,但无 论人们 怎样
努力去 预测预 防各种自 然灾害 和意 外事 故 ,无论 人们 怎 样减 少灾 害 事 故 造成 的
经济 损失,
灾 害仍然发 生,事 故依然 存在,
损失 仍旧不 可避免 。无论 是企业、家庭
还是 个人,
面 对突如其 来的灾 害事故 造成巨大 的经济 和财产 损失的 时候,首 先渴
望的 是获得 物质补偿 和恢复 生活、
恢 复家庭、恢复生 产的勇 气,
这样 ,就逐步 形成
了现代 社会中 有人专门 从事筹 集物 资和 货 币的 活动,以 用于 应付 各 种 灾 害事 故
造成 经济损 失后的经 济补偿 。这种 单纯的以 抵御危 险为目 的的物资 和货币 储备
以及 社会上 这些人的 经济行 为,
就是 原始意义 上的保 险。
对于保险 的起源,人们众 说纷纭 ,其 中 较 有 代表 性的 说 法 主 要有 以下 四 种:
第 三节   保险 的产生 和 发 展 30

合伙 经营说 、
互济互助 基金说 、共同 海损说和 海上借 贷说。
(一)合 伙经营说
距今四 千年以前 ,
古巴比 伦六世 国王汉谟 拉比建 立了强 大的中 央集权国 家。
他在 位时制 定了人 类迄 今发 现 的最 早的 成文 法—
—— 《汉 谟拉 比法 典》。为 了 保
证长 期在外 的商队能 安全地 从 事 贸 易 活动,法 典 规 定:商 人 (出 资 人 )可以 雇 用
专人 (经营 者)去 国外的 任 何一 个 港 口 经 营贸 易。 出 资 人向 经营 者提 供贸 易 所
需之 资本,
如 商品、船 舶、
货币 等,经 营 者提 供 劳 务,负 责航 海与贸 易。 当 这个 销
售员 归来时 ,
商人可以 收取一 半的销 售利润。 如果销 售员在 外遭遇 不测,货 物被
海盗 掠夺或 自身不幸 伤亡,
可 以免除 销售员的 一切债 务。但 是,若销 售员归 来时
既无货 物,又 无利润时 ,
商人可 以没 收其 财 产,甚 至可 以 把他 的妻 子 和 孩 子作 为
债务奴 隶。巴 比伦王国 陆上贸 易也 十分 发 达,有 许多 犹 太商 队横 越 沙 漠 开展 对
外贸 易。《汉谟拉比 法典》规定 ,沙漠商 队要 按合同 的 规定 对 运 输绝对 负责。 如
果商 队没有 把货物运 送到目 的地,
就 可能遭 到没 收财 产、扣 押亲 属,甚 至 判处 死
刑的惩 罚。但 是,货物 在运输 中遭遇 到强 盗、原 始人 或半 自 治 区 王子 的抢 劫 时,
经当 事人宣 誓证实,
无 纵容或 不当过 失等情 况,承运 人可 以 对被 盗、被 抢 或运 输
途中死 亡的马 匹和骆驼 不承担 责 任 。法 典 还规 定僧 侣、官员 和村 长 向 居 民征 收
一定 数量的 税款,
筹 集火 灾救 济基 金 。英 国学 者托 兰 纳利 认为 “保 险思 想 源 于
古巴 比伦,
传 至腓尼基 ,再传 入希腊 ”。
(二)互 济互助基 金说
古罗马 战事频繁 ,
连年的 战争和 兼并,使 罗马人 在沉痛 的悲伤中 注意到 人身
的伤 亡保障 问题,
为此 罗马人 自发地 组织起一 些丧葬 互助会 ,参加该 会的大 多是
一些 士兵。 互助会规 定,
每个 成员入 会时要缴 纳一定 的入会 费,每月 再交一 定的
会费 ,
会员死 亡后,由 互助会 支付焚 尸和墓穴 的费用 ,
士兵调 职或退 役的时候 ,发
给旅 费。后 来,
丧葬互 助会协 议内容 有了新的 发展,士兵战 死后,
除 帮助丧葬 外,
还给 其家属 一笔抚 恤金。 公 元 1
33年 ,古罗 马又 出 现 了 “格雷 基 亚 ”互 济组 织。
古罗 马教皇 哈 德 连,向 参 加 互 济 组 织 的 每 一 个 人 收 取 1
00泽 司 (一 种 青 铜 货
币)、一瓶 清酒,
此外 ,每月 还收 5阿司 (也 是 一 种 青 铜 货 币 )的 会 费。 一旦 参 加
团体的 人死亡 ,“格 雷基 亚 ”要 支 付丧 葬 费 3
00泽 司,其 中 5
0泽司 分 送 给 殡 葬
人。 这种互 济组织被 认为是 古代人 身保险的 雏形。 类似古 罗马士兵 互济组 织的
还有古 埃及的 石匠组织 。由于 大规 模的 修 建金 字塔 等土 木 工程,造 成 劳 工成 批
死亡 ,
许多石 匠聚集在 一起,通过收 缴会费的 形式,
组 织起一 种互助 基金,交 付会
员死 亡后所 需要的丧 葬费用 。这种 互助基金 组织,
在 古埃及 石匠中 甚为流行 。
中世纪的 欧洲各国 ,出 现 了 许 多 行 会 组织 ,如工 匠 行会、商人 行 会 、村 落 行
会、
宗 教行会 和社交行 会等 等。 这 些 行会 都 是 有互 助 性 质 的,他 们 共同 出 资 救
济,
互 助的范 围包括死 亡、疾 病、
年老 、残废、
火 灾、水 灾、
盗窃 、船舶沉 没、
监禁 、诉

02 第 十 二章   证券 、保 险与信 托机 构

讼等 不幸事 件导致的 人身和 财产的 损失。


(三)共 同海损说
海上保险 是历史最 悠久的 保 险 之 一。 现代 商业 保险 的 兴起,人 们 一 致认 为
首先 是从海 上保险开 始的。 早在公 元前 20
00多 年前,地中 海一 带就 有广 泛 的
海上贸 易活动 。由于当 时船舶 构 造 十 分简 陋,航海具 有很 大的冒 险性 。 船舶 在
海上 航行,
一 旦遭遇风 暴袭击 ,为了 使船不致 沉没,
最 有效的 办法,就 是减轻 船的
载重 量,
将船 上部分甚 至全部 货物抛 入海 中。为 了使 抛 弃货 物的 损 失 能 够从 受
益方(船主 、货主、
船 长、海 员 等 )获 得 补 偿,当 时 从 事 航 海的 人都 共同 遵守 一 条
原则 :
“我 为人人,人人 为 我 ”。这 条原 则,在 公 元 91
6年 ,被路 德岛 上的 王 国 制
定的 《罗地 安海商法 》正 式采用 ,并正式 规定为 :
“凡 因 减轻 船 只 载重投 弃入海 的
货物 ,
如为全 体利益而 损失的 ,须由 全体分摊 归还”。 这 条著 名 的“共 同 海损”原
则,
一 直被人 们沿用至 今。
(四)海 上借贷说
共同海损 原则的核 心是受 益者 共同 分 摊损 失,这 与 现代 海上 保 险 有 很大 的
差异 。现代 海上保险 中,
共同 海损的 分摊原则 只是一 种方法 和手段 ,其核心 是收
取保 险费,
建 立海上保 险基金 。因此 ,世界上 许多保 险学家 认为海上 借贷学 说才
是现 代海上 保险的雏 形和前 身。海 上借贷是 指船东 或货主 以船舶或 货物作 为抵
押借 款的一 种制度,
也 就是船 东或货 主在船舶 起航前 ,向有 钱人融通 资金。 如果
船舶 或货物 在航行中 遭遇风 浪,
发生 海难事 故,则按 照船 舶 货物 损失 的程度,免
除船东 或货主 相应债务 的部分 或 全 部。 如 果船 舶货 物安 全 抵达 目的 地港口,则
船东或 货主应 按合同规 定归还 其 债 务 本利 。这 是一 种互 为 条件 的借 贷关系,在
古代巴 比伦和 腓尼基十 分流行 。由 于当 时 海上 航行 危险 很 大,所 以 借 贷 利息 很
高,
约 为本金 的 1/
4至 1/
3,有 时甚 至高达 3
6%。 有的 保 险学 者认 为,这种 利 息
中高 出普通 利息的差 额部分 ,
相当于 今天的保 险费。
人类在 地球上生 活,
离不 开生产 劳动,这 是人类 社会得 以延续发 展的主 要手
段。 为了生 存,
人们以 用各种 物资和 现金组织 起后备 基金的 方法,对 付可能 发生
的各 种自然 灾害和意 外事故 ,
这样,就出 现 了历 史上 最早 期 的保 险形 式,它是 现
代保 险的雏 形。这种 早期的 保险行 为,不是 严格 意义 上的现 代保 险,但是,人 们
不难 看到,
现 代保险的 产生,正是在 古老的奴 隶制社 会的互 济互助和 中世纪 各种
行会 组织的 基础上,
按 照“我为人 人,
人 人 为我”的 原则,随 着大 规模的 商 品生 产
的出 现而出 现的。

二、保险 业的发展及 其前景

自保险 业务产生 以后,


随 着人类 社会经济 的发展 与科学 技术的 进步,人 类征
服和 改造自 然的活动 范围、
种 类和数 量不断 扩大 ,新 的危 险 不断 发生;同 时随 着
第 三节   保险 的产生 和 发 展 30

社会 进步和 人们收入 的提高 ,


人们对 保险服务 的需求 也随之 增加,这 些都加 速了
现代 保险的 发展。进 入 19世 纪后半 期以后 ,各 种新 兴保 险 业务 不断 出现,保 险
业务 的综合 性 趋 势 越 来 越 明 显 。 保 险 的 发 展 及 其 趋 势 主 要 表 现 在 以 下 几 个
方面 :
(一)新 保险业务 不断出 现
由于新 风险的不 断增加 ,
原有各 种保险即 使扩大 其范围 也不足 以承担,于是
便开发 了各种 新兴保险 ,如汽 车保险 、航 空 保 险 、机械 保险、伤害 保险、责 任保 险
等。其 中责任 保险是当 前国际 上 受 到 广泛 重 视 的 一 种 保险 业 务 。另 一方面,由
于保 险技术 的进步,
也 使以往 不能承 保的一些 风险变 为可保 ,并足以 刺激新 险种
的创立 ,如盗 窃保险、
信 用保证 保 险 等。 其 中信 用保 证保 险 由于 经济 交流、贸 易
和国 际经济 一体化的 不断发 展而得 到广泛的 运用。 比较引 人注目的 还有银 行存
款保险 和新技 术开发保 险。银 行存 款保 险 制度 始于 美国,主 要是 为 了 保 障金 融
体系 的安全 稳定,
防止 挤兑事 件的发 生而 设立 的。新 技 术开 发保 险 则 适 应了 现
代企 业不断 开发高新 技术的 需要:
这 些高新技 术开发 的投资 十分巨 大,一旦 开发
失败 ,
单个企 业不堪重 负,因此 各国 政 府为 了 确 立 本 国在 高 新 技 术 上的 优 势 地
位,
对 新技术 开发保险 业务都 采取鼓 励和支持 的态度 。
(二)综 合性趋势 越来越 明显
综合保 险是由一 张保险 单承保 一个单位 或一个 家庭对 各方面危 险保障 的要
求。 例如将 海上保险 扩展到 包括江 河、港湾 的运 输保 险,与 铁路、公 路 有 关的 陆
上运 输保险 ,
仓库、码 头、
船坞 、停车 场等的风 险以及 货物在 加工、
制 造中的风 险;
又如 家庭财 产综合保 险,
将家 庭中的 住宅、建 筑 、家具 、衣 物 等 一 切财 物的 火 灾、
盗窃 以及对 第三者的 责任等 统统保 下来;
人寿 保险方 面,举 办各种形 态的混 合保
险,
如 生死合 险等,
这种 将保险 原有 的职 能 相结 合的 做法,使 人寿 保 险 具 有多 方
面的保 障功能 ;火灾保 险承保 的风险 范围 则由原 来的 火灾扩 大到 了爆 炸、雷 击、
消防及 倒塌时 间接引起 的财物 损毁、房 屋租 借双 方当 事 人因 火灾 所 致 的 各种 损
失以 及防止 损失费用 的负担 等,
此外 ,还 发 展了 特约 承保 的 各种 新兴 业务,如 地
震保 险、
风暴 保险、利 益保险 等。
由于综 合险是将 一个单 位、
一个 家庭或者 某一生 产部门 作为一 个危险单 位,
统一 考虑其 对危险保 障的需 要,
因而 可 以在 更大 范围 内 按照 大数 法 则 的 要求 制
定费 率,
同时 因为手续 简单,营业成 本低,
使保 险费率 更加低 廉,拓展 了业务 。
(三)再 保险得到 普遍的 发展

9世纪中 叶以后 ,保险 业 所承 担的风 险日 趋庞大,为使风 险得到 分 散,
借以
增强 保险经 营的稳定 性,
于是 产生了 再保险,使保险 人之间 可相互转 移风险 。由
于再 保险在 稳定经营 中的重 要作用 ,
使其一产 生便为 分散风 险所不 可缺少,尤其
是在财 产保险 方面愈益 显得重 要。 再保 险 的进 一步 发展,使 其业 务 范 围 由国 内

04 第 十 二章   证券 、保 险与信 托机 构

同业 扩展至 国外同业 ,
并使整 个保险 业渐趋国 际化。
(四)社 会保险的 兴起

9世纪晚 期,保 险的显 著发展之 一就是 社会保 险与公营 保险的 兴起。1
9世
纪 80年代,
德 国在劳动 保 险 的形 式下,政 府直 接 参 与 保险 的 组 织 与 经 营。18
83
年,
德 国创办 疾病保险 ,
1884年增 设 伤 害 保 险,1
889年 又 举办 老年 及残 废保 险,
并由 国库拨 给补贴,
强 制劳动 者加入 ,后 来 ,再度 扩大 加 入者 的范 围 与 保 险事 故
的种 类。德 国的这种 制度为 其 他 各国 相 继 仿 效。英 国于 1
911年 制 定 国 民保 险
法,
强 制实施 工业劳动 者的健 康保险 ;此后,
又 实施失 业保险 ,为社会 保险的 发展
开辟 新纪元 。一战后 ,意大 利、日 本、比利 时等国 先 后 实行社会 保险。 在经 历 2

世纪 30年代 大危机后 ,
美国于 19
35年 建立社会 安全制 度,办 理失业 保险。
同时,
公 营保 险 的范围 也不断 扩大。1
9世 纪中期以 来法 国就已 经开始提 倡
一般 保险 的国营 化,
184
7—1
849年 间 比利 时 政 府 计划 实施,1
816—1
866年间 波
兰也 曾试行 过。此后 ,
各国实 行的公 营保 险,或 为 强 制,或为 垄断 ,或 兼有 两 者,
虽然 方式不 同,
发展趋 势却是 一致的 ,即不断 扩大保 险范围 。
对于那些 正在进行 改革的 社会 主义 国 家或 发展 中国 家 来说,社 会 保 险的 发
展尤为 迫切。 这些国家 的社会 保障 制度 正 从原 来大 一统 的 体制 走向 商业化,医
疗、
养 老、
失业 、工伤、
教 育等各 项社 会保 险 急需 发展,社 会保 险的 发 展 潜 力十 分
巨大 。
(五)保 险组合组 织的兴 起
进入 20世纪以来 ,
保险业 的一个 显著发展 就是各 种组合 组织的 兴起。自 由
竞争 的结果 使资本雄 厚的保 险公司 谋求独占 市场,
以 扩大经 营规模 ,增进本 身利
益,
于 是就组 成了保险 托拉斯 ,
形 成 保 险事 业 的 集 中 独 占化 。另 一方 面,一些 保
险事 业为避 免同业竞 争(而不 在于 市 场的 独占),便 相互 结合成 “保 险 业 同 盟”。
由于 保险业 的集中独 占不利 于被保 险人,
因此 为保障 被保险 人的权 益,并促 进保
险事 业的健 康发展,
各 国相继 制定保 险监督法 ,实行 严格的 实体监督 制度。
(六)保 险经纪人 及保险 代理公 司的兴起
自从 14世纪的海 上保险 出现以 来,世 界保 险业 如奔 腾 的江 河,飞 速 地向 前
发展 。今天 ,
保险已成 为人们 生活中 必不 可少 的组成 部分。 各种 商 业 性 的保 险
公司 迅速发 展,
与保险 有关的 其他保 险 组织 如保 险经 纪 人和 保险 代 理 公 司也 得
到了 很大的 发展。
保险经纪 人是指根 据保险 人的 委托,在 保险 人授 权 的范 围内 代 为 办 理保 险
业务 ,
并依法 向保险人 收取代 理手续 费的单位 或者个 人。在 现代保 险市场上 ,保
险经 纪人已 成为世界 各国保 险企业 开发保险 业务的 主要形 式和途径 之一。
保险经 纪人是一 种特殊 的代理 人,
经纪人 既为保 险客户 服务,又 为保险 公司
服务 :
在发放 保险单,收取保 险费的 时候,
经纪 人是为 保险公 司服务 ;而当同 保险
第 三节   保险 的产生 和 发 展 30

公司 洽谈保 险合同条 款的时 候,


他又 是在为客 户服务 。

三、我国 的保险业

(一)我 国保险的 起源
在长期改 造与征服 自然的 实践 中,我国 古代 社会 很 早就 形成 了 完 善 的荒 政
思想和 系统的 仓储制度 。我国 古代 国君 大 多重 视贮 粮备 荒 ,其政 策 措 施 也五 花
八门 ,
举不胜 举。西周 时期有 “以待 凶 荒”的“委 积 ”制 度;春 秋战 国时 期李 悝 曾
提出“熟敛 饥发”的“平籴”思想;
“谷贱 时增价而 籴,贵 时减 价而 粜 ”的 “常平仓 ”
则始 于西汉 年间。隋 文帝元 年,
适逢 天下大灾 ,隋文 帝派度 支尚书长 孙平去 视察
灾情 。长孙 平路过洛 阳附近 一个村 寨,惊奇 地发 现,在四 处 饥荒 的围 困中,这 个
村寨 竟依然 能够维持 生 计 。经 过仔 细 查 询,才 了解 到,这 个 村 寨 有 一种 被 称 为
“义 仓”的制度,即在丰 收 之 年,每 家交 纳一 石 粟麦 ,由 德高 望 重的 长者 保管,为
全村所 共有;在灾荒之 年,
再由 长者 主持 开 仓赈 灾,将 所 储之 粮发 放 给 各 家应 付
饥荒 。这种 “义仓”制度 得到了 隋文帝的 赏识 因而 被推而 广之,并为后 代 历朝 所
沿用 ,
直至清 朝末期,时长约 12
00年 之久。
在西方现 代保险传 入我国 之前,我 国已 经出 现了 一 些具 有原 始 互 助 性质 的
民间 保险组 织。如在 水上运 输方面 ,
我国曾出 现过船 会组织 ;原始的 人寿保 险方
面,
则 有父母 轩、孝子 会等;
其 中,作 为陆路运 输保险 萌芽的 镖局,
尤 为引人注 目。
镖局是以 民间武力 保护财 产运 输安 全 的组 织,它 的 责任 仅限 于 防 止 匪盗 抢
劫,
而 对其他 各种自然 灾害和 意外事 故造 成的 损失则 不予 负责。 据 光 绪 十五 年

1889年)《黑 龙江述略 》记 载 :“东 三省 马 贼 充 斥 ,故商 旅 往 来,咸 以保 镖护 行。
齐齐 哈尔、
呼 兰等城,皆有行 局。此 辈镖手,
大 部以河 北沧州 人居多 ,官家亦 每倚
以为 用,
不假 练军之力 。 由 奉天 出 法 库 门 ,经 蒙 古划 草 地,往 往 竟 日 不 逢一 人。
镖手 执枪从 骑,
沿途顿 宿,咸 皆熟谙 。其价每 人十金 ,
凡百在 内,若有 损失由 行局
认赔 。由法 库门至郑 家屯而 北,
食物 皆须自带 ,旅馆 仅供水 薪而已。 郑家屯 为蒙
古科 尔沁部 所辖,
民众 万余,实为第 一集 镇。旅 馆 较 内 地尤 大数 倍。 每至 冬 季,
辄停 车数百 乘,
宿千余 人而不 觉其扰 。”
这些带 有互助共 济性质 的原始 保险形式 ,
随着现 代保险 业的发 展,在北 洋政
府时 期基本 趋于衰亡 ,
为现代 保险形 式所取代 。
(二)我 国现代保 险业的 产生、发展
我国现 代保险业 是伴随 着西方 列强对中 国的入 侵而由 国外传入 的。保 险的
英文 名称是 “i
nsur
anc
e”,
最早将 其介绍 入中国的 是道光 二十 二年(1
843年)刊 行
的魏源 的《海国图志 》。书 中,魏源 将 “i
nsu
ran
ce”译 为 “担 保 ”,保 险 公 司(i
nsu
r-

ncec
ompa
ny)译 为“担保会 ”。保 险和保 险公司 还曾根据 广东话 被音译 为“燕 梳
(烟 梳)”和“燕梳 甘斑尼”,
而“保险 ”这 一译名 据 考 是由日 本传入 并最 后 在中 国

06 第 十 二章   证券 、保 险与信 托机 构

流传 开来的 。
中国出 现的 第 一家保 险企 业 是 1
805年 英国人 大 卫森 在 广 州设立 的谏当 保
险行 。根据 现 有史 料显 示,1
865年 5月 2
5日创 立 于 上 海的 华 商 义 和 公 司保 险
行是 中国第 一家民族 保险企 业(一 说为 18
85年的“仁和 保险 公 司”与 “济和保 险
公司”,上 海)。 在半殖 民地 半封 建 的 旧 中国 社会 中,由 于中 国民 族资 本相 对 于
帝国 主义资 本过于软 弱,中 国民 族保 险业 的 发 展非 常 缓 慢,只 是 在 五四 运 动 以
后,
人 民开始 觉醒,
民族 意识提 高,遭 受外 资压 迫的民 族保 险业才 有所 发展。 在
民族 银行 资 本 的 支 持 下,“平 安 保 险 公 司 (1
926年 )”、“太 平 保 险 公 司 (19
29
年)”、“中国 保险公 司(1
931年 )”等民 族骨干 企业 纷纷 出现,旧 上 海 滩(和 抗 战
时的 重庆)成为当时 中国的 金融和 保险中心 。
(三)新 中国保险 业的发 展
新中国 的保险业 是在对 旧保险 业加以整 顿与改 造的基 础之上建 立和发 展起
来的 。改造 复业后的 私营保 险公司 ,
于195
1年 至 1
956年在自 愿结合 的基 础 上,
吸收 部分国 有资金,
最 终大多 合并入 太平 保 险公司 (上海),并退 出 国 内市 场 ,专
营海 外保险 业务。另 外,
为了 保护民 族保险业 ,当时 还从各 方面对外 资保险 公司
业务 做出限 制,
迫使这 些外国 保险公 司不得不 陆续申 请停业 ,到 19
52年底,都 自
动撤 离。

949年 10月,由 中国 人 民 银 行 总行 报 经 中 央 人 民政 府 政 务 院财 政经 济 委
员会 批准成 立中国人 民保险 公司,
194
9年 10月 20日 正式 开 业,它 以 “保护国 家
财产、保障生 产安全、
促 进物资 交流、增进人民 福利”为 基本任 务。19
59年,由 于
对保 险的积 极作用认 识不足 ,
因此在 当时的 全国人 民公 社化运 动中 ,认 为“一 大
二公 ”,吃 饭、
穿衣、生老病 残 和灾 害 事 故 ,国 家 和 集 体 经 济 都 可以 包 下 来,保 险
已经 完成了 其历史使 命,
没有 再办的 必要。 当时 除了 保 留同 对外 经 济 往 来有 关
的海 上保险 、
航空保险 和在华 外国人 的财产保 险等对 外保险 业务外 ,国内各 项财
产保 险在全 国范围内 停办。1
979年根 据实现 四 个 现代化 建设的 需要 ,按照经 济
工作 要遵循 经济规律 办事的 要求,
对 保险在社 会主义 建设中 所起的 作用,重 新作
了评估 。这一 年的 2月 ,经中 国人民 银行全国 分行行 长会议 决定,
并 报请国务 院
批准 ,
自198
0年起恢复 办理国 内保险 业务。
我国保 险事业由 此获得 了新生 ,
在短短十 几年中 ,国内 外保险业 务从几 项基
本的财 产保险 发展到国 内业务 1
30多 种、涉外业 务 80多 种 ,保险 责 任 范 围从 灾
害事 故风险 扩展到经 济责任 风险,
保 险覆盖面 扩大到 全国城 乡广大 地区,涉 外保
险关 系也有 了较大的 发展。 国内业 务以年平 均近 50%的 速度递 增,
涉 外业务 以
年均 30%左右 的速度 递增。19
86年,我国又打 破了中 国人民 保险公 司独家经 营
的局面 ,批准 设立“新疆兵 团保险 公司”。1
987年中国人 民银行 批准交 通银行 及
其分 支机构 设立保险 部,
经 营 保 险 业务 ,1
991年 交 通 银 行在 其保 险业 务部 的 基
第四 节   保险 的 相关 概念及 主 要 业务 种 类 30

础上 组建中 国太平洋 保险公 司(总 部设 在 上海),成 为 中国 第二 家全国 性综合 保


险公 司。1
988年,
深圳 平安保 险公司 在蛇 口成 立,1
992年更 名为 中国 平安 保 险
公司 ,
成为第 三家全国 性保险 公司。19
96年 中国人 民 保险 公司 改组为 中国人 民
保险(集团 )公司 ,下设 中保 人寿 保 险 有 限公 司、中 保 财 产保 险有 限公 司和 中 保
再保 险有限 公司。1
999年 1月,
中国人 民保险 (集 团)公 司进一 步重 组。中保 财
产保险 有限公 司更名为 中国人 民财 产保 险 公司,中保 人 寿保 险有 限 公 司 更名 为
中国 人寿保 险公司,
中 保再保 险有 限公 司更 名为 中国 再 保险 公司。 1
995年《中
华人 民共和 国保险法 》(简称《保险法 》)由中华 人民共 和国第 八届全 国人民代 表
大会 常务委 员会通过 ,
并 于 当 年 10月 1日 生 效 。中 国 人 民 银 行 根据 《保 险法 》
的规 定,
于19
96年又 批准 设立 新华人寿 、泰 康人寿 、华泰 保险、永安保 险和华 安
保险公 司。国 内保险市 场形成 了 有 限 竞争 的 局 面。 近几 年 ,许多 外 国 保 险公 司
不断 进军中 国,
在中国 境内开 设了分 公司或合 资保险 公司,我国的保 险市场 逐步
形成 。

第四节 保险的相关概念及主要业务种类

一、保险 的概念、基本要素 和职能

(一)保 险的概念
概括地 说,
保险是 指风险 损失的 转移 和分 散。通 过 这种 风险 损 失 的 转移 和
分散 ,
保险可 以起到使 社会生 产和生 活稳定的 作用。
认识保 险,
首先要 从风险 开始。 风险,是一 种不 能确 定 发生 原因、时 间和 地
点,
一 旦发生 就会给受 其影响 的单位 或 个人 造成 财产 损 失或 者人 身 伤 亡 的事 件
(这 里指的 是纯粹风 险即危 险)。风险可 以从以 下两个 方面来分 类:

1)以 风险对象 来区分 ,
有财产 风险、责 任风险 和人身 风险 三 种:① 财产 风
险,
即 一切财 产的损毁 、灭失 、
贬值 等风 险 ;② 责任 风险 ,即 指 根据 契约 、道 义 或
法律 上的规 定,
应对他 人的财 产或 人身伤 亡负 经济 赔 偿 责任 的风 险 ;③ 人 身 风
险,
即 指人由 于疾病、受伤、
残 废或死 亡所引起 的风险 。

2)以 风险发生 的原因 来区分 ,有自然 风险 、社 会风 险 和经 济风 险三种:①
自然 风险,
即 指自然因 素和物 理现象 造成的危 险,如 雷电、
火 灾、洪水 、
地震、台风
等造 成财产 损失的风 险;
② 社会风 险,即 指因个 人或团体 的行为 所造 成的 危 险,
如偷 窃、
过失 以及战争 、罢工 等所 致的 风 险损 失;③ 经 济 风险 ,即 指在 生产 或 商

① 凌江 怀主 编.《走近金 融》.第 136页 .


广 州 :广东 旅游出 版社,
199
9。

08 第 十 二章   证券 、保 险与信 托机 构

业活 动过程 中,
由于经 营管理 或市场 情况变化 等因素 而造成 的产品 数量减少 、质
量不 佳或者 市场价格 涨落引 起的风 险损失。
对风险 的处理方 法,
通常 有三种 :事前预 防、
事中 抑制和 事后补 救。保险 ,就
是一 种事后 补救的方 法。这 可以从 两个角度 来理解 :
一方面 ,保险是 一种经 济补
偿制 度,
主要 是对意外 灾害事 故造成 的损失 进行 补偿 ;另 一 方面,保 险 是 一种 因
合同 而产生 的法律关 系。
(二)保 险的基本 要素
保险是补 偿经济损 失的经 济方 法,是通 过订 立合 同 而建 立的 一 种 转 嫁风 险
的经 济关系 ,
但是保险 公司不 是对所 有 破坏 物质 财富 或 威胁 人身 安 全 的 风险 都
可以 承担保 险责任的 。作为 经济补 偿制度的 保险,
必 须具备 以下要 素:
1.风险 不是投 机性的
这是指被 保险人只 有受到 损 失 的 可能 性,并没有 获得 收益的 可能 性。如 果
风险 既可能 给被保险 人带来 损失,
也 可能给其 带来收 益,被 保险人就 极有可 能会
尽量 冒险,
因 为他的风 险损 失由 保险 公司 替 他 负担,而风 险 收 益 则 归他 自 己 所
有。
2.风险 必须是 偶然性 的
可保风险 既有发生 的可能 性,又 必须 是偶 然和不 可预 知的。 风 险 必 须是 意
外的 ,
这里有 两层意思 :一是 指不是 必须发生 的损失 ,
风险发 生与否 不确定,发生
的时 间不确 定,
发生的 状况不 确定,发生 的 程度 不确 定;二是 指不 是 被 保 险人 的
故意 行为所 引起的。
3.风险 必须是 大量的 、分散的 ,
即有大 量同质 而且相互 独立的 风险存 在
所谓独 立是指一 个风险 事故的 发生与另 一个风 险事故 的发生之 间没有 必然
的联系 或引致 关系。只 有这样 才能 保证 概 率论 和大 数定 律 能发 挥作 用,从而 合
理确 定保险 费率。
4.必须 是可能 导致比 较大的经 济损失 的风险
如果只 是一点轻 微的损 失,
就不 需要 保险 来进行 保障。 当灾 害 事 故 发生 会
导致 重大损 失,
从而影 响当 事 人的 经 济生 活 稳 定 时 ,人 们 才 有保 险 的 需 要。 当
然,
如 果灾害 事故引起 的损失 范围极 大,经 济损 失极 为严 重 ,保障 关 系 也 难于 成
立,
例 如战争 、核辐射 等特大 风险,
一 般情况下 保险人 不会单 独承保 。
5.必须 是多个 经济单 位的结合
为了广 泛分散风 险,
需要 结合有 共同风险 顾虑的 个人或 单位,形 成集体 的力
量来 分担损 失。因此 ,
保险通 常都是 多个经济 单位的 共同行 为,而非 单个人 的活
动。多 个经济 单位的结 合必须 具备 一定 的 条件,即其 共 同缴 付的 保 险 费 能够 抵
补保 险人因 承担风险 所造成 的经济 损失而需 要支付 的保险 金和经营 保险业 务的
管理 费开支 。因此,
很 多国家 的保险 法 中一 般规 定被 保 险人 应达 到 一 定 数量 和
第四 节   保险 的 相关 概念及 主 要 业务 种 类 30

规模 ,
保险人 方可营业 。
(三)保 险的主要 职能
保险的 职能有两 个:
分散 风险和 补偿损失 。这两 个职能 是相辅 相成的,补偿
损失 是保险 的目的,
分 散风险 则是保 险处理危 险事故 的技术 方法,是 达到补 偿损
失这 一目的 所需要的 手段,
两 者关系 体 现了 保险 机制 运 行过 程中 手 段 与 目的 的
统一 。此外 ,
在现代社 会中,保险还 具有融通 资金的 功能。
1.分散 风险职 能
各种自 然灾害和 意外事 故,
对社 会生产和 人们正 常生活 所造成 的损失,具有
很大 的偶然 性,
这种偶 然性的 危险 损失,是 人 类 所 不 能 避免 的。 对此,人 们可 以
运用 已经掌 握的社会 科学和 自然科 学知识,
将 各种可 能预料 的偶然 危险固定 化,
将偶 然性危 险视同必 然性危 险,
事先 进行 危险 损失的 经济 支出。 这 种 经 济支 出
是在 有共同 危险损失 顾虑的 经济单 位和个人 之间进 行的。 大家根据 所掌握 的这
种共 同危险 造成的损 失的范 围、
频度 ,在 危 险发 生之 前就 聚 集资 金,危 险 发生 后
就把 这笔资 金送给遭 受损失 的经济 单位或个 人,
将其 损失分 散给众 人,由有 共同
危险 顾虑的 经济单位 和个人 分担。
保险组 织通过向 投保人 收 取保 险 费,建 立 保险 基 金 ,当 被 保 险 人遭 到 损 失
时,
用 保险基 金进行补 偿,
也就 是用 大家 的 钱来 补偿 一部 分 人的 损失,这 实际 上
将一 部分人 面临的危 险分摊 给大家 ,
从而从整 体上提 高了对 危险的 承受能力 。
2.赔偿 损失职 能
这是指 保险人把 有共同 危险顾 虑的经济 单位和 个人所 缴付的保 险费集 中起
来,
对 遭受危 险损失的 经济单 位或个 人实行 经济 补偿 ,以 对 抗危 险,保 障 社会 经
济活 动正常 进行和人 民生活 安定。 把危险分 散给大 家的过 程也就是 对遭受 损失
的个 体进行 补偿的过 程。保 险的两 个基本职 能实际 上是从 手段和目 的两个 不同
的角 度观察 保险过程 的结果 。
3.融通 资金职 能
保险的 融资职能 是指将 保险基 金的暂时 闲置部 分重新 投入到社 会再生 产中
的过程 。保险 组织通过 收取保 险费 聚集 起 规模 庞大 的保 险 基金,保 险 基 金从 原
理上 说是为 了赔偿被 保险人 的经济 损失,
但由 于危险 事故不 可能都 同时发生 ,保
险基金 因此也 不可能一 次全部 赔 偿 出 去,总有 一部分 基金 处于闲 置状 态。在 现
代经 济社会 中,
资金是 一种资 源,如 果 不充 分 利 用,就 会形 成浪费 。 为 了 防止 这
种浪 费,
保险 人采取了 金融型 经营模 式,即 运用 部分 保险 基 金,参 与 社 会 资金 融
通,
用 于社会 再生产的 运转。 目前,世界上许 多发达 国家的 保险公司 已经成 为最
主要 的非银 行金融机 构,
在金 融市场 上占有举 足轻重 的地位 。
保险基金 投入到社 会再生 产中 去有 两 种途 径:一 种 是保 险公 司 将 保 险基 金
存入银 行,由 银行贷放 出去,
进 入社 会再 生 产过 程;另 一 种是 保险 公 司 直 接投 资

10 第 十 二章   证券 、保 险与信 托机 构

进行 运用。 前者对保 险公司 而言,


风 险很小,但收益 也较低 。保险公 司作为 商业
机构 ,
以盈利 为目的,从自身 经济利 益出发,
更 愿意直 接运用 保险基 金,以获 得更
高收 益。而 且,
保险公 司的投 资渠道 很多,通过 投资 分散 化 ,可以 最 大 限 度地 降
低风 险。事 实证明,
保 险业越 是发展 ,保 险 投资 就越 重要,投 资收 益 已 经 成为 保
险公 司重要 的收入来 源。保 险投资 的渠 道 主 要 有以 下几 类 :银行 存款 、股票、债
券、
抵 押贷款 、不动产 、
保单贷 款等等 。

二、保险 公司和保险 合同

(一)保 险公司
所谓保 险公司,
是 指依法 设立的 专门从事 保险业 务的公 司。对 这一概念 ,可
作如 下理解 :
其一,
保 险公司 是依 法 设 立的。 所谓 依 法 设 立是 指 按 照 《保险 法 》、《公 司
法》等有关 规范保险 公司的 规定设 立 的。 不依 法设立 ,自 称 其 为 保险 公司 者 ,将
会受 到法律 的惩处。 保险公 司只有 依法设立 ,
才能从 事保险 业的经 营活动,也才
会受 到法律 的保护。
其二,
保 险公司是 专门从 事保险 业务的公 司。保 险公司 是一种 特殊的公 司,
这种公 司经营 的是保险 业务。 对保 险公 司 的业 务,各 国 的保 险法 规 有 明 确的 规
定。
其三,
保 险公司是 按照公 司的业 务范 围标 准来划 分的 一种公 司。 公 司有 多
种形 式,
根据 不同的标 准来划 分可以 将公 司分 为多种 。 保险 公司 是 一 种 业务 范
围特 定的公 司。
国际上 ,
保险公司 的组织 形式一 般为股份 有限公 司,其 原因是股 份有限 公司
公开 性强,
资 金比较雄 厚,便 于保 障被 保 险 人 的 利 益。 根 据 我 国 《保 险 法 》的 规
定,
目 前我国 保险公司 的组织 形式有 两种:一是 股份 有限 公 司,二 是 国 有 独资 公
司。
对保险 公司的设 立,
有比 较严格 的规定和 限制,并且各 国一般都 有相关 的法
律条 款作为 保障。根 据我国 《保险 法》的 规定 ,在我 国设 立 保险 公司必 须 具备 如
下条 件:
(1)符 合《保 险法》和《公司法》规定 的章程 。
(2)符 合规定的 注册资 本最低 限额。我 国规定 这一限 额为人民 币 2亿 元。
(3)拥 有具备专 业知识 和业务 工作经验 的高级 管理人 员。
(4)有 健全的组 织机构 和管理 制度。
(5)有 符合要求 的营业 场所和 与业务有 关的其 他设施 。
除上述 条件外,
设 立保险 公司还 必须经金 融监管 部门批 准。
(二)保 险合同
第四 节   保险 的 相关 概念及 主 要 业务 种 类 31

1.概念
保险合同 是指投保 人和保 险人 约定 的 前者 向后 者交 付 保险 费,后 者 在约 定
的责 任范围 内对前者 负赔偿 损失责 任或支付 一定金 额的协 议。保险 合同也 是合
同的 一种,
所 以它具有 一般合 同的特 点,如:
合 同是双 方的法 律行为 ,合同的 当事
人必 须有行 为能力,
合 同是有 偿的协 议,等等 。除了 这些合 同所具有 的共同 特征
之外 ,
保险合 同还有自 身的特 点:
(1)它 不像一般 合同的 订约,
双 方都是 当事 人,都是 为 自己 的利 益订约,而
往往 可以为 别人的利 益订约 。如人 身保险,
除 了被保 险人自 己受益 外,还可 以指
定另 外的受 益人。
(2)保 险合同不 像一般 合同履 行义务是 必须的 ,
它具有 偶然性 ,即必须 发生
保险 事故,
保 险人才履 行其赔 偿义务 ,否则就 不 存 在履 行义务 的问 题(带 储蓄 性
的两 全人寿 保险除外 )。
2.主要 内容和 条款
在保险合 同中,应 该明确 规定保 险对 象、保 险金 额、保险 责任 、除 外责任、赔
偿办法 、保险 费缴付办 法及保 险起 讫期 限 等条 款。保 险对象 一定 要具 体、明 确。
保险 危险、
保 险事故也 必须明 确规定 。
保险条款 是规定保 险人与 被保 险人 之 间的 基本 权利 与 义务 的条 文,是保 险
公司 对所承 保的保险 对象履 行保险 责任的依 据。保 险条款 主要有如 下几种 :
(1)基 本条款,
即 在保险 单载明 的保险双 方的权 利与义 务的条 文。
(2)法 律条款,
即 在保险 单载明 某些有关 法律规 定的条 款。
(3)选 择条款,
即 保险人 根据业 务需要而 选择载 入保险 单的条 款。
(4)附 加条款,
即 按照被 保险人 的要求,增加承 保危险 的条款。
(5)保 证条款,
即 被保险 人为了 享受契约 权利而 承诺应 尽义务 的条款。

6)行 业条款,
即 对专门 行业保 险 人在 保险 保障 等 方面 所作 的 专 门 规定 的
条款 。
3.形式
保险合 同有两种 形式:
一 种是双 方共同签 署的合 同或协 议;另一 种是由 投保
人提 出投保 申请,
经保 险人认 可后由 保险 人单 方签发 的保 险单。 两 种 形 式中 以
保险 单方式 较为通行 。
保险单 就是载明 保险人 与被保 险人所约 定的权 利与义 务的书面 凭证。 保险
单上要 载有保 险人和被 保险人 的 名 称、保 险对 象、保 险金 额 、保险 期限 、保 险 费、
赔偿 或给付 的责任范 围以及 其他约 定事项。

12 第 十 二章   证券 、保 险与信 托机 构

三、保险 的主要业务 种类

保险具 有广泛的 适用性 ,


保险的 险种越来 越多,保险已 经渗透到 社会的 各个
领域 。现在 ,
国际上开 展的保 险业务 名目繁多 ,从卫 星、
火箭 到人的 某一器官 ,从
一般的 家庭财 产到企业 的高新 技 术 研 究开 发,不下几 百种。 这些 保 险 业 务大 致
可以 按照保 险对象、
实 施形式 和职能 保障范围 进行如 下分类 :
(一)按 风险对象 分为财 产保险 、责任保 险、
保证 保险和 人身保 险
1.财产 保险
财产保 险也叫“损害保 险”,是指以 物质财 富及 其有 关 利益所 受损 害 为保 险
对象 的保险 。财产保 险保的 是各种 各样的因 自然灾 害或意 外事故造 成的物 质或
其他利 益损失 。它以各 种不同 的物 质财 富 和与 之有 关的 利 益作 为保 险对象,比
如建 筑物、
厂 房、生产 设备、
运 输工具 等。财产 保险关 系发生 后,根据 保险单 所载
条款,由投保 人缴付保 险费,
发 生自 然灾 害 或意 外事 故造 成 保险 财产 损失时,保
险人 负责赔 偿。财产 保险包 括海上 保险、工 程保 险、航空 保 险、陆 上 运 输 货物 保
险、
汽 车保险 、邮包保 险、
火灾 保险、家庭财产 保险、
农 业保险 等。

1)海 上保险。 海上保 险又称 “海上运 输险”,它 是 指保 险对 象(如船 舶 、货
物或 运费等 )在海上 运输过 程 中因 发 生 保 险 责 任 范 围内 的损 失 时 (如 因海 难 或
其他 意外事 故而造成 损失 ),由保 险人 按保 险 合 同 的约 定负 责赔 偿 的 保 险。 就
保险 对象而 言,
海上保 险可分 为船舶 保险、货 物保险 、
运费保 险、船舶 所有责 任保
险等 ;
就保险 的责任范 围而言 ,可分 为主要险 别 (如平 安 险、
水 渍险 和一 切险等 )
和附 加险别 (如战争 险、生 锈险、
破 损 险等 )。 在不 同险别下 ,保险 人的 责 任范 围
不同 ,
保险费 率也不同 。被保 险人可 自行选择 投保的 险别,但只能在 投保一 个主
要险 别后,
才 可投保附 加险别 。
(2)工 程保险。 承保工 程期间 一切意外 的物质 损失和 对第三者 所造成 的人
身伤 害与财 产损失,
负 经济赔 偿责任 ,主 要 包括 以各 类民 用 、工业 用 和 公 共事 业
用的建 筑工程 为保险对 象的建 筑工 程险 和 以各 类工 厂、矿山 的机 器 设 备 的安 装
工程 为保险 对象的安 装工程 险。
(3)汽 车保险。 承保各 种汽车 的物 质 损失 及其 对第 三 者所 造成 的损失,负
经济 赔偿责 任,
又可分 为车身 险和第 三者责任 险。
(4)火 灾及其他 灾害保 险。承 保陆上各 种财产 ,
如房屋 、厂房、机器、设 备本
身由 于火灾 、
爆炸、雷 电、
洪水 、地震 或意外事 故所造 成的损 失。这种 保险的 财产
或者 是被保 险人所有 ,
或者是 被保险 人替他人 保管,或者是 被保险人 与他人 所共

① 部分 讨论 参阅凌 江怀 主 编.《货币 金融学 》.


第 289页.北京 :
中 国 经 济出版 社,
2001。
第四 节   保险 的 相关 概念及 主 要 业务 种 类 31

有而 为被保 险人所负 责,
以及 特约财 产。
2.责任 保险
责任保险 是以被保 险人的 民事 损害 赔 偿责 任作 为保 险 对象 的保 险,它是 一
种无 形财产 保险。它 承保 被保 险人 在 各种 生 产 经 营 活动 和 日 常 生 活中 由 于 疏
忽、
过 失等行 为造成的 对他人 的损害 ,依法承 担经济 赔偿责 任,
如汽 车肇事、船舶
碰撞 、
产品缺 陷、医生 误诊等 原因造 成 他人 的 人 身 伤 害或 财 产 损 失,车 主、船 东、
产品 制造商 、
医生等责 任者应 对受害 者负 担的 经济赔 偿责 任。责 任 保 险 的目 的
是事 先为个 人或企业 承保此 种法律 上的责任 ,
在受害 人受到 损失时 ,为被保 险人
负经 济赔偿 责任。责 任保险 的保险 对象,既 不是 特定 财产,也不 是人 身,而是 被
保险 人对于 第三人应 负的赔 偿责任 。而这种 责任必 须具备 以下 要 点:① 被保 险
人对 于第三 人应负的 经济赔 偿责任 ;② 民 事责 任;③ 依 法 应 负 的责 任;④ 过 失
责任 。
另外,责 任保险的 保险事 故,
与 一般 财 产保 险的 保险 事 故不 同,它 不 是意 外
事故 的发生 本身,
而是 损失事 故发生 后,被 保险 人依 法应 负 经济 赔偿 责任时,即
为保 险事故 发生。也 就是说 ,
被保险 人责 任的 发生就 是保 险事故 。 如 果 发生 意
外事 故,
被保 险人并无 经济赔 偿责任 ,也就不 存在责 任保险 的保险事 故。
责任保险 从承保的 方式看 ,可分 为两 类:一 类是 作为 主 要 险 种的 附加 险 种,
它不 单独承 保,
如汽车 、船舶 、
飞机的 第三者责 任保险 ;另一 类是可以 单独承 保的
责任 保险,
它 又大体可 分为如 下四种 :
(1)公 众责任保 险。承 保被保 险人在一 定场所 进行各 种活动时 因发生 意外
造成 第三者 人身伤害 或财产 损失,
根 据法律应 由被保 险人承 担的经 济赔偿责 任。
例如 工程施 工期间,
造 成行人 的伤亡 的经济 赔偿 责任 ,若 参 加了 此项 保险,就 可
以由 保险公 司在双方 商定的 最高赔 偿限额内 进行偿 付。

2)产 品责任保 险。承 保被保 险人 因 制 造 或销 售的 产 品 的 缺陷 致使 用 户、
消费 者遭受 人身伤害 或财产 损失,
依 法应由被 保险人 承担的 经济赔 偿责任。
(3)雇 主责任保 险。亦 称劳工 保险,承 保雇 主根 据 法律 或雇 佣 合 同 对受 雇
人员 的人身 伤亡应承 担的经 济赔偿 责任。
(4)职 业责任保 险。承 保各种 专门职业 的从业 人员因 工作中的 过失或 疏忽
造成 他人人 身伤害或 财产损 失而应 承担的经 济赔偿 责任。 如医生、药剂师、设计
师、
会 计师、律师等职 业的从 业人员 ,
由于职业 的性质 容易引 起赔偿 责任,职 业责
任保 险就能 为他们解 除后顾 之忧。
3.保证 保险
保证保险 实际上是 一种担 保业 务,即由 保险 人代 被 保险 人向 权 利 人 提供 担
保,
在 被保险 人不履行 契约义 务,
失 去信 用 或者 有犯 罪行 为 ,致使 权 利 人 受到 经
济损 失时,
保 险人负赔 偿责任 。保证 保险主 要有 契约 保证保 险、信用 保险、忠 实

14 第 十 二章   证券 、保 险与信 托机 构

保证 保险等 。
4.人身 保险
人身保 险就是以 人身 和生 命 为 保险 对 象的 保 险业 务。 参 加 了 人身 保 险 以
后,
一 旦发生 了意外伤 害事故 造成被 保险人 的人 身伤 害、死 亡等 后果,或 者被 保
险人 生存到 保险期满 之后,
保 险公司 承担给付 保险金 的责任 。
人身保 险和财产 保险就 其性质 和实施办 法来说 是根本 不同的。 财产保 险是
一种 损害赔 偿保险,
只 有投保 人所投 保的财产 在保险 责任范 围内遭 受损失时 ,保
险人才 负赔偿 责任。人 身保险 则不 同,人的 生命 以及 人 遭受 意外 事 故 所 引起 的
经济 损失,
很 难用一个 固定金 额去衡 量,因而 人身保 险的投 保人或者 受益人 从保
险人 那里取 得人身保 险金,
不 排除他 们 同时 接受 因劳 动 保险 和社 会 福 利 所发 给
的款 项,
以及 第三人给 付的损 害赔偿 金。另外 ,财产 保险在 保险人将 赔款付 给投
保人 以后,
如 果这种损 失可以 向造成 损失方进 行追偿 ,投保 人有义务 将追偿 权利
转移 给保险 人,
由保险 人代位 行使这 种追偿权 利,投 保人不 得既从损 害方得 到赔
偿,
又 取得保 险人的赔 偿。而 人身保 险则 不存 在这种 代位 追偿权 。 因 为 财产 保
险是 属于补 偿保险,
不 能因为 参加了 保险、受了 损失 就可 以 多得 利,而 人 身保 险
是给 付性质 的保险,
损 害人与 保险公 司各赔各 的,保 险人没 有向损害 人追还 他所
支付 的保险 金额的权 利。也 就是说 ,
当人身保 险的被 保险人 受到损 害时,既 可以
向加 害人要 求赔偿,
又 可以在 保险人 那里得到 约定的 保险金 。
人身保 险又分为 人寿保 险、
人身 意外保险 和疾病 保险等 。
(1)人 寿保险。 人寿保 险也叫 “生命 保险”,就 是以 人 的生 存或死 亡 为保 险
对象 的保险 ,
当被保险 人生存 到一定 年龄或在 保险期 限内死 亡时,由 保险人 付给
被保险 人或受 益人以约 定的保 险 金 ,投保 人则 依约定 支付 保险费 。 人 寿 保险 是
一种 自愿保 险。按照 保险 的期 限,人 寿保 险可 分为 定 期保 险(即在 规定 的 保 险
期限 ,
被保险 人若死亡 ,由保 险 人 支 付保 险金 )和 终 身保 险(即在 被保 险人 死 亡
时由 保险人 支付保险 金);按 给 付 方 式,分 为 定 额 保 险(保险 金在 被保 险人 生 存
至一 定年龄 或死亡时 一次给 付 )和 年 金 保 险 (投 保 人 向 保险 人一 次或 分期 交 纳
保险费 ,约定 从一定时 期起,
按 年或 按月 领 取一 定金 额,至被 保险 人 死 亡 或到 达
一定 年限为 止)。在 被 保 险人 故意 自杀、因犯 罪致 死以 及受 益 人故 意害 死 被 保
险人 时,
保险 人一般可 免除支 付保险 金的义务 。
(2)人 身意外伤 害保险 。人身 意外伤害 保险即 保险人 对被保险 人因意 外事
故以致 伤、残 、
死亡,按 保险合 同规定 给付 保险金 的保 险业务 ,如 旅客 意外 险 等。
意外 伤害保 险只承保 意外伤 害责任 ,与投保 人的 年龄 、健 康 关系 不大,因 此没 有
投保 年龄的 限制,
也不 用检查 身体。 但 有精 神病 以及 完 全丧 失劳 动 能 力 的人 不
能投 保意外 伤害险。
(3)疾 病保险。 疾病保 险即保 险人对被 保险人 因发生 疾病而致 的医疗 费用
第四 节   保险 的 相关 概念及 主 要 业务 种 类 31

支出 或因丧 失劳动能 力而产 生的经 济损失进 行保险 。


(二)按 保险的实 施方式 可分为 强制保险 和自愿 保险
1.强制 保险
强制保 险是指非 出于投 保人的 意愿而是 由国家 规定其 必须投保 的保险 。强
制保险 是自愿 保险的对 称。强 制保 险根 据 法律 产生 效力,无 须投 保 人 和 保险 人
之间 签订保 险单作为 依据。 在有些 国家,
如铁 路、轮 船和飞 机的旅客 的意外 伤害
强制 保险,
旅 客购买的 客票即 起保险 凭证作 用,保险 费即 包 括于 票价 之内,有 关
保险金 的支付 、保险事 故的责 任范围 和除 外责任 等,都依 国 家 规 定的 条例 办 理。
我国 有些地 方也以地 方性法 规的形 式,
规定搭 乘长途 汽车的 旅客必 须投保,保险
期限 自旅客 验票进站 或中途 上车购 票至到达 旅程终 点出站 或下车时 止。
强制保 险有四个 特点:
(1)它 是以国家 法律形 式实施 的,
具有全 面性的 特点,即只要在 规定的 范围
之内 ,
不管投 保人愿意 与否都 必须参 加保险。
(2)它 的保险金 额不是 由投保 人自 己 决定,而是 由 国家 法律 规 定 一 个统 一
标准 。
(3)它 的责任是 自动产 生的,
即 它不管投 保人是 否已办 理了投 保手续,保险
责任 都自动 开始。
(4)保 险人的责 任和投 保人是 否已交付 保险费 没有关 系。即如 果被保 险人
(投 保人)由于一 时经济 困难或 其他原因 交不 出 保 险费,只 能按 滞期交 费罚款 处
理,
但 保险人 对投保人 所负的 财产责 任或人身 伤害赔 偿责任 并不中 止。
2.自愿 保险
自愿保险 是指投保 人和保 险 人 自 愿协 议 订 立 的 保 险。 投保 人是 否投保,完
全凭 其自愿 ,
任何组织 或个人 都不得 强迫。 保险 人如 果 认为 不符 合 投 保 条件 的
也可 以拒绝 承保,
但符 合法律 规定的 自愿保险 不得拒 绝。
自愿保 险有以下 五个特 点:
(1)自 愿保险是 根据投 保人和 保险 人 双方 协议 的契 约 行为 而产 生的,是 通
过自 愿方式 来实现的 。
(2)自 愿保险并 不硬性 地规定 保险金额 标准,
投 保人完 全可以 自由确定 。
(3)自 愿保险的 责任有 明确的 期限,
到期 保险人 的保险 责任即 终止。
(4)保 险责任不 是自动 产生的 ,
而是根据 契约办 理。
(5)其 保险责任 要在投 保人按 契约规定 缴付保 险费以 后才能发 生效力 。
(三)按 保险的保 障职能 可分为 社会保险 和普通 保险
1.社会 保险
社会保险 亦即劳动 保险,是国家 给予 职工在 生、老、病、伤、死 亡 时 的 物质 帮
助,
其 费用来 源于国家 财政或 企业行 政开 支。社 会保 险 是社 会为 保 障 国 民经 济

16 第 十 二章   证券 、保 险与信 托机 构

正常 运行而 实施的保 险,
一般 以国家 或地 方政 府为经 营主 体。社 会 保 险 的特 点
是:
经 营主体 (通常 是国家 或地方 政府)强制 实施,保险对 象是全 体 公 民,采取 平
均保 险费制 度,
保险费 及保险 给付一 般由法律 规定,往往或 多或少由 国家予 以财
政补 贴,
它实 质上是利 用保险 技术为 保 障国 民经 济生 活 而实 行的 一 种 社 会经 济
制度 。
2.普通 保险
普通保 险一般是 在自愿 基础上 形成的,
以 投保人 交付保 险费、保 险人承 担保
险金 给付责 任为条件 的保险 ,
其保障 对象是保 险的参 加者(单位或 个人)。

第五节 信托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信托是 源于英国 衡平 法的 一 种 为他 人 管理 财 产的 制 度。 由 于 信托 在 所 有
权、
经 营权、受益权方 面相分 离,
法律 构造独特 ,因此 在西方 各国被广 泛应用 于民
事、
商 事及公 益领域。 信托业 在我国 的出现和 发展,对促进 我国经济 发展和 满足
人们 日常生 活需要将 产生越 来越重 要的作用 。

一、信托 的概念

信托有 “信任”和“委托 ”两重 含义,是一种 建立在信 任基础 上的财 产管理 制


度。 信托的 概念可以 表述为 :
财产的 所有者为 了达到 一定的 目的,通 过签订 合同
或协议 ,将其 指定的财 产委托 信 托机 构 (或个 人 )代为 管理、营运 和处 分的 经 济
行为 。
根据信 托对象的 不同,
可 将信托 分为两 种类 型:一种 是 以商 品、物 资 为信 托
对象 的商业 信托,
它专 门经营 代客买 卖、运输 、
保管商 品或物 资等,其 办理机 构有
贸易 商行、
信 托商店等 ;另一 种是以 资金、
财产 为信托 对象的 金融信 托,它专 门经
营贵 重金属 或重要文 件契约 的保管 ,证券的 代理 、购 进或 售 出,国 内 外 资 金的 筹
集、
运 用与管 理,房地 产的开 发、
保管 与出售,债务的 催收,
信 息的咨 询等等,其目
的在 于融通 资金、
进行 财务管 理,其 经营机构 主要是 信托投 资公司。 本书所 论述
的信 托,
特指 金融信托 。
在信托 活动中,
有 信托行 为、信 托关系、
信 托目的 、信托 财产和信 托期间 等几
个基 本概念 。
(一)信 托行为
信托行 为是关于 信托 的一 个 法 律用 语。 凡 信 托 当事 人 在 相 互 信任 的 基 础
上,
以 设定信 托为目的 ,
用签订 合同 或协 议 的书 面形 式,发生 的一 种 法 律 上的 行
为,
就 是信托 行为。例 如,委 托人立 下遗 嘱 ,经过 法院 鉴证,同样 是法 律行为,因
此也 属于信 托行为。
第 五 节  信 托的 概 念、特征 及分 类 31

(二)信 托关系
信托的 成立,
必须 有三方 面当事 人:委托 人、
受托 人、受 益人。此 三方围 绕信
托财 产而产 生的经济 关系就 是信托 关系。信 托关系 中三方 当事人既 处于各 自独
立的 地位,
又 互相紧密 地联系 在一起 。没有委 托人,就不存 在受托人 ;
反之,没有
受托 人,
也不 存在委托 人。建 立信托 关系的目 的,在 于通过 受托人对 信托财 产的
管理 和营运 ,
使受益人 获得利 益。信 托关系 人可 以是 自然人 ,也 可以 是法人,信
托关 系的建 立要求他 们具备 一定的 条件。
委托人 ,
是指提出 设定信 托并转 移信托财 产的人 。凡是 财产的 合法所有 者,
不论 是个人 、
法人,还 是不具 备法人 资格的社 会团体 都可以 成为委托 人。个 人委
托人应 是具有 行为能力 的人。 在信 托关 系 中,委 托人 与 受托 人双 方 订 立 合同 或
协议,并在法 律上确认 后,
委托 人即 失去 对 委托 财产 的处 置 权,但 他 享 有 要求 受
托人按 照订立 的契约提 供管理 和处 分信 托 财产 的权 利,要求 受托 人 补 偿 信托 财
产损 失的权 利,
以及当 信托终 止而无 信托行为 规定的 财产归 属者时 ,取得信 托财
产的 权利等 。
受托人 ,
是指接受 信托并 按约定 的 信托 条件 对信 托 财产 进行 管 理 和 处分 的
人。 受托人 必须具有 受托行 为能力 ,
即必须具 有执管 产权,并能够管 理和处 置信
托财 产的能 力。因此 ,
法律限 制或禁 止 无行 为能 力和 限 制行 为能 力 的 人 承当 个
人受 托人,
对 于法人受 托人还 有资本 金和 社会 信誉等 方面 的要求 。 受 托 人在 管
理和处 置受托 财产过程 中有以 下义 务:一是 受托 人的 权 限仅 限于 信 托 成 立时 信
托文 据中约 定的范围 ,
不得越 权和擅 自更改 ;二 是受 托人 应 忠于 职守,为 委托 人
和受 益人利 益服务,
不 能利用 信托财 产为本身 谋利;三是受 托人在有 重大过 失行
为或 违背委 托人意愿 而使信 托财产 遭受损失 时,
必须 进行赔 偿;四是 受托人 应及
时转 交信托 收益,
应及 时清偿 信托财 产上的一 切债务 ;五是 受托人必 须将信 托财
产与 自己的 财产严格 区分,
分 别管理 ,以保障 信托财 产的安 全完整和 受益人 的权
益,
否 则应负 混同不清 的法律 责任。 受 托人 根据 信托 合 同规 定享 有 对 受 托财 产
进行 独立管 理、
营运和 处分的 权利,以及 有 收取 报酬、获 得收 益和 收 取 费 用的 权
利。
受益人 ,
是指信托 财产利 益的享 受者。 受益 人可 以 是委 托人 指 定 的 单位 或
个人 ,
委托人 所不能确 定的 多数 人(如奖 励或 社 会 福 利基 金的 获得 者),也 可 以
是委 托人自 身。但是 不允许 受托人 同时又作 为受益 人,
因为 从理论 上讲,受 托人
与受 益人如 同为一人 ,
受托人 就等于 取得了绝 对的财 产权,这样就没 有设定 信托
的必 要。受 益人无须 具备行 为能力 ,
未成年人 甚至婴 幼儿都 可以成 为受益人 ,但
是法律 禁止享 受某些财 产权的 个 人 ,不能 承当 该财产 权的 受益人 。 受 益 人享 有
信托 利益,
也 要尽有限 的信 托义 务,如 不能 妨 碍 受 托 人正 常 进 行 和 处理 信 托 事
务;
受 托人在 处理信托 事务中 ,对于 不是由于 受托人 本身的 过失造成 信托财 产的

18 第 十 二章   证券 、保 险与信 托机 构

损失 ,
或按规 定应支付 的开支 等,受 益人则有 义务接 受受托 人提出的 支付上 述费
用或 补偿损 失的要求 。
(三)信 托目的
信托目 的是委托 人通过 信托行 为所要达 到的目 的,
如为 了取得 一定的利 益,
为了 财物的 保存,
为了 进行某 项投资 等。信托 目的应 反映在 信托文 据上,作 为委
托人 要求设 定信托的 出发点 ,
这也是 考核受托 人承办 信托事 务是否 完成的标 志。
信托 目的要 在法律允 许的范 围之内 ,
要有达到 的可能 性,要 为受益人 所接受 。
(四)信 托财产
信托是一 种以财产 为中心 的法 律关 系 ,在这 种关 系 中信 托财 产 是 信 托行 为
的标 的物。 信托财产 是通过 信托行 为从 委 托 人 手中 转移 到 受 托 人手 中的 财 产,
如资 金、
有价 证券、债 权、
动产 和不动 产等,也 包括管 理和处 分信托财 产过程 中取
得的 利息、
租 金或利润 等。 后 一 种 财 产通 常 也 称为 信 托 效 益,属 于 信托 财 产 的
范畴 。
(五)信 托期间
信托期 间是指信 托存续 的时间 ,
包含信托 的存续 与消失 两个相 关联的概 念。
信托 的存续 是指财产 所有人 设定信 托时间的 长短问 题;
信托 的消失 ,是指信 托的
终止 与解除 问题。按 英美等 国的法 律规定,
以 公益为 目的的 信托,一 般情况 下无
时限 规定,
称 为永久信 托,财 产所有 人可以永 久设立 信托,
若 原受托 人不存在 ,可
以由 法院指 定或选任 新 受 托 人 ,信 托 关系 长 期 存续 。 利 益 信 托 则 有 时 限规 定。
信托 的消失 一般是指 信托目 的已达 到,信托 终止 ,或 信托 目 的明 显无 法达到,也
可申 请终止 。另外由 于受托 人违反 信托 合 同,或 受托 人死亡 、破 产、丧 失 行为 能
力等 ,
也可解 除信托关 系。

二、信托 的特征

(一)信 托的产生 基于委 托人对 受托人的 信任


信托行为 涉及委托 人向受 托人 转移 财 产权 利,因 此 受托 人必 须 取 得 委托 人
的信任 。受托 人应按信 托合同 或协 议的 要 求履 行管 理和 处 分财 产的 职责,为 委
托人 和受益 人服务,
不 得谋取 私利。
(二)受 托人对信 托财产 仅享有 有限权利
受托人 因信托行 为承让 的财产 所有权,
与 一般民 法所指 的财产 所有权不 同。
民法 中的财 产所有权 ,是指 对标 的物 的绝 对 支 配权,可以 按 自 己 的 意愿 自 由 处
分,
而 信托关 系中受托 人承让 的财产 所有权 ,必 须受 信托 目 的、性 质 和 范 围的 限
制,
不 能由受 托人自由 支配使 用。
(三)受 托人通常 不承担 信托财 产的损失 风险
在信托 关系中,
受 托人严 格按照 信托合同 规定运 用信托 资金,就 资金运 作的
第 五 节  信 托的 概 念、特征 及分 类 31

实际 情况做 出核算,
获 得的收 益归受 益人享 有,如发 生信 托 财产 的损 毁、灭失 或
资金 受损,
则 应由受益 人或委 托人承 担,受托 人不承 担损失 责任。只 有当财 产损
失是 由受托 人本身过 失造成 的才由 受托人承 担责任 。
(四)信 托是多边 的经济 关系,信托业务 具有中 介性
信托行为 的发生涉 及委托 人、受 托人 和受 益人三 个当 事人。 这 三 者 构成 了
信托 行为的 多边经济 关系,
委 托人是 提出信 托的 人,是信 托 财产 的原 所有者,在
三方 当事人 中处于主 动地位 ,
是信托 行为的 起点 ;受 托人 是 接受 信托 的人,他 根
据信托 合同或 协议对信 托财产 进行 管理 和 处分,在信 托 行为 中处 于 中 介 和关 键
的地 位;
受益 人是享有 信托利 益的人 ,是信托 行为的 终点。 信托机构 在信托 业务
中的 中介作 用十分明 显。

三、信托 的分类

信托按 不同的标 准有不 同的分 类。


(一)设 定信托和 法定信 托
根据信托 的设立依 据是法 律行 为还 是 法律 规定,可 将信 托分 为 设 定 信托 和
法定 信托。 设定信托 是按 法律 行为,由委 托人 和受 托 人之 间签 订协 议 合 同 (或
遗嘱 )而设 立的信托 。在现 代经济 社会中,大部分 信托是 设定信托 。
(二)商 事信托和 民事信 托
按照受托 人承受信 托是否 以营 利为 目 的,可 将信 托 分为 商事 信 托 和 民事 信
托。商 事信托 ,也称营 业信托 ,
是以 营利 为 目的 而承 受信 托 的,其 受 托 人 多为 法
人,
即 信托机 构。民事 信托,也称非 营业信托 ,
是不以 营利为 目的的 信托,其 受托
人多 为自然 人。二者 之间的 主要区 别在于商 事信托 的受托 人承受信 托要收 取信
托报 酬,
而民 事信托的 受托人 承受信 托一般不 收取信 托报酬 。
(三)个 人信托和 团体信 托
根据信托 行为的委 托人不 同,可 将信 托分 为个人 信托 和团体 信托 。 个人 信
托是 由个人 委托信托 机构办 理信托 业务,
如人 寿保险 信托、遗嘱信托 等。个 人信
托又 可分为 生前信托 和身后 信托两 种。生前 信托指 个人在 世时就以 委托人 身份
与受 托人建 立信托关 系,
其信 托合同 限于 委托 人在世 时有 效。这 种 信 托 多为 那
些工 作繁忙 或长期身 居海外 的人士 以及老年 人而设 立。申 请这种信 托的目 的是
增值财 产、保 存财产、
处 理财产 等。 身后 信 托指 个人 在世 时 设定 信托,受 托人 根
据遗 嘱办理 委托人身 后的有 关信托 事项,如 执行 遗嘱 、管 理 财产、为 保 寿 险者 在
身后 代领赔 款等。团 体信托 是法人 组织作为 委托人 委托信 托机构办 理的有 关信
托业 务,
如信 托存款、信托投 资等。
(四)公 益信托和 私益信 托
根据信 托目的的 不同,
可 将信托 分为 公益 信托和 私益 信托。 公 益 信 托是 指

20 第 十 二章   证券 、保 险与信 托机 构

以促 进社会 福利、
慈善 事业、科技进 步、
学术研 究、教 育发展 等公共利 益为目 的而
设定 的信托 ,
其受益人 是非特 定的多 数人 (对象 不 确 定)。 私益 信托是 为 特定 的
他人 或委托 人自己的 利益而 设立的 信托,
受益 人是固 定的。
(五)自 益信托和 他益信 托
根据信 托受益人 是委托 人自己 ,
还是非委 托人的 他人,可将信托 分为自 益信
托和他 益信托 。受益人 是委托 人自 己的 称 为自 益信 托,受益 人是 他 人 的 称为 他
益信 托。
(六)资 金信托和 非资金 信托
根据信托 财产是否 货币资 金,可 将信 托分 为资金 信托 和非资 金信 托。资 金
信托 是以货 币资金作 为信托 财产的 信托,通 常包 括信 托存款 、信 托贷 款、信托 投
资、
委 托存款 、委托贷 款、
委托 投资、公益基金 信托、
人 寿保险 信托等 ;非资金 信托
是以 非货币 资金作为 信托财 产的信 托,通常 包括 动产 信托、不动 产信 托、证券 信
托等 。
(七)国 内信托和 国际信 托
根据信托 业务范围 是否跨 国,可 将信 托分 为国内 信托 和国际 信托 。 国内 信
托的 业务范 围限于本 国境内 ,
国际信 托的业务 范围涉 及其他 国家。

第六节 信 托 业 务
信托机 构开展的 信托业 务,可 以 分为 信 托 类业 务、委 托 类 业 务 和其 他 信 托
业务 。

一、信托 类业务

信托类 业务是指 信托机 构按照 与委托人 (法 人或 自然 人 )签 订 的 信托 契 约,


对其 财产进 行管理、
营 运和处 分的业 务,这类 业务所 涉及的 信托财产 包括货 币资
金、
有 价证券 以及动产 和不动 产等。 通 常多 数情 况下 是 货币 资金 形 态 的 信托 业
务,
主 要包括 信托存款 、信托 贷款、
信 托投资等 。
(一)信 托存款业 务
信托存 款业务,
是 指信托 机构接 受客户的 委托,将客户 拥有所有 权的资 金存
入信 托机构 ,
在双方约 定的时 间内,由信 托 机构 运用 管理,并 负责 向 受 益 人保 本
付息 。
信托存 款业务有 以下几 方面的 特点:
第一,
信 托存款业 务中所 吸收的 信托资 金一 般是 大额的 、定 期的,可 长期 使
用的 资金,
因 而具有相 对稳定 性。
第二,
资 金存入信 托机构 后,委 托人 不 具 体 指定 其存 款 的 用 途和 营运 范 围,
第 六 节  信 托 业 务 32

由信 托机构 自主运用 。
第三,
信 托存款业 务中的 受益人 的目的,在于要 求信托 机构按信 托契约 的规
定完 成或达 到信托契 约规 定的 目的,即 获 得较 丰厚 的经 济收 益 。其 “最 低 收 益
率”是以信 托契约规 定的收 益率为 准,很少 随市场 情况而 浮动,
比较 固定。
第四,
信 托财产具 有独立 性,信 托机构要 对信托 存款单 独立账、单独管理 、单
独核 算和单 独分配,
信 托机构 如因经 营不善而 破产,可排除 其他债权 人对信 托资
金的 扣押。
办理信 托存款的 一 般 程 序 是:存 款 客 户 (委 托 人 )向 信 托 机构 提 出 存 款 申
请,
信 托机构 对申请进 行审查 ,
如同 意该 项 存款 申请,则 由信 托机 构 的 法 人或 授
权代 表同客 户签订《信托存 款协议 》(协议书 应详细 说明存 款金 额、期 限、收益 率
等有 关事项 );存款 客户根 据协议 书的要求 将 款 项划 入信 托 机 构 账户,信 托机 构
开出 信托存 款单;
存款 到期时 ,客户 提取存款 本息,
交 回存单 ,信托机 构将款 项转
入存 款人账 户,
存款协 议终止 。
(二)信 托贷款业 务
信托机 构运用吸 收的信 托存款 、
自有资金 和筹集 的其他 资金发 放的贷款 ,称
为信 托贷款 。
信托贷 款大多以 资金的 用途而 命名,
如固 定资产 信托贷 款、流动 资金信 托贷
款、
补 偿贸易 信托贷款 、
信托临 时周转 贷款等。 信 托 贷款 均为定期 ,一 般为 1~5
年的 中短期 ,
属信用放 款,很 少采用 抵 押方 式。 贷款 的手 续 如 同 一般 信托 贷 款,
采用 签订《信托借款 合 同 》的办 法 。信 托贷 款 利 率 一 般 参照 银行 定期 贷款 利 率
执行 。
(三)信 托投资业 务
信托投资 是指信托 机构用 自有 资金 和 稳定 的长 期信 用 资金,以 投 资 者的 身
份直 接向企 业进行的 投资。
信托投 资的方式 可分为 股权式 投资和契 约式投 资两种 。前者是 指信托 机构
作为 被投资 企业的股 东,
直接 参与被 投资企业 的经营 管理,并以投资 份额作 为获
取收 益和承 担风险的 依据;
后 者是指 信 托机 构投 入资 金 后不 参与 企 业 的 经营 管
理,
而 是按契 约规定的 比例在 一定年 限内分取 投资收 益,到 期出让股 权并收 回投
资,
也 可由双 方重新商 定继续 进行投 资。
信托机构 进行信托 投资业 务的 程序 包 括对 被投 资项 目 的选 择、投 资 合同 的
签订 、
按合同 拨付项目 建设资 金以及 参与生产 运作和 利润分 配等环 节。
(四)其 他信托类 业务
信托机 构办理的 其他信 托类业 务,
主要有 个人特 约信托 和动产 、不动产 信托
等。
1.个人 特约信 托业务

22 第 十 二章   证券 、保 险与信 托机 构

个人特 约信托业 务是指 信托机 构接受个 人委托 ,


代为管 理、营运 和处分 其财
产,
以 实现其 指定目的 的业务 。
个人特约 信托的特 点是信 托受 益人 多 数都 是委 托人 以 外的 第三 者,如委 托
人的亲 属、特 定的个人 或团体 等;
信 托财 产 通常 是个 人非 生 产性 财产;信 托目 的
是使受 托人按 照委托人 的意愿 进 行 财 产分 配,保障受 益人 的正常 生活 。 个人 特
约信 托一般 不以盈利 为目的 。
个人特 约信托业 务主要 有:
监护 信托、遗 嘱 信 托 、人寿保 险信 托、赡养 信 托、
抚恤 信托等 。
信托机构 办理个人 特约信 托的 程序 一 般是:委托 人 向信 托机 构 提 出 委托 申
请;
信 托机构 对申请进 行审 查,若同 意 该申 请,则双 方 签订 《个 人特 约信 托 协 议
书》;委托 人将信托 财产转 移给信 托机构,
信 托机构 对信托 财产进行 处理。
2.动产 、不动 产信托
动产、
不 动产信托 是指在 动产和 不动产的 买卖过 程中,在买方资 金不足 或卖
方对 买方信 用不够了 解的情 况下,
将 财产所有 权转移 给信托 机构,并 从信托 机构
处获 得融资 或信用担 保,
最终 实现动 产和不动 产销售 的业务 。
动产、
不 动产信托 的办理 程序是 :委 托 方向 信托 机构 提 出申 请;信 托 机构 接
到申 请后对 信托财产 的估价 以及买 方的信用 情况进 行审查 ,
若同意 受理,则 与买
方和卖 方签订 信托协议 ;协议 生效后 ,信 托 机 构 监督 买方 按 规 定 处理 信托 财 产,
并督促 买方向 卖方还清 欠款或 向 买 方 收回 融 资 款 项 。在 特 殊情 况下,信 托机 构
可代 表卖方 向买方收 回动产 、
不动产 。

二、委托 类业务

委托类 业务是指 信托机 构按照 委托人的 意愿,


对 其委托 资金进 行管理、营运
和处 分,
并收 取一定手 续费的 业务。 委托类业 务主要 有委托 存款、委 托贷款 和委
托投 资业务 。
委托类 业务与信 托类业 务的主 要区别是 委托类 业务中 委托人对 受托人 运用
信托 财产有 具体的规 定,
经营 风险由 委托人或 受益人 承担,信托机构 只收取 手续
费,
而 信托类 业务中受 托人可 自主运 用信托 财产 ,风 险自 担 ,委托 人 只 要 求受 托
人保 证受益 人得到约 定的收 益。
(一)委 托存款业 务
委托存款 业务是指 信托机 构接 受地 方 财政、企业 主 管部 门或 有 关 单 位的 委
托所 吸收的 一种定期 存款业 务。委 托人一般 指明存 款运用 的具体范 围和用 途。
委托存 款业务的 办理程 序是:
委 托人向信 托机构 提出委 托存款 申请;信 托机
构经 过与委 托人的协 商,
如同 意受理 ,则 双 方签 约;委 托 人按 约定 将 资 金 转入 信
托机 构开立 的委托存 款账户 ;
信托机 构在款项 到账后 ,向委 托人开具 收款通 知。
第 六 节  信 托 业 务 32

(二)委 托贷款业 务
委托贷款 业务是指 信托机 构接 受委 托 人的 委托,在 委托 人存 入 的 委 托存 款
额度 内,
按其 指定的贷 款对象 、用途 、期限、利率 和金 额等 发 放贷 款,并 负 责到 期
收回 贷款本 息的一项 信托业 务。信 托机构在 委托贷 款业务 中只按协 议书收 取一
定的 手续费 ,
有关贷款 的收益 或风险 ,由委托 人承担 。
委托贷 款业务的 办理程 序是:
在 委托存款 业务办 妥的基 础上,委 托人向 信托
机构 提出发 放委托贷 款申请 ;
信托机 构审查 该申请 通过 后,
双 方签 订《委 托贷 款
协议 》;信 托机构按 协议要 求发放 贷款,贷 款到 期后,信托 机 构 收 回贷 款本 息 ,并
将款 项划入 委托存款 账户。
(三)委 托投资业 务
委托投资 业务是指 委托人 事先 将资 金 存入 信托 机构 作 为委 托投 资基金,委
托信托 机构向 其指定的 合资、联营企 业和 项目进 行投 资,并 对 投 资的 使用 情 况、
投资 单位的 经营状况 及利润 分配等 进行管理 和监督 的一种 信托业务 。委托 投资
业务 由于投 资对象、
用 途、范 围是由 委托人确 定的,
因 此信托 机构处 于被动地 位,
对投 资企业 经营成果 的多少 、
经济效 益的好坏 以及其 他投资 风险问 题,在无 过失
的情 况下不 承担责任 。
委托投 资业务的 办理程 序一般 是:
委托人 将资金 存入信 托机构 ,开立委 托投
资基 金账户 ;
信托机构 接到委 托后,同委托人 签 订 《委 托 投资 协议》,明 确 双方 的
权利 与义务 ;
信托机构 代委托 人对投 资项目进 行调查 分析;信托机构 按要求 将款
项划 入投资 项目账户 并对项 目的运 作情况进 行监督 管理。

三、其他 信托业务

其他信 托业务主 要有代 理业务 、


信息咨询 业务、融资租 赁业务等 。
(一)代 理业务
代理业务 是指信托 机构接 受客 户的 委 托,代 为办 理 客户 指定 的 经 济 事务 的
业务 。信托 机构在委 托人授 予的代 理权限内 ,
以被代 理人的 名义进 行有关活 动,
活动 的结果 由被代理 人承受 。个人 与法人均 可委托 信托机 构办理此 类业务 。代
理业 务一般 不要求被 代理人 转移财 产所有权 ,
信托机 构在办 理代理 业务时,主要
是发 挥财务 管理职能 和信用 服务职 能。
代理业 务主要包 括代理 发行有 价证 券 、代理 资财 保管、代理 收付 款、代理 监
督合 同执行 、
代理清偿 债权债 务、代 理会计、
代 理保险 等。
(二)信 息咨询业 务
信息咨 询业务是 指信托 机构利 用各种渠 道,
获取 各类信 息资料 ,并将收 集整
理的 资料,
如 有关市场 和客户 情况、经济信息 等,
提供 给信息 咨询者 ,使其以 之作
为决 策依据 的业务。

24 第 十 二章   证券 、保 险与信 托机 构

信托机 构办理的 信息咨 询业务 主要 有 资 信 调查、金融咨 询、投资 咨询、商 情


咨询 、
介绍客 户、财务 咨询、
管 理咨询 等。
(三)融 资租赁业 务
租赁是 指出租人 以收取 租金为 条件在一 定期限 内将某 项财产交 付承租 人使
用的 行为。 融资租赁 业务,
是 指当客 户需要筹 措资金 购置设 备时,信 托机构 不是
向其 直接贷 款,
而是根 据企业 的选择 ,代其购 入设备 ,
然后出 租给企 业,并按 签订
的融 资租赁 合同定期 收取租 金的业 务。融资 租赁实 际上是 信托机构 在保持 设备
所有权 的条件 下,为承 租企业 购买设 备而 垫付资 金,对承 租 企 业 给予 资金 融 通,
以解 决承租 企业资金 不足困 难的业 务。
融资租赁 在许多国 家的经 济活 动中 占 有重 要地 位,是现 代租 赁 业 务 中应 用
范围 最广的 一种形式 。

本 章 小 结

1.广义 的有价 证券共 分 三 类:① 商 品证 券,代 表 商 品 的 所有 权 或 债权,如


提货 单、
运货 单、仓库 栈单等 。② 货 币 证券,代表 了对 货币 的 所有 权或 债权,如
本票 、
支票、汇票等。③ 资本证 券,代表 对某项 资 本 具有所 有权或 债权 ,如 股 票、
债券 等。
2.证券 机构大 概可分 为两大类 ,即证 券管理 机构和证 券经 营机 构。证券 管
理机 构是指 对证券的 募集、
发 行和买 卖 等业 务在 法律 上 制定 管理 规 章 和 其他 管
理条 例并实 施监管的 机构。 证券经 营机构是 指为买 卖证券 的双方提 供交易 场所
和服 务、
为资 金供求双 方提供 适合需 要的各种 金融资 产的机 构。
3.证券 交易所 是各种 证 券进 行集 中 交易 的 场所。 证券 交易 所的 业务 主 要
有现 货交易 、
信用交易 、期货 交易三 类。
4.证券 公司是 指在有 关主管机 构注册 ,经有 关部门批 准 后 专门经 营证券 业
务的 机构。 证券公司 可分为 证券自 营商、
证券 承销商 和证券 经纪商 三类。
5.保险 是指风 险损失 的转 移 和 分 散,通 过这 种风 险损 失 的转 移和 分散,保
险可 以起到 稳定社会 生产和 生活的 作用。
6.保险 的职能 有两个 :分担危 险和补 偿损失 。这两个 职能是 相辅相 成的。
7.保险 合同是 指投保 人和保险 人约定 的前者 向后 者 交付保 险费 ,后者在 约
定的 责任范 围内对前 者负赔 偿损失 责任或支 付一定 金额的 协议。
8.信托 的概念 可以表 述为:财 产的 所有 者为 了达 到一 定 的目 的,通过 签 订
合同或 协议,将其指定 的财产 委 托信 托 机 构 (或 个 人 )代为 管 理、营运 和处 分 的
经济 行为。
9.信托 根据信 托对象 的不同,分为两 种类型 :
一种 是 以商品 、物资 为信托 对
象的 商业信 托,
另一种 是以资 金、财 产为信托 对象的 金融信 托。本书 所论述 的信
主 要参 考文献 32

托,
特 指金融 信托。

0.在 信托活 动中,
有 信托行为 、信托 关系、
信 托目 的 、
信 托 财产和 信托期 间
等几 个基本 概念。

1.信 托机构 开展的 信托业务 ,
可以分 为信托 类业 务 、
委 托 类业务 和其他 信
托业 务。

重要概念

有价证 券 现货 交易  期货交 易 信用 交易  证券交 易所 保 险 保 险合


同  社会保 险 普通 保险  财产保 险 责任 保险  保证保 险 人身 保险  信托
 信 托类业 务 委托 类业务  信托 存款业务  信托 贷款业 务 信托 投资业 务 
个人 特约信 托 动产 、
不动产 信托  代理业务

复习思考题
1.如 何 理解 有 价证 券 的 概念 ?
2.简 述 有价 证 券的 发 展 历程 。
3.证 券 交易 所 主要 有 哪 些业 务 种类 和 交易 方 式 ?
4.证 券 公司 有 哪些 类 型 和业 务 ?
5.如 何 理解 保 险概 念 ?
6.什 么 叫可 保 风险 ? 它必 须 具 备哪 些 基本 要 素 ?
7.保 险 有哪 些 主要 职 能 ?
8.保 险 业务 主 要有 哪 些 种类 ?
9.请 分 析构 成 信托 关 系 的三 方 当事 人 各自 的 权 利和 义务。
10.信托的 主 要特 征 是 什么 ?
11.信托业 务 分为 哪 几 类? 信 托类 业 务与 委 托 类业 务 的 主要区别 是 什 么?

主要参考文 献

1.洪涛 ,郑功 成.
保险 学.北京 :
中国人 民大学 出版社,
200

2.魏曾 勋.信 托投资 总论.
成都 :西南 财经大 学出版社 ,
1993
3.宋国 文.国 际信托 投资理论 与实务 .
北京:中国经济 出版社 ,
1998
4.安体 富,周 升业.
财 政与金融 .武汉 :
武汉大 学出版社 ,
199

5.凌江 怀.走 近金融 .
广州:广 东旅游 出版社 ,
1999
6.凌江 怀.货 币金融 学.
北京:中国经 济出版 社,
2001
第 十三章  中 央 银 行

导读:在现代金融体系下,各类金 融机构特别 是商业 银行,在办理 业务过 程中,不可避 免


地要承担一些金融风险,这些风险又会由于管理不善或其他原因引起连锁性反应而酿成金融
危机,因此需要一个监管部门。中央银 行是一国最 高金融机构,它监 督管理 着各类 银行和 其
他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控 制和防 范各 种金 融风 险,同时 还担 负着发 行货 币、实施 货币 政
策、进行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的使命。简言 之,中 央银行 对于整 个国民 经
济的稳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但是中 央银行是怎 样产生的?其 特点和 职能又 是什么?它 的
业务包括哪些呢?通过本章的学习,将会对中央银行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央 银行制度的 建立和完 善

中央银行 是在资本 主义商 品经 济和 银 行信 用业 的发 展 过程 中,从 商 业银 行


分离出 来并逐 渐演变发 展而成 的。 在银 行 发展 的漫 长历 史 中,有 相 当 长 时期 是
不存 在中央 银行的。 世界上 最早的 中央银行 当推瑞 典国家 银行。这 家银行 创办
于 16
56年,原 是一家私 营性质 的发行 银行券的 银行,
后 在 16
68年由政 府出面 改
组成 为真正 的国家银 行,
经过 不 断 发展 演 变,于 1
897年 独占 货币 发 行 权 而成 为
真正的 中央银 行。由于 这家银 行是 最早 由 国家 经营、最 先使 用信 用 券 和 最早 独
占货 币发行 权的银行 ,
因而成 为现代 中央银行 的先驱 。
但典型 的 中央 银行 ,是 1
694年 成 立 的 英 格 兰 银 行 ,这 是 英 国 历 史 上 第 一
家按 公 司 制 组建 的 股 份 制 银 行 。 英 格 兰 银 行 成 立之 初 ,也 没 有 独占 货 币 发 行
权,它作 为中 央 银行 的特 殊地位 及其 职能 的 发挥 ,是在 后来的 实践 中逐 渐发 展
形成 的 。1833年,英 格兰 银 行 取 得 了 法 偿 货 币 发 行 者 的 资 格,即 该 行 发 行 的
银行 券 ,由政府 赋予 无限法 偿 资 格。 1844年 通 过 的 《英 格 兰 银 行 条 例 》即 《波
尔法 案 》,使英 格兰 银行获 得了 独占 货 币 发行 的 特 权,这是 它 成 为 现 代 中 央 银
行雏 形 的 一 个转 折 点 。 紧 接 着,英 格兰 银 行 又 担 负起 保 管 全 国 银行 准 备 金 的
职责 ,并 于 185
4年成 为英 国 的票 据交 换 中 心 。 在 英 国,经 过 184
7年 、
185
7年
第 一 节  中 央银 行的产 生 与 发展 32

和 18
66年的金 融危 机以后 ,英格 兰银 行 认识 到,要稳 定金 融 ,不仅 要保 证钞 票
兑现 ,还 要控 制 信用 ,防止 过度扩 张。 随后,英 国 经 济 学家 巴 吉 特 在 1837年 出
版的 《巴特 兰 街》一书中 ,提 出 “最 后 贷 款 者 ”的 原 则,极力 主 张 英 格 兰 银 行 在
金融 危 机 中 有责 任 全 力 支 持 资 金 周 转 有 困 难 的 银 行 和金 融 机 构,以免 银 行 挤
提风 潮 的 扩大 而 最 终 导 致 整个 银 行 业 的崩 溃 。 在 实 践 中,自 1
872年 开 始英 格
兰银 行 已 发 展成 为 最 后 贷款 者 ,即 银 行 的 银 行 。19世 纪 中 叶 以 后,随 着 英 国
经济 和 金 融 的发 展 ,英格 兰银行 不仅 成为 全 国的 金融 中心,而 且成 为世 界金 融
中心 ,伦 敦金 融 市 场 也 成 为 最 重 要 的 国 际 金 融 市 场 。19世 纪 后 期,英 格 兰 银
行经 过 长 期的 摸 索 和 实 践 ,已成 为中 央银行 的楷 模,在 组 织机 构、政策 工 具、调
控手 段、运行 机 制 等 方 面都 逐 渐 趋 于 成 熟 ,形 成 一套 存 款准 备 金制 度 、再贴 现
政策 和 公 开 市场 业 务 等 控 制 货币 和 信 贷 量、调节 金融 的有效 工具 ,从而 确立 了
现代 中 央 银 行的 一 般 基 础 。

9世纪,资本主 义各国 都 纷纷 模仿英 国,先 后建 立 了中央 银行,主要国家 有
法国 、
荷兰、德国、
比利 时、丹 麦、
奥地 利、西班 牙、
俄国 、日本 等。美国 中央银 行的
建立 则较迟 ,
直至 1
913年 通 过 《联 邦 储备 法 案 》之后,才 开 始 建立 中 央 银 行 系
统。 但 19
13年 《联邦 储 备 法 案 》并 没 有 提 供 美国 今天 这样 强 有 力 的贷 款、利 率
和货 币供给 的控制,
联 邦储备 机构作 为 中央 银行 对货 币 和商 业银 行 强 有 力的 监
督控 制能力 ,
是193
5年 《银 行法案 》通过 以后才 获得的 。

920年布 鲁塞 尔国际 金融 会议 决 定,凡是 还未 建立中 央银 行的 国家,都 应
尽快 成立,
以 稳定第一 次世界 大战后 国际金融 混乱的 局面。 这一决 定,直接 推动
了各 新兴国 家中央银 行的建 立。目 前,
除少数 特殊国 家和地 区外,全 世界几 乎所
有独 立国家 ,
都已设立 了中 央银 行,而 西方 发 达 国 家 更是 有 较 完 备 的中 央 银 行
制度 。

二、中央 银行产生的 原因

(一)统 一货币发 行权的 需要


只有建 立中央银 行,
才能 集中掌 握货币发 行权。 在中央 银行形 成之前,没有
专门 的发行 银行,
所有 的商业 银行都 可以 发 行银 行券(钞票 )。 但是由 于 一般 私
人银 行信誉 受限制,
影 响流通 范围的 扩大,特别 是在 出现 经 济金 融危 机时,经 常
出现 破产的 银行因无 法保证 所发行 的银行券 兑现的 现象,
从 而引起 经济、金 融的
更大 混乱。 同时商业 银行通 过发行 钞票 作 为 资 金来 源,利润 大,为追 逐利润,经
常导 致货币 发行的失 控。因 此,
各国 政 府都 逐渐 把发 行 权集 中于 专 管 发 行的 中
央银 行,
发行 全国统一 流通的 货币。
(二)集 中票据交 换和扮 演最后 贷款者的 需要
随着银 行业务的 扩大,
商 业银行 收授票据 的数量 迅速增 加,银行 之间债 权债

28 第十 三 章  中 央 银 行

务关 系日益 复杂,
不仅 异地清 算矛盾 突出,同城 结算 也很 困 难,这 在 客 观 上产 生
了建 立统一 清算中心 的需要 。建立 具有集中 清算功 能的中 央银行已 成为金 融业
发展 的必然 趋势。
同时,
在 市场经济 的发展 过程中 ,信 用 关系 越来 越发 达 ,银行 贷 款 数 量不 断
扩大 ,
贷款期 限相应延 长。商 业银行 仅靠自己 吸收的 存款进 行放款 ,远远不 能满
足社 会经济 发展对货 币资金 的需求 ,
难以避免 出现清 偿能力 不足的 现象,发 生支
付困 难,
甚至 导致挤兑 和破产 ,危及 社会经济 的正常 运转。 这从客观 上要求 建立
一个 大银行 作为银行 的 最 后 贷 款 者,充当 银 行 贷款 的 后 盾,中 央 银 行便 应 运 而
生。
(三)实 现经营者 与管理 者相分 离的需要
只有实 现商业银 行与中 央银行 的分离,
建 立中央 银行,商业银行 才能成 为真
正的 商业银 行,
成为名 副其实 的金融 企业。 在西 方各 国 的中 央银 行 还 未 建立 起
来时 ,
金融业 的管理者 与经营 者之间 的概念 不清 ,职 能混 乱 ,政府 经 常 把 一些 行
政管 理职能 和宏观经 济目标 强加于 商业银行 身上,
使 它们处 于两难 境地,难 于适
应社会 化商品 经济发展 的需要 。这 种情 况 ,在社 会主 义 国家 实行 高 度 集 中的 计
划经 济时期 ,
表现得更 加突出 。在这 种体制 下,一 般实行 “单 一银行 制度 ”,即 中
央银 行与商 业银行合 二为一 ,
管理者 与经营者 集于一 身,行 政机关与 经营企 业融
为一 体,
政策 性业务与 经营 性业 务混 在一 起,中 央 银 行既 执 行 金 融 宏观 管 理 职
能,
又 操作银 行具体业 务,
直接 同居 民和 工 商企 业打 交道,经 营各 种 盈 利 性的 业
务。 在这样 的体制下 ,
专业银 行肯定 难以向商 业银行 转化,商业银行 也不可 能得
到健 康发展 。
(四)进 行金融监 管、实 现金融 安全的需 要
现代市 场经济的 发展,使 生 产 的 社会 化 程 度日 益 提 高,信 用 经 济进 一 步 发
展,
金 融机构 日益多样 化,
经济 日 益 一 体化 。这 在客 观上 要 求有 一个 大银行,代
表国 家对全 社会的银 行及其 货币信 用活动进 行必要 的管理 和监督。
此外,
为 了保障商 业银行 和整个 金融业的 安全,也需要 建立中央 银行专 门管
理金融 业。资 本主义各 国历史 上频 繁出 现 的经 济金 融危 机 ,使政 府 认 识 到有 必
要建立 专门机 构,监督 、
管理商 业银 行和 其 他金 融机 构,集中 保管 各 家 银 行的 一
部分 准备金 ,
支持资金 周转困 难的银 行,以 保持 整个 金融 体 系的 安全 和稳定,扶
持金 融业的 发展。在 发展中 国家,
由 于银行业 还十分 弱小,中央银行 对银行 金融
业的 扶持和 帮助就显 得特别 重要。

① 参阅 陈端 计等主 编.《货币银 行学 》.第 2


83页.北京 :
中 国财政 经 济 出版社 ,
1996。
第 二 节  中 央银 行的特 点 和 职能 32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特点和职能

一、中央 银行的特点

中央银 行是一国 金融体 系的中 心环节,


在 银行体 系中处 于领导 地位,它 代表
国家 领导和 管理全国 的金融 机构,
制 定并执行 国家的 金融政 策,管理 全国的 金融
市场 。其性 质特征和 活动特 点主要 体现在:
第一,
中 央银行是 特殊的 管理机 关。它是 具有银 行特征 的特殊 的国家机 关,
而不 是企业 性银行,
不 以盈利 为目的 ,不 与 一般 金融 机构 争 利,它 是 一 国 金融 业
的首 脑机构 ,
对全国金 融负有 调节、控制、
监督 、管理 和保护 、
扶持的 责任。
第二,处 于超然地 位,
不经 营一 般银 行 具体 业务,而 是按 照有 偿 信 用 原则 向
政府 和银行 提供资金 融通和 划拨清 算等方面 的业务 服务。 其主要服 务对象 是国
家政 府、
商业 银行和其 他金融 机构,并不直接 与工商 企业发 生业务关 系。
第三,
依 靠国家强 制吸收 存款,保管 一 般银 行的 准备 金 ,同时 还 利 用 所拥 有
的经 济力量 对金融活 动 以 及 整 个经 济活 动 实行 监 督与 控 制。 通 过 实施 货 币 政
策,
达 到社会 总需求与 总供给 趋于平 衡的目的 。
第四,
中 央银行业 务活动 的主要 目的是为 实现国 家政策 服务。
当然,
中 央银行与 一般政 府机关 又有许多 不同之 处,因 为中央银 行仍然 是银
行,
是 发行银 行、国家 银行、
银 行的银 行,它 寓管 理于 经营,即 它的 管 理 作 用主 要
是通 过其营 业活动来 实现的 ,这种 管理 富有 “自 愿 性”和 “有偿 性”的 特征,而 不
是像 其他政 府机关主 要借助 行政命 令、
法律约 束来实 现其管 理。
中央银 行的主要 任务是 :发 行 货 币,管 理 金 融 机 构并 保 护 扶 持 金融 业 的 发
展,
稳 定金融 与货币并 促进经 济发展 等。其 宏观 经济 政 策一 般都 规 定 为 四大 目
标,
即 稳定物 价、充分 就业、
经 济增长 和国际收 支平衡 。
中央银 行是货币 政策的 制定者 和执行者 ,
是控制 货币供 应、控制 社会总 需求
的总 闸门,
是 宏观经济 的重要 调节者 。中央银 行的性 质和目 标,决定 了它所 处的
特殊 地位,
而 这种特殊 地位又 决定它 必须具有 较大的 独立性 ,以保证 中央银 行货
币政 策的灵 活性、
有效 性、权 威性和 及时性。 要使中 央银行 能够独立 自主地 制定
和执行 货币政 策,首先 ,
必须使 中 央 银 行相 对 独 立 于 政 府。 目前,实 行 中 央银 行
体制 的国家 中,
中央银 行独立 于政府 之外,直接 向议 会或 国 会负 责的 有美国、德
国、
瑞 典、瑞 士等;
中央 银行接 受政府 领导,但 保持较 大独立 性的有日 本、
英国 、法
国等;其他国 家的中央 银行,
也 保 持 对 政府 的 一 定 的 独 立性 。其 次,中 央 银行 对
政府 的独立 性,
主要表 现在对 财政的 独立性上 ,即财 政部不 能干预中 央银行 货币

30 第十 三 章  中 央 银 行

政策 的制定 与执行,
同 时,当 财政赤 字时,
不能 强制中 央银行 透支,这 是限制 货币
发行 、
控制通 货膨胀的 一个前 提条件 。再次,中央银 行还必 须独立于 地方政 府。

二、中央 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 行的职能 ,
也就是 它的功 能和职 责,是中 央银 行 性质 及其 任务、目 标
的具 体化。 中央银行 的职 能是 多方 面 的,理 论 上也 有 多 种 划 分方 法,但 归 结 起
来,
主 要是发 行银行、国家银 行和银 行的银行 三个方 面的职 能。
(一)作 为发行银 行的职 能
所谓发行 银行是指 中央银 行拥 有货 币 发行 的特 权,是全 国唯 一 的 货 币发 行
机构。 中央银 行的前身 是具有 发行 银行 券 特权 的商 业银 行 ,中央 银 行 垄 断货 币
发行权 之后,发行银行 券就成 为中 央银 行 独有 的职 能。目前 ,在 绝大 多数 国 家,
中央 银行是 唯一由国 家授权 发行纸 币的银行 ,
它依靠 发行货 币来提 供信用,供应
流通中 的流通 手段,并 且凭此 特权及 运用 其他工 具,控制 货 币 供 应量 和信 贷 量,
从而 达到稳 定 物 价、保 障 充 分 就 业、保 持 国 际 收 支 平 衡 以 及 促 进 经 济 增 长 的
目标 。
(二)作 为国家银 行的职 能
所谓国 家银行,
是 指中央 银行代 表国家贯 彻执行 财政金 融政策 ,代理国 家财
政资 金收付 ,
向政府提 供融 资和 代表 国家 参 加 国际 金 融 组 织,处 理 国际 金 融 事
务。 这方面 的具体职 责主要 有:
1.代理 国库
中央银行 接受财政 存款并 代理 其全 部 付款 和转 账业 务 ,为财 政 部 门 收缴 税
金、
下 拨款项 以及代理 发行政 府债券 、还本付 息,
等等 。
2.向政 府提供 融资
中央银行 向政府提 供资金 融通 的具 体 方式 主要 有如 下 三种:第 一 种 是中 央
银行 向政府 提供短期 贷款或 透支,
用 于弥补财 政暂时 性入不 敷出的 状况,如 季节
性资金 融通等 。此种融 资一般 只限 于短 期 融资,各国 中 央银 行并 不 承 担 向政 府
提供 长期融 资的责任 ,
因为这 容易引 发通 货膨 胀。第 二 种方 式是 购 买 政 府新 上
市的 各种债 券或向政 府提供 贴现或 抵押。第 三种是 在二级 市场上买 卖政府 的长
短期 债券,
这 一方式运 用的目 的通常 是调节银 根的松 紧。
此外,
中 央银行代 表一国 政府参 与国际 金融 活动 ,处 理 国际 金融 事务,与 外
国金 融机构 和国际金 融组织 建立业 务联系。
(三)作 为银行的 银行的 职能
所谓银 行的银行 ,
是指中 央银行 只 与商 业银 行及 其 他金 融机 构 发 生 业务 关
系,
充 当“最后贷款 者”,并 不直 接 与 工 商 企业 和 居民 发生 业 务 关 系。 这方 面 的
具体 职责是 :
第三 节   中央 银 行制 度的类 型 和 组织 结 构 33

1.保管 各银行 的存款 准备金


按法律 规定,
商业 银行和 其他金 融 机构 必须 按照 法 定比 例向 中 央 银 行交 存
存款 准备金 。存款准 备金制 度的实 施,
一方面 是为了 加强银 行的清 偿能力,保障
银行 的安全 ,
保护存款 人免遭 损失;另一方面 ,
为商业 银行提 供了资 金融通,增加
了中 央银行 调剂各银 行资金 头寸的 能力。同 时,
存款 准备金 的集中 ,使中央 银行
能够通 过各种 手段影响 商业银 行的 现金 准 备数 量,并 在 与货 币乘 数 相 互 作用 的
基础 上,
控制 货币供应 量。
2.对商 业银行 和其他 金融机构 发放贷 款
商业银 行等金融 机构资 金短缺 时,
可以向 中央银 行借款 ,主要方 式是把 贴现
未到期 的商业 票据向中 央银行 再贴 现,或以 票据 或有 价 证券 如国 库 券 作 抵押 向
中央 银行借 款。开展 这类业 务时,
中 央银行就 成为“最后 贷款者”。
3.主持 全国各 银行间 的票据交 换和清 算业务
由于各商 业银行和 其他金 融机 构都 在 中央 银行 有存 款 ,并在 中 央 银 行开 有
活期 存款账 户,
这样,就可 以统 一通 过 中央 银 行 办 理 各银 行 间 的 款 项划 拨 和 结
算。此 项业务 既有利于 加强中 央银 行对 各 银行 经营 情况 的 了解,又 为 商 业银 行
等金 融机构 提供便利 ,
减少现 金的输 送和调度 。
此外,
在 允许自由 买卖外 汇的国 家,中央 银行通 常还办 理各有外 汇业务 银行
的外 汇头寸 的抛补业 务。

第三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和组织结构

一、中央 银行制度的 类型

目前,
世 界各国的 中央银 行制度 大体上可 分为五 种类型 :单一式 中央银 行制
度、
复 合中央 银行制度 、
准中央 银行 制度、跨 国中 央银 行 制度 和一 体 式 中 央银 行
制度 。
(一)单 一式中央 银行制 度
单一式中 央银行制 度又称 一元 式中 央 银行 制度,就 是在 一个 国 家 单 独设 立
一家 统一的 中央银行 机构,
由 该机构 全 面行 使中 央银 行 职能 并对 金 融 业 进行 管
理和监 督的制 度。实行 这种制 度的 中央 银 行往 往设 立若 干 家分 支机 构,一般 来
说,
货 币政策 的决策权 和金融 机构的 监管权 集中 于中 央机构 ,即 总行,分 支行 不
能独 立制定 货币政策 ,
只是负 责执行 总行制定 的政策 ,并监 管当地的 金融机 构和
金融 市场。 同时,
总行 往往根 据经济 发 展和 金融 监管 的 需要 在一 些 经 济 中心 设
立分 支行。 目前世界 上大 多数 国家 都 采 取这 种 中央 银 行制 度 ,其 中 以 英国、法

32 第十 三 章  中 央 银 行

国、
日 本、意 大利、
瑞士 、瑞典 、
印度等 国最为典 型。目 前,我 国也实行 单一中 央银
行体 制,
中国 人民银行 在北京 设立总 行,在各 大经济 区设立 若干分行 。中国 人民
银行 及其分 支机构作 为一个 整体统 一行使中 央银行 职能。
(二)复 合式中央 银行制 度
复合式中 央银行制 度也称 二元 式中 央 银行 制度,是 指在 一国 之 内 建 立中 央
和地 方两级 相对独立 的中央 银行机 构。中央 一级机 构负责 制定和执 行全国 的金
融政 策,
管理 和协调下 一级中 央银行 履行 其职 能。地 方 一级 中央 银 行 在 涉及 本
地区 的金融 政策方面 ,
享有发 言权,既不 受 地方 政府 的领 导 和管 辖,也 不 属于 中
央派 出机构 ,
与总行并 非垂直 领导关 系。目前 ,美国 、
德国、澳大利亚 等实行 的就
是这 种中央 银行制度 。
美国的 中央银 行是美 国 联 邦储 备 体系,成立 于 1
914年 ,由 中央级 的 联邦 储
备委 员会(也称联邦 储备理 事会)和地 方级的 联邦 银行 组 成。其 中,联 邦 储备 委
员会 作为最 高决策机 构,
直接 向国会 负责。该 委员会 有权制 定货币 政策,并 对联
邦银 行实行 领导和管 理。另 外,
在中 央一级,还设有 制定和 执行公开 市场政 策的
联邦 公开市 场委员会 和负责 向联邦 储备委员 会提供 建议和 咨询的联 邦咨询 委员
会。 在地方 一级,
美国 将全国 5
0个 州和一 个直 属区 (哥 伦 比 亚特 区 )划 分 为 1

个联 邦储备 区,
在每个 储备区 设立一 家联邦储 备银行 ,各联 邦储备银 行根据 辖区
地理范 围的大 小再下设 若 干 家分 行和 办事 处。12家 联 邦储 备银 行均 有较 大 的
自主 权,
除了 执行联邦 储备委 员会制 定的货 币政 策外 ,并 不 受其 直接 领导,也 不
受州 政府和 地 方 政 府 的 管 辖。 所 有 的 联 邦 储 备 银 行 都 有 自 己 的 最 高 权 力 机
构—
——理事 会,
可以发 行联邦 储备券 ,并 有 权制 定再 贴现 率 ,但须 报 联 邦 储备 委
员会 批准。
(三)准 中央银行 制度
准中央 银行制度 是指某 些国家 或地区不 设立通 常意义 上的完整 的中央 银行
机构 ,
而是由 政府设置 类似中 央银行 的 机构 或授 权商 业 银行 行使 部 分 中 央银 行
的职 能。采 用这种中 央银行 制度的 国家又可 根据设 立的原 因不同而 分为两 种类
型:
一 种是由 于一些发 展中国 家的经 济发展 水平 较低 ,金 融 体制 不健 全,金融 业
规模较 小,同 时,
其在独 立前往 往是 殖民 主 义货 币国,而 独立 后又 与 某 一 发达 国
家保 持较为 紧密的贸 易关系 ,
并希望 本 国货 币能 与该 发 达国 家的 货 币 保 持固 定
的平 价,
因此 没有设立 单独的 中央银 行,而 是在 原有 的基 础 上,建 立 新 的 货币 联
盟,
在 本国设 立职能不 完全的 类似 中央银 行的 机构。 如利比 里亚 、莱 索托、马 尔
代夫 、
伯利兹 等国就是 因此种 原因而 采用 准中 央银行 制度 的。另 一 种 是 一些 经

① 参阅 万解 秋、贝政 新.《中 央银 行概 论 》.
第 52页 .
上 海:复旦 大学 出 版社 ,
1999。
第三 节   中央 银 行制 度的类 型 和 组织 结 构 33

济相 对发达 的国家或 地区,


由 于经济 体制和经 济结构 较为特 殊,国土 面积一 般较
小,
以 及为了 节省开支 等原因 ,
没有 设立 单 独的 中央 银行,而 是由 若 干 个 机构 分
别代 行部分 中央银行 的职能 ,
来组成 其类似 中央 银行 的多元 结构 ,如 新加坡、卢
森堡 、
斐济和 我国的香 港地区 的中央 银行便属 于这种 情况。 在新加 坡,由政 府设
立金 融管理 局和货币 委员会 (常设 机构 为 货币 局)两个类 似中央 银行 的机 构 ,共
同行使 部分中 央银行的 职能。 在香 港,则设 立金 融管 理 局和 银行 咨 询 委 员会 对
金融 机构进 行监督管 理,
由汇 丰银行 、渣 打 银行 和中 国银 行 发行 货币,同 时通 过
汇丰银 行和银 行公会贯 彻执行 当局 的货 币 金融 政策,而 票据 结算 则 一 直 由汇 丰
银行 负责管 理。
(四)跨 国中央银 行制度
跨国中 央银行制 度是指 由参加 某一 货 币 联 盟的 所有 成 员 国 联合 设立 机 构,
在成员 国内部 统一行使 中央银 行 职 能 的中 央 银 行 制 度。 二 战后,许 多 地 域相 邻
的发 展中国 家为谋求 共同发 展,
纷纷 组成了货 币联盟 ,并在 货币联盟 内建立 由成
员国共 同拥有 的中央银 行。这 些中 央银 行 负责 共同 发行 货 币,为 货 币 联 盟的 成
员国 制定货 币政策,
并 实施统 一的外 汇管理制 度,其 根本任 务是旨在 协调并 推动
联盟 各成员 国的经济 发展和 避免通 货膨胀、
汇 率风险 。对于 各成员 国,除了 设有
作为 执行机 构的二级 中央银 行机构 外,
并没有 制定货 币政策 的权力 。目前,跨国
中央 银行制 度主要有 欧洲共 同体的 中央银行 、
西非货 币联盟 的中央 银行、中 非货
币联 盟和中 非国家银 行、
东加 勒比海 货币管理 局等。

999年开 始运 行的欧 洲中 央银 行,是 一家 独立 的超国 家的 金融 机构,负 责
制定 和执行 欧元区的 货币政 策,
掌管 欧元的发 行。
西非货币 联盟(UMOA)成立 于 1
973年,目 前成员国 有贝宁 、布基 纳法 索 、尼
日尔 、
塞内加 尔、多哥 、
科特迪 瓦、几 内亚比绍 和马里 。联盟 拥有统一 货币西 非法
郎(FCFA)和共同的 中央银 行,即 西非 中央银 行 (BCEAO)。 它是 西非 国家 中 央
银行 ,
总行设 在达喀尔 ,发行 共同货 币,
执行统 一金融 政策和 外汇制 度。
(五)一 体式中央 银行制 度
一体式中 央银行制 度也称 大一 统的 中 央银 行制 度,是指 在一 个 国 家 内没 有
设立专 门的一 家银行来 单独地 行使 中央 银 行的 职能,而 是设 立一 家 集 中 央银 行
与商业 银行职 能于一身 的国家 银 行 的 制度 。在 此种 体制 下 ,中央 银 行 的 业务 与
职能 与商业 银行的业 务与职 能混于 一体,
这类 国家银 行不仅 发行货 币,制定 金融
政策 ,
而且往 往也办理 各种日 常的存 贷款业务 ,与工 商企业 和居民发 生直接 的金
融业 务关系 ,
并负责全 国范围 内的 资金结 算、汇 兑 等 业 务。 它既 是监 管者,又 是
经营者 ;既是 国家机关 ,又 是 金 融 企 业;既 当 “裁 判 员 ”,又当 “运 动员 ”,一 身 二
任。 这类国 家银行虽 然名义 上是中 央银 行 ,但其 职能 并不健 全,独立 性很差,往
往不 能独立 地制定货 币政策 ,
而只是 作为财政 的附属 机构来 行使职 能,成为 财政

34 第十 三 章  中 央 银 行

和计 划部门 的 附庸 。前苏 联和 东 欧国 家、我 国 1


983年以 前,实 行的就 是此种 中
央银 行体制 。
在一体 式中央银 行制度 下,
由于 国 家银 行集 金融 管 理与 商业 银 行 经 营的 职
能于 一身,
往 往减低了 其金融 管理的 力度和效 率,而 层层设 置的分支 行也大 都业
务经 营僵硬 单一,
效率 低下。 所以,实行此种 中央银 行制度 的社会主 义国家 在进
行经 济体制 改革的过 程中,
一 般都放 弃了此种 模式,逐渐向 单一式中 央银行 制度
过渡 。 目前 只有极 少数国 家仍采用 一体式 中央银 行制度。

二、中央 银行制度的 组织结构

中央银行 制度的组 织结构 主要 是指 其 产权 结构 及机 构 设置 问题,主 要包 括


如下 四个方 面:
产权结 构、权 力结构 、
内部组织 机构设 置及分 支机构 设置。
(一)产 权结构
中央银行 的产权结 构也称 资本 结构,主 要是 指中 央 银行 资本 来 源 是 如何 构
成的 ,
即中央 银行的所 有制形 式如何 。根据资 本金的 所有形 式,可以 把各国 的中
央银 行分为 以下五种 类型:
1.国家 所有形 式
国家所 有形式,
即 中央银 行的全 部资本属 于国家 所有的 所有制 类型。目 前,
世界上 大多数 国家的中 央银行 都 属 于 这种 类 型 。其 中,包括 一部 分 发 达 资本 主
义国 家,
如英 国、法国 、
荷兰、澳大利 亚等,
大部 分发展 中国家 ,如印度 、
泰国、尼日
利亚 等,
以及 所有社会 主义国 家,如 中国、
古巴 、朝鲜 等。
2.集体 所有形 式
集体所 有形式,
即 中央银 行的全 部 资本 属于 本国 金 融机 构集 体 所 有 的所 有
制类型 。实行 此种所有 制形式 的 国 家 主要 以 美 国 和 意 大利 为 代 表。 例如,在 美
国,
凡 参加联 邦储备体 系的会 员银 行都 必须 按实 收 资本 和公 积金 的 6%的 比 例
认购联 储的股 份,并享 受实缴 资本年 利率为 6% 的 股息。 因此,美国的 联邦储 备
银行 实际上 为其会员 银行共 有。
3.混合 所有形 式
混合所 有形式,
即 中央银 行的全 部 资本 属于 国家 和 私人 共同 所 有 的 所有 制
类型 。其中 ,
国家所持 有的 股份 一般 占 50% 以上,其 余 的股 份则 由私 人股 东 持
有。私 人股东 除了能定 期享受 一定 比例 的 股息 外,其 持 有的 股票 所 代 表 的所 有
权、
投 票权等 权利受到 很大的 限制,在转让股 票之前 往往必 须经有关 部门同 意和
批准 。目前 ,
日本、墨 西哥、
巴 基斯坦 、比利时 、
委内瑞 拉等国 实行此 种产权模 式。

① 参阅 安体 富、周升 业主编 .《财 政与 金 融》.第 274页 .


武 汉:武汉 大学出 版社 ,1
996。
② 万解 秋、贝 政 新.《中央银 行概 论》.第 5
2页.上海:复旦 大学 出版 社 ,
199
9。
第三 节   中央 银 行制 度的类 型 和 组织 结 构 33

4.多国 所有形 式
多国所 有形式,
即 实行跨 国中央 银 行制 度的 成员 国 共同 持有 中 央 银 行股 份
的所 有制形 式。例如 ,
欧洲中 央银行 的 成员 国按 其人 口 和国 内生 产 总 值 的大 小
向欧 洲中央 银行认购 股本,
从 而均成 为欧洲中 央银行 的股东 。另外 ,西非货 币联
盟等 的资本 所有制形 式也属 于这种 类型
5.无资 本形式
无资本 形式,
即一 国中央 银行本 身并无资 本,而 只是经 国家授权 执行中 央银
行职 能的所 有制类型 。目前 ,
只有韩 国实行这 种特殊 类型的 中央银 行制度。
(二)权 力结构
中央银行 的权力结 构由决 策 权 、执行 权和 监督权 三方 面组成 。 由 于 世界 各
国的历 史传统 、文化背 景、
经济 发展 水平 等 不同,中央 银 行在 社会 经 济 生 活中 所
处的 地位不 同,
决定了 中央银 行行使 这些 权力 的方式 存在 一定的 差异 。 根据 权
力结 构的不 同设置,
世 界各国 的中央 银行可分 为以下 三种情 况:
1.决策 权、执 行权和 监督权集 于一体 的模式
在这种权 力结构下 ,董事 会或理 事会 是对中 央银 行的货 币政 策、业务 方 针、
人事 任免、
规 章制度具 有决策 权、执 行权和监 督权的 最高权 力机构。 美国、
英 国、
意大 利、
菲律 宾、马来 西亚等 国的中 央银行均 属于这 种类型 。尤为典 型的是 美国
的联邦 储备委 员会和英 国的英 格兰 银行 理 事会,它们 分 别是 这两 个 国 家 中央 银
行的 最高权 力机构,
同 时行使 着决策 、执行和 监督权 力。
2.决策 权、执 行权和 监督权分 别由不 同机构 承担的模 式
这种类型 的中央银 行的最 高权 力机 构 可分 为决 策机 构 和执 行机 构,有时 也
设有 监督机 构。各个 职能机 构根据 规定分别 行使权 力及部 分中央银 行职能 。日
本、
法 国、澳 大利亚、
巴 西、意 大利等 国的中央 银行属 于这种 类型。其 中比较 典型
的是 日本的 日本银行 政策委 员会、
日 本银行理 事会和 监事会 ,它们作 为日本 银行
的权 力机构 分别行使 着决策 、
执行和 监督的权 力。
3.决策 权、执 行权、
监 督权交叉 由不同 的机构 共同承担 的模式
这类中 央银行常 设有一 个主要 的决策机 构,
与此 同时,其执行机 构和监 督机
构也 享有一 定的决策 权。瑞 士、
比利 时、荷兰 等国的 中央银 行便属于 这种类 型。
(三)内 部组织机 构设置
中央银 行的内部 组织机 构是指 其总行内 部职能 机构的 具体设置 情况。 为了
适应中 央银行 的任务、职能、
业 务经 营和 金 融监 管的 需要,各 国中 央 银 行 内部 都
设置了 一些具 体职能部 门。虽 然各 国中 央 银行 内部 机构 设 置情 况比 较复杂,但

① 参阅 万解 秋、贝政 新.《中 央银 行概 论 》.
第 61~62页.上海 :
复 旦 大 学出版 社,
1999。

36 第十 三 章  中 央 银 行

就一 般而论 ,
各国中央 银行均 设有四 大部门,分别承 担起行 政办公、业务操作 、金
融监 管和经 济金融调 研四个 方面的 职能。
(四)分 支机构设 置
现代中央 银行作为 一种特 殊的 金融 机 构,已 不再 像 商业 银行 那 样 经 营一 般
性存 贷款业 务,
也不以 盈利为 目的。 因此,中 央银行 的外部 组织结构 即分支 机构
的设置 并不同 于普通的 商业银 行和 其他 金 融机 构,而 是 以能 有效 保 证 实 施其 基
本职能 和货币 政策意图 来进行 设 置 。原 则 上,中 央银 行 根据 业务 和 监 督 管理 的
需要 ,
按照经 济区划设 置其 分支 机构,而且 这 些 分 支 机构 是 中 央 银 行的 派 出 机
构,
必 须按规 定执行和 完成中 央银行 总行制定 的政策 和指定 的任务 。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
总体来 说,
中央银 行作为 管理全 国货币 信用 的国 家银行 ,其 业务 主要是:统
一发 行本国 货币;
代理 国库,经营国 家公 债 ,接受 国库 存款,向国 家提 供贷款;接
受商业 银行及 其他金融 机构缴 存的 存款 准 备金,对它 们 办理 票据 再 贴 现 和以 票
据、
有 价证券 为抵押的 贷款;办理各 银行的票 据交换 与清算 ;
保管国 家外汇储 备;
处理 与本国 有关的国 际金融 事务等 。
银行业务 大致可以 归纳为 负 债 业 务、资产 业务和 中间 业务三 大类 。 中央 银
行虽 然是一 个特殊的 银行,
但 其资金 运动关系 仍具有 一般银 行的特 点。所以 ,中
央银 行的业 务仍然可 以分为 负债业 务、
资产业 务和中 间业务 。

一、中央 银行的负债 业务

中央银 行负债业 务是形 成资产 业务的基 础,


主要 包括资 本业务 、货币发 行业
务、
代 理国库 业务、集 中存款 准备金 业务等内 容。
(一)资 本业务
中央银行 的资本业 务实际 上 就 是 筹措 、维 持和补 充自 有资本 的业 务。中 央
银行 与其他 银行一样 ,
为了保 证正常 的业务活 动必须 拥有一 定数量 的自有资 本。
中央 银行自 有资本的 形 成 主 要 有 三个 途 径:政 府出 资、地 方 政 府 或 国有 机 构 出
资、
私 人银行 或部门出 资。
政府出资 是指中央 政府拨 款形 成中 央 银行 自有 资本,通 常由 政 府 财 政部 门
代表 政府持 有这部分 资本的 所有权 或股权。 政府出 资是中 央银行资 本形成 的主
要方 式,
目前 世界上绝 大多数 国家的 中央银行 都由政 府出资 。而且 ,在很多 国家

① 参阅 夏德 仁、李念 斋主编 .《货 币银 行 学》.第 186页 .


北 京:中国 金融出 版社 ,1
997。
第四 节  中 央 银 行的 业 务 33

政府 出资是 中央银行 自有资 本的唯 一来源,


即 政府拥 有中央 银行的 全部资本 ,比
如英 、
法、德 以及绝大 多数发 展中国 家。另外 一些国 家政府 出资占中 央银行 全部
资本 的一半 或一半以 上,
比如 日本和 比利时中 央银 行,政 府 持股 占 5
5%;墨西 哥
中央 银行,
政 府持股占 5
1% 。
地方政府 或国有机 构出资 是指 政府 不 直接 持有 中央 银 行股 份资 本,而是 由
地方政 府、国 有银行、
公 共部门 等 出 资 构成 中 央 银 行 资 本。 例如,瑞 士 中 央银 行
资本 的 58.
6% 由州政 府、
州银 行和公共 部门出 资形成 。
私人银 行和部门 出资是 指中央 银行股份 资本由 私营机 构,
如银 行、公司 企业
持有 。这种 情况不多 见,
主要 有美国 和意 大利。 美国 中 央银 行的 资 本 由 私营 性
质的商 业银行 按其资本 的一定 比例 认购,意 大利 中央 银 行的 资本 由 私 营 性质 的
银行集 团出资 形成。尽 管这些 国家 的中 央 银行 资本 由私 人 拥有,但 股 东 无权 参
与中 央银行 的管理,
也 不能转 让所持 股份。
(二)货 币发行业 务
货币发 行是中央 银行最 重要的 负债业务 。集中 货币发 行是中央 银行制 度形
成的 一个重 要原因,
当 今世界 各国中 央银行均 享有垄 断货币 发行的 特权。例 如,
在我 国,
《中华人民 共和国 中国人 民银行法 》规 定:
“人 民币 由 中 国人民 银行统 一
印制 、
发行。”
中央银行 发行货币 的渠道 主要 有四 条 :一是 通过 对 商业 银行 及 其 他 金融 机
构提 供贷款 ;
二是接受 金融机 构的商 业票据的 再贴现 ;三是 在公开市 场购买 有价
证券 ;
四是通 过收兑金 银、外汇 等方 式 ,使 货 币 投入 市 场 ,从 而 形 成 流通 中 的 货
币。
中央银 行通过发 行货币 ,
满足国 民经济对 流通手 段和支 付手段 的需求,促进
商品生 产的发 展和商品 流通的 扩 大 。货 币 是一 种债 务凭 证 ,每张 投 入 市 场的 纸
币都是 中央银 行对社会 公众的 负 债 。在 不 兑现 信用 货币 流 通条 件下,这 种负 债
有其 特殊的 清偿方式 。对社 会公众 来说,
持有 中央银 行发行 的纸币 ,与其说 拥有
对中 央银行 的债权,
不 如说握 有社会 财富,因 为用纸 币可以 购买自己 需要的 商品
和劳务 。只要 中央银行 发行纸 币的 币值 是 稳定 的,人 们 一般 不会 持 纸 币 到中 央
银行 索偿,
而 是用于交 换商 品 和劳 务 。因 此,中 央 银 行的 这 种 负 债 在一 般 情 况
下,
成 为一种 长期无需 清偿的 债务。
虽然流通 中的货币 是中央 银行 最主 要 的资 金来 源,并由 中央 银 行 的 货币 发
行引 起,
但这 并不意味 着中央 银行可 以任意地 发行货 币、无 限制地增 加其资 金来
源。货 币发行 不仅要适 应生产 和流 通变 化 的需 要,也 要 以一 定的 信 用 保 证制 度
为基 础。因 此,
货币发 行数量 是否恰 当,关系 到国民 经济能 否健康发 展。中 央银
行的 货币发 行过多,
会 引起货 币贬值 和物价上 涨,并 导致一 系列社会 经济问 题的
产生 ;
反之,货币发行 过少,
则 会使一 部分商品 的价值 不能顺 利实现 ,发生通 货紧

38 第十 三 章  中 央 银 行

缩和 经济紧 缩。这就 要求中 央银行 的货币发 行必须 满足国 民经济正 常发展 的需


要。 总之,
中 央银行的 这项资 金来源 的规模和 数额要 受客观 条件的 制约。
为了满 足上述要 求,
长期 以来,各国中央 银行在 发行货 币时都规 定了各 种发
行制 度。如 在可兑换 的银行 券流通 时期,
规定 银行券 发行的 黄金或 白银准备 ;在
不可 兑换的 银行券流 通时期 ,
有多种 限制性 制度 ,如 规定 金 银准 备,规 定 有价 证
券或 外汇准 备及规定 最高发 行限 额,等 等。 我 国 人 民 币发 行并 无发 行保 证 的
规定 ,
但我国 人民币坚 持信用 发行的 原则,因而,实际 上 我国 货币 保 证 是 国家 信
用和 中央银 行信用。
(三)集 中存款准 备金业 务
集中存 款准备金 业务是 指中央 银行对商 业银行 的存款 等债务规 定存款 准备
金比 率,
强制 性要求商 业银行 按此比 率上缴存 款准备 金,并 通过调整 存款准 备金
比率 以增加 或减少商 业银行 的超额 准备金,
促 使信用 扩张或 收缩,从 而达到 调节
货币 供应量 的一种业 务活动 。
集中存 款准备金 是中央 银行作 为银行的 银行发 挥作用 的客观要 求。中 央银
行承 担着保 障金融体 系安全 ,
调控货 币信用,监督金 融机构 以及主持 金融机 构间
的清 算的职 责。也可 以说,
集 中存款 准 备金 是中 央银 行 制度 形成 的 重 要 原因 之
一。 各商业 银行既然 吸收存 款,
势必 要准备 一部 分现 款,以 备存 户随 时提取,这
部分 现金称 为存款准 备金,
若 存放本 行,则称 为库存 现金。 各国中央 银行法 都要
求商 业银行 将其一部 分存款 准备金 存储于中 央银行 。中央 银行吸收 商业银 行和
其他 金融机 构存款包 括法定 准备金 和部分超 额 准 备金 (超过 法律 规 定 的 存款 准
备金 部分)。商业银 行 将 准备 金存 于中 央银 行 ,如 遇某 一银 行 的客 户短 期 内 大
量提 存,
中央 银行便可 以用这 些准备 金支持这 家银行 。这种 集中准 备金制度 ,其
意义就 在于节 省各家银 行及其 他金 融机 构 自存 的准 备金,充 分发 挥 资 金 作用 以
满足社 会对资 金的需要 ;同时 ,
控制 银行 及 其他 金融 机构 的 放款 规模,对 宏观 经
济进 行调节 。中央银 行还 负责 规定 银 行及 其 他 金 融 机构 应 缴 存 款 准备 金 的 比
率,
并 督促各 银行金融 机构如 数上缴 存款准备 金。
(四)代 理国库业 务
通常情 况下,
作为 政府的 银行,政府 都 赋予 中央 银行 代 理国 库的 职责,政 府
财政 的收入 和支出都 由中央 银行代 理。同时 那些依 靠国家 拨给行政 经费的 行政
事业 单位、
机 关团体、部队、
学 校等的 财政性存 款也由 中央银 行办理 。
中央银 行代理国 库的积 极 意义 在 于:首 先 ,它 可 以吸 收 大 量 的 财政 金 库 存
款,
形 成它的 一项重要 资金来 源。其 次,它 可以 沟通 财政 与 金融 之间 的联系,使

① 参阅 万解 秋、贝政 新.《中 央银 行概 论 》第 61~62页.上 海:复旦大 学出 版社,1999。


② 参阅 张志 谦、方士 华主编 .《金 融学 概 论》.第 65页.上海 :立 信会 计 出版 社,
2002。
第四 节  中 央 银 行的 业 务 33

国家 的财源 与金融机 构的资 金来源 相连接,


充 分发挥 货币资 金的作 用,并为 政府
的资 金融通 提供一个 有力的 调剂机 制。再次 ,
可以降 低中央 银行的 筹资成本 ,这
对中 央银行 的资金运 用 极 为 有 利。这 些 存款,中央 银 行 一 般 不予 支 付 利息,因
此,
中 央银行 代理国库 不仅 可以 积聚 大量 资 金 ,而 且 还可 以 降 低 其 总的 筹 资 成
本。最 后,对 国家政府 而言,
由 中央 银行 代 理国 库,既 可 以减 少收 付 预 算 资金 的
成本 ,
又可以 安全地保 管资金 ,为其 妥善使用 提供方 便。
关于中 央银行代 理国 库,各 国 都在 法律 上 做出 了 有关 规 定 。瑞 典 的 《国 家
银行 法》规 定:国家 银行(中央 银行)根 据职 责 ,必 须代 国库 无 息收 受款 项,并 根
据有 关规定 从国库存 款中代 为支付 款项。德 国 的 《德 意 志联 邦银 行法》规 定 :联
邦政 府债务 平衡等特 别基金 、
地方政 府 的流 动资 金以 及 按照 财政 预 算 为 特别 目
的准 备的现 金,
必须存 入联 邦银 行结 算户,非 经 联 邦 银行 许 可 不 得 存放 其 他 机
构。 美国的 《联邦储 备条例 》中 规定:联 邦储备 银行 是美 国 政府 的存款 银 行和 财
务代 理机构 。联邦储 备银行 代理财 政 部多 种 业 务,如 持有国 库存 款、协助 收 税、
代政 府划拨 资金、
代为 兑付到 期国债 的本息,以及办 理种种 与政府有 关的其 他业
务等 。我国 的《中国 人民银 行法》也赋予 中国人 民银行 代理国库 之责。
中央银 行负债业 务除上 述几点 之外,
还有 对国际 金融机 构负债 、国内金 融机
构往 来、
向外 国政府借 款等。

二、中央 银行的资产 业务

中央银行 的资产业 务是指 中 央 银 行运 用 其 货 币 资 金的 业 务 。一 般来讲,中


央银 行的资 产业务主 要有贷 款业务 、再贴现 业务 、有 价证 券 买卖 业务、黄 金外 汇
储备 业务等 。
(一)贷 款业务
中央银 行作为银 行之银 行、
政府 之银行,必要时 可对商 业银行和 政府发 放贷
款,
以 解决其 资金周转 困难,
保 持银 行体 系 的稳 定,同 时 也可 以对 货 币 供 应实 施
调节 。
中央银 行的贷款 业务包 括对 政 府 的 贷 款 和 对 商 业银 行 或 金 融 机构 的 再 贷
款。 中央银 行的政府 贷款是 在国家 财政由于 收支时 间差造 成不平衡 而急需 大量
紧急 支出,
或 在年终决 算时出 现收支 不平衡时 所给予 的资金 支持,这 是中央 银行
为政 府服务 职能的重 要表现 。各国 中央银行 法对政 府贷款 都有严格 的限制 性规
定,
国 际上比 较通用的 做法是 中央银 行以间接 融资,即在二 级市场买 卖国债 来为
政府融 资。中 央银行对 商业银 行 的 再 贷款 ,在 于解决 它们 的短期 资金 不足。 再
贷款 是在贷 款归还后 才收取 利息的 ,
但各国中 央银行 对商业 银行贷 款,一般 以有
保证 的再贴 现、
再抵押 贷款为 主,信 用放款比 重较小 。
中央银行 对商业银 行的贷 款也 叫最 后 贷款,中央 银 行由 此获 得 最 后 贷款 人

40 第十 三 章  中 央 银 行

的称 谓。中 央银行的 最后贷 款始于 中央银行 的产生 过程。 随着资本 主义生 产的


发展和 流通的 扩大,对 贷款的 需求 不仅 数 量增 加,而 且 期限 延长 。在 此情 况 下,
商业 银行仅 以自身吸 收的存 款进行 放款,
远不 能满足 社会经 济发展 的需要,加上
商业 银行自 己发行的 银行券 受到地 区和信用 的限制 ,
以及存 款过多 地用于贷 款,
使商 业银行 经常因偿 付 力 不 足 而面 临安 全 性和 流 动性 的 压 力。这 些问 题 的 出
现,
说 明银行 需要有新 的、大 量的资 金来源。 但是,
当 时的同 业拆借 因数额小 、期
限短 ,
不能满 足银行补 充资金 的要求 ,所以,
常 常由于 支付能 力不足 发生挤兑 ,使
破产 的银行 不断出现 。在此 情况下 ,
必然需要 一个超 然于一 般金融 机构之上 的,
可以通 过适当 集中各家 银行的 一部 分现 金 准备,在某 家 银行 发生 困 难 时 能够 给
予其 必要的 支持的银 行,
而这 项特殊 任务只能 由中央 银行来 承担。
中央银 行对商业 银行的 放款,
主 要有以下 几种类 型:① 信用 贷款 ,是凭商 业
银行 信用状 况而提供 的贷款 ,
一般期 限短,只 有少数 信用等 级极佳的 银行在 放松
银根 时才能 得到这种 优惠贷 款;② 担 保贷 款 ,是以 商业 银行 客户 发出 的合 格 商
业票 据为担 保而发放 的贷款 ,
手续比 较复杂 ,风 险性 也比 较 大,在 多 数 情 况下 已
为再 贴现所 取代;
③ 抵押 贷款,一 般要以 较为活 跃的二级 市场为 前提 ,以属于 优
质证 券的政 府债权为 抵 押 ,将债 券交 给中 央 银 行保 管,中 央 银 行 据 此而 发 放 贷
款;
④ 贴现 借款,即再贴现 。
(二)再 贴现业务
再贴现是 商业银行 为了弥 补自 有资 金 不足,将其 贴 现所 取得 的 未 到 期的 合
法票据 ,请求 中央银行 再办理 贴现 的经 济 行为,也 称 重 贴现 。 对 中央 银行 而 言,
接受再 贴现即 买进商业 银行已 经贴 现的 商 业票 据,实 质 上是 中央 银 行 给 商业 银
行的 一种贷 款,
是中央 银行向 商业银 行融通 资金 的主 要方式 之一 ,同 时,也是 中
央银 行调节 资金,
实现 对国民 经济宏 观调控的 一项重 要业务 。
只有在中 央银行开 立了账 户的 商业 银 行机 构,才 能 够成 为再 贴 现 业 务的 对
象。商 业银行 必须以已 办理贴 现的 未到 期 的合 法票 据,即根 据购 销 合 同 进行 延
期付 款的商 品交易开 具的反 映债权 债务关系 的票据 申请再 贴现。中 央银行 接到
商业 银行所 提出的再 贴现申 请时,
应 审查票据 的合法 性和申 请者资 金运营状 况,
确定 是否符 合再贴现 的条件 ,
防止融 通票据中 欺诈行 为的发 生。审 查通过后 ,商
业银 行应在 票据上加 盖背书 ,
并逐笔 填制再贴 现凭证 ,一并 交中央银 行办理 再贴
现手 续。商 业银行等 存款机 构向中 央银行申 请再贴 现的票 据必须是 以确有 商品
为对 象的真 实票据,
许 多国家 的金融 立法机关 对此作 了明文 规定。
一般而 言,
再贴现 利率不 同于随 市场 资金 供求状 况变 动的利 率。 它 是一 种
官定 利率,
是 根据国家 的信贷 政策所 规定的,在一定 程度上 反映着中 央银行 的政
策意 向。现 实中,
由于 再贴现 利率在 大多数国 家通常 略低于 货币市 场利率,因此
商业 银行在 资金不足 和其他 条件许 可时,
通常 希望通 过再贴 现窗口 取得资金 。
第四 节  中 央 银 行的 业 务 34

再贴现 的期限一 般从再 贴现之 日起至票 据到期 日止。 由于汇票 期限一 般不


超过半 年,商 业银行接 受企业 汇票和 到中 央银行 进行 再贴现 ,不 可能 同时 进 行,
所以 再贴现 期限应在 半年以 内。
(三)有 价证券买 卖业务
在证券 市场比较 发达的 国家,
证 券 买卖 业务 是中 央 银行 主要 的 资 产 业务 之
一。 很多国 家中央银 行的一 部分资 金占用在 有价证 券上,
但 是,中央 银行证 券资
产不 是中央 银行投资 的结果 ,
而是其 公开市场 业务操 作的结 果。
中央银行 经营证券 买卖业 务与 商业 银 行的 证券 投资 业 务不 同,中 央 银行 买
卖证券 的目的 ,不在于 盈利,
而 在 于 调 剂资 金 供 求,影 响整 个国民 经济 。 买卖 证
券不 是目的 ,
而是中央 银行宏 观经济 调控 的一 种手段 。 中央 银行 一 般 以 经营 政
府债 券为主 ,
也有可能 持有少 量企业 债券,以 及合格 的贴现 和承兑票 据。由 于中
央银行 一般不 直接购入 新发行 的政 府债 券 ,因此 证券 买 卖是 通过 对 金 融 机构 办
理再 贴现、
再 抵押业务 或在公 开市场 购入、出 售有价 证券进 行的。中 央银行 买卖
证券的 结果使 金融机构 的可用 资金 和市 场 货币 流通 量发 生 增减 变化,从 而达 到
调节 和控制 宏观金融 的目的 。
中央银行 买卖证券 一 般 有两 种形 式:一 种 是 直接 买卖 (或 一次 性买 卖),另
一种 是附有 回购协议 的买卖 。当中 央银行认 为需要 增加或 减少商业 银行的 超额
准备金 时,中 央银行就 会一次 性直接 购买 或出售 某种 证券,一 般 由证 券商 出 面,
按高 价出售 ,
按低价购 进,一 直到购 足或售足 为止。 当中央 银行需要 临时调 剂商
业银 行的准 备金和流 动性时 ,
就采取 附有回购 协议的 形式进 行买卖 ,在购买 时就
定下 协议,
卖 者必须在 指定的 日期按 固定价 格购 回所 卖的证 券;而当 出售时,中
央银 行将在 指定的时 间,
按商 定价格 购回那些 原出售 的证券 。
各国法 律规定的 中央银 行可以 买卖的有 价证券 的具体 品种各有 不同。 美国
联邦储 备体系 是通过买 卖美国 财政 部等 政 府机 构证 券、特别 是短 期 国 库 券来 进
行公 开市场 业务的。 日本银 行则从 事商业票 据、
银行 承兑票 据、政府 公债等 有价
证券 的买卖 。法国的 法律则 规定,
法 兰西银行 可以购 买、出 售或保管 法兰西 银行
理事 会编制 的清单上 所列的 各种证 券和票证 。
(四)黄 金外汇储 备业务
中央银 行的资产 ,
应以随 时可以 出售变现 ,同时 避免损 失为原则 ,
所以,黄金
外汇 储备就 是中央银 行的一 项重要 资 产业 务。 中央 银行 作 为 货 币发 行的 银 行,
不仅 要保持 币值的稳 定,
而且 要维持 汇率的平 稳。为 此,中 央银行必 须掌握 和管
理一 定数量 的黄金外 汇储备 ,
以平衡 国际收支 ,稳定 币值和 汇率。
黄金外 汇占款是 中央银 行所持 有的黄金 、
白银和 外汇所 占用的 资金,是 中央
银行 重要的 资金占用 之一。 中央银 行所拥有 的黄金 、
白银和 外汇储 备,对外 作为
一般购 买手段 和支付手 段,发 展对外 经济 关系;对内 作为 国 内 货 币发 行的 准 备,

42 第十 三 章  中 央 银 行

保持国 内货币 流通 稳 定。 至 2
003年 底,我 国中 央 银 行 外 汇 储 备 已 达 40
32.5

亿美 元。

三、中央 银行的中间 业务

中央银行 的中间业 务主要 是 资 金 清算 业 务 ,执行 清算 银行的 职能 。 中央 银


行的 清算业 务是中央 银 行 集 中 票 据交 换 及办 理 全 国 金融 机 构 间 资 金清 算 的 业
务,
也 是中央 银行金融 服务职 能的具 体反映。
企业之间 因经济往 来发生 的债 权债 务 关系 通过 商业 银 行办 理转 账结算,这
种企业 间的债 权债务关 系就转 变成 了银 行 间的 债权 债务 关 系,银 行 之 间 的债 权
债务 关系又 需通过一 个 中 枢 机 构 办理 转 账结 算 ,这 个 中 枢 机 构 就 是 中 央银 行。
金融 机构间 资金清算 业务,
在 全国由 中央银行 总行来 承办,在一个地 区则由 该地
区的 中央银 行分支机 构承办 ,
其意义 在于免除 两地间 资金运 送,便于 地区间 资金
转移 ,
加速商 品流通。 同时,中央银 行通过清 算业务 在为各 家金融机 构服务 的同
时,
也 可借此 掌握和了 解全社 会的资 金运动状 况,从 而便于 中央银行 制定相 应的
金融 政策,
进 行宏观经 济的监 督和管 理。
中央银 行的清算 业务,
具 体有三 项:
一是集 中办理票 据交换 。 票 据 交换 是指 在 同一 地 区 范 围 内 (同 城 )将 所 有
金融机 构的应 收应付票 据进行 交换,仅 就其 差额 在中 央 银行 的存 款 账 户 进行 划
转结 清的一 种清算方 式。同 城或同 一地区商 业银行 之间的 票据通常 是在票 据交
换所进 行的。 而票据交 换所作 为各 银行 清 算应 收应 付款 项 的集 中场 所,是中 央
银行 的重要 业务部门 。集中 办理票 据交换,
大 大提高 了票据 清算效 率,加速 了资
金流 动。
二是结 清交换差 额。参 加票据 交换所交 换票 据的 银行或 金融 机构 称为“清
算银 行”。 各清算银 行 均 在中 央银 行开 设活 期 存款 账户 ,存 有 一定 数额 的 备 付
金,
票 据交换 出现的应 收或应 付的差 额 通过 中央 银行 的 存款 账户 间 的 划 转即 可
完成 。
三是办 理异地资 金转移 。办理 异地 资 金 转 移是 指通 过 中 央 银行 清算 中 心,
结算 异地各 金融机构 之 间 资 金 划拨 的清 算 业务 。 异 地银 行 间 远 距 离资 金 的 划
拨,
各 国均由 中央银行 统一办 理。只 是 由于 各国 使用 的 票据 和银 行 组 织 的形 式
不同 ,
异地资 金转移的 具体做 法也 不一样。 概括 起来 ,有 两 种做 法:一 种 是先 由
各商 业银行 通过内部 联行系 统划转 ,
最后由其 总行通 过中央 银行办 理转账清 算;
另一 种是把 不同银行 的异地 票据统 一集中到 中央银 行总行 ,
一并办 理轧差转 账。
目前中央 银行清算 业务采 用的 技术 已 逐步 从联 行手 工 核算、人 机 并 行向 实
现电 子网络 化、
建立卫 星通信 专用网 方向发展 。
本 章 小 结 34

本 章 小 结

1.中央 银行是 在资本 主义商品 经济和 银行信 用业 的 发展过 程中 ,从商业 银


行分 离出来 ,
并逐渐演 变发展 而成的 。典型的 中央银 行是 1
694年成 立的英格 兰
银行,这是英 国历史上 第一家 按公 司制 组 建的 股份 制银行。 在 19世 纪,资本 主
义各国 都纷纷 模仿英国 ,先后 建立了 中央 银行,美国 的中 央 银 行 制度 则在 2
0世
纪初 才建成 。目前,
除 少数特 殊国家 和地区 外,全世 界几 乎 所有 独立 国家,都 已
设立 了中央 银行,
而西 方发达 国家更 是有较完 备的中 央银行 制度。
2.中央 银行产 生的原 因包括:① 统 一货币 发行权 的需要;
② 集 中票据交 换
和扮 演最后 贷款者的 需要;
③ 实现 经营者 与 管 理者 相 分离的 需要;④ 进 行金 融
监管 、
实现金 融安全的 需要等 。
3.中央 银行是 一国金 融体 系 的 中 心环 节 ,在 银行 体系 中 处于 领导 地位,它
代表 国家领 导和管理 全国的 金融机 构,
制定并 执行国 家的金 融政策 ,管理全 国的
金融 市场。 其性质特 征和活 动特点 主要体现 在:
第一 ,中央 银行是特 殊的管 理机
关;
第 二,处 于超然地 位,
不经 营一般 银行具 体业 务;第三,用 强制 力 量 实 施货 币
政策 和金融 监管;
第四 ,中央 银行业 务活动的 目的是 为实现 国家政策 服务。
4.中央 银行的 主要任 务是:发 行货 币,管 理 金 融 机 构并 保护 扶持 金融 业 的
发展 ,
稳定金 融与货币 并促进 济发展 等。其 宏观 经济 政 策一 般都 规 定 为 四大 目
标:
稳 定物价 、充分就 业、
经济 增长和 国际收支 平衡。
5.中央 银行的 主要职 能有:① 作为 发行的 银行;② 作 为国 家 的银行 ;③ 作
为银 行的银 行。
6.目前 ,世界 各国的 中央银行 制度 大体 上可 分为 五种 类 型:单一 式中 央 银
行制度 、复合 式中央银 行制度 、
准中 央银 行 制度、跨国 中 央银 行制 度 和 一 体式 中
央银 行制度 。
7.中央 银行制 度的组 织结构主 要是指 其产权 结构 及 机构设 置问 题,主要 包
括如 下四个 方面:
产权 结构、权力结 构、
内部组 织机构 设置、分支机构 设置。
8.银行 业务大 致可以 归纳为负 债业务 、资产 业务和中 间业 务三 大类。中 央
银行 虽然是 一个特殊 的银行 ,
但其资 金运动关 系仍具 有一般 银行的 特点。所 以,
中央 银行的 业务仍然 可以分 为负债 业务、
资产 业务和 中间业 务。

重要概念

中央银 行 发行 银行  国家银 行 银行 的银行  单一 式中央银 行制度  复


合式 中央银 行制度  准中央 银行制 度 跨国 中央银 行制度  一体式 中央银 行制
度  中央银 行负债业 务 集 中存款 准备金业 务 中 央银行 资产业务  再贴 现 
中央 银行中 间业务

44 第十 三 章  中 央 银 行

复习思考题
1.试 述 中央 银 行制 度 建 立的 必 要性 。
2.中 央 银行 主 要有 哪 些 特点 ?
3.试 述 中央 银 行的 性 质 和主 要 职能 。
4.中 央 银行 制 度主 要 有 哪些 类 型?
5.试 分 析中 央 银行 的 组 织结 构 。
6.中 央 银行 负 债业 务 的 基本 内 容有 哪 些?
7.中 央 银行 资 产业 务 的 基本 内 容有 哪 些?
8.中 央 银行 中 间业 务 主 要有 哪 些?

主要参考文 献

1.万解 秋,贝 政新.


中 央银行概 论.上 海:
复旦 大学出版 社,
199

2.王广 谦.中 央银行 学.
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 社,
1999
3.张志 谦,方 士华.
金 融学概论 .上海 :
立信会 计出版社 ,
200

4.陈端 计.货 币银行 学.
北京:中国财 政经济 出版社,
1996
5.夏德 仁,李 念斋.
货 币银行学 .北京 :
中国金 融出版社 ,
199

6.朱耀 明.金 融概论 .
上海:立 信会计 出版社 ,
2002
7.凌江 怀.货 币金融 学.
北京:中国经 济出版 社,
2001
第五篇 货币供求及均衡

第 十四章  货 币 供 求

导读:供求问题是市场问题的关键,供求关 系是市场 经济中 最基本 的经济 关系。货币 也


存在供给和需求问题,而且货币对经济的作用主要就是通过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及其相互关系
实现的。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也是通过 调节货币供 求的总 量和结 构,实 现其对 宏
观经济的调控。因此,货币供求理论是 当代货币理 论的主体,也是现 代货币 金融学 中最基 本
的理论之一。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决定

一、货币 供给的含义 及作用

所谓货 币供给,
指 一定 时期 内 一国 银行 系统 向 经 济 中 投入、创造 、扩 张 (或
收缩 )货币 的行为。 具体地 讲,货 币供给首 先 是 一个 经济 过 程,即 银 行 系 统向 经
济中 注入货 币的过程 ;
其次,货币供 给必然形 成一定 的货币 量,
即货 币供给量 ,它
是货 币供给 的结果。
货币供 给量是一 个存量 概 念,指 某一 时 点 上的 货 币 供 给 量,即 名义 货 币 供
给。 相应地 ,
实际货币 供 给 则 是 指 剔 除了 物 价 变动 影 响 的、一 定 时 点上 的 货 币
存量 。
货币供 给量既是 一个外 生变量 ,
又是一个 内生变 量。所 谓外生 变量,又 称政
策性 变量,
是 指在经济 机制中 由非经 济因素 所决 定的 、易 受 外部 因素 影响的、中
央银 行能够 按照自身 意 图 运 用 货币 政策 手 段对 之 进行 调 控 的变 量。而 内 生 变
量,
又 叫非政 策性变量 ,
是指在 经济 机制 内 部由 纯粹 的经 济 因素 所决 定的、不 为

46 第十 四 章  货 币 供 求

政策 所左右 的、
社会各 经济主 体能够 按 自身 的意 图通 过 货币 收付 行 为 左 右货 币
供给 量的规 模,
进而影 响中央 银行调 控货币供 给量的 力度及 作用的 变量。
相对于 货币需求 理论而 言,
货币 供给 理论 与货币 政策 的关系 更加 直接。 实
际上 所有有 关货币政 策的问 题均可 归入货币 供给理 论之中 。货币供 给量的 变化
对一国 经济的 总量规模 以及运 行 状 况 有着 直 接 的 影 响。 因 此,分 析 货 币 供给 的
过程 及其变 化机制,
剖 析货 币供 给量 的决 定 因 素,具 有重 要 的 理 论 意义 和 现 实
意义 。

二、货币 供给量的决 定因素

概括地 讲,
货币供 给量是 由中央 银行、商 业银行 体系、
财 政机构 、企业及 社会
公众 共同决 定的。
(一)中 央银行的 行为影 响
中央银行 既是一国 金融活 动 的 调 节者 ,又 是基础 货币 的供给 主体 。 中央 银
行垄 断着一 国货币的 发行权 ,
它根据 货 币政 策和 经济 发 展的 需要 确 定 现 金的 发
行数 量,
同时 通过法定 存款准 备金率 、再贴现 和公开 市场业 务等手段 影响商 业银
行的 原始存 款和派生 存款,
进 而影响 货币供给 总量。
(二)商 业银行的 行为影 响
商业银行 既是基础 货币的 接 受 者,又 是存 款货币 的创 造主体 。 商 业 银行 所
吸收 的、
能增 加其准备 金的存 款称为 原始存 款;以原 始存 款 为基 础、运 用 信用 流
通工具 和转账 结算的方 式发放 贷款 或进 行 其他 资产 业务 时 ,所衍 生 出 来 的存 款
称为派 生存款 。原始存 款和派 生存 款共 同 构成 了商 业银 行 的活 期存 款,并且 派
生存 款的货 币创造功 能能够 影响货 币的供给 量。
(三)财 政机构的 行为影 响
财政机 构是通过 改变它 在中央 银行和商 业银行 的存款 来影响基 础货币 和货
币供 给的。 具体地讲 ,
在基础 货币总 量既定前 提下,财政机 构若增加 其在中 央银
行的 存款,
则 会引起基 础货币 及其在 商业银行 的存款 的减少 ,从而导 致货币 供应
量的减 少;反 之,
当财政 机构取 出其 在中 央 银行 的存 款后,基 础货 币 和 根 据货 币
乘数 而得出 的货币供 给量就 会增加 。
(四)企 业的行为 影响
企业的行 为对货币 供给的 影响 是通 过 它们 对货 币资 金 的需 求来 实施的,因
为货 币供给 总是以企 业、
社会 公众等 存在相应 的货币 需求作 为前提 的。比如 ,企
业对 资金需 求增加,
如 果追加 投入是 靠自身 积累 ,则 不会 影 响货 币供 给;如果 是
靠增 资发行 有价证券 ,
则会影 响货币 供给的结 构。
(五)社 会公众的 行为影 响
社会公众 对货币需 求的行 为变 化会 引 起不 同存 款类 型 之间 的转 换,进而 会
第 一节   货币 供给及 其 决 定 34

对货 币供给 产生影响 。在现 实中,


影 响 社会 公众 货币 需 求决 策的 因 素 主 要有 利
率、
社 会公众 对流动性 资产的 需求、资产 最 佳组 合的 决策、国 民经 济 的 运 行状 况
以及 中央银 行的货币 政策取 向等因 素。
总之,
尽 管中央银 行和商 业银行 是货币的 创造者 ,但货 币供给和 货币供 给量
的最 终形成 却是中央 银行、
商 业银行 体系、财政 机构、企 业以 及社 会 公 众 共同 综
合作 用的结 果。

三、中央 银行体系下 的货币供 给:


多 倍存款创造

在现代 社会经济 生活中 ,


货币均 是由 银行 体系创 造和 提供的 。 本 书 的第 十
一章 已经对 商业银行 的存款 货币创 造过程进 行了分 析,
中央 银行产 生之后,一国
银行 体系的 货币扩张 机制相 应地发 生了改变 。
(一)没 有中央银 行介入 的货币 扩张机制
在没有中 央银行介 入而只 有商 业银 行 存在 的金 融体 制 下,影 响 货 币 扩张 机
制的 因素主 要有贵金 属储备 、
现金漏 损率及超 额准备 留存率 等。首 先,商业 银行
创造存 款货币 的基础是 其自身 的贵 金属 储 备,因 为当 时 虽然 商业 银 行 也 发行 银
行券 ,
但在金 本位制度 下,这 些银行 券需随时 兑现;
其 次,由 于在非现 金流通 的同
时,
还 存在着 现金流通 ,因此 ,
社会公 众手中还 必须保 持一定 数量的 现金,即 金属
货币和 银行券 。而银行 为应付 客户 提取 现 金,也 必须 保 持一 定数 量 的 银 行券 和
贵金 属。此 外,
银行还 需要保 持一定 数量的现 金,以 应付联 行清算以 及其他 业务
的需 要。
(二)中 央银行介 入下的 货币扩 张机制
中央银 行产生之 后,
一国 银行体 系的货币 扩张机 制必然 受到相 应的制约 。
首先,
一 国银行体 系的货 币扩张 机 制在 数量 上受 制 于中 央银 行 的 资 产业 务
的规 模,
而不 是没有中 央银行 介入下 的商业银 行的贵 金属储 备。因 为,中央 银行
产生 后,
商业 银行丧失 了银行 券的发 行权,从 而使商 业银行 创造存款 货币的 前提
条件 —
——基 础货币成 为只有 中央银 行才能创 造的一 种中央 银行的负 债。这 种负
债是 中央银 行的资产 业务所 创造的 ,
它主要表 现为银 行外现 金、商业 银行的 库存
现金以 及商业 银行在中 央银行 的 存 款。 从 理论 上讲,商 业银 行为 应 付 客 户提 现
而保 留超额 储备的现 金准备 的来源 只能是中 央银行 对它的 贷款或吸 收客户 的原
始存 款。
其次,
商 业银行创 造存款 货币除 必 须保 持一 定数 量 的现 金以 应 付 客 户提 现
和保 持一定 的超额准 备金外 ,
还要把 一 定数 量的 现金 作 为法 定存 款 准 备 金上 缴
到中 央银行 的法定准 备金专 户或者 在中央银 行的一 般存款 账户保持 法定的 准备
金余 额,
这就 进一步削 弱了商 业银行 创造 存款 货币的 能力。 中央 银 行 可 以根 据
经济 运行状 况和货币 政策的 需要随 时调整法 定存款 准备金 比率来影 响商业 银行

48 第十 四 章  货 币 供 求

的存 款创造 规模,
以实 现其宏 观调控 的目的。
(三)货 币扩张机 制与中 央银行 的宏观调 控
在中央 银行产生 之前,
一 国银行 体 系下 的货 币供 给 是由 商业 银 行 在 金融 货
币流 通规律 的作用下 自发地 进行的 ,
中央银行 产生以 后,一 国银行体 系下的 货币
扩张 机制则 置于中央 银行的 宏观调 控之下。 因为,
在 现代货 币的扩 张机制下 ,基
础货 币的供 给掌握在 中 央 银 行 手中 (虽 然 也 有观 点认 为,基础 货币 是 一种 内 生
变量 ,
不是由 中央银行 所能单 独决定 的,但 无论 如何,基 础货 币由 中 央 银 行创 造
是无 疑的),法定准 备金 率的 制 定权 和调 整权 也由 中 央 银 行掌 握,此 外 ,中 央 银
行还 可以运 用利率、
再 贴现、公开市 场业务等 工具影 响现金 漏损率和 超额准 备金
率。 所以说 ,
货币供给 是在中 央银行 的控制和 调节下 进行的 ,商业银 行的货 币扩
张也 是在中 央银行的 调 控 下 进 行的。 这是 中 央 银 行 体系 下 的 货 币 供给 的 特 征
所在 。

四、货币 供给决定的 一般模型

(一)中 央银行创 造基础 货币


基础货 币,
又叫强 力货币 或高能 货币,它 由公众 所持有 的通货与 商业银 行的
准备 金构成 ,
是商业银 行存款 货币扩 张的基础 ,其中 商业银 行的准备 金是真 正支
持信 用扩张 的货币。
由于基 础货币是 中央银 行的负 债,
而根据 中央银 行的资 产负债 表可知,中央
银行 的负债 主要包括 金融机 构的存 款、
政府存 款和流 通中的 货币三 部分,其 中金
融机 构存款 又包括法 定准备 金存款 与超额准 备金存 款。中 央银行的 资产包 括金
融机 构贷款 、
对政府贷 款及金 银外汇 储备占款 。因此 ,我们 可推导出 基础货 币的
如下 方程式 :
基础货 币 =流通 中通货 +商业 银行准备 金
=(黄金、
外汇及特别提款权 -外国存款)+(
政府债券 -政府存款)+
 对商 业银行 贷款和 贴现 +其 他资产 净值及 其他负债
=国外 资产净 额 +对 政府债权 净额 +对商业 银行的债 权 +
 其他 金融资 产净额
因此,影 响基础货 币变动 的因素 主要 有:中 央银 行向 金 融 机 构贷 款的 变 动、
向政 府贷款 的变动、
金 银外汇 储备的 变动 以及 向其他 部门 净贷款 的变 动等。 中
央银 行可以 运用公开 市场业 务、
调整 再 贴现 率以 及调 整 存款 准备 金 比 率 三大 手
段从 不同的 方面控制 自 身 资 产 规 模,从 而 直 接 决定 基 础 货 币 的 大 小 及 其变 动。
但是 ,
控制了 基础货币 并不等 于控制 了货币供 给量,因为基 础货币还 须乘上 货币
乘数 才等于 货币供给 量,
而货 币乘数 则与商业 银行的 存款货 币创造 相关。
(二)商 业银行创 造存款 货币
第 一节   货币 供给及 其 决 定 34

所谓货 币乘数,
也 叫存款 乘数或 存款扩张 倍数,它是指 银行存款 量对基 础货
币量 的比率 ,
即商业银 行的活 期存款 总额 相对 于原始 存款 的倍数 。 在 现 实的 经
济运 行中,
它 除与原始 存款量 呈正相 关变动 外,还受 法定 存 款准 备金 率、现金 漏
损率 、
超额准 备金率等 诸多因 素的制 约。其 具体 运作 机 制参 见本 书 第 十 一章 第
五节 的相关 论述。
货币乘 数用公式 表示如 下:
K=1/
(Rd +e+h)
其中,K为货 币乘数,Rd 为 法定存款 准备 金率,e为 超额 准备金 率,h为现 金
漏损 率。
(三)货 币供给的 一般模 型
如果用 B表示 基础货 币,K表示 货币乘 数,
则 货币供 应 量 M1 就 等 于 基础 货
币与 货币乘 数的乘积 ,
用公式 表示如 下:

M1 =B・K=
Rd +e+h
以上就是 货币供给 的一般 模 型 。从 模 型中 可以 看出,关 于货 币 供 给 量决 定
问题 的实质 就在于基 础货币 和货币 乘数是如 何决定 的。

五、我国 货币供给的 决定因素

在改革 开放以前 的 三 十 年 中,中 国 的 金 融 体 制 是实 行 “大 一 统 ”的 银 行 体


制,
中 国人民 银行既执 行中央 银行的 部分职 能,又经 营存 贷 款业 务,货 币 供给 实
行高 度集中 的计划控 制,
即 实行 “统收 统支 ”、“统 存统 贷”的 货币 管 理 体制。 基
层银 行吸收 的存款全 部上交 总行,
贷 款由总 行统 一核 定计划 指标 ,逐 层下达,各
分行 、
支行只 能在计划 指标内 贷款。 因此,在 “统 存统 贷”的 信贷 管 理 体制 下 ,银
行(准确地 讲,指中 国人民 银行的 所有分支 行)不具 有货币 创 造 功能。 而 另一 个
极端 是中国 人民银行 总行作 为唯一 的一家银 行具有 无限的 货币创造 功能。
改革开 放后,
在市 场取向 的经济 体制改革 不断向 深层次 发展的 背景下,我国
的金融 体制也 进行了相 应 的 改革 ,其 中 货 币 管 理 体制 改革 为 “差额 控制 ”,这 在
一定 程度上 恢复了中 国金融 体系 的货 币 创 造 功 能。 因 为 在 “差 额 控 制 ”的 信 贷
管理 体制下 ,
总行不再 直接约 束基层 银行的信 贷总数 ,而是 控制存贷 差额。 各级
银行 在完成 存差计划 或不突 破贷差 计划的前 提下,
多 存可以 多贷,从 而使存 款派
生过程 在存贷 挂钩的基 础上得 以产 生,整个 基层 银行 体 系开 始具 备 货 币 信贷 创
造能 力。但 是,
直到 1
984年以 前,
中央 银行体制 的银行 体系仍 未建立 。

983年 9月,国 务院 决定,中 国 人民 银 行 专 门 行 使中 央 银 行 的 职 能,从 此,
我国 逐步建 立起了人 民银行 与国家 专业银行 分立的 中央银 行体系模 式。与 之相
适应 ,
我国的 货币管理 体制 也由“差额 控 制 方 法 ”转 为“实 贷实 存方 法 ”,
从而 使

50 第十 四 章  货 币 供 求

人民银 行与专 业银行之 间的资 金往 来形 成 了存 款与 贷款 关 系,即 专 业 银 行在 国


家信 贷计划 的额度内 ,
实行信 贷资 金的实 贷、实 存。 换言 之 ,专业 银 行 在 人民 银
行借 款额度 内借款以 后,
存入 在人民 银行开 立的 存款 账户,先存 后用,存 款户 没
有钱 ,
不能透 支。在这 样一个 框架体 制下,随着 金融 改革 的 不断 深入,随 着中 央
银行 制定和 推行货币 政策的 独立性 和有效性 的逐步 增强和 国家专业 银行商 业化
改革 的进一 步推进,
在 中国的 货币供 给机制中 ,法定 存款准 备金制度 、
再贴现 、再
贷款 、
基准利 率、公开 市场业 务等工 具先后建 立起来 ,
并越来 越多地 发挥作用 ,而
计划 手段的 作用则逐 步弱化 。1
998年 1月起 ,我国 又取 消 了商 业银行 的 指令 性
贷款限 额,即 信贷规模 控制,
实 行完 全的 资 产负 债比 例管 理 ,即改 为 控 制 货币 供
给量 。之后 ,
又进一步 改进了 存款准 备金制度 。一句 话,我 国的货币 供给机 制正
在一 步步向 市场经济 条件下 的货币 供给机制 靠拢。

第二节 货币供给理论
货币供 给理论是 研究货 币供给 量由哪些 因素决 定及一 国货币当 局如何 根据
货币 需求和 一定的货 币政策 目标决 定供应多 少货币 量的理 论。相对 于货币 需求
理论而 言,人 类对货币 供给理 论的 探讨 比 较晚。 从历 史的角 度看 ,直 到 19世 纪
末 20世纪初 ,
各国普遍 确立了 中央银 行制度,中央银 行垄断 了货币 发行权,
并且
中央银 行发行 的银行券 不再能 与金 属货 币 兑换 之后,才 产生 了深 入 研 究 货币 供
给的 需要。 而真正意 义上的 货币供 给理论则 是在 20世纪 6
0年代、
特别是 7
0年
代货 币主义 所倡导的 货币供 给理论 的基础上 形成的 。

一、货币 供给理论产 生的理论 基础

如果说 中央银行 垄断货 币发行 权并担负 起控制 货币供 应量之责 是货币 供给


理论 产生的 制度基础 ,
那么信 用创造 学 说的 产生 与发 展 则为 货币 供 给 理 论的 产
生提 供了现 实可能性 和理论 基础。
信用创造 学说是与 信用媒 介 学 说 相对 立 的 一 种 学 说。 该理 论认 为,银行 的
职能 在于为 社会创造 信用,
通 过信用 创造出 新的 资本 ,以 此 推动 经济 的发展;银
行的 资产业 务优先于 负债业 务,
并且 是资 产业 务决定 负债 业务。 信 用 创 造学 说
的先 驱是 18世纪的约 翰・劳 ,
主要代 表人物有 19世纪 末的麦 克鲁德 和 2
0世 纪
的熊 彼特・ 哈恩等人 。

二、传统 货币供给理 论

在对货 币供给的 理论研 究中,


传 统 的分 析方 法都 是 把货 币供 给 作 为 中央 银
行能 够完全 控制的外 生变量 ,
认为货 币存量完 全决定 于货币 当局,即 一家做 主。
第二 节  货 币供给 理 论 35

传统货币 供给理论 的典型 代 表 是 凯恩 斯 的 货 币 供 给理 论。 凯恩 斯认为,货


币是 国家的 创造物,
货 币供给 是由中 央银行控 制的外 生变量 ,其变化 会影响 经济
运行 ,
但自身 却不受经 济因素 的制约 。 中央 银行 调节 货 币供 应量 的 主 要 方法 是
公开市 场业务 。通过在 公开市 场上 买卖 证 券,一 方面 可 以直 接增 加 或 减 少货 币
供应 的绝对 量,
另一方 面可以 改变社 会公众对 未来的 预期,特别是改 变社会 公众
的投 机性货 币需求,
进 而影响 总需求 ,达到间 接增加 或减少 货币供应 的相对 量的
目的 。
由于传 统的货币 供给理 论都把 货币供给 作为中 央银行 能够完全 控制的 外生
变量 ,
因此,在很长的 时间里 ,
人们只 关 心中 央银 行改 变 货币 供应 量 时 对 经济 的
影响 ,
并不研 究货币供 给的决 定过 程。比如 ,凯 恩斯 认为,货 币供 应 量 的 增减 变
动所 产生的 直接结果 是利率 的波动 ,
而不是物 价的波 动,并 且货币供 应量变 动对
经济 的影响 是通过利 率的变 动实现 的。如果 货币需 求上升 ,
而货币 供应不增 加,
则必 然导致 利率上升 ,
进而导 致社会 公众投资 和消费 的萎缩 ,最终造 成有效 需求
不足 ;
如果货 币需求不 变而货 币供应 增加,或 货币供 应增加 幅度大于 货币需 求的
上升幅 度,则 必然导致 利率下 降,
进 而使 投 资水 平得 以提 高 ,从而 最 终 提 高整 个
社会 的有效 需求。

三、现代 货币供给理 论

在对货 币供给理 论的研 究中,


现 代 的分 析方 法认 为 货币 供给 是 一 个 内生 变
量,
货 币存量 的决定是 各种经 济主体 错综复杂 行为的 结果,如中央银 行控制 基础
货币 ,
而商业 银行和社 会公众 控制存 款货币等 等。因 此,货 币供给不 是由货 币当
局一 家决定 的,
而是由 包括金 融体系 在内的所 有经济 部门共 同决定 和影响的 ,即
多家 做主。
比如,新 古典综合 学派认 为,
货 币供 应 量不 是外 生的,而 是一 个 受 经 济体 系
内诸 多因素 影响而自 行变化 的内生 变量。因 为货币 供应量 取决于商 业银行 和企
业的 行为,
而 商业银行 和企业 的行为 又决定于 经济体 系内的 许多变 量,所以 中央
银行 不可能 有效地限 制商业 银行和 企业的支 出,
更不 可能支 配其行 为。
此外,
新 古典综合 学派还 把乘数 理论引申 到货币 金融领 域,提出 了货币 乘数
理论 。该理 论认为货 币供应 量 (指 狭 义 货 币 供 应 量)的 决定 因素 是基 础货 币 和
货币 乘数两 个因素,
用 一个模 型表示 就是:
Ms =B・ K
其中 ,
Ms 表 示货币 供应量 ,即 M1,
B表示基 础货币 ,K表示货 币乘数 。

0世纪 6
0年代后 ,随着 现代货币 主义的 兴盛,围绕 货 币供 给理论 产 生了 一
个独 立的、
颇 具影响的 学派。 他们强 调货币最 重要,货币供 应量是唯 一的推 动经
济增 长的重 要力量,
主 张一国 的中央 银行要控 制和管 理好货 币供应 量,从这 个意

52 第十 四 章  货 币 供 求

义上 讲,
货币 供给理论 主要是 由货币 主义 所倡 导的。 货 币学 派的 主 要 代 表人 物
有弗 里德曼 、
施瓦茨、卡甘、
布 兰纳、梅兹、
泰坚 等人,他们都 根据各自 考虑的 因素
和对 现实的 分析提出 了自己 的货币 供给函数 与模型 。这些 函数与模 型虽然 各不
相同 ,
但对上 述货币供 给模型 都是一 致认可的 。

四、货币 供给新论

所谓货 币供给新 论或新 观点,


是 指货币供 给理论 在西方 的最新 发展,它 是针
对货 币供给 早先的理 论而言 的,其主 要 代 表 人 物 有 詹 姆斯 ・ 托宾 、约 翰 ・ G.格
利和 爱德华 ・S
.肖等 人。格 利和肖 认为,
货币 的基本 特性是 具有高 度的流动 性,
而且在 金融市 场较为发 达的商 品经 济中,各 种非 货币 的 金融 资产 也 具 有 较高 的
流动 性。因 此,
就流动 性这一 基本特 性而言,货币与 各种非 货币金融 资产均 具有
一定 程度的 类同性与 替代性 ,
或者说 它们之间 实际上 只有流 动性程 度的不同 ,而
没有本 质的区 别。所以 ,从货 币供给 的角 度看,货币 的定 义 应 该 是广 义的 货 币,
而不 是狭义 的货币,
即 不仅包 括通货 与商业银 行的活 期存款 ,而且还 应该包 括商
业银 行的定 期存款及 各种非 银行金 融中介机 构所发 生的负 债。而从 金融控 制的
角度 而言,
中 央银行不 仅应该 控制商 业银行,而且也 应该控 制各种非 银行金 融中
介机 构。
显然,
货 币供给理 论的以 上新观 点从经济 现象看 更为贴 近实际 生活,但 能否
使货 币供应 的计量更 为精确 ,
则还有 待于进一 步实证 。

第三节 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一、货币 需求的含义 及动机

在经济 学中,
“需求”是 一种 既 有 购 买意 愿,同 时 又 具有 支付 能力 的经 济 行
为,
货 币需求 也是如此 。所谓 货币需 求是指 在一定 时期 内,
社 会各 部门 (包括 个
人、
家 庭、企 业、
事业单 位和政 府)在既定的 社 会 经济 和技 术 条 件 下,对 货 币需 求
量的 总和,
即 社会各部 门愿 以货 币 形 式 持 有 的 财产 或 收 入 的 一 种 需 要 的总 和。
在理 解货币 需求的含 义时,
需 要把握 以下要点 :
首先,
货 币需求是 一个存 量概念 。 即货 币需 求是 指 在特 定的 时 点 和 空间 范
围内 社会各 部门愿意 而且能 够以货 币形式持 有的财 产或收 入的数量 或份额 。
其次,
货 币需求是 一种能 力与愿 望的统一 体。即 货币需 求是有 条件限制 的,
它以 收入或 财富的存 在为前 提,
是在 具 备获 得或 持有 货 币的 能力 范 围 之 内愿 意
持有 的货币 量。其中 ,
货币需 求能力 可理解为 与占有 货币对 应的收 入、借款 或其
第 三节   货币 需求及 其 决 定 35

他形 式的资 产来源;
而 货币需 求欲望 则 可理 解为 由货 币 需求 主体 经 济 利 益所 决
定的 各种行 为动机。
再次,
在 现实中,货币需 求既包 括对现金 的需求 ,
也包括 对存款 货币的需 求。
因为 存款货 币和现金 一样,
均 能满足 所有商品 、劳务 的流通 以及一切 有关货 币收
付、
贮 藏所提 出的需求 。
此外,
人 们对货币 的需求 不仅包 括 执行 流通 手段 和 支付 手段 职 能 的 货币 需
求,
而 且包括 执行价值 贮藏手 段职能 的货币需 求。其 中,前 者是货币 需求最 基本
的部 分,
后者 则表现出 人们对 带有时 间价值的 资产形 式的需 求愿望 和能力,它与
流通 中的货 币需求以 各自不 同的比 例共同构 成社会 的货币 总需求。 由此也 可看
出,
在 市场经 济条件下 ,
人们持 有货 币的 目 的或 动机 主要 有 三种:其 一 是 为了 交
易与 经营的 目的;
其二 是为了 储蓄的 目的;其 三是为 了投资 的目的。

二、货币 需求的决定 因素

不同的 货币需求 理论,


在 研究货 币需求问 题时所 处的角 度或分 析方法不 同,
考虑 的因素 也不相同 或不完 全相同 。本书从 宏观、
微 观两个 角度,分 析在现 实经
济生 活中一 些被人们 普遍认 可的决 定和影响 货币需 求的因 素。
从宏观 层面看,
决 定和影 响货币 需求的因 素主要 有以下 几个方 面:
(1)社 会商品与 劳务的 可供量 ,即待 实现 的全社 会商 品与劳 务的 总量。 在
现代 市场经 济条件下 ,
社会商 品与劳 务的可供 量越大 ,则流 通中所需 要的货 币量
也就 越多;
反 之,则越 少。
(2)社 会商品供 求结构 变动。 在商 品 市场 供求 结构 中 ,供给 一 方 面 取决 于
产出 的效率 和水平,
另 一方面 又受制 于人们对 它的需 求,因 为只有真 正满足 商品
市场 需要的 供给,
才会 产生 真实 的货 币需 求,而 商 品 供求 结 构 是 经 常发 生 变 化
的,
因 此货币 需求也必 然发生 相应的 变动。
(3)一 般物价水 平。对 一国经 济而言,
在 社会商 品与劳 务可供 量、货币 流通
速度 一定的 情况下,
一 般物价 水平决 定着流通 中所需 要的货 币量。 一般而言 ,一
般物 价水平 越高,
流通 中所需 要的货 币量就越 多;反 之,
则越 少。
(4)收 入的分配 结构。 在现实 经济 生 活中,货币 需 求实 际上 是 各 部 门因 对
其所 分配到 的社会产 品或收 入进行 支配的需 要而发 生的,
因 此,国民 收入在 各部
门分 配的结 构,
必然决 定货币 总需求 中各部门 需求的 比重或 结构。
(5)货 币流通速 度。一 般而言 ,
货币流通 速度越 快,单 位货币所 实现或 完成
的交 易量就 越多,
完成 一定的 交易量 所需要的 货币就 越少;反之,
则 越多。
(6)信 用的发达 程度。 在一般 情况 下 ,一国 信用 的 发达 程度 与 货 币 的需 求
成负 相关变 动。因为 信用的 发展和 信用工具 的运用 会在一 定时期内 节约对 货币
的使 用,
因此 ,信用 制 度 和信 用 工 具 越 发 达,对 货 币 的 需 求 量 就 越 少;反 之,则

54 第十 四 章  货 币 供 求

越多 。

7)人 口数量、
人 口密集 程度、产 业结 构、城 乡关 系及经 济结 构、社会 分 工、
交通 运输状 况等等,
也 是决定 和影响 一国货币 需求的 客观因 素。
从微观 层面看,
决 定和影 响货币 需求的因 素主要 有以下 几个方 面:
(1)收 入水平。 在其他 情况一 定的 条 件下,收入 水 平的 高低 与 货 币 需求 呈
正相 关变动 。收入水 平越高 ,
货币需 求越多;反之,
则 越少。
(2)收 入的分配 结构。 在收入 量既定时 ,
收入的 分配结 构不同 ,将影响 持币
者的 消费与 储蓄行为 ,
进而影 响微观 经济主体 的货币 性交易 需求和 贮藏需求 。
(3)物 价水平及 其变动 。物价 水平及其 变动对 货币需 求的影响 主要是 通过
改变微 观经济 主体的预 期进行 传 导 的。 如 商品 供不 应求 时 ,人们 会 产 生 物价 上
升的 预期,
从 而要求以 持有实 物保存 资产代替 持有货 币保存 资产,导 致对货 币需
求的 减少。
(4)市场利 率和金 融资产 收益率。 两者对 货 币 需求的 影响主 要表 现 在两 个
方面 ,
一是影 响和决定 人们持 有货币 的机会成 本;二 是影响 人们对未 来利率 变动
的预 期,
进而 影响人们 对资产 持有形 式的选择 。在正 常情况 下,市场 利率和 金融
资产 收益率 与货币需 求成负 相关变 动,
即市场 利率和 金融资 产收益 率上升,则货
币需 求减少 ;
反之,则 增加。
(5)心 理和习惯 、
偏好等 因素。 比如,在一 般情 况下,当 人们 的 消 费 倾向 上
升时 ,
用于交 易活动的 货币需 求就会 上升;而 当微观 经济主 体习惯于 运用支 票账
户来 完成其 收付活动 时,
货币 周转速 度加快,导致对 货币的 需求量减 少。

三、名义 货币需求与 实际货币 需求

按是否 剔除物价 变动的 影响,


可 以 将货 币需 求区 分 为名 义货 币 需 求 与实 际
货币 需求。
所谓名 义货币需 求,
它是 实际货 币需求的 对称,是指社 会各经济 部门适 应物
价增 减幅度 在名义上 增减的 货币需 求,
亦即用 货币 单位来 表 示的 货 币 数量,如 8
万元 人民币 、
1万美元 等,通 常 以 Md 表示。 名 义 货 币 需求 与 价 格 的涨 跌按 同 比
例变 动,
用公 式表示即 :Md =PQ/
V,其 中 Md 为名 义 货 币 需 求,P为 市场 上 商 品
与劳 务价格 的加权平 均数,
Q为 以货 币 形 式 交 换 的 商 品、劳 务 的 数 量,V表 示 一
定时 期内货 币的流通 速度。 一般来 讲,
在短期 内 V,
Q可假定不 变,这 样,
Md 与 P
成正 比例变 动关系。
所谓实 际货币需 求是指 剔 除 通 货膨 胀因 素 (物 价变 动)之后 的实 际货 币 购
买力 ,
即社会 经济部门 用货币 所能够 买卖 的物 品及劳 务来 表示的 货币 数量。 它
等于 名义货 币需求除 以物价 水平,
用 公式表示 为:实 际货币 需求 =Md /
P。
总之,
名 义货币需 求与实 际货币 需 求的 根本 区别 就 在于 是否 剔 除 了 物价 变
第 三节   货币 需求及 其 决 定 35

动的影 响。举 例来说,假设 T0 时的货 币需求为 10


00亿元,
T1 时生产 、流通规 模
和实 际财富 水平与 T0 相 比未变 而物 价却上 涨了 1倍 ;也 就 是 说 全社 会的 商 品、
劳务 的名义 价值增加 了 1倍。 这时 如果 货 币流 通速 度保 持 不变,货 币 存 量必 须
增加 1倍,以 满足社会 生产和 流通的 需要,
即名 义货币 需求量 由 T0 期 时的 10
00
亿元 增加到 T1 期时的 20
00亿 元 。但 这种 增 加 只 是 适 应物 价上 涨幅 度在 名 义
上的 增加,
就 经济过 程 本 身 所 提出 的 实 际 货 币 需 求 并 没 有 变,仍 然 是 10
00亿
元。 对于货 币需求者 来说,
重 要的是 货 币所 具有 的购 买 力的 高低 而 非 货 币数 量
的多寡 ,因此 ,
他们更为 关注实 际货 币需 求 ;但在 物价 总 水平 有明 显 波 动 的情 况
下,
区 分并研 究名义货 币需求 对于判 断 宏观 经济 形势 和 制定 并实 施 货 币 政策 具
有重 要意义 。

四、货币 需求分析的 宏观角度 与微观角度

宏观货 币需求与 微观货 币需求 是从经济 总体和 个体角 度研究和 阐明货 币需


求问 题的。
所谓货 币需求分 析的宏 观角度 ,
是指以一 个国家 的社会 总体为 出发点,分析
国民 经济运 行总体对 货币的 需求,
亦 即 分析 一个 国家 在 一定 时期 内 经 济 发展 与
商品 流通所 需要的货 币量。 对宏观 货币需求 的考察 可以追 溯到古典 经济学 家威
廉・配 第,他 在《政 治算术 》一书 中 就 提 出了 宏观 货币 需求 量 的问 题,而后 詹 姆
斯・斯 图亚特 、亚当・ 斯密和 大卫・ 李嘉 图等 人对 其思想 做了 进一步 发展。 马
克思 在前人 宏观 货 币 需求 思 想 的 成 果基 础 上 ,形 成 了 马 克 思 的 宏 观 货 币 需 求
理论 。
可以说 ,
古典经济 学家都 是从宏 观的 角度 考察货 币需 求理论 的。 而 现代 经
济学 家,
特别 是西方国 家则把 货币需 求 理论 的立 论点 从 国民 经济 总 体 转 移到 个
体角 度,
从微 观角度考 察货币 需求 理论。具 体地 讲,即从 社 会经 济个 体出发,分
析各微 观经济 主体的持 币动机 和持 币行 为 ,研究 一个 社 会经 济单 位 在 既 定的 收
入水平 、利率 水平和其 他经济 条件 下,所需 要持 有 的 货 币量 。 比 如剑 桥方 程 式、
凯恩 斯的货 币需求模 型、
弗里 德曼的 货币需求 函数等 等,都 是从微观 角度分 析货
币需 求的典 型。自此 ,
货币需 求的微 观分析方 法成为 西方货 币需求 分析的主 流。
把货币需 求的分析 区分为 宏观 分析 与 微观 分析,在 于说 明分 析 的 角 度和 着
力点 有所不 同,
并不意 味着可 以厚此 薄彼或相 互替代 。对货 币需求 的宏观分 析,
其着 力点在 于根据可 以解释 货币需 求的变量 (其 中包 括 国民 经济 总 量 指 标和 一
些重 要机会 成本变量 )来估 算总体 货币 的 需求 量,
以 作为 货 币 供 给决 策的 依 据;
而对 货币需 求的微观 分析,
则 着重于 建 立更 充分 反映 客 观实 际的 模 型 并 据以 剖
析货 币需求 变化的原 因。因 此,
两者 是不能 偏颇 的,在考 察 、研究 货 币 需 求的 过
程中 ,
应该把 宏观分析 与微观 分析结 合起来。

56 第十 四 章  货 币 供 求

第四节 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 求理论主 要研究 货币持 有者保持 货币的 动机、
决 定货币 需求的因 素、
各种因 素的相 对重要性 及货币 需求 对物 价 和产 出等 实际 变 量的 影响 等,它是 货
币理 论的核 心内容之 一,
在宏 观经济 理论 中占 有极为 重要 的地位 。 尤 其 是它 揭
示的 人们对 货币需求 的各种 决 定 因 素(也 就 是 货 币 需求 函数 )会 对一 国政 府 所
推行 的货币 政策和财 政政策 的最终 选择产生 直接影 响,
因此 ,它又是 中央银 行实
行宏 观金融 调控的决 策依据 。

一、我国 古代的货币 需求思想

据考证 ,
我国在古 代就产 生了货 币需求思 想的 萌芽。 比如,在 20
00年前 的
《管 子》一 书 中 就 有 “币 若 干 而 中 用 ”的 命 题 (其 含 义 为 铸 造 多 少 钱 币 可 以 够
用);在论 述兼并时 ,
有 这 样的 阐述:“人君 钱 钱 立 币,民庶 之 通 施 也。 人有 若 干
百千 之数矣 ,
然而人事 不 及,用 不 足者 何 也?利 所 有 并藏 也。”这 种 按平 均 每 人
拥有 多少钱 币即可满 足流通 需要的 思路 一 直 是 我国 控制 钱 币 数 量的 主要 思 路,
直至 新中国 建立前夕 ,
在有的 革命根 据地议论 钞票发 行时,仍然有人 均多少 为宜
的考 虑。

二、马克 思的货币需 求理论

纵观马 克思的经 济学著 作,


尽管 没有专门 研究货 币需求 理论的 章节,但 却为
后人 留下了 极其丰富 的有效 需求的 思想,
具体 散见于 他的许 多经济 学著作之 中,
其中 尤其以 《资本论 》第 一卷的 论述最 为完整 。概 括起来,其主 要观点 包 括以 下
几个 方面:
(1)马 克思的货 币需求 理论,
是 以其劳动 价值论 为基础 的,并且 存在许 多前
提条 件,
如金 是货币商 品,商 品价格 总额是既 定的等 等。
(2)马 克思重点 考察金 属货币 流 通规 律,即流通 对金 币的需 求量 。 所谓 金
属货 币流通 规律是指 一定时 期内流 通中所需 要的货 币量与 待实现的 商品价 格总
额成 正比,
与 单位货币 流通速 度成反 比。用公 式表示 为:

Md =PQ/

式中 ,
Md 表示执 行流通手 段职 能的 货币 必 要量,P表 示 待实 现商 品或 劳务 的 价
格,
Q表 示待售 商品或劳 务的数 量,
V表示单 位货币 流通速度 。
在此基 础上,
马克 思还分 析了货 币充当支 付手段 时,流 通中所需 的货币 必要
量相 应地发 生变化。 用公式 表示为 :
第四 节  货 币需求 理 论 35

一定时 期内流 通中所需 的货币 必要量


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 -赊销商品价格总额 +到期应付总额 -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

同一单位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平均流通速度
(3)马 克思还分 析了纸 币流通 规律,
即流 通对纸 币的需 要量。
从历 史 上 看,流通 中有 金属铸 币、信 用货币 和纸 币。 不同 形 态 的 货 币和 货
币符 号 既 受 相同 的 货 币 流 通 基 本 规 律 的 制 约,又 受 不 同 规 律的 支 配。 在 纸 币
流通 条 件 下 ,纸 币本 身没 有价值 ,只是 在流通 过程 中代 替金属 货币 执行 流通 手
段职 能 和 支 付手 段 职 能 的 价 值符 号 ,因此 ,
纸 币流 通规 律就是 确定 流通 中应 投
入多 少 数 量的 纸 币 才 能 与 流通 中 所 需 要的 金 属 货 币 量 相适 应 的 规 律。 用公 式
表示 为 :
Mp =Mg /
Gm
式中 ,
Mp 表示单 位纸币代 表的金 属货 币价 值,即 代 表 的 金量 ;Mg 代表 流通 中 金
属货 币必要 量的价值 ,
即流通 中对金 币的需要 量;Gm 表示 流通中 的纸币 总量。
纸币流 通规律表 明,
流通 中全部 纸 币所 代表 的金 属 货币 的价 值 必 须 等于 流
通中 所需要 的金属货 币必要 量的价 值,
否则就 会发生 通货膨 胀或通 货紧缩。

三、西方 经济学的货 币需求理 论

概括地 讲,
西方的 货币需 求理论 的发展主 要经历 了以下 阶段:
(一)古 典的货币 数量学 说
1.现金 交易数 量学说
现金交 易数量学 说,
亦称 费雪现 金交 易方 程式。 它 是指 把产 出 销 售 值与 用
来交 易的货 币量联系 起来的 一个恒 等式,
用公 式表示 为:
MV=PT
式中,M表示 同期内流 通中货 币 的平 均 量,V表 示货 币 流通 速度 ,P表 示平 均 加
权后 的一般 物价水平 ,
T表 示用货币 进行交 易的社 会商品量 。
在费雪 交易方程 式中,
假 设货币 流通速度 在短期 内是一 个常数 ,货币只 是作
为一 种交易 媒介存在 ,
因此货 币供应 量是 价格 水平的 唯一 决定因 素。 物 价水 平
是随 着流通 中货币数 量的变 动而“同比 例 ”变 动 的 ,
物 价只 不过 是一个 绝对被 动
的因 素。从 费雪交易 方程式 还可 推导 出 货币 需求 函数,即 M =PT/
V,它说 明 一
定时期 内流通 中所需要 的货币 量取 决于 商 品交 易量、商 品价 格水 平 和 货 币流 通
速度 。
值得注 意的是,
在 费雪现 金交易 方程式中 仅把货 币作为 一种交 易媒介,只研
究了 货币的 流通手段 职能,
而 未涉及 货币的 支付 手段 、贮 藏 手段 等职 能,因此 它
只涉 及货币 交易需求 ,
而未分 析支 付、贮藏 等 职 能 所 引 起的 货 币 需 求 。其次,它
还未分 析利率 对货币需 求的杠 杆 作 用,而 且其 理论假 设与 现实不 符。 在 现实 生

58 第十 四 章  货 币 供 求

活中货 币流通 速度不管 是长期 还 是 短 期均 受 到 货 币 数 量变 动 的 影 响 。最后,在


现实 中,
商品 交易量难 以精确 计算,许多商品 交易只 是原有 商品的倒 手。基 于这
些不 足,
收入 数量学说 对其进 行了修 正。
2.熊彼 特的收 入数量 学说
美籍奥地 利经济学 家熊彼 特提 出收 入 型货 币数 量说,以 修正 费 雪 的 交易 型
货币 数量说 ,
即研究同 最终产 品和劳 务直接有 关的那 些交易 。用公 式表示为 :
MVy =PyTy
式中 ,
Vy 表示 货币 收入 流通 速 度 ,Py 表 示一 定 时 期 内 最 终产 品的 物 价指 数 ,Ty
表示 同期内 最终产品 的实际 交易价 值。
一方面 ,
收入数量 学说剔 除 了 与 收入 无 关 的 中 间交 易 ,而 Py,Ty 容 易统 计、
取得 ,
使其更 切合实际 ;但另 一方面 ,
它也存在 与费雪 交易方 程式同 样的缺陷 ,即
Vy 比 V更难估 计,因 为一元 钱在一定 时期内 购买最 终 产品 和 劳 务的次 数是很 难
统计 的。
3.剑桥 学派的 现金余 额学说
剑桥学派 从个人资 产选择 的角 度分 析 了决 定货 币需 求 的因 素,认 为 要分 析
货币 需求,
除 分析货币 的交易 需求外 ,还 应 考虑 社会 上的 现 金余 额数 量,即人 们
的手 中欲作 为购买力 保存的 货币数 量或货币 需求量 。用公 式表示为 :
Md =KPY
式中 ,
Md 为总体 货币需求 ,K为在总 收入中 以货 币形 式 持有 的比率 (0<K<1),
P为物价 指数,
Y为国民 生产总 值或实质 的国民 收入。 由于在 以上方 程式 中,Md
是指 停留在 人们手中 准备用 以购买 商品的货 币数量 ,
故又称 作现金 余额。
从剑桥 方程式可 以看出 ,货币 需 求 取 决 于 三 个 变 量:① 当 K与 P一定 时,
Md 与 Y呈正相 关变动;② 当 K与 Y一定 时,
Md 与 P呈正 相关变 动;
③ 当 P与 Y
一定 时,
Md 则与 K呈 正相关 变动。
从形式 上看,
剑桥 学派的 现金余 额 学说 只是 现金 交 易数 量学 说 的 一 种形 式
上的 转移,
即 K=1/
V,K是 V的 倒 数,是比 例 性 常 数。 但从 理 论及 分析 方 法 上
看,
剑 桥方程 式有其重 要的发 展:首 先,
它重点 研究人 们持有 货币的 动机,真 正研
究货 币需求 ;
其次,在 研究方 法上,
它 用效用的 观点分 析货币 需求,且 把货币 视为
多种 有价资 产的一种 ,
这对后 人具有 启迪性;再 次 ,
它 认 为系 数 K除 取 决 于制 度
和技 术因素 外,
还取决 于经济 主体持 有货币的 动机,它反映 了一种个 人资产 选择
的过 程。因 此,
现金余 额学说 是一种 真正的货 币需求 理论,也是现代 货币需 求理
论分 析的基 础。
(二)凯 恩斯学派 的观点
1.凯恩 斯的货 币需求 理论
第四 节  货 币需求 理 论 35

凯恩斯 将货币需 求区 分为 两部 分 ,即交 易性 货 币 需 求 M1 与投 机性 货 币 需


求 M2。 交易性 货币需 求指 人 们 为了 应 付 日 常 的商 品 交 易 而 持 有 货 币 的需 求。
该需 求包括 两部分:
一 是对为 了交易 动机而 保存 在手 中的,支出 时间、余 额和 用
途大致 可以事 先确定的 货币的 需求;二 是对 为了 应付 生 活中 出现 的 一 些 未曾 预
料的 、
不确定 的支出和 购物动 机而保 存在手中 的货币 的需求 ,这也是 一种交 易性
货币 需求。 因此,
凯恩 斯将交 易性货 币 需求 和预 防性 货 币需 求统 称 为 交 易性 货
币需 求,
用公 式表示为 :
M1 =L1(Y)
即交 易性货 币需求 M1 是收入 水平 Y的递增 函数。
投机性 货币需求 ,
又称为 流动性 偏好需求 ,指人 们为了 根据市场 利率的 变化
随时 投机以 获得利润 而持有 货币或 者抛售货 币持有 债券的 需求。在 物价稳 定期
间,
货 币价值 稳定,而 其他金 融资产 (如 股 票、债 券等生 利资产 )的价格 却 经常 波
动,
为 此,人 们需要持 有一定 量的货 币,
当生利 资产价 格下跌 时,以货 币购买 生利
资产;而当生 利资产价 格上涨 时,
则 将其 卖 出从 中获 利,即根 据对 利 率 的 预测 使
人们 “或持 有货币,或持有 证券”。因此 ,
投 机 性货 币需求 M2 是市 场利率 i的 递
增函 数,
用公 式表示为 :
M2 =L2(i

综上所 述可知,
货 币总需 求函数 可以用公 式表示 为:
Md =M1 +M2 =L1(Y)+L2(i

凯恩斯 认为,
两种 货币需 求出 于不同 的动 机,具 有 不同 的 特 征。 其中,交 易
性货 币需求 的特征主 要表现 在:
① 相对稳 定,即 日常交易 的货币 支出 的时 间 、金
额和 用途大 致可事先 确定和 预计;
② 货币 作为交 换媒介,发挥流 通手 段的 职 能;
③ 对利率 不太敏 感,
因为 在日常的 生活、生产中 ,
不管利率 多高 、利息 损失 多 大,
都要 持有一 定金额的 货币以 应付日 常的商品 交易;
④ 它是 收入的 递增函 数。
投机性 货币需求 的特征 则主要 表现为:
① 由 于人们对 市 场 行情的 预测见 仁
见智 ,
故其需 求变幻莫 测;② 货币 主要充 当贮藏 手段;③ 对 利 率 极为 敏感,是 利
率的 递增函 数,
与利率 呈负相 关变动 。
2.凯恩 斯主义 对凯恩 斯货币需 求理论 的发展
(1)平 方根定律 或称鲍 莫尔— 托宾模型 。针对 凯恩斯 关于交易 性货币 需求
主要 取决于 收入的多 少而同 利率高 低无关的 观点,
美 国经济 学家鲍 莫尔、托 宾相
继先后 分析或 论证了交 易性货 币需 求与 利 率的 变动 关系,得 出交 易 性 货 币需 求
不仅 是收入 水平的递 增函数 ,
而且还 是利率的 递减函 数,从 而修正了 凯恩斯 的交
易性 货币需 求函数。 历史上 将修正 后的模型 称为鲍 莫尔— 托宾模型 ,
其公式 为:

60 第十 四 章  货 币 供 求


Md =a×Y0.5 ×i
-0.5
=a×

该模型 认为,
交易 性货币 需求并 不与总支 出或总 收入成 正比变 化,而认 为持
有货币 余额应 有一个最 适度的 规模,这 个最 适度 规模 和 总交 易量 或 总 收 入的 平
方根 成正比 ,
即货币需 求对支 出或 收 入 的 弹 性 为 0.
5。 经济 学家 将此 现象 称 为
货币 管理中 的“规模 经济”,并 称以上模 型为“平方 根定律”。
(2)惠 伦模型。 针对凯 恩斯关 于预 防 性货 币需 求同 样 由收 入所 决定,而 与
利率 无关的 观点,
美国 经济学 家惠伦 提 出预 防性 的货 币 需求 同样 受 利 率 变动 的
影响 ,
即它不 仅是收入 或支出 的递增 函数,也是 利率 的递 减 函数,从 而 修 正了 凯
恩斯 预防性 货币需求 函数。

3)托 宾的“资 产 选 择理 论”。凯 恩斯 认 为,在投 机性 货 币需 求中 ,人 们 深
信自 己对未 来利率变 化趋势 的预测 ,
因而在自 信基础 上或者 持有货 币,或者 持有
证券 ,
二者只 能择其一 而不能 同时兼 有。针对 这一点 ,美国 经济学家 托宾分 析了
在不 确定情 况下经济 主体同 时持有 货币和证 券的原 因以及 对两者在 量上进 行选
择的 理论依 据,
从而发 展了凯 恩斯投 机性货币 需求理 论。
在现实 生活中,
人 们对 未 来 利 率 的预 测 往 往是 犹 豫 不 决 的,为 使总 效 用 最
大、
风 险最小 ,必须对 自己资 产的持 有形式进 行选择 ,
即资产 分散化 ,使债券 和货
币都 有一定 的份额,而 不是 “把 所 有 鸡 蛋 装入 一 个 篮 子 里 ”。 就像 托 宾 所 认 为
的,
使 无风险 的货币和 风险较 大的债 券各占 一定 比例 ,实 现 资产 组合,可 以使 总
资产 的风险 减小而收 益增大 。
总之,
凯 恩斯学派 的经济 学家对 凯恩斯的 货币需 求理论 ,从三个 动机方 面作
了全 面的修 正和发展 ,
认为对 实际货 币 余额 的需 求是 由 利率 和收 入 两 个 因素 共
同决 定的,
用 公式表示 为:
Md =M1 +M2 =L1(i
,Y)+L
2(i
)或 L=f
(Y,
i)
(三)弗 里德曼的 现代货 币数量 论
美国芝加 哥大学教 授弗里 德曼 认为,货 币需 求理 论 是有 关货 币 需 求 由何 种
因素 决定的 理论,
并且 侧重于 对实际 货币 需求 量的研 究。弗 里德 曼 认 为 影响 货
币需 求的因 素有七个 ,
用函数 表示如 下:
1 dp
Md /
P=f Y,
W,Rm ,
Rb,
Rc, ・ ,U
p dt
式中 ,
Y表示 恒久收 入或财 富总值 ,是 包括 货 币在 内的 各 种资 产的 集合 ,它 是 一
个较 长时期 的收入水 平,不 应是 年度 收入;W 表 示 非 人力 财 富 在 总 财富 中 所 占
的比 例,
即物 质资料在 财富中 所占的 比例,亦 即财富 的结构 ;
Rm 表示货 币的预 期
收益 率;
Rb 表 示债券 的预期 收益率;
Rc 表示股票 的预期 收益率 ;
1/p
・ dp/
dt表 示
价格 水平的 预期变化 率,
即物 价的变 动率;U代 表其他影 响实际 货币需 求量的 各
第四 节  货 币需求 理 论 36

种各 样的因 素,
如环境 的变化 、战争 、
自然灾害 等因素 。
总之,弗 里德曼认 为,
货币 需求 是多 种 因素 共同 作用 变 化的 函数,它 们之 间
是一 种相关 关系。其 主要特 点有二 :一方面 ,认 为货 币需 求 是稳 定的,货 币需 求
函数 基本上 是一个稳 定的函 数,
其动 向是可 以预 测的 ;另 一 方面,货 币 需 求对 利
率变 化的敏 感性差,
其 利率弹 性很低 ,即 利 率对 货币 需求 的 影响 较弱,从 而与 凯
恩斯 学派的 货币需求 理论相 左。

四、两种 货币需求理 论的比较

(一)马 克思的货 币需求 理论与 古典货币 数量论 的比较


首先,
二 者在形式 上是 一致 的。马 克 思 的 货 币需 求 公 式 M =PQ/
V与 古 典
货币数 量论,特别是费 雪交易 方程式 MV=PT,在揭 示 货币 需 求 的决定 因素方 面
基本 是一致 的。因为 费雪的 交易方 程式可变 换为 M =PT/
V。
其次,
二 者又存在 本质区 别。马 克 思的 货币 需求 理 论以 劳动 价 值 论 作为 理
论基 础,
认为 在金属货 币流通 情况下 ,商品流 通 决 定货币 流通,商 品 的价 格 P是
在生 产领域 决定的;
而 古典货 币数量 论以货币 名目论 作为理 论基础 ,认为货 币的
数量 决定商 品的价格 ,
即货币 数量的 变动是 因,物价 水平 的 变动 是果,颠 倒了 二
者之 间的关 系。
(二)马 克思的货 币 需 求理 论与 凯恩 斯 学 派、货 币学 派 的 货 币 需求 理 论 的
比较
首先,
研 究角度不 同。前 者研究 的是交易 性货币 需求,而后者除 了研究 交易
性货 币需求 外,
还从货 币需求 主体即 社会公众 持币动 机、行 为的角度 研究资 产需
求,
即 投资和 投机货币 需求。
其次,
研 究的具体 内容不 同。马 克思认为 货币需 求数量 取决于 商品数量 、价
格水 平和货 币流通速 度三个 因素及 其变动;
凯 恩斯学 派认为 ,影响货 币需求 的因
素不 仅包括 决定交易 规模的 收入水 平,
还包括 影响人 们资产 选择行 为的因素 ;而
在货 币学派 的货币需 求 函 数 中 ,影响 货币 需 求 的因 素 不 仅 包 括收 入、货 币 的 效
用,
还 包括各 种财富的 收益或 报酬率 。
再次,
对 待货币流 通速度 的态度 不同。 马克 思的 货 币流 通规 律 公 式 把货 币
流通速 度直接 作为影响 货币需 要量 的三 个 因素 之一,而 凯恩 斯学 派 及 货 币学 派
在确 定货币 需求量时 ,
是间接 考虑货 币流通速 度这一 因素的 。
最后,
马 克思的货 币需求 理论与 凯 恩斯 学派 和货 币 学派 的货 币 需 求 理论 的
共同 之处主 要表现在 三者都 对货币 流通速度 进行了 研究。

五、我国 应建立一种 怎样的货 币需求理论

首先,
我 国既要重 视研究 宏观货 币需求,又要重 视探讨 微观货币 需求。 中国

62 第十 四 章  货 币 供 求

过去 研究货 币量侧重 于客观 需要量 ,


即如何根 据经济 增长、流通扩大 对货币 的需
求而 供应货 币。而西 方经 济学 则侧 重 于研 究 经 济 现 象和 经 济 主 体 对货 币 的 需
求。 在市场 经济条件 下,
特别 是在现 代市场经 济条件 下,以 上两种需 求都是 客观
存在 的。
其次,
重 视对我国 货币需 求结构 的研 究。从 我国 社 会经 济生 活 的 实 际情 况
来看 ,
人们对 货币的需 求主要 包括两 个部分 :一 是交 易性 货 币需 求,即 由 企事 业
单位 和家庭 个人为维 持生产 、生 活的 正 常 进 行 产 生 的 需求;二 是投 资 (机 )性 货
币需 求,
它主 要受利率 及居民 个人收 入水平的 影响。
再次,
重 视研究影 响我国 货币需 求的 因素。 根据 西 方的 货币 需 求 理 论并 结
合我 国具体 情况,
影响 我国现 阶段货 币需求的 主要因 素有收 入水平 、收入的 分配
结构 、
物价水 平、利率 因素、
货 币流通 速度、金融 资产 的收 益 率、企 业 与 个 人对 利
润与 价格的 预期及制 度因素 等等。
此外,
我 国还应重 视对经 济体制 改革 与货 币需求 的关 系的研 究。 我 国经 济
体制 改革旨 在解放和 发展生 产力、
发 展社会 主义 市场 经济,以增 强国 力,增加 有
效供 给,
满足 社会需求 ,提高 人民对 货币的需 求量。 社会主 义市场经 济的发 展必
然带 来我国 货币经济 和信用 经济的 发展,
从而 相应导 致货币 需求量 的变化:一方
面是 货币需 求总量的 变化,
另 一方面 是不同类 型主体 的货币 需求变 化。因此 ,我
国在 对货币 需求理论 的研究 中,
也应 重视加强 对这方 面的研 究。

本 章 小 结

1.供求 问题是 市场问 题 的关 键。 供求 关 系 是 市 场 经济 中最 基本 的经 济 关


系。 货币也 存在供给 和需求 问题,
而 且 货币 对经 济的 作 用主 要就 是 通 过 货币 的
供给 与需求 及其相互 关系实 现的。
2.货币 供给,指一定 时期内 一国银 行系 统向 经济中 投入、创 造 、扩张 (或 收
缩)货币的 行为。货 币 供 给 量 是由 中央 银行、商 业 银行 体系、财政 机 构 、企 业 及
社会 公众共 同决定的 。
3.基础 货币,又叫强 力货币,它由 公众 所 持 有 的 通 货与 商业 银行 的准 备 金
构成 ,
它是商 业银行赖 以扩张 货币若 干倍信用 的基础 ,而真 正支持扩 张信用 的是
商业 银行的 准备金。
4.货币 乘数,也叫存 款乘数,
或 存款扩 张倍数 ,指银行 存 款 量对基 础货币 量
的比 率,
即商 业银行的 活期存 款总额 相对 于原 始存款 的倍 数。在 现 实 的 经济 运
行中 ,
它除与 原始存款 量呈正 相关变 动外,还 受法定 存款准 备金率、现金漏损 率、
超额 准备金 率、
活期存 款转化 为定期 存款的比 率等诸 多因素 的制约 。
5.如果 用 B表示基 础货币 ,K表示货 币乘数 ,则货币 供应量 M1 就等于 基础
主 要参 考文献 36

货币 与货币 乘数的乘 积,
用公 式表示 如下:M1 =B・ K=[1/
(Rd +e+h)]・B,这
是货 币供给 的一般模 型。
6.在没 有中央 银行介 入而仅有 商业银 行存在 的金 融 体制下 ,货币 扩张机 制
的影 响因素 主要是贵 金属储 备、
现金 漏损 率和 超额准 备留 成率等 因素 。 中央 银
行产 生之后 ,
一国银行 体系的 货币扩 张 机制 必然 受到 中 央银 行的 资 产 业 务的 规
模及 法定的 准备金余 额等相 应因素 的制约。
7.货币 供给理 论是研 究货 币 供 给 量由 哪 些 因 素 决 定及 一国 货币 当局 如 何
根据 货币需 求和一定 的货币 政策目 标决定供 应多少 货币量 的理论。
8.货币 需求,指在一 定时期 内,社 会各 部 门 (包括 个人、家 庭 、企业 、事 业 单
位和 政府)在既定 的社 会经 济和 技 术条 件下,对 货 币需 求量 的总 和。具 体 指 社
会各 部门愿 以货币形 式持有 其所拥 有的财产 或收入 的一种 需要的总 和。
9.货币 需求理 论主要 研究货币 持有者 保持货 币的 动 机、决 定货币 需求的 因
素、
各 种因素 的相对重 要性及 货币需 求对 物价 和产出 等实 际变量 的影 响。它 是
货币 理论的 核心内容 之一,
在 宏观经 济理论中 占有极 为重要 的地位 。

重要概念

货币供 给 货币 需求  基础货 币 存款 货币  货币乘 数 名义 货币需 求 


实际 货币需 求 货币 流通规 律 纸 币流通规 律 交 易性货 币需求  投机性 货币
需求  鲍莫 尔—托宾 模型  惠伦模 型

复习思考题
1.如 何 理解 货 币供 给 既 是一 个 内生 变 量,又 是 一个 外 生 变量 ?
2.什 么 叫基 础 货币 ? 它对 货 币 供给 有 何重 要 影 响?
3.原 始 存款 与 派生 存 款 有何 不 同? 它 们对 货 币 总量有 何不 同 的影 响 ?
4.简 述 货币 乘 数的 推 导 过程 。
5.货 币 供给 理 论中 的 “新 观点 ”新 在 哪里 ?
6.回 顾 货币 需 求理 论 的 发展 ,并 评价 发展 的 各 个阶 段 所 做出 的 理论贡 献。
7.比 较 马克 思 的货 币 需 求理 论 与凯 恩 斯学 派 和 货币 学派的 货 币需 求 理 论的 异 同 。
8.我 国 应建 立 一种 怎 样 的货 币 需求 理 论?
9.马 克 思货 币 流通 规 律 的内 容 是什 么 ?纸 币 流 通与货 币流 通 的关 系 如 何?

主要参考文 献
1.凌江 怀.货 币金融 学.
北京:中国经 济出版 社,
2001
2.黄达 .货币 银行学 .
北京:中 国人民 大学出 版社,
2000
3.黄宪 .货币 金融学 .
武汉:武 汉大学 出版社 ,
2001

64 第十 四 章  货 币 供 求

4.姚遂 ,李健 .
货币银 行学.北 京:
中国 金融出 版社,
199

5.周战 地,许 树信.
金 融学教程 .北京 :
中国金 融出版社 ,
199

6.陈端 计.货 币银行 学.
北京:中国财 政经济 出版社,
1996
7.戴国 强.货 币银行 学.
上海:上海财 经大学 出版社,
2001
第 十五 章 货 币供 求均衡

导读:研究货币需求的决定规律和货 币供给的创 造及其控 制机理,其目 的在于 追求货 币


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均衡。在现实经济生活 中,货币 供给量与货 币需求 量均衡 与否,直接影 响
和制约着社会总供求的均衡,从 而对经济发 展有着重要 的影响。因此,研究 货币供 求均衡 问
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节 货 币 均 衡

一、货币 均衡的含义 及实现机 制

(一)货 币均衡的 含义
均衡是一 个由物理 学引入 经 济 学 的概 念。 经济 学引 入 均衡 概念,一 般将 其
用于 描述市 场供求的 对比状 态。所 谓货币均 衡,
也即 货币供 求均衡 ,是指货 币供
给与 货币需 求基本相 适应的 货币流 通 状态 。若 以 Md 表 示 货 币 需求 量,Ms 表 示
货币 供给量 ,
货币均衡 则可表 示为:Md =Ms。
理解货 币均衡这 一概念 须把握 以下几个 要点:
1.货币 均衡是 一个动 态的概念
货币均 衡通常指 在一定 利率水 平下 的 货 币 供给 量等 于 货 币 需求 量的 状 态,
这种 状态实 际上只是 在某一 时点上 相 对静 止的 。因 为经 济 状 况 是不 断变 化 的,
影响货 币供给 与需求的 因素也 处于 经常 的 变动 之中,使 得货 币供 给 量 和 需求 量
也随 之发生 变化,
从而 破坏了 原有的 均衡关系 ,出现 货币供 求的失衡 ;
但是,随后
在各 种运行 机制和宏 观调节 手段的 作用下,
会 重新建 立起新 的均衡 。所以说 ,货
币均 衡是一 个由均衡 到失衡 ,
再由失 衡回复到 均衡的 不断运 动的过 程,是一 个动
态范 畴,
即货 币的动态 均衡。
2.货币 均衡又 是一个 相对的概 念
货币均 衡实际上 是一种 在经常 发生的货 币失衡 中暂时 达到的均 衡状态 。在
现代 经济条 件下,
货币 供给量 不等于 货币需求 量是经 常现象 ,两者绝 对相等 倒成
为特 殊现象 ,
换言之,均衡是 相对的 、
偶然的,而不均 衡才是 绝对的。

66 第十 五 章  货 币 供求 均 衡

3.货币 均衡包 括总量 均衡和结 构均衡


货币均 衡不仅指 货币供 求总量 的均衡,
而 且包括 货币供 求结构 的均衡,并且
总量 均衡受 结构均衡 的制约 和影响 。因为不 论是货 币供给 ,
还是货 币需求,自身
都有 一个总 量和表现 结构的 分量。 所谓货币 供求的 结构均 衡,
指各 生产部门 、企
业的 产品基 本能顺利 地转化 为货币 ,而且各 生产 部门 、企 业 所持 有的 货币,能 顺
利地 按基本 设定的价 格转化 成商品 ,
不存在一 方面大 量的商 品积压 ,另一方 面企
业、
个 人有钱 买不到商 品的情 况。当 然,货币 的结构 均衡并 不排除一 定程度 的商
品滞 销与商 品供给不 足的情 况存在 ,
只是这种 情况发 展到一 定程度 ,才能认 为是
结构 失衡。
4.货币 均衡服 务于经 济均衡发 展
货币均 衡本身不 是目的 ,
而是实 现经济均 衡发展 的前提 和保证 ,这是由 货币
流通 与商品 流通的本 质 关 系 所 决定 的。货 币 流 通 是 服从 于 又 服 务 于商 品 流 通
的,
货 币均衡 是商品流 通顺利 进行的 前提和保 证,而 商品流 通的顺利 进行实 际上
表明了 经济的 正常运转 和不断 增 长 。如 果 仅仅 为均 衡而 均 衡,货 币 均 衡 就会 变
成一 种消极 的、
阻碍经 济发展 的抑制 力,这样 的均衡 也就失 去了它的 真正意 义。
(二)货 币容纳量 弹性
既然货 币供给与 货币需 求的均 衡在 现 实 经 济生 活中 不 是 指 二者 绝对 相 等,
而是在 一定范 围内允许 货币供 给量 大于 或 者小 于货 币需 求 量,因 而 就 存 在着 一
定的 货币容 纳量弹性 问题。
所谓“货币容纳 量弹 性”,是 指 在 复 杂的 国民 经济 有机 整 体中 ,货 币的 供 应
量和 货币的 需要量一 定程度 的背离 不至 于 引 起 价格 大的 涨 跌 和 经济 的大 波 动。
换言 之,
当流 通中货币 供给量 多于或 少于货币 必要量 时,只 要不超过 一定幅 度就
不会 影响物 价的稳定 和经济 的发展 。因为我 们按一 定模式 计算出的 货币需 要量
通常 是某个 绝对值,
依 此确定 的货币 供应量也 是某个 绝对值 。但实 际生活表 明,
在货币 需要量 某个绝对 值的上 下一 定幅 度 内供 应货 币,并不 会引 起 市 场 物价 波
动。 这就是 说,
货币需 要量是 一个区 间值,在 此区间 内供给 货币都是 符合客 观经
济需 要的,
这 种现象被 称为货 币容纳 量弹性。
货币容 纳量弹性 的公式 有两种 表示方法 ,
一种是 :
货币容 纳量弹 性 =商 品供应总 额增长 率 /
货 币购买力 总额增 长率
弹性等 于 1,
表示 货币的 供给和需 求基本 适应;弹性小于 1,
表示 有支付能 力
的货 币需求 大于商品 供 应 ,或者 说货 币的 供 应 量大 于 货 币 的 需求 量;弹 性 大 于
1,
表示 有支付 能力的货 币需求 小于 商品 供 应,或 者说 货 币的 供应 量 小 于 货币 的
需求 量。
一般说 来,
货币供 求脱 节只 要不 超 过 弹 性 限 度的 “临 界点 ”,货币 供给 多 一
点或 少一点 都会被经 济过程 所吸收 ,
不会发生 通货膨 胀或通 货紧缩 。
第 一 节  货 币 均 衡 36

第二种 表示方法 是:
货币 容纳量弹 性 =(货币 供应量 -货币需 求量) /
货币需求 量
该公式表 明货币流 通的稳 定 程 度 或通 货 膨 胀 的 严 重程 度。 比值 越小,说 明
货币 流通越 稳定;反 之 越 不 稳 定 ;当 比 值 为零 时,说 明 货 币 流 通 处 于 最 佳 稳 定
状态 。
货币供给 之所以存 在容纳 量弹 性,主要 原因 在于 影 响货 币需 求 量 的 因素 具
有弹 性,
如人 们对商品 的需求 有一定 的弹性,货币流 通速度 本身也具 有一定 的弹
性等 。值得 注意的是 ,
货币容 纳量弹 性是有限 度的,其根本 原因在于 形成弹 性的
各种条 件自身 就受各种 因素制 约,或 者说 它们 自身就 不具 备无限 弹性 。 货币 供
应量 一旦超 过这个限 度,
即货 币供应 超前和滞 后,会 给国民 经济带来 不利影 响。
(三)货 币均衡的 实现机 制
货币供 求均衡是 在货币 市场上 实 现的 。 其 内在 作用 力 主 要 来自 利率 机 制,
即通 过利率 的升降变 化 不 断 地 调 整货 币 供给 和 需求 ,使 之 达 到 或 接 近 均衡 点。
换言之 ,在完 全的市场 经济条 件下,货币 均 衡 的 实现 主要 是 靠 利 率机 制实 现 的。
因为 在其他 因素不变 的条件 下,
唯有 市 场利 率对 货币 供 给量 和货 币 需 求 量双 方
都具 有调节 作用。
从货币 供给来看 ,
当市场 利率升 高时,银行 的贷 款收 益 增加,他 们 就 会减 少
超额 准备以 扩大贷款 ,
增加货 币供给 量;而公 众因持 币的损 失增大而 减少现 金的
提取 ,
从而扩 大了乘数 效应;同时,
因 证券行市 下跌时 ,有价 证券的抛 售量一 般会
上升 ,
当被银 行体系购 入后也 会增 加货币 供给。 所以 ,利 率 越高,货 币 供 应量 就
会越多 ;利率 越低,
货币 供应量 越 少 ,二者 是同 方向变 化的。 它们 之 间 的 关系 可
以用 图 15-1曲线 D来 表示。
从货币需 求来看,利率越 高,
持 币的 机 会成 本越 大,人们 就会 增 加 对 金融 工
具的 需求而 减少对货 币的需 求;
利率 越低,货币 的需 求就 越 高,二 者 是 呈 反向 变
化的 。它们 之间的关 系可以 用图 15-1曲线 S来表示 。

图1
5-1  货币 供 求 均衡

在货币 市场上,
当 货币供 给量和 货币需求 量相等 时,即 达到了货 币供求 的均

68 第十 五 章  货 币 供求 均 衡

衡。如 图 15-1所示,
货 币 供给 曲线 和 货 币 需 求 曲线 的交 点即 为 均 衡 点(E),
此点 决定的 利率为均 衡利率 (i
e),
此点决 定的货 币量为 均衡货币 量(Me)。
总之,
一 方面,利 率与货 币供给 量之间存 在着同 方向变 化的关系 ;
另一方 面,
利率与 货币供 给量之间 则存在 着 反 方 向变 化 关 系。 在货 币 市场 上,当 货 币供 给
与货 币需求 相等时,
即 达到了 货币均 衡。然而 市场利 率是经 常变化 的,货币 均衡
也会 随之发 生变化,
这 种变化 具体参 见图 1
5-2。
如果货币 市场上货 币需求 没有变 化而货币 供给增 加,S曲 线移 至 S
1,在供 大
于求的 情况下 利率下降 。由于 利率 与货 币 需求 是反 方向 变 动的,利 率 的 下降 必
然会引 起货币 需求相应 上升,使需求 曲线移到 D1,这样,货 币 供 给与货 币需求 又
会在 E1 点上 重新实现 均衡。 反之,如果货币 市场上 货币供 给不变而 货币需 求增
加,
D曲 线移至 D1,
求 大于供 ,使利率 上升,刺 激 货 币市 场 上 增 加货 币供 给,S曲
线移 至 S
1,从而使 货币供 求在 E1 点上重新 实现均 衡,
如图 15-2所 示。可见 ,货
币市 场上的 货币供求 均衡,
主 要是靠 利率机制 的调节 实现的 。

图1
5-2  货币 动 态 均衡

二、货币 失衡

如果在货 币流通过 程中,Md 不 等 于 Ms,则称 为货 币失 衡 ,或 称为 货币 供 求


的非均 衡。货 币失衡主 要包括 总量 失衡 与 结构 性失 衡两 大 类,总 量 失 衡 又具 体
表现 为货币 供给过多 和货币 供给过 少。
(一)货 币供给量 (Ms)大于 货币需求 量(Md)的货币 失衡
在现代 信用货币 制度下 ,
货币供 给过 多是 一种经 常出 现的失 衡现 象。造 成
中央 银行货 币供给过 多的原 因很复 杂:
从主观 方面看 ,它是 中央银行 在实施 扩张
性货 币政策 时,
由于力 度把握 不当,超过 了 经济 发展 的客 观 需要,从 而 形 成过 多
的货币 供给;从客观方 面看,
它 是在 经济 发 展过 程中,由 于政 府的 高 速 经 济增 长
政策 迫切需 要货币资 本作为 支撑,
使 银行不适 当地扩 张信贷 ,从而形 成过多 的货
币供 给。
第 一 节  货 币 均 衡 36

(二)货 币供给量 (Ms)小于货币 需求量 (Md)的货 币失衡


货币供 给过少的 原因一 般主要 有两种情 况:
一是 经济增 长速度 较快,商 品生
产和 交换的 规模扩大 ,
但中央 银行宏 观调控仍 然处于 偏紧的 状态,货 币供给 量没
有及 时增加 ,
从而导致 经济运 行中货 币供给量 相对不 足;二 是在经济 运行中 货币
供给 量与货 币需求量 大体一 致的情 况下,
中央 银行实 施紧缩 性的货 币政策,从而
导致 货币供 给量相对 不足,
国 民经济 的正常运 行受到 抑制。
(三)货 币结构性 失衡
货币结构 性失衡主 要有两 种含 义:一是 指货 币供 给 量形 成的 购 买 力 结构 与
货币需 求量所 包含的商 品供应 量 结 构 之间 的 不 平 衡 。比 如 ,在一 定 时 期 购买 力
对投 资商品 的需求较 大,
而存 货中消 费品的 供给 量较 大,这 时,就 会 出 现 投资 品
短缺 和消费 品滞销并 存的现 象。二 是指货币 供给 量中 M0 与 M1、M1 与 M2 的 比
例失 调。如 我国近几 年来,
在 货币政 策调控过 程中,往往出 现货币供 给量偏 高或
较平 衡,
而社 会各部门 支付能 力较弱 的现象,其 主 要原因 在于 M2 中 的 准 货币 的
比例 较大,
而 M0 或 M1 的 比例较小 。

三、货币 均衡的实质 及标志

货币均衡 是具体的 。从实 质上 看,它是 社会 总供 给 与总 需求 均 衡 的 一种 反


映,
并 且它表 现的货币 供求又 反映着 商品供求 平衡,因此说 货币均衡 与商品 供求
平衡不 外乎是 一个问题 的两个 方 面 。社 会 总供 给决 定货 币 需求,货 币 需 求决 定
货币 供给,
而 货币供给 则形成 社会总 需求。在 一般条 件下,货币均衡 必然表 现为
商品和 劳务供 给与以货 币购买 力表 示的 商 品与 劳务 需求 之 间的 均衡 关系,表 现
为待交 易的商 品和劳务 能迅速 转换 为货 币 ,流通 中的 货 币也 能迅 速 转 换 为商 品
与劳 务的现 象。换言 之,
市场 上不存 在 由于 购买 力不 足 引起 的商 品 积 压 和企 业
开工 不足的 现象,
也不 存在购 买手段 过 剩引 起的 商品 与 劳务 供给 不 足 和 物价 普
遍上 涨的现 象。
货币均 衡的标志 具体体 现在以 下几个方 面:

1)商 品市场上 的物价 稳定,
既 不 存在 由于 货币 过 多造 成物 价 持 续 的明 显
上涨 ,
也不存 在由于货 币过少 而出现 商品滞 销、经济 萧条 现 象,即 价 格 水 平在 一
定时 期内没 有发生剧 烈波动 。
(2)商 品供求平 衡,
即社 会上既 没有商品 供给过 多引起 的积压 ,也没有 商品
供给 不足引 起的短缺 。
(3)金 融市场上 的利率 稳定,
即 金融市 场资 金供 求平衡 ,形 成均 衡利率,社
会有 限资源 得到合理 配置,
货 币购买 力既非过 多,也 非不足 。

70 第十 五 章  货 币 供求 均 衡

四、货币 均衡的实现 条件

在市场 经济条件 下,
货币 均衡的 实现必须 具备以 下条件 或因素 :
(1)健 全的利率 机制。 利率作 为金融市 场 上 的“价 格”,
能 够灵活 地 反映 货
币供求 的状况 。它随着 货币供 求关 系的 变 化及 时地 自由 波 动,并 且 其 波 动幅 度
一般 不受硬 性规定,
以 此来反 映货币 供求关系 是否失 衡及其 失衡程 度。

2)发 达的金融 市场,
尤 其是活 跃的 货币 市场。 各 种金 融工 具 和 货 币之 间
可以 便利而 有效地迅 速转化 ,
既有众 多的金融 工具和 金融资 产可供 投资者选 择,
又可 通过与 货币之间 的互相 转化而 调节货币 供求。
(3)加 强中央银 行的宏 观调控 。换言之 ,
中央银 行须拥 有足够 的、并且 有效
的调 控手段 。
(4)国 家财政收 支要保 持基本 平衡。
(5)生 产部门结 构要基 本合理 ,
即产业结 构的合 理化,以消除社 会商品 供求
的结 构性失 衡。
(6)国 际收支必 须保持 基本平 衡。

五、不同 经济体制下 货币供求 均衡问题的 差异表现

概括起 来,
不同经 济体制 下货币 供 求均 衡问 题的 差 异性 主要 表 现 在 以下 三
个方 面:
(一)问 题的主要 矛盾不 同
在集中 计划经济 体制下 ,
货币均 衡问题的 主要矛 盾往往 是货币 供给偏多 ,而
且供 给过多 的失衡态 势可以 长期保 持在较严 重的水 平上;
而 在市场 经济体制 下,
货币 均衡问 题的主要 矛盾或 症结可 能是供给 过多,
也 可能是 供给不 足,两者 总是
经常 交替出 现的。
(二)表 现形式不 同
在集中 计划经济 体制下 ,
一方面 ,由 于 对价 格的 计划 管 理,货 币 供 给 过多 并
不直 接表现 为价格上 涨,
而是 表现为 商品供 给短 缺、普遍 的 票证 配给 制、排队 购
买及 国家牌 价与黑市 价 之 间 悬 殊 的价 差 等;另 一方 面,由 于 利 率 由 国家 统 一 制
定,
而 且缺乏 一种能自 动约束 企业借 入资金 的强 烈要 求的有 效机 制,因此,无 论
货币 如何扩 张,
相对于 企业投 资饥饿 症而言也 不会显 得过多 ,从而也 不直接 表现
为利 率的下 跌。而市 场经济 体制下 ,
若货币供 求增速 过快,则在商品 市场上 必然
引起 物价上 涨,
在货币 资金市 场上,必然引起 利率下 跌。
(三)调 控机制不 同
在集中 计划经济 体制下 ,
对货币 供 求失 衡的 调节 主 要依 赖直 接 的 计 划手 段
和行 政手段 ,
同时辅以 调整计 划价格 和利率等 措施;而在市 场经济体 制下,
价 格、
第二 节 我 国 理论 界 对 货币 均 衡 的探 讨 37

利率杠 杆不仅 是货币供 求均衡 与否 的信 号 ,而且 在货 币 供求 由失 衡 趋 向 均衡 的


调整 过程中 ,
还具有自 动调节 功能。 其中,商 品价格 水平的 变化会导 致对收 益预
期的 变化,
从 而引起经 营规模 及对货 币资金需 求的变 化,最 终调节货 币供求 。货
币资金 市场上 的利率机 制则更 具有 自动 调 节功 能,高 利 率促 使货 币 供 给 增加 而
抑制 对货币 的需求,
而 低利率 则促使 货币需求 增加而 抑制对 货币的 供给。

第二节 我国理论界对货币均衡的探讨

一、我国 计划经济体 制下的货 币均衡观

改革开 放以前,
我 国实行 的是高 度集中 的计 划经 济体制 ,与 之相 适应,在 金
融领 域,
则实 行高度集 中的“大一 统”的 金 融 体制。 货币 均 衡既 非市场 自 动实 现
的均 衡,
也不 是由中央 银行调 节的货 币均衡,而是由 国家根 据经济增 长计划 和货
币发 行计划 等经济数 据调节 和维持 的货币均 衡。
在高度集 中的计划 经济体 制下,国 家下 达的 产值 计 划在 货币 均 衡 实 现过 程
中起 着决定 作用,
换言 之,决 定货币 供求平衡 的关键 因素是 产值计划 。因为 不论
是货币 供给的 计量还是 货币需 求 的 计 量,都必 须以产 值计 划作为 主要 依据。 当
产值 计划远 高于实际 可能时 ,
虽然货 币需求可 以随计 划提得 很高,但 货币供 给的
同比 例增加 ,
一方面由 于没有 相应的 商品和货 物保证 ,加上 国家对物 价的刚 性控
制,
使 货币供 给增加引 起的物 价上涨 表现为 隐性 通货 膨胀;另一 方面,过 多地 增
加货 币供给 会相应地 限制消 费,
增加 积累,导致 货币 需求 拉 上,引 起 积 累 与消 费
关系 的恶化 ,
并且伴随 有“排队购 买”和 “凭 票供应 ”等特 殊现象 。
传统计 划经济体 制下,
在 社 会总 供 需 均 衡 问 题 上,我 国 提 出了 “三 平 ”均 衡
观,
即 在安排 经济发展 计划时 ,
必须 保证 财 政收 支平 衡、信贷 收支 平 衡 和 物资 供
求平 衡。其 中,
财政收 支平衡 是关键 ,它 是 指财 政收 入和 财 政支 出平 衡,并且 收
大于 支,
略有 结余;信 贷收支 平衡是 “三 平 ”均 衡的 综合反 映,
其 实质即 理 论意 义
上的 货币供 求平衡;
物 资供求 平衡是 “基 础”,
指 商 品供 求 平衡。 以 后 ,
还 加上 了
外汇 收支平 衡,
从而扩 展为“四平 ”理论 。
在传统的 计划经济 体制背 景下,中 国的 金融 理论 和 实务 工作 者 探 讨 了中 国
特定 经济条 件下的货 币必要 量问题 ,
并提出 了“1∶
8”的 经验 性比 例。所 谓 “1∶
8”
经验比 例,是 指每 8元 零售商 品供应 需要 1元人 民币 实现其 流通 ,其 算术 式 为:
社会 商品零 售总额 /
流 通中的 货 币 量 (现 金 )。如 果按 这个 算式 计 算的 值为 8,
则货币 发行量 适度,商 品流通 正 常 ;如 果 比 值 低 于 1,则 可以 认为 货币 流通 量 多
于货 币需求 量;
反之,则可以 认为货 币供应量 不足。
“1∶
8”经 验比例实 际上是 货币流 通速度的 一个经 验数字 ,是用简 明的语 言揭

72 第十 五 章  货 币 供求 均 衡

示计划 经济体 制下现金 供应的 合理 界限,这 在当 时世 界 上所 有计 划 经 济 国家 中


是绝 无仅有 的。这个 经验性 比例作 为一 种 简 明 的分 析方 法 一 直 沿用 了几 十 年。
事实 上,
在该 比例下的 货币供 应量较 好 地适 应了 在特 定 经济 环境 下 的 货 币需 求
量。 但是随 着 20世纪 8
0年代 经济体 制改革的 深化,
“1∶
8”的 经验数 字已不再 能
够成 为衡量 货币流通 量正常 与否的 尺度,并 且,由于 商品 流 通的 范围 扩大,渠 道
增加,货币的 外延也发 生变化 ,
继续 运用 马 克思 货币 需求 量 公式 的原 理,寻找 简
便易行 的经验 数字作为 衡量货 币供 应量 正 常与 否的 尺度,已 经不 是 一 件 容易 的
事了 。

二、我国 转轨时期的 货币均衡 观

改革开 放以后,
伴 随市场 取向的 经济体制 改革的 深入,我国的金 融体制 也进
行了 相应的 改革,
尤其 是 1
983年中 国人 民 银行 专门 行使 中 央银 行职 能后,我 国
货币均 衡调节 机制开始 向中央 银 行 调 控机 制 转 化。 迄今 为 止,已 初 步 形 成了 中
国特 色的调 控机制(具体参 见本书 第十七章 的相关 论述)。 但从总 体上看,由于
我国经 济和金 融体制仍 处于向 社会 主义 市 场经 济体 制的 转 轨时 期,因 此 中央 银
行调 控下的 货币均衡 必然具 有其特 征,
具体表 现在:
(1)调 节货币均 衡的机 制和手 段还不完 备,
有的 调节手 段、管理 方式和 方法
还带 有集中 计划管理 体制的 烙印。
(2)在 对货币供 应量调 控过程 中,
利率机 制还不 能发挥 十分有 效的作用 。
(3)金 融市场发 展 滞 后。 目前 我 国 金 融 市 场 虽 然已 经 具 有 相 当规 模 和 活
力,
但 与建立 有效的货 币均衡 调节机 制要求相 比,尚 存在差 距。
进入 20世纪 8
0年代 以来,对 我国 货币 政策有 较 大影 响 力 的货币 需求公 式
是:
M′=Y′+P′
,即 货 币供 给 增 长 率 M′
等于 经 济 增 长 率 Y′
加 预期 物 价 上 涨 率
P′
。这 个公式 与“1∶
8”一样 ,旨 在 解决 如何 确 定 年 度 计划 货 币 供 应 增长 率 的 问
题,
但 在许多 方面又与 “1∶
8”公式存 在明显的 差异:
(1)在 这个公式 中,
经济 增长率 用国民生 产总值 增长速 度表示 ,其所涵 盖的
内容 远远大 于商 品 零 售总 额,可 以更 好 地 反 映 商 品 与 劳 务 交 换 对 货 币 需 求 的
影响 。
(2)货 币的定义 不仅仅 指现金 ,
而是包括 不同层 次的货 币,如 M1、
M2 等。
(3)它 将预期物 价上涨 率列入 模型,实 际上 是承 认 了物 价上 涨 对 名 义货 币
需求 的作用 。因此,
此 公式 比 “1∶
8”经验 数 字更 接近 于经 济 体 制 改 革后 的 中 国
现实 。
当然,
对 此公式仍 然存在 争议。 一 种观 点认 为将 预 期物 价上 涨 率 加 入货 币
需求 的公式 ,
并且依次 确定货 币供应 增长速度 ,无异 于将货 币政策当 成助长 通货
膨胀 的工具 ;
另一种观 点则认 为,随 着中国经 济体制 改革的 发展及市 场化程 度的
第 三 节  货 币 的 对外 均 衡:国 际 收支 平 衡 37

加快 ,
仅将 Y′
与 P′
作为决 定 M′
的变量 是不够 的,我 们 不能 忽 视 利率对 货币需 求
的影 响等等 。

三、理想 的货币供求 均衡状态

对货币供 求均衡这 个概念 作 原 则 的理 解,并不困 难。然 而货 币 总 供 给与 货


币总 需求要 形成数学 上的相 等状态 恐怕并不 存在于 现实生 活之中。 在具体 运行
过程 中,
总会 是一方偏 多、一 方偏少 。于是也 就会有 偏好货 币供给过 多或偏 好需
求过 多的选 择。当然 ,
还存在 偏多、偏少的程 度以及 相互转 化的可能 等种种 估价
的标 准。因 而只要具 体深入 探究,
则 相当复杂 。
可以肯 定的是,
只 要有货 币总供 给与货币 总需求 这对对 立统一 的范畴,如何
处理它 们之间 的矛盾就 必然成 为 一 国 宏观 经 济 、金融 调控 政策的 重要 内容。 如
何立 足我国 的具体国 情,
根据 不同阶 段我国对 经济发 展的不 同要求 来探究、选择
宏观 经济、
金 融调控政 策,无 疑是一 个需 要 不 懈 探索、实践、再探 索、再 实 践的 重
大课 题。

第三节 货币的对外均衡:国际收支平衡
前两节 讲述的是 本币的 供求均 衡,
若同时 考虑外 币的供 求均衡 ,则是国 际收
支平 衡问题 。

一、国际 收支的概念

国际收支 这一概念 的产生 虽已 有四 百 多年 的历 史,但各 国在 各 个 时 期理 解


不一 ,
概括起 来,不外 乎广义 说和狭 义说两种 。
(一)狭 义的国际 收支概 念
狭义的 国际收支 ,
是指在 一定时 期内 (通常 为 1年)一 国 外 汇收 支的 总 和。
它涉 及外汇 收支的全 部 经 济 交 易,主 要是 对 外 贸易,是一 国 国 际 收 支的 重 要 内
容,
但 它不能 反映一个 国家国 际收支 的全部内 容。
(二)广 义的国际 收支概 念
第二次 世界大战 之后,
随 着国际 间政 治、经 济、文 化交易 的不 断发 展、扩 大,
国际 收支内 容的外延 扩大,
它 不仅包 括外汇收 支,而 且还包 括国际援 助、
捐赠 、侨
汇等 单方面 资金转移 性的收 入和支 出,
以及未 发生外 汇收付 的债权 和债务等 ,从
而产 生广义 的国际收 支概念 。具体 讲是指一 个国家 在一定 时期内由 于对外 往来

① 参阅 黄达 主编.《金融 学》.第 554页 .


北 京 :人民 大学出 版社,
200
3。

74 第十 五 章  货 币 供求 均 衡

所引起 的全部 收入和支 出总额 的对 比,它反 映了 一个 国 家在 一定 时 期 内 所发 生


的国际 贸易和 资金往来 的概况 和 结 果。 目 前,对 国际 收 支的 统计 和 分 析 大都 采
用广 义的国 际收支概 念。
为进一 步理解国 际收支 的概念 ,有必要 从以 下三 个方面 加以 注意 :首先,国
际收 支是一 个流量概 念,
它与 一定的 报告期相 对应。 其次,国际收支 中记录 的经
济交易 必须是 本国居民 与非居 民 之 间 发生 的。 最后,经 济交 易是 指 经 济 价值 从
一个 经济实 体向另一 个经济 实 体 的转 移 ,具体 讲包 括 五 种类 型:① 金 融资 产 与
商品 劳务之 间的交换 (进 出口贸 易);② 商 品 与 商品 或商 品 与劳 务之 间的 交 易
(以 货易货 );③ 金融资产 之间的 交换(国际证 券融 资);④ 无 偿的商 品或劳 务
转移 (国际 间 实 物 捐 赠 ) ;⑤ 无 偿 的 金 融资 产 转 移 (战 争 赔 款、国 际 间 经 济 援
助等 )。
国际货 币基金组 织为了 统一国 际收支内 容,
便于 计算统 计,对国 际收支 作了
如下 定义:
“国际收 支是以 统计报 表的方式 ,系统 总结 特 定时 期内 一 国 的 经济 主
体与 他国的 经济主体 之间的 各项经 济交易,
包 括:① 商品 、
劳 务 和收益 的交易 行
为;
② 该国 所持有 的货币 黄金、特 别提款 权的变 化,
以及与 他 国 债权债 务关系 的
变化 ;
③ 无 偿的单 方面转 移项目。”
(三)国 际收支与 外汇收 支的相 互关系
1.国际 收支对 外汇的 影响
国际收 支是一国 在一定 时期内 对外交易 所引起 的收入 和支出的 货币总 额的
对比 ,
因此它 是一国整 体国民 经济情 况的 反映。 它不 仅 影响 该国 的 商 品 价格 变
化、
通 货膨胀 的程度及 货币金 融政策 措施,而 且直接 影响着 外汇的地 位和外 汇的
收支 。当一 国国际收 支持续 顺差时 ,外汇储 备增 多,对外 支 付能 力加 强,从而 使
本币 对外币 的地位和 价值相 应提高 ,
本币对外 币的汇 率比较 坚挺,本 国货币 在国
际金 融市场 上成为“硬通货 ”;当一国国 际收 支持续 逆 差时 ,外汇 收 入 减少,对 外
支付 能力减 弱,
本币对 外价值 下降,对外 币 汇率 比较 疲软,使 本币 在 国 际 金融 市
场上 成为“软通货”。
2.外汇 汇率对 国际收 支的影响
外汇汇 率的变动 反作用 于一国 国际收支 的结构 ,
主要表 现在:
(1)汇 率对国际 贸易有 重要影 响。稳定 的汇率 是促进 国际贸易 顺利发 展的
重要 前提。 汇率稳定 ,
便于进 出口贸 易的计 划和 核算 ,从 而 有利 于汇 价稳定,有
利于 改善国 际收支状 况;
反之 ,汇率 不稳,
给进 出口贸 易的成 本核算 带来困难 ,使
预期 利润难 以实现,
也 会削弱 出口产 品在国际 市场上 的竞争 力。
(2)汇 率对资本 流动的 影响。 汇率是否 稳定与 国际间 的资本移 动有紧 密的
联系 ,
从而能 影响国际 收支状 况。汇 率稳定 ,有 利于 资本 输 入正 常进 行,且使 资
本输 出可获 得稳定收 入,
保证 国际间 资本流 动;汇率 不稳,能 引起 各 种 形 式的 资
第 三 节  货 币 的 对外 均 衡:国 际 收支 平 衡 37

金外 流,
影响 国际间正 常的资 本流动 ,甚至导 致国际 收支状 况恶化,同时,严 重的
汇率 下降,
将 引起黄金 与外汇 的价格 上涨,不仅 为投 机者 提 供可 乘之 机,而且 会
加深 货币危 机,
这些均 会给国 际收支 带来不利 影响。

二、国际 收支原理

一个国 家的国际 收支状 况是通 过其国际 收支平 衡表来 反映的。 所谓国 际收


支平 衡表,
是 指在一定 时期内 (通 常为 1年 )一个国 家与其 他国家所 发生的 国际
收支 按项目 分类统计 的一种 统 计 报表,它 具有 以下 基 本 特点:① 用一 定货 币 表
示,
即 反映价 值形式而 不是实 物形式 ;② 反映时 段状况 ,具有 动态特 点;③ 按 照
复式 记账原 理编制。 在平衡 表中,
一 国的全部 对外经 济活动 被划分 为借方、贷方
和差 额三项 。凡收入 项目 均列 入贷 方 ,或 称 为 正号 项 目 ;凡 支 出 项 目均 列 入 借
方,
或 称为负 号项目。
国际收 支的收和 付是由 许多项 目构成的 ,
而各国 的计算 方式各 异,因此 国际
货币基 金组织 为统一掌 握和研 究各 成员 国 的国 际收 支状 况 ,规定 了 国 际 收支 平
衡表 的基本 内容和格 式。 基本 内容 包 括 三项,即经 常 项 目、资 本 项 目和 平 衡 项
目,
各 项目下 又分有细 目。
(一)经 常项目
经常项目 反映一国 与他国 之间 实际 资 源的 转移,它 是一 个国 家 对 外 收支 中
经常 发生的 、
金额最大 的收支 项目,也是 国 际收 支平 衡表 中 最基 本的 项目,在 收
支总 额中占 有重要的 地位。 具体包 括以下四 个部分 :
1.贸易 收支(有形贸 易)
该项目系 统记录一 国的商 品进 口和 出 口所 引起 的收 支 ,是经 常 项 目 中最 重
要的 一个子 项目。其 中,
货币 收入由 商品输 出所 引起 ,构 成 收方,列 入 平 衡表 的
贷方 ;
货币支 出由商品 输入所 引起,构 成付 方,列入平 衡表 的借方 。 商 品 进出 口
的差额 称为贸 易差额。 按照国 际货 币基 金 组织 的规 定,商品 进出 口 均 按 离岸 价
格计 算。
2.劳务 收支(无形贸 易)
该项目系 统记录劳 务输出 和输 入的 情 况,它 涉及 的 是看 不见 实 物 的 各种 服
务,
主 要包括 :
运输、旅 游以及 在国际 贸易 中地位 越来 越重要 的项 目,比如 通 信、
保险 、
银行、服务、
建筑 、计算 机、
信息 服务、专 利转让 等项的 收支。
3.收益
收益项 目 19
93年正 式从劳 务收支 项目中分 离出来 ,它系 统记录 因生产要 素
在国 际间的 流动而引 起的要 素报酬 支出。国 际间的 生产要 素流动包 括劳工 的输
出输 入和资 本的输出 输入,
因 此该项 目 包括 职 工 报 酬 (雇 员报 酬)和 投资 收 益。
其中 ,
职工报 酬包括个 人在非 居民国 家 或地 区为 该国 工 作得 到的 现 金 或 实物 形

76 第十 五 章  货 币 供求 均 衡

式的工 资、薪 金和福利 等;


投资 收益 指居 民 因拥 有国 外资 产 而得 到的 收入,包 括
直接 投资收 益、
证券投 资收益 和其他 投资收益 三部分 。
4.单方 面转移
单方面 转移记录 一国与 他国之 间单方面 的除了 资本转 移以外的 没有对 等价
值转 移、
不发 生偿还或 受益报 酬的单 方面 支付。 根据 单 方面 转移 的 主 体 和对 象
不同 ,
可区分 为:① 私人转 移,
主 要包括 侨民 汇 款 、年金 、各 类 养老 金、奖金 及 赠
与等 ;
② 政 府转移 ,主要包 括外交 费用、
无 偿援助 (经济 、
军事 援助)、战争 赔 款、
捐款 及赠与 、
国际组织 收支等 。
(二)资 本项目
资本项 目反映的 是一个 国家 或 地 区 与 其 他 国 家 或地 区 之 间 金 融资 产 的 交
易,
主 要表现 为以货币 表示的 对外金 融资产和 负债的 变动,即国际资 本流动 。这
里的 金融资 产不包括 官方储 备资产 。
按资本 流动期限 可将资 本项目 区分为:
1.长期 资本流 动
长期资 本流动,
指 1年 以 上或 未 规定 偿 还 期 限 的资 本 流 动。 主 要 包括:①
直接 投资,
其 中,本国 企业向 外国的 投资 与 贷 款 ,列入 付方,即借 方;外 国 向本 国
投资 或贷款 ,
列入收方 ,即贷 方。② 证 券投 资 ,指 购买 外国 政 府债 券、外国 企 业
债券 和股票 等投资活 动。③ 政府 间的信 贷,
即政 府之间的 援助贷 款等。
2.短期 资本流 动
短期资 本流动,
指 1年或 1年 以 下的 国际 资本 流动。 主要 包 括 :① 国 际 贸
易的 短期资 本融通;
② 各 国银行间 的资金 拆 放 ;③ 利用货 币危机 或 偶 然 的政 治
事件 ,
在国际 黄金外汇 市场上 进行的 投机活动 。
(三)平 衡项目
平衡项 目主要反 映一国 官方储 备资产的 增减变 化情况 ,
是一个 调节性项 目。
经常项 目账户 和资本项 目账户 的全 部交 易 是由 一国 居民 自 发地、独 立 地 根据 自
身需 要所进 行的交易 。通常 情况下 ,
由于统计 资料来 源不同 、记录时 间的差 异以
及一 些人为 因素等,
所 有账户 的借方 总额与贷 方总额 并不会 相等,因 此就设 立这
一抵 消账户 ,
使其数目 与上述 余额相 等而方向 相反,即为轧 平国际收 支平衡 表中
的收 支总额 ,
把统计中 的错误 和遗漏 补记 在借 方或贷 方内。 平衡 项 目 包 括两 个
子项 目:
官方 储备项目 (国 际储备 项目)和错 误与遗 漏项目 。
1.官方 储备项 目
官方储 备项目,
是 为平衡 国际收 支的实际 差额而 进行的 官方储 备资产交 易。
官方 储备资 产的变动 包括黄 金储备 的变动、
外 汇储备 的变动 、特别提 款权的 变动
以及 在国际 货币基金 组织中 的储备 头寸的变 动。官 方储备 资产是一 国货币 当局
所能 动用的 最后的国 际支付 手段。
第 三 节  货 币 的 对外 均 衡:国 际 收支 平 衡 37

2.错误 与遗漏 项目
错误与 遗漏项目 ,
是为了 轧平国 际 收支 平衡 表中 的 借贷 方总 额 而 人 为设 置
的平 衡项目 。在编制 国际收 支平衡 表 时,由于统 计资 料来源 不一 ,或 资料 不 全,
或有 些资料 有误,
使错 误和遗 漏的出 现在所难 免,进 而使国 际收支平 衡表难 以达
到借 贷平衡 ,
因此,设 立了这 个项目 人为地求 得账面 上的平 衡。但是 这种账 面上
的、
人 为的平 衡只是出 于记账 程序的 需要,实际 上并 没有 经 济意 义,国 际 收支 是
否处 于顺差 或逆差才 是最有 经济意 义的。

三、国际 收支失衡及 其调节

(一)国 际收支失 衡
所谓国际 收支失衡 是指国 际 收 支 出现 顺 差 或 逆 差 的现 象。 从账 面上看,由
于国际 收支平 衡表是根 据复式 记账 原理 编 制的,所以 其 借方 总额 与 贷 方 总额 总
是相 等的,
但 是在现实 经济生 活中,一个 国 家商 品的 进口 与 出口、劳 务 的 输入 与
输出 、
资本的 流进与流 出经常 是不平 衡的。因 此,国 际收支 平衡表上 的平衡 只是
账面 上的平 衡,
而不是 国际收 支平衡 的真 实表 现。要 判 断一 国国 际 收 支 的真 实
情况 ,
目前国 际上通用 的方法 是看自 主性交易 收支是 否平衡 。
所谓自主 性交易是 指交易 者出 于自 身 的交 易动 机和 需 要而 进行 的交易,它
包括经 常项目 和长期资 本项目 收 支 。与 之 相对 应的 是调 节 性交 易,它 是 指在 自
主性 交易产 生不平衡 时所进 行的、
用 以 调节 自主 性交 易 的不 平衡 而 发 生 的弥 补
性交 易,
它包 括短期资 本和国 际储备 项目的变 动。
通常判断 一国国际 收支是 否 平 衡,主 要是 看自主 性交 易是否 收支 平衡。 自
主性 交易的 收入与支 出相等 即被视 为国际收 支平衡 ,
收入大 于支出 为顺差,支出
大于收 入为逆 差。对一 国国际 收支 而言,因 为自 主性 交 易是 出于 交 易 者 个人 的
动机 ,
所以收 入与支出 的结果 就表现 为:平衡 是暂时 的、
相对 的,不平 衡则是 绝对
的、
长 久的。
在一个国 家的国际 收支出 现顺 差或 逆 差时,最后 必 须通 过增 减 其 官 方储 备
或对 外债权 债务获得 平衡。 当国际 收支有盈 余时,
会 有黄金 或外汇 流入;当 国际
收支 有赤字 时,
会有黄 金或外 汇流出 。由此可 见,国 际收支 状况取决 于经常 项目
和资 本项目 ,
经常项目 的赤字 可以由 资本项 目的 盈余 抵消;反之,经 常 项 目的 盈
余可以 弥补资 本项目的 赤字。 如抵 消后 还 有盈 余或 赤字,则 会有 黄 金 与 外汇 储
备在 国际间 的流动。 外汇的 供给和 需求体现 着国际 收支平 衡表所列 的各种 国际
经济 交易,
国 际收支平 衡表中 的贷方 项目构成 外汇供 给,借 方构成外 汇需求 。一
国国 际收支 赤字就意 味着外 汇市场 上的外汇 供不应 求,
本币 供过于 求,结果 是外
汇汇 率上升 ;
反之,一 国国际 收支盈 余则意味 着外汇 供过于 求,
本币 供不应求 ,结
果是 外汇汇 率下降。

78 第十 五 章  货 币 供求 均 衡

(二)国 际收支失 衡的主 要原因


造成国 际收支失 衡的原 因主要 有以下几 个方面 :
1.经济 周期性 波动
各国经 济在经济 增长过 程中,
由 于经济制 度、经 济政策 等原因会 引发周 期性
经济 波动,
经 济周期的 不同阶 段对其 国际 收支 具有不 同的 影响。 比 如 在 经济 繁
荣阶 段,
由于 生产的高 涨,进 出口会 大 幅度 增 加 ,经常 项目可 能出 现顺 差,同 时,
资本 流入增 加,
而资本 流出减 少,导 致国 际 收 支 顺差;反之,在经 济衰 退、萧条 阶
段,
由 于生产 的下降,净出口 会大幅 度减少,
经 常项目 可能出 现逆差 ,同时资 本流
出增加 ,资本 流入减少 ,
导致国 际 收 支 逆差 。因 此,国 际 收支 状况 会 随 着 经济 周
期的 各个阶 段交替发 展而不 断变化 。值得注 意的是 ,
随着经 济全球 化、一体 化的
发展,主要国 家的经济 周期波 动,
往 往会 影 响其 他国 家经 济 周期 的变 化,从而 造
成其 他国家 的国际收 支失衡 。
2.经济 结构制 约
这是由 于国内经 济、
产业 结构无 法 跟上 世界 市场 的 变化 而导 致 的 国 际收 支
失衡 。各国 由于地理 环境、
资 源分布 、技术水 平、
劳动 生产率 等经济 条件的差 异,
形成 各自不 同的经济 布局和 产业结 构,
进而形 成各自 的进出 口商品 结构,同 时通
过国 际贸易 等形成国 际 经 济 结 构。当 国际 分 工 格 局 或国 际 需 求 结 构发 生 变 化
时,
一 国如不 能及时调 整本国 的产业 结构,以使 之与 国内、国 际的 供 求 变 化相 适
应,
则 会导致 一国产业 结构与 国际分 工结构的 失调,引起该 国贸易和 国际收 支的
失衡 。
3.货币 价值变 动
一个国 家在一定 的汇率 水平下 ,
由于通货 膨胀的 原因,本国货币 对内币 值下
降、
对 外币值 尚未下降 时,
就使 商品 成本 和 物价 水平 相对 高 于其 他国 家,商品 输
出会 受到抑 制,
商品进 口则会 受到鼓 励,从而 使国际 收支出 现逆差;相反,则 有利
于进口 ,抑制 出口,
从而 致使国 际 收 支 发生 顺 差 。一 国利 率 提高 时,资 本 流入 就
会增 加,
而资 本流出就 会减少 ;相反 ,当一国 利率 降低 时,资 本流 出增 加,而资 本
流入 减少,
从 而引起国 际收支 失衡。 一国本 币汇 率提 高时,出口 会减 少,进口 会
增加 ;
相反,一国本币 汇率降 低时,
出 口会增 加,进口 会减 少 ,从而 引 起 国 际收 支
失衡 。上述 影响因素 还会相 互渗透 并引起连 锁反应 。
4.国民 收入的 变动
国内和 国外的政 治和经 济的重 大变动,
会 引起国 民收入 的变动 ,从而影 响一
国的 国际收 支平衡。 比如战 争、
赔偿 、能源价 格波动 等,
就会 直接影 响市场需 求,
影响 支付能 力,
进而影 响国际 收支。 因此,国 民收入 下降时 ,
外汇支 出减少,国际
收支 可能产 生顺差;
反 之,则 可能发 生逆差。
5.季节 性和临 时性失 衡
第 三 节  货 币 的 对外 均 衡:国 际 收支 平 衡 37

在以农作 物为主要 出口品 的发 展中 国 家,常 常出 现 因生 产和 消 费 的 季节 性


因素 造成的 国际收支 失衡,
称 为季节 性失衡;由于天 灾人祸 造成的、一次性的 、无
规律 的失衡 ,
称为偶然 性失衡 。比如 ,一国由 于气候 恶化,
引 起谷物 歉收,会 造成
出口 供给减 少,
进口需 求增加 ,导致 国际收支 失衡;
当 一国发 生金融 危机,引 起支
付困 难时,
进 口需求会 下降,也可能 引起国际 收支失 衡。这 些国际收 支的失 衡是
由于 短期的 、
偶然的因 素造成 的,一 般程度较 轻,
并可 以自行 调节纠 正。
以上影 响因素相 互作用 ,
往往引 起连锁反 应,可 能是不 同影响因 素所发 生效
应的 叠加,
也 可能是不 同影响 因素所 发生效应 的相互 冲抵。 但是,当 不利因 素大
于有 利因素 时,
国际收 支失衡 不可避 免。
(三)国 际收支失 衡的调 节
由于国 际收支持 续、
巨额 失衡对 国内经济 会产生 不利的 影响,并 导致一 系列
危机的 产生,因此,
当一 国国际 收支 经常 出 现失 衡而 且收 支 差额 较大,尤 其是 发
生长 期性逆 差时,
就必 须采取 相应的 政策和措 施进行 调节,使其趋于 平衡。
一般说 来,
一国政 府调节 国际收 支,可主 要采取 以下方 式:
1.外汇 缓冲政 策
外汇缓 冲政策,
是 指一国 政府通 过中央银 行在外 汇市场 上买卖 外汇,来 消除
国际收 支失衡 造成的外 汇供求 缺口,从 而使 国际 收支 失 衡的 影响 仅 限 于 外汇 储
备的 增减,
而 不至于导 致汇 率急 剧 变 动 和 进 一 步对 本 国 经 济 造 成 影 响 的政 策。
这种 政策通 常是针对 季节性 失衡或 不正常资 本流动 所造成 的失衡提 出的。
2.经济 政策
经济政 策主要包 括财政 政策和 货币政策 两个方 面。财 政政策主 要通过 财政
开支 的增减 和税率的 变动来 实现。 也就是说 ,
如果国 际收支 发生逆 差,一般 采取
削减 财政开 支或提高 税 率 的 办 法;相 反,则 采 取 扩 大 财政 开 支 或 降 低税 率 的 措
施。 货币政 策主要包 括调整 利率、
汇 率和货币 供应量 等。一 般说来 ,货币政 策对
国际 收支会 产生较直 接的影 响,
因为 它倾向于 扩大国 内外的 差距,从 而引起 大量
资本 流动。 国际收支 出现逆 差时,
可 以采取紧 缩银根 以缩小 逆差、降 低需求 和物
价的 措施;
也 可以采取 提高贴 现率以 带动市 场利 率的 上升,吸引 外资 流入,缓 和
国际 收支逆 差的措施 ;
还可以 采取提 高 再贴 现率 或利 用 货币 贬值 刺 激 出 口等 措
施。 同时实 行紧缩性 财政政 策,
一方 面削减财 政支出 ,另一 方面提高 税率以 增加
财政 收入,
减 少投资和 消费,降低对 商品的需 求,
促使 物价下 降,从而 达到扩 大出
口、
减 小进口 ,改善国 际收支 的目的 。
如果将财 政政策与 货币政 策适 当地 配 合运 用,就 能 达到 内部 平 衡 和 外部 平
衡的 双重目 标。
3.直接 管制和 其他奖 出限入的 贸易措 施
所谓直 接管制,
是 指一国 政府以 行政命 令方 式,直接 干 预国 际收 支,包括 外

80 第十 五 章  货 币 供求 均 衡

汇管 制和外 贸管制,
从 而直接 干预外 汇的自由 买卖和 对外贸 易的自 由输出入 ,以
调节国 际收支 。直接管 制和其 他奖 出限 入 的贸 易措 施包 括 :对出 口 商 品 或给 予
内部补 贴,或 发放出口 信贷,
或 由政 府对 出 口信 贷给 予担 保 等;对 进 口 商 品则 实
行配 额制、
许 可证制,或严格 审批进 口用汇等 措施。 比如,
为 鼓励出 口,可采 取发
放出 口津贴 、
享受免税 退税 优惠 和给 予出 口 信 贷等,以增 强 出 口 商 的国 际 竞 争
力。 直接管 制与运用 经济政 策相比 ,
效果较为 迅速和 显著,但由于直 接管制 一般
有利 于本国 而不利于 外国,
会 导致对 方国家实 施外汇 管制报 复,所以 外汇管 制对
国际 收支的 调节是有 限的。
4.汇率 政策
汇率政 策即在国 际收支 出现逆 差时,降 低本 币汇 率,实 行本 币贬 值,而在 国
际收 支出现 顺差时,
实 行本币 升值的 政策。其 目的在 于改变 外汇的 供求关系 ,并
经由 进出口 商品的价 格变化 、
资本输 出入的实 际收益 或成本 的变化 等渠道,改善
国际 收支状 况,
达到实 现国际 收支平 衡的 目标。 这种 政 策的 实施 主 要 针 对货 币
性国 际收支 失衡。
5.国际 经济金 融合作
从长远 看,
国际经 济金融 合作是 解决 国际 收支不 平衡 的有效 途径 。 由于 国
际经 济发展 的不平衡 ,
每个国 家出于 自身利 益的 考虑 ,都 会 采用 一定 的政策,但
这必 然会引 起其他有 关国家 为保卫 自身利益 而采 取相 应的对策 ,导 致“货币战 ”
和“利率战 ”,引 起汇率 剧烈波 动,
结果 使各国 都 蒙 受其 害 。因此 ,必须 根 据国 内
外具体 情况,权衡利弊 得失,
尽 可 能 采 取谨 慎 态 度,对 国际 收支作 小的 调节。 国
际经 济金融 合作的方 法包括 :
恢复、扩大贸易 自由,
谋 求国家 、地区间 更多的 合作
与交 换;
利用 政府信贷 和国际 金融机 构的贷 款;加强 国际 间 的清 算合 作,以顺 利
清算 国际间 的债权债 务;
成立 国际性 的金融 组织 ,帮 助协 调 各国 的外 汇收支;以
及重 视国际 性洽谈,
以 解决债 权国与 债务 国之 间的债 务危 机等等 。 所 有 这些 做
法都 有利于 国际经济 新秩序 的建立 和各国间 的合作 及其国 际收支平 衡。

四、我国 的国际收支 均衡

我国过 去一直编 制外汇 收支平 衡表,


反映 一定时 期内各 项外汇 的收支,其主
要项 目为进 出口贸易 、
非贸易 和对外 援助等,但没有 反映与 国外的资 本往来 。改
革开放 以后,随着对外 交往扩 大,
大 量引 进 外资,原来 编 制的 外汇 收 支 平 衡表 及
其项 目,
已不 能反映对 外交往 的 全 貌,因此 1
981年我 国 开始 编制 国 际 收 支平 衡
表。1
985年 9月,
国家 外 汇 管理 局 首 次公 布 了 19
82—1
984年 的 国 际收 支 平 衡
表,
以 后每年 公布一次 。
我国的国 际收支平 衡表是 按照 国际 货 币基 金组 织的 要 求,结 合 我 国 实际 情
况设计 的,其 主要内容 与前面 所述基 本一致。 表 1
5-1为 20
03年我国 的国际 收
第 三 节  货 币 的 对外 均 衡:国 际 收支 平 衡 38

支平 衡表。
从实行 改革开放 政策以 来,
我国 国 际收 支无 论在 规 模上 还是 构 成 上 都发 生
了很 大变化 。据最新 统计资 料表 明,
200
3年,我 国 国 际 收支 继续 保持 良好 的 发
展态 势,
经常 项 目 顺 差 4
58亿 美 元;年 末 国 家 外 汇 储 备 达 到 40
33亿 美 元,比

002年末增加 11
68亿美元 ;
年末人 民币汇率 保 持 基本 稳定。 从细 目看,我 国
对外 贸易高 速增长,
全 年 进 出 口 总额 达 458
42亿 美 元,比 上 年 增长 37.
1% (其
中,
出 口总额 43
84亿美元 ,
增长 3
4.6%;进口 总额 41
28亿美 元,
增长 3
9.9%),
并且 对外贸 易占国民 生产总 值 的 比 例达 到 了 1/
2,国 民 经济 对涉 外经 济的 依 存
度大 大加深 。
表 15-1  200
3年 中 国国 际 收 支平 衡 表 单 位 :千美 元

项   目 差    额 贷  方 借    方

一 、经 常项 目 4587
4812 51
9580386 47370
5574

A.货物 和 服务 3607
8977 48
5003217 44892
4239

a.
货物 4465
1625 43
8269595 39361
7970

b.服 务 -857
2648 4
6733622 5530
6270

1.运 输 -1032
6425 7906408 1823
2833

2.旅 游 221
8728 1
7406000 1518
7272

3.通 信服务 21
1026 638410 42
7384

4.建 筑服务 10
6416 1289655 118
3239

5.保 险服务 -425


1432 312784 456
4216

6.金 融服务 -8
0565 151955 23
2519

7.计 算机和信 息 服 务 6
6363 1102176 103
5812

8.专 有权利使 用 费 和特 许 费 -344


1148 106979 354
8127

9.咨 询 -156
4592 1884945 344
9537

10.广告 、宣传 2
8380 486261 45
7881

11.电影 、音像 -3
6092 33443 6
9535

12.其他 商 业服 务 859
1991 1
5055828 646
3837

13.别处 未 提及 的政府 服 务 -9
5299 358779 45
4078

B.收益 -783
8360 1
6094693 2393
3053

① 国家 统计 局.《中华人 民共 和 国 2003年 国 民 经 济 和社 会 发 展 统 计 公 报 》.《经 济 日 报 》,


2004-

2-27(2)。

82 第十 五 章  货 币 供求 均 衡

续表

项   目 差    额 贷  方 借    方

1.职 工报酬 16
2362 1282594 112
0233

2.投 资收益 -800


0722 1
4812098 2281
2820

C.经常转移 1763
4195 1
8482477 84
8282

1.各 级政府 8038 113774 10


5736

2.其 他部门 1762


6157 1
8368703 74
2546

二 、资 本和 金 融项 目 5272
5942 21
9630612 16690
4671

A.资本 项 目 -4
8083 0 4
8083

B.金融项目 5277
4024 21
9630612 16685
6588

1.直 接投 资 4722
8993 5
5507117 827
8125

1.
1我国 在 外 直接 投 资 15
2274 2002117 184
9844

1.
2外国 在 华 直接 投 资 4707
6719 5
3505000 642
8281

2.证 券投 资 1142
6757 1
2306682 87
9925

2.
1资产 298
3121 3000162 1
7041

2.
1.1股 本 证 券 0 0 0

2.
1.2债 务 证 券 298
3121 3000162 1
7041

2.
1.2.
1(中 )长 期 债券 298
3121 3000162 1
7041

2.
1.2.
2货币市 场 工具 0 0 0

2.
2负债 844
3636 9306520 86
2884

2.
2.1股 本 证 券 772
9000 7729000 0

2.
2.2债 务 证 券 71
4636 1577520 86
2884

2.
2.2.
1(中 )长 期 债券 71
6785 1530569 81
3784

2.
2.2.
2货币市 场 工具 -2149 46951 4
9100

3.其 他投 资 -588
1725 15
1816813 15769
8538

3.
1资产 -1792
1516 5
1985576 6990
7092

3.
1.1贸 易 信 贷 -146
4991 0 146
4991

长期 0 0 0

短期 -146
4991 0 146
4991

3.
1.2贷 款 1392
7400 2
1700806 777
3406
本 章 小 结 38

续表

项   目 差    额 贷  方 借    方

长期 -69
3000 0 69
3000

短期 1462
0400 2
1700806 708
0406

3.
1.3货 币 和 存款 -655
2105 662871 721
4976

3.
1.4其 他 资 产 -2383
1820 2
9621899 5345
3719

长期 -4500
0000 0 4500
0000

短期 2116
8180 2
9621899 845
3719

3.
2负债 1203
9790 9
9831237 8779
1446

3.
2.1贸 易 信 贷 472
0304 4720304 0

长期 0 0 0

短期 472
0304 4720304 0

3.
2.2贷 款 661
4306 7
8874342 7226
0037

长期 -535
5881 1
7499275 2285
5155

短期 1197
0186 6
1375068 4940
4881

3.
2.3货 币 和 存款 74
2441 8795060 805
2619

3.
2.4其 他 负 债 -3
7259 7441531 747
8790

长期 -101
5799 3930130 494
5930

短期 97
8540 3511401 253
2861

三 、储 备资 产 -11702
3100 0 11702
3100

3.
1货币 黄 金 0 0 0

3.
2特别 提 款 权 -9
0000 0 9
0000

3.
3在基 金 组 织的 储 备头寸 -8
9000 0 8
9000

3.
4外汇 -11684
4100 0 11684
4100

3.
5其他 债 权 0 0 0

四 、净 误差 与 遗漏 1842
2347 1
8422347 0

  资 料来源 :国家 外 汇管 理局网 站 :ht


tp://
www.s
afe.go
v.c
n.

本 章 小 结

1.货币 均衡,也即货 币供求均 衡,是指 货 币 供 给 与 货币 需求 基本 相适 应 的


货币流 通状态 。如果在 货币 流 通 过 程中 ,Md 不 等 于 Ms,则 称 为货 币失 衡,或 称

84 第十 五 章  货 币 供求 均 衡

为货 币供求 的非均衡 。货币 失衡主 要包括总 量失衡 与结构 性失衡两 大类。


2.“货币容 纳量弹性 ”,是指在 复杂 的 国民 经济 有机 整 体中,货 币 的 供应 量
和货 币的需 要量一定 程度的 背离不 至于引起 价格大 的涨跌 和经济大 的波动 。换
言之 ,
当流通 中货币供 给量多 于货币 必要量时 ,只要 不超过 一定幅度 就不会 影响
物价的 稳定和 经济的发 展。而 货币 供给 之 所以 存在 容纳 量 弹性,主 要 原 因在 于
影响 货币需 求量的因 素具有 弹性。
3.在现 代市场 经济条 件下,货 币均衡 的实现 主要是靠 利率机 制实现 的。
4.货币 均衡是 具体的 。从实质 上看,它是社 会总供给 与 总 需求均 衡的一 种
反映 。货币 均衡的标 志具体 体现在 :商品市 场上 的物 价稳定 、商 品供 求平衡、金
融市 场上的 利率稳定 等几个 方面。
5.在高 度集中 的计划 经济 体 制 下 ,货币 均衡 既非 市场 自 动实 现的 均衡,也
不是 由中央 银行调节 的货币 均衡,
而 是 由国 家根 据生 产 增长 计划 和 货 币 发行 计
划等 经济数 据调节和 维持的 货币均 衡。改革 开放以 后,
尤其 是 1
983年中国人 民
银行 专门行 使中央银 行职能 后,
我国 货 币均 衡调 节机 制 开始 向中 央 银 行 调控 下
的机 制转化 。
6.狭义 的国际 收支,是指在一 定 时 期 内(通 常为 1年) 一国 外汇 收支 的 总
和。 广义的 国际收支 ,
则是指 一个国 家 在一 定时 期内 由 于对 外往 来 所 引 起的 全
部收 入和支 出货币总 额的对 比,
它反 映 了一 个国 家在 一 定时 期内 所 发 生 的国 际
贸易 和资金 往来的概 况和结 果。
7.国际 收支的 收和付 是由许多 项目构 成的,各国的计 算方 式各 异。国际 货
币基 金组织 规定的国 际收支 平衡表 的基本内 容分为 三类:
经 常项目 、资本项 目和
平衡 项目,
而 且各类又 各有细 目。
8.国际 收支平 衡表采 用复式记 账原理 编制而 成,因此 ,从账 面上 看,国际 收
支平衡 表的借 方与贷方 应当总 是 相 等 的。 但在 现实 经济 生 活中,一 国 的 国际 收
支平 衡是偶 然的、
相对 的、动 态的,
而 国际 收支不 平衡 却是经 常发 生的 、绝 对 的。
国际 收支失 衡,
是指国 际收支 出现顺 差或 逆差。 调节 国 际收 支的 失 衡 有 多种 手
段,
其 中,财 政政策和 货币政 策最为 基本和常 用。

重要概念

货币均 衡 货币 容纳量 弹性  货币失衡  国际 收支  经常项目  贸易 收支


 劳务收支 单 方面转移 资本 项目 长 期资本流 动 短期资本 流动 平 衡项目
 国 际收支 失衡 外 汇收支  外汇 缓冲政策  直接 管制

复习思考题
1.简 述 货币 均 衡的 科 学 含义 及 实现 条 件。
主 要参 考文献 38

2.货 币 均衡 的 实质 及 标 志是 什 么?
3.如 何 理解 不 同经 济 体 制下 的 供求 均 衡问 题 表 现的 差异性 ?
4.如 何 理解 理 想的 货 币 均衡 状 态?
5.如 何 理解 国 际收 支 与 外汇 收 支的 关 系?
6.简 述 国际 收 支平 衡 表 的基 本 构成 及 相互 关 系 。
7.简 述 国际 收 支失 衡 的 根源 分 析。
8.试 述 调节 国 际收 支 失 衡的 主 要措 施 。

主要参考文 献

1.凌江 怀.货 币金融 学.


北京:中国经 济出版 社,
2001
2.黄达 .金融 学.
北京 :中国人 民大学 出版社 ,
2003
3.陈端 计.货 币银行 学.
北京:中国财 政经济 出版社,
1996
4.周战 地,许 树信.
金 融学教程 .北京 :
中国金 融出版社 ,
199

5.刘隽 亭.金 融学.
北 京:首都 经济贸 易大学 出版社,
2002
6.张红 伟.货 币银行 学.
成都:四川大 学出版 社,
2001
7.孔祥 毅.金 融理论 教程.
北京 :中国 金融出 版社,
2003
8.陆前 进.货 币银行 学教程.
上 海:立 信会计 出版社,
2003
9.张景 顺.货 币银行 学.
苏州:苏州大 学出版 社,
2002
第六篇 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

第 十六 章 通 货膨 胀与 通货紧 缩

导读:在市场经济中,价格调节供求,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的指示器作用。在价 格波
动形式中,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人们的经济生活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因而也最 为引人
注目。那么,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 货紧缩?它是如 何产生 的,又 是如何 影响经 济运行 的?人
们怎样利用或控制它?本章将介绍有关通货膨胀和通 货紧缩的概念、类型、原因、影响及 治理
对策,使读者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度量及类型

一、通货 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 是一个被 广泛使 用的 经济 范 畴,对 通货 膨 胀的 研究 已 有 较 长的 历


史。 然而无 论是在西 方还 是在 我国,对什 么 是 通货 膨 胀 ,还 没 有 取 得一 致 的 看
法,
而 且理论 观点的差 别很大 。西方 公认的通 货膨胀 理论专 家、维也 纳理工 学院
教授赫 尔姆特 ・弗里希 (He
lmu
tFr
is
h)曾 说:“目 前还 不 存在 令人 满 意 的 和确 切
的通 货膨胀 定义。
”《大英 百科全 书》也认为 “不 存在 一 个唯一 的、普 遍接受的 关
于通 货膨胀 的定义”。
尽管中外 学者提出 的通货 膨胀 定义 较 多,但 仍可 对 具有 代表 性 的 定 义做 出
如下 归纳 :
(一)视 物价上涨 为通货 膨胀

① 参阅 刘扬 著.《中国物 价波动 与通 货膨胀 研究 》.北京 :中国 财 政经 济出版 社,19


98。
第 一 节  通 货 膨胀 的 定义 、度 量及 类 型 38

这是西 方各国最 流行且 最受欢 迎的定义 ,


被称为 实用主 义的通 货膨胀定 义。
例如 ,
美国著 名经 济 学家 大 卫 ・ 莱 德 尔 (Da
vidLa
idl
er)和 迈 克 ・ 帕 根 (Mi
che
al
Pa
rki
n)对通货膨 胀所下 的定义 :
“通货 膨胀是 一 个 价格持 续上升 的过 程,或相 应
地,
是 一个货 币持 续 贬 值 的 过程。”保 罗 ・ A.萨 缪 尔 森 (P.A.S
amu
els
on)认 为:
“通 货膨胀 的意思 是:物 品 和 生产 要素 的 价格 普 遍 上 升 的 时期——
—面 包、汽 车、
理发 的价格 上升;
工资 、租金 等等也 上升。

(二)以 货币供给 过度增 长定义 通货膨胀
米尔顿 ・弗里德 曼认 为:“通货 膨 胀 总 是而 且在 任何 地 方 都 是 一种 货 币 现
象… …它仅 能由货币 量的 增 长超 过 产 出的 增 长来 产 生。
”F.A.哈 耶 克 也 认 为:
“通 货膨胀 一词的原 意 和真 意是 指 货 币 数 量 的过 度增 长,这种 增长 会 合乎 规 律
地导 致物价 的上涨。

(三)从 纸币与金 属货币 之间的 关系来定 义通货 膨胀
这种观 点主要流 行于社 会主义 国家。其 理论基 础是马 克思的货 币学说 。如
苏联 经济学 家科兹洛 夫 和 彼 尔 乌森 认为:“通 货 膨 胀 是 指 流通 中纸 币 过多 而 超
过商品 流转的 需要,纸 币贬值 而 低于 货 币 商 品 (黄 金 )的价 值 ,其 结果 是物 价 上
涨。
”我国 也有学者 认为:“通 货 膨 胀是 指货 币 的 发 行 量 超过 商品 流通 中所 需 的
金属 货币量 。

(四)从 货币供给 量与客 观需要 量来定义 通货膨 胀
中外经 济学者都 有这方 面的论 述,
如:“通货 膨胀 是 一种 概括 过 度 需 求的 状
况,
在 这一状 况下,‘太多 的货币 追 逐 太 少 的 商 品 ’”。 另外,相当 一部 分社 会 主
义国 家的经 济学者包 括中国 一些经 济学者逐 渐摆脱 马克思 关于在金 属货币 条件
下不 会发生 通货膨胀 的观点 ,
认为在 废除了金 本位制 的现代 经济中 ,货币发 行不
再以 黄金为 后盾,
认为 通货 膨 胀是 指 “纸 币发 行 量 超 过 了 商品 流通 中 的实 际 需
要量 所引起 的货币贬 值现象 ”。
综观上 述种种通 货膨胀 的定义 ,
大致是从 两个方 面考察 通货膨 胀,一是 从通
货膨 胀的现 象出发进 行描述 ;
另一是 从 通货 膨胀 的诱 因 或特 殊性 质 出 发 定义 通
货膨 胀,
虽然 尚未取得 令人满 意的完 全一致的 认识,但在某 些问题上 还是有 共识
的。 我们认 为定义在 形式上 应简短 ,
在内容上 又能揭 示事物 特有的 共同属性 ,因
而对 通货膨 胀做如下 定义:
通货膨 胀是商品 和服务 的货币 价格总水 平持续 上涨的 现象。这 个定义 包含
以下 几个要 点:
① 强调把 商品和服 务的价 格作为 考察对象 ,目的 是与 股票、债 券
和其 他金融 资产的价 格相区 别。② 强调 “货 币价 格”是 要说 明通 货 膨 胀 分析 中
关注 的是商 品、
服务与 货币之 间的对 比关系,而不是 商品、
服 务与商 品、服务 之间
的对 比关系 。③ 强调“总 水平”,说明 通货膨胀 分析中 关注的 是普遍 的 物价 水平
波动,
而不 是地区性的 或某类商品 和服务的 价格波 动。④ 强调“持续 上涨”,说明

88 第 十 六章   通货 膨胀与 通 货 紧缩

通货膨胀 不是偶然的 价格波动,


而 是一个过程,
并且这个过程具 有上涨的趋 势。

二、通货 膨胀的度量

虽然存在 着种种通 货膨胀 定义,但 世界 各国 度量 通 货膨 胀的 标 准 却 是相 同


的—
——通货膨 胀率。通 货膨胀 率指 价格 总 水平 的百 分比 变 动,或 者 说 价 格指 数
的变 动。目 前度量通 货膨胀 程度的 指标主要 有三 种:消 费者 物 价指 数(CPI
)、批
发物 价指数 (WPI
)、国民 生产总 值物价 平减指数 (GNPde
fl
ato
r)。
(一)消 费者物价 指数
消费者 物价指数 是度量 不同时 期消费者 为生活 消费所 购买的商 品和劳 务价
格的 变动程 度的价格 指数。 指数包 括商品价 格和劳 务价格 两方面内 容。西 方各
国对 此项指 数的称呼 很不相 同,
有的 国家称为 消费者 物价指 数,有的 称为消 费物
价指 数,
有的 称为生活 费指数 ,还有 的称为零 售物价 指数。 消费者物 价指数 的编
制通常 采用加 权算术平 均数指 数公 式,指数 的基 期一 般 是各 国根 据 本 国 经济 发
展的 情况而 选择的某 一个年 度。
消费者 物价指数 的优点 是资料 容易收集 ,
能够直 观反映 消费者 的价格负 担,
并且 可以每 月公布一 次,
较快 地反映 价格趋势 ,因此 许多国 家直接把 消费者 物价
指数的 上涨幅 度等同于 通货膨 胀率,并 且大 多数 经济 学 家也 用这 个 指 数 表示 通
货膨 胀率。
(二)批 发物价指 数
批发物价 指数是以 商品批 发价 格作 为 计算 依据,反 映批 发市 场 价 格 变动 程
度和 趋势的 价格指数 。批 发物 价指 数 的编 制 一 般 采 用加 权 算 术 平 均数 指 数 公
式,
所 使用的 权数多为 固定权 数,
权 数的 内 容是 基期 的成 交 额或 批发 销售额,对
于权数 资料一 般每隔一 定年限 都要 进行 必 要的 修订,以 使权 数能 更 接 近 现期 的
销售 结构。
批发物价 指数是观 测国内 企业 产品 交 易价 格变 动情 况 ,把握 包 括 生 产资 料
和生 活资料 在内的整 个产品 供求动 向的一项 重要指 标。由 于批发物 价指数 与产
品出 厂价格 紧密相关 ,并且 其 代表 规 格 品 的 范 围 较 广(既 有消 费品 也 有生 产 资
料,
但 不包括 劳务价格 ),
可 以用来 判别其 对最终 进入 流 通的 零售 商 品 价 格变 动
的影 响,
因此 在经济分 析和宏 观决策 中得 到广 泛应用 。 一些 持成 本 推 进 型通 货
膨胀 观点的 学者认为 批发物 价指数 最适合于 度量通 货膨胀 。
(三)国 民生产总 值物价 平减指 数
所谓平 减指数是 指反映 价值指 标增减过 程中与 物量变 动同时存 在的价 格变

① 参阅黄达 主编.《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 社,
200
4。
第 一 节  通 货 膨胀 的 定义 、度 量及 类 型 38

动趋 势和程 度的价格 指数,


在 西方各 国使 用非 常广泛 。 国民 生产 总 值 物 价平 减
指数 是衡量 一国在不 同时期 内所生 产的最终 产品和 劳务的 价格总水 平变化 程度
的价 格指数 。它是用 按报告 期价格 计算的国 民 生 产总 值与按 不变 价格 (基期 价
格)计算的 国民生产 总值进 行对比 ,其计算 公式为 :
国民生 产总值 报告 期价格计 算的国 民生产 总值

物价平 减指数 不 变价格计 算的国 民生产 总值
由于该 指数包括 的商品 和劳务 的范围 最为 广泛 ,与 GNP核算 范围 相对 应,
不仅 包括全 部物质产 品和涵 盖 计 入 GNP的 全 部 服务 产品,也 包括 进出 口商 品。
理论 上,
它最 全面地反 映价格 总水平 的变化,所以不 少经济 学家认为 它是最 适合
于度 量通货 膨胀的指 标。但 是也有 人指 出该指 数 的缺 陷 ,即:① 包括 了那 些 不
在市 场发生 交易的商 品和劳 务 的 估算,主要是 对政 府 的 劳 务 。② 对家 庭来 讲,
GNP平减 指数不是 一 个 测度 货币 价值 的理 想 指数 。这 是 因为 它包 含有 投 资 和
出口 商品的 价格。③ 编 制 这 一 指数 需 要收 集 大量 资 料,一 般 只能 一 年 公 布 一
次,
这 限制了 它的应用 ,特别 是在短 期宏观经 济调 控中 的应用。 ④ 实际 GNP是
用各 行业的 价格指数 推算的 ,
带有一 定的近似 估算性 质。
我国国 家统计局 编制的 价格指 数共有九 种:① 商 品零售 价格指 数;② 居 民
消费价 格指数 ;③ 居民基 本生活费 用 价 格 指数 ;④ 农产 品 收 购 价格 指数 ;⑤ 工
业品 出厂价 格指数;
⑥ 农 业生产资 料价格 指数 ;⑦ 工业原 材料、燃料、动 力购 进
价格 指数;⑧ 固定 资 产 投 资价 格指 数 ;⑨ 建 筑 业产 值价 格 指 数 。其中 ,对 观 测
通货 膨胀具 有重要意 义的指 数主要 是商品零 售价格 指数和 居民消费 价格指 数。

三、通货 膨胀的类型

按不同 的标准,
通 货膨胀 可以分 为不同的 类型。
(一)按 经济的市 场化程 度或者 说通货膨 胀的表 现形式 划分
1.公开 型通货 膨胀或 开放型的 通货膨 胀
公开型 通货膨胀 指物价 总水平 明显的、
直 接的上 涨。在 市场机 制充分运 行,
政府 对物价 上涨并不 施以任 何干预 及控 制 ,而是 放任 自流;或虽 然施 以控制,但
由于 通货膨 胀压力太 大而未 能生效 时,
价格向 上波动 的特征 非常明 显。
2.抑制 性通货 膨胀或 隐蔽的通 货膨胀
亦称压抑 型通货膨 胀,指 货币工 资水 平没有 下降 ,物 价 总 水 平也 没有 提 高,
但居 民实际 消费水平 却程度 不同地 有所下降 的一种 情况。 这种类型 的通货 膨胀
是政 府通过 计划控制 和 行 政 管 制(包 括 票 证 配额、价 格 管 制以 及其 他 的一 些 物
资控 制)等 手段来抑 制物价 的上涨 ,使一般 价 格 水平 上涨 的 趋 势 不明 显,通货 膨
胀通 过商品 、
物资短缺 等形式 表现出 来。部分 社会主 义国家 个别时 期,英国 和美
国在 20世纪 4
0年代末 的物价 管 制 时 期,都出 现过抑 制型 通货膨 胀。 一 旦取 消

90 第 十 六章   通货 膨胀与 通 货 紧缩

上述 抑制性 措施,
物价 就会急 剧上升 ,变成公 开的通 货膨胀 。压抑型 通货膨 胀阻
止了价 格机制 对资源配 置和分 配所 起的 作 用,以 建立 在 各种 行政 控 制 措 施基 础
上的 配额和 配给制度 取而代 之。
(二)按 通货膨胀 严重程 度来划 分
1.爬行 式通货 膨胀
爬行式 通货膨胀 即西方 国家 在 2
0世 纪 5
0—60年 代 时,消费 物价 指数 维 持
在两 位数以 内水平的 膨胀状 况。
2.跑马 式通货 膨胀
跑马式 通货膨胀 ,
指20世 纪 70年 代以后的 西方国 家和 80年代 以来一些 发
展中 国家消 费物价指 数升达 两位数 以上的膨 胀状况 。
(三)按 引起通货 膨胀的 原因来 划分
1.需求 拉上型 通货膨 胀
需求拉 上型通货 膨胀,
指 的是在 社会消费 支出和 投资支 出激增 的情况下 ,由
于各 种原因 ,
如生产资 源和要 素已接 近充分 利用 ,或 达到 充 分利 用,商 品 供给 和
劳务 供给的 增加受到 了限制 ,
或没有 能 随有 效需 求的 增 长而 相应 地 增 长 所引 起
的一 般物价 水平上涨 的现象 ,
或者说 ,由于总 需求的 过度增 长超过了 按现行 价格
的供 给的增 长,
使太多 的货币 去追求 太 少的 商品 和劳 务 而引 起的 一 般 物 价水 平
持续 上涨的 现象。这 种由于 需求增 大而引起 的物价 上涨还 可以分为 三种类 型:
(1)自 发需求拉 上型通 货膨胀 ,
指 总支 出的 增加 或 者说 需求 的 增 加 与原 先
的或 预期的 成本增加 没有联 系而引 致的通货 膨胀。
(2)诱 发需求拉 上型通 货膨胀 ,
指 由于 成本 的增 加 而诱 发了 总 需 求 的增 加
所导 致的物 价持续上 涨。
(3)支 持或补偿 性需求 拉上型 通货 膨 胀,指 一国 政 府为 了阻 止 失 业 上升 而
增加 支出,
或 采用扩张 货币政 策而增 加总需求 所导致 的通货 膨胀。
2.成本 推进型 通货膨 胀
成本推 进型通货 膨胀,
指 由于生 产成本上 升而引 起的物 价持续 上涨的现 象。
这种成 本的提 高主要是 由于存 在强 大的、对 市场 价格 具 有操 纵力 量 的 压 力团 体
(如 工会、垄断大公 司)所 致 。其 成 因 主 要是 指工 资推 进和 利 润推 进,当然 还 包
括垄断 推进及 汇率成本 推进等 因 素 。因 此 ,成本 推进 型 通货 膨胀 又 可 分 为下 列
小类 :

1)工 资推进型 通货膨 胀,
它是 指 由于 工人 工资 的 增加 超过 了 劳 动 生产 率
的提高 而引起 的通货膨 胀。西 方经 济理 论 认为,由于 工 会的 强大 垄 断 力 量操 纵
了劳 动力市 场的价格 ,
工资出 现“刚性”,即只 升 不 降的 现 象。因 此,即 使 没有 出
现对 劳动力 的过度需 求,
甚至 存在失 业的条件 下,也 迫使厂 商让工资 增长超 过劳
动生 产率的 增长,
从而 使商品 成本增 加,物价 上涨,
而 且在物 价上涨 之后,工 人又
第 一 节  通 货 膨胀 的 定义 、度 量及 类 型 39

要求 提高工 资,
再度引 起物 价 上涨,如 此循 环 往 复,形成 一 种工 资— 物 价 的 “螺
旋上 升”。

2)利 润推进型 通货膨 胀,
指的 是 垄断 组织 和垄 断 企业 为了 保 证 一 定利 润
而抬 高价格 引起的一 般物价 水平的 持续上涨 。
(3)操 纵价格的 通货膨 胀,
指垄 断企业和 寡头对 部分产 品卖价 进行操纵 ,人
为抬 高价格 而引起的 通货膨 胀。
(4)汇 率成本推 进型通 货膨胀 ,
是 由于 本国 货币 对 他国 货币 汇 率 贬 值而 引
起的出 口产品 成本上升 所引起 的 物 价 持续 上 涨 。本 国货 币 对外 贬值,导 致进 口
原材 料及其 他商品价 格上涨 ,
从而使 利用这些 原材料 进行生 产的企 业成本增 加,
使商 品价格 提高,
并带 动国内 其他商 品价格的 连续上 涨。
3.混合 型通货 膨胀
持这种 观点的经 济学家 认为,
纯 粹 的需 求拉 动和 成 本推 进的 通 货 膨 胀在 现
实经 济中是 不常见的 ,
长期的 通货膨 胀 大都 是在 需求 因 素与 供给 因 素 共 同起 作
用下 产生的 ,
故也称供 求混合 型通货 膨胀。
4.结构 型通货 膨胀
这类通货 膨胀主要 发生在 发展 中国 家 ,它不 是由 货 币总 需求 增 加 或 成本 的
上升 引起的 ,
而是由国 民经济 部分结 构不 适应 变化了 的需 求结构 而引 起的。 因
此,
结 构型通 货膨胀是 指在总 需求和 总供给大 体处于 平衡状 态时,由 于经济 结构
方面 的因素 变 化 而 引 起 的 物 价 持 续 上 涨。结 构 型 通 货 膨 胀 又 可 以 分 为 以 下
四种 :
(1)需 求转移型 通货膨 胀,
即在 总需求不 变的情 况下,一部分需 求转移 到其
他生 产部门 ,
而劳动力 和生产 要素却 不能及 时转 移,这时,需 求增 加 的 部 门的 工
资和 产品价 格上涨,
而 需求减 少部门 的产品价 格却未 必相应 下降,由 此引起 物价
总水 平的上 升。
(2)部 门差异型 通货 膨胀,即产 业部 门 和 服务 部 门 的 劳 动生 产 率 、价 格 弹
性、
收 入弹性 是不同的 ,
但两部 门的 货币 工 资增 长趋 势同 一 ,加之 价 格 和 工资 的
向上 刚性,
引 起了物价 的全面 上涨。
(3)二 元经济结 构型通 货膨胀 。对 于 发展 中国 家来 说 ,传统 农 业 部 门和 现
代工 业部门 并存,
在农 业生产 结构僵 化,农产 品供给 弹性不 足,
资本 短缺、需 求结
构变 化迅速 、
劳动力自 由流动 程度低 和货币化 程度低 等结构 因素的 制约下,要促
进经 济发展 ,
必须要通 过赤字 预算,多发 行 货币 来积 累资 金 ,从而 会 带 动 物价 全
面上 涨。

4)斯 堪的纳维 亚小国 型通货 膨 胀。 对 于 北欧 一些 开 放 经 济的 小国 来 说,
经济结 构可分 为:开放 经济部 门,
即 产品 与 世界 市场 有直 接 联系 的部 门,如制 造
加工业 等;非 开放经济 部门,
即 产品 与世 界 市场 没有 直接 联 系的 部门,如 服务 业

92 第 十 六章   通货 膨胀与 通 货 紧缩

等。 而在世 界市场上 ,
小国大 多是价 格接受者 ,这样 世界通 货膨胀就 会通过 国际
贸易等 渠道传 递到小国 的开放 经济 部门,使 它的 通货 膨 胀率 向世 界 通 货 膨胀 率
看齐。 一旦小 国开放经 济部门 的价 格和 工 资上 涨后,又 会带 动非 开 放 经 济部 门
的价 格和工 资上涨,
这 就导致 了小国 全面的通 货膨胀 。不难 发现,这 种通货 膨胀
是一 种输入 型通货膨 胀。
5.财政 赤字型 通货膨 胀
财政赤 字型通货 膨胀,
是 指一个 国家为了 弥补财 政赤字 ,造成中 央银行 增加
纸币 发行或 扩大信贷 规模,
从 而增加 市场货币 供应量 ,这部 分货币供 应量不 是为
生产 、
商品流 通所必需 的,是 过多的 货 币供 给,这 就造 成了纸 币贬 值、物价 上 涨。
第二 次世界 大战后,
许 多资本 主义国 家都实行 凯恩斯 主义的 赤字财 政政策,致使
流通 中的纸 币大大超 过客观 需要量 ,
招致了持 续的通 货膨胀 。
6.信用 膨胀型 通货膨 胀
信用膨 胀型通货 膨胀,
是 指一国 政府为了 解救经 济萧条 和危机 ,刺激有 效需
求,
通 过中央 银行降低 存款准 备率和 再贴现 率,扩大 信贷 规 模,造 成 市 场 货币 供
应量 增加。 当信贷规 模的扩 大超过 生产、
流通 的要求 ,致使 货币供应 量超过 货币
必要 量时,
物 价上涨。
7.输入 型通货 膨胀
这种通货 膨胀是由 国际贸 易 中 进 口货 物 价 格 上 升、费 用增加 引起 的。比 如

0世 纪 7
0年代 资本主 义世 界各 国 普 遍 出现 严重 的通 货膨 胀 ,西 方一 些经 济 学
家便 将其成 因归结为 国际石 油涨价 ,
致使西方 石油进 口国的 产品成 本增加,物价
普遍 上涨。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及治理

一、通货 膨胀的成因

经济学 家们从不 同的角 度分析 了物价上 涨的原 因,


但是 ,当物价 水平向 上移
动是一 个持续 的过程,也就是 出现通 货膨 胀时,货币 在其 中 起 了 决定 性的 作 用。
因此,大多数 经济学家 ,
无论是 货币 主义 者 还是 凯恩 斯主 义 者,都 认 为 货 币才 是
通货 膨胀之 源。
(一)总 供给和总 需求曲 线
价格是供 给和需求 共同作 用的 结果,因 此总 供给 和 总需 求曲 线 是 解 释通 货

① 参阅 米什 金著.《货币 金融学 》.
北 京 :中国 人民大 学出 版社 ,
1998。
第 二 节  通 货 膨胀 的 成因 、影 响及 治 理 39

膨胀 的有用 工 具。 图 1
6-1表示 总 需 求 曲线,横 轴 Y代 表 产出 ,纵 轴 P代表 价
格,
总 需求曲 线是向下 倾斜的 。因为 当价格水 平提高 时,货 币存量的 实际价 值将
下降 ,
社会公 众发现他 们持有 的实际 货币 数量 不足了 。 同时 由于 所 持 有 的货 币
和政 府债券 的实际价 值下降 ,
社会公 众的财富 也减少 了。为 此,人们 就要减 少购
买商 品和劳 务的数量 ,
从而导 致产出 下降。由 于价格 水平和 产出是 负相关的 ,所
以总 需求曲 线将向下 倾斜。
总需求曲 线把产出 即实际 支出 和价 格 水平 联系 起来,除 了价 格 水 平 的变 动
之外,任何改 变实际支 出的因 素,
如 实际 货 币供 给变 动、投资 边际 效 率 变 动和 税
收变 动等因 素,
都会使 总需求 曲线发 生位移。

图 16-1  需 求曲 线 和供 给 曲 线

图 16-1也列示了 总供给 曲线,它 表明 不同 价格 水 平下 可以 得 到 的 产出 水


平。 由于两 个原因,
它 把较高 的产出 和较高 的价 格水 平联系 起来 :第 一,有些 价
格,
主 要是原 材料价格 ,
是在拍 卖市 场上 确 定的,它们 在 那里 随着 供 求 关 系而 自
由浮 动。较 高的产出 意味着 对原材 料的更大 需求,
从 而价格 将升高 。随后,厂商
把这 些价格 的上涨转 移给它 们的消 费者。第 二,
在制 造业和 服务业 部门中,价格
主要 是根据 劳动力成 本的加 成而标 价。当厂 商增加 产出,
失 业就会 减少,劳 动力
成本 将上升 ,
厂商将以 提高价 格的方 式对 这些 劳动力 成本 的上升 做出 反应。 由
于这 两个原 因,
短期的 总供给 曲线 不是水 平的,而 是 向 上倾 斜 的 。然 而,长期 的
总供 给曲线 是垂直的 。
总需求 曲线的上 移如 由 AD1 移 至 AD2 将 使 价 格 和 产 出 增加。 总供 给 曲 线
的上 移如由 AS1 移至 AS2 将使价 格上升 和实际 收入减少 。
(二)货 币供应量 不断增 长与通 货膨胀
我们来 分析货币 供应量 不断增 长对通货 膨胀的 影响。
假设最 初经济活 动 位 于点 1处,如 图 16-2所 示,产 出处在 自然 率水 平 ,物
价水 平位于 P1(总 需求曲 线 AD1 和 总供 给 曲线 AS
1 的 交点 )。如 果 货 币 供应 在
一年 中不断 增长,
那么 总需求 曲线 将右 移到 AD2。 起初 ,在一 段很 短的 时间 里,

94 第 十 六章   通货 膨胀与 通 货 紧缩

经济 可能会 转移到 1′
点,产 出 可 能会 超出 自然 率水 平 而增 大到 Y′
,由 于失 业 率
降到自 然失业 率之下,工资上 升,
总供 给曲线很 快开始 左移,一直移 到 AS2 为 止。
此时 ,
经济已 经回复到 位于长 期总供 给曲 线上 的产出 量的 自然率 水平 。 在新 均
衡点 2处,物 价水平已 经从 P1 上升 到 P2。

图 16-2  价 格对 货 币 供应量不 断 增 长的 反 应

如果第二 年货币供 应增加 ,则总 需求曲线 将再次 右移至 AD3,总供 给曲线 将


从 AS2 移 至 AS3;
经济 活动将 转移至 2′
,然后 又转移 到点 3;
在 点 3,物 价水平 上升
到 P3。如果货 币供应 在随后 年度继续 增加,那么经 济 将会 继 续 向更高 的物价 水
平迈 进。只 要货币供 应增加 ,
这一过 程就会继 续,通 货膨胀 也将发生 。
(三)货 币供应量 不变与 通货膨 胀
由于价 格是供给 和需求 共同作 用的结果 ,
我们来 分析当 货币供 应量不变 ,经
济分 别受到 需求和供 给两股 力量冲 击时的价 格反应 。
1.需求 冲击下 的价格 反应
需求冲 击来自多 方面,
如 平均消 费倾向、边际投 资效率 、
进出口 、政府支 出和
税收 等。我 们 以 政 府 增 加 支 出、减 少 税 收 为 例,其 他 引 起 总 需 求 上 升 的 效 应
类似 。
假设经 济活动位 于点 1,如图 1
6-3所 示 ,产 出处 于自 然 率水 平,物价 水 平
是 P1。政府 支出 的增加 使得 总需 求 曲线 位移 到 AD2,而经 济 活动 也移 到点 1′

该点 的产出 量为 Y′
,高于 自 然 率 水平 。总 供给 曲线 将 开始 左移,最 终 到达 AS
2,

与总 需求曲 线 AD2 相交于 点 2,此 点上的 产出再 次位于自 然率水 平,


而 物价水 平
则已 上升到 P2。
政府支出 一次性持 久增长 的净 结果 是 物价 水平 的一 次 性持 久上 升,并且 有
一个 正的通 货膨胀率 。但当 最终到 达 点 2时,通货膨 胀率 又回落 到零 。 政府 支
出的 一次性 增长只会 导 致 通 货 膨胀 率的 暂时 上 升,而不 会引 起 通 货 膨 胀 (即 物
价水 平持续 上升)。
第 二 节  通 货 膨胀 的 成因 、影 响及 治 理 39

但是,
如 果政府支 出持续 增加,就会 有 物价 水平 的持 续 上升,因 此 政 府支 出
水平 的持续 增长并不 是一种 可行的 政 策。 因 为 政府 可能 支 出 的 总量 是有 限 的,
不可 能大于 国内生产 总值。 事实上 ,
在远未达 到这一 限度之 前,政治 过程就 会中
断政 府支出 的增加。
同样,政 府一次性 减税会 引起需 求曲 线的上 移,从而 导 致 价 格一 次性 上 升,
但通 货膨胀 率的增长 只是暂 时的,
虽 然可以通 过进一 步减税 来提高 价格水平 ,但
这一 过程将 不得不停 止,
因为 当税率 为零时,就不可 能再减 。我们可 以得出 如下
结论 :
没有货 币供应量 增长的 需求扩 张是不能 导致通 货膨胀 的。

图 16-3  价 格对 政 府支 出 一次 性 增 加的 反 应

2.供给 冲击下 的价格 反应


供给冲 击来自多 方面,
如 国外进 口品像 石油 、重 要的 原 材料 价格 的提高,汇
率变 化,
或由 于工会力 量的增 强而引 起的劳动 力成本 的上升 ,或由于 竞争的 减弱
引起 的垄断 价格加成 提高以 及普遍 的 农业 歉收 等。 我们 以 石 油 价格 上升 为 例,
其他 引起总 供给下降 的效应 类似。
假设有一 个负向的 供给冲 击,石 油价 格上 升。负 向 供给 冲击 使 总 供 给曲 线
从 AS1 移 到 AS2,
如图 1
6-4所示 。如果货 币 供 给保 持不 变 ,使总 需 求 曲 线保 持
在 AD1 位 置上,
那么 移动到 点 1′
处的产出 Y1′将 在自然 率水平之 下,价 格水平 P1
上升 至 P2。由 于失业 率在自 然失业率 之上,总供给 曲线现在 将移回 到 AS1,经 济
活动 逐渐在 AD1 上 由点 1′
滑到 点 1。供 给冲击 的净结果 是回到 原来价 格水平 上
的充 分就业 ,
而没有引 起通货 膨胀。 再 次的 负向 供给 冲 击再 次使 总 供 给 曲线 左
移,
将 导致相 同的后果 :
价格水 平 将 暂 时上 升,但通货 膨胀 并不发 生。 由 此我 们
可以 得出如 下结论:
没 有货币 供应量 增长的供 给收缩 是不能 导致通 货膨胀的 。
(四)通 货膨胀的 根源
虽然人 们同意,
没 有货 币 供 给 的 大幅 度 增 加,就 不可 能 发 生 重 大的 通 货 膨
胀。 但是,
仍 有人不愿 意说货 币是通 货膨胀的 原因。 他们认 为,把通 货膨胀 归咎
于货 币供给 增加只是 表面性 的认识 。例如,
假 设石油 价格提 高了一 倍,中央 银行

96 第 十 六章   通货 膨胀与 通 货 紧缩

图 16-4  价格 对 一 次性供给 冲 击 的反 应

为了 避免价 格上涨将 引起的 失业而 增加货币 供给。 难道不 应当把由 此引起 的通


货膨 胀归咎 于欧佩克 ,
而不是 归咎于 货币增长 率的加 快吗?
事情并 不完全这 样。 因为,除 了“初 始 原因 ”以外,所 有 的原 因都 是由 其 他
原因 引起的 。例如,
当 某人解 释他为 什么被 淋湿 时,他一 般 总是 说由 于下雨,而
不是 说由于 高气压层 南下,
或 者地球 的引 力使 云层产 生雨 水。如 果 由 于 货币 增
长率 太高而 发生了通 货膨胀 ,
为什么 不说货币 增长率 过高是 通货膨 胀的原因 呢?
这样说 将能够 指出所有 或大多 数 通 货 膨胀 的 根 本 原 因。 相 比之 下,在 不 同的 时
间,
又 有不同 的因素可 以解释 为什么 货币 增长 率会那 样快。 指出 不 同 情 况下 的
相同 原因的 理论,
比起 那些 用不 同 因 素 来 解 释 个别 情 况 的 理 论 显 得 更 为可 取。
此外 ,
货币的 增长率也 是一个 值得重 视的有用 的变量 ,因为 中央银行 可以对 它加
以控 制,
并藉 此治理通 货膨胀 。

二、我国 通货膨胀的 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 以 来,我 国出 现 了 1
979—19
81年 、1
985—19
88年 、1
993—1
995年
三次 通货膨 胀,
以及从 2
003年 开始 出现 的 新一 轮经 济结 构 性过 热、通 货 膨胀 迹
象。 由于观 察的角度 不同,
对 我国通 货膨胀形 成的原 因有如 下几种 解释。
(一)需 求拉上说
这种假说 从需求拉 上的角 度分 析通 货 膨胀 产生 的原 因 ,较有 代 表 性 的思 路
有两 种:
一种 思路是把 货币供 应量的 过快增长 归结为 财政赤 字过大 ,财政赤 字又
是由 投资,
特 别是基本 建设投 资过大 引起的,这种思 路的形 成是与改 革开放 前财
政分 配居于 国民收入 分配的 核心地 位相联系 的。另 一种思 路是将通 货膨胀 直接
归结 为信用 膨胀的结 果。这 种思路 的形成是 以改革 开放后 信贷分配 货币资 金的
比重 急剧增 大为背景 的。两 种思路 的共同点 是都重 视货币 因素在通 货膨胀 形成
中的 直接作 用;
不同点 一是强 调财政 ,一是强 调信贷 。
第 二 节  通 货 膨胀 的 成因 、影 响及 治 理 39

(二)成 本推动说
这种假说 从成本推 进的角 度分 析通 货 膨胀 产生 的原 因 ,较有 代 表 性 的思 路
有两 种:
一种 思路是强 调工资 因素的 关键 作用。 由于 国 有企 业管 理 者 和 职工 个
人利 益的同 构性,
工人 工资的 增长快 于劳动生 产率的 增长,企业生产 成本的 提高
使得 商品出 厂价提高 ,
从而使 商品零 售价 格上 涨。另 一 种思 路是 把 通 货 膨胀 的
原因 归结为 原材料等 中间产 品价格 的提高,
而 中间产 品价格 的上升 :一是由 于原
有价 格体系 不合理,
需 要恢复 到正常 的市场价 格水平 ,价格 上涨是自 然合理 的过
程;
二 是由于 经 济结 构 不 合 理,某 些 关 键 产品 的 供 求 失 衡,价 格 上 涨 引 发 通 货
膨胀 。
(三)体 制因素说
这种假 说认为,
在 体制转 轨过程 中,由 于产 权关 系不 清 晰,国 有 企 业 破产 和
兼并 机制不 完善,
在资 金上吃 国家银 行大锅饭 ,投资 效益低 下;
同时 职工和企 业、
政府 之间关 系没有理 顺,
企业 停产半 停产时工 人工资 仍由国 家负担 ,导致投 资需
求和 消费需 求的过度 积累,
推 动物价 水平的上 升。
(四)混 合类型说
这种假 说认为我 国通货 膨胀的 形成机理 十分复 杂,
其成 因可分 成三类,即体
制性 因素、
政 策性因素 和一般 因素。 体 制性 因素 是指 我 国改 革过 程 中 的 企业 制
度、
价 格双轨 制、银行 信贷管 理体制 、
外贸外汇 体制等 ;政策 性因素是 指宏观 经济
政策选 择不当 对社会总 供求均 衡带 来的 不 利影 响;一 般 因素 是指 体 制 性 因素 和
政策性 因素以 外的经济 发展本 身存 在的 引 起物 价水 平持 续 上涨 的因 素,如人 口
和资 源之间 矛盾等。

三、通货 膨胀的影响

(一)通 货膨胀与 经济增 长


西方经 济学界在 20世纪 6
0年代 曾就通货 膨胀对 经济增 长的影 响进行过 激
烈的 争论,
形 成三种观 点,一 是促进 论,
认为通 货膨胀 可以促 进经济 增长;二 是促
退论 ,
认为通 货膨胀会 损害经 济增长 ;三 是 中性 论,认 为 通货 膨胀 对 经 济 增长 既
有正 效应也 有负效应 。促进 论的基 本观点是 :
在有效 需求不 足的条 件下,国 家可
以通 过实施 通货膨胀 政策,
刺 激投 资支出,增 加 有 效 需 求,拉动经 济增 长。通 货
膨胀 从三个 方面发挥 着作用 :
一是政 府 通过 增加 货币 供 给所 得的 新 增 收 入可 以
直接用 于增加 投资;二 是在通 货膨胀 条件 下,工 资增 长通 常 要 落 后于 物价 上 涨,
企业 的利润 率相应提 高,
这会 刺激私 人投资积 极性;三是通 货膨胀实 质上是 通过
价格 上涨实 行国民收 入再分 配,
这种 再分配有 利于高 收入阶 层,而高 收入阶 层的
边际 储蓄率 和投资率 相对较 高。高 的投资率 保证增 长的实 现。促退 论的观 点认
为,
持 续的通 货膨胀会 破坏正 常的生 产和流 通秩 序,增加 生 产性 投资 风险,提 高

98 第 十 六章   通货 膨胀与 通 货 紧缩

生产 成本,
从 而使资金 从生产 部门流 向商业 部门 和投 机领域 ;同 时,货 币 不断 贬
值,
存 贷款等 借贷活动 风险增 大,
导 致正 常 融资 活动 的萎 缩 甚至 瘫痪,从 而损 害
生产性 投资和 经济增长 。中性 论的 观点 认 为公 众存 在合 理 预期,在 一 定 时间 内
对物 价上涨 做出合理 调整,
这 种调整 会抵消通 货膨胀 产生的 各种影 响。
(二)通 货膨胀对 生产的 影响
通货膨 胀对生产 的影响 是多方 面的,其 中突 出表 现在以 下两 点:首先,通 货
膨胀破 坏了社 会再生产 的正常 进 行 。通 货 膨胀 期间,各 种商 品和 劳 务 的 价格 上
涨是不 平衡的 ,有的上 涨得多 ,
有的 上涨 得 少,从 而打 破 了原 有的 商 品 和 劳务 之
间的 供需平 衡关系,
引 起经济 结构失 调。另一 方面,货币价 值频繁变 动导致 货币
职能 失去作 用,
价格机 制遭到 破坏,商品 和 劳务 的生 产和 交 换无 法进 行,从而 破
坏社 会再生 产。其次 ,
通货膨 胀使得 生产性投 资减少 ,不利 于生产的 长期稳 定发
展。 商品价 格的上涨 使得企 业生产 成本迅速 上升,
资 金利润 率下降 ,同样的 资本
如果 投资到 流通领域 和 金 融 市 场 将会 获 得更 多 的利 润,因 此,在 通 货膨 胀 条 件
下,
不 但不能 使资金进 入生产 领域,反而 使 原来 已在 生产 领 域的 资金 抽出,流 向
流通 领域和 金融市场 ,
结果是 生产投 资规模减 小,生 产萎缩 。
(三)通 货膨胀对 流通领 域的影 响
通货膨胀 是在流通 领域里 直接 表现 出 来的,因此 对 流通 领域 影 响 就 更为 明
显。 由于通 货膨胀引 起的物 价上涨 是不平衡 的,
于是 商品就 会冲破 原来的渠 道,
改变流 向,向 上涨快的 地方流 动,
这 就打 乱 了企 业之 间原 有 的购 销渠 道,破坏 商
品的正 常流动 。通货膨 胀助长 了投 机,商品 在流 通领 域 反复 倒手 而 不 进 入生 产
和消 费领域 ,
甚至出现 多次转 手而仍 在原地不 动,多 次卖出 而最后还 是自己 买进
的这 种不正 常现象。
(四)通 货膨胀对 分配的 影响
通货膨 胀对分配 的影响 表现 为 通 货 膨 胀 的 收 入 分配 效 应 和 资 产结 构 调 整
效应 。
1.收入 分配效 应
在既定 的生产条 件下,
通 货膨胀 不会使实 际国民 收入总 量增加 ,也不会 使之
减少 ,
但要改 变社会成 员在国 民收入 中的 分配 比例和 实际 收入水 平。 由 于社 会
各阶 层收入 来源极不 相同,
在 通货膨 胀时期 ,各 成员 工资 收 入增 长不 一致,因 此
其名 义收入 比例会发 生变化 ,
承受的 物价 上涨 损失呈 现出 不平衡 状态 。 这种 由
物价上 涨造成 的收入再 分配就 是 通 货 膨胀 的 收 入 分 配 效应 。一 般而 言,在社 会
各阶 层中,
依 靠固定工 资收入 生活的 社会成员 的工资 增长要 落后于 物价上涨 ,因
而成 为最大 的损失者 ,
而从事 商业活 动的企业 和个人 则为通 货膨胀 的受益者 。
2.资产 结构调 整效应
资产结 构调整效 应也称 为财富 分配效应 。每个 社会成 员的资产 由两部 分组
第 二 节  通 货 膨胀 的 成因 、影 响及 治 理 39

成:
实 物资产 和金融资 产,
同时 还 有 负 债。 在通 货膨 胀条 件 下,每 个 社 会 成员 的
资产 、
负债的 价值和结 构将会 受到影 响。就持 有实物 资产而 言,通货 膨胀的 影响
程度 取决于 社会成员 所持有 的实物 资产在货 币形态 上的自 然升值与 物价总 水平
上涨 之间是 否一致。 如果前 者大于 后者,则 可由 此受 益;反 之,如 果 后 者 高于 前
者,
就 要因此 受损。就 持有货 币形式 的资产 而言 ,由 于货 币 不断 贬值,社 会成 员
在通货 膨胀中 就要蒙受 损失。 就持 有金 融 负债 而言,由 于通 货膨 胀 会 减 少实 际
债务 ,
负债者 由此受益 。每个 社会成 员的资产 负债结 构不尽 相同,所 受通货 膨胀
的影 响也会 有差异。 粗略地 说,
在居 民、企 业和 政府 三部 分 社会 成员 中,居民 在
总体 上是货 币多余者 ,
处于净 债权人 地位,在通 货膨 胀中 是 受害 者;而 企 业和 政
府在 总体上 是货币不 足者,
处 于净债 务人地位 ,在通 货膨胀 中是受益 者。
(五)通 货膨胀对 消费的 影响
通货膨 胀导致货 币贬值 ,
减少了 人们手中 的实际 收入,而实际收 入的减 少意
味着 居民消 费水平的 下降,
消 费水平 的下降又 限制着 下一阶 段生产 的发展,从而
影响 下一阶 段居民的 收入和 消费,
形 成恶性循 环。另 一方面 ,由于物 价上涨 的不
平衡 性,
高收 入阶层和 低收入 阶层所 受的损失 不一样 ,因而 也加剧不 同消费 层次
的社会 成员之 间的矛盾 。通货 膨胀 造成 的 市场 混乱、囤 积居 奇使 一 般 消 费者 损
失更 大。

四、通货 膨胀的治理

为了抑 制通货膨 胀或治 理通货 膨胀,


许多 国家都 积累了 丰富的 实践经验 ,提
出了 种种对 策措施。
(一)紧 缩性货币 政策
紧缩性 货币政策 包括如 下内容 :
(1)出 售政府债 券,
这是 公开市 场业务的 一种方 法,中 央银行在 公开市 场上
出售 各种政 府债券,
就 可以缩 减货币 供应量,这是最 重要且 经常被利 用的一 种抑
制政 策工具 。
(2)提 高贴现率 和再贴 现率,
以 影响商业 银行在 其顾客 支付时 的利息率 ,这
就势 必带来 信贷紧缩 和利率 上升,
从 而控制信 贷的膨 胀。
(3)提 高商业银 行的法 定存款 准备金,
以 减少商 业银行 放款,从 而减少 货币
供应 。但因 改变法 定 存 款准 备 金 对 银 行系 统 可 能 有 破 坏 性 影 响,所 以 仅 偶 尔
用之 。
(4)直 接提高利 率、
紧缩 信贷。 利率的提 高会增 加使用 信贷资 金的成本 ,借
贷将 减少;
同 时,利率 提高还 可以吸 收储蓄存 款,
减轻 通货膨 胀压力 。
(二)紧 缩性财政 政策
采取紧 缩性财政 政策的 手段主 要有:

00 第 十 六章   通货 膨胀与 通 货 紧缩

(1)削 减政府预 算,
限制 公共事 业投资,减少财 政赤字 。
(2)降 低政府转 移支付 水平,
减 少社会 福利 费用 ,除 了 失业 救济、养 老金 等
福利 费用外 ,
其他福利 、津贴 等都将 随经济的 过热而 压缩。
(3)增 税。增税 是为了 增加政 府收入,
以 弥补财 政赤字 ,减少因 赤字带 来的
货币 发行。 增税以后 ,
企业收 入减 少,从而 投 资 也 减 少,政 府赤字 减少 。 最终 可
以控 制总需 求的膨胀 。
(4)发 行公债,
以 弥补政 府支出 与税收之 间的差 额,减 轻市场压 力。
(5)开征特 别消费 税,
主要 对经济膨 胀时期 部分商 品开征。
(三)收 入政策
收入政 策是政府 为了降 低一般 物价水平 上涨的 幅度而 采取的强 制性的 限制
货币 工资和 价格的政 策,
其理 论基础 主要是成 本推进 型通货 膨胀理 论,主要 有以
下手 段:
(1)确 定工资— 物价指 导线,
以 限制工资 、物价 的上升 。这种指 导线是 由政
府当 局在一 定年份内 允许总 货币收 入增加的 一个目 标数值 线,
即是 ,根据估 计的
平均 生产力 的增长,
政 府当局 估算出 货币收入 的最大 限度增 长,而每 个部门 的工
资增 长率应 等于全社 会劳动 生产率 增长 趋 势,不 允许 超过,只有 这样,才 能维 持
整个经 济中每 单位产量 的劳动 成本 的稳 定 ,因而 预定 的 货币 收入 增 长 就 会使 物
价总 水平保 持不变。 但制定 “指导 线”原 则上 政府 不能直 接干预 ,只能 说 服各 部
门企 业执行 ,
因此效果 并不理 想。

2)工 资管制,
即 强制推 行的控 制 全社 会职 工货 币 工资 增长 总 额 和 幅度 的
措施 。管制 工资被认 为能降 低商品 成本,
从而 减轻成 本推动 型通货 膨胀的压 力。

3)冻 结工资,
即 政府强 制性规 定 职工 工资 在若 干 时期 内不 再 增 加 而固 定
在一定 点水平 上的措施 。冻结 工资 是通 货 膨胀 相当 严重 时 的非 常措 施,但也 正
是因 为通货 膨胀相当 严重,
使 人民收 入、生 活水 平持 续下 降 ,冻结 工 资 措 施实 行
也就 更为困 难。
(4)以 纳税为基 础的收 入政策 。其办法 是通过 一种对 答应过多 地增加 工资
的企业 按工资 增长超额 比率课 以 特 别 税款 。据 说实 行这 种 税收 惩罚 办法,可 以
使企 业公司 有所依靠 ,
拒绝工 资超额 提高,并同 工会 达成 工 资协 定,从 而 降低 工
资增 长率,
减 缓通货膨 胀幅度 。
(四)收 入指数化 政策
所谓收 入指数化 就是工 资、
利息 、各种债 券收益 以及其 他收入随 物价的 变动
而变动 的措施 。收入指 数化的 主要 目的 在 于维 持原 有利 益 格局,克 服 通 货膨 胀
时期由 于物价 上涨或税 收制度 而造 成的 分 配不 公,同 时 也是 为了 保 持 社 会各 阶
层原 有的实 际生活、
收 入水平 不降低 的措施。 显然,收入指 数化政策 本质上 并不
能对 通货膨 胀起多大 的遏制 作用。 收入指数 化的主 要措施 有:
第 二 节  通 货 膨胀 的 成因 、影 响及 治 理 40

(1)工 资指数化 ,
指工资 按一定 的指数伴 随物价 上涨而 增加,它 包括全 额工
资指 数化、
部 分工资指 数化以 及极限 工资指数 化等多 种可供 选择的 措施。
(2)工 资与物价 挂钩,
即 把工资 的增长与 物价的 变动联 系起来 ,主要包 括明
挂与 暗挂两 种方式。
(3)债 券收益指 数化。
(五)物 价管制
所谓物 价管制,
就 是政府 当局拟 订一套关 于物价 的行为 准则,价 格决定 者共
同遵 守,
以达 到限制物 价上涨 的目的 。上述准 则可能 是强制 性的,亦 可能是 自愿
性的。 强制性 的准则是 政府当 局通 过立 法 程序,规定 物 价上 升率 不 能 超 过一 定
限度 ,
在极端 情况下甚 至将物 价冻结 在某一既 定水平 上,违 犯者将要 受到法 律制
裁。 自愿性 的准则则 是指政 府当局 运用劝导 方法使 微观经 济主体自 愿地约 束其
加价 要求。
(六)增 加供给
从供应 方面抑制 通货膨 胀的主 要措施有 :
(1)减 税,
即降低 边际税 率。降 低税率的 供给效 应,不 仅可以提 高人们 工作
的积 极性,
增 加劳动供 给,而且 可 以提 高 储蓄 和 投资 的 积 极性 ,增 加 资 本存 量。
这样既 可以降 低失业率 又可以 增加 产量,从 而降 低直 至 消除 由于 供 给 小 于需 求
所造 成的通 货膨胀。
(2)削 减社会福 利开支 。
(3)稳 定币值。
(4)精 简规章制 度,
给企 业等微 观经济主 体松绑 ,减少 政府对企 业活动 的限
制,
让 企业在 市场经济 原则下 更好地 扩大商品 生产和 供给。

五、我国 目前的经济 结构性过 热、


物 价上涨及应 对措施

从 19
97年 至 20
02年 六年间 ,我国 物价一直 处于下 跌状态 ,自 20
03年 起 ,物
价指 数开始 回升。2
003年我 国 居 民消 费价 格 指 数 与 上 年同 期相 比呈 现持 续 小
幅正 增长态 势,
但从 2
003年 9月份开 始快速上 升,2
004年 上半年居 民消费 价格
同比 上涨 3.6%,其中 一 季 度 同比 上涨 2.
8%,二 季度 同比 上涨 4.
4% 。房 地 产
价格 和固定 资产投资 价格增 势不 减。2
003年 房 地 产 价格 的涨 幅 明 显 高 于 20
02
年,
且 呈 加 速 趋 势。分 季 度看,2
003年 房 屋 销 售价 格 分 别上 涨 4.8% 、4.9%、
4.
1% 和 5.
1% ,20
04年一季 度上涨 7.
1%,二 季 度 上涨 10.
4%。 固 定 资 产投 资
价格 受固定 资产需求 高速增 长的拉 动持续上 涨,
已从 2
002年 的 0.
2%升至 20
03
年的 2.
2%、
2004年上半 年的 6.
8%。从 2
002年四季 度开始 ,生产资 料价格 就以
高于 居民消 费价格的 幅度快 速上涨 ,其间虽 然受 “非 典”影 响一 度 回落,但 20
03
年 9月 份以后 部分原 材 料 和 能 源 出现 瓶 颈制 约 ,价 格 涨 势 迅 猛 且 呈 加 速态 势,

02 第 十 六章   通货 膨胀与 通 货 紧缩


004年 6月生产 资料价 格已比 上年同期 上涨 8.
1%。全 面反映 通货膨 胀压力 的
GDP缩减 指 数 变 动 率,在 2
003年 高 达 4.5%,远 高 于 20
00年 0.8%、2
001年
0%、
2002年 -1.
2%的 水平,
且 在一 年 内从 2
002年 的 -1.
2% 骤升至 2
003年 的
4.
5% ,
表明通 货膨胀的 压力不 容 忽 视。 同 时,经 济生 活 中出 现了 经 济 结 构性 过
热,
盲 目建设 ,重复建 设,
能源 、电力 、
原材料等 供应紧 张的现 象,银行 信贷也 从前
些年 的“惜 贷”转 变成新 一轮的 快速扩张 。
从国家 统计局公 布的统 计数据 来看,
200
3年以 来的 价 格上 涨呈现 出 上游 产
品价格 涨幅大 大高于下 游产品 价格 涨幅 的 特征,即初 级 和中 间产 品 价 格 涨幅 高
于最 终产品 价格涨幅 ,
购进产 品价格 涨幅高于 出厂产 品价格 涨幅,生 产资料 价格
涨幅 高于消 费资料价 格涨幅 。这种 特征表明 ,
如果价 格传导 顺畅,一 段时间 后生
产资 料价格 的高增长 就 会 最 终 传 导到 消 费资 料 价格 上,形 成 全 面 的 通 货膨 胀。
历史 数据显 示,
投资品 价格变 化超前 于消费品 价格变 化大致 一年左 右,投资 品价
格的 持续上 涨一般会 反映到 最终消 费品价格 上来。 但如果 受最终消 费需求 的约
束,
初 级和中 间产品的 价格上 涨无法 传导到最 终产品 ,就会 形成某些 行业或 某些
生产 环节的 生产能力 过剩,
最 终导致 通货紧缩 和萧条 。因此 ,一方面 需要从 源头
上遏制 因投资 膨胀而导 致的投 资品 价格 领 先上 涨,另 一 方面 有必 要 保 持 货币 信
贷适度 增长。 而保持货 币信贷 适度 增长,从 抑制 重复 建 设和 产能 过 剩 的 意义 上
说,
又 可以防 止将来可 能发 生的 通货 紧缩。 2
003年以 来,宏 观经 济决 策部 门 采
取多 种措施 减轻通货 膨胀压 力:

1)灵 活运用公 开市场 操作,
保 持 基础 货币 平稳 增 长和 货币 市 场 利 率相 对
稳定。 针对外 汇占款投 放基础 货币 大幅 增 长的 情况,中 国人 民银 行 通 过 发行 央
行票 据等方 式,
加大基 础货币 回笼力 度。一方 面坚持 对冲操 作的大 方向;另 一方
面也 根据市 场的变化 ,
适时进 行灵活 操作,满 足金融 机构短 期流动性 需求。
(2)从 2
003年 9月 2
1日 起将存款 准备金 率由 6% 调高至 7% ,
并从 2
004年
4月 2
5日起,再次 提高 存 款 准 备金 率 0.5个 百 分 点 ,达到 7.5% ;从 2
003年 1

月 21日起将 金融机构 在中 国人民 银行 的 超额存 款准备 金利率 由 1.
89%下调 至
1.
62% ,法定 存款准备 金利率 仍为 1.
89%。 从 2
004年 4月 25日 起 实 行 差别 存
款准 备金率 制度,
金融 机构适 用的存 款准备金 率与其 资本充 足率、资 产质量 状况
等指 标挂钩 。金融机 构资本 充足率 越低、
不良 贷款比 率越高 ,适用的 存款准 备金
率就 越高;
反 之,金融 机构资 本充足 率越高、
不 良贷款 比率越 低,适用 的存款 准备
金率 就越低 。
(3)扩 大贷款利 率浮动 区间,
稳 步推 进 利率 市场化 进 程。 自 2
004年 1月 1
日起再 次扩大 金融机构 贷款利 率 浮 动 区间 。商 业银 行、城市 信用 社 贷 款 利率 的
浮动 区间上 限扩大到 中国人 民银行 制定 的 贷款 基准 利率的 1.
7倍,农 村 信用 社
贷款 利率的 浮动区间 上限扩 大到贷 款基 准 利率 的 2倍,金融 机构 贷 款 利 率的 浮
第 三 节  通 货 紧缩 的定义 和 表 现形 式 40

动区间 下限保 持为贷款 基准利 率的 0.


9倍不变 。从 2
004年 3月 2
5日 起实行 再
贷款 浮息制 度。
(4)加 强对商业 银行贷 款的窗 口 指导 ,优 化贷款 结构。 针对 部 分 地 区房 地
产信 贷投放 过快、
隐含 风险加 大的情 况,
200
3年 6月 5日,中国人 民银 行 发布 了
《中 国人民 银行关于 进一步 加强房 地产 信 贷业 务管理 的 通知 》,对房地 产信贷 进
行了风 险提示 ,对开发 商贷款 、
建筑 业流 动 资金 贷款、个 人多 套住 房 贷 款 和高 档
住房 贷款制 定 了 比 较 原 则 性 的 限 制 措 施,进 一 步 规 范 房 地 产 信 贷 市 场 发 展。

004年 1月 1
8日中国 人民银 行下发通 知,要 求商业 银行积 极采 取有 效措 施 ,严
格控 制对钢 铁、
电解铝 、水泥 等 “过 热 ”行业 的 贷款 ,建 立健 全 对重 点地 区、重 点
行业 和重 要产业 的信 贷风险 预警 控制 制度。20
04年 3月 23日,中 国 人 民银 行
召集各 商业银 行专门就 当前的 经济 金融 形 势进 行分 析,要求 商业 银 行 建 立起 依
据自 身风险 控制能力 和资本 金充足 状况约束 贷款规 模的机 制。同时 积极鼓 励和
引导 商业银 行加大对 中小企 业、
扩大 消费、增加 就业 方面 的 贷款 支持,加 快推 进
农村 信用社 改革,
支持 “三 农”经济发展 。

5)加 强财政政 策和货 币政策 的协调,
财 政政策 由“积极”转向 “中 性”。 逐
步降 低赤字 率,
将长期 建设国 债发行 规模从 2
003年的 14
00亿元减 少至 2
004年
110
0亿元,并继续逐 步调减 ,
长期建 设国债收 入的投 向,由 过去主要 用于重 点建
设项目 扩展至 在建重点 工程项 目的 后续 投 入、公 共项 目 的欠 账填 补 和 支 持启 动
拟议 进行或 亟待进行 的重大 改革举 措等。

第三节 通货紧缩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一、通货 紧缩的定义

通货紧 缩是与通 货膨胀 相对立 的一个概 念,


与通 货膨胀 定义一 样,目前 学术
界对 通货紧 缩也没有 一个统 一的定 义。
国内对 通货紧缩 定义主 要有三 种观点:

1)“单一要素 论”。“单一要素 论”观点认 为,通货 紧缩与 通货膨 胀的定 义
正好 相反,
是 指商品与 服务的 货币价 格普 遍 地不 断下 降。该观 点认 为,“不断 下
降”并不意 味着价格 水平就 一定“低”。“普遍 地 ”下 降,是指 商品 与 服 务 的货 币
价格 普遍地 、
广泛地下 降,而 不是某 个产品或 某个行 业的价 格水平下 降。

2)“二要素论 ”。 “二 要素论”认为 出现通 货紧缩必 须具备 两个 条件:一 是
商品 和劳务 价格持续 下降;
二 是货币 供应 量持 续下降 。 与通 货紧 缩 相 伴 随的 是
经济 衰退。

04 第 十 六章   通货 膨胀与 通 货 紧缩


3)“三要素论 ”,即物价 持续下降 、
货币供 应 量 持续下 降和经 济紧 缩。“三
要素 论”观 点与“二要素 论”观点的区 别主要 在于把 经 济衰 退 作 为通货 紧缩的 衡
量标 准,
而不 是看做通 货紧缩 的伴随 物。
总之,
通 货紧缩首 先是一 种货币 现象,与货 币流 通量 的 下降 有关,它 会引 致
价格 的下降 ,
通常还伴 随着经 济衰退 的出现。
西方学 者普遍地 以绝对 物价水 平的下降 作为判 断是否 发生通货 紧缩的 唯一
标准 。《新 帕尔格雷 夫金融 大辞典 》将通 货紧缩 定义 为“一 种 与 通货膨 胀相对 应
的价 格下降 和货币升 值的过 程”。 Pa
ulA.S
amue
lso
n与 Wi
ll
ia
m D.No
rdha
us在
其《经济学 》(第 1
6版 )中 ,将通货 紧缩定 义为“物价总 水平的 持续下 跌”。 在 J
o-

ephS
tig
lit
z的《宏 观经济 学原理 》中 ,通货 紧缩 也被 定义 为“价格 水平 的稳 定 下
降”。Da
vidRo
mer所 著的《高级 宏观经济 学》将通货 紧缩定义 为“价格 水平的 长
期下降 ”。 在 Ol
iv
ierJ
eanBl
anc
har
d与 St
anl
eyFi
sch
er的《宏观 经济 学讲 义》中,
通货紧 缩指“一般价 格水平 的持续 下降”。Ro
ber
tBa
rro在《宏 观经 济学 》中也 将
通货 紧缩定 义为“一 般物价 水平随 时间的推 移而持 续下降 的过程”。
我们认 为通货紧 缩可以 定义 为 商 品 和 服 务 的 货 币价 格 总 水 平 持续 下 降 的
现象 。
这种定义 与通货膨 胀定义 相 对 应,并 且坚 持通货 紧缩 的单一 标准 。 之所 以
如此 是因为 通货紧缩 是一个 复杂的 现象,
它的 发生由 一系列 因素引 起,而且 在不
同情 况下,
这 些因素的 结合也 不是始 终如 一的。 根据 多 重标 准所 定 义 的 通货 紧
缩,
不 是历史 发展的进 程当 中常 常产 生或 不 可 避免 的 事 情,而 是 带 有偶 然 的 现
象,
将 这种偶 然的现象 作为亘 古不变 的规律,必将许 多公认 的通货紧 缩从他 们的
概念 中加以 剔除。从 而在理 论上,
容 易忽视对 通货紧 缩所带 来严重 后果的认 识;
在政 策上,
未 能制定有 针对性 的治理 通货紧 缩对 策,容易 使 通货 紧缩 加剧,并 最
终造 成经济 衰退。

二、通货 紧缩的表现 形式

通货紧 缩的表现 形式多 种多样 ,


从不同的 角度可 以划分 为不同 的形式。
以通货 紧缩对经 济活动 的影响 为标准,
可 以把通 货紧缩 分为两 种基本形 式:
温和 型(无 害型)通货紧 缩 和危 害 型 通 货 紧缩 。 温 和 型 通货 紧缩 是一 种以 比 较
友好 的方式 出现的通 货 紧 缩,其 主要 的特 征 是 价格 水 平 下 降,但 总 产出 水 平 增
加。 它常常 是由于技 术进步 、
运输及 通 信设 施改 善和 引 入竞 争等 因 素 降 低了 生
产成 本和交 易成本,
提 高了生 产效率 ,从而引 起物品 与服务 的价格下 降。危 害型

① 部分 讨论 参阅柳 永明 著 .《通 货紧 缩理论 》.


上 海:上海 财经 大 学出 版社,
2002。
第 四 节  通 货 紧缩 的 成因 、影 响及 治 理 40

通货紧 缩是由 于生产能 力过剩 和需 求低 迷 所致,表现 为 实际 产出 与 潜 在 生产 能


力之 间的“产出缺口 ”不 断扩大 。这类通 货紧 缩不 仅降低 总体价 格 水 平,而且 减
少了总 产出。 其深刻的 根源在 于总 需求 对 总供 给的 偏离,或 实际 经 济 增 长率 对
潜在经 济增长 趋势的偏 离。当 总需 求持 续 地低 于总 供给,或 实际 经 济 增 长率 持
续地 低于潜 在经济增 长趋势 (即产 出缺 口 持续 存在)时,就 出现 了价格 总水平 不
断下 降和货 币不断升 值的危 害型通 货紧缩现 象。
依据价 格下降的 幅度和 程度不 同,
可以把 通货紧 缩分为 轻度通 货紧缩、中度
通货 紧缩和 严重通货 紧缩三 种。 一 年内 价格 下降 幅 度 在 5% 以内 的,可认 定 为
轻度 通货紧 缩;
一年内 价格降 幅在 5% ~9% 之间 的应 视作 中 度通 货紧 缩;如 果
价格 降幅超 过两位数 ,
就应该 判定为 出现了严 重的通 货紧缩 。
依据通货 紧缩时间 长短来 区分,可 以把 通货 紧缩 区 分为 中长 期 通 货 紧缩 和
短期通 货紧缩 。当经济 生 活 中出 现“通胀 回落 ”,即价 格涨 幅 为负 数,且持 续 了
一年 之后,
可 以认为出 现 了 通 货 紧 缩。 如 果 在 此 后的 “不 太长 时间 ”以 后继 续,
则可 以认为 经济出现 了中长 期通货 紧缩。当 然在中 长期通 货紧缩中 也可再 划出
一个 中期通 货紧缩和 长期通 货紧缩 ,
前者 的 通 货 紧 缩 时间 持 续 3~5年,后者 则
在 6年 以上。
由于不 同国家经 济体系 的经济 特质、
承受 危机的 能力和 发展水 平各不相 同,
在实 际经济 生活中,
如 何判断 一个国 家 的通 货紧 缩是 短 期通 货紧 缩 还 是 中长 期
通货 紧缩,
并 没 有 统 一 的 标 准,经 济 学 家 和 统 计 学 家 也 没 有 形 成 比 较 一 致 的
看法 。

第四节 通货紧缩的成因、影响及治理

一、通货 紧缩的成因

关于现 代通货紧 缩的成 因,


由于 问题本 身相 当复 杂,而 且研 究不 够深入,至
今还 没有比 较一致的 意 见 。但 从国 内 外经 济 学 家 们 关于 通 货 紧 缩 的理 论 分 析
中,
可 以概括 出引致通 货紧缩 的一般 原因。
(一)经 济周期
通货紧缩 是如何出 现的呢 ?最 常用 的 解释 是经 济周 期 理论,认 为 通 货紧 缩
是经 济周期 衰退阶段 的一个 症状。 在经济周 期繁荣 阶段,
由 于科技 新发明,或者
经济 体制创 新,
或者一 项新的 经济政 策出台,造成大 量的高 利润投资 机会。 在大
规模 的投资 中,
多数投 资者依 靠银行 贷款。 这时 整个 社 会对 经济 前 景 的 预期 看
好,
企 业愿意 投资,银 行愿意 贷款,
贷 款规模迅 速扩大 ,形成 大量的企 业负债 。大

06 第 十 六章   通货 膨胀与 通 货 紧缩

量投 资的涌 入必然使 得投资 的边际 回报下降 ,


生产能 力猛增 ,造成投 资的实 际回
报率 远低于 预期回报 率。这 时,
市场 相对饱 和,产品 开始 积 压,企 业 还 本 付息 发
生困难 ,企业 开始抛售 资产,
物 价 下 跌。 金 融机 构的 资产 质 量问 题暴 露,收息 率
下降,不良资 产比例上 升,
使银 行 千 方 百计 回 收 贷 款 ,对新 的贷款 特别 谨慎。 由
于物价 水平下 跌较快,利率攀 高,
企 业实 际 负担 加重,给 本来 已经 十 分 困 难的 企
业雪 上加霜 ,
最终导致 通货紧 缩和经 济衰退。
(二)银 行信用收 缩
银行单方 面的收缩 信用将 导致 利率 提 高,迫 使借 款 的批 发商 减 少 向 生产 者
的订单 ,该生 产者减少 生产活 动,
并 向其 他 生产 者减 少订 单 ,从而 促 使 其 他广 泛
的生产 者减少 生产活动 。生产 活动 减少 使 得使 用的 现金 也 会减 少,消 费 者收 入
与总 需求随 之减少。 总需求 减少后 ,零售商 就开 始降 低价格 ,以 求脱 售,并同 时
减少 甚至停 止向批发 商的订 货,
批发 商又再向 生产者 减少甚 至停止 其订货,从而
生产 活动再 减,
消费者 收入再 减,总 需 求再 减。 这三 者不 断 积累 的结 果,就形 成
通货 紧缩的 恶性循环 。
(三)过 度负债
以货币 计的大量 债务的 存在是 增进通货 紧缩严 重程度 的一个重 要因素 。企
业债 务比率 越高,
整个 金融体 系就越 脆弱,越 难以承 受外界 的刺激。 过度负 债往
往是一 国经济 由盛而衰 的转折 点。 在繁 荣 时期,利润 水 平的 上升 诱 使 企 业家 进
行更 大规模 的投资,
这 一过程 主要通 过债务融 资来进 行;银 行体系也 被企业 家对
未来 的乐观 预期所鼓 舞,
以致 于增加 贷款 的投 放。这 种 情形 必将 持 续 到 过度 负
债的状 态——
— 相对于国 民收入 而言 到期 债 务过 多,以 致 于没 有足 够 的 流 动性 资
产来 清偿到 期债务的 状态,
此 时,企 业 将纷 纷 脱 售 商 品,以 求偿还 债务 。 所有 企
业都 采取这 一措施的 后果,
将 使物价 下跌。通 过债务 清算,企业债务 的名义 数额
虽然有 所减少 ,但由于 通货紧 缩,
其 真实 价 值反 而上 升,企业 破产 的 可 能 性反 而
加大。 企业被 迫进一步 以更低 廉的 价格更 大规 模地 抛售商 品,整个 债务—通 货
紧缩的 恶性循 环便次第 展开。 在通 货紧 缩 过程 中,债 务 清算 的速 度 永 远 赶不 上
债务 真实价 值增长的 步伐。 只有当 过度负债 被大规 模的企 业破产强 制性消 除以
后,
通 货紧缩 才能停止 。
(四)投 资过度
通货紧 缩与前期 繁荣时 的漫无 节制的投 资以及 由于繁 荣造成的 失调是 有关
联的 ,
甚至是 繁荣必然 的结果 。当生 产 资本 品的 工业 相 较于 生产 消 费 品 的工 业
有了 过度发 展时,
就为 通货紧 缩提供 了可能。 因此,生产结 构实际上 的失调 促使
了通 货紧缩 的产生。 投资来 源于储 蓄,
在经济 繁荣的 顶峰,储蓄促进 消费品 需求
的降低 ,扩大 生产性投 资,
资本 设备 的增 加 提高 了消 费品 的 供给 能力,消 费品 的
供给增 加了,而需求却 在降低 ,
价 格 必 然下 跌。 在经 济高 涨 时期,社 会 在 发展 它
第 四 节  通 货 紧缩 的 成因 、影 响及 治 理 40

的生 产装备 ,
但消费品 生产开 始增加 还需经过 一段时 间,这 时,
供应 就是不足 的,
价格 上涨了 ,
形成一个 连续不 断的刺 激力量,促使投 资向前 推进。一 旦新的 迂回
生产 方式建 成时,
新投 资就结 束了,消费品大 量倾泻 而出,
充 斥市场 ,消费品 的价
格暴 跌,
繁荣 结束了。
(五)技 术进步
新技术 的采用要 么降低 了产品 的成本,
要 么增加 了产量 ,两者都 促成了 价格
水平 的低落 。
(六)通 货紧缩的 心理预 期
心理预期 在通货紧 缩的产 生和 发展 过 程中 发挥 着刺 激 作用 和传 播作用,使
得通 货紧缩 呈现出自 我强化 的趋势 。例如,
当 购买者 持币观 望,等待 物价进 一步
下跌时 ,资本 进一步过 剩,
存货 进 一 步 增加 ,物 价进一 步下 跌。消 费 者 认 为他 的
判断 是正确 的,于 是 进 一 步 持 币 观 望 ,物 价 运 动 形 成 自 我 加 强 的 螺 旋 式 下 降
过程 。

二、我国 出现通货紧 缩的原因 分析


997年我 国开 始 出 现 通 货 紧 缩,大 致 到 20
02年 结 束。 商 品 零 售 价 格 由

996年的 6.
1% 下降 到 19
97年 的 0.8%、1
998年的 -2.6%、
1999年 的 -3%、

000年的 -1.
5%、
2001年的 -0.
8%;居民 消 费物 价由 1
996年的 8.
3% 下降 到

997年的 2.
8%、
1998年 的 -0.8%、
199
9年 的 -1.4%、
200
0年 的 0.4%、
200

年的 0.
7%。 对于这 次通货 紧缩的成 因,
大体 上有以 下几种观 点:
(一)社 会有效需 求不足
这种观 点认为我 国的通 货紧缩 是由社会 有效需 求不足 而引起的 内生性 货币
流通 量下降 的通货紧 缩。工 业生产 增长率下 降、
企业 利润率 下降、工 人下岗 人数
增加等 实体经 济现象迅 速改变 了国 内生 产 者和 消费 者的 预 期,企 业 投 资 意愿 减
退,
价 格总水 平被进一 步压低 ,从而 形成通货 紧缩与 经济增 速减退相 互作用 的惯
性运 行。目 前总需求 萎缩的 深层原 因是融资 体制、
工 业资本 有机构 成、城乡 二元
结构 、
消费结 构等变迁 过程中 收入、储蓄、
投资 、消费 等经济 流程发生 梗阻。
(二)民 间投资需 求不足
这种观 点认为我 国通货 紧缩的 最主要成 因是国 内体制 性信用萎 缩和由 此导
致的 社会(民间)投资需 求 不足。 导致 整个 经 济 中 信 用 萎缩 的关 键问 题并 不 在
于紧 缩的货 币政策,
而 是社会 经济微 观结构中 存在的 一系列 因素,如 国有企 业经
营状 况恶化 ,
银行难以 再对其 进行贷 款;国有 银行在 信贷政 策方面对 民间资 本存
在的 歧视性 ,
使非国有 中小企 业贷款 渠道 受阻 等。政 府 运用 扩张 国 有 资 本投 资
方式 拉动经 济的效用 递减,
未 能够遏 制 经济 增长 下滑 的 主要 原因 就 是 民 间投 资
没有跟 进。而 民间投资 未能启 动的 根本 原 因是 体制 性收 缩 的效 应,即 在 实行 扩

08 第 十 六章   通货 膨胀与 通 货 紧缩

张性 财政政 策、
促进经 济回升 的同时 ,政 府 出于 防范 风险 的 考虑,在 体 制 上又 采
取了 一些集 中化和行 政性的 安排和 举措,
冲削 了宏观 政策的 扩张效 应。
(三)外 部冲击
这种观 点认为 我国 通货 紧缩源 于外 部因素 的冲 击。 我国 经 济 与 世 界经 济
具有 较 高 的 依存 性 ,世界 性经 济 危 机 和全 球 化 紧 缩 对 我 国 经 济 产 生了 强 烈 冲
击。 这 种 冲 击首 先 造 成 外 贸 出口 急 速 下 降,外部 需求 回国内 寻找 出路 ,使原 本
严重 过 剩 的 国内 市 场 更 加 萎 缩,因此 中国 的 通货 紧 缩 是“引 入型 ”为 主 的 通 货
紧缩 。
(四)生 产能力结 构性过 剩
这种观 点认为生 产能力 过剩是 造 成我 国通 货 紧 缩 的主 要原 因。 到 20世 纪

0年 代中后期 ,我国 真实经 济增 长 率 已 明显 低于 增长 趋势,产出 缺口 扩大 并 造
成了大 量的社 会生产能 力闲置 。而 盲目 投 资、重 复建 设 是造 成生 产 能 力 过剩 的
根源 。
(五)货 币供应不 足
这种观 点认为自 19
93年起 ,长达 五年的紧 缩性的 货币和 财政政 策的滞后 效
应,
及199
8年 仍然过紧 的货币 政策,
特 别是银行 系统的 贷款紧 缩政策 ,使得紧 缩
政策 过度,
货 币供应量 偏少,从而引 发 19
98年通 货紧缩 的出现 和深化 。
(六)过 度债务
这种观 点认为我 国的通 货紧缩 是由于国 有企业 长期低 效引发的 过度债 务所
引发 的。随 着对金融 机构的 治理整 顿、
对银行 贷款规 模约束 的不断 加强,低 效的
国有 企业得 不到贷款 ,
经营日 益困难 ;银行贷 款的风 险加大 ,
不良资 产比重上 升,
贷款 越发谨 慎;
总体价 格水平 下降,真实利率 上升,
企 业负债 加重,企 业的财 务流
动性压 力又进 一步增加 了经 营的 困难——
— 如此 形成 一个 内 生性 的、有 自 我加 强
趋势 的通货 紧缩过程 。
(七)心 理预期
这种观点 认为过于 悲观的 心 理 预 期,是造 成我国 通货 紧缩的 重要 原因。 在
中国 ,
以往个 人住房、养老、医疗、保 险、教 育 全 部 由 国 家“包”起来 ,这 也是 计 划
经济 “计划 到每一个 人”的重要 表现。制 度改 革之 后,
居 民 自行 安排现 在 和将 来
的个 人支出 ,
这既有利 于社会 资源的 优化配置 ,又有 利于提 高国家对 宏观经 济的
调控 能力。 然而,
正是 由于制 度变迁 和转型,导致居 民的心 理预期和 消费行 为发
生了 深刻变 化,
即期支 出大量 地转化 为远 期 支出,“少 花 钱,
多 储蓄 ”日 渐 成为 一
种行 为取向 。再加上 就业压 力、
收入 预期减少 以及物 价看跌 等因素 ,消费需 求就
出现 了严重 不足。
第 四 节  通 货 紧缩 的 成因 、影 响及 治 理 40

三、通货 紧缩的影响

从世界 各个发生 过通货 紧缩的 国家的实 践来看 ,


通货紧 缩同通 货膨胀一 样,
对宏 观经济 和微观经 济的运 行都产 生了严重 的影响 。
(一)生 产者(厂商)的经 营环境进 一步恶 化
一般而 言,
生产者 对市场 需求减 少的反应 就是降 价,通 过降低商 品价格 来刺
激市 场,
同时 降低中间 产品的 投入费 用。但 是实 际上 企 业通 常难 以 等 幅 降低 其
生产 费用:
一 是存在工 资黏性 ,企业 无法在发 生通货 紧缩的 时候把工 资降低 到合
理水 平;
二是 市场需求 不足会 导致企 业的订 货下 降,引起 开 工不 足,生 产 能力 部
分闲 置;
三是 企业的大 部分固 定费用 并不会因 通货紧 缩而减 少。因 此,通货 紧缩
会使企 业蒙受 边际利润 率下降 带来 的损 失 ,被迫 削减 产 量以 维持 最 低 水 平的 经
营活动 。对那 些在通货 紧缩出 现以 前就 勉 强维 持经 营的 生 产者 来说,通 货紧 缩
的出 现就意 味着要破 产。此 外,
企业 可 能会 因产 生悲 观 主义 预期 而 看 淡 未来 的
市场 形势,
从 而减少当 前和未 来生产 活动的投 入数量 和规模 ,整个国 民经济 就会
在消 费收缩 和投资萎 缩中逐 步陷入 萧条。
(二)债 务人和投 资者的 实际债 务增加
通货紧 缩发生的 时候,
由 于价格 水平下 降了 ,对 于债 务 人,实 际 债 务 因货 币
本身 的升值 而增加了 。另一 方面,
由 于债务人 借款的 目的是 为了投 资和经营 ,而
目前的 商品价 格水平因 总体水 平普 遍下 降 ,预期 的投 资 收益 率也 就 会 相 应地 受
到负面 影响。 以前决定 投资的 好 项 目,现 在可 能就成 了赔 钱项目 。 债 务 人的 偿
债负 担加重 ,
可能会产 生偿债 困难。 从 而不 仅会 引发 企 业破 产和 债 务 的 相互 拖
欠现 象,
还会 逐步扩大 到整个 国民经 济活动之 中。由 于现代 经济是 信用经济 ,经
济活 动主体 之间的联 系十分 紧密,
局 部 债务 链条 的中 断 可能 会造 成 整 个 信用 体
系的 紊乱,
从 而波及到 整个国 民经济 活动,甚 至诱发 信用系 统的崩溃 。
(三)公 众的未来 预期趋 向悲观
通货紧缩 不仅会影 响消费 者和 投资 者 当期 的经 济活 动 ,还会 对 投 资 者与 消
费者 的未来 预期产生 消极影 响,
进一 步影 响国 民经济 发展 的未来 趋向 。 经济 中
一旦 出现通 货紧缩趋 势,
并使 消费者 形成通货 紧缩可 能会进 一步持 续的预期 ,不
但不 会刺激 消费者扩 大支出 ,
反而会 强化消费 者持有 货币或 储蓄的 想法,消 费需
求反 而不会 因价格降 低而增 长。对 投资者而 言,
一旦 通货紧 缩预期 形成,他 就会
减少 生产性 投资。如 果消极 、
悲观预 期又传 递、扩散 出去 的 话,又 会 导 致 新增 投
资者 的数量 下降。因 此,
通货 紧缩是 需求不足 的产物 ,但反 过来却又 通过打 击消

① 参阅 成思 危主编 .《原 因与对 策:透 析 中国 的通货 紧缩 》.北 京 :


经 济科 学 出版 社,20
02。

10 第 十 六章   通货 膨胀与 通 货 紧缩

费者 与投资 者的信心 ,
使需求 进一步 不足,经 济的失 衡程度 加剧。
(四)金 融业面临 更多的 不良资 产
银行是 企业债权 人,
从理 论上来 讲应该是 通货紧 缩的受 益人,但 事实上 却是
受威 胁最大 的一个部 门。 由于 通货 紧 缩增 加了 债务 人的 实 际负 担,企 业 间 “三
角债 ”问题 加剧,企 业对银 行贷款 拖欠现象 日 益 严重,银 行的 许多 贷 款 可 能无 法
收回 ,
从而导 致银行不 良资产 的扩大 。大量的 银行坏 账影响 银行放 款的积极 性,
引发银 行的“惜贷”行 为。这 时候,银 行 准备 金存 款激 增,即 使中 央银 行希 望 继
续增 加货币 供应量,
也 会因为 货币政 策 传导 机制 发生 变 化而 不能 如 愿 以 偿地 增
加货 币供应 量,
从而加 剧通货 紧缩的 程度。
(五)社 会就业减 少,失 业率提 高
企业的 生产萎缩 ,
投资环 境恶 化,引起 企 业 的 经 济 活动 收 缩 ,甚至 破产。 企
业为 了自身 的生存往 往采取 裁员的 措施,
因此 ,这时 作为劳 动者的消 费者本 身就
可能 失业,
而 社会的总 失业水 平在这 种情 况下 就会上 升。全 体国 民 的 整 体收 入
水平 下降,
导 致消费需 求降低 ,企业 生产缩减 ,
失业进 一步增 加,经济 就陷入 了所
谓的 “通货 紧缩螺旋 ”之 中,难 以恢复。
(六)宏 观调控手 段效果 减弱
财政政 策与货币 政策是 政府干 预与管理 宏观经 济的主 要工具。 在通货 紧缩
情况 下,
虽然 名义利率 可能已 经很低 ,实 际 利率 却依 旧保 持 在较 高的 水平上,导
致由 通货紧 缩引发的 “流 动性 陷阱 ”的 出现,这不 仅使 货币 政 策面 临失 效,而 且
也会 使旨在 带动私人 投资增 长的财 政政策在 实际利 率预期 提高的情 况下面 临不
乐观 前景。 这种情形 持续过 久,
经济 体系中累 积的一 些矛盾 ,如银行 体系积 累的
大量 不良资 产问题、
社 会失业 问题等 就可能爆 发,进 而引起 社会的不 安和动 荡。

四、通货 紧缩的治理

通货紧 缩既是 一种货 币 现 象,更是 一 种 社会经 济现象 。 我 国 20世纪 9


0年
代后期 出现的 通货紧缩 是多方 面 因 素 共同 作 用 的 结 果。 面 对这 一新 情况,我 国
政府 采取各 种措施和 对策,
运 用财政 政策、货币 政策、汇 率政 策以 及 加 速 改革 等
进行 综合治 理,
收到较 为明显 的成效 。
(一)实 施积极的 财政政 策

998年以 来中 央利用 财政 的杠 杆 作用 ,采 取了 多种措 施遏 止通 货紧缩,主
要的 措施有 :
1.加大 财政支 出的力 度,加强 基础设 施建设 ,
加快 经 济结构 调整 ,推动企 业
技术 进步
从 19
98年 至 20
02年 ,国家 共发行 长期建 设国债 660
0亿元 ,总投 资 246
00
亿元 ,
集中力 量建成了 一批关 系全局 的重大基 础设施 项目;及时拨付 破产补 助资
第 四 节  通 货 紧缩 的 成因 、影 响及 治 理 41

金,
支 持国有 企业关闭 破产工 作;
利 用国 债 资金 作为 财政 贴 息资 金,支 持 重点 行
业、
重 点企业 的技术改 造项目 ,促进 企业技术 进步。
2.发挥 税收政 策的作 用
从 19
97年 7月 1日 起,减 半征收 固定资产 投 资 方 向 调节 税 ,
200
0年 开始 暂
停征 收;
从 19
97年 7月 1日起,对 符合 国家 产业政 策 的技 术 改 造项目 购置国 产
设备的 投资,按 4
0%的 比 例 抵 免 企业 所得 税 。连 续多 次提 高 出口 退税 率,使 我
国出口 货物的 平均退税 率由原 来的 8%左右 提高到 15%左右 。从 19
99年 1
1月
1日 起,对居 民存 款 利息 恢复 征 收 个 人所 得税 ,到 20
02年底 共征 收 73
0亿 元 左
右。 同时加 大治理乱 收 费 力 度 ,减 轻 企 业 和 社 会 负 担。1
997年以 来,取消 不 合
法和 不合理 的收费项 目近 20
00项,降低 5
00项左 右的收 费标准 ,减轻 企业和 社
会负 担 13
60亿元,有力地 增强了企 业自主 投资的 能力。
3.调整 收入分 配政策 ,刺激消 费需求
连续三次 提高机关 事业单 位职 工工 资 标准,使机 关 事业 单位 职 工 月 人均 基
本工 资水平 ,
由 19
98年 的 4
00元提 高 到 2
002年 的 8
20元 左 右,翻 了 一 番。 同
时,
提 高了社 会保障水 平,
1998年至 2
002年中 央财政 大幅增加 对“两 个 确保”和
城市 “低保 ”的投 入,共 安排资 金 19
30亿元左 右,
增强 居民消 费能力 。
(二)实 施稳健的 货币政 策
中央银 行改变货 币政策 ,
从适度 从紧转为 稳健。
(1)运 用多种政 策工具 ,
加大基 础货币供 应力度 ,稳定 增加货币 供应量 。
(2)改 革存款准 备金 制度。 1
998年将 金 融 机 构 交 来的 一般 存款 和备 付 金
存款两 个账户 合并为准 备金存 款账 户;把缴 存中 央银 行 的机 关团 体 存 款 和财 政
预算 外存款 划存商业 银 行 ,增加 金融 机构 的 融 资能 力;将 法 定 存 款 准备 金 率 由

3%下 调到 8% ,
199
9年 再次将 法 定 存 款准 备金 率 由 8% 下 调到 6%,增加 金 融
机构 可用资 金 68
00亿元。

3)下 调利率,
稳 步推进 利率市 场化进程 。在 1
996年至 2
002年 间,中央 银
行连 续 8次下 调利率。
(4)恢 复公开市 场业务 ,
扩大交 易工具,灵活调 控商业 银行流动 性。

5)自 19
98年起取 消对国 有商业 银行新增 贷款的 指令性 计划管 理模 式 ,改
为指 导性计 划管理,
在 逐步 推进 资产 负债 比 例 管理 和 风 险 管 理的 基 础 上,实 行
“计 划指导 ,自求平 衡,
比例 管理,间接调控 ”的管理 体 制。 充分发 挥信 贷 政策 的
“窗 口指导 ”作用 ,支持 企 业 改 革,完善 金融 服 务,倡导 金融 创 新,促进 经济 结 构
调整 。在此 期间,
中央 银行下 发了一 系列文 件,鼓励 商业 银 行开 展包 括教育、汽
车、
旅 游、住 房、
家用电 器等消 费信贷 业务。

6)大 力发展银 行间同 业拆借 市场、银 行间 债券 市场、票据 市场,积 极发 挥
“最 后贷款 人”的 作用,促进中 小金融机 构的发 展。

12 第 十 六章   通货 膨胀与 通 货 紧缩

(三)扩 大需求,启动市 场
1.启动 消费需 求
防止出 现持续性 通货紧 缩,
最根 本的 是要 努力启 动国 内市场 。 总 需 求不 足
最终 表现为 消费需求 不足,
消 费无 热点。因 此,我国 采取 了 针对 性措 施:调整 居
民的需 求结构 ,分开需 求层次 ;
改变 居民 需 求偏 重于 消费 需 求的 格局,扩 大居 民
投资 需求的 领域;
根据 不同的 收入层 次,开发 消费热 点;
根据 地区和 城乡的差 异,
建立 商品和 服务供给 的层次 结构,
以 扩大有效 需求。
2.提高 居民收 入,培 育其购买 力
培育城乡 居民的购 买力不 仅是 保持 社 会稳 定和 持续 发 展的 重要 条件,也 是
防范通 货紧缩 的根本措 施。培 育购 买力 的 关键 是增 加收 入 ,主要 是 增 加 中低 收
入阶 层的收 入。
3.拓展 消费信 用
世界经济 发展表明 ,随着 消费结 构的 升级,居民 消费 方 式 也 同步 发生 变 化,
由“自我积 蓄型滞后 消费”向“信用支 持型提 前消费 ”转变 ,即进 入消费 信用化 时
代。 为适应 这一转变 ,
应进行 金融创 新,使 消费 信贷 与生 产 信贷 同步 发展,防 止
需求 与供给 之间出现 长时间 的断裂 。
(四)改 善城乡居 民对经 济前景 的预期
这方面 改革力度 最大 的是 发展 健 全 社 会 保 障制 度。按 照 “明 确 范 围,互 相
补充 ;
分清责 任,合理 负担;
区 别对待 ,综合平 衡”的 原则,依 靠国 家、社 会、单 位、
个人四 支力量 ,组成包 括社会 救济、社会 服 务、社 会保 险、商 业保 险四 个层次,失
业、
养 老、医 疗和意外 事故 保障 四个 方 面的 相 对 稳 定 并动 态 发 展 的 社会 保 障 体
系,
减 轻城乡 居民的自 我保障 倾向,促进即期 消费。
(五)鼓 励民间投 资及非 国有经 济的发展
民间投 资与政府 投资是 相辅相 成、
相得益 彰的,而且随 着投资体 制改革 的深
化,
民 间投资 成为投资 的主体 。民间 投 资的 增长 既可 以 促进 许多 充 满 活 力的 民
营小 企业的 兴起,
又可 以促进 股份多 元化的 企业 建立 ,有 利 于推 动经 济发展,增
加就 业,
缓解 通货紧缩 压力。 为鼓励 民间投资 ,应从 市场准 入、
公平 竞争、减 轻负
担、
便 利融资 等方面鼓 励民间 投资的 发展,并 通过立 法保护 投资者的 财产权 。
(六)调 整供给结 构,扩 大有效 供给
调整供 给结构,
使 其适应 需求结 构的变 化,是扩 大有 效 需求,促 进 消 费的 有
效措 施。一 方面,
要发 挥政府 这只“看得见 的 手 ”的 作 用,
压 缩过 剩 的 生产 能 力,
关闭 效益低 下的企业 。另一 方 面 ,要 发 挥 市 场 这 只 “看 不 见的 手”的作 用,引 导
企业 在通货 紧缩的形 势下寻 找商机 ,通过采 用新 技术 和加强 管理 、降 低成本,加
强市 场细分 及需求预 测,
寻找 市场机 会,发展 高技术 产品、
专 利产品 和特色产 品。
我国为 治理通货 紧缩,
采 取的积 极 的财 政政 策和 稳 健的 货币 政 策 以 及其 他
本 章 小 结 41

一系 列措施 收到了良 好 的 效 果 。国 民 经济 持 续 稳 步 发展 ,GDP增长 由 1


998年
7.
8% 回升 到 20
03年的 9.
1%。 投资 需求持 续快 速增 长,全 社会 固定 资产 投 资
增速 由 19
98年 的 1
4.1% 逐年上 升到 2
003年的 26.
7%,
2003年部分 行业出 现投
资高 速 增 长,在 5
00万 元 以 上 项 目 中,钢 铁 投 资 增 长 9
6.6% ,电 解 铝 增 长

2.9% ,水 泥 增 长 12
1.9%,汽 车 增 长 8
7.2% ,纺 织 增 长 80.4% ,煤 炭 增 长

2.3
%,房地产 开发增长 2
9.7%。外贸出口增 幅也由 1
998年 的 0.
5%上 升到 2
003
年的 34.
6%。 内部需 求和外 部 需求 的 扩 大 使得 物 价 指 数 回 升,
200
3年 1月,居
民消 费价格 指数比上 年同期 上涨 0.
4%,
并保 持正增 长率势头 ,
2003年全年居 民
消费 价格总 水平比上 年上涨 1.
2%;
200
3年 商 品零售 价格 比 上年 下 降 0.
1% ,但
从 20
03年下半 年起商品 零售价 格指数 止住下 跌 势 头,
200
3年 1
0月 商 品 零售 价
格指 数比上 年同月上 涨 了 0.
3% ,保 持正 增 长率 势头 不减。 物价 先行 指 数 —
——
农产 品生产 价格上 涨 4.
4%,原 材料、燃料、动 力 购 进价格 上涨 4.
8% ,固定资 产
投资 价格上 涨 2.
2% ,工 业 品 出 厂价 格 上 涨 2.3%。 我国 经 济 逐 渐 走出 通 货 紧
缩,
抑 制部分 行业过热 投资,防止通 货膨胀卷 土重来 开始成 为宏观经 济决策 部门
面临 的重要 任务。

本 章 小 结

1.通货 膨胀是 商品和 服务的货 币价格 总水平 持续上涨 的现象 。


2.通货 膨胀率 指价格 总 水平 的百 分 比变 动。 目 前 度量 通货 膨胀 程度 的 指
标主 要有三 种:
批发 物价 指数 (WPI
)、消费 者 物 价 指数 (CPI
)、国民 生产 总 值 物
价平 减指数 (GNP d
efl
at
or)。
3.通货 膨胀的 类型主 要有:按 经济 的市 场化 程度 划分,通货 膨胀 可分 为 公
开型 和隐蔽 型;
按通货 膨胀严 重程度 来划分 ,可 分为 爬行 式 和跑 马式;按 引起 通
货膨胀 的原因 来划分,可分为 需求拉 上型、成 本 推进 型、混合 型、结构 型、财政 赤
字型 、
信用膨 胀型、预 期型和 输入型 。
4.货币 是通货 膨胀之 源。没有 货币量 增长的 需求 扩 张不能 导致 通货 膨 胀,
没有 货币量 增长的供 给收缩 不能导 致通货膨 胀。对 中国通 货膨胀形 成的原 因有
需求 拉上说 、
成本推动 说、体 制说、
混 合类型说 等几种 解释。
5.治理 通货膨 胀的主 要对策有 :紧缩 性货币 政策、紧 缩性财 政政 策、收入 政
策、
收 入指数 化政策、物价管 制、
增加 供给等。
6.通货 紧缩是 指商品 和服务的 货币价 格总水 平持续下 降的现 象。
7.依据 通货紧 缩对经 济活动的 影响,可以把 通货紧缩 分 为 温和型 通货紧 缩
和危 害型通 货紧缩;
依 据价格 下降的 幅度和程 度不同 ,可以 把通货紧 缩分为 轻度
通货 紧缩、
中 度通货紧 缩和严 重通货 紧缩;依据 通货 紧缩 时 间长 短来 区分,可 以
把通 货紧缩 区分为中 长期通 货紧缩 和短期通 货紧缩 。

14 第 十 六章   通货 膨胀与 通 货 紧缩

8.引致 通货紧 缩的一 般原因有 银行信 用收缩 、过度负 债、


投 资过 度、技术 进
步、
通 货紧缩 的心理预 期等。 对中国 通货紧缩 的成因 有以下 几种解 释:社会 有效
需求 不足、
民 间投资需 求不足 、外部 冲击、生 产能 力过 剩、货 币供 应不 足、过度 债
务等 。
9.通货 紧缩使 得生产 者(厂 商)的经营环 境进一 步恶化 ,债务人 和投资 者的
实际 债务增 加,
公众的 未来预 期趋向 悲观,金融 业面 临更 多 的不 良资 产,社会 就
业减 少,
失业 率提高,宏观调 控手段 面临失效 。

0.通 货紧缩 既是一 种货币现 象,
更是 一种社 会经济现 象。我 国 20世 纪 90
年代后 期出现 的通货紧 缩是多 方 面 因 素共 同 作 用 的 结 果。 因此,宜 运 用 财政 政
策、
货 币政策 、汇率政 策、加 速 改 革 等 对策 手 段 进行 综 合 治 理,处 理 好短 期 与 长
期、
“输血 ”与“动手 术”之 间的关 系,
采取 多种办 法标本兼 治。

重要概念

通货膨 胀 国民 生产总 值物价 平减指数  公开 型通货 膨胀 隐 蔽性通 货膨


胀  需求拉 上型通货 膨胀  成本推 进型通货 膨胀  紧缩性 货币政策  紧缩 性财
政政 策 收 入政策  收入指 数化政 策 通货 紧缩  温和型 通货紧缩  危害 型通
货紧 缩

复习思考题
1.什 么 是通 货 膨胀 ? 如何 度 量 通货 膨 胀?
2.试 述 通货 膨 胀的 类 型 。
3.为 什 么说 货 币是 通 货 膨胀 之 源?
4.试 述 你对 我 国通 货 膨 胀成 因 的认 识 。
5.结 合 我国 实 际谈 谈 如 何治 理 通货 膨 胀。
6.什 么 是通 货 紧缩 ? 它有 哪 些 表现 形 式?
7.试 述 通货 紧 缩的 形 成 机理 。
8.试 述 你对 我 国通 货 紧 缩成 因 的认 识 。
9.试 述 通货 紧 缩对 经 济 运行 的 影响 。
10.结合我 国 实际 谈 谈 如何 治 理 通货 紧缩 。

主要参考文 献

1.托马 斯・梅 耶 等 著.货 币、银 行 与 经 济.洪 文 金 等 译.上 海:上 海 三 联 书


店,
上 海人民 出版社,
1994
2.米什 金.货 币金融 学.
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 出版社,
1998
3.王松 奇.金 融学.
北 京:中国 金融出 版社,
2000
主 要参 考文献 41

4.曹龙 骐.金 融学.


北 京:高等 教育出 版社,
2003
5.黄达 .金融 学.
北京 :中国人 民大学 出版社 ,
2004
6.凌江 怀.货 币金融 学.
北京:中国经 济出版 社,
2001
7.刘扬 .中国 物价波 动与通货 膨胀研 究.
北京 :中国财 政经济 出版社 ,
1998
8.柳永 明.通 货紧缩 理论.
上海 :上海 财经大 学出版社 ,
2002
9.成思 危.原 因与对 策:
透析中 国的通 货紧缩 .北京:
经 济科学 出版社 ,
200

第 十七章  货 币 政 策

导读:货币政策是货币金融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有较强的 理论性,又有较强 的实
践性。本章在货币政策理论方面的内容介绍包括传统和前 沿理论两方面,并结合我国 货币政
策改革的实践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本章的学习内容包括货 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最 终目标
及其选择、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及 其机制、新 的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探 索及我 国主要 的货币 政
策工具及其手段五个方面。本章学习的重 点是货币政 策的内容、工具 及传导 机制,本章学 习
的难点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一节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 策也称金 融政策 ,
是货币 当 局或 中央 银行 为 实现 宏观 经 济 调 控目 标
而采 用各种 方式调节 货币供 给量和 利率水平 进而影 响宏观 经济的方 针和政 策措
施的 总称。 它一般包 括三方 面的内 容:
① 政 策 目标;② 实现 目标 所 运 用 的政 策
工具 ;
③ 预 期达到 的政策 效果。由 于在运 用货币 政策工具 实 现 货币政 策目标 的
过程 中还涉 及中间传 递过程 的环节 ,
因此货币 政策实 际上包 括了最 终目标、中间
目标 、
货币政 策传导机 制、货 币政策 工具等多 方面的 内容。
货币政 策工具是 指中央 银行为 实现货币 政策目 标而采 取的政策 手段。 按照
性质 和功能 ,
可以将货 币政策 工具分 成四类 :一 般性 的货 币 政策 工具、选 择性 的
货币 政策工 具、
直接信 用控制 和间接 信用指导 。

一、一般 性的货币政 策工具

一般性 的货币政 策工具 是指经 常使用且 能对整 个经济 运行发生 影响的 货币


政策 手段,
主 要包括法 定存款 准备金 率、再贴 现业务 和公开 市场业务 三种。
(一)法 定存款准 备金率
法定存 款准备金 率是指 商业银 行以及其 他金融 机构缴 存中央银 行的存 款准
备金占 其吸收 存款的比 率。在 中央 银行 体 制下,各国 大 都建 立了 存 款 准 备金 制
度。确 立这一 制度的初 衷是在 一定 程度 上 确保 银行 存款 的 流动 性,以 提 高银 行
等金 融机构 的清偿能 力,
从而 保证存 款人利益 以及银 行本身 的安全 ;而在现 代信
第一 节  货 币政策 工 具 41

用制 度下,
中 央银行还 可通过 对法定 存款准备 金率的 调整来 控制货 币供给量 。
根据商 业银行派 生存款 的扩张 倍数原理 可知,
当 存款准 备金率 为零时,派生
存款 的扩张 倍数是无 穷大的 ,
而提高 存 款准 备金 率则 会 引起 派生 存 款 的 倍数 减
少。借 助于存 款准备金 率与派 生存 款的 倍 数间 的负 相关 关 系,中 央 银 行 在需 求
过剩 、
信用膨 胀时期可 提高存 款准备 金率以 紧缩 银根 ,减 少 货币 供给 量;当需 求
不足、信用紧 张时期,
中 央银行 可通 过降 低 存款 准备 金率 以 放松 银根,加 大货 币
供给 量。
与其他货 币政策工 具相比 ,法定 存款 准备金 率的 运用具 有如 下优 点:首 先,
中央 银行在 货币政策 的制定 上具有 主动 权 ,实施 起来 方便灵 活;其次,法 定存 款
准备 金率的 变动对货 币供应 量发生 作用 的 时 滞 短,可 以较快 见效 ;最 后,由于 对
法定存 款准备 金率的调 整的执 行是 强制 性 的,所 以对 所 有的 金融 机 构 产 生的 影
响是 对称的 。
法定存款 准备金率 在运用 中的 不足 在 于:一 是法 定 存款 准备 金 率 的 调整 对
于货 币供应 量的影响 具有倍 数放大 效应,
导致 调整带 来的后 果过于 激烈,一 般不
宜作 为常用 的货币政 策工具 ,
因此中 央银行有 将其固 定化的 倾向;二 是在商 业银
行存 在超额 准备金的 情况下 ,
法定存 款 准备 金率 提高 应 达到 的政 策 效 果 将部 分
被冲 抵,
难以 按计划削 减信贷 规模和 减少货币 供应量 。
(二)再 贴现业务
再贴现 业务是指 中央银 行对商 业银 行 持 有 的未 到期 票 据 提 供的 资金 融 通。
因为 中央银 行提供的 贴现规 模和再 贴现 率 的 高 低直 接关 系 到 货 币供 给的 多 少,
所以 它是中 央银行控 制货币 供给量 的传统工 具。
再贴现率 是指中央 银行对 合格 票据 的 贴现 利率,即 商业 银行 在 向 中 央银 行
借款 时所付 的利率。 商业 银行 向中 央 银行 申 请 贴 现 的可 以 是 它 本 身开 出 的 票
据,
也 可以是 从顾客那 里贴现 进来的 票据。再 贴现业 务一般 包括两 方面的内 容:
一是 再贴现 率的确定 与调整 ;
二是规 定向中央 银行申 请再贴 现的资 格。
当中央银 行对再贴 现率进 行调 整时,商 业银 行会 根 据再 贴现 率 与 贷 款利 率
的对比 来决定 调整贷款 。当再 贴现 率高 于 商业 贷款 利率 时 ,商业 银 行 就 会停 止
向中 央银行 申请再贴 现,
并减 少对客 户的贷 款,或者 提高 贷 款利 率,导 致 客户 的
贷款 减少。 当再贴现 率低于 商业贷 款利率时 ,
商业银 行会采 取相反 的措施,导致
信贷 的扩张 。
再贴现 业务的政 策效果 体现在 三个方面 :
(1)再 贴现率的 变动 向市 场 反映 了 中央 银 行的 政 策 意向 ,具 有 告 示效 应。
中央 银行提 高再贴现 率,
表明 将采取 紧缩性 的货 币政 策,反 之,中 央 银 行 降低 再
贴现率 表明将 采取扩张 性的货 币 政 策。 通 过对 再贴 现率 的 调整,中 央 银 行对 市
场发 出信号 ,
以对市场 的资金 供求产 生预期影 响。

18 第十 七 章  货 币 政 策

(2)融 资成本效 应。当 中央银 行提 高 贴现 率时,意 味着 提高 了 商 业 银行 和


其他金 融机构 的融资成 本,因 此,
商 业银 行 必然 会提 高对 企 业放 款的 利率,从 而
引起 整个市 场利率的 上升,
利 率上升 导致企业 的投资 边际效 益降低 ,贷款需 求受
到抑 制,
货币 需求总量 随之下 降。这 样,通 过对 再贴 现率 的 调整,中 央 银 行实 现
了由 货币供 给间接影 响货币 需求的 目的。
(3)结 构调整效 应。中 央银行 在运 用 再贴 现率 政策 时 ,可规 定 再 贴 现票 据
的种 类及再 贴现规模 ,
通过差 别对待 体现对不 同行业 部门的 支持或 限制,借 以改
变资 金流向 ,
按中央银 行的意 图调整 产业结构 。
再贴现业 务作为中 央银行 有影 响力 的 货币 政策 之一,也 存在 着 一 定 的局 限
性:
首 先,
中央 银行运用 再贴现 政策 缺乏 主 动性,该政 策 的预 期目 标 能 否 实现 在
相当 大程度 上取决于 商业银 行的行 为,
若商业 银行拥 有多种 融资渠 道,便可 以避
开中 央银行 的干预而 从其他 途径融 入 资金 ,使再 贴现 率的调 节难 以奏 效;其 次,
再贴 现率的 高低有限 度,
经常 性地随 时 调整 再贴 现率 会 引起 市场 利 率 的 频繁 波
动,
扰 乱经济 的正常秩 序。
(三)公 开市场业 务
公开市场 业务是指 中央银 行在 金融 市 场上 公开 买卖 有 价证 券,以 调 节货 币
供给量 的一种 业务。中 央银行 公开 市场 业 务的 买卖 对象 主 要是 政府 公债、国 库
券和银 行承兑 汇票等。 中央银 行通 过公 开 市场 的购 买扩 大 基础 货币,公 开市 场
的出 售来减 少基础货 币,
以此 来调节 货币供应 量。公 开市场 业务从 其动机来 看,
可分 为两类 ,
一类是主 动性的 调节,中央银行 通过公 开市场 业务达到 影响基 础货
币和 市场利 率,
进而调 节货币 供应量 的目的 ;另 一类 是防 卫 性调 节,用 来 抵消 影
响基础 货币的 其他因素 变动所 产 生 的 影响 。一 般而 言,当中 央银 行 需 要 放松 银
根时 ,
就会买 进商业银 行手中 的有价 证券,把货 币投 入市 场 ;当中 央 银 行 需要 紧
缩银 根时,
就 会卖出持 有的有 价证券 ,回笼货 币。
公开市 场业务的 优点在 于:
① 中央 银行 在此 项业 务中 具 有主 动权 ,可 以 根
据需 要选择 业务的数 量和规 模;② 中 央银 行 能 够 运用 公 开市 场业 务,影响 商 业
银行 的准备 金,
从而直 接影响 货币供 应量;③ 业 务方向调 整上具 有灵 活性,易 于
逆转 ,
能够随 时根据金 融市场 的变化 进行连续 性的操 作,同 时由于它 是通过 金融
市场 对货币 量进行微 调,
不会 对货币 供给 产生 很大冲 击。公 开市 场 业 务 的如 上
优势决 定了它 是既较理 想的货 币政 策工 具 ,也是 信用 较 发达 国家 中 央 银 行最 常
用的 调控手 段。
从实践 来看,
并不 是所有 的中央 银 行都 可以 通过 公 开市 场业 务 取 得 对货 币
政策 干预的 良好效果 ,
公开市 场业务 作用的 发挥 需要 具备一 定的 条件 :首先,客
观上 必须具 备一个全 国性的 规范的 、
完善的金 融市场 ,使公 开市场业 务有足 够的
操作 空间;
其 次,中央 银行必 须具有 干预和控 制整个 金融市 场的实力 。在此 基础
第一 节  货 币政策 工 具 41

上,
还 需其他 政策工具 的配合 才能达 到预期效 果。

二、选择 性的货币政 策工具

一般性 的货币政 策工具 都是通 过调节货 币供应 量这一 总量指标 来实现 货币


政策的 最终目 标的,除 此以外 ,
中央 银行 还 会针 对个 别领 域 、个别 部 门 或 特殊 用
途的信 贷有选 择地运用 一些措 施进 行管 理 ,这类 措施 统 称为 选择 性 的 货 币政 策
工具 。
(一)消 费信用控 制
这一手 段主要是 指中央 银行对 不动产之 外的各 种耐用 消费品的 销售信 贷给
予的 控制。 其内容通 常包括 :
① 对 耐用消 费品的 分期付款 方 式 规定首 期支付 的
最低 额度;
② 规定 分期付 款的最长 年限;③ 规 定 可 用消费 信贷方 式 购 买 的耐 用
消费 品的种 类,
并对不 同种类 规定不 同的 信贷 条件。 在 消费 信用 膨 胀 和 通货 膨
胀时 期,
中央 银行会采 取措施 抑制消 费信贷 ;在 相反 的条 件 下,中 央 银 行 会采 取
反向 措施刺 激消费。
(二)证 券市场信 用控制
证券市 场信用控 制主要 是指中 央银行对 各商业 银行进 行的以证 券为担 保的
贷款,规定第 一次付款 的金额 ,
并有 权随 时 规定 保证 金比 率 ,以控 制 对 金 融市 场
的信 贷。保 证金比率 愈高,
可 以向商 业银行贷 款的比 重就愈 小,从而 引起该 领域
内信用 规模的 紧缩;反 之,
当中 央银 行调 低 证券 贷款 保证 金 比率 时,则 会 引起 该
领域 内信用 规模的扩 张。
(三)不 动产信用 控制
此项货币 政策工具 的主要 目的 是为 了 阻止 房地 产投 机 ,防止 银 行 对 建筑 业
过度 贷款,
以 减轻通货 膨胀压 力,同 时 降低 商 业 银 行 风 险,实现稳 健经 营。其 措
施一 般包括 :
① 对 不动产 贷款最高 额度的 限 制 ;② 对不动 产贷款 首 期 支 付额 度
的规 定;
③ 对不动 产贷款 分期支付 的最长 年限的 规定等。
(四)优 惠利率
这是中 央银行为 促进产 业结构 调整,
对不 同行业 、部门 的企业贷 款实行 差别
利率 ,
对国家 重点扶持 的企业 给予优 惠贷款利 率以促 进其发 展。
(五)进 口保证金 制度
进口保 证金制度 主要是 指规定 进口企业 在交付 进口外 汇前先预 缴进口 商品
总额 的一定 比例的外 汇,
存于 中央银 行,这样 对进口 商来讲 相当于一 定程度 上的
提前 付款,
提 高了进口 成本,抑制了 进口积极 性。而 中央银 行通过该 项措施 可以
减少 外汇储 备的流失 ,
缓解国 际收支 不利的状 况。

20 第十 七 章  货 币 政 策

三、直接 信用控制

直接信 用控制,
是 指中央 银行以 行政命令 的手段 ,对商 业银行和 其他金 融机
构的 信贷进 行直接干 预和控 制。直 接信用控 制主要 有以下 几种方式 :
(一)贷 款额度限 制
中央银行 根据金融 市场形 势及 经济 发 展的 需要,以 行政 命令 的 方 式 直接 规
定各商 业银行 信贷的最 高限额 和最 大增 长 幅度,强制 地 控制 商业 银 行 的 信贷 规
模。
(二)利 率最高限 额
中央银行 为维护金 融市场 秩序,防 止商 业银 行用 抬 高利 率的 办 法 竞 相吸 收
存款 ,
或为谋 取高额利 润而进 行高风 险贷 款而 采取的 强制 性措施 。 目 前 在信 用
制度 不发达 的发展中 国家,
中 央银行 对金融机 构的存 贷款利 率仍有 最高限制 。
(三)规 定流动性 比率
为限制商 业银行的 信用扩 张和 保护 存 款人 的安 全,中央 银行 对 商 业 银行 的
全部 资产中 的流动性 资产的 比重做 出规定。

四、间接 信用指导

间接信 用指导是 指中央 银行通 过道义劝 告和窗 口指导 等间接方 式影响 商业


银行的 信用创 造。间接 信用指 导具 有灵 活 性的 特点,同 时它 以中 央 银 行 具有 较
高的 威望和 地位,
以及 拥有控 制信用 的足够法 律权力 和工具 为前提 。
(一)道 义劝告
道义劝告 是指中央 银行利 用其 在金 融 体系 中的 特殊 地 位和 威望,通 过书 面
或口 头方式 ,
以说服和 政策指 导的方 法通报 金融 形势 ,表 明 自己 的立 场,促使 商
业银 行与中 央银行配 合,
按照 中央银 行的意 图行 事,从而 达 到调 控金 融、监管 商
业银 行的目 的。例如 ,
当证券 市场投 机盛行时 ,中央 银行即 会劝告商 业银行 紧缩
对证 券市场 的放款。
(二)窗 口指导
窗口指导 的主要内 容是中 央银 行根 据 对市 场情 况、物价 变动 趋 势 及 金融 市
场动 向的判 断,
对商业 银行每 季度的 贷款增减 额做出 规定,并要求其 执行。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其选择
货币政策 目标是指 一国中 央银 行制 定 和实 施货 币政 策 ,对国 民 经 济 进行 金
融调 控最终 要达到的 目标,
它 是一国 货币当局 据以制 定和执 行货币 政策的依 据。
货币 政策目 标通常分 为最终 目标和 中间目标 两类。 本节主 要介绍货 币政策 的最
第二 节 货 币 政策 的 最 终目 标 及 其选 择 42

终目 标。

一、货币 政策的最终 目标

(一)货 币政策目 标的发 展演变


中央银 行的货币 政策目 标是随 着时间的 推移和 宏观经 济环境的 变化而 逐渐
丰富 和发展 起来的。2
0世纪 3
0年 代 以 前是 国际 金本 位时 期 ,黄 金在 各国 的 经
济发 展中起 着自动调 节经济 的功能 ,
而当时的 主流经 济学也 崇尚市 场调节经 济,
并不 需要国 家对 经 济 实行 宏 观 调 控 ,因 此 稳 定 币 值 成 为 当 时 货 币 政 策 的 唯 一
目标 。

0年代的 大危机 给西方 各国经济 带来毁 灭 性 的打击,一 时 间失业 成为社 会
主要 矛盾,
市 场经济的 自发调 节难以 有效发挥 作用,凯恩斯 主义国家 干预经 济理
论盛 行。实 践上的迫 切需要 和理论 上指导思 想的转 变使充 分就业成 为中央 银行
货币 政策的 另一重要 目标。 货币政 策目 标 由 原 来的 单一 目 标 发 展为 双重 目 标:
稳定 币值和 充分就业 。

0年代以 后,世 界经济 形势 出 现 了 新变 化,由 于 通 货膨 胀的 普遍 和持 续 性
存在,使稳定 币值的任 务更重 了,
同 时结 合 当时 的实 际情 况 ,各国 将 稳 定 币值 的
目标定 为将物 价上涨控 制在可 接 受 水 平内 。另 外,这 一 时期 经济 增 长 理 论广 泛
流行 ,
许多国 家为保持 自身的 经济实 力和经济 、政治 地位,
把 发展经 济,促进 经济
增长 作为本 国货币政 策的又 一新增 目标。

0年代以 后,一 些国家 国际 收 支 逆 差的 出现,使 由 布雷 顿森 林体 系确 定 的
国际 固定汇 率制度的 维持出 现困难 ,
而之后出 现的两 次美元 危机,使 国际收 支失
衡问 题更加 严重,
平衡 国际收 支成为 西方 各国 一项新 的货 币政策 目标 。 而在 美
元与 黄金脱 钩后,
各国 也将稳 定币值 这一政策 目标改 为稳定 物价。
至此,
西 方国家货 币政策 目标由 单一目 标发 展为 四大目 标:稳定 物价、充 分
就业 、
经济增 长和国际 收支平 衡。
(二)货 币政策目 标的内 容
1.稳定 物价
物价稳 定既是经 济增长 的条件 ,
也是经济 增长的 结果。 一般情 况下,宏 观经
济所 要实现 的稳定物 价 是 指 保 持物 价总 水 平在 短 期内 不 产 生剧 烈 的 波 动。 因
此,
通 常意义 上我们是 指物 价的 相对 稳定,即 把 通 货 膨胀 控 制 在 一 定的 水 平 之
下,
一 般把物 价水平的 年上涨 率控制 在 2% ~3%的 范围内作 为目标 。
2.充分 就业
充分就 业的目标 是将社 会失业 率降到最 低限度 ,
但并不 意味着 失业率为 零。
由于 技术更 替而遭到 淘汰以 及自愿 更换工作 的过渡 期间等 许多原因 会导致 摩擦
性的 失业,
这 就会导致 全社会 的自然 失业 率的 存在。 自 然失 业率 的 水 平 依据 各

22 第十 七 章  货 币 政 策

国的 具体情 况而不同 ,
大多数 国家将 失业率低 于 5% 作为充分 就业看 待。
3.经济 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 一国在一定 时期内所生产 的商品 和劳务 总量的增 加,或者 指一
国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 的增加。一 般用国民生 产总值 增长率 来表示,并 通常去 除通
货膨胀的 影响。由于 各国的经济 基础和宏观 经济环 境不同,经济增长 的目标 难以
确定,
一般 以各国生产 资源潜力的 充分利用即潜在国民生产总 值为上限,
经 济增长
的目标就 是最大限度 地使实际国 民生产总值与潜 在国民生产 总值接近。
4.国际 收支平 衡
国际收 支是指一 定 时 期 内 (通 常 指一 年 )一 国对 其 他 国 家 或地 区,由 于 政
治、
经 济、文 化往来所 引起的 全部货 币收支。 国际收 支平衡 是指一国 对其他 国家
的全 部货币 收入和支 出大体 相抵。 各国在运 用货币 政策调 整国际收 支的过 程中
还要同 时兼顾 宏观经济 发展中 其他 方面 的 需要,在政 策 的运 用上 往 往 具 有一 定
的倾向 性。如 像我国这 样的发 展中 国家 大 都比 较注 重国 际 储备 的适 当增长,以
适应 经济发 展的进口 需求和 利用外 资的需求 。

二、货币 政策最终目 标的冲突

货币政策 目标的多 重性使 得各 目标 之 间的 关系 很复 杂 ,它们 之 间 首 先存 在


着相 一致和 相互补充 的地方 ,
如经济 增长和充 分就业 之间就 是正相 关关系:经济
增长 则就业 增加,
经济 衰退则 就业减 少;另 一方 面,各 目 标之 间也 存 在 矛 盾和 冲
突,
并 且这种 矛盾和冲 突是它 们之间 关系的主 要方面 。
(一)充 分就业与 稳定物 价之间 的冲突
英国经 济学家菲 利普斯 在研究 了 18
61年至 19
57年 英国的 失业率 和工资 物
价变 动之间 的关系后 ,
得出结 论,认 为在物价 上涨率 和失业 率之间存 在着此 消彼
长的 关系。 利用作图 关系说 明时,
二 者 间的 这种 关系 表 现为 一条 向 左 上 方倾 斜
的曲 线,
被称 为“菲 利普斯 曲线”,
如图 17-1所 示。

图1
7-1  菲利 普 斯 曲线
第二 节 货 币 政策 的 最 终目 标 及 其选 择 42

根据图 17-1,若要实 现物价稳 定或 降低物 价上 涨 率,


比 如要把 物价上涨 率
控制在 5%的 水平上 ,
那就要 求减少货 币供应 量 以 抑制社 会总需 求的 增加,而 总
需求 的减少 必然会导 致就业 的下降 ,
这样与之 相对 应的 失业率 可能会 达 到 1
0%
(如 图所示 );如 果要减 少 失业 或 实现 充 分 就 业 ,如 将 失 业率 控 制在 4% 的 水 平
上,
那 就要求 增加货币 供给以 刺激全 社会的需 求,而 货币供 给和社会 总需求 的增
加必 然引起 物价的上 涨,
比如 物价水 平可能会 达到 8%。 因此,在失业 和通货 膨
胀二 者间的 组合上存 在着三 种选择 :
① 失 业 率 较高 的 物价稳 定;
② 通 货 膨胀 率
较高 的充分 就业;
③ 将失 业率和物 价上涨 率控制 在一定的 可接 受幅 度以内。 对
于中 央银行 来说,
并不 存在同 时实现 充分就业 和物价 稳定的 两全其 美的办法 ,其
货币 政策的 目标只能 是根据 当时社 会经济条 件的需 要选择 失业率和 通货膨 胀率
的最 适当组 合点。
(二)经 济增长与 稳定物 价之间 的冲突
如前所 述,
经济增 长与充 分就业 之间存在 着正相 关关系 ,而充分 就业与 稳定
物价 二者间 是对立的 ,
这一点 决定了 经 济增 长与 稳定 物 价二 者间 是 矛 盾 与冲 突
的。 在现代 市场经济 条件下 ,
经济的 增长大多 伴随着 物价的 上涨,虽 然有时 也会
出现 经济增 长与物价 稳定并 存,
或是 经济萧条 与物价 上涨并 存,但这 种情况 极为
少见 。
(三)经 济增长与 国际收 支平衡 的冲突
一般情 况下,
经济 增长会 带来收 入的增加 ,由此 带来的 支付能力 的提高 会扩
大对 进口商 品的需求 ,
并可能 同时带 来对原本 用于出 口的商 品的需 求,这样 从经
常项 目来看 ,
会使出口 减少而 进口增 加,从而 导致贸 易差额 项目的恶 化。从 资本
项目 来看,
为 促进经济 增长要 加大投 资,因而 持续的 经济增 长通常伴 随着外 资流
入的 增加,
这 样国际收 支中的 资本项 目状况将 会改善 ,一定 程度上有 利于弥 补经
常项 目逆差 造成的国 际收支 失衡,
但 这 并不 意味 着经 济 增长 与国 际 收 支 平衡 的
并存 。

三、货币 政策最终目 标的权衡 与取舍

货币政策 各目标间 的矛盾 与冲 突决 定 了对 一国 政府 而 言,在 同 一 时 期内 全


面兼 顾各个 目标是难 以做到 的,
对此 各国中央 政府普 遍采用 的策略 有如下几 种:
(一)相 机抉择
相机抉择 是指根据 经济形 势的 要求,从 货币 政策 目 标中 优先 选 择 部 分目 标
作为 重点。 如在经济 萧条时 期,
各国 政府通常 会选择 以经济 增长、增 加就业 为主
要目 标,
而在 经济繁荣 时期则 会以抑 制通货膨 胀为优 先目标 ;再如若 一国在 对外
经济 项目中 出现严重 问题,
则 会选择 把 国际 收支 平衡 作 为实 行货 币 政 策 的重 要
目标 。

24 第十 七 章  货 币 政 策

(二)逆 风向行事
所谓逆风 向行事是 针对经 济发 展的 周 期性 变化,采 用扩 张和 紧 缩 两 种货 币
政策 交替使 用以引导 经济发 展趋势 的策略。 它主张 在经济 高涨阶段 为防止 经济
过热,应采用 紧缩性的 货币政 策;
相 反在 经 济低 迷时 期,则应 采取 扩 张 性 的手 段
以刺 激经济 增长和增 加就业 。
(三)单 一规则行 事
这是以 弗里德曼 为首的 货币主 义学派的 主要政 策主张 。认为时 松时紧 的货
币政 策是导 致经济发 展不稳 定的重 要因素,
主 张根据 一段时 期经济 发展的要 求,
确定 某一稳 定的货币 供应增 长率,
在 上下浮动 不大的 范围内 具体把 握。
在实践 中,
各国对 货币政 策各目 标间的冲 突基本 上是本 着统筹 兼顾、视 经济
环境 的需要 而选择重 点的原 则进行 处理的。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及其机制
货币政 策的四大 最终目 标,
作为 宏观性 、战 略性 的目 标 ,其实 现 依 托 于货 币
政策 中间目 标的选择 、
实现及 货币政 策机 制的 有效传 导。货 币政 策 的 最 终目 标
是金融 调节在 长时期内 争取达 到的 一种 理 想境 界,具 有 高度 的宏 观 性 和 稳定 性
的特 征,
因此 一方面其 衡量标 准很难 数量化,另一方 面其统 计资料的 及时汇 集整
理难 度较大 ,
不能满足 中央银 行对 经济、金 融 情 报 及 时 性、详尽性 的要 求。这 样
就需要 一系列 的阶段性 目标或 中间 目标 作 为中 介和 桥梁,使 反映 长 期 形 势的 最
终目 标短期 化、
具体化 、数 量化,并 通 过中 间 目 标来 检 查 、衡 量 最 终 目标 的 实 现
情况 。

一、货币 政策中间目 标

服务于中 间目标具 体化和 数量 化的 要 求,中 间目 标 通常 用一 些 经 济 变量 和


指标 来表示 ,
它是货币 政策实 施的中 间环节,它的准 确与否 关系到最 终目标 能否
实现 。
(一)货 币政策中 间目标 的选择 标准
中央银 行在选择 中间指 标时主 要考虑以 下几方 面条件 :
1.可测 性
它包含 两个方面 :
一是中 央银行 能够迅速 获得有 关中间 指标的 资料数据 ,二
是这 些资料 数据便于 人们分 析和预 测。
2.可控 性
它是指作 为中央银 行目标 的经 济指 标 的变 动要 能为 中 央银 行所 控制,是 直
接处 于中央 银行货币 政策工 具作用 的范围内 的那类 指标,
典 型的如 利率指标 等。
第三 节 货 币 政策 的 传 导过 程 及 其机 制 42

一些 指标如 就业率、
劳 动生产 率等属 于中央银 行直接 控制范 畴以外 的指标,不能
当作 货币政 策的中间 目标。
3.相关 性
它要求中 央银行所 采用的 中间 目标 与 货币 政策 工具 间 有稳 定的、密 切的 联
系,
这 样中央 银行通过 控制货 币政策 工具可以 较强地 控制中 间目标 ,从而实 现最
终目 标。
(二)中 间目标的 种类
结合可 测性、
可控 性和相 关性这 三个基本 条件,各国中 央银行在 实践中 选择
的货 币政策 中间目标 主要有 如下几 种:
1.利率
利率作为 市场价格 的重要 组成 部分,其 所代 表的 资 金价 格为 社 会 总 需求 和
总供给 提供了 重要的指 导信号 。利 率是 经 济过 程的 内生 变 量,其 变 动 是 顺循 环
的,
经 济景气 期,利率 随着投 资需求 的增加而 上升,
经 济萧条 期,利率 随投资 需求
的减少 而下降 。同时利 率作为 货币 政策 的 外生 变量,利 率的 变动 与 总 需 求之 间
是负 相关的 ,
二者呈反 方向变 动。这 样 以利 率作 货币 政 策的 中间 目 标 便 有两 方
面的 优势:
一 是利率的 变动能 敏感地 反映信贷 与货币 供需之 间的相 对变化;二是
利率 指标具 有明显的 可控性 ,
中央银 行可通过 多种手 段影响 利率,进 而影响 信贷
规模 和货币 供应量,
达 到金融 宏观调 控的预期 目标。
此外,
利 率作为货 币政策 的中间 目标 存在 着一些 缺陷。 这主 要 源 于 利率 是
货币 政策的 外生变量 ,
政策性 效果与 非政策性 效果的 综合影 响,使利 率作为 中间
目标不 尽理想 。中央银 行能够 迅速而 准确地计 量名义 利率,而对 GDP产生重 要
影响 的实际 利率却难 以计算 ,
因为实 际 利率 为名 义利 率 与预 期通 货 膨 胀 率二 者
之差 ,
而预期 通货膨胀 率往往 无法准 确计算,因此中 央银行 所控制的 名义利 率可
能是通 货膨胀 的心理作 用或投 机 行 为 等非 政 策 性 因 素 所致 。可 见,影 响 利率 的
政策性 因素与 非政策性 因素的 逆向 运动 会 导致 政策 效果 相 互抵 消,利 率 政策 的
效果 难以确 定。
2.货币 供应量
货币供 应量与利 率一样 是经济 发展的内 生变量 ,
与经济 周期呈 一致性变 化。
经济 的繁荣 往往伴随 着信贷 扩张,
货 币供应量 随之增 加,而 经济萧条 往往引 起信
贷减 缩,
货币 供应量即 会下降 。同时 ,货 币 供应 量作 为政 策 变量,其 增 减 变动 与
货币政 策的松 紧和社会 总需求 呈 正 相 关关 系。 这样,货 币供 应量 作 为 货 币政 策
的中 间目标 ,
不会产生 内生 变量 与外 生变 量 间 的相 互 干 扰,二 者 间 是正 相 关 关
系,
相 互推动 。
以货币供 应量作为 货币政 策的 中间 目 标还 有很 多其 他 优势:货 币 供 应量 的
各个 层次都 很直观地 反映在 各级银 行的资产 负债表 中,
方便 测量和 计算,同 时中

26 第十 七 章  货 币 政 策

央银 行通过 控制基础 货币可 以有效 地控制货 币供应 量 M1 和 M2。


此外,
货 币供应量 作为货 币政策 的中间指 标也存 在不尽 完美之 处,如决 定货
币供 应量的 现金漏损 率的变 动等,
在 实际操作 中是难 以把握 的。
3.基础 货币
基础货 币是指流 通中现 金和商 业银行的 存款准 备金的 总和。它 是商业 银行
体系 创造存 款货币的 基础,
中 央银行 通过调整 基础货 币量,再通过乘 数作用 来改
变商业 银行创 造的存款 货币数 量,从 而引 起全 社会的 货币 供应总 量的 变化。 基
础货 币作为 中央银行 的负债 ,
直接反 映在中央 银行的 资产负 债表上 ,由中央 银行
直接控 制,同 时,
基础货 币量的 改变 会导 致 利率 和货 币供 应 量都 发生 变化,具 有
较强 的操作 性。
与货币供应量一样,
以基础 货币作为 货币政策 的中间目标的 不足在于,中央银
行通过其对市场所施加的影 响会受制于影响货币乘数的 诸多因素的变动性的影响。
4.超额 准备金
超额准 备金是商 业银行 实际持 有的 准 备 金 在除 去法 定 准 备 金之 后的 余 额。
超额 准备金 作为货币 政策的 中间目 标,
其首要 的优势 在于它 仅涉及 银行系统 ,较
易为 中央银 行所控制 ,
同时能 够比较 敏感地反 映信贷 与货币 供需变 化。
以超额 准备金作 为中间 目标的 不利之处 与利率 一样,
可 能会误 导中央银 行。
超额准 备金既 是经济发 展的内 生 变 量,又 是经 济政策 的外 生变量 。 作 为 内生 变
量,
它 的变动 方向与经 济周期 的变动 方向是 相反 的,经济 扩 张期,投 资 的 上升 使
信贷 利率提 高,
商业银 行体系 的超额 准备金 减少 ;经 济紧 缩 期,投 资 的 下 降使 信
贷利 率降低 ,
商业银行 体系的 超额准 备金增加 。作为 货币政 策的外 生变量,超额
准备 金的变 动方向与 总需求 的变动 方向是一 致的,
中 央银行 紧缩银 根时,超 额准
备金 的数额 减少,
中央 银行放 松银 根时,超 额 准 备 金 的 规模 则 会 增 加 。这样,超
额准备 金作为 中间目标 会引起 政策 效果 与 非政 策效 果的 相 互干 扰和 抵消,使 中
央银 行难以 做出正确 决策。

二、货币 政策的传导 机制

货币政策 的传导机 制是指 中央 银行 为 实现 既定 的货 币 政策 最终 目标,借 助


货币 政策工 具,
通过中 间目 标的 实 现 和 传 递 进 而引 起 经 济 活 动 的 变 化 的过 程。
具体 而言,
整 个过程可 分为四 个步骤 ,即 中 央银 行货 币政 策 的制 定、货 币 政策 工
具的 运用、
中 间目标的 预期实 现和进 一步 实现 最终目 标。货 币政 策 的 传 导过 程
如图 17-2所 示。
如图 17-2所示,货币政 策的传 导一般由 四步组 成:
第一步 是准备阶 段,
也即 中央银 行对货币 政策的 制定。 在这一 初始环节 ,中
央银 行首先 会根据当 时国内 的宏观 经济状况 和国际 形势确 定货币政 策的最 终目
第三 节 货 币 政策 的 传 导过 程 及 其机 制 42

图 17-2  货 币政 策 传 导过 程

标,
并 制订相 应的具体 实施方 案。同 时,由于 货币政 策四大 最终目标 的矛盾 性和
冲突性 决定了 中央银行 需要对 它 们 相 机进 行 取 舍。 一般 在 经济 过热、通 货膨 胀
时期 ,
中央银 行需采取 紧缩性 的货币 政策,而 在经济 衰退、
失 业严重 时期,中 央银
行会 采取扩 张性的货 币政策 。
第二步 是对货币 政策工 具的选 择 与运 用阶 段。 在确 定 了 货 币政 策目 标 后,
中央 银行将 利用各种 货币政 策工具 来实现其 目的。 常用的 货币政策 工具包 括存
款准 备率、
再 贴现率和 公开市 场业务 。 由于 这三 种货 币 政策 工具 的 特 点 和实 施
利弊 各有不 同,
因此中 央银行 在实际 操作中一 般会有 选择地 重点利 用某种工 具,
同时以 其他货 币政策工 具为辅 。除 货币 政 策工 具自 身的 选 择外,中 央 银 行还 涉
及与 其配套 的财政政 策的选 择。货 币政策与 财政政 策间存 在着三种 组合搭 配方
式:
即 扩张性 的货币政 策与扩 张性的 财政政策 相搭配 ,紧缩 性的货币 政策与 紧缩
性的 财政政 策相搭配 及采取 二者一 松一紧的 搭配方 式。货 币政策实 施时的 具体
情况 决定了 二者间的 配合方 式。
第三步 是预期中 间目标 的实现 。中间目 标是货 币政策 传导机制 中的关 键环
节,
是 衡量中 央银行能 否达到 最终 目的的 重要 指标。 如前所 述,利率、货 币供 应
量、
超 额准备 金和基础 货币是 最重要 的中间目 标。
第四步是 四大最终 目标的 实 现 。通 过 货币 政策 工具 的 运用,在 中 间 目标 的
实现 过程中 分阶段地 检查货 币政策 实施的效 果,
通过 逐渐地 修正,使 其不断 向最
终目 标靠拢 ,
从而尽可 能最大 限度地 实现经 济持 续增 长、物 价稳 定、充 分 就业 和
国际 收支平 衡的目标 。

三、凯恩 斯主义与货 币主义货 币政策传导 机制理论 简介

在西方的 货币政策 传导机 制理 论中,以 凯恩 斯主 义 学派 和货 币 主 义 学派 的

① 部分 讨论 参见姚 长辉 著 .《货 币银 行学》.第 327~331页.北京:北 京大 学 出版社 ,


2002。

28 第十 七 章  货 币 政 策

理论 最具有 代表性,
二 者的核 心分歧 在 于对 使货 币政 策 传导 机制 发 挥 作 用的 中
间目 标的看 法不同,
前 者认为 利率是 最重要的 中间目 标,而 后者则认 为货币 供给
量是 最重要 的中间目 标。
(一)凯 恩斯主义 的货币 政策传 导机制理 论
凯恩斯主 义的货币 政策传 导机 制理 论 按其 发展 思路 可 分为 两部 分,即局 部
均衡 分析和 一般均衡 分析。
局部均 衡分析的 基本思 路是:
货 币供给是 中央银 行控制 的外生 变量,中 央银
行通过 调控货 币供应量 影响市 场利 率的 升 降,而 利率 的 变化 会引 起 资 本 边际 效
率的变 化,使 投资以乘 数方式 增减,而投 资 的 增 减最 终会 影 响 总 支出 和总 收 入。
若以 M表示货 币供给 ,以 r代表利 率,以 I代表 投资,
以 E代 表总支 出,
以 Y代表
总收 入,
则上 述关系可 表述为 :
M→r
→I→E→Y
在以上 分析中,
利 率是最 主要的 环节,货 币供应 量通过 利率的变 动对投 资乃
至整 个经济 过程发生 影 响 。由 于此 处 分析 只 涉 及 了 货币 市 场 对 商 品市 场 的 影
响,
而 没有显 示出货币 市场与 商品市 场间相互 影响的 循环往 复作用 ,因此被 称为
局部 均衡分 析。
在局部 均衡分析 的基础 上,
一般 均 衡分 析所 做的 进 一步 研究 是 沿 着 如下 思
路展 开的:
(1)假 定货币供 给增加 而产出 水平 不 变,则 增加 的 货币 供给 量 会 导 致市 场
利率 的下降 ,
利率下降 使资本 边际效 率提高,刺激投 资,
引起 总支出 增加,社 会总
需求 的增加 推动了总 产出量 的上升 ,
这是货币 市场对 商品市 场的作 用。
(2)当 总产出增 加时,
社 会货币 需求会增 加,此 时若没 有新增的 货币供 给量
投入 ,
则会使 市场利率 提高,投资减 少,
由此商 品市场 便对货 币市场 产生了影 响。
(3)利 率回升后 ,
使总需 求减少 ,产出下 降;
产出 下降,又使社会 货币需 求下
降,
利 率重新 回落,这 便产 生了 商品 市 场和 货 币 市 场 间相 互 影 响 的 循环 往 复 过
程。 在这种 周而复始 的过程 中,
收入 和利率会 逐渐逼 近一个 平衡点 ,这一点 同时
满足 货币市 场和商品 市场的 均衡。
从如上 分析可知 ,
凯恩斯 主义特 别重视利 率在货 币政策 传导机 制中的作 用,
利率 是凯恩 斯主义的 主要中 介指标 。
(二)货 币主义货 币政策 传导机 制理论
货币主 义货币政 策传导 机制理 论提出了 与凯恩 斯主义 不同的看 法。它 认为
货币 供应量 在整个传 导机制 中起决 定性的作 用,
而不 是利率 。
(1)货 币学派认 为货币 供给是 由中 央 银行 决定 的外 生 变量,而 货 币 需求 具
有内 在的稳 定性,
因此 决定货 币需求 的函数中 不包含 任何货 币供给 的因素,货币
供给 的变化 不会直接 引起货 币需求 的变化,
这 样当外 生变量 货币供 给改变时 ,如
第 四 节  新 的 货币 政策传 导 机 制探 索 42

当货 币供给 增加时,
公 众持有 的货币 量会超过 他们所 愿意持 有的货 币量,从 而导
致公 众支出 的增加,
即 M→ E。
(2)当 公众持有 的货币 量超过 其愿 意 持有 量时,多 余的 部分 会 被 用 来购 买
金融 资产、
非 金融资产 或进行 人力资 本的投资 ,不同 取向的 投资选择 会引起 不同
资产 相对收 益率的变 动。当 金融资 产投资偏 多时,
则 金融资 产市值 上升,收 益相
对下 降,
从而 会刺激非 金融资 产的投 资;当 非金 融资 产投 资 增加 时,则 可 促进 产
出增 加,
导致 生产品价 格上涨 。在人 们 进行 如上 的不 同 投资 选择 时 会 引 起全 社
会资 产结构 的调整,
在 这种动 态的调 整过程中 ,不同 资产收 益率的比 例会渐 趋稳
定状 态。这 一阶段的 变化体 现了由 支出变化 导致投 资变化 的过程,即 E→I

(3)由 于货币供 给量的 增加导 致支 出 和投 资发 生变 化 ,最终 必 然 引 起名 义
收入 的变化 ,
即I→ Y。 由于 名义 收 入 是 价格 和实 际产 出的 乘 积,这就 涉及 名 义
收入 的增加 在多大程 度上分 别反映 在实际产 出量的 变化和 价格的变 化上。 货币
学派的 基本观 点是货币 供给的 变化 在短 期 内对 两方 面均 会 产生 影响,但 在长 期
上只 会影响 价格水平 ,
因此货 币学派 主张实行 单一规 则的货 币政策 。
如前所 述,
货币主 义的货 币政策 传导机制 可概括 为:
M→E→I
→Y

第四节 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探索
货币政 策传导机 制理论 在过去 20年间随 宏观经 济理论 的创新 而不断发 展。
尽管在 一些问 题上的认 识逐渐 得到 澄清 和 统一,但更 多 则是 产生 新 的 分 歧与 争
论。2
0世纪 8
0年代 以来,关于货币 传 导 机制的 研究取 得了新 进展,新的货币 政
策传导 机制理 论与传统 的货币 传导 机制 理 论之 间的 核心 分 歧在 于:传 统 货币 传
导机 制理论 假设金融 市场是 完善的 ,
各种资金 来源可 以方便 地相互 替代,从 而忽
略了 信贷的 作用,
认为 货币政 策主要 通过货 币供 给量 的变化 ,改 变利 率,进而 改
变支 出,
并最 终对全社 会经济 活动产 生影 响。而 新的 货 币政 策传 导 机 制 理论 则
认为 ,
由于金 融市场是 不完善 的,金 融中 介 机 构 在克 服信 息 不 对 称方 面的 优 势,
决定 了信贷 作为商业 银行的 产品难 以被其他 资金来 源所取 代。二者 间的如 上分
歧衍生 出它们 关于货币 政策对 经济 活动 影 响渠 道看 法的 不 同,传 统 的 货 币传 导
机制理 论认为 ,“货 币渠道 ”是主 要 途 径 ,而 新 的 货 币 政 策传 导机 制理 论则 更 倾
向于认 为,货 币政策对 经济活 动 的影 响 是 通 过 “信 贷 渠 道 ”发 挥作 用的 ,后 者 在
此基 础上形 成了银行 信贷渠 道和资 产负债表 渠 道 (包 括 非对 称信 息 效 应 论和 流

① 参见 萧松 华著.《当代 货币理 论与 政策》.第 313~324页.成都:西 南财 经 大学出 版社 ,2


001。

30 第十 七 章  货 币 政 策

动性 效应论 )两种信 用传导 理论。

一、银行 信贷论

银行信贷 论是一种 典型的 信用 传导 机 制理 论,它 主 要是 从银 行 资 产 负债 表


的资 产方(也即贷款 )出 发,认为 在 信 息 不对 称的 条件 下,商 业银 行的 资产 业 务
与负债 业务一 样具有独 特的政 策 传 导 功能 。也 就是 说,银行 贷款 与 其 他 金融 资
产不 可能完 全替代,
特 定类型 的借款 人的 融资 需求只 能通 过贷款 得到 满足。 这
就使得 货币政 策除了通 过一般 的利 率机 制 传导 外,还 可 以通 过银 行 贷 款 的增 减
变化 ,
进一步 强化其对 经济运 行的影 响。
在实行 紧缩性货 币政策 时,
在银 行资产结 构保持 不变的 情况下 ,银行贷 款供
给减少 ,导致 利率的普 遍提高 ,
从而 抑制 了 投资 的增 长,这就 迫使 那 些 依 赖银 行
贷款 融资的 特定借款 人进一 步削减 投资,
最终 导致国 民收入 的减少 。
反之,
在 实行扩张 性货币 政策时 ,银 行 贷款 的供 给量 增 加,那 些 只 能 从银 行
而不 能从其 他渠道取 得借款 的特定 借款人,
将 增加借 款,并 继而引发 投资和 消费
的增 加,
最终 带来国民 收入的 增长。
由此看 出银行信 贷论的 货币政 策传导机 制 为 :
货 币 供应量 的增加 (减少)导
致银 行贷款 的增加(减少),贷 款的增加 (减 少)导 致 投资 的增 加 (减 少),投资 的
增加 (减少 )导致 产出的 增加(减少)。
银行信 贷论具有 如下几 点重要 含义:
(1)即 使存在如 凯恩斯 所描述 的流 动 性陷 阱,以 致 于利 率传 导 机 制 根本 无
效,
货 币政策 也可以通 过信用 供给的 变动继续 发挥作 用。
(2)货 币政策对 小企业 的影响 要大 于 对大 企业 的影 响 ,因为 小 企 业 更依 赖
于银 行贷款 ,
而大企业 可以直 接通过 股票、债券 市场 进入 信 用市 场,而 不 必通 过
银行 。
(3)银 行贷款数 量与利 率和货 币供 给 一样,都可 以 作为 货币 政 策 紧 缩或 扩
张的 指标。
银行信贷 理论是建 立在一 定前 提假 设 基础 之上 的:首先 货币 政 策 是 非中 性
的,
即 货币能 够对真实 经济产 生影 响。其次 ,银 行贷 款具 有 特殊 性,即 对 部分 借
款人 来说,
其 他类型的 借贷不 能完全 替代它。 如果没 有这一 条件,银 行贷款 的增
加并不 一定导 致支出的 增加。 因为 当银 行 贷款 增加 时,借款 人可 能 会 仅 仅减 少
其他渠 道获得 的借款;反之,
当 货币 紧缩 时 ,特定 借款 人 可能 会通 过 其 他 途径 获
得借 款,
以抵 消银行贷 款的 减 少。再 次,假 定 中 央 银 行增 加 银 行 体 系的 准 备 金
时,
商 业银行 能通过准 备金的 操作,影响贷款 的供给 。如上 三个条件 是该传 导机
制存 在的前 提。
第 四 节  新 的 货币 政策传 导 机 制探 索 43

二、非对 称信息效应 论

非对称 信息效应 论认为 货币政 策可以通 过对股 票价格 的影响来 影响企 业净


值,
并 进而影 响投资和 产出,企业的 资产负债 情况或 净值是 货币政策 传导的 另一
个途 径。
非对称信 息效应论 以金融 市场 上的 信 息不 对称 现象 为 出发 点,认 为 由此 导
致的逆 向选择 和道德风 险会使 那些 有生 产 和投 资机 会的 企 业难 以获 得资金,从
而导 致经济 活动的萎 缩。而 减少逆 向选择和 降低道 德风险 的重要途 径是增 加企
业的 净值,
因 为企业净 值的增 加意味 着借款人 的贷款 实际上 有较多 的抵押品 ,这
一方 面减少 了逆向选 择的损 失,
另一 方 面由 于企 业较 高 的净 值意 味 着 企 业的 所
有者 在该企 业投入了 较多的 股本,
股 本投入越 多,所 有者投 资于高风 险投资 项目
的意 愿越低 ,
从而降低 了道德 风险。 因此,企业 净值 的增 加 ,会引 起 贷 款 和投 资
支出 的增加 。
其货币 政策传导 机制的 作用过 程如下:
货币供 应量增加 →企业 股票价 格上升→ 企业资 产净值 上升→逆 向选择 和道
德风 险降低 →银行贷 款增加 →投资 增加→产 出增加

三、流动 性效应论

流动性效 应论认为 消费者 的资 产负 债 表也 是货 币政 策 的传 导途 径之一,认


为货 币政策 通过 影 响 股票 市 场 来 影 响消 费 者 对 耐 用消 费 品 的 支 出 ,最 终 影 响
产出 。
一般情 况下,
人们 在选择 投资方 式时会考 虑到其 流动性 问题,耐 用消费 品的
流动 性弱,
而 金融资产 (如 股票、
债 券等)的流 动性 强,
人 们 对于 可能陷 入 财务 困
境的 预期决 定了其将 减少耐 用消费 品的支出 。而陷 入财务 困境的可 能性的 大小
是由 消费者 的资产负 债情况 决定的 。具体来 说,
当股 票价格 上升时 ,金融资 产的
价值 将提高 ,
其资产负 债情况 会趋向 良性发 展,陷入 财务 困 境的 可能 性降低,因
而比 较乐意 购买耐用 消费品 ;
反之,当股票价 格降低 时,
金融 资产的 价值将下 降,
其资 产负债 情况会恶 化,
陷入 财务困 境的可能 性增大 ,对流 动性较差 的耐用 消费
品的 支出就 会减少。
在金融 市场上,
货 币供给 量的增 加会引起 股票价 格的上 升,金融 资产价 格的
提高 使消费 者预期其 财务状 况相对 稳定,
对陷 入财务 困境可 能性的 估计降低 ,耐
用消 费品的 支出随之 增加,
社 会的总 投资及产 出就会 增长。 可见,货 币政策 通过
对金 融资产 的价格的 影响,
实 现了对 全社会总 产出的 干预,其传导机 制为:
货币供 给增长→ 股票价 格上升 →金融资 产价值 提高→ 财务困难 的可能 性降
低→ 耐用消 费品支出 增加→ 产出增 加

32 第十 七 章  货 币 政 策

非对称 信息效应 论和流 动 性 效 应论 (或 资 产 负 债表 观点 )在 表现 形式 上 非


常接 近银行 信贷观点 ,
即它们 都认为 货 币政 策对 经济 运 行的 影响 可 以 通 过对 特
定借 款人的 受信能力 的制约 而得到 强化。
与此同 时,
非对称 信息效 应论和 流 动性 效应 论与 银 行信 贷观 点 也 有 着实 质
性的 区别,
银 行信贷观 点是从 银行贷 款供给角 度出发 ,解释 信用对经 济的独 特影
响;
而 资产负 债表观点 则是从 不同货 币 政策 态势 对特 定 借款 人资 产 负 债 情况 的
影响 这一角 度出发,
解 释信用 在传导 过程中的 独特作 用。

第五节 我国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手段
我国在 货币政策 工具的 运用和 变革上带 有明显 的时代 印痕。由 于受长 期实
行高度 集中的 计划经济 体制的 影响,信 贷规 模控 制在 相 当长 的时 期 内 一 直是 我
国主要 的货币 政策工具 。随着 改革 开放 的 深入 进行,我 国货 币政 策 的 制 定和 执
行由 起初的 带有计划 调节和 市场调 节的双重 特点,
逐 渐转向 以市场 为主,并 且计
划的 色彩日 益转淡。 在货币 政策工 具和手段 的运用 上也更 趋多样化 。

一、存款 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 备金 制 度是中 国人 民 银行 自 19
84年单 独 行使 中 央 银行职 能后开 始
运用 的重要 货币政策 工具之 一。它 规定所有 的商业 银行、
信 用合作 社、信托 投资
公司 等一切 金融机构 必须按 中国人 民银行规 定的比 例缴纳 存款准备 金。存 款准
备金 由各金 融机构的 库存现 金和中 央银行的 存款两 部分组 成。存款 准备金 是中
央银 行调控 商业银行 信贷扩 张规模 的重要手 段。
我国的 存款准备 金制度 自 19
84年 建立以来 ,随着 宏观经 济形势 的变化进 行
了多 次必要 的调整:
198
5年 为克 服 法 定 存款 准备 金率 过高 带 来的 不利 影响,统
一为 1
0%;
198
7年为紧缩 银根,抑制通 货膨胀,从 1
0%上 调为 12% ;
1988年 为紧
缩银根 ,抑制 通货膨胀 ,
进一步 上调为 13%;
1998年 3月 21日 ,
对存款 准备金 制
度进 行了改 革,
存款准 备 率 从 13% 下 调 到 8% ;
1999年 1
1月 2
1日,由 8% 下 调
到 6%;
200
3年 9月 2
1日 ,由 6%调高至 7%。
最近的一 次调整是 20
04年 4月 2
5日,为了 防止货 币信贷 总量过 快增 长 ,引
发通 货膨胀 或资产价 格泡沫 ,
积聚金 融风险 ,经 国务 院批 准 ,中国 人 民 银 行决 定
提高 存款准 备金率 0.
5个百分 点,即存 款 准备 金率 由现行 的 7% 提 高 到 7.
5%。
提高 存款准 备金率 0.
5个百分 点后 ,金 融 机 构 将一 次性 减少 可用 资 金 110
0亿
元左右 。将执 行 7.
5% 存款准 备金率的 金融 机构包 括:国 有独资 商业 银行、股 份
制商 业银行 、
城市商业 银行、农村商 业 银行 、农村 合作 银行、中 国 农业 发展 银 行、
信托投 资公司 、财务公 司、
金融 租 赁 公 司和 有 关 外 资 金 融机 构。 同时,根 据差 别
第 五节  我国 主 要的 货 币 政策 工 具 及其 手段 43

存款 准备金 率制度,
农 村信用 社和 城市 信用 社将 暂 缓执 行 7.
5% 的存 款准 备 金
率,
仍 执行 6% 的标准 。
目前我 国存款准 备金制 度在实 际操作中 的问题 集中表 现在没有 充分考 虑存
款期限 、存款 机构规模 的大小 、
地区 间的 经 济条 件等 各种 差 别,对 各 项 存 款均 规
定统 一的法 定存款准 备金率 ,
忽视了 各种 存款 的性质 及派 生能力 的差 异。在 完
善存 款准备 金制度方 面,
今后 应针对 各项存款 流动性 的不同 ,确定合 理的存 款准
备金 率和合 理的准备 金结构 。

二、利率 制度

利率制 度的基本 作用机 制是:


中 央银行通 过对再 贷款利 率的调 整,影响 专业
银行向 中央银 行贷款的 收缩或 扩张,并 影响 专业 银行 对 工商 企业 贷 款 利 率的 调
整,
从 而影响 微观经济 主体对 专业银 行的 贷款要 求,最终 影 响 社 会信 贷总 规 模。
目前 我国实 行的是管 制利率 制度,
人 民 币存 贷款 的基 准 利率 由中 国 人 民 银行 统
一规 定。随 着改革开 放的深 入,
我国 的 利率 政策 逐步 地 进行 了一 些 灵 活 性的 变
革,
包 括提高 了存贷款 的利率 水平,在不 同 行业、部门 间 有针 对性 地 实 行 差别 利
率,
允 许基层 银行在国 家统一 规定的 利率基础 上在一 定幅度 内上下 浮动利率 ,以
及逐 步形成 银行间同 业拆借 市场利 率等。
我国于 19
87年开始 实行 浮动 利率 制 度 ,当时 允许 银行 贷 款利 率 在 20% 以
内浮 动。1
996年 8月 ,
中央银 行又允 许农 村信 用社贷 款上 浮 40%。近 几年 来,
根据 我国利 率市场化 改革“先外币 、后本 币,先 农村、后 城市 ,先贷 款、后存 款 ,先
长期 、
后短期 ,先大额 、
后小额 ”的 总体思路 ,
利率市 场化步 伐进一步 加快。

996年 6月,
放开 银行间 同业 拆 借 市 场和 银行 间 债券 回 购 利率;1
998年 3
月,
改 革再贴 现利 率 和贴现 利率的 生成机 制,放 开了贴 现和 转 贴现利 率;
199
8年
9月 ,
放开了政 策性银 行发行 金融债券 的利率 ;
199
9年 9月成 功实现 了国债在 银
行间债 券市场 招标 发 行;1
999年 1
0月,对 保 险 公司 大 额 定 期 存款 实 行 协 议 利
率;
扩 大了金 融机构贷 款利率 的 浮 动 权,简 化 了 贷 款 利率 种类 (其 中 1
998年 1

月 31日农村 信用社贷 款利率 最高上 浮由 4
0%扩 大到 5
0%;
199
9年 4月 1日 允
许县 以下金 融机构贷 款利率 最 高 上浮 3
0%;
同年 9月 1日金 融机构 对小企业 贷
款利 率由最 高上浮 30%扩大 到所有中 型企业 )。2
000年 9月 2
1日 ,对 3
00万 美
元以上 的大额 外币存款 利率由 金融 机构 和 客户 协商 确定;中 央银 行 灵 活 运用 公
开市 场操作 ,
调控货币 市场利 率,公 开市场利 率已经 成为货 币市场的 基准利 率。
尽管如 上一些手 段和措 施促进 了我国利 率制度 由管制 利率向市 场利率 的发
展,
但 目前利 率制度作 为我国 货币政 策的工具 和手段 还存在 着一些 明显的不 足。
首先 ,
中央银 行在调整 利率时 主要依 据的不仅 是当时 的价格 水平、社 会资金 供求
状况 等宏观 经济指标 的情况 ,
还要考 虑企业和 财政的 承受能 力,因此 现行利 率往

34 第十 七 章  货 币 政 策

往并 不能真 实地反映 市场资 金的供 求和 价 格;其 次,在利 率 政策 上,由 于 我国 对


信贷总 量的控 制仍然在 一定程 度上 是通 过 贷款 规模 管理 实 现的,利 率 政 策的 实
施往 往只影 响到利率 水平的 升降,
并 没有引起 信贷总 量的实 质性变 化。
今后我 国利率制 度改革 的首要 任务是逐 步推进 利率市 场化。利 率作为 资金
的价 格,
要充 分体现其 市场属 性,同 时企业市 场机制 的建立 和完善是 利率机 制得
以充 分发挥 作用的基 本条件 。

三、信贷 控制

计划经 济时期,
信 贷控制 曾一度 是我国货 币政策 的最重 要手段 和工具,它是
中国人 民银行 按照国民 经济发 展计 划以 及 经济 金融 形势 的 要求,确 定 适 当的 贷
款规 模和货 币供应量 ,
对全社 会的信 贷 规模 进行 综合 平 衡控 制的 一 种 重 要手 段
和做法 。目前 我国中央 银行所 使用 的货 币 政策 工具 已进 一 步丰 富和 完善,但 中
央银 行还没 有完全放 弃信贷 控制这 一手段。 这一方 面是由 市场机制 固有的 缺陷
决定 的,
市场 调节的盲 目性决 定了单 纯 依靠 市场 去调 节 资金 的流 动 会 加 大地 区
间经 济发展 的差距;
另 一方面 由于我 国 目前 已有 的间 接 调控 手段 还 不 能 充分 发
挥其 功能,
信 贷控制作 为一种 辅助手 段 可在 一定 程度 上 按照 中央 银 行 的 意图 更
有效 地调控 社会货币 供应量 。

四、再贷 款与再贴现

中央银 行再贷款 是中央 银行向 商业银行 和其他 金融机 构以借贷 方式投 放的


资金 。按其 融通资金 的方式 划分,
有 信用放款 和票据 再贴现 两种;按 贷款期 限划
分,
有 年度性 、季节性 和日拆 性再贷 款三种。 中央银 行再贷 款在整个 银行贷 款中
处于 “总闸 门”的 地位,是商业 银行和 其他 金融 机构 发放 贷款 的 初 始 资 金 (或 原
始存 款)来 源。一旦 进入流 通,就 会按照固 有 的 规律 派生 更 多 的 存款,扩 张银 行
信用 。调控 中央银行 再贷款 的数量 、
投向,可 以引导 和调节 整个银行 体系的 贷款
规模 和结构 ,
是中央银 行实施 货币政 策的一种 重要的 、有效 的间接调 控手段 。
中央银 行再贴现 是指中 央银行 根据规定 的再贴 现率买 进商业银 行等金 融机
构已经 办理贴 现的未到 期票据 的 业 务。 中 央银 行规 定的 再 贴现 率,通 常 可以 反
映一个 国家的 利率水平 和利率 政 策 动 向,对短 期市场 利率 有导向 作用 。 再贴 现
业务 以经济 活动中实 物 交 易 为 基 础,与 中 央 银 行的 信 用 贷 款 相 比 更 具 稳健 性。
在西 方国家 ,
中央银行 对商业 银行的 再贷款一 般采用 再贴现 的方式 ,即商业 银行
在向需 要资金 的企业提 供票据 贴现 服务 之 后,可 以将 这 些票 据向 中 央 银 行申 请
再贴 现以弥 补自己资 金的不 足。中 央银行以 再贴现 率来控 制对整个 金融体 系的
货币 供应。

986年 4月我国 公布了 《中国人 民银行 再贴现 试行办法 》,它标志 着我国 再
第 五节  我国 主 要的 货 币 政策 工 具 及其 手段 43

贴现 政策的 正式运行 ,
它为金 融体系 的资金需 要给予 了必要 的支持 ,也为中 央银
行货 币政策 的贯 彻 执 行 提 供了 新 手 段。经 国 务 院 批 准 ,中 国 人 民 银 行 决 定 从

004年 3月 2
5日起实 行再贷 款浮息制 度。再 贷 款 浮息制 度是指 中国 人 民银 行
在国务 院授权 的范围内 ,根据 宏 观经 济 金 融 形 势 ,在 再 贷 款 (再 贴 现 )基准 利 率
基础 上,
适时 确定并公 布中央 银行对 金融 机构 贷款利 率加 点幅度 的制 度。这 项
新的政 策规定 ,对期限 在 1年 以内、
用 于金融机 构头寸 调节和 短期流 动性支持 的
各档 次再贷 款利率,
在 现行再 贷款 基准 利 率 基 础上 加 0.6
3个百 分 点 。以 2
0天
以内再 贷款为 例,现行 基准利 率为 2.
7%,
加点 浮息后 为 3.
33%。再 贴现利率 在
现行 再贴现 基准利 率 2.9
7% 的 基 础 上 加 0.2
7个 百 分 点,加 点 浮 息 后 利 率 为
3.
24% 。为支 持农村经 济发展 ,
农村信 用社再贷 款浮息 分三年 逐步到 位,且到 位
后加 点幅度 减半执行 。 实 行 再 贷 款 浮息 制 度不 涉 及企 业 和 居民 个 人 。这 是 继

001年 9月 1
1日 中央银 行将再 贷款(再贴现 )利 率由年息 2.
16%提 高到2.
97%
后继续 上调该 利率,通 过此举 ,各 金 融机 构已 减 少对 再 贷 款 (再 贴 现 )资金 的 依
赖,
央 行再贷 款(再 贴现)余额 逐步下降 。
目前由于 我国证券 和票据 市场 还不 发 达,加 之计 划 经济 体制 下 资 金 供给 制
的影响 和国家 专业银行 承担着 政策 性贷 款 任务,中央 银 行的 再贷 款 失 去 了弥 补
商业 银行短 期资金不 足的作 用,
往往 成为专业 银行长 期化的 资金来 源。因此 ,我
国的中 央银行 再贷款主 要是信 用放 款形 式 ,贷款 的主 要 对象 是国 有 独 资 商业 银
行。 中央银 行再贷款 工具不 能得以 灵活运用 。今后 要充分 发挥中央 银行再 贷款
的调 节作用 ,
使这一货 币政策 工具更 具有伸 缩性 、适 应性 强 的特 点,成 为 我国 货
币政 策的重 要调控手 段。目 前,
国家 开发银 行、中国 进出 口 银行、中 国 农 业发 展
银行三 家政策 性银行已 专门从 事政 策性 贷 款业 务,国 有 专业 银行 向 商 业 银行 方
向转 变,
要求 其自求资 金平衡 。今后 ,中 央 银行 可逐 步减 少 信用 再贷 款比重,扩
大再贴 现规模 的比重,促进商 业银行 票据 承兑、贴现 与再 贴 现 业 务的 稳步 发 展,
在适 当时机 相应收回 再贷款 ,
灵活运 用中央再 贷款这 一货币 政策工 具。

五、公开 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 操作是指 中央银 行在 金融 市 场上 买卖 债券 的 交易 活动,中 央银 行


在市场 上进行 证券交易 并无利 润 动 机,而 是为 了实现 其货 币政策 目标 。 人民 银
行自 19
96年开 始以国 债 为 操 作 工 具的 公开 市 场业 务 。19
98年起,中央 银 行 将
国债 、
政策性 金融债券 和中央 银行融 资券同时 纳入交 易工具 。目前 ,人民银 行选
择了 40家商 业银行为 公开市 场一级 交易商。

998年以 来,中国 央 行 在 公开 市场 操 作方 面也 进行 了 一系 列探 索和实 践,
取得 了明 显效 果 。1
996年刚启 动这 一货 币政策 工具 时,当 年 的 交易 量仅 2
0多
亿元 。随后 实际上停 止了公 开市场 交易。1
997年 亚洲金 融危机 以 后 ,
中 国经 济

36 第十 七 章  货 币 政 策

发展 遇到了 外需不足 的 困 难。 为了 扩 大 内需,为了 增 加 基 础 货币 投 放 ,我 们 于



998年 5月 2
6日正式 恢复了 公开市场 操作 。根 据扩 大 内 需 的需 要 ,
199
8、19
99
两年 ,
中央银 行面临增 加货币 投放的 任务,所以,这两 年 公开 市场 操 作 以 逆回 购
为基 本操作 方式,
以便 扩大基 础货币 供应。 这两 年通 过 公开 市场 操 作 增 加基 础
货币 26
00多 亿元,占这两 年中央银 行基 础货币 投放 增加 额 的 85%。 为 增加 基
础货 币供应 量、
为扩大 货币供 应量和 贷款发挥 了重要 作用。 迄今为 止,随着 经验
的积 累,
中央 银行已能 越来越 灵活地 运用公开 市场操 作这一 工具。
相对于 其他货币 政策工 具而言 ,公开 市场业 务具 有操作 灵活 、主 动的 特 点,
是中央 银行调 整货币供 应量的 一种 理想 货 币政 策工 具,但在 我国 由 于 受 制于 有
价证 券市场 的有限发 展,
公开 市场操 作 还远 未成 为中 央 银行 调控 货 币 市 场的 主
要工 具。从 积极的方 面看,
近 年来我 国国债发 行量逐 年不断 上升,在 中央银 行的
资产 结构中 其比重也 在不断 提高;
另 外,经 过二 十几 年的 改 革,我 国 金 融 市场 体
系初 步形成 ,
金融机构 体系日 渐完善 ,这些都 为公开 市场操 作手段的 发挥创 造了
积极 的条件 。发展公 开市场 业务并 建立有效 的货币 政策操 作方式既 依赖于 货币
市场 和债券 市场的大 力发展 ,
又以逐 步推进利 率体制 改革为 前提。
如上五 种货币政 策工具 是我国 目前和未 来的主 要货币 政策手段 。由于 我国
在社会 主义制 度下尚未 建立起 完善 的市 场 经济 机制,因 此我 国货 币 政 策 运行 同
西方国 家货币 政策运行 有着很 大 的 差 别。 其中 最大 的不 同 在于,我 国 的 货币 政
策要兼 顾总量 控制和结 构调整 两方 面的 要 求,这 一点 很 明显 地体 现 在 信 贷计 划
和利 率政策 上,
而在西 方发达 的市场 经济中,产业结 构的调 整是由微 观经济 主体
在价 格信号 的导向下 通过市 场机制 完成的。 为了兼 顾总量 控制和结 构调整 两方
面的要 求,在 我国的经 济体制 中,
长 期把 银 行作 为执 行国 家 计划 的行 政机关,而
不是 追求利 润最大化 的企业 ,
这一特 点 增加 了中 国货 币 政策 传导 机 制 由 直接 控
制向 间接调 控转化的 难度。

本 章 小 结

1.货币 政策也 称金融 政策,是 货币当 局或中 央银行为 实 现 宏观经 济调控 目


标而 采用各 种方式调 节货币 供给量 和利率水 平进而 影响宏 观经济的 方针和 政策
措施 的总称 。它一般 包括三 方面的 内容:
① 政 策目标;② 实 现目 标 所 运 用的 政
策工 具;
③ 预期达 到的政 策效果。
2.货币 政策工 具是指 中央银行 为实现 货币政 策目 标 而采取 的政 策手 段 ,包
括一 般性的 货币政策 工具、
选 择性的 货 币政 策工 具以 及 直接 信用 控 制 和 间接 信
用指 导。
3.货币 政策目 标是指 一国中央 银行制 定和实 施货 币 政策,对国民 经济进 行
金融 调控最 终要达到 的目标 ,
它是一 国 的货 币当 局据 以 制定 和执 行 货 币 政策 的
本 章 小 结 43

依据。 通常分 为最终目 标和中 间 目 标 两类 。货 币政 策目 标 通常 有四 大目标:稳


定物 价、
充分 就业、经 济增长 和国际 收支平衡 。这四 大目标 在货币政 策实施 过程
中存 在着矛 盾和冲突 ,
中央银 行一般 本着相机 抉择、逆风向 行事或单 一规则 的原
则进 行权衡 与取舍。
4.货币 政策的 中 间 目 标 选择 应 本 着可 测 性、可 控 性 和 相 关性 的 原 则。 利
率、
基 础货币 、货币供 应量及 超额准 备金是最 常用的 中间目 标。
5.货币 政策的 传导过 程由 四 个 步 骤构 成 ,即 中央 银行 货 币政 策的 制定、货
币政 策工具 的运用、
中 间目标 的预期 实现和进 一步实 现最终 目标。
6.凯恩 斯主义 认为利 率是货币 政策传 导机制 中最 重 要的中 介指 标,利率 的
变化 会引起 资本边际 效率的 变化,
使 投资以乘 数方式 增减,而投资的 增减最 终会
影响 总支出 和总收入 ,

M→r
→I→E→Y
7.货币 主义认 为货币 供应量在 货币政 策传导 机制 中 起决定 性的 作用,而 不
是利率 。认为 货币供给 是由中 央银 行决 定 的外 生变 量,而货 币需 求 具 有 内在 的
稳定 性,
货币 供给的增 加会 导致 支出 和投 资 发 生变 化,最 终 引 起 名 义收 入 的 变
化,

M→E→I
→Y
8.银行 信贷论 认为在 信息不对 称的条 件下,商业银行 的 资 产业务 与负债 业
务一 样具有 独特的政 策传导 功能。 货币 政 策 除 了通 过一 般 的 利 率机 制传 导 外,
还可以 通过银 行贷款的 增减变 化,进 一步 强化 其对经 济运 行的影 响。 银 行信 贷
论的 货币政 策传导机 制为:
货 币 供 应 量的 增加 (减少 )导 致银 行 贷 款 的 增 加(减
少),贷款 的增加(减少 )导 致 投资 的增 加 (减 少),投 资 的 增 加 (减 少 )导致 产 出
的增 加(减 少)。
9.非对 称信息 效应论 认为 货 币 政 策可 以 通 过 对 股 票价 格的 影响 来影 响 企
业净 值,
并进 而影响投 资和产 出,企 业的资产 负债情 况或净 值是货币 政策传 导的
另一个 途径。 认为货币 政策是 通过 如下 传 导机 制发 挥作 用 的:货 币 供 应 量增 加
→企 业股票 价格上升 →企业 资产净 值上升→ 逆向选 择和道 德风险降 低→银 行贷
款增 加→投 资增加→ 产出增 加。

0.流 动性效 应论 认 为 消 费者 的 资 产 负 债 表也 是 货 币 政 策的 传 导 途 径 之
一。 由于耐 用消费品 的流动 性弱,
而 金融资 产(如股 票、
债 券 等)的 流 动性 强 ,人
们对于 可能陷 入财务困 境的预 期决 定了 其 对耐 用消 费品 的 支出,而 陷 入 财务 困
境的 可能性 的大小是 由消费 者的资 产负债情 况决定 的。这 样货币政 策通过 对金
融资 产的价 格的影响 ,
实现了 对全社 会总产出 的干预 :货币 供给增长 →股票 价格
上升 →金融 资产价值 提高→ 财务困 难的可能 性降低 →耐用 消费品支 出增加 →产
出增 加。

38 第十 七 章  货 币 政 策


1.随 着改革 开放的 深入进行 ,我 国货 币 政 策 的 制 定和 执行 由起 初的 带 有
计划 调节和 市场调节 的双重 特点,
逐 渐转向以 市场为 主,并 且计划的 色彩日 益转
淡。 在货币 政策工具 和手段 的运用 上也更趋 多样化 。我国 目前使用 的货币 政策
工具 主要有 :
存款准备 金制度 、利率 制度、
信贷 控制、再贷款 与再贴现 和公开 市场
操作 。

重要概念

货币政 策 货币 政策目 标 货 币政策中 间目标  法定 存款准备 金率  公开


市场 业务  再贴现业 务 货 币政策 传导机制

复习思考题
1.什 么 叫货 币 政策 ? 它主 要 包 括哪 些 方面 的 内 容?
2.什 么 叫货 币 政策 工 具 ?货 币 政策 工 具主 要 有 哪些?
3.什 么 是货 币 政策 的 中 间目 标 ?选 择 中间 目 标 的依据 是什 么 ?
4.试 述 货币 政 策的 传 导 过程 。
5.货 币 政策 的 最终 目 标 包括 哪 些方 面 ?它 们 之 间具有 什么 样 的关 系 ? 解 决各 目 标 间 冲
突的 原 则 是什 么 ?
6.简 述 凯恩 斯 主义 与 货 币主 义 的货 币 政策 传 导 机制 理论。
7.试 述 新的 货 币政 策 传 导机 制 的主 要 内容 。
8.简 述 我国 货 币政 策 的 主要 工 具和 手 段。

主要参考文 献
1.萧松 华.当 代货币 理论与政 策.
成都 :西南 财经大学 出版社 ,
2001
2.胡海 鸥.当 代货币 金融理论 .
上海:复旦大 学出版社 ,
2000
3.凌江 怀.货 币金融 学.
北京:中国经 济出版 社,
2001
4.黄达 .金融 学.
北京 :中国人 民大学 出版社 ,
2003
5.姚长 辉.货 币银行 学.
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 社,
2002
第 十八章  金 融 监 管

导读:世界经济发展现实充分表明,金融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 影响力和推动力,金融
业已成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然而,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当金融风险积聚起来以后,
一旦在某些因素触发下暴露出来便很 容易酿成金融 危机;而 且一旦危 机爆发,不仅 冲击金 融
体系,还将动摇整个经济体系,对宏观经 济造成极大 的甚至是破 坏性的 影响。在金 融全球 化
的背景下,一国金融危机还会波及其他国家,最 终可能酿成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因此,世 界各
国都非常重视金融监管,加紧防范和控制金融危机。

第一节 金融监管概述

一、金融 监管的含义

金融监 管(f
ina
nci
als
upe
rvi
si
on)是 金 融监 督和 金 融管 理 的 复 合 称 谓。 金 融
监管 有狭义 和广义之 分。狭 义的金 融监管是 指一国 或一个 地区的金 融主管 当局
依据 国家相 关法律法 规的授 权对该 国或该地 区的金 融机构 以及他们 在金融 市场
上的业 务活动 进行监督 、检查 、
稽核 和协 调 ,以促 使金 融 机构 依法 稳 健 地 经营 和
健康 地发展 ,
维护金融 体系的 安全、稳 定、有效 运行。 广 义的 金融 监 管 则 把监 管
的主 体和对 象进一步 扩大,
监 管主体 除金融主 管当局 外,还 包括金融 行业自 律组
织、
社 会中介 组织以及 金融机 构的内 控部门 等,监管 对象 除 金融 机构 外,还包 括
参与 金融活 动的个人 和机构 ,
如上市 公司、投 资者等 。一般 的金融监 管主要 是指
金融监 管当局 对金融机 构和金 融市 场的 监 管、金 融机 构 的内 部控 制 和 稽 核以 及
金融 行业自 律组织和 社会中 介组织 对金融机 构的监 督等。

二、金融 监管的理论 基础

金融监 管的理论 基础是 金融市 场的不完 全性和 金融行 业的特殊 性。正 是由

① 部分 讨论 参见谢 平、蔡浩 仪 等著 .《金 融经 营模 式及 监 管 体制 研 究 》.第 11~17页.北 京:中国 金


融出版 社,
2003。

40 第十 八 章  金 融 监 管

于金 融市场 失灵,
社会 才有政 府监管 金融机构 和金融 市场的 要求;正 是由于 金融
行业高 风险且 金融风险 传染性 强的 特征,政 府才 有必 要 对金 融行 业 实 行 严格 的
监管 。
(一)“市场失 灵”需要金 融监管
完全竞 争的市场 在现实 世界中 是不存在 的。市 场在某 些情况下 会失去 其优
化资 源配置 的功能,
降 低经济 运行的 效 率,
即 出现 “市 场失灵 ”。 在 这 种情 况 下,
就需要 政府进 行管制来 弥补或 修 正 市 场缺 陷。 金融 市场 上 也存 在市 场失灵,具
体表 现为:
1.负外 部性效 应
相对其 他行业来 说,
金融 行业的 负外 部性 效应尤 为严 重。负 外 部 性 有两 种
形式 。首先 ,
由于金融 机构之 间的债 权债务关 系非常 复杂,一家金融 机构即 使经
营非 常正常 ,
也会因与 之有较 强债权 债务关系 的金融 机构的 倒闭而 蒙受损失 ,损
失严 重时甚 至可能步 入倒闭 之列,
这 是第一种 形式的 负外部 性,它是 由金融 机构
间的 债权债 务 关系 引 起 的 。其 次 ,金 融业 具 有 传 染 性,当 某 家 金 融 机 构 (如 银
行)经营不 善致公众 失去信 心而 发生挤 兑(挤提 )时,由 于大 部分 公众 对该 家 金
融机 构的了 解不可能 很充分 ,
这种情 形会波及 到其他 金融机 构,这是 第二种 形式
的负 外部性 ,
它是由于 行业同 质性和 信息 不充 分引起 的。金 融机 构 经 营 中的 负
外部 性对经 营机构的 负面影 响极大 ,
有时甚至 是破坏 性的,个别经营 机构出 现问
题有 可能波 及整个金 融业,
酿 成金融 危机。因 此,必 须对每 一家金融 机构实 施严
格的 日常监 管,
以最大 限度减 轻负外 部性。在 全球一 体化的 形势下 ,第二种 形式
的负 外部性 作用可以 跨越国 界,这就 需 要 国 际 金 融 组 织、有 关 国家 (地 区 )货 币
当局 共同采 取措施,
稳 定投资 人的信 心,以防 范金融 风险和 金融危机 在国际 间的
传播 。
2.垄断
金融市场 具有一定 程度的 自 然 垄 断倾 向。 许多 研究 表 明,金 融 业 尤 其是 银
行业 可能存 在规模经 济,
金融 业务 的规模 越大,则 成 本 越低 ,收益 越高 。 典型 的
例子 是清算 中介,
如果 所有交 易可通 过一家清 算机构 处理,则会极大 地便利 交易
的进 行。银 行的规模 越大,
分 支机构 分布越 广,各种 服务 设 施越 齐全,就 越有 可
能为 客户提 供安全便 捷的服 务,
就越 能吸引更 多的顾 客,在 市场中的 竞争地 位就
越加巩 固。一 旦一家或 少数几 家金 融机 构 占据 了相 当的 市 场份 额,其 他 类似 的
金融 机构的 进入障碍 就会加 大,
竞争 就会减少 ,就有 可能形 成垄断市 场价格 的市
场势 力。在 金融市场 垄断之 下,
资金 价格上 升,货币 资源 配 置效 率下 降,社会 整
体福 利水平 下降,
经济 运行效 率降低 ,因 此 ,政府 有必 要 对金 融市 场 的 垄 断进 行
管制 。政府 通过对金 融机构 开业、
开 设分支机 构和合 并等的 具体管 制,可以 对金
融机 构的数 量、
规模、经营范 围、
地域 分布等 进行 控制 ,以 防 止垄 断,促 进 适度 有
第一 节  金 融监管 概 述 44

效的 竞争。
3.信息 不完全 和信息 不对称
信息不 对称是指 信息在 交易双 方分布的 不均衡 性。金 融机构面 对公众 的资
产业务 和负债 业务都存 在信息 不 对 称。 在 资产 业务 方面,金 融机 构 对 授 信业 务
的了 解,
一般 不如授信 对象自 我了解 更充分。 如果授 信对象 资信条 件不好,金融
机构 并没有 充分了解 而与之 发生了 授信业务 ,
就有可 能产生 呆账,大 批呆账 的发
生就会 危及金 融机构自 身的安 全。 在负 债 业务 方面,由 于现 代金 融 业 务 越来 越
复杂,金融机 构越来越 庞大,
一 旦金 融机 构 经营 不善 亏损 甚 至于 倒闭,就 影响 到
不知 情的公 众投资者 (包 括 存 款 人等 )的 利益 。 资 产 业 务方 面信 息不 对称 的 存
在要 求政府 对金融机 构实施 监管,
以 限制其风 险和风 险集中 程度;负 债业务 方面
信息 不对称 的存在要 求 政 府 对 金融 机构 实施 监 管,以保 护公 众 投 资 者 (存 款 人
等)及相关 人的利益 。
信息不 完全是指 信息供 给不充 分、
故意隐 瞒真实 信息甚 至提供 虚假信息 等。
由于信 息不对 称的存在 和获取 信息 需要 付 出成 本,金 融 市场 参与 者 一 般 不具 有
完全 信息。 但是,
信息 又是金 融交易 必不可 少的 基本 元素,因此,金 融 市 场参 与
者的 信息不 完全导致 了金融 交易的 风险,
进而 造成金 融市场 的不稳 定性,甚 至可
能引起 金融危 机。这就 要求政 府对 金融 机 构的 信息 披露 进 行管 制,并 提 供信 息
共享 的平台 。
(二)金 融行业的 特殊性 需要金 融监管
与其他 行业相比 ,
金融行 业存在 着多方面 的特殊 性,使 得金融业 尤其需 要政
府的 监管。
1.高负 债性
金融机构 尤其是银 行具有 比 工 商 企业 更 高 的 负 债 比率 。而 且,金 融 机构 的
资产 和负债 收益不对 称,
其负 债成本 是相对确 定的,但其资 产收益是 相对不 确定
的。高 负债和 资产负债 收益不 对称 使金 融 机构 承担 特别 的 风险,即 资 产 运用 成
功,
金 融机构 的获利只 是资产 孽生的 利息,而一 旦失 败则 会 损及 本金;不 管资 产
运用成 功与否 ,除非倒 闭,
其负 债 的 本 金和 利 息 都 不 能 豁免 。因 此,一 旦 遇到 大
笔资产 运用不 当而遭受 巨大损 失时,即 可严 重侵 蚀比 例 极低 的资 本 金 并 危及 金
融机 构的安 全。2
0世 纪 8
0年代 以 来金融 创新浪 潮迭起 ,各种 新的金 融资 产 、负
债及 衍生工 具被创造 出来,
更 使金融 机构 面临 的不确 定性 空前增 大。 为 促使 各
金融 机构稳 健经营,
政 府有必 要对各 金融机构 从整体 上进行 风险约 束,也即 有必
要对 金融机 构实施监 管。
2.内在 脆弱性
金融体 系具有内 在脆弱 性。金 融脆弱性 (f
ina
nci
alf
rag
il
it
y)是指一 切融资 领
域的 风险积 聚。根据 信息经 济学,
金 融机构 (如 银行)的 存 在一 定程度 上 可以 减

42 第十 八 章  金 融 监 管

少借 贷双方 信息不对 称的矛 盾,


但其 解 决信 息不 对称 的 成效 受到 两 个 前 提条 件
的制 约:
一是 所有的存 款人对 金融机 构保持信 心并不 同时取 款;二是 金融机 构对
借款 人的筛 选和监督 是高效 率、
低成 本并且是 获利的 。然而 ,由于信 息不对 称的
存在 ,
这两个 条件都不 能绝对 成立。 一方面 ,当 某些 意外 事 件发 生时,存 款人 会
对金 融机构 失去信心 而对金 融机构 挤兑;
另一 方面,金融机 构不可能 比借款 人更
了解 项目的 收益和风 险 情 况,因 而,其 对借 款 人 的 筛 选和 监 督 也 不 能保 证 高 效
率、
低 成本。 当作为解 决信息 不对称 而 产生 的金 融机 构 仍由 于信 息 不 对 称而 难
以解决 储户信 心和资产 选择问 题 时 ,金融 脆弱 性就产 生了。 金融 脆 弱 性 在经 济
周期 、
外力(如国际 投资资 本)或内在偶 然因素 (如 某一特大 企业集 团 倒 闭)的 影
响下 极易激 化成金融 危机。 因此,
金 融系统需 要政府 进行监 督管理 ,以维持 社会
公众 的信心 ,
从而维护 金融安 全。
3.金融 风险和 金融危 机对宏观 经济的 极大破 坏性
世界经 济发展现 实充分 表明,
金 融 对经 济的 发展 有 着重 要的 影 响 力 和推 动
力,
金 融业已 成为现代 经济体 系的 核心。然 而,金融 业是 一 个高 风险 行业,当 金
融风 险积聚 起来以后 ,
一旦在 某些因 素触发下 暴露出 来很容 易酿成 金融危机 ;而
且一 旦危机 爆发,
不仅 冲击金 融体系 ,还 将 动摇 整个 经济 体 系,对 宏 观 经 济造 成
极大的 甚至是 破坏性的 影响。 在金 融全 球 化的 背景 下,一国 金融 危 机 还 会波 及
其他 国家,
最 终可能酿 成世界 性的金 融危机。 即使不 发生金 融危机 ,金融风 险的
积聚 也会使 得金融机 构的形 象受损 ,
使公众对 金融体 系的信 心受到 打击,不 利于
货币 信用工 作的正常 开展,
对 宏观经 济运行造 成不利 影响。 因此,为 避免金 融机
构经营 不当积 聚金融风 险和引 发金 融危 机 而造 成对 整个 宏 观经 济的 破坏,政 府
有必 要对金 融机构实 施监管 ,
限制其 盲目扩 张,抑制 其过 度 投机,为 国 民 经济 的
正常 运行提 供稳定的 货币信 用环境 。

三、金融 监管的原则

金融监 管的基本 目标是 维护金 融体系的 稳定、


健 全和高 效,保证 金融机 构和
金融 市场的 健康发展 ,
保护社 会公众 特别是银 行存款 人、证 券市场普 通投资 者的
利益 ,
推动金 融和经济 的发展 。在实 现目标的 过程中 ,有一 些基本原 则贯穿 于各
国监 管过程 的始终。 巴塞尔 银 行 监管 委 员 会 (简 称巴塞 尔委 员会)于 19
97年 9
月公 布的《有效银行 监管的 核心原 则》提 出了 银 行 监管的 原则性 要求 ,由于这 些
原则 贯穿于 金融监管 的各个 环节、
方 面,各国 金融监 管当局 都把它们 作为金 融监
管的 指导性 原则。
(一)监 管主体的 独立性 原则
这一原则 要求金融 监管机 构在 明确 的 责任 和目 标前 提 下,享 有 操 作 上的 自
主权 和充分 的资源。 同时,
为 促进监 管的有效 性,还 需创造 一些先决 条件,
如 :稳
第二 节  金 融监管 内 容 44

健且 可持续 的宏观经 济政策 、


完善的 公共金 融基 础设 施、有 效的 市场 约束、高 效
率解 决金融 问题的程 序、
适当 的系统 性保护机 制等。
(二)依 法监管的 原则
现代金 融监管建 立在法 制的基 础之上,
依 法监管 是各国 都严格 遵守的原 则。
这一 原则主 要体现在 两个方 面:
一是 金融监管 必须依 法进行 ,以保持 监管的 权威
性、
严 肃性、强制性和 一贯性 ;
二是金 融机构对 金融监 管当局 的监管 必须接受 ,不
能有 例外。 依法监管 要求有 完善的 金融法规 作为前 提条件 。
(三)内 控和外控 相结合 的原则
要保证 金融监管 的有效 性,
客观 上要 求内 控和外 控相 结合。 因 为 外 控无 论
多么严 格缜密 ,如果监 管对象 不配合 、不 协 作,而 是设 法逃避 、应 付,那 么 外控 监
管难以 达到预 期的效果 ;相反 ,
放松 外控 而 过于 寄希 望在 金 融机 构的 内控上,那
么一系 列不负 责任的冒 险经营 行 为 和 风险 则 难 以 避 免。 因 此,金 融 监 管 必须 贯
彻内 控和外 控相结合 的原则 。
(四)稳 健运行与 风险预 防原则
保证金融 机构的安 全稳健 运行 是各 国 重要 的宏 观经 济 政策 之一,金 融监 管
要以保 证金融 部门的稳 健运行 为 原 则。 要 做到 这一 点,就必 须进 行 风 险 监测 和
管理,因此,
所 有金融监 管技术 手段 和指 标 体系,无一 不 是着 眼于 金 融 业 的安 全
稳健 运行及 风险预防 管理。 风险预 防是监管 者的重 要职责 ,
而在极 端的情况 下,
如有 金融机 构无力继 续经营 时,
监管 者 要参 加促 成该 机 构被 另一 家 健 康 的机 构
接管 或合并 ,
当所有办 法都行 不通而 不得不关 闭该金 融机构 时,监管 者要有 能力
保证 在关闭 这家金融 机构时 不影响 整个金融 体系的 稳定。
(五)母 国和东道 国共同 监管的 原则
在经济 金融全球 化的形 势下,
跨 国金融机 构日益 增多,对其监管 需母国 和东
道国共 同努力 来完成。 母国和 东道 国可 达 成相 关的 双边 协 议,明 确 双 方 的监 管
责任,相互分 享监管信 息,
建立 相应 的联 系 协调 机制,共 同对 跨国 金 融 机 构实 施
有效 的监管 。

第二节 金融监管内容
现代融资 模式通常 划分为 间接 融资 和 直接 融资 两种,间 接融 资 主 要 是由 银
行业 特别是 商业银行 来完成 ,
而直接 融 资则 主要 是通 过 证券 业及 证 券 市 场进 行
的。 下面分 别介绍对 这两大 金融部 门的监管 。

一、银行 监管的主要 内容

商业银行 是现代金 融体系 的基 础,因而 银行 监管 在 金融 监管 中 占 据 核心 地



44 第十 八 章  金 融 监 管

位。银 行监管 的内容主 要包括 市场 准入 监 管、日 常运 营 监管 和危 机 处 理 及市 场


退出 监管。
(一)银 行市场准 入监管
一般来 说,
一个行 业机构 数量的 变化 会对 该行业 发展 有重要 的影 响。对 于
银行 业来说 ,
新的机构 进入市 场会 加剧竞 争,提 高 效 率,但 也会增 加风 险。在 市
场需 求没有 很大增长 的情况 下,
新机 构进入会 使银行 业的平 均赢利 水平下降 ,从
而抵 抗风险 的能力减 弱。同 时,
如果 让不符合 条件的 机构进 入银行 市场,必 然会
增大 银行业 的风险。 因此,
对 银行准 入进行监 管,可 以将银 行数量维 持在一 个合
理的 水平上 ,
把不符合 条件的 金融机 构拒之 门外 ,从 而保 证 银行 业稳 定、健康 地
发展 。银行 准入控制 的目的 是,
保证 新设立的 银行具 有良好 的品质 ,保证银 行机
构的数 量、结 构、
规模和 分布符 合国 家经 济 发展 规划 的要 求 和市 场的 需求,促 进
银行 业的适 度竞争。
注册资 本金、
高级 管理人 员任职 资 格和 业务 范围 是 银行 准入 监 管 的 核心 内
容。 首先,
设 立商业银 行必须 达到最 低注册资 本金要 求,以 保护债权 人的利 益并
维持 银行体 系稳定运 行。例 如,
美 国规定 国民 银行 的注册 资本 不得少 于 10
0万
美元,日本商 业银行的 最低开 业资本 为 10亿日 元,我 国 设立 商业 银 行 的 法定 注
册资 本限额 为 10亿元 人民币 ,
城 市 合 作银 行 为 1亿 元 人民 币。 其次,高 级管 理
人员任 职资格 必须符合 相关规 定 要 求。 银 行高 级管 理人 员 是指 董事 长、副董 事
长、
行 长(总经理)和副 行长 (副总 经理 ),对 这 些 高 级 管 理人 员 各 国 都 有具 体 的
任职 资格规 定。我国 于 1
996年 发布的 《金融 机构高 级管理 人员任职 资格管 理暂
行规 定》,对金融机 构高级 管理人 员的任职 条 件 、资格 审 查与 管理 等 方 面 做出 了
明确 具体的 规定。再 次,
审批 机构对 设立 银行 的业务 经营 范围也 做出 规定。 对
银行 是否可 以从事非 银 行 业 务 ,多数 国家 都 有 一定 程 度 的 限 制,只 是限 制 的 范
围、
程 度和方 式不同,
有 的国家 则 严 格 禁止 。目 前,世 界 上不 少国 家 对 银 行业 务
范围 的限制 呈逐渐放 松趋势 。
(二)银 行日常运 营监管
虽然银行 准入监管 进行了 严格 的条 件 审核 与准 入控 制 ,但并 不 能 保 证银 行
机构在 进入市 场后能够 依法稳 健 地 经 营。 事实 上,银 行 机构 的大 量 风 险 是在 日
常业 务经营 过程中逐 步形成 的。因 此,银 行市场 运营 监管任 务更 重,责任 更 大。
银行监 管当局 针对商业 银行的 日常 运营 制 定了 各项 预防 性 的谨 慎监 管规则,并
通过 现场检 查和非现 场检查 的方式 进行检查 和约束 。
各国对银 行日常运 营监管 的重 点主 要 在以 下几 个方 面 :一是 资 本 充 足率 监
管。资 本是银 行赖以生 存和从 事一 切业 务 活动 的基 础,对银 行资 本 充 足 率做 出
规定 ,
可以限 制银 行 资 产 总 量的 扩 张 ,降 低风 险。1
988年 ,巴 塞尔 委 员 会 颁 布
《巴 塞尔协 议》,对国际 银行 的资 本 定 义 和资 本充 足率 做出 了 规定 ,该 协议 规 定
第二 节  金 融监管 内 容 44

银行 资本与 加权风险 资产比 率不得 低于 8%、核 心资 本比 率不 低 于 4%,此标 准


为世 界各国 广泛接受 。二是 流动性 监管。流 动性不 足是导 致银行危 机的最 直接
原因 ,
因而流 动性监管 为各国 广泛重 视。评估 流动性 状况要 考虑的 因素主要 有:
存款的 变动情 况、可随 时变现 的流动 资产 的数量 、对 自身 资 产 负 债的 管理 能 力、
紧急 筹措资 金的能力 等。三 是贷款 集中度监 管。对 贷款集 中度和关 系贷款 人加
以限 制,
可避 免风险过 于集中 。我国 规 定商 业银 行对 同 一借 款人 的 贷 款 余额 与
银行资 本的比 率不能超 过 10%,
对最大 的十 家客户 的 贷款 总 额 不超过 银行资 本
净额 的 50%。 四是资 产质量 监管。资 产质量 是 衡 量银 行 经营状 况的 重要 依 据。
美国银 行机构 根据风险 程度将 银 行 资 产分 为 正 常、关 注、次 级、可 疑、损失 五 类。
我国 在 19
98年 后,开始 放弃逾 期、
呆滞 、呆账的 三级分 类方法 ,
试行五 级分 类 法。
五是 呆账准 备金监管 。各国 监管当 局对银行 呆账准 备金的 计提方法 、
计提比 例、
冲销 方式都 有一定规 定。呆 账准备 金一般包 括按当 年贷款 余额固定 比例提 取的
普通 呆账准 备金和按 贷款实 际风险 程度提取 的特别 呆账准 备金两部 分。六 是内
部控 制监管 。由于没 有专门 的客观 数据、
指标 作依据 ,内部 控制监管 的难度 相对
较大 。监管 当局通常 会发布 指导性 原则,要 求银 行建 立科学 、严 密、完 备 的内 控
机制 。银行 内部控制 主要包 括管理 控制、
业务 运营控 制、会 计控制三 方面。
(三)银 行危机处 理及市 场退出 监管
无论怎样 完善的银 行监管 体 制 ,也不 能完 全避免 银行 危机的 出现 。 为保 护
公共利 益,维 护公众信 心,
保持 银行 体系 稳 定,银 行监 管 当局 通过 建 立 一 系列 银
行危 机处理 制度,
以便 在银行 出现支 付危机 、倒 闭或 破产 等 危机 时,将 银 行危 机
可能 的损失 降到最低 限 度 。银 行 危机 处 理的 方 式主 要 有 三种 :一 是 紧 急救 助。
对于面 临暂时 流动性困 难的银 行可 以采 取 紧急 救助 措施,当 局既 可 以 给 予直 接
的资 金借贷 ,
也可以出 面担保 来帮 助银 行 度 过 难关。 二是 接管。 当 面 临 财务 困
难的 银行继 续经营的 价值大 于立即 破产清算 的价值 时,
为保 护债权 人利益,避免
因银 行倒闭 造成震荡 ,
监管当 局可予 以接管。 在一定 的接管 期限内 ,被接管 银行
可能 恢复正 常经营能 力,
或被 其他金 融机构兼 并或收 购,也 可能无法 恢复正 常经
营或 找到新 买家而最 终破产 。三是 并购。监 管当局 可以组 织健全银 行兼并 或收
购危机 银行。 并购分援 助性和 非 援 助 性两 种。 援助 性并 购 下,监 管 当 局 会提 供
资金援 助,并 购者只承 担部分 债务。 非援 助性并 购下 ,并 购 者 要 承担 全部 债 务,
不过 可以享 受到开办 新业务 、
扩大分 支机构等 方面的 优惠。
当监管当 局对危机 银行的 各种 挽救 性 措施 均告 失败 之 后,那 么 法 院 将依 法
宣布 该银行 破产。破 产并不 是银行 退出市场 的唯一 方式。 若银行在 经营中 违法
违规,监管机 构会令其 限期整 改,
情 节特 别 严重 或逾 期不 加 改正 者,监 管 机构 将
吊销 其营业 执照,
关闭 该银行 。此外 ,银 行 也可 能由 于合 并 、分立 或 是 银 行章 程
规定 的解散 事由而自 行解散 。

46 第十 八 章  金 融 监 管

二、证券 监管的主要 内容

证券监 管的核心 在于保 护投资 者,保证 市场 的公 平、有 效和 透明,减 少系 统


性风 险。证 券监管的 内容包 括发行 市场的监 管、
交易 市场的 监管、券 商和从 业人
员的 监管、
对 交易所和 上市公 司的监 管等方面 ,其中 对券商 和上市公 司的监 管是
重点 。
(一)发 行市场监 管
对发行 市场的监 管是证 券监管 的最基础 的内容 。证券 发行审核 制度可 分为
两种 类型:
1.注册 制
注册制指 发行人在 准备公 开募 集和 发 行证 券前,需 依法 向证 券 监 管 机构 提
供应 当公开 的与发行 证券有 关的所 有资料并 申请注 册登记 。注册制 实质是 一种
发行 证券公 司的财务 公示制 度,
遵循 “信息 公开 原 则 ”。证 券监 管机构 只 负责 审
查资 料的全 面性、
真实 性、准 确性,
对 证 券投 资价 值等 实 质性 问题 并 不 负 有审 查
的责 任。发 行人向投 资者公 开的信 息不 得 有 虚 假、遗 漏、错 误或 误导,否 则须 负
法律责 任。投 资者根据 公开的 信 息 做 出投 资 决 策,并 承担 相应后 果。 注 册制 能
够避 免监管 机构的不 当干预 ,
但它不 能完全保 证发行 证券的 资信力 及其品质 ,因
此无法 完全保 护投资者 的利益 。注 册制 适 用于 成熟 证券 市 场,即 市 场 架 构完 善
和投 资者素 质比较高 的市场 。美国 、英国、日本、韩国 等 国家 和我 国 香 港 地区 都
实行 注册制 。
2.核准 制
核准制指 发行人在 申请发 行证 券时 除 公开 信息 外,还要 符合 公 司 法 和证 券
法及 监管机 构规定的 实质性 要件,
发 行申请经 监管机 构审查 批准方 能生效,监管
机构 有权否 决不符合 条件的 发行申 请。核准 制的立 法思想 是维护公 共利益 和社
会经 济安全 ,
强调实质 管理。 监管机 构主要是 对发行 人的营 业性质 、管理人 员资
格、
资 本结构 、是否有 合理的 成功机 会等条件 进行审 查。核 准制有助 于把低 质量
的证 券发行 公司拒之 门外,
保 证发行 证券的质 量,但 它易造 成投资者 对审核 机构
的依 赖心理 ,
不利于培 养投资 者的理 性投资 理念 ,而 且,当审 核机 构 的 价 值判 断
有误 时,
没有 心理准备 的投资 者的利 益会 受到 损害。 核 准制 适用 于 尚 不 太成 熟
的证 券市场 。目前采 用核 准制 的主 要 是欧 洲 大 陆 国 家和 一 些 新 兴 证券 市 场 国
家。 我国于 19
99年《证券法 》颁 布实施后 ,证券 发行制 度由额度 制改为 核准制 。
(二)交 易市场监 管
交易市 场监管主 要包括 以下几 个方面:
1.对不 正当交 易行为 的监管
目的是贯 彻证券市 场 公平、公 正 、公 开、诚 信原 则,维 护 证 券 市 场的 正 常 秩
第二 节  金 融监管 内 容 44

序。 不正当 交易行为 主要包 括:



1)内 幕交易,
指 因地位 或职位 上 的便 利能 够掌 握 内幕 信息 的 人 直 接或 间
接地 利用内 幕信息进 行证券 买卖,
获 取不正当 经济利 益,或 是泄露内 幕信息 使他
人获 利。
(2)操 纵行为,
指 以损害 他人利 益为前提 ,通过 制造种 种交易假 象来达 到操
纵市 场价格 目的的行 为。
(3)欺 诈行为,
主 要包括 证券发 行和信息 公开中 的欺诈 手段。
2.对市 场过度 投机和 稳定市场 的监管
为提高 证券市场 价格稳 定性,
监 管 部门 一般 会采 取 一些 直接 或 间 接 的监 管
或干 预措施 。一般包 括:
(1)价 格限制制 度,
即涨 跌幅 限制和 涨跌 停板 制度。日 本、韩国、中 国香 港
等许 多国家 和地区的 证券交 易所都 采取了涨 跌幅限 制制度 。

2)交 易停止制 度,
是指 在特定 情 况下 对某 种证 券 甚至 整个 市 场 交 易实 施
的停 牌制度 。目的是 防止欺 诈、
误导 或操纵行 为可能 带来的 恶果。
(3)信 用交易制 度。信 用交易 可以 提 高证 券市 场的 活 跃程 度,但 由 于其 交
易的 杠杆性 又有可能 加大证 券价格 波动幅度 ,
因而不 少国家 的做法 是,既允 许信
用交 易又通 过严格的 立法来 管理。
(三)券 商和从业 人员监 管
1.对券 商的监 管
券商是金 融市场的 灵魂和 核 心 ,因而 也是 证券监 管的 重点。 监 管 内 容主 要
包括 :
(1)市 场准入监 管,
主要 采取登 记制、许 可制和 承认制 三种模式 。我国 实行
许可 制。

2)业 务范围监 管,
主要 是证券 业 和银 行业 是分 业 经营 还是 混 业 经 营的 问
题,
从 世界范 围来讲,目前两 业有融 合的趋势 。

3)经 营行为监 管,
各国 一般都 通 过相 应的 法律 法 规对 券商 的 经 营 行为 做
出许 多禁止 性的规定 ,
以防止 券商损 害委托人 的利益 。
(4)财 务管理,
目 的是对 证券商 所持有的 顾客的 资金和 证券提 供安全保 证,
使券 商资产 保持合理 的流动 性。一 般通过制 定一系 列财务 指标来控 制。
2.对证 券从业 人员的 监管
主要包 括两个方 面:
(1)证 券从业人 员资格 管理。 国际通行 的做法 是对证 券从业人 员进行 资格
考试和 注册认 证。证券 从业人 员必 须在 取 得证 券从 业人 员 资格 证书 后,方能 从
事证 券专业 工作。
(2)证 券市场禁 入制度 。该制 度规 定 ,进行 欺诈 活 动或 其他 严 重 违 法违 规

48 第十 八 章  金 融 监 管

行为者 可被监 管机构认 定为市 场禁 入者,在 一定 时期 内 或永 久性 不 得 从 事证 券


业务 。
(四)交 易所和上 市公司 监管
1.对交 易所的 监管
交易所监 管主要是 对欺诈 和 操 纵 等不 法 行 为 进 行 监管 。一 般来 说,各国 的
法律 法规都 规定证券 主管机 关对证 券交易所 有检查 监督权 。监管机 构主要 通过
审查 交易所 章程、
业务 规则和 决议的 内容,规定 交易 所报 告 业务,监 督 检 查交 易
所的 业务、
财 务状况,调查违 法、
违规 事件等方 式对证 券交易 所进行 监管。
2.对上 市公司 的监管
上市公司 监管主要 是执行 信 息 披 露制 度,规范上 市公 司行为 。 上 市 公司 在
证券发 行、上 市、
交易等 一系列 环节 中,均应 依照 法律 和 有关 规定 将 一 切 相关 真
实信 息予以 公开。证 券发行 和上市 前,
上市公 司必须 向投资 者提供 招股说明 书、
上市 公告书 、
债券募集 办法及 其他资 料。证券 上市后 ,上市 公司对有 关信息 须进
行定 期披露 ,
主要包括 反映经 营业绩 和财 务状 况的年 度报 告和中 期报 告。对 某
些重 大事件 和重大信 息,
上市 公司要 发布临时 公告。

第三节 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发展

一、国际 金融监管体 制及其类 型

金融监 管体制是 指金融 监管的 权力制度 安排和 监管组 织体系。 监管的 权力


制度 安排就 是指行使 政府监 管权力 的相关机 构之间 的权力 分配。监 管组织 体系
主要 由金融 当局宏观 监管体 系、
金融 机构内部 监管体 系、金 融业行业 自律体 系和
社会 监督防 范体系四 个层次 组成。 金融当局 宏观监 管体系 和金融机 构内部 监管
体系 在金融 监管中起 主导作 用,
金融 业 行业 自律 体系 和 社会 监督 防 范 体 系起 重
要补 充作用 ,
四个体系 相互作 用、相 互协作。
由于历 史、
文化、发展阶 段、
政治 经济体制 的不同 ,各国 采取了不 同的金 融监
管模 式。按 监管组织 体系的 设置来 分,
金融监 管模式 概括起 来大致 有三种类 型。
(一)统 一监管模 式
统一监 管模式是 指,
对于 不同的 金融机构 和金融 业务,无论是审 慎监管 还是
业务 监管,
都 由一个机 构负责 。这个 机构通常 是各国 的中央 银行,也 有另设 独立
监管机 构的。 这是一种 典型的 混业 监管 模 式,金 融监 管 体制 改革 后 的 英 国是 典
型代 表。受 混业经营 的影响 ,
目前采 用这种监 管模式 的国家 正在增 多,日本 和韩
国在 19
96年后 都分别采 用了 这种金 融监 管模 式。还 有 许多 国家 正 在 考 虑将 分
离出来 的银行 、证券、
保 险监管 机构 统一 于 一个 监管 框架 之 内,也 有 不 少 国家 将
第 三 节  金 融监 管体制 及 其 发展 44

其监 管职能 由中央银 行移出 ,


成立了 专门的监 管机构 。
这种监 管模式的 优势主 要体现 在:
第一,成本优 势。统 一监管不 仅能节 约人
力和 技术投 入,
更重要 的是它 可以大 大降低 信息 成本 ,改 善 信息 质量,获 得规 模
效益 。第二 ,
改善监管 环境。 统一监 管 可避 免由 于监 管 者的 监管 水 平 和 监管 强
度的 不同,
使 不同的金 融机构 或业务 面临不同 的监管 制度约 束;也可 避免被 监管
者对多 种机构 重复监管 及不一 致性 无所适 从。 第 三 ,适应 性强。 统 一 监 管能 迅
速适 应新的 金融业务 ,既可 避免 监管 真空,降 低 金 融 创新 形 成 的 新 的系 统 性 风
险;
又 可避免 多重监管 ,降低 不适宜 的制度安 排对创 新形成 的阻碍。
这种监 管模式的 缺点是 ,
缺乏竞 争性,易 导致官 僚主义 。
(二)分 业监管模 式
分业监 管模式是 将金融 机构和 金融市场 按照银 行、
证券 、保险划 分为三 个领
域,
在 每一个 领域内,分别设 置一个 专业的监 管机构 负责包 括审慎监 管和业 务监
管在 内的全 面监管。 目前分 业监管 的模式还 较为普 遍,
中国 便是实 行这一模 式。
这种模 式的优点 在于:
一 是具有 监管 专业 化优势 。 每个 专业 监 管 机 构负 责
不同 的监管 领域,
职责 明确,分工细 致,
有利于 达到监 管目标 ,提高监 管效率 。二
是具 有监管 竞争优势 。尽管 监管对 象不同,
但 不同监 管机构 之间存 在竞争压 力。
这种模式 的缺点在 于:一 是各监 管机 构之间 协调 性差,容 易 出现 监管 真 空,
若设置 多重目 标或不透 明目标 则易 使被 监 管对 象难 于理 解 和服 从,出 现 多头 管
理和 相互扯 皮现象。 二是从 整体上 看,分业 监管 机构 庞大,监管 成本 较高,规 模
不经 济。
(三)不 完全统一 监管模 式
不完全统 一监管是 对完全 统一 监管 和 完全 分业 监管 的 改进 型,是 介 乎于 两
者之 间的一 种监管模 式,
也可 以说是 一种从分 业监管 到混业 监督管 的过渡模 式。
具体 有以下 三种模式 :
1.牵头 监管模 式
这是完全 分业监管 模式的 改 进 模 式。 在实 行分 业监 管 的同 时,随 着 金融 业
综合 经营的 发展,
可能 存在监 管的真 空或业务 交叉,几个主 要监管机 构为建 立及
时磋商 协调机 制,相互 交换信 息,
以 防止 监 管机 构之 间的 扯 皮推 诿,特 指 定一 个
监管 机构为 牵头监管 机构,
负 责不同 监管 机构 之间的 协调 工作。 其 典 型 代表 是
法国 、
巴西。 这种监管 模式既 可以发 挥分业监 管的专 业化优 势与竞 争优势,提高
监管效 率,又 可以通过 监管机 构定期 的磋 商协调 、相 互交 换 信 息 以及 密切 配 合,
将多重 监管的 不利影响 降到最 低。 其问 题 是,由 谁来 控 制整 个金 融 体 系 的风 险
以及 牵头监 管者并不 能做到 控制整 个体系风 险。
2.“双峰”监管模 式
这种模 式一般设 置两类 监管机 构,
一类负 责对所 有金融 机构进 行审慎监 管,

50 第十 八 章  金 融 监 管

控制 金融体 系的系统 性金融 风险;


另 一类负责 对不同 金融业 务的监 管,从而 达到
双重 “保险 ”作用 。澳大 利亚是 该模式 的典型 代 表 。这种模 式的 优 点 是,与分 业
监管 模式相 比,
它降低 了多重 监管机 构之间 互相 协调 的成本 和难 度;同时,在 审
慎监 管和业 务监管两 个层面 ,
避免出 现监 管真 空或交 叉及 重复监 管。 与 统一 监
管模 式相比 ,
它在一定 程度上 保持了 监管机构 之间的 竞争与 制约作 用。另外 ,它
还使 各监管 主体在各 自领域 内保持 了监管规 则的一 致性。
3.“伞形”功能监 管模式
这是美 国自 19
99年 《金融 服务 现 代化 法案 》颁 布后 ,在 改 进原 有分 业 监 管
体制 的基础 上形成的 监管模 式。根 据该法案 ,
对同时 从事银 行、证券 、
互助基 金、
保险 与商业 银行等业 务的金 融持股 公司实行 “伞式”监管 制度,即从整 体上指 定
联邦储 备委员 会(简 称联 储)为金 融 持 股 公司 监管 人,负 责该 公司 的综 合监 管;
同时 ,
金融持 股公司又 按其所 经营业 务 的种 类接 受不 同 行业 主要 功 能 监 管人 的
监督 ;
伞式监 管人与功 能监管 人必须 相互协调 ,共同 配合。 为避免重 复与过 度监
管,
伞 式监管 人的权力 受到相 当的限 制,联储 必须尊 重金融 控股公司 内部不 同附
属公 司监管 当局的权 限,
尽可 能采用 其检 查结 果。在 未 得到 功能 监 管 人 同意 的
条件 下,
联储 不得要求 非银行 类附属 公司向濒 临倒闭 的银行 注入资 本;但在 金融
持股 公司或 其附属公 司 因 风 险 管 理不 善 及其 他 行 为 威胁 其 下 属 银 行的 稳 定 性
时,
联 储有权 加以干预 。通过 这种特 殊的监管 框架,金融持 股公司的 稳健性 与效
率都 可以得 到一定的 保障。

二、国际 金融监管体 制发展趋 势

近些年 来,
在金融 全球一 体化的 背景之 下,为适 应金 融 业的 迅速 发展,各 国
纷纷 对各自 的金融监 管体制 进行改 革和重构 。国际 金融监 管体制呈 现出以 下发
展趋 势:
(一)分 业监管向 混业监 管转变
分业监 管是指对 金融机 构和金 融 市场 按 银 行、证 券、保 险 划 分为 三个 领 域,
由不 同的专 业监管机 构分别 进行监 管。混业 监管是 指由一 家监管机 构对所 有金
融机 构的全 部金融业 务进行 全面监 管。主张 分业监 管的观 点认为:第一,尽 管金
融机 构日益 多样化和 传统职 能分工 正在减弱 ,
但银行 业、证 券业和保 险业仍 保持
重要 的区别 ,
三者风险 的性质 不同,需 要不 同 的 审 慎 监 管方 法。 第二,分 业监 管
目标 明确集 中,
能够在 不同类 型的机 构和业务 之间制 定必要 的区别 。第三,混业
监管 机构负 责所有方 面和所 有类型 的金融机 构的监 管,
可能 出现文 化差异冲 突。
第四 ,
混业监 管机构权 力过于 集中,容易出现 官僚主 义。主 张混业监 管的观 点则
认为 混业监 管具有以 下 优 点:第 一,机 构 数 目 少,成 本小 ,可 实现 规 模 经 济。 第
二,
能 够更有 效监管多 样化经 营的金 融机构,更好地 察觉不 同业务部 分潜在 的危
第 三 节  金 融监 管体制 及 其 发展 45

机。 第三,
避 免重复机 构体制 引起的 不公平竞 争性和 政策不 一致性 ,避免监 管重
复交 叉与遗 漏。第四 ,
被监管 者只需 与一家监 管机构 打交道 ,可减少 奉行成 本。

0世纪 8
0年代以 来,在 金融自由 化和金 融创 新的浪 潮冲击 下,金 融 业从 分
业经 营向混 业经营转 化,受 其影 响,金 融监 管 体 制 也 由分 业 监 管 向 混业 监 管 转
化。 英国的 大卫・T.卢埃 林教授 在 19
97年对 73个 国家的 金融监管 组织体 系进
行了 研究,
发现 1
3个 国 家 实行 单 一 机 构 混业 监 管,2
5个 国 家 实行 部 分 混 业 监
管,
35个国家 实行银 行、
证 券、保 险业 分业 监 管。 虽然 分 业监 管体 制仍 占多 数,
但完全 分业监 管的国家 在数量 上呈 逐渐 减 少趋 势,金 融 监管 体制 正 向 部 分混 业
监管 或完全 混业监管 的模式 过渡。
(二)机 构性监管 向功能 性监管 转变
无论是分 业监管体 制还是 混业 监管 体 制,金 融监 管 机构 的设 置 可 按 照两 个
标准 来进行 :
一是按不 同金融 业务来 划分监管 对象,二是按 不同金融 机构来 划分
监管对 象。前 者称之为 功能监 管,后 者称 之为 机构监 管。功 能监 管 的 优 势在 于
协调 性高,
能 有效解决 混业经 营中金 融创新产 品的归 属问题 ,同时可 以避免 重复
和交 叉监管 现象,
为金 融市场 创造公 平竞争的 市场环 境。并 且,功能 监管还 具有
跨市 场、
跨机 构协调功 能,具 有 监 管 的连 续 性和 一 致性。 机 构 监 管 的优 点 则 在
于:
当 金融机 构从事多 项业务 时,机 构监管使 监管者 易于评 估金融机 构的产 品系
列的 风险;
尤 其当存在 于系列 金融产 品之间并 互相关 联的风 险因素 越来越多 时,
实行 机构监 管模式监 管效果 较好。
实质上 ,
设置多个 专业监 管机构 的 分业 监管 体制 是 将功 能监 管 和 机 构监 管
选择 问题外 部化,
设置 单一监 管机构 后 再在 内部 作具 体 分工 的混 业 监 管 体制 是
将功 能监管 和机构监 管选择 问题内 部化。在 当前金 融机构 业务日益 多样化 和金
融创 新层出 不穷的形 势之下 ,
功能监 管更能发 挥其优 势,传 统的机构 性监管 正在
逐渐 向功能 性监管转 变。
(三)各 国金融监 管模式 日益趋 同
由于历史 、经济、
社 会文化 及法 制传 统 的差 异,各 国 金融 机构 监 管 金 融的 行
为方 式有所 不同,
形成 了自律 式、法 制式和干 预式三 种金融 监管模式 。英国 是自
律式 模式的 代表。历 史上,
英 国银行 监管的特 点是以 金融机 构自律 监管为主 ,中
央银 行监管 为辅,
而且 其监管 不是依 据严格 的正式 法律 法规,而是 通过 “道义 劝
说”等非正 式的监管 方式。 美国是 法制 式 模式 的代 表。美国 有多 个 机 构 负责 金
融监 管的任 务,
每个机 构各自 依据一 定的法规 开展工 作,各 自的职责 规定得 比较
明确 。日本 是政府干 预式模 式的代 表。 日 本 的 金融 体系 和 监 管 机制 独具 特 色,
为完 成经济 赶超发达 资本主 义国家 的任务,
同 对其他 所有经 济部门 一样,日 本政
府对 金融业 的发展也 进行干 预,
作为 金 融工 作最 高统 帅 的大 藏省 甚 至 可 以超 越
法律 对金融 机构作各 种行政 指导。

52 第十 八 章  金 融 监 管

上面三 种模式各 具优缺 点,


自20世纪 70年 代以来 出现了 相互融 合的 趋 势,
各国 都普遍 强调金融 法规监 管、
行业 约束和市 场约束 方面的 结合。
(四)金 融监管的 国际合 作不断 加强

0世纪 8
0年代以 来的 金融 国 际 化 趋势,使 得 各 国 金融 市场 之间 的联 系 和
依赖 性不断 增强,
各种 金融风 险在国 家之间的 相互转 移和扩 散在所 难免,严 重威
胁着各 国的金 融稳定。 金融国 际化 要求 实 现金 融监 管国 际 化,如 果 各 国 金融 监
管松 紧不一 ,
不仅会削 弱各国 监管措 施的效应 ,而且 还会导 致国际资 金大规 模的
投机 性转移 ,
影响国际 金融稳 定。因 此,西方 国家致 力于金 融监管的 国际合 作。
巴塞尔 委员会在 加强金 融监管 的 国际 合作 方 面 做 出了 很大 的 努 力。 首 先,
巴塞 尔委员 会推动越 来越多 的国家 加入到金 融监管 国际合 作行列之 中。许 多非
十国 集团国 家(地区 ),包括发 展中国家 都参与 了《有效银行 监管的 核 心 原则》的
制定 ,
《新 资本协议 》草 案更是 在全球范 围 内 征求银 行界和 监 管 部门 的意见。 另
外,
巴 塞尔委 员会加强 与一些 国 际 性 金融 监 管组 织的 合 作,1
999年 2月公 布 的
《多 元化金 融集团监 管的最 终文件 》就是 巴塞 尔 委 员会、国 际证 券委员 会组织 与
国际 保险监 管协会自 19
93年开 始合作 的研究成 果。
西方发 达国家还 通过一 年一度 的西方七 国首脑 以及财 长、
央行 行长会议 ,研
究防止 某一国 家和地区 出现金 融 危 机 的问 题 和 措 施 。为 应 付突 发事 件,美国 财
政部 、
美联储 和国际金 融机构 以及西 方各国金 融当局 保持热 线联系 ,及时磋 商对
策,
协 调联系 干预活动 。东南 亚金融 危机后,西 方 各国又 成立“金融 稳定 论 坛”。
在东 亚,
中、日、
韩与东 盟每年 也开始 召开央行 行长、财长会 议以讨论 地区金 融问
题。

三、美、英、日金融监 管模式介 绍

(一)美 国金融监 管模式



0世纪 3
0年代大 萧条后 ,美国颁 布《格 拉斯— 斯蒂格尔 法》,建立 了分业 经
营和 分业监 管的体 制。以 19
99年 《金融 服务 现 代 化 法》颁 布 为 标 志,美国 金 融
经营 体制正 式从分业 经营走 向混业 经营,
但其 分业监 管体制 并未发 生变化,监管
模式则 转变为 伞式监管 加功能 监 管 的 模式 。在 该模 式下,金 融控 股 公 司 既要 接
受联 邦储备 委员会(简称联 储)的综合监 管,又要接 受 不同 行业 主要功 能监管 人
的监 管;
伞式 监管人和 功能监 管人相 互协调、共同合 作完成 金融监管 任务。
美国的 金融监管 体制呈 现纵横 交错的特 点,
从横 向看,不同业务 有不同 监管
主体;从纵向 看,
不同级 政府又 是 不 同 监管 主 体 。联 邦级 监 管机 构有 美联储、货
币监 理署、
联 邦存款保 险公司 、证券 交易委员 会、
联邦 住宅贷 款管理 总局、全 国信
用社 管理总 局以及商 品期货 交易委 员会。州 一级监 管机构 有州银行 和保险 委员
会、
证 券监管 的分支机 构等。 银行以 及储蓄性 金融机 构的监 管由货 币监理署 、美
第 三 节  金 融监 管体制 及 其 发展 45

联储 和存款 保险公司 三大联 邦级监 管机构和 各州监 管机构 共同负责 。证券 经营


机构 主要受 联邦证券 法的管 辖,
而证 券 交易 委员 会是 基 于证 券交 易 法 设 立的 证
券监 管机构 ,
对证券经 营机构 、证券 信息披露 、
证券交 易所、柜台交易 和证券 业协
会等 履行监 管职责。 美国的 保险机 构由所在 各州保 险监管 局负责。
美国模 式具有立 法完备 、监 管 慎 密、各 监 管 机 构 之间 相 互 制 衡 和监 督 等 优
点,
有 利于营 造一个公 平有序 的竞争 环境,防范 金融 风险,保 持金 融 业 的 安全 稳
定运 行。其 主要缺点 是,
监管 方式过 于僵硬 ,缺 乏应 有的 灵 活性,法 网 过 密易 使
被监 管者疲 于应付;
机 构设置 过多,不可 避 免导 致资 源和 人 力的 浪费,降 低监 管
效率 。
(二)英 国金融监 管模式
英国历 史上金融 监管主 要依靠 金融机构 的自我 约束,
采 取非正 式监管形 式,
以“道德劝 说”、“君 子协 议 ”等方 式进 行 。直 到 19
79年 1
0月《1
979年银 行法 》
颁布 后英国 的银行监 管才走 向法制 化的道路 。在这 之前英 国的金融 监管采 取分
业监 管体制 ,
财政部名 义上负 责整个 金融体系 的监督 管理,实际操作 由英格 兰银
行等 9个监管 机构具体 执行 。2
0世 纪 7
0年 代之 后,英 国政 府放 松对 金融 业 的
管制 ,
金融业 出现混 业 经 营 的 局面,英 国开 始 注重 对 金融 业 的全 面 监 管。19
97
年工 党上台 后,
在原来 9个金 融服务 业 监管 机构 的基 础 上合 并成 立 了 金 融服 务
监管 局,
由此 开始正式 实行集 中统一 的混业监 管模式 。
英国金 融监管体 制改革 后,
金融 服务监 管局 负责 对银行 、投 资公 司、保险 公
司和 住房信 贷机构的 审批和 审慎监 管以及对 金融市 场、
清算 和结算 体系的监 管,
英格兰 银行主 要负责执 行货币 政策 和保 证 金融 市场 稳定,财 政部 负 责 全 面金 融
监管组 织构架 的制定和 金融监 管 的 立 法。 金融 服务 监管 局 内设 9个 职能 部 门:
银行 监管局 负责银行 业务监 管;
证券 与投资管 理局负 责投资 业务监 管和交易 所、
清算 所监管 ;
证券与期 货管理 局负责 证券与金 融期货 业务监 管;互助 金融机 构注
册部 负责互 助金融机 构、
住房 信贷机 构及其他 互助机 构的登 记;个人 投资管 理局
负责 私人投 资业务监 管;
投资 基金监 管局负责 基金管 理公司 监管;保 险监管 局负
责保 险业监 管;
互助金 融机构 委员会 负责互助 金融机 构监管 ;住房信 贷机构 委员
会负 责住房 信贷机构 监管。
英国模式 的优点是 具有较 大的 灵活 性 和弹 性,非 政 府的 自律 性 组 织 对维 护
金融稳 定起到 重要作用 。其缺 点是:要 求监 管者 和被 监 管者 保持 一 种 相 互信 任
的良 好关系 ;
监管行为 带有较 大的主 观随意 性,容易 造成 不 平等 竞争;在 金融 创
新和 金融全 球化的形 势下,
金 融法规 的缺失容 易导致 监管真 空。
(三)日 本金融监 管模式
日本金 融监管体 制随着 金融经 营体制的 变 化 而变化 ,
20世 纪 80年代 后 期,
日本 受英国 影响由分 业经营 转为综 合经营,
其 金融监 管体制 也转变 为混业监 管。

54 第十 八 章  金 融 监 管


998年以前,
日 本的金 融 监 管 以 大藏 省为 主 ,和 日本 银行 共 同 承 担。 大藏 省 负
责对 所有在 日本登记 注册的 金融机 构的监管 ,
日本银 行是货 币政策 的执行者 ,只
对在日 本银行 开立往来 账户或 需要 取得 其 贷款 的金 融机 构 实施 监管,在 行政 上
接受 大藏省 的领导。1
998年 以来,
日本 金融 监管体 制 进行 了一 系列以 财政和 金
融相 分离为 核心的重 大改革 ,
将金融 监管的职 能从大 藏省分 离出来 ,形成了 以金
融厅 为最高 监管权力 机构的 新的统 一监管体 制。
目前,
除 政策 性金 融机构 由财 务省 (原大 藏省 )负责 监 管外,银 行 、证券、保
险等 商业性 金融机构 均由金 融厅独 立监管或 与相关 专业部 门共管。 金融厅 为内
阁的 外设局 ,
下设总务 企划局 、检查 局、
监督局 三个职 能部门 和六个 专门委员 会,
其主要 职责是 :负责银 行业、
证 券业 和保 险 业的 检查 和监 督 ;根据 现 行 法 律处 理
破产 案;
为维 护信用秩 序,正 确把握 和反映金 融实情 ,
与大藏 省定期 协商;对 农村
金融 机构、
劳 动金库和 非银行 金融机 构的检查 和监督 分别与 农林水 利省、劳 动省
和通 产省共 管。作为 中央银 行的日 本银行,
其 金融监 管职责 是,配合 金融厅 确保
金融 监管目 标的实现 。
日本高 度集权的 金融监 管模式 曾经强大 而高效 ,
但强权 容易导 致腐败,缺乏
规范 性和透 明度的行 政指导 手段也 不能适应 新的形 势。

第四节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变迁

一、我国 金融监管体 制的历史 演变

(一)计 划经济时 期(19


48—1
978年)
在传统 计划经济 体制下 ,
金融从 全社会 来说 ,只 是计 划 部门 的配 角、财政 部
门的 出纳,整 个金 融 处 于 高 度压 抑 的 状 态。1
948年 1
2月 1日 中 国 人 民 银行 成
立后 ,
在计 划经济 的 3
0年的时 间 里,全国上 下 基 本上 只 有一家 银行 —
——中国 人
民银行 。中国 农业银行 在几起 几落 后并 入 中国 人民 银行;中 国银 行 实 际 上不 过
是中国 人民银 行内部办 理国际 金融 业务 的 一个 职能 部门;中 国人 民 建 设 银行 虽
作为 一个银 行而存在 ,
但不从 事银行 业务活动 ,实际 上只是 基本建设 投资的 一个
财政 拨款机 构;
非银行 金融业 务也由 中国 人民 银行统 一经 营。中 国 人 民 银行 同
时执 行着中 央银行、
商 业银行 和政策 性银行的 职能,实行统 存统贷的 信贷资 金管
理体 制和统 收统支的 财 务 管 理 体 制,形 成 了 高 度集 中 统 一 和 单 一 的 金 融体 制。
在这 种高度 集中统一 的计划 体制下 ,
基本上不 存在也 不需要 金融监 管,虽然 也有
计划 执行情 况的检查 ,
但决非 现代意 义上的金 融监管 。
(二)中 国人民银 行统一 监管时 期(19
78—1
992年)
这一时 期主要是 中国金 融体系 朝多元化 方向发 展和中 国人民银 行开始 金融
第四 节 我 国 金融 监 管 体制 的 发 展变 迁 45

监管 探索。
金融体 系多元化 发展主 要表现 为:
建立独 立经营 、实行 企业化管 理的专 业银
行;
建 立商业 银行;
成立 投资信 托类 型的 金 融机 构;改 革 农村 信用 合 作 社 和发 展
城市 信用合 作社;
设立 外资在 华机构 ,“大一 统”银行体 制转化为 中央银 行体制 。
这一时 期确立了 中国人 民银行 中央银行 和金 融监 管的职能 。1
979年 2月,
中国 再次恢 复中国农 业银行 ,
将中国 人 民银 行的 农村 金 融业 务全 部 移 交 该行 经
营。1
979年 3月,
专营 外汇 业务 的 中 国 银行 从中 国人 民银 行 分设 出来 ,完 全 独
立经 营。1
979年,
中国 人 民 建 设 银行 也从 财 政 部 分 设 出来。 当 1
984年 中 国 工
商银 行最后 从中国人 民银行 分设出 来,
接管中 国人民 银行传 统的信 用业务时 ,标
志着 中国人 民银行开 始履行 中央银 行职能。 1
985年,中国 人民 银行将 稽核部 门
从行 政监察 机构中分 离出来 ,
从总行 到分 行 都单 独设置 了 稽核 机 构 。1
986年 国
务院 颁布《中华人民 共和国 银行管 理暂 行 条例》,突 出 了中 国人 民银行 的金融 监
管职 责。

0世纪 8
0年 代后 期 ,专业 银行 突破分 工限 制,混业 经 营的 局面 已经显 现,
中国 人民银 行负责银 行业、
证 券业、保险业的 全面监 管,
形成 了混业 经营、统 一监
管的 格局。 由于金融 法规建 设落后 ,
金融机构 的内控 能力差 ,面对金 融机构 混业
经营 和非银 行金融机 构迅速 发展,
中 国 人民 银行 单纯 通 过调 节银 根 松 紧 已很 难
达到 金融监 管目标,
金 融监管 能力不 足的矛盾 日益突 出,中 国人民银 行统一 监管
体制 不得不 面临改革 。
(三)分 业监管时 期(19
92年至 今)

992年 1
0月,
国务 院成立 国 务院 证券 委员 会 (简称 国务 院 证 券 委)和 中 国
证券 监督管 理委员会 (简称 中国证 监会 ),形 成由中 国 人民 银行 和证监 会共同 对
证券 市场实 施监管的 体制。1
998年 6月,
中国 人民 银行 将 其对 证券市 场 的监 管
职责 全部移 交证监会 ,
形成了 银行与 证 券的 分业 监管。19
98年 1
1月,中 国保 险
监督 委员会 (简称保 监会)成立 ,使保险 业从 中国人 民 银行 金融 监管体 系中独 立
出来 。自此 ,
形成了银 行、证 券 、保险 分业 监管 的 格局 。2
003年 初 ,国家 又 将 中
国人 民银行 对银行、
金 融资产 管理公 司、信托 投资公 司及其 他存款类 金融机 构的
监管 职能分 离出来,
并 和中央 金融工 委的相关 职能进 行整合 ,成立中 国银行 业监
督管 理委员 会(简称 银监会 )。 调整后,中国人 民银 行的 职 能主 要是制 定 和执 行
货币 政策。

993年确 立分 业经营 、分 业监 管的 体 制后,我 国 对 分业 监 管 体 制 进 行了 一
系列 的完善 工作,
金融 监管的 能力得 到了很大 提高。 首先,金融法规 建设成 效显
著。 作为金 融监管法 律 依 据 的 《中 国 人 民 银行 法》、《商业 银行 法 》、《票 据 法》、
《保 险法》、《证券法 》、《信 托 法 》等 金 融 法 规相 继出 台,逐 步形 成了 较为 完 善 的
金融 法律法 规体系。 其次,
金 融监管 手段 不断 完善。 按 照巴 塞尔 委 员 会 关于 资

56 第十 八 章  金 融 监 管

本标 准和有 效银行监 管的核 心原则 等协定,


不 断改革 金融监 管方式 和手段,逐步
向金融 监管的 国际惯例 靠拢。 金融 监管 从 以审 批机 构、检查 违规 为 主 要 内容 的
金融 行政管 理及合规 管理,
转 向以防 范和化解 风险为 核心的 审慎性 监管。再 次,
金融稳 定计划 稳步实施 。亚洲 金融 危机 后 ,中国 人民 银 行稳 步推 行 金 融 稳定 计
划,
及 时防范 和化解了 一些金 融机构 的风险,维护了 金融秩 序和社会 稳定。19
98
年,
为 国有独 资商业银 行补充 270
0亿 元资 本 金,使其 资本 充 足率 明显 提高,抵
御风险 能力和 竞争力 得 到 增 强 。19
99年,组 建金 融资 产管 理 公司 ,剥 离四 大 国
有银 行近 1400
0亿 元不良 资产,大大 降低 了 其 不 良 贷 款的 比率。 同时 ,还 对 信
托投 资公司 、
城乡信用 社等金 融机构 进行了治 理整顿 和改革 试点工 作。

二、我国 的分业金融 监管体制

与世界 金融发展 由“分 ”到“合 ”的大 趋 势 相 反,我 国 金融 从混 业经 营、混 业


监管 走向了 分业经营 、
分业监 管。现 行 分业 监管 体制 是 我国 金融 发 展 过 程中 的
必然 选择。 这主要是 因为,
我 国目前 仍处于较 低的金 融发展 水平阶 段,金融 法律
法规 还不健 全,
商业银 行发展 还不规 范,有 效的 风险 控制 机 制尚 未建 立起来,金
融监 管的经 验不足、
人 才缺乏 ,实行 分业监管 体制有 利于在 各自特定 领域内 进行
专业 化管理 。
(一)银 监会对银 行业的 监管
根据国 家法律和 国务院 的授权 ,
银监会负 责统一 监督管 理全国 银行、金 融资
产管 理公司 、
信托投资 公司及 其他存 款类金融 机构。 其监管 职责包 括:
(1)制 定有关银 行业金 融机构 监管的规 章制度 和办法 。
(2)审 批银行业 金融机 构及其 分支机构 的设立 、
变更、终止及其 业务范 围。
(3)对 银行业金 融机构 实行现 场和 非 现场 监管,依 法对 违法 违 规 行 为进 行
查处 。
(4)审 查银行业 金融机 构高级 管理人员 任职资 格。
(5)负 责统一编 制全国 银行数 据、
报表,并按照 国家有 关规定予 以公布 。
(6)负 责国有重 点银行 业金融 机构监事 会的日 常管理 工作。
(7)会 同有关部 门提出 存款类 金融机构 紧急风 险处置 的意见和 建议。
(8)国 务院规定 的其他 职责。
(二)证 监会对证 券业的 监管
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 证券法 》、《股票 发行与 交易管理 暂行条 例》、
《期货 交
易管 理暂行 条例》和 《国 务 院 办 公 厅关 于印 发 中 国 证 券 监督 管理 委员 会职 能 配
置、
内 设机构 和人员编 制规 定的 通知 》的 规定,证监 会依 法对 全国 证 券 、期 货 市
场实 行集中 统一监督 管理,
履 行如下 职责:
(1)研 究和拟订 证券、
期 货市场 的方针政 策、发 展规划 ;
起草证 券、期货 市场
第四 节 我 国 金融 监 管 体制 的 发 展变 迁 45

的有 关法律 、
行政法规 ;制定 有关证 券、期货 市场 监督 管理的 规章 、规 则,并依 法
行使 审批权 或核准权 。

2)依 法监管股 票、
可转 换债券 、证券 投 资 基 金 的发 行 、交易 、托 管和 结 算;
批准 企业债 券的上市 ;
监管上 市国债 和企业债 券的交 易活动 。
(3)依 法监管境 内期货 合约的 上市、
交易 和清算 ;监管 境内机构 从事境 外期
货业 务。
(4)依 法对公开 发行和 上市交 易证券的 证券发 行人、
上 市公司 、交易所 及相
关机 构进行 监管;
依法 对证券 业务活 动以及托 管业务 活动进 行监管 。
(5)依 法制定证 券、
期货 从业人 员资格、资质标 准和高 级管理人 员的任 职管
理办 法并组 织实施;
依 法制定 证券从 业人员的 资格、资质标 准和行为 准则并 监督
实施 ;
按规定 管理证券 、期货 从业人 员和高级 管理人 员。
(6)依 法监管境 内企业 直接或 间接到境 外发行 股票、
上 市;监管 境内机 构到
境外 设立证 券机构;
监 管境外 机构到 境内设立 证券机 构、从 事证券业 务。
(7)依 法监督检 查证券 发行、
交 易的信 息披 露情 况,监 管证 券、期 货 信息 传
播活 动,
负责 证券、期 货市场 的统计 与信息资 源管理 。
(8)依 法对证券 业协会 、
期货业 协会的活 动进行 指导和 监督。
(9)依 法对违反 证券、
期 货市场 监督管理 法律、法规和 行政规章 的行为 进行
调查 、
处罚。
(1
0)管 理证券、期货行 业的对 外交往和 国际合 作事务 。
(1
1)法 律、行政 法 规 和 国务 院 规 定 的 其 他 职 责,办 理 国 务 院 交 办 的 有 关
事宜 。
(三)保 监会对保 险业的 监管
根据国 家法律和 国务院 的授权 ,
保监会统 一监督 管理全 国保险 市场,维 护保
险业 的合法 、
稳健运行 。其监 管职责 包括如下 内容:
(1)拟 定保险业 发展的 方针政 策,
制定行 业发展 战略和 规划;起 草保险 业监
管的 法律、
法 规;制定 业内规 章。

2)审 批保险公 司及其 分支机 构、保险 集团 公司 、保 险 控股 公司 的设立;会
同有 关部门 审批保险 资产管 理公司 的设立;
审 批境外 保险机 构代表 处的设立 ;审
批保 险代理 公司、
保险 经纪公 司、保 险评估公 司等保 险中介 机构及其 分支机 构的
设立 ;
审批境 内保险机 构和非 保险机 构在境外 设立保 险机构 ;审批保 险机构 的合
并、
分 立、变 更、
解散,决定接 管和指 定接受;
参 与、组 织保险 公司的破 产、
清算 。
(3)审 查、
认定各 类保险 机构高 级管理人 员的任 职资格 ;制定保 险从业 人员
的基 本资格 标准。
(4)审 批关系社 会公众 利益的 保险 险 种、依 法实 行 强制 保险 的 险 种 和新 开
发的 人寿保 险险种等 的保险 条款和 保险费率 实施备 案管理 。

58 第十 八 章  金 融 监 管

(5)依 法监管保 险公司 的偿付 能力 和 市场 行为;负 责保 险保 障 资 金 的运 用


政策 ,
制定有 关规章制 度,依 法对保 险公司的 资金运 用进行 监管。
(6)对 政策性保 险和强 制保险 进行业务 监管;
对 专属自 保、相互 保险等 组织
形式 和业务 活动进行 监管。 归口管 理保险行 业协会 、
保险学 会等行 业社团组 织。
(7)依 法对保险 机构和 保险从 业人 员 的不 正当 竞争 等 违法、违 规 行 为以 及
对非 保险机 构经营或 变相经 营保险 业务进行 调查、
处 罚。
(8)依 法对境内 保险及 非保险 机构在境 外设立 的保险 机构进行 监管。

9)制 定保险行 业信息 化标准 ;建立保 险风 险评 价、预 警和 监控 体系,跟 踪
分析 、
监测、预测保险 市场运 行状况 ,负责统 一编 制全 国保险 业的 数据 、报表,抄
送中 国人民 银行,
并按 照国家 有关规 定予以发 布。
(1
0)按 照中央有 关规定 和干部 管理权 限,负责 本系 统 党的 建设、纪 检和 干
部管 理工作 ;
负责国有 保险公 司监事 会的日常 工作。
(1
1)承 办国务院 交办的 其他事 项。

三、我国 金融监管体 制的改革

(一)我 国现行分 业监管 体制面 临的问题


1.金融 业务创 新对分 业监管形 成冲击
我国加 入 WTO后,大 量深层 次的金融 业务 创新,既 会促 进我 国 金 融 业向 现
代成 熟金融 业发展,
也 会对我 国分业 监管体制 提出严 峻挑战 。首先 ,在国内 金融
机构 不良资 产比率居 高不下 ,
而依靠 金 融机 构自 身又 难 以在 短期 内 迅 速 化解 的
情况 下,
金融 监管机构 必须把 握创新 与发展的 关系,避免国 内金融机 构盲目 创新
所带 来的新 的金融风 险。其 次,
需要 处 理好 国内 金融 机 构与 外资 金 融 机 构业 务
创新的 关系。 如果片面 抑制国 内金 融机 构 的创 新业 务,譬如 当前 内 资 金 融机 构
的业 务创新 需要审批 ,
而对外 资金融 机构的创 新没有 任何限 制,就会 使内资 金融
机构在 与外资 金融机构 的市场 竞 争 中 处于 劣 势 。而 没有 持 续发 展的 支持,内 资
金融机 构更难 以化解现 存的不 良资 产,有引 发内 资金 融 机构 系统 性 金 融 风险 的
危险 ,
并会危 及金融安 全。
2.混业 经营苗 头使分 业监管面 临挑战
目前国 内银行、
证 券、保 险机构 的业 务 合 作 已日 趋加 强 ,银、证、保 之 间的 相
互融 合,
已初 步形成了 三者之 间业务 渗透、优 势互补 、
互利互 惠、共同 利用现 有市
场资 源、
共同 发展的新 格局,这对现 行分业经 营监管 体制提 出了挑战 。而且 部分
企业 集团公 司控股下 的银行 、
证券、保险、
信托 之间的 业务往 来,已经 形成了 事实
上的 混业经 营。如光 大集团 控股光 大 银行 、光大 证券 公司、光 大 永明 保险 公 司、
光大 国际信 托投资公 司,
这些 公司之 间的业务 往来非 常密切 ,事实上 已经存 在混
业经 营。这 种通过集 团公司 运作的 混业经营 使得以 机构性 监管为主 的分业 监管
第四 节 我 国 金融 监 管 体制 的 发 展变 迁 45

面临 新的挑 战。
3.现行 金融监 管的组 织体系不 健全
从国际金 融监管的 普遍经 验分 析,有效 金融 监管 的 实施 应建 立 金 融 当局 的
行政 监管、
金 融机构的 内控机 制、金 融行业自 律组织 和社会 外部监督 相结合 的金
融监 管组织 体系。其 中金融 当局的 行政监管 和金融 机构的 内控机制 在金融 监管
中起 主导作 用,
金融行 业自律 组织和 社会外部 监督起 重要补 充作用 。目前,我国
金融 机构的 内控机制 在 金 融 机 构 特别 是 国有 银 行 产 权监 护 人 功 能 缺失 的 情 况
下,
还 非常薄 弱。银行 、证券 、
保险尽 管 在政 府的 参与 下 都分 别建 立 了 各 自的 地
方性 和全国 性的同业 自律组 织,
但这 些自律 组织 不健 全,会 员发 展缓 慢,行业 自
律功能 不强。 我国社会 性的监 督组 织也 没 有起 到应 有的 作 用,注 册 会 计 师和 会
计师 事务所 弄虚作假 行 为 屡 屡 出现。 这些 都 使 我 国 金融 监 管 的 效 果不 能 尽 如
人意 。
4.金融 监管成 本较高 ,效率低 下
这主要 表现在:
一 是监管 机构 庞大,人 数 众 多,人 力成 本较高 。 我 国 三家 监
管机 构的职 工总数超 过 20万 人,大 大 超过 了其 他 国 家。 庞 大 的 机构 运作 起 来,
费用 支出居 高不下,
而 且很容 易发生 寻租和道 德风险 ,加大 了对监管 人员的 再监
督成本 。二是 监管制度 设计重 复,成 本增 加。目 前我 国 的金 融监 管 法 律 规章 中
有许 多相互 间内容重 复,
一些 相同的 、近似的 经常性 监管项 目没有一 个统一 的制
度安 排,
每开 展一次监 管活 动几 乎都 要重 新 进 行监 管 制 度 的 设计,监管 成 本 很
高。三 是现场 检查的实 施效果 差,监 督成 本高。 我国 金 融监 管当 局 的 现 场检 查
的实 施没有 统一的工 作规范 ,
也缺乏 恰当的定 期检查 ,结果 每一次检 查都需 要大
量的 人力、
物 力,但效 果很差 ,
还可能 会影响金 融机构 的正常 经营。
5.在分 业监管 中缺乏 一套合理 有效的 协调机 制
我国分业 监管模式 是与金 融机 构分 业 经营 格局 相适 应 的,这 样 做 有 利于 监
管部门 集中精 力对各自 负责的 监管 对象 实 施监 管,有 利 于提 高金 融 监 管 效率 和
监管 水平。 但是,
分业 监管使 得各监 管部门自 成体系 ,缺乏 一套监管 联动协 调机
制,
金 融监管 支持系统 薄弱,
使 被监 管对 象 有可 乘之 机,产生 分业 监 管 与 跨行 业
违规 经营的 矛盾,
出现 业务交 叉中的 监管真空 。同时 ,分业 监管还可 能导致 对新
的交叉 性金融 业务的监 管重叠 与监 管缺 位 ,因为 现行 分 业监 管大 都 采 取 机构 性
监管 ,
实行业 务审批制 方式进 行,一 项新的金 融业务 的推出 通常需要 多个部 门长
时间 的协调 才能完成 。
(二)我 国金融监 管体制 的改革

① 此部 分讨 论参见 何德 旭 .《金 融监 管:世界 趋势与 中国 的 选择 》.《管理 世界》,


2003年第 9期。

60 第十 八 章  金 融 监 管

1.更新 金融监 管理念


在世界 金融全球 化、
集团 化趋势 日益明显 的背景 下,我 国传统的 金融监 管理
念应 该有所 更新,
也就 是要由 严格限 制 金融 机构 的经 营 业务 和经 营 行 为 向促 进
金融 业竞争 、
促进金融 混业经 营的方 向转变,由限制 金融机 构的合并 转向鼓 励金
融机 构之间 的联合。 特别是 ,
在从金 融分业经 营到混 业经营 的转变 过程中,必然
会出 现许多 的金融创 新,
所以 ,金融 监管当局 应该早 做准备 ,
未雨绸 缪。
2.转移 监管重 点
我国金 融监管的 重点应 由合 规 性 监 管 向 合 规 性 监管 和 风 险 性 监管 并 重 转
变。 目前的 金融监管 主要 是对 金融 机 构 执行 有 关政 策、法 律、法 规 情况 实 施 监
管,
而 对金融 机构的资 本充足 程度、资产质量 、
流动性 、盈利 性和管理 水平等 所进
行的监 管力度 不大。这 种偏重 合规 性监 管 的方 法市 场敏 感 度低,不 能 及 时反 映
金融 风险,
相 应的监管 措施也 滞后于 市场发展 ,显然 已经不 适应新的 金融发 展格
局。 随着我 国加入 WTO,金融风险 的范 围扩 大,有 信用 风险、市场 风险 、操 作 风
险、
法 律风险 、流动性 风险以 及名誉 风险等多 种风险 。我国 在逐步融 入国际 金融
竞争 的过程 中,
要迎接 来自各 方面风 险的考验 。因此 ,要从 以前的注 重合规 性监
管向 合规性 监管和风 险性监 管并重 转变,
在制 定监管 指标时 应具有 预见性,充分
考虑到 现阶段 及今后一 段时期 内银 行可 能 面临 的各 种风 险 ,推行 全 面 风 险管 理
的理 念。
3.改进 金融监 管方式
这方面 的重点是 要实现 由静态 监管 向 动 态 监管 的转 变 ,时刻 关注 、控制、防
范和 化解金 融机构 的 风 险。主 要 包括 :① 监 管 机构应 改变过 去那 种只 注重“事
后化 解”或 者只注重 特定时 点上的 资产状况 的做法 ,逐步 做到注 重“事前 防范”,
随时 化解风 险。② 鼓 励 金 融 机 构改 善 其内 部 控制 体 系,防 止 经营 中 存 在 的 违
规、
违 纪现象 ,提高其 防范风 险的意 识,
对不该 发放的 贷款坚 决抵制 ,严格控 制不
良贷 款的增 量,
同时,提高员 工的素 质,
尽快掌 握现代 化的监 管技术 和方法,提高
整体 风险防 范能力。 ③ 加 强信息 披露,
监 管当局 应该按照 市 场 原则监 督金融 机
构,
在 审批的 基础上,加强信 息披露 ,
强化对金 融机构 的市场 约束力 。
4.完善 金融监 管体系
一方面,要进一步 加强中 国人民 银行、银 监 会、证 监会、保监 会的 独立性,加
大对 违规机 构及时发 现、
查 处的 力 度;另一 方面,在当 前“分业 经营、分业 监管 ”
的背 景下,
进 一步强化 监管机 构之间 已建立的 高层定 期会晤 制度,经 常就一 些重
大问 题进行 磋商、
协调 ;再一 方面,
对 业务交叉 领域和 从事混 业经营 的金融集 团,
实施 联合监 管,
建立监 管机构 之间的 信息交流 和共享 机制。
5.加强 跨境金 融监管 的合作
当今世界 金融监管 发展的 一个 趋势 是 实施 跨境 监管,以 加强 对 跨 国 金融 机
本 章 小 结 46

构的 监管,
防 止出现金 融监管 的真空 ,这就要 求加强 金融监 管的国际 合作。 根据
巴塞 尔协议 的相关规 定,
对于 跨境银 行,母国 监管当 局和东 道国监管 当局应 该进
行合 理的监 管分工和 合作。 通常,
母 国监管当 局负责 对其资 本充足 性、最终 清偿
能力 等实施 监管,
东道 国监管 当局负 责对其所 在地分 支机构 的资产 质量、内 部管
理和 流动性 等实施监 管;
同时 ,两国 监管当局 要就监 管的目 标、
原则 、标准、
内 容、
方法 以及实 际监管中 发现的 问题进 行 协商 和定 期 交 流。 在 金 融 全球 化条 件 下,
为了有 效监管 本国商业 银行的 境外 业务 以 及外 国银 行在 本 国的 金融 业务,进 一
步加 强跨国 间的监管 合作已 经变得 越来越迫 切和越 来越重 要。

本 章 小 结

1.金融 监管主 要是指 金融监管 当局对 金融机 构和 金 融市场 的监 管、金融 机


构的 内部控 制和稽核 以及金 融行业 自律组织 和社会 中介组 织对金融 机构的 监督
等。 狭义的 金融监管 是指一 国或一 个地区的 金融主 管当局 依据国家 相关法 律法
规的 授权对 该国或该 地区的 金融机 构以及它 们在金 融市场 上的业务 活动进 行监
督、
检 查、稽 核和协调 ,
以促使 金融机 构依法稳 健地经 营和健 康地发 展,维护 金融
体系 的安全 、
稳定、有 效运行 。本章 介绍分析 的主要 是狭义 的金融监 管。
2.金融 监管的 理论基 础 是金 融市 场 的不 完 全性 和金 融 行 业 的 特 殊性。 正
是由 于金融 市场失灵 ,
社会才 有政府 监管金融 机构和 金融市 场的要 求;正是 由于
金融行 业高风 险且金融 风险传 染性 强的 特 征,政 府才 有 必要 对金 融 行 业 实行 严
格的 监管。
3.金融 监管应 遵循监 管主 体 的 独 立性 原 则、依法 监管 的 原则 、内 控和 外 控
相结 合的原 则、
稳健运 行与风 险预防 原则、母 国和东 道国共 同监管的 原则。
4.商业 银行是 现代金 融体系的 主体,因而银 行监管在 金 融 监管中 具有核 心
地位 。银行 监管的内 容主要 包括市 场准入监 管、
日常 运营监 管和市 场退出监 管。
5.证券 监管的 核心在 于保护投 资者,保证市 场的公平 、有效 和透 明,减少 系
统性 风险。 证券监管 的内容 包括发 行市场的 监管、
交 易市场 的监管 、券商和 从业
人员 的监管 、
对交易所 和上市 公司的 监管等方 面,其 中对券 商和上市 公司的 监管
是重 点。
6.金融 监管体 制是指 金 融监 管的 权 力制 度 安排 和监 管 组 织 体 系 设计。 监
管的 权力制 度安排就 是指行 使政府 监管权力 的相关 机构之 间的权力 分配。 监管
组织 体系主 要由金融 当局宏 观监管 体系、
金融 机构内 部监管 体系、金 融业行 业自
律体 系和社 会监督防 范体系 四个层 次组成。
7.按监 管组织 体系的 设置来分 ,金融 监管模 式有统一 监管 、分业 监管、不 完
全统 一监管 三种类型 。不完 全统一 监管模式 是完全 统一监 管模式和 完全分 业监
管模 式的改 进型。

62 第十 八 章  金 融 监 管

8.近年 来,国 际金融 监管体制 的发展 趋势是 :


分业 监 管向混 业监 管转 变 ;机
构性 监管向 功能性监 管转变 ;
各国金 融监管模 式日益 趋同;金融监管 的国际 合作
不断 加强。 美、
英、日 等国的 金融监 管体制改 革体现 了这种 趋势。
9.在金 融全球 化的背 景下,我 国金融 监管体 制面临改 革和挑 战。

重要概念

金融监 管 狭义 金融监 管 广 义金融监 管 金 融脆弱 性 注册 制 核 准制


金融 监管体 制 分业 监管  混业监 管 功能 性监管  机构 性监管

复习思考题
1.什 么 叫金 融 监管 ? 如何 区 分 狭义 的 金融 监 管 与广义 的金 融 监管 概 念 ?
2.试 述 金融 监 管的 理 论 基础 。
3.银 行 监管 与 证券 监 管 各有 哪 些主 要 内容 ?
4.银 行 监管 和 证券 监 管 各有 什 么不 同 的侧 重 点 ?
5.金 融 监管 体 制主 要 有 哪三 种 模式 ?
6.国 际 金融 监 管模 式 的 改革 对 我国 金 融监 管 体 制改 革有何 启 示?
7.你 如 何理 解 监管 当 局 的监 管 、金融 机构 的 内 部控 制 和 行业 自 律监督 三者 之 间 的关 系 ?
8.我 国 加入 WTO后 ,现 行的 分 业 监管 体 制可 能会受 到 哪 些挑 战 ?
9.你 对 我国 金 融监 管 体 制的 未 来有 何 设想 ?

主要参考文 献

1.韩汉 君,王 振富,


丁 忠明.金 融监管 .
上海:上海财经 大学出 版社,
2003
2.谢平 ,蔡浩 仪.金融 经 营 模 式 及 监 管 体 制研 究 .北 京:中 国 金 融 出 版 社,

003
3.黄达 .金融 学.
北京 :中国人 民大学 出版社 ,
2003
4.黄宪 ,江春 ,
赵何敏 ,赵征.
货 币金融 学.武 汉:
武汉大 学出版 社,
200

5.陈建 华.金 融监管 有效性研 究.
北京 :中国 金融出版 社,
2002
6.戴相 龙.领 导干部 金融知识 读本.
北 京:中 国金融出 版社,
2001
第七篇 金融创新与发展

第 十九章  金 融 创 新

导读:金融创新是当代金融业发展的 一大潮流,是广大顾 客对金 融服务 要求多 样化的 客


观表现,也是金融机构扩大市场 份额、追 求利润最大 化的重要手 段。本章说 明了金 融创新 的
动因、时代背景,详细介绍了金融创新的主 要内容、各类创新的 金融工 具,阐 述了金 融创新 的
利弊,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历程、存在问 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 金融创
新的对策。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将对国际上金融创新浪潮和我国金融创新的发展有 一个初
步的了解。

第一节 金融创新的概念、种类与动因
金融创 新是近几 十年西 方金融 业中迅速 发展的 一种趋 势。其内 容是突 破金
融业 传统的 经营局面 ,
在金融 工具、金融方式 、
金融技 术、金 融机构以 及金融 市场
等方面 均进行 了明 显 的创 新、变革。 这个 趋 势 从 20世 纪 6
0年 代 后 期 开始,7

年代 各种创 新活动日 益活跃 ,
到80年 代已形成 全球趋 势和浪 潮。金 融创新浪 潮
的兴 起及迅 猛发展,
给 整个金 融体制 、金融宏 观调控 乃至整 个经济都 带来了 深远
的影 响。

一、金融 创新的概念 与种类

(一)金 融创新的 概念
“创新 ”一词 首先 见于 西 方 著名 经 济学 家 熊彼 得 (J
.Sc
hump
ete
r)1
912年 出
版的 《经济 发展理论 》一 书中,他把经济 活动 中生产 要 素和 条件 的新组 合称为 创
新,
认 为创新 是通过经 济体系 内部的 变革 所创 造或引 进的 新事物 。 它 主 要有 五

64 第十 九 章  金 融 创 新

种情 况:
① 引进新 产品;② 采 用新技术 ,
即新的 生产方 法;③ 开 辟 新市场 ;④ 发
现新 原料的 供应来源 ;
⑤ 实现 新 的 组 织 形式 或 管 理 方 式。因 此,创新 的实 现 过
程就 是经济 的发展过 程。运 用这一 概念,
可以 把金融 创新定 义为:金 融领域 内部
通过 各种要 素的重新 组合和 创造性 变革所创 造或引 进的新 事物。
从广义的 金融创新 概念来 考 察 ,金融 创新 的内涵 是丰 富多样 的。 其 中既 有
历史上 各种货 币和信用 形式的 创新 以及 所 导致 的货 币信 用 制度、宏 观 管 理制 度
的创 新,
又有 金融机构 组织和 经营管 理上的创 新以及 金融业 结构的 历次创新 ,也
有金 融工具 、
交易方式 、操作 技术、
服 务种类以 及金融 市场等 业务上 的各种创 新,
还有 当代以 电子化为 龙头的 大规模 全方位金 融创新 等等。 狭义的金 融创新 指的
是金 融业务 创新,
西方 发达国 家在放 宽银行设 立条件 ,取消 或放松对 银行资 产负
债的管 理,取 消或放松 利率管 制、
外 汇管 制 ,允许 银行 与 非银 行金 融 机 构 实行 业
务交 叉等金 融管制后 ,
加强了 各类金 融机构的 相互竞 争,产 生了一系 列新的 金融
产品 和交易 手段。放 松金融 管制后 ,
利率不断 波动,加大了 银行经营 风险,
为 此,
金融机 构采取 了新的金 融工具 回避 可能 产 生的 风险,变 化或 调换 利 率 以 对付 利
率波 动所带 来的资产 损失,
缩 短资产 管理的期 限以减 少风险 发生的 概率,随 之创
造出 了期货 交易、
期权 交易、利率掉 期、
利率互 换等新 的金融 产品,使 金融创 新向
着更 深更广 的方向发 展。
(二)金 融创新的 种类
从不同 的角度,
可 将金融 创新分 为不同的 类别,常见的 分类方法 是根据 金融
创新 的各种 表现来分 类,
大致 可分为 四类:
1.金融 制度创 新
包括各 种货币制 度创新 、
信用制 度创新、金融管 理制度 创新等与 制度安 排相
关的 金融创 新。
2.金融 组织结 构创新
包括金 融机构创 新、
金融 业结构 创新、金 融机构 内部经 营管理创 新等与 金融
业组 织结构 相关的创 新。
3.金融 企业经 营管理 创新
包括商 业银行、
投 资银行 、证券 公司、
保险 公司等 各类金 融企业 经营模式 、管
理方 法的创 新。
4.金融 业务创 新
包括金 融工具创 新、
金融 技术创 新、金 融交 易方 式或 服 务创 新、金 融 市场 创
新等 与金融 业务活动 相关的 创新。

二、金融 创新的动因

当代金融 创新的浪 潮不是 某一 因素 所 导致 的,而 是 在特 定的 经 济 背 景下 多


第 一 节  金 融 创新 的 概念 、种 类与 动 因 46

因素 共同作 用和影响 的产物 。


(一)金 融创新是 商品经 济发展 的客观要 求
金融创新 反映了商 品经济 发展 的客 观 要求,当今 世 界商 品经 济 处 于 不断 发
展的进 程之中 。特别是 日新月 异的 技术 进 步,使 得商 品 经济 的发 展 不 断 突破 时
间、
地 域以及 各种社会 传统的 界限,涌现 出 更多、更新 的 为人 类文 明 生 存 与发 展
所需 的行业 、
部门、模 式和手 段。在 这种形势 下,
当然 就会从 不同角 度、不同 层次
对为 之服务 的金融事 业提出 新的要 求。二战 以后,
各 国经济 与金融 的快速发 展,
从需求 和供给 两个方面 掀起了 当 代 金 融创 新 的 高 潮 。在 需 求方 面,经 济 货币 化
向金 融化发 展以后,
许 多新的 金融需 求随着金 融化程 度的提 高不断 产生出来 ,面
对新 的需求 ,
原有的金 融机构 、金融 工具、
金融 业务方 式、金 融市场组 织形式 和融
资技 巧等就 会在一些 方面显 得笨拙 、
落后,不 怎么合 理并缺 乏效率。 这就必 然导
致突 破原有 藩篱的金 融创新 。从供 给方面看 ,
由于金 融机构 资产的 剧增,大 大提
高了 金融创 新的规模 报酬,
刺 激了金 融机 构增 加创新 的供 给。当 代 金 融 机构 为
了实 现业务 经营的“三性”方针 的最佳组 合,需要通 过 创新 来回 避和分 散金融 风
险,
保 证流动 性,提高 收益性 ,
特别是 在 金融 业垄 断竞 争 的格 局下 和 激 烈 的竞 争
中,
金 融机构 只有通过 创新才 能获取 潜在收益 ,扩展 或保持 自己的市 场份额 。而
当代 金融创 新的有利 条件增 多,
技术 难度和成 本呈下 降趋势 ,金融机 构的创 新供
给能 力增强 ,
金融创新 因此层 出不穷 。 商品 经济 发展 变 化所 提出 的 客 观 需要 不
仅是 强劲的 ,
而且是持 久的,所以金 融创新的 浪潮至 今仍在 不断地推 进。
(二)金 融创新是 克服经 济环境 中各种风 险的需 要
当代西 方经济金 融发展 的内在 矛盾冲突 ,
例如长 期的通 货膨胀 、布雷顿 森林
体系 的崩溃 和浮动汇 率制的 实行、
国 际债务危 机的发 生等等 ,导致了 价格、
利 率、
汇率 的易变 性和不定 性大大 增加,
日 益上升的 金融风 险成为 矛盾的 焦点,使 得转
移风险 、增加 流动性方 面的 金 融 需 求极 为旺 盛。20世 纪 7
0年代 西方 国家 的 恶
性通 货膨胀 和市场利 率的剧 烈波动 ,
为了治理 高达两 位数的 通胀率 ,西方国 家不
断提 高利率 ,
致使利率 也达到 战后两 位数 的最 高水平 。 以美 国短 期 国 库 券的 利
率为 例,
60年 代中 期 一 直 低 于 5% 的 水 平,到 了 70年 代 其 波 幅 扩 大 到 4% ~

1.5% ,
80年代 又升至 7% ~1
5%。短 期利 率的上 升造 成了 对长 期证 券和 不 动
产投 资的收 益率下降 ,
而剧烈 的利率 波 动又 会导 致一 些 巨额 投资 的 溢 价 或资 本
损失 ,
无疑增 大了投资 的不稳 定性。 利 率的 风险 性极 大 地改 变了 金 融 市 场的 需
求情况 ,促使 金融机构 创造一 些新的 债权 债务工 具,美国 在 70年 代 就 推 出了 可
变利率 抵押贷 款、金融 期货和 金融期 权三种新 的金 融 产 品。80年代 初,
墨 西 哥、
巴西 、
阿根廷 等国宣布 无力偿 还外债 ,引 发 了国 际债 务危 机 ,加剧 了 国 际 金融 的
不稳 定性,
对 发达国家 和发展 中国家 的经济都 产生了 极大的 影响,这 一重大 变化
客观上 要求金 融业务与 其相适 应。 作为 教 训,债 权债 务 双方 都采 取 并 创 造了 许

66 第十 九 章  金 融 创 新

多新 的解决 债务问题 的 方 法,如 债务 股权 转 移 ,购 回 旧债 发 行 有 抵 押条 件 的 新


债,
债 务转换 成债券等 。从而 导致了 大批新的 融资方 式的诞 生,促进 了金融 创新
的形 成。
(三)金 融管制和 金融自 由化思 潮促进了 金融创 新的发 展

0世纪 3
0年代经 济危 机后,西方 各国 对 银 行 业 的 经营 纷纷 采取 了严 格 的
管制 ,
以避免 重蹈货币 发行的 无节制 性造成严 重通胀 的覆辙 。但是 ,金融管 制是
一把“双刃 剑”,它在一 定程 度上 束 缚 了 银行 的手 脚,造 成资 金的 闲置 和利 润 的
损失 。严格 的金融管 制在不 同程度 上激发了 金融创 新的积 极性。美 联邦储 备法
案曾 列 有 《Q条 例》,规 定 了 商 业银 行储 蓄 和定 期存 款利 率 的最 高界 限,而这 一
界限往 往低于 西欧各国 美元存 款的 利率,使 得银 行储 蓄 对顾 客缺 乏 足 够 的吸 引
力,
银 行的负 债业务难 以发 展起 来。另 外,美 国 政 府货 币政 策中 的 《M 项 条例 》
规定商 业银行 要向联邦 准备体 系缴 纳很 高 的存 款准 备金,而 中央 银 行 对 商业 银
行的 存款准 备金是不 付利息 的,
因此 商业银行 的准备 金越多 ,所受的 利息损 失就
越大 ,
导致商 业银行想 方设法 开发新 的负债方 式,以 逃避严 格的准备 金要求 。

0世纪 7
0年代西 方兴盛 的经济自 由主 义思潮 ,为金 融业要 求 放 松管 制 、追
求自由 经营提 供了思想 武器和 理 论 武 器。 在经 济自 由主 义 思潮 支配 下,金融 业
强烈要 求当局 放松战后 设置的 种种 限制 和 管制,并不 约 而同 地通 过 金 融 创新 逃
避管 制,
形成 了金融自 由化浪 潮。而 各国当局 在经济 自由主 义思潮 影响下,一方
面主动 放弃了 一些明显 不合时 宜的 管制;另 一方 面被 迫 默认 了许 多 规 避 性创 新
的成 果,
放松 了金融管 制的程 度,进 一步促进 了金融 创新。 到了 80年代,
西方 各
国放 松了金 融管制,
随 后而 起的 金 融 自 由 化 思 潮又 掀 起 了 新 的 金 融 创 新浪 潮。
以美国 政府《19
80年 放松存 款性机构 管制和 实施货 币控制法 》为 代表 ,西方发 达
国家 首先放 松了对利 率、
金融 业务交 叉及外汇 等方面 的管制 ,不同金 融部门 间的
业务 渗透很 快成为一 种普遍 现象,
传 统金融业 务不断 被更新 ,大批新 的金融 工具
脱颖 而出。
(四)科 学技术进 步加快 了金融 创新的步 伐
当代电 子信息技 术的迅 速发展 为金融业 的发展 提供了 强大的动 力。新 技术
的应用 ,使交 易成本大 幅下降 ,
通过 广泛 使 用电 信技 术,金融 机构 可 以 以 直接 或
间接 的方式 ,
及时地为 过去在 分散、孤立的市 场中进 行商业 活动的用 户提供 他们
需要 的、
跨国 界的各种 服务,电子计 算机和通 信技术 的普遍 应用已为 西方世 界创
造了一 个全球 性的金融 市场。 同时,计 算机 和信 息处 理 技术 的发 展 使 得 市场 创
造者 不断设 计出复杂 的金融 工具,
并 计算出其 价格,连续监 视这些新 金融工 具产
生的 风险,
然 后设计出 针对这 些风险 的相 应保 护措施 。 在一 些传 统 的 金 融领 域
中,
电 信技术 的进步,
减 少了金 融机 构的 业 务收 入,并 且 创造 了更 加 具 有 竞争 性
的价 格结算 ,
以推动这 些金融 机构去 奉行更为 革新化 的路线 。
第二节   金融 创 新 的主 要 内 容 46

第二节 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金融 制度创新

(一)国 际货币制 度的创 新



0世纪 7
0年代初 ,以美 元 和 固定 汇率 制 体 系 为 基 础的 布雷 顿森 林体 系 彻
底崩 溃以后 ,
以19
76年 国际货 币基金 组织 20国 临时委 员会在 牙买加 达成的《国
际货 币制度 改革协议 》为起 点,以主 要发 达国 家 正 式 宣 布 实行 浮动 汇 率制 为 标
志,
创 立了现 行的在多 元化储 备货币 体 系下 以浮 动汇 率 制为 核心 的 新 型 国际 货
币制 度。国 际货币制 度创新 的另一 重要表现 是区域 性货币 一体化趋 势。它 通常
以某 一地区 的若干国 家组成 货币联 盟的形式 而存在 ,
成员国 之间统 一汇率、统一
货币 管理、
统 一货币政 策。其 中最著 名的便 是由欧 洲 中 央银 行 于 1
999年 1月 1
日发 行的欧 洲统一 货 币 —
——欧 元。此 外,阿 拉伯货 币基金 组 织 、西非 货币 联 盟、
中美 洲经济 一体化银 行、
拉美 地区的 安第斯 储备 基金 组织、中非 货币 联盟、加 勒
比开 发银行 等都是区 域性的 货币联 盟,
并由它 们发行 区域性 货币供 其成员使 用。
(二)国 际金融监 管制度 的创新
在国际 经济和金 融一体 化进程 中,
面对动 荡的国 际金融 环境、频 繁的国 际金
融创 新和日 益严重的 金融风 险,
各国 强 烈要 求创 建新 型 有效 的国 际 金 融 监管 体
制。1
975年,
在 国际清 算银行 主持下 成立 了“巴 塞 尔银 行监 管 委 员 会”,专 门 致
力于 国际银 行的监 管工 作。该 委员 会 19
88年 7月通 过的 《巴 塞尔 协议 》,成 为
国际 银行业 监管的一 个里程 碑。随 着国际证 券业委 员会、
国 际保险 监督协会 、国
际投 资与跨 国企业委 员会、
期 货业国 际公会、证券交 易所国 际公会等 国际性 监管
或监管 协调机 构和国际 性行业 自律 机构 的 创立 与履 职,一个 新型 的 国 际 性金 融
监管 组织体 系已经开 始运转 。各国 监管当局 的联手 监管和 专门机构 的跨国 监管
正在 不断创 新监管方 式和手 段,
着手 创建一 个集 早期 预警、风险 防范、事 后救 援
三大 系统为 一体的新 型国际 化监管 体系。

二、金融 组织结构创 新


0世纪 7
0年代末 到 80年 代,各国 逐渐撤 销 了 对资本 流出流 进本 国 的种 种
限制 ,
金融业 的国际化 使金融 机构的 组织形 式发 生变 化,在 过去 单一 制、总分 行
制的 基础上 出现了连 锁制、
控 股公司 制、联盟 制银行 ,
在分支 机构形 式上,也 推出
了全 自动化 分支点、
百 货店式 分支点 、专业店 式分支 点、
金融 广场式 分支点等 ,此
外,
还 有以计 算机网络 为主体 而无具 体营业 点的 网上 银行,企业、居 民 足 不出 户
就可 以享受 各种金融 服务,
一 切业务 均通 过计 算机的 键盘 操作来 完成 。 其中 最

68 第十 九 章  金 融 创 新

重要的 组织创 新是金融 机构从 传统 的单 一 结构 向集 团化 方 向发 展,如 银 行控 股


公司和 跨国银 行的崛起 。银行 持股 公司 是 银行 集团 化的 重 要形 式之 一,它是 指
一家 公司控 制了一定 比例的 银行股 票,
从而有 权决定 该银行 的重要 人事、营 业政
策和 往来关 系等事宜 ;
而跨国 银行则 是指根据 联合国 跨国银 行委员 会的解释 ,凡
一家 银行在 5个国家 设 有 分 支 机 构或 持有 某 些 银 行 多数 股 权 的 可 称为 跨 国 银
行。跨 国银行 有多国共 组的跨 国银 行,有各 国银 行以 股 权方 式联 合 成 立 的国 际
性联 合银行 。金融机 构组织 形式的 另一个重 要 创 新就是 “金 融联 合体”的 出 现。
集银行 、证券 、
保险、信 托、
租赁 和商 贸为 一 体的 大型 复合 金 融机 构、金 融 百货 公
司、
金 融超级 市场等新 型的经 营机构 在经营管 理上打 破了地 域的限 制,业务 相互
交叉 渗透,
模 糊了原有 的职能 分界,既经 营 银行 业务 又经 营 非银 行业 务,同时 还
经营商 业零售 和批发业 务。各 类金 融机 构 趋于 同质 化,金融 业从 提 供 单 一服 务
向综 合性金 融服务方 向发展 。2
0世 纪 7
0年代以 后,
跨 国大型 复合金 融机 构 、金
融百 货公司 或金融超 级市场 等新型 金融机构 风行欧 美国家 。

三、金融 机构经营管 理的创新

金融业 经营管理 创新主 要表现 在商业银 行的资 产负债 管理方面 。西方 商业


银行 经营管 理理论基 本 经 历 了 三 个阶 段,从 资 产 管 理 理 论到 负 债 管 理 理论,7

年代 后期发 展为资产 负债综 合管理 理论。
在 20世 纪 6
0年代 以前,
金 融市场 还不够发 达,银 行和非 银行金 融机构还 未
形成 体系,
银 行资金来 源比较 单一和 稳定,大多 为吸 收客 户 的活 期存 款,银行 的
收入 主要来 自资产的 收益,
资 产管理 的好坏,直接标 志着银 行的业绩 ,
所以,银行
的经营 管理重 点放在资 产方面 。资 产管 理 理论 认为 负债 是 资产 的既 成前提,资
产规 模受到 负债规模 制 约 ,负债 取决 于客 户 是 否愿 意 来 存 款,银 行 处于 被 动 地
位,
银 行只能 对资产主 动加以 管理,努力实现 银行经 营管理 的目标。
进入 60年代,
由于 西方经 济周 期持 续 处于 繁荣 阶段,工 商企 业 的 资 金需 求
急剧 扩张,
商 业银行为 了适应 新的形 势,开始 积极寻 求新的 资金来源 。随着 市场
的开 放,
市场 竞争变得 越来越 激烈,大量 新 的金 融机 构的 设 立,使 得 银 行 间争 取
存款的 意识日 渐强烈。 同时大 量非 银行 金 融机 构的 设立,也 从这 个 市 场 上拉 走
了大 量存款 。比如证 券公司 ,
通过收 取证券交 易保证 金的形 式,吸引 了大量 个人
资金 从银行 流向非银 行金融 机构。 而非银行 的信托 投资公 司等也在 向企业 发放
贷款,对市场 的冲击很 大。在 这种情 况下,银 行 认为 在负 债 方 面 并非 无所 事 事,
而有 很多方 法可以使 用,
并能 取得很 好的效果 。于是 银行逐 渐重视 负债管理 ,运
用负 债管理 工具扩大 可用资 金。负 债管理的 基本思 想是银 行通过在 金融市 场上
寻找 资金来 源,
特别是 充分利 用短期 负债增加 银行资 金来源 ,从而增 加银行 的资
金运 用,
满足 贷款或其 他资产 的需求 。
第二节   金融 创 新 的主 要 内 容 46

随着 20世纪 7
0年代 后期 金融市场 波动 的 加 剧和金 融分析 技术 的发 展 ,使
银行 管理更 进一步深 化。现 在国际 市场上的 利率确 定常常 采用每半 年浮动 一次
的所谓 “浮 动利率”方 式。那 么,利 率 的 变化,对 于 长 期 贷款 就是 一个 不确 定 因
素,
会 给银行 带来风险 。因此 ,资产 管理或负 债管理 都不能 完成现在 市场情 况下
银行 的盈利 、
流动与安 全的最 佳搭配 。 银行 经营 管理 日 益转 向资 产 负 债 管理 方
式。 由于市 场利率大 幅上升 ,
负债管 理在负债 成本及 经营风 险上压 力越来越 大,
商业银 行迫切 需要更新 更有效 的经 营管 理 理论,而这 一 时期 计算 机 技 术 有了 很
大发 展,
在银 行业务和 银行管 理上运 用越来 越广 泛,预测 决 策理 论的 出现,克 服
了负 债管理 中风险大 、成本 高的 缺陷,并由 此 产 生 了 多元 化 的 资 产 负债 联 合 管
理。资 产负债 管理理论 不再将 经营 管理 的 重点 单一 地放 在 资产 方或 负债方,资
产负债 综合管 理的目标 是财富 的 最 大 化,或者 说预期 净值 最大化 。 由 于 银行 的
净值 是其资 产与负债 的差额 ,
因此必 须兼顾银 行的资 产和负 债结构 ,强调资 产与
负债两 者之间 的整体规 划及搭 配协 调,通过 资产 结构 与 负债 结构 的 共 同 调整 和
统一 协调的 管理,
保持 资金的 高度流 动性,在市 场利 率波 动 的情 况下,达 到利 润
最大 化的经 营目标。 资产负 债管理 的核心实 际是利 率风险 管理。整 个管理 中关
键是 时刻关 注市场利 率的变 化,
从而 使银行选 择风险 最小、收益最高 的利率 确定
方式 或水平 。

四、金融 业务创新

(一)新 技术应用 导致新 产品层 出不穷


以微电子 技术的发 展和广 泛运 用为 核 心的 西方 新技 术 革命,为 金 融 业务 创
新开辟 了一个 全新的领 域。将 电子 技术 引 入金 融业,使 金融 业务 发 生 了 巨大 的
变革 。在金 融业普遍 装备了 电子计 算机后,
改 变了传 统的业 务处理 手段和程 序,
存、
贷 、取、
汇 、证券买 卖、
市场 分析、行情 预 测乃 至金 融机 构 的内 部管 理,均通 过
计算 机处理 ;
电子化资 金转移 系统、电子 化 清算 系统、自 动付 款系 统 等 金 融电 子
系统 的创建 ,
形成了国 内外纵 横交错 的电子化 资金流 转网络 ,资金的 调拨、
转 账、
清算 、
支付等 等都可以 通过电 子计算 机完 成。美 国花 旗 银行 公布 的 一 份 金融 消
费白 皮书中 ,
指出了当 前和未 来十大 金融业务 发展的 新趋 势:
① 自助 式服 务 ,如
ATM、电信网 络连线服 务;
② 全天候 服务,包括 2
4小时保管 箱业务 、
24小时 电话
理财;③ 居 家理财 ,
是指电 话 银 行、PC银行 和 电 子 银 行 等通 过电 信网 络连 线 作
业;
④ 跨国 金融产 品,提 供 各 种 国际 金 融 服 务 ,如 国 际 金 融 卡;⑤ 综 合 金 融 产
品,
如 房屋贷 款结合保 险、综 合性 房屋 贷 款等;⑥ 无实 体 金融 产品 ,如 计算 机 开
户取 代填表 开户,
无存 单定期 存款 、金 融 卡取 代提 款 单等 ;⑦ 全方 位金 融服 务,
旨在 节省客 户在各个 柜台间 穿梭及 排队等候 时间,
打 破产品 和部门 之间的界 限,
开拓 “全程 服务”;⑧ 百货化 金融产 品,使消 费者 犹如 在 百货 公司 一 样 可 以一 次

70 第十 九 章  金 融 创 新

性购 买所 需要的 全部 产品;⑨ 个人化 的家 庭银 行;⑩ 无 现 金社 会,塑 胶 货币 和


电子 钱包将 成为重要 的支付 手段,
如 信用卡、转账卡 和电子 金融卡。 可见电 子技
术极 大地推 动了银行 业务的 发展。
(二)金 融工具不 断创新
各类金 融机构一 方面对 原有金 融工具进 行改造 ,
以推出 新型的 金融工具 ;另
一方 面在新 金融结构 和条件 下创造 出全新特 征的金 融工具 ,
其种类 繁多,不 胜枚
举。 例如有 可满足投 资、
投机 、保值 、
提高社会 地位等 多种需 求的;有 可适合 大小
投资 者、
长短 期资金余 缺者、国内外 投资者等 多种对 象的;
有 介于定 活期存款 间、
股票 债券间 、
存款与债 券间、存款与 保险单间 、
贷款与 证券间 等各种 组合式的 ;有
定期 转活期 、
债券转股 票或股 票转债 券、贷款 转证券 、
存款转 证券等 可转换式 的;
有与 价格指 数、
市场利 率或 某 一收 益 率挂 钩 等 弹 性 收益 式 的 。总 之,品 种 多 样
化、
特 性灵活 化、标准 国际通 用化的 各种新型 金融工 具,
源源 不断地 涌现出来 。
(三)新 型金融市 场不断 形成
金融市 场的创新 主要表 现在 两个 方 面:其 一,金 融市 场全球 化。20世 纪 8

年代 ,
在金融 自由化浪 潮的冲 击下,西方 各 国纷 纷放 松了 金 融管 制,各 国 金融 市
场逐 渐走向 国际化,
欧 洲及亚 洲美元 市场、欧 洲日元 市场等 新型离岸 市场纷 纷出
现,
通 过运用 计算机技 术,各 国金融 市场相互 连接,
形 成了全 球性的 、全天候 的金
融交 易市场 ,
计算机屏 幕交易 业已形 成。其二 ,金融 衍生工 具市场异 军突起 。人
们通过 预测股 价、利率 、
汇率等 变量 的行 情 走势,以支 付 少量 保证 金 签 订 远期 合
同,
买 卖选择 权或互换 不同金 融商品 ,由此形 成了期 货、
期权 、掉期等 不同衍 生工
具市 场。9
0年 代以来 ,金融 衍生工具 市场呈 现爆发 性的增长 。

第三节 金融创新工具
金融工 具创新的 浪潮是 近年来 国 际金 融市 场 发 展 的一 个重 要 特 征。 当 前,
新的 金融工 具和新的 融资技 术已经 风靡全世 界各主 要国际 金融中心 。金融 工具
具有收 益性、流动性、
风 险性和 返还 期限 等 方面 的特 征,任何 金融 工 具 都 是这 些
特性 的组合 。创新则 是把金 融工具 原有的特 性予以 分解,
再 重新组 合,使之 有更
加优 越的性 能,
能满足 人们多 方面的 需要。

一、规避 金融管制的 创新工具


0世纪 3
0年代的 经济 危机 严 重 冲 击了 自由 主义 经济 思 潮,西方 金融 界 通
过对 金融制 度的思考 ,
普遍认 为产生 危机的主 要原因 在于全 能型银 行制度,由于
银行 过多进 行股票市 场的证 券投资 ,随着泡 沫经 济的 破灭,银行 坏账 剧增,银 行
纷纷 破产倒 闭,
最终导 致金融 危机。 因此,西方 各国 通过 立 法,对 银 行 业 经营 进
第三 节  金 融创新 工 具 47

行非 常严格 的管理和 限制以 确保金 融制度的 稳定。 这一系 列管制性 金融法 规的


主要内 容表现 在两个方 面:其 一是严 格的 利率管 制,禁止 对 活 期 存款 支付 利 息,
规定定 期存款 和储蓄存 款的利 率最 高限;其 二是 严格 管 理商 业银 行 的 资 金来 源
和运 用,
对竞 争加以限 制,如 不允许 商业银行 从事 投资银 行 业务 。60年代 以 后,
经济 形势发 生变化,
非 银行金 融机构 大量涌现 ,长期 的高通 货膨胀带 来了利 率水
平的 大幅度 上升,
而且 超过利 率管制 的最高限 ,导致 商业银 行的资金 来源急 剧下
降,
危 及生存 。为了在 激烈的 竞争中 求得生存 和发展 ,存款 性机构急 切寻求 通过
业务 创新来 逃避利率 管制,
发 掘法规 的漏洞,从而推 出了许 多新的业 务创新 。
(一)大 额可转让 定期存 单(CDs

大额可 转让定期 存单是 20世纪 6
0年代初 首先由 美国花 旗银行 推出的一 种
定期 存款创 新。CDs现在 已成为 商业 银行 的主要 资金 来源,是定 期存 款的 一 种
主要 形式。 它与传统 的定期 存款的 区别 表现在 :① 存 单面 额 固定 ,有 存款 起 点
的限 制,
其票 面金额为 10万美 元。② 利率有 固定也 有浮动。 ③ 存 单不记名 ,期
限为 3个月、
6个月至 1年 不等,也 有存款 为 7天的,不 能提前 支取,但可在二 级
市场 上流通 转让,
能满 足流动 性和盈 利性的双 重要求 。④ 存 单 的发行 与认购 方
式有 两种:
一 是批发式 的,即 由发行 机构 拟 定 发 行总 额、利率 、发 行日 期、到期 日
和存 单额等 ,
预先公布 ;二是 零售式 的,
即按投 资者的 需要,随时发行 ,
随时认 购。
CDs最普 通的一 类是固定 利率 存单,存款 人 将 一 定 金 额的 存 款 按 一定 利率 存 入
银行一 定时间 ,利息到 期支付 ,
计息日 期一年按 36
0天 计算。 而浮动 利率存单 是
以资 金市场 上某些期 限相同 的 放 款 或证 券 的利 率为 基 数,另加 差 额。 如发 行 6
个月 期浮动 利率存单 ,
利息每 月支 付一 次,利 率按 LI
BOR或 6个 月期 国库 券 利
率加 0.
5%,
在 付 利 息 时 按 当时 利 率 调 整 。CDs近 年又 创 新 出 两 种 新 的 形 式。
一种 是转期 存单,
即银 行按照 协议发 行 一种 期限 较长 的 存单 ,如 5年 期限,在 这
5年 中,
认购者 可自动 换期,如换 成 6个 月存 单,利 率固 定,这 对投 资者 来说,既
可在 期限到 来之前为 取得资 金而随 时出售,
又 可取得 较高的 利息收 益,而银 行则
通过发 行长期 存单取得 长期性 资 金 。另 一 种新 形式 是小 额 存款 单,存 单 面额 较
小,
期 限为 6个月至 8年不等 ,
所付利 息高于同 期储蓄 存款。 短期小 额存单与 国
库券 利率相 联系,
受到 一般消 费者的 欢迎。
(二)可 转让支付 命令账 户(NOW)
NOW 是一 种不使用 支票的 支票账 户,
以支 付命令书 取代了 支票。 开立这 种
存款 账户,
存 户可随时 开出支 付命令 书,或直 接提现 ,
或直接 向第三 者支付,其存
款余额 可取得 利息收入 ,因此 这种账 户具有储 蓄账户 的意义 。NOW 的 出现是 对
美国商 业银行 长期垄断 支票账 户业 务的 挑 战,也 是对 活 期存 款不 支 付 利 息的 银
行制 度的重 大革命。7
0年代 ,只允许 储蓄贷 款协会 开办此项 业务,
198
0年 后 ,允
许全美 各种金 融机构开 办此业 务。近 年来,NOW 得到很 大推广 ,并又 有创 新 ,如

72 第十 九 章  金 融 创 新

超级 可转让 支付命令 账户(s


upe
rNOW)。它与 普 通 NOW 账 户 的 区别 是:像一 般
支票 账户 一样,可 以 无 限 制 地开 出 支 付 命 令;比普通 NOW 账户 的利 率更高,但
须保 持一定 的最低余 额;
其成 本高于 普通 NOW 账户 和货币市 场存 款 账 户(由 于
该账 户的成 本较高,所付 利息 要 低于 货币 市场 存款 账 户 )。开 设该 账户 如 果 存
款余 额低于 最低限额 ,
银行只 支付与 普通 NOW 账户同 样的利率 。
(三)自 动转账服 务账户 (ATS)
自动转账 服务账户 是指存 户同 时在 银 行设 立储 蓄账 户 和活 期存 款账户,使
活期 存款账 户始终保 持有余 额,
银行 在收到存 户所开 出的支 票需要 付款时,可随
时将 支付款 项从储蓄 账户上 转到活 期存款账 户上,
自 动转账 ,即时支 付支票 上的
款项 。ATS作 为传统活 期存款 账户 基础 上 诞生 的一 种新 型 账户,可 以 使 客户 一
方面 利用活 期账户开 列支票 对外支 付,
另一方 面利用 储蓄账 户获取 利息收入 。
(四)货 币市场互 助基金 (MMMF)
由于美 国对定期 存款支 付的利 率有最高 限制,
在 市场利 率上升 的情况下 ,定
期存款 利率的 限制就使 得存款 不如 投资 于 其他 有价 证券 有 利,从 而 影 响 了银 行
的资 金来源 。为了规 避这个 限制,
美 国银行在 2
0世纪 70年代 初创立 了“货 币市
场互 助基金 ”。这种 基金吸 收小额 投资,然 后 再 用来 在货 币 市 场 上投 资,如投 资
于大 额存单 、
国库券等 。投资 者向基 金投资,每单位 在 50
0美 元至 10
00美元 之
间,
由 于是向 基金投资 而不是 存款,所以从基 金得到 的是利 润,
而不 是利息,自然
不受 存款利 率的限制 。MMMF还 允 许账 户 所有 者 签发 金 额 不低 于 5
00美 元 的
支票 。
(五)货 币市场存 款账户 (MMDA)
MMDA是美国 银行 19
72年 推出的一 种 储 蓄与投 资相结 合的“利率 自由 化 ”
支票存 款账户 。MMDA类 似于储 蓄账户,但它 不属 于转账 账户。 其 开 办 成本 低
于 NOW 账户。 货币市 场存款 账户的特 点有:具有最 低限额 ,银行 可 以 支 付所 能
够支 付的利 率;
新增存 款不受 最低限 额的限 制,也不 受时 间 的限 制;其 存 款利 息
以公 布的每 日利率为 基础进 行计算 ;向第三 者支 付时 ,不 论 是开 支票,还 是电 信
通知 ,
每月不 能超过 6次;
提款 或转 账时 没 有最 低限 额要 求 ,但如 果 每 月 的账 面
余额 低 于 最低 限 额,则 只能 支 付普 通 NOW 账 户的利 率。货 币 市 场 存 款 账户 的
存款 者,
可定 期收到一 份结算 单,记 载着所得 利息、
存 款余额 、提款或 转账交 付的
数额等 。商业 银行可对 MMDA存 户支付 较高的 利息,
扩大 了 商 业银行 的存款 数
额。
(六)协 定账户(NA)
协定账 户是一种 可在活 期存款 账户、
可转 让支付 命令账 户、货币 市场互 助基
金账 户三种 账户之间 自动转 账的账 户。 协 定 账 户是 银行 与 客 户 达成 一种 协 议,
存户授 权银行 可将款项 存在活 期存 款账 户 、可转 让支 付 命令 账户 或 货 币 市场 互
第三 节  金 融创新 工 具 47

助基金 账户中 的任何一 个账户 上。 对活 期 存款 账户 或可 转 让支 付命 令账户,一


般都 规定一 个最低余 额,
超过 最低余 额 的存 款由 银行 自 动转 入同 一 存 户 的货 币
市场 互助基 金上,
以便 取得较 高的利 息。如果 不足于 最低余 额,也可 由银行 自动
将同 一存户 在货币市 场互助 基金账 户上的一 部分款 项转入 活期存款 账户或 可转
让支 付命令 账户中,
以 补足最 低余额 ,满足支 付需要 。

二、规避 金融风险的 创新工具

规避风 险的创新 是指金 融业和 企业为了 防备或 降低利 率风险所 进行的 金融


创新 活动。2
0世纪 70年代 以来,西 方 国 家的金 融市场 利率波 动频繁 ,从而使 银
行的 资金来 源发生了 部分分 流,
同时 ,长 期 证券 投资 收益 变 得很 不稳 定,降低 了
长期 证券对 投资者的 吸引力 ,
而且也 使持有这 类金融 资产的 金融机 构陷于窘 境,
大大降 低了银 行的利润 ,因此 ,
银行 等金 融 机构 为了 避免 或 降低 利率 风险,积 极
开发 风险较 低,
而且更 具吸引 力的证 券和金融 工具。
(一)可 变利率抵 押贷款
可变利 率抵押贷 款是指 利率可 以随市场 利率变 动的一 种贷款。 为了降 低利
率变 动风险 ,
美国加利 福尼 亚 储 蓄贷 款 协会 于 1
975年创 办 了 可 变 利率 抵 押 贷
款。 当市场 利率(通 常指国 库券利 率)上 升或 下降 时,
这 种 抵押 贷款的 利 率也 随
之上 升或下 降,
同时对 抵押贷 款的付 款也 随之 改变。 浮 动利 率贷 款 不 仅 可以 降
低贷 款者的 利率风险 ,
而且对 借款者 也具 有较 大的吸 引力。 如银 行 发 放 一笔 利
率为 8%的抵 押贷款 ,
以 后 利 率 上 升 为 9%,如 果是 固 定 利 率 贷款,银行 将 丧 失
1%的 利息收 入。
(二)票 据发行便 利(NI
F)
NI
F是一 项中期 的具有 法律约束 力的承 诺协议 ,在 这 种协议 中,
借 款人可 以
用自 己的名 义发行短 期票据 ,
包销银 行 则承 诺购 买借 款 人不 能出 售 的 任 何票 据
或承 担提供 备用信贷 的责任 。票据 发行便利 约定期 限一般 为 5~7年,
发行的 票
据在 期限内 可以循环 ,
短的 3个月,长的 1年,票 据发 行 的主 要对 象 为 机 构投 资
者或专 业投资 者。票据 发行便 利的 安排 人 不需 像银 团贷 款 中那 样提 供贷款,而
是在 借款人 需要资金 时,
为借 款人提 供向 其他 投资者 出售 票据的 途径 。 票据 发
行便 利主要 有两种形 式,
即包 销的票 据发行便 利和非 包销的 票据发 行便利,前者
如果承 购银行 不能以协 议中约 定的 利率 成 本在 二级 市场 上 出售 票据,则 必须 自
己购 进未能 售出部分 的票据 ,
或向借 款人提供 等额贷 款;后 者则指票 据未能 售出
时,
承 购银行 不承担包 销或提 供备用 信贷。
票据发 行便利分 散了风 险,
它把 传 统的 银行 信贷 风 险由 一家 机 构 承 担转 为
由多 个投资 者承担,
投 资者或 票据持 有人只承 担短期 信用风 险,即短 期票据 到期
不能 偿还的 风险,
承购 银行承 担中长 期风险,即投资 者不愿 购买继续 发行的 短期

74 第十 九 章  金 融 创 新

票据 。
(三)金 融期货合 约
这是一 种在法律 上具有 约束 力 的 合 约 ,是在 期 货 交 易 所 里 对标 准 化 (规 定
品种 和数量 )的金融 商 品的 买和 卖 ,然后 在约 定 的 未 来 某 个时 日按 协 定价 格 进
行交割 的契约 ,其特点 是买 卖 成 交 和实 际交 割之 间 存 在 时 隔。2
0世纪 7
0年 代
初布雷 顿森林 体系下的 固定汇 率 制 崩 溃后 ,各 国纷纷 实行 浮动汇 率制 。 在国 际
金融 市场上 ,
汇率巨幅 波动,再加上 西方国家 的通货 膨胀压 力,
利率 大幅上涨 ,为
了规 避因汇 率、
利率和 有价 证券 价格 波动 产 生 的风 险,于 是 先 后 出 现了 外 汇 期
货、
利 率期货 和股票指 数期货 等。
1.外汇 期货
签订期 货合约的 买卖双 方约定 在将来某 时刻,
按 既定的 汇率,相 互交割 若干
标准 单位数 额的货币 。
2.利率 期货
市场利率 的波动会 引起债 券 价 格 的变 动,会给投 资者 带来投 资风 险。利 率
期货合 同通常 以固定利 率的长 期债 券作 为 基础,但是 它 们只 作为 计 算 利 率波 动
的基 础,
通常 在合同期 满时并 不需要 实际交割 金融资 产,而 只是通过 计算市 场利
率的 涨落结 算利率期 货合同 的实际 价值。
3.股票 指数期 货
股票价 格的剧烈 波动,
会 使许多 不愿 冒风 险的投 资者 望而却 步。 股 票指 数
期货合 同的出 现使拥有 大量股 票 的 人 得以 套 期 保 值 ,分散 或抵补 投资 风险。 同
时,
股 票投机 者也利用 股票指 数期货 交易,在 股票价 格波动 中获利。
(四)金 融期权合 约
期权指 的是按合 同规定 在未来 某一特定 日期或 一定的 期限内以 协定的 价格
买卖一 定数额 货币的权 利。这 种权 利对 期 权的 买方 而言,合 约赋 予 他 的 是权 利
而非 义务,
他 可以在期 限内的 任何时 候行使 这个 权利 ,买 进 或卖 出,也 可 以到 期
不行使 权利。 而对出售 期权的 卖方 而言,在 买方 按合 约 行使 其买 进 或 卖 出权 利
时,
则 有义务 按合约的 规定卖 出或买 进某 项金 融资产 。 期权 按购 买 者 权 利性 质
不同可 分为看 涨期权和 看跌期 权。 看涨 期 权又 称为 买权,指 投资 者 根 据 合约 规
定,
在 规定期 内按协定 价格购 买一定 数量 的某 种金融 资产 的权利 。 看 跌 期权 亦
称为 卖权,
指 投资者根 据合约 规定,在规定期 限内按 协定价 格卖出一 定数量 的某
种金 融资产 的权利。
(五)货 币互换和 利率互 换
互换是一 种双方商 定在经 过一 段时 间 后彼 此交 换支 付 的金 融交 易,主要 有
货币 互换和 利率互换 两种类 型。货 币互换是 指交易 双方在 期初互换 两种不 同货
币的 一定金 额,
经过一 定时期 后再根 据预 先规 定支付 利息 和分期 偿还 本金。 通
第三 节  金 融创新 工 具 47

常两 种货币 都使用固 定利率 。在某 些 情况 下,期 初不 交换本 金;在其 他情 况 下,


到期 日也不 交换本金 。
利率互换 是指一段 时间内 交易 双方 根 据预 先决 定的 协 议,在 一 笔 名 义本 金
数额的 基础上 交换具有 不同特 点 的 一 系列 利 息 款 项 支 付。 在利 率互 换中,期 初
或到 期日都 没有实际 的本金 交换,
只 涉及利息 款项支 付。具 体形式 主要有三 种:
① 息票利 率互换 —
——从固 定 利 率 到 浮动 利 率 互换 ;② 基 础 利率 互 换—
——以 某
种参 考利率 为基 础 的 浮 动 利 率 到 以 另 一 种 参 考 利 率 为基 础 的 浮 动 利 率 互 换;
③ 交叉互 换—
—— 从一种货 币的固 定 利 率 到另 一 种货 币的 浮 动 利 率 互 换。利 率
互换 的量大 于货币互 换的量 。
(六)金 融资产证 券化
它是指金 融机构将 所持有 的缺 乏流 动 性的 资产,转 换成 为可 在 市 场 上买 卖
的金融 证券。 证券化后 的金融 资产 在市 场 上由 投资 者认 购 后,该 资 产 所 隐含 的
利率风 险就转 移到广大 投资者 身 上 ,并使 金融 机构加 速资 金循环 。 目 前 最常 见
的证 券化的 金融资产 是金融 机构的 各 类抵 押贷 款。 金融 资 产 证 券化 在 20世 纪

0年 代产生后 很快盛 行于欧 美国家。

三、技术 创新工具


0世纪 7
0年代以 来,以 电 子 计算 机为 核 心 的 信 息 技术 的高 度发 展和 广 泛
运用 ,
给银行 业务开辟 了一片 广阔的 天地。 资金 转移 的 电子 化和 信 息 交 换的 自
动化使 得金融 服务在深 度和广 度上 都更 进 了一 步,人 们 因此 享受 到 了 更 多的 便
捷和 收益。
(一)银 行卡
银行卡 是一种新 型的金 融工具 ,
是由银行 发行的 、供客 户办理存 取款和 转账
支付 的服务 工具的总 称,
包括 信用卡 、支票卡 、
记账卡 和智能 卡等,它 的出现 使银
行业 务有了 一个崭新 的面貌 。目前 ,
信用卡是 银行卡 中数量 最多的 一种,并 正向
国际 化、
安全 性、多用 途方向 发展,
例 如,世界 驰名的 VI
SA、MAS
TER信 用卡系 统
已经 通过先 进的电子 通信网 络在全 球范围内 开展服 务。
(二)自 动提款机 (ATM)
ATM 可设 在银 行的 营业厅 里,也可 设 在其 他地 方,它通 过电 信 线 路 同电 子
计算 机主机 联结,
可以 办理存 款、取 款、
转账收 付等多 种业务 ,使资金 流动更 为方
便。 作为一 种多功能 的专用 终端 设 备 ,ATM 还可 进行 外 币与 本币 的换 算转 账,
银行 支票、
可 转让大额 存单的 支付转 账等业务 。
(三)售 货点终端 机(PST)
这是一 种连接银 行和商 店的供 客户购货 时自动 支付的 设备,
它 把顾客、商场
和银 行联为 一体,
即时 进行交 易结算 ,顾 客 购货 无须 使用 现 金,商 场 能 及 时收 回

76 第十 九 章  金 融 创 新

货款 ,
银行则 节省了人 力、物 力,
并开 拓了业务 。
(四)家 庭金融服 务
现代化的 电子和声 像系统 可以 将家 庭 与银 行联 接起 来 ,并且 还 可 与 百货 商
店、
旅 行社、航空公司 联网,发 展 为 家 庭购 买 服 务,通 过电 话 或 计 算 机与 银 行 联
系,
支 付各种 账款,进 行资金 转账、
款 项划拨、外汇买 卖、
证券 投资、查 询市场 利率
和信 用限额 。人们足 不出户 ,
就可从 屏幕上了 解有关 信息,并完成资 金的调 拨。

第四节 金融创新的影响
自 20世 纪 7
0年 代以 来金 融创新已 发展 成 为 全球性 的浪潮 ,对世 界各国 的
金融 制度、
金 融业务和 经济发 展产生 了深远的 影响,经济学 界认为金 融创新 利弊
参半 。

一、金融 创新的正面 影响

(一)推 动了金融 业的竞 争,提 高了金融 机构的 运作效 率


首先,
金 融创新冲 破了传 统管制 的篱笆 ,可 转让 支付 命 令账 户、自 动 转账 服
务账 户 等 创新 产 品 突 破了 《Q条 例》,而 大 额可 转让 定期 存 单、货 币 市 场 存款 账
户等存 款工具 则逃避了 存款准 备金 制度 的 管制,使得 金 融管 理当 局 不 得 不放 松
管制 ,
如美国 8
0年代初 废除了 《Q条 例》,西方各 国纷 纷 放宽 对金 融 业 的 严格 管
制。 金融创 新通过大 量提供 具有特 定的内涵 与特性 的金融 工具、
金 融服务、交易
方式 或融资 技术等成 果,
从数 量和质 量两个方 面同时 提高需 求者的 满足程度 ,不
同类 型的金 融机构之 间业务 的互相 渗透、互 相竞 争,经营 管 理的 改善,增 强了 金
融机 构的活 力和竞争 能力,
提 高了金 融机构的 运作效 率。
其次,
提 高了支付 清算能 力和速 度。把电 子计算 机引入 支付清 算系统后 ,成
百倍地 提高了 支付清算 的速度 和效 率,使金 融机 构的 支 付清 算能 力 和 效 率上 了
一个 新台阶 ,
大大提高 了资金 周转速 度和使用 效率,节约了 大量的流 通费用 。
第三,
大 幅度增加 了金融 机构的 资产 和盈 利率。 当 代金 融创 新 中 涌 现出 来
的大量 新工具 、新交易 、
新技术 、新服 务,使 金 融 机构 积聚 资 金 的 能力 大大 增 强,
信用 创造的 功能得到 充分发 挥,
导致 了 金融 机构 所拥 有 的资 金流 量 和 资 产存 量
急速 增长,
由 此提高了 金融机 构经营 活动的 规模 报酬 ,降 低 了平 均成 本,加上 经
营管 理方面 的各种创 新,
使金 融机构 的盈利能 力大为 增强。
(二)提 高了金融 市场的 运作效 率
首先,
金 融创新提 高了市 场价格 对信 息反 应的灵 敏度。 通过 提 高 市 场组 织
与设备 的现代 化程度和 国际化 程度,使 金融 市场 的价 格 能够 对所 有 可 得 的信 息
做出 迅速灵 敏的反应 ,
提高了 金融市 场价格变 动的灵 敏度,使价格快 速及时 地对
第四 节  金 融 创 新的 影 响 47

所获 信息做 出反应,
缩 小了各 金融中 心主要金 融品种 的价格 差别,为 世界各 地投
资者 融资提 供了方便 。
其次,
增 加了可供 选择的 金融产 品种 类。当 代金 融 创新 中大 量 新 型 金融 工
具的涌 现,使 金融市场 所能提 供的金 融产 品种类 繁多 ,投 资 者 选 择的 余地 很 大。
面对 各具特 性的 众 多 金融 产 品,各类 投 资 者 很 容 易 实 现 他 们 自 己 满 意 的 效 率
组合 。
第三,
增 强了投资 者和金 融机构 防范与应 付风险 的能力 。汇率 、利率和 有价
证券 价格的 频繁波动 ,
给广大 投资者 带来了极 大的风 险,金 融创新中 涌现出 来的
金融 期货、
金 融期权和 利率互 换等新 型交易方 式,使 投资者 通过运用 这些新 的金
融工 具有效 地回避了 利率和 汇率的 风险,
从而 降低了 投资风 险,同时 也使得 金融
市场 的价格 更趋合理 性和预 期性。
第四,
金 融创新还 加速了 金融市 场的全球 一体化 进程,促进了全 球资本 市场
的高 度一体 化,
主要国 际金融 中心实 现信 息交 易和结 算的 计算机 联网 。 全球 外
汇市 场、
货币 市场和证 券市场 相互联 系实现昼 夜 2
4小 时的连 续交易 。
(三)扩 大了投资 范围和 融资渠 道
由于金 融工具的 不断创 新,
扩大 了企业、个人等 投资者 对金融资 产的选 择范
围,
增 强了金 融资产的 流动性 和安全 性,为投 资者带 来了更 多的投资 便利。 对于
工商 企业来 说,
金融创 新使融 资方式 多样 化,资 金 融 通更 加 灵 活 ,在时 间、数 量、
期限 等各方 面更能满 足 投 资 者 的需 求。由 于 电 子 化 降低 了 交 易 成 本与 平 均 成
本,
使 投资收 益相对上 升,
吸引 了更 多投 资 者和 筹资 者进 入 市场,提 高 了 交易 的
活跃 程度,
从 而促进了 商品生 产和商 品流通的 顺利进 行。

二、金融 创新的负面 影响

(一)削 弱了货币 政策的 效力,增加了金 融监管 的难度


金融创 新使货币 供求机 制、
总量 和结构乃 至特征 都发生 了深刻 变化,对 金融
运作 和宏观 调控影响 重 大 。金 融创 新 对货 币 政 策 的 影响 主 要 体 现 在以 下 几 个
方面 :
1.存款 准备金 比率调 整作用减 弱
由于金 融机构通 过回购 协议、
货 币 市场 互助 基金 账 户等 方式 筹 集 的 资金 不
算存 款,
因而 无须缴纳 法定存 款准备 金,这 扩大 了金 融机 构 资金 使用 范围,削 弱
了中 央银行 通过调整 准备金 比率控 制派生存 款的能 力。
2.贴现 率作用 下降
金融创 新使得金 融机构 融资渠 道多样化 ,
不仅国 内融资 容易,而 且在国 际金
融市场 上也可 找到国内 货币的 理想 替代 品 ,由此 金融 机 构对 中央 银 行 贴 现窗 口
的依 赖性大 为降低,
贴 现机制 作用被 削弱。

78 第十 九 章  金 融 创 新

3.选择 性货币 政策工 具失效


回避管 制型金融 创新使 利 率限 制 、法 定 保 证金、信用 配 给 等 选 择性 工 具 失
效,
迫 使中央 银行很少 或放弃 运用选 择性货币 政策工 具。
由于各 类非银行 金融机 构和复 合性金融 机构在 金融创 新中也具 备了创 造存
款货 币的功 能,
增加了 货币 供给 的主 体,导 致 货 币 定 义和 计 量 日 益 困难 和 复 杂
化,
削 弱了中 央银行对 货币供 给的控 制能力与 控制效 果,容 易导致货 币政策 失效
和金 融监管 困难。
(二)导 致金融体 系稳定 性下降 ,经营风 险增大
当代金融 创新在提 高金融 微观 效率 和 宏观 效率 的同 时 ,却增 加 了 金 融业 的
系统 风险。 金融创新 使金融 业进一 步同质化 ,
新老机 构相互 竞争,存 贷利差 日益
缩小 。为了 获得必要 的利润 ,
金融机 构被迫从 事高风 险业务 ,尤其在 金融管 制放
松以 后,
银行 融资成本 不断 增加 ,使 得 银行 不 得 不 去 承担 风 险 更 大 的投 资 或 贷
款,
而 且也越 来越多地 加大了 表外业 务的经营 ,如借 款承诺 、
借款担 保、备用 信用
证、
利 率互换 等。由于 这些经 营项目 都不表现 在商业 银行的 资产负 债表内,从而
避开 了中央 银行的监 督与控 制,
虽然 使银行的 收入增 加,也 使银行承 受了更 大的
风险 ,
经营风 险大大提 高。金 融创新 推动了 金融 国际 化进程 ,金 融机 构之间、金
融部 门与其 他部门之 间、
国内 市场与 国际市 场之 间相 互依赖 加强 ,一 损俱损,任
何一个 环节出 现问题都 会危及 整 个 金 融体 系。 新型 金融 工 具的 出现,也 助长 了
金融 投机活 动的猖獗 ,
威胁到 国际金 融体系的 稳定。
(三)容 易产生金 融泡沫 ,增加 爆发金融 危机的 可能性
在当代 金融创新 中,
金融 市场上 出 现了 许多 高收 益 和高 风险 并 存 的 新型 金
融工 具和金 融交易,
尤 其是从 虚拟资 本中衍生 出许多 新奇的 种类,如 股票指 数交
易、
股 票指数 期货交易 、股票 指数期 权交易等 。一些 避险性 的创新本 身又成 了高
风险 的载体 ,
如外汇掉 期、利 率或货 币掉期等 等。这 些新型 的金融工 具和交 易以
其高 利诱导 和冒险刺 激,
吸引 了大批 的投资者 和大量 的资金 ,在交易 量几何 级数
的放 大过程 中,
价格往 往被推 到一个 不切实际 的高度 ,拉大 了与其真 实价值 的差
距,
表 现为资 产市价大 大超过 其净值 ,虚拟资 本急剧 膨胀,
由 此产生 大量的泡 沫,
产生 过度投 机,
极易引 发金融 危机。
综上所 述,
当代金 融创新 虽然利 弊皆存 ,但 从总 体上 看 ,金融 创 新 的 利远 远
大于 弊,
并且 其利始终 是主要 和主流 性的。 正确 认识 和 客观 评价 金 融 创 新对 于
金融 发展和 经济发展 的积极 推动作 用,
是有效 利用和 充分发 挥其动 力作用,主动
驾驭 并把握 金融创新 的内在 规律,
最 大限度地 推动金 融、经 济发展和 社会文 明进
步的 基本前 提。当然 ,
当代金 融创新 的负作用 亦不能 忽视,必须加以 有效的 引导
和监 管进行 防范和控 制。对 创新在 不同方面 存在的 弊病可 以采取不 同的政 策措
施予 以克服 或减轻。 例如,
金 融创新 对货币供 求的不 利影响 ,可以通 过完善 宏观
第五 节  我 国 的 金融 创 新 47

调控 来抵消 ;
对货币政 策实 施的 不良 作用,可 以 通 过 中央 银 行 的 管 理创 新 来 抵
御;
对 系统性 风险和经 营风险 ,
可以 通过 强 化监 管、设 置 金融 安全 网 或 增 强防 范
措施 ,
将风险 控制在可 承受的 限度之 内;对 泡沫 膨胀、过 度投 机和 金 融 寻 租等 不
良现象 ,可以 通过矫正 创新方 向,
控 制虚 拟 性或 衍生 性创 新 ,规范 交 易 并 严格 监
管等 措施来 抑制。总 之,
只要 改善宏 观调控,加强监 管,
正确 引导,当 代金融 创新
的副 作用应 该可以减 轻到最 低限度 ,
安全与效 率并非 不可兼 得。

第五节 我国的金融创新

一、我国 金融创新的 历程和主 要表现

改革开 放以来,
我 国的金 融创新 主要表现 为:
(一)金 融业务和 工具的 创新
金融业 务从过去 单一的 银行业 务发展为 银行、
证 券、信 托、
租赁 、保险等 多种
业务 并存;
银 行业务也 从传统 的存、贷、
汇三大 业务发 展为目 前的本 外币存款 、贷
款、
结 算、信 用卡、
证券 、外汇 业务以 及委托、
代 理、保 管、
咨询 、评估等 多种服 务性
业务 并行。 从各类金 融机 构的 负债 工 具 看,先 后出 现 了 保 值 储蓄 存 款 、邮 政 存
款、
住 房储 蓄存 款 、委 托存 款、信 托存 款、信 用卡 存款、外币 存 款 及 CDs
、有 奖 存
款、
教 育储蓄 等新品种 ;从资 产业务 看,
出现了 抵押贷 款、质 押贷款、按揭贷款 等;
从中 间业务 看,
最具代 表性的 是银行 卡业务,如牡丹 卡、
长城 卡、龙卡 、
金穗卡 、太
平洋 卡等已 成系列。 在金融 业务方 面的创新 还有诸 如通存 通兑、
电 子汇兑、自动
提款 机、
IC卡业 务等等 ;信托 投资 公司 的信 托 投资 、租 赁咨 询 和证 券业 务,网 上
银行业 务和网 上结算也 从无到 有。 我国 也 曾引 进了 一些 金 融衍 生工 具,如外 汇
期货 、
股票价 格指数期 货、认 股权证 、国债期 货、外汇 远期 和 货币 互换 等,但大 部
分因 法规不 完善,
过度 投机而 被迫停 止交易,另一些 未形成 规模。
(二)金 融机构的 创新

979—19
83年,我 国恢复 和 成 立 了 四 大 国 有 专 业 银 行 和 非 银 行 金 融 机 构
(1
979年 1
0月,我 国 第 一 家 信 托 投 资 公 司 —
——中 国 国 际 信 托 投 资 公 司 成 立;

980年,
第一家 城市信 用社在 河北 挂 牌 )。1
984年,建立 中 央银 行制 度,形成 管
理与 运作相 分离的二 级银行 体系 ;1
986年,中 国 第 一 家 以股 份制 形式 组织 起 来
的商 业银行 —
——交通 银行重 新开 业;
198
7年,第一 家由 企 业集 团发 起建 立 的 银
行—
——中信 实业银行 宣告成 立;
继后 ,第一家 由地方 金融机 构和企业 共同出 资的
区域性 商业银 行——
—深 圳发展 银 行 也 开始 营 业 。其 后,又有 十余 家 类 似 的股 份
制商业 银行进 入 我 国 金 融 体系。1
990年 ,中 国 先后 成 立 了 深 沪两 家 证 券 交 易
所,
而 后证券 公司在全 国雨后 春笋般 地发 展 起来。 1
994年 又成 立了三 家政策 性

80 第十 九 章  金 融 创 新

银行 。1
995年 ,
民生银 行以 及北 京 、深 圳和 上 海 的 三 家 城市 商业 银行 成为 我 国
商业 银行体 系中的 新成 员。19
97年底 ,有 7
4家城 市商 业 银 行 开 始 营 业。 迄 今
为止 ,
我国已 经建立一 个以中 央银行 为核心 、以 国有 独资 商 业银 行为 主体、多 种
金融 机构并 存的初步 完善的 多元化 金融机构 体系。
(三)金 融市场的 创新

986年 1月,
国务 院颁布 了《中 国人民 银行管 理暂行条 例》,其中 规定:为 了
调剂 资金头 寸,
“专 业银 行之 间的 资 金 可 以相 互拆 借”。从 这 以后 ,我 国拆 借 市
场迅 速成长 ,
经 过几 个 阶 段的发 展,于 1
996年 1月 3日启 动 了 全国统 一的同 业
拆借 市场。1
982年,人 民 银行 倡 导 推 行 “三 票 一 卡”(汇 票 、本 票、支 票 和 信 用
证),可以 说 我 国 票 据 市 场 开 始 萌 芽,并 于 1
986—19
88年 间 达 到 较 大 规 模;

988—19
95年间 我国由 于各种 原因 基 本 停 止 了 票据 承兑 与贴 现 活 动 ;
199
5年,
《票 据法》通过并 于 1
996年开始 在全国全 面施行 。19
91年 我 国 国债回 购市场 运
行试 点,
199
6年 以来,回购 市场 有 了 跳 跃 性发 展。 我 国 目前 已建 立了 以同 业 拆
借、
商 业票据 和短期的 政府债 券回购 为主的货 币市场 。在我 国资本 市场发展 中,
国债 市场是 发展最早 的 一 个 市 场,近 二十 年 来 ,我 国 国债 的 规 模 从 零到 数 千 亿
元,
其 经济性 质从“准税收 ”到真 正 意 义 的政 府债 券,从 行政 性摊 派到 基本 市 场
化,
从 单一的 国库券到 多样化 品种,从单 纯 的财 政手 段到 财 政、货 币 政 策 的协 调
配合 工具,
都 有了长足 的发 展。19
90年 底上 海和 深圳 两 地的 证券 交易 所开 业,
标志 着股票 市场正式 进入我 国经济 体系,先 后 创 立 了 A股市 场、B股 市场、法 人
股的 STAQ系统和 NETS系 统 ,通过 十 来 年 的发 展,规 模 不 断 扩大,结构 不 断 完
善。 此外,
我 国还建立 了各种 类型的 外汇零 售、批发 市场,形 成了 初 步 完 善的 金
融市 场体系 。
(四)金 融制度的 创新
信用卡 的广泛应 用、
电 子 资 金 汇 划系 统 的 推广,是货 币 制 度 创 新的 主 要 表
现。 在金融 管理制度 方面,
传 统的以 计划性 、行 政指 令性 管 理为 特征,以 直接 调
控手 段为主 导的金融 管理模 式,
正在 向市场化 的、以 间接调 控手段为 主导的 金融
管理模 式转变 。对国有 商业银 行取 消贷 款 限额 控制,就 是中 央银 行 在 信 贷管 理
上向市 场化方 向靠拢,与国 际惯 例接 轨的 实 际 步 骤。 在 外 汇 管理 方面 ,1
994年
后相 继实行 了人民币 汇 率 并 轨 (实 行 了 以 市 场供 求为 基础 的 、有管 理 的浮 动 汇
率制 度,
使人 民币汇率 由人 为 定价 转 变 为 外 汇 市 场 的供 求关 系 自 发 调 节 )和 人
民币在 经常项 目下的自 由兑换 。在 投融 资 制度 方面,金 融创 新改 善 了 融 资制 度
的结 构,
逐步 实现了从 传统体 制下单 一 主体 和渠 道的 投 融资 格局 向 多 元 化的 投
融资格 局转化 。另外,
200
1年 又对国内 居民开 放了 B股市 场 以 及将股 票上市 程
序由 原来的 审批制改 为核准 制,
等等 。
第五 节  我 国 的 金融 创 新 48

二、我国 金融创新存 在的问题

我国金 融创新虽 然取得 了不小 的成绩,


同 时也暴 露出不 少问题 ,主要表 现在
以下 几方面 :
(一)金 融创新的 主体内 在动力 不足,金 融创新 层次较 低
创新主 要靠外部 力量 来推 动。 以 四 大 国 有 商 业 银行 为 代 表 的 各种 金 融 机
构,
尚 未真正 建立现代 商业银 行经营 机制,特 别是四 大国有 商业银行 由于所 有制
及历 史的原 因更是如 此。当 金融机 构尚未完 全独立 ,
约束奖 惩机制 没有健全 ,而
且能够 靠垄断 经营赚取 丰厚利 润 且 无 倒闭 风 险 时,是 难以 进行金 融创 新的。 与
竞争 性企业 相比,
国有 银行在 机构设 置、人 员配 备上 均占 有 绝对 优势,在 金融 企
业中 处于垄 断地位,
对 于竞争 的压力 并不 敏感。 而金 融 创新 的动 因 是 利 润最 大
化和 竞争的 压力,
没有 这两个 因素的 刺激,谈不 上更 深层 次 创新,只 能 在 低层 次
上徘 徊,
甚至 停滞不前 。
(二)金 融创新的 外部环 境不理 想
金融创新 的发生至 少需要 两 个 方 面的 条 件 :一是 金融 管制的 放松 。 只有 放
松才 能使金 融创新有 广 阔 的 发 展空 间,创 新 才 有可 能。 二 是 公 平 竞 争 的市 场。
垄断 是创新 的天敌,
没 有竞争 便没有 创新 的外 在压力 。 我国 在这 两 个 方 面都 不
够理想 ,我国 金融体系 仍存在 一定程 度的 垄断,四大 国有 商 业 银 行的 垄断 地 位,
使其缺 乏金融 创新的外 部压力 。尽 管经 过 多年 改革,我 国的 金融 管 制 已 大大 放
松,
但 同西方 相比,还 存在着 比较严 格的金融 管制,
如 我国金 融业的 分业经营 、分
业管 理,
一方 面限制了 竞争,同时又 限制了金 融创新 种类的 扩大。
(三)金 融市场发 育不足 ,结构 不平衡
我国在 发展金融 市场的 过程中 采取了“先资 本市 场后 货 币市场 ”的政 策 ,货
币市 场规模 小、
交易主 体及交 易品种 少,市场 发育滞 后,
资本 市场发 展不均衡 ,国
债市 场相对 发达而企 业债券 市场、
金 融债券 市场 发育 滞后,股权 市场、期 货市 场
有待发 展。金 融市场的 发育不 足影 响了 对 市场 融资 需求 的 满足 能力,同 时也 影
响了 金融宏 观调控的 政策效 果。
(四)金 融工具品 种少,投资不 方便
负债类 业务创新 多,
资产 类业务 创新 少。目 前我 国 金融 机构 推 出 的 业务 创
新和 工具创 新大部分 集中于 负债类 领域,
这 与金融 机构 的“成 绩”动机 和竞争 相
对激 烈是一 致的。他 们竞 相推 出创 新 工 具,拓 展创 新 业 务,抢 占 更 多的 市 场 份
额,
而 在贷款 领域由于 垄断性 强,
竞 争相 对 较弱,各金 融 机构 缺乏 创 新 的 内在 动
力和 外在压 力,
因此创 新相 对较 少。据 统计 ,1
995年 我 国金 融工 具构 成中 各 种
存款 占 7
9.2%,债 券占 7.
5% ,股票占 4.
7%,缺 乏直 接融 资 和规 避风 险的 金 融
工具 。金融 工具单一 、
融资渠 道狭窄 ,这也是 造成国 有企业 负债率过 高从而 造成

82 第十 九 章  金 融 创 新

银行 压力过 大的原因 之一。


(五)金 融技术创 新的程 度有限
以计算 机技术和 通信技 术为代 表的新技 术的广 泛应用 是金融机 构进行 金融
创新的 技术保 障。我国 已有的 金融 创新 多 为规 避管 制型 创 新,技 术 型 金 融创 新
是我国 金融创 新的薄弱 环节。 在我 国,新技 术的 应用 程 度由 于金 融 机 构 内在 动
力和 外部压 力的缺乏 ,
还十分 有限。
(六)金 融法规不 健全,秩序不 规范
我国现已 出台的一 些金融 管理 制度 滞 后于 金融 实践,从 而给 违 规 者 以可 乘
之机 ,
不利于 金融秩序 的稳定 。例如 金融机构 盲目提 高和变 相提高 存贷款利 差,
证券 公司通 过各种渠 道将大 量银行 资金引入 股市,
挪 用股民 保证金 违规操作 等,
扰乱 了金融 秩序,
不利 于金融 监管。

三、我国 金融创新的 对策

(一)确 立金融机 构的企 业地位 ,激活创 新主体 的内在 动力


1.国有 商业银 行股份 制改造
以产权 改革为突 破口,
对 国有商 业银行实 行股份 制改造 ,将其改 造为国 家控
股的 股份制 商业银行 。经过 股份制 改造的商 业银行 ,
有利于 实行政 企分开,建立
规范 化的法 人治理结 构 和 运 行 机制。 只有 使 我 国 的 金融 机 构 真 正 成为 自 主 经
营、
自 负盈亏 、自我约 束、
自我 发展的 企业法人 ,金融 机构才 会有动力 和压力 去积
极开 展金融 创新。
2.剥离 不良资 产
政策性 金融业务 和由政 策因素 导致的不 良资产 的剥离 是确立银 行企业 地位
的重 大步骤 。这一工 作已经 在做,
但 仍有大量 问题需 要解决 ,如两类 银行业 务范
围的 划分、
政 策因素影 响的程 度、不 良资产的 认定、
具 体哪些 该剥离 、哪些不 该剥
离都 有待于 认真研究 。
(二)培 育竞争性 的市场
首先,积 极推进国 内金融 组织结 构的 多元化 ,放 松金 融 业 市 场的 准入 条 件,
通过设 立更多 的股份制 或其他 形式 的非 国 有商 业银 行,逐步 削弱 国 有 银 行的 垄
断程 度,
形成 多种类、多成分 金融机 构并存的 组织结 构。
其次,
随 着我国加 入 WTO,
外 资银 行的 进 入 一 方 面 会挤 占国 内金 融机 构 的
部分 业务空 间,
另一方 面也会 带来很 多先进的 经营管 理思想 和方法 ,促进国 内金
融机 构的竞 争,
有利于 竞争性 市场的 培育。 我们 必须 做 好外 资银 行 进 入 的各 项
准备 ,
迎接挑 战,在竞 争中壮 大自己 。
第三,
对 所有金融 机构一 视同仁 ,使得国 有商业 银行与 其他金融 机构保 持不
存在 任何制 度性差异 的平等 地位,
允 许金融 机构 合并 、重 组 ,不断 壮 大 四 大国 有
第五 节  我 国 的 金融 创 新 48

商业 银行之 外的金融 机构实 体,


形成 多个强有 力的竞 争主体 ,加大国 有银行 参与
竞争 的压力 。
(三)开 发多种金 融工具 ,满足 市场 多 层次 的需 求,促进 各类 金 融 市 场平 衡
发展
1.发展 货币市 场
货币市场 是资本市 场发展 的 前 提 和基 础。 培育 和扩 大 市场 主体,健 全高 效
的市场 主体是 货币市场 健康运 行 的 微 观基 础。 允许 政策 性 银行、非 银 行 金融 机
构进 入货币 市场,
开展 代理融 资业务 ,培育高 效率的 中介性 机构等。 加快利 率市
场化 步伐,
市 场化的利 率是自 由交易 的 货币 市场 上众 多 市场 主体 对 自 身 经营 活
动的 判断、
对 资金供求 状况的 看法以 及 对宏 观当 局调 控 信号 的反 应 等 信 息的 综
合体 现。它 可使宏观 当局实 现其宏 观金融调 控目标 。
2.发展 资本市 场
一方面 改进传统 的间接 融资方 式,
另一方 面扩大 直接融 资。发 展债券市 场,
提高 企业债 券发行比 重,
发展 抵押贷 款融资 ,建 立共 同投 资 基金,发 展 一 批交 易
成本 低、
获利 高而风险 小的金 融工具 ,如金融 期权、
远 期利率 协议、可 转让的 商业
票据 等,
满足 市场多方 面的融 资要求 和规避风 险的要 求。
(四)改 革金融宏 观调控 体制
金融创新 必须有较 大的自 由度,由 此宏 观上 应实 行 以间 接方 式 为 主 的调 控
机制 。具体 地说,
一是 调控机 制市场 化,通过 再贴现 率、
存款 准备金 比率、公 开市
场业务 等基本 工具调控 货币供 给 量 ,间接 调控 宏观总 量平 衡与结 构优 化。二 是
金融 资产价 格的形成 机制市 场化。 实行间接 调控,
不 直接干 预经济 活动,给 金融
机构一 个宽松 的环境。 趋利性 和竞 争会 促 使金 融组 织不 断 推陈 出新,提 高其 资
源利 用效率 ,
更好地为 企业和 社会服 务。
(五)大 力发展金 融技术 创新
现代计 算机和通 信技术 的发展 为金融技 术创新 提供了 广阔的发 展空间 。我
国在技 术的应 用方面尚 有巨大 潜力,而 且技 术性 金融 创 新代 表着 当 前 国 际金 融
创新 的主流 和方向。 一方面 要加大 科技投入 ,
提高技 术创新 的科技 含量;另 一方
面要 加强协 调,
充分发 挥创新 产品的 效益。
(六)加 强金融法 规的建 设
创新与 监管是金 融的永 恒主题 ,
在金融创 新的同 时要注 意防范 金融风险 ,加
强金 融监管 。利用法 律手段 ,
保障金 融领域 的有 序性 ,完 善 金融 法规 体系,切 实
解决 当前的 金融监管 过程中 无法可 依、
有法难 依的问 题,为 金融创新 提供一 个有
安全 保障的 法律环境 。

84 第十 九 章  金 融 创 新

本 章 小 结

1.金融 创新是 指金融 领域 内 部 通 过各 种 要 素 的 重 新组 合和 创造 性变 革 所


创造 或引进 的新事物 ,
广义的 金融创 新 既有 历史 上各 种 货币 和信 用 形 式 的创 新
以及 所导致 的货币信 用制度 、
宏观管 理制度的 创新,又有金 融机构组 织和经 营管
理上 的创新 以及金融 业结构 的历次 创新,
也有 金融工 具、交 易方式、操作技术 、服
务种类 以及金 融市场等 业务上 的各 种创 新 ,还有 当代 以 电子 化为 龙 头 的 大规 模
全方 位金融 创新等等 。狭义 的金融 创新则主 要指金 融业务 的创新。
2.金融 创新大 致可分 为四类:金融制 度创新 、
金融 组 织结构 创新 、金融企 业
经营 管理创 新、
金融业 务创 新(包括 金融 工具 创新、金融 技术 创新、金融 交 易 方
式或 服务创 新、
金融市 场创新 等与金 融业务活 动相关 的创新 )。
3.当代 金融创 新的动 因有:一 是商 品经 济发 展的 客观 要 求;二是 为了 克 服
经济 环境中 的各种风 险;
三是 金融管 制 和金 融自 由化 思 潮促 进了 金 融 创 新的 发
展;
四 是科学 技术进步 加快了 金融创 新的步伐 。
4.规避 金融管 制创新 指的 是 规 避 金融 法 规 中 的 最 高利 率限 制和 金融 机 构
资金 使用的 限制。这 类金融 创新工 具有:
大额 可转让 定期存 单(CDs
)、可转让 支
付命令 账户(NOW)、
自动 转账服务 账户(ATS)、
货 币市场互 助基 金 (MMMF)、货
币市 场存款 账户(MMDA)、
协 定账户 (NA)等 。
5.规避 金融风 险创新 是指 金 融 业 和企 业 为 了 防 备 或降 低利 率风 险所 进 行
的金 融创新 活 动 。 这 类 金 融 创 新 工 具 有 :可 变 利 率 抵 押 贷 款、票 据 发 行 便 利
(NI
F)、金融期 货、
金融 期权、货币互换 和利率 互换。
6.金融 创新的 正面影 响:① 推动了 金融业 的竞 争,提高 了金 融 机 构 的运 作
效率 ;
② 提 高了金 融市场 的运作效 率;③ 扩大 了投资 范围和融 资渠道 。
7.金融 创新的 负面影 响:① 金融创 新削弱 了货 币政 策 的 效 力,增 加 了金 融
监管 的难 度;② 导 致 金融 体系 稳定性 下降,经 营 风 险增 大;③ 容 易 产 生 金融 泡
沫,
增 加爆发 金融危机 的可能 性。

重要概念

金融创 新 大额 可转让 定期存 单 可转 让支付 命令账 户 自动 转账服 务账


户  货币市 场互助基 金 货 币市场 存款账户  可变 利率抵 押贷款  票据发 行便
利  金融期 货 金融 期权  货币互 换 利率 互换

复习思考题
1.何 谓 金融 创 新?
2.金 融 创新 的 种类 主 要 有哪 些 ?
主 要参 考文献 48

3.阐 述 金融 创 新的 动 因 。
4.金 融 业务 创 新体 现 在 哪些 方 面?
5.规 避 金融 风 险创 新 的 工具 有 哪些 ,并简 述 其 作用 。
6.试 述 当代 金 融创 新 对 金融 与 经济 的 影响 。
7.我 国 的金 融 创新 主 要 表现 在 哪些 方 面?
8.试 述 我国 金 融创 新 存 在的 主 要问 题 及解 决 对 策。

主要参考文 献

1.凌江 怀.货 币金融 学.


北京:中国经 济出版 社,
2001
2.李廷 荣.金 融学概 论.
北京:中国物 价出版 社,
2002
3.朱耀 明.金 融概论 .
第 3版.上海:
立 信会计 出版社,
200

4.何问 陶,劳 建光.
货 币银行学 .修订 本.
广州 :暨南大 学出版 社,
1996
5.贺瑛 .金融 概论.
北 京:高等 教育出 版社,
2000
6.李明 贤.货 币银行 学.
北京:国防科 技大学 出版社,
2001
7.黄达 .货币 银行学 .
北京:中 国人民 大学出 版社,
200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