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0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Vol. 22, No.

3, 482–491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 10.3724/SP.J.1042.2014.00482

判断与决策中的规划谬误
郑秋强 徐富明 罗寒冰 李 彬 张 慧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9)

摘 要 规划谬误是指人们在估计未来任务的完成时间时, 倾向于过度乐观, 低估任务完成时间的一种现


象。规划谬误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规划谬误理论和记忆偏差理论。规划谬误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认知因素、动
机因素、个体的经验水平、目标任务的性质等。规划谬误的应对策略主要有与过去的经验相联系、从第三人
称视角进行估计、任务分解及时间分配。未来的研究主要从规划谬误与策略性误解、乐观偏差、过分自信的
关系, 规划谬误的产生根源、规划谬误的跨文化研究、规划谬误的研究范围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规划谬误; 记忆偏差; 乐观偏差; 应对策略
分类号 B849: C91

1 引言 了在群体协商估计任务的完成时间时, 同样存在
着乐观地低估任务完成时间的群体规划谬误
规 划 谬 误 (planning fallacy)是 指 人 们 在 估 计
(group planning fallacy) (Buehler, Messervey, &
未来任务的完成时间时, 倾向于过度乐观, 低估
Griffin, 2005; Staats, Milkman, & Fox, 2010)。
任务完成时间的一种现象。Kahneman 和 Tversky
Lovallo 和 Kahneman (2003)拓展了规划谬误的概
(1979)首次提出了规划谬误这一概念, 基于他们
念, 认为规划谬误不仅是对任务的完成时间的低
的观察, 科学家和作家在拥有相当多的过去经验
估, 还存在于对任务的成本、风险的低估, 同时对
和教训的前提下, 仍然总是倾向于低估一项任务
任务收益的高估。大量研究表明, 在政府规划、
所必需的完成时间。
商业服务、医疗保健、航天航空、信息技术产业
随着规划谬误这一概念的提出, 众多的研究
等领域, 存在着严重的项目延期、超支的规划谬
者对规划谬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他们通过实验
误, 典型例子如相比原规划缩小版的澳大利亚悉
或非实验的方法对不同群体、不同领域的规划谬
尼歌剧院延期 10 年建成, 美国的波士顿中心隧道
误进行了研究。Buehler, Griffin 和 Ross (1994)首
工程项目(Big Dig)比最初的规划延期 8 年建成
次对规划谬误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表明个体不
(Boltz & Yum, 2010; Lovallo & Kahneman, 2003;
论是在学业任务还是日常生活中, 都存在着规划
Sanna, Parks, Chang, & Carter, 2005; Staats,
谬误。在此后的一系列研究中, 规划谬误被证实
Milkman, & Fox, 2012)。研究显示, 规划谬误是一
存在于个体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购物)、学术
种高度稳定的现象, 经常产生介于 20%~50%的错
(如:完成学术论文)和工作(如:完成税务申报)
误率(Kahneman, 2011; Peetz, Buehler, & Wilson,
等任务中(Buehler & Griffin, 2003; Buehler, Griffin,
2010)。基于人格特质的研究表明, 规划谬误在乐
& MacDonald, 1997; Kruger & Evans, 2004; Roy,
观、拖延、个人特质等方面基本不存在着个体差
Christenfeld, & McKenzie, 2005)。在对个体的规划
异 (Buehler & Griffin, 2003; Pezzo, Litman, &
谬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研究者们还进一步验证
Pezzo, 2006)。
由于规划谬误普遍存在, 且使个体错误地低
收稿日期: 2013-06-01 估任务的完成时间及预算, 高估风险, 可能会造
通讯作者: 徐富明, E-mail: fumingxu@126.com 成经济、社会及个人资源的流失, 因此研究这一

482
第3期 郑秋强等: 判断与决策中的规划谬误 483

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尽管在后续的 行 评 估 , 从 而 产 生 了 乐 观 倾 向 (Kahneman &


研究中规划谬误的概念已经被拓展, 但是目前的 Tversky, 1979;Kahneman & Lovallo, 1993)。作为经
研究仍然是以对时间的规划谬误为主, 较少对涉 典规划谬误理论的拥护者和后续研究者, Buehler
及到资金预算和风险收益的任务的规划谬误进行 和 Griffin 等学者进一步证实和丰富了规划谬误理
研究。因此本文所介绍的规划谬误的心理机制、 论。Buehler 等 (1994)提出“情境构建” (scenario
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主要针对的是时间的规划 construction)的视角, 即人们在估计任务的完成时
谬误,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间时, 会构建关于任务如何被完成的情境, 并通
过发生思维实验, 证实了人们倾向于关注的是基
2 心理机制
于当前任务的计划情境, 而非过去的经验。
规划谬误的概念提出后, 包括提出者 Newby-Clark, Ross, Buehler, Koehler 和 Griffin
Kahneman 和 Tversky 在内的众多研究者对规划谬 (2000)研究发现, 尽管未来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误的心理机制进行了解释, 这些解释主要针对的 个体在预测任务的完成时间时, 往往只构建了一
是低估任务完成时间的规划谬误, 目前主要的解 个或少量几个任务情境, 这些情境更多地反应了
释理论包括规划谬误理论和记忆偏差理论。 个体的预期和偏好, 而且实验表明个体倾向于关
2.1 规划谬误理论 注乐观情境而忽视悲观情境。
规划谬误理论(planning fallacy theory)主要包 尽管规划谬误在丰富和完善中解释了很多现
括 Kahneman 等研究者提出的“内部视角—外部视 实生活中的现象, 但是其存在的局限性也逐渐被
角 ” 理 论 ( 通 常 称 之 为 经 典 规 划 谬 误 理 论 ), 及 研究者们发现。Burt 和 Kemp (1994)的研究表明在
Buehler 等研究者后续的研究形成的较为成熟与 持续时间较短且简单的任务中, 个体对任务的完
完整的理论体系。 成时间表现出高估的现象, 例如买邮票或去图书
Kahneman 和 Tversky (1979)首次对规划谬误 馆查阅书籍。此外, Boltz, Kupperman 和 Dunne
的心理机制进行解释。他们认为, 个体在对未来 (1998)研究表明, 当缺乏经验时, 个体倾向于高
任务的完成时间进行预测时, 可以根据单一信息 估任务的完成时间, 如钢琴家高估了不熟悉的钢
(singular information) 和 分 布 信 息 (distributional 琴曲的弹奏时间。规划谬误理论认为, 感知到任
information)进行判断。单一信息是指目标任务区 务的独特性会促使人们更多地使用单一信息, 由
别于其他任务的特定属性, 分布信息是指目标任 此 倾 向 于 低 估 任 务 的 完 成 时 间 (Kahneman &
务的结果在以往类似任务中的发生状况。规划谬 Tversky, 1979), 根据此观点, 当个体面对缺乏经
误出现的原因在于人们忽略了分布信息, 仅仅使 验的任务时, 也即缺乏分布信息, 理论上采用的
用单一信息进行任务预测, 因此倾向于过度乐观, 是单一信息进行判断, 就会倾向于乐观估计, 导
没有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意外, 尽管完成类似任务 致低估任务的完成时间, 但这与上述的事实相
时经历过意外或中断。基于对单一信息和分布信 悖。对于此, Griffin 和 Buehler (2005)是这样解释
息的分析, Kahneman 和 Tversky (1979)还提出了 的:规划谬误理论只适用于时间足够长, 且具备
区分个体直觉预测(intuitive prediction)的两种方 单一信息和分布信息的任务, 新异任务并不适用
式, 将其命名为内部视角(inside view)和外部视角 于该理论。
(outside view)。其中内部视角是指采用单一信息 综上, 规划谬误理论对规划谬误进行了深入
进 行 判 断, 关 注的 是特 定 任 务内 部的 组 成 要 素, 的分析及阐述, 其研究成果对提高任务完成时间
比如某个任务在完成时的具体因素和困难是什 的预测水平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但是, 规划谬
么。外部视角则是采用分布信息进行判断, 把目 误 理 论 也 有 着 其 局 限 性, 主 要 集 中 在 适 用 性 上,
标任务与相类似任务的完成时间的分布状况联系 将短时且简单的任务和新异任务等排除在理论之
起来, 通过考虑外部性问题, 诸如类似项目通常 外, 使得该理论的解释缺乏一定的说服力。
的完成时间, 来对目标任务进行评估和判断。规 2.2 记忆偏差理论
划谬误的原因在于人们对未来任务的完成时间进 基于对规划谬误理论的局限性的探索, Roy
行预测时, 倾向于采用内部视角代替外部视角进 等 (2005)提出了记忆偏差理论(memory bias), 认
484 心 理 科 学 进 展 第 22 卷

为, 个体在对任务的完成时间进行估计时, 会搜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规划谬误。
索记忆中过去任务的完成时间, 由于记忆存在着 所谓聚焦主义是指人们过多关注焦点事件
系统的偏差, 也即是个体对过去任务的完成时间 (即事件本身)而忽略了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对当
的记忆并不准确, 结果这种偏差被带到目标任务 前事件的影响。聚焦主义是这样解释规划谬误的:
中, 使得对类似任务的完成时间的预测也是不准 人们在思考未来和过去如何影响一个事件时, 总
确的。Roy 等(2008)通过实验表明, 个体在任务完 是倾向于关注焦点事件, 而对可能发生的, 并将
成时间上的预测失误, 不是因为没能和过去的经 会占用其时间影响其行为的事件关注不足, 从而
验信息联系起来, 而是因为他们生成之前任务完 引起规划谬误(Wilson, Wheatley, Meyers, Gilbert,
成所需时间的记忆是不准确的, 给个体提供准确 & Axsom, 2000)。聚焦主义后续的研究也表明, 个
的类似任务的完成时间的反馈信息或他人完成类 体往往专注于其所意愿的方式, 而没有充分考虑
似任务的时间情况, 能够有效地提高个体对任务 重 要 的 意 想 不 到 的 后 果 (Ehrlinger & Eibach,
完成时间预测的准确度。 2011)。聚焦主义与规划谬误理论有一定的关联:
为了验证规划谬误的心理机制源于系统性的 规划谬误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使用内部视角进行
记忆偏差, Roy 和 Christenfeld (2007)通过折纸兔 预测, 事实上也是一种聚焦:人们过分关注当前
等一系列实验, 发现个体的时间记忆和时间预测 任务, 忽略过去相似任务的完成情况。区别在于,
存在着相似的偏差, 而且任务的完成经验、预测 规划谬误理论中内部与外部视角的聚焦方式是就
延迟(任务完成到作出预测的时间间隔), 会以相 过去经验而言。而聚焦主义的聚焦, 强调的是发
同的方式影响时间预测。这表明, 时间记忆的低 生在未来的事件。
估导致了时间预测的低估。以往的研究发现记忆 时间解释理论最早是由 Liberman 和 Trope
和预测有相似的偏差, 但由于不同的研究所采用 (1998)提出来的, 他们认为, 人们运用不同维度
的 任 务 各 异, 无 法 直 接 进 行 比 较, 因此 Roy 和 的心理模型对未来事件进行表征, 包括高解释水
Christenfeld (2008)采用数纸张数量的任务进行实 平 (high–level construal) 和 低 解 释 水 平 (low–level
验, 研究任务持续时间对时间记忆和时间预测的 construal)。高解释水平是指人们运用抽象的心理
影响, 结果发现, 在不同持续时间的任务中, 记 模 型 对 遥 远 的 未 来 事 件 进 行 表 征, 是 概 要 性 的,
忆偏差和预测偏差都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 记 去情境化的, 本质的; 低解释水平是指人们运用
忆偏差和预测偏差有相似的认知基础。 具体的心理模型对近期的事件进行表征的, 是情
记忆偏差理论与规划谬误理论关注的是规划 境 化 的 , 附 带 的 , 非 本 质 的 (Liberman & Trope,
谬误的不同认知阶段, 规划谬误理论关注的是个 1998; Liberman, Trope, McCrea, & Sherman,
体对过去相似任务经验的使用; 而记忆偏差理论 2007) 。 时 间 解 释 理 论 还 分 别 用 合 意 性
关注的是个体相似任务经验的时间记忆的准确 (desirability)、可行性(feasibility)区分高解释水平
性。记忆偏差理论跳出了规划谬误理论的框架, 和低解释水平, 并指出, 当考虑到目标相关的事
从时间记忆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个体对任务时间估 件时, 人们更关注具体的特征(可行性), 而不是
计 , 不 仅 适 用 于解 释低 估 任 务完 成时 间 的 现 象, 抽象的特征(合意性) (Liberman & Trope, 1998)。
也能解释高估任务完成时间的现象; 既适用于长 Peetz 等 (2010)运用时间解释理论来解释规划谬
时间任务也适用于短时间任务; 既适用于个体熟 误, 认为对于较遥远的未来任务, 个体使用的是
悉的任务, 也适用于新异任务。但目前关于记忆 高解 释水 平, 更 倾 向 于 关 注 任 务 的 合 意 性 因 素,
偏差理论的研究也存在着其不足的地方, 一是只 忽略可行性因素, 从而引发乐观偏差; 而对于近
关注规划谬误中的认知过程, 没有考虑其涉及的非 期任务, 个体使用的是低解释水平, 关注的是任
认知因素(如动机); 二是对时间记忆和时间预测两 务的可行性因素, 而关注可行性因素可以分解为
者之间的关系, 缺乏更有说服力的实证性研究。 两个互相拮抗的认知过程:关注计划(高可行性因
2.3 其他理论 素)和关注任务的潜在阻碍(低可行性因素), 前者
除了上述两种心理机制, 聚焦主义(focalism) 会引起对任务完成时间的低估, 后者则会减少低
和时间解释理论(temporal construal theory, TCT) 估倾向。
第3期 郑秋强等: 判断与决策中的规划谬误 485

时间解释理论从个体对不同时间距离的任务 成任务的个体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 结果提供更


的不同表征方式解释规划谬误的心理机制, 并提 多奖励组的个体更倾向于低估任务的完成时间,
出认知的两个拮抗过程, 深化了对规划谬认知机 在缴纳个人所得税以及完成稿件校对等任务中,
制的理解。聚焦主义和时间解释理论均是从认知 都得到了验证。后续的研究也表明, 通过指导语
的角度来解释规划谬误的心理机制, 对规划谬误 指导被试产生更快完成任务的动机时, 个体也更倾
理论都有着较好的补充和深化。 向于低估任务的完成时间(Buehler & Griffin, 2003)。
有研究还指出, 渴望取悦他人的动机也会导致乐观
3 影响因素
偏差的增长, 从而低估任务的完成时间(Pezzo et al.,
规划谬误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 众多研究 2006)。而 Brunnermeier, Papakonstantinou 和 Parker
者对规划谬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规划谬误 (2008)则是建立了一个行为经济学模型对规划谬
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认知因素、动机因素、个体 误进行分析, 得出金钱奖励会增强任务时间预测
的经验水平、目标任务的性质等。 的乐观倾向的结论, 并通过回溯研究得到了验
3.1 认知因素 证。在 Buehler 和 Griffin (2009)的家庭作业实验中,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规划谬误的影响因素最为 对实验组的参与者与观察者提供更多的金钱奖励,
普遍。Buehler 和 Griffin (2003)提出了“未来聚焦” 发现参与者与观察者都更倾向于关注任务的未来
的概念, 即个体关注的是基于未来的情境, 并产 规划, 而较少关注潜在的障碍, 从而表现出更多
生具体的计划。在他们设计的实验中, 被试被指 的乐观偏差。
导关注未来计划, 在预测圣诞节购物任务和大学 3.3 个体的经验水平
生课堂作业的任务的完成时间上, 产生了乐观偏 个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一定程度上会参
差, 由此表明:个体在预测任务的完成时间时, 如 照过去任务的经验进行判断, 那么在对任务的完
果倾向于关注任务的未来规划, 则会忽略了有价 成时间预测上, 个体的经验水平是否也会在一定
值的信息, 从而导致对任务完成时间的低估。在 程度上影响规划谬误?有研究表明, 让钢琴家估
对群体规划谬误研究时, 研究者发现, 成功完成 计弹完一段音乐所需时间, 熟练掌握的个体会低
任务的想法会助长团队的规划谬误; 而团队对时 估任务完成时间, 初学者则倾向于高估任务完成
间框架的不同理解也会影响团队对任务完成时间 的时间(Boltz et al., 1998)。有关记忆偏差理论的研
的估计, 那些认为时间充裕的团队(例如我们还有 究表明, 个体的任务经验水平越高, 时间预测越
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任务)比那些认为时间紧张 倾向于低估(Roy & Christenfeld, 2007)。Thomas,
的团队(例如我们仅剩下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任 Handley 和 Newstead (2007)利用锚定原理操纵个
务)更多地出现预测的偏差(Sanna et al., 2005)。而 体的任务完成经验表明, 在估计任务的完成时间
当人们以较小的时间单位(例如分钟)为锚定, 相 时, 个体倾向于参照先前任务的完成时间进行调
比以较大的时间单位(例如小时)为锚定, 会预测 整估计, 先前任务的完成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对当
更早地完成任务(LeBoeuf & Shafir, 2009)。此外, 前任务的完成时间的判断, 由此造成了对任务完
Boltz 和 Yum (201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个体从自 成时间的高估或低估。
我运动(ego motion)视角(认为时间是静止的, 个 3.4 目标任务的性质
体是运动的, 例如“我们离学期末越来越近了”)预 目标任务的性质不同, 人们对任务完成时间
测任务的完成时间, 要比从时间运动(time motion) 的预测也会出现不同的偏差。任务持续时间的长
视角(认为时间是运动的, 个体是静止的, 例如“学 短引起预测的高估或低估现象出现在不同研究者
期末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更容易出现规划谬误。 的实验中, Roy 等 (2005)对前人的研究数据进行
3.2 动机因素 回溯研究发现, 5 分钟以下的任务容易被高估, 介
动机因素会影响乐观偏差的形成, 从而更容 于 5 分钟到 12.5 分钟的任务相对估计起来会更准
易导致低估任务的完成时间(Kahneman & Lovallo, 确, 而 12.5 分钟以上的任务容易被低估, 而 Roy
1993)。为了验证动机因素对个体任务时间估计的 和 Christenfeld (2008)的研究也表明, 在短时间的
影响, 在 Buehler 等(1997)的实验中, 对于提前完 任务中, 个体表现出高估任务时间的倾向。而任
486 心 理 科 学 进 展 第 22 卷

务截止时间的不同对规划谬误也有一定的影响。 谬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 那么如何应对, 以


Buehler 等 (1994)的研究表明, 人们预测任务的 便帮助人们尽可能地减少规划谬误所带来的负面
完成时间总是倾向于接近任务的截止时间, 任务 影响?目前对于规划谬误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
的截止时间在人们预测时构建成了一个框架或背 与过去的经验相联系、从第三人称视角进行估计、
景, 从而影响预测和实际完成时间。LeBoeuf 和 任务分解及时间分配。
Shafir (2009)利用锚定原理对规划谬误进行研究 4.1 与过去的经验相联系
发现, 对于目标任务, 当人们以截止时间为锚定, 规划谬误理论认为, 规划谬误产生原因是忽
相比以现在为锚定, 会预测更晚地完成任务, 这 略了分布信息, 即没能联系过去类似任务的完成
可能是因为人们以截止时间为锚定点的时候, 会 时间, 并认为应将目标任务和过去的经验相结合,
以截止时间为起始点, 根据具体情况调节, 但是 选择好参照类, 并进行多方面的评估(Buehler et
由于调节本身的不充分, 导致了预测结果接近截 al., 1994; Lovallo & Kahneman, 2003)。记忆偏差理
止时间(LeBoeuf & Shafir, 2009)。除了目标任务的 论则认为, 个体的预测偏差主要原因是对过去任
不同时间维度, 目标任务其他性质上的不同对预 务的完成时间存在着记忆偏差, 给个体提供以往
测任务的完成时间也有着相应的影响。Pezzo 等 类似任务的完成时间的反馈信息或他人完成类似
(2006)研 究 表 明, 相 比 令 人 愉 快 的任 务, 个体面 任务的时间情况, 能够提高个体对任务完成时间
对令人不愉快的任务时, 会产生尽快完成任务的 预测的准确度(Roy, Mitten, & Christenfeld, 2008)。
想法, 从而低估任务的完成时间。还有研究表明, 而 Thomas 等(2007)通过实验表明, 与先前的任务
相比封闭式的任务(受开始时间影响的, 只有单个 经验相联系, 并不能提高预测的精确度, 只能提
情 境 的 任 务), 人 们 会 更 倾 向 于 低 估 开 放 型 任务 高个体对任务的理解。
(不受开始时间影响的, 具有多个情境的任务)的 4.2 从第三人称视角进行估计
完成时间(Buehler, Peetz, & Griffin, 2010)。任务是 中国有一句古话“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研究
假想(imaginary)还是真实(real)的也会影响个体对 者在实验研究中证实, 与参与者相比, 观察者较
任务完成时间的预测, Peetz 等 (2010)发现, 相比 少使用内部视角进行预测, 从而呈现较少低估任
完成真实的圣诞购物和学业任务, 假想任务更容 务完成时间的倾向(Buehler et al., 1994)。不过也有
易引起规划谬误, 因为当任务是假想的时候, 规 学者持相反的观点, 他们指出观察者和参与者对
划者更多的关注任务的可行性以及计划如何展开, 任务完成时间的估计不存在明显差异, 以往研究
忽略潜在的障碍, 从而引起乐观偏差。 中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任务性质的类型不同所导致
此外, 社会权力也会影响个体对任务完成时 的 (Byram, 1997; Roy, Christenfeld, & Jones,
间的预测。有研究表明那些身处在权力高位的人 2013)。新近的研究则表明, 相比第一人称的视角
由于拥有权力感, 因此更倾向于关注他们所想得 预测, 从第三人称的视角对任务进行估计, 能够
到的, 而无视过程中的曲折障碍, 因此更容易出 改变角色的相关任务动机, 减少个体对完成任务
现规划谬误(Weick & Guinote, 2010)。根据上述影 的渴望, 增加个体对潜在障碍的关注, 从而有效
响因素的阐述, 我们可以将这些影响因素分为两 地减少乐观偏差, 提高任务预测时间的准确性
类:一类是个体变量, 包括认知因素、动机因素、 (Buehler, Griffin, Lam, & Deslauriers, 2012)。
个体的经验水平、社会权力; 另一类是任务变量, 4.3 任务分解及时间分配
即目标任务的性质。从规划谬误的心理机制来看, 学者研究表明, 任务分解是有效减少规划谬
两类变量都是通过调节个体对内部经验的关注焦点 误的途径之一。在实验中, 当个体将计算机编程
(关注计划还是关注障碍)来影响规划谬误。其中个 任务分成 8 个子任务比将任务看成一个整体进行
体变量, 表现出的是内在地、主动地调节个体关注 预 测 时 表 现 出 更 高 的 准 确 度 (Connolly & Dean,
焦点, 任务变量因素则带有外部性及被动性。 1997)。Kruger 和 Evans (2004)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从实验室任务到现实生活中的任务, 都证明了任
4 应对策略
务分解能够有效减少规划谬误, 特别是任务时间
规划谬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前文对规划 长且复杂的任务, 对于此, 他们是这样解释的:子
第3期 郑秋强等: 判断与决策中的规划谬误 487

任务往往是应该被考虑, 却在整体任务中被忽略 存在于低估任务的完成时间及预算上。Flyvbjerg


的关键步骤, 当个体关注这些关键步骤时, 可能 (2008)则认为, 规划谬误与策略性误解都涉及到
会充分意识到任务的复杂性与难度, 因此产生更 欺骗 , 区别是 规划谬 误是一 种无意 的自我 欺骗 ;
谨慎的估计, 减少了乐观偏差。Forsyth 和 Burt 而策略性误解是一种有意地欺骗他人。由此我们
(2008)的研究表明, 任务分解有利于提高时间预 可知, 规划谬误和策略性误解的后果都是作出过
测的准确性, 但做好时间分配也尤为重要, 个体 度乐观的规划, 而影响任务完成, 两者的本质区
对单个任务分配的时间比单个任务各个部分所分 别在于当事人是否有意为之。因此, 如能区分策
配的时间总和要小得多, 对任务进行时间分配可 略性误解与规划谬误, 则可能挑选出更适宜的任
以有效地降低预测的偏差。 务执行者或更好地执行完成任务。未来的研究可
综合以上对规划谬误应对策略的研究, 在进 以尝试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研究判断与决策中的预
行任务的完成时间预测时, 我们既要与过去自己 测偏差。研究者可以结合规划谬误和策略性误解
或他人完成类似任务的经验相结合, 也要意识到 的相关研究, 探索在实践中如何区分这两种预测
记忆可能存在着系统性偏差, 从而努力提高记忆 偏差, 如何将消除降低规划谬误以及识破他人的
的精确度。与此同时, 我们要尽量让自己从第三 策略性误解结合起来, 以提高预测的准确度, 保
人称的视角对任务进行预测分析, 并且尽可能地 证规划的顺利完成。
听取其他专业人士的意见。此外, 我们还应根据 自 Kahneman 和 Tversky (1979)提出规划谬误
实际将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 分别为这些 的概念后, 就有研究者把规划谬误划分为乐观偏
子任务作好相应的时间分配, 再将分配好的时 差的一种(Kahneman & Lovallo, 1993; Buehler et
间进行汇总, 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地分析与判 al., 1994)。这是因为人们普遍存在的乐观偏差导
断, 力争最大程度地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减少规 致了规划谬误, 而减少个体的乐观偏差, 能提高
划谬误。 任务预测的准确性(Buehler et al., 1994; Buehler &
Griffin, 2003) 。 最 早 对 乐 观 偏 差 进 行 研 究 的
5 研究展望 Weinstein (1980)认为乐观偏差是一种对自己未来
自从 Kahneman 和 Tversky (1979)提出“规划 过于乐观的倾向。有研究表明, 规划谬误与乐观
谬误”的概念以来, 在 30 多年的时间里, 该领域 偏 差 存 在 着 共 同 的 心 理 机 制 —— 聚 焦 主 义
的专家对规划谬误的心理机制、影响因素和应对 (Wilson et al., 2000; 陈瑞君,秦文君, 2010)。未来
策略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也深化了 的研究可以把握规划谬误与乐观偏差的共性, 结
人们对这一判断偏差的认识。本文在总结前人研 合乐观偏差的相关研究, 进一步探索规划谬误的
究的基础上, 对未来规划谬误的研究进行展望。 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例如, 有研究表明, 人们对
5.1 规划谬误与策略性误解、乐观偏差、过分自 某些事件的刻板印象会对乐观偏差产生影响
信的关系 (Hablemitoglu & Yildirim,2008), 而人们对目标任
作为一种乐观的预测偏差, 规划谬误与策略 务的刻板印象是否也对规划谬误产生影响?未来的
性 误 解 (strategic misrepresentation) 、 过 分 自 信 研究可参照这些研究提出假设, 进行论证和探索。
(overconfidence)、乐观偏差(optimistic bias)存在密 Buehler 等(1994)对出现规划谬误的被试进行
切的联系。 研究, 发现他们普遍出现了过分自信。Buehler 和
对于规划中出现的预测偏差, 在政治经济学 Griffin (2003)的研究也表明, 当人们聚焦于未来
领域存在着一个相似的概念—— 策略性误解。策 任务的情境时, 产生了过分自信及乐观预测。
略性误解是指在规划过程中, 规划者为了逃避任 Shefrin (2013)认为, 过分自信是规划谬误的主要
务压力或最大程度获取利益而有计划、系统地扭 特征之一。由此, 我们可以推断:规划谬误实质
曲事实, 作出错误的、有误导性的陈述(Jones & 上就是一种过分自信。国内学者毕研玲、刘钊和
Euske, 1991)。Buehler, Griffin 和 Peetz (2010)认为, 李纾(2008)发现群体决策的过分自信程度高于个
策略性误解是属于一种非诚实的规划谬误, 无论 体决策, Buehler 等 (2005)的研究表明乐观偏差在
在公共事业还是私人业务, 欺骗和腐败, 都普遍 群体预测判断中的程度要高于个体预测判断。据
488 心 理 科 学 进 展 第 22 卷

此, 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过度自信及乐观偏差的 比母语为英语的学者, 母语为汉语的学者表现出


相 关 研 究, 进 一步 对规 划 谬 误进 行探 索 与 分 析, 程度更高的过分自信, 即对自己发表过文章的期
从而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更好地指导个体与群 刊的影响因子有更高的估计, 但是却提出更少的
体的预测行为。 支持和反对自己结论的论据(Li et al., 2011)。如前
5.2 规划谬误的产生根源 文所述, 规划谬误属于一种过分自信, 因此未来
目前, 尽管众多研究者对规划谬误的心理机 的研 究 , 可 以 结 合 过 分 自 信 的 相 关 跨 文 化 研 究,
制进行了阐释, 但对规划谬误的产生根源研究甚 从更多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着手, 探索规划谬误的
少。一方面, 尚未发现有研究涉及规划谬误的神 跨文化效应, 以便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一判断偏
经生理机制。有研究者对乐观偏差的神经基础研 差。例如, 我们注意到一个可能存在的重要的文
究 发 现 , 杏 仁 核 (amygdala) 和 前 喙 扣 带 皮 质 化因素, 西方文化更强调的是个人主义, 而东方
(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rACC)的激活增 文化则更强调集体主义, 这是否会调节不同性质
强 与 人 们 产 生 乐 观 偏 差 有 关 (Schacter & Addis, 的目标任务(如:个人任务 vs.集体任务)的规划谬
2007; Sharot, Riccardi, Raio, & Phelps, 2007), 最 误, 未来的跨文化研究可以以此为假设进行论
近 的 一 项 研 究 也 发 现 , 前 喙 扣 带 皮 质 (rostral 证。此外,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规划谬误的本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rACC)激活增强调节积极 土化研究。目前在我国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研究还
事件评估引起的乐观偏差(Blair et al., 2013)。作为 很少, 所以后续的研究者要更多地研究在我国文
一种乐观偏差, 规划谬误的神经生理机制是否也 化背景下特有的规划谬误及其影响因素、应对策
有着与其相似的规律?后续的研究可以通过脑成 略, 并逐步使之本土化。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
像技术对规划谬误的神经心理机制进行探索。另 展的今天, 如何更好地制订、完成规划, 避免出现
一方面, 尚未发现在进化心理学视野下对规划谬 规划谬误, 值得我们积极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误的研究。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规划谬误 5.4 规划谬误的研究范围及应用领域
是否是在人类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研究者 尽管 Lovallo 和 Kahneman (2003)拓展了规划
可以尝试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探索, 为规划 谬误的概念, 但是目前对于规划谬误的研究, 主
谬误的产生根源提供更具说服力的实证支持。 要是集中于任务完成时间的角度, 而对涉及资金
5.3 规划谬误的跨文化研究 预算及风险收益的任务的研究, 仍不够深入。
其次, 需要进一步拓展规划谬误的跨文化研 Peetz 和 Buehler (2009)论证了个体在金钱预算上,
究。目前, 对规划谬误的跨文化研究不多且不够 同样存在着低估预算的预算谬误(budget fallacy),
深入。之前 Buehler 等(2003)对规划谬误进行了一 即金钱上的规划谬误。但是有研究者指出, 人们
项跨文化研究, 他们通过完成一项学业任务的实 只有对特定的资源进行规划时, 才可能出现对该
验考察加拿大学生和日本学生在规划谬误上的差 资源的规划谬误, 而相比时间, 人们更少对金钱
异, 结果显示加拿大学生和日本学生都出现了规 进行规划, 因此规划谬误更多地是出现在时间上
划谬误, 他们所表现出的对任务计划的关注与对 而非金钱上(Lynch, Netemeyer, Spiller, & Zammit,
潜在障碍的忽视存在着相似的模式, 且程度上不 2010; Spiller & Lynch, 2010)。在人们的判断决策
存在显著差异。该跨文化研究还发现, 自我服务 中, 对时间的规划谬误和预算谬误, 其心理机制、
偏差(self-serving bias)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对规 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与规划谬误有何异同, 还有
划谬误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比之下加拿大学生 待研究者进一步验证。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时间
在规划谬误中表现出更明显的自我服务偏差 的规划谬误的研究成果, 对涉及资金预算及风险
(Buehler, Otsubo, Lehman, Heine, & Griffin, 2003)。 收益的任务进行深入探索, 更全面地丰富规划谬
而在 Li, Bi 和 Rao (2011)的一项关于过分自信进 误的研究体系, 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各种规划,
行 的 跨 文 化 研 究 中 发 现 , 母 语 为 汉 语 (Chinese- 规避风险。
speaking)和 母 语 为 英 语 (English-speaking)的 学 者 当前, 已有研究者对规划谬误进行应用研
都认为自己发表文章的期刊有更高的影响因子, 究。Lovallo 和 Kahneman (2003)基于规划谬误理
都更容易形成支持而非反对自己结论的论据。相 论提出了参考类预测(reference class forecasting),
第3期 郑秋强等: 判断与决策中的规划谬误 489

即 基 于 分 布 信 息 的 预 测 , Flyvbjerg, Garbuio 和 138–149.

Lovallo (2009)将参考类预测运用于大型基础设施 Buehler, R., Griffin, D., & MacDonald, H. (1997). The role
of motivated reasoning in optimistic time predictions.
建设中, 在实践中证实, 通过参考类, 可以预测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3(3),
大型基础项目(如修建铁路)所需的预算和相应超
238–247.
预算的风险, 以使决策者有更好的参考。Rodon Buehler, R., Griffin, D., & Peetz, J. (2010). Chapter one-the
和 Meyer (2012)将对规划谬误的研究引入互联网 planning fallacy: Cognitive, motivational, and social
用户体验中, 探索互联网使用者的搜索策略, 实 origins.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3,

践表明向用户提供搜索任务的预测时间可以提高 1–62.
Buehler, R., Griffin, D., & Ross, M. (1994). Exploring the"
用户体验。尽管这些研究在规划谬误的应用上取
planning fallacy": Why people underestimate their task
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是目前规划谬误的应用领域
completion tim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仍十分有限。未来的研究应积极拓展规划谬误的 Psychology, 67, 366–381.
应用领域, 着重于相应的应对策略的研究, 尤其 Buehler, R., Messervey, D., & Griffin, D. (2005).
是在社会公共事务领域提出具有实质性的对策, Collaborative planning and prediction: Does group

从而更好地为人们的预测行为服务。 discussion affect optimistic biases in time estimati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总而言之, 规划谬误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判断
97(1), 47–63.
偏差, 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Buehler, R., Otsubo, Y., Lehman, D., Heine, S., & Griffin, D.
和应用价值。 (2003). Culture and optimism: The planning fallacy in
Japan and North America. Unpublished manuscript.
参考文献 Buehler, R., Peetz, J., & Griffin, D. (2010). Finishing on
毕研玲, 刘钊, 李纾. (2008). 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过分自 time: When do predictions influence completion times?
信的比较研究. 人类工效学 , 14(4), 49–52,7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陈瑞君, 秦启文. (2010). 乐观偏差研究概况. 心理科学进 111(1), 23–32.
展 , 18(11), 1822–1827. Burt, C. D., & Kemp, S. (1994). Construction of activity
Blair, K. S., Otero, M., Teng, C., Jacobs, M., Odenheimer, S., duration and time management potential. Applied
Pine, D. S., & Blair, R. (2013). Dissociable roles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8(2), 155–168.
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vmPFC) and rostral Byram, S. J. (1997). Cognitive and motivational factors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rACC) in value representation influencing time predic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optimistic bias. NeuroImage, 78, 103–110. Psychology: Applied, 3(3), 216–239.
Boltz, M. G., Kupperman, C., & Dunne, J. (1998). The role Connolly, T., & Dean, D. (1997). Decomposed versus
of learning in remembered duration. Memory & Cognition, holistic estimates of effort required for software writing
26(5), 903–921. tasks. Management Science, 43(7), 1029–1045.
Boltz, M. G., & Yum, Y. N. (2010). Temporal concepts and Ehrlinger, J., & Eibach, R. P. (2011). Focalism and the
predicted duration judgmen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failure to forese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Basic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6), 895–904.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3(1), 59–68.
Brunnermeier, M. K., Papakonstantinou, F., & Parker, J. A. Flyvbjerg, B. (2008). Curbing optimism bias and strategic
(2008). An economic model of the planning fallacy. misrepresentation in planning: Reference class forecasting
Unpublished manuscript. in practice.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16(1), 3–21.
Buehler, R., & Griffin, D. (2003). Planning, personality, and Flyvbjerg, B., Garbuio, M., & Lovallo, D. (2009). Delusion
prediction: The role of future focus in optimistic time and deception in large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Two models
prediction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for explaining and preventing executive disaster.
Decision Processes, 92(1-2), 80–90.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51(2), 170–193.
Buehler, R., & Griffin, D. (2009). Motivated prediction in Forsyth, D. K., & Burt, C. D. (2008). Allocating time to
observers. Unpublished manuscript. future tasks: The effect of task segmentation on planning
Buehler, R., Griffin, D., Lam, K. C., & Deslauriers, J. (2012). fallacy bias. Memory & Cognition, 36(4), 791–798.
Perspectives on prediction: Does third–person imagery Griffin, D., & Buehler, R. (2005). Biases and fallacies,
improve task completion estimates? Organizational memories and predictions: Comment on Roy, Christenfeld,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17(1), and McKenzie (2005).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1(5),
490 心 理 科 学 进 展 第 22 卷

757–760. spending.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Hablemitoglu, S., & Yildirim, F. (2008). Gender differences 35(12), 1579–1591.
in the Influence of egocentrism and focalism on Turkish Peetz, J., Buehler, R., & Wilson, A. (2010). Planning for the
young people’s optimism: Are young men more optimistic near and distant future: How does temporal distance affect
or young women more realistic?. World Applied Sciences task completion predict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Journal, 5, 42–53. Social Psychology, 46(5), 709–720.
Jones, L. R., & Euske, K. J. (1991). Strategic Pezzo, M. V., Litman, J. A., & Pezzo, S. P. (2006). On the
misrepresentation in budgeting. Journal of Public distinction between yuppies and hippies: Individual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1(4), 437–460. differences in prediction biases for planning future tasks.
Kahneman, D. (2011). Thinking, fast and slow (pp. 240–246).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1(7), 1359–1371.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Rodon, C., & Meyer, T. (2012). Searching information on
Kahneman, D., & Lovallo, D. (1993). Timid choices and the Web and Planning Fallacy: A pilot investigation of
bold forecasts: A cognitive perspective on risk taking. pessimistic forecasts. Revue Européenne de Psychologie
Management Science, 39(1), 17–31. Appliquée/European Review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
Kahneman, D., & Tversky, A. (1979). Intuitive predictions: 103–109.
Biases and corrective procedures. TIMS Studies in Roy, M. M., Christenfeld, N. J., & McKenzie, C. R. (2005).
Management Science, 12, 313–327. Underestimating the duration of future events: Memory
Kruger, J., & Evans, M. (2004). If you don't want to be late, incorrectly used or memory bia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enumerate: Unpacking reduces the planning fallacy. Journal 131(5), 738–756.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0(5), 586–598. Roy, M. M., & Christenfeld, N. J. (2007). Bias in memory
LeBoeuf, R. A., & Shafir, E. (2009). Anchoring on the" predicts bias in estimation of future task duration. Memory
here" and" now" in time and distance judgments. Journal & Cognition, 35(3), 557–564.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Roy, M. M., & Christenfeld, N. J. (2008). Effect of task
Cognition, 35(1), 81–93. length on remembered and predicted duration.
Li, S., Bi, Y.-L., & Rao, L.-L. (2011). Every science/nature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15(1), 202–207.
potter praises his own pot—Can we believe what he says Roy, M. M., Christenfeld, N. J., & Jones, M. (2013). Actors,
based on his mother tongue?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observers, and the estimation of task duration. The Quarterly
Psychology, 42(1), 125–130.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66(1), 121–137.
Liberman, N., & Trope, Y. (1998). The role of feasibility and Roy, M. M., Mitten, S. T., & Christenfeld, N. J. S. (2008).
desirability considerations in near and distant future Correcting memory improves accuracy of predicted task
decisions: A test of temporal construal theory. Journal of dur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pplied,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5(1), 5–18. 14(3), 266–275.
Liberman, N., Trope, Y., McCrea, S. M., & Sherman, S. J. Sanna, L. J., Parks, C. D., Chang, E. C., & Carter, S. E.
(2007). The effect of level of construal on the temporal (2005). The hourglass is half full or half empty: Temporal
distance of activity enactmen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framing and the group planning fallacy. Group Dynamics,
Social Psychology, 43(1), 143–149. 9(3), 173–188.
Lovallo, D., & Kahneman, D. (2003). Delusions of success: Schacter, D. L., & Addis, D. R. (2007). The optimistic brain.
How optimism undermines executives' decisions. Harvard Nature Neuroscience, 10(11), 1345–1347.
Business Review, 81(7), 56–63. Sharot, T., Riccardi, A. M., Raio, C. M., & Phelps, E. A.
Lynch, J. G., Jr, Netemeyer, R. G., Spiller, S. A., & Zammit, (2007). Neural mechanisms mediating optimism bias.
A. (2010). A generalizable scale of propensity to plan: The Nature, 450(7166), 102–105.
long and the short of planning for time and for money. Shefrin, H. (2013). Building on kahneman’s insights in th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37(1), 108–128. development of behavioral finance. Loyola University
Newby–Clark, I. R., Ross, M., Buehler, R., Koehler, D. J., & Chicago Law Journal, 44, 1401.
Griffin, D. (2000). People focus on optimistic scenarios Spiller, S., & Lynch, J. G. Jr. (2010). Individuals exhibit the
and disregard pessimistic scenarios while predicting task planning fallacy for time but not for money. Unpublished
completion times. Journal of Experimenal Psychology manuscript.
Applied, 6(3), 171–181. Staats, B. R., Milkman, K. L., & Fox, C. R. (2010). Group
Peetz, J., & Buehler, R. (2009). Is there a budget fallacy? work planning fallacy: Team size matters more than you
The role of savings goals in the prediction of personal think. Unpublished manuscript.
第3期 郑秋强等: 判断与决策中的规划谬误 491

Staats, B. R., Milkman, K. L., & Fox, C. R. (2012). The team Power biases time predict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caling fallacy: Underestimating the declining efficiency Social Psychology, 46(4), 595–604.
of larger team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Weinstein, N. D. (1980). Unrealistic optimism about future
Decision Processes, 118(2),132–142. life ev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Thomas, K. E., Handley, S. J., & Newstead, S. E. (2007). 39(5), 806–820.
The role of prior task experience in temporal Wilson, T. D., Wheatley, T., Meyers, J. M., Gilbert, D. T., &
misestimation.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xsom, D. (2000). Focalism: A source of durability bias
Psychology, 60(2), 230–240. in affective forecast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Weick, M., & Guinote, A. (2010). How long will it take? Psychology, 78(5), 821–836.

The Planning Fallacy in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ZHENG Qiuqiang; XU Fuming; LUO Hanbing; LI Bin; ZHANG Hui
(Key Laboratory of Adolescent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 Ministry of Education (CCNU);
School of Psychology,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Mental Health of Hubei Province,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 The planning fallacy refers to people’s overoptimistic tendency to underestimate the time
required to complete a future task. Researchers have provided theories to explain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planning fallacy, planning fallacy theory and memory bias theory. Evidences show planning
fallacy could be influenced by some factors, such as cognitive factors, motivational factors, individual
experience level and task property. Previous 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planning fallacy could be avoided
by coping strategy. The direc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es of planning fallacy are discussed. Future researches
are expected to clear up the delicate relationship among planning fallacy, strategic misrepresentation,
optimistic bias and overconfidence and explore its original source, cross-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s.
Key words: planning fallacy; memory bias; optimistic bias; coping strategies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