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常用文言詞語簡表

詞目 詞性 功能/現代漢語對應詞 例子
之 代詞 1 人稱代詞:他(她、牠、它)
、 烈火而焚之。(《鈷鉧潭西小丘記》)
他(她、牠、它)們
2 指示代詞:這、這個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完璧歸趙》)

助詞 結構助詞:
1 相當於「的」字 大小之獄。(《曹劌論戰》)
2 把賓語提前,或使句子失去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獨立性,不必譯出 (韓愈《師說》)
動詞 往、去 王見之,曰:「牛何之?」(《孟子˙梁惠王
上》

乃 代詞 這樣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孟子
˙梁惠王上》)

副詞 1 於是、就、才 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
請指示王。」(《完璧歸趙》)
2 卻、竟然 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
君。(《完璧歸趙》)
3 是、就是、便是、原來是 夫聖人,乃萬世之標準。(《伯夷頌》)

連詞 又 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莊
子˙養生主》)

因 副詞 於是、就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完璧歸趙》)

介詞 1 因為、因此 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 。
(陶潛《歸
去來辭並序》)
2 通過、趁着、經由 不如因而厚遇之。(《完璧歸趙》)
3 沿着、順着 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
(《莊子˙養生主》)

也 助詞 語氣助詞:
1 用於句末,表示判斷、肯定 我知之濠上也。(《知魚之樂》
的語氣
2 用於句末,表示命令、祈使、 巍乎天地不足為容也!(《伯夷頌》)
感嘆等語氣:啊、吧
3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或反問 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莊暴見孟子章》)
的語氣:嗎、呢
4 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起提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蘭亭集序》)
示作用
詞目 詞性 功能/現代漢語對應詞 例子
夫 助詞 語氣助詞:
1 用於句首,表示議論的開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曹劌論戰》)
始,不必譯出
2 用於句中,舒緩語氣,不必 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遊褒禪山記》)
譯出
3 用於句末,表示感歎:啊、 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吧 (《六國論》)
若夫 連詞 轉折連詞:至於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
(《醉翁
亭記》)
而 連詞 1 表示並列關係:又、和 夫趙彊而燕弱。(《完璧歸趙》)
2 表示承接關係:就、然後 城入趙而璧留秦。(《完璧歸趙》)
3 表示轉折關係:但是、卻 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完璧歸
趙》)
4 表示因果關係:就、才 不得以為猶子而姑縱惜也。(《濰縣署中與舍
弟墨第二書》)
5 連接兩部分,前一部分對後 秦王與羣臣相視而嘻。(《完璧歸趙》)
一部份起修飾作用,可譯作
「着」、「地」,或不譯出
以 介詞 1 介紹動作、行為涉及的對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
象:把 師表》)
2 介紹動作、行為憑藉的工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六國論》)
具:憑、藉、用
3 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原 以此知之,故欲往。(《完璧歸趙》)
因:因、因為
連詞 1 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 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出師
來、去、為 表》)
2 表示動作、行為的結果: 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
致、使得
乎 助詞 語氣助詞:
1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反 其孰能譏之乎?(《遊褒禪山記》)
問:嗎、呢
2 用於句中或句末,表示讚 巍乎天地不足為容也!(《伯夷頌》)
美、歎息、驚訝,也可表示
呼喚:啊、呀
介詞 於、在、到等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醉翁
亭記》)
詞目 詞性 功能/現代漢語對應詞 例子
耳 助詞 語氣助詞:
1 表示不超過某一範圍:罷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
了,而已 (《莊暴見孟子章》)
2 表示肯定的語氣:呢、了、 且吾所為者極難耳。(《史記˙刺客列傳》

於 介詞 1 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地 奉命於危難之間。(《出師表》)
(于) 方、時間:在、到、從
2 介紹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對 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六國論》

象:對、跟、給、向
3 介紹動作、行為的施動者: 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完璧歸
被 趙》)
4 用在形容詞後面,表示比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六國
較:比 論》)

為 介詞 1 介紹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對 臣請為王言樂。(《莊暴見孟子章》)
象:給、替
2 介紹動作、行為的原因或目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忙?(羅隱
的:因為、為了 《蜂》)
3 介紹動作、行為的施動者: 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滿井遊記》)

動詞 做、實踐、是、充當 夫豈有求而為哉?(《伯夷頌》)

者 代詞 ……的(人、事、物) 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蘭亭序集》

助詞 語氣助詞:表示停頓,不必譯 彼伯夷、叔齊者,乃獨以為不可。
(《伯夷頌》)

安 代詞 疑問代詞,表示詢問:哪裏、 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記》)
哪兒

副詞 疑問副詞,表示反問:怎麼、 安知魚之樂?(《知魚之樂》)
怎會

或 代詞 常用於句首:有的、有人 或謂其夜間咒月,令人牆傾壁倒,遂擊殺無
遺。(《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

副詞 1 表示動作、行為交替發生或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陶潛《歸去來辭並
同時存在:有時、有的時候 序》)
2 表示不肯定的語氣:可能、 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
或許、也許
詞性 詞性 功能/現代漢語對應詞 例子
與 介詞 1 跟、同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莊暴見孟子
章》)
2 替、給 可將此書讀與郭嫂、饒嫂聽。
(《濰縣署中與
舍弟墨第二書》)

助詞 同「歟」,語氣助詞,表示疑 可得聞與?(《莊暴見孟子章》)
問的語氣:嗎、呢

連詞 和 我與深源、克己獨喜得之。
(《鈷鉧潭西小丘
記》)

動詞 親附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

矣 助詞 語氣助詞:
1 表示肯定的語氣:了、啦 劌曰:「可矣。」(《曹劌論戰》)
2 表示疑問的語氣:呢 德何如,則可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
3 表示感歎的語氣:了、啊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出師表》)

何 代詞 疑問代詞:甚麼、為甚麼 竹似賢,何哉?(《養竹記》)

副詞 疑問副詞:怎麼 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莊暴見孟子章》)

其 代詞 1 人稱代詞:他/她/牠/它(們)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所不在也。
(《遊褒禪山記》)
2 指示代詞:那、那個 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陽洞者,以其在華山
之陽名之也。(《遊褒禪山記》)

副詞 表示反問:難道 其孰能譏之乎?(《遊褒禪山記》)

助詞 用於句中,無義 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
(《遊褒禪山記》)

所 名詞 位置、處所 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出師表》

助詞 結構助詞,用於動詞前,構成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師表》)
名詞性詞組

代詞+ 1 介紹憑藉的方法、工具:
「用 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
所以
介詞 來……的方法」、「以此 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
來……」 也。(《出師表》)
2介紹原因:
「……的原因」、 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蘭亭
「所以……的原因」 集序》)
詞目 詞性 功能/現代漢語對應詞 例子
且 副詞 將要、快要 火且盡。(《遊褒禪山記》)
連詞 1 表示並列關係:又 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
(《史記˙廉頗藺相
如列傳》)
2 表示遞進關係:況且、而且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
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六國論》)
是 代詞 指示代詞:這、這個、這樣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蘭亭集序》)
連詞 因此 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 (
《六
是故 國論》)
是以 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
焉。(《孟子˙梁惠王上》)
於是 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入秦。 (《完璧歸趙》)
耶(邪) 助詞 語氣助詞,表示疑問或反問: 六國互喪,率賂秦耶?(《六國論》)
嗎、呢
則 連詞 1 表示時間上先後承接關係: 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始得西山宴遊
就、便 記》)
2 表示條件和因果關係:那 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莊暴見孟
麼、就、因此 子章》)
3 表示逆轉關係: 欲速,則不達。(《論語˙子路》)
卻、反而、可是
4 表示判斷:是、就是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
之任也。(《出師表》)
哉 助詞 語氣助詞:
1 表示感歎:啊 何可勝道也哉!(《遊褒禪山記》)
2 表示疑問:呢、嗎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
3 表示反問:呢、嗎 國論》)
而遂以此殘物之命,可乎哉?(《濰縣署中
與舍弟墨第二書》
豈 副詞 疑問副詞
1 表示反問:難道 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完璧歸趙》)
2 表示揣度:也許、是不是 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莫 代詞 沒有(人、事、物等) 其存其沒,家莫聞知。
(李華《弔古戰場文》)

副詞 不、不要、不能 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遊褒禪山記》)
詞目 詞性 功能/現代漢語對應詞 例子
孰 代詞 疑問代詞:誰、甚麼、哪個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莊暴見孟子
章》)

孰與 代詞+ 表示比較:跟……相比怎麼樣 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史記˙廉頗藺


動詞 相如列傳》

蓋 副詞 大概、大約、原來 力行而不惑者,蓋天下一人而己矣。
(《伯夷
頌》)

連詞 表示因果:因為 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
曰弊在賂秦也。(《六國論》)

焉 代詞 1 疑問代詞:哪裏、甚麼 且焉置土石?(《列子˙湯問》)
2 指示代詞:於此 流沫成輪,然後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餘
畝,有樹環焉,有泉懸焉。(柳宗元《鈷鉧
潭記》)
助詞 語氣助詞,用於句末,加強語 於是予有歎焉。(《遊褒禪山記》)
氣:了、呢

然 代詞 指示代詞:這樣、如此 雖然,微二子,亂臣賊子接迹於後世矣。
(《伯
夷頌》)

助詞 結構助詞:「……地」、着 其嶔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於溪。
(《鈷
鉧潭西小丘記》)

連詞 但是、然而 然徒步則汗出浹背。(《滿井遊記》)

動詞 對、是 然,誠有百姓者。(《孟子˙梁惠王上》)

爾 代詞 人稱代詞:你(們)
、你(們)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
的 《將進酒》)
爾來
副詞 時態副詞:從那時以來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
十有一年矣!(《出師表》)

諸 形容詞 各個、眾 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醉翁亭記》)

代詞+ 「之於」 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論語˙衞靈


介詞 公》)

代詞+ 「之乎」 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莊暴見孟子


助詞 章》)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