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

创世记第 13 章逐节注解、祷读 19-12-2020

【创十三 1】「亚伯兰带着他的妻子与罗得,并一切所有的,都从埃及上南地去。」

亚伯兰是跟随神走到迦南,罗得却是跟随人走到迦南,只有亚伯兰是承受神应许的。南地的海
拔比埃及高,所以说「上南地去」。在属灵的实际里也是如此:回到神的应许里,就是把我们
带往高处、带到神面前。

【创十三 2】「亚伯兰的金、银、牲畜极多。」
【创十三 3】「他从南地渐渐往伯特利去,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间,就是从前支搭帐棚的地
方,」
【创十三 4】「也是他起先筑坛的地方;他又在那里求告耶和华的名。」

亚伯兰「渐渐往伯特利去」(3 节),他的信心也「渐渐」复苏。「又在那里求告耶和华的
名」,标志着亚伯兰重新开始凭信心根据神来生活。借着埃及的失败,神让亚伯兰学到了第一
个功课(十二 10-20),就是凡事不可根据自己和环境,而要单单根据信实的神。

左图:亚拉得(Tel Arad)遗址
的祭坛。亚伯拉罕所筑的坛类似
这种样式。

【创十三 5】「与亚伯兰同行的罗得也有牛群、羊群、帐棚。」
【创十三 6】「那地容不下他们;因为他们的财物甚多,使他们不能同居。」

亚伯兰的信心复苏之后(4 节),神允许亚伯兰再一次受到试验,亚伯兰和罗得的财物成为他
们关系的难处。「饥荒甚大」(十二 10)是信心的难处,「财物甚多」也是信心的难处,而且
常常是更大的难处,人即使能胜过饥荒,也不一定能胜过财物。伯特利是山地,水草不足。迦
南地四月至九月是炎热的旱季,此时牧人才会将牲口赶到较高的山地寻找牧草,十月至三月的
雨季则将牲口赶回到平原放牧。

【创十三 7】「当时迦南人与比利洗人在那地居住。亚伯兰的牧人和罗得的牧人相争。」
【创十三 8】「亚伯兰就对罗得说:『你我不可相争,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争,因为
我们是骨肉(原文是弟兄)。」

「亚伯兰的牧人和罗得的牧人」没有和「迦南人与比利洗人」相争,却是彼此相争(7 节),
说明此事并不简单。罗得可能早就看中了水草丰美的约旦河平原,不愿和亚伯兰继续在山地间
奔走,只是不便启齿,所以任凭仆人们争吵,好让亚伯兰主动提出分开。
【创十三 9】「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吗?请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
左。』」

亚伯兰经历了埃及的失败和伯特利的恢复(3-4 节),信心已经有了很大的长进。他没有使用长
辈的优先权再次自己筹划,因为经历过神的人都知道,神的安排才是最好的。希伯来人的「左、
右」通常是面对东方所说的,「左」是北方、「右」是南方。亚伯兰原意可能是要跟罗得分享
应许之地,所以用南北区分方向,结果罗得却选择「往东迁移」到约旦河平原(11 节),过了
应许之地的东界(民三十四 3、12),离开了应许之地。

【创十三 10】「罗得举目看见约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那地在耶和华未灭所
多玛、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

亚伯兰凭信心选择那眼不能见的神的安排(9 节),结果得着了神的应许(14 节)。罗得却要


靠「举目看见」来作决定,眼见之物虽然美丽,但却是「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13 节),
结果所「看见」的都归于无有。「所多玛、蛾摩拉」位于死海周围。「耶和华的园子」指伊甸
园,「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表明当时约旦河谷有充足的河水供应和完善的灌溉系
统。伯特利海拔 900 米左右,从伯特利的山地可以俯瞰约旦河谷,罗得显然认真考察过了,确
认自己所选择的是比较肥沃的土地。

上图:现代约旦河谷全景,靠近约旦河的地方还是滋润的。

【创十三 11】「于是罗得选择约旦河的全平原,往东迁移;他们就彼此分离了。」
【创十三 12】「亚伯兰住在迦南地,罗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渐渐挪移帐棚,直到所多玛。」
【创十三 13】「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

「耶和华不像人看人」(撒上十六 7),罗得所看见的是约旦河平原水土滋润,神所看见的却是
那地的所多玛人「罪大恶极」。罗得先是选择肥沃的约旦河平原,接着又放弃游牧生活,与
「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的所多玛人同居,最终受到极大的亏损,不但没有得到想要的,连
原有的也失去了(十四 12;十九 15-38)。生活在「罪大恶极」的环境中的信徒,并不能发挥
「光和盐」(太五 13-14)的功效,所以神呼召「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免得与她一同
有罪,受她所受的灾殃」(启十八 4)。所多玛人的罪在于放纵同性恋行为(十九 4-5;罗一
26-27;利十八 22),因此英文称同性恋者为「所多玛人 Sodomite」。
【创十三 14】「罗得离别亚伯兰以后,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从你所在的地方,你举目向东西
南北观看;」
【创十三 15】「凡你所看见的一切地,我都要赐给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
【创十三 16】「我也要使你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尘沙那样多,人若能数算地上的尘沙才能数算你
的后裔。」
亚伯兰不再靠自己筹划未来,也没有像罗得根据「举目看见」(10 节)来作选择,而是凭信心
拣选神,神就立刻让亚伯兰「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14 节)应许之地,把「这地」(十二
7)变成了「凡你所看见的一切地」,给了亚伯兰安慰和进一步的启示:
 应许之地预表基督,亚伯兰肉眼「所看见的一切地」(15 节)是应许之地,灵里看见的
却是基督。亚伯兰因着信心失去的约旦河平原,神用整个应许之地来补偿;凡我们为着神所失
去的东西,神也必用基督自己来补偿。
 神起初应许的「后裔」(十二 7),亚伯兰可能还以为是罗得。现在罗得离开了,神反
而进一步应许「我也要使你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尘沙那样多」,表明这「后裔」将是出于神的作
为。亚伯拉罕的后裔不但包括肉身的犹太人,也包括每个因信称义的信徒:「你们既属乎基督,
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照着应许承受产业的了」(加三 29)。
 神进一步应许要把这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15 节),而不只是「赐给你的后裔」
(十二 7),表明将把这地永远放在亚伯拉罕的名下,并且「直到永远」(15 节)。实际上,
神不只是应许这块地,而是用这块地来表明「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
(来十一 10),每个亚伯拉罕的属灵后裔也都能承受「那座有根基的城」。

【创十三 17】「你起来,纵横走遍这地,因为我必把这地赐给你。』」

「纵横走遍这地」就是宣告对应许之地的主权。应许之地此时有许多迦南人居住,「纵横走遍
这地」会面临许多难处,亚伯兰需要凭信心跟上神的应许,这是承受神产业的秘诀。

左图:希伯仑山的南面。

【创十三 18】「亚伯兰就搬了帐棚,来到希伯仑、幔利的橡树那里居住,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
一座坛。」
亚伯兰在希伯仑筑坛,表明他的信心经过试验后,更上了一层楼。「希伯仑」字义是「联合、
同盟」,位于迦南地的南部的山地,海拔 1000 米左右,气候宜人。亚伯兰后来在此买地葬妻
(二十三 2-4),成了亚伯兰家族的祖坟地(四十九 29-32)。以撒、雅各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希
伯仑附近,过着与神联合的生活。这里也是大卫的宝座开始的地方(撒下二 4)。借着罗得的
离开,神让亚伯兰学到了第二个功课(5-18),就是单单以神为自己的产业、满足和喜乐。
左图:美国国会图书
馆收藏的 1890 年幔
利橡树(Oak of
Mamre)照片。这棵
橡树大约有 5000 年
的历史,位于希伯仑
附近的幔利西南 2 公
里处,也被称为亚伯
拉罕的橡树。传统认
为这就是亚伯拉罕支
搭帐棚、并招待三位
天使的地方。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