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8

林溢欣

2019 年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中國語文模擬試


試卷三 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
評卷報告

甲、設題原意

甲部:

1.主題
本卷為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而設計之模擬聆聽試題,除參考歷
屆會考、高考及文憑試聆聽試題外,亦貼近考評局推出之 2018 年試題(即「走出
教室學習日」,下稱「2018 年試題」)的內容、設題及考核方式。是次試題內容以
「鄉城連心」青年服務學習團為背景,透過討論科學及社會議題,對何謂真正快樂
作出反思。本卷內容取材秉承公開試的設題方向,以日常生活情境為主,讓考生能
根據平日所學,配合錄音資料作答。

2. 設題
本部分試題既有考核基本聆聽能力如擷取資訊、理解內容的題目,亦有考核高
階聆聽能力如理解、歸納說話者立場意見、分辨語意及梳理分析錄音脈絡的題目,
旨在全面考核考生的聆聽能力。

為貼近 2018 年試題的題型,本卷各題均以多項選擇題形式設問。其中第 7 題


仿 2018 年試題第 4 題,同樣要求同學歸納說話者對於相同討論議題的看法;第 8
題的形式仿 2018 年試題第 6 題;第 9 題則仿 2016 年試題第 9 題,同樣要求考生先
理解錄音中的理論,繼而作出相關的判斷。

3. 前瞻性
本卷大部分考題均以歷屆試題為基礎,其中第 4 題考核立場,除了常見之「同
意」、「反對」外,更加入「條件式同意」、「不置可否」及「模棱兩可」,讓考生能
夠加以分辨不同字眼的意思,提升考核難度。

1
乙部:

1.主題
本部分以「鄉城連心」青年服務學習團為背景,要求考生以演講辭方式,在學
習團簡介會上,向團員介紹學習團其中兩個服務對象及相關活動,並公布義教模式,
以及選擇原因。本卷處境上貼近學生生活,亦為公開試常見之形式。本卷設立相關
處境,意在考核考生能否掌握校外演講語境,以為公開試做準備。

2.文體
綜觀多種文體,歷屆試題經常考核演講辭,格式雖簡單,但大多考生依舊錯漏
百出,故本題以演講辭格式為考核重點,以緊貼過往設題趨勢。

3.身分設置
參考歷屆試題,身分對象設置以「混合式」或「上行模式」為主,故本卷特意
設置「混合式」,以冀考生小心審題,並作好萬全準備。

4.前瞻性
本題之寫作目標及設題框架雖然與 2018 年試題大致相近,但在「語境意識」
及「見解論證」兩方面均略作調整,加入新意。「語境意識」方面,本題除要求考
生於演講末段感謝謝主任外,在寫作任務上亦要求考生能清晰分辨不同活動中的對
象。在「見解論證」方面,近年文憑試試題以「二選一」 、
「三選一」為主,本卷雖
以「三選一」為題型,惟資料提供的內容及論證角度大幅收窄,考生必須緊扣義教
模式的特點論說,論證難度大大提升,旨在考核考生高階扣題以及審題能力。

2
乙、考生表現

是次模擬試之甲部總分為 19 分,乙部為 50 分。根據考評局 2018 年試題的分


數加權情況,甲部佔本分卷總分 20%,乙部佔本分卷總分 80%。考生於評卷紀錄
所見之分數,是按照此比例所計算,而是次模擬試的考生分數分佈如下:

2019 林溢欣全港模擬試 卷三成績分布


等級 分數 Cut-off 分級人數
5** 74.55 以上 14
5* 69.66 – 74.54 67
5 64.36 – 69.65 130
4 57 – 64.35 472
3 51.05 – 56.9 539
2 43.06 – 51.05 688
1 43.05 或以下 413

註:甲部最高分:17/19;乙部最高分:41/50;全卷最高分:80.3/100

由於甲、乙部考核之焦點、能力及內容皆不同,下文將會分成甲、乙部,具體
分析及講解考生的表現及常見問題。

3
甲部:聆聽能力考核

考生表現及常見問題

一、整體表現

甲部滿分為 19 分,考生平均得分約為 11 分,成績最佳者為 17 分,表現出色,


實屬難得。雖然自 2016 年合併聆聽卷及綜合卷後,聆聽部分難度大減,重要性亦
下降,惟考生亦不宜掉以輕心,應積極爭取最佳成績。以下將簡述考生的通病及問
題,望考生能引以為鑑。

二、常見問題

1. 考生審題不周,導致作答出錯,影響應有表現。具體例子如下:
題號 解說
4, 10 此兩題均要求考生按內容分辨說話者立場。題目雖然沒有明確提示每道分
題只可填寫一個答案,但是題幹本身實已暗藏此一要求。第 4 題問及「立
場」本身不可能存在兩個或以上答案;第 10 題「關鍵」一詞則已表達唯
一的意思。不少考生作答時懷疑未有了解上述題幹字眼,在分題中作答多
於一個答案,因而失分。特此提醒考生審題時必須多加小心留意。

2. 考生分析及歸納能力較弱,未能及時疏理及消化錄音內容,導致失分。具體例
子如下:
題號 解說
7 本題一共三道分題,絕大部分考生只能答對第 7.2 題。本題題幹明言「各人
分別認同什麼因素有利快樂」,在 7.1 題中,不少考生漏答「經濟繁榮」一
點,似乎是未能及時抄錄說話者的回應所致;而 7.3 題中,不少考生選擇了
「物質豐裕」及「經濟繁榮」,無法分辨說話者提及有關因素時是以提問方
式帶出,並無認同之意。考生在回答相關題目時,必須小心留意說話者的
回應及語氣,不應盲目抄寫內容,不加分辨。

10.1 不少考生無法分辨說話者的內容重點,錯選「平衡生活」。錄音中,說話
者雖然曾提及「生活不應只有學習和工作」,但如能細心思考,可發現實
際真正使人快樂的是「叩問自身,多做自己喜歡的事」,即「了解自我」。

4
11 不少考生懷疑未有充分準備,未有意識留意整段錄音中林、黎二人的對話
情況,只能按照錄音最後黎提到「這次我就同意你」以及吳一句「化干戈
為玉帛」,錯誤選擇「求同存異」。考生理應在錄音播放前,先快速閱讀
題目,如題幹出現「綜合錄音」類題目,則不應只靠錄音片言隻語或最後
的內容選擇答案,如此一來,很可能會落入錄音預設的陷阱。

3. 考生對於題目及錄音中提及的字詞及概念理解欠當。
題號 解說
4 不少考生疑似對「條件式同意」
、「不置可否」及「無棱兩可」的理解不足,
以致無法選擇正確答案。「條件式同意」即「只有特定情況滿足後才同意」
之意;「不置可否」即對於討論議題完全沒有任何的評價;「無棱兩可」則
指對是非判斷類的議題採兼取或兼否的態度。

9 不少考生未能充分了解錄音中對於「把事做對」及「做對的事」的意思,
以致答案出現謬誤。如 9.1 題,錄音明明已經清楚提及黎喝珍珠鮮奶後「身
心舒暢」,即指她十分享受有關過程,卻有部分考生選擇「把事做對」這
一完全矛盾的答案,令人費解。

最後有關考試規則的提醒。是次模擬試錄音以中央廣播形式播放,惟各位考生
必須小心留意准考證上的指示,了解考場播放模式,如是否要求自攜耳筒式收音機
或是 否採用 紅外線播放方式 。詳細要求,考生可參考 考評局 「考生手冊」:
http://www.hkeaa.edu.hk/DocLibrary/HKDSE/Candidate_Handbook/2_16Instructions_t
o_Candidates_C.pdf

5
乙部:綜合能力考核

考生表現及常見問題

一、整體表現

乙部滿分為 50 分,考生平均分約 25 分,成績最佳者為 41 分,共兩位。獲上


品者,不論整合抑或見解均能引用合適例子說明,而且推論仔細嚴密,用語亦自然
適切。至於成績欠佳的考生,不少皆因選擇了錯誤的整合角度,或是未能在限時內
完成所有寫作任務,才導致成績未如理想,十分可惜。

是次考試中,不少考生因為在整合拓展部分選擇錯誤的對象或活動,而導致未
能獲得應有分數,數量之多,令人意外。部分考生未能有效分配寫作時間,未能或
只能草草完成見解論證的部分;或者在整合拓展長篇大論,卻未有緊扣題目核心,
浪費時間。這些情況成為是次考試成績的分水嶺,大部份成績較佳的學生均能完整
回應所有寫作目標,妥善分配寫作時間與篇幅,亦可扣連題目,運用正確例子作答。
另外,部分考生未能掌握見解論證的寫作內容,誤解題目,混淆語境,誤解義教活
動對象,更有個別考生選擇了兩個、甚至三個義教模式,令人費解。此外,從是次
考試結果可見,考生普遍對演講辭這一項實用文的格式認識不深,不少考生胡亂加
入稱呼,甚至是不當格式,錯漏百出。

二、常見問題

1. 語境意識
(i) 處境
 ✓ 普遍考生能夠以「鄉城連心」青年服務學習團學生團長林溢喜的身分撰寫
演講辭,正確回應本題語境及身分。
 ✘ 部分考生未能理清處境,誤解簡介會目的,並於內文提及「希望大家踴躍
報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個學習團」等不當用語。
 ✘ 部分考生未能理清處境,混淆「香城青年協會」、「青年服務學習團」及
「雲都社會服務中心」三者之間的關係,誤以為林溢喜是協會或服務中心成員,
於內文中以「本會」自居。示例:

6
 引言:
 ✓ 部分考生能夠概括全文,交代演講原因,又能歡迎團員出席,身分及
目的明確,表現理想。示例:

 ✘ 部分考生懷疑想節省時間,在乙部錄音尚未開始便寫作首段,以致內
容與錄音提供的語境不符,也無法充分在文首簡介全文。建議考生應先聆
聽錄音材料,不宜憑空創作,否則或會得不償失。
 ✘ 個別考生於開首僅抄錄題目,用語突兀,表現欠佳。
 正文:
 ✘ 部分考生未有小心閱讀資料,誤以為學習團在香城舉行,以致論點不
當,即使推論完備,內容亦無法予以分數。示例:

7
 結語:
 ✓ 一般考生均能在結尾重申內容,並答謝領隊謝主任;個別考生更能與
團員作互動,頗能回應語境,內容適切,值得肯定。示例:

 ✘ 部分考生未有按〈聆聽材料〉的指示,在文末感謝謝主任;不少考生
即使有亦十分草率,完全沒有提及感謝原因,相當突兀。
 ✘ 部分考生疑因時間所限,結尾過簡,只以一、兩行草率交代,甚至未
能完成結語,導致整篇文章結構不夠完整。

(ii) 語調
 ✘ 部分考生行文以抄錄題目為主,如「現在將會說明……並加以論證……」
等過於公式的用語,未能針對演講辭活潑生動的語調作調整。

8
 ✘ 部分考生行文用語欠佳,過份自謙,於文中處處提到「如有不足,請見諒」、
「以上僅為個人淺見,請指教」等。「我」已是學生團長,應比在座團員更熟
知團務,因此實不宜過分自謙或請對方指教。示例:

 ✘ 個別考生未有弄清語境,濫用套語如「拋磚引玉」等字。示例:

(案:「拋磚引玉」的意思是指「希望以自己淺陋的意見,引發他人精到的見
解」,惟是次演講的目的不在於表達意見,而屬於公布詳情,因此目的不在於
收集意見,故不宜採用有關字眼。)
 ✘ 個別考生用語略嫌自誇,如形容自己構思的活動「前所未見」。

(iii) 格式
 ✘ 考生整體錯漏極多,令人失望,能全取兩分者不多。
 ✘ 大量考生在稱呼中加入「各位老師」及「各位同學」。然而,〈閱讀材料〉
已提到活動乃校外機構所辦,故此不存在師生關係,以「老師」、
「同學」作稱
呼,實無視校外語境之設置。
 ✘ 不少考生雖知悉演講辭需要稱呼,但卻不知應有格式,如在稱呼最後加入
「大家好」、「早安」等不當用語,令人非常失望。
 ✘ 不少考生加入大量無關或不當的稱呼,常見如:「各位家長」、「各位會
員」、「各位來賓」等,完全沒有考慮語境。
 ✘ 不少考生之稱呼重覆、多餘,例如同時加入「謝領隊」和「謝主任」。〈閱
讀材料〉已經清楚指出領隊就是謝主任,因此不應重覆。
 ✘ 個別考生無法正確、清楚地稱呼謝主任,竟出現「香城青年協會活動謝主
任」一類帶語病之稱呼。
 ✘ 個別考生以逗號分隔稱呼,如「謝主任,各位團員」。考生應注意稱呼之

9
間應用頓號。逗號的作用是表示暫停,頓號的作用才是分隔同類並列的事物。
 ✘ 個別考生於演講辭最後加入署名、祝頌語、下款、日期等錯誤格式,應是
溫習不足,以致混淆演講辭與其他實用文的格式。示例:

10
2. 整合拓展
(i) 整體表現
 ✓ 一般考生能回應題目要求,先指出服務對象的特質,然後配對相應活動,
解釋活動可針對特質的原因。雖然考生拓展問題頗多,惟見考生有意識回應題
目,大致可掌握題目的基本要求。
 ✓ 一般考生段落清晰,有意識先作整合(指出特質)
,再作拓展(說明活動),
而且也能準確無誤抄錄有關特質,因此不少考生在本部分最少已取得六分(每
個整合角度三分)。
 ✓ 個別考生有意識分述活動如何針對不同特質,嘗試完整回應題目要求,雖
說明未必圓足,惟行文條理分明,值得肯定。
 ✘ 不少考生錯誤選擇整合角度(山區農民/勞動成果齊分享),或是浪費時
間加入與之相關的內容,如一次抄寫三個對象之特質。是次考試中整合欠當情
況之多,令人意外。考生應小心聆聽錄音指示,否則只會浪費時間,勞而無功。

整合
 ✘ 部分考生在整合部分抄寫出錯,如「退伍老兵」寫作「退伍軍人」;「繽
紛色彩滿社區」寫成「繽紛色彩社區」;特質部分則自行刪改,如將雲族族民
其中一個特質「以方言溝通,較難表達自己」寫成「不敢與他人接觸、缺乏自
信」,或是未能完整抄寫內容,以致失分。
 ✘ 情況嚴重:部分考生無視錄音指示,胡亂配對服務對象及活動,錯誤情況
五花百門,包括:錯誤配對活動及對象、一個活動配對兩個對象、同一對象配
對兩個活動等,情況之多令人始料未及。是次模擬試雖設有陷阱,惟有關內容
只要留心聆聽,即可輕易掌握。考生聆聽錄音時務必打醒十二分精神。

拓展
 ✘ 情況嚴重:考生扣題意識欠奉,未能掌握整合拓展的寫作任務,加入離題
論點,如提及活動對於團員的好處及意義,或是論說時未有針對服務對象的特
質分析。示例:

11
(案:考生提到「清潔不必高超學歷和技能」,內容雖然合理,但是這並不是
「退伍老兵」的特質,即老兵並非沒有技能和學歷,因此不能予分。)

 ✘ 情況嚴重:部分考生拓展重點嚴重偏離,說明時輕重不分,篇幅雖長,但
內容並不可取。例如有不少考生將拓展的重點放在「退伍老兵」參與清潔及修
葺的過程,說明鉅細無遺,從掃地到修理屋頂,動輒以兩、三行描述,但是扣
題部分(如何作出貢獻),則寥寥隻語。同樣問題,亦見於「雲族族民」,部
分考生論說過分偏重於說明雲族有何文化,如其歷史、習俗,但是對於活動如
果針對特質則無說明。

 ✘ 情況嚴重:不少考生自行延伸特質內容,以為這樣能回應拓展要求,甚至
以自行延伸的特質作為拓展方向,以致內容離題。示例:

(案:考生在回應服務對象特質時,不必延伸解釋特質出現的原因,或是就特

12
質本身作進一步的說明及拓展,這根本不是本題的焦點所在。)

(案:考生於本段開首自行延伸特質,誤以為退伍老兵其中一個特質是「欠缺
自信」,以致下文分析的內容以說明老兵過往威風為主,內容偏離「使之現時
仍可對社會貢獻」一點。)

 ✘ 情況嚴重:個別考生杜撰資料,並無按照〈閱讀材料〉所予的活動簡介為
拓展基礎,自行加插活動內容,不能接受。示例:

(案:資料中並無提及活動將會為長者提供太極活動。)

13
(案:考生提到「團員將會穿著印有他們的圖騰的衣服參加活動,讓他們知道
我們對其的本族文化十分感興趣,其次令市內區民能夠欣賞他們的文化」,推
論本身無問題,但建立於杜撰內容(穿圖騰衣服),無法予分。)

 ✘ 情況普遍:拓展毫無推論可言,內容極為粗疏。不少考生嘗試說明活動與
服務對象的關係,但卻只抄寫〈閱讀材料〉及〈聆聽資料〉有關內容便了事,
完全無法解釋兩者關係。示例:

14
(案:考生提到「活動首日參與者協助修葺清潔可令老兵重新認識家鄉」,毫
無解說,論點本身亦不合理。後提到「照顧孤兒可與他人多溝通」,論點可取
但同樣未有說明如何有助改善脫節,考生最起碼應指出溝通的具體內容為何物
以助論說。最後提到「加入軍事活動的元素,如急救、野外求生,避免所學無
用武之地」,同樣只抄寫資料,無解釋為何可善用軍人能力。)

15
(ii) 角度一:退伍老兵及關懷互助共建情

 ✘ 情況嚴重:未能充分掌握題目字眼,以致拓展欠當。不少考生對於「軍事
訓練」的理解不當,過分延伸軍事訓練的內容,如:提到在軍營中可以學到煮
食能力、外語能力等等,與軍訓的意思出現偏差,以致論點出現問題。除此之
外,亦有考生對於「社區」的理解不當,誤以為老兵是與社會潮流、時代脫節,
以致論點推論未能緊扣特質。示例:

(案:考生提到老兵可與長者溝通中了解長者生活以及時下流行的事物一點,
內容上略見失焦,畢竟老兵的脫節,是源於對居住地區的不了解,如要使之得
到改善,則應多提及活動可令他們對居住地變化有進一步的了解,如:街道變
遷、人際關係的變化等等。)

 ✘ 情況普遍:特質與活動內容不對應,論說牽強。大量考生看到資料中提及
活動將有「清潔」
、「修葺」的環節,勉強說明在這兩項工作之中可以運用軍事
訓練能力,論說十分牽強。示例:

(案:考生提及軍人有「處理木材」的能力,這並非正常軍事技能,以致下文
論點相當牽強不合理。)

 ✘ 情況普遍:論點雖可自圓其說,但未考慮語境,以致內容有悖常理。示例:

16
(案:不少考生能正確指出老兵具有急救技能,但此論點實在有悖常理,畢竟
正常活動舉辦目的並不是為了有人受傷,因此論點說服力低。)

(案:不少考生提及退伍老兵具有體力,可以應付清潔和修葺工作。有關論點
除了無視「老兵退伍已久,未必可以維持原有體力」的情況外,亦誇大了清楚
和修葺工作需要的體力,同樣因語境而導致論點說服力弱。)

(iii) 角度二:雲族族民及繽紛色彩滿社區

 ✘ 情況嚴重:曲解活動內容,加入不當例子作說明。示例:

(案:不少考生提到在繪畫壁畫的過程之中,會帶領族民了解社區地標,甚至
可在參觀過程中接觸居民,從而拉近關係。然而,活動以繪畫壁畫為主,重點
不在於介紹地標,而在於繪畫,有關論述推論雖合理,但因為曲解活動內容,
無法予分。)

17
(案:大量考生曲解「壁畫揭幕禮」的作用,提出族民及居民可以在當中學習
彼此的語言,有助日後溝通了解。
「壁畫揭幕禮」本身的作用應在於介紹壁畫,
當中又如何可起學習語言的作用?)

 ✘ 情況嚴重:未能充分掌握題目字眼,以致拓展欠當。不少考生回應「以方
言溝通,難以表達自己」一點上,僅提及活動可讓族人有機會表達自己,但卻
未有充分思考特質的重點在於「難易」,而非機會上,以致回應失焦,即使論
說再多亦未能回應題目。示例:

 ✘ 情況普遍:拓展重點嚴重偏離。部分考生說明輕重不分,過分延伸雲族文
化內容,雖然有關部分本身有助論說,但不少考生卻在扣題上未臻圓足,以致
表現欠理想。示例:

(案:姑勿論考生所提之雲族特質是否可取,本段之中,考生僅提出雲族有何
具體文化,但未能充分解釋活動如合有助推廣有關文化,以及推廣本身如何針
對雲族族民的特質,論說失焦,拓展重心有所偏離。)

18
3. 見解論證
 整體表現:
 ✓ 大部分考生均能按題目要求,在三個學習模式中三擇其一,並提出兩
個論證角度加以說明,可符合本部基本寫作要求。
 立場方面,較少考生選擇「探究學習」,另外兩個模式則相若。雖然立場
不同,惟考生表現相若,對學習模式的了解片面、淺薄,論點匱乏。
 由於是次考卷明言開放論證角度,故不少考生自擬角度,最常見有「特色」

「意義」、「迎合社會情況」及「切合社會情況」。雖然上述角度尚算清晰
可取,惟建議考生按錄音提供的角度論證,最為保險。
 ✘ 情況嚴重:大量考生錯誤理解本部語境,例如誤解義教活動的受眾為
學習團團員,以致論說內容偏離語境,即使論證能力出眾亦無濟於事,因
團員在活動中根本無法獲得有關好處。另外,亦有不少考生無視語境設置,
以為活動對象是香城學生,或是整合拓展的服務對象,又或是以為活動在
香城舉行,以致論說錯漏百出,無法切題。示例:

(案:考生誤解語境,以為參加「服務學習」的是團員,而不是雲都初中
學生,再加上無視活動是在雲都舉行,以致論點不合邏輯,論說欠當。)

 ✘ 情況嚴重:部分考生回應本部時,沿用整合拓展的材料,如指出在身
分體驗時可扮演退伍老兵;在服務學習時可為山區農民設市集;在探究學
習時則可以到雲族部落考察。就引例及論證而言,以整合拓展的材料入題
本無不可,但考生往往只是將服務對象特質及活動內容抄寫一次,完全沒
有扣題,以致表現欠佳。

19
 ✘ 部分考生的自擬角度指涉不清,如:「迎合大眾」、「社會」等,以
致內容論說含糊;或是自擬角度太窄,如:「提升溝通能力」、「增加對
社會的關懷」等,窒礙發揮;甚至有個別考生未有清楚提出論證角度,以
致全段內容指涉不明,影響表現。示例:

(案:考生雖有善用主題句,但是該主題句病句問題嚴重,指涉極為不清,
嚴重影響下文論證內容及理解。)

 ✘ 個別考生未有清楚聆聽錄音指示,選擇了兩個,甚至三個學習模式。
此情況下,不論論證內容多寡,評卷員一律只會評改首先出現之模式;同
樣,亦有個別考生無視題目要求,提出多於兩個論證角度。此情況下,評
卷員亦只會評改首兩個出現之角度。
 ✘ 不少考生疑因時間所限,未有完成本部,或是只能完成其中一個角度,
或是僅抄錄資料,導致大量失分。以上情況,除影響「見解論證」得分,
亦影響「表達組織」之得分。考生務必小心分配時間,以免顧此失彼。

 立場:
 身分體驗
 ✘ 大量考生將「身分體驗」等同生涯規劃,以為初中生所體驗的必
然是職業,未能充分延伸不同社會角色,如:種族、階級、性別等,
以致論點及內容狹窄,論點單一。
 ✘ 考生雖可掌握「身分體驗」的重點在於「扮演」,但是卻無法進
一步指出「扮演」的作用及意義,以致說明空泛淺薄。示例:

20
(案:考生雖能提出「身分體驗」可以提升互動,增加投入程度,但
是論說基本上未能捉緊「扮演」的過程及好處,僅能略提模式作用,
以致論說空泛。)

 服務學習
 ✘ 個別考生誤會「服務學習」即向社會人士取經,以致所舉之例子
欠當,如有考生提及在「服務學習」的過程之中可以向醫生、律師及
警察等人學習。然而,所謂「服務學習」應是指為社會上的弱勢社群
提供協助。
 ✘ 不少考生對「服務學習」的理解片面,以為「服務學習」只是與
服務對象聊天,未能延伸不同論點,如:清潔社區、為弱勢社群提供
勞力服務等,以致論點單一,內容單薄。

 探究學習
 ✘ 不少考生對「探究學習」的理解不深,以致論說時無法指出有關
方式的作用。示例:

(案:不少考生只是重覆題目所予的字眼,完全沒有個人說明。如考
生提到「探究學習」可以「令學生在義教中有一個更為主動的角色」,
但如何主動、為何主動則無說明;下文提到「社會希望學生可以自主
學習」,但下文完全沒有解釋「探究學習」本身如何有利學生自主學
習。考生應多思考在「探究學習」之中,學生可以自主的為何物,如:
學習內容、研究模式等。)

21
 論證角度
 迎合受眾特質
 ✓ 個別考生能提出緊扣初中年紀的特質,令人鼓舞。示例:

 ✘ 大量考生誤以為「迎合特質」等同說明學習模式的好處,以致內
文不斷分析學生可在學習模式之中獲得的好處,論證失焦。

 ✘ 部分考生雖能提出初中生特質,但有關特質與下文提及的學習模
式特點沒有關係。示例:

22
(案:考生先提初中生「即將成為高中生,現今是助其了解社會的時
機」,尚可指出初中生的身分及需要。但下文論點卻偏向分析學習模
式的趣味性,與上文提及的特質扣連不足。)

 整體而言,考生所舉之受眾(初中生)特質基本上離不開「好動活潑」、
「好奇心強」、
「正值青春期」等,而且不少均屬於「學生」或「青少
年」特質,未能針對「初中」這一階段作出分析。

 了解現今社會
 大量考生論說失焦,未能清楚論證角度要求的說明內容,論說時傾向
分析學習模式或義教活動對於社會或受眾帶來的好處,而不是以此模
式可以如何了解社會。

 不少考生回應本部時只能窮舉例子,如提出可以了解社會不同職業如
老師、警察、醫生的職責,但未有扣連上述內容對於了解社會的幫助,
也無法提出為何以此模式學習更具成效。本部考生理應多思考以所選
之學習模式了解社會,在深度及廣度上如何優於其他模式。示例:

23
(案:考生提到「角色扮演」可以迎合社會現況,指出透過不同活動內容,
令初中學生明白不同社會情況,迎合社會問題需得到關注的情況。下文所
舉之例雖合理,但無進一步延伸,論點單一。)

 論點獨特性/論證能力:
 ✘ 大量考生推論極為粗疏,僅提出論點,完全未能以學習模式的具體細
節或初中生的特質為論據分析。雖然考生論點大致可取,但因為缺乏推論,
以致表現未如理想。

 ✘ 不少考生扣題意識薄弱,對於受眾(初中生)以及三種學習模式的理
解欠當,論說無法針對初中生或所選的模式,以致論點說服力弱。更有部
分考生將論證重點放在「義教」的意義,完全沒有說明與學習模式相關的
論點,以致內容離題萬丈。

 ✘ 不少考生論證能力低,論點與論據之間欠缺邏輯,或是論說內容極為
混亂,能力之弱,令人意外。示例:

24
(案:本示例基本上齊集上述所有論證問題。首先,全段完全沒有解釋過
為何有趣,論點並無任何推論說明。其後,能正確提出初中學生的特質,
說明清楚完整,但無例證,未有以探究學習的具體經歷作論據,扣題欠當。
再者,「自主」一點可抽取探究學習的特點,但是本段內容有矛盾,如果
初中學生自學能力弱,為何自主學習會更理想?論說條理不清,自相矛盾。
之後,「新穎」一點雖合理但完全沒有解釋。及後,考生舉例說明實地考
察的經歷,內容雖粗疏,但如結合前文初中學生特質,可組合成合理論點。
最後,考生提出初中生專注力低,此特質本身可取,但無解釋實地考察及
專題研習為何不必專注/輕鬆的原因。)

25
4. 表達組織
 表達:
 整體考生用詞平實,稍有語病影響語意表達,遣詞造句佳例不多。
 ✓ 個別考生用語精準,應是對主題熟稔,因此能準確用字,值得肯定。
 ✘ 不少考生字體差劣,增刪補漏多。雖然本卷不設字體分數,惟考生應
留意如果字型太劣,將會影響閱讀,即使書寫內容再多,亦只會勞而無功。
 ✘ 不少考生誤以為字數越多,越能考獲佳績,以致行文冗贅重覆,或是
論說毫無條理,詞不達意者嚴重。
 ✘ 不少考生文筆差劣,表達不清,曲解詞意,甚至自鑄新詞,如:「能
力感」、「貢獻性」;或是字詞配搭欠當,如:「提升距離」、「拉近關
係」等。不少考生誤用詞語,使人啼笑皆非。示例:

 ✘ 錯別字百出。常見將「貢獻」寫成「供獻」;「壁畫」寫成「璧畫」
;「民
族」寫成「文族」;「文化」寫成「民化」等。
 ✘ 繁簡互換問題亦十分嚴重,不少考生不懂書寫簡體字,其中常錯字包
括「團」(應為「团」)、「讓」(應為「让」)、「應」(應為「应」);或是未
有將整個字轉成簡體。本題中以「觀」一字的錯誤轉換最為常見,不少考
生只簡化「雚」,卻無同時簡化「見」。
 ✘ 不少考生在內文介紹活動日期時以阿拉伯數字表示。

 組織:
 ✓ 大部分考生均有意識地將整合拓展中兩個主要寫作任務:「服務對象
特質」與「學習團相關活動如何針對等質」分開論述,值得肯定。個別考
生更能在拓展部分有意識分述不同特質與活動關係,值得嘉許。
 ✓ 大部分考生於見解論證部分能清楚指出論證角度,而且也能按角度分
段說明,條理分明。
 ✘ 情況嚴重:個別考生無意識以題目要求的拓展角度分段寫作,或將不
同服務對象特質混為一談,甚至是自擬整合角度,如:「與社區脫節」、
「自信不足」等,完全未能回應題目要求。
 ✘ 個別考生雖有意識在見解論證中以兩大論證角度說明選擇學習模式

26
的原因,惟段落卻以論點劃分,以致本部劃分成四段,甚至六段。這種做
法雖然不會令見解論證的分數受影響,但建議考生最好按論證角度分段,
以免造成誤會。
 ✘ 不少考生無法於限時內完成所有寫作目標,未完成者或無法寫作見解
論證,或是欠缺結尾,幸未完成的情況屬少數。
 ✘ 不少考生編排失當,未能平均安排篇幅,不少考生在整合拓展洋洋灑
灑寫了近兩、三頁內容,但見解論證卻只有一頁半頁;部分則在整合拓展
中表現出色,但因時間關係未能完成見解論證部分。雖說整合拓展的分數
(16 分)比見解論證(14 分)為多,但如此安排,篇幅明顯極為失衡,
時間分配亦劣。
 ✘ 個別考生無故漏空頁面,或是每段均隔兩、三行寫作,以致全文內容
斷斷續續,令人費解。
 ✘ 部分考生的段落安排不清,段落間位置互換的指示混亂,令評卷員難
以明白。
 ✘ 今年有考生在限時內寫作近 4000 字,其速度之快雖令人敬佩,惟內
文龐雜,字體難辨,且行文幾無條理可言,最終得分與字數不成正比。特
此提醒考生不應盲目追求篇幅,反而應先思考題目要求,同時也需考慮文
筆及字體,否則書寫再多亦只是徒勞。

27
丙、建議

1. 聆聽及綜合能力合併卷雖然是從 2016 年首次推行,惟甲部與乙部設題方式與歷


屆試題相近,萬變不離其宗。考生應把握餘下時間,操練歷屆高考、會考與文
憑試試題,了解考評規律,掌握考試節奏,及早準備,方能奪取佳績。

2. 考生應仔細審題,清楚留意題目指示,例如有否要求考生填滿圓圈/在方格內
以表示答案、錯答會否倒扣分數等等。

3. 聆聽及綜合能力考試多取材自日常生活常見情境,故此,考生應考時實不應斷
章取義,必須兼顧語境和脈絡,留意每一段錄音的討論核心為何、何時轉換討
論對象、不同人物的立場是什麼,切忌曲解說話者原意,以致失分。

4. 根據 2016 年試題及考評局的最新指引,甲部與乙部錄音只是語境相同,但內容
基本上無直接關係,亦不應把甲部內容併入乙部之內。因此,即使甲部有任何
可以併入乙部的內容,亦不應以甲部的內容寫作乙部。

5. 考生的錯別字亦極待改善。文字基本根底薄弱,肇因於考生甚少閱讀課外篇章
及讀物,影響之一固然是錯字、別字百出而自己並不察覺;影響之二則是識字
甚少,遇上須以自己文字歸納的題目時,頓時呆若木雞、手足無措。尤有甚者,
考生於作答本身乙部及卷二寫作能力時,亦難以清晰詳明、用字恰當地闡述己
見,邏輯紊亂,用語欠當,當然失分。讀、寫、聽、說各種能力的培養本不應
分割,從閱讀中汲取養份,然後內化,化為己用,方能行雲流水,乃顛撲不破
之道理。

6. 最後,考生平日可多閱讀政論文章,或收聽電台時事節目,留意主持的語氣、
用詞,如何論證己見、鋪陳論點、反駁他人。亦可留意他們是否論證有據、邏
輯是否緊密等等。只要平日準備得當,考試自然得心應手。

2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