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見解論證練習

題目:試以香城藝術及文化博物館展覽部經理林溢喜的名義,撰寫書信一篇,
向館長吳愛文提出常設展區方案,舉出選擇該方案的兩個原因,加以論證。

資料一:香城藝術及文化博物館發展主任陳子詠給展覽部經理林溢喜的便條
溢喜:

全賴同仁努力,香城藝術及文化博物館才能辦得有聲有色。為了有更佳的
發展,館長希望你能撰寫一封書信,從三個候選常設展區方案中選擇其中一個,
並闡述理由。

請在下月月底前把信寫好,謝謝!
陳主任
三月十五日

資料二:候選常設展區資料

方案一:兒童藝術學習區
展區內容:
 親子藝術手作坊
 兒童電影劇場
 兒童創意藝術班 方案二:中西文史比較區
 藝術知識互動遊戲區 展區內容:
 「從東漢到羅馬」古代器物展
 巨型電子古今歐亞交通地圖
 世界歷史事件時間長廊
 香城中西融和文化展

方案三:中國民間藝術區
展區內容:
 失傳工藝展覽
 創新剪紙展
 皮影戲觀賞區
 中國如意繩結工作坊
錄音稿:
林溢喜: 陳主任,聽說最近博物館獲得政府的資助,打算進行擴建,這是真
的嗎?

陳主任: 溢喜,你的消息真是靈通!沒錯,剛才館長也有向我提及這件事。
她說擴建工程將會於來年進行。擴建後,博物館將會增加一個新的
常設展區。

林溢喜: 那決定好常設展區主題了嗎?

陳主任: 我們初步計劃了三個方案,但現在還未有最終定案。由於常設展區
會作長期展出,所以館長也希望多諮詢意見,從長計議。

林溢喜: 既然要設立新的常設展區,當然要先考慮參觀者的需要,畢竟他們
才是博物館的主要服務對象。不過茲事體大,最好也要從參觀者以
外的角度考慮,例如是展區對博物館的意義,以及它的社會價值
等,畢竟我們博物館也有自己的使命。

陳主任: 看來你對於博物館未來應設立哪一個常設展區有不少意見,那不
如就以書信形式向吳館長交代吧!我想她也會想知道你的意見。

林溢喜: 好啊,那我應該怎樣寫這封書信呢?如果從「參觀者的需要」、
「對
博物館的意義」和「社會價值」三個角度提出原因好嗎?我想這樣
解釋應該很具說服力!

陳主任: 溢喜,我認為論點是貴精不貴多的,因此選擇兩個角度解釋已經十
分充分了。而且,你的論述也不必拘泥於剛才提及的三個角度,只
要言之成理即可。

林溢喜: 好,我明白了。
參考論點:
兒童藝術學習區 中西文史比較區 中國民間藝術區
⚫ 兒童較難參與藝 ⚫ 一改普遍展區只 ⚫ 部分工藝幾近失
術館活動,此區 展出一地歷史文 傳,參觀者可藉

可為他們提供參 化的慣例,對參 此認識;

與機會; 觀者而言更新鮮 ⚫ 民間藝術較貼近

⚫ 家長可藉親子工 有趣; 生活,迎合大眾

作坊同時學習藝 ⚫ 反思中西文化及 口味和興趣。

術知識及提升親 歷史,獲得更全
子關係。 面的歷史觀。
⚫ 提供另類藝術教 ⚫ 香城文化融貫中 ⚫ 肩負保存與收藏
育平台予市民選 西,設立比較區 文物的責任;

擇,肩負教育大 能肩負介紹本地 ⚫ 雅俗共賞,增加
論 物
眾的責任 文化的責任; 博物館收藏品的
述 館
⚫ 家長可攜同子女 ⚫ 設立比較區能使 種類及範圍。
角 意
參與,作為合家 博物館順應全球
度 義
歡活動,擴大參 化潮流,與時並
觀者層面。 進。
⚫ 從小培養藝術修 ⚫ 培養民眾的世界 ⚫ 保存民間藝術內
養,耳濡目染,可 視野與文化素 的民間習俗與智
陶冶性情,提升 養,提升社會文 慧;

未來社會公民的 化水平; ⚫ 推廣日漸失傳的

文化素養; ⚫ 為大眾提供更立 民間藝術,提升

⚫ 透過舉辦藝術學 體、全面的身分 社會文化多元

習班,協助培養 認同根據,提高 性。
香城本土藝術 對香城的歸屬
家。 感。
範文:

兒童藝術學習區
本人建議未來應設立兒童藝術學習區。從參觀者的好處而言,這個展區可以
提升參觀者的藝術知識,這對他們日後發展或欣賞展品均具意義。以往藝術館的
展品多較嚴肅,需要參觀者具一定的藝術觸覺才能懂得欣賞及找到當中的樂趣。
而且,藝術展品多以畫作、雕塑等為主,一般參觀者只能以眼睛觀看,互動性不
強。這種展覽方式對天生好動及對藝術認識不深的兒童來說,吸引力不大之餘,
參與門檻亦高。假如館方未來 新設兒童藝術學習區,該區將可為兒童提供一個
更有趣的參觀區,因為展區的內容將會按照兒童的能力和需要設計,如展區將設
有互動性較強的知識遊戲以及較生動有趣的「兒童電影劇場」,讓一直較難投入
藝術館的兒童,獲得真正參與的機會。此外,從家長的角度而言,有關展區提供
了一個合家歡活動的平台,讓家長與孩子一同接觸藝術,如計劃開辦的「親子藝
術手作坊」,讓家長和孩子共同繪畫或製作藝術品,增加親 子之間的互動,讓孩
子與家長的關係更為親密,更能在活動過程當中促進親子的關係。至於對其他參
觀者而言,他們亦可以從兒童藝術學習區中,認識一些基本的藝術知識,這對他
們了解其他藝術品亦有一定的幫助。

至於從社會價值而言,兒童藝術學習區能夠增加兒童對藝術文化的認識,提
升兒童的藝術氣息。倘若能夠將兒童藝術學習區設為常設展區,在展區當中播放
與藝術相關的微電影,譬如藝術家的故事、創作與欣賞的方法等等,透過簡單、
易明、生動有趣的方式,迎合兒童的學習能力,向他們灌輸藝術知識,便更有效
增加他們對藝術的了解和興趣。藝術修養與學習其他能力一樣,需要長期的浸淫
和培育,因此最好便是從小開始,耳濡目染。這個展區正好能起這個作用,從小
培養和建立兒童對藝術的興趣,陶冶性情,在新一代心中廣植藝術的芽苗,長遠
而言,可藉此讓社會建立欣賞藝術的風氣,對洗刷香城一直以來「文化沙漠」的
污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另外,展區的活動兼顧學 習知識和啟發創意,例如「藝
術知識互動遊戲區」和「兒童創意藝術班」等,這些活動均有助讓兒童燃起對藝
術的興趣,發展他們的潛能,讓有志於藝術的人可以從小認清志向,長遠而言,
這些設施對培養香城本土藝術家及推動本地藝術也有正面的效益,能夠為社會注
入藝術氣息,成為社會上另類藝術教育平台。因此,本人認為未來設立兒童藝術
學習區,加強本館的教育元素,將對香城未來的藝術發展帶來幫助。

中西文史比較區
本人認為館方未來應設立中西文史比較區,是因為這個展區對參觀者和社會
而言,均具有正面的價值。首先,對參觀者而言,這個展區一改普遍展區只展出
一地歷史文化的慣例,對參觀者而言更新鮮有趣,同時也能擴闊他們的歷史視野。
不論是一般博物館,還是學校的課本、課堂,都慣常以一個地區或一個民族為中
心講述歷史。這樣講述歷史雖然較有系統,卻將地域疆界、人民身份認同、地區
文化等事物視為固定不變的,失諸沉悶。這個展區的設立,正好讓參觀者重新思
考歷史,帶來觀念上的衝擊與新鮮感。例如「從東漢到羅馬」器物展覽將中西兩
個盛世並置,讓大眾認識處於歐亞大陸東西兩端的大國,在同一時代中,人民的
生活面貌有何異同,彼此如何透過絲綢之路交換器物,滲入彼此的文化中。器物
本身的設計不只展現一地文化,更側面反映一地人民的生活習慣,相比起以往多
只透過文字和圖片學習歷史,這個方式更能提升參觀者對歷史的興趣,拓寬視野;
而以地域比較而非古今比較來呈現歷史,想必能為參觀者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
這個展區中將設有「古今歐亞交流地圖」,將視覺呈現歐亞各國的文化交流,如
經貿、宗教、書籍等各方面的交流。過去我們的歷史觀多以一地為中心,若非對
周邊地區的歷史發展輕輕帶過,就是視為外族而鄙夷。透過呈現周邊各民族或王
朝 與中國的文化交流與影響,既能更深刻地認知本國的文化的特質,亦能反思
本國與鄰 國的關係,避免跌入妄自尊大的窠臼,獲得更全面的歷史認識,從中
獲得裨益甚大。

除了對參觀者有所裨益,設立中西文史比較區對香城社會而言亦有深遠意義。
假如館方能設立中西文史比較區為常設展區,可以培養民眾的世界視野,提高香
城大眾的文化素養,長遠而言提升社會的文化水平。隨著世界經貿日益頻繁和網
絡發展與盛行,各地人民已不能再閉鎖自封,必會與其他地方的人進行交流。透
過中西文史比較區,令大眾得以認識不同地區歷史文化。例如,透過古今歐亞交
流地圖和世界歷史事件長廊兩個建議展品,可讓大眾從中認識歐亞各國的交流史,
體認各民族的獨立性與連貫性,了解不同地區的文化和歷史,掌握各國關係的變
化與當中的前因後果,加深對現今世界局勢的認知和了解,從而提升社會對歷史
的認知和文化水平。除此之外,眾所周知,香城是華洋共處的社會,一向深受中
外文化的影響,從中產生獨特的中西融和文化,例如是具中西特色的飲食文化。
在建議設立的中西文史比較區中將有「香城中西融和文化展」,可以讓參與者親
自了解和接觸香城的獨特文化,例如是中餐與西餐結合的早餐文化,或是融合中
西建築風格的設計等等,以另一個角度接觸和學習中西文化的差異。這不但可為
保留和宣揚香城文化出力,更能夠從中建構出香城文化的系譜,讓本地參觀者能
夠獲得共鳴,藉此建立身分認同和文化自豪,提升對社會的歸屬感。

中國民間藝術區
在三個方案中,本人支持設立中國民間藝術區。從參觀者的角度而言,他們
可以從中認識日漸失傳的藝術,同時這些藝術也更貼近生活,迎合他們的興趣,
讓他們獲得更佳的參觀體驗。中國民間藝術變化多端,充滿特色,像剪紙、皮影
戲、泥娃娃等均深具特色。但近年來,由於西方藝術的普及,加上新興藝術的衝
擊,不少民間藝術漸漸失傳。這個展區將提供機會,讓參觀者可以認識失傳的民
間藝術,開拓視野。另外,展區除了展示民間藝術的傳統風貌外,也會展出如創
新剪紙展中那種新舊交融的藝術作品,例如在「創新剪紙展」中,將展出一些融
合新文化概念如現代建築的剪紙作品。參觀者可從這些嶄新的傳統藝術中,獲得
新的衝擊,繼而對民間藝術產生新的理解,豐富他們的知識。另外,民間藝術不
論形式抑或藝術特色皆較貼近日常生活,例如剪紙和繩結本身仍用於新年或婚禮
裝飾,皮影戲的戲碼多為傳統民間故事,這些展品對參觀者而言較不陌生,意涵
與民間習俗和知識息息相關,這對參觀者而言較容易欣賞,讓他們更易從展覽中
發掘樂趣,更為投入。

除了對參觀者有好處之外,設立中國民間藝術區對社會而言也極具意義。正
如上文所言,中國民間藝術中保留了許多民間習俗與智慧,例如傳統剪紙的主題
或與節日文化有關、中國繩結本身也保留了祝福及保佑平安等的意義。這個展區
中的「失傳工藝展覽」,不但可以藉此保留藝術中的民間智慧,更可以藉此重建
日漸失傳的民間習俗,讓這些漸漸為人所忘記的文化重現社會,讓它們免於從社
會上消失不見。除此之外,設立中國民間藝術區還可以為這些舊有藝術文化創造
生存機會。雖然部分民間藝術仍然存在於現今社會,但它們的發展和承傳仍面對
非常嚴峻的情況,如不受社會重視、缺乏承傳等。設立有關展區,除了可以讓這
些文化以展覽的方式保留,更重要的是藉此向社會大眾推廣和介紹有關藝術,提
升機會讓人們接觸和重新審視有關民間藝術的價值和意義,為舊有藝術文化提供
另一個在社會上生存的機會,藉此豐富社會的意涵,為社會文化多元化出力。因
此,本人認為設立中國民間藝術區不但可保留失傳文化,亦可兼顧參觀者的參觀
體驗,實在值得設立。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