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1

【文字收藏版】《入菩萨行论》第四讲

缘 起

《入菩萨行论》,是修学大乘佛法者不可缺少的论典。此论之所以如是受到推崇,当然
是因其所述内容,精辟而又系统,阐述了发菩提心、学菩萨行的大乘菩萨必须修学的体
系;而且其偈句简明流畅,平淡言词中蕴含着深刻义理。《入菩萨行论》自七世纪中叶
显化于世间后,迅速流传,弘扬讲习者越来越多,数百年间即有一百多部相关注疏问世 ,
历代高僧大德广泛弘扬,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宝典。为方便学习,现将仁泽法师讲解《入
行论》的文字版发布,配合开示的音视频使用,可使修学更加深入。另外, epub 等格式
的电子书版本,正在整理中,完成后也会在平台发布,欢迎到时下载。
   
本讲科判:
第二品 忏悔罪业

一、献供三宝 
(一)目的与对象 

(二)献供本身    
1.供无主物    
2.供自身心    
3.供想象物    
(1)一般供养    
(2)无上供养 

二、礼赞三宝 
(一)口赞三宝 
(二)身礼三宝 

三、皈依三宝 

一、献供三宝
(一)目的与对象

1
为此珍宝心,吾今供如来,
无垢妙法宝,佛子功德海。
为了受持珍贵的愿、行菩提心,现在,我要真诚的供养诸佛如来,无垢的胜妙法宝——
大乘的灭、道二谛,以及功德广大似海的观音、文殊等菩萨。

先修供养。站在佛的境界里,当然是不需要我们供养了,但是我们作为凡夫,需要去供
养布施那些殊胜的对象,达到自己内心具足舍心的修法状态。我们愿意把最好的东西,
最美妙的供物,供养给最需要的人。
所以,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先修布施。布施的对象殊胜,当然功德也大,但是更重要
的是我们布施的发心。我们现在主要是讲发心。

(二) 献供本身
1.供无主物

鲜花与珍果,种种诸良药,
世间珍宝物,悦意澄净水;
所有芳香的鲜花,美味的珍果,种种上好的药材,一切世间的珍奇宝物,所有令人欢喜
的澄清净水;

鲜花、珍果、良药、珍宝……这些都是我们看到会很悦意的世间的物质,珍奇宝物,这
些东西事实上都是我们最贪爱的东西。你最贪爱的东西、最喜爱的东西,就是要去供,
不管它有主,还是无主。

巍巍珍宝山,静谧宜人林,
花严妙宝树,珍果垂枝树;

同样,还有蕴藏珍奇宝物的山峰,远离尘嚣、宁静舒适的园林,点缀着绮丽花朵的珍妙
宝树,以及被累累果实压垂了枝干的果树;

这也都是我们人类所喜爱的,山水、山林、花果、花树、珍果等。

世间妙芳香、如意妙宝树,
自生诸庄稼,及余诸珍饰;
还有,诸天界和人间最芬芳的香气,燃香、如意树和宝树,不必耕耘而自然长成的庄稼 ,
以及其它值得用来供养的各种饰物。

莲缀诸湖泊,悦吟美天鹅;
浩瀚虚空界,一切无主物,
还有,点缀着种种莲花的大小湖泊,以及湖中吟唱声非常悦耳的美天鹅;总之,在浩瀚
的虚空界内,一切没有主人的美好事物,

6
意缘敬奉献,牟尼诸佛子。
祈请胜福田,悲愍纳吾供!
我都用意识观想来缘取,然后恭敬地献给牟尼人天之尊和佛子。祈请诸位慈悲的最胜福
田愍念于我,并接受这份真诚的献礼!

福薄我贫穷,无余堪供财;
祈求慈怙主,利我受此供!
因为我宿世未曾修集福德,非常贫穷,没有丝毫可资供奉三宝的财物;一心利他的慈悲
怙主啊!为了利益我,就请您接纳这源自大自然的献礼吧!

第一个偈颂供养的内容是很重要的,就是整个大自然界所有美好的事物——香气、各种
果实、园林……以后我们走在路上,乃至坐在飞机上看到浩瀚的天空、美妙的颜色,我
们都可以做供养的!走在路上,看到别人在卖花,你觉得这个花很好看,你就观想供养
三宝,可以做这样的供养的,即使有主的也可以。就是野花、野草,一切你看到觉得美
好的事物——清澈的泉水、美好的湖、大自然各种美妙的动物,都可以观想供养三宝。

其实这个很重要。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样的供养有用吗?”有用!

其实这就是对治我们的贪爱。因为我们凡夫看到这样美好的东西,是不是都有贪心,都
想要?我们看到这些东西,都会生起贪著心,所以我们要把它们布施出去,要舍掉。任
何时候都不能贪恋!有贪心,就会有执著;有执著,我们自性的妙用就被障住了;被障
碍了以后,我们的智慧就越来越弱。

我们养成习惯了,以后看到大自然的一切事物,我们就供养三宝,去除贪心,这个是很
有用的!不要以为一定是我花了钱买来的物品,供养三宝才有意义,其实整个大自然界
的一切美好的光明,还有事物,都可以做供养的,都可以做,包括阳光、月光……一切
光明都可以。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可以。所以大家要这样子去观想来供养。“在浩瀚的虚
空界内,一切没有主人的美好事物”,只要你觉得是美好的,眼、耳、鼻、舌、身五根
所接触到的悦意的事物,都可以做供养。听明白了没有?

2.供自身心
8

愿以吾身心,恒献佛佛子!
恳请哀纳受,我愿为尊仆!
我愿意将我全部的身心(身口意),永远奉献给大悲的诸佛和佛子!祈请诸位尊胜大士
完全接纳我,我愿恭敬做您们的仆从,并依教奉行!

尊既慈摄护,利生无怯顾,
远罪净身心,誓断诸恶业!
既然已经获得了慈尊的接纳与护念,我将在轮回中毫无畏惧地利乐有情,而且身心清净 ,
完全超脱一切宿罪,今后再也不造作任何的恶业!

菩萨是这样的胸怀,把自己的身口意都供养给上师三宝、诸佛菩萨,做佛菩萨的仆人,
来利乐有情。不做任何伤害众生的事情,不嗔恨众生。

我们造作恶业的原因,都是因为贪著心,所以首先学布施。连自己的身心都供养佛和佛
子了,那么嗔恨心、其他的心都不容易生起来。我们之所以嗔恨,特别是怀疑、嫉妒,
都是因为我们贪爱,贪爱外在的事物,贪爱自我。

“我爱”的贪著心是最强烈的。所以开始只能供献外物——身外之物,现在连自己的身
体还有心都要供养,就是身内之物了,自己的身心都要供养给佛和佛子们、众生们,为
他们服务。那么,我们就自在了。

世间人是不理解的啊!你连自己的身心都布施了,那你活着还有啥意思啊?他们不知道
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我们不受苦,我们自在,我们有智慧,身心轻安,我们希求的是
这种东西,不是世间的那种毫无意义的事情。

世间的事情,只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包括我们的身心。

这个身体,就会给我们带来无量无边的痛苦。因为,为了身体我们要造很多很多的恶业。
为了自己的身体,我们要去伤害别人的身体;为了自己的愉悦,我们很有可能要经常去
伤害别人。没有办法,众生就是这样自私。

所以说,这个身心都是我们痛苦的根源,也要学会布施掉,我们的本心才能得到大的自
在。大自在只有我们的本心才是具足的,回归我们的本心,才得到大自在;不回归本心,
这个心在业的驭使下,去造作,不停地造业受报,这样的心,要它有什么用呢?妄心是
可以静下来的,就像波浪一样,业风不吹,波浪自然就息下来了。

供养自己的身口意给上师三宝和诸佛菩萨,这样的观想是很重要的。这样布施出去了,
当你在利益众生的时候,就没有我慢心。

你的身口意都供养上师三宝了,这个身口意,严格意义上都变成了一种利乐有情的工具,
你就不会觉得这是“我”——这个身口意可以供养出去,当然肯定不是“我”了——那
么你就可以用身口意来全心全意、毫无畏惧地利乐有情。

因为你已经供献出去了,你也不怕死亡了。即使这个身口意坏了,我们可以更换。这个
心本来就是刹那生灭的,所以说也谈不上“死亡”;身体呢,分段生死,可以更换。这
样的话,我们作为一个发了愿菩提心的人,用这样的心态来做事,就不一样了。

一定要这样观想!打坐的时候你这样观想,非常非常的殊胜,比上街买点水果放在佛台
前,或者买点什么好吃的放在佛台前,有意义的多!你不用花钱,就都供养完了,身口
意都供养了,一切大自然美好的事物都供养了,还不需要花什么钱。
那些大成就者,你看密勒日巴没钱,他就是这样观想供养的,他这样反而能够得大成就。
只有刚入佛门的人,自己辛苦赚点钱,买点小东西,供养一下佛,得点小福报。这个心
量太小了。

3. 供想象物

通过观想来供养。

观想供养也是非常殊胜的,很多事物,我们只要闭着眼睛都能想得出来,我们睡觉都能
想得出来很多,都可以拿来供养。

(1)一般供养

11

备诸珍宝瓶,盛满妙香水,
洋溢美歌乐;请佛佛子浴。
设置了许多美好的宝瓶,盛满令人喜悦的香水,洋溢着种种优雅的歌乐;然后,祈请如
来和佛子到这里沐浴。

12

香熏极洁净,浴巾拭其身,
拭已复献上,香极妙色衣。
浴毕,即用妙香熏制而且极其干净、世间无比的浴巾拭干他们的身体。然后再向他们献
上最香、最好和颜色最庄严的衣服。

13

亦以细柔服、最胜庄严物,
庄严普贤尊、文殊观自在。
同时,也用种种质地细柔的衣服,和各种最美妙的装饰,庄严普贤、弥勒与文殊菩萨,
以及观自在菩萨等圣众。

有些时候,我们会给佛身擦灰尘,或者是清洗佛像,其实佛是不需要我们帮他洗澡的,
佛的身体根本灰尘都沾不上去。他一尘不染,根本就不用去洗的。

但我们凡夫还是要去观想,通过这样的观想,来达到一种布施,这也算是一种布施供养。
我们通过擦拭佛像,通过观想来做这件事情,那么以后我们遇到那种圣者、菩萨,我们
自然而然地会这样去做。否则的话,你就不知道。

有些人见了师父,知道供养,甚至来承侍师父。但有些人到师父那里去,往那一戳,甚
至还要师父伺候他,他觉得很开心。这就是不一样,这个也是自己修来的。
事实上通过这样的观修,以后你遇到真正的修行人、善知识、大德,你就知道怎么样去
承侍。这是一种串习,这种串习是很重要的。

14
香遍三千界,妙香涂敷彼,
犹如纯炼金,发光诸佛身。

我要用香遍三千大千世界的奇香,均匀地敷抹在诸佛身上;牟尼佛身就像已经擦拭干净
的纯金,闪闪发光,明耀照人。

15
于诸胜供处,供以香莲花、
曼陀青莲花,及诸妙花鬘。
我要向最值得供养的诸佛菩萨,献上一切可爱芳香的莲花、曼陀罗花、青莲花等等,以
及各种巧妙的花环。

16

亦献最胜香,香溢结香云;
复献诸神馐,种种妙饮食。
向诸佛菩萨献上最好的香,使宜人的香气四处弥漫,结成香云;也将献上各种神馐,连
同种种美好的饮食。

17

亦献金莲花,齐列珍宝灯,
香敷地面上,散布悦意花。
也要献上排列整齐的金莲花,所装饰而成的珍宝花灯,并在那用香敷抹过的地面上,点
点散布可爱的花朵。

18

广厦扬赞歌,悬珠耀光泽,
严空无量饰,亦献大悲主。
无限宽敞的宫殿中洋溢着悦耳的赞歌,悬垂的珍珠宝饰闪耀着亮丽的光泽,这些数不清
的空中饰物,也要献给本性具足大悲的佛菩萨。

19

金柄撑宝伞,周边缀美饰,
形妙极庄严;常展供诸佛。
金柄撑起镶着珍宝的庄严伞盖,周边点缀着令人喜悦的饰物,形状巧妙,看起来极为华
丽;我也要经常撑起这种伞盖献给诸佛。
这些我们现在虽然还做不到,但我们的观想是很有用的。观想习惯了,慢慢地你很快就
证到了、证果了,福德增长得很快。一切都是串习出来的。这个以后我们都有机会做到,
到以后真佛在那的时候,我们所想过的事情都会实现,都会做到。你要是想都不愿意想,
想都不敢想,你怎么做得到?永远都做不到。

20

别此亦献供,悦耳美歌乐,
愿息有情苦,乐云常住留!
此外,我也要献上最殊妙的器乐和赞歌,但愿悦耳的笙歌交响成旋律优美的乐云,随处
消除一切有情的忧愁与苦恼,并且经常飘临在诸佛圣众的面前!

初学者还是以供养诸佛为主,他也不知道佛菩萨要不要,他也不管要不要,自己想要的
东西都往上供,这是众生的一个业习。这也很正常,主要是通过这样的串习来供养上师
三宝的。

佛菩萨本来就庄严无比,但是因为我们没有这个福报见到,我们就可以通过塑像来供养
……只要信心具足,佛菩萨也是无处不在。

21

唯愿珍宝花,如雨续降淋,
一切妙法宝、灵塔佛身前!
愿珍珠、瑰宝、花朵等供物,如雨一般相续不断地降淋;以飘落在一切胜妙的三藏法宝
上,及佛塔和雕塑绘制的佛身上面!

这里供养的是我们用金钱、用自己的财物可以购置到的人间最美好的物品、能够想得到
的物品。

就像有些时候,我们在超豪华的五星级酒店里面可以看到一些,比如大厅装饰的灯饰、
壁画、莲花……这个比超豪华的五星级酒店装饰得可能还要豪华得多。用这种装饰来供
养诸佛。

如果按照这个上面描述的来装饰大殿的话,那就是金碧辉煌了。我们古代的人技术有限,
现在是可以做得到的,但现在人不敢想。如果师父来做一个大雄宝殿,就按照这个上面
说的来装饰起来,那真的是可以做成世界奇观,让人进去一趟,终生都不忘啊!

做一个这样的大雄宝殿,把佛供在那,装饰起来,就按照这个上面说的去装饰,用世界
上最好的物品做起来,供起来。要做就做这样的,要做就做世界一流的,顶级的。

一般的世间人他装饰不起来,他没有菩提心,装饰得就很世俗,俗里俗气的。即使他有
钱,他也装不出这个味道来。我们用菩萨们想象出来的装点,他们装饰不出来的。因为
他们是世俗的心。
(2)无上供养

22

犹如妙吉祥,昔日供诸佛,
吾亦如是供,如来诸佛子。
就像妙吉祥、普贤等菩萨,从前以神通变化供养诸佛,同样,我也要随顺如此作观,供
养诸如来怙主和佛子圣众。

一切众生皆是佛子,皆是佛呀,所以说,供养众生就是供养诸佛。舍心具足了就是这样,
慈悲喜舍修好了,供养众生就是供养诸佛。

供养还要有智慧,你要供养得恰到好处。众生需要什么,我们就供养什么。舍心具足了
以后,你供养就具足善巧;舍心不具足,你供养的时候就有分别心。并且你还有舍不得
供养的一些东西,你的发心不到位。

打比方人天道的人,你叫他供养身心,他做不到——身心都供养了,那怎么行?有出离
心的人刚开始的时候也做不到。把他身体都供养了,他说:那不行啊,我还要修道呢!
心供养了,我还要入涅槃呢!怎么行?不愿意。所以说光有出离心还做不到。发心不到
位,供养不可能到位。

要像妙吉祥一样——自在供养,自在供养就是自己的什么都可以舍。这个时候我们就要
根据众生的需要来舍。当你什么都可以舍的时候,你倒并不是说什么东西都马上舍出去,
而是要根据众生的需要来舍。不同的众生,给他布施不同样的东西。众生需要什么,我
们要用智慧来观察、引导。

舍心不具足的话,那就不一定了,众生需要什么,你供养不出来。需要的东西,你不愿
意供养;众生不需要的东西,你偏偏给他。这样众生不欢喜,你也没修行。

有些人布施,就是为了得到自己的福报,他就天天买香蕉供养佛,他也不管人家吃不吃。

原来我们在庙里,有个人天天供养香蕉,他也不管这些师父们吃不吃,反正他自己喜欢
吃。供养完了,他说“哎,你们都不吃,那我拿回去了啊”,就是这样。这样子供养的
人,也有很多的,他供养的东西,都是他自己想要的东西。

所以说,舍心具足,才好布施,同时也要有智慧。舍心具足,说明你慈心修得好,菩提
心修得好。但是怎么样布施呢?又需要善巧方便和大智慧。

不同阶段的修行人,都需要给他们做不同的供养。

有些人特别需要法,那我们就给他做法供养、法布施,让他法喜充满。法供养也是极其
殊胜的,但是你要看因缘成熟不成熟。“书上说了,法供养好”,其实他肚子都还饿着,
或者他根本就还因缘不到,连人都没做好,你就给他讲大法,没有用!
这种法布施没有功德!还不如拿一碗饭给他吃,叫他到厨房里做点事,可能对他是一个
更好的布施。叫他到厨房里给大家服务为什么叫布施呢?就是让他修福报,给他一个机
会,也是一种布施!刚来的人,给他一个好机会供养大众,这也是一种布施。

最后,无上供养。要是无上供养你能做到,你也就差不多开智慧到家了。能够见到本性,
才能真正做到无上供养。

你舍心没有做到位是不行的。你必须要有那个智慧,你的舍心才具足。具足菩提心的舍
心,那你就舍心具足了,具足无上的供养。所以说,开始学发心特别重要,供养的时候,
你的心能够发到位,供养到位,供养得最究竟彻底,那我们的自心也就能见到我们的本
来面目了。
其实也很简单。

二、礼赞三宝
(一)口赞三宝

23

我以海潮音,赞佛功德海,
愿妙赞歌云,飘临彼等前。
我以如海潮音一般雄浑的赞歌,赞美功德广大似海的三宝,愿这如云涌一般悠美的赞歌 ,
不断地飘临到他们面前。

赞叹三宝!末法时代的人,一般都是赞叹一宝,或者赞叹二宝,赞叹三宝的人极少,因
为他见不到。

佛,是一宝,他虽然见到了,见到了也是佛像,也没有见到真的。——当然,你要是信
心到了,也是真的——他信心也不到,虽然见到了佛像,在他心目中也就是一个像而已。
法,他也读不懂;僧,他更是看不懂。所以说,他连三宝是怎么回事都没有搞懂,怎么
赞叹呢?

说他是一宝,事实上他根本就不可能真正地懂什么叫佛宝,因为佛法僧三宝是一体的。
离开了法,离开了僧,讲赞叹佛,那你就错了。你不可能知道佛是什么意思。

没有法,你知道佛是什么意思啊?没有僧,你怎么知道佛呢?佛是啥意思?所以说佛、
法、僧三宝是一体的,你赞叹佛宝的同时,就包含了其他两宝。就像一个棱三角一样的,
你看到一面,另外两面都包含在里面了。只不过你正在看这一面,其它两面其实都在。

所谓礼敬三宝,首先要知道三宝的深刻的意义。

(二)身礼三宝

24
化身微尘数,匍伏我顶礼,
三世一切佛、正法最胜僧。
我观想自己化为多如世界微尘数的身体,一一匍伏着顶礼,三世一切诸佛、正法和最殊
胜的僧众。

这是三宝了。

如果讲僧,我们要供养僧宝,那如果离开了佛或离开了法,那个僧宝叫什么僧宝呢?不
可能。你不懂佛、法,那么这个僧宝也不是真的僧宝。

所以说,大家一定要记住:佛、法、僧三宝是不能够分开来供养、顶礼、赞叹的。如果
只赞叹佛宝,对僧众没有恭敬心的人,可以说他根本就不懂佛法,把佛法当外道一样来
学。

三宝都没有搞明白的人学佛,门都没入!

皈依三宝,首先要知道什么叫三宝,他们之间是怎么一个关系,他们内在的关系怎么个
一体性。要学很长时间,才能够真正做到皈依。学皈依都要学很久啊!你什么时候把皈
依学明白了,你也差不多就要成就了。学皈依,一直要学,大家一直到死都要学皈依。

皈依不是那么简单。因为随着你对三宝的理解程度不一样,你的皈依境界都不一样了,
礼敬都不一样了。

有些人学佛十年,才稍微懂得一点点什么叫真正的皈依,还不是完全搞明白。开大智慧
了,你才知道什么叫皈依,才真正把皈依搞懂了。现在还是相上的三宝。三宝本身的含
义,也是随着你修行的深入,慢慢地深入。

25

礼敬佛灵塔,菩提心根本,
亦礼戒胜者、方丈阿阇黎。
我礼敬舍利宝塔、大乘三藏及善知识,舍利塔代表佛,这一切引发菩提心的根本助缘。
也礼敬戒行第一的修士、传授戒律的方丈和阿阇黎。

三、皈依三宝

26

乃至菩提藏,皈依诸佛陀,
亦依正法宝、菩萨诸圣众。
一直到证得无上菩提以前,我生生世世都要皈依一切智的诸佛,也要皈依无漏的涅槃正
法,和大慈大悲的菩萨圣众。
我们要先了解三宝。通过对佛法长期地学习,对修行人的观察,慢慢地了解三宝的意义。
皈依也不容易。

“依”是依怙,生生世世的依靠。

本课重点回顾:
1. 养成习惯,大自然中一切你觉得悦意美好的事物,都要观想供养三宝。这是去除贪心,
有贪心就会障碍智慧。
2. 观想把自己的身口意都供养上师三宝,那么这个身口意都变成一种利乐有情的工具了,
然后就可以全心全意地、毫无畏惧地利乐有情。这样的观想是非常殊胜的。
3. 我们造作恶业的原因,都是因为贪著,所以首先学布施,将内外身心一切都供养三宝。
4.舍心具足了以后,供养就具足善巧,舍心不具足,供养的时候就有分别心,众生不欢
喜,你也没修行。
5.供养的时候,心能够发到位,供养得最究竟彻底,那我们的自心也就能见到我们的本
来面目了。
6.供养布施需要善巧方便和大智慧,不同阶段的修行人,都需要给他们做不同的供养 。
7.佛、法、僧三宝是不能分开来供养、顶礼、赞叹的。学皈依不是那么简单,随着对三
宝的理解程度不一样,皈依境界就不一样了,礼敬都不一样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