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之資訊應用課程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2021/3/20 後疫情時代之資訊應⽤課程

│ 編輯室 │ 臺⼤⾸⾴ │ 計中⾸⾴ │

第0056期‧2021.03.20
第0056期‧2021.03.20 發⾏
發⾏
ISSN
ISSN 2077-8813
2077-8813
歷史回顧 訂閱/取消 校務服務 專題報導 技術論壇 產業專欄 推薦刊物

⾸⾴ >專題報導

後疫情時代之資訊應⽤課程
作者:黃瀞瑩 / 國立臺灣⼤學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教學研究組 / 幹事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加速數位學習、遠距教學之發展,本文說明計資中⼼所開設之
資訊應⽤課程在後疫情時代下導入哪些資訊科技⼯具協助進⾏教學,以及反思導入資訊科技⼯具對於
教學所造成之影響。

資訊應⽤課程使⽤之資訊科技⼯具
隨著資訊科技⽇新⽉異的快速發展,許多課程早已逐步實踐科技融入教學之概念。計資中⼼開設之資
訊應⽤課程⼀直以來著重在實體教室情境中,師⽣⾯對⾯進⾏資訊軟體操作之教學。然⽽,為降低嚴
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群聚傳染之可能性,隨著疫情變化依照臺⼤防疫⼩組公告之校園防疫
措施與⽅針,以「防疫不停學」為⽬標進⾏教學⽅式之調整。⾃2020年上半年起,資訊應⽤課程之教
學⽅式便根據疫情狀況、課程時數、講師意願與學員⼈數逐步調整為同步及非同步遠距教學。同步遠
距教學之課程在上課過程同時錄製講師授課時之畫⾯與聲⾳,並於課後公告於數位學習平台上,讓學
員們亦可以進⾏非同步線上學習,並可透過臺⼤虛擬桌⾯系統(NTU VDI)或是下載試⽤版軟體進⾏課
堂練習與課後作業之操作。
在從實體課程轉換為遠距教學課程所使⽤到的資訊科技⼯具主要為不同功能之軟體與數位平台,包括
同步遠距教學軟體、課程錄製軟體、課程教學操作軟體、數位學習平台等,以下便分項進⾏說明:

(⼀) 同步遠距教學軟體
資訊應⽤課程之講師雖然多數皆具有資訊相關背景與能⼒,但⼤部分講師並未有遠距教學授課的經
驗,因此在剛開始推動同步遠距教學時亦遭遇許多問題及困難。為增加講師遠距授課之意願,本組提
供相關視訊軟體清單、使⽤說明與視訊會議攝影機(Webcam),讓講師選擇其最熟悉之軟體進⾏授
課。其中,最多講師選擇使⽤Facebook進⾏遠距教學,其次為Google Meet及Youtube,由於部分
講師本來即使⽤Facebook社團進⾏課程資訊之公告與分享,因此若透過Facebook進⾏課程直播,則
講師與學員皆不需另外申請帳號或權限,且上課影片會直接留存在Facebook社團中。但使⽤Faceboo
k或Youtube進⾏直播時,若需要直播簡報或電腦軟體操作畫⾯時,皆必須另外安裝與設定OBS直播軟
體,僅有Google Meet可以直接切換電腦軟體操作與簡報畫⾯,可⾒講師們在選擇上課軟體或⼯具時
仍以使⽤熟悉度或是可搭配現有數位平台為主。
實務上,對於講師⽽⾔每次的同步遠距課程都是⼀次新挑戰,每次上課皆必須針對網路連線狀況、視
訊畫⾯、⾳訊⼤⼩等設定重複進⾏確認,然⽽講師端雖已盡可能在上課前再三確認環境設定沒有問
題,但學員端仍經常會發⽣包括畫⾯模糊、聽不清楚講師聲⾳、或是影像與聲⾳會不同步等問題,由
此可⾒同步遠距課程受到網路連線環境、載具設備之規格等影響極⼤。

https://www.cc.ntu.edu.tw/chinese/epaper/0056/20210320_5605.html 1/3
2021/3/20 後疫情時代之資訊應⽤課程

此外,由於實體⾯對⾯教學與線上遠距教學的師⽣互動狀態差異極⼤,有講師便反應同步遠距課程
時,學員們可以即時觀看講師的畫⾯與聲⾳,但講師卻無法同步瞭解全班學員的反應與狀態。原先在
實體課堂進⾏軟體操作時,講師可以直接在教室巡視,迅速且即時地掌握學員們是否有跟上課堂進
度;但在線上遠距教學時,講師只能夠透過不斷重複詢問學員是否有問題來掌握學⽣進度,學員們的
主動回饋便變得極為重要。同步遠距課程亦發現有少數學員只是趕在上課時間登入視訊軟體以完成出
席簽到的要求,之後便僅是掛在線上直到課程結束。與實體課程相比,同步遠距教學更加考驗學員們
的時間管理能⼒及⾃律⼒。

(⼆) 非同步課程錄製軟體
除了前述之同步遠距教學形式,部分講師則是使⽤非同步課程教學之⽅式,於課前或課後將影片錄製
完成,放上數位學習平台供學員們學習。非同步課程錄製軟體則多是使⽤Evercam簡報暨螢幕錄影軟
體,該軟體操作直覺簡易,功能亦⼗分完備,錄製簡報或電腦畫⾯時可同步錄製講師表情,並能夠以
⼦⺟畫⾯同步呈現講師及講義畫⾯,還可依照講課內容分段進⾏索引標註,⽅便學員在播放影片時可
以快速選擇不同段落觀看。使⽤非同步課程錄製軟體之好處為能夠降低講師即時遠距授課之焦慮感,
但相對地,講師可能會花費相較於同步遠距課程更多的時間在重新錄製與剪輯影片。

(三) 課程教學操作軟體
由於資訊應⽤課程主要為教授軟體操作與應⽤之課程,因此在改為遠距授課之後,原先在電腦教室提
供之上機操作軟體,像是Office系列軟體、Adobe系列軟體、SPSS統計軟體等皆變成學員需要⾃⾏下
載安裝試⽤版或教育版,並進⾏電腦環境之設定。若為臺⼤教職員⽣之學員則還可以登入臺⼤虛擬桌
⾯系統(NTU VDI)操作及使⽤軟體,該系統利⽤雲端運算技術提供桌⾯虛擬化服務,學員可以利⽤瀏
覽器直接連線或是下載安裝VMware Horizon Client使⽤。

(四) 數位學習平台
資訊應⽤課程主要使⽤之數位學習平台為NTUMOOC,另外亦有部分講師使⽤Facebook或Google Cl
assroom作為課程數位學習平台。講師可在平台上即時公布課程注意事項及上傳課程講義與影片、批
改作業與進⾏評分,學員亦可透過數位學習平台留⾔發問、繳交作業,不過像Facebook主要定位為社
群軟體,並非設計⽤來作為數位學習平台,故僅較適合講師與學員在上課期間即時互動留⾔,或是課
後留⾔討論,但在收集學員作業、進⾏評分等功能則較不完備。

結論

https://www.cc.ntu.edu.tw/chinese/epaper/0056/20210320_5605.html 2/3
2021/3/20 後疫情時代之資訊應⽤課程

資訊應⽤課程⼀直以來皆著重在實體教室情境中,師⽣⾯對⾯進⾏資訊軟體操作之教學,在實體教室
上課之優點在於學員進⾏軟體操作時若發⽣問題或操作錯誤,講師與助教可以即時發現並與學員互
動,給予指導或建議。遠距教學不受限於實體空間,非同步遠距教學亦不受到時間之限制,⽽若從防
疫⾓度來看,遠距教學則是最可避免群聚傳染之教學型態。
然⽽,⽬前資訊應⽤課程之遠距教學,多是直接將原本在實體課堂上進⾏之教學內容,轉換為線上遠
距教學型態呈現,但是課程內容並未隨著教學型態之轉換⽽進⾏調整。建議可以檢視實體課堂使⽤之
教學⽅法,評估是否適⽤線上教學情境,融合講師個⼈教學風格,搭配各種不同的教學數位⼯具,找
出最適合資訊軟體操作教學課程之混成學習型式。

參考資料
臺⼤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2020)。臺灣⼤學視訊會議⼯具⼀覽表,檢索⾃
http://teach.cc.ntu.edu.tw/course/video%20conferencing/index.html
臺⼤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2020)。臺灣⼤學遠距教學視訊⼯具,檢索⾃
http://teach.cc.ntu.edu.tw/distance/list.html
教育部(2020)。防疫不停學,線上教學便利包,檢索⾃
https://learning.cloud.edu.tw/onlinelearning/
岳修平主講,吳立萍、葉嘉雯整理(2020)。數位學習,是老師與學⽣的再進化。檢索⾃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66/article/10145
郭玟杏、胡馨文(2020)。疫情對臺灣⾼等教育的影響:國際化、教育品質與線上學習,評鑑雙⽉刊,
第88期。檢索⾃ 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20/11/10/7389.aspx

版權所有 © 國立台灣⼤學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c Computer & Information Networking Center, NTU
電話:02-33665022 或 3366-5023 傳真: 02-23637204
讀者意⾒信箱: ntuccepaper@ntu.edu.tw
地址:10617 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號
建議最佳螢幕解析度 1024*768

https://www.cc.ntu.edu.tw/chinese/epaper/0056/20210320_5605.html 3/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