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

第一章 西周之封建

答題示例
(一)西周初年,先後推行兩次封建,頗見成效。試解答以下三項:
(1) 說明周代推行第一次封建的原因;
(2) 說明周公東征後周室再次進行封建之目的及分封情況;
(3) 西周推行封建的成效。

商紂無道敗亡,周代繼之為天下共主,繼而先後推行兩次封建。西
周推行兩次封建,到底有何目的?現分析如下:

先說第一次封建的原因。
首先,周天子意欲借封建制度來屏藩周室。武王滅商後,鑑於殷人
在東方尚保有不可輕侮之力量,遂因應形勢,封邦建國,借諸侯領兵
來屏藩周室。
其次,是安撫殷民。武王滅商後,為示不絕商祀,乃封紂王之子武
庚於殷,以管理及安撫殷遺民,一則可防範叛變,二則可籠絡人心。
再者,行封建是為了監視殷民。武王恐商遺民勢力強頑不馴,不受
安撫,遂封管叔、蔡叔、霍叔為三監,以資監視。
此外,武王敗紂,有賴下屬效命。武王為酬謝功臣,大封同姓及異
姓功臣,如封周公子伯禽於魯,呂尚於齊等。
最後,武王本「興滅國,繼絕世」及尊崇賢君之意,封黃帝之後於薊
堯之後於祝、舜之後於陳、禹之後於杞,以收籠絡人心之效。

綜合而言,推行第一次封建是為了鞏固周室權力,防範殷商舊勢
力反擊。周室似計劃周詳,但為何要行第二次封建?原因有以下兩個:

第一,周室的顧慮成為了事實:紂王之子武庚叛變了。故此,周公
親征平亂後,需要加強控制殷遺民,進一步分化他們,以防叛亂再起。
第二,武庚叛變時,管叔、蔡叔及山東、黃河、淮河的部族亦一起作
亂。顯然,周室對地方的控制不足,而諸侯不單不能屏藩周室,更反
過來作亂。周公於是進行第二次分封,以加強諸侯屏藩周室的功用,
並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第一次封建未能成功抑壓殷遺民力量,而屏藩周室和加強地方控
制的作用也未能發揮。周公就是基於這兩項原因重新整理封建秩序。
先談防範殷人叛亂:封殷宗室(紂王庶兄)微子啟於宋,由他統治部分
殷民,以存殷祠;封武王弟康叔於,統治朝歌及舊畿輔之地,管治
殷頑民:在宋周圍新封一批姬姓國家,如曹、蔣、息、蔡等,把宋包圍
,以防叛亂。屏藩周室及加強地方控制之情況如下:封周公長子伯
禽於魯,太公望於齊,以管治東方部族;周公興建新都洛邑,以便控
1
制東方,並在洛邑周圍新封了一批宗室,以拱王室,如晉、邢、隨等

第二次封建的宗旨與第一次封建無異,故有史家說兩次封建的性
質都是武裝移殖,乃藉諸侯把握了國家的交通及軍事要準。兩次封建
令西周政權鞏固下來,可謂功效卓越。封建制度的功效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封建制度確實擴大了周室統治範圍。周人勢力初只局限於西
方及王畿附近,然經兩次封建後,勢力已擴展至中部及東部,版圖日
漸擴大。
其次,天子與諸侯之尊卑、名分因封建而確立,由天子擔任最高統
治者,過去部族各自為政的局面遂告結束;同時,諸侯多為宗室及功
臣,可收屏藩、監視之效,天子地位更形穩固,周室統治亦得以鞏固。
再者,周代推行封建,化國為家,藉宗法以統屬,合天子諸侯為
一族,天子與諸侯,諸侯與諸侯間有緊密的血緣關係,遠收監視之
功,近收屏藩之利,實有助國祚之延長。:
其實,西周推行封建的成效豈止於政治方面。透過封建制度,中央
與地方聯繫加強,華夏文化不斷傳至遠方,文化落後之民族漸被同化
使華夏民族日益壯大。此乃文化方面的成效。

西周之國基,無可否認是建立於封建制度之上。周室之統治,的確
有賴封建制度。

(二)試述封建制度之內容。
周代行封建制度,確立了天子與諸侯之尊卑和名分,並藉諸侯把
握了國家的交通及軍事要準,從而鞏固了周室的統治。現把封建制度
之內容簡介如下:
a.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等之封地、命卿及領軍數目
不等。
b. 封地-公、侯封地各方百里,為五等諸侯中最多者;伯次之,方七
十里;子、男再次之,各方五十里。另外,封地不足五十里者為附庸。
c.命卿-大國(公、侯)三卿,俱由天子任命;次國(伯)三卿,二卿由
天子任命;小國(子、男)二卿,一卿由天子任命。
d. 軍制-大國(公、侯)置三軍,次國(伯)置二軍,小國(子、男)置一
軍,每軍一萬二千五百人。
e.義務-諸侯有對天子朝覲納貢從征勤王等義務,天子則以時巡狩四
方,諸侯間須互相聘問。

由此可見,封建制度一則以諸侯領兵管治地方,二則確立了天子與諸
侯的關係,可謂是一場武裝移殖,是以亦得以鞏固周室之統治。
2
1. 周代首都位置圖

3
2. 三監位置圖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