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

com


004年 1
0月  湘 南学 院学 报  Oct.,
2004 

第2
5卷第 5期  J
our
nal
 of
 Xi
ang
Taan Uni
, ver
sit
y  Vo1.
25 No.
5 

新 世纪 高师体育教 学模 式探析 
曾小玲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体 育部 。湖南 长沙 41
000
2) 

摘 要:
教学模式是体育教育理论与 实践得 以联 系的桥梁,
是优选教学方法的基础 .
高师体育应探 索一些具有师范特 
色的教 学模式 ,
重 点对 学生 进行 体育 综合 素质 和教 学 能力 的培 训 ,
培 养 一 支高 素质 的体 育人 才队 伍 ,以适 应 新世 纪体 
育教 学改 革 的需要 .
 

关 键词 :
新世 纪;高 师 ;
体育教 学模 式 
中图分 类 号 :
G65
2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1
672—81
73(
200
4)05—01
05—0
4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 的高速发展和基础教育新课程 改革 的不断深 入 ,


高师体育 教学在培养 复合 型人 才的系 
统工程 中发挥 着重要 的作用 .
它是全 面推 进素 质教 育 ,
提高 教学 质 量 ,
培养 德 、
智、体 全 面发 展人 才 的重要 手 
段.
但是 ,
在实 际教学 中 ,
现行 的高师体育教学 内容 、
方法 、
形 式并不 理想 ,
教学效果堪忧 .
虽然经过小 学 、
中学 
甚 至高师的体育教 育和培 养 ,
不少学生仍缺乏对体 育的认识 、
理解 ,
仍 然不 能运用 已学 的体育知识技 能进行 锻 
炼,
甚至还有相 当多的“体育 盲”!主要原 因是 由于学 生体育意识 比较 淡薄 ,
重智 轻体 的观念一直 占主导地位 ,
 
造成体育 教师长年 累月 的辛勤 工作付之东 流 ,
一些学生 学完 就丢光 了 .
在 他们走 上工作 岗位后 ,
真 正能够利用 
所学 的体育知识 、
技能 、
方法 ,
进行持之 以恒 的锻炼 并运用 到实 践工 作 中的很少 .
传统 的体育课 堂没 有从学生 
的身体形态 、
生理机 能 、
体育 能力 ,
学生对体育 的需求 、
个 体差异 、
兴趣爱好 出发 ,
以班 为单位 ,
实行统 一的教学 
内容 、
教 学组织形式 的教学 模式 .
传统 的体育课教 学模式 忽视学生 的主体作用 ,
忽视交 流 、
合作 和主动参 与 ,
使 
学生主观能动性 的发挥受到极大 限制 ,
与基础 教育课 程改 革所倡 导 的“引导学 生主动参 与 、
乐 于探 究 、
勤 于动 
手,
培养学 生收集信息 、
处理信息 的能力”相差甚远 ,
使 高师学生毕业后很 难适应基础 教育课程 改革 的需要 ,
增 
加 了职后教育的负担 .
因此 ,
高师体育教学 必须探讨 新 的教学 模式 ,
改革教学 内容 、
方法 、
形式 ,
加 强对学 生进 
行健康 教育 以及体 育意识 、
体育能力 、
健身 习惯和体育综合 素质 的培养 ,
以适应新世纪体育教学改革 的需要 .
 

1 体育教学模式的内涵及运用 

1.
1  体 育教学 模式是 在一 定的体育 教学思想指 导下 ,
针对 体育 教学 目标 ,
在特定 的教学环境 下 ,
实 践其特 定 
功能 的有效 教学结构 和与 之相适 应的教法体 系 ,
是 以简 化形式 表 达 的体育教育思 想和组织 策 略 ,
是 联系体 育 
教学理论与体育 教学实践 的纽带 和桥梁 .
体 育教学模 式 是体育 教学 理论 的转化形式 ,
建 立体 育教学模 式必 须 
以某一教学理论 为指导 ,
确立相应的教学指导思想 、
教学 目标 、
模式运用 的程序 、
模式 运作 的教学环境 、
模式效 
果 的评价 .
 
1.
2 体育 教学是一个 十分复杂的过程 ,
教 学对象 的灵 活性 大 ,
身体 素质 、
心理素质 、
个性 特点 、
情绪 变化 等差 
异也 较明显 .
因此 ,
必须从多方面思考 ,
积极地创造 、
发展各 种科学性很强 的教学模式 ,
促进教 学质量 的迅速 提 
高,
教师要跳 出循规蹈矩 的窠 臼 ,
更新教学观 念 ,
开启创 造性 思维 ,
改进并 创造 出顺应 现代 教学所需 的有针对 
性、
实效性 、
科 学性 的教学模式 ,
以推 动现代体育 教学的发 展 .
 

收稿 日期 :
200
4—07—2
3 
作者 简 介 :曾小玲 (1
963一),
女,湖 南新 化人 ,
湖 南第一 师 范学校 体 育部 副 教授 ,
研 究 方向 :
体 育教 学与,
 ̄-nt . 


io5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 高 师体 育 教 学模 式 的 改革 内容 
2.
1  改变教育观点 ,
优化教学结构 ,
从 符合 大学 生的身心 发展需 要出发 ,
注 意多功 能 、
多 目标 的发展 ;
在 教材 
内容的安排 和选择上 ,
既要 注重近期效果 ,
又要 注重 职后 的受益 ;
在组织 教学 的形式上 ,
由以老师 为 中心型 向 
自我教育 的实用 型转变 ,
把一 次课 的设 置分成两 个阶段 ,
第一 阶段学 习必修教 材 ,
第 二阶段让学 生 自选项 目学 
习,
老师指导 ,
让学生有机会选取更适合 自己的项 目来发展 自己的特点和特 长 ,
增加学 习 内容 的灵活性 和选 择 
性 的空 间 .
让学生在 实践 中掌握 锻炼 身体的 主动权 ,
培养多思善 问的能力 ,
真正成 为学 习的主人 .
 
2.
2 坚持 教与学 同步进行 ,
努 力探 求老 师在 教的过程 中 的主导作 用 ,
学 生在学 的过 程 中的主体地位 ,
使 两者 
达到最佳 的结合 ,
在施教过程 中教 师要认 真地研究 和改革 教学 的手段 和手法 ,
研究学 生学 习的心理 发展规律 ,
 
尊重学生 的主体 地位 ,
最大 限度地发挥学 生学 习的主观能 动性 .
 

3 新教学模 式的内容与特点 

3.
1 新教学模式 的内容 
3.
1.1
  教育教学 思想和 目标 
按 照《中国教育 改革和发展纲要》提 出的教育发展 的总 目标 即“
建立起 比较成 熟和完善 的社会 主 义教育 体 
系,
实现教育 的现代化”,
高师应该健全校 园体 育文 化 ,
提 高大学 生生 活质量 和体 育文化 水平 ,
增强 其体 质 ,
提 
高其健康 水平及终身体育意识 ;
使其养成 自主 锻炼 习惯 和 群体意 识 ;
提 高大学生体 育能 力的 同时提 高其 心理 
素质 、社 会适应 能力 以及体育教育教学 能力 ,
培养 “
一专多能 ”
的复合 型人 才 .
 
3.
1.2 探索有特 色的体育 教学模 式 
《学校体育工作 条例》和《全国普通高等 院校体 育课 程教学指导纲要》
是指 导高师体育 教学 的法 规性 文件 ,
 
也是人 才培养 的教学规范 .
目前 ,
对体 育教学模 式 的研 究很 多 ,
根据 当前 的教学指 导思想 来探讨 的有 “
快 乐体 
育教学模式 ”、
“主动体育教学模 式”、
“技 能教学模式”、
“体育锻炼型教学模 式”等 ;
根据 学生从事 体育 活动 的规 
律来探讨 的有 “
认知 型体育教学模 式”、
“情 感 型体育 教 学模 式 ”
等.此外,还有 “自学辅 导模 式 ”、
“合作 教学 模 
式 ”、
“先练后讲模式 ”、
“成功体育教育模 式”、“快乐体育 教学模式” 等;
由于各个学校 的体育理念 、 认识、 教学 条 
件、
体育文化氛 围等诸 多因素参差不齐 ,
高师体育 企 图用一 种或几 种 固定 的体育教育 教学模 式达 到全面推 进 
素质教育 ,
培养复合 型人才 的 目的 ,
是不 可能 的 ,
必须 因材施教 ,
因地制宜 ,
从 实际出发 ,
有针 对性地 选用不 同 
的教学模式 .
教学有法 ,
教无定法 ,
贵在得 法 ,
学 生的体育需要就是未来高师体育 教学 的方 向 ,
任何 能够满 足这 
个需要 的体 育教学形式 、
方法 、
手段都 是合理 的体育教学模式 .
 
3.
1.3 调 整课程结构 ,
精选教学 内容 
体育课 的结 构和教学 内容是构建体 育教 学模式 的最基本 的要素 .
在 教学 内容上 既要重视它对人 体生物 能 
力改造 的价值 ,
又要考虑它对体育文化 和教育 以及对 大学 生体育 教学能 力的培养所 起 的作 用 .
把那些 有利 于 
提高身体基本 活动 能力 ,
发展身体素 质 ,
有 益于 弘扬体育 文化 ,
又能激发竞 争意识 和满足运 动兴趣 、
培养体育 
教学 能力 的内容 ,
以及其他体现 民族性 、
娱乐性 、
健美性 的项 目选入教材 ,
构建具有 师范院校 特点 的教材 体系 .
 
基本解 决“
供需 矛盾 ”,
满足大学生 的心理 、
兴趣 、
爱好 以及 职业 的需要 .
 
3.
1.4 改进 教学方法 ,
注重能力培养 
目前 ,
中小 学体育课的教学正发生可喜 的变化 ,
对 体育 教学 改革进行 了一系列研究 与探讨 ,
推动 了体育教 
学实践 的革新 .
一方面强调要加强教师 的责任感 ,
提 高教学 设计能力 ,
加深对教 材的研究 和不断改革 教学 的组 
织形式 ,
另一 方 面开 出理论课 、
电教课 、
讨论课 、
教 学竞赛课 ,
以及 自主 、自练 、自评等各种 形式 的体育 课 ,
重 视 
学生合理要求 ,
满足 学生 的兴趣 ,
因材施 教 ,区别 对待 ,
注 意学生 的个性发 展 ,
提倡 学生 自我评价 和相 互评价 ,
 
并创造条件使学 生在一 个由浅入深 的学 习过程 中体 验学 习乐趣 ,
引导学 生认 识体育 ,
热爱 体育 ,
掌握技 能 ,
养 
成 自觉锻炼 的习惯 .
 
3.
2 新教学模式 的特点 
3.
2.1 在教学模 式的构 建过程 中,
既要 突 出素质 教育 的要 求 ,
又要 突出师范 院校职业 教育 的特点 ,
在教 材 的 
选择 上和教法上重 视练 身又练 心的项 目,
在 教学过程 中注重学 生教学能 力的培养 ,
使学 生不 仅具备 强健的体 


O6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魄,
更具有较 强的心理素质 ,
体育综合 能力和职业教学能力 .
 
3.
2.2 把育人模式 贯彻全过程 
师范院校 的体育 教学 要从单纯 的外 在的知 识 、
技术 、
技 能教育转 移到全 面追求 身心协 调发展 的全 面素质 
教育上来 ,
使 大学 生都能受到健康 教育 、
娱 乐教育 、
竞技教 育 、
生活教育等全方 位教育 .
拓 宽体育 的功 能及至社 
会的 、
文化 的 、
教 育的 、
心理 的等等 教育功能 ,
使学 生健康发展 ,
学会 做人 、
学 会学 习 、
学会 创造 .
同时 ,
让学生 明 
白体育应是生 活的一部 分 ,
逐渐转 变学习体育 的心态 ,
树立终身进行体育锻炼 的 良好 意识和 习惯 ,
把育 体和育 
心结合起来 ,
从而进一步促进学 生身心 的全面发展 .
 

4 在运用和选择体育教学模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4.
1.1
  任何教学模式 都是 为实现一定 的教学 目标服务的 ,
确 定教学 目标是 选择 教学模式 的首要 因素 .
体育课 
堂的教学 目标 围绕往多 以教 学 任务来 设计 ,
这是 一个误 解 .
一般 认为体 育 教学 有三大 任 务 :
全面 锻炼 学生 身 
体,
促进学生 身体 正常发育 ,
增 强体质 ;
使学 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 、
基本技 能和基本 技 术 ;
向学生进 行思想 品德 
教育 .
这种高 度概括 地设计一堂课或 选择教学方法 ,
仅 具有方 向性 意 义而无 直接 决定意 义 ,
它 只是定性而无法 
对完成任 务进行具体效果评估 ,
对教学设计 直 接起作 用的应 是教学 目标 .当前体 育课 的教学 目标 应以增强学 
生体 质 、
促进学生 身心健康为主 .
教运动技术 还是 发展素 质能力 ,
其 出发 点 和归宿 都应是增 强 体质 ,
也就是学 
好运 动技 能是为 了手段更丰 富 、
更科 学 、
更 好地 锻炼 身体 .
但 在教学 的各 个具 体 阶段 ,
其 阶段 目标 不 同 ,
教学 
模式也应有不 同的选择 .
如:要 让学生 较快地掌握系统 的知识和某种技能时 ,
系统 学习或 教导式 的模 式有较大 
优越性 ;
如果是着眼 于培 养学生 的独立学 习能 力和创造 性 ,
范例教学 、
发 现式 教学更有 其独 特功 效 ;
重 在锻炼 
学生 身体 ,
选择提高体 能和锻 炼身体 的模式 ,
在教学模式 中常包含有游戏竞赛 、
负重 、
巡 回等锻炼身体的方 法 .
 
4.
1.2 体育课 是让学生在身体 实践 中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 及技能 ,
并使思想 品质得 到一定 的磨炼 .
这 就要对 
学生施加一定 的生理 负荷和心理上 的压力 .
体质弱 、
年龄小 的学生对教 师依 赖性大 ,
反之 就较小 .
对体质弱 、
运 
动经验少 的学 生选择 “系统学 习”
和“掌握学 习”的模 式较合 适 ;
对 身体发 育正 常 ,
有 相对 独立 的活动 能力的学 
生,
选 用发现 、
探 究的教学模式 ,
对促进学生掌握锻炼 身体的方法 ,
提高强身 健体 的意识 ,
在运动 中体验 兴趣和 
快乐 ,
从而实现教学 的 目标更 有好处 .
 
教学 中要真正做 到了解学生实际 的体质 水平 ,
每学期都应对学生进行 体质检查 ,
建立 学生体 质反馈 系统 ,
 
教师要掌握 和了解学生 的整体体质状况和个 体的体质特殊性 ,
这样在选择 教学模式 时 ,
才 能确定 教学 目标 ,
并 
根据 学生整体 和个体情况 进行教学结构 的调整 ,
采用适宜 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 .
 
4.
1.3 体育教学模 式是 由教师来 运用的 ,
教 师个人 的体育教 育理论知识 和教学 实践操作 能力 ,
制约着教 师对 
教学 模式 的选用 .
教师必须对有关 体育理论有所 了解 ,
才能有 的放矢地选用教学 模式 ,
实现 自己既定 的教学 目 
标.
同时 ,
教师要 了解 和熟悉 各种有关教学模 式的理 论和分类 特点 ,
不要“只知其 一 ,
不 知其二 ”.
教师还要根据 
个人性 格特点 和教学能力 ,
有针对性 地选择教 学模 式 .
只有充分考 虑 以上 因素 ,
在 选择体 育教育 模式 时 ,
教师 
才能克服 教学方法单一 的弊端 ,
有效 地提高教学质量 。
 
4.
1.4 体育课 是身体教育 的课 堂 ,
以增 强学生 体质 为最终 目的 ,
而学生 的健身 涉及方方 面 面 ,
学校 体育 教学 
的环境设施应 有利于学生 的身 心健康 、运 动设 备应符合 体育课 与学生课 外锻 炼 的需 求 、
卫生设 备应达 到教育 
部 的规定 .
学校应配 备体质测 量 的器材 ,
使学生具有 自我测量 的能力 .这样 ,
可 以基本 满足学 生健身 的需要 ,也 
为教 师选择 体育教学模式提供 有利的物质环境 .
 

5 结束 语 

为 了迎接 21世纪 的挑 战 ,
世界各 国都掀起 了教育改革 的热潮 .
当前 我 国基础教 育正进行新 课程 的改革 实 
验,
高师是培 养教 师的摇篮 ,
高师体育教学 ,
应加强对学生体育理论 、
体育文化 、
终身 体育 能力 、
体 育教学 能力 、
 
健康教育 的培养 ,
有 针对性 地进行 改革和创新 ,
使学 生掌握 好体育教 学模 式 的理 论和实践 ,
提高学 生 的体育综 
合 素质 ,
真 正让学 生在高师体育教 育阶段 有所收获 


107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参考 文献 :
 
[1
]蔡蜀翘 .
对 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及重点的思考[
J].
四川体育科学,
2000,
(1):
7l一7
2 

2]毛振 明.
体育教 学模式论[
J].
体育科学,
1998,
(6).
 

3]侯思毅 .
体育教 学模式应成为体育教学研究的一个方向[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1996,
(4)
 

43孙旭波.
浅淡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J].
辽宁财专学报 ,
2001,
3(3):
63.
 

A Probe i
nto t
he M ode of 
P.E.Teachi
ng i
n Normal
 Uni
vers
iti
es 


n t
he New Cent
ury 

ZENG 
Xiao—
ling 

Dep
art
men
t o
f Phy
sic
al 
Educ
ati
on,The
 Fi
rst
 No
rma
l S
choo
l,Cha
ngs
ha 
410
002,Ch
ina)
 

Ab
stract:Te
achi
ng 
nlode
 is
 the
 br
idge
 li
nked 
P.E.t
heor
y pr
act
ice,and 
it i
s al
so 
he 
t pledge
 met
hod 
of 
P・E・i
n 

n0肿 a
l uni
ver
sit
ies
 whi
ch s
houl
d ex
plor
e s
ome
 tea
chi
ng mo
de wi
th p
eda
gog
ical
 char
act
er
ist
ics,s
tres
sing t
rai
ning
 

he st
udent
s eompr
ehensi
ve abi
lit
y S
O as t
o devel
op a group of 
teacher
s wi
th hi
gh qua
lit
y and 
meet
 the needs of
 P・
 

E.t
a chi
e ng r
efor
m i
n t
he new 
cent
ury.
 

Ke
y words:ne
w c
ent
ury;nor
mal u
ni、
 
esi
r t
ies;P.
E.t
eachi
ng 
mode
 


上接 第 9
7页)
 
On Concept
 of 
Int
eres
t Track and Fi
eld and It
s Creat
ing 
Pri
nci
ples and M et
hods 

FENG  一
li,LI
 Ru-
xin 

Depa
rtme
nt 
of 
Phys
ic
al 
d uc
E at
ion,Xi
ang
nan 
Uni
vesi
r t
y,Ch
enz
hou
 423
000,Chi
na)
 

Abst
rac
t:I
nte
res
ting 
tra
ck 
and 
ie
f l
d i
s a
 gener
al 
name
 for
 tr
ack 
and 
ie
f l
d ac
tivi
ti
es 
of 
ent
ert
aini
g 
n a
nd 
int
ees
r t
ig 

qua
lit
ies
 de
signe
d on
 he 
t bas
is 
of 
he
t  
phy
sio
log
ica
l a
nd 
psyc
hol
ogi
ca
l f
eat
ur
es 
f 
o he 
t youn
gst
es .The 
r pre
sent
 pap
er 

makes
 a di
scus
si0n of t
he concept,f
eat
ures of
 int
er
est
ing 
track and f
iel
d act
ivi
ties and t
he pr
inci
pls f
e or cr
eat
ig 

hes
t e ac
tivi
ti
es,t
he 
pur
pos
e o
f whi
ch 
is 
to 
cul
ti
vat
e and 
promot
e he
t  
dev
elo
pme
nt 
of 
int
ere
sti
ng 
tra
ck 
and 
ie
f l
d a
nd 


0 enr
ich 
he 
t c0nt
ent
 f 
o t
rac
k and 
ie
f l
d ac
tivi
ti
es.I
t i
s hope
d t
hat
 int
eres
ting
 tr
ack
 and
 fie
ld 
coul
d c
ome i
nto
 PE 

cl
ssr
a oom wi
h t
t he exp
e ct
ati
on of
 enr
ichi
ng t
he cont
ent
 of 
PE.
 

Ke
y word:i
nter
est
ing 
trac
k a
nd 
ie
f l
d;c
onc
ept;f
at
e ur
s ;pr
e inci
pls ; me
e hods
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