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1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109 學年度 《菩薩藏會.四無量品》補充資料

1 〔宋〕十者、荷負眾生極重檐轉,堅固精
2 進,善出離故。
3 ➠ 能為一切眾生廣作利益,荷負眾生,曾
4 無休息
5

9 東晉天竺三藏佛馱跋陀羅譯《大方廣佛華
10 嚴經.入法界品》:「又見彌勒讚歎諸
11 佛,恭敬供養;或為醫王,療治眾病;失
12 正路者,示以正道;或為大船師,導至寶
13 洲;或為馬王,荷負眾生,令離鬼難;或
14 為論師,造諸經論;或為轉輪王,十善化
15 世; 」
16 〔宋〕十者、荷負眾生極重檐轉,堅固精
17 進,善出離故。
18 ➠ 或為馬王,荷負眾生,令離鬼難
819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109 學年度 《菩薩藏會.四無量品》補充資料

1 隋天竺三藏法師闍那崛多等譯《大法炬陀
2 羅尼經.菩薩行品》:「阿難!爾時無畏
3 菩薩復白放光如來.應供.正遍覺言:
4 『快哉——世尊!——大慈愍我及餘未學
5 諸眾生等,如我無異。世尊!我等頻重諮
6 問是義,如來悲愛教誨我等,猶如父母。
7 然我今者於佛所說更加尊重,不敢毀
8 謗。』爾時放光如來告無畏言:『如是,
9 如是,摩那婆!如汝所說。若有菩薩於如
10 來所起尊敬心,不斷絕者,一切世間天、
11 人眾等於是菩薩亦深敬重,如是菩薩於我
12 法中大弘利益。何以故?如是菩薩住諸佛
13 法,順於佛教,當來之世大作佛事。是故
14 如來知此菩薩為佛法器,堪受一切諸佛記
15 證,方便令彼速得成熟。』
16 無畏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所言「極
17 愛」,義何謂也?』佛言:『摩那婆!我
18 言「極愛」,即是顯示哀愍世間無救眾
19 生,教入佛法,令不斷絕。以是義故,如
20 來說言是為大事,是大重擔。』
820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109 學年度 《菩薩藏會.四無量品》補充資料

1 無畏復問:『菩薩久如當捨此擔?』佛
2 言:『無畏!此菩薩作是念:「我要當令
3 一切眾生度生死海,入無餘涅槃!」若眾
4 生盡者,此擔方息。』
5 無畏復問:『所言「重擔」,若同世間頂
6 戴背負,則可見知。今不如是,云何可
7 信?』佛言:『摩那婆!如汝所言。在項
8 髆者,是謂世間愚夫力負,非菩薩擔。菩
9 薩擔者,誓願荷負一切眾生出離世間,非
10 項背也。』
11 無畏復問:『悲願荷負既非項髆,以何義
12 故名之為「擔」?』佛言:『摩那婆!如
13 東方一切無邊世界所有眾生,菩薩發心荷
14 負,悉當令入無餘涅槃,南、西、北方、
15 四維、上、下盡虛空界所有眾生,菩薩安
16 處,亦復如是。摩那婆!十方所有諸眾生
17 界若現、不現,菩薩皆令住涅槃中。以是
18 因緣,名之為「擔」。』
19 無畏復問:『以何義故復名「荷負」?』
20 佛言:『摩那婆!譬如長者家內豐饒,多
821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109 學年度 《菩薩藏會.四無量品》補充資料

1 諸珍寶,種種資財倉庫充溢,具足童隸,
2 唯有一子。然彼長者於是子所心常愛念,
3 終不暫捨。見其所為,亦無違逆。以愛念
4 故,財寶樂具,悉給與之,無有疲倦。如
5 是——摩那婆!——菩薩.摩訶薩憐愍眾
6 生,亦復如是:一切樂具,盡皆與之,乃
7 至令入無餘涅槃。是故名為「荷負重
8 擔」。如是菩薩愍諸眾生,行大精進,亦
9 令眾生行菩薩事,速疾成熟諸波羅蜜,亦
10 滿自身精進莊嚴。』
11 無畏復問:『何謂「成熟」?』佛言:
12 『摩那婆!所言「成熟」者,是謂菩薩於
13 諸眾生起大慈悲,與究竟樂,離自憂惱。
14 是名「成熟」。又於諸佛不生謗毀,常加
15 讚歎,亦名「成熟」。』
16 無畏復曰:『若如是者,諸佛.如來於眾
17 生中最為殊勝,皆由憐愍諸眾生故。』佛
18 告:『摩那婆!我言「成熟」者,謂於一
19 切善法具足圓滿,乃名「成熟」。摩那
20 婆!譬如陶師欲造諸器,先取好土,雜以
822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109 學年度 《菩薩藏會.四無量品》補充資料

1 石沙,用水和治。手揉足踐,令泥精熟,
2 堪任為器,置諸輪上,執杖轉輪,極令迅
3 急,以手搏拍,隨作何器,坏皆成就。何
4 以故?以泥先調故。而彼陶師將諸器坏或
5 置日中,或在陰處,漸令乾燥,然後更以
6 雜色塗之。暴令牢實,或積窯中。若聚平
7 地,兼取薪糞,晝夜焚燒。於是陶師與其
8 眷屬周遍觀察,迭共防守,不令惡人挾持
9 青豆及以胡麻,擲置窯中,毀壞諸器。比
10 達天明,火勢亦盡,器皆成熟。此時陶師
11 方大歡喜,卻坐思念:「眾器得成,我事
12 已辦!」如是——摩那婆!——如來常教
13 諸菩薩等次第修行六波羅蜜,欲令成熟,
14 亦復如是。』」
15

16 〔宋〕十者、荷負眾生極重檐轉,堅固精
17 進,善出離故。
18 ➠ 菩薩擔者,誓願荷負一切眾生,出離世
19 間

823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109 學年度 《菩薩藏會.四無量品》補充資料

1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制譯《大方廣佛華
2 嚴經.十迴向品》:「佛子!菩薩.摩訶
3 薩見諸眾生造作惡業,受諸重苦,以是障
4 故不見佛,不聞法,不識僧,便作是念:
5 『我當於彼諸惡道中代諸眾生受種種苦,
6 令其解脫!』菩薩如是受苦毒時,轉更精
7 勤,不捨不避,不驚不怖,不退不怯,無
8 有疲厭。何以故?如其所願,決欲荷負一
9 切眾生,令解脫故。菩薩爾時作是念言:
10 『一切眾生在生、老、病、死諸苦難處隨
11 業流轉,邪見無智,喪諸善法。我應救
12 之,令得出離!』又諸眾生愛網所纏,癡
13 蓋所覆,染著諸有,隨逐不捨,入苦籠
14 檻,作魔業行,福智都盡,常懷疑惑,不
15 見安隱處,不知出離道,在於生死輪轉不
16 息,諸苦淤泥恒所沒溺。菩薩見已,起大
17 悲心、大饒益心,欲令眾生悉得解脫,以
18 一切善根迴向,以廣大心迴向,如三世菩
19 薩所修迴向……」

824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109 學年度 《菩薩藏會.四無量品》補充資料

1 〔宋〕十者、荷負眾生極重檐轉,堅固精
2 進,善出離故。
3 ➠ 如其所願,決欲荷負一切眾生,令解脫
4 故
5

10

11

12

13

14

15

16

825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109 學年度 《菩薩藏會.四無量品》補充資料

1 世親菩薩造、隋天竺三藏笈多共行矩等譯
2 《〈攝大乘論〉釋論.應知勝相勝語.四
3 意四合義章》:「論曰:解釋言教中義
4 者,如說初句為本,以餘句顯示其分,或
5 功德依止,或義依止。……
6 論曰:復次『義依止』者,如經說:『菩
7 薩具足三十二法者,說名「菩薩」。於一
8 切眾生起利樂意故:令入一切智智故;知
9 我何價故;捨憍慢故;牢固意故;非有所
10 為,作憐愍故;於親、非親平等心故;究
11 竟親友,乃至涅槃際故;應量而語故;微
12 笑先言故;無限大悲故;荷負重擔,無退
13 屈故;無疲惓意故;聞義無厭故;自所作
14 罪,能見其過故;於他罪失不嫌而誨故;
15 一切威儀中修菩提心故;不求果報而行施
16 故;不依止一切有趣生而持戒故;於一切
17 眾生無礙行忍故;攝取一切善法而行精進
18 故;捨離無色界而修禪故;方便相應智慧
19 故;以四攝事為攝方便故;持戒、破戒,
20 慈愛無二故;恭敬聽聞正法故;恭敬住阿
826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109 學年度 《菩薩藏會.四無量品》補充資料

1 蘭若處故;於世間雜事不樂著故;於下乘
2 中無悕欲故;於大乘中見功德故;遠離惡
3 友故;親近善友故;淨修四梵行故;遊戲
4 五通故;隨智行故;於住正行、不住正行
5 諸眾生不棄捨故;一向語故;重真實故;
6 菩提心為首故。」
7

9 〔宋〕十者、荷負眾生極重檐轉,堅固精
10 進,善出離故。
11 ➠ 無限大悲故;荷負重擔,無退屈故
12

13

14

15

16

17

827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109 學年度 《菩薩藏會.四無量品》補充資料

1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傳
2 法大師.臣施護奉詔譯《佛說大迦葉問大
3 寶積正法經》:「佛告迦葉波:『若諸菩
4 薩具足三十二法,名為「菩薩」。』迦葉
5 白言:『云何三十二法?』『所為利益一
6 切眾生:一切智智種子,不量貴賤,令得
7 智慧;為一切眾生低心離我,真實愍念;
8 其意不退;善友、惡友,心行平等;雖到
9 涅槃,思念愛語;先意問訊;愍見重擔;
10 於諸眾生恒起悲心;常求妙法,心無疲
11 厭;聞法無足;常省己過,不說他犯;具
12 諸威儀;恒發大心;修諸勝業,不求果
13 報;所生戒德滅諸輪迴;令諸有情道心增
14 進;一切善根,皆悉集行;雖行忍辱,精
15 進如入無色禪定;智慧方便善解總持;恒
16 以四攝巧便受行;持戒、犯戒,慈心不
17 二;常處山林,樂問深法;世間所有,種
18 種厭離;愛樂出世無為果德;遠離小乘,
19 正行大行;棄捨惡友,親近善友;於四無
20 量及五神通,皆悉通達,已淨無知;不著
828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109 學年度 《菩薩藏會.四無量品》補充資料

1 邪正,如實依師;發菩提心,純一無雜。
2 迦葉!如是具足三十二法,是則名為「菩
3 薩」。我今於此重說頌曰:
4 利益諸眾生  欲行清淨行
5  令生一切智  不擇於貴賤
6  同入如來慧  真實愍眾生
7  心意不退轉  善友及惡友
8  平等觀於彼  雖到於涅槃
9  愛語先問訊  憂愍於重擔
10  及彼諸眾生  不斷於大悲
11  求法心無苦  聞義常不足
12  ……」』」
13

14

15

16

829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109 學年度 《菩薩藏會.四無量品》補充資料

1 宋天竺三藏法師求那跋陀羅譯《菩薩行方
2 便境界神通變化經》
3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大薩遮尼乾子
4 所說經.如來無過功德品》
5

10 「大王!是沙門瞿曇成三十二大悲之行。
11 何等三十二?
12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於諸眾生畢竟成
13 就三十二種大悲觀心。何等三十二?
14

15

16

17

830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109 學年度 《菩薩藏會.四無量品》補充資料

1 見世眾生沒愚癡闇,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
2 行於大悲。
3 一者、沙門瞿曇見諸眾生墜墮癡闇大黑處
4 故,起大悲心。
5

10 見世眾生在大無明 ,是沙門瞿曇於是眾
11 生行於大悲。
12 二者、沙門瞿曇見諸眾生墜墮無明所纏窟
13 故,起大悲心。
14

15

16

831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109 學年度 《菩薩藏會.四無量品》補充資料

1 見世眾生墮在於大生死輪迴,是沙門瞿曇
2 於是眾生行於大悲。
3 三者、沙門瞿曇見諸眾生墜墮世間大險處
4 故,起大悲心。
5

10

11 見世眾生常勤行於不善寂法,是沙門瞿曇
12 於是眾生行於大悲。
13 四者、沙門瞿曇見諸眾生離寂靜處,墮世
14 間故,起大悲心。
15

16

17

832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109 學年度 《菩薩藏會.四無量品》補充資料

1 見世眾生隨於大流順流而去,是沙門瞿曇
2 於是眾生而起大悲。
3 五者、沙門瞿曇見諸眾生墮大瀑水,隨漂
4 流故,起大悲心;
5

10

11 見世眾生墮於大山,大苦逼切,是沙門瞿
12 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
13 六者、沙門瞿曇見諸眾生墮在顛倒險難大
14 苦處故,起大悲心。
15

16

17

833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109 學年度 《菩薩藏會.四無量品》補充資料

1 見世眾生離於聖道,墮於邪道,是沙門瞿
2 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
3 七者、沙門瞿曇見諸眾生墮在惡道,離聖
4 道故,起大悲心。
5

10

11 見世眾生閉大牢獄,自然纏縛,是沙門瞿
12 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
13 八者、沙門瞿曇見諸眾生為大煩惱能縛所
14 縛,常為種種煩惱羅網所纏裹故,起大悲
15 心。
16

17

834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109 學年度 《菩薩藏會.四無量品》補充資料

1 見世眾生貪於色、聲、香、味、觸故,無
2 厭無滿,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
3 九者、沙門瞿曇見諸眾生於諸境界常不可
4 足,不可滿故,起大悲心。
5

10 見世眾生是愛奴僕,常繫屬他,是沙門瞿
11 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
12 十者、沙門瞿曇見諸眾生屬諸愛主,不自
13 在故,起大悲心。
14

15

16

17

835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109 學年度 《菩薩藏會.四無量品》補充資料

1 見世眾生老死逼切,羸劣困悴,是沙門瞿
2 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
3 十一者、沙門瞿曇見諸眾生常為老死大苦
4 劫害,不生厭故,起大悲心。
5

10

11 見世眾生常病逼切,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
12 而起大悲。
13 十二者、沙門瞿曇見諸眾生不離諸疹,為
14 諸一切種種病苦所逼惱故,起大悲心。
15

16

17

836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109 學年度 《菩薩藏會.四無量品》補充資料

1 見世眾生為三火燒,常觸燋熾,是沙門瞿
2 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
3 十三者、沙門瞿曇見諸眾生三火常然,晝
4 夜常燒,常不滅故,起大悲心。
5

10

11

12 見世眾生下纏所纏,增長生死,是沙門瞿
13 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
14 十四者、沙門瞿曇見諸眾生下業所纏,增
15 長世間諸苦惱故,起大悲心。
16

17

837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109 學年度 《菩薩藏會.四無量品》補充資料

1 見世眾生心常驚怖,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
2 而起大悲。
3 十五者、沙門瞿曇見諸眾生常懷驚怖,無
4 安隱心故,起大悲心。
5

10

11

12 見世眾生貪嗜少味,不見過患,是沙門瞿
13 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
14 十六者、沙門瞿曇見諸眾生少利所纏,忘
15 大過故,起大悲心。
16

17

838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109 學年度 《菩薩藏會.四無量品》補充資料

1 見世眾生久眠放逸,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
2 而起大悲。見世眾生墮大飢餓,常互相
3 害,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
4 十七者、沙門瞿曇見諸眾生為諸種種放逸
5 所醉,無始睡蛇常睡在心,在曠野道常為
6 五陰怨家逐故,起大悲心。
7

10

11

12

13 見世眾生常在衰損,互相劫奪,是沙門瞿
14 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
15 十八者、沙門瞿曇見諸眾生常為諸蓋劫善
16 財故,起大悲心。
17

83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