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0

【原典首发】 ■

关于《人道主义书信 》的提示 ①

[德]海德格尔②( 著)

王宏健 朱锦良③( 译)

【摘要】 这则材料汇集了海德格尔对《人 道 主 义 书 信 》的 反 复 评 注 ,共 有 27 条 评
语 。 这些评语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 第一种是海德格尔对相关指责的回应 ; 第二种是对形
而上学传统及其影 响 下 的 人 的 本 质 的 总 结 ; 第 三 种 是 对 一 些 基 本 词 语 ( 如 存 有 、庇 护
者 、同一者 、自适应事件 、绽 —出等 ) 的进一步注释 ,以及在此视域下对人的本质的重新
思考 。 借助于这些回应 、总结和注释 ,读者得以对转向后的海德格尔的思想格局有更加
确切的把握 。
【关键词】 人道主义书信,存有,自适应事件,庇护,形而上学

1. 书信
语言是存在之家。
诚然。但我们却不能遗忘对存在的遗忘状态 。一旦我们对这种遗忘有所思虑,那么,
家是罕见的,我们自身是更为罕见的。
我们居住 在 失 真 ( Verwahrlosung) ④ 之 中。 居 住? 筑 造? 毋 宁 说 是 摧 毁 和 误 入 迷
途———也许会得偿所愿: 迷失。错乱者与林中路。人们究竟是否理解这一点? 不。

2. 书信
大多数人认为,此刻启蒙与阐明已经被给出; 他们没有注意到,他们刚刚被引到谜团
面前; 书信仅仅是一个机会,一个保护谜团的机会。

① 原文出处: Martin Heidegger,Zu eigenen Verffentlichungen( GA 82) ,hg. von Friedrich-Wilhelm v. Herrmann,Frankfurt
am Main 2018,SS.565-576.
② 作者简介: 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1889—1976) ,
20 世纪德国哲学家,在现象学、存在主义、诠释学、生命哲学
等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
③ 译者简介: 王宏健,弗莱堡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德格尔哲学及其对哲学史的解读。朱锦良,
维也纳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现象学、存在论、海德格尔哲学。
④ Verwahrlosung 原意为“荒芜”“废弃”,此处突出与“真”的关联,故译作“失真”。———译注

— 35 —
存在论的伦理学———以海德格尔为中心的探讨伦理学术 5

3. 书信

存在既非上帝( der Gott) ,也非神 ( das Gott) ,也就是说,它也不是以非人格的方式作


用着的万有( Allwesen) 。
这一切都是从“人格”以及存在者的整全性 ( Allheit) 出发被揭示的,且并非在存有的
本质中被思考,在返回步伐中被觉知和保存。

4. 关于人道主义书信

人们认为,这封信是对某种立场的辩护,而辩护已经在防御之中了。 而防御呢? 难道
不是进攻与防御?
我应该在何种机所面前为自己辩护? 没有这样的机所,如果终究能够且允许有一个
的话,只能是存有本身了!
没有这样的机所,是因为诸君甚至还根本不在这一追问的领域之内 ,而他们关于辩护
和防御的空话仅仅透露出,他们也根本没有寻思着去考虑这封信 ,更别提去深入这封信中
去。防御! 然而———在守护的意义上,并且是守护作为财产而方才属于人之本质的东西 ;
在此有着充足的,乃至太多的针对一切现存者而进攻的东西 。 否则一种“进攻 ”该针对什
么? 诸君尚未注意到,他们如何确凿地———在本质上———被这种防御所进攻。 从中他们
可以得出,与他们的立场本身有关的东西,确实取决于他们; 为了针对这一立场的进攻,一
种防御是何其充足!
这封信并不为某种立场辩护———然而它为我们所有人显示出一条道路,亦即通往不
可避免者的通道。
“永恒真理”和“学说”将我们引向何处,自两千年以来的时代的确已经证明了 。

人们只想要这些? 那么,从中抓取、遵循着它就足够了。

5. 书信

在我看来,人们通过这封信中的所谓的防御感到十分受伤,并且这在于,人们根本不
知道提出什么,无论是在所显示的维度中甚至仅仅作为问题而更切近地带向实事的东西 ,
还是根本上传授关于实事本身之物 ———从实事本身出发———的东西。
人们不是尝试这样做,乃至惊讶于此,或者如此生效,相反,人们仅仅重新将一切牵扯
到某种空话之中。

— 36 —
【原典首发】 ■

6. 书信

我并没有借助于这封信而将自己置身于受误解的哭墙之上 ; 我也没有这样的意图,亦
即将同时代人作为没有能力理解我的哲学的人而加以放弃 ; 毋宁说,这封信是对存在之遗
忘状态作为存有与我们历史的基本天命的某种提示 。 即便是我也无法假定自己拥有了
真理。

7. 书信
某种思想与某个问题是以何种方式保持同一的 ?
当一个问题作为问题被确定,亦即当它被追问时,这个问题保持同一; 但同一的问题
不是相同的问题; 这个问题仅仅在空洞的重复中才保持是相同的,这种重复不关心回答,
也不关心将问题必然地设置入不相同者的尝试 。
同一的问题仅当以下情况下是同一的,亦即当它穿越诸多不相同 者,且 一 切 都 被
摧毁。
问题保持为同一的,这意味着,一切回答、相关尝试、通往问题的道路都有待取回; 没
有任何东西得以证明自身。

8. 书信
关于庇护( Hirten) 的本质参见《评论 》五,44( GA97,S.458) 。 庇护者与避难所,而非
牧人与牧群。

9. 对“存在”的误解
( 1) 在形而上学之内的迷乱、混淆,得到了容忍。
( 2) 形而上学中的存在之遗忘状态。
( 3) 有待将存在思考为存有,将存有思考为存有。参见《田间路 》,第 83、85 页。[出
版于 GA99]

10. 关于人道主义书信
倘若今天我又一次可以选择的话,那我更愿意继续承担在这封信为众人所周知之前
所存在的误解,而不是去知道现在在这封信的基础上所散布开来的误解 。 结果始终如此:
人们不愿意思想。

— 37 —
存在论的伦理学———以海德格尔为中心的探讨伦理学术 5

11. 关于书信

此在与时间性
首先,对存在问题的准备从此在出发,而此在处于与主体性的不可避免的争辩之中 。
只要对自为的此在的分析被确定 ,且单独被呈现,那么,就其自身而言,通过这种分析
绝无可能找到一条通往存在之真理的道路 。
这一分析 始 终 仅 仅 显 现 为 这 样 一 种 视 域,亦 即 作 为 时 态 性 的 时 间 性 将 其 庇 护
( bergen) 在内的视域。
另一方面,恰恰因此而必需的是,让如此发端的此在朝向自身直至其最极端者,并且
在不歪斜和不妥协的情况下思考生存的决心 。
任何让超越过早地、未经思虑地牵涉进来 ( 的做法 ) 必然导致,使得进入转向的步伐
的尖锐性和单纯性变得混乱。
然而首先,通过这一分析,这条道路似乎体现为这样一条道路,它传达出转向本身的
实行。错误在于,追随这一假象。
现在看来是这样,那些了解且单独地知道最初的道路尝试的人,他们根本无法承认
1922—1926 年在教学展示中的预备性讲课,无法将这条道路承认为道路,而是仅仅想要
为实事本身而采纳这条道路,他们陷入了以下这种罕见的意见之中,思考同一者意味着,
将相同的意见和对某条道路的相同研究持续地绝对化 ,且否认任何一条道路。 通过这种
意见,整个道路的困难和通往存在之真理的通道的不可避免的迷误恰恰被淹没了 。
倘若人们想要到处按照这一方法行事,那么可以轻易地表明的是,雅斯贝斯,在他写
作《世界观的心理学》之时乃至几年之后,对存在问题一无所知———尽管他对克尔凯郭尔
和尼采有着充分的了解,也恰恰是由于这种充分的了解。

12. 此—在与存在
最艰难的思想是: 人类存在对于存有本身的归属性 ( Zugehrigkeit) 。
为了思考这一思想,长久的犹豫方才是必要的: 排除主体性———否则一切都处于内在
之中。另一方面,人类没有被吸取到存有中,毋宁说,人类是独立的,着眼于存在之真理而
言,人类的“决心 ”是本质性的东西。 因此,首先在一切决断之中,似乎起作用的仅仅是:
自为的此在。

13. 关于书信
在思想中经验遗忘状态之所以是艰难的 ,是因为遗忘会遗忘自身; 此外还因为这里的

— 38 —
【原典首发】 ■

遗忘状态属于存在,而恰恰不是仅仅作为人类的疏忽而被察觉 。而最后,这里始终被遗忘
的是“存在”,而“存在”恰恰是最为熟知的,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因此,根本不值得去专门
追究遗忘。与之相对( 与存在相对) 让虚无得以经验的尝试,以便借此注意到完全不同的
东西———然而,“虚无”———同一者! 此外,存在———真正是差异 ( 超越 ) 。 这如何是同一
的使命( ……) ①

14. 书信
某种辩护? 不! 而是某种劝说的尝试,以便让一些人参与到道路的本质性的经验和
步伐之中。
便是某种争取同意的宣传? 又是一个不! 毋宁说是对任何一种拥护者的远离 ———拥
护者本身遵从道路———且尝试它们的东西。对对手的呼唤!
对思想之实事的呼唤!

15. 书信
关于“让存在”———人们没有轻易地误解它。②

16. 那么“这信”
如此直接地找到了回响,使我反而对这封信产生犹疑。 肯定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或者说它是不充分的。结论太短———不是说关于思想的危险———而是由于感到对思想还
有更多讨论之必要而产生的怯意。 或者我们是说,在这封信里应该找到那些让我们喜欢
的东西?

17. 关于人道主义书信
我们现在又像以前一样,扑向可能的关键词。我们谈论存在的庇护者和存在之家 ,并
认为,如果绕圈子来讲,已经思考了点什么。人们会想知道,海德格尔下一步做什么。
思想的堕落经由罗曼语的阅读。

18. 存有的庇护者
本质之人———

① 此处有三个词无法辨认。———原编者注
② 参见《评论》四,
84-85( GA 97,S.385) 。———原编者注

— 39 —
存在论的伦理学———以海德格尔为中心的探讨伦理学术 5

在本质中罕有之人:
存有的庇护者。
存有、争吵于应用( Brauch) 之中。

( 实事)
由此,一个遥远的———也是不为人知的———结论是,即如尼采所言:
“历史上所有伟人的十二分之十一只是一种伟大实事的代表 。”①

19. 庇护者
庇护者
保护( 真)
危—险
在应用中。

20. 人类———存在的庇护者②
庇护者———但不是牧群的牧人,因而不是它的奴隶,而是:
应用的庇护者
可怕之物的庇护者
在区分中的应用的庇护者
谜团之庇护者
庇护者———我指的不是牧牛人。

21. 书信:仁慈和怒火
( 怒火的仁慈! )
并非善和恶的别名,而是思考其另外的本质,由之才有善和恶 ( 感觉化和感性物 ) 的
产生。
仁慈和怒火,以及危险。③
还有谢林思考了后 / 物理学,并且恰恰是他。

① 尼采: 《生成的无辜》,遗稿,A. Bumler 选编,第二卷,Stuttgart: Alfred Krner,S.371. ———原编者注


② 参考: 《评论》四,66,72,75 ( GA 97,SS.371,376,378) 。———原编者注
③ 参看: 《评论》四,( GA 97) 。———原编者注

— 40 —
【原典首发】 ■

22. 人的本质的形而上学自适应化( Ereignung)


在场者的先行 ( Vorla) 以及人类的先行———也是一个在场者,尽管以某种方式突
显了。
但是,这突显( Auszeichnung) 以遗忘状态隐藏自身: 不是在自适应中的“突显 ”———在
超逾中的起义。
人作为在场者 在“在场”中

ζω
· ον α ρχ η'
作为在场者 成为如此这般的在场者
λε' γειν ( νοε ~ι ν) ( 在场)

23. 书信

( 1) 关联于论 Aλη' θεια( 无蔽,真理) 的文章


( 2) “人道主义”———人
Aλη' θεια 作为存在( esse) 的名称( esse ———形而上学中的“存在”的名称 ) ,而不是真

理( veritas) ( 已被遗忘) 的名称。


人———与“存有”的关系
两者至今: ( 1) 迷途 <——— ( 失真,Verwahrlosung)
( 2) 超—人———在强力意志中被确证的生物( 持存性)

24. 人——— 及存有

人与存有的关系,就是在存有中从存有而来发生的与如此这般的存有的关系 。
关系是作为应用的自适应事件( Ereignis des Brauchs) 的区分。 此处的标题 ( 人———和
存有) 已经带有误导性。从遗忘状态而来的本质的迷误。 这种迷误也只有从本质上才会
相遇———也即在中止遗忘的令其本质( Wesenlassen) 现身之中。
存有是那被遗忘者———寂静的词语———判属( Zuspruch) ; 区分和道说。
道说和语言———语言和判属
死亡
有死者 ( 相对逻各斯而言有死地拥有) ( θνητò Λο' γω 'χ '
· ε ο μενο

( 拥有逻各斯) ( λο' γον ε' χον)

— 41 —
存在论的伦理学———以海德格尔为中心的探讨伦理学术 5

25. 人的本质

形而上学地规定:
也即,作为其他存在者之下的一个存在者,在存在者整体中间凭其特殊之处来思考;

因此: Ζω
· ον ———生 -物。拥有逻各斯( λο' γον ε' χον)

此处,生命( Ζωη' ) ———>自然( φυ' σι)

此处,逻各斯( λο' γον) 作为思之言说( λε' γειν des νοε ~ι ν) : 诸存在者( τὰ o' ντα)

拥有( ε' χον) ——— 能力之禀有:


从这里同时是他在“宇宙”中的“位置”①。
人的本质———
不是出自超逾,也即在场者的先—行和它在此所显示者,
而是出自区分本身———
人在区分中作为自适应事件。

26. 绽—出之规定
( 在区分“的”分解中存乎于内) ( Inne-stehen in Austrag “des”Unterschieds)

并不关联于从那无言闭锁的自身走到—外面这个意义上的内在 ( Immanenz) ,而是


说,这个“出”( Ek-) 指的是被照亮状态的相互性,也即,存在的敞开状态———分-解———;
绽-出: 居( stehen) -于敞开状态中。
这一站立就是作为人类-本质的本质性开端,就其乃是在承-受 ( aus-stehen) 与存有的
关联而言。( 内在-持续是绽-出的一种方式。)

27. 形而上学是什么?

一切取决于,我们如何采纳这个标题:
( 1) 作为一种知识( ε πιστη' μη) 的名字;

( 2) 作为“后-物理学”( τὰ μετὰ τὰ φυσικὰ) 的名字。

μετὰ是“经过”( trans) ( 出来-进去) ( ε κ-ει )

τὰ μετὰ τὰ φυσικὰ: μετὰ τὰ o' ντα ( 在所有存在者之后,追寻 / 进入所有存在者)

① 参看: 《什么是形而上学?》,( 《路标》GA 9) 。———原编者注

— 42 —
【原典首发】 ■


是: 存在者———一,作为存在( ε ι ναι)
μετὰ τὰ φυσικὰ = φυ' σι
形而上学: 自然存在者的自然
( 3) 作为存在者( 在场者) 的如此本质现身着的无蔽( 存在状态) 的名字; 如此本质现

身( so wesend) : 在“作为”( n ) 中。
也即,作为“普遍的”( καθο' λου) 而本质现身为“超-逾”———“根据”( καθ ὰ ) 本质现身
为“经过”( μετὰ ) ———从在场者出发来看。
( 4) 超逾( 先-行) 的自适应事件,作为进入其命运的遣送。

那念思之思( andenkendes Denken) 还是“形而上学”吗?


不是; 不在上述任何意义上。
但它知道“形而上学 ”———在超逾的意义上———作为自适应事件的命运: 也即,拒斥
区分的命运,同时也是区分之遗忘活动的命运。( 如此这般的在场者的先行 ) 这一思考思
索的不是作为存在者的存在状态的存在 ———
ε' ν ( 一) ——— καθο' λου ( 普遍)
γε' νο ( 属)
α κρο' τατον ( 最高者)
ε πε' κεινα ( 超越)
而是存有: 也即,区分之遗忘活动的自适应事件。超逾和区-分。
什么是形而上学? 它探寻如此这般的存在者的真理。 在这个“如此这般 ”中起作用
的是“超逾”———向何方?
ε' ν( 一) ———>
καθο' λου: ( 1) κοινο' ν ( 共同)
( 2) γε' νο ( 属)

τιμιω' τατον ν ( 最高贵存在者)


超逾———以自适应的方式———出自制-作中的在场者的先-行,在其中,制-作将自适应
事件显现为让涌现( aufgehen lassend) ,它依赖于 ( schuld an) 在场者。 它在那里显现 ( Δοκ

ε' ον) 为 φυ' σι( 涌现,自然) ,在 ε ι δο ( 形式,理念 ) 处——— 原因 ( α ι' τιον ) 作为本原 ( α ρχ
η' ) 。
“存在”———由如此这般的存在者得出———也即,存在者本身如何先行出发,从它而

— 43 —
存在论的伦理学———以海德格尔为中心的探讨伦理学术 5

来以及向它而去,并在它的守护中保留着一切。

但是,什么在作为( n ) 中自适应,以及如何自适应: 这就是作为区分之分解的“差异”。
存在者的存在的真理保持于遗忘中 ①。

Remarks on Letter on Humanism

Martin Heidegger

【Abstract】 This material brings together Heidegger's remarks on Letter on Humanism,with a total of 27

comments. These comment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The first is Heidegger's response to relevant

accusations; the second is a summary of the metaphysical tradition and the nature of the human being under its

influence; the third is the further comments for some basic words ( such as Being [Seyn],herdsman [Hirt],the

identical [das Selbe],enowing [Ereignis],ex-istence [Ex-istenz],etc.) ,and rethinking the nature of human

beings in this context. With these responses,summaries and remarks,the reader has a clearer grasp of

Heidegger's thought after the turn.

【Keywords】 Letter on Humanism,Being,Enowing,Cover,Metaphysics

① 64. 海德格尔与波弗勒的对话: “论在场者,对象、物”,


参看: 波弗勒, 1948 年 8 月底,第 72 页,出版于《海德格尔和
波弗勒书信集》。

— 44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