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2/22 統計學的基本概念

一、統計學的功能
1. 資料蒐集
2. 整理分析
3. 評估預測

二、統計學應用
1.使得資訊變得更有意義
2.處理不確定性的問題
3.統計與工商企業
4.統計與科學研究

三、變數的分類
1.自變數與依變數
 研究不同環境(自變數)對於人性格(依變數)的影響
2.連續變數與間斷變數
 連續變數:任兩個值之間都可以加以無限制的細分 e.g.秒數
 間斷變數:由計點所得,不能無限制的細分 e.g.得票數

四、測量的尺度
數值變項
 名義變相(名目變相)
e.g.性別、宗教
集中趨勢計算:眾數
 次序變相(順序尺度)
e.g.服務評等、教育程度、名次
集中趨勢計算:眾數、中位數
離散趨勢:分位數
 等距變相(區間尺度)
e.g.溫度、年份、緯度
集中趨勢計算:眾數、中位數、算術平均數
離散趨勢:分位數、全距
 等比變相(比例尺度)
e.g.價格、年齡、高度、絕對溫度
集中趨勢計算:眾數、中位數、算術平均數、幾何平均數、調和平均數
離散趨勢:分位數、全距、標準差、變異係數
4/26 樣本平均數的假設考驗

例題: 在一份 0(毫無外表吸引力)-400(極有外表吸引力)的量表上,


隨機選取 64 位學生,心理學家先告知這些學生此人選具有正面的人格
特質,然後請這 64 位學生評分, 結果這 64 位學生評分的平均數為
220。先前的研究中,心理學家已經知道在未提示照片中的人具有正面
的人格特質下, 評分者對此人外表吸引力的平均數為 200,標準差為
48,且分數分配接近於常態分配。
1.以母群為對象,使用研究假設與虛無假設重新陳述研究問題
此二母群如下:
– 母群一:曾被告知照片中的人具有正面人格特質的學生。
– 母群二:對照片中的人所具有的人格特質一無所知的學生。
– 研究假設:知道照片中的人具有正面人格特質的學生評價會高於一
無所知的 學生。µ1>µ2 。
– 虛無假設:母群一的分數不會比母群二的分數高。 µ1<=µ2
2.決定比較分配的特性:樣本數同為 64 名學生的平均數次數分配。
– 平均數 200,標準差 48,所以母群變異數為 48*48=2304
– 樣本數大小為 64,所以平均數次數分配的變異數(σ ¿ ¿2 M )¿為
2304/64=36
– 平均數次數分配的標準差為 36 的正平方根,也就是 6。
3.決定比較分配的樣本決斷值,以決定拒絕虛無假設的時機。
– 假設研究者決定使用標準的 5%顯著水準,此為單尾考驗且比較分配
為常態分配。查表後 Z=+1.64
4..決定樣本分數在比較分配的數值
M −µM
– Z=(220-200)/6=3.33 ( z= )
σM
5.比較步驟三與步驟四的數值,以決定是否拒絕虛無假設
因為樣本平均數的 Z 分數 3.33>+1.64,因此可以拒絕虛無假設。

說明: 曾被告知照片中的人具有正面人格特質的學生,其 Z 分數 3.33


大於對照片中的人所具有的人格特質一無所知的學生的 Z 分數。因此
曾被告知照片中的人具有正面人格特質的學生,則對此人的外表吸引
力評分將會明顯增加。
3/15 集中趨勢與變異性

1.算術平均數
2.加權平均數
3.眾數
4.中位數
5.四分位數
6.百分位數
7.離差分數:每一分數與平均數的差
8.標準差

3/22,3/29 推論統計的重要概念
 常態分配
1.連續的分配
2.兩邊對於稱於平均數
3.平均數=中數=眾數
4.曲線有兩個反曲點: µ+1σ µ-1σ
5.曲線下的面積代表機率
6..曲線下的全部面積為 1
 機率

3/8 次數分配表與次數分配圖與型態
 次數分配表
• 列出變相所有可能的數值,數值排列是由高分至低分,依序從上向下排列。
• 將每一數字逐一劃記,並刪除已劃記的數字。
• 計算每一數值發生的次數,並根據此項訊息製作次數分配表
• 計算每一數值分數的百分比
 歸類次數分配表
•數值太多使得一般的次數分配表顯得太過龐大而無法看出次數分配的型態,
解決之道就是把個別數值歸類,例如將焦慮程度 8 與 9 的歸類在 8-9 的區間。
• 利用區間所製作出的次數分配表,就稱為歸類次數分配表
• 關鍵在於調整區間大小,直到你找到一個合適的區間大小(如 2, 3, 5 or
10),且讓區間總數維持在 5-15 個左右。
• 每組的下限應該是區間大小的倍數,每組的上限都正好低於下個區間的下限
數字。
*重要公式

 直方圖
• 每一長條的高度代表每一區間或數值的次數
• 各長條之間通常不留空隙
• 以名義變項所製作的直方圖生圍長條圖,因為之間沒有特定順序,所以長條
之間必須留下空隙
 多邊圖
• 使用線的高度來表示次數的多寡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