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圈"的耽美 国内耽美文化发展概述,邓楠楠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1 年第 1 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No. 1 2021

“ 出圈”的耽美:国内耽美文化发展概述

邓楠楠 韩 敏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重庆 400715)

摘要:近年来,较多的耽美文化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让广大的受众开始了解耽美文化。 2019 年,以


《陈情令》为代表的耽美改编作品在海内外掀起了收视狂潮,让耽美文化圈层外的广泛受众更深入地
了解了耽美文化。 从学术史维度梳理了国内耽美文化的发展历程,在探寻中国耽美文化与日本耽美文
化因缘关系的基础上,发现当前国内耽美文化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出圈”:一是耽美文化受众的
“出圈”,由趣缘群体向大众的传播;二是传播渠道的“出圈”,采用隐喻、“阉割”的方式向主流价值靠
拢,由趣缘群体内部的“私相授受”转向影视的主流化传播;三是耽美文本的多元化发展,扩展了耽美
文化版图。
关键词:耽美文化; 趣缘群体; “出圈”; 同人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1999 (2021)01 - 0094 - 05
DOI:10.19406/j.cnki.cqkjxyxbskb.2021.01.017

一、起源:日本耽美和中国耽美的因缘关系

(一)日本耽美文化:在唯美风格漫画中诞生的耽美
耽美(たんび),日语发音为 TANBI ,中文可翻译为“唯美”。 耽美文化主要指表现两个男性之间的爱情的文
化作品。 虽然耽美作品以男同性爱情为主,但是却有别于现实中的同性恋文化或同志文学。 耽美作品主要采用
架空的手法,以女性为想象的受众群体,展现对男同志群体的美好想象。
日本耽美文化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具有紧密的因缘关系。 日本的耽美文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日本
文学创作领域中萌发的唯美主义以及“沉溺于美好”的耽美风格文学;第二阶段是当唯美主义文学创作风格的
影响蔓延到漫画领域后,日本漫画中出现了“美少年崇拜”情节,专门表现两个美少年之间唯美爱情的耽美漫画
成为一个独立的漫画类型,标志着当前所说的“耽美文化”的诞生。
第一阶段:19 世纪末期,日本文学出现了耽美创作风格。 以谷崎润一郎为代表的日本作家深受英国浪漫主义
诗人拜伦、美国现代小说家爱·伦坡和英国唯美主义小说家王尔德等人的影响,他们的作品表现了“因为是美的,
所以是正确的”创作观念 [1]。这一时期的耽美作品以唯美为价值诉求,逃避残酷的现实,沉溺于美好的幻想。日本女
性文学家森茉莉的《恋人的森林》《枯叶的床》等作品,在承袭了日本传统的唯美主义观念基础上,开启了描述两个
男性之间爱情的先河,因此森茉莉被称为“耽美小说开山鼻祖”。 此时的耽美还“寄身”于唯美主义的文学羽翼之下。
第二阶段:20 世纪 60 — 70 年代出现的耽美风格的少女漫画,标志着“耽美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趣缘圈层
文化的产生。 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社会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女性解放运动的影响,在宪法的支持下女性获得
和男性平等的雇佣地位并逐渐成为社会消费主体。 日本漫画受到唯美主义文学风格的影响,也开始经历一次重
要的变革。 少女漫画逐渐占领了日本漫画的半壁江山,大部分女性漫画家开始在以“模糊的性别形象”来表现爱
情,表现出明显的“美少年”崇拜。 1976 年,由竹宫惠子在《少女 COMIC 》上连载的漫画《风与木之诗》赋予了耽美

收稿日期:2020 - 10 - 15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新中国电影观众成长史研究”(2020YBYS20 )
作者简介:邓楠楠(1993 — ),女,白族,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闻与传播。
通信作者:韩敏(1970 — ),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新媒体技术与社会变迁、性别与媒介。

— 94 —
新的意义。 这一时期被称为“耽美漫画”作品的表现主题是两个美少年之间的唯美爱情,“BL”(Boys ’Love )成了
耽美的代名词,《风与木之诗》被公认为是最早的耽美漫画。
1978 年,日本第一本耽美刊物《JUNE》的创立,意味着耽美漫画独立于其他漫画形式,成为日本漫画中的一
个独立分支。 漫画中描绘的突破性别藩篱的美少年之间的爱情立即收获了大批主张男女地位平等的女性粉丝,
在粉丝对耽美漫画狂热的追捧浪潮下,日本漫画界催生出一种新的创作形式,即漫画同人志。 1916 年,“东京漫
画会”发行了第一本漫画同人志,随后耽美漫画的同人志作为同人志中的一个分支,在粉丝的追捧和原创作品
大量生产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发展起来。
(二)中国耽美文化:以同人小说为开端的耽美
20 世纪 90 年代末,日本耽美漫画通过互联网传入中国,催生出了以同人小说为开端的中国耽美文化。 “同
人志”在日本早已有之,“同人”来源于日语的“どうじん”一词,意为“志同道合之人”。 最初的同人作品主要指流
行于漫画领域中同好们基于原作进行的二次非商业化创作, 它是一种传播于小型趣缘圈层中且没有版号的私
人漫画出版物。 随着耽美漫画影响范围的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粉丝、同好,而以女性为主的耽美同好者都自
嘲地将自己称为“腐女”,“腐女”的日文是“ふじょし”,“腐”有“不可救药”的意思。 现在,“腐女”一词也被圈外人
用来指代喜欢描述男男爱情作品的女性。
这一时期传入中国的日本耽美漫画作品有后藤信的《春风物语》、秋月透的《富士见交响乐团》等。 互联网作
为传播渠道具有显著的去区域化特征,它推动了日本耽美文化在中国的快速传播。 原来只能通过漫画杂志传播
的耽美作品以及漫画作品的同人小说,经由互联网开始传入中国并迅速俘获了一批以“80 后”为主的年轻人。
当时对中国耽美漫画读者产生较大影响的耽美漫画主要有日本 CLAMP 工作室的 “命运三部曲”(《东京巴比
伦》《圣战》以及《X 战记》)和以画漫画同人志出名的日本女性漫画家尾崎南的《绝爱 1989 》。
中国早期的耽美文化版图中以日本耽美漫画的同人小说为主,还有少量的本土原创耽美小说。 1998 年成
立的动漫网站“桑桑学院”中的“耽美小岛”专栏是中国较早发布耽美同人作品的平台。 此后,一些网络论坛也开
始设置专门的耽美板块,给耽美粉丝的作品提供交流空间。 随着发布平台的增多以及读者的多元化需求,中国
的耽美作品开始由同人志转向原创。 1999 年成立的“露西弗俱乐部”是中国第一个专门的耽美文学网站,一些
原来以写同人文学为主的耽美作者如蓝淋、风弄等,也开始转向产出原创作品。 2003 年建立的“晋江文学城”是
具有代表性的原创女性文学网站,伴随着晋江文学城的建立出现了大量的耽美原创作者,整改后的晋江文学城
成了耽美小说网站的代名词。

二、发展:国内耽美文化的“出圈”趋势

(一)耽美小说文本:内容的本土化与人物原型的多元化
中国耽美小说本土化发展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以草根为写作主体的中文网络文学的快速发
展;二是耽美文学发表平台和网络社区空间的增多。 耽美小说本土化的表现可以从原创耽美小说和同人耽美小
说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原创耽美小说。 2002 年,作家风弄在露西弗俱乐部开始连载穿越类古风耽美小说《凤于九天》。 2010 年,
另一个面向女性读者的耽美文学网站“长佩文学网”(长佩新站)建立。 此时,耽美小说呈现出原创小说和同人小
说并肩发展的趋势,小说的数量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 据统计,2003 — 2010 年,晋江文学城带有“纯
爱”标签的耽美小说数量从 500 部增长到了 42 600 部 [2]。 在网络文学发展大潮的推动下,原创耽美文学在专门
的发表平台中逐渐产生了含有古风、武侠、玄幻等元素的耽美小说。 中文耽美小说从对日本耽美小说的模仿转
向具有本土化倾向的原创,这一时期连载的小说有天籁纸鸢的《花容天下》、大风刮过创作的古风玄幻耽美小说
《桃花债》等成为了原创古风耽美作品的经典。 同时,原创作品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以晋江文学城签约作者为例,
到目前为止,作者收藏(指被读者收藏作品数量)排行前十的作者,如 Priest 、巫哲、非天夜翔、漫漫何其多、淮上
等人,他们大多在 2009 — 2010 年开始在晋江文学城连载作品,并以平均每年两部作品的创作速度发展。
第二,同人耽美小说。 随着同人文化圈的不断扩大,同人作品的创作开始涉及各种趣缘圈层,如 ACG 文化

圈 、影视圈等。同人作品发展出了小说、音乐、剪辑视频、广播剧等多种形式。同人作品的发表平台也相继出现,
原创作品与同人作品之间形成的“互哺”模式是同人作品数量激增的两个主要因素。
专业化发表平台和扁平化网络社区的同步发展推动了同人作品创作数量的增长。 2005 年成立了以欧美影

— 95 —
视同人文学作品为主的发表平台“随缘居”,《哈利波特》《复仇者联盟》等系列电影中的人物角色成为了热门的
二次创作对象。 2012 年建立的网易 Lofter 是一个以“轻博客”为自我定位的作品发布平台,后因聚集了大量的
同人作品(包括同人插画、同人短篇小说)而成为了当时著名的同人作者创作平台。 同时,百度同人贴吧、同人论
坛等网络社区的关注人数也在持续增长。
同人作品的增加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同人小说和原创作品之间形成的“互哺”模式。 原创作品成为了同人
小说创作的原动力,优秀的同人作品“反哺”原创作品,扩大了原创作品的传播范围并吸引了新的粉丝读者,在
此基础上又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到同人作品的创作之中。 比如,《盗墓笔记》作者南派三叔在 2013 年联合集文网
和中国移动收集阅读基地举办了“盗墓同人·原创征文”大赛,以此鼓励原著衍生作品的创作,作品形式包括小
说、漫画、歌曲以及视频等。
在同人作品传播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耽美蔓延到趣缘圈层之外,出现了同人作品原型人物多元化的趋势。
通过对各大平台发布的同人作品的观察和统计可以看出, 如今的同人作品已经不再局限于对耽美小说或者漫
画的同人创作。 同人作品中的两位男性角色原型已经有了跨越作品、跨越时空等多种组合方式,同人作品的创
作范围已经由原来虚构的角色延伸至现实世界中的人。比如,在 B 站(哔哩哔哩)上就有把《哈利波特》中的“伏
地魔”和相声演员岳云鹏设置成情侣的剪辑视频。 换言之,只要符合创作者心中的人物角色设定,漫画中的人物
都可能和现实世界中的某位明星偶像组成“CP ”(Couple ,情侣或者配对)。 赵毅衡教授认为,这种基于想象创作
的同人作品可以理解为是对原作品中的背景设定或人物角色的语义积累的延续 [3]。
(二)耽美影视文本:从“耽美剧”到“耽改剧”
耽美作品的影视化以“耽美剧”为开端,现阶段以“耽改剧”为主要传播形式。 “耽美剧”是指以原创耽美作品
改编的影视剧,而“耽改剧”和“耽美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原创作品的改编程度上。 虽然“耽改剧”在内容上
(特别是角色感情线)进行了很大的改动,但是丝毫没有影响耽美同好们对两位男主角之间的爱情幻想,“耽改
剧”也以一些“打擦边球”的镜头和台词捕获了众多“腐女”的眼球。
资本的关注推动了“耽美剧”向“耽改剧”转变。 2014 年,中国第一部耽美电影 —
—— 改编自 Angelina 同名小
说《你是男的我也爱》的耽美电影《类似爱情》上映,因其上映后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仅在“腐女”圈子中有小范
围的传播,所以未获得大众以及资本的关注。 2015 年,耽美网络剧《逆袭》播出,其制作费仅有 140 万元,但在腾
讯视频上播出后,仅 4 周其视频点播量就突破了 2 000 万次。 2014 — 2020 年,据不完全统计,由耽美原创作品改
编并上映播出的影视剧有 34 部 ⑵,2016 年因为播出的耽美剧数量之多,影响范围较广而被称为“耽美剧元年”。
表 1 显示,2017 年是耽美 IP (Intellectual Property ,知识产权)的影视剧开发低潮。 为了更加符合电视剧制作
准则,发挥耽美 IP 改编的利益最大化,既能利用好耽美作品积累的粉丝热度,又能够吸引更为广泛的非耽美爱
好者受众,由“耽美剧”走向“耽改剧”成了必然趋势。
表1 2014 — 2020 年播出的主要“耽美剧”统计 单位:部
年份 数量 剧 名
2014 1 《类似爱情》
2015 2 《逆袭》《类似爱情 2 只有我知》
2016 16 《上瘾》《重生之名流巨星》《识汝不识丁》《双程》《不可抗力》《烟袋斜街 10 号》《刺客列传》等
2017 5 《决对争锋》《有毒》等
2018 5 《镇魂》《盛势》等
2019 3 《陈情令》《晨阳》《少年江湖物语》
2020 2 《鬓边不是海棠红》《成化十四年》

淡化原著中的角色感情成为了“耽改剧”的主要手段。 很多耽美 IP 剧在进行改编时对原作品中的感情线改


动的方法是直接删除原作中的男同性爱情元素,将同性之间的爱情改编为互相扶持的“兄弟情”,或者在改编时
直接给原作品中的两位男性主角加上各自的男女爱情的支线。 例如,2018 年改编自晋江签约作者 Priest 同名小
说的网络剧《镇魂》,2019 年在腾讯播出的改编自墨香铜臭的 原 创 耽 美 小 说 《魔 道 祖 师 》的 网 络 剧 《陈 情 令 》,
2020 年 8 月由水如天儿的小说《鬓边不是海棠红》改编的同名耽美电视剧在北京卫视播出。 “耽改剧”通过对原
作品中的男男爱情内容进行删减或者模糊化处理,实现了播放平台从网络平台向地方卫视的转移,突破了圈层
文化发展的限制。
“耽改剧”模式的成功,让很多投资方将视线转向了具有巨大粉丝潜力的耽美 IP 。 据晋江文学城作品库统

— 96 —
计,成功进行游戏、影视、漫画等版权改编签约的作品共有 831 部,其中改编签约的“纯爱”类作品有 296 部,“纯
爱”作品签约改编类型见表 2 。
表2 晋江文学城成功签约的“纯爱”作品数量统计 单位:部
改编类型 游戏 漫画 音乐 电视剧 动漫 影视 网络剧 广播剧 有声 合计

数量 8 32 8 2 27 43 6 155 15 296
注:统计截止时间为 2020 年 5 月 31 日 17 时。

在成功签约的 296 部耽美 IP 中,耽美作品改编的文本类型更为丰富,相比 2016 年之前的影视剧,耽美 IP


改编发展出了广播剧、漫画、动漫、音乐等多种文本形式。 此外,受众对“耽改剧”的关注度也随着对耽美文化的
深入了解而有所增加。 例如,虽然《镇魂》播出不到两个月就下架了,但其在优酷的播放量超过了 35 亿次 [4],在
微博话题的讨论量近 120 亿次,而《镇魂》的流量变现手段除了在视频平台的会员付费外,还推出了大量的衍生
商品,包括 198 元的音乐原声大碟、88 元的剧中人物同款项链、2 周年的纸雕灯等。 2020 年 1 月 9 日,根据肉包
不吃肉的耽美小说《二哈和他的白猫师尊》改编的电视剧《皓衣行》官方宣部开拍。 截至 6 月 1 日,虽然还处在制
作拍摄阶段,但微博上 # 皓衣行官宣 # 的超级话题讨论量已有 135.4 万人次,阅读量达到 6.5 亿人次。 不管是基
于演员的粉丝,还是耽美 IP 的粉丝形成的高热度,都为耽美文化的“出圈”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耽美听觉文本:网络广播剧的发展
广播剧形式的耽美作品出现时间较耽美小说、漫画要晚,以声音的方式给耽美爱好者们提供了一种新形式
的幻想。 2000 年,E 时代论坛中的广播爱好者自发成立了广播剧团体,该社团制作了国内第一部中文网络广播
剧《当心看车》。 2003 年是中国网络广播剧发展的萌芽期,而中文耽美广播剧的发展则还要稍晚一些 [5]。
早期以耽美、配音爱好交流为目的聚集在一起的同好们开始进行中文耽美广播剧配音,中文耽美广播剧具
有自发性、业余性、非盈利性等特点。 晋江文学城“优声由色”板块开设于 2005 年,初期发表在该论坛中的作品
主要是搬运的日本广播剧, 论坛中有记录的较早的中文耽美广播剧是根据同名耽美小说改编的 《捡个娃娃来
爱》。 为了方便广播剧的制作和后期宣传,一些配音爱好者和有音频后期制作能力的人自发组成了广播剧社团。
由于社团组织大都是在网络上组建和进行交流的,配音社团所在的趣缘圈也被称作“网配圈”,中文网络配音圈
叫做“中抓圈”(“抓”取自英文 drama 的谐音)。 目前,组建时间较长的广播剧社团除了晋江论坛的优声由色之
外,还有翼之声中文配音社团(成立于 2005 年)、决议同人中文配音社团(成立于 2005 年)、水岸聆音广播剧社
团(成立于 2006 年)。
个性化的音频制作、分享应用软件是除网站论坛之外网络广播剧传播的主要渠道。 2010 年,国内首个与动
画、游戏相关的弹幕音频和图片网站 MissEvan 弹幕音图网(简称“猫耳 FM ”)建立。 2011 年,国内首个网络音频
类应用软件“蜻蜓 FM ”上线。 2012 年,“喜马拉雅 FM ”成立并于 2013 年推出手机应用软件。 目前,大部分耽美类
广播剧首选在猫耳 FM 平台上发布,根据猫耳 FM 已发表的音频统计,纯爱类(耽美)广播剧有近 17 000 部,而
言情类广播剧仅约 6 500 部。 网络音频交流空间的便捷化和多样化为耽美广播剧的转型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和
空间,为耽美广播剧的“出圈”奠定了基础。
耽美广播剧的“出圈”首先体现在由“非盈利性”向付费模式转变。 随着知识付费模式的兴起,广播剧由于其
制作过程耗时耗力,也开始转向用户付费的模式。 喜马拉雅 FM 、蜻蜓 FM 开发的音频收费模式,主要是针对专
业知识分享的音频。 早期的耽美广播剧为非盈利性音频,第一部收费的耽美广播剧是“729 声工厂”的出品,首
发在猫耳 FM 上,改编自 Priest 的同名小说《杀破狼》,该剧收费模式为前两集免费试听,后续 19.9 元一季,每季
12 ~ 15 集。 截至目前,广播剧《杀破狼》在猫耳 FM 上的播放量已有 2 639 万次。
此外,盈利性专业配音团队逐渐取代了业余配音社团,致使广播剧逐渐走向收费。 在巨大的 IP 热以及利益
驱动下,广播剧成为了新的开发热点。 从表 2 的统计数据看出,晋江文学城签约改编为广播剧的耽美作品多达
155 部。 但是,在对热门耽美 IP 的广播剧改编版权竞争中,业余配音社团明显处于劣势。 专业配音团队“729 声
工厂”“北斗企鹅”等的加入推动了中文广播剧往规范化、高质量、短周期的方向发展。 在粉丝对广播剧要求的提
高以及 IP 版权竞争压力之下,广播剧制作团队的专业化成为促进这一行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耽美广播剧的“出圈”还体现在专业配音演员的加入,在专业配音演员进入“中抓圈”的时候,无形中成为了
耽美文化渗透到“声控”(偏好某一种声音类型的粉丝)趣缘圈层的催化剂。 由于中国配音行业尚处于发展阶段
等客观原因,目前像边江、阿杰、季冠霖、图特哈蒙等专业配音演员除了参与电视剧配音外,还会参与广播剧的

— 97 —
配音。 随着《蒙面歌王》《声临其境》等以“遮住脸,只出声”为特色的节目播出,观众对声音的欣赏被剥离出来,独
立于对声音发出者的视觉感受而存在。 在猫耳 FM “打赏榜”排名前 10 的广播剧均为纯爱类广播剧,配音演员
多来自于“729 声工厂”“北斗企鹅工作室”“边江工作室”等长期参与专业电视剧配音的团队。 专业配音演员“下
海”为耽美广播剧配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耽美广播剧转向非盈利,同时也助推了耽美文化的“向外”发展。
(四)耽美动漫文本:耽美漫画为耽美动画提供素材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 年中国动漫产业研究报告》显示,预计 2020 年泛二次元用户规模有望突破 4 亿户,
其中包含不断增长的动漫行业用户 [6]。 在动漫行业用户增长、动漫传播平台多元化以及动画质量提高的带动下,
国产耽美动漫在中国耽美文化版图中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
耽美动漫主要由耽美漫画和耽美动画两个部分组成,耽美漫画和耽美动画在动漫产业链具有上下游关系,
耽美漫画是耽美动画的主要内容提供者。 较早出现的国产耽美漫画主要以杂志为传播载体,可查证的最早国产
耽美漫画为韩露的《失乐园童话》。 直到 2013 年,杂志刊载的耽美漫画才逐渐转向网络传播,脱离文本限制的网
络耽美漫画获得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同时也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力。 作者 Old 先在的微博以条漫形式连载耽美漫
画《19 天》,该漫画在清华大学发布的《2016 中国 IP 产业报告》中,位居“中国超级 IP-TOP100 影响力榜单”第
一,是国产原创网络耽美漫画成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内容上看,国产耽美漫画可以分为 3 类:第一类是原创的耽美漫画,如《19 天》《灵契》《河神大人求收养》
《18 不限》等;第二类是根据非耽美类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的同人漫画,如我国的《盗墓笔记》、日本的《灌篮高手》
等;第三类是获得耽美小说原著授权后进行改编的耽美漫画,这种类型在目前的网络耽美漫画中占比较多,是
耽美漫画的后起之秀。 从表 2 的统计数据看出,晋江文学城耽美作品已经签约进行漫画改编的有 32 部,其中在
“快看漫画”上连载的墨香铜臭的《魔道祖师》(截至 2020 年 6 月 3 日,热度为 280.99 亿)和羌塘创作的《哑奴》
都有较高人气。
近年来,国产动画的崛起为动漫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技术和内容的支持下,耽美动漫具有很大
的发展潜力。 伴随着 2015 年国产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票房的优异表现,此后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
棠》《大护法》《罗小黑战记》《哪吒之魔童降世》一度成为当年的电影票房黑马,动漫技术的进步成为助推动漫行
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2016 年,中国大陆出现了第一部改编自瓶子同名漫画作品《灵契》的全网播出的耽美动画,
而后小说改编的动漫《魔道祖师》以及漫画改编的动画《19 天》都在各大播放平台获得了好评。 截至目前,《魔道
祖师》动漫在腾讯视频的播放量已经超过 30 亿次。

三、结语:从“圈内”到“圈外”,从边缘靠向中心

中国大陆的耽美文化根据文本形式可以分为小说、影视剧、广播剧和动漫 4 种。 耽美文化以同人小说为起
点,逐渐发展出带有本土特色的原创小说,以小说 IP 为原点辐射发展出许多不同的形态。 广播剧、影视剧、动漫
等耽美作品在更新、重构耽美文化版图的同时,又呈现出明显的“互哺”现象。 耽美文化以文本形式的多元化、传
播渠道的破圈层化,以及主动与主流价值的对话与融合,逐步形成了“出圈”的发展趋势。
从内容层面上看,耽美文化的“出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用“做减法”的方式,通过内容的改编获得
进入大众视野,向主流文化靠拢的机会。 男性之爱包裹在男性友谊的外壳中,以暧昧的“兄弟情”隐喻原作中的
爱情;或是将男男爱情置换为男女爱情,甚至是“阉割”耽美原作中的男男之间的爱情,以获得进入主流传播渠
道的通行证。 二是用“做加法”的方式,对非耽美原创作品进行“耽美化”的二次创作,以优质的原创内容吸引一
部分猎奇的“圈外”粉丝。 耽美作品的多元化文本形式让不同文化圈层的粉丝集中在耽美主题下,形成从其他圈
层向耽美文化圈迁移的趋势。
从形式上看,耽美作品的多形式发展,为耽美 IP 的开发争取到了资本的青睐。 同一耽美 IP 作品的多形式
开发让资本得以收获利益的最大化,在圈外粉丝和资本的双重推动下扩展了耽美文化的传播范围。 耽美文化和
其他文化形式的融合,为动漫、音乐、游戏等圈层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内容取向。 不管是基于内容上的改编和
二次创作,还是多种文化形式的开发,耽美文化的发展逻辑始终是尽量吸引圈层之外的粉丝。
从传播层面上看,耽美文化的受众不再局限于趣缘群体。 同人小说将耽美元素从虚构人物泛化发展到真实
世界中的人,“耽改剧”的“擦边球”操作将耽美受众拓展到更为广大的受众群体,耽美广播剧则在越来越多专业
(下转第 120 页)

— 98 —
和高阶性,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7]。
后疫情时期把大学英语课程打造成为“金课”十分必要。 教师是课程建设、教学过程管理的主体,要深入研
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增强课堂吸引力,适当提高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让学生线上线下紧跟
教师的授课节奏,在课堂上无暇玩手机等移动终端。
地方普通高校可以结合本校特色,修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以“大纲”形式确保“金课”的落实;同时,充分
应用线上“金课”进行本地化改造,探索线上“金课”多模态应用模式,打造适合本校学生定位和培养目标的大学
英语“金课”。

三、结语

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7)提出的“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
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
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6],到教育部《教育信
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 — 2020 年)》提出的“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8] 的要
求都充分表明:大学英语教学要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模式,深入挖掘怎样有效发挥“互联网+ ”信息时代
移动终端的在线学习与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段君义,姚文美 . 本科生课堂手机使用问题调查研究 [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 ):82-85.
[2] 教 育 部 . 关 于 狠 抓 新 时 代 全 国 高 等 学 校 本 科 教 育 工 作 会 议 精 神 落 实 的 通 知 [EB/OL].[2020-10-10].http ://www.moe.gov.cn/srcsite/
A08/s7056/201809/t20180903_347079.html.
[3] 文秋芳 . 输入驱动 - 输出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 [J]. 中国外语教育,2014 (2 ):1-12.
[4] MERCER N, DAWES L. The Study of Talk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 From the 1970s Until 2010s[J].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
2014 , 40 (4 ): 430-445.
[5] 吴雅菲 . 大学生英语网络自主学习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新内涵 [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 ,11 (1 ):127-129.
[6]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6.
[7] 陈宝生 . 在 2018 — 2022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 会 成 立 会 议 上 的 讲 话 [EB/OL].[2020-10-10].http ://www.moe.gov.cn/jyb-
xwfb/s5147/201811/t20181106-353734.html.
[8] 教 育 部 . 教 育 信 息 化 十 年 发 展 规 划 (2011 — 2020 年 ) [EB/OL].[2020-10-10].http ://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
(编辑:文汝)

(上接第 98 页)

配音演员的参与下吸纳了耽美趣缘圈之外的“声控”粉丝。 在粉丝群体和资本的双重驱动下,“出圈”成了耽美文
化“隐秘”发展的目的之一。 越来越多的改编影视剧、动漫、收费广播剧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了耽美文化的发展从
来没有脱离粉丝经济的操控;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资本推动下耽美文化会以妥协的方式主动向主流价值靠拢。
注释:
⑴ ACG 主要表示二次元文化圈:“A ”指 Animation ,“C ”指 Comics ,“G ”指 Games ,是对动画、漫画、游戏的英文首字母缩写。
⑵ 数据来源:根据各网站公开数据整理。
参考文献:
[1] 肖霞 . 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及特征 [J]. 外国文学,2003 (4 ):85-90.
[2] 赵倩 . 论网络耽美小说的变化 [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8 :13.
[3] 赵毅衡 . 三界通达:用可能世界理论解释虚构与现实的关系 [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1 (2 ):1-7.
[4] 王伟 . “耽美”:边缘的愉悦:对耽美网络剧的考察 [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1 ):71-74.
[5] 闻亦柳,马中红 . 新媒介环境下的声客及其声客文本的解读 [J]. 青年探索,2016 (3 ):5-12.
[6] 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 .2020 年中国动漫产业研究报告 [EB/OL]. [2020-10-01].http ://www.199it.com/archives/1055659.html.
(编辑:文汝)

— 120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