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 永續發展的契機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91

科學發展

543
Science Development

NO.

Science Development 中華民國 107 年 3 月

循環經濟─
NO.
543 中 華 民 國

永續發展的契機
107

3
零廢棄的循環經濟時代

水處理科技的現在與未來
循環低碳材料新發展

心臟疾病致死率的兩性差異
纏住未來─神奇的蜘蛛絲
科技部
Science
Development NO. 543
出 版 者:科技部
發 行 人:蘇芳慶
地 址:106 台北市和平東路 2 段 106 號
電 話:02-2737-7539
傳 真:02-2737-7248
網 址:http://ap0922.most.gov.tw/sd/

編輯委員會
召 集 人:蘇芳慶
中華民國 107 年 3 月 編 輯 委 員 兼 榮 譽 總 編 輯 :馬哲儒
編 輯 委 員 兼 總 編 輯 :張鑑祥
編輯委員兼執行編輯:許梅娟
編輯委員:方力行 / 王道還 / 李再長 / 李百祺 / 李秀珠 / 李國偉 / 洪茂峰 / 唐震寰 /
徐善慧 / 陳炳宏 / 黃文璋 / 蔡少偉 / 蔡聖鴻 / 顏嗣鈞 / 蘇安仲
助理編輯:張玉齡
編輯助理:黃利鑾 / 何欣穎 / 鍾美容

稿件投寄:稿件 1 式 3 份及電子檔,請寄《科學發展》月刊編輯部
地 址:701 台南市大學路 1 號 成功大學化工系
電 話:06-2383072 傳真:06-2383085
E-mail: nscm@email.ncku.edu.tw

美術編輯:種子發多元化廣告有限公司
地 址:11054 台北市信義區基隆路 2 段 189 號 9 樓之 9
電 話:02-23773689

印 刷 者:凌祥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235 新北市中和區中山路 2 段 340 巷 26 號 1 樓
電 話:02-22458163

定 價:每冊新台幣 120 元 1 年 1,200 元(2 年以上另有優惠價)


美金 5 元 1 年 50 元
運費另計

訂閱辦法:
1. 五南網路書店:http://www.wunanbooks.com.tw/
2. 郵政劃撥:
帳號:22255688
戶名:五楠圖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04-24378010
3. 國外訂戶請以美金支票寄交本部(受款人:科技部)

展售門市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地址:台北市松江路 209 號 1 樓 電話:02-25180207
三民書局
地址:台北市重慶南路 1 段 61 號 電話:02-23617511
五南文化廣場
地址:台中市中山路 6 號 電話:04-22260330

免費線上訂閱電子報:https://www.most.gov.tw/
中華郵政台北雜字第 2044 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編者的話

經濟的發展帶給人們便利,也帶來了資源枯竭、氣候變遷等爭議,循環經濟、永續發
展因而成了顯學。如何滿足人們的需求,又不危及後世子孫的福祉,便成為重要的議題。

在傳統的生產模式中,副產品及廢料常常未充分利用就丟棄,造成資源的浪費以及對
環境的衝擊。表面上華麗的經濟發展,卻是付出高額的環境代價換來的。近年來,大家已
理解到過去的作為對環境所造成的傷害,開始往減少能資源消耗、低碳排放、廢棄物回收
再利用等循環經濟的方向發展。台灣缺乏天然資源,加上地狹人稠,環境負荷沉重,尤其
需要提升資源生產力,推動循環經濟顯得更為重要。

製糖產業曾是台灣經濟的一大支柱,現今因社會環境變遷其榮景已不再。然而,在糖
的產製過程中,水及熱能循環利用的思維和做法仍是今日值得學習的,副產物的開發與廢
棄物的應用更是呼應循環經濟中資源充分循環利用的作為。或許製糖產業的風光已成為歷
史,卻留下善用可再生資源與能源的良好範例。

水泥產業在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大家無法否認的,然而民眾對其所造成
的環境衝擊也頗有意見。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與產業結構調整,水泥產業也導入循環經濟的
概念以積極轉型。國內的水泥產業在推動循環經濟上也不落人後,協助處理其他產業的事
業廢棄物做為替代原料或替代燃料,不僅可減輕廢棄物造成的環境負擔,更可實現有效促
進資源循環再利用的願景。

近年來水資源供需嚴重失衡,如何善用科技解決水資源匱乏問題已是重要的議題,水回
收再利用則是有效的手段。傳統的廢、汙水處理技術著重於水中汙染物的去除,為能因應水
回收再利用和廢水中有用物質回收循環利用的趨勢,必須研發創新的水處理技術與材料。

為了緩解氣候暖化、環境變遷等問題,循環低碳材料的開發是可行的策略。尤其是我
國的化學產業在面臨國內外重大挑戰的情況下,高值化循環低碳產品的研發是條突破重圍
的途徑。

為能永續發展,節用能資源成為當務之急。國內產業園區及產業聚落密集,有利於能
資源整合循環的落實,若能積極推動,可使廢棄物轉化為再生資源,進而轉化為經濟產值。

學習蠶吐絲的方式,後來演變成金屬小孔紡絲的技術;找到蜘蛛絲的基因,利用基因
工程方法藉由養蠶獲取具蜘蛛絲特性的蠶絲,這些都是學習大自然加上人類巧思後應用於
紡織產業的成果。大自然的奧祕無窮,人類的創意無限,兩者的結合提供了無止境的想像
空間。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01


NO. 543
中華民國 107 年 3 月

01 編者的話
目錄 專題報導
04
循環經濟—永續發展的契機 謝文真

06 零廢棄的循環經濟時代 陳筠淇、王尚博
台灣傳統資源回收業不再只是單純回收,而是充分循環利用提高附加價值。

14 製糖產業中資源與熱能的循環 翁鴻山
製糖產業是一個資源與能源都充分循環利用的標準範例。

21 循環經濟的發展與應用—水泥篇 鄭 珊、丁俊元、陳建緯
水泥窯連續不停窯的高溫製程特性可以用來協助處理廢棄物。

30 水處理科技的現在與未來 張敏超、洪仁陽、梁德明、李宗銘
工業廢水處理要考慮水可回收再利用以及有用物質的回收和循環利用。

36 循環低碳材料新發展 李秋煌、劉榮昌、陳建明
高質化循環低碳產品的研發不但兼顧產業與循環,也可實現循環經濟。

44 能資源整合循環新趨勢 陳良棟
我國透過公告應回收物質,創造許多成功的資源循環產業。

一般報導

50 礦產資源永續利用 施信宏
以廢棄物中的有效成分替代水泥原料,有廢棄物減量並降低環境負荷的優點。

02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11 67
35
54 心臟疾病致死率的兩性差異—對發展新藥的啟示 蔡美玲
激活雌激素受體 β 的藥物應是緩解心肌梗塞,減少心臟病致死的新策略。

60 最古老的紡織者—蠶寶寶 黃玲娉
蠶絲是天然纖維中唯一的長纖維,科學家模仿蠶寶寶吐絲方式,
成功研發利用金屬小孔紡絲的技術。

69 纏住未來—神奇的蜘蛛絲 邱聯華
蜘蛛共有 6 種腺體,每一種製造出來的絲的功能都不一樣。

台灣新發現

74 具台灣特色的水分解產氫光觸媒材料 江欣怡

76 翻轉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腦力激盪中學習 張志玲

科技新知

78 克隆猴/饑荒的影響/巨大的基因組/麻醉植物?/ 王道還

智人走出非洲/地下的微生物世界

科學、技術與社會

82 從跨領域人才與組織發展看 STS 研究 郭文華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03


專題報導
Featured Articles

循環經濟—
永續發展的契機
謝文真│專題報導特邀編輯
成功大學經濟學系

經濟發展的目標不僅是生產附加價值的提高、國民所得的增加,也是縮減貧富差
距以及達成環境永續,以提升人類的福祉。工業革命後兩百多年來,科技的進步為人
類帶來富足,但隨之而來的氣候變遷及物種瀕危也時有所聞。
聯合國 1987 年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中就表明,「永
續發展」是「人類必須持續開發,滿足實際的需要,但不危及下一代的福祉」,而
2015 年的「17 項永續發展目標」也充分發揚永續發展的內涵與目標。因此,永續發
展是經濟發展的再延伸,並強調世代公平性(equity)及環境可承受性(bearability)。
在永續發展的實踐上,有人主張傳統「線性生產」應轉變為「循環生產」─ 也就
是所謂的「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原料或能源進入線性生產流程後,所產
生的成品、副產品及廢料常常未獲充分利用就棄置;循環生產的邏輯是把生產源頭與
產品使用的終端相連接,思考把副產品或廢料再投入生產或另做他用,不僅減少資源
浪費與環境難以負荷的外部成本,也促使產品附加價值與技術的提升。
線性生產以原料為起點,終點是產品的廢棄 ;循環經濟嘗試把廢棄品重新回收、
再生產、再配置或延長產品壽命,在不同的循環層次形成各式產品的附加價值。若能
把副產品或廢料再投入生產,可降低對於新原料或能源的仰賴與新資源的開採,從而

04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達到「節源」或開發出新產品的
使用
效果。
這一期《科學發展》月刊的


專題報導特別就循環經濟的發展


延長
廢棄
與應用,做了國內外案例的探討,
期讓讀者認識循環經濟在台灣的


實踐情況。從〈零廢棄的循環經



濟時代〉對循環經濟本質內涵的 產

介紹;到〈能資源整合循環新趨
勢〉討論「工業區生態化」,以 再製造

平衡工業區生產活動與原地環境 收
的維持;〈水處理科技的現在與
製造
原料
未來〉解說工研院創新的廢水處
理以及回收再利用等技術,成功 循環經濟運作示意圖(圖片來源:Innovate UK, Collaborations
for a Circular Economy,網址:https://connect.innovateuk.org/
為國內許多產業建立良好的工業
web/collaborations-circular-economy,檢索日期:2017 年 8 月 20 日)
廢水處理機制。
〈製糖產業中資源與熱能的
循環〉與〈循環經濟的發展與應用─水泥篇〉則以產業為例,如製糖生產活動中對廢熱
的再利用以減少新能源的投入;或在獲取水泥原料時回收含特定元素或化合物的廢棄物
替代天然礦石的開採,並進一步探討外國水泥產業製程上的循環應用,期能更落實經濟
永續發展與環境保護。〈循環低碳材料新發展〉以前瞻性的角度,闡釋碳足跡等管理機
制能為環境永續做的貢獻,並思考人類與其他生物在地球上生活的和諧性及經濟發展中
對價值的取捨,能因導入循環經濟而有良性轉變。
這次專題報導的文章屬於對循環經濟的發展與初步應用的介紹。台灣過往雖有顯
著經濟成長,卻以付出許多環境代價換得。看著嚴重的空氣汙染、黃濁的河水及遭濫
伐的山林,或許產業循環經濟並非萬靈丹,但做為起始,讓我們先在生產活動中回收
再利用既有資源,降低對新物資的需求,為後世的子孫留下寶貴資源,並進一步提升
生產過程中產品的附加價值,也不失為永續發展的契機。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05


專題報導
Featured Articles

零廢棄的
循環經濟時代
▎陳筠淇、王尚博

循環經濟的新商業模式是透過重新定義廢棄物、重新設計產品與製程,
運用新科技讓資源、原材料與廢棄物回到產業鏈內不斷循環,
大幅減少能源與資源的消耗和廢棄物的產生。

什麼是循環經濟 再循環 生產
利用
循環經濟的緣起 「循環經濟」的理念起源
於 1966 年鮑爾丁(K.E. Boulding)發表的文章〈未
來太空船地球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在文章中把地球比喻為宇宙 循環經濟
配送
中的孤立飛船,當無法由外部取得資源時,須透
再利用/
過持續的內部資源循環自給自足延長壽命。 維修/
1990 年皮爾斯和圖奈(Pearce & Turner)在 回收

《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一書中則提出「循環
經濟」(circular economy)的概念,明確說明傳統 消費

開放式經濟並沒有納入回收的概念,反觀,循環
經濟則嘗試依據永續發展的原則建立資源管理架 (圖片來源:NERC、台綜院繪製)
構,使經濟系統成為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近期,
在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於 2014 年發布的《邁向循環經濟》報告中也指出,「循環經濟」是透
過設計具備可恢復性及再生性的產業系統,以循環再生取代生命周期結束的概念,重新定義產品
和服務,同時最大幅度地減少廢棄物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

現今永續發展、環保意識抬頭,
促使全球由過去資源單向式消耗的模式,邁向創新的循環經濟模式。

06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線性經濟

取得資源 生產 配送 消費 廢棄

(圖片來源:NERC、台綜院繪製)

循環經濟的演進 從線性經濟到循環 資源的浪費。相較於線性經濟中產品壽終


經濟—傳統經濟模式依賴資源消耗的線性 正寢的概念,循環經濟講求的是再生恢復、
增長經濟,是一種由「資源-產品-汙染 使用可再生能資源、拒絕使用妨礙環境的
排放」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主要是一種 有毒化學物質,並藉由重新設計材料、產
消耗原物料,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 品及商務模式,消除廢棄物並使得資源能
廢棄的方式,從搖籃到墳墓的生命周期。 夠更有效率使用的經濟模式。
而現今永續發展、環保意識抬頭,促使全
球由過去資源單向式消耗的模式,邁向創 循環經濟的重要性
新的循環經濟模式,把經濟活動組織成「資
在能資源有限、經濟持續發展下,各
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回饋式流程,透
國對於能源、礦產等資源爭奪激烈。而現
過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利用,從搖
行經濟發展模式過度消耗資源,產生大量
籃到搖籃的循環方式,衍生研發、製造、
廢棄物,40 年來全球原物料消耗量持續增
服務等機會,創造額外的經濟附加價值。
加。根據國際環境智庫全球生態足跡網絡
從褐色經濟到循環經濟—以往高碳排 研 究 自 1961 年 至 2013 年 約 150 個 國 家 的
放的褐色經濟社會建立在消耗環境資源的 數據,如果一個國家的生態足跡超過其生
基礎上,著重經濟效率與經濟成長,是一 物可承載力(大自然負擔的程度),就是
種造成環境高度負面衝擊的經濟發展模式。 生態赤字。而要維持現在的生活水準,未
近年來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頻繁的發生, 來於 2030 年生態足跡需要兩個地球才能承
使人們重新體悟環境的重要性,而促使低 載人類對資源的需求。
碳經濟、綠色經濟等名詞(模式)的產生, Wiedmann 等人於 2013 年在美國國家科學
致力於降低環境衝擊、提升人類福祉及社 院院刊中的〈The Material Footprint of Nations〉
會公平,在經濟成長的同時往低碳排放的 一文裡提出,2008 年全世界取用約 700 億
方向發展。 噸原物料,但實際僅有 100 億噸的產品產
循環經濟是近十年的趨勢,以天然資 出,表示資源的運用極無效率。原物料的
源為核心的經濟體系。循環指的是在資源 需求愈顯擴張,而可用資源卻急遽耗竭,
有限的情況下,同時滿足需求變化及減少 造成供需兩方嚴重失衡。

透過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利用,從搖籃到搖籃的循環方式,
可衍生研發、製造、服務等機會,創造額外的經濟附加價值。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07


專題報導
Featured Articles

B. 副產品再利用

其他循環利用

製造 物流
B. 廢棄物
再利用
A. 循環資源供應 製造端驅動
銷售及
採購 營銷
A. 循環資源供應
產品 (Circular Supplies)
設計 C. 轉售
C. 維護 / 升級 B. 資源回收再造
C. 再製造
(Resource Recovery)
產品使用

B. 提升再循環
產品
D. 共享 商業端驅動
生命周期
逆向物流 終結 C. 產品生命延伸
(Product Life Extension)
D. 共享平台
清除 (Sharing Platform)
廢棄物 E. 產品即服務
(Product as a Service)

5 種循環經濟商業模式(圖片來源:Accenture(2014)、台綜院繪製)

近年各國都重視循環經濟議題,積極推 來變革力量。其中「循環資源供應」與「資
動做為促進產業發展及因應資源稀缺,降低 源回收再造」模式是由製造端領導驅動;
環境衝擊的手段。台灣自然資源不足,加上 「產品生命延伸」、「共享平台」及「產
地狹人稠、環境負荷沉重、高度依賴能資源 品即服務」模式則由商業端領導驅動,以
進口,迫切需要突破資源的限制,提升資源 下詳述 5 種商業模式的內容與國內外案例。
生產力,因此推動循環經濟更形重要。 循環資源供應模式 循環資源供應模
式指整個生產和消費系統的循環,設計為
循環經濟下的新商業模式 完全可再生、可回收或可恢復性的產品系
統。企業可以透過這模式取代線性消耗資
循環經濟的新商業模式不只是廢棄物
源的方式,降低對稀有資源的使用,減少
回收再利用,而是要透過重新定義廢棄物、
重新設計產品與製程、改變消費者習慣, 資源浪費,提升資源使用效益。

運用新科技讓資源、原材料與廢棄物回到 在塑膠汙染問題充斥全球的今日,台

產業鏈內不斷循環,發展與傳統不斷耗用 灣已有本土技術取代傳統塑膠,透過利用
原物料不同的創新商業模式,大幅減少能 農業廢棄物以澱粉製成產品,可完全自然
源與資源的消耗和廢棄物的產生。 降解。更重要的是,降解過程及結果都無
Accenture 諮詢顧問公司分析 120 家以 汙 染、 無 毒, 能 完 全 回 歸 大 地, 可 有 效
上 公 司 的 案 例, 於 2014 年 發 表〈Circular 減 少 塑 膠 材 料 用 量, 做 到 替 代 與 減 量 的
Advantage: 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s and 效果。另一個國內循環新材料的例子是環
Technologies to Create Value without Limits to 保木材,是透過高分子材料的優異物理性
Growth〉報告,把循環經濟歸納為 5 種商 質,同時結合高壓微發泡的加工技術製成,
業模式,分別對既有價值鏈的不同環節帶 做出具有木頭質感的創新材料且 100%防

08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食品

雞蛋
電力
雞糞 沼氣發電
廢水 圖例 Legend:
物料 Material 沼氣 Biogas
沼液 Digested Liquid 沼渣 Digested Residue
熱水 Hot Water 冷水 Cool Water
液態肥料 灌溉農作物 蒸氣 Steam 電 Electricity

餘熱利用
Excess Heat

發電併網
Poer for Grid
生物脫硫塔 沼氣發電機組 餘熱鍋爐 熱水貯罐
Biological 雙膜乾式貯氣櫃 沼氣火炬 沼氣增壓風機 Engine Heat Recovery Heat Storage
Desulphurizaion Double-Membrane Biogass Tourch Blower
Gas Holder

固態有機肥
Solid Fertilizer

雞糞收集
Chicken Monure
液態有機肥
Liquid Fertilizer

沖洗汙水
Wastewater
集水池
一級壓氧反應罐 後發酵罐 固液分離 沼液池
Wastewater Tank 二級壓氧反應罐
水解沉砂池 First-Stage Digester Post-Digester Separation Lagoon
Hydrolysis & Mixing Tank Second-Stage Digester

牧場再生綠能系統的流程圖(圖片來源:石安牧場、台綜院繪製)

水的功能,剛性強、材質穩定不易變形, 啡紗及咖啡衫,甚至到回收貴金屬等。而
也可以 100%回收再利用,而能減少樹木 位於高雄的一家牧場則運用家禽排泄物轉
的砍伐。 為生物沼氣發電或肥料,以下再針對這案
資源回收再造模式 這模式主要是指 例進行介紹。
當一個產品歷經生命周期至尾端,再藉由創 這家牧場是一個大型養雞場,每天 8
新回收或升級的方式把廢棄物重新創造新價 座雞舍產生約三十多噸雞糞,透過引進丹
值。傳統的資源回收市場以回收產品廢棄物 麥的沼氣發電,把原本令人厭惡的排泄物
獲取同等收益或更高的價值,現階段的資源 轉為牧場的黃金。每天用輸送帶把雞糞送
回收不只是最終物品的回收,範圍甚至可擴 到電廠,加入洗選雞蛋回收的近百噸廢水,
及產業共生、能資源整合等。尤其是產生大 一起攪拌、沉澱除砂後,進行脫硫加溫發
量副產品或廢棄物的公司,從搖籃到搖籃的 酵,產生的沼氣儲存在巨大的高壓儲氣槽
循環能使企業減少廢棄物的產生,降低成 中發電,電力可自用於牧場。
本,使回收再造的經濟效益極大化。 而發電的廢熱可回收再運用於加溫雞
從傳統回收到循環經濟,國內如回收 糞水,把雞糞水製成有機化肥,每天約可
廢玻璃再加值成精品、回收咖啡渣製成咖 做成 100 噸的液態有機肥料,免費提供附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09


專題報導
Featured Articles
回收產品主機的地區
回收耗材(墨水匣)的地區

China
Canada Europe
Japan
U.S
Morocco South Korea
Mexico Taiwan
Hong Kong
Columbia India
Costa Rica Philippines
Thailand
Singapore

Peru Brazil

South Africa
Chile
Argentina
Australia

一家印表機公司在全球建立產品主機與耗材的回收系統(圖片來源:許文寶(2015),循環經濟下的 IT 服務
創新,循環經濟創新營運模式論壇)

近農民使用,利於農作物生長。石安牧場 以這種方式製作新手機時,能降低對資源
整合沼氣發電,把廢棄物(雞糞)、廢水、 的使用,循環運用手機零組件,減少產生
廢氣、廢熱充分循環再利用,揭開台灣農 大量電子廢棄物。
業循環經濟的新天地。 此外,一家印表機公司致力於提升印表
產品生命延伸模式 產品生命延伸模 機效能,設置 Rework 中心,針對舊機零件、
式是透過維修、升級、再製造、再銷售的 維修零件進行再造,長期累積零件維修資料
方式,延長產品或資產的生命周期,促使 (如耐用度等)並分析,落實產品研發改善
企業可維持長時間的經濟效益,並針對產 的參考,並於全球建立產品主機與耗材的回
品 特 定 的 功 能 及 零 件 升 級, 使 產 品 效 能 收系統,確保所有回收的耗材都在集團規定
提升。這模式可適用於資本密集型產業中 下妥善處理,循環再製。
B2B(business to business)及 B2C(business 共享平台模式 目的在於使資源能充
to consumer)的市場或稱二手市場產品的交 分運用。所謂共享是指閒置資源運用到極
易方式,例如工作服回收、汽車換零件、 致的概念;所謂平台則是媒合資源提供者
手機換零件、印表機墨水匣回收等。 及資源需求者的橋梁。兩者結合就能促進
更進一步說明英國一家新創公司的舊 個人或組織間的資源、產品共享使用,減
衣回收再利用模式。運用制服、工作服因 少資源浪費,以使資源循環再利用,有助
定期更新、離職等因素而多被丟棄的特性, 於分擔產能過剩、使用率不足的產品,提
從工作服設計及材料發想循環模組化製作, 高資源循環價值,使整體效用極大化。
使衣物容易拆解,經汰換回收再製提供給 如芝加哥地區的私人合作網路,透過
其他企業繼續使用。另外有公司著重於智 網站或 App 平台連結大樓住戶,使住戶可
慧型手機的製作是由顧客需求組裝和訂製, 共享工具或登山用具等專業設備、租用停
改為可依照顧客所需情形更換機組零件。 車位或其他空間、人與人合作幫忙裝修,

10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共享平台方式提供不用買、不用保養,不會產生廢棄物問題,可放心使用的服務。(圖片來源:種子發)

甚至遛狗等。它可隨時盤點這個地區或區 一個或多個顧客透過租賃或採使用者付費
域的人們願意分享或販售的物品,也連結 的概念,把產品耐久性和更新升級效能的
大樓管理員提供通知住戶有信件包裹、警 特點反過來激勵顧客,顛覆原本享有物品
報的功能,除資產的共享經濟模式外,也 所有權的觀念。透過銷售服務,而不是賣
可強化社區的區域連結。 產品,使產品使用期限更長久,產品不耐
另外,近年發展的共享平台方式,也透 久性及故障率不再是消費者的風險,讓消
過「平台媒介」的協助,以利共享腳踏車、 費者也能促進循環經濟,企業願意製造耐
汽車等資源,帶出更便利、更有效率的生活 用的產品,也更願意回收再利用。
模式。例如分享城市空間,提供不用買、不 案例如某家公司賣照明時數,不賣燈
用保養,不會產生廢棄物問題,可放心使用 泡的商業模式改寫企業的經營方式,簽訂
的服務。有一個平台則運用手機應用程式, 合約固定收取服務費,透過網路系統監控
連結需要搭乘的乘客及使用率低的汽車擁有 照明設備的運作與用電狀況,維持在最佳
者。共享彼此的資源,資源或產品循環運 能源效率。而公司為了降低成本,使維修
用,提升資源提供者與資源需求者雙方的經 或更換產品次數愈少,則須把產品源頭設
濟價值與個人的心理滿足感,甚至因資訊交 計得更耐用、更容易拆解及維修,讓產品
流、資源的交換,進而發揮更大的效益,開 能重複使用愈多次愈好。公司也能回收再
創共享平台經濟的新模式。 利用汰換的燈具,減少廢棄物的形成,企
產品即服務模式 產品即服務模式是 業利潤可跟著提升。最知名的案例是荷蘭
以租代買,改變現在的買賣邏輯,產品由 史基浦機場委託這家公司代為管理、維護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11


專題報導
Featured Articles

照明設備,電力消耗比過去降低一半,除
銷售照明服務取代燈泡產品
了節省電費外也降低碳排放。
另外,荷蘭一家新創企業的洗衣月租
服務免費提供洗衣機安裝,以銷售洗衣時
數模式打破過去單向式買斷,其他市面上 支付照明 菲利浦安裝、
服務費 維護及系統升級
已發展的模式還有如冰箱租賃銷售冷藏服
務、影印機及印表機租用等。產品即服務
的循環經濟模式使企業進而對顧客產品的
取向分析,做客製化的運用,並回饋到消
菲利浦回收設備、
費者的身上。企業追求生產更好的產品, 循環使用
也鞏固顧客的信賴度,形成雙向良好關係。
上述 5 種循環經濟商業模式各有其不 照明服務模式(圖片來源:飛利浦網站)

同的發展特點,可各別運用或相互結合使企
業改變原有的商業模式,提升生產及銷售效 發展到牧場沼氣發電、工業區能源與資源
益,藉由以能資源的角度思考,極大化能資 循環、結合科技平台開創循環共享產品及
源的使用。差異化與客製化的應用方式創造 服務經濟,到源頭綠色新材料的設計,逐
循環經濟模式,逐步朝著永續發展邁進。 漸發展成一個對地球友善的經濟模式。
從傳統線性經濟轉變成循環經濟體系,
未來展望 「創新」扮演重要的關鍵因子。我們必須
從生命周期的角度出發,透過不斷創新設
國外發展循環經濟起步較早,尤其荷
計的思考,達到自然資源循環利用的目標。
蘭從全球第一座零廢棄的循環經濟機場—
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同時滿足需求
史基浦機場至鄰近的 Park 2020 循環經濟概
變化及減少資源浪費,提升資源使用效率,
念設計商業園區的開發案,建築物都以可
進而創造資源循環的經濟價值,是未來的
回收的環保建材建造,透露出荷蘭打造循
重要方向。
環經濟城市邁向循環經濟永續發展的決心。
在現今 3C 電子產品盛行的時代,電子 然而,要使這些單一廠商的措施形成

產品生命周期普遍短暫,如果能透過電子 整個產業鏈的循環經濟模式,實則仰賴政

零組件循環升級,不僅可解決人們對舊手 府的積極作為來實現。目前我國把循環經

機、電子產品不知如何處置的困境,也可 濟發展列為未來施政重點之一,未來政府
有效抑止電子廢棄物的產生,杜絕亂丟棄 需同時考量技術、經濟、社會、政治等各
有毒廢棄物的惡習。由於台灣缺乏天然資 層面的可行性,訂定循環經濟發展的法規,
源,極度依賴進口,導致產業面臨較高的 由物質流與能量流觀點出發,強化能源與
挑戰及風險,因此必須更加重視循環經濟。 資源的循環利用、源頭減量、綠色設計等
正因為體認到這點,目前我國企業一 理念,且應隨循環經濟的發展過程適時修
步步地趨向零廢棄物循環模式,傳統的資 法,安排適宜主管機關積極推動。
源回收不再只是單純回收,而是充分循環 此外,政府應打造有利循環經濟商業
利用,提高附加價值。由基礎的玻璃回收 模式長期永續發展的環境,普及中小企業

12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同時滿足需求變化及減少資源浪費,
提升資源使用效率,進而創造資源循環的經濟價值,是未來的重要方向。

相關循環經濟新觀念與資訊,提供特別融 球定位下的循環經濟發展路徑,進一步擴
資管道或藉由金融體系支援。透過管制政 及創新的商業模式、共享經濟、循環農業
策的改變以及稅務上的誘因機制,同時結 等運作模式,讓台灣走向循環經濟的新時
合社會資源,提供有利的獎勵措施,降低 代,達到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兼顧的永續
民間廠商的投資風險,改變生產者、消費 發展目標。
者的行為,使外部成本內部化,並借鏡國
際經驗扶植相關產業,吸引企業朝向循環
經濟、永續環境的方向發展。
隨著循環經濟概念的演進,發展機會與
領域愈多元化。未來除了保有既存的資源回
收、廢棄物減量及推動能資源整合基礎外,
應結合產業鏈、技術水準、社會資源及政
陳筠淇、王尚博
府政策,以循環經濟的創新思維永續發展。 臺灣綜合研究院
透過循環經濟突破性的做法,建構出在全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13


專題報導
Featured Articles

製糖產業中
資源與熱能的循環
▎翁鴻山
糖的產製是資源充分循環利用的良好範例,蔗糖是主產物,
其他高價值的化學品及食物則是副產物,甚至廢棄物也能做為肥料與土壤的改良劑。
另外,在製糖的過程中,水及熱能的循環利用也是循環經濟中值得效法的做法。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與糖相關的製品。糖的甜味是
人與生俱來的味覺,從小孩們愛吃的各式糖果、糖葫蘆,到
居家料理調味用的砂糖,甚至是使用各式糖萃取物或發酵物
等,「糖」是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台灣過往曾盛產蔗糖並仰賴其出口,是國家經濟一大支
柱,「蔗糖王國」的名號因此聞名遐邇。而今,製糖業在台灣
已不復過去的繁榮,多數糖廠已關閉,僅留二間仍在運轉,台
灣糖業公司也轉型從事包括利用生物科技生產保健食品、酒
精、酒品與美容保養品的事業。然而,民間對糖製品的需求不
減反增,現代製糖技術在資源短缺與大量消費的當下,必定要
有「循環生產」的思維,以避免有限資源過度的浪費。

蔗糖的製造及主要副產物
既然糖對民生如此重要,那麼就先從糖的化學性質了解
起。醣類依化學結構可分為單醣(如:葡萄糖、果糖等)和
雙醣(如:蔗糖、麥芽糖)兩類。蔗糖和甜菜糖屬雙醣類,
分子式是 C12H22O11,含有葡萄糖和果糖兩個單醣成分。蔗糖 成熟的白甘蔗,工作人員以簡易糖度
計檢測它們的糖分。(圖片來源:高
和甜菜糖,顧名思義,前者的原料是在熱帶和亞熱帶生長的
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甘蔗,後者則是由生長在溫帶和寒帶的甜菜產製的。

現代製糖技術在資源短缺與大量消費的當下,
必定要有「循環生產」的思維,以避免有限資源過度的浪費。

14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台灣的糖當然是由甘蔗製造的。糖廠 於 1913 年設置第一座由蔗渣製紙漿的工
製造的蔗糖因不同的製法和是否精製,而 廠,雖然歷經品質欠佳、經濟不景氣等因
分成黑糖、粗糖、白糖等。除製造黑糖只 素,最後也在 1934 年成功商品化,使得製
有蔗渣的副產物外,製造其他糖製品因為 糖業獲利率更高。此外,於 1931 年開始以
都歷經清淨和分蜜二個步驟,因此除蔗渣 熱壓法用蔗渣製造普通甘蔗板;1961 年更
外都另有濾泥和糖蜜二種副產物。 進一步在蔗渣中添加黏合樹脂製造蔗渣塑
合板。自 1934 年起,酒精、紙漿、酵母(註
甘蔗→蔗糖+蔗渣+糖蜜+濾泥 1)等副產品需求大增,副產品成為當時糖
業會社主要的獲利產品。

台灣糖業及相關產業發展概要 1941 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勞力缺


乏,蔗園管理不週,糖產量急速下降。戰
台灣何時開始種植甘蔗?較可信的記
爭末期,甚至不惜以砂糖做為酒精原料。
載是明朝萬曆年間(1572 ∼ 1643 年)由福
台灣糖廠又慘受美國軍機轟炸,全省 42 座
建居民攜來種植。當時已有製糖場所(稱
糖廠中,損毀者達 34 座。
為糖廍)的存在,是用孔明鼎(一種大鐵
戰後,台糖公司全力修復生產,政府
鍋)熬糖。
靠著砂糖賺取外匯度過艱難時期。1990 年
荷蘭治台時期,為配合其糖業政策,
代起,因製糖成本過高,無法與其他國家
規定田制,輸入農具及耕牛用以種植甘蔗,
競爭,糖廠被迫陸續停止生產,甚至關閉,
是台灣最早有計畫、有目的性的政策。製糖
部分則拆遷到東南亞。台糖公司也配合政
是以水牛拖拉石車榨取蔗汁,再以大鐵鍋煮
府政策調整經營結構,進行多角化經營。
糖。日本治台以前,都是沿用這種方式製糖。
1895 年清廷把台灣割讓給日本後,三
井物產株式會社於 1900 年成立台灣製糖株
蔗糖的製造程序
式會社,並於 1901 年在現高雄市橋頭區設 由甘蔗產製蔗糖,以其副產物製造高
立新式糖廠,利用從英國進口的壓榨機、 價 值 的 化 學 品 及 食 物, 並 把 最 後 的 廢 棄
分蜜機、法國製的蒸發罐,和來自沖繩八 物 用 作 肥 料 與 土 壤 改 良 劑, 是 資 源 充 分
重山的新式機器開始運轉。不僅製糖效率 循 環 利 用 的 最 佳 範 例 之 一。 而 在 製 糖 程
大幅提高,糖的品質也顯著提升。並且興 序 中, 水 及 熱 能 的 循 環 利 用 也 是 值 得 學
築搬運甘蔗的專用鐵路,載運甘蔗的小火 習的做法。
車民間暱稱為「五分仔車」。 台灣在新式糖廠設立之前,壓榨甘蔗
由於總督府不斷獎勵,吸引多家財團 後,蔗汁並未經過清淨手續除去雜質,因
設立製糖會社,興建許多新式製糖廠,並 此生產的糖多是黑糖。當時,甘蔗在壓榨
逐漸改用新式機器。在這期間,糖業試驗 前,已經把根與葉清除得很乾淨,因此所
所也致力於甘蔗品種的改良,因此甘蔗及 製得的黑糖是可以放心食用的。其後因為
蔗糖的產量大增,於第一間新式糖廠設立 蔗汁經過清淨步驟,製造出來的糖雜質較
後十年內,增產十倍。 少稱為粗糖。若要獲得更純淨的白糖,需
其後民間人士暨專賣局積極研究由糖 把粗糖溶解,復經移除雜質及再結晶的步
蜜 發 酵 製 造 酒 精, 於 1911 年 獲 得 成 功。 驟。下面以粗糖為例說明其製造程序。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15


專題報導
Featured Articles

製糖程序

蔗渣

甘蔗 壓榨 蔗汁 清淨

澄清蔗汁 蒸發 糖漿 結晶 糖

糖蜜

濾泥 蒸氣 凝結水

圖片製作:蔡宛芳小姐

從原料(甘蔗)製成粗糖,須經過下
列 5 個步驟:
甘蔗→壓搾→清淨→蒸發→結晶→
分蜜→蔗糖
副產物:蔗渣+濾泥+糖蜜
壓搾—甘蔗依次經過切段、撕裂、壓
搾,把蔗汁從甘蔗的碎片中壓搾出來,再
用少量的水把蔗渣中留存的蔗汁洗出來。
清淨—這個步驟是把蔗汁加熱,並加入
石灰(註 2)(石灰法),和蔗汁中的雜質 蔗渣壓搾室(圖片來源: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作用產生沉澱,再經沉澱槽把沉澱物(濾泥)
排出,就變成澄清汁。如果要使蔗汁脫色,
以便直接製成白糖,就要經過二氧化碳處理
(碳酸法)或二氧化硫處理(亞硫酸法)。
蒸發—接著把澄清汁送入多效蒸發罐
(註 3)的第一個蒸發罐,逐罐把澄清汁中
的水分蒸發掉,最後一個蒸發罐的澄清汁
就濃縮成為糖漿。
結晶—再把糖漿送入結晶罐,同時投
入晶種使其長晶(產生結晶體)。結晶罐 用蔗渣為燃料的汽電共生場地(圖片來源:高雄市
立歷史博物館)
應抽成真空狀態,讓糖漿中的水繼續蒸發

16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濃縮,糖粒結晶體漸漸長大,同時使糖漿
變成糖膏。
分蜜—待結晶完成後,把糖膏送入分
蜜機(高速離心機),開動後糖蜜流出機
外,把機內的糖粒結晶體取出,經過乾燥
步驟便成為砂糖。

副產物的利用 糖廠附設酒精工廠(圖片來源:高雄市立歷史博
物館)
蔗渣 早期蔗渣僅用為燃料,後來製
成蔗板用作天花板和隔音板。1930 年代更
進一步用為紙漿的原料。
利用燃燒蔗渣產生的熱能直接加熱蒸煮
蔗汁;或把水加熱生成蒸氣,用於加熱蒸煮
蔗汁及推動機械和發電。蔗渣的灰燼可用為
肥料。若要發電,則需先產生高壓蒸氣推動
發電機,再把排放的廢蒸氣引入蒸發罐或其
他設備,這一方式就是汽電共生。
蔗渣因富含纖維質(約 50 %),所以可
用以製造紙漿進而造紙。早期也用熱壓法製
造普通甘蔗板,用於家畜床墊、天花板和隔
音板。後來更進一步在蔗渣中添加黏合樹脂 酒精發酵槽(圖片來源: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製造蔗渣塑合板和纖維板,用於建築物的隔
音和絕熱及家具。
糖蜜 含糖的物資可在酵母催化下發
酵生成酒精。日治以前及日治初期,台灣 鈴薯和番薯為原料的日本本土酒精工業,
民間就有人以蔗汁製造食用酒;後來更有 無法跟台灣競爭便轉製燒酒。
會社以糖蜜製酒,稱為糖蜜酒,或稱蘭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除以工業
酒(rum)。民間也有人用糖蜜做為肥料和 酒精做為代用燃料外,也積極研究以發酵
飼料的添加物。 法由糖蜜產製丁醇(註 4),獲得成功。
日本治台初期,就有日籍人士開始研 戰 後 台 灣 糖 業 公 司 於 1957 年 創 設 新
究以糖蜜製造酒精,後來由台灣製糖株式 營副產品加工廠,以糖蜜發酵製造酵母;
會社接手研發,終於成功製成藥用酒精和 1960 年台灣開始利用糖蜜生產味精。
工業酒精。其後,台灣製糖株式會社在橋 濾泥 濾泥因含有糖分和纖維質,早期
頭設置第一個新式糖廠後,新式糖廠陸續 及日治初期,民間就有人用以釀酒,稱為濾
設立,舊糖廍也紛紛採用新式設備,因而 仔酒。
糖蜜產量劇增,以糖蜜製造的酒精產量大 濾泥也因含有蛋白質、磷、鉀等多種物
增。由於價格便宜大量外銷日本,原以馬 質,所以用途甚廣,可用作飼料、肥料和土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17


專題報導
Featured Articles

製糖程序中資源與能源的循環

含糖食品

CO2 光能 製糖 人體
甘蔗 糖 糞便 分解
H 2O 葉綠素 程序 消化
酒、酵母等

糖蜜 發酵 酒精 燃燒
加熱 廢蜜
發電
濾泥

熱能 蔗渣 紙漿 紙製品

腐化、
肥料 灰分 燃燒 蔗板
燃燒

圖片製作:蔡宛芳小姐

壤改良劑;又因含有粗蠟,所以可提取蔗蠟,
製糖程序中水的循環
用於製造蠟燭、蠟紙、蠟筆、凡士林等。

製糖相關資源的循環 水槽 加熱 蒸氣

(燃燒蔗渣)
甘蔗和甜菜跟一般的植物一樣,都是吸
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分,在陽 水 水射流 發電
(結晶罐抽真空)
光照射下,藉葉綠素催化而生長,其中的糖
分也是經由光合成反應形成的。 蒸煮
凝結水
糖在人體的消化過程中轉化為葡萄糖 蔗汁

和果糖兩種單醣後被吸收。在人體中,會
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並產生熱能;若轉化 圖片製作:蔡宛芳小姐
為其他物質隨糞便排出人體後,也會分解。

水與蒸氣的循環利用 具體做法是把蔗汁從甘蔗壓搾出來,
糖廠的電力可由上述汽電共生供應, 使用甘蔗切段機、撕裂機和壓搾機。水蒸
汽電共生需要以水為介質;若使用汽輪機 氣是動力來源,汽輪機本身也需用大量的
做為動力來源,也需要用水蒸氣帶動。 水冷卻。另外,蒸發罐需以水蒸氣加熱,

18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製糖程序中的熱能循環

熱交換器

蔗汁

凝結水 水蒸氣 水蒸氣 水蒸氣

加熱

水蒸氣

熱蔗汁 糖漿 結晶罐

(濃縮蔗汁)

圖片製作:蔡宛芳小姐

而結晶罐也要持續利用水射流真空泵(註 第二個蒸發罐當作熱源,用於加熱罐中的
5)以抽成真空狀態;並用水把糖膏冷卻, 蔗汁。同樣地,由第二個蒸發罐蔗汁蒸出
以促進糖晶的成長。上列的水與蒸氣有的 的蒸氣被引人第三個蒸發罐用於加熱。第
要加熱,有的要冷卻,糖廠會把這些水與 三個蒸發罐中被蒸出的蒸氣可使用熱交換
蒸氣透過熱交換有效地循環使用。 器預熱送入第一個蒸發罐的蔗汁;而被引
入第三個蒸發罐加熱的蒸氣,其冷凝液回
收到水槽中,再送到鍋爐產生蒸氣。
熱能的循環利用
日治時期與戰後初期,台灣的重要產
在 糖 廠 中, 為 了 能 回 收 利 用 廢 熱, 業是以農作物、植物及海鹽為主要的原料,
許多製程都透過熱交換的方式回收熱能, 不僅製造出主產品,也充分利用副產物製
其中蒸發罐提供了最多的回收效益。 造出高經濟價值的產品,且使用廢棄物為
在蔗汁蒸發程序中,常常使用 3 個串 肥料。日治時期,製糖、酒精和樟腦工業
聯的蒸發罐,蔗汁依序送入蒸發罐後,會 曾是台灣生產比重超過日本本土的 3 種重
被加熱濃縮成糖漿。為了充分利用熱能, 要產業。戰後初期,砂糖也曾為政府賺取
第一個蒸發罐使用由鍋爐產生的蒸氣加熱 了巨額的外匯。後來因製造成本過高,在
罐中的蔗汁,由其內蔗汁蒸出的蒸氣引入 國際市場上無法與他國競爭而式微。

未來化石資源等非再生能源,若因枯竭或因減碳獲得共識而減少或不再開採,
以農作物及植物為原料的產業勢必再興起。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19


未來化石資源等非再生能源,若因枯 註 3:多效蒸發罐至少有 2 個蒸發罐(製
竭或因減碳獲得共識而減少或不再開採, 糖通常至少用 3 個),是利用高壓蒸氣的
必須回歸使用再生資源。如此,以農作物 熱能把蒸發罐中溶液的水分有效地蒸出的
及植物為原料的產業勢必再興起。在這之 設備。蒸發罐中的溶液被引入套鍋的蒸氣
前,為減碳及善用資源,必須重視生產過 加熱而沸騰,其逸出的蒸氣被引入下一個
程中副產物的利用。 蒸發罐當作熱源。
本文以台灣糖業及相關產業為例,說明 註 4:可經由二個丁醇分子的脫水反
以甘蔗為原料的製糖與副產物,以及製程中 應製造辛烷值很高的異辛烷,當液體燃料
水與熱能的循環利用。其實,在日治時期 使用。
曾風光一時的樟腦產業,由樟腦油萃取高 註 5:水射流真空泵是一種高速水流抽
價值的香料也是副產物利用非常典型的例 真空的器具。在特殊造型的管內,水高速
子。此外,以高皮質纖維的芒草產製紙漿, 流動時可牽引空氣,因而在其周圍造成真
則是利用自然界可再生資源的範例。上面 空狀態。
的例子都是善用可再生資源與能源,值得
大家深思參考。
註 1:酵母菌可在有糖分的場所迅速繁
殖,它可用於以發酵法釀酒、製造酒精,本
身可供製造健素糖、醫藥品、發粉和飼料。
註 2:是使用生石灰(CaO)在蔗汁清
淨步驟中做為清淨劑;也可使用二氧化碳
或亞硫酸當清淨劑。生石灰是煅燒石灰岩
翁鴻山
製得,加入蔗汁分離後,混在濾泥中可用 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做土壤改良劑,回歸自然界。

深度閱讀資料
山根嶽雄原著 ,袁炎基 、廖霂霖合譯( 民 54),甘蔗製糖法 ,台灣糖業公司 ,台北 。

高淑媛( 民 101),第一篇:臺灣近代化學工業史 ,第四章:臺灣糖業與近代酒精工業 、第六章:糖業


資本主義與蔗渣製紙工業 ,載:臺灣化工史( 總編輯翁鴻山 ),台灣化學工程學會 ,台北 。

李世明( 民 101),第十章 製糖工業 ,載:第二篇:臺灣現代化學工業史 —發展期( 謝俊雄 、徐英傑主


編 ),臺灣化工史( 總編輯翁鴻山 ),台灣化學工程學會 ,台北 。

蔣耀賢 、陳明發 、施瑞昌 、許晉榮( 民 90),橋仔頭糖廠 —人文生態導覽 ,社團法人高雄縣橋頭鄉橋


仔頭文史協會 ,高雄 。

黃育徵( 民 106),循環經濟 ,天下雜誌公司 ,台北 。

20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專題報導
Featured Articles

循環經濟的發展與應用—
水泥篇
▎鄭 珊、丁俊元、陳建緯
水泥業可在循環經濟中扮演廢棄物再利用的角色,
例如利用產業廢棄物做為水泥業的原物料、燃料,
使廢棄物料可因再利用回到良性的資源循環。

水泥業在經濟發展中扮演的角色與沿革
泥作就像建築的彩妝, 客家 災害
修護
科學
部落 台3線 園區 太陽
是基礎工程重要的環節, 營造 光電
風力
校園 發電
更是各國經濟建設發展的 改造

重要角色。水泥施作的範 隧道
捷運

圍包含一般住宅的牆壁和
地板,牆壁的部分包含粉 水壩
鐵軌

刷打底、貼磚和砌牆,地
面則是磁磚黏貼、地坪鋪 人工 住宅
整等部分。其餘水泥的運 湖

用尚有大型公共建設工 防洪
碼頭 牆
程,如軌道建設、水環境 海堤 都更
改善
整治、城鄉都更等,顯見 公路
橋梁
綠能
產業
園區
科學城
水泥產業在經濟發展中扮
演角色的重要。 水泥產業在經濟發展中扮演的角色(圖片來源:臺灣綜合研究院,2017)
國內水泥產業緣起於
1915 年日本淺野水泥株式會社高雄廠,直到 1946 年改組為國營台灣水泥公司。1953 ∼ 1974
年是擴建期,透過開放民營吸引私人公司加入。1975 ∼ 1980 年適逢政府十大建設政策帶動
下游營建業蓬勃發展,爾後歷經進口、產業東移、卜特蘭水泥反傾銷案等,至今已有百年的
歷史,我國水泥業上下游產業鏈已成熟穩固。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21


專題報導
Featured Articles

萌芽期 重建期 擴建期 繁榮期 成熟期 產業東移


1914 ∼ 1946 年 1947 ∼ 1952 年 1953 ∼ 1974 年 1975 ∼ 1980 年 1981 ∼ 1990 年 1990 年後

.日 本 建 立 淺 . 二戰期間加 .開 放 民 營 增 . 十大建設帶 .取 消 進 口 關 稅 .六 年 國 建 設
野水泥株式 重水泥需求 至 13 家 動內需 開放進口 水泥專業區
會社高雄廠
. 首度外銷東 .六 期 四 年 經 . 產量突破千 . 打破壟斷局面 . 產業東移
.改 組 國 營 台 南亞 濟建設提升 萬噸
. 循環經濟
灣水泥公司 內需

我國水泥產業的歷史沿革(圖片來源:臺灣綜合研究院,2017)

水泥業關聯效果與區域經濟 水泥業在循環經濟中扮演的角色
水泥有笨重、容易變質的產品特性,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與產業結構的調整,
較不利於長程運輸或進口,且從生料磨、 國際間水泥產業也逐漸轉型,並導入循環
旋窯設備,生、熟料庫建置到銷售至客戶 經濟的概念。藉由水泥窯連續不停窯的製
端所需的運籌系統,都需大量資本投入, 程特性,以 1,500 度以上的高溫協助處理生
使得水泥業因產品特性、資本密集及運輸 活與事業廢棄物,同時解決廢棄物掩埋問
成本高而容易形成區域寡占型產業。 題,而相關的廢棄物可做為水泥製程中的
然而水泥業也是對區域經濟有重要貢 替代原料或燃料,顯見水泥旋窯具備協助
獻的產業,包含上游礦石原料採取,如最 處理廢棄物的優點。
大宗的原料用大理石、黏土等,以及鋼鐵 在替代原料方面,一般卜特蘭水泥主要
冶煉業的副產品(如爐渣等)與來自電廠 由氧化鈣、氧化矽、氧化鋁和氧化鐵 4 種氧
的飛灰、脫硫石膏等做為原料使用。從本 化物所組成(本文簡稱鈣、矽、鋁和鐵)。
業水泥生產維運,到下游水泥應用端的土 而這 4 種成分取自富含氧化鈣的大理石,
木工程、營建工程、道路鋪設、橋梁工程 以及富含其餘 3 種成分的黏土、矽礦、鐵礦
等建材原料,以及中間所需配合的運輸業, 砂等原料。因此,只要含有鈣、矽、鋁和鐵
形成完整的水泥產業鏈。而自水泥產業東 4 種元素的廢棄物,便可用來替代大理石、
移後,其生產所需投入的原料及其他要素 黏土、矽礦和鐵礦砂,減少天然礦石的開採。
大多源自東部宜花地區,經製成水泥產品 舉例而言:含有鈣的廢棄物如氣冷爐
後供應全國使用。 石、脫硫渣、還原渣,石材切割泥等,可用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與產業結構的調整,
國際間水泥產業也逐漸轉型,並導入循環經濟的概念。

22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上游 水泥製造業 下游

• 土石採取業 • 建築工程業
水泥生料
• 土木工程業
• 非金屬礦業
• 泥作建材業
水泥熟料
• 石材運輸業 • 預拌混凝土

• 鋼鐵冶煉業 • 其他營造業
石膏及
其他配料 • 水泥製品業
• 電力供應業
• 機電及管道工程業
水泥成品
• 氣體燃料供應業 • 最後整修工程業

水泥業的產業鏈圖(圖片來源:臺灣綜合研究院,2017)

水泥旋窯 垃圾焚化爐

1,500 ∼ 1,800 燃料溫度(℃) 850 ∼ 1,050


溫度高,有利分解、安定化有害物質。

固體 氣體 燃燒時間 固體 氣體
數十分鐘∼ 5秒 10 ∼ 120 分鐘 ∼2秒
1 小時 依設計不同

高 擾流程度 低
燃燒完全 燃燒不完全

氧化氣氛 燃燒氣氛 短暫缺氧


可徹底分解有機成分 毒氣生成問題

鹼性 燃燒環境 酸性
可中和酸性廢氣

無 燃燒後有無灰渣 有
灰渣成為原料的一部分,無二次灰渣處理問題

運用水泥旋窯協助處理廢棄物的特點(圖片來源:臺灣綜合研究院,2017)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23


專題報導
Featured Articles

化學製品 紙漿和紙張 石油煉製 農業廢棄物


溶劑、塑料、催化劑 磨殘渣、焚燒灰 黏土、油、 生物質能
廢催化劑

地方自治市
汙水汙泥、
城市固體廢棄物 燃料
能源 傳統燃料 到窯爐
水泥
煤、瓦斯、石油焦燃料油
水泥磨坊

添加劑

窯爐儲存
汽車成型砂、
油漆殘渣、 冷卻器
二手輪胎
建築和建築材料
旋轉爐
廢板和石膏

鋁製造
預熱 氟、廢鍋內襯

磨碎
碎砂和鑄砂
鑄造廠 預均化
電力
飛灰、灰塵、石膏、硫磺
壓碎

傾卸
土壤修復殘渣
矽酸鹽
大理石

水泥的製程特性與協助處理廢棄物的示意圖(圖片來源: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4)

來替代大理石。含有矽的廢棄物如鑄造工 水泥業協助處理的廢棄物項目
廠的廢鑄砂、淨水廠的淨水汙泥、半導體
業別 項目
廠的研磨汙泥,則可以替代矽礦。含有鋁
汽車業 廢輪胎、鑄砂
的廢棄物如化工廠廢氣濾料、電廠底灰等,
都是鋁質原料,可用於替代黏土。而含有 造紙業 製紙汙泥、燃燒灰

鐵的廢棄物如噴砂除銹工廠的銹屑、中鋼 化學業 廢溶劑、廢塑料、催化劑


的鐵渣等,則可替代鐵礦砂。各階段製程
石油業 廢觸媒、黏土、廢油
所收受與協助處理的事業廢棄物來源不同。
建築業 建築廢土、建築廢材、石材汙泥
有別於替代原料運用廢棄物的元素來
替代,替代燃料是運用廢棄物的「熱值」 電力業 煤灰、排煙脫硫石膏

達到同時處理廢棄物及降低燃煤成本的雙 煉 鋼 礦 泥、 煉 鋼 轉 爐 石、 高 爐 爐
鋼鐵業
石、電弧爐煉鋼爐渣、集塵灰
重效用。水泥業主要使用煤炭、石油焦、
重油、燃料油、天然氣與其他氣體,以及 光電業
廢玻璃、廢溶劑、廢異丙醇、廢光
阻液、氟化鈣汙泥
其他化石燃料等做為水泥的燃料,而國內
水泥業者在燃料的使用上則以燃煤為主。 鋁渣、底渣、飛灰、下水汙泥、淨
其他
水汙泥、動物屍體、生活廢棄物
替代燃料的原理是把廢棄物透過水泥窯高
資料來源: Japan Cement Association(2016)、台灣區水泥工業
溫燒結循環處理,若這類廢棄物的熱值達 同業公會(2015)。

24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原料替代過程 燃料替代過程

靜電除塵機 氣流
原料流

大理石
預熱器
煙囪
分隔器 . 廢塑料
黏土
. 廢油

鍋爐
. 廢黏土
. 木屑
原料 水泥中間產品
堆置處 【熟料】
鍛燒爐

蒸氣流
均化 生料
桶槽 儲存桶
. 高爐爐渣
. 廢塑料
. 煤灰 旋窯
. 回收油
. 下水汙泥
生磨機 . 肉骨粉
. 建築廢土
渦輪
. 底灰
. 飛灰 發電機 . 廢輪胎 冷卻器
. 鑄砂 熟料冷卻器
運送
水泥 熟料

其他添加劑 水泥緩凝劑
飛灰、底渣 脫硫石膏、副產石膏

替代原料、替代燃料導入水泥製程循環再利用的過程。(圖片來源:1. 日本水泥協會網頁 http://www.


jcassoc.or.jp/cement/2eng/e_01a.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7/08/08);2. 台綜院修改繪製。)

2,000 kcal/kg 以上,就可充當輔助燃料取 1 公 噸 輪 胎 相 當 於 0.7 公 噸 燃 油


代生產中使用的燃料。如此不僅能有效降低 或 1.5 公噸燃煤(輪胎淨發熱量介於
對環境的影響,也能減少天然資源的耗用。 32 ∼ 34 百萬焦耳/公斤),燃燒後
再者,半導體產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 殘留的飛灰則僅是燃煤的十分之一,
生許多液態廢棄物,如廢溶劑、異丙醇、 水泥窯的高溫也可使廢輪胎完全燃
廢光阻液等。這些易燃性事業廢棄物可提 燒,去除戴奧辛等空氣汙染問題。燃
供熱值做為水泥窯的替代燃料,並利用窯 燒所產生的硫化物也可與水泥生料中
中較長的滯留時間充分去除有毒廢棄物二 的鈣元素結合,穩定其揮發量。
次汙染的危機。另外,常見的汽車業廢輪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前處理程序
胎,若直接棄置荒野容易使內部積水,直 做為替代燃料的「生活廢棄物」,進
接燒毀更會釋放戴奧辛及硫化物,因此國 入水泥窯後產生的灰渣可以直接再
際上普遍把廢輪胎做為水泥窯的替代燃料, 進入旋窯系統,再次做為水泥替代原
因廢輪胎的燃燒熱值可達 8,970 kcal/kg, 料混合加以利用,使資源充分循環再
較燃煤 6,500 kcal/kg 為高。 利用。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25


專題報導
Featured Articles

國際上水泥業者普遍利用其他產業如發電廠、
鑄造廠等所產生的事業廢棄物,做為替代原料或替代燃料。

國外水泥業發展循環經濟的作為
工廠生產
國際上水泥業者普遍利用其他產業如 與製造

發電廠、鑄造廠等所產生的事業廢棄物(飛
灰、高爐石、廢輪胎等),做為替代原料
或替代燃料。目前歐洲部分水泥廠替代燃
料比率超過 50%,整體約為 20%;北美、 東京

日本則使用廢棄物替代約 10%的化石燃料。 川崎

循環經濟的推動使水泥產業降低單位耗能,
橫濱
更讓國家的生活與事業廢棄物可因再利用 千葉

而回到良性的資源循環,同時能降低源頭
採礦量,發揮點石成金的功效。以下介紹
國外水泥產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情形。 資源回收 消費者購
再利用 買與使用
日本 日本川崎在歷經百年工業化後也
面臨環境汙染問題,當地發起「川崎市生態 日本川崎發展循環經濟的情形(圖片來源:臺灣綜
合研究院,2017)
城市計畫」,目的是打造一個資源循環使用
的社會,在發展工業與振興沿海市鎮的同時
兼顧環境保育。川崎市規劃利用京濱東北工 美國 美國使用可燃性廢棄物當作替
業區內水泥、鋼鐵、石化等多元產業集中的 代燃料的過程分為兩部分:其一是可燃性
特性,把 A 企業的事業廢棄物轉化為 B 或 廢料的收集、儲存、加工、混配與運輸;
C 企業的替代能資源,如此充分使生態城市 其二是水泥廠內儲存、攪拌、燃燒與環境
中的能源或資源做最有效率的循環再利用。 監控的燃燒應用,整體廢棄物循環流程都
德國 早期德國水泥生產主要是運 需嚴格管控。
用 化 石 燃 料 當 作 能 源, 其 中 又 以 褐 煤 為 美國廢棄物處理技術由各州環保局與美
大宗。近年來,德國水泥替代燃料比率增 國國家環境保護局研發,近年的研究證實水
長迅速,主要原料是各類廢棄物如廢木材、 泥旋窯能利用可燃性廢棄物做為替代燃料以
廢輪胎、生活及工業廢棄物等,平均一年 生產水泥,可減輕廢棄物對環境帶來的負擔,
可運用約 303 萬公噸的廢棄物。 並達到節約能源及實現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的
此外,德國水泥業近期更推動廢棄建 願景。美國水泥業使用可燃性廢棄物做為替
築混凝土的回收作業。德國水泥公會表示, 代燃料的比率逐年攀升,主要有廢輪胎、廢
在建築拆卸過程中,粉碎的混凝土可當作碎 塑膠包裝物、回收的液態燃料、動物脂肪、
石和沙子的替代原料,預估回收的廢建築材 汙泥等,其中又以廢輪胎使用比率最高。
料可取代所需的礦產資源約 5%至 10%, 歐盟 歐盟於 2015 年開始推動「歐盟
不僅能有效降低礦產原料消費,也能促進 循環經濟行動計畫」,以減少廢棄物與碳
產業資源循環再利用。 足跡,目前已由傳統的線性經濟逐漸朝向

26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水泥製程與循環經濟的關聯
廢棄物來源 廢棄物種類 循環用途 循環角色

氟化鈣
煤灰(飛灰、底灰) ˙ 含有鈣、矽、鋁和鐵 4 種元素的廢棄物,
水淬高爐石 能替代大理石、黏土、矽礦和鐵礦砂,減
營建混合物 替代原料 少天然礦石的開採。
電弧爐煉鋼爐渣
事業廢棄物 無機性汙泥
脫硫石膏 ˙ 事業廢棄物是運用廢棄物的「熱值」,達
到同時處理廢棄物及降低燃煤成本的雙重
效用。
廢溶劑
廢塑膠 替代燃料
廢輪胎 ˙ 生活廢棄物做為替代燃料後所產生的灰渣
也可循環利用做為水泥的替代原料,同時
垃圾焚化爐灰渣 替代原料 解決垃圾掩埋場不足的問題。
生活廢棄物
生活垃圾 替代燃料 ˙ 利用生產過程所產生的餘熱發電,達到節
能減排的目的。
熱能回收 旋窯熱氣 廢熱發電

資料來源: 1. 台灣區水泥工業同業公會(2016)
2. 工研院「耗能產業能源效率指標建立與輔導計畫」(2015)。

循 環 經 濟 的 方 向 發 展。2012 年 歐 盟 28 國 爐石(15.76%)、營建混合物(7.98%)、
的水泥業累計使用約 9,800 萬公噸的替代燃 電 弧 爐 煉 鋼 爐 渣(5.65 %) 及 無 機 性 汙 泥
料,替代率約為 36%。 (4.97%)。其中的煤灰、水淬高爐石、電
根據歐盟水泥協會和永續能源與氣候 弧爐煉鋼爐渣等,可做為水泥窯中的替代原
顧問公司 ECOFYS 於 2016 年的報告指出, 料,如水泥、混凝土等產品的材料及添加物。
歐洲水泥業正積極提高替代燃料率,中期 在替代燃料方面,國內把廢輪胎經由
目標可望達 60%,預估約可減少 1,020 萬 破碎設備處理後的破碎輪胎片,送至水泥
公噸碳足跡。歐盟有成熟的廢棄物基礎設 廠做為替代燃料使用。高溫處理後的鋼絲
施,能有效促進水泥業的替代燃料比率, 氧化為氧化鐵,又可替代水泥製程的部分

其生活及事業廢棄物的收集、分離具有規 鐵礦砂,直接做為水泥製程中的替代原料,

模性與便利性,未來期望把 60%的廢棄物 不僅同時減少燃煤使用量與源頭開採量,

替代燃料比率提升至 95%。 更可降低空氣汙染排放量。


國內水泥產業循環經濟的發展仍處於
起步階段,近年來在全球循環經濟浪潮的
國內水泥業發展循環經濟現況
推波助瀾下,積極在採礦、製程、減排、
跟隨世界的潮流,我國水泥產業也已 研發上朝綠色經濟發展。未來國內協助處
著手發展循環經濟。以下介紹我國水泥業 理廢棄物的趨勢除了替代原料及替代燃料
協助廢棄物處理的情形。 外,將會擴大至其他可再生產品等非初次
在替代原料方面,2015 年重點事業廢 開採的原燃料,逐步把水泥產業轉型為推
棄物的產量依序是煤灰(28.07%)、水淬高 動循環經濟的標竿產業。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27


專題報導
Featured Articles

節能減排的措施 技術研發新產品

. 泰固美特耐
. 節能隔熱材 . 蝦紅素產品
. 環保示範工廠減少 . 低碳墁砌水泥
製程循環再利用 粉塵措施
. 事業副產品替代原
. 「和平電廠」
料或熟料
港、廠、電、
三合一 . 水泥窯預熱機技改
工程
. 廢熱回收發
降低採礦碳足跡 電系統
. 高科技業廢
. 階段採掘採礦工法 棄物與廢膠
. 豎井運搬系統 條處理

. 索道運搬系統

國內主要業者發展循環經濟與降低碳足跡的現況(圖片來源:臺灣綜合研究院,2017)

水泥業發展循環經濟的藍圖 工業園區 是指區域內的生活與事


業廢棄物做為水泥製程的替代原料或替
目前國內循環經濟發展正處於萌芽階
代燃料循環再利用。國內除了規劃中的
段,本文借鏡國際做法,嘗試以區域涉及
花蓮「盤式燃燒爐」的可行性評估外,
的範圍,整理出水泥業循環經濟的發展藍
尚有港、廠、電三合一的運作模式。這
圖,可分為企業層級、工業園區及國家層
種模式規劃把生產水泥所需的燃料與大
級 3 大層面。 部分原物料(鐵渣、石膏、爐石等)交
企業層級 主要是著眼於個體廠區或 由東部港口輸入,製成的水泥產品也透
產業內獨自運作企業的循環經濟。例如: 過東部港口運輸至西部各港口水泥接收
在主要原料運輸路線中,可利用帶運機下 站, 如 此 可 避 免 對 環 境 造 成 的 潛 在 衝
坡輸送礦石的位能來轉換發電,在個體運 擊、節省運送費用,同時增加港口的吞
載過程中巧妙地整合採礦、工務、電儀等 吐量。而電廠在燃煤製程中所產生的煤
部門;或是在個體廠區內,結合灌溉分離 灰,也可當作水泥的原料。
政策,把地下水用於製程的冷卻或再循環 此外,在水泥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
利用,與處理後排入農田水利會排水圳路, 石灰粉,也能做為電廠脫硫的原料。再
循環利用水資源。 者,脫硫產出的脫硫石膏,也可做為水

28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泥生產添加的成分之一。如此形成一個
良性迴圈,達到資源全部再利用的目的。
國家層級
焚化廠
國家層級 由於國內部分縣市難以 光電及半導
爐渣、
體產業的氟
化鈣汙泥 底渣
落實「一縣市一垃圾焚化爐」的政策,
鋼鐵廠
.生活廢棄物處理
使得這些沒有焚化爐的縣市,只能依據 淨水廠
.事業廢棄物處理
鐵柱砂、
汙泥 噴砂
我國廢棄物清理法第 28 條規定,委託其
他縣市共同處理生活和事業廢棄物。這
造紙業 工業園區 光電廠
紙漿汙泥 汙泥
種在國內「跨區」協助處理全國性的生
活與事業廢棄物的方式,是目前國外水 .盤式燃燒爐
發電廠 .港、廠、電、三合一 工程
泥業在循環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 煤灰 廢棄土

企業層級
本文所定義「國家層級」層面的循環經
濟,更是未來國內水泥產業發展循環經 .下坡位能轉發電
.循環利用水資源
濟的方向。
過去工業革命為求繁榮發展,產品
由原料生產、消費耗用到最後廢棄汙染, 水泥業循環經濟的發展藍圖(圖片來源:臺灣綜合
研究院 2017)
生命周期由搖籃到墳墓的單向線性消耗
模式推演至今,人們開始面臨環境、資
源與發展需求如何兼顧的問題,因此綠 考量未來 5 + 2 產業創新計畫、前瞻
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等概念應 性基礎建設,甚至未來全國性的都更計畫,
運而生。把原先線性經濟壽終正寢的產 長期而言,水泥需要維持穩定的供給量。
品重新再生利用,同時研發低耗能、高 因此,水泥產業的存在有其必要性。然而
效率的製程,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 產業的轉型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未來水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國際間水泥產業 泥業導入循環經濟的技術研發、資本投入
的發展也逐漸轉型,把原本是線性經濟的 與人才培訓都需要投入龐大的資金,且需
水泥業導入循環經濟發展。日本、德國、 國內產官學研共同積極努力。期待台灣接
歐盟等國家藉由水泥窯高溫、連續不停窯 軌國際環保計畫後,能夠更具體落實經濟
的製程特性,協助處理生活與事業廢棄 永續發展與環境保護同生同榮的願景,共
物,不僅有效降低煤的消耗與二氧化碳的 創更多綠色商機。
產生,同時解決廢棄物掩埋問題,有效促
進資源循環再利用。而國內水泥產業自日
治時期發展至今,產業鏈業已成熟健全,
近來國際上循環經濟聲浪高漲,台灣必須
鄭 珊、丁俊元、陳建緯
借鏡國外克服現況,投入能資源整合設 臺灣綜合研究院
備,有計劃地發展循環經濟。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29


專題報導
Featured Articles

水處理科技的
現在與未來
▎張敏超、洪仁陽、梁德明、李宗銘
極端氣候變遷使得水資源供需失衡,
如何善用科技解決水資源匱乏問題,已成為 21 世紀最重要的議題之一。

自古以來,人類的生存與「水」關係密切。在人體
內進行的生化反應中,水是主要介質,水也是新陳代謝
反應的參與者,因此可以說有水才有生命。地球上大部
分面積都被海水覆蓋,大自然界有水的循環系統:海水
蒸發到大氣中冷卻為雲及雨,雨水降到地面供人類及萬
物使用,人類社會生活、工業或農業使用後的水經處理
後又回到河川或海洋。
近年來,溫室氣體所造成的極端氣候,使得水循環
系統遽變,頻頻出現極端的水災和旱災(水太多/水太
少),水資源供需嚴重失衡。以台灣為例,近年來,強
降雨發生次數增加,颱風豪雨後自來水原水濁度飆升,
屢傳停水。人口大幅增加,也使得全世界水資源的分配
變得越來越重要。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於 2017 年 2 月 24 日出席聖座科
學院以水資源與人權為主題的研討會,呼籲眾人立即採
取具體行動保護水資源。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也指出: 近年來,溫室氣體所造成的極端氣候,使
得水循環系統遽變,頻頻出現極端的水災
日常飲水、工業發展及農業使用都需要的淡水資源,未
和旱災,水資源供需嚴重失衡。
(圖片來源:
來將面臨嚴重不足。因此,如何善用科技解決水資源匱 種子發)
乏問題,已成為 21 世紀最重要的議題之一。

近年來,溫室氣體所造成的極端氣候,使得水循環系統遽變,
頻頻出現極端的水災和旱災,水資源供需嚴重失衡。

30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未來排放水成為重要的水資源之一時,
就要建立藉由科技讓「一滴水至少使用兩次」的水再生利用觀念。

科技方式解決水資源匱乏 水處理技術內涵的演進
有鑑於此,世界各國目前紛紛投入資源 以上所談的水科技,嚴格來說,應該
於水科技的研發,例如以色列發展先進的海 是水處理技術。水處理技術可分為飲用水
水淡化技術,建立高再用率的汙水循環系統 處理及非飲用水處理,自來水處理就屬於
供農業灌溉等使用。新加坡也積極開發各種 飲用水處理,不是本文所談的重點,其他
新水源,包括海水淡化及新生水利用等,新 的都屬於非飲用水處理,範圍相當廣。非
生水技術是把生活汙水經過過濾雜質、逆滲 飲用水處理的科技包括民生汙水和工業廢
透、紫外線消毒三層處理後產生的淨化水。 水的處理技術,以及水再生利用技術。
台灣年平均用水量是 210 億噸,但只 以往廢、汙水處理技術大都只考量水
有 181.2 億噸供水量,加上降雨季節集中在 中汙染物的去除,注重處理後排放水水質,
5 ∼ 10 月的豐水期,其餘月分多是枯水期, 以能達到環保署規定的放流水標準為主要訴
因此需有相關水科技來調適枯水期的水資源 求。這些處理技術注重有效處理程序的建
需求。水利署規劃未來水資源對策,強調多 立,相關設備與材料的有效利用,通常由環
元化水資源開發,海水淡化及水回收再利用 工教授或專家及相關業界主導,僅有少部分

是重要項目。然而,現今海水淡化技術造水 化學與化工相關科系教授和專家參與。

成本偏高,仍無法做為解決民生用水資源問 未來,當水回收再利用及工業廢水中有

題的方案。在水循環的過程中,會有一般家 用物質回收循環受重視時,依傳統方法處理
後的可排放水仍需去除或回收殘留的微量有
庭所產生的生活汙水或事業體排放的廢水,
機物及無機物,這時廢水處理場將蛻變成為
這些不乾淨的水通常需要處理達到一定的放
水與物質回收循環的廠區。這就牽涉到更多
流水水質後才能回歸大自然。
分子層次的化學與化工技術,需針對不同的
未來排放水成為重要的水資源之一時,
水質應用及物質回收要求,使用不同的水處
就要建立藉由科技讓「一滴水至少使用兩
理材料與設備的水回收再利用技術,這些不
次」的水再生利用觀念。「水再生利用」
僅是環工也是化學與化工的範疇,是一種需
是把工業廢水、生活汙水、雨水貯留利用、
要高度整合的跨領域技術。
農業灌溉回歸水、海水利用等的水再利用。
2015 年底立法院通過「再生水資源發展條
例」,代表台灣往水回收再利用發展的方向 全方位的水處理技術團隊
已經非常明確。值得注意的是,2017 年聯合 工研院水處理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主要
國「世界水資源日」(每年 3 月 22 日)的 由材化所水科技組主導。三十多年來,歷
主題是「廢水」,強調廢水回收再利用,認 經客觀環境的變化與需求,發展出各種不
為是因應氣候變遷下缺水危機的有效手段。 同型式的水處理技術,是國際上廢水處理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31


專題報導
Featured Articles

技術發展歷程的縮影。因此,從水科技組 創新水處理技術
的水處理技術研發過程,可進一步了解水
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包括生物處理及物化
處理技術發展的現況與未來趨勢。
處理。這些年來,工研院研發出不少已實廠
水科技組在水處理相關技術與應用發
化的創新技術,如厭氧性生物處理的「上流
展,著重於最複雜的工業廢水處理,從早
式厭氣汙泥床」技術、厭氣流體化床生物處
期輔導傳統產業進行工業廢水處理,到現
理技術、結合薄膜分離與生物反應兩項技術
在協助高科技產業廠內廢水處理及節水規
的膜分離生物反應器技術,以及多孔性生物
劃。因應客觀形勢的變化與未來需要,也
擔體技術。物化處理技術則有可處理含氟、
積極建立水回收再利用及資源回收技術。
砷等無機廢水的「流體化床結晶廢水處理技
多年來,藉由科專計畫以及與國內外廠商
術」,應用於廢水回收再利用的「倒極式電
的合作,在水處理技術與材料的創新研發
上不斷突破,已建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水 透析脫鹽技術」等。以下介紹這幾項重要的

處理核心技術與專利布局。 創新廢水處理技術。

由於研發人員擁有完整水處理模組與 上流式厭氣汙泥床技術及厭氣流體化床

系統的設計能力,以及多年的水處理經驗, 生物處理技術 廢、汙水處理的技術方向,

因此建立了不少領先全球且已商業化的廢 如果考慮能源、資源回收、環境友善,厭氧

水處理與水回收技術,在國內外已有超過 生物處理技術絕對是首選。工研院早期開發
100 個以上的成功實廠案例,產業範圍涵蓋 的上流式厭氣汙泥床技術,包括進流水分配、
電子業、面板業、石化業、化工業、食品業、 汙泥床、汙泥毯、氣固液分離等創新裝置。
紡織業、鋼鐵業等。以面板大廠友達公司 這項技術是在厭氧條件下,微生物把有
為例,於 2010 年開始與工研院合作開發製 機物降解代謝成甲烷與二氧化碳,再由三相
程用水全回收技術,2015 年 9 月其龍潭廠 分離器分別導引排出槽外,微生物則流入沉
達到廢水零排放的水準。 澱區並回到反應槽中。它的優點是低初設成
水科技組也移轉多項水處理與回收技 本及低操作成本,且甲烷可回收成能源。目
術至國內相關水處理公司,例如技轉薄膜 前這項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食品、石化、化
蒸餾技術及倒極式電透析技術等。國內一 工、造紙、發酵、塑膠、光電等工業領域,
家不織布濾材大廠也曾透過科專計畫業界 國內有多家公司的廢水處理都已採用,國外
合作方式,與水科技組合作開發不織布膜 則在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有多個食品產業
分離技術。 與釀酒產業採用。
另外,水科技組也在海外市場積極推 另一項創新技術是厭氣流體化床生物處
廣廢水處理技術,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 理技術。它是在反應槽內填充細小擔體,以
越南、中國等,服務內容包括技術研發、 提供廣大表面積讓厭氣微生物附著,並利用
實驗室級或實廠級模組測試、技術評估、 快速水流使其流體化的一種有機廢水處理技
系統設計、試車、人員操作與教育訓練等 術。這項技術特別適用於低濃度且含有生物
全方位專業服務。 抑制性成分的廢水,處理槽呈瘦高形狀以節

32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近年來國際間興建汙水處理廠,注重廢水能回收再利用。(圖片來源:種子發)

省用地。國內外不少化工廠難處理的廢水 改變。2006 年,水科技組於國際上著名的


都採用這個技術。 水處理期刊《Desalination》上發表全球第一
膜分離生物反應器技術 這些年來國 篇不織布濾膜技術的學術論文。發展至今,
際上快速發展的膜分離生物反應器技術, 已進行到第四代模組的開發,於食品業、
是結合濾膜分離與生物處理兩項技術的新 化工業及電子業建立了不少實廠業績。
穎廢水處理技術,它的最大優點是占地面 例如:在工業界中,玻璃纖維廠 1,000
積減小、高效率固液分離、水質穩定、提 CMD( 每 日 處 理 量 / 噸 )、 中 鋼 1,800
高水回收再利用的可行性。2000 年起,水 CMD,都已順利運作多年。生活汙水處理
科技組與國內一家公司合作,以建立國際 實績有台中某社區 2,000 CMD 的生活汙水
競爭力的水處理公司為目標,透過科專計 處裡。國內公共工程實績包括石門水庫、苗
畫業界合作方式開發不織布濾膜的技術, 栗客家園區,以及台中后里馬場的汙水處
成功地建立全球第一個以不織布濾膜為主 理。這家公司於 2015 年「第 12 屆世界過濾
的水處理技術,並獲得國內外專利。 會議暨展覽」,展出新世代的薄膜過濾模組
以纖維過濾機制的不織布濾膜取代以 及廢水處理槽實體模型,引起廣泛注意,被
微孔篩濾,是不織布膜分離技術革命性的 認為是國際競爭力十足的先進過濾模組。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33


專題報導
Featured Articles

水科技組也協助公司發展不織布生物 再利用。目前國內已經有二十幾個案例。
擔體技術,它是利用不織布的纖維以及多 水科技組於 2014 年以這項技術與全球
孔的特性,當作微生物居住的生物擔體, 最大的水處理公司荷蘭 DHV 競標新加坡美
具有生物分解及物理過濾雙重功能。這技 光廠一案時,贏得標單,其後與興建新加
術已應用於國內北部某都市生活汙水處理 坡美光廠的廢水處理工程公司合作,成為
廠,處理規模是 100 噸/日,經過 1 年半 新加坡美光廠廢水處理技術顧問。
的運轉,成功驗證水回收再利用的可行性。 倒極式電透析脫鹽再生技術 電透析
這家公司的不織布膜離技術從無到有, 處理技術是利用不同特性的薄膜對水中的
從科專計畫實驗室研究到實廠應用,經歷 離子做分離選擇,水中離子的移動則是靠
了 15 年,是工研院執行科專計畫與產業界 正負直流電作為吸引的驅動力。倒極式電
充分合作的成功例子。 透析是進一步修正電透析處理技術,利用
多孔性生物擔體水與廢水處理技術 直流電正負極和內部導流的切換來延長薄
水科技組所開發以「多孔性生物擔體」為 膜使用壽命。
核心的創新廢水生物處理系統,採用開放 工研院創新研發出的電透析脫鹽專利

性多孔性擔體為反應槽介質,能提供廣大 技術,具有高脫鹽率與回收率、倒極式電

表面積供微生物附著、增殖,而累積大量 透析膜壽命長、不易結垢、容易清洗等特

及特定族群的生物膜微生物,適合處理低 性,因此適合應用在工業廢水脫鹽與水回

負荷、高流量的操作,以及難分解有機物 收領域。例如:中鋼公司就使用工研院倒

質的去除。如用於地下水整治,可去除水 極式電透析技術進行原水脫鹽處理、工業
廢水回收等。倒極式電透析也可應用於地
中的有機物、氨氮或硝酸氮等。這項技術
下水脫鹽、河川水脫鹽、冷卻循環水脫鹽、
不僅可做為工廠既有生物處理系統的前處
RO 濃縮水脫鹽、製程廢水脫鹽等。
理,以及應用於廢水回收再利用的前處理,
也可用以處理遭受汙染的自來水原水。
自來水公司曾與工研院合作,採用多 前瞻水處理技術與材料研發
孔性生物擔體處理技術進行自來水原水前 除了處理程序建立外,針對水回收再利
處理,馴養硝化菌、異營菌等的優勢菌種, 用,水科技組進行了兩種低耗能新穎水脫鹽
去除氨氮及有機物質,且不需加藥,榮獲 技術:電容去離子脫鹽技術和正滲透技術,
經濟部公共工程優質獎。 以及相關材料的研發。電容去離子技術是一
流體化床結晶廢水處理技術 流體化 種新穎的電化學處理程序,以碳材為電極材
床結晶廢水處理技術主要是在結晶槽中利 料,利用電吸附原理移除水中的帶電荷汙染
用 0.2 ∼ 0.5 mm 矽砂擔體做為結晶核種, 物質或離子。它的特點是可於低壓(0.2 ∼
添加適當藥劑調整在進流水中的過飽和度, 0.3 MPa)與低電壓(0.8 ∼ 1.2 V)環境下
使欲處理的無機離子於矽砂擔體表面形成 操作。目前,水科技組已完成模組的實驗室
穩態結晶體。當晶體粒徑達 1 ∼ 2 mm 後, 驗證,正朝向模組系統開發階段發展。
可排出槽外回收再利用,達到廢棄物減量 「正滲透技術」的基本原理是由高濃
的目的。以半導體含氟廢水為例,使用這 度的提取液,藉由半透膜,水由低滲透壓
項技術結晶後的產物如氟化鈣,也可回收 液區流向高滲透壓液區,再從提取液進行

34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從永續經營的角度來看,
工業廢水處理要考慮水可回收再利用及有用物質的回收和循環利用。

水分離。這項技術可分為薄膜、提取液與 新材料。水回收再利用根據不同的目的,
系統整合 3 大部分,水科技組正積極分頭 需要不同的處理程序單元。水科技組也協
進行中。 助國內廠商針對所要處理的水質與水量,
過去數年間,水科技組也開發出使用 以及最終所需的水質,從水回收的觀點,
離子液體/微波加熱溶膠-凝膠法的創新技 重新評估改善既有的工廠廢水處理單元或
術:第一階段是現生(in-situ)合成及固定 整合所需的處理單元,建立有用、有效率
TiO2 奈米粒子於高分子基材上,以及第二階 的最適處理系統。
段現生固定 TiO2 奈米粒於活性碳上。這兩 未來當水處理相關科技受政府當局重
項技術的創新處是在於 TiO2 奈米粒子的合 視時,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水科技組
成、結晶化、均勻分散與固定,可於常壓下 有能力配合政府政策,結合院內外的相關
90 分鐘內完成,優於需於高溫高壓且反應 水處理技術資源與專家學者一起努力,除
時間超過 24 小時的水熱法。這兩項技術都 了能大幅且有效改善國內水資源供給問題
獲得本國及美國專利,並發表 5 篇以上的學 外,有朝一日也能使水處理技術變成國家
術期刊論文,可分別應用於光觸媒高級氧化 重要的技術輸出項目。
處理技術及製備電容脫鹽技術的電極材料。
從永續經營的角度來看,工業廢水處 張敏超、洪仁陽、梁德明
理要考慮水可回收再利用及有用物質的回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水科技研究組

收和循環利用。水科技組正結合材化所所
李宗銘
內不同性質的研究部門,積極研發與國際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
同步的水處理及水回收再利用的新技術和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35


專題報導
Featured Articles

循環低碳材料
新發展
▎李秋煌、劉榮昌、陳建明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大幅增加了大氣中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濃度,也嚴重破壞了自然界的碳循環,
並造成全球暖化現象,發展循環低碳材料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

物質循環
水循環示意圖
物質循環又稱為生物地質化學循環,是指
各種物質在自然界中循環的過程,例如:水循 儲存於雪
水循環

和冰的水 儲存於大氣層中的水
環、氮循環、磷循環、碳循環等。這些物質最 凝結
昇華 蒸騰
終經過分解者分解成無機物返回環境,然後再 降水

被吸收成為有機物,周而復始。一般而言,在
溶解後 蒸發
自然狀態下,這些循環物質處於穩定的平衡狀 至溪流 溪流
地面水流

滲透作用 蒸發
態,對於短暫的變化能夠迅速自我調節。

以碳循環為例,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吸收二 地

淡水湖
水 儲存於

氧化碳生成葡萄糖,並保存在枝葉或果實內; 失 海洋的水

當動物攝取了植物的枝葉或果實後,碳分子就 地下水

會進入動物體內。動物呼吸時把二氧化碳釋放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https://commons.wikimedia.
org/wiki/File:Water_cycle_zh.png)
回大氣裡,死亡後,在屍體腐爛過程中碳分子
也會和氧氣結合形成二氧化碳回到空氣中。此
外,海洋也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形成生生不息的循環。
然而,自工業革命後,人類大量使用埋藏在地底下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氣、
頁岩油等,讓千萬年來存在地底的碳元素重新加入碳循環系統,使得碳排放至大氣的速率大於
保存在生物體及海洋中的速率。因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越來越高,形成溫室效應,造成
嚴重的全球暖化現象。

為了有效減緩氣候暖化,
全球先進企業廣泛採取碳足跡來評估產品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並採取可行的措施減少供應鏈中的碳排放。

36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氮循環示意圖
氮循環示意圖
大氣中的氮(N2)
閃電
碳足跡
為了有效減緩氣候暖化,全球先進企
植物 草食動物 肉食動物
業廣泛使用碳足跡來評估產品對氣候變化
脫氮作用

遺體、排出物 的影響,並採取可行的措施減少供應鏈中
固氮作用
的碳排放。碳足跡是個人或企業針對一項

固氮作用
細菌、真菌
活動或產品的生命周期中所直接與間接產
分解作用
硝化作用
硝酸鹽 硝酸菌 亞硝酸鹽 亞硝酸菌 銨鹽 溶於水 氨 二氧化氮
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並以二氧化碳的影
(NO3 -) (NO2 -) (NH4 +) (NH3) (NO2)
脫氮細菌
響為單位,來衡量這項活動或產品對環境
(圖片來源:科學的家庭教師,http://www.phyworld.idv. 的影響。產業界二氧化碳的排放,一般是
tw/BA_BIO/BOOK_2/htm/6-2_POINT-ANS.htm) 指與製造相關的排放,但產品碳足跡排放
尚須包含產品原物料的開採與製造、組裝、
運輸,一直到使用及廢棄處理或回收時所
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總和。
碳循環示意圖
估算個人的碳足跡頗為簡單,使用的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公式如下:
燃燒

吸收

放出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分解作用

家居用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
水中的二氧化碳
耗電度數 ×0.785;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人類活動
植物 動物 開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油耗公
呼吸作用、分解作用

升數 ×0.785;
乘坐飛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
遺體、 動物
排出物 浮游植物、藻類
真菌、細菌 短 途 旅 行(200 公 里 以 內 ): 飛 行 公 里 數
石油、煤 遺體、排出物 細菌 ×0.275; 中 途 旅 行(200 ~ 1,000 公 里 ):
(圖片來源:科學的家庭教師,http://www.phyworld.idv. 55 + 0.105×( 飛 行 公 里 數 - 200); 長
tw/BA_BIO/BOOK_2/htm/6-2_POINT-ANS.htm) 途 旅 行(1,000 公 里 以 上 ): 飛 行 公 里 數
×0.139
然而,對企業而言,碳足跡的估算較
為複雜。這是因為企業的碳足跡包含了十
磷循環示意圖
分廣泛的排放源,從材料的運輸過程到工
磷化合物 硝酸鹽 廠的能源消耗無所不包。為了幫助企業能
土壤中的分解者
消費者體內的磷
沉積作用 精確、系統地計算碳足跡,一系列的解決
(磷酸菌)
三級消費者
磷礦
方案和專業組織相繼誕生,其中接受度最
排泄作用
排泄物 經攝食轉入
高的是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這個議定書
次級消費者 經風化作用

死亡 經攝食轉入
並溶於水
是由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和世界資
生物
遺體 初級消費者
磷酸鹽 源研究所共同發起和完成的。目前針對企
經攝食轉入
業碳足跡的計算有兩種方法:
死亡 經植物根的
生命周期評估法(life cycle assessment,
生產者體內的磷 吸收作用

(圖片來源:台灣海洋生態資訊學習網) LCA)— 這個方法準確且具體,包含兩個主


要的步驟:詳細描述產品生命周期內所產生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37


專題報導
Featured Articles

產品碳足跡
產品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
服務或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所直接與間接產生 原料取 製造 配送銷 使用 廢棄回
得階段 階段 售階段 階段 收階段
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 能源與資源耗用越多,溫室氣體排放量越多,
碳足跡越大。

產品碳足跡標籤(Carbon Labeling): 130 g


透過嚴謹的審核程序,傳達產品碳足跡訊息給消費者。

產 品 碳 足 跡 示 意 圖( 圖 片 來 源: 台 灣 產 品 碳 足 跡 資 訊 網,https://cfp.epa.gov.tw/carbon/ezCFM/Function/
PlatformInfo/FLConcept/FLFootIntroduction.aspx)

的廢棄物或使用的物料,一般稱為生命周期
盤查;評估產品所產生的廢棄物或使用的物 目標與
範疇界定
料對於環境的影響,一般稱為衝擊評估。
直接應用
根 據 LCA 所 估 算 的 碳 足 跡 可 由 以 下 • 產品研發與改善
公式得到: 盤查分析 闡釋 • 策略規劃
• 公共政策制定
CFP =活動數據 × 排放係數
• 其他
其中活動數據代表產品生命周期中所
衝擊評估
有物質與能源的數量;排放係數代表每單
位活動數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由適當
的資料庫獲得。 生 命 周 期 評 估 法(LCA) 的 架 構。( 圖 片 來 源:
台 灣 產 品 碳 足 跡 資 訊 網,https://cfp.epa.gov.tw/
通過所使用的能源礦物燃料排放量計
carbon/ezCFM/Function/PlatformInfo/FLConcept/
算,這個方法簡略但估算方便。 FLFootIntroduction.aspx)
採用碳足跡概念研擬適切的低碳生活
以及減量計畫時,必須考量個人或企業活 服務及個人碳排放量的標示方式。它是指
動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否則可能導致 一個產品從原料取得,經過工廠製造、配
汙染源轉移,實質上並未減量的假象。 送銷售、消費者使用,到最後廢棄回收等
碳足跡標籤又稱為碳標籤或碳排放標 生命周期各階段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換算
籤,是一種用以顯示企業的生產製程、產品、 成二氧化碳當量的總和。

碳足跡是個人或企業針對一項活動或產品的生命周期中
所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並以二氧化碳的影響為單位,
來衡量這項活動或產品對環境的影響。

38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循環低碳材料的開發是解決地球資源持續耗竭、
氣候暖化、環境變遷等課題的關鍵策略。

最早的碳足跡標籤是由英國政府於
各國的碳足跡標籤
2001 年推出的碳減量標籤。透過碳標籤制
度的施行,能使產品各階段的碳排放來源
透明化,促使企業調整碳排放量較大的製 38g 100g

程,也能促使消費者正確地使用產品,以
台灣 日本 韓國 瑞士
達到降低碳排放量的目的。目前包括美國、
日本、歐盟、德國、韓國、瑞士等國家正
如火如荼地展開碳足跡相關政策與工作的
建置。從已實施產品碳標籤的經驗可見,
德國 美國 歐盟
許多國家正朝著低碳社會的道路邁進,並
且也為企業帶來碳排放減量的機會與強化 (圖片來源:育政科技全球資訊網,http://www.fly-
well.com.tw/Environmental_upload)
公司品牌的聲譽。
我國也於 2009 年開始研議台灣碳標籤
的機制,期望以碳標籤政策強化低碳產品
甘蔗轉化成生質酒精的製程
的市場競爭力,並提升消費者對於碳標籤
產品的購買意識,達成低碳經濟的永續消 切塊、
第一道壓榨 清淨、濃縮、結晶、分蜜
費與生產模式。 甘蔗 蔗汁 蔗糖

循環低碳材料的發展 含糖
蔗渣
加水萃取、壓榨
稀糖液
糖蜜
由於循環低碳材料的開發是解決地球資 蔗渣 鍋爐
源持續耗竭、氣候暖化、環境變遷等課題的
其他利用 發酵生產酒精
關鍵策略,因此從國際組織到各國政府都積
極推動循環低碳材料產業,相關的技術、產 (圖片來源:BioEnergy Today 生質能源趨勢網,
https://bioenergytoday.net/2011/05/19/biorefinery_
品與應用模式進展快速,發展循環低碳材料
intro_02/)
已成為未來趨勢。
典型的例子如巴西的農民在循環低碳
潮流下,種植甘蔗提煉糖蜜,糖蜜經微生 若做為上游化工材料,來自生質乙醇
物發酵轉化成生質酒精—乙醇,可做為汽 的乙烯相較於來自石油的乙烯碳足跡低,不
車燃料或上游化工材料,例如:乙醇脫水 但避免石油裂解製程的高能耗,也減少大量
就可得乙烯;乙醇也可經酯化反應產生酯 廢水廢氣排放,生成的下游化工材料經燃燒
類。這種生質酒精是由二氧化碳經光合作 等終端處置後也會產生二氧化碳,可繼續導
用形成的葡萄糖衍生物—糖蜜轉化而來, 入碳循環系統中。此外,由於石油資源的日
若做為汽車燃料,最後經汽車引擎燃燒產 趨緊張,再加上生質乙醇的大規模工業化生
生二氧化碳形成封閉循環系統,因此這種 產,預期成本相較於石油原料具有競爭性,
系統的碳足跡是零。 可逐步進入石化基礎原料領域。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39


專題報導
Featured Articles

有別於巴西農民種植甘蔗轉化成生質酒
玉米轉化成生質酒精的製程
精,在美國是以玉米做為轉化成生質酒精的
原料。以玉米轉化成生質酒精的製程較為複
澱粉質原料
雜,必須先透過蒸煮方式破壞植物組織取出 蒸煮 粉碎
(玉米)

澱粉,再經過糖化過程把澱粉轉化為糖蜜,
然後才進入糖蜜發酵製程製成生質酒精。 添加糖化麯

除了生質酒精外,現今全球循環低碳
材料市場需求,主要以澱粉基高分子、聚 糖化 發酵 蒸餾
添加酒母
乳酸、聚羥基脂肪酸酯/聚 -β- 羥丁酸 3 類
材料為主。其中澱粉基高分子的需求市場
生質酒精
最大(約占 49%),其次是聚乳酸(約占 (95%)

42%),聚羥基脂肪酸酯/聚 -β- 羥丁酸居


第三(約占 9%)。2016 年澱粉基高分子的 (圖片來源:樂多日誌,http://reader.roodo.com/oilinsight/
archives/1908852.html)
市場規模達 60 億美元,聚乳酸規模達 52 億
美元,聚羥基脂肪酸酯/聚 -β- 羥丁酸的市
場約 11 億美元,整體市場規模達到 123 億
(a)
美元,目前全球循環低碳材料市場規模每年
以 10 ∼ 15%的速度快速成長。
雖然經過各國學者與工程師的努力,
α-(1-4) Linkage
但上述循環低碳材料在成本與物性上目前
仍有改善空間,無法完全取代石油來源的 (b)

材料,因此亟需開發更高性能與更低成本 α-(1-6) Linkage


的循環低碳材料。目前發展中的循環低碳
材料還有生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bio-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Bio-PET)、生質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bio-poly(butylene succinate),
Bio-PBS)、固碳乙醇(把二氧化碳直接轉 澱粉基高分子的化學結構,包含(a)澱粉醣與(b)
支鏈澱粉。(圖片來源:《科學發展》第 531 期)
化為乙醇)等。

Bio-PET 發展現況
Bio-PET 是由生質乙二醇與生質對苯二 為對二甲苯,然後經氧化得到生質對苯二
甲酸共聚合而成;其中生質乙二醇是以玉 甲酸。
米或甘蔗為原料發酵獲得乙醇,再把乙醇 Bio-PET 是熱塑性聚酯,具有優良的透
轉換為乙烯,然後經一連串化工製程得到 光度、韌性、拉伸強度、抗衝擊強度、耐
生質乙二醇。生質對苯二甲酸則是以農業 磨性、電絕緣性,也表現出質量輕、不透
廢棄物,如:玉米稈、甘蔗渣、稻渣、麥稈、 氣、耐酸鹼、耐水、耐油等特點,近年已
木材廢料等為原料發酵獲得葡萄糖,再把 廣泛應用於光學膜、採血管、包裝盒、飲
葡萄糖經一連串化工製程並加入乙烯轉換 料瓶、連接器、齒輪、服飾等產品。

40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酵素
(澱粉酶或 發酵/ 加熱
O2 H 2O
蔗糖轉化酶)水解 蒸餾 (180℃)
澱粉或蔗糖
(玉米/甘蔗) 脫水 Ag
葡萄糖 乙醇 乙烯 環氧 乙二醇(EG)
乙烷
光學膜 採血管

聚對苯二甲酸
乙二酯(PET)

葡萄糖 服飾 包裝盒 飲料瓶


對二甲苯(PX) 對苯二甲酸(PTA)
乙烯
纖維素(cellulose)
農業廢棄物(玉米稈/甘蔗渣/稻渣/麥稈/木材廢料)

Bio-PET 的聚合與應用

因此看好澱粉基高分子、聚乳酸、聚羥基
脂肪酸酯/聚 -β- 羥丁酸。後來可口可樂等
品牌廠商倡導使用可循環再利用與低碳足
跡的 Bio-PET 製備飲料瓶,積極進行產品
PHA 的綠色差異化區隔。
此外,近期頁岩氣產能大增,造成 C4
與芳香烴系列產品短缺,Bio-PET 產品已成
為廠商調整發展方向的目標產品,使得 Bio-
PET 一躍成為市場看好的循環低碳材料。全
PHB
球 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市場需求量
PHA(聚羥基脂肪酸酯)與 PHB(聚 -β- 羥丁酸) 是 6,000 萬噸/年,估計 Bio-PET 的市場占
的化學結構。(圖片來源:《科學發展》第 531 期)
有率於 2020 年將達到 10%,且逐年增加。

Bio-PBS 發展現況
Bio-PBS 是由生質丁二酸與生質丁二醇
共聚合而成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生質丁
二酸與生質丁二醇都可由農業廢棄物先經
微生物發酵轉化為各種醣類後,再經微生
聚乳酸的化學結構 物發酵生成。
Bio-PBS 於 20 世紀 90 年代進入研究領
循環低碳材料的市場預估近年來會大 域,價格低廉,耐熱性能好,熱變形溫度
幅度修正,早期認為澱粉基高分子是主流 和製品使用溫度可以超過攝氏 100 度,性
產品,後來修正為聚乳酸與聚羥基脂肪酸 能介於聚乙烯和聚丙烯之間。它可直接以
酯/聚 -β- 羥丁酸,最近則是開始關注 Bio- 注塑、吹塑、吹膜、層壓、發泡、紡絲等
PET。早期市場分析專家認為循環低碳材料 成型方法加工,因此迅速成為可廣泛推廣
的利基市場主要是具有用完即丟的特性,可 應用的通用型可生物降解的循環低碳材料,
節省後續處理所需的龐大成本,例如衛生 目前已應用於食品容器、垃圾袋、包裝膜、
掩埋的空間與焚化產生戴奧辛的環境代價, 化妝品瓶、嬰兒尿布、機能膜等產品。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41


專題報導
Featured Articles

發酵 發酵 聚合 加工
Bio-PBS 生質複合物
農業廢棄物 醣類 丁二酸/丁二醇
(Polybutylene Succinate) (各種下游應用)

食品容器

農業膜 機能膜

各類包裝膜

Bio-PBS 的聚合與應用

就應用市場而言,PBS 的性質可取代 鋼鐵、造紙、人造纖維等)造成很大的影


聚乙烯、聚丙烯、PET 等塑膠材料,不但可 響與衝擊,使得如何把二氧化碳轉化成高
利用如押出、射出或吹模等各種加工技術成 價值化學品或能源產品成為重要課題。若
型,也可取代天然纖維、木頭等材料,未來 能成功產業化,除了可大幅降低二氧化碳
也有取代 PS 的潛力。PBS 的物性與澱粉基 捕獲成本及後續儲存的問題外,也因可替
高分子、聚乳酸、聚羥基脂肪酸酯/聚 -β- 代自化石燃料中獲得的碳源而降低對化石
羥丁酸等生質塑膠材料相似,2016 年 PBS 燃料的依賴度。
以包裝材料為主要應用市場,占整體市場約 有鑑於此,各國學者近年來投入大量
60.2%,其次是農業用膜市場的 22.5%,車 資源與時間從事二氧化碳轉化為乙醇的研
用材料市場則占 10.6%居於第三。 究。 例 如: 目 前 已 有 多 項 研 究 發 現 利 用
2016 年全球 PBS 市場規模約 8 萬公噸, K/Cu-Zn-Fe 觸 媒 或 Rh-Li-Fe/SiO2 觸 媒
預期在 2020 年達到 10 萬公噸。以區域市 可顯著提高二氧化碳的轉化率,在前者觸
場來看,2016 年北美占 48.2%是全球最大 媒催化條件下,轉化率約為 45%,乙醇選
市場,歐洲 47.5%居次,亞洲則占 4.3%; 擇率近 20%;後者的選擇率更可達 34%。

預期 2020 年歐洲將以 50.6%市場占有率超 然而,製程成本仍然太高。

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市場,美國 45.8%居 因此,2016 年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

次,亞洲則占 3.6%。 的研究團隊首先使用奈米技術在矽的表面


鋪設奈米級的銅與碳,再把氮原子安置在
碳表面的頂端,使矽的表面產生高低不平
固碳乙醇的發展現況
的表面紋理,然後把處理過的矽暴露於二
由 於 京 都 議 定 書 已 於 2005 年 2 月 16 氧化碳與少量的電荷中,就可把二氧化碳
日正式生效,近年來各國政府都開始著手 轉化成乙醇。
管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對一些高二氧化碳 這種催化過程引發了複雜的鏈式化學
排放量的工業(如半導體、水泥、石化、 反應,但本質上就是把燃燒的過程反轉過

42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我國化學材料產業為追求永續發展,可朝高值化循環低碳產品研發的方向邁進,
不但兼顧產業與環保,也可實現循環經濟。

來(二氧化碳+水=乙醇+氧)。整個轉 厭氧菌
CH3CH2OH + H2O
換過程可以在常溫下進行,更重要的是幾
CO2 發酵
乎沒有任何副反應。這個反應沒有使用昂
貴且稀有的貴金屬做為催化劑,僅用氮摻
雜的奈米碳和奈米銅複合材料,具有用於
大規模工業生產的前景,但現今仍停留在
汽車燃料 上游化工原料
實驗室階段,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目前最有可能產業化的二氧化碳轉化為 固碳乙醇的聚合與應用

乙醇的技術,是由紐西蘭公司研發的厭氧菌
發酵技術。這個技術直接利用的主要成分是 競爭,對內遭遇環保抗爭、新產能擴增計畫
鋼鐵廠轉爐氣中的二氧化碳,減碳效果優於 無法推動、國光石化停建與中油五輕關廠的
由甘蔗或玉米產製的生質乙醇。中鋼公司與 衝擊,短期國內乙烯的擴充供應有困難。我
李長榮化工公司曾合組,並耗資新台幣 1.5 國化學材料產業為追求永續發展,可朝高值
億元在中鋼小港廠區建立示範工廠,把中鋼 化循環低碳產品研發的方向邁進,不但兼顧
煉鋼製程中產生的轉爐氣轉化成乙醇,未來 產業與環保,也可實現循環經濟。
完成技術驗證後將建置商業化生產工廠(投 期許業者可依據應用市場需求,賦予
資 14 億元,產能 5 萬噸/年)。 高值化環保低碳新材料所需功能,朝向加值
應用提升與差異化價值發展,並接軌五加二
創新研發產業(綠能科技、亞洲矽谷、生技
循環低碳材料產業的展望
醫療、智慧機械、國防產業、新農業與循環
自工業革命以來,化石能源(高碳能 經濟),整合上中下游業者進行循環經濟園
源)的燃燒使用大幅增加了大氣中溫室氣 區整合、產品策略與應用聯盟,配合政策規
體二氧化碳的濃度,也嚴重破壞了自然界 範、政府採購及獎勵導引、品牌推動策略、
的碳循環。在漫長的農業社會中,大氣中 環境友善、安全訴求與國際法規等優勢,創
的二氧化碳濃度一直穩定在 280 ppm,但預 造循環低碳材料及下游應用產業,形成完整
計到 2050 年,濃度會達到 550 ppm,這將 產業鏈,拓銷全球市場布局。
導致全球氣候暖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
升、病毒增加、物種減少、災害性氣候頻
繁等,嚴重擾亂自然生態系統內部的平衡
與威脅人類的生存,因此發展循環低碳材
料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
近年來我國化學產業在國內外的布局面
李秋煌、劉榮昌、陳建明
臨重大挑戰,對外面臨新興國家崛起與美國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
頁岩氣商業化開採成功導致的低價乙烯強力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43


專題報導
Featured Articles

能資源整合
循環新趨勢
▎陳良棟
引導並規劃產業走向能資源整合循環及生態化工業區,
把廢棄物轉化成再生資源,朝零廢棄、零排放、零事故的目標邁進,
讓台灣成為循環經濟時代的典範。

地球環保議題
人類文明始於學會了使用石器及火種,接著加熱礦石冶煉純銅,進而金石並用製造工具。
到了公元前 4000 年,兩河流域的人類已經學會冶煉銅和錫的合金─青銅。公元前 3000 年,
青銅器成為兩河及印度河流域生活的必備工具。公元前 2000 年,冶鐵技術出現了。18、19
世紀在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使用煤炭為燃料,在機器動力上廣泛使用蒸氣機,使紡織效
率增進兩、三百倍,並應用於鐵路運輸及蒸氣輪船,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繫。工業革命使得
社會生產力飛速發展,導致生產規模的擴大和集中。
西元 1870 年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人類進
入第二次工業革命。內燃機應用於汽、柴油車、遠洋輪船和飛機,並帶動了石油開採和提煉
技術的發展。接著發電機問世,從此電力開始影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並取代蒸氣機成為新
的動力來源,世界進入了電器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產業從輕工業向重工業轉移,出現了
電力工業、化學工業、石油工業、電機電子工業、汽車工業等,都要求大規模集中生產,人
類對於能源資源的消耗速度呈指數成長。
到了 21 世紀的今天,由於汽車、電機電子等電器及資通訊產品的普及,亞洲成為世界的
生產基地。由於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及大量廢棄,人類爭奪石油等化石能源及各類礦產,地
球資源逐漸匱乏,生活環境遭受汙染破壞,於是保護地球環境的議題逐漸成為聯合國每年討
論的重點。聯合國永續發展會議、氣候變遷會議每年聚集數萬專家及各國政府官員與國家元
首,研商保護地球大計,並產生各種國際環保公約。為了後代子孫的生活環境,能資源整合
循環及節用成為時代新趨勢,我國也把循環經濟列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人們運用能源及資源生產各式各樣產品,
做為消費、商業及國際貿易的商品,成為現代最重要的經濟模式。

44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TISSφ 湖

廢水處理廠 電力公司

發電廠

石膏廠 酵素&胰島素
土地擁有協會

胰島素工廠
煉油廠
市府所屬的
儲水區 藻類植物場

纖維素乙醇廠
酵素工廠
能源
水 酵素生產的廢水及
物質 生質能處理中心

丹麥卡倫堡是全球最有名的產業共生範例(圖片來源:DANSK SYMBIOSECENTER (Symbiosis Center Denmark))

能源及資源循環利用 感受到能資源會用盡,生產及使用過程也
會對環境造成莫大壓力。為了後代子孫的
人們運用能源及資源生產各式各樣產
永續發展,節用能資源成為當務之急,以
品,做為消費、商業及國際貿易的商品,
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競爭力、減少溫室氣
成為現代最重要的經濟模式。尤其在工商
業社會,人口集中於都市,規劃產業園區 體排放、降低氣候變遷的威脅。

提供大量人民就業與生產,是各國最普遍
的方式。現在所使用的能源及資源大多從 能資源整合循環的做法
開採的礦物而來,在開採過程中除破壞環
生態化工業區的起源 在 20 世 紀 後
境外,也耗費能源增加溫室氣體排放。另
期,丹麥卡倫堡成為全球最有名的產業共
外,在產業園區生產,需取得充足的能源,
生範例。在這個無意中產生的產業生態化
如電力、煤、油、天然氣等做為機器的動
力,也利用各式金屬、非金屬等礦產資源 園區中,包含了火力發電廠、煉油廠、酵

及水資源等做為生產的原料。 素廠、胰島素廠、石膏廠、畜牧場、魚塭、
在 生 產 各 種 產 品、 副 產 品 的 同 時, 汙水處理廠及附近大型社區。園區內每一
伴 隨 著 產 生 各 類 廢 棄 物、 廢 水、 廢 熱 及 間工廠的殘餘廢棄物或熱能,大都被鄰近
各 種 汙 染 物。 到 了 21 世 紀, 人 類 已 經 廠商再利用成為生產的資源。

為了後代子孫的永續發展,節用能資源成為當務之急,
以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競爭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降低氣候變遷的威脅。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45


專題報導
Featured Articles

自然生態系統是藉由共生作用達到「零廢棄物」的目標,
可有效降低能資源耗竭及環境惡化的衝擊。

舉 例 來 說, 在 卡 倫 堡 的 產 業 生 態 園 區 再利用的物質,但由於廢棄物管理法令的
中,社區、畜牧場、魚塭取用發電廠的廢熱 限制,一直無法擴大績效。後來由經濟部
供保暖;酵素廠所產生的酵母取代養豬場所 工業局及環保署共同成立工業減廢聯合輔
需傳統飼料的大豆蛋白質;煉油廠及區內工 導小組,積極推動製程廢棄物減量,結合
廠運用電廠的低壓蒸氣做為熱源,煉油廠經 產官學研的力量及智慧,從輔導過程中發
脫除二氧化硫所產生的 15 萬噸石膏取代進 現節省能資源的空間及機會,促進廠商投
口天然石膏,脫去的硫用以生產硫酸,產生 資改善,節省成本、增進利潤,同時改善
的可燃氣供電廠做為燃料;電廠的飛灰運至 環境。
水泥廠做為原料,煤渣做為鋪馬路的材料; 為輔導廠商提升能資源使用效率,我
區內藉由回收、再利用,每年節省了 300 萬 國積極協助既有產業園區內廠商妥善運用
噸的水,減少了 24 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能資源,並建立有效循環利用鏈結,期能
自然生態系統是藉由共生作用達到「零 建構剩餘能資源資訊公開透明化、產業生
廢棄物」的目標,以自然生態系統為師的 態化及資源循環再利用的生態化工業區,
卡倫堡產業生態園區的概念,在近 30 年來 朝向「零廢棄」目標邁進。在推動過程中,
已廣泛運用於產業園區規畫及生產效率提 可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再利用,活絡環保綠
升的設計,有效降低能資源耗竭及環境惡 色產業,使既有產業園區的生態化鏈結加
化的衝擊。 速形成,並與高科技產業形成互補作用。
既有工業區的能資源鏈結 在產業園區 如此不但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也可促進
裡,由於生產事業鄰近,可創造能資源整合 地方建設,提升產業競爭力,邁向工業區
的機會。例如在既有的園區中,除了廠商個 生態化永續經營的目標。
別找鄰近廠商的廢棄或多餘能資源進行再利 新工業區的生態化規畫 生態化工
用外,較成功的案例都是由鄰近的大學或顧 業區的實踐過程中,以既有工業區的生
問服務機構,調查區內能資源使用及廢棄情 態化鏈結,總是在現實上無法於鄰近找
形,從中媒合再利用,以節約資源、減少廢 到適合的產業可以運用廢棄資源,假如
棄 物、 創 造 經 濟 利 益。20 世 紀 末, 在 加 拿 能在園區規劃時就考慮資源循環鏈結,
大及美國已發表許多有名的案例,但因限於 則效果會加倍。我國在 1990 年代就引進
園區內廠商已定型,能鏈結的項目和數量有 生態化工業區的概念規畫,當時新開發
限,大多是從管理面建立相關的廢棄資源交 的彰濱工業區除了加強植生綠化增加綠
換中心。 帶外,區內規劃引進的產業類別包括生
台灣從工業減廢起步 台灣地狹人稠, 活 區、 生 產 區、 資 源 回 收 區、 環 保 處 理
工業區林立,1990 年代就設立國家清潔生 區,希望達到零廢棄的生態化工業區的
產中心,並成立廢棄物資訊交換中心媒合可 目標。

46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臨海工業區能資源整合

N2 N2

蒸氣 蒸氣

O2 化學製品
金屬製造業
O2
蒸氣
爐石

O2
鋼鐵業 H2
水泥業

燃料氣
蒸氣
N2
化學工業 O2 N2 H2

H2 廢觸媒

廢機油
再利用廠

再生水
造船業

優質機油
石油煉製業 再生水
廢水處理廠

在既有工業區的生態化方面,廠商間的能資源整合是較有效果的,其中高雄臨海工業區成為最佳生態化工業
區的基地。

但由於工業區售地時無法精確掌控廠 各類石化廠、堆肥廠、資源回收廠、原水處
商的投資項目,加上水資源不足及空汙排 理廠及廢水處理廠。
放總量的限制,使得廠商投資進度及設廠 由於整個園區以石油化學工業為主,並
時程不如預期,也無全盤的投資計畫可以 沒有鋼鐵、水泥、食品生技、農畜牧業等其
選擇售地對象。在建廠初期,各廠的位置 他互補產業結合形成生態化工業區能資源鏈
未與鄰廠製程做好相互循環鏈結規畫,廢 結共享的機會。但其企業集團深知有效率地
熱及廢棄資源物各自排放及處理,未有足 鏈結能資源才能降低汙染、節省能資源、創
夠副產品及廢棄物可以在區內循環鏈結。 造最大利潤,因此在各期擴建計畫中,會考
由於尚有許多土地未開發完成,且開發好 慮前期生產中工廠的廢棄資源,就近設立另
的土地也未完全售出,期望後續強化能資 一可以運用該廢棄資源或汙染物為原料的新
源整合,回收水資源,引進可互補的產業 製程。
類別,持續朝生態化產業園區的方向邁進。 例如早期部分製程產生的揮發性有機
能資源整合循環園區 麥寮石化工業 物,為符合空氣汙染排放標準,必須集中以
區是由企業集團十幾家公司主導開發,以 焚化爐或廢氣燃燒塔處理,但燒掉的都是資
抽砂填海方式興建工業港及工業區土地, 源,因此投資廢氣儲存及純化設施,以及利
並分期興建電廠、汽電共生廠、煉油廠、 用排放廢氣做為原料的生產工廠,高價值地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47


專題報導
Featured Articles

利用原廢棄資源。例如利用生產過程排放 經濟部工業局已推動 26 座產業園區及


於空氣中的高純度二氧化碳,開發出運用 8 處產業聚落能資源整合,累計循環利用
二氧化碳生產化學品的製程,以降低溫室 量達 429 萬公噸/年。在節能減碳效益方
氣體的排放;或是在製程中利用雨水,或 面,CO2 減量達每年 95.9 萬公噸,減少重
運用電廠溫排水於海水淡化以節能並提高 油使用量 30.8 萬公秉油當量/年,促成既
產水效率。 設鍋爐停用或拆除數量計 162 座,降低生
在企業集團老闆的要求下,達成節水 產成本及外售蒸氣計 36.6 億元,促進新台
節能的目標成為各單位的重要任務,因而 幣 27.8 億元投資。在環境效益方面,每年
可運用企業內部各公司資訊共享,把能資 可減少 SOx 排放量約 4,307 公噸、NOx 排放
源整合做到極致。企業可以運用減少的汙 量約 1,385 公噸及粒狀汙染物約 262 公噸。
染量及資源使用量,持續投資設廠,增加
業績及獲利。
能資源整合新趨勢
能資源整合鏈結 區域內各企業體的
能源、物料、資源、水等,應藉由完善規 產業園區能資源整合及生態化工業區

劃的能資源整合鏈結系統,達到使用最少 都只著重於聚在一起的產業間的合作,但

的能資源並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以及降 是為了保護地球環境,只有工業園區的能
低環境衝擊與負荷。在既有工業區的生態 資源整合是不夠的,這種良好的機制要擴
化方面,廠商間的能資源整合是較有效果 大到城市及日常生活,成功的能資源循環
的,其中高雄臨海工業區成為最佳生態化 做法甚至可以跨國界合作。近來歐盟各國
工業區的基地。由於該工業區面積大,廠 積極尋求與我國合作,就是加速成功典範
商數量及產業類別多,含括鋼鐵、石化及 案例轉移,擴大能資源整合循環成效,共
各式各樣的傳統產業,其中以廠區及規模 同掌握商機。
最大的中鋼公司為核心。 我國廢棄物清理法授權各目的事業主
中鋼生產的蒸氣、氧氣及氮氣提供鄰 管機關研訂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讓不
近的煉油廠、化學工廠及化學製品廠做為 同產業的公司可以合作使廢棄物再生為可
熱源及原料,爐石提供水泥廠做為原料。 用的資源,這種機制已經跨越縣市。同一
石油煉製業生產的氫氣提供給中鋼、化學 產業的相同廢棄物,可以結合同業的力量
製品業及石化工業,廢觸媒則由再利用廠 成立共同處理體系,以較具經濟規模的方
回收再利用。造船廠產生的廢機油提供煉 式處理成有市場價值的商品。
油廠再利用,石油煉製業生產的優質機油 農業廢棄物可以是工業的原料或能源,
則提供造船廠使用。民生汙水廠的廢水及 工業廢棄物經妥善分類處理後,也能夠成為
已受汙染的河水經處理後提供區內各廠使 農業所需的料源。工業產品在生產前經過環
用。臨海工業區能資源鏈結量達每年 200 境化設計,不使用有害物質,使其易於分解
萬公噸,節省燃料油耗用量每年 12.1 萬公 回收,或使其易於維修,延長產品生命周期;
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 36.2 萬公噸, 或以新的商業模式,只租不賣,易於針對舊
成效亮眼。 品回收再製成新品,提供更多的客戶服務,

48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把能資源整合循環及生態化工業區的方法落實於新的產業園區,
使廢棄物轉化為再生資源,再轉化為經濟產值。

使人類在維持良好生活品質下,減少對地球 對於既有園區可以調查它們的特性後,
礦物的開採,降低環境汙染。 以試點方式推動循環經濟。對於準備開發
我國透過公告應回收物質,已經創造 的產業園區,宜先檢討修正現行法規中對
許多成功的資源循環產業,如廢家電的回 於園區引進產業的限制和不利於推動循環
收系統,建立城市採礦的商機,許多資源 經濟的規定,以引導產業可以因應園區及
回收廠商已成為股市的績優股。寶特瓶回 地方發展需求,結合生產與新商業模式的
收 制 度 已 成 功 建 立 再 生 紡 織 品 的 體 系, 發展,把能資源整合循環及生態化工業區
成功轉型成機能性紡織品,在國際紡織業 的方法落實於新的產業園區。使廢棄物轉
大放異彩,並已經把這個典範輸到歐洲。 化為再生資源,再轉化為經濟產值,朝零
我國產業園區及產業聚落密集,易於 廢棄、零排放、零事故的目標邁進,讓台
能資源整合循環推動。不論是都市計畫的 灣成為循環經濟時代的典範。
工業用地、民間或地方政府開發的工業區、
農委會開發的農業生技園區、經濟部開發
的工業區和加工出口區,以及科技部開發
陳良棟
的科學工業園區,都有機會整合成循環經 經濟部工業局永續發展組
濟區。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49


一般報導
G eneral Articles

礦產資源
永續利用
▎施信宏
礦產開發屬鄰避產業,卻有民生與國防上需求的必要,
透過開發前、中、後的有效措施,降低環境破壞、減少碳足跡及提升循環經濟,
可以達成開發與環保兼顧的永續發展。

礦產供應變化與管理
目前我國礦場開採相當重視環境保
護,因此朝向減少設權,加強礦業管理
的原則嚴格審核,使國內礦區數由民國
70 年的一千五百餘礦,逐年減少至 106
年 12 月底的 223 礦。
近年來,因整體經濟、加強管理、土
地取得等因素,我國主要(非金屬)礦種
的生產量都呈下降趨勢,金屬礦產近 10
年來暫無生產實績,能源礦產的煤礦則是
在政策導向下自民國 90 年起暫停生產。
我國所需礦產原物料,除大理石、
白雲石、蛇紋石類等礦產品目前尚可自
產自足外,其餘各類礦物原料幾乎都仰
賴進口。在國內資源蘊藏量有限下,我
國礦產資源以供應「內需市場」為主軸,
並提升礦業管理與開發後的環境品質,
以達到保育與利用並重的目標。 我國所需礦產原物料,幾乎都仰賴進口。(圖片來源:種子發)

在國內資源蘊藏量有限下,我國礦產資源以供應「內需市場」為主軸,
並提升礦業管理與開發後的環境品質,以達到保育與利用並重的目標。

50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採掘面

直井

破碎錘

破碎機

皮帶輸送機

密閉式皮帶輸送機
台灣地區的原料石礦大多以露天階段採掘法開採礦石,部分白雲石礦是以坑道方式開採。

露天階段採掘法配合直井輸運系統是全世界最先進的採礦方法,亞洲水泥公司、台灣水
泥公司都以這方法開採礦石。在亞太經合會(APEC)礦業永續發展會議中,亞洲水
泥公司礦場及台灣水泥公司礦廠都被認定屬於典範礦廠。前述採礦法是先開闢
上山道路到達山頂,於剝除表土後,由上而下布置多個採掘階段。而後於
採掘階段面進行爆破開採,此外並於山腰或山下開鑿平水坑至採石
工作區下方,然後由平水坑底開鑿直井貫通山頂採掘場。開採的 坑外儲框礦倉
礦石由卡車載運傾卸入直井,利用重力礦石可自行落至直井坑底,
礦石經坑內破碎機破碎後,由平水坑的皮帶輸運機把礦石運至坑外儲礦倉。

(圖片來源:經濟部礦務局)

我國礦業開發採礦業權設定、礦業用 提升開採技術
地核定與礦場登記證核發 3 階段設計。對
我國露天開採方式,早年以生產量及
於開發前中後的審查、管理、監督及追蹤,
礦業法有嚴謹的規範,且各階段都重視環 開採效率為首要考量,而後逐漸重視災害

境保護與水土保持。 防止。近年來更著重於降低環境衝擊,藉

我國礦產資源賦存有限,雖然非金屬 由開採技術的提升,在產業與環保間取得
(石礦類)礦產堪稱可自給自足,惟仍需 平衡。
考量不可逆的原生礦產消耗、溫室效應等 下拔採掘法、斜面採掘法、漏斗坑井
問題。因此,原屬於線性經濟發展的礦產 採掘法等因危險性高,人員傷亡率高,已
資源上下游關聯產業,宜朝技術提升、加 明令禁用。階段採掘法的現場作業安全性
強復育、多元化及再利用等方向努力。 高,可兼顧景觀維護,是目前國內外露天

我國露天開採方式,早年是以生產量及開採效率為首要考量,
而後逐漸重視災害防止,近年來則藉由開採技術的提升,
在產業與環保間取得平衡。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51


一般報導
G eneral Articles

蛇紋石是一種富含鎂、鐵的矽酸鹽礦物,屬於變質岩類,是我國主要非金屬礦產之一。(圖片來源:種子發)

礦場認為最安全且採行的方式。直井式階 並持續維護,採一貫作業方式處理。經實
段採掘法適合於大規模礦場或集中開採的 證,植栽樹木 5 年後約可成長至 5 ∼ 6 公
專業區,也適合地形陡峭、運輸不便、重 尺高,綠化復舊成效相當良好。
視環保景觀地區,可大幅降低運輸衝擊,
是目前最好的採掘及運輸搭配方法,國內 多元與高值化應用
已有礦場採用。
由於過去非金屬礦產給人印象屬量大
價低的產品,因此推動多元化工業材料的
加強環境復育 應用,提升礦產品附加價值,可使礦物資
我國目前非金屬礦產多採露天階段方 源高質化及高價化。
式開採,在開採過程中勢必造成某種程度 蛇紋石是一種富含鎂、鐵的矽酸鹽礦
的地表裸露。過去是等所有階段全部開採 物,屬於變質岩類,是我國主要非金屬礦
完畢後,再一併進行整復植生。由於這種 產之一。除了可做為傳統肥料、煉鋼助熔
做法造成裸露範圍大與裸露時間長,不利 劑、建築石材,以及其他化學工業原料外,
環境控制,且增加景觀衝擊。因此,近年 尚具有遠紅外線放射及礦化封存二氧化碳
來調整作業方式,當每一階段已完成開採, 的功能性。
就立刻進行植生復育,有效減少裸露範圍 研究顯示,添加蛇紋石粉末的複合材
及時間,並降低景觀衝擊。 料具有優越的遠紅外線放射係數,可達到
為有效達成長期復育成果,部分礦場 0.9 以上(與蛇紋石添加量成正比,最高可
從選擇復育樹種、設立苗圃及苗木健化場 達到 0.95)。至於蓄熱保溫性,相較於常
進行育苗及健化、把苗木種植於殘壁平台 規針織物,利用添加蛇紋石粉製成的熱感

52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透過廢料的再利用,可達到礦物資源零廢棄及永續利用的目標。

紗有高達 1.7℃ 的溫差;而以 30%左右的熱 研究顯示,先把蛇紋石焙燒破壞其結


感紗製成多色調條紋熱感上衣用針織物, 構,然後以鹽酸萃取氧化鎂,透過控制萃
則有高達 5.4℃的溫差。可見由無機熱感礦 取液酸鹼值、蛇紋石與鹽酸固液比等變因,
物粉體製成的針織物具有優越的保溫效果。 可產製純度 98%以上的氧化鎂。再利用氧
絹雲母礦賦存於台東地區,是我國自產 化鎂水溶液的碳酸化,於攝氏 30 度下,就
特有的重要礦產,除做為工業原料外,也是 可吸收二氧化碳生成鹼式碳酸鎂沉澱物。
一種高科技材料。在傳統使用上,因絹雲母 以廢棄物中的有效成分替代水泥原料,
含磷、鉀、鎂、鈣等元素,製成奈米元素施 具有廢棄物減量並降低環境負荷的優點,
作於有機堆肥,可加速其發酵功能。另使用 利用水泥旋窯中的高溫則可有效破壞許多
在土壤改良及蟲害防治的成效也很顯著。 有毒物質。
在多元化應用方面,更利用其礦物特 以大理石礦石做為主要原料燒製水泥
性,開發出高價值奈米雲母副產品。例如: 熟料時,其主要成分碳酸鈣將分解成氧化
製成合金雲母可做為阻燃材料,遇火燃燒 鈣及二氧化碳,而脫硫渣(平均氧化鈣含
時會形成緻密碳化層,進而阻礙空氣流通, 量約 45%)是煉鋼廠或電廠產生的事業廢

達到阻燃效果;製成雲母複合材料可做為 棄物,利用脫酸、去金屬後的脫硫渣取代

3C 產品、LED 燈泡、電子封裝等的輔助材 大理石礦石(平均碳酸鈣含量約 80%)用

料;製成長效無機抗紫外線劑,可應用在 於燒製水泥熟料,會減少二氧化碳的產生,
對降低溫室效應有正面效果。然而最直接
眼影、口紅、隔離霜等化妝品及防曬衣、
的效果是利用事業廢棄物,並減少原生礦
陽傘等紡織品。
石的使用,有效降低環境的負荷與衝擊,
有助於達到循環經濟的目標。
循環再利用 礦產資源有不可再生、分布不均、區
礦產在開採及加工過程中,因不符合 域限制、需加工等特性。礦產開發屬鄰避
利用條件所產生的下腳料或廢料如果予以 產業,惟國內礦業自主開發仍有其必要性。
棄置,不僅造成環境負擔,也是資源的浪 促使礦業轉型升級,朝向循環經濟邁進,
費。透過廢料的再利用,可達到礦物資源 才能達成礦產開發與環境保育永續共存的
零廢棄及永續利用的目標。 目標。
碳捕集與封存技術有礦物封存、海洋
封存、生物封存、地質封存等。其中,礦
物封存具有礦物蘊藏量豐富、產物不會造
成環境二次汙染並可再利用、反應過程放
熱且屬自發反應、副產物具回收價值的多
種優點,是近年來較受矚目的封存技術。
施信宏
其原理是利用礦物中的金屬氧化物與二氧 經濟部礦務局礦務行政組
化碳結合,形成安定的碳酸鹽。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53


一般報導
G eneral Articles

心臟疾病致死率的兩性差異—
對發展新藥的啟示
▎蔡美玲
兩性差異對我們的生活與研究帶來無限的啟示,
兩性心臟疾病致死率差異的研究讓我們看到了雌激素可能有保護受損心臟的作用。

內政部 2016 年公布國人的零歲平均


餘命(俗稱平均壽命)已達 80.2 歲,其 所有死亡原因 男性

中男性是 77.01 歲、女性則是 83.62 歲。 惡性腫瘤


女性
合計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零歲平均餘命增加
心臟疾病
幅度較男性高,使兩性的差距由十年前
的 5.4 歲擴大至現今的 6.6 歲。雖說世界 腦血管疾病

上主要國家的兩性平均餘命也都不同, 肺炎

但也都呈現女性較男性長壽,不過其差 糖尿病
距只在 4 ∼ 7 歲之間。
事故傷害
據研究,影響國人壽命的十大死因
以慢性疾病為主,依序是惡性腫瘤、心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肺炎、糖尿病、 高血壓性疾病

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 腎炎、腎病症候群及
腎病變
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若以所有疾病的死
亡年齡中位數 76 歲作基礎,比較兩性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死亡年齡中位數

死亡年齡中位數,其差距應是 5 歲。
又在死亡原因的研究中,兩性差距 比較國人十大死因的兩性死亡年齡差距

最大的前三名依序是:慢性肝病及肝硬
化、事故傷害、心臟疾病。其中心臟疾病致死的兩性死亡年齡中位數的差距雖高達 8 歲,但
仍遠低於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與事故傷害致死的兩性差距。很顯然地,若能改善兩性死亡年齡
的差距,應可有效提高國人的平均壽命。
兩性死亡年齡差距可歸因於生理性別(sex)與社會性別(gender)的因素。比較各年齡
層的心臟疾病死亡率發現,兩性死亡率與特定年齡層有關。為易於比較,若以兩性死亡率的

54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男女倍數比來呈現,可以發現 1 ∼ 14 歲間
5
的兩性比是 0.7,15 ∼ 24 歲間是 4.6,25 ∼

兩性死亡率倍數比
︵男性 女
4
44 歲 間 是 3.9,45 ∼ 64 歲 間 是 3.6,65 歲
3
以上的兩性比則遽降為 1.3。

/性︶
2
換言之,男性於 15 ∼ 65 歲之間因心
1
臟疾病死亡的比率是同年齡層女性的 3 倍。 0
於 65 歲後,女性可能因心臟疾病死亡的比
1-14 15-24 25-44 45-65 65 以上

年齡(歲)
率快速增加,導致男女倍數比迅速下降至
1.3。雖然研究人員可以用社會期待的男女 各年齡層的心臟疾病死亡率的兩性死亡率倍數比

不同造成 15 ∼ 65 歲之間心臟疾病死亡率
的差異來說明,但並無法解釋為何於 65 歲
後,女性因心臟疾病死亡的比率會快速增
100
加。惟若以生理性別來說明心臟疾病致死
最高含量的百分比
90 男性(雄激素)
80 女性(雌激素)
的兩性差異,或可一窺堂奧。 70
60
青春期是兩性發育的必經之路,男孩 50
40
在小六與國一時就會進入青春期,女孩則 30
20
在 10 ∼ 14 歲之間。生理性別主要差別在 10
0
10-13 14-19 20-30 31-40 41-50 51-60 61-70 71-80
青春期後,兩性體內會分泌不同的性激素
年齡(歲)
(或稱性荷爾蒙)。男性體內有高量的雄
激素(以睪固酮為主),女性體內有高量 男性與女性的血中性激素含量隨著年齡改變
的雌激素(以雌二醇為主)。但於 50 歲以
後,兩性體內分泌的性激素會以不同的速
度減少。 的 5%。於四、五十歲間,當雌激素含量是
於小六至國一期間的男性,其睪丸會分 最高峰的 20 ∼ 30%時,月經開始不規律,
泌少量的雄激素,至中學時快速分泌,並於 進而停止(稱為停經),台灣女性停經年
21 ∼ 30 歲期間達最高峰。爾後,隨著年齡 齡大多介於 45 歲至 55 歲。
增長而下降。於 60 歲以後下降速度變快, 研究人員比較了前述兩項統計資料,
至 70 歲後體內雄激素只有最高峰的 20%。 發現男性於 1 ∼ 65 歲之間,兩性心臟疾病
就女性方面,於小六至國一期間,卵巢內 死亡率倍數比竟與雄激素含量百分比成高
的濾泡細胞會開始分泌少量的雌激素,然 度正相關。也就是當男性 15 ∼ 65 歲之間,
後增加至足以引發子宮內膜增厚,進而因 其雄激素含量百分比正高的期間也是心臟
子宮內膜剝離產生出血的現象就是月經開 病 致 死 率 最 高 的 時 候。 至 於 女 性 於 31 ∼
始,稱為初經。 65 歲之間,兩性心臟疾病死亡率倍數比與
台灣女性初經年齡約為 12 歲。於 21 ∼ 雌激素含量百分比也呈現正相關。換言之,
30 歲期間達雌激素含量的最高峰。爾後, 女性於 31 ∼ 65 歲之間,因雌激素持續下
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於 40 歲後下降速度 降,兩性心臟疾病死亡率倍數也隨之下降,
變快,至 60 歲後,體內雌激素只有最高峰 表示死於心臟疾病的女性增加了。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55


一般報導
G eneral Articles

據此,研究人員大膽推測,心臟疾病
A. 正常心臟橫切 B. 梗塞心臟橫切面
致死率的兩性差異或許與生理性激素分泌
有關。即,若雄激素含量偏高,或雌激素
含量偏低,都可能提高心臟疾病致死比率。

纖維組織
左心室
此外,流行病學研究報告也發現,若 體積

以雌激素替代治療,會使停經後婦女的心
臟衰竭發生率降低。當停經婦女服用含雌
激素的藥物後,心臟衰竭的預後比男性更 正常與心肌梗塞後的大鼠心臟組織切片比較
好。這項相關性數據支持了女性服用雌激
素可能減緩心臟疾病致死。惟若雌激素可
減緩心臟疾病死亡率,是否可利用雌激素 唯獨於疾病的條件下,遭剔除 ERβ 的小鼠
減緩男性受制於致死性心臟疾病的狀況? 會提高心肌梗塞引發心臟衰竭的死亡率。
但是,傳統上性激素都用於性器官。學者 雖然雌激素透過 ERα 和 ERβ 對心臟血
普遍認為,若把雌激素用於男性,會使男 管都有正向作用,但是 ERα 主要分布於性
性女性化。因此,雌激素用於男性心臟疾 器官,而 ERβ 主要分布於非性器官。為減
病的治療應是不可能的事。 低對性器官的影響,須著重於 ERβ 對心臟
1996 年莫斯曼(Mosselman)等人發現 病致死的研究。心臟損傷致死主要與急性
了新的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 ER), 心肌梗塞、心臟衰竭有關。當供應心臟養
之後隨著新的雌激素受體陸續發現,為致死 分的血管阻塞,引發局部心肌缺血,那就
性心臟疾病的治療帶來一個新的機會! 是損傷的開始。心肌缺血引發心肌細胞死
亡,稱為心肌梗塞。部分區域因細胞死亡,

活化雌激素受體對心血管功能的 導致心臟功能下降至無法挽回而死亡,稱
為急性心肌梗塞致死。
影響 若把心臟功能挽回至正常,生理上為
理論上,雌激素需與雌激素受體結合, 補償心肌梗塞後細胞死亡衍生的心室功能
受活化的雌激素受體才得以發揮其功能。人 下降,心臟會持續肥大以維持正常心臟功
體內有兩種亞型的雌激素受體:雌激素受體 能。然而,部分死亡的心肌細胞也會引發
α 和 β(ERα 和 ERβ)。根據組織分布的特 發炎,導致心臟組織纖維化,但是當心臟
異性分析,ERα 主要分布於性器官,並在 纖維化的組織導致心臟結構改變,心臟舒
子宮、卵巢、肝、腎中表達,有利於血管擴 張期體積變大。當心室收縮力無法隨體積
張、降低血壓。而 ERβ 主要在卵巢、前列腺、 增加而增加,僅把部分血液打入體循環內,
肺、胃腸道、膀胱和心臟中表達,分布於非 部分血液會滯留於心臟內,造成鬱血性心
性器官,可減緩心臟的損傷。 臟衰竭,是另一個心臟致死的原因。
雌激素可透過 ERα 加速第二性徵發育, 心肌梗塞就是心肌死亡的結果。細胞
並促使血管擴張。但是 ERβ 完全不影響第 死亡主要有兩種不同型式:凋亡與壞死。
二性徵發育,僅會影響卵巢的排卵數目。 凋亡是指細胞死亡卻沒有引發周圍組織

56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發炎;而壞死卻是細胞死亡時常伴隨組織
180 *

細胞數目
發炎。 #
160

對於心肌梗塞的小鼠,雌激素通過激 140

活抗凋亡的訊息傳遞分子(PI3K/AKT) 120

Cell number
100
阻止凋亡信號傳導,減緩了心臟衰竭。但
80
於 剔 除 ERβ 後, 心 肌 梗 塞 會 產 生 細 胞 凋

︵ 104 cell
60

亡,而雌激素並無法提升抗凋亡相關的分 40


子(PI3K/AKT)活性,阻止凋亡信號傳導, 20

0
減緩心肌梗塞引發細胞死亡導致的心臟衰 白蛋白(BSA) + + +

竭。既然 ERβ 剔除後雌激素不能有效地減 有機溶劑(DMSO) + + +

棕櫚酸(PA) - + +
緩細胞死亡,產生保護心臟細胞的作用, ERβ 刺激劑(DPN) - - +

學者推測:活化 ERβ 可能有助於減緩受損


心臟的細胞凋亡,而改善受損心臟的功能。 ERβ 刺激劑減緩棕櫚酸引發細胞數目的下降

活化雌激素受體 β 對受損心臟的
心臟舒張末期體積︵

影響 1.5
* *

筆 者 的 研 究 室 進 一 步 以 ERβ 刺 激 劑 1.0
(diarylpropionitrile, DPN)做為治療藥物,
觀察 ERβ 刺激劑是否可以減緩細胞死亡? 0.5

結果顯示,棕櫚酸引發心肌細胞死亡,使
EDV, ︶

0.0
細胞數目減少,但是 ERβ 刺激劑預處理減 假手術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
ml

ERβ 刺激劑
緩了棕櫚酸引發的細胞死亡數。
再以雄性心肌梗塞的大鼠檢視 ERβ 刺 ERβ 刺激劑改善心肌梗塞導致心臟舒張末期體積的
增加
激劑(DPN)是否有改善受損心臟的功能?
研 究 人 員 首 先 確 定 所 用 DPN 的 劑 量 不 會
影響性器官的情況下,把它打入心肌梗塞 相對於假手術的控制組大鼠,牠們的
的雄性大鼠體內,再以超音波偵測大鼠心 心臟舒張末期體積維持於 0.7 ml。對於心肌
臟功能的變化,而心臟舒張末期體積(end 梗塞的大鼠,因為心肌梗塞導致心肌收縮
diastolic volume, EDV)可當作心臟功能改 力不足,牠們的心臟舒張末期體積增加至
變的指標。 1.0 ml。經 DPN 處理後,心臟舒張末期體

心肌梗塞就是心肌死亡的結果。細胞死亡主要有兩種不同型式:
凋亡與壞死。凋亡是指細胞死亡卻沒有引發周圍組織發炎;
而壞死卻是細胞死亡時常伴隨組織發炎。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57


一般報導
G eneral Articles

積減少至 0.8 ml,顯示心肌梗塞導致心臟舒


植物雌激素的主要成分與主要食物
張末期體積增加的情形已有改善。
來源
細胞與心肌梗塞的雄性大鼠實驗證明了
類別 主要成分 食物來源
激活 ERβ 可防止 PA 誘導的細胞凋亡,也可
以緩解心肌梗塞後導致的心臟體積變大的現 亞麻籽、葵花籽、
芝 麻、 菜 籽、 南
象。這成果證實激活 ERβ 的藥物應是緩解心 木酚素 腸內酯和腸二醇 瓜 籽、 全 穀 類 食
肌梗塞,降低心臟疾病致死的新策略。 物、 莓 果 類、 大
豆及蔬菜

豆 漿、 豆 腐、 味
發現具專一性的 ERβ 刺激劑 噌等黃豆類製
品, 扁 豆( 四 季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雌激素的生物學作 黃 豆 苷 原、 金 雀
類黃酮 豆 )、 花 生、 甜
異黃酮、雌馬酚
用因新的 ERβ 發現而步入新旅程。現在很多 薯、紅蘿蔔、蒜、
綠 豆、 紅 苜 蓿 類
以化學合成的方法找尋 ERβ 刺激劑,此外, 植物也有。
也可從植物中萃取,發展出新的契機。
棉豆、球芽甘藍、
有些植物中有微弱雌激素特性的非類 花 椰 菜、 豌 豆、
豆香素 香豆雌酚
固醇結構,稱為植物雌激素。其化學結構 菜 豆、 紫 色 苜 蓿

上有一個酚環,可與雌激素受體結合。植
物雌激素主要含 3 大類:異黃酮素、木質素、
豆香素。
異黃酮素在黃豆中的存量最高,生黃豆 300 μM。從最高至最低激活效力的化合物
(1.54 毫克/克)和熟黃豆(1.32 毫克/克) 依序排列是:雌激素(0.03 μM)>香豆雌
含異黃酮素最多,豆腐(0.27 毫克/克)次 酚(coumestrol, 0.2 μM) > 雌 馬 酚(equol,
之,豆漿(0.1 毫克/克)較少。木質素主要 3.5 μM)>金雀異黃酮(genistein, 15 μM)
存在於高濃度的油籽中(如亞麻子);豆香 > 黃豆苷原(daidzein, > 300 μM)。
素則於棉豆中的含量最高,球芽甘藍次之。 就 ERβ 而言,最有效的化學物質是雌
目前異黃酮素在市面上製成粉劑或丸劑,在 激素,所需濃度是 0.01 μM。最無效的化學
健康食品店出售。英國人每天的食物都約含 物質是雌馬酚,所需濃度是 0.4 μM。從最
異黃酮素 1 毫克,美國人士約 11 毫克,但亞 高至最低激活效力的化合物依序排列是:
洲人因多食用大豆類製品,含量在 50 ∼ 200 雌激素(0.01 μM)>香豆雌酚(0.025 μM)
毫克間,與臨床試驗使用異黃酮素 50 ∼ 100 > 金 雀 異 黃 酮(0.03 μM) > 黃 豆 苷 原
毫克相當。 (0.35 μM)>雌馬酚(0.4 μM)。
為能探討所有植物雌激素的主要成分活 尋找對 ERβ 具專一性的化學物質,首
化(ER)程度,分開比較對 ERα 和 ERβ 的 重 於 找 出 對 活 化 ERα 和 ERβ 有 最 大 差 異
有效激活濃度。就 ERα 而言,最有效的化 的激活濃度。根據現行成果,其差異倍數
學物質是雌激素,所需濃度是 0.03 μM。最 分別是雌激素(0.01/0.03 = 0.33); 香豆
無效的化學物質是黃豆苷原,所需濃度> 雌 酚(0.025/0.2 = 0.125); 金 雀 異 黃 酮

58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0.03/15 = 0.002); 黃豆苷原(0.35/> 異黃酮與黃豆苷原的總量分別是 1.5 ∼ 4.1
300 = 0.0012); 雌馬酚(0.4/3.5 = 0.11)。 和 6.3 ∼ 8.3 毫克。日本人攝食金雀異黃酮
其中以金雀異黃酮與黃豆苷原的有效激活濃 與黃豆苷原是全世界最高,也是全世界最
度差異最大,因此二者成為最值得持續研發 長壽的國家。因此,金雀異黃酮與黃豆苷
具專一性的 ERβ 刺激劑的最佳化學物質。 原對減緩心臟病致死的研究應值得國人持
兩性差異對我們的生活與研究帶來無 續關切。
限的啟示,心臟疾病致死率的兩性差異研
究讓我們看到了雌激素可能對受損心臟有
保護作用。受益於雌激素受體 ERβ 的發現,
經 動 物 實 驗 的 證 明, 讓 世 人 看 到 活 化 的
ERβ 保護受損心臟的契機。
化學分析發現黃豆中金雀異黃酮與黃
豆苷原對 ERα 和 ERβ 激活的有效濃度差異
最大,二者因而成為發展具專一性的 ERβ
刺激劑最值得研發的化學物質。現在已知
蔡美玲
每一克黃豆粉中含高達 200.6 至 968.1 微克 成功大學醫學院生理學研究所
的金雀異黃酮。日本每人每天攝入的金雀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59


一般報導
G eneral Articles

最古老的紡織者—
蠶寶寶
▎黃玲娉
西元前三千多年,黃帝的妻子嫘祖就開始「養蠶取絲」,
用蠶絲織出布料,裁縫成衣裳。這個歷史悠久的古老行業發展到現代的紡織業,
一切都要歸功於蠶寶寶。

化學纖維產業之母
蠶絲來自蠶寶寶所吐的絲,相傳早於西元
前三千多年,黃帝的妻子嫘祖就開始「養蠶取
絲」,用蠶絲織出衣裳。從那時候起,男耕女
織,家家植桑養蠶,使得蠶桑事業一代比一代 桑 蠶 絲
mulberry tree silkworm silk yarm
發達。河南安陽小屯出土的西元前二千多年的
殷墟「甲骨文」刻有「桑」、「蠶」、「絲」 甲骨文中的桑、蠶、絲。(圖片來源:kepu.net.cn)

等字。西元前 500 年春秋戰國時期飾有採桑圖


紋的青銅器,生動地反映了當時蠶業生產情況。
中國古三代(夏商周)時期,稱蠶絲織物
為「帛」(麻織物則名為布);至漢代多名為
「繒」,到唐代多稱作「絹」。在漫長的紡織
歷史中,中國還壟斷了全球絲綢貿易一段非常
久的時間。絲綢在羅馬時代傳到歐洲,當時歐
洲人不知道這麼美麗的布料是怎麼做出來的,
商人運送到歐洲的絲織品甚至與黃金同價,歐
亞大陸之間的貿易路線還被稱為絲綢之路(silk 戰國時期銅器上的採桑圖(圖片來源:瑜揚,小人
物的卑微身影,明倫社,minlun.org.tw)
road,絲路)。

人們模仿天然纖維的發想與實現,發展出紡絲技術以及各式各樣的人造纖維。

60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印度大蠶

印度大蠶 印度大蠶繭 印度大蠶金蠶絲

(資料來源:commons.wikimedia.org)

古代人把棲息在桑樹叢林中的野蠶馴
動物界
化成家蠶,並從孵化後開始飼養牠們,一 Animal kindom

節足動物門
直到結繭、抽取蠶絲,織成布,裁縫成衣 Arthropoda

裳。過程中需要非常多的人參與,也需要 昆蟲綱
Insecta
不斷開發各種技術來獲得更好的蠶絲、更
鱗翅目
好的布料,以及更好看的衣服,形成今天 Lepidoptera

所稱的紡織業。 天蠶蛾科 家蠶蛾科


在西元 1891 年開始工業化生產以前, Saturniidae Bombycidae

野蠶
紡織業完全依賴像是蠶絲、羊毛、棉、麻 家蠶
Wild Silkmoths
Bombyx mori
Tussah silkworm
之類的天然纖維。但由於人口不斷增加,
天蠶 天蠶繭 天蠶絲
天然纖維不夠使用,科學家開始想方設法,
看能不能用什麼方式來模仿天然纖維,以
人造的方式大量製造纖維。人們模仿天然
纖維的發想與實現,發展出紡絲技術以及 (圖片來源:Harald Süpfle, commons.wikimedia.org,
http://tpittaway.tripod.com,安曇野市天蚕振興会)
各式各樣的人造纖維。
在模仿的過程中,第一個引起科學家
興趣的就是蠶寶寶吐絲的方式,後來演變
成利用金屬小孔(噴絲孔)紡絲的技術。 蠶寶寶有多少種
而耐隆(nylon)纖維的發明,就是為了想 現在飼養來吐絲的蠶寶寶是一種統稱
以人造方式創造出蠶絲的各種性質。所以 為家蠶或野蠶的昆蟲。家蠶由古野蠶經由人
說「蠶寶寶是化學纖維產業之母」,一點 工選育而來,專吃桑葉,因此也叫做桑蠶。
也不為過。 牠們好幾千年來一直都靠著人類飼養繁殖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61


一般報導
G eneral Articles

青熟 又晉 櫻姬 鬼縮

日本品種

緋紅 諸桂 朝陽 紹興

中國品種

日本與中國大陸主要的家蠶種類(圖片來源:東京農工大學)

下一代,已經完全失去野外生活的能力了。
家蠶以外,還有天蠶、樟蠶、柞蠶、皇蛾
和蓖麻蠶這些不易飼養的蠶寶寶,也都會
吐絲都叫野蠶。不論家蠶或野蠶,都是屬
於鱗翅目的昆蟲。
不同的蠶有不同的生態及經濟價值。家
蠶經濟價值高,飼養的最多。也有人想辦
法培育野蠶,像是專吃蓖麻葉子的蓖麻蠶,
已經可以養在室內。天蠶及柞蠶飼養的方
法就比較不同,需要放在槲樹、栗樹林裡;
牠們的繭絲有很好的延展性,光澤也非常 各種顏色的蠶繭(圖片來源:NPO 法人 里山の学校)

漂亮,有人稱作「綠色鑽石」。
另外,還有一種來自印度阿薩姆省的
栗色王蛾(印度大蠶),因牠吐的絲結繭
呈淡黃褐色,淺綠帶點黃色,會有自然的 接下來介紹家蠶,以及牠如何造就最古
金金閃閃光澤,所以又稱為金蠶絲。這種 老的紡織業。大家別小看家蠶,台灣人工養
金蠶絲質地柔滑,色彩金黃獨特,而且耐 殖保存的蠶種就有 136 種,家族龐大,有白
洗,每次清洗後光澤就愈燦爛。 的、黑的、褐色的、斑紋的,還有其他不同
或許有人擔心,野蠶食量大,會不會 顏色的,連牠們繭的顏色都不同。
把樹葉都吃光?其實不用擔心,槲樹或栗
樹之類的殼斗科落葉喬木,就算是樹葉被
蠶寶寶傳奇的一生
吃光也不影響生長,因此野蠶對森林資源
的影響甚微。 常見的家蠶屬完全變態昆蟲,在一個
目前市面上所買得到的蠶絲品,幾乎 世代中,經過卵、幼蟲、蛹、成蟲(蛾)
都來自吃桑葉的家蠶,野蠶絲做的紡織品 4 個形態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一生(生命
因為數量非常少,通常要到特殊的店家才 周期)大概只有 50 ∼ 60 天左右,時間長
買得到。 短會因為品種和氣溫及養殖情形而異。

62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家蠶及羽化成蛾後的模樣(圖片來源:ailovei.com)

越年

人工孵化

11 ∼ 14 日
孵化

9 ∼ 12 日

休眠卵 一齡
3∼4日
蠶寶寶下唇前端中央的吐絲孔(圖片來源:cgris.
非休眠卵 二齡 1眠 net、東京農工大学農学部生物生産学科蚕学研究
2∼3日 室、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三齡 2眠

卵 3∼4日

羽化
10 ∼ 15 日 四齡 3眠

5∼6日 蠶寶寶開始吐絲前,蠶體收縮變成透
明的模樣。吐絲時會用下唇前端中央的吐
五齡 4眠
絲口排出絲液並凝固成絲,邊吐邊搖頭繞 S
形或以平躺 8 字形的方式不斷吐絲。蠶從
6∼8日
4∼5日

蛹化
吐絲到結繭差不多需要兩、三天的時間。
吐絲

家蠶的一生(圖片來源:養蠶,財團法人大日本蠶 蠶絲的祕密
絲會蠶業技術研究所)
天然纖維中唯一的長纖維 蠶寶寶所
吐的絲藏著很多祕密。首先蠶絲屬於天然
的動物蛋白質纖維,是天然纖維中唯一的
為了長大,蠶寶寶會脫上 4 次皮,每當 長纖維。可以用來做成衣服或紡織品的天
蛻皮時,幼蟲會吐絲把自己的足固定在蠶座 然纖維很多,可約略分類成植物纖維、動
上,其間不食也不動,這種現象稱作「眠」。 物纖維與礦物纖維。植物纖維最有名的就
在眠期,蠶寶寶形成新皮,並褪下舊皮。每 是棉與麻,動物纖維則是綿羊毛、獸毛、
蛻一次皮就增加一齡,通常從幼蟲至成蟲須 蠶絲等,礦物纖維則有石綿纖維等。但是
蛻 4 次皮,總共有五齡。蠶一直大量地吃桑 除了蠶絲外,這些天然纖維的長度都不長,
葉,為的就是接下來的吐絲結繭。結繭 4 天 大多短短一小截而已。一個蠶繭通常可以
後,在繭中蛻第 5 次皮變成咖啡色的蛹,最 繅出 800 到 1,500 公尺長的蠶絲,大概可以
後破繭而出繁衍下一代。 繞奧運運動場 2 ∼ 4 圈。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63


一般報導
G eneral Articles

蠶絲屬於天然的動物蛋白質纖維,是天然纖維中唯一的長纖維。

蠶寶寶吐絲是越吐越細 如果把蠶繭切
開來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會發現,外層比較早 蠶絲裁半後,置於顯微鏡下觀察 ...
吐出的絲會比內層的絲來得粗,簡單地說,
蠶寶寶吐絲是越吐越細。這也說明了源於自
然界的天然纖維最大特徵:構造上不均一。
天然纖維會因品種、產地以及天候的不
同而異,很難得到完全一模一樣的構造。舉
例來說,同一品種的綿羊生長在澳洲或紐西
蘭,羊毛品質可能大不相同。同樣是美國的
棉花,今年的收成可能就和去年有差異。蠶
蠶絲的外側(表面),纖維較為粗糙、凌亂。
絲也一樣,蠶寶寶前半段吐的絲跟後半段吐
的絲有點不一樣,而且每隻蠶寶寶吐出的絲
也不會完全一樣。
蠶絲特殊光澤的祕密 蠶絲跟其他纖
維最大的不同在於特殊的光澤,很容易分
蠶絲的內側(裡面),纖維較為細緻、綿密。
辨,這光澤來自蠶寶寶所吐出的絲跟別的 由上(外)而下(裡)
可發現蠶絲越來越細密
纖維有著不一樣的成分與結構。如果把蠶
絲放到顯微鏡下觀看,很容易就發現一條 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蠶繭斷面(圖片來源:新開孝,
ぜんぶわかる!カイコ,しぜんのひみつ写真館 5)
蠶絲看起來像是由 2 條併在一起。如果觀
察蠶絲的橫斷面,會更清楚地看到有 2 條
三角形的纖維包在裡頭。
分析蠶絲的化學組成後會發現,那 2 般的效果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光線。蠶絲布
條包在裡頭三角形的纖維是由一種「纖維 料柔軟、懸垂性佳、手感涼爽、質感特殊,
蛋白質」所組成,一般稱作「絲質」(或 摩擦時還會有獨特的沙沙聲,這就是「絲
絲素),不溶於水(疏水性)。包覆在三 鳴」現象。
角形絲質外頭的物質,成分是「球形蛋白 蠶絲的特性 蠶絲不會熔融而燙傷皮
質」,一般稱作「絲膠」,易溶於水(親 膚。雖然蠶絲拉伸強度好,但在高溫下還
水性)。絲膠分層包緊膠黏著絲質,可以 是容易產生劣化現象,整燙時如果用熨斗
抵抗外界的熱、光、酸、鹼及氧化,發揮 熱壓會變黃,因此建議用蒸氣整燙。但因
保護作用。 為怕鹼、不耐鹽水浸蝕,所以不宜用含氯
蠶絲有珍珠般的特殊光澤,非常高雅, 漂白劑或洗滌劑處理。
而這光澤就是來自精練過後所剩下的絲質。 一般買賣蠶絲織物,不但要算面積,
由於絲質呈三角形,能讓布料有如三稜鏡 而且要計重量。由於蠶繭在熱液中繅絲或

64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蠶絲織物的特殊光澤(圖片來源:kingofwallpapers.com、wallpapersafari.com、combiboilersleeds.com)

加重整理,會減弱拉伸強度,對光線和汗
水也較敏感。

織造過程
製絲經過了好幾千年的經驗累積,有
顯微鏡下的蠶絲,很明顯地每根蠶絲都是由 2 條纖
維併在一起。(圖片來源:東京農工大学農学部生 非常大的進步,但無論如何,由繭製絲都
物生産学科蚕学研究室) 需經乾繭→混繭→剝繭→選繭→煮繭→繅
絲→複搖→整理→生絲→精練→織造等過
程,這裡頭有幾個非常關鍵的工序。
煮繭 蠶寶寶吐絲其實是分泌由蛋白質
組成的絲液,邊吐邊凝固,慢慢地把自己包
Sericin 絲膠
起來結成繭,這種吐出的連續長纖維也稱作
「繭絲」。蠶繭放入溫水中煮過後,絲線頭
就會露出,這個過程稱作「煮繭」。使用溫
水的作用是能減少繭絲間的膠,不要讓繭絲
全黏在一起,有時也會添加化學藥劑讓這個
Fibroin 絲質
程序加速進行。經過煮繭,繭絲周邊的絲膠
會膨潤、變軟和溶解,也順便增強了繭絲的
蠶絲的橫截面(圖片來源:iGEM) 強度,變得不容易斷,這樣在繅絲時繭絲就
能順利連續不斷地依次離解。
練漂時,會使蠶絲上的絲膠減失,因此有 繅絲 煮繭時一次拉起數條繭絲,集合
些商人可能會在隨後的加工工序中進行「加 它們順序離解捲繞、假撚成線,並不斷補
重整理」,使織物吸附如氯化錫的金屬鹽 充新的煮熟繭,繅成生絲,這個過程稱作
類,以彌補脫膠的重量。只是蠶絲如經過 「繅絲」。以前繅絲的方法多以人工進行,

蠶絲具有珍珠般的特殊光澤,非常高雅,
而這光澤就是來自精練過後所剩下的絲質。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65


一般報導
G eneral Articles

精練脫膠(圖片來源:driveplaza.com) 精練前的生絲(上)與精練後的熟絲(下)。(圖片
來源:driveplaza.com)

各種繅絲方式(圖片來源:driveplaza.com,碓氷製糸農業協同組合)

後來演進到自動繅絲,以機械化方式進
行。自動繅絲採用低溫、高速方式,以機
械或水流把繅絲過程連貫成自動控制的方
法,繅絲技術的好壞對將來紡織時的實用
性與生絲的品質影響很大。
精練 精練這個工序會在加熱的肥皂
(或合成洗滌劑)與碳酸鈉(純鹼)的混
合溶液內進行,目的是為了除去絲膠留下
絲質,因此又稱為脫膠。
一般把未經精練的蠶絲稱為生絲,脫
膠精練後稱為熟絲或精練絲。其實煮繭繅
絲時就會流失一些絲膠,但流失的不多, 煮繭工序(圖片來源:sai kimono-gakuin,富岡製糸場)

66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用螢光絲製成的西陣織作品(圖片來源:日本国立 螢光蠶絲燈具;左側燈具以普通蠶絲製作,中間及
科学博物館,獨立行政法人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 右側是以紅色及綠螢光蠶絲製作的絲燈具;上圖以
普通白光照明,下圖則以 LED 照明。(圖片來源:
日本獨立行政法人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

大部分絲膠仍在。精練這個工序並不一定
要在織布前進行,可以在生絲直接織造成
布後再脫膠,也可以直接使用熟絲(精練
絲)織成布匹。通常看到的蠶絲紗線多是
脫膠後的精練絲,您會發現它的光澤與生
絲不同,較為光亮,也比較柔軟。

你不知道的現代蠶業科技
平面繭 一般蠶寶寶吐絲會自然結成圓
型繭把自己包覆起來,現在國內有業者為了
減少加工程序,讓成千上百隻的蠶寶寶一起
吐絲到一個平面的大模具上,形成一張綿密
的大網布,稱作平面繭。這樣的平面繭不需
要繅絲,可直接精練脫膠。若干張的平面繭
疊在一起後,可以製作蠶絲被等寢具。
螢光蠶及其蠶繭 桿狀病毒只會感染
昆蟲,因此透過基因工程技術,讓蠶寶寶
導入從水母與紅珊瑚中抽取的螢光蛋白基
因與桿狀病毒後,化身成為閃閃發亮的「螢 平面繭的飼養與製作的蠶絲被(圖片來源:金蠶吐
絲蛹乾坤~用蠶打造的生態王國,iTaiwan 愛台灣
光戰士」。螢光蠶繭在製成絲後,可應用
部落格)
在各式產品上。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67


家蠶不再只吃桑葉 透過實驗,科學
家發現家蠶會選擇攝食的植物有 41 種,但
是能讓家蠶正常成長結繭的只有桑葉,而
且要用新鮮桑葉蠶寶寶才會健康。但有時
受氣候影響新鮮桑葉不易取得,於是科學
家開始改良家蠶品種,儘量能夠雜食,也
做了各種人工飼料的研究。目前人工飼料
的發展以日本做得最好,改良能進食人工
飼料的家蠶品種也最多。
蠶寶寶的一生除了吃大量的桑葉外,
從蠶蛹、蠶絲,一直到排泄物,都有用處,
沒有一絲浪費。目前也可應用基因工程,
把蜘蛛的基因注入蠶卵中,使蠶絲具有蜘
蛛絲的部分成分和性能。
蠶幼蟲做成的全蠶凍乾粉,具有治療
糖尿病的功效。利用蠶生產的抗菌蛋白及
其基因,可以做為醫用實驗性抗癌劑。蠶
蛹可用於食用、藥用或生產冬蟲夏草。蠶
利用螢光絲製成的作品(資料來源:epochal.or.jp,
日本獨立行政法人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 絲蛋白對人體具有安全性、親和性、無過
敏反應等優點,也已大量開發成保健食品、
化妝品、外科手術縫線。蠶沙(糞)在外
科上用於化膿性創傷、火燙傷、齒槽膿漏、
除口臭、蓄膿症都有效果。
蠶寶寶一生短暫,卻是人類的好朋友,
偉大的昆蟲。

螢光蠶繭(圖片來源:飯塚哲也,The Huffington Post 黃玲娉


Japan, Ltd.,nias.affrc.go.jp,日本獨立行政法人農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業生物資源研究所)

68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一般報導
G eneral Articles

纏住未來—
神奇的蜘蛛絲
▎邱聯華
電影〈蜘蛛人 2〉中有一幕,急速行駛的列車因受到破壞而失控,
這時,救星蜘蛛人及時出現把蜘蛛絲噴向兩旁大樓,並以蜘蛛絲與己身擋下了列車。
蜘蛛絲真的可以擋下火車嗎?是電影的噱頭或真是如此?

蜘蛛印象
蜘蛛在卡通中大都扮演著反派分子,
大部分人對牠的印象並不佳。其實全球的
蜘蛛約有 45,000 種,但大部分都是益蟲,
牠們會吃掉家中的蟑螂等小昆蟲,因此當
你家打掃得乾乾淨淨時,牠們根本就不屑
光顧。
即使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看蜘蛛,總
也可以找到喜歡牠的理由。例如從宗教的
角度來看,蜘蛛可視為「禪」的代表,因
為有別於現代人的衝動蠻撞,牠總是沉穩
地守株待兔,等待獵物上門;從文學的角
度看來,蜘蛛的網彷彿是一幅綺麗的藝術 蜘蛛全身上下從毒液到蜘蛛絲,有很大的應用價值。
(圖片來源:種子發)
品,其對稱的構圖頗具美感;從科學的角度
來看,蜘蛛全身上下從毒液到蜘蛛絲,有很
大的應用價值。
蜘蛛屬於節肢動物門裡面的蛛形綱,大多是肉食性,會運用毒液把獵物分解,再以吮吸
的方法進食。蜘蛛的習性隨種類不同而有很大差異,有些是游獵性的,依靠優秀的跳躍能力
和爆發力,快速撲向獵物並注射毒液;有些具保護色,會利用擬態讓昆蟲措手不及;有些則
是穴居性的,挖洞以捕捉不幸的小動物,例如常見的織網性蜘蛛。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69


一般報導
G eneral Articles

蜘蛛結網是運用尾部的絲囊分泌蜘蛛
絲,以製成一層堅固的網子捕捉飛行的昆蟲
或其他小動物。許多人都會問:「為什麼蜘
蛛走在網上,卻不會被自己的網子黏住?」
其實,蜘蛛所織的網非常複雜,如同人類在
建築時會根據不同的功能而使用不同的原
料,蜘蛛共有 6 種不同的腺體,每一種腺體
製造出來的絲功能都不一樣。
蜘蛛最常使用的絲是大壺狀腺絲,這種
比較粗韌的絲並不具黏性,但支撐力十足,
因此被當作整個蜘蛛網的輻射狀骨架;鞭狀
腺絲則賦予整個蜘蛛網強大的彈性以及延展
可怕的蜘蛛網(圖片來源:http://www.kraiglabs.com/ 性,當獵物落入蜘蛛網中時會因驚慌而極力
spider-silk/)
掙脫,但鞭狀腺絲反而會因不斷的受力拉長
而把獵物纏得更緊,使獵物最終無法脫離被
蜘蛛的大小差異更是令人瞠目結舌, 捕食的命運。另外,掌管「黏」性的聚狀腺
最大的比手掌還大,但大部分甚至不如小 絲,以水滴狀包裹在鞭狀腺絲的外圍。
拇指的指甲。蜘蛛還有許多令人驚嘆的事 蜘蛛聰明地運用這些不同功能的絲製造
蹟,如世界著名的黑寡婦蜘蛛,體長僅 2.5 完美的捕食網,有些種類的絲甚至可用以保
公分,毒素卻比響尾蛇還毒上 15 倍之多, 護蜘蛛卵以免被其他生物掠食。蜘蛛絲強大
令科學家大吃一驚。 的力學性能以及高度的延展性,吸引了人類
的目光與強烈的興趣,也觸發了對其化學成
各「絲」其職 分以及在未來生活上應用潛力的研究。

在我們的印象中,大多數的蜘蛛都是
結網的,而牠們所結成的網也都各有自己
蜘蛛絲的結構與性質
的風格,從最常見的圓形網,到平舖於地 蜘蛛絲非常地細,大約是 1 微米,約為
面的管狀網或看起來很舒適的帳幕網都曾 頭髮的十分之一,強韌性卻優於同等粗細的
經發現過。常去登山的人對於蜘蛛網應該 鋼絲 5 倍。本文前面曾提及電影中蜘蛛人以
不會陌生,那種可怕的延展力在登山人心 蜘蛛絲擋下地鐵的情節,英國萊斯特大學 3
中總會留下不好的回憶。 名物理系學生就據此研究分析其可能性。

蜘蛛所織的網非常複雜,如同人類在建築時會根據不同的功能而使用不同的原料,
蜘蛛共有 6 種不同的腺體,每一種腺體製造出來的絲功能都不一樣。

70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以養蠶的方法生產蜘蛛絲(圖片來源:http://www.kraiglabs.com/spider-silk/)

公斤,列車以 88.5 公里行駛速度,讓列車


蜘蛛絲
停止所花的時間是 50 秒,則需花 30 萬牛
頓的力才能使列車停止下來。再假設蜘蛛
人射出了 6 束蜘蛛絲,每束寬約 5 公分,
1 μm 結果顯示確實有可能使快失控的地鐵停止
下來,由此可見蜘蛛絲超強的韌性遠超乎
我們的想像。
順向性結晶結構 非結晶式的網狀構造 蜘蛛絲的組成及化學結構到底是什麼,

蜘蛛絲的結構
才讓它具有這麼優異的性能呢?它只是一
種由基本單元是胺基酸所組成的蛋白質高分
子結構。但在蜘蛛絲的結構中,有一部分是
根據他們在《物理特殊主題》期刊上 沿著蜘蛛絲順向排列的結晶結構,另外一部
所發表的〈Doing whatever a spider can〉文 分則是非結晶式的網狀構造,其中順向性的
章,指出若考量列車及乘客的重量是 20 萬 結晶結構可以提供蜘蛛絲抵抗外力的強度,

蜘蛛絲非常地細,
大約是 1 微米,約為頭髮的十分之一,強韌性卻優於同等粗細的鋼絲 5 倍。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71


一般報導
G eneral Articles

科學家巧妙地先找到蜘蛛絲的基因,再利用基因工程的技術把這基因轉殖到蠶身上,
以大量養蠶取絲的方式獲得有蜘蛛絲強韌性質的蠶絲。

非結晶式的網狀結構則具有伸展性,就如同
彈簧一樣提供了蜘蛛絲彈性。因此當有異物
碰到蜘蛛網時,結晶式的網狀構造便會伸長
吸收撞擊的能量,正是這種結構造就了蜘蛛
絲如此強韌的原因。

蜘蛛絲的生產
由於蜘蛛絲是那麼地神奇,如何有效地
生產蜘蛛絲就成為了當今科學家密切關心的
議題。科學家本想以大量養殖蠶寶寶的方式
獲取蜘蛛絲,卻發現蜘蛛是肉食動物,具有 科技的進步使得日後利用蜘蛛絲的特性製造運動鞋
變成可能(圖片來源:種子發)
領域性且彼此會互相殘殺,使得此路不通。
但國外實驗室巧妙地把這養蠶寶寶的概念轉
了個方式,他們先找到蜘蛛絲的基因,再利
用基因工程的技術把這基因轉殖到蠶身上, 式成本過高,難以被消費大眾所接受。為
以大量養蠶取絲的方式獲得有蜘蛛絲強韌性 解決這個困難,日本一家公司利用微生物
質的蠶絲。 重組蛋白的技術,植入大腸菌合成這蛋白
目前利用這種方法已可大量生產蜘蛛絲, 的基因質體,誘導微生物生產絲蛋白。再
該公司已與美國國防部合作,將透過所生產的 透過微生物宿主可大量生產重組蛋白質的
蜘蛛絲開發士兵穿著的防彈衣,並計劃在德州 方法,大大降低了生產蜘蛛絲所需的成本,
大量種植桑樹,以擴大蜘蛛絲的產量。 使未來蜘蛛絲商品化露出一線曙光。目前
另外一家德國公司也透過生物技術成功 該公司正與世界知名戶外品牌商合作,逐
製造了類似蜘蛛絲的絲蛋白纖維,並已開始銷 步實現把蜘蛛絲廣泛運用於日常生活穿著
售,其產品應用非常廣泛,包括各類紡織纖維 的紡織品上。
產品、醫藥類產品及化妝品。例如 2016 年 11
月 18 日在紐約展示了世界第一款由蜘蛛絲製
蜘蛛絲的應用
成的性能鞋。這產品擁有非常優異的強韌性和
彈性,且質感非常柔軟,比起傳統的人造纖維 蜘蛛絲具有高強度、高彈性、柔軟、
輕 15%,而且還能 100% 生物降解。 質輕等特點,是目前紡織纖維產業急需發
為什麼蛋白質材料難以在工業上大量使 展的重要材料,若能控制成本並順利量產,
用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蛋白質聚合生產的方 未來的應用前景非常寬廣。目前有關蜘蛛

72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絲的研究較受矚目的發展,包括:
軍事科學應用 蜘蛛絲因結構特殊,
具有吸收巨大衝擊能量的能力,是自然界
最堅韌的材料之一,又因優異的強韌性,
使其僅需極微量就可達成防彈效果,製成
的防彈衣將較目前廣泛使用的防彈衣輕盈,
未來甚至可做成如 T 恤般的造型。因此,
目前美國國防部正與一家公司合作研發這
一新型的防彈衣,並正進行射擊實驗,檢
驗它的防護能力。
醫療衛生應用 在古老傳統中,蜘蛛
絲曾用來治療傷口,主因是蜘蛛絲與人體
的生物相容性佳,不會產生排斥現象,可
降解且具殺菌性,也可抑制傷口的細菌和
真菌感染。另外,蜘蛛絲的化學組成是絲 利用生物技術製造的絲蛋白纖維可應用於化妝品
蛋白,能促進凝血的功能,是非常理想的
生物材料,未來可應用於傷口敷料或組織
工程的材料。美國一家公司就透過蜘蛛絲
的基因轉殖入山羊,再從山羊的羊乳中取 量的蜘蛛絲,因此科學家須利用基因轉殖、
出絲蛋白。目前該公司也可大量提供合成 發酵等技術向蜘蛛絲量產的方向挑戰。
蜘蛛絲蛋白,並利用這種絲蛋白生產手術 儘管目前以生物合成方法所獲得的蜘
縫線、人工韌帶等產品。 蛛絲,其性能無法與天然的蜘蛛絲相比,
化妝品應用 化妝品或保養品是愛美 但隨著科技的發展,新型態人工製造的蜘
人士的日常生活用品,由於其部分成分會 蛛絲將日趨成熟。加上伴隨著應用領域逐
藉由皮膚或黏膜進入血液,因此必須進行 漸開發,在不久的未來,蜘蛛絲應用一定
安全性的評估才能使用。蜘蛛絲的成分主 能廣及於紡織服裝、軍事、醫療、建築、
要是絲蛋白,具備生物相容性,不會刺激 汽車等工業。到時候,別說 T 恤般的防彈
人體皮膚,也無過敏性,符合高安全性, 衣,或許連飛簷走壁展現神威的蜘蛛人都
因此可應用在化妝品及保養品上。德國一 可能實現!
家公司生產由絲蛋白所組成的光滑微粒,
帶有些微的負電荷,具有抗老化的功能,
據說擦了以後會使皮膚光滑細緻。
蜘蛛絲是目前所知最強韌的材料之一,
有別於現有合成纖維需在高溫下合成,蜘蛛
邱聯華
在常溫常壓下就可吐絲,既省能源又非常 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環保。但以目前的科技,無法方便地獲得大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73


台灣新發現
台灣新發現
MOST Supported Research

具台灣特色的
水分解產氫光觸媒材料
▎江欣怡

由於傳統化石燃料日趨枯竭及其所產 「會以矽做為觸媒材料,除了因矽的產
生溫室氣體的困擾,全球把希望寄放在替 氫值是所有觸媒中效率最高外,也因矽的
代能源上,如風力或太陽能等。其中來源 能隙可以吸收太陽光中占了百分之九十五
是水的氫氣,由於燃燒後的副產物也是水, 的可見光和紅外線,效率極高。另外台灣
符合環保要求,因此深受各國青睞。像日 身為全球半導體重鎮,選擇矽為材料應該
本便誓言將於 2020 年其主辦的奧運打造成 對產業也會有所助益。」他說,但由於塊
展示氫能力的舞台,氫能源已成為最具潛 狀矽的吸光效率只有 34.7%,若把它做成
力的次世代能源。 矽的微米柱,讓表面積增加,吸光效率將
但因氫能源有易爆炸的危險性,而且 可高達 84.4%,也因此劉教授的光功能觸
其取得大多是採電解海水的方式,成本居 媒研究就是以矽的微米柱為載體。
高,因此近年來的技術發展已改為用太陽 「不過,共催化劑才是讓矽的微米柱能
能進行光反應來分解水,使之產生氫氣。 產生高效能最重要的因素。一般來說,用白
研究者致力的目標就是尋找成本更低、效 金的效果最好,但因為白金成本過高,所以
果更高的光觸媒新材料。 尋找成本較低的共催化觸媒就成為研究者在
「光反應水分解產氫的概念就如同植 水分解產氫上的逐鹿之處。」劉教授說。
物的光合作用一樣,陽光照射樹葉時可以 在水分解產氫過程中所需要的共催化
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氧和葡萄糖,而水 劑材料,除了要符合非白金,不插電就可
分解產氫扮演的角色就如同植物的葉綠體 分解水產氫外,另因矽會氧化產生二氧化
一般。」臺灣大學化學系劉如熹教授解釋。 矽,所以對劉教授及實驗團隊來說,理想
早在 1972 年,日本有兩位學者就成功地利 的共催化劑材料還得具備抗蝕的本領。
用半導體材料二氧化鈦做為太陽能的光觸 初期,劉教授團隊以傳統電催化用的二
媒材料,而劉教授在尋找光觸媒材料時鎖 硒化鈷(CoSe2)做共催化劑,雖然成功地用
定了矽。 光進行了催化,但因二硒化鈷無法保護矽,

74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光反應水分解產氫的概念就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樣

不具有共形塗層(conformal coating)的特質, 刊物《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於是劉教授實驗室改以二硫化鈷(CoS2)。 「這是我們實驗室和師大物理系胡淑芬教授
它不僅可以均勻覆蓋在矽上產生保護的共 五年來共同合作的研究,由於半導體是台
催化效果,也是地表上存量甚豐的資源, 灣的特色產業,因此特別設計了這個研究,
可以說是穩定度極高的共催化劑,因而大 矽的微米柱是由胡教授的物理專業來處理,
大地振奮了研究團隊。 共催化觸媒部分則是我們化學的專長,這研
「其實拿光合作用來比喻我們從事的 究的特殊之處在於結合了物理與化學兩個專
研究非常合適,其中,半導體元件矽微米 業。」劉教授強調,雖然這項研究只處於剛
柱就如同樹葉,而 CoS2 共催化劑就如同葉 起步階段,但因為可讓水分解產氫過程的成
綠體,過程中想要找尋台灣最具本土化的 本大幅降低,而且不需額外的電源,可說是
材料為載體。於是就想到矽做為這個光合 創下了一項研究的新里程。
作用的樹葉來進行,同時透過不斷找尋葉
綠體(共催化劑),藉由太陽的照射以光
催化的方式找尋出產氫方法。」劉教授說。
江欣怡
這個水分解產氫的光觸媒材料研究在 本刊特約文字編輯
2015 年發表後,便登上化學領域重要學術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75


台灣新發現
台灣新發現
MOST Supported Research

翻轉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腦力激盪中學習
▎張志玲

曾聽人說,有些孩子無法適應傳統的 微調或整合,最終會得到一個結論,而這
教學方式,因此父母必須為他尋找合適的 結論就是一個可應用的知識雛型。
受教機會。現在這些父母有福了,因為教 然而要推行這個新教學法並不容易,
育界興起了一種稱為知識翻新(又稱知識 因為必須先培育這方面的師資。因此在培
建 立,knowledge building) 的 新 教 學 法。 訓師資生(註 1)時,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洪
這種教法主張新知識的學習或產生要從「發 煌堯教授就把提想法、型塑氛圍的能力與
想」開始,老師必須鼓勵學生提想法,並 師資培訓工作結合在一起,他說:「新方
需具備能型塑氛圍的本領,以利學生在想 法與傳統教學一樣,都是以孔子為典範,
做、想學、想嘗試的氣氛中,長時間和想 需具有一套核心的教學技能、知識、概念
法對話、互動,進而獲得新知識。 與能力……」「不一樣的則是還要培育師
這個新教學法以想法(idea)為中心, 資生具有創意,要能理解學生的差異性,
大幅翻轉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因為傳統教 以及具有設計教案的能力,如此才能因材
學是以概念(concept)為中心,期能累積 施教和設計出呼應學生需求的教案。」
大量的知識,可是真要實用時卻發現,大 在這裡的教案設計就類似企業界的商
部分人都缺乏應用這麼多知識的能力。加 業設計,須依材料特色、性質和市場需求
上老師教學時並不鼓勵學生提想法,學生 設計新產品。在設計過程中,老師就好比
課後又沒有練習做些應用,導致學校教育 是設計師,學生則是被設計的材料,他們
與現實生活嚴重脫節。 都是未來的主人翁。惟有先把學生良好設
然而在新教學法中,提出的想法背後 計出來,待他們進入社會後才有能力從事
卻有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大家必須以這 商業設計、汽車設計、工業設計、園藝設
為中心,進行想法的交換、認同與思考。 計等,也就是說,教案設計是一種比商業
而且在思考時還須不斷地與他人分享、陳 設計更高階的能力。
述並澄清自己的想法,於是學生會發現有 整個的教學活動則以型塑氛圍最重要。
些想法無法執行必須放棄,有些想法則需 因為讓學生提想法並不難,困難的是師生

76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老師必須具有型塑氛圍,營造氣氛的能力,把教學活動維持在熱烈的氛圍中,以便吸引學生願意專注地投入。
(圖片來源:種子發)

間要長時間與這想法對話和互動。這本是 較深的層次,也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科學家間經常性的行為,但對一般人來說, 而其方式就是讓學生在腦力的激盪中,碰
他們只是不斷地提想法,提出後又放棄, 撞出智慧的火花,除可激發學習動機,提
概念無法凝結為有用的知識。因此老師必 升學習效益,對知識產生較深印象外,也
須具有型塑氛圍,營造氣氛的能力,把教 能讓學生具備應用這個知識的能力。
學活動維持在熱烈的氛圍中,以便吸引學 註 1:師資生是指具有修習師資職前教
生願意專注地投入。 育課程(簡稱教育學程)資格的學生。成為
知識的產生其實是一個想法不斷演化 師資生以後,依規定修滿教育學程學分並完
的過程,是許多人一點一滴的貢獻所凝聚 成實習者,可參加教師證書檢定考,獲得參
的,只是到最後為某個人所總結,而世人 與正式教師甄試的機會。(資料來源:臺北
反倒誤會這個知識是他獨力所演繹出來的。 市立大學師資培育及職涯發展中心)
再加上大部分教科書只直接寫出理論或公
式,但對於理論產生的過程並未多做說明,
因此學生只能強記熟背,導致學習效益有
限,不易激發學習動機。
洪教授以實驗證實:如果能讓學生了
張志玲
解知識產生的脈絡,確實會對學生產生有 本刊特約文字編輯
力的影響,包括對於理論的理解能夠進入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77


科技新知

王道還

克隆猴
1 月底,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ION)研究
員孫強的團隊發表論文,宣布兩隻克隆猴誕生,取名「中
中」與「華華」。關於這個成果的意義,必須從克隆羊
桃莉談起。
1996 年 7 月 5 日, 桃 莉 誕 生, 她 是 以 克 隆 技 術 克隆猴「華華」。(圖片來源:孫強、
蒲慕明,ION)
(cloning)生產的第一隻哺乳動物。克隆技術早在 1960
年代問世,用來製造青蛙胚胎,開發這個技術的英國人
戈登(John Gurdon, 1933 -)因而獲得 2012 年諾貝爾生醫獎。但是克隆技術一直無法應用
於哺乳類。因此桃莉代表重大的科學突破,一方面,克隆技術是研究生物發育的利器,另
一方面,克隆技術又是大量生產優質胚胎的方法。
但是進一步利用克隆技術必須克服一些困難,首先是成功率低。克隆的基本步驟是,
從一個體細胞中取出細胞核,殖入一個去核卵子,然後使那個組合卵子發育成胚胎,再把
胚胎殖入代理孕母的子宮。每一步驟都沒有明白的學理,全憑經驗,因此失敗率非常高。
其次是物種的障礙。成功應用克隆技術的哺乳動物,第一個是綿羊,接著是牛、狗、貓、鼠、
馬等,但是靈長類一直到現在才成功。
中中與華華屬於長尾獼猴,分別誕生於 2017 年 11 月底、12 月初,都是雌性,她們的
基因組來自一個流產胚胎的體細胞。不過,對於這個成果,有些人更關心的是下一步:既
然克隆猴子成功了,下一個應用對象是不是人呢? ION 所長蒲慕明院士的答覆很明確:「我
們只想用這個技術(克隆 cloning)生產基因組一模一樣的猴子。」牠們可以用來研究神經
系統的病變,或是測試新藥。
國內媒體通常把 cloning 譯成「複製」,令人以為這種技術能夠製造在各方面都一模
一樣的成年個體。桃莉誕生的新聞熱潮中,便有人以漫畫表達這種憂慮:用克隆技術生產
的「惡魔—希特勒」大軍,或是成群的「尤物—瑪麗蓮夢露」,完全忽略了生物從胚胎到
成年還要經過發育過程,而發育過程可以影響基因的表現。
參考資料:Cyranoski, D. (2018) Monkeys cloned in China. Nature, 553, 387-388.

78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饑荒的影響
1944 年 6 月,盟軍在法國大西洋岸的諾曼第登陸,開闢新戰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
捩點。9 月,盟軍又在荷蘭開闢另一戰場,企圖加速攻入德國的進程。荷蘭鐵路工人發動罷
工響應。可是盟軍傷亡慘重、敗退。荷蘭平民遭到德軍報復—禁止食品運輸,造成荷蘭現代
史上最悲慘的大饑荒,直到第二年 5 月盟軍解放荷蘭為止。大饑荒期間實施嚴格的食物配給,
每人每日攝取的熱量平均只有 667 千卡(標準差 151),結果有兩萬人餓死。
這場超過半年的饑荒是人為的悲劇,對科學家,也是一個不可能的實驗。因為根據流行
病學調查,在饑荒期間受孕成胎然後出生的人,到了中年,血液中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膽固
醇較高;肥胖、糖尿病、精神分裂的比率也較高。68 歲之後,死亡率比同胞手足高 10%。
早在 1970 年代,學者便注意到胚胎在發育初期遭遇的壓力,與成年後的健康狀況有關。
動物實驗顯示,胚胎在發育初期若遭遇壓力,DNA 的甲基化模式會改變,許多基因因而關閉。
原來 DNA 上的核苷酸若甲基化,基因便可能不再表現;甲基化是調控基因的一種方式。研
究人員懷疑,發育初期遭遇的壓力會改變 DNA 的甲基化模式。可是我們無法以人類做同樣
的實驗。
於是學者找了 422 名荷蘭大饑荒期間受孕的人,並以他們的兄弟姊妹做對照組(463 人)。
首先,研究人員比較兩組的 DNA 甲基化模式,發現有些異常模式與肥胖有關,有些異常模
式與能量代謝、脂肪代謝有關。彷彿飢餓母親的身體促使胎兒調降細胞的耗能模式。總之,
異常的 DNA 甲基化模式可能改變細胞運用基因的方式。更重要的是,那是持續終生的影響。
參考資料:Zimmer, C. (2018) The famine ended 70 years ago, but Dutch genes still bear scars.
The New York Times, Jan. 31, 2018, https://nyti.ms/2FzuB0n.

巨大的基因組
蠑螈是兩棲動物,科學家早就非常感興趣,因為牠們
有強大的再生能力。其中研究人員最熟悉的是墨西哥鈍口螈
(Ambystoma mexicanum),不僅砍斷的四肢,連內臟都能再生。
最神奇的是,脊椎、脊髓壓扁後還能復原。
最近一個德國團隊完成了牠的基因組定序,解析度非常高,是解開蠑螈再生之謎的
鑰匙。牠的基因組包括 320 億個鹼基,是人類基因組的 10 倍以上;可是研究人員只辨認
出 23,251 個製造蛋白質的基因,與其他脊椎動物(包括人)差不多。蠑螈的基因組非常巨大,
只因為其中插入了大量「反轉錄轉位子」—可能來自反轉錄病毒。
參考資料:Nowoshilow, S. et al. (2018) The axolotl genome and the evolution of key tissue
formation regulators. Nature, 554, 50-55.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79


科技新知

麻醉植物?
1818 年,法拉第發表實驗報告,指出乙醚對人產生的效果與笑氣一樣,而乙醚容易取得又便宜,不像
笑氣需要特殊的儀器才能製備。於是乙醚開始流行,成為取樂的玩物。1846 年 10 月中,終於有人認真利用
乙醚的麻醉效果,為病人割除脖子的血管瘤,從此外科手術進入「無痛」時代。一個半世紀以來,麻醉藥
物越來越多,麻醉技術越來越完善,可是科學家對於麻醉的機制仍然不清楚。例如不同的麻醉劑並沒有共
同或相似的結構,它們如何產生麻醉效果呢?甚至連「惰性」氣體氙都能麻醉動物。
另一方面,科學家發現:麻醉劑對於植物也有作用。例如乙醚能使含羞草喪失閉合葉片的反應,幾個
小時以後才能恢復。捕蠅草也一樣,不過恢復時間較短:只消 15 分鐘。有趣的是,要是觸動捕蠅草葉片上
的感應觸毛,在葉片表面可以測量到與動物神經元一樣的動作電位,而乙醚也能消滅那種反應,15 分鐘後
才完全復原,與葉片的捕蠅反應一樣。
其他的證據顯示,麻醉劑還能影響植物種子的休眠、葉綠素的生產、自由基的清理等生理機制。這些
發現提醒我們:麻醉劑的作用機制可能並不直接與「神經系統」有關。
參考資料:Klein, J. (2018) Sedate a plant, and it seems to lose consciousness. Is it conscious? The New York
Times, Feb. 2, 2018, https://nyti.ms/2GFJTSN.

智人走出非洲
根據化石證據,我們智人的直接祖先大約 20 萬年前出現於東
非。31.5 萬年前生活在北非,或 25.9 萬年前生活在南非的古人類,
可能是他們的直接祖先。但是,非洲以外的智人化石最早的距今不
過 12 ∼ 9 萬年前,在今日的以色列境內出土。當年尼安德塔人也
在那裡生活,他們早已盤據在歐洲,中東是他們分布範圍的南疆。
尼安德塔人與智人是從同一祖先族群分別演化出來的。他們在
中東相遇,彼此如何看待,無論學界還是一般大眾都很好奇。古 智人,生活在距今 9.5 萬年前;大約 90
年前,出土於以色列斯庫爾洞穴(Skhul
DNA 分析指出尼安德塔人與智人曾經混血,在我們的基因組裡留
cave),一開始專家認為是尼安德塔人。
下了明確的證據。可是智人為何那麼晚才走出非洲,走向世界,一 (Wikimedia Commons)
直沒有很好的答案。
現在一個以色列團隊發現了一個新的化石,至少消解了一部分問題:其實智人 18 萬年前就到了中東。
那個化石只是一塊不完整的上顎,保存了左側的牙齒,一部分口蓋與顴骨,出土於一個洞穴遺址,距離
先前的智人、尼安德塔人遺址只有幾公里。新化石的各個特徵都落入智人的變異範圍,更重要的是,它
並沒有尼安德塔人(或更早的古人類)專有的特徵。
根據古氣候學資料,24.4 ∼ 19 萬年前正值間冰期,氣候較潮溼。但是間冰期前後,都是乾旱的冰期。
因此智人若是趁著溼而暖的氣候走出非洲,在中東也過不了多久好日子。
參考資料:Stringer, C. and J. Galway-Witham (2018) When did modern humans leave Africa? Science, 359,
389-390.

80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地下的微生物世界
地球生命圈深入地表下幾公里,其中有大量微生物生存,以生物質量而言,估計接近全球
的 1/5,想來牠們在地球的能量循環中必然扮演了重要角色。可是科學家對地下生命圈的理解
非常有限,而且集中在原核生物,忽略了真核生物,例如真菌。目前只有幾個團隊描述過在海
底深層發現的真菌,陸地深層的觀察並不多;學者推測地下深處的真菌可能實行無氧呼吸,因
為花崗岩含水層是無氧環境。
而關於實行無氧呼吸的真菌,科學家研究得最透澈的是寄生在牛、羊瘤胃中的那一些。由
於無氧呼吸的副產品是氫,因此瘤胃中也有專門利用那些氫的古細菌,與真菌形成互利共生的
關係。至於地下岩層中的真菌,科學家只能根據物理條件推測牠們實行無氧呼吸,還不清楚牠
們的生態環境。
最近一個瑞典團隊觀察一批深處地下 740 米的岩石標本,發現了重要線索。那些標本來自
為了興建核廢料地下儲存設施而鑽取的岩核。研究人員在一個石英脈裂縫中發現了部分石化的
真菌菌絲體。裂縫裡到處都有先後形成的黃鐵礦,內部表面上還有後來礦化的沸石、方解石,
以及黏土礦物。菌絲體處於石化過程中,不同菌絲的石化程度不一。此外還有幾微米厚的生物
膜,也處於不完全的石化過程中。在菌絲體與生物膜內,仍然能偵測到有機分子。
研究人員由裂縫中的礦物組成,推測那裡是缺氧環境;還找到證據,顯示黃鐵礦可能是一
種厭氧菌—硫酸鹽還原菌(SRB)—的產物。由於真菌是異營生物,因此可能是那些 SRB 吸引
了真菌,結果組成複雜的生物群落。而實行無氧呼吸的真菌能提供氫,供 SRB 利用。這兩種生
物的互利共生促成了龐大的地下 SRB 群落。過去的研究沒有考慮到真菌,因此對於氫的來源不
免難以交代。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與菌絲體接觸的沸石、方解石都有明顯的腐蝕遺跡,散布於礦物表
面的菌絲都留下了溝痕,表示真菌對結晶礦物有腐蝕作用。而與厭氧真菌共生的 SRB 更是著名
的金屬腐蝕客。因此,規劃核子廢料儲存設施必須把這些生物威脅納入考慮。
參考資料:Burke, K. L. (2018) Fungi in Earth's deep crust. American Scientist, Jan/Feb 2018: 14.

王道還
生物人類學者(已退休)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81


科學、技術與社會

從跨領域人才與組織發展
看 STS 研究
郭文華

最近參加大學聚會,被問到在哪個單位 社會研究學會(Society for Social Studies of


服務,我說「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引來一 Science,簡稱 4S)與歐洲科學與技術研究
陣疑惑。這些老同學知道我畢業後留在學 學 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校,但為何服務單位既不是醫學,也不是人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簡 稱 EASST),
文?我說了幾個研究課題,教過的醫療與社 也是根據各自發展脈絡選擇不同的名稱,
會課程,與服務的《東亞科技與社會》國 機關刊物的名稱也不相同。
際 期 刊(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在 STS 思潮進入台灣時也有過類似的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才讓他們 問題。這個部分的早期討論在《科技渴望社
稍稍理解我的工作。 會》、《科技渴望性別》(2004)等讀本的
「STS 研究是什麼?」或許是一些從 介紹已有所觸及,在這就不討論了。本文關
事科技與社會研究,或者是「STS 研究」 心的是 2007 年前後,也就是科技與社會研
的朋友常遇到的問題。在一些場合,比方 究機構化之時,研究者如何定位這個領域。
說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年會,或者是 對此,一個突出的進展是陽明大學成
我任教的單位,或者是支持《東亞科技與 立科技與社會研究所,這也是台灣目前唯
社會》國際期刊的科技部,「科技與社會 一專責培養這類人才的單位。此外,台灣
研究」是刊物或機構名稱的一部分,不需 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的成立也帶動了一股
要特別說明,但一離開這些組織,科技與 STS 的風潮。但從組織發展來說,最重要
社會研究就需要解釋了。 的一大步或許是教育部於 2006 年起推動的
做 為 1970 年 代 萌 生 演 化 的 跨 領 域 學 「新興議題與專業教育改革」計畫,把科
科,科技與社會研究的定義人言各殊。比 技與社會領域納入。
方說,究竟「STS」應該代表「科學、技術 這項計畫從培養「跨領域教學」人才
與社會」(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的先導規畫到中綱計畫,希望透過科際整
還 是「 科 學 與 技 術 研 究 」(science and 合與專業課程的革新,改變高等教育人文
technology studies), 歐 洲 與 美 國 的 學 與科技分立,專業教育缺乏全方位知識基
者 便 有 不 同 的 看 法。 甚 至 這 個 領 域 的 兩 礎與素養的狀況。它同時也透過學術資源
個 重 要 國 際 學 會, 以 美 國 為 首 的 科 學 的 的分配,打響「科技與社會」的名號。

82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根據黃俊儒、楊文金、靳知勤、陳恒安
等的研究(2008),國科會(科技部前身)
2002 年便在人文處(現人文司)設有「科
技與社會」學門,科教處(現科教國合司)
甚至早在 1993 年就補助過 STS 的相關研究
案。雖然如此,2006 年的「新興議題與專
業教育改革」計畫把原先定位在科教,歸
於中小學科教模組的課題向上推展,讓跨
域思考,零散分布在科技相關科系或通識
教育中心的大學教師們獲得系統性的資源,
也讓原先對這領域所知不多的學界關注這 知名 STS 學者 Steven Epstein 在 STS 教學建構研習
營中分享教學經驗。台北:北投會館,2006 年 12
個 STS。
月 3 日。
所謂「STS 不是什麼」的說法也是在這
個時候的產生。2007 年 4 月教育部頒布「補
助推動大學校院科技與社會跨領域教學計
畫要點」,有一個「科技與社會(Science, 這個首開風氣的反面定義當時開出不少
Technology, and Society)學門領域的簡單界 學術想像,也讓信守「名不正則言不順」,
定」的附錄,間接點出科技與社會在體制 慣於正面表述的機構受到衝擊。當時參與過
化中的張力。有別於直接定義研究主題為 先導計畫,本專欄的召集人陳恒安幾年後陸
何,這個文件簡單介紹 STS 領域的發展背 續以「STS 四不」為題撰寫數篇專文(第 462
景與學界提過的理論方向(比方說科技系 期、第 471 期與第 502 期),試圖理解與轉
統論或科技的社會建構論),之後便進一 化這些張力。比方說,在〈STS 四不之二—
步「基於國內對於『科技與社會』一詞容 STS 不是環境保護〉一文中,陳恒安便以他
易有望文生義的想像」,界定四個「STS『不 長期對生態學發展的關注,整理生態學可以
是什麼』」: 是 STS 研究的幾個可能課題與教育重點,稱
一、STS 不是一般「科學普及」的議題。 為「公眾生態學」(public ecology)。
即 STS 不是科普。 但回頭看來,當時順勢而起的幾個機
二、STS 不是在作人文與科學之間、高 構,例如成功大學的「醫學、科技與社會研
僧與大科學家之間分庭抗禮的傳統「對話」。 究中心」、交通大學與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高
三、STS 不只是在作一般基於生態科 海科大,現高雄科技大學)的「科技與社會
學的「環保與生態」研究,而是充實之以 中心」,它們的成立脈絡與發展策略都不相
STS 的各種問題意識與理論反省,包括也 同。其中成功大學的中心在醫學院,脫胎自
會問題化生態科學本身。 生命倫理中心,聚焦在醫學教育。交通大學
四、STS 反對 C.P. Snow「兩種文化」 的中心則放在電機學院,以「科技/社會/
的提法。我們認為,科技與社會的關係, 人」為主軸致力於實驗室文化與 STS 的教育
往往是交互形塑、共同演化、甚至是由二 推廣。高海科大的中心屬於海洋工程學院,
者共同生產出新的科技。 關注工程倫理課程的設計與技職教育。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83


科學、技術與社會

當然,從表面上看我有醫師背景,似
乎最後也打進醫學專業,但實際操作上我
是大學教師,在研究型大學服務。我必須
符合所屬機構要求,做出貢獻,行有餘力
才能討論「STS 是什麼」的大哉問。
而我並非例外。袁大鈺與唐牧群研究
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社群,指出從發表的
文獻看社群成員的連接密度很低,僅集中
於少數核心人物。而從發表成果來看,社
群有以主題或議題叢聚的現象,社群內外
的交流也很頻繁。
換句話說,不同於黃俊儒等人提問 STS
「是誰的」,指出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發
展中科學研究(science studies)與科學教
《科技社會人 3:跨領域新驛路》封面。新竹:國 育(science education) 的 根 源, 從 生 涯 規
立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
劃來說,STS 研究者在表明「STS 是什麼」
前,必須先「證明」STS 可以做什麼,在
各個教研機構裡凸顯自己是合格的研究者,
這些機構的主事者固然從教育部得到 有能力爭取到研究計畫,提供優質的教學
資源,但建置過程中不但要嫁接既有的學 服務,跟所屬單位的同仁合作愉快,讓 STS
術機構,熟悉其文化,還要讓機構有資深 可以透過這些成功的個案展現其可能性。
學者背書支持,為機構尋找發展出路(比 最 近 國 際 科 學 史 學 會 前 會 長 Angela
方說接新計畫、與其他計畫結合,或加入 Creager 訪台,有機會跟她聊到這個問題,
新血和聘用新成員等)。 得到許多啟示。Creager 教授畢業自柏克萊
在這個背景下比較能理解做為身在機 加州大學,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科學史系,
構內「專業 STS 研究者」的生涯路徑。以 看似一帆風順。但實際上她當年取得的是
我來說,我固然有幸加入「全台首學」的 生化學博士學位,之前沒有歷史研究的經
科技與社會研究所,但最初是因為醫學人 驗,不知何去何從。讓她「脫胎換骨」的
文的需求才得以加入以生醫為主的陽明大 關鍵經歷是科技與社會研究。
學,在通識中心發展出醫療與社會的跨域 她 1991 年 申 請 哈 佛 大 學 與 麻 省 理 工
思考,並有機會跟醫學院合作並發展研究 學院科技與社會學程(Program in Science,
計畫。最後,呈現在我同學之前的是大學 Technology and Society)的博士後研究,進
老師、人文研究者與國際期刊主編。他們 行她「打掉重練」(retraining)的學術工程。
不見得知道什麼是 STS,但理解這是學者 3 年中她提供生醫知識,協助兩個學校教授
的正常職涯。 的研究,拾回她原本就有,一直沒好好用

84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上的外語,並從一個個計畫中學習科學史 多 知 識 上 的 組 織 重 組( 第 433 期、 第 455
的寫作習慣與技術。最後普林斯頓大學給 期與第 464 期),舉的是美國或日本的案
她機會,她也從分子生物學史出發,在科 例,但台灣 STS 研究本身也很有趣。回顧
學史中逐步建立她的專長。 領域發展,我除了感謝協助建立開拓的先
回到組織發展。當年教育部給予我們 行者,更感謝「收容」我們,讓我們發揮
踏出「同溫層」的第一股推力,十年後開 自我由的各領域同行。是這些人讓我們成
花結果,有學會,有研究所與中心,更有 為稱職的學者,讓台灣在 STS 領域領先東
兩本高品質的學術期刊。但要能持續培養 亞,更讓跨領域不是口號而是實踐方案。
人才,讓 STS 在組織上永續發展,還需要 在各大學競相跨域、翻轉,高唱社會
放大視野,看跨領域人才甚至是高等教育 責任,在深耕的「孤棚」上爭搶學術供品
人才的養成問題。 時,主事人似乎可以更長遠思考人才育成
這樣說,探討「STS 研究什麼」或者 與組織發展的重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STS 是什麼研究」前,或許該從組織著手, 優質學術環境的打造亦如是。
讓 STS 研究成為一些學者脫胎換骨的關鍵。
在我服務的單位已經有像林宜平、楊弘任
這樣的成功範例,但我也看到許多當年協
助 STS 跨領域教學的博士後人才在計畫結
束後各自歸隊,從此再也沒有跟社群聯絡。
郭文華
另外,我也藉這機會再次提醒對「跨 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公共衛生研究所
領域」的期待與迷思。在這專欄我談過很

科學發展 2018 年 3 月│ 543 期 85


廣告
廣告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