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2

考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重点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即坚持马克思主义,
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要性源于:理论需要、实践需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能性源于:必要性、相融性

考点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重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
开始: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报告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
成为全党的共识:延安整风运动。
飞跃:刘少奇在党的七大做出报告,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关于“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和经验总结。
(注意:这里没有革命)。
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主题 :战争与革命
注意: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考点 3: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重点选择题):
时代背景: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
与革命)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

考点 4: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重点选择题)

时期 形成过程 毛泽东代表著作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 提出思想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期(大革命)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土地革命时期(早期) 初步形成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反对本本主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遵义会议至抗日战争时 趋于成熟 《实践论》《矛盾论》
《论持久战》
期 《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党的七大 正式确立 《论联合政府》
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 继续发展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论十大关系》
民共和国成立后 《论人民民主专政》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考点 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重点选择题):
1981 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
题的决议》(简称《历史决议》 )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根本思想
路线) 、群众路线(根本工作路线)、独立自主(根本政治原则)

党根本宗旨、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本标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独立自主: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

考点 6: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重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历史决议》评价:毛泽东思想是正确的(注意
不是毛泽东的思想)
,毛泽东的功大于过。

毛泽东思想:

考点 7: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重点选择题):
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认清国情,是解决中国
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

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或者说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9 年之前都是如此)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1、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反对民族资产阶级)
2、消灭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考点 8: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重点选择题):
实践基础:
1、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呼唤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诞生
2、对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考点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重点选择题)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总路线内容确立,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
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指明了革命对象、动力、领导力
量,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首要对象( 最凶恶的敌人)

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 封建主义:主要对象( 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 化主要障碍)
官僚资本主义:对象之 一

国共合作大革命时期:北洋军阀

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新军阀
不同时期革命对象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

革命动力(人民大众):

革命的领导: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 核心问题 
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领导权是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
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实现:

条件 率领同盟者斗争并取得胜利
给被领导者以物质福利,并进行政治教育
关键 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
基本策略 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坚强支柱 革命武装力量
根本保证 党的建设

考点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重点选择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其新特点为:
1、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的一部分
2、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3、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4、革命前途——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 
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 
 保护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
 目的: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 
 无产阶级性质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 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1、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
(消灭资产阶级)是相互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允许插入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必然趋势

两种错误:
1、左倾错误:“一次革命论”,即将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以
及民族资产阶级全部消灭,错误在于:只看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
而混淆了两者的区别。
2、右倾错误:“两次革命论”,即先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政权,发展几百年,在进
行社会主义,错误在于:只看到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没有看到两者
的联系。
考点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重点选择题):
《新民主主义论》: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的,
《论联合政府》: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与
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

考点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重点选择题)

步骤(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土地革命时期: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武装割据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
理论(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抗日战争时期:
《战争和战略问题》,将农村包围城市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依据(必要性):
1、国情需要
2、内忧外困
3、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可能性:
1、中国四分五裂,为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缝隙和可能。
2、农民深受压迫,革命群众基础好。
3、全国革命形式继续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4、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提供了坚强后盾。
5、党领导的有力量和政策不错误,提供了主观条件。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基本内容),武
装斗争(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依托),三者之间的关系。
考点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总经验)(重点选择题):
《共产党人发刊词》指出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毛泽东时期)党的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经验:
1、思想建设(首位)
2、组织建设(贯彻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
3、作风建设(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4、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考点 13: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和特点(重点选择题):
(1949——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
国营经济(社会)

经济成分(五个, 3个主要)个体经济(资本)通过
 合作社经济,变社会

私人资本主义(资本)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变 社会
通过

工人阶级

阶级构成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
两种阶级矛盾
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剥削工人;服从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政治上居于领导地位(≠主体地位)

非社会主义因素比重大(数量多)。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考点 14: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重点选择题)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 个体农业 
总路线“一化三改”
  
三改:
手工业 社会主义改造
 资本主义工商业
  
过渡的必要性:
1、国家经济、文化落后,需要准备相应前提
2、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占很大比重,需要时间改造
考点 15: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重点选择题):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用循序渐进的步骤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必要性:利于国家发展 和稳定(这类选项是对 的)

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 性
1、和平赎买  
可能性:
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 阶级长期保持统一战线 关系
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 权建立,掌握经济命脉
 
2、采用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考点 16: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重点选择题):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考点 17: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重点选择题):
1、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
2、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

3、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4、使得占世界 1/4 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马列主义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不仅再次证明马克思主
义的真理性,而且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考点 18: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重点选择题):
《论十大关系》内容: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基本方针)
2、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
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原则)。
3、标志着马+中的第二次结合的开始

考点 19: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思想(重点选择题)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阐述了社会主义矛盾的理论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促使社会不断发展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2、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3、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相适应是基本方面,相矛盾是非
基本方面

第二、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任务
1、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2、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
之间的矛盾

第三、两种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1、政治上分为: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
2、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
3、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4、两种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第四、处理两类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
1、解决敌我矛盾,用专政
2、解决内部矛盾,用民主

第五、正确处理内部矛盾的方针:
1、思想上:“团结——批评——团结”
2、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3、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民主集中制,克服官僚主义”
4、文化科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共产党与民主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6、民族之间:“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第六、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调动一
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力量,把党的注意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考点 20: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重点选择题):
《论十大关系》中第一大关系: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明确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指出
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发展关系的问题,区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总方针: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考点 2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重点选择题)

重要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教训:
1、理论和实际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2、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不能急于求成
4、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加强执政党建设
6、坚持对外开放
邓小平理论:
考点 2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重点选择题):
 东西问题:和平问题
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 
 南北问题:发展问题( 核心)
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 设的经验教训


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思想政治遗产:

 创立邓小平理论

考点 23: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重点选择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十二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主题
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3、十三大: 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了系统概括(标志邓小平理论轮廓形成)

4、南方谈话:邓小平理论趋于成熟
5、十四大(略)
6、十五大: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999 年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

考点 24: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重点选择题):
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南方谈话(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
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两个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共同富裕

考点 25: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重点选择题):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和精髓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体系:
十三大前夕,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国情加以把握
我国之所以会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为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
3、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最主要内容,基本途径)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根本立足点)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

基本路线如何坚持?
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
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相结合,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路线的重要性: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十七大:加入“和谐”
注: 
十九大:加入“美丽” ,“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强国”

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发展生产力
1981 — 1990:解决温饱问题

5、“三步走”战略: 1991 — 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
21世纪中叶:中等发达国 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 化

6、改革开放理论:

基本制度(社会主义) :不能变


体制:要进行根本性改 革

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 自我完善和发展

 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 会的生产力
是否正确判断标准 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 力

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
 
  对所有国家开放(全方 位)
 范围: 
  经济、科技、教育等开 放(宽领域)
 
改革开放要求:
内容上:正确对待资本 主义社会创造现代文明 成果
 原则上:坚持独立自主 权利
 
 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核心问题:正确认识和 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 是划分社会主义制度的 标志
 
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 段,各有优劣,社会主 义要将二者结合
 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制 度属性(资本、社会均 能使用)

理论要点:

  公有制为主体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 于社会主义)特点 按劳分配
 
 宏观调控保证人民利益
  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9、“一国两制”:
坚持一个中国:核心、 基础

两制并存:保持台湾、 香港、澳门原有社会制 度不变
高度自治

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 武力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注意:最先用于解决台 湾问题。台湾问题属于 国内战争遗留问题,不 允许外国干涉

10、中国问题关键在于党

考点 26: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重点选择题):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个代表与科学发展观:
考点 23:三个代表(重点选择题):
主要内容: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考点):
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市场二字不能
去掉)。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混合制。
分配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保体系:医疗,养老保险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1 世纪中叶建国 100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
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主要考查这个)。
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依法治国内涵(考点):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主体),依照宪法和法律规
定,保证一切依法进行,不依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目的)。
依法治国的意义: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社
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2、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考点 24: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重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新时代、新思想:
考点 25:新时代内涵和意义(重点选择题)

新的历史方位(不是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内涵(时代:21 世纪中叶):
1、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3、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
5、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意义:
1、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目前还没有强起来)
2、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为世界上那些即希望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
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考点 26: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依据(重点选择题):
1、八大指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
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
况之间的矛盾。
2、十一届六中全会《历史决议》: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
产之间的矛盾。
3、十九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依据:
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
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考点 27:习近平新思想主要内容(重点选择题):
1、核心要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八个明确(思想层面):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十四个坚持(行动纲领):回答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八个明确(思想层面):
1、明确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 21 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3、明确总布局“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
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明确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
5、依法治国总目标
6、强军目标: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
军队。
7、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明确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突
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重要地位。
十四个坚持(行动纲领)需要背:
1、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2、以人民为中心(根本力量)
3、全面深化改革
4、新发展理念
5、人民当家作主(政治)
6、全面依法治国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
8、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9、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0、总体国家安全观
11、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战略支撑)
12、一国两制
1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
14、全面从严治党

考点 28:习近平新思想重要意义(重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境界、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新时代的精神旗帜。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三届全国
人大一次会议将该思想载入宪法。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提供了根本指引;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把党建设成坚强领导核
心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新时代总任务:
考点 2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点选择题)

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上,分两步走在 21 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本质):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基础和保障

人民幸福:题中之义和 必然要求,也是出发点 和落脚点
中国梦的实现:
1、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
神)
3、凝聚中国力量

考点 30: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重点选择题)

习近平“新两段”:
1、2020—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2035—21 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要求:
1、经济方面: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经济发展实现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
效益提升的根本转变;基本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2、政治方面: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基本建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局面基本形成。
3、文化方面:重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社会风尚基本
养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基本建成。
4、民生和社会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现
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5、生态文明方面: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生态安全屏障
体系基本建立。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
1、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核心竞争力名列世界前茅,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超越
其他国家
2、拥有高度的政治文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建成民主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
3、拥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建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拥有高度的社会文明,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建成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拥有高度的生态文明,建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五位一体”总布局(上)
考点 31:贯彻发展新概念(重点选择题+论述题):
新发展理念:创新(解决动力问题)、协调(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人与自然
和谐问题)、开放(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公平正义问题)

创新(要背):
重要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
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的
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
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
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协调即是发展的手段又是发展的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
措施:
1、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同时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
2、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注重发展机会平等、资源配置均衡
3、找出短板,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
4、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
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绿色是永恒发展的必要条件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举措: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

共享(要背):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内涵:
1、全民共享: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
2、全面共享: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建设成果,
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3、共建共享: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
4、渐进共享: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

考点 3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述题:背):
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第
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
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具体措施:
1、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2、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3、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4、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
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

考点 3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及其主要任务(重点选择题+论述题):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成(背):
1、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2、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3、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4、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5、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法治体系
6、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7、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措施:
1、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立身之本、根本源泉、重要支柱、坚实基础)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创新驱动战略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 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 础研究

建设企业为主体、市场 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 合
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 识产权保护

人才政策

3、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4、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5、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6、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背):
1、我国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
突出
2、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
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4、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且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1、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2、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
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4、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体之策
5、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
1、总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总方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3、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4、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背):
1、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
分置制度。
2、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三个没有变”: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发
展和政策方针没有变;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推动力量;
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实现中国
梦的重要力量。

支持非公经济的举措:
1、减轻企业税
2、解决民企融资难、贵
3、营造公平竞争
4、完善政策执行方式
5、构建清新型政商关系
6、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

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
性作用

市场作用(看不见的手):市场配置资源最有效的形式

政府作用(看得见的手)

考点 3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重点选择题)

1、坚持党的领导(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本质特征)、依法治国(基本方
式)有机统一
2、明确政治方向,借鉴外国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

考点 35: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论述题+重点选择题):
国体:人民民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
家性质、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
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坚持党的领导、人
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怎么做?
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
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
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更好的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
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
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工作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
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民主区域制度核心: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
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
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基层自治组织: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
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中,开展广泛协
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性(重中之重: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
民主的渠道,丰富了民主的内涵。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意义:
1、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
2、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有利于解决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5、有利于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举措:
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
织协商

考点 36: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重点选择题):
1、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要求更好履行职能
2、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独立自主自办、政教分离。
4、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

考点 37:坚持“一国两制”
,推进祖国统一(重点选择题):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港澳):
1、“一国”是基础和前提,“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
2、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
3、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4、始终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大历史任务:祖国统一、现代化、世界和平
台湾:
1、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
2、由“家里人”商量着办(即中国内部事务,不允许他国干预)
3、坚持“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我们的交往不存在障碍
4、坚持一个中国,维护和平统一
5、坚持“两岸一家亲”理念
6、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

“五位一体”总布局(下)
考点 38:掌握意识形态(前进方向)工作领导权(重点选择题)

做法:
1、旗帜鲜明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2、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3、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4、建设好网络空间
5、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考点 39: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基础)
(重点选择题):
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1、国家方面: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
2、社会方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公民方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荣辱观

注意:价值观是价值体系的内核凝练和集中表达,体现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
本特征,反映着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2、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娃娃抓起
3、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4、培育、发展、继承伟大民族精神: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

考点 40: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点选择题)

建设文化强国做法:
1、文化自信
2、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事业(是重点)与文化产业区别:
公益性文化事业 经营性文化产业
政府主导 市场主导
基本文化需求 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考点 41: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论述题)

做法: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全面参保计划。
4、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 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
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5、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考点 42:加强创新和社会治理(重点选择题)

措施:
1、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2、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参与。
3、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4、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5、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尽可能将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

考点 43: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重点选择题)

国家总体安全观:人民安全为宗旨,政治安全为根本,经济安全为基础,军事、
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国际安全为依托。

做法:
1、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2、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3、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4、加强国家安全教育。4 月 15 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考点 44: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点选择题):
生态文明核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做法:
1、尊重自然(首要态度)
2、顺应自然(基本原则)
3、保护自然(重要责任)

考点 45: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重点选择题):
做法:
1、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2、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环保工作中,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
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自然修复放在首位。
3、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4、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考点 46: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选择题):
做法:
1、绿色发展。要义: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2、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
3、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
界。
4、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小康:引领性

全面改革:动力、突破 、先导

全面法治 重要组成
全面治党 

考点 4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选择题)

小康:发展水平
全面: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1、领域全面
2、人口全面
3、区域全面

目标要求:
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2020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翻一
番。
2、创新驱动成效显著。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3、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4、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5、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6、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7、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怎么做:
1、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2、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
3、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4、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考点 48: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选择题):
必要性:
1、大势所趋
2、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3、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基本原则:
1、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2、必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关键是: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
家的生命线,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
3、改革必须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方向前进。这是出发点
和落脚点。
4、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考点 49: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论述题:背)

对外开放重要性:
1、对外开放是我国基本国策。
2、全面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

全面开放新格局:
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措施:
1、坚持主动开放。核心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目标是提高对外开放质量、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2、坚持双向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的结合,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3、坚持全面开放,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
4、坚持公平开放
5、坚持共赢开放
6、坚持包容开放,探索求同存异、包容共生的国际发展合作新途径。坚持共商
共建共享、维护世界贸易规制、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
制,积极参与,不搞排他性安排,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考点 50: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主要内容(重点选择题)

总目标:
1、根本方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实现路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 的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 度体系

国家治理能力:运用国 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 事物的能力

制度是根本
二者关系:
 
国家治理体系  国家治理能力,二者相 辅相成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

考点 51: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问题(重点选择题)

1、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2、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3、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4、处理好胆子大、步子稳的关系
5、处理好改革(强大动力)、发展(关键)、稳定(前提)的关系。

考点 52:
《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重点选择题)

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
1、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
2、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
3、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
4、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觉醒:
1、孕育了我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是一次伟大革命。
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1、建立中国共产党
2、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3、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改革开放带来“三个伟大飞跃”:
1、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3、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考点 53: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重点选择题):
十九大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考点 5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重点选择题):
怎样坚持: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根本的保证。
2、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律规范、促进道德建设;道德教化、支
撑法律建设。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考点 55: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重点选择题):
总目标:
1、性质和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2、重点和抓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措施:
1、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建立法制监督体系、
健全法制保障体系、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2、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考点 56: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重点选择题):
面临的问题:执政考验、市场经济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
性和复杂性,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
尖锐性和严峻性。

总要求:
1、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2、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3、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
4、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
5、全面推动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新时代党的建设根本方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是基础,
“严”是关键,“治”是要害。
考点 57:把党的组织建设摆在首位(重点选择题):
十九大首次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建总体布局。是一次党建的理论和实践的重
大创新。

政治建设首要任务: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考点 58: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重点选择题):
1、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建设。以科学理论引领、武装是我党保持先进性、纯洁
性的根本保证。
2、加强组织建设。
3、作风建设的核心:保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我党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党风问题是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4、制度建设贯彻党的各项建设之中。这是根本之策、长远之策。
5、深化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新时代的内外条件和领导核心
考点 59:习近平强军思想(重点选择题)

回答新时代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强大人民军队、怎样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
1、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党和国家重要政治优势
2、党的领导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根本保证
3、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始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
定型于古田会议,是区别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
4、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内容:坚持共产党领导、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保持高度
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服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

考点 60: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点选择题):
必要性:
1、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
2、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

途径: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实现富国强军统一的重要途径。
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全要素、宽领域、高效益

考点 61: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重点选择题):
内涵:
1、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2、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3、坚持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各国政府平等协商,反对霸权主

4、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

依据:
1、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国际上的地位所决定的
2、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源于对
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

意义:对中国、亚洲、世界有利

考点 62: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重点选择题):
“新”内容: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尤其是合作共赢。

核心是: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尊重国家主权、
独立、领土完整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对世界和平承担的
首要责任。

措施:
1、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2、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按照大国是关键、周
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
3、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4、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体系

考点 6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重点选择题):
核心: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1、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2、安全上: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
3、经济上: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
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4、文化上: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
5、生态上: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

措施:
1、和平发展道路,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2、完善外交布局,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3、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
4、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为建立人类
命运共同体努力

考点 64: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点选择题):
原则: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
理念: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主要加强合作的内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努力方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共商共建共享,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
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

考点 6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重点选择题):
党的领导是最本质特征原因: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所决定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所决定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征程的实践逻辑所决定的

十三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最本质的特征”载入宪法总纲。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原因:
1、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建的
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挥的根本保障
3、党的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之源

考点 66: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重点选择题):
新时代历史使命:伟大斗争(手段)
、伟大工程(保障)
、伟大事业(主题)
、伟
大梦想(目标)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