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

Wide-angle Lens 【广角镜】

1 下  2017 年  第 3 期(总第 557 期)

从姚斯和伊瑟尔看接受美学
赵 灿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444)

摘 要:传统的批评理论认为,作家的创作决定作品的意义,作品仅仅是作家主观意图和思想意识的载体。接受
美学的创立打破了传统批评理论的作者——文本关系的研究模式,建立了文本——读者关系的研究范式,将读者纳入
了文学研究的范畴,将研究重心由文本转向读者,开辟了一种新的批评方法论原则。然而,同样作为接受美学研究的
鼻祖,姚斯和伊瑟尔的研究又各有侧重,甚至可以说是互相补充。笔者将通过对姚斯和伊瑟尔接受理论的介绍和比较,
逐步明晰他们各自的理论主张和理论风格。
关键词:姚斯;伊瑟尔;接受理论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7)03-0259-02

早在中世纪的作品和后来的浪漫主义理论、十九世纪末 到阅读中不断变换的反响而写的。阅读把文本从词句的物质
的象征主义和印象主义就已强调了文学作品对读者情感的影 材料中解放出来,使它成为现时的存在。”从这句话中可以
响以及读者的主观期待与反应。然而与这些理论相对产生的 得知,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有赖于读者的解读。这种
形式主义,强调的则是文学作品本身:形式主义者将文学研 解读不是唯一的,而是不断变换的,因此作品的审美价值也
究视为客观活动,将文学作品看作是意义的集合。他们认为 在不断变换的解读中被赋予丰富的意义。
作品的语言结构才是需要研究的对象,而真正值得甄别的是 姚斯独具特色的文学史观是通过论述读者的“期待视野”
作品的文学性,而非其包含的道德、宗教或其他意义。从这 及其改变来展开的。姚斯借鉴了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和
一层面来看,读者反应理论是对形式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回应, 社会学家卡尔·麦恩海姆所采用的“期待视野”这一概念。
同时也是对之前长期存在的纷繁多样的重视读者的文学传统 波普尔指出,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人们根据以往的经验,
的继承发展。许多后结构主义运动已经开始挑战形式主义, 会对新的观察和实验抱有期望,但是只有失望才能使人们自
但直到 20 世纪七十年代,诞生于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康斯坦 觉地意识到原有的潜在期望,并且修改期望中的不合理成分,
茨学派才真正形成了系统化的读者反应或“接受”理论。受 所以“失望”具有很高的价值。姚斯认为,读者在阅读文学
其影响,文学批评也开始关注读者的接受或反应,即“文学 作品的过程中也同样具有期待视野,他也提倡打破读者的期
的接受”,接受美学在文学批评界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 待视野。他把期待视野这一概念引入文学接受,以说明读者
随后的二十年,文学批评理论基本进入了后现代时期。该学 在阅读作品时的主动性。在姚斯看来,能否按其独特的历史
派领导者汉斯·罗伯特·姚斯(Hans Robert Jauss,1921 - 性理解和表现文学史取决于期待视野能否对象化。姚斯认为:
1997)和沃尔夫冈·伊瑟尔(Wolfgang Iser,1926 - 2007) “从类型的先在理解、从已经熟识作品的形式与主题、从诗
率先从事文学的接受研究,分别撰写了接受美学的奠基作品 歌语言和实践语言的对立中产生了期待系统。”任何人都不
《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姚斯,1967)和《文本的 可能在一种纯净的状态下感受作品,在其阅读具体的文学作
召唤结构》(伊瑟尔,1970)。 品之前,他们的头脑并非白纸一张,都存在一种先在理解状态。
没有这种先在理解,任何东西都不可能被接受。对任何一部
一、姚斯 作品的接受都必须以对文学规范的先前理解和过去积累的经
验为基础。姚斯通过对期待视野的研究,把作者、文本和读
形式主义的不足在于把文学作品与一切历史条件割裂开
者统一起来。从创作的角度来看,作者必须考虑读者的期待
来。姚斯说这就像结构主义那样,文学作品的历史性表现在
视野。作品只有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才能在阅读中实现他的
作品的语言上,文学作品成为作品中运用的一切风格技巧的
创作意图。同时,姚斯也看到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一
总和,文学的审美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和现实生活、政治、
方面是作品对读者的作用,“一部文学作品,即便它以崭新
经济没有丝毫的关系,因此切断了文学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
面目出现,也不可能在信息真空中以绝对新的姿态展现自身。
系,滑入为艺术而艺术的泥潭。
但它却可以通过预告、公开或隐蔽的信号、熟悉的特点以及
文学文本的意义只能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实现。读者对
隐蔽的暗示,预先为读者提供一种特殊的接受。它唤醒以往
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实现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姚斯说:
“文
阅读的记忆,将读者带入一种特定的情感态度中,随之开始
学作品不是一个为自身而存在、并在任何时刻为任何观察者
唤起‘中间与终结’的期待。”另一方面是读者对作品的作用。
提供同样面貌的客体。它不是一座独自在那里显示其永恒本
在读者的阅读中,作品所提供的内容可能被保持原样,也可
质的纪念碑。相反,它倒像一份多重奏乐曲总谱,是为了得
能被改动。

收稿日期:2017-01-06
作者简介:赵灿 (1991-), 男 , 汉族 , 河北沧州人 ,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259 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

中外企业家2017年1月下正文-20170330.indd 259 2017/3/30 12:00:28


【广角镜】 Wide-angle Lens
1 下  2017 年  第 3 期(总第 557 期)

姚斯坚称,期待视野的重构强调的是过去与现在对于同 待视域”和“文本的召唤结构”来源于解释学和现象学理论。
一部作品的不同理解,因此而产生对客观主义教条的质疑, 姚斯并非首个提到“视域”概念的理论家,之前的胡塞尔和
“文学永远是现时的,其客观意义一旦被完全确定就能在任 海德格尔都曾谈到“视域”问题,而在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中,
何时候被读者立刻理解。”这样的读者仿佛“立场处于历史 “视域”这个概念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指出两个“视域”,
之外,”超越了一切谬误,并否定了“主宰他的理解”的预 其一为由理解者对文学作品的“偏见”构成的特殊的个人“视
想。其实,理解从不能脱离历史而存在:我们无法接触到作 域”,其二是作品暗含的作者原先设定的视域这两个视域
品最初的视野,因为这一视野已被囊括在现在的视野之中。 之间存在无法根除的差距,因此,伽达默尔提出了两个视
姚斯引用了伽达默尔的话,说道:“理解总是一个融合这些 域的“融合”就是理解和阐释,即“视域融合”而“期待”
我们认为是自行存在的视野的过程。”就理解的固有的历史 和“视域”的结合使用则源自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和
性来说,像韦勒克这样的批评家所宣称的,我们必须“将目 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艺术史家贡布里奇在《艺术与幻觉》
标抽离,”是“客观主义的故态复萌。”文学作品随时间流 一书中,将“期待视域”定义为“思维定向,记录过分感受
逝而产生的意义是“不断展现其根植于作品中的在不同阶段 性的偏离和变异”。姚斯借用“期待视域”概念于他的接受
的历史的感知中实现的潜在的含义。”这是通过融合不同视 理论中。而伊瑟尔不仅注意到了伽达默尔提出的“视域融合”
野的理解所实现的。 的问题,吸收了他的视域融合就是理解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和交流的过程这一观点,从其根本观点———文学解释没有
二、伊瑟尔 绝对正确的解释只有不同的解释———出发,而且还借用了
英伽登“空白和未定性”的概念,从而提出了他的“文本的
与姚斯不同,伊瑟尔尤其注重“反应研究”,他的主要
召唤结构”的概念。
著述除《文本的召唤结构》外,还有《隐含读者》
(1974)和《阅
一是从读者出发。接受美学的基本特征就是:在文本解
读行为》(1976)等。伊瑟尔接受美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讨论
释中,文本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读者才是。没有读者就没有
文学作品如何调动读者的能动作用,促使其对作品进行个性
文本。读者是唯一可以说什么是文本;从某种程度上说,读
化加工,同时作品在何种程度上为这样的加工活动提供一种
者如同作者一样创造了文本。“期待视域”和“文本召唤结
“预结构”。他更强调的是阅读和阅读活动中读者和作品的
构”都是从读者的角度入手,文本只有在读者的积极参与下
关系问题,作品与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相互作用,意义也就
才有意义。其中,期待视域是读者自身现在视域同文本结合
从阅读过程中产生,这构成了伊瑟尔不同于姚斯的接受理论
后产生的新的期待视域,召唤结构则是由读者来连续文本中
的逻辑起点。从他们各自不同的研究方向来看,姚斯和伊瑟
的空白,两者都强调了读者阅读活动的重要作用,读者的思
尔分别走上了接受理论研究的两条道路,在这两研究道路上
考是唤起新的期待视域和填补文本结构空白的决定性因素。
他们有各自的理论来源和中心论点,为接受理论的研究提供
但是两者又有所不同,“期待视域”强调接受后的效果,即
了多种可能。
建立新的视域,而“文本的召唤结构”则强调文本现在的空
伊瑟尔尝试从接受主体即读者的意向性活动对文学进行
白以及接受本身,前者更多的关注文学史,而后者重在研究
研究。英伽登有关文学作品结构层次和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
阅读活动。
实现给伊瑟尔很大的启发。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由
二是重视沟通和交流。姚斯认为,“为了认识这个遗留
字音层、语义层、图式化方面和再现客体层所构成的具有复
下来的问题(历史系列的新作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读
调效果的纯意向性客体,而且自身包含很多“不确定的点”
者必须动用他自己的经验,因为以往新旧形式的提问和回答
和“空白”,这些“不确定的点”和“空白”只有通过读者
的视域只有在其后的沟通中,在被接受作品的当前事业中才
的阅读去消除和填充,而且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也必须由来
能重新显现出来”。伊瑟尔认为,“文本就只能通过未定性
于读者的具化行为才能实现。这些思想都被伊瑟尔吸收、改造,
或构成性空白等各种不同形式来作为与读者交流的前提,来
成为其接受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伊瑟尔重视作品的阅读和
呼唤读者的合作”。总之,不论是侧重文学史研究的姚斯还
阐释,强调读者对作品的反应和对意义的重新建构。伊瑟尔
是注重阅读活动研究的伊瑟尔都同样关注文本与读者的之间
认为,文学作品内具有某种不确定的隐含意义,按照英伽登“图
的相互交流。
式化纲要结构”的观点,这些不确定的隐含意义使阅读的过
参考文献:
程会遇到许多空白点。伊瑟尔将文本句子结构和意向性关联
[1] 朱立元 .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M].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物的非连续性称为“空缺”,并强调空缺是文本召唤读者阅
社 ,2005.
读的结构机制,这种结构机制可以不断唤起读者基于既有视
[2]Guerin.W.L,Earle Labor,Lee Morgan,and John R.Wilolingham.
域的阅读期待,然后再打破它,让读者获得新的视域,那么
A Handbook of Crit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M].New
这种唤起读者填补空白、连接空缺、更新视域的文本结构,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22.
就是伊瑟尔首先提出的“文本的召唤结构”,这种召唤结构
[3] 金元浦 . 接受反应理论 [M]. 济南 :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
作为文本的自身的结构性特征而存在。
[4] 李朝龙 . 现代文艺批评方法论 [M]. 贵阳 : 贵州人民出版
虽然姚斯和伊瑟尔的接受理论的研究方向不同,但是他
社 ,2005.
们提出的“期待视域”和“文本的召唤结构”作为接受理论
的两个概念在互相区别的基础上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期 (责任编辑:赵媛)

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 260

中外企业家2017年1月下正文-20170330.indd 260 2017/3/30 12:00:2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