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7

館訊第 282 期

寶石礦物—溫潤淡雅的長石家族

月光石、日光石、天河石與拉長石
文.圖/鍾坤煒、何恭算

摘要
長石(Feldspar)在礦物分類系統中,位階屬於群(Group),其下有鉀長石
(Alkali feldspar)與斜長石(Plagioclase)兩大亞群。鉀長石亞群依其含鉀、鈉量
的多寡,可分為正長石(Orthoclase) 、透長石(Sanidine)
、微斜長石(Microcline)
和歪長石(Anorthoclase);而斜長石亞群是以鈉、鈣含量的不同,再細分為鈉長
石(Albite)、奧長石(Oligoclase)、中長石(Andesine)、拉長石(Labradorite)、
倍長石(Bytownite)和鈣長石(Anorthite) 。雖然長石家族的種類很多,是自然界
分布甚廣的礦物族群,也是地殼的主要造岩礦物,不過常見的寶石種類卻只有月
光石、日光石、天河石(Amazonite)與拉長石。一般月光石包括冰長石(無色
透明到半透明的正長石稱之)月光石和鈉長石月光石 2 種;而日光石也可分為透
長石日光石和奧長石日光石 2 種類型;至於天河石則是微斜長石的亞種。在市售
價位上,長石家族的寶石品種比不上晶瑩剔透的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
等寶石來得珍貴,算是較低檔的寶石,但溫潤淡雅及獨特的暈彩或變彩現象,卻
也增添了幾分迷人的優雅。

關鍵詞:長石類寶石、月光石、日光石、天河石、拉長石

1
長石家族是自然界分布甚廣的礦物,也是地殼的主要造岩礦物之一(註 1),
長石的英文名稱為 Feldspar,源自德文 Feldspath,而其中 spar 有裂開的意思,因
為與長石所具有的完全解理(註 2)特性相符而得名。雖然長石家族的種類很多,
不過常見的寶石只有月光石、日光石、天河石與拉長石。長石家族的寶石品種雖
然溫潤淡雅,不過它們比不上晶瑩剔透的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等寶石
來得珍貴,算是較低檔的寶石,但獨特的暈彩或變彩現象,卻也增添了幾分迷人
的優雅。

長石的礦物特徵
長石在礦物分類系統中,位階屬於群(Group),其下可分為鉀長石與斜長
石兩大亞群。
1. 鉀長石亞群
(1)化學成份:基本上均為(K, Na)(AlSi3O8),
是一種含鉀、鈉不同比例的一系列矽酸鹽礦
物。鉀長石亞群依其含鉀、鈉量的多寡,可進
一步分為正長石(Orthoclase,圖 1)、透長石
(Sanidine)、微斜長石(Microcline)和歪長石
(Anorthoclase)

圖 1. 呈柱狀結晶的正長石晶體

(2)晶系與晶形:鉀長石亞群所屬礦物,由於原子堆疊方式的差異,分屬兩種
晶系,正長石及透長石為單斜晶系,微斜長石和歪長石屬於三斜晶系。單
斜晶系的單晶常呈板狀或柱狀,並具有正交的兩組解理(圖 2)。在自然
界,正長石的雙晶很普遍,其中以卡斯巴(Carlsbad)貫穿雙晶最為常見。

圖 2. 正長石的晶形圖

2
(3)物理特性與產狀:此類礦物的硬度為 6∼6.5,比重介於 2.55∼2.63 之間,
折射率約為 1.52,具玻璃光澤,顏色可從肉紅、淺紅、灰白、白、黃、綠
到淡褐色,甚至透明無色。常產於花崗岩、正長岩、粗面岩、二長岩、偉
晶花崗岩及花崗閃長岩等火成岩中。

2. 斜長石亞群
(1)化學成份:由 Na(AlSi3O8)與 Ca(AlSi3O8)這兩種化學端成份所組成的異質同
形(Isomorphism,即結晶構造相同,但化學成分略有差異)系列礦物。斜
長石亞群所屬礦物是以鈉、鈣含量的不同,分為鈉長石(Albite,圖 3) 、
奧長石(Oligoclase)、中長石(Andesine)、拉長石(Labradorite)、倍長石
(Bytownite)和鈣長石(Anorthite)。

圖 3. 斜長石亞群中的鈉長石

(2)晶系與晶形:礦物均屬三斜晶系,單晶常呈板狀或扁柱狀,兩組解理斜交
成 86°24',因此被稱為「斜長石」
,它的晶體通常具有雙晶聚片(圖 4)構
造。

圖 4. 板狀的斜長石晶體通常具有雙晶聚片構

3
(3)物理特性與產狀:礦物呈透明至半透明,有玻璃光澤,硬度 6∼6.5,比重
2.62∼2.76,折射率約為 1.55,顏色多為白至深灰,也有肉紅和綠色。斜
長石類礦物產於各種火成岩中。

寶石品種
1. 月光石(Moonstone,圖 5)

圖 5. 月光石具有似月光般朦朧之美,溫潤淡雅。
月光石又名月長石,顏色多呈無色或乳白色,具玻璃光澤,品質好的常呈半
透明狀。由於微小的鉀長石與鈉長石有平行層狀共生的結晶條紋構造,對於入射
光會造成干涉而產生閃光效應(Schiller) ,並常出現淡藍色的暈彩,如同月光般
朦朧,故稱為「月光石」。月光石淡雅溫潤,許多地方的人們深信佩戴月光石能
帶來好運,在印度更被視為聖石,有些國家也把月光石和珍珠一起訂為 6 月的生
日石,象徵健康、富貴與長壽。一般月光石可細分成 2 種類型:
(1)冰長石月光石─無色透明到半透明的正長石,又稱為冰長石(Adularia)。
優質的冰長石月光石多為半透明,顏色以無色或乳白色為主,部分帶有橙
紅色或淺綠色,稱為冰長石月光石。其中由於鉀長石、鈉長石交替排列的
層狀構造很薄,會出現如波浪狀的藍色暈彩,這種現象在寶石學上稱為青
白光彩(Adularescence)現象,也是月光石中最具價值的品種。最著名的產
地為斯里蘭卡,主產藍色或白色的月光石,其他如緬甸、印度、馬達加斯
加、坦尚尼亞及瑞士等地也有產出。
(2)鈉長石月光石─透度佳的鈉長石在加工成圓凸面型的寶石後,也可產生月
光效應,不過鈉長石月光石的月光效應呈現的通常是白色乳光。有些月光
石也會有像貓眼般的現象,不過不像一般貓眼呈明亮的線狀移動,而是較
為朦朧的片狀移動。優質的白色鈉長石月光石來自美國,而墨西哥也產此
種寶石,俗稱鴿子石(Pigeon stone)。

4
2. 日光石(Sunstone,圖 6)

圖 6. 長石質晶體內因含許多微小的鐵質包裹體,而反射出金黃
色的火燄般閃光。

又稱日長石,指寶石表面會呈現出如火燄般的光芒,主要原因是長石質的晶
體內含有星點狀或微細片狀的赤鐵礦、針鐵礦或是雲母等小包裹物,當光線自界
面反射時引起干涉,而呈現出金黃耀眼的閃光而得名。優質日光石為橙紅色、半
透明,當然金屬包裹體的反光效果越好者越有價值。出產日光石的國家有挪威、
美國、印度、緬甸、加拿大、俄羅斯貝加爾湖,以及馬達加斯加等地。日光石又
可分為透長石日光石和奧長石日光石 2 種類型:
(1)透長石日光石─透長石因含很多微小的鐵質包裹體而呈金黃色,有火燄般
閃光。顏色以無色透明或深橙紅色居多,其中深橙紅色日光石主要產在挪
威的片麻岩石英脈中。
(2)奧長石日光石─因含細小鱗片狀鏡鐵礦或針鐵礦內含物,而呈現出橙紅色
或金黃色閃光的奧長石。

3. 天河石(Amazonite,圖 7)

圖 7. 藍色天河石與煙水晶一起共生

5
天河石又稱亞馬遜石,是由英文名稱 Amazonite 直譯而來,它是一種由色心
(Color center)所導致呈現出天藍色、藍綠色到淡綠色的寶石,通常透明度較差。
它是微斜長石的亞種,屬於三斜晶系,單晶多為柱狀或板狀,但在野外常呈粒狀
或緻密的塊狀體出現。天河石的解理完全,雙晶發達,呈半透明至微透明狀,有
玻璃光澤。等級較好的天河石要求顏色均勻(尤其是天藍色)、質地明亮、透度
好、解理少,而且個體要大,不過由於透明度不如一般晶瑩剔透的寶石,所以在
市場上價格較低,常用來做成戒面和雕刻品。主要產於偉晶花崗岩中,知名的產
地有美國、印度、巴西、加拿大、坦尚尼亞及中國大陸等國。

4. 拉長石(Labradorite,圖 8)

圖 8. 拉長石的雙晶聚片構造相當明顯,光線經干涉後會反
射出現如絲緞般的豔麗彩斑。

拉長石是在加拿大拉布拉多(Labrador)所發現,並以發現地來命名,當地
以生產寶石級拉長石巨晶而著稱。拉長石又名中鈣長石或鈣鈉長石,是因為化學
成分中含有 50∼70%的鈣長石和 50∼30%的鈉長石的成分,晶體多呈板狀或扁
平狀,具玻璃光澤,顏色以無色或白色至灰色居多,少數呈黃色、粉紅色、褐色、
黑色、淺藍色或淺綠色。由於拉長石的雙晶聚片構造相當明顯,當入射光線進入
不同層面時,會反射出不同波長的色光,互相干涉交織成絲緞般的豔麗彩斑,而
且反射光的方向會因入射光波長不同而變化,所以從不同方向觀察時,會有藍
色、綠色、橙黃色和紅色等游移般的變彩現象。
拉長石主要產在中性火成岩和變質岩內,如果色彩或暈彩鮮豔閃亮則可做為
寶石之用。一般拉長石主要呈現灰藍色變彩,而產於俄羅斯的拉長石則色彩較
多;另有產在芬蘭的拉長石具鮮豔的多色閃光,就如同三稜鏡將日光光譜分成彩
虹一樣,所以又被稱為光譜石(Spectrolite)。以寶石市場來講,拉長石的淨度通
常比較差,一般多看其彩斑顏色是否多變明顯,來決定它的價值。

6
結語
在自然界已知礦物的種類已達 4,400 多種,可製作成寶石的礦物在一百種左
右。長石家族的礦物,雖然硬度在 6~6.5 之間 ,折射率約為 1.5,在寶石礦物的
領域中,只能算是低檔的寶石。但是,它們具有獨特的暈彩或變彩現象,溫潤淡
雅的特質,別有一番風味,值得您細細鑑賞。

註:
1. 地殼的主要造岩礦物包括長石、石英、雲母、輝石、角閃石、橄欖石和方解
石。
2. 解理(Cleavage)係指礦物受到外力時,會沿著晶格所形成的晶面裂開,造成
光滑平行的裂面稱之。

參考文獻
余樹楨,1987。晶體之結構與性質。渤海堂文化出版公司。
李兆聰,1990。寶石鑑定法。北京地質出版社。
何恭算、鍾坤煒,2003。大地瑰寶—認識寶石之美。鄉宇文化出版。
Grande, L. and Augustyn, A., 2009. Gems and Gemstone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