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0

DOI:10.16076/j.cnki.cjhd.2018.05.

002

*
井洞相连的缝洞型油藏试井新模型
杜鑫 1, 李冬梅 2, 徐燕东 2, 卢志炜 3, 李培超 4, 卢德唐 1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近代力学系, 合肥 230026, E-mail: duxin67@mail.ustc.edu.cn;
2. 中石化西北分公司, 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E-mail: lidongmei.xbsj@sinopec.com;
3. 南加州大学维特比工学院, 加利福利亚州 洛杉矶 90089;
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上海 201620)

摘 要:在现有缝洞型油藏的流动研究中,溶洞都被简化为多重介质中的一种介质,并未在溶洞中建立流动方程。
当溶洞体积较大时,这种简化处理方式误差较大。该文根据力学三大守恒定律,提出了溶洞中的压力变化是由流动和波
动共同产生的,依据这一理论,建立了井筒与溶洞相联通情况下的流动方程并给出了井筒和溶洞之间的压力差表达式,
以此作为地层渗流方程的内边界条件,从而形成完备的渗流方程组。通过定义无量纲量,并对无量纲方程进行 Laplace
变换,得到 Laplace 空间上的井底压力,由 Stehfest 数值反演算法得到试井分析所需的图版曲线。研究表明:有溶洞的井
底压力变化曲线有四部分组成,前两个部分主要为井筒向井口供给流量,后两个部分主要为溶洞向井口供给流量。并分
析了图版中各参数对曲线的影响,并对新疆油田的某井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与生产实际情况相吻合。
关 键 词:缝洞型油藏;三大守恒定律;压力波速;压力差表达式
中图分类号:TE371 文献标志码:A

A new analytical well test model for fractured vuggy reservoirs


with vug connecting with wellbore
DU Xin 1, LI Dong-mei 2, XU Yan-dong 2, LU Zhi-wei 3, LI Pei-chao 4,
LU De-tang 1
(1. Department of Modern Mechanic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2. Northwest Oilfield Company, SINOPEC, Karamay, Xinjiang 834000, China;
3. Vertibi School of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lifornia 90089, USA;
4.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1620, China)

* 收稿日期: 2017-11-14(2018-03-08 修改稿)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53)和中石化重大专项(ZDP17004)
作者简介: 杜鑫(1995-), 男, 安徽六安人, 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 卢德唐, E-mail: dtlu@ustc.edu.cn
Received: November 14, 2017 (Revised March 8, 2018)
Project supported by foundation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2016ZX05053) and
the SINOPEC Major Project (ZDP17004)
Biography: DU Xin (1995–), Male, Master Candidate.
Corresponding author: LU Detang, E-mail: dtlu@ustc.edu.cn
杜鑫,等:井洞相连的缝洞型油藏试井新模型 553

Abstract: In the study of the flow of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s, the vugs are all simplified as a kind of medium in multiple
media, and the flow equations are not established in the vugs. However, when the volume of vug is large, this approach will make the
error larger. According to three conservation laws of mechanics, the idea that not only flow exists in vug but also pressure transfer as
wave is proposed. Owning to this theory, the flow equations based on wellbore and vug and the pressure difference equation between
wellbore and vug is established. These equations are used as inner boundary condition. Finally, complete seepage equations are
obtained. By defining dimensionless variables and applying Laplace transform on dimensionless equations, the bottom-hole pressure
on Laplace space and log-log curves using Laplace inversion and Stehfest algorithm can b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four steps in pressure derivative curve when there is a large vug, the first two steps are mainly fluids flowing from the wellbore to the
wellhead, and the next two steps are fluids flowing from the large vug to the wellbore. Sensitivity studies on each parameters are made,
and results match well with actual production data from the example well in Xinjiang oilfields.
Key words: fractured vuggy reservoirs; three laws of conservation of mechanics; velocity of pressure wave; expression of
pressure difference

性、运动相似性、动态相似性和特征参数相似性的
新模型,Xie等[21]则设计了具有不同填充介质并考
引言 虑地质解释的物理填充洞穴的新模型。
在现有研究中,多数学者处理井筒时仅考虑井
储常数CD,也有学者考虑了溶洞的储存常数Cv[22]。
在缝洞型油藏中,缝洞的发育模式和分布规律 如果井与洞相连,现有的研究都假设溶洞中的压力
[1]
、裂缝和大尺度溶洞的并存[2] 、裂缝和溶洞类型 与井底流压相等(pwf=pv)。这些假设的本质是在井
的多样性[3]以及溶洞中的充填类型、充填特征的复 筒的处理过程中只考虑连续性方程,而没有考虑动
杂性[4]给正确认识储层及优化开发方案带来了困难。 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新疆顺北地区的井深达
目前在缝洞型油藏研究过程中,最常用的模型是考 7000 m,当压力计未下达至溶洞中时,从洞到井筒
虑了缝、洞和基质的三重介质模型,这种模型得到 中的流动受重力和摩擦力影响;此外,由于流体的
的参数如窜流系数和储容比是一些平均意义上的 微可压缩性,溶洞中的流体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到达
概念,而对于地层中大溶洞的体积却无法得到。因 井筒,且井筒尺寸远小于溶洞的尺寸,故当洞中流
此,提出一个符合缝洞型油藏流动规律的数学模型, 体流入井筒时,流体速度突然变大,所以流体从洞
对正确评价地质储量、制定开发方案及预测未来产 流入井筒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能量守恒方程。
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力学
试井是油藏评价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60年代 三大定律,建立了流体在井筒及溶洞中流动新模型,
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在试井分析方面开展了大量 并与地层渗流模相结合,形成缝洞型油藏新的渗流
的研究,提出了许多试井模型[5-8]。Warren等[9]提出 方程,实际应用证明,采用这样的模型进行试井分
了双重介质模型,后来的很多三重或多重介质模型 析更符合缝洞型油藏生产实际,对实际油田开发具
均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目前,将缝、洞及基质视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不同的介质,并采用三重或多重介质模型进行缝
洞型油藏试井分析是普遍的方法[10-14]。
由于我国在新疆塔中及顺北油田存在大量的
缝洞型油藏,因此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十分 1 数学物理模型
活跃。姚军等[15]就曾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缝洞型油藏
三重介质解释模型。张福祥等[16]建立了井打在大尺
度溶洞内的试井解释物理数学模型。常宝华等 [17] 1.1 假设
进行了大尺度多洞缝型油藏试井分析,建立了多洞 为获得缝洞型油藏流动规律,本文采用以下假
缝型碳酸盐岩油藏单相流动时的数学模型。张允等 设:①地层为各向同性圆形油藏,圆心处有一定产
[18]
也考虑了带启动压力梯度情况下的双孔介质的 量生产的油井;②地层流体为单相,流体、岩石为
压力动态变化。 微可压缩,且岩石和井筒为弹性体,运动过程中流
围绕缝洞型油藏试井及渗流理论的研究,还有 体的流速也很小;③假设地层外部为单一均匀介质;
一些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拓展, Liu等 ④地层流体在渗流场内流动,满足达西定律;⑤油
[19]
提出了裂缝—溶洞体积为特征的新的试井模型, 井测试前地层中各点的压力均匀;⑥假设洞为圆柱,
Wang等[20]提出了一种基于缩放标准满足几何相似 并且与井筒同心,仅考虑竖直方向的流动。
554 水 动 力 学 研 究 与 进 展 A 辑 2018 年第 5 期

推导过程。
1.2 基于力学三大守恒定律建立的物理数学模型
1.2.1 物理模型
基于上述假设,可将建立的物理模型简化为图
1所示的理想模型。

图 2 流体微元中流体流入和流出示意图
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fluid infinitesimal
inflowing and outflowing

在井筒中取流体微元,如图2所示。根据质量
守恒定律可得到

 
[  Av  (  Av) x]   Av  (  A x) (4)
x t
图 1 物理模型示意图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physical model 式中:A为微元面积, m2 );x为微元高度,m。
在高压状况下,流体存在压缩性,油管也是一
图中与井筒及溶洞相连通的地层,为均匀介质 个弹性体,其变形由油管直径、壁厚及油管材料的
且地层厚度分别为h1和h2(m),井筒和溶洞半径分 杨氏模量决定,展开方程(4)可变为
别为rw和rv(m),介质的渗透率为k(m2)
,孔隙度
为,压缩系数为Ct(Pa-1)。 v v A v  1 A 1 
    0 (5)
x A x  x A t  t
1.2.2 数学模型
流体从溶洞流入井筒,再由井筒流出地面,这 根据流体力学中全导数和偏导数关系,则有
一过程的流体流动要满足的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
和能量守恒方程为: d  p dA A A
 v ;  v (6)
dt t x dt t x
 
 (  v)  0 (1)
t x 方程(5)可修改为

  p  fv 2 v 1 d 1 dA
(  v)  (  v 2 )   g  0 (2)   0 (7)
t x x 2D x  dt A dt

1 2
pv  pwf   vwf (3) 考虑流体的压缩性,方程(7)中的密度项可表示
2 成压力的函数

其中: 为流体密度,kg/m3 ;v为流体流动速度,


1 d 1 dp
m/s;x轴为由井筒圆心向下建立的一维坐标轴;p  (8)
 d t G dt
为压力,Pa;f流体受到的摩擦阻力系数;D为井筒
的直径,m;pwf和pv分别为井筒和溶洞中的压力,
Pa;vwf为井筒和溶洞连接处流体的速度,m/s。 式中,G为流体的体积模量,Pa。假设油管为弹性
按本文的假设,井筒与溶洞组成一个巨大的高 变形,对薄壁的圆管,当压力增加dp时,其径向变
压流体储集空间(如新疆缝洞型油藏,井底压力在 形dD与dp的关系为
80-100MPa),在高压流体作用下,储集空间的流体、
管壁及岩石都是可压缩的。当开井生产时,井底压 dD D
 dp (9)
力变化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流体流动产生的压 D 2 Ee
力;另一部分是高压流体泄压时,由于流体、管壁
及岩石压缩性产生的波动压力(流体中水击效应也 式中,D为油管直径,m;e为油管壁厚,m;E为油
有类似的方程)[23]。下文将给出波传播压力的详细 管杨氏模量,Pa。由油管面积公式可得
杜鑫,等:井洞相连的缝洞型油藏试井新模型 555

1 dA D dp rv2
 (10) Q(t )  v  rv2  rv2 v0 exp( t) (18)
A dt eE dt  CCv

联合式(8)和式(9),则式(7)可变成
于是流体流入井筒处的速度为
v 1 D dp
(  ) 0 (11) 4Q 4rv2 rv2
x G Ee dt vwf   v exp(  t) (19)
D 2 D 2
0
 CCv
定义:
根据井筒及溶洞处的能量守恒方程,则有
1 1 D
2
 (  ) (12) 1 2
C G eE pwf  pv   vwf 
2
式中:C为管道及流体系统中的波速,m/s。
利用全导数公式,方程(11)可变成 1 16r 4 2rv2
pv   4v v02 exp( t) (20)
2 D  CCv
p p v
 v  C 2 0 (13)
t x x 在缝洞型油藏试井模型中,流动方程是由井筒、
洞及地层三部分组成,对于外部地层的流动,本文
可见压力在x方向的传导是以波的形式进行的, 仍然采用渗流方程。地层中的压力变化方程可表示
波速为C。 为:
将连续性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联合,可得
p1
4 fv v k  2 p1   Ct  (21)
dv 1 dp t
 g 0 (14)
dt  C dt D
p2
k  2 p2   Ct  (22)
考察流体在溶洞中的流动,由于速度v较小, t
而摩擦力为v的二次方项,可略去二阶小量,则有:
考虑到溶洞中存在碎石,且溶洞可能并非圆形,
dv 1 rv2 v 所以溶洞壁上压力与溶洞中心线上存在附加压降,
 g (15)
dt  C Cv 可定义溶洞表皮,这样井底压力与溶洞压力可表示
为:
方程(15)的解,即为溶洞中的流体流速
p
pwf  ( p  sw r )r (23)
r 2  CCv r w
v  v0 exp( v t )  g (16)
 CCv πrv2
p
pv  ( p  sv r )r (24)
r v
式中:v0为初始时刻的速度,m/s,可由地面产量确
定。方程(16)中重力值出现在速度表达式中的常数 考虑井筒存储常数和溶洞存储常数,并且井以
项部分,考虑到溶洞半径rv很大,而rv2更大,常数 定产量生产,则井筒内边界条件可表示为
项应该是小量,为便于试井分析中无量纲量的定义,
可将该常数项修正到附加压降中,在本文的后半部 pwf pv
分定义了修正系数,因此方程(16)可表示为  BQ  Cw  Cv 
t t

rv2 k p k p
v  v0 exp( t) (17) 2rw h1  2rv h2 (25)
 CCv  r  r
rw rv

由此得到溶洞提供的产量 其中,为流体的黏度,Pa·s;Cw和Cv分别为井筒
及溶洞存储常数,m3/Pa;sw和sv分别为井筒和溶洞
556 水 动 力 学 研 究 与 进 展 A 辑 2018 年第 5 期

的表皮系数;Q为日产量,m3/s;B为流体体积系数。 如假设地层为无限大(或圆形封闭或圆形定
采用如下的无量纲定义: ,结合式(26)和式(27)求解,可得到Laplace空间
压)
上的无量纲井底压力统一表达式为
k 2k ( h1  h2 )( pi  p1 )
tD  t , p1D  ,
 Ct rw
2
QB  pwfD  N1 A  M1B (28)

2k (h1  h2 )( pi  p2 ) rw h1 下文将给出不同边界条件下各个参数代表的意义,


p2 D  ,  ,
QB  rw h1  rv h2 受篇幅所限,省略此处的计算过程。

2k (h1  h2 )( pi  pwf ) 1.3.1 无限大地层


pwfD  ,
QB 
1 1 T M 3 M 1 1
B(  )(  ) (29)
2k (h1  h2 )( pi  pv ) r M4 u M2 M4 M2
pvD  , rD  ,
QB  rw
A0 (30)

2rv2  Ct rw2 Cw rw
 , CwD  , M 1  K 0 ( u )  sw uK1 ( u ) (31)
 CCv k 2 Ct (rw h1  rv h2 )rw2
M 2  K 0 ( u )  sv rvD uK1 ( urvD ) (32)
Cv rw 16 krv4 (h1  h2 ) 2
CvD  ,   v0
2 Ct (rw h1  rv h2 )rw2 D 4 QB 
M 3  uCwD M 1   uK1 ( u ) (33)

据此,可以将方程(21) - 方程(25)化为无量纲方
M 4  uCvD M 2  (1   ) urvD K1 ( urvD ) (34)
程组:

1  p p 
( rD 1D )  1D (26a) T   ( ) (35)
rD rD rD t D (  u )

1  p p 1.3.2 圆形封闭地层
( rD 2 D )  2 D (26b)
rD rD rD t D
T 1 1 M1  M1 X1
A(  )( 
N 2  M 2 X 2 W3  W4 X 2 u N 2  M 2 X 2
p1D
pwfD  ( p1D  sw rD ) (26c)
rD r W1  W2 X 1 1
D 1
) (36)
W3  W4 X 2
p2 D
pvD  ( p2 D  sv rD ) (26d)
rD r 1 1 T N  M2X2
vD B(  )( 2 
M1  M1 X1 u N2  M 2 X 2 M1  M1 X1
pwfD pvD p p2 D
1  CwD  CvD  [ 1D  (1   )rvD ] W3  W4 X 2 1
t D t D rD rD 1
rD rvD ) (37)
W1  W2 X 1
(26e)

1.3 数学模型的求解 N1  I 0 ( u )  usw I1 ( u ) (38)

结合上文的无量纲定义,同时考虑是压力的
N 2  I 0 ( urvD )  urvD sv I1 ( urvD ) (39)
函数,并考虑重力、摩擦力及洞为非圆柱体等,无
量纲井筒压力及溶洞压力之间关系方程可修正为
W1  uCwD N1   uI1 ( u ) (40)
 1
pwfD  pvD   tD exp( tD ) (27)
W2  uCwD M 1   uK1 ( u ) (41)
杜鑫,等:井洞相连的缝洞型油藏试井新模型 557

入井筒产生节流效应,对井底压力的贡献相当于阻
W3  uCvD N 2  (1   )rvD uI1 ( urvD ) (42) 力,本文将命名为阻尼系数。随着时间增加,阻
力效应会越来越小,因此将命名为衰减指数。则、
W4  uCvD M 2  (1   )rvD uK1 ( urvD ) (43) 和对典型曲线都有贡献。
取参数, , ,采用无限大地层的
井底压力表达式,可得到井底压力和及其导数与时
I1 ( ureD1 )
X1  (44) 间的双对数曲线,如图3所示。图中上面一条曲线
K1 ( ureD1 ) 为压力曲线,下面一条为压力导数曲线,下文中曲
线均是按照这个规则排列。
I1 ( ureD 2 ) 无限大地层中井与溶洞相连压力及导数其时
X2  (45)
K1 ( ureD 2 ) 间双对数典型曲线有四个特征段。1区为早期流动
段,此时井口产量主要由井筒存储供给,是典型的
1.3.3 圆形定压地层 井筒存储段,所以压力及导数双对数曲线均为斜率
为1的直线段。2区为井筒存储向洞存储的过渡段,
T 1 1 M1  M1 X 3 随着流体的采出,井筒存储逐渐向溶洞存储过渡,
A(  )( 
N 2  M 2 X 4 W3  W4 X 4 u N 2  M 2 X 4 由于溶洞与井筒间流动通道突然变小,产生附加压
降(类似于表皮效应),所以压力导数开始下降。3
W1  W2 X 3 1 区为洞存储段,此时井筒存储完全结束,进入溶洞
) (46)
W3  W4 X 4 存储阶段,在压力导数图中出现一条斜率为1的直
线段,随着流体不断采出,地层中的流体开始向溶
1 1 T N  M2 X4 洞补充流量,表皮效应开始显现。4区为地层渗流
B(  )( 2  段,溶洞存储结束后,渗流作用占主导,压力及压
M1  M1 X 3 u N 2  M 2 X 4 M1  M1 X 3
力导数逐渐向径向流过渡,当流动到达径向流后,
W3  W4 X 4 1 压力导数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段。
) (47)
W1  W2 X 3

I 0 ( ureD1 )
X3   (48)
K 0 ( ureD1 )

I 0 ( ureD 2 )
X4   (49)
K 0 ( ureD 2 )

图 3 井底压力与压力导数双对数曲线图
2 典型曲线特征分析 Fig.3 Log-log graph of wellbore pressure and pressure
derivative

2.2 敏感性分析
本文的重点是研究缝洞型油藏井底压力计算,
为突出缝洞型油藏的典型特点,同时受篇幅所限, 为了更好的分析缝洞型油藏典型曲线的特征,
计算实例认为上、下两层地层参数及性质完全相同, 全面分析了各个参数对曲线的影响。
地层也只考虑无限大或圆形封闭及定压。
2.2.1 阻尼系数对曲线的影响分析
2.1 曲线特征分析 选取参数: ,  , 取不同值时,压力
及导数双对数曲线图如图4(a)所示。从图中可以发
无量纲参数、和分别是洞体积、波速、洞 现:当时间较早时,压力及导数曲线只受井筒存储
存储系数及洞中流动阻力等组合而形成的无量纲 影响,对井储(1区)没有影响,只对对曲线的2
参数,这些参数取不同值会影响井底压力及导数曲 区、3区和4区产生影响。越大,曲线在2区达到的
线的形态。从及的表达式可以看出,不仅与洞体 最低值越小,同时还会对流动进入3区的时间产生
积有关,还与波速有关,本文将命名为波动系数。 影响;越大,越晚进入3区溶洞存储段;的取值
主要与洞体积及井筒半径有关,由于流体从洞流 还会影响3区的最大值,越大,3区的最大值越小;
558 水 动 力 学 研 究 与 进 展 A 辑 2018 年第 5 期

的取值对4区影响体现在流动平衡时的稳定值,
越大,该值越大,但流动形态不变。因为是一个
与溶洞体积有关的参数,所以会影响到2区(井筒
存储向溶洞存储过渡段)及3区(溶洞存储段)。因
为溶洞的存在,所以也会对4区(地层渗流段)产
生影响,使得出现径向流后其压力导数并非趋近0.5
的水平线。

2.2.2 波动系数对曲线的影响分析
取参数, ,取不同值时,压力及导数
与时间的双对数曲线如图4(b)所示。从图5的压力及
导数时间双对数曲线图中可以发现:对井筒存储段
(1区)也没有影响,也只对2区、3区和4区产生影
响。越大,压力导数曲线在2区达到的最大值越大,
也越晚开始下降,同时,在2区和3区交界处达到的
最低值,因的增大而增大;取值对3区的影响体现
在进入3区的时间上,越大,越晚进入3区流动阶段;
的取值对4区影响体现在流动平衡时的稳定值, 
越大,该值越大,但流动形态不变。是一个与溶洞
的体积以及波速有关的参数,所以也会对2区(井
筒存储向溶洞存储过渡段)及3区(溶洞存储段)
的流动产生影响。因为大溶洞的存在,所以对地层
渗流段也会产生影响。
图 4(a)和图 4(b) 说明了波动系数  与阻尼系数 
会共同影响压力及导数的曲线形态,因为和的无
量纲定义上都有溶洞半径rv,两者都反映溶洞的体
积。利用本文的方法,可以由试井方法得到溶洞的
体积。当地层渗流达到径向流动以后由于洞的存在,
压力导数曲线并非是一条0.5的水平线,这说明溶洞
的存在也影响了地层渗流。

2.2.3 衰减指数对曲线的影响分析
取参数, ,取不同值时,压力和压
力导数与时间的双对数曲线如图4(c)所示。由图中
可以发现,也仅仅影响曲线的2区、3区和4区流动,
对1区(井筒存储段)无影响。越大,曲线在2区
达到的最低值越大;的取值还会影响3区的最大值,
越大,3区的最大值越大;的取值对4区影响体现
在流动平衡时的稳定值,越大,该值越大,但流
动形态不变。因为是衰减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
井筒中的阻力效应会越来越小,因此会影响到2区
(井筒存储向溶洞存储过渡段)和3区(溶洞存储
段)。因为溶洞的存在,所以也会对4区(地层渗流 图 4 、和的敏感性分析及三种边界
条件下的压力响应图
段)产生影响,使得出现径向流后其压力导数并非
Fig.4 Sensitivity study on 、、and pressure responses in
趋近0.5的水平线。 three boundary conditions

2.2.4 边界条件对曲线的影响分析 线完全重合,当流动到达边界时,不同边界条件下


不同边界条件下的井底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 的地层渗流段曲线形态不同。其中无限大地层压力
图如图4(d)所示。可以发现,不同边界条件仅仅影 导数是一条水平线;圆形封闭地层压力及导数曲线
响4区(地层渗流段)的曲线形态,即边界未对压 上翘,最终两者重合,形成一条斜率为1的直线段;
力产生影响以前,三种边界条件下的压力及导数曲 定压条件下压力曲线趋于水平,导数曲线呈下降。
杜鑫,等:井洞相连的缝洞型油藏试井新模型 559

表 1 新疆油田某井基本参数
Table 1. Basic parameters of example well of Xinjiang oilfield
地层厚度 油井半径 流体黏度 压缩系数 中部深度 流体密度 流体压缩系
孔隙度 体积系数
/m /m (mPa·s) /(MPa-1) /m (kg/m3) 数(MPa-1)
10 0.0746 0.1 0.29 2.171 0.000435 7558 600 0.002063

3 实例分析

我国新疆塔中及顺北等油田是典型的缝洞型
油藏,井深都在7 km以上,自其开发以来,已对大
量井进行了关井压力恢复测试,采用现有的商业试
井软件,仅能获得渗透率、洞窜流系数等参数,这
些参数无法与现有的地质模型相吻合。本文提出的
方法可有效解决缝洞型油藏的开发难题,可由试井
结果反演出洞的体积等参数。为验证本文方法的正
确性,对新疆某油田的压力恢复资料进行分析,该
井的基本资料见表1。图5(a)给出了该井压力及导数
双对数曲线拟合图,图5(b)给出了压力历史拟合图,
图5(c)是该井无量纲Horner检验图。从图中可以看
出,三种图的理论计算与实测数据拟合质量都非常
高。
采用建立的模型并运用无限大地层的边界条
件进行解释,结果为:井筒表皮系数为3.8239,溶
洞体积为37281.41 m3,渗透率为0.152827 m2。该
井的地震剖面及测井结果表明井钻遇溶洞,地震及
测井获得溶洞的体积大约为40000 m3,与本文解释
结果相吻合。该井曾3次进行产能测试,关井压力
曲线相似,从产能分析渗透率在0.14-0.2m2之间,
与本文的认识也一致。

4 结论

本文从力学三大定律出发,溶洞中采用波动与
流动耦合方程,给出了井筒与溶洞相连的情况下的 图 5 实例井井底压力和压力导数拟合图、实例井井底压力
井底压力与溶洞压力的表达式,并以此作为内边界 历史拟合图及实例井无量纲 Horner 检验图
条件对渗流方程进行了无量纲化并求解,得到了如 Fig.5 Matching figures of wellbore pressure and pressure
derivative of example well, wellbore pressure history of
下主要结论: example well and dimensionless Horner of example well
(1) 利用力学三大定律,建立了井底压力与溶
洞压力之间的关系,结合地层渗流方程形成了缝洞 一条水平线段;封闭边界压力及导数曲线上翘,成
型试井的数学模型,通过定义无量纲参数,Laplace 为一条斜率为1的直线段;定压边界压力导数曲线
变换及数值反变换技术,得到试井分析所需的图版, 呈下降趋势。
分析了各参数对典型曲线的影响。 (3) 本文为缝洞型油藏试井提供了一个新的建
(2) 井筒与溶洞相连的典型曲线由四部分组成: 模方法。在原试井参数基础上增加了、及三个
早期为井筒存储段,第二阶段为井筒存储向溶洞存 参数,其中是与初始速度、溶洞体积及密度相关
储过渡段,第三阶段为溶洞存储段,第四阶段地层 的参数,是与溶洞体积及波速相关的参数,则是
渗流段。渗流段中,均质无限大地层,压力导数为 阻力效应衰减指数。并详细分析了各参数对井底压
560 水 动 力 学 研 究 与 进 展 A 辑 2018 年第 5 期

力曲线形态的影响。 rally fractured vuggy reservoir [J]. Journal of Contami-


(4) 井筒与溶洞相连只是缝洞型油藏中的一种, nant Hydrology, 2007, 73(1): 145-179.
如果溶洞不与井筒相连可用同样的方法处理溶洞 [8] 彭小龙, 杜志敏 , 刘学利, 等. 大尺度溶洞裂缝型油
中的流动,但溶洞到井筒中流动可采用渗流处理。 藏试井新模型 [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08, 30(2): 74-77.

参 考 文 献: PENG Xiao-long, DU Zhi-min, LIU Xue-li, et al. A


new well testing model for fracture reservoirs in large
scale [J]. 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1] 李阳, 范智慧. 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缝洞系统发 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 2008, 30(2): 74-77.
育 模 式 与 分 布 规 律 [J]. 石 油 学 报 , 2011, 32(1): [9] WARREN J E, ROOT P J. The behavior of naturally
101-106. fractured reservoirs [J]. SPE Journal, 1963, 3(03):
LI Yang, FAN Zhi-hui. Developmental pattern and 245-255.
distribution rule of fracture-cavity system of Ordovician [10] ABDASSAH D, ERSHAGHI I. Triple-porosity systems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he Ta he Oilfield [J]. Acta for representing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 [J]. SPE
Petrolei Sinica, 2011, 32(1): 101-106. Formation Evaluation, 1986, 1(02): 113-127.
[2] 李阳 .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溶洞型储集体识别 [11] 常学军, 姚军, 戴卫华, 等 . 裂缝和洞与井筒连通的
及定量表征 [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三重介质油藏试井解释方法研究 [J]. 水动力学研究
2012, 36(1): 1-7. 与进展, A 辑, 2004, 19(3): 339-346.
LI Yang. Ordovician carbonate fracture-cavity reser- CHANG Xue-jun, YAO Jun, DAI Wei-hua et al. The
voirs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in study of well test interpretation method for a triple
Tahe Oilfield [J].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edium reservoir [J]. Chinese Journal of Hydrody-
Petroleum (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 2012, 36(1): namics, ser. A, 2004, 19(3): 339-346.
1-7. [12] 程时清, 张利军, 李相方. 三重介质分支水平井试井
[3] 潘建国, 卫平生 , 蔡忠贤 , 等 . 塔中地区中- 下奥陶统 分 析 [J]. 水 动 力 学 研 究 与 进 展 , A 辑 , 2009, 24(2):
碳酸盐岩孔洞-裂缝储集系统划分及其特征[J]. 地球 127-132.
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2, 37(4): 751-762. CHENG Shi-qing, ZHANG Li-jun, LI Xiang-fang.
PAN Jian-guo, WEI Ping-sheng, CAI Zhong-xian, et al. Well-test analysis of multi-branched horizontal wells in
Reservoir architectural system in the middle-lower a triple medium reservoir [J]. Chinese Journal of
Ordovician carbonate rock of Tazhong areas in Tarim Hydrodynamics, 2009, 24(2): 127-132.
[J]. 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13] 张冬丽, 李江龙, 杜文军, 等 . 缝洞型油藏三重介质
Geoscience, 2012, 37(4): 751-762. 油水两相流数值试井解释方法 [J]. 水动力学研究与
[4] 胡向阳, 权莲顺, 齐得山, 等.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 进展, A 辑, 2010, 25(4): 429-437.
盐岩油藏溶洞充填特征[J]. 特种油气藏, 2014, 21(1): ZHANG Dong-li, LI Jiang-long, DU Wen-jun. Triple-
18-21. continuum numerical well test interpretation method of
HU Xiang-yang, QUAN Lian-shun, QI De-shan, et al. oil-water flow for a naturally fractured vuggy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cave filling in fracture carbonate [J]. Chinese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0, 25(4):
reservoirs in Tahe Oilfield [J]. Special Oil and Gas 127-132.
Reservoirs, 2014, 21(1): 18-21. [14] 杨锋, 王新海, 刘洪.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钻遇溶
[5] 万义钊, 刘曰武. 缝洞型油藏三维离散缝洞数值试井 洞试井的解释模型 [J].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A 辑 ,
模型[J]. 力学学报, 2015, 47(6): 1000-1008. 2011, 26(3): 278-283.
WAN Yi-zhao, LIU Yue-wu. Numerical well testing YANG Feng, WANG Xin-hai, LIU Hong. Well test
model of 3D discrete cave in fracture reservoir [J]. interpretation model for wells drilled in cavity of
Chines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fractured vuggy carbonate reservoirs [J]. Chinese
2015, 47(6): 1000-1008.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11, 26(3): 278-283.
[6] DEHGHANI K, HARRIS P M, EDWARDS K A, et al. [15] 姚军, 戴卫华, 王子胜. 变井筒储存的三重介质油藏
Modeling a vuggy carbonate reservoir, McElroy field, 试井解释方法研究 [J]. 石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West Texas [J]. AAPG Bulletin, 1999, 83(1): 19-42. 2004, 28(1): 46-51.
[7] WU Y S, EHLIG-ECONOMIDES C, QIN G, et al. A YAO Jun, DAI Wei-hua, WANG Zi-sheng. Study on
triple-continuum pressure-transient model for a natu- well test interpretation method for triple medium
杜鑫,等:井洞相连的缝洞型油藏试井新模型 561

reservoirs with variable wellbore storage [J]. Journal of [19] LIU X L, JIAN Y, LI Z Y, et al. A new methodology on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Science & Technology reservoir modelling in the fracture-cavity carbonate
Edition), 2004, 28(1): 46-51. rock of Tahe oilfield [C]. International Oil & Gas
[16] 张福祥, 陈方方 , 彭建新, 等. 井打在大尺度溶洞内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in China. SPE, 2006,
的缝洞型油藏试井模型 [J]. 石油学报 , 2009, 30(6): Beijing, China.
912-915. [20] WANG J, LIU H Q, NING Z F, et al. Experiments on
ZHANG Fu-xiang, CHEN Fang-fang, PENG Jian-xin, water flooding in fractured-vuggy cells in fractured-
et al. A well test model for wells drilled in big-sized vuggy reservoirs [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cavity of naturally fractured vuggy carbonate reservoirs Development, 2014, 41(1): 74-81.
[J]. Acta Petroles Sinica, 2009, 30(6): 912-915. [21] XIE H J, LI A F, HUANG Z Q, et al. Coupling of
[17] 常宝华, 刘华勋 , 熊伟, 等. 大尺度多洞缝型油藏试 two-phase flow in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 with filling
井分析方法[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1, 30(4): 14-16. medium [J]. Open Physics, 2017, 15(1): 12-17.
CHANG Bao-hua, LIU Hua-xun, XIONG Wei, et al. [22] 蔡明金, 张福祥, 杨向同, 等 . 碳酸盐岩洞穴型储层
Method of well testing analysis for big-sized and multi- 试井解释新模型[J]. 特种油气藏, 2014, 21(2): 98-101.
holes reservoirs [J]. Oil-gas Field Surface Engineering, CAI Ming-jin, ZHANG Fu-xiang, YANG Xiang-tong,
2011, 30(4): 14-16. et al. A new model for well test interpretation of
[18] 张允, 王子胜, 姚军, 等. 带启动压力梯度的双孔压 carbonate cave reservoirs [J]. Special Oil and Gas
敏介质压力动态及其应用研究 [J]. 水动力学研究与 Reservoirs, 2014, 21(2): 98-101.
进展, A 辑, 2007, 22(3): 332-337. [23] DOUGLAS J F, GASIOREK J M, SWAFFIELD J A.
ZHANG Yun, WANG Zi-sheng, YAO Jun, et al. Study 流体力学[M].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社, 1995: 566-567.
and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transient of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 with stress-sensitive and start
pressure grade [J]. Chinese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er. A, 2007, 22(3): 332-33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