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9

地球物理於鑑定工作之應用與限制

土木工程與資源管理系
地盤資訊研究室

郭治平
什麼是地球物理?
工程領域

1
西瓜品質?

2
實際應用

3
4
5
6
共詩作15次,
裂縫深從
2mm~200mm
7
Shear Wave Velocity by Surface Wave Technique

8
Bacterual‐MicrobialInducedCalcitePrecipitates(MICP)

Vs (m/s)
0 100 200 300 400
0.00
剪力波速
(M/S) 5/24 6/5 7/17 10/1
1.00
深度(M)

2.00 0〜1.45 239.37 214.30 164.82 180.39

3.00 1.45〜2.62 240.03 194.51 163.85 181.36

2.62〜4.7 225.51 193.18 166.77 155.09


Depth (m)

4.00

5.00 4.7〜5.65 220.23 214.32 235.23 217.36

6.00 5.65〜6.37 232.11 269.57 293.62 293.62

7.00 6.37〜10.0 243.33 300.11 329.87 329.87

8.00

initial
9.00 %,VN
5月24日 6月5日 7月17日 10月1日

9
TraditionalCementGrouting/Mixing

Vs (m/s)
0 100 200 300 400
0.00

剪力波速
1.00
(M/S) 5/24 6/5 7/17 10/1
深度(M)
2.00
0〜2.08 217.60 216.39 164.90 182.39
3.00
2.08〜3.80 207.04 210.55 210.55 167.68
Depth (m)

4.00
3.80〜4.29 207.04 184.28 184.28 173.19
5.00
4.29〜4.80 205.72 183.37 183.31 172.27
6.00
4.80〜10.00 318.55 318.55 318.55 318.55
7.00

initial
8.00
5月24日 6月5日 7月17日 10月1日

10
台灣規範標準 美國規範( ASCE 7-10 & NEHRP 2003)
地盤種類 概述 Vs30 (m/s) 地盤 概述 Vs30 (m/s) SPT-N
種類
第一類 堅實 Vs>=270
A hard rock >1500 na
第二類 普通 270>Vs>=180
B rock 760 to 1500 na
第三類 軟弱 Vs<180
C very dense soil 360 to 760 >50
& soft rock
N>15
D stiff soil 180 to 360 15 to 50
to resist soil 
E Soft soil <180 <15 liquefaction
歐洲規範(Eurocode 8)
地盤 概述 Vs30 (m/s) SPT-N
種類
A Rock or rock like geological  >800 na
砂土:
formation
JRA之N=12時,Vs>180m/s
B Very dense sand, gravel or  360‐800 >50
very stiff clay Tw之N=13時,Vs>180m/s
C Dense or medium dense sand,  180‐360 15‐50
gravel or stiff clay 黏土:
D Loose to medium cohesionless <180 <15 JRA之N=6時,Vs>180m/s
soil Tw之N=9時,Vs>180m/s

兩組公式之Vs永遠<360m/s
11
直流地電阻法

用三用電表量測地層裡每一點的電阻??
• 水?
• 鬆散材料?
• 緊密材料?
• 黏土?
• 粉土?
• 岩盤?

12
13
地工材料的電阻率範圍(Loke, 2004)
(一) 溫奈排列法(Wenner Array)
溫奈排列法為最早被使用的基本排列法,許多排列法均由此法延伸。它的
原理為以一對電流極A及B,另一對電位極M及N排成一直線,AM、MN、NB
的距離相等,可獲得淺層較佳之解析資料。
(二) 施蘭卜吉排列法(Schlumberger Array)
施蘭卜吉排列法是以一對電流極A及B,另一對電位極M及N成一直線,以
O為中心點成對稱狀,向外展開。當半展距逐漸加大時,便可以得到地層由淺
至深的電阻率變化。其主要優點是儀器精度要求不高。缺點是每次移電位極,
將使地表淺部的局部不均質與地下訊號混合造成資料品質較差而導致誤判。
(三) 併合四極法(Wenner-Schlumberger Array)
為一種將溫奈與施蘭卜吉法結合的方法,也是一種線型之對稱排列,通常
電流極A及B間距較電位極M及N間距大四倍以上,理論上做垂直探測時,電流
極不動而將電流極展距逐次變大;當大到某一程度時必須加大電流以測得電位
極。該法非常適合運用於地層細部兼俱高解析能力之調查作業。
(四) 梯度排列法(Gradient Array)
梯度排列法是以一對電流極A及B,另一對電位極M及N成一直線。施測方
法為電流極的A及B兩點不動,以電位極的M及N移動來接收資料點。此方法優
點在於可接收到一般四極法無法取得之邊界資料點,並且可以與四極法做套疊
處理,增加資料可信度。且該法對於垂直向解析能力極佳,非常適合運用於污
染物調查。
14
(五) 雙偶極排列法(Dipole-Dipole Array)
二支電流極形成二個偶極,二支電位極形成另一偶極,二組偶之間的距離
比偶極間距大很多(大於10a)。當加大間距時,可逐次得到地層由淺至深的導電
性訊息。此法較不受地形限制,且愈深層的資料所含的雜訊較高,在施測上相
當耗時。其二維施測時與雙極排列法施測相似,主要依加大間距獲取較深層之
電性地層資料。但此法若於具有大量電源使用的場址進行施測則受干擾狀況非
常明顯,且亦容易收得雜訊較多之資料。該法適用干擾源較少時之污染物調查。
(六) 二極排列法(Pole-Pole Array)
雙極排列法類似於傳統的四極排列法,但是卻將其中一個電流極B和一個電
位極N固定於無限遠處。進行剖面探測時首先將電流極A固定不動,只移動電位
極M,向外延伸至最大展距獲得一組資料。接著移動電流極,重複這些步驟,就
可以得到地層由淺至深的電阻率變化。於野外進行探測時,由於BN兩遠極之間
距必須至少大於十倍AM之最大內極展距,為滿足此條件,遠極的設置常造成現
實上的問題;另外的不利因素在於遠極之長展距常會造成收集過多的大地雜訊而
影響測量品質的問題產生。該法適合深層地質及構造調查。
(七) 三極排列法(Pole- Dipole Array)
三極排列法為二極及雙偶極排列法之併合法,將其中一個電流極B固定於無
限遠處, 且必需將遠極至於足夠之距離。該排列法有良好之水平解析能力,但相
對資料蒐集時雜訊比較大,能獲得淺層較高之解析及深層訊號。且訊號強度相對
低於Wenner-Schlumberger Array,但高於Pole-Pole Array。該法可獲得對淺
層高垂直向解析能力及測深之效。

15
• 一般常用採用之電極排列方法:
 溫奈-施蘭卜吉排列法(Wenner-Schlumberger array)
可獲得淺層較佳之解析資料。
 二極排列法(Pole-Pole Array)
適合深層地質及構造調查。

16
17
圖例符號
圖例符號
新增鑽孔-SI為傾斜管代號、PW為水
壓井代號、OW為水位井代號,()內為
地物測線-ERT地電阻、GPR
孔深,單位[m]
為透地雷達測線代號, ()內為
既有鑽孔 -BH為前期報告鑽孔代號,
測線長,單位[m]
(/)內數字,前為崩積層底深度、後為
地下水位深度,單位[m]
BH1(NA/16.4) ERT1(90)
地物測線-ERT地物測線代號, ()內 SI1(35)PW1(35) GPR
為測線長,單位[m] ERT2(70)
ERT2(90) SI2(35)PW2(35)
ERT1 (46)
BH2(25.1/24.1) BH3(NA/22.3)
ERT3*(80) 四重溪
SI3(25)PW3(25)
ERT3(100)
GPR SI4(25)PW4(25)
ERT6(54)
BH12(5.1/NA) SI5(15)PW5(20)
SI9(15)&OW1(15) BH‐4(16.4/29.2)
BH11(7.4/NA)
SI6(15)PW6(20) ERT7(50)
ERT4(60) ERT4(60) SI11(5)
BH10(23.9/21.8) BH5(5.5/16.8)
BH6(7.0/9.2) 四重溪
BH8(17.7/14.8) SI8(20)PW8(20)
蘭陽溪
SI7(10)PW7(10) ERT5(60) OW2(10)BH7(6.1/0.5)
ERT6(60)

SI10(20)PW10(20)
ERT5(70)
蘭陽溪 BH9(4.2/3.9)
18
40
880
四季聚落逐時雨量紀錄圖
35
期間:2018年8月19日
30 最大累積降雨:34.0mm 860 PW1
25
25 PW2
降雨量(MM)

20
840
20 PW3
15
820 PW4

高程(M)

降雨量(MM)
10
15
5
800 PW5
0
2018/08/19 2018/08/19 2018/08/19 2018/08/19 2018/08/19 2018/08/19 2018/08/19 2018/08/19 2018/08/19 2018/08/19 2018/08/19 2018/08/19 2018/08/19 2018/08/19 2018/08/19 2018/08/19 2018/08/19 2018/08/20 2018/08/20 10 PW6
07:00:00 08:00:00 09:00:00 10:00:00 11:00:00 12:00:00 13:00:00 14:00:00 15:00:00 16:00:00 17:00:00 18:00:00 19:00:00 20:00:00 21:00:00 22:00:00 23:00:00 00:00:00 01:00:00 780
日期 PW7
760 5
PW8

740 0 PW9
107/8/19 00:00 107/8/19 12:00 107/8/20 00:00 107/8/20 12:00 107/8/21 00:00
OW1
OW2
時間

19
WS method, electrode @2M

20
PP method, electrode @2M
21
22
高壓噴射灌漿 23
24
施作前 施作中 施作後

25
26
• 一般常用採用之電極排列方法:
 溫奈-施蘭卜吉排列法(Wenner-Schlumberger array)
可獲得淺層較佳之解析資料。
 二極排列法(Pole-Pole Array)
適合深層地質及構造調查。

27
半無限空間試驗場址設置

28
29
透地雷達

30
透地雷達

31
自地面發射高頻電磁波進入所欲探測之地層中,因不同地層介電常數變
化而產生反射波,此一反射訊號為地面上的接收器所接收、放大、數位
化後,記錄成原始資料,經由室內資料處理後,可進行分析以研判地下
構造、層面、地下異常物分佈狀況。

導電度

介電常數

電磁波頻率愈高,其解析能力愈好,但探測深度愈淺

電磁波的頻率及導電度愈高,其衰減係數就會愈大
32
• 在廣東省模擬洞穴之試驗場(五處不同深度洞穴)
• 採用天線頻率500MHZ(探測至2.45公尺)及300 MHZ (探測至3.45公尺)

300 MHZ

平均雷達波速度
V=0.076 m/ns

[Wang et al., 2006] and [Huang and Zhou, 2003])


33
掏空可能產生之雷達影像圖特微整理如下: 祁明松(1993)
1. 將使同相軸斷開(不連續)。
2. 可能造成同相軸的錯動、分叉、合併等複雜的型態。
3. 若級配層(濾層)內部填壓不均,會造成凌亂的反射波形。
4. 圓形的孔洞將產生倒V之同相軸。
5. 若孔洞中充滿水則介面將會產生強烈反射,孔內波能量衰減快,波幅將變弱。若孔內為空氣,應幾無
回波(因空氣均質性佳),且波形應將有明顯的極性反轉現象。
6. 深層之掏空亦會擾動上部土層,產生異常訊號。
7. 若曾產生塌陷的地帶,將會產生明顯異常的拱形現象。
8. 雷達波在介質中傳播,遇到空隙時,波長加大,因而在空隙界面處產生波寬大、幅度高之強反射;在
水中時,雷達波波速最低,波長最短,因此在水與砂的界面上將產生波寬小但振幅強的反射。
9. 若孔洞位於取樣時窗的上半部,則易產生重複反射現象(multiple)。
10. 孔洞的填充情形可由反射波強度、重複反射及波的吸收程度來判斷。

因此當地層孔隙中有污染現象,將呈現特殊異常訊號

34
• 介質的電磁特性:影響透地雷達電磁波的反射情形,可以分為電性和磁性,
多數介質的電性變化較磁性變化為大。

• 導電度(Conductivity):導電度為介質傳導電流的能力。當介質的導電度
越大時,會不利於透地雷達的探測,因為導電度與電磁波的衰減成正比。

• 低耗損與高耗損介質
高導電度(σ ≥10 −2 S/m) :為透地雷達探測高耗損介質。如海水、濕頁岩、濕黏土。
低導電度(σ ≤10 −7 S/m) :為透地雷達探測低耗損介質。如空氣、岩盤、混凝土。

35
• 相對介電常數:相對介電常數為有電介質時之電容與無電介質時之電容的比值。
• 反射係數:當電磁波遇到不同介質的交界面,因各地層介電常數之不同而影響其值大小。
• 衰減度:衰減度為電磁波在介質中衰減的程度,其值越大則電磁波振幅衰減幅度越大,能量也衰減
越多。

電磁波能量因為穿越導電介面而部分轉換成熱能
在水中的介電衰減
黏土礦物化學離子的擴散

地層中含水量高則介電常數較高
地層中含水量高及黏土含量高則速度較低

36
透地雷達反射波形之外貌參考圖(Milan, 1991) 37
鐵道噴泥檢測 (by MUST DPRMRC 2014/01/05)

Milestone
25K+200
Chutung (North-West) Newan (South-East)

0.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27.5 30.0 32.5 35.0 37.5 40.0
Path Length
[M]

No visible Mud pumping observed Sporadic Serious Sporadic


Mud pumping Mud Mud pumping Serious No visible
pumping Mud Sporadic Mud
pumping Mud pumping
pumping
observed

Inpection Line Inpection Line


Left-out Left-out

Left rail Left rail

Inpection Line Inpection Line


in in

crosstie

crosstie
Right rail Right rail

Inpection Line Inpection Line


Right-out Right-out

40
It seems feasible here

41
Cannot match what we observed on surface… 

42
Trench‐
1m(W)*50cm(D)*50m(L)

43
開挖驗證

44
45
?

46
1. 探孔位置建議與決定:
利用透地雷達進行淺層管線與障礙物調查

2. 探孔鑽設:
設置HQ大小鑽孔與φ2”PVC井管

47
3. 地下障礙物分布與深度位置建議與決定: 利用下孔式透地雷達與全向式天線,以反射法進行調查 48
地下道頂深度
GL-3.0M

地下道底深度
地下道 GL-7.0M
(RC) 3.8M

施工後未拔除?
鋼板樁
7.0M
(金屬) 鋼板樁深度
GL-14.0M

隧道上緣

GL-18.0M

竣工資料、萬大線設計圖 透地雷達反射訊號圖 示意圖(非本案)


49
50
51
找找看異物在哪

56
對了嗎?

純砂 鋁箔紙

金屬管 石墨棒
57
感謝聆聽

Contact method –
email: picnic.kuo@must.edu.tw
QR‐Code: 

5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