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冷战后现实主义的发展

  冷战后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仍然以权力为核心,但取向却表现在两条不同的轨迹
上面:一是最大现实主义,二是最小现实主义。最大现实主义将现实主义的基本命题发挥
到了极致,典型代表是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最小现实主义是放松或偏离现实主
义基本命题的理论,只保留了某些现实主义的基本命题,如新古典现实主义。
 一、进攻性现实主义
进攻性现实主义是当前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也
是后冷战时期最典型、最激进的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是米尔斯海默,代表作是《大国政治
的悲剧》。
进攻性现实主义从两个源泉获得了灵感:一是摩根索的权力论,二是华尔兹的结构论。
由此提出了两个基本命题:第一,权力是大国政治的根本,大国为权力而相互竞争;第二
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特征和权力分配是国际政治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鼓动国家追逐霸权。
米尔斯海默还提出了五个基本假定:1、国际体系是无政府体系 2、大国具有相互伤害和相
互摧毁的军事力量 3、国家永远无法确定其他国家的意图 4、生存是国家第一目标 5、国家
是理性行为体。
进攻性现实主义对国际社会持悲观态度,认为国际体系仍然处于”人人为战”的霍布
斯状态,国家之间互不信任,甚至互为敌人。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这就使安全
成为稀缺品,安全的稀缺导致国家之间常常发生冲突,一国要想在冲突中处于主动,维护
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必须采取进攻性策略,因而当一国认识到相对力量正变得强大起来时
就倾向于向外扩展政治利益和实施对国际环境的控制,以求先发制人,实现自助。
进攻性现实主义的理论核心是:无政府状态导致大国追求权力最大化。
进攻性现实主义是悲观的现实主义,悲观程度超过了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在许多方
面也超过了摩根索的传统现实主义。
进攻性现实主义的缺陷:1、原创性甚少的理论,在解释国际政治问题上没有提出任
何新的视角,缺乏原创性。2、极端的理论,把现实主义关于国家追求权力的程度和关于国
家权力扩张的方式发展到了极端。3、反古的理论,完全不谈道德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是
国际关系理论的一种暂时的倒退。
二、防御性现实主义
它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现实主义发展的一个新的分支,代表人物有斯奈德、沃尔特、
格里科等。与进攻性现实主义不同,防御性现实主义对国际政治的看法要乐观一些,主要
观点:
1、虽然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但安全常常是丰裕的而不是稀缺的,由于国家是有
理性的,因而他们常常会通过权衡扩张行为的得失大小来决定自己采取何种行为;
2、国家获取安全的最佳途径是采取防御性战略,或者说旨在维持现状的战略。也就是
说,无政府状态并不必然导致激烈的冲突和战争,它也会促使国家采取温和、慎重和有节
制的行为;
3、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比如在”进攻—防御“的平衡关系有利于进攻一方时,即使同
是追求安全目标的国家之间也可能会因”安全困境”的加剧而彼此发生冲突。但在多数情
况下,国际体系是平稳的,“安全困境”的问题并不严重,国家动员主要限于对付产生于
体系的某些特定的威胁。
防御现实主义的主要内容∶
① 在无政府状态下,安全是首要目标,权力是手段,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根本关切是
安全最大化,而不是权力最大化∶
② 安全最大化逻辑使制衡而非追随(加入实力强大的一方)成为国家的优先安全战略,
这种国际均势机制导致追求权力最大化往往会遭到遏制和挫败;
③ 安全最大化的可靠途径是维持均势现状。
防御性现实主义有两个特点:
一、与经典现实主义关于国家寻求最大限度的安全的假设不同,防御性现实主义坚持
国家寻求最低限度的安全。
二、沃尔兹等的新现实主义通常会将国内政治排除在外,而许多防御性现实主义者则
经常使用国内政治来解释问题。

防御性现实主义的缺陷在于无政府体系和对安全的追求无法有效地推出国家要采取防
御行为。从实践来看,它的适应面要更广一些,但无法解释二战中德、意、日等侵略国家
的行为。

防御现实主义的分支理论;
① 沃尔特的"威胁平衡理论"(Balance of Threat Theory):关注国际政治中结盟和选择
盟友的原因,认为是威胁失衡导致了国家结盟,国家结盟行为 "取决于它们认识到的威胁",
即国家结盟不是为了制衡最强大的国家,而是制衡威胁最大的国家,以维护自身安全,同
时"影响国际体系作为整体的变革"。一个综合实力强、地理上邻近、进攻能力高、侵略意
图昭彰的国家往往构成更大的安全威胁,可能导致相关国家结盟与之对抗;

② 斯奈德的"帝国神话理论"(Myths of Empire Theory)∶ 关注一国对外扩张的国内政


治原因,认为在一些国家,以扩张求安全的战略观念被神话为意识形态,被国内政治中由
各种利益集团所形成的卡特尔化政治联盟用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这些利益集团的狭隘利
益系于帝国扩张、军事准备或经济自足,它们出于私利相互支持, "以整个社会的普遍利益
为幌子追求其狭隘利益"导致了对外扩张;与之相对应的,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并不必然推
动国家对外扩张,相反国际政治的均势规律与扩张成本增长律往往导致以扩张求安全战略
适得其反;

③ 埃弗拉的"攻防平衡理论"(Offense-Defense Theory)∶关注国家对国际权力的精细结
构的认知,认为这方面的错误认知导致战争爆发∶认为国家发动战争的原因在于它们认为
自己能够取胜,认为优势在先发制人的一方,认为征服是容易的;国际权力的实际结构对发
生战争的风险也有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国家对国际权力的实际结构的认知,因为国家只按
其认知做出反应;当代权力结构是良性的,先发制人的优势很小,大国相对实力的兴衰很少
剧烈起伏,资源的累积性很低,征服非常困难;一个"进攻主导"(即征服被认为比较容易)
的世界,比一个"防御主导"(即征服被认为比较困难)的世界,更具战争风险;

三、试比较进攻性现实主义和防御性现实主义
两者是现实主义范式中新出现的对应的两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共同点在于:
1、两者都是结构性现实主义,与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一脉相成,但同时继承了
人性现实主义的假定:无政府状态国际体系和物质主义本体论。
2、对于国家为什么追求权力和追求权力的根本逻辑的问题,两者的观点大体相同,即
国家追求权力是为了生存,因为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迫使国家不得不为生存而担忧。
区别在于:
1、无政府状态中的安全状态:进攻性现实主义认为是稀缺的,而防御性现实主义认为
是基本充足的;
2、国家目标:进攻性现实主义认为国家目标是权力(安全)最大化,尽量获得新的权
力,成为地区霸权;防止竞争国的崛起,维持临近区域至少两个大国间的平衡。防御性现
实主义认为国家目标是,安全上奉行满意原则,拥有的权力要能维持已有的的权力位置,
足够维持平衡危险对手即可,而不是权力最大化,权力过大会导致平衡联盟反而损害安全。
3、国家战略走向:进 攻性现实主义认为应采取进攻性战略,打破现状,都是修正主
义国家,进攻是指增加领土控制。防御性现实主义认为应采取防御性战略,维持现状,以
平衡战略为 主,安全困境导致进攻行为。
4、国家不计后果扩张的原因:进攻性现实主义认为是体系层次原因,并非不理性。防
御性现实主义则认为是国内层次原因。5、进攻性现实主义是基于对手的实力来发展自己的
权力,而防御性现实主义是基于自己所受到的威胁而发展自己的权力。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