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2012 年 3 月 八 桂 侨 刊 Mar.2012

第1期 Overseas Chinese Journal of Bagui No.1

17-18 世纪越南海外贸易中的华商及其构成初探
闫彩琴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上海 201306)

[摘 要]作为 17-18 世纪越南海外贸易中最重要的外商群体,华商主导了越南与日本、中国及东南亚


的贸易。参与其中的华商包括:清政府解除海禁前纵横于远东海域的郑氏武装海商集团;开禁之后赴越中
国海商的主体——
—东南沿海民间散商;侨居越南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华商。他们共同推动了越南融入远东
海洋贸易体系的进程。
[关键词]越南;海外贸易;华商;来源
[中图分类号]D634.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3925(2012)01-0021-05

17-18 世纪既是海外华商贸易网络发展的顶 峙和纷争的状态。阮氏政权割据的南方在中国、日


峰时期,同时也是东南亚国家海外贸易蓬勃发展 本史籍中常被称为广南或广南国,西方文献称交
的时期。尤其是作为远东海洋贸易体系重要组成 趾支那(Cochinchina),黎郑政权治下的北方则被
部分的越南,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分裂对峙的南 称为东京(Tonkin)。南北双方分别以会安(Hoi An)
北双方于 17 世纪中叶前后同时迎来海外贸易的 和庯宪(Pho Hien)为海外贸易中心,主要贸易伙伴
空前繁荣期,从而拉开了“黄金时代”的序幕,并持 有日本、中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华商在越南参与
续百余年之久。在参与其中的亚、欧各国商人中, 经营的贸易线基本囊括所有与南北双方有贸易关
长袖善舞的华商利用遍布东亚、东南亚的商业网 系的国家和地区。
络,成为这一舞台的主角,主导了越南的海外贸易 1630 年代,日本幕府颁布“锁国令”之后,日本
市场。本文以 17-18 世纪参与越南海外贸易的华 商人淡出海洋,日本与东南亚的贸易转由华商和
商为考察对象,在综述华商经营活动的基础上,对 荷兰东印度公司经营。此后到 1720 年代,华商通
越南海贸领域中各华商群体的地域来源作一探 过对华人商业网络等自身资源的挖掘整合,逐渐
析,以期廓清华商的构成及特点,管窥这一时期海 确立了在越南对日贸易中的垄断地位。在北方,当
外华商网络之概貌。 地的土产生丝 (即欧洲人所称东京丝,Tonkinese
Silk)、丝织品、瓷器、各种木材、漆器等从庯宪经由
一、
越南海外贸易中的华商 华商运往日本。1672-1680 年间,中国帆船出入庯
宪港的记录为 36 次,其中目的地或来源地为日本
17-18 世纪时期,越南国内处于南阮、北郑对 的就有 25 次,几乎每年都有一两艘华舶从庯宪出

[收稿日期]2010-11-26;
[修回日期]2011-03-02
[作者简介] 闫彩琴(1980- ),女,河南郏县人,上海海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海洋贸易与
移民史。
[基金项目] 上海海事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8441)。

- 21 -
发前往日本①。在南方,广南对日贸易几乎全部为 国、日本为航地的各类华商,也不时在越南与东南
华商包办。据日本人所见,长崎常有“福州及漳州 亚港口之间活动。根据荷印公司暹罗商馆日志,
之商船航抵该国以办‘诸色’之货东渡,此乃为‘交 1644 年 2 月 23 日,一艘华舶由广南航抵暹罗大
[1]
趾船’
(即广南船)” 。在东南亚对日贸易中,华商 城,随船的广南华商及两名日商携款来采购鹿皮
经营的广南-长崎贸易份额亦为最高。1647-1673 及沙鱼皮等货;该船曾于 1643 年赴日贸易,返航
年南洋赴日的 348 艘华人商船中,广南有 105 艘, 广南后,前来暹罗采办日本市场所需货项[10]。
占总数的近三分之一。1674-1720 年来自东南亚的 需要指出的是,从史料来看,为追求利润最大
[2]
352 艘抵日华舶中,
广南占 108 艘,位居其首 。 化或因风势不顺甚至遭遇海难等原因,从事越南
越中贸易历来是华商经营的重心。17 世纪的 海外贸易的大部分华商都选择在广南会安或东京
会安乃“百粤千川舟楫往来之古驿,五湖八闽货商 庯宪、中国或东南亚沿岸港口、日本长崎之间走三
[3]
络绎之通衢” 。中国商人每年都去广南,
“以南京 角甚至多角的航线。这不但是华商主导下越南对
棉布、粗瓷等”交易市场上的樟脑、苏木等商货, 日贸易的基本模式,同时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越中
“如有余资,中国商人又买广南胡椒、象牙、豆蔻 贸易、越南与东南亚贸易也有相当一部分借助这
[4]
等”,商船回国时大都能满载而归 。18 世纪初之 种三角或多角航行得以实现。
前,由于中、越、日三角贸易的繁荣,华商经营的越
二、
华商群体构成分析
中贸易以单向贸易为主,即从中国或越南出发的
华商到达对方沿海港口后出售全部或部分商品, (一)郑氏海商集团
再购入商品销往日本;或从日本返航的华商转道 明末清初,在大陆沿海地区战乱迭起、清廷厉
越南,采购货物后带往中国销售。1715 年日本颁布 行海禁之时,郑氏集团派遣大量商船前往包括越
“正德新令”以后,随着对日贸易的衰落,大部分华 南沿海在内的东南亚商埠,独占海外贸易之利。据
商在越中之间重走直航路线。到 1750 年前后,西 统计,1647-1700 年间,抵达日本的中国帆船以出
方人亲眼目睹每年有 60 艘中国商船从中国各个 发地分,来自福州的有 311 艘,南京的有 294 艘,
港口驶抵交趾支那[5]。18 世纪中期,不少广州行商 安海的有 256 艘,台湾的有 236 艘,福州和南京的
在中国与印支半岛南部沿岸之间从事锡、藤和西 商船赴日年份集中在 1685 年以后,发自安海和台
米贸易,如广州的闽南行商颜氏家族所经营的泰 湾的郑氏海商集团商船则集中在 1682 年之前。这
顺船行中,有 6 艘帆船主要驶往交趾支那、湄公河 说明在 1647-1682 年间,中日贸易基本上由郑氏
下游入海口处的半自治港口(Bassac)巴塞以及巨 集团掌控。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学者综合研究荷兰
港 [6]
。1761 年中国帆船从东南亚港口运回广州的 东印度公司档案资料后发现,中国商船出口到日
31 种 44498 担商品中,来自交趾支那的有 18 种 本的各种丝中,有将近 40%来自于越南北方市场,
18260 担,占总量的 41% 。可见交趾支那是当时 [7]
抵达日本的安海船上,不仅有东京丝,还有其他越
中国商人首当其冲的贸易地。 南商品[11]。可见大部分安海船在航向日本之前都到
此外,还有部分华商从事越南与东南亚的贸 过越南。因此,郑氏海商集团商船不仅向日本贩运
易。英国东印度公司档案显示,
常有满载丝织品和 中国丝,还专门转道庯宪等地买进越南土产丝运
陶器、漆器的华舶从庯宪出发驶往巴达维亚 。元 [8]
往日本。
禄十六年癸未(1703 年)从咬留吧抵达长崎的 74 此外,郑氏集团的商船也常为采购米粮和战
番唐船并非咬留吧船,其船主及商客均来自东京, 略物资而赴越南等地。据荷兰史料记载,1655 年郑
他们原于 1702 年冬“自东京驶往咬留吧经商”,因 成功向东南亚派出的 24 艘商船中,有四艘来到广
返回途中遭遇风暴才临时决定开往日本 [9]
。以中 南[12]。另外一条 1661 年的荷兰史料记载了关于台

①参见Anthony Farrington, “English East India Company Documents Relating Pho Hien and Tonkin”, in Pho Hien: the Centr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e in the XVIIth-XVIIIth Centuries, Hanoi: The Gioi Publishers,1994, pp.148-161; Anthony Farrington, “A New
Source for Chinese Trade to Japan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in Journal of the Hong Kong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Vol.
25(1985), pp.187-191.

- 22 -
湾商船与包括交趾支那在内的东南亚国家进行贸 同时期从广南出航的 44 艘中国沿海籍商船中,宁
[12]
易之事,其商品有稻米、硝石、硫磺、锡、铅等 。 波船亦有 25 艘②。实际上,大部分浙江籍商船的船
1670 年代,
前来台湾拓展商务的英国人也证实“郑 主、商客仍以闽、粤商人尤其是闽商为主。这一现
氏集团与交趾支那、柬埔寨及马尼拉等地均有若 象反映出当时中国主要沿海贸易港出现从闽南向
[13]
干交易” 。直到 1683 年,仍有郑氏商船抵越贸易, 江南地区北移的趋势。早在明后期,随着生丝和丝
当年从广南抵达长崎的第 16 番广东籍唐船之申 绸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外贸商品,江南地区日渐成
口中就提到,
“今年驶抵广南之外国贸易船,除东 为出口物资的供给地,而福建虽然从事海外贸易商
宁三艘外,余均不见,该东宁船忙完购米后,一艘 “ 闽不畜蚕,不植木棉”[19],
人较多,但受气候影响,
已于闰五月二十四日返回东宁,另两艘则与本船 可供出口的物资并不多。当时就有相当一部分的
[14]
同时驶离” 。 江南商品经福建海商之手由江南港口违禁运往海
(二)中国沿海民间散商 外,时人亦有“杭城之货,专待闽商,市井之牙,勾
海禁时期,在郑氏集团的商船之外,也有少量 捏名报税,私漏出洋”[20]之载。入清之后,华
同奸贾,
来自中国东南沿海的民间散商冒险往来于中越之 商将商船直接开到江南港口,不仅可以方便地选
间。据《巴达维亚城日志》记载,
1644 年“削发”
的中 购并装载出口货物,而且可以就地销售进口物资,
[15]
国人是出现于东京沿海“最早的一批商人” 。 大大减少转运的货物数量。因此,
既贩运中国丝又
1684 年,
“东宁已降服大清,施琅派其所属赏 转贩越南丝的闽商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江南购
功厅使官杨安舍及察荣官两人抵广南以召回郑氏 货、下海,从而将中、日、越三角贸易的贸易基地转
[16]
船只” ,久受海禁之苦的东南沿海人民也相率涉 移到浙江。可以说,这些宁波籍唐船,虽为浙江制
海出洋,郑氏海商的力量迅速为中国东南沿海民 造且冠其名,然而绝大多数实由闽商经营。
间散商所取代。 (三)侨居越南的华商
在这些海商中,大部分人员来自于闽、粤沿海 16 世纪后期以来,迁往东南亚各商埠侨居的
地区。1686 年,从广南抵达长崎的商客在“唐船风 华商日众,越南沿海各港埠的华商社区也随之壮
说书”中多次提到当年闽、粤商船凑集广南之盛 大,庯宪、会安、顺化等地均形成了颇具规模的
况,如第 73 番广南唐船“申口”言及,
“于春间曾有 唐人街。关于侨居越南北方和南方口岸的华商,
[17]
许多福建及广东船辏至广南贸易” ,第 76 番广南 《增补华夷通商考》亦有载,在东京,
“ 当地流寓之
“ 本年由福建方面来贩广南船特别
唐船也强调, 唐人数量众多”,广南“自古以来钦慕唐土,海陆之
[18]
多” 。据庯宪的中文碑刻记载,当地市场上的华商 往来不绝……其地亦有许多唐人侨寓”[21]。这些当
籍贯也主要为福建、广东,其中以闽南的漳泉地区 地华商不仅充当中国帆船对越贸易的代理商以及

居多 。还有不少闽粤商人向官府申领前往海南的 当地市场的中介商,而且不少经济实力雄厚者还
船引之后,
转而以海南船主的名义出洋贸易。 自己前往中国、日本或东南亚其他地区贩易,甚
1683 年后,在参与中、日、越三角贸易的华人 至更有居留广南之“唐人承国主之命舣船赴日贸
商船中,出现了宁波商船频频航往东京的现象,其 易”[22]。
总数甚至远远超过了福建、广东籍的商船。如 对于这些当地华商,
《华夷变态》中多有提及,
1674-1720 年间有 12 艘中国沿海省籍商船往东京 如自述“侨居东京有年,每年赴长崎贸易”[23]的著名
购货然后转售日本,其中仅宁波船就有 7 艘,另外 华商林于腾、侨居广南的华商陈添官、罗三官、杨
厦门船占 2 艘,泉州船、广东船和台湾船各 1 艘; 联官、许桢官、陈谐官、陈鸿官、韩挺政、史良舍、曾

①相关资料参见 Nguyen Dinh Nha,


“Population and customs and practices of Pho Hien”,
in Pho Hien:the Centr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e in the XVIIth -XVIIIth Centuries,
Hanoi:
The Gioi Publishers,1994,pp.108 -115;Nguyen Tuan Thinh,
“Stele of Chuong
Pagpda and the past appearance of Pho Hien”
,in Pho Hien:the Centr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e in the XVIIth -XVIIIth Centuries,
Hanoi:The Gioi Publishers,
1994,pp.142-144.
②笔者据陈荆和先生《清初华舶之长崎贸易及日南航运》一文中所整理《华夷变态》各卷有关从东南亚各港口航日的华舶
及舶主资料统计,
参见《南洋学报》第十三卷,第一辑,第 1-52 页。

- 23 -
四官等,并记载了其往返长崎贸易的具体细节①。 重要群体之一,在越南的各条对外贸易线上都颇
此外,西方史料亦散载一些越南本地华商的相关 为活跃,其地位甚至与越南市场上规模最大的中
信息,如英国东印度公司商务代表 Chapman 记述 国海商群体可堪一比。
1778 年的交趾支那之旅时就提到他在顺化曾借住 (四)侨居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华商
其家的华商王大舍 (On Ta Chia):
“渠系中国人及 在参与越南海外贸易的各类华商群体中,还
东京妇人之混血儿,素与广州通商,并学会了若干 有部分侨居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华商。隆庆开禁
欧洲人贸易之方法,渠极赞同吾人(即英国东印度 之后,下海贸易的华商骤然增多,东南亚各主要商
公司)与交趾支那(即广南)开辟贸易关系,盼望任 埠相继涌现出大批华商侨居社区。除越南的庯宪、
为公司之代理商以主持其事,吾人行船至王大舍 会安以外,还有菲律宾的马尼拉、暹罗的大城、柬
之家,其家乃中国人经常出入之处,盖因其职各为 埔寨的金边、马来半岛的北大年、马六甲与槟榔
[24]
报告华舶之进出港及征收关税。” 印尼的巴达维亚、万丹、巨港等。17 世纪中期以
屿、
根据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档案记载,
17 世纪末 后,东南亚商埠的华商社区在数量增加的基础上,
在东京当地华商中,最具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的商 规模也进一步壮大。这不但是华人商贸网络发展
人是一位名叫 Nitthoe 的留长发的华人船主。据钱 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为华人海商的贸易活动提供
江先生考证,此人即是长崎唐通事在风说书中所 了更加便利的落脚点和货物中转站,而东南亚各
[25]
经常提及的专门从事东京-长崎贸易的林于腾 。 地区之间的商业联系也因华商的舟贩往来而日益
作为侨居东京多年的华人,他在 1682 至 1708 年 紧密。就越南来看,邻近地区如柬埔寨、
暹罗、
马来
的 27 年间,经常来往于当地与长崎之间。在某些 半岛、爪哇岛巴达维亚和万丹等地的华商,多有在
年份如 1692 年,由东京贩日之船只有一艘林于腾 其居住地与越南港口之间从事短途贸易者。据法
船的记录,这不但显示出林氏势力之大,生意之 国学者的研究,17 世纪后期居于暹罗的华商常把
盛,更反映出越南本地华商在居住国海外贸易经 当地出产的胡椒运往广南,也有不少侨居柬埔寨
营上的重要地位②。另笔者据《华夷变态》等资料统 的华人到东京贸易[27]。黎贵惇《抚边杂录》、
《大南实
计,在 1674-1720 年从东京出航抵达长崎有记录 录》记录阮氏对外国商船的税收,就包括了东南亚
的 24 艘华舶中,船籍为东京的占 10 艘,除其中一 的暹罗、吕宋、巨港等地,来自于这些地区的商船
艘船主来源地不明之外,其余 9 艘的船主均可确 基本上均由侨居当地的华商经营,广南政权对其
[26]
定为东京本地华商 ,而这些商船所载商客亦以 税收额度较低,与中国商舶相当甚至更低④。而地
“彼地唐人”居多,有时甚至全为当地华人③。24 艘 处印支半岛南端的南圻地区,更是上述各地华舶
中的另外 12 艘船籍属中国,还有船籍未明的 2 汇集之处。由华人莫玖开发的河仙,18世纪曾有
艘。可以说,东京本地华商与来自中国东南沿海的 “小广州” “海外诸国帆樯连络而来”[27]。在
的称号,
华商在越南对日贸易中的地位不相上下。 当地不可胜数的“桅船”中,除了来自中国、东京等
总体来看,侨居越南沿海商埠的华商人数众 地的商船,也有侨寓暹罗的华商经营的该国船舶[28]。
多,长期流寓当地,熟知当地物产及风土人情。他 《嘉定通志》有载,河仙“龙川道……道前铺市,华
们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是经营越南海外贸易的 唐、高绵凑集,暹船多来贸易焉”[29],也常有暹罗华

①参见〔日〕林信笃,林春胜: 《华夷变态》,卷八,卷九,卷十一,卷十四至二十,卷二十六,卷三十三,东京:东洋文库,昭和
三十三年(1958)。
②1692 年林于腾船之“共申口”云:“本年由东京贩日之船,只有本船一艘而已。” 参见〔日〕林信笃, 林春胜: 《华夷变态》, 卷
十九,东京:东洋文库, 昭和三十三年(1958)。
③如 1692 年由东京抵长崎的第 59 番东京籍林于腾唐船上,所载 45 人全为“东京唐人” ;广南亦然,如 1688 年曾于广东
近海遇风的陈添官船,所载 95 名人均为“广南唐人”; 1691 年第 90 番广南籍唐船上,所载 68 人均属“广南唐人” 。参见〔日〕林
信笃,林春胜: 《华夷变态》,卷十九,卷十四, 卷十八,东京: 东洋文库, 昭和三十三年(1958)。
④《抚边杂录》详载如下: “上海艚到税例钱三千贯,广东艚到税例钱三千贯,回税例钱三百贯,福建艚到税二千贯,回税二
百贯,海南艚到税五百贯,回税五十贯,西洋艚到税八千贯,回税八百贯,玛 艚到税四千贯,回税四百贯,日本艚到回税亦如之
暹罗,到税二千贯,回税五百贯,吕宋艚到税二千贯,回税二百贯,旧港处艚到税五百贯,回税五十贯……”可见暹罗船、吕宋船
税额与中国福建船相等,旧港(即巨港)船则更低。参见〔越〕黎贵惇: 《抚边杂录》卷四, 西贡本, 1967 年,页 31b-32a。

- 24 -
舶载
“荷充铁子”售于嘉定的制造局[30]。藩安镇“多 新亚学报,
3(1).
通福建、广东、潮州、海南(原注:俗称琼州府为海 [6] Li Tana,Paul A. Van Dyke. Canton,Cancao,and
[31] Cochinchina:New Data and New Light on Eighteenth-Century
南)、西洋、暹罗诸国音语” ,此应与包括暹罗华舶
Canton and the Nanyang[J].Chinese Southern Diaspora Studies,
在内的各地商船频贩该地有关。
2007(1).
此外,侨居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华商不仅在侨 [7] Paul A. Van Dyke. Port Canton and the Pearl River
居地与越南沿海商埠之间从事短途贩易,而且部 1690-1845[D].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Delta, 2002:
分华商还在赴华、赴日或归航途中停靠越南,期间 426,
660-661.
多会进行一些商货交易。尽管此类华商人数不多, [8] Anthony Farrington. English East India Company

但地位不可小觑,越南与外界的部分商业交流就 Documents Relating Pho Hien and Tonkin [A]. Pho Hien:
the
Centr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e in the XVIIth -XVIIIth
是借助其贸易活动来完成的。
Centuries[C].Hanoi:The Gioi Publishers,1994.
三、
结语 [9][14][16][17][18][23][26]〔日〕林春胜,林信笃.华夷变态
[M].东京:东洋文库,昭和三十三年(1958):
2339,
392,431,
从 17 世纪中期前后到 18 世纪末西山起义爆 609,
612,608,
343,417.
发之前,作为越南海外贸易中最具影响力的外商 [10]〔日〕岩生成一.南洋日本町の研究[M].南亚细亚研
群体,华商主导了越南与日本、中国及东南亚的贸 究所,
1940:68.
易。他们主要来源于两大群体:来自中国的海商和 [11] Nara Shuichi. Silk Trade between Vietnam and Japan
in the 17th[A].Pho Hien:the Centr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e
侨居在包括越南在内的广大东南亚沿海各主要商
in the XVIIth -XVIIIth Centuries [C].Hanoi:The Gioi
埠的华商。具体来讲,这一时期参与越南海外贸易
Publishers,1994:378.
的中国海商包括郑氏武装海商集团和中国东南沿 [12] 曹永和.台湾早期历史研究[M].台北:联经出版社
海的民间散商。前者在清政府解除海禁之前纵横 事业公司,1979:377.
于包括越南沿海在内的远东海域,后者则是开禁 [13] 郑瑞明.台湾明郑与东南亚之贸易关系初探——
—发
之后赴越中国海商的主体,在籍贯上以闽、粤海商 展东南亚之动机、实务及外商之前来[J].台湾师范大学历史

居多,尤以闽商为众。而参与越南海外贸易的另一 学报,
(14).
[15]〔法〕玛丽-西比尔·德·维也纳.十七世纪中国与东
大华商群体也由两部分构成:侨居越南沿海的华
南亚的海上贸易[A].杨保筠译.中外关系史译丛(第三辑)
商和侨居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华商。前者为数众多,
[C].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225,222-225.
在越南的各条对外贸易线上颇为活跃,是除中国 [19]〔清〕王沄.漫游纪略 [M].笔记小说大观(第 17 册)
海商外经营越南海外贸易最重要的群体;后者参 [Z].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83:6.
与人数虽然有限,但也是越南海贸市场不可或缺 [20]〔明〕王在晋.皇明海防纂要 [M].万历四十一年刊,
的群体之一,在沟通越南与其他东南亚地区经济 扬州古旧书店据万历本油印.
[24] 陈荆和.承天明乡社与清河庯——
—顺化华侨史之一
联系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参与越南海外
页[J].新亚学报,1959,4(1).
贸易的各华商群体共同推动了越南融入远东海洋
[25] 钱江.十七到十九世纪初越南沿海的中国帆船贸易
贸易体系的进程。
[A].刘序枫主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九辑)[C].台北: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科中心专书,2005:306.
【参考文献】 [27] 武世营.河仙镇叶镇莫氏家谱[A].戴可来,
杨保筠校

[1][21][22]〔日〕西川求林斋辑.《增补华夷通商考》[M]. 注.岭南摭怪等史料三种[C].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收入泷本诚一编日本经济大典(卷四)[Z].株式会社明治文 231.

献,
1966:
328,325,328. [28]〔法〕保尔·布德.阮朝征占南圻和中国移民的作用

[2]〔日〕岩生成一.近世日支贸易に関する数量の考察 [J].王云祥译.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57,
(4).

[J].史学(东京),1953,
62(11). [29][30][31]〔越〕郑怀德.嘉定通志[A].戴可来,杨保筠校

[3]〔清〕大汕.海外纪事[M].余思黎点校.北京:中华书 注.岭南摭怪等史料三种[C].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局,
1987:
80. 226,
202,180.

[4] 李塔娜.越南阮氏王朝社会经济史[M].李亚舒等译.
北京:文津出版社,2000:75.
[5] 陈荆和.十七、十八世纪之会安唐人街及其商业[J].

- 25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