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山域搜救類教材 列印版A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80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

| 山域搜救類 |

中華民國 108 年 9 月消防署編印


目錄

目錄

|使用說明| ........................................................................................................ 1
|安全原則| ........................................................................................................ 2
|第一章 登山技能|......................................................................................... 3
第一節 登山基礎知識 .................................................................................................................... 4

第二節 個人攀登技能 .................................................................................................................... 6

|第二章 山搜戰術|....................................................................................... 19
第一節 事故現場指揮系統(INCIDENT COMMAND SYSTEM, ICS) ................................................... 20

第二節 搜索戰術 .......................................................................................................................... 26

|第三章 山域搜索|....................................................................................... 30
第一節 搜索理論 .......................................................................................................................... 31

第二節 失蹤者行為理論 .............................................................................................................. 32

第三節 追蹤術 .............................................................................................................................. 34

第四節 定位與導航 ...................................................................................................................... 37

|第四章 繩索救援|....................................................................................... 41
第一節 繩索與繩結(基礎繩結與工程繩結) .......................................................................... 42

第二節 繩索救助個人防護裝備介紹 .......................................................................................... 49

|第五章 繩索操作|....................................................................................... 59
第一節 靜態系統安全係數 .......................................................................................................... 61

第二節 固定點選擇與架設 .......................................................................................................... 61

第三節 機械效益 .......................................................................................................................... 63

第四節 系統設計 .......................................................................................................................... 64

第五節 戰術下降 .......................................................................................................................... 71

附錄 A 山域搜救個人裝備清單 ........................................................................ 73
附錄 B 團體救援裝備 ....................................................................................... 76
附錄 C 聯邦緊急管理總署(FEMA)野外搜救隊分級表 ................................. 77

I
使用說明

|使用說明|
本教材參考國內外山域事故搜救團體、教材等內容,將章節區分為 6 大類
別,分別為登山技能、山搜戰術、山域搜索、繩索救援、繩索操作及緊急救護
等。本教材為考量臺灣各縣市山區特性、山域搜救資源分布等因素,故內容著
、「原則性」
重於「共通性」 。
山域搜救任務千百種,無法設定單一標準答案或標準作業程序,應以基本
原則結合情境的差異性,進一步彈性調整執行操作或訓練。舉例來說,本教材
所提供的山搜戰術、山域搜索部分,需涵蓋地形、地貌、植被、水文等條件考
量,但仍有基本適用原則(如:民力單位與需用單位之間的授權關係、中華民
國相關法規等)
;而在繩索救援、繩索操作部分,技術操作方式會因個人習慣等
特性有所差異,故本教材以簡易、可應用的作法提供參考,實際教學時,仍應
以各縣市(或各單位)現有或預計採購的裝備為主。
最後,本教材目的係為能提供各縣市山域搜救教官團教學時的「基本藍圖
與架構」
,再由各縣市教官團依據縣市特性、狀況、設備及需求等條件,彈性調
整課程教學,以更符合實務性。

1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安全原則|
面對山域搜救行動,無論是新手、老手或訓練中的救難員,皆必須遵守基
本的安全原則,第一優先必須確保自己的安全,方能進行後續救援行動,本教
材以下提供基本守則,予使用本教材之人員參考並謹記於心。

一、 確保自身的安全:救難、救護的現場,必須確保自身安全。若自己於現場
受傷,等於多了一名傷患,將須多一組人員負責照護。不僅拖累救援進度,
更可能導致任務失敗。

二、 確保隊友的安全:救難、救護的現場,除照顧好自己之外,更不可妨礙別
人,必須確保隊友的安全。若過程中,造成隊友的受傷,同樣可能導致任
務的失敗。

三、 現場安全的評估:必須全面性考量自己、隊友及患者的安全,針對現場的
安全性評估,視需要將患者移動至安全地方,或是將現場有安全疑慮部分
排除後,方能進行患者之處置。

四、 感染病傳染的控制:為了不讓患者有機會透過你的皮膚、組織液、黏膜將
病毒或細菌感染自己,例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等高傳染性的病。因此,當處理患者時,須戴上口罩、手套,
必要時更應戴護目鏡或穿隔離衣。

五、 使用過的物品不隨意丟棄:所有使用過的器材、耗材,皆必須使用感染性
廢棄物的垃圾袋收集,且尖銳物品需有硬盒保護。待救援結束,回至城市
後,需將前述物品送至適當場所丟棄。

2
第一章 登山技能

|第一章 登山技能|

課程名稱 登山技能
授課時數 2 小時
良好的登山技能、登山風險知識與觀念皆為登山者、搜救人員應具
課程目標 備的能力,同時也能使搜救人員了解登山者心理狀態、強化山區活
動技巧,以提高搜索失蹤者成功率,也避免搜救人員身陷危險之中。
本章首先介紹登山基礎知識,分別從山的種類、登山活動類別、臺
灣山區特性等基礎登山知識,使搜救人員了解基本的認知。再進一
課程摘要
步介紹攀登技能,內容包含裝備選擇、使用與保養、營地選擇、糧
食計畫、炊事技巧、休息與前進步法等,以提升山區活動技巧。

第一節 登山基礎知識 ............................................................................ 4


壹、 山的種類 ........................................................................................ 4
貳、 登山活動的類別 ............................................................................ 4
參、 臺灣山區的特性 ............................................................................ 5
肆、 小結 ................................................................................................ 6
第二節 個人攀登技能 ............................................................................ 6
章節目錄
壹、 個人與團體裝備的選擇、使用與保養 ........................................ 6
貳、 營地選擇 ...................................................................................... 14
參、 登山糧食計畫 .............................................................................. 15
肆、 高海拔地區炊事技巧 .................................................................. 16
伍、 休息步法與前進技巧 .................................................................. 16

3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第一章 登山技能|

第一節 登山基礎知識

壹、山的種類

臺灣的土地有 70%以上的面積被山區與丘陵地所覆蓋,而從海拔 0 公尺的


平原到海拔 2 千多的山區,都有人們長期居住。3 千公尺以上,雖有大量的登山
者在此活動,但卻鮮少有人定居於此。正因如此,在全臺灣超過 200 座的 3 千
公尺與無數的丘陵,卻也吸引著熱愛登山的人們前往一探究竟。
臺灣山岳界,一般將登山活動區分為「郊山、中級山、高山」等行程。而
所謂「郊山」泛指一日能夠來回的低海拔山區,例如:臺北的陽明山健行步道、
臺中的大坑健行步道或臺北的四獸山等行程。其特點在於海拔低、距離城市近、
易達性高、從事該項登山活動的人也較多。
「中級山」則是以探勘或是拓荒路線為主軸的登山活動,雖不見得完全沒
有步道或路跡可循。但是,在臺灣中海拔的林相與地形當中,是相當不容易的
登山活動。這種登山活動往往會需要很好的定位導航能力、困難地形通過能力
等。
「高山」泛指 3 千公尺以上的山岳。而在這 200 餘座高山當中,又以「百
岳」為大多數人追求的目標。在臺灣第一次進行中央山脈大縱走時,為能進行
運補之用,故將臺灣的高山地區由北至南,分做北一段、北二段、北三段、南
三段、南二段、南一段、南南段等 7 個區段,後來逐漸演變成登山活動的區分。

貳、登山活動的類別

臺灣地區的山區活動可分為以下 3 類:

一、 為了生活而登山:

自明清以前至今,皆有為了生活所需而必須翻越山區進行各種人類活動的
事情。在日本時代以前,大多靠人力步行,也因此全臺各地留有相當多的古道、
官道。而也有些人家於山區進行農事,而農作物必須透過各種方式到城市或平
4
第一章 登山技能

地來販售,這也是為了生活而登山。

二、 為了調查而登山:

日本時代有名的博物學家鹿野忠雄,乃至近期的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
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黃美秀,皆為代表人物。為了地質、地理、生物、人文調
查等進行的登山活動稱之。這種類型的登山活動,是臺灣在基礎科學研究的根
基,現在所遺留下的山頂三角點,也是為了調查而登山的證據。

三、 為了休閒而登山:

自日本時代後期,山區原住民的抵抗行為已經逐漸減少,因此興起了以休
閒活動、以挑戰自我為目的的登山行為。而這樣的風氣在國民政府來臺之後,
一直持續著。也是目前大多數的登山活動種類。

參、臺灣山區的特性

臺灣在地質年齡上是相當年輕的島嶼,又有歐亞板塊、菲律賓海板塊、太
平洋海板塊等擠壓,因此在地質結構上與地形地貌的呈現上有相當的不同。同
時,臺灣島橫跨北回歸線、東接西太平洋島弧中段。以上的地理條件讓臺灣的
山區,充滿複雜性。
從地質上來說,臺灣在太平洋火環帶上,因此地震多、火山多、各種地質
營力也多。這樣的特性造成臺灣山勢多為陡峭、破碎。特別是在 1999 年的 921
大地震之後,臺灣山區花了相當久的時間才慢慢開始穩定下來。也因為每年會
固定在夏季受到颱風、冬季受到東北季風的影響,臺灣的山區風化狀況相當明
顯,故常見破碎的地形、石塊等,這些皆為增加登山活動的不確定因素。
從動植物分佈來說,同時具備熱帶、亞熱帶環境的臺灣,海拔從 0 到 3 千
公尺以上。這樣的環境特性,造就臺灣從熱帶到溫帶的植物分佈都有,而同時
代表臺灣擁有闊葉林、針葉林與高山草原的樣貌。動物則從小型哺乳類(例如:
松鼠)至大型哺乳類(例如:黑熊、水鹿)等皆存在於臺灣山區。因此,在臺
灣山區活動時,遇見動物的機率非常高,自然也有可能產生相對應的風險。

5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從登山步道建置狀況來說,臺灣的登山步道系統建置算相當完整的地區。
較親民大眾的路線,皆鋪設有碎石、木板、石板或水泥等不同的路面,同時也
會建置路標里程牌,提醒登山者。但是,對於中級山地區或較少使用的步道,
在維護上則比較沒有如此完善,甚至可能會有迷途的事件發生。
然而,臺灣過去在行政院孫前院長運璿的推動之下,也有東電西送的政策,
也因此橫跨中央山脈,也可看到由臺電所修築的「保線道」。而在古道的部分,
則以清朝古道、日治古道為主。但清朝古道距今時間較為久遠,日本時代也不
見得有再次修築,所以部分清朝古道的路基狀況並不好。

肆、小結

臺灣地區因地理位置、地質年輕等因素,造成地形、地貌、動植物多樣性
高,因此也造就臺灣登山活動的複雜性與種類較為多元,如果登山者沒有良好
的登山活動風險知識與觀念,那麼山區意外的發生機率相對也會不斷提升。其
次,臺灣山高且陡,工作型態的連假少且短暫,相對影響登山活動的安排,往
往造成高度適應不足,是急性高山症、高風險的活動樣態。這些對於臺灣的登
山者、山域搜救人員來說,皆是必須考量與面對的問題。

第二節 個人攀登技能

「要成為一名山域搜救隊員,首先要先懂得怎麼爬山。」這是一段山域搜
救人員應該要理解的話。如果不懂得怎麼在山區活動、不懂得登山者的心理狀
態、不懂得山區活動的技巧,不僅無法成功搜索失蹤者,更有可能會造成自己
的危險。
在本節中,將針對個人攀登技能區分為個人與團體裝備的選擇、使用與保
養;營地選擇;登山糧食規劃;高海拔地區炊事技巧等 4 部分說明。

壹、個人與團體裝備的選擇、使用與保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從事任何一個領域皆需特別注意的原則。本
部分將針對登山活動時需使用的生活裝備為主要說明;失蹤者搜索、繩索救援

6
第一章 登山技能

使用的設備則不在本部分討論範圍,將另於本教材「第二章 山搜戰術」、「第
四章 繩索救援」中詳細介紹與討論。

一、 10 項必需品

根據《登山聖經》一書指出戶外活動時必須帶齊的 10 項必需品(如圖 1),


而除了這 10 項外,其他大多為增加戶外活動的舒適性,與維生的關聯較低。10
項必需品,同時也是不區分戶外活動類別、天數、長度,都應該準備的戶外活
動裝備,也是山域事故防治很重要的推廣項目之一。這 10 項必需品的記憶口訣
為「航照工食宿保暖救水火」。這 10 項必需品建議應獨立一個小包裝,以便在
危難之時有備用品使用。以下就 10 必須品分別說明:

圖 1 戶外活動 10 項必需品
(一) 導航與定位系統

導航與定位的方式有相當多種,從傳統的時表定方位、透過太陽星辰的位
置判斷方為之外,長久以來最為可靠的就是指北針與地圖。現代雖有手機或是
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可以幫助我們,但仍舊受到訊
號強弱與電池壽命的影響,使用難易度上會較地圖指北針容易,卻不一定可靠。

7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定位與導航詳細的器材介紹、使用技巧等將於搜索技巧當中再詳細說明。

(二) 照明系統

照明系統的設備有很多,在山域搜救的環境當中,首先推薦使用頭戴式燈
具(或稱頭燈)。而放在 10 項必需品包內的,可以選擇一個體積較小的頭燈作
為備用。50 流明左右的照明已經可以提供自己於受困或需要備援的時候,仍舊
能夠提供生活所需要的照明。

(三) 工具系統

維生的環境當中,需要有順手的工具才能製造出更多的維生設備。多功能
刀或是工具鉗,都會是一個很好的選項。但是在挑選的時候,應該要注意以體
積小、確定功能都能熟悉的使用為主。在求生的環境當中,最常需要的是生火,
而生火需要有適當的木柴,所以至少要具備有刀子、鋸子的功能對基本的維生
是較為有利的。

(四) 備用食物

體積小、即食、高熱量、免沖泡、不會讓口腔乾燥的食物,是最能夠作為
備用食物的選項。軍用營養口糧是一個不錯的選項,但如果一次吃太多會增加
口水濃稠度,如果是水源不足的狀況時可能會造成其他的問題。另外可以選擇
的項目包含水果乾、堅果類、巧克力或是軟糖等食物,作為備用食物。要注意,
這裡的備用食物與糧食規劃中的備用食物是不一樣的概念。在糧食計畫的部分
會再有詳細的說明。

(五) 住宿系統

緊急避難帳、一塊 3 公尺乘於 3 公尺的雨布、一張太空毯,都可以是臨時


的住宿系統。如果能夠確實的將自己保持在乾燥、不會一直吹風的狀態,就能
減少失溫的情形。

(六) 保護系統

保護自己不受容易忽略環境的傷害,例如:紫外線、病媒蚊等,所以在保
8
第一章 登山技能

護系統內包含有防曬乳、護唇膏、太陽眼鏡、防蚊液等。

(七) 保暖系統

可以是備用的乾淨衣物或是一張薄薄的太空毯(Space blanket),一張鋁箔
太空毯如果完全將人體覆蓋著,大概可以提高體感溫度 2~5 攝氏度,同時也可
以減少體溫的散失。搭配緊急避難帳或雨布遮風的效果,在求生環境當中就能
夠確保自己不容易進入失溫。

(八) 救命系統

這邊指的是急救用品,除了在平時的急救包之外,另外準備一點創傷處理、
止血包紮、或是藥物讓自己在求生環境當中,還能夠做一些緊急的處置,不至
於因為小傷口的感染而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九) 備用飲水

一支濾水器或是一瓶淨水劑。都是可以作為備用飲水的過濾裝置。在求生
狀態下,燒水還是最合適的殺菌方式,但有的時候來不及燒開水或是正在脫水,
過濾也是一種選項。

(十) 生火工具

防潮火柴、打火機、鎂棒、火鐮等,可以在任何天候狀況下都生起火的工
具。火除了帶給人們溫暖與熱食之外,同時火也帶給人們安心的力量。
以上就是 10 項必需品的簡單介紹,最後要切記的一點是,無論是半天來或
是長時間的戶外活動,這 10 項必需品都應該要放在任何一個人的背包裡面,以
確保意外事件發生時,還有求生的可能。

二、 服裝系統

戶外活動的服裝系統,包含了頭頸部、軀幹、四肢,但不包含足部,將足
部的部分歸類在「行的裝備」
。戶外活動服裝系統的基本原則有二,第一是乾爽
濕冷;第二是多層次的穿法。而這樣的穿著方式,適用於所有的部位。

9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首先,先介紹「乾爽濕冷」
。人體感到最舒適的溫度,就是不會流汗保持皮
膚適度的乾燥,感覺到有一點點涼意。但如果是因為外界的降雨、降雪造成衣
服濡濕,或是因為流汗造成的衣服汗濕。在風寒效應的影響之下,就很容易造
成身體的不適。也因此,吸濕快乾的材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選擇。
第二個原則是多層次穿法,戶外活動時的環境因素較為浮動不固定,有陽
光照射時會覺得很熱、但是風一吹過來或是陽光被雲遮住、走到陰影處時,馬
上就又會覺得冷。在這種環境浮動的狀況下,通常採用多層次的穿著原則,比
較能夠調節體溫以保持乾爽濕冷的身體狀態。所謂多層次穿著原則,又有人稱
為洋蔥式穿法或三層式穿法,將服飾區分為內層吸濕快乾(或稱排汗)
、中層保
暖、外層防護。而多層次的部分,就是將中層的保暖拆開,拆成好幾個比較薄
的保暖層、比起一件非常厚的保暖衣來說更容易調節。

(一) 內層吸濕快乾

市售的排汗衣大致上可以區分兩種材質,其一是人造纖維以聚酯纖維
(Polyester)與尼龍纖維等 2 種為最大宗,人造纖維的排汗紗線從原料抽出之
後,會有各種不同的形狀有十字斷面也有圓孔斷面,在經過編織成布時讓內層
的孔徑比外層的孔徑小的原則,讓水份可以快速的從身體表面移出到衣服的外
層擴散。第二種就是天然纖維,天然纖維以羊毛、竹纖維為最常見的材質,這
兩種材質的特性與上述人造纖維的特性類似,因此也能夠達到吸濕快乾的效
果。然目前市面上所謂涼感衣、無感衣等,皆是透過一樣的原理讓身體保持乾
爽就能夠有涼快的感覺,但是戶外活動容易大量排汗,過於輕薄的排汗衣並不
利於這樣的使用條件,其原因在於每一塊布料會因為厚度在含水量上會有些微
的差距,越薄的衣服能夠抓住的水也就越少,換言之如果是在大量排汗的狀況
之下、外界濕度高的時後,過為輕薄的排汗衣其實還是無法完成保持身體乾燥
的工作。

(二) 中層保暖

保暖衣的主要目的是抓住身體散失出去的熱,熱的傳遞有接觸傳導、對流、

10
第一章 登山技能

輻射三種。而只要有熱源(這裡指的是人體)那就會有輻射熱。保暖衣之所以
會保暖,是因為厚度。無論是刷毛或是填充物(化纖填充或羽絨填充)都會製
造出空間讓這個空間裡的空氣被人體的輻射熱加熱,同時減少風直接接觸到人
體的傳導,所以才會覺得暖和。但並不是要無限制的感覺到保暖,而是要能夠
在保持乾爽濕冷的狀況下,還能夠覺得溫暖。那麼保暖衣也要具備良好的透氣
性。而不透氣的保暖衣雖也具有保暖功能,但就如同被塑膠布包裹,熱氣被留
在衣服內,但同時水氣也散不出去,使用者就會感覺悶熱。

(三) 外層防護

外層衣,又有人稱它為風雨衣、硬殼衣或是衝鋒衣。簡單來說,外層防護
是在保護人體不受雨水、強風的危害。所以只要有達到防風、防雨的衣服就可
以稱為是外層衣。與保暖衣相同,外層衣也要透氣否則同樣會覺得悶,常見的
外層衣有幾種做法。第一種就是以 Gore 公司的 Gore-tex 薄膜為最常見產品的風
雨衣,將這一層防水透氣的薄膜貼合在各種顏色的表布上,讓表布可以有防水
與透氣的效果。第二種則是以塗層的方式來製作,讓防水透氣的塗料塗在表布
上達到同樣的效果。但自從 Gore-tex 問世以來經過幾十年的時間,各家廠牌已
經做出非常多在透氣性與效果更好的布料可以提供選擇。同樣的,這種布料的
主要目的是防風與防水,所以並不會保暖。如果想要用它來取代保暖衣是不合
適的做法。
在服裝的部分,一般來說會比較建議穿著長袖與長褲,其原因在於臺灣太
陽強烈、蚊蟲很多,為了保護皮膚不被曬傷也減少蚊蟲咬傷的問題,所以長袖
長褲會是比較建議的穿著方式。然而在保暖衣的部分,則可以用風衣、背心、
刷毛衣、化纖填充衣、羽絨填充衣、披風等來視氣候狀況搭配。在行進間的穿
著建議,會是在剛出發的時候讓身體還有感覺一點涼涼的,這樣會比較不用在
行進間再次調節衣服的穿脫。而在行進的短休息時,可以利用披風或是風衣又
或者利用風雨衣來做擋風的效果,以避免著涼。服裝穿著部分,比較容易忽略
的會是在內衣褲的部分,一般內衣褲大多以棉質來製作,但棉質的布料雖然舒

11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適,可是在流汗或是濡濕之後不容易乾燥,穿著在內側的重要部位容易有黴菌
濕疹發作。
棉質衣服在戶外活動的迷思,許多坊間的書籍會比較不建議在戶外穿著棉
質的戶外服飾,原因在於棉質的纖維本身會吸水,所以不容易乾燥,但是棉質
的舒適感是很難被取代,因此可以在營地休息時換穿棉質衣服增加舒適感。也
可以讓白天穿著的排汗衣有時間晾乾。

三、 行的裝備

襪子、登山鞋、登山杖、綁腿是被歸類在行的裝備裡面。有關足部的保護
會是戶外活動乃至於山域搜救任務當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在山區所有的移動都
必須倚靠雙腳,也因此合適的鞋襪等材質。襪子的部分,如同衣服一般,棉質
的衣物不容易乾,在長時間穿著之後比較容易造成腳部的感染或是相關疾病的
發生,建議採用羊毛製成的襪子除了兼顧保暖之外,同時也較為透氣與快乾。
鞋子的部分,有兩大功能一定要具備。其一是防水,山區溫度較平地為低,
如果沒有防水又下雨,容易得到戰壕足(註:又名浸漬足(immerision foot)、海船
足(seaboot foot),是由于雙下肢長期靜止暴露于寒冷、潮濕環境中,局部血液迴
圈障礙引起的一種非凍傷性組織損傷。),對行的安全會造成困擾;第二則是需
要能夠有支撐腳踝的功能,登山鞋的鞋筒高度較高,且在腳踝轉折的部位有束
緊之稱的效果,因此對腳踝在重量背負跟較容易扭傷的環境下有比較好的支
撐。雨鞋雖然擁有很好的防水性,但是透氣性不佳以及對腳踝缺少支撐效果,
因此如果是在低海拔山區、且腳踝已經習慣背負重量長時間站立或行走的人來
說較爲適合,但仍舊有比較高的風險會造成踝部扭傷或是引發香港腳。

四、 住的裝備

住的部分,會包含睡袋、睡墊、帳篷或是緊急避難帳。在睡袋的選擇部分,
臺灣高濕多雨,較適合人造纖維填充的睡袋,羽絨的睡袋雖然重量較輕且保暖
性較高,但在後勤保養上較不容易,且下雨或濕掉之後就無保暖性。睡墊的部

12
第一章 登山技能

分,有自動充氣睡墊或是泡棉睡墊可以選擇,棉睡墊的體積較大,但重量較輕,
所以不容易因破損無法使用。自動充氣睡墊的舒適性較高,但是有睡墊產生破
損後就失去效果的風險存在。
緊急避難帳的部分,可以使用緊急避難帳(Bothy Bag)
。緊急避難帳是一個
源自歐洲山區體系的器材裝備(如圖 2),使用上就像是把自己躲在一個袋子裡
面一樣,大小的部分從 2 人~12 人份皆有。在山域事故救援上,使用 12 人的
Bothy Bag 可以在現場製造一個臨時遮風避雨、預防失溫的環境來處置患者,如
果遇到天候狀況不佳,也可以讓救難人員暫時躲避風雨(如圖 3)。緊急避難帳
不適合作為一般帳篷使用,原因有幾個,第一緊急避難帳沒有便利進出的出入
口;第二緊急避難帳雖可以使用繩索吊掛於樹上作為遮蔽,但仍需要從下方進
出。緊急避難帳僅作為現場臨時需要遮風避雨的時候使用。
山區所使用的帳篷,原則上以 3~4 人帳篷以下的容量較為合適,對於個人
所背負的重量不會太重,而且又有較好的睡眠品質來應付隔日複雜的搜救任務
(收納示意如圖 4)

五、 食的裝備

炊具、鍋具、餐具,這 3 項統稱為食的裝備。炊具部分的選擇,在不影響
自然生態的前提下,生火是個可考慮的選項,但因生火對環境的衝擊與影響是
永久性的,故應盡可能以現代炊具取代生火煮飯。現代炊具的選擇裡面,可利
用氣體(瓦斯)或液體(去漬油、煤油、汽油)作為燃料的炊具。如果要採用 3
人以上的團體糧食規劃方式,不建議使用較小爐面的爐頭,會有傾倒的問題(如
圖 6、圖 7)
。同時也不建議使用併爐(多顆爐頭併在一起使用)的炊事方式,
輻射熱會從爐面散出,如果併爐有較高的機會讓瓦斯罐的溫度超過可承受的溫
度(高山瓦斯 60 度、卡式瓦斯 40 度)那就會產生爆炸(如圖 5)。同時若使用
高山瓦斯,不應將瓦斯自行或送至瓦斯行回充填,高山瓦斯的鋼瓶與出氣口為
拋棄式的設計,並未有回充填的保護裝置,過去曾發生過不少案例,是因使用

13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回充瓦斯而造成氣爆。
鍋具的選擇上,不鏽鋼、陽極處理鋁鍋、鈦合金鍋都是好的選擇,建議可
帶大小不同的套鍋組,方便炊事時的調配。同時,也可搭配攜帶各種調味料(如:
香料罐等)來達到調味上的變化,比起一直吃泡麵或調理包,更能引起疲累時
的食慾。

圖 2 左:高山瓦斯;右:卡式瓦斯

圖 3 液體燃料(油)爐頭,可見油管 圖 4 小爐面高山瓦斯爐頭

六、 其他雜類

各項雜類的裝備裡面,包含太陽眼鏡、防曬乳、飲料沖泡包、維他命等。
因山域搜救不比休閒登山,因此在雜類裝備的部分並不適合帶太多。必要裝備
攜帶後,還有各種搜索、救援裝備要攜帶,重量上的考量是必須思考的項目。

貳、營地選擇

臺灣的山區特性是山高且陡,要能夠找到一隊人馬都能扎營的地方不太

14
第一章 登山技能

多,所以選擇營地的技巧就相當重要。選擇營地可以依照以下幾個原則來判斷:

一、 空間是否夠大:一個營地除了要具備睡覺的空間之外,也還要有一點腹地
作為炊事、搜索計畫或是裝備整理使用。同時,附近也應該要有上廁所的
空間。

二、 坡度:完全平坦的地方不一定適合紮營,原因是完全平坦沒有坡度對於排
水不利。

三、 取水:雖然不是每個營地都有溪流或是有水源,但盡可能的選擇在距離水
源地還有 2~5 分鐘走路的地方。一來可以取水,二來對當地的野生動物
有比較好的隔離,也相對不容易受到野生動物的襲擊。

四、 地面特性:營地的選擇上,岩盤地 > 矮草地 > 長草地 > 泥土地。除了


在睡眠品質上比較容易去掌握之外,同時對於當地場地的復原也有比較好
的保護。

參、登山糧食計畫

山區活動的裝備與食物重量都是錙銖必較的,尤其搜救又必須可快速前
進,對於負重會有更多要求。山區的食物原則上可以分做兩大類其一是「正餐」

第二是「行進糧」
。正餐指的是早餐與晚餐,午餐一般不會排入正餐當中,因為
登山時的行進是動態的,不一定什麼時候有足夠的地方可以停下來炊煮午餐,
所以如果把一小時的時間區分為行進時間 40~45 分鐘、休息 15~20 分鐘。可
以在休息的時間吃行進糧,高碳水化合物可以有快速的補充體力。
在登山活動的糧食規劃上,以高碳水化合物與電解質的比例為高,蛋白質
跟纖維素的比例較低。因為消耗的醣類需要快速的透過碳水化合物來補充,電
解質也是一樣會需要補充流出的汗水或是由尿液排出的量。蛋白質不容易攜帶
與保存、青菜水果的體積跟重量也都較重。因此可透過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飲食,
然後搭配各種香料來做簡單的食譜。比如說義大利麵水煮好之後,用大蒜鹽稍
微拌炒一下就是美味的一餐。

15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行進糧的選擇,則可以選擇堅果類、海苔、軟糖、巧克力。但盡量避免選
擇吃完之後會黏牙、會口乾舌燥的食物,否則對於水分的消耗會相對較大。另
外也可以準備一些如蜂蜜、電解質粉末放在水中,增加口感,在飲用的同時也
能夠補充電解質,避免抽筋或是體力消耗過多的問題。

肆、高海拔地區炊事技巧

臺灣的高海拔山區不少,在高海拔地區的炊事注意的重點主要在於氣壓較
低,所以水滾的溫度也不會太高(約 70~80 度)
,所以例如煮飯就比較容易煮
成米心沒透的狀況。
因此,如果要增加高海拔山區的炊事品質,可以透過壓力鍋(登山用的壓
力鍋體積較小、重量較輕)可以確保食物的煮熟的速度,同時也比較節省燃料。
一罐 230~250 公克的高山瓦斯罐,在爐頭火力全開的狀況下,大概可以燃燒一
小時。而一般高山爐頭的效率,煮沸一公升的水大約需要 5~6 分鐘。這樣大致
能夠規劃燃料的多寡。

伍、休息步法與前進技巧

在登山或山域搜救當中,除了會需要大量的走路之外,也可能會需要度過
一些困難地形。本章節主要會談「休息步法」與「第 3、第 4 級地形前進技巧」。

一、 休息步法

背負著體重 45%左右的背包、長時間的行走、長距離的行走,之後還可能
要再協助患者脫困,都需要大量的體力消耗。雖然選擇背負系統較好的背包可
以有效地分散背包的重量到身上,比較不容易疲累;選擇合適的鞋子、襪子、
鞋墊也能夠減少腳步的疲勞;如果地形許可使用登山杖也能夠減少膝蓋跟大腿
的負擔。除此之外,還可以透過步法的練習來節省體力。

一般沒有經過訓練的人,會用小腿作爲啟動的肌肉,這樣容易疲勞,同時
也容易造成小腿抽筋等症狀,在登山活動當中一天要走那麼多的路程,要練習
透過臀大肌與大腿作為啟動的肌肉群,同時保持上坡時後腳的小腿伸直讓小腿

16
第一章 登山技能

肌肉保持休息的狀態 (如圖 8)。

圖 5 登山休息步法說明
二、 第 3、4 級地形前進技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的 1950 年代,美國的山岳俱樂部(Serria Club;


Serria 是西班牙文,山的意思)發展出一套標示路線的方法,從這個基礎上,慢
慢演變至今的美國優詩美地分級系統(Yosemite Decimal System, YDS)
,將地形
的困難程度區分 5 個等級:

 Class 1:非常平緩的步道,可以輕鬆的走,受傷的機率不高(如:一般的
郊山健行路線、公園步道或逛街的馬路等路線)。

 Class 2:有一點難走的路,可能有的時候會用到手,但原則上還算容易行
走(如:勇腳或健腳等級的郊山路線、部分古道等路線)

17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 Class 3:坡度再陡一點,可能需要用到雙手一起來聯合攀登,如果有繩索
保護會很好,但大部分可以不需要。若墜落仍有致命風險(如:鳶嘴山等
路線)

 Class 4:坡度再陡一點或地形再破碎一點,需用到繩索保護才能確保安全
通過,若無使用繩索,有墜落的可能性。固定點與保護點通常可選擇天然
的,不一定需要帶 Cam, Nuts, 或 Friends 這種岩石保護點器械(如:北一段
的五岩峰、奇萊北峰登頂路段)

 Class 5:幾乎垂直的路線,必須要使用繩索確保,否則一定有生命的危險。
從這個第五級當中,又再區分為 5.0~5.15d(5.10 以上有 a,b,c 之分,但在
1960 年代最高就是 5.9,所以當初的 5.9 有可能是現在的 5.13c)。

第 3 級與第 4 級的路線,雖沒有一定需要繩索的保護才能夠通過,但仍舊
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若能準備一條繩徑 9mm 以上的靜力繩作為確保繩之用的
話,對隊伍的通過是有相當程度的保障。山域搜救人員常規會攜帶繩徑 11mm
的繩索做為主繩,也有隊伍會建議每位隊員攜帶一條繩徑 9mm 且繩長 10~20
公尺的繩索做為個人繩使用,以做固定點架設、困難地形通過確保或單人的下
降查探。

18
第二章 山搜戰術

|第二章 山搜戰術|

課程名稱 山搜戰術
授課時數 2 小時
藉由事故現場指揮系統(Incident Command System, ICS)的介紹,使
搜救人員能初步了解整體性操作概念,進而從戰術著手,節由搜索
課程目的
與救助介紹,認知搜索為具縝密之行為,需考量極多之因子,針對
現場進行不同搜索戰術之規劃,以期提高搜索成功率。
本章介紹 ICS 的原則、架構與操作概念,並以山域事故事件為例,
運用範例詳細說明,使搜救人員能在執行任務時,了解組織化的概
課程摘要 念。更進一步介紹搜索戰術的急迫性指標、常用搜索戰術等,協助
搜救人員於搜救前掌握要前往的環境、評估失蹤者危險的急迫性
等,以利後續搜索戰術之擬定。

第一節 事故現場指揮系統(INCIDENT COMMAND SYSTEM,


ICS)...................................................................................................... 20
壹、 原則與架構 .................................................................................. 20
貳、 操作概念 ...................................................................................... 22
章節目錄
第二節 搜索戰術 .................................................................................. 26
壹、 搜索急迫性指標 .......................................................................... 27
貳、 常用之搜索戰術 .......................................................................... 28

19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第二章 山搜戰術|

第一節 事故現場指揮系統(Incident Command System, ICS)

事故現場指揮系統(Incident Command System, ICS)發展於美國 1970 年代


的指揮系統,原是針對 1970 年加州山林大火所做出的檢討,其發源取自軍方由
上而下的官僚管理系統,區分為管理幕僚與功能幕僚兩大區塊。因此,在 ICS
執行當中,非常強調層層匯報、層層負責的概念(如圖 9)。

圖 6 事故現場指揮系統架構
壹、原則與架構

ICS 指揮系統具有以下幾個特點與基本要求:

一、 具備共同的詞彙:各機構在應變時所使用的功能、機構、資源、位階或頭
銜,皆使用標準化詞彙,並避免專業術語或縮寫。

二、 模組化:由上而下的設計,依據事故範圍擴大或縮小組織的架構。

三、 指揮:指揮鏈、管理範圍(分 3~7 組,避免超過 5 組)


、統一指揮(層層
負責)

四、 適用於單一組織單一專長、單一組織多種專長、多種組織多種專長的指
揮。

20
第三章 山域搜索

表 1 ICS 組織及工作內容
組織 工作內容
管理幕僚:分為指揮官、發言人、安全官、聯絡人,必要時增加專家顧問。
1. 確認指揮權、組織應變團隊。
2. 確保事故現場應變能安全進行。
3. 對內、外部機構提供必要資訊。
4. 與相關機構建立、維持合作關係。
5. 評估現場狀況。
指揮官 6. 建立事故現場指揮所。
7. 決定啓動的功能分組。
8. 監控各功能分組應變的效率。
9. 訂定事故應變目標、決定應變處置順序。
10. 主持會議、批准新聞發佈與資源需求。
11. 確認指揮轉移與解除事故。
對外提供經過指揮官批准得以發佈的訊息、擬定
發言人
新聞稿、辦理記者說明會。
評估事故現場的安全環境與危害物質、確認所有
安全官
人的安全防護與交接、審核行動計畫的安全性。
對內聯絡相關機構、監控事故應變進度、提供各
聯絡官
機構解除動員時機與流程。
專家顧問 依照災害種類所諮詢相關領域的專家或學者。
功能幕僚:分為執行組、計畫組、後勤組、行政財務組等四大功能組,細項再
由這四大功能區分。
1. 操作者、執行人員、第一線、前線。
2. 完成指揮官交付的任務。
3. 執行各項技術操作。
執行組
4. 參與計畫擬定(單位主管)。
5. 必要時得修改執行計畫以達成目標。
6. 提供執行上的意見給指揮官或計畫組。
1. 以過去的資訊,擬定現在與未來的執行計畫;
計畫組 分析主客觀因素。
2. 維持資訊的正確性。

21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組織 工作內容
3. 搜集與分析客觀因素。
4. 提供現況資訊與預測未來變化。
5. 預備替代方案。
6. 主導幕僚會議。
1. 勤務功能(Service)
:維持組織運轉的持續性(人
員的食衣住行、緊急醫療、差勤記錄) 。
後勤組
2. 支援功能(Support)
:任務所需要的硬體設備、
能源、物資籌措與調度。
1. 審計各項開支。
2. 災後復原紀錄。
行政財務組 3. 訂定開口契約:確保後勤能買到東西。
4. 其他部門的互助協定。
5. 傷害或損害紀錄。

貳、操作概念

當山域事故事件發生,119 接獲通報之後,ICS 在事故初期即展開,待後續


支援到達後,也需考量架構、指揮權等轉移事項。當最後被發現地點(Place Last
Seen, PLS)掌握後,計畫也應隨時修正(如圖 10 至圖 16)。
最後,ICS 架構雖屬於較官僚形式的架構,但仍需具備彈性概念。事故初期
因人力較少關係,可採垂直性的展開架構;待後續人力增價後,將逐一展開相
關組別。倘若人力一直不足,那麼身兼幾組是可被允許的,唯需要區分個人職
掌與有管理匯報的制度。身為第一線的救災人員,大多數皆為功能幕僚下設的
執行單位,雖較少能參與 ICS 管理幕僚的決策。但是,若了解 ICS 的架構,可
幫助救災人員在執行任務時,具有組織化概念,相對也能避免因觀念摩擦,而
與上層人員起衝突。另外,若遇到其他救難團體欲加入,也應依照現場的指揮
系統參與指揮,避免獨斷獨行。

22
第三章 山域搜索

圖 7 ICS 運用步驟(1/7):期初派遣之組織與架構

圖8 ICS 運用步驟(2/7):支援到場及權責轉移

23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圖9 ICS 運用步驟(3/7):大隊層級指揮幕僚架構

圖 10 ICS 運用步驟(4/7):期初戰術面應執行事項

24
第三章 山域搜索

圖 11 ICS 運用步驟(5/7):期初搜索資訊傳遞鍊

圖 12 ICS 運用步驟(6/7):掌握 PLS 後訊息傳遞鍊

25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圖 13 ICS 運用步驟(7/7):發現失蹤者後應執行項目

第二節 搜索戰術

山域事故事件的救援區分為「搜索」與「救助」等 2 個部分。搜索是人的
位置未知,而需將其找出;救助則是已知人的位置,接著將其救出,兩者工作
不大相同。搜索好比找尋失蹤人口,也因此在搜索的戰術運用上,就要像警察
在找犯人一樣的模式進行。首先要先劃定區域,然後制定搜索計畫、編排搜索
人力,接著再去做旁系的調查(如:失蹤者的基本資料、常穿著的鞋子尺寸、
背包的顏色、服裝的顏色、生物記號等)
。此外,在搜索任務展開之前,皆應先
具備以下幾個要素:

一、 當地的地圖:小區域山區(1/5000)、大區域山區(1/25000)的等高線地
形圖。

二、 警方的交通管制與山區管制:包含整個步道連貫區域的出入口都應安排警
方做交通管制與下山者的調查。部分郊山失蹤案件後續皆證實失蹤者由其
他同一山域的登山口自行返家,故交通與上山管制是必要的。另外,針對
失蹤者入山登山口的上山管制也為必要之舉,無論是用搜救犬、追蹤術等

26
第三章 山域搜索

搜索技巧,皆期能以不破壞環境為考量,以增加搜索成功率。若一直有人
持續從同個登山口入山,那麼跡證也較容易被破壞,相對增加搜索難度。

三、 失蹤者的登山計畫:除制式登山計畫外,包含失蹤者在山上的打卡記錄、
社群媒體發文等,皆可做為計畫的指標。

壹、搜索急迫性指標

在介紹搜索戰術前,需先了解搜索急迫性的指標。此指標可協助確認失蹤
者在失蹤後,評估其有無能力自行存活一陣子,或急需立即救援以避免死傷。
搜索急迫性指標是由美國國家搜救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earch and
Rescue, NASAR)所發展,根據幾個向度的計算,若分數越低,急迫性相對也就
越高。指標總共分成 3 個層級:8-11 分(緊急出動)、12-16 分(評估後出動)、
17-21 分(評估與調查後行動)。以下 5 種指標,不僅提供搜救人員了解失蹤者
是否有立即急迫的危險,更可藉此分析搜救人員對於所要前往的環境,應預先
做好的準備(如表 2 至表 6)。

表 2 搜索急迫性指標-基本資料
類別 項目 分數
非常年輕 1
年齡 非常老 1
其他 2-3
已知的疾病或傷害 1-2
健康狀況 健康 3
已知死亡 3
1人 1
患者人數
不只 1 人 2-3

27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表 3 搜索急迫性指標-天氣狀況
項目 分數
已存在的危害天氣(颱風、地震、豪雨、暴雪等) 1
8 小時內會有危害天氣 1-2
8 小時後會有危害天氣 2
不會有危害天氣發生 3

表 4 搜索急迫性指標-裝備狀況
項目 分數
所處環境中不適當的裝備 1
所處環境中有疑慮的裝備 1-2
適當的裝備 3

表 5 搜索急迫性指標-患者經驗
項目 分數
無經驗、對該環境不熟悉 1
無經驗、對該環境熟悉 1-2
有經驗、對該環境不熟悉 2
有經驗、對該環境熟悉 3

表 6 搜索急迫性指標-地形與危害
項目 分數
已知是有危害的地形或其它危害因子 1
很少或無危害 2-3

貳、常用之搜索戰術

戰術是現場進行的方式,透過各種不同搜索戰術的混合使用,可以增加搜
索的成功率。然而,若持續在步道上進行粗略搜索,而不去碰效率低但覆蓋率

28
第三章 山域搜索

高的格狀搜索,很有可能該搜索皆是徒勞無功。畢竟如果迷途、墜崖的失蹤者,
並不會在步道上容易被看到,甚至留下跡象。搜索無疑是山域搜救工作當中最
為困難的一部分,從指揮層級到執行人員皆需要不斷練習,才能夠熟悉各種戰
術與搜索術。
一、 粗略搜索(Bastard Search):
搜索任何明顯的標的物。快速、粗略、大目標的搜索,搜索的目標包含停
車場、登山口、山區目標物、受難者家裡等。
二、 快速搜索(Hasty Search):
快速搜索處女地。10-12 人為一個搜索單位,撒入尚未搜索過的區域,撒入
後再以 2 人一組的方式進行格狀搜索。
三、 關鍵點搜索(Choke Point Search):
以地形要點作為搜索的目標。溪流、兩溪交匯處、鞍部、山頂等作為搜索
標的。
四、 陷阱搜索(Track Trap Search):
在山區行走時,有些植物或人為物品(如:鐵絲、帶刺等植物)可能會勾
下一些毛髮、布料或可看到行走過的痕跡,這些稱之為「陷阱」
。在動物學界也
常用同樣的方式來尋找野生動物,再搭配人的行走習慣(如:刀切斷草木的痕
跡、木頭被折斷的痕跡等),也能幫助找到失蹤者。
五、 格狀搜索(Grid Search):
格狀搜索是最常使用,也是搜索覆蓋率最高的搜索方式。透過地圖劃分搜
索區域,該格子大小可以大到 1,000 公尺x1,000 公尺,或小到 10 公尺x10 公
尺,端看搜索的區域與人力能達到多少的覆蓋率。進行格狀搜索時,不區分地
形,若遇到格狀內有溪谷或峭壁時,也應進行下切或垂降搜索。
計畫組透過執行組的訊息(如:筆錄、搜索結果、最後被看見的地點、最
後被知道的地點等)來制定搜索區塊。搜索區塊可能因為新的事證有所調整
(如:放大、縮小、轉移),以 3~4 人為一搜索單位,進行該格狀內的搜索作
業。
由於格狀搜索是相當縝密的搜索行為,因此以效率來說並不高,但搜索覆
蓋率最高。如果地形稍微複雜,可能需要 3.5 小時才能覆蓋 1 英里見方的區域。

29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第三章 山域搜索|

課程名稱 山域搜索
授課時數 4 小時
藉由搜索、失蹤者行為等理論,搭配追蹤術、定位導航等技巧,以
課程目標
及第二章的搜索戰術,期能增加搜索的成功率。
本章介紹搜索理論常用名詞、失蹤者行為理論等資料,使搜救人員
以科學角度更了解搜索方法、失蹤者行為模式等資料,以能夠縮短
課程摘要 盲目搜尋時間。同時,更搭配介追蹤術、定位與導航的技術等,內
容包含追蹤痕跡注意內容、地圖指北針使用、地圖判讀、方向維持
等,以利更精準縮小搜索區,增加搜索成功率。

第一節 搜索理論 .................................................................................. 31


第二節 失蹤者行為理論 ...................................................................... 32
第三節 追蹤術 ....................................................................................... 34
第四節 定位與導航 .............................................................................. 37
章節目錄
壹、 地圖指北針之使用 ...................................................................... 37
貳、 地圖的判讀 .................................................................................. 39
參、 方向的維持 .................................................................................. 40

30
第五章 繩索操作

|第三章 山域搜索|

第一節 搜索理論

目前在山區搜索所使用的搜索理論建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美國海
軍所發展出來,目的在找尋海上或是路上的失蹤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
後同樣的被美國海防部隊、美國國家搜救手冊上推動。所謂的搜索理論是透過
數學模式來達到最大搜索效益的方法,也因此會有許多數學的計算,但由於大
多無法準確的量化所以都會是以「可能性」的方式來呈現。
以下介紹幾個與搜索理論常用的名詞:

一、 有效搜索區域(Z)
:係指搜索人員(器材)在有效的範圍、體力、速度上
能夠包含的區域。而 Z=有效搜索寬度(W)x 搜索速度(V)x 所花費時
間(T)。

二、 覆蓋率(C)
:指搜索場域當中的有效搜索區域,C=Z / 總搜索面積(A)。

三、 有效搜索寬度(W):有效搜索寬度會受到偵測器(人、狗、器械)敏感
度、環境因素而有所改變。雖然無法準確的量化,但可以這樣理解。當一
個搜救者走在他的路線上時,視線可以覆蓋的寬度(依照搜索目標物的大
小)稱為有效搜索寬度。當搜索物件很小(如:衣物纖維)那麼有效搜索
寬度就會很低;反之(如:背包)那麼有效搜索寬度就會變大。

四、 可能區域(POA):指搜索目標所處的區域大小或地形範圍。

五、 偵測率(POD):指在目標區域當中,搜索目標能被偵測的機率。偵測率
與覆蓋率有關,當覆蓋率越高的時候,物件偵測率也就會越高。

六、 成功率(POS):特定區域的搜索成功機率。POS=POAxPOD

七、 最後被看見地點(PLS)
:搜集資料的過程當中,由其他人或是失蹤者自己
最後提供的「確切」地點。

八、 最後被知道地點(LKP):最後被知道的地點,可能不是「人」可能是失

31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蹤者的衣物、背包、或是扎營的地方等等。

進行搜索的時候透過後續要介紹的失蹤者行為理論、追蹤術與前一章提過
的搜索戰術,搭配搜索理論可以增加搜索的成功率。

第二節 失蹤者行為理論

1977 年,William G. Syrotuck 做了個失蹤者的行為研究,分析各種案件最後


被找到的狀況,發現到:

一、 有步道的區域:22%的人在步道上被找到、61%的人離開主要步道(其中
34%是因為超捷徑、22%是聽到或感覺有文明活動、5%在密林中迷路)、
11%在危險區域、5%的人因醫療相關因素在步道上或附近。

二、 荒野:62%在步道交界處被找到、23%停留在密林中、8%前往人類可能活
動的區域、4%在危險區域。

但這個常模(常模為解釋測驗結果的參照依據,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樣本團
體在測驗上實際得到的分數之分佈)來自美國的研究,是否適用於臺灣的行為
模式是存在討論的空間,然而目前臺灣尚未有類似的研究進行分析,因此先行
借用美國的常模可以協助制定搜索計畫。
既然是登山活動,那麼應該知道登山者的行走速率,能夠估算出來失蹤者
距離 LKP(最後被知道地點)或 PLS(最後被看見地點)多遠,目標區域應劃
分多大。根據蘇格蘭登山家在 1892 年時候提出的 Naismith’s Rule,在步道上行
走每一小時約可走 3 英里,若是拓荒的路線約 2 英里/小時。但因上下坡關係,
所以再加上每上升海拔 2,000 英尺增加 1 小時,當坡度小於 12 度時,每下降 1,000
英尺減少 10 分鐘;大於 12 度時,每下降 1,000 英尺增加 10 分鐘。
後來 William G. Syrotuck 更提出不同背景、地形與 PLS 的距離。以登山者
為例,在距離 PLS 0-4 英里的範圍內發現失蹤者的機率是 92%,而中位數的登山
者會出現在距離 PLS 約 2 英里的範圍(如表 7)
。這對搜索戰術上實質的幫助是,
在已知失蹤者 PLS 後,根據失蹤者的背景資訊,可以透過失蹤者行為分析的常

32
第五章 繩索操作

模資料,建立一個更加侷限與精準的搜索計畫,能夠縮短盲目搜尋的時間。

表 7 各類型登山者對應 PLS 距離、搜索成功機率(平坦地形) 單位:英里


類型
1-6 歲 7-12 歲 獵人 登山者 老人 其他
成功率
25%成功率 1-1.6 0.8-1.2 1.0-1.6 1.4-2.4 0.8-1 1.1-1.6
50%成功率 0.6-1.7 0.7-2.0 0.9-2.2 1.0-3.2 0.7-1.2 0.5-1.8
75%成功率 0.5-2.1 0.2-2.2 0.1-2.3 0.2-3.3 0.1-1.3 0.1-2.8
92%成功率 0-2.2 0-3 0-3 0-4 0-3 0-4
中位數 1.1 1.2 1.6 2 1 1.6

山區地形有上下坡,大多數的失蹤者最後被發現的地點多在往下坡的位
置。即便下坡可能增加墜落風險,但因下坡與下山是同樣的心理概念,因此多
數人還是會選擇往下走(如表 8)。另外,中位數欄位中,老人部分未標示上下
坡,主要是因維持在差不多的海拔當中,沒有刻意的上下坡行走。
從失蹤者行為研究當中可以發現,一但登山迷途有較高的機率會往下山的
方向走,且距離大約在 2 英里的範圍之內。那麼初期在設定搜索目標區域時,
也就應以 PLS 為中心的 2 英里為範圍先進行搜索,較能提升成功機率。

表 8 各類型登山者對應 PLS 距離、搜索成功機率(山區地形) 單位:英里


類型
1-6 歲 7-12 歲 獵人 登山者 老人 其他
成功率
0.1 上坡 1.8-2.8 0.5-1.8 0.6-1.6
25%成功率 1-2 下坡 2-3 下坡
0.5 下坡 下坡 下坡 下坡
0.5 上坡 0.5 上坡 0.7-3.1 0.6-3.6 0-2.4
50%成功率 0-3 下坡
0.5 下坡 2.1 下坡 下坡 下坡 下坡

1.5 上坡 2.0 上坡 0.8-4 0.4 上坡 0.4 上坡 1.4 上坡


75%成功率
1.4 下坡 4.0 下坡 下坡 6.1 下坡 2.6 下坡 3.1 下坡
中位數 0.3 下坡 1.6 下坡 2.0 下坡 2.5 下坡 1.2 1.6 下坡

33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第三節 追蹤術

追蹤術是搜索當中很重要的一項技術。但追蹤術並不是一個容易上手的技
術,有人天生適合作為追蹤者,他們具備對微小事物的探查能力、對不尋常的
跡象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因此,在山域搜救隊伍當中,應該特別培養一些隊員
專門成為追蹤者。山區搜索部分,臺灣的平均氣溫很高、地形起伏很大或是以
空拍機搭配紅外線鏡頭,也不容易進行完整的搜索。特別當這個失蹤者已經沒
有在活動或是被泥濘覆蓋後,紅外線的偵測率也就會降低。這時還是要仰賴地
面的追蹤部隊,犬隻是很好用的追蹤者,但山區搜索氣味會隨著風、雨其他動
物被掩蓋,在犬隻搜索上工作時間與距離都需要另外考量。
在登山活動的過程當中,可能會遺留下一些線索,這些線索就能夠讓搜救
人員來追蹤使用。追蹤就很像是童話糖果屋裡面的麵包屑,要一直不斷的有線
索才能持續追蹤。登山時的線索如下:

一、 足跡:凡走過必留下足跡。尤其臺灣多密林,足跡追蹤首重地表植披的微
跡觀察、壓痕折痕方向等。

二、 氣味:行走過遺留在土地或草上面的氣味大概可以維持 8 小時。

三、 垃圾:各種尺寸的垃圾,包含食物包裝的截角、廚餘都可以指向人類活動
的痕跡。

四、 裝備:發生意外時所留下的器材。

五、 排遺:大小便的痕跡。

六、 生活痕跡:紮營、炊事過、行走過的痕跡,最容易被遺留下來。也能以較
可能過夜的地點,搜尋相關生活痕跡。

這些痕跡都是搜索人員應該要注意的內容,但足跡卻可以很明確地指向某
個特定的人。身高會與腳部的大小有關、也會與步距有關、這個人的體能狀況
會與遺留下來的足印深度有關,行走還是跑步留下的足跡也會大不相同。所以
可以從這些痕跡來找到失蹤者。但首先必須要做一些記錄,內容應包含:

34
第五章 繩索操作

一、 失蹤者當天所穿的鞋子的品牌與型號(與鞋底的齒痕有關)。

二、 失蹤者鞋子的楦寬、跟寬、足長、跟長(如圖 17)。

三、 失蹤者的走路習慣:鞋底磨損的部位,可由家中其他鞋子來了解。

圖 14 鞋子各位置對照說明

有了這些資訊之後,追蹤人員應製作一根追蹤棍。需要的器材包含一根棍
子與兩條橡皮筋。這兩條橡皮筋分別會標示出足長與步距。第一條橡皮筋由棍
子的前段量測到鞋印的腳跟,作為足長的記號(如圖 18)

第二條橡皮筋為前腳腳跟到後腳腳間的距離,這個稱為步距。在發現腳印
之後,在腳跟的位置標示弧線記號,並且以斜線標示左右腳,左腳標示在左邊、
右腳標示在右邊。然後再畫一個箭頭作為行進方向的記號,並且保持足印的完
整。在進行足跡追蹤的時候,拿著追蹤棍,由步距標示記號放置在足印的腳尖
處,以扇形方式掃探,會發現下一個足印。以此類推可以找到失蹤者的行進方
向。有經驗的追蹤者,可以仔細觀察幾組腳印之後,就能目視足印追蹤,到足
印較為混亂的區域才再次使用追蹤棒來進行追蹤(如圖 19)。
腳印地尋找部分,不一定會是很明顯的足跡,這些足跡可能會是被翻攪過
的樹葉,或是部分沾上泥土的樹葉、凌亂的石堆、模糊的鞋印、被刮過的地衣
苔蘚類植物、土壤被蹬踏的痕跡等,皆可能會是追蹤的要點。如果失蹤者有墜

35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落的可能,那麼在步道的邊緣可能會遺留下滑落的土石或是足跡滑脫的痕跡,
這些都有助於判斷是否有人員從邊緣滑落。
追蹤是門很大的學問,也是需要不斷的練習。老練的獵人對於他所處的獵
場當中每個動物的習性都能非常了解,但對於人可能沒有那麼熟悉,同樣的要
能夠練習追蹤,必須要經常性得去練習發現在日常周圍當中很細小的不一樣,
這樣才能夠在山域事故搜索時發現微小的事證,來增加搜索的成功機率。

圖 15 足長與步距示意

圖 16 標記足長與步距示意

36
第五章 繩索操作

第四節 定位與導航

山域搜救作業當中,定位與導航的技術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無論是對現場
的執行人員或者是對管理幕僚在制定搜索計畫時,都是一樣重要。如果只依賴
GPS,而不使用地圖與指北針,那就如拿著一堆資料在空中比畫,無法很明確的
把資訊用「看得到」的方式做傳遞。當把 GPS 的航跡資料下載,疊印在紙本地
圖上、搭配各種跡證的標示,將能夠更清楚明白的理解現在哪些區域已搜索過、
在哪裡發現過什麼東西。如此一來,才能更精準的縮小搜索的區域,增加搜索
的成功率。
山域搜索,相較於倒塌建物或是火場內搜索而言,是更加困難的項目。原
因在於環境並非侷限,而是非常廣大,且地形的落差也比一般建物更加的複雜。
因此,在搜索工具與戰術的運用上要更加系統化,才能夠增加搜索的成功率。
本章節將提到地圖指北針的使用、地圖判讀、以及方向維持等 3 個主要的技巧。

壹、地圖指北針之使用

即便現在的 GPS 製作非常精良,但在山域事故搜索的作業上仍舊建議使用


地圖指北針,其原因在於 GPS 雖然好用,但要在地圖上作業的時候沒有指北針
來得容易,無論是要進行粗略搜索、格狀搜索、或是其他搜索戰術的執行,最
終都還是要回歸紙本地圖上作業。這個時候透明底板式的指北針還是有他的優
勢存在。但 GPS 在格狀搜索時,因為有航跡紀錄,可以更準確的了解在覆蓋率
上的程度為何。再搜索熱區進行二次或三次搜索的時候,也可以幫助搜救人員
設定未搜索過區域。換言之,每一種工具都有他的優點也有其限制。
透明底板式指北針,是大多數登山者的選擇,最大的優點是在地圖上作業
的時候可以作為尺規,也不會影響到地圖的判讀。而透明底板指北針的使用只
有三個步驟:

一、 轉動旋轉盤至所需的角度

二、 轉動指北針使「矢印與指針」疊合

37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三、 沿著方向線前進

當已知前進的方位角時,可直接依照上述的 1、2、3 順序操作。如果是要


量測目標物的角度,那就依照 3、2、1 的方式來操作,先以方向線瞄準目標物,
轉動選轉盤使矢印與指針疊合,然後所得到的角度就是方位角。如果是在地圖
上作業要知道目標物的方位角,也是 3、2、1 的方式操作。這樣透明底版式指
北針就能在地圖與現地的判讀上有精準與快速的操作(如圖 20)。

圖 17 透明底板式指北針

位置的報讀,如果有 GPS,只要調整到適當的 GPS 定位方式那麼就能夠以


經緯度的方式來進行報讀。使用 GPS 的經緯度報讀時,應先了解自己使用的座
標系統為 TW97(WGS84)系統還是 TW67,雖現在大部分的手持式 GPS 機器
採用 TW97 系統,但仍應先確認。確認完成之後,在 GPS 上會顯示座標(如:
玉山山頂 E120°56' 56", N23°28' 14")報讀時,則應報讀「座標為 東經 120 度 56
分 56 秒 北緯 23 度 28 分 14 秒」

可是如果今天使用的是地圖與地圖指北針的位置判讀,那麼就必須要利用
方格座標的方式來作為報讀。在製作地圖的時候,大多以橫麥卡托圓柱投影法

38
第五章 繩索操作

來製作,取中央經線以 2 度、3 度、6 度等方式來區分,臺灣的地圖大多都採以


2 度分帶法來進行繪製,在臺灣這種小區域裡面變形的區域會更少。也因此,在
繪製地圖時會有方格的座標出現,經緯度還是經緯度,投影過後重新區分座標
就稱為方格座標。以臺灣的地圖為例,曲東經 121 度為中央經線,而在方格座
標中 X 軸的標示就是地點與中央經線的距離。Y 軸數字則代表與赤道的距離。
由於二度分帶方格座標無法在沒有工具的狀況下精準到 1 公尺,因此會粗略報
讀這又稱為「六位報讀法」
,就是用 X 軸數字後兩位加上一位估計值、Y 軸數字
後兩位加上一位估計值,估計值的部分都採 10 刻度的方式。也就是在這個格子
內 X 軸與 Y 軸再各分成 10 等份。
以下圖為例(如圖 21)
,A 點的座標就可以標示為(827, 747)
,然後由這個
座標,再透過換算可以得到經緯度。大部分的登山者使用的仍舊是等高線地形
圖與透明底版指北針,因此對於二度分帶的六位報讀法,搜救人員仍然需要熟
悉。一般來說航海、航空、軍事等大範圍的位置大多會使用經緯度作為標示,
但是登山這種小範圍的的標示則大多使用二度分帶法。

圖 18 方格座標說明(以A點為例)

貳、地圖的判讀

地圖的判讀應掌握幾個原則,當等高線越密集代表地形越為陡峭、當等高
線越稀疏代表越平緩,而到了平原地形可能一公里、兩公里才會看到一條等高

39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線。如果有看到完整而封閉的圓圈,這代表山頭。V 字型的尖端所朝向的方向
就是指溪谷的上游,面對下游的方向左手邊稱為左岸也稱為西岸、右手邊稱為
右岸也稱東岸。稜線就是把山頭串接起來的線。谷地與山頭一樣都是封閉的曲
線,但是谷地周圍會很明顯地看到 V 字型的尖端遠離這個封閉曲線,恰巧與山
頭相反。兩座山的中間稱之為鞍部(如圖 22)。

圖 19 各地形於等高線地圖中的呈現說明

參、方向的維持
方向維持的技巧部分,地圖的使用更為重要,特別當行走在沒有步道的荒
野地形上。我們可以透過已知現在的位置後,從地圖上的地形判斷出左、右邊
有無參考標的物,如:說明哪座山頭、河流、溪溝等作為參考,然後往前走到
下一個航點(定點)
,再重新檢視方向正確性。另也可透過不斷使用後方交會法
判斷現在位置,然後在地圖上標記也能確認是否正處於前進的方向中。

40
第五章 繩索操作

|第四章 繩索救援|

課程名稱 繩索救援
授課時數 4 至 8 小時以上
山域搜救與城市救援的救援的繩索技術未有太大差異,多針對裝備
器材上會有考量的差異性,尤其以重量、多功能用途這兩點為最大
課程目標 不同處。山域搜救任務可能需好幾小時,甚至好幾天,除繩索器材
外,還需準備野外生活用品,故搜救人員需針對裝備重量,應審慎
評估與重視。
本章介紹繩索救援的基本內容,其中包含常用的繩結、以及繩索救
援會使用的設備。以主繩而言,城市繩索救援使用 13mm 主繩,但
山域事故繩索救援可能只使用 11mm 主繩。鉤環選擇上,也多採鋁
課程摘要
製鉤環,而不使用鋼製鉤環等,同時大量採用繩結與普魯士繩環取
代金屬器械。故本章透過示意圖、詳述操作步驟等,並輔以大量圖
片,使學員能更了解文中所描述之內容。

第一節 繩索與繩結(基礎繩結與工程繩結) .................................. 42


壹、 繩結介紹 ...................................................................................... 42
貳、 繩索裝備介紹 .............................................................................. 47
章節目錄 第二節 繩索救助個人防護裝備介紹 .................................................. 49

壹、 個人繩索保護裝備 ...................................................................... 49
貳、 繩索系統救援設備 ...................................................................... 50

41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第四章 繩索救援|

第一節 繩索與繩結(基礎繩結與工程繩結)

山域搜救與城市救援的救援繩索在技術差異不大,但裝備器材上則有些微
差異,最大差異在於「重量」、
「多功能用途」這 2 點考量的不同。

壹、繩結介紹

山域搜救當中較常使用的繩結有 11 種介紹如下:

一、 稱人結(Bowline),稱人結因有施力方向與未使用安全結而脫開的前例,
因此在使用時應注意是否為安全結尾之稱人結,與相關使用時機。

圖 20 稱人結示意
二、 纏身結(Bowline on a coil)

纏身結示意(如圖 24)步驟 1 至步驟 4,纏身結應用於擔架時,牽引


繩綁於籃式擔架靠端點的主橫桿,採低角度或垂直拖拉,拖拉時,綁在籃
式擔架中間的主橫桿,並用鉤環勾住繩子避免重心偏移,(如圖 25)步驟
1 至步驟 3。

42
第五章 繩索操作

步驟 1 步驟 2

步驟 3 步驟 4

圖 21 纏身結(Bowline on a coil)示意

步驟 1 步驟 2

43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步驟 3

圖 22 纏身結應用於擔架示意

三、 八字繩圈(Figure 8 on a bight)

圖 23 八字繩圈操作示意

四、 蝴蝶結(Butterfly knot)

圖 24 蝴蝶結操作示意

44
第五章 繩索操作

五、 水結(Water knot/bend)

圖 25 水結操作示意

六、 雙漁人結(Double fisherman’s bend)

圖 26 雙漁人結操作示意

七、 義大利半扣(Munter Hitch)

圖 27 義大利半扣操作示意

45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八、 雙套結(Clove hitch)

圖 28 雙套結操作示意

九、 普魯士結(Prusik Hitch)

圖 29 普魯士結操作示意

十、 Purcell 普魯士(Purcell Prusik)

步驟 1 步驟 2

46
第五章 繩索操作

步驟 3 步驟 4

圖 30 Purcell 普魯士操作示意

十一、 負荷釋放結(Radium Release hitch)

步驟 1 步驟 2

圖 31 負荷釋放結操作示意

貳、繩索裝備介紹

繩索使用的裝備從人身備品到系統裝備,皆會包含在整個需了解的內容
中。介紹裝備前,需先認識什麼裝備是可使用的,也就是認證系統的了解(如
47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圖 35)。
所有的認證都是為了保護搜救人員自身安全,因此若選擇未經認證的設
備,即便價格再低廉也是對搜救隊員的生命安全沒有保障,切勿因為價格而讓
隊員與患者暴露在風險當中。以下就各認證系統說明。

圖 32 各種標準標示與標準實驗室標示
一、 美國材料試驗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and Materials, ASTM):

ASTM 中的 F32 委員會設定搜救所需要的標準,其中包含繩索救援。為美


國國家搜救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earch and Rescue, NASAR)管理標準。

二、 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omité Européen de Normalisation, CE):

CE 主要為歐洲的器材設置標準。通過認證之後會在器材上標註 CE 符號,
EN 標準也是該標準的標準號碼)

三、 美國國家防火保護協會(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NFPA):

NFPA 主要為美國發展消防服務及器材製造的標準,每一種救災相關器材都
有一個專門的委員會來制定相關標準。其中的 1983 號標準是救援繩索與器材的
製造標準。在 1983 標準當中有分成 3 類,包含 E(Escape Use,逃生用途)
;T
(Technical Use,技術用途);G(General Use,一般用途)
。在山域搜救的勤務
當中,NFPA T 的標準已經能夠符合大多數的環境,不一定需要用到 G 等級。

四、 美國安全檢測實驗室(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Inc, UL):


48
第五章 繩索操作

UL 是全球最大的安全設備驗證與認證機構,其並不參與標準的制定,而是
由上述 1~3 項或其他標準來進行測試。通過測試的產品,允許產品製造商在產
品上標註 UL 的商標。

第二節 繩索救助個人防護裝備介紹

在個人繩索保護裝備上分別有頭盔、安全吊帶等 2 個主要的項目。繩索救
援系統雖看似操作複雜,但基本的元素分別有主繩、輔助繩、扁帶、鉤環、滑
輪、分力盤、下降器、Set-of-Four。

壹、個人繩索保護裝備

一、 頭盔:

頭盔常見的認證標準號為 EN12492 的登山頭盔標準,如果是水域救援的話


是要符合 EN1385 的急流救援頭盔標準(如圖 36)。

符合 EN12492 標準頭盔 符合 EN1385 標準水域救援頭盔

圖 33 登山、水域救援頭盔標準認證說明

二、 安全吊帶

山域事故救援常用的安全吊帶為坐式安全吊帶,一般的攀岩吊帶都可符合
相關的規範,而常見的規範為 EN12277 Type C(坐式,全身式為 Type A)。另
也可從其中去選擇舒適度、重量可以接受的安全吊帶(如圖 37)。

49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圖 34 半身式安全吊帶

貳、繩索系統救援設備

根據 NFPA(美國國家防火保護協會)認證標準,一般使用的繩索與鉤環需
要具備 40 仟牛頓(KN)的最小破壞強度(MBS)、滑輪與分力盤則需要具備
36KN、下降器為 22KN;技術使用的大部分繩索為 30KN、滑輪為 22KN、下降
器為 13.5KN。

一、 主繩:

山域搜救任務建議使用 11mm 50 公尺符合 EN1891 Type A 的繩索作為系統


用的主繩。而除了符合認證標準之外,另一個可以考量的部分是可結性
(Knotability)
,這指的是繩子在打成繩結的容易程度,EN1891 的要求是可結性
< 1.2。但如果可以使用 0.5 或 0.6 的繩索,對結好的繩結會有相當大的助益。
主繩挑選時,如果官方沒有提供可結性相關的數據,可以使用 Pinch Test(如
圖 38),繩耳的孔洞建議要小於 1/2 的繩子直徑為佳。過硬的繩子不利於結繩,
也容易使結好的繩結脫開,造成意外事件。主繩在每次使用(訓練跟出勤)之
後也應該做檢查,檢查的時候可以用順繩的方式讓手指檢查繩皮是否有破損、
繩芯是否有斷裂。使用時也應該避免接觸到化學物質、汽油等物品、還有利角
以減少繩子斷裂的可能。使用完後的收納也應該注意,經常使用的繩子可以利
用繩袋保存,或是收納方式收納好之後,放在通風、乾燥的儲存環境當中。如

50
第五章 繩索操作

果是長時間不用的繩索,最好攤開並且保持乾燥。如需清潔,則可以使用軟毛
刷配合清水清洗,然後再陰乾。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繩子出廠超過 10 年、經常使用超過 3~5 年或有經
過動態墜落、繩皮超過周長 1/3 破損、繩芯斷裂、Pinch Test 孔洞大於繩子直徑,
這時就一定要淘汰繩子,否則將使救難人員暴露在高風險當中。

圖 35 繩索 Pinch Test 繩耳小於繩徑 1/2 示意


二、 輔助繩:

山域搜救會常使用的輔助繩大多以 8-9mm 的直徑為主,相關規範為 EN1891


Type B 或 EN564。長度上則有許多不同的選擇,9mm 的繩索符合 EN 1891 Type
B 規範時,可以做為個人的確保繩索使用,也因此有的隊伍會建議攜帶 20 公尺、
5 公尺各一條作為個人探查下降使用與確保繩索。8mm 的輔助繩部分,則大多
為製作普魯士繩圈或 Percell 普魯士繩圈使用。長度上會有 2 種,短的普魯士繩
圈需要約 1.5 公尺的繩子以雙漁人結連接、長的與 Percell 普魯士則可以選擇 2
公尺長的繩索來使用。會使用 8mm 的繩子作為輔助,主因來自普魯士抓結
(8mm)
與主繩(11mm)之間的關係,在相差 3mm 的時候效率最好。如果直徑差大於
3mm 則會容易造成過緊不容易推動、如果直徑差小於 3mm 則有比較高的機會抓
結無法啟動。
輔助繩的普魯士繩圈對山域搜救來說有相當廣泛的用途,無論是在建置上
拉下放、橫渡系統當中的停止設備之外,個人確保繩的調節停止也往往透過普
51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魯士繩圈跟普魯士結來操作。近年來,工作攀樹系統在臺灣慢慢風行起來,所
帶來的雙眼摩擦短繩(如圖 39)
,也不少人拿來取代短的普魯士繩圈(如圖 40)
或個人戰術下降時的制停裝置。清潔、保養、儲存、淘汰原則與主繩相同。

圖 36 雙眼摩擦短繩 圖 37 普魯士繩環(圈)

三、 扁帶:

扁帶與扁帶環是 2 種不同的概念,攀岩、登山多用扁帶環,但為求多元使
用的山域事故救援活動,所以會使用扁帶,而不使用扁帶環。相關的規範是
EN565,扁帶環的規範是 EN566。山域事故救援活動建議採用寬度 1 英吋、長
度約為 5 公尺的管狀扁帶,較為柔軟而且強度較強,能適合作為固定點架設、
擔架固定、傷患背負等使用。而扁帶環並非不能在山域事故救援環境中使用,
只要強度夠也還是可以斟酌使用在個人或系統當中,只是考量重量與多用途原
則,還是會以扁帶優先。扁帶的清潔、保養、儲存、淘汰原則,與主繩相同。

四、 鉤環:

EN362、EN12275 等 2 項標準都可以做為選購鉤環的基準。鉤環的材質有鋼
製與鋁合金兩種(如圖 41)
,鋼質一般來說強度較強、重量也較重,在山域搜救
環境當中可以做為固定點架設之用。如果是鋁合金製的,強度也可以達到
30KN,重量較輕,大部分的山域搜救團體會採用。鉤環必須有鎖定功能,鎖定
有三種,第一種是手動鎖:以螺旋方式上鎖;第二種是兩段式自動鎖,旋轉加
開啟兩段,放開後會自動上鎖;第三種是三段式自動鎖,上推/下拉加旋轉加開
啟,放開後會自動上鎖。在繩索行進技術與工作攀樹系統當中,越來越多採用
52
第五章 繩索操作

三段鎖的自動上鎖鉤環,可以避免鉤上後沒有上鎖、上鎖後被誤觸打開或長距
離下降後手動鎖因震動鬆開的事情發生。但三段鎖的價格也較高,手動鎖的價
格相對便宜許多(如圖 41)。
鉤環的清潔與保養很容易,使用完成之後如果沾染泥沙或灰塵,可以用清
水與牙刷清潔,再用高壓噴槍將鉤環細部做水分的噴除。在鉤環的開口部分可
以用黏滯性較低的潤滑油來潤滑,保持開口動作的順暢。當鉤環有明顯的磨損
痕跡或是鎖的部分已經有故障不容易上鎖、無法順暢開啟時,建議應淘汰更換。

左:鋁合金鉤環、右:鋼質鉤環 左:三段式自動鎖;右:手動鎖

圖 38 各式鉤環說明

五、 滑輪:

EN12278 的標準是滑輪的檢核標準,大多數的滑輪採用鋁合金製作,系統
使用的滑輪會採用普魯士滑輪(Prusik Minding Pully, PMP)
(如圖 42)
,PMP 滑
輪在滑輪底部較平或有導角,可以抵住普魯士抓結讓系統能夠順暢。但如果是
個人使用則是否為 PMP 滑輪則沒有那麼大的差異。一般使用的滑輪直徑約為 1.5
~2 英吋,軸向最小斷裂強度(MBS)為 36KN 上下的單滑輪。但如果是要做比
較複雜的省力系統,可以使用雙滑輪來連接,系統會比較簡潔有力。另外有一
種俗稱叫過結滑輪的緊繃繩索使用滑輪,這種滑輪的效率很高,非常大滑輪直
徑約為 3~4 英寸。好處是在橫渡的繩索系統當中,如果需要接繩可以輕鬆通過
接繩的部位不需要其他的技巧。
滑輪與鉤環相同,每次使用完成之後可以用清水跟牙刷做清潔,然後用高

53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壓噴槍將過多的水分排出。輪軸部分可以用高揮發性、低黏滯性的潤滑油來保
養。當滑輪的連接處有裂縫或滾軸不順時,如果無法排除則應該要淘汰。

PMP 普魯士滑輪(底部為平面) 萬向 PMP 滑輪

圖 39 各式滑輪說明

六、 分力盤:

EN795、NFPA1983 都是分力盤的相關認證標準,分力盤一般放置在固定點
與系統中間,讓負荷平均分散,同時也讓系統保持乾淨容易檢查,拆卸鉤環的
時候不容易出錯(如圖 43)。分力盤會有各種不同的尺寸,有 1 對 3、1 對 5、
多對多的各種尺寸,另外也有廠商製作立體形式、圓形的分力盤,能夠符合一
些特殊的情況下使用。分力盤的清潔、保養、淘汰與滑輪相同。

圖 40 分力盤(符合 NFPA1983 標準)


七、 下降器:

下降器標準有 EN15151、EN341、NFPA1983 等。在山搜環境中,一般少用


器械式下降器,主要原因分別為重量、泛用性、機械效率及卡砂等。大部分器

54
第五章 繩索操作

械式下降器都容易卡砂,在卡砂後容易不啟動制動效果,因此山域搜救環境中
還是以八字環、甲蟲、3D 等為主,ID/RIG 則較少見。下降器的使用除在個人
垂降使用外,也會用以架設下放系統使用。攀岩常見的 ATC, Reverso, Grigri 等
則少用於救難環境之用。下降器的清潔、保養、淘汰與滑輪與分力盤相同。
另外,近年 CMC 公司(California Mountain Company, CMC)所出品的 MPD
(Multi-Purpose Device, MPD)結合了滑輪、救援制動確保、下降控制 3 個功能。
所以可以在系統當中用一顆 MPD 來整合一個下降器、2 條普魯士繩圈、滑輪、
負荷釋放結等物品,而在上拉下放的系統轉換中可以更快速簡潔的轉化,但因
為價格高、重量較重,仍在臺灣不常見(如圖 44)。

救援用 8 字環下降器 CMC 3D 下降器 甲蟲下降器

ATC(俗稱豬鼻子)下降器 CMC MPD

55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Petzl RIG
一般 8 字環下降器 Totem CRT 下降器
自動制停下降器

圖 41 各式下降器說明

八、 Set-of-four(迷你 4:1 滑輪組)


Set-of-four 是這幾年才較常見的物品,是由 2 個雙滑輪、1 條細的主繩(常


見為 8mm, 15 公尺)與 2 條細的普魯士繩圈預先組好的 4:1 或 5:1 滑輪組。
所使用範圍廣泛,可以用來做擔架與系統連接固定、擔架手與擔架固定、三腳
架分力固定、短距離垂直上拉工具、固定點架設、系統過繩結等。由於使用範
圍多元,所以在部分山域搜救隊當中設定為個人設備(如圖 45)。若沒有
set-of-four,也可以使用 2 個雙滑輪自行來製作。

商品化 Set-of-four:Aztek

56
第五章 繩索操作

Aztek 腿掛包式 Set-of-four Aztek 腰包式 Set-of-four

圖 42 各式 Set-of-four 說明

九、 籃式擔架

籃式擔架的材質從早期玻璃纖維、鋼質到現代有鈦合金的各種產品。而山
域搜救所使用的籃式擔架建議使用鈦合金的兩段式籃式擔架。可拆式的比較便
於背負與攜帶,而鈦合金的重量在 7~8Kg 左右,相較於玻璃纖維或鋼製的籃式
擔架而言負擔也比較沒那麼重(如圖 46)。籃式擔架提供給患者一個較好的保
護,也適合作為吊掛使用,無論是垂直或是水平都可以透過籃式擔架給予患者
協助。有些單位習慣使用捲式擔架(SKED),也是可以的,以鈦合金的籃式擔
架來比較,兩者重量差不多,但體積上確有一些差別。而籃式擔架能夠附掛輪
子作為運送用途(如圖 47),是捲式擔架(SKED)較無法辦到的。
籃式擔架與捲式擔架的比較,捲式擔架的重量比起鈦合金可拆式籃式擔架
略輕一點。但籃式擔架在直升機吊掛、拖拉、脊椎保護上有比較好的支撐。捲
式擔架則沒有給予脊椎保護的效果,如需保護脊椎,仍應使用長背板等脊椎保
護器材。在背負上,捲式擔架攜行袋本來就有附背帶,在短途背負上較容易。

57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拆開後 組合後

圖 43 可拆式籃式擔架拆開與組合示意

圖 44 籃式擔架輪組與推車手把

58
第五章 繩索操作

|第五章 繩索操作|

課程名稱 繩索操作
授課時數 4 至 8 小時以上
山域搜救繩索系統強度應精準計算,且架設上除有效減少力氣消耗
課程目標
外,各項元件與設備也皆需符合認證標準,以提高搜救時安全保障。
本章首先介紹靜態系統安全係數、固定點選擇與架設、機械效益,
使學員了解繩索系統的安全計算、省力系統架設等。更進一步介紹
課程摘要 系統設計,包含繩索系統的上拉、下放、橫渡等 3 種運作方式,期
能透過製圖來練習系統設計。另也介紹戰術下降方式,使學員能了
解自動制停的下降方式,以協助未來各式的搜救行動。

第一節 靜態系統安全係數 .................................................................. 61


第二節 固定點選擇與架設 .................................................................. 61
第三節 機械效益 .................................................................................. 63
第四節 系統設計 .................................................................................. 64
章節目錄
壹、 上升與下降系統 .......................................................................... 65
貳、 橫渡系統 ...................................................................................... 69
第五節 戰術下降 .................................................................................. 71

59
第五章 繩索操作

|第五章 繩索操作|

第一節 靜態系統安全係數

靜態系統安全係數(Static System Safety Factor, SSSF)是指系統在架設完


成、且受力之後應該具備的安全係數。所謂的受力指的是負荷的掛載,以救援
系統來說,假設 1 名傷患加吊掛載具(籃式擔架、SKED)為 1 個單位、救援者
加上自己身上所有的裝備也是一個單位。每一個單位的重量都設為 1KN。也就
是說,如果今天有 1 名救援者加 1 名傷患,在整個拖拉系統當中,負荷就為 2KN。
在山域搜救的當中,根據美國山域搜救聯盟(Mountain Rescue Association,
MRA)的建議,SSSF 為 10:1。換言之,當今天負荷為 2KN 時,系統當中的
所有受力元件都應能承受 20KN 的力量。為什麼要設 SSSF 為 10:1,因為在山
區的環境當中,受力往往不會是直線,而每一次的轉折都會製造新的分力出來,
在這樣的計算之下。角度的改變也會造成系統上負荷變重的問題產生。也因此,
當今天設置為 10:1 時,該系統強度是遠大於我的負荷。那麼系統也就更加的
安全不容易產生崩解。
而上述受力元件的部分包含固定點、架設固定點用的扁帶、鉤環、分力盤、
系統會使用到的金屬物件(下降器、滑輪、鉤環)
、主繩等。全部都需要符合 SSSF
的設定。這也是為什麼裝備器材會特別強調認證標準,在符合認證標準的設備
才能夠給提供安全的保障。

第二節 固定點選擇與架設

若欲使用繩索系統進行救援,則必須要有固定點(Anchor Point)
。固定點必
須要能夠承受足夠的力量,也因此在自然環境當中我們會選擇一顆大樹(Big
Fine Tree, BFT)或一顆大石頭(Big Fine Rock, BFR)作為固定點,但具體來說
什麼樣的樹、石頭是可以作為固定點的呢?建議一顆活著而且直徑超過 1 英尺
(30 公分)以上的大樹,或是一顆 2~3 人都無法移動的大石頭,也是一個可以
使用的固定點。但如果現場沒有這麼多的固定點可以選擇,也可以透過多個固

61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定點,製造分力的方式來分散固定點的負荷。如果在岩石地區也可以透過多個
岩楔、岩釘來製造固定點。但要記得的是,如果要採用多點分力的固定點時,
以寬度來說,最外側的兩端與系統分力盤的夾角必須要小於 90 度。固定點架設
時,可以採用扁帶或使用主繩直接進行架設。常見的方式有:

一、 主繩以高摩擦結(High Fraction Tensionless):

一稱為未緊繃結。以主繩直接纏繞三圈以上在作為固定點的樹或石頭上,
並在繩尾打上一個八字繩圈再用鉤環勾住主繩。這種通常用於短距離的個人垂
降,或是橫渡(泰洛琳)系統的固定端(如圖 48)。

圖 45 高摩擦無張力固定點架設法

二、 扁帶固定點架設:

常見的做法依照負荷由小至大排列 雀頭結法、繞二拉一法、繞三拉二法、
籃式法、雙圈法、雙股繞二拉一法。這些的做法都要用到水結這個繩結作為扁
帶的連接(如圖 49)
。雀頭結法使用時應特別注意角度,長邊應指向受力方向,
如果有偏折角度則強度會大大下降,因此不推薦使用,但因個人狀況使用時(如
崖邊確保固定點使用)仍可提供保護,因此放入。

62
第五章 繩索操作

圖 46 常見扁帶固定點架設方法

第三節 機械效益

機械效益,也稱作省力系統。透過動滑輪與定滑輪形成的滑輪組,可以有
效減少力氣的消耗,然而越高的機械效益,同樣高度的拖拉會花上更多次數的
拖拉。這是因為在省力的時候,會增加需要拖拉的距離,所以造成負荷上升的
距離會變短。
計算效益形式分別有簡單、複合及複雜等 3 種(如圖 50)
,而山域搜救的機
械效益系統最常使用的就是簡單系統,而且是簡單系統的 3:1。計算部分,透
過 T 方法將能很快的計算簡單、複合系統(如圖 51)

63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圖 47 機械效益 3 種形式

圖 48 機械效益計算(T 方法)

第四節 系統設計

系統設計是一種平時就能夠操作的練習,從繩索系統的上拉、下放、橫渡
等 3 種運作方式,透過製圖的方式,可以做到系統設計的練習。在系統設計的
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64
第五章 繩索操作

一、 環境的設定,坡度、距離、附近植被的狀況。

二、 靜態系統安全係數(Static System Safety Factor, SSSF)的檢核。

三、 各部位所使用的器材(包含:品牌、型號、數量、重量)

畫圖畫的好壞是一回事,系統設計的紙上練習,是為了能夠增加在真實情
況時的應變機制,而透過各部位所使用器材的標示,也能夠更理解每一個所使
用的器材的限制與特性(如:MBS(最小斷裂強度)、形狀、重量),在真實的
任務當中可以有效得知什麼地方需要多少個鉤環、多少條繩子、而每一個人要
背負的重量是多少等等。系統設計的練習,也可以加入最少器材的練習、最多
器材的練習,系統設計檢核完成之後,再透過實際使用來強化大家對於系統的
概念。

壹、上升與下降系統

在所有的繩索救援系統裡面只有垂直軸(Z 軸)
、跟水平軸(X 軸或 Y 軸)
的運動。無論這個系統會如何複雜的呈現,也只有這三軸的運動方向。在本節
僅僅介紹最基本的上拉與下放系統,下一節則介紹最單純的橫渡系統。
上拉下放系統裡面,必須除了主系統之外還要有一個確保系統,以確保當
主系統意外崩潰的時候,在系統上的人員並不會造成生命的損失。而這種系統
總共有兩種方法:

一、 主系統與確保系統:一條主繩做主系統,完成上拉下放的工作。另外再拿
一條繩子做確保系統。這樣的優點是,系統架設與操作簡單,僅需要一組
人操作上拉或下放系統。

二、 雙主系統:雙主系統又稱為雙功雙張力系統(Dual Capability Two Tension


System),是透過兩個主系統來同時完成上拉與下放的工作。其優點在於
兩條繩索都是主要系統,理想上同時間各負擔 50%的負荷,而當其中一個
系統崩解的時候,仍然還有一個系統可以作為確保同時也還能持續運作。
但缺點就在於如果在上拉與下放的過程中,兩邊張力不平等就無法發揮其

65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效果,而所需要的人力也比另一種系統要多。

以下所示範與使用到的器材數量以雙主系統表示,照片則僅採單一系統架
設圖片顯示。

一、 下降系統架設(如圖 52),所需要使用的器材包括:

1. 下降器 x2
2. 長普魯士繩圈 x2
3. 短普魯士繩圈 x2
4. 鉤環 x2

圖 49 下降系統架設方式

二、 上升系統架設(3:1)(如圖 53 至圖 55),所需要使用的器材包括:

1. 滑輪 x4
2. 長普魯士繩圈 x2
3. 短普魯士繩圈 x4
4. 鉤環 x4

66
第五章 繩索操作

圖 50 上升系統架設方式

圖 51 下降系統轉換上升系統方式

67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1/2)

(2/2)

圖 52 上升系統轉換下降系統

68
第五章 繩索操作

貳、橫渡系統

橫渡系統又稱作「Highline 系統」或「泰洛琳系統」
,主要目的為將患者在

高空中橫向移動所使用的系統。除了如同溜索以外的架設方式,在救援環境中
還常與垂直吊掛系統結合,又以挪威式與英格蘭式最為常用。
在橫渡系統中,為確保系統的強度,在滑輪所行走的軌道繩(Track Line)
通常會使用 2 條,這 2 條繩索必須要能夠保持相同張力。有 2 種做法,第 1 種
是將 2 條繩子以相同的省力比搭配相同的拖拉手,分別拉緊。第 2 種是外掛一
個 6:1 的省力系統(如圖 56),同時將 2 條繩索分別拉緊。
軌道繩架設好之後,後續會因為任務的需求不同採計不同的運送方式,但
不外乎會再有 1~2 條的牽引繩,如果需要在橫渡的過程當中再搭配下放與上
拉,則會利用牽引繩做上拉下放的系統,又分為挪威式(如圖 57)與英格蘭式
(如圖 58)等 2 種最為常見。

圖 53 橫渡系統架設方式(外掛 6:1 省力系統)

69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圖 54 挪威式橫渡系統(Norwegian Reeve)

圖 55 英格蘭式橫渡系統(English Reeve)

70
第五章 繩索操作

第五節 戰術下降

戰術下降是種可以自動制停的下降方式(如圖 59)
。因為環境、任務需要而
發展出來的下降方式。利用八字環或 ATC 等非自動制停下降器,結合普魯士結
的方式做下降,傳統機械式的自動制停下降器,在野外的環境當中使用會有卡
砂故障的風險,特別是在下雨、溪降、泥濘等環境當中更為明顯,所以不採以
如:Rig、ID、D4 等機械式下降器。

圖 56 戰術下降架設方式

71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參考文獻與資料

1、 邱紫穎、平郁(譯) (1990) 。登山聖經(原作者:Don Heck, & Kurt Hanson)。


臺北市:商周出版。
2、 香港肌骼醫學研究中心:
http://www.hkimm.hk/en/Problems-and-Treatments/MSK-Problems/Ankle-Sprai
n/(瀏覽日期:2019.08.05)
3、 洪維忼(2008)。臺灣地區登山活動指導員專業能力研究。臺北市:師大。
未出版。
4、 內政部消防署(編) (2013) 。山難搜救訓練教材。臺北市:內政部消防署。
5、 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譯) (2008) 。到院前創傷生命救援術(原著由 Mosby,
Inc 出版)。香港。
6、 王价巨 等編(2017)。災害管理:13 堂專業的必修課程。臺北市:五南圖
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7、 林志豪(2010) 。災難最前線:緊急醫療系統的運作。臺北市:貓頭鷹出版。
8、 Auwebach, P. S. ed.(2012) 。Wilderness Medicine Sixth Edition。USA: Elsevier
9、 Luks, Andrew M. et al.(2019) 。Wilderness Medical Society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ltitude Illness: 2019 Update。Journal
of Wilderness & Environment Medicine 2019。In Press。
10、 Quinn, Robert H. et al.(2014)。Wilderness Medical Society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Basic Wound Management in the Austere Environment: 2014
Update。Wilderness & Environmental Medicine, Volume 25, Issue 4, S118 - S133
11、 Syrotuck, W.G.(1976)。Analysis of Lost Person Behavior An Aid to Search
Planning。USA:NASAR
12、 Cooper, D. C. ed.(2005) 。Fundamentals of Search and Rescue。USA: NASAR
13、 Schimelpfenig, T.(2016)。NOLS Wilderness Medicine Sixth Edition。USA:
NOLS
14、 Pelt, J. V.(2010)。Mountaineering The Freedom of the Hills。USA: Quiller
15、 Pendley, T.(2017) 。Technical Rescue Field Operations Guide Edition 5。USA:
Desert Rescue Research
16、 Lipke, R.(2018)。Technical Rescue Riggers Guide Third Edition。
USA:Conterra Inc.
17、 CMC Inc. ed(2018) 。CMC Rope Rescue Field Guide Revised Fifth Edition。
USA: CMC Inc.
18、 Forgey, W. W.(2006)。Wilderness Medical Society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Wilderness Emergency Care。USA: FalconGuides.

72
附錄 A 山域搜救個人裝備清單

附錄 A 山域搜救個人裝備清單
壹、戶外生活類

項目 規格 數量 必/選 檢核
服飾類
長袖排汗衣 聚脂纖維或羊毛 1~2 必
保暖背心 刷毛、人造纖維填充、或羽絨填充 1 選
保暖外套 刷毛、人造纖維填充、或羽絨填充 1 必
風雨衣 Gore-tex 或其他類似材質 1 必
快乾內褲 聚脂纖維 1 必
快乾長褲 聚脂纖維 1 必
風雨褲 Gore-Tex 或其他類似材質 1 必
保暖手套 - 1 必
保暖帽 羊毛或人造纖維 1 必
頭巾 棉、聚脂纖維、麻、羊毛 1 選
遮陽帽 圓盤帽(有防水功能佳) 1 選
足部類
排汗襪 聚脂纖維或羊毛 1~2 選
保暖襪 羊毛 1 必
登山鞋 高筒有防水功能者佳 1 必
涼/拖鞋 須為包頭涼拖鞋 1 選
登山綁腿 防水功能 1 選
登山杖 碳纖、鋁合金、鈦合金 1對 選
食物類
個人餐具 碗、筷、湯匙或刀叉 1組 必
備用糧食 比預計天數多一天之即食食物 1 必
吸管水袋 3L 之吸管水袋 1 選
水壺 不具保溫功能 1L 左右之水壺 1 選

73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項目 規格 數量 必/選 檢核
保溫壺 約 500mL~750mL 之容量 1 必
行動糧食 個人行進間食用之高熱量食物 少許 必
住宿類
睡墊 泡綿、自動充氣或充氣睡墊 1 必
睡袋 人造纖維填充或羽絨填充 1 必
天幕 矽膠塗層天幕約 3 公尺 x3 公尺 1 選
雜類
個人爐具 瓦斯爐頭或固態燃料爐頭 1 必
高山瓦斯罐 三天份 1 必
頭燈 300lm 以上(含一組備用電池) 1 必
Bothy Bag 2~4 人用 1 選
露宿袋 防水露宿袋 1 選
濾水器 - 1 選
淨水劑 碘或氯之淨水劑 1 選
針線包 - 1 必
工具鉗* - 1 選
山刀* 刃長 1 尺 1 選
小刀* 刃長 4~7 寸 1 選
生火用具 打火機、火柴、鎂塊 1~2 必
太陽眼鏡 - 1 選
太空毯 - 1~2 必
個人急救包 簡易創傷處理、簡單藥物 1組 必
防曬油 SPF30 以上 1 選
登山背包 40L 以上 1 必
*備註:工具鉗、山刀、小刀,至少應該攜帶一件,以利山域搜救作業。

74
附錄 A 山域搜救個人裝備清單

貳、搜索類
項目 規格 數量 必/選 檢核
指北針 兩刻一度 1 必
短尺 15 公分 1 必
鉛筆 - 1 必
小筆記本 防水筆記本尤佳 1 必
簽字筆 多色細字 1 必
等高線地形圖 搜索區域 1/25000 或 1/10000 1 必
路標條 可生物分解 1捲 選
捲尺 5 公尺 1 必
信號鏡 - 1 必
照明彈 - 1 選
GPS - 1 選
無線電 VHF 1 選
參、繩索救援類
項目 規格 數量 必/選 檢核
11mm 靜力繩 20 公尺,EN1891 type A 1 必
11mm 靜力繩 5 公尺,EN1891 type A 1 必
1 英吋扁帶 5 公尺 1~2 必
半身安全吊帶 EN12277 1 必
皮手套 - 1 必
有鎖鉤環 20KN 以上鋁質鉤環 手動或三段鎖 5 必
下降器 非機械式下降器 1 必
PMP 滑輪 直徑 1.5 吋~2 吋 1~2 選
普魯士繩 8mm 直徑,1.4 公尺,做成繩圈 2 必
普魯士繩 8mm 直徑,1.7 公尺,做成繩圈 1 必
頭盔 EN12492 認證 1 必
護目鏡 與頭盔搭配 1 選

75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附錄 B 團體救援裝備
項目 規格 數量 必/選 檢核
繩索救援類
主繩 11mm x50 公尺 EN1891 Type A 認證 2 必
5 公尺 4 必
1” 管狀扁帶 6 公尺 2 必
10 公尺 2 必
8mmx1.5 公尺 2 必
普魯士繩圈
8mmx2 公尺 2 必
分力盤 - 2 必
Aztek - 2 選
防水帆布 2 公尺 x2 公尺 2 必
三角鉤環 - 2 必
岩角保護器 - 2 必
帶鎖鉤環 NFPA(T)或同級 8 必
裝備袋 - 2 必
單滑輪 - 6 必
雙滑輪 - 3 必
MPD - 2 選
團隊擔架類
1” 管狀扁帶 5 公尺 7 必
分力盤 - 1 必
Aztek - 2 選
吊掛擔架 籃式擔架或 SKED 或其他 1 必
帶鎖鉤環 NFPA(T)或同級 4 必

76
附錄 C 聯邦緊急管理總署(FEMA)野外搜救隊分級表

附錄 C 聯邦緊急管理總署(FEMA)野外搜救隊分級表
野外搜救隊包含在多種環境中進行搜索、救助、復原任務。包含自然與
敘述
人為事件
類別 搜救(SAR) 種類 隊伍
【地面搜救隊】 1. 申 請 者 應 載 明 特 殊 器 材 , 例
1. 包含在地面與荒野區域進行 如:硬體、軟體、繩索、救援
搜索、救援與復原任務。能 或撤出器材。
夠使用航空器、地面載具在 2. 申請者應載明隊伍操作環境。
非技術攀登地形進行補給、 例如:地面、野外、或是危害
轉送、撤退。 物質污染區域。
(1)地面:在城市邊緣、距離 3. 申請者應載明對動物救援的類
道路小於 0.8 公里範圍就 別。例如:牲畜、馬、寵物、
能接觸到緊急服務人員。 鳥類、非家畜、與特殊動物。
包含公園、野地、國家/
4. 申請者應分別取得隊員中的特
私人/地方政府土地。
殊專長。例如:進階醫療、
(2)野外:在登山口視線以 EMT 、 Paramedic 、 與 控 犬
外,或兩輪驅動(2WD) 員。
車輛無法進入,或者任何
5. 申請者應取得第二級地面或空
地區的基礎建設已經崩壞
功能 組成 中轉送資源。
堪稱野外程度者。包含偏
概觀 內容 6. 申請者應特別或分別取得額外
遠地區、醫療資源不足區
的車輛、拖車、器材或燃料補
域、無飲用水區域、或公
給。
共安全與通訊已經崩壞之
區域。 7. 申請者能持續工作 12 小時一
班、自給自足 72 小時(在安全
2. 能執行急救與 CPR
與武力防護以外),並能接受
3. 能操作 ICS
最高 14 天的派遣任務。
4. 能在有或無基礎建設環境下
8. 在派遣前充分了解以下:
操作,包含災難與恐怖攻擊
(1)隊伍內通訊。例如:對指揮
後。道路、基礎設施、交通
官、工作人員、或其他編
等已經崩壞、避難所/食物/水
組人員進行任務溝通。
不足區域。
(2)在進入污染區時需要穿著適
5. 能夠將人員或動物救出至安
當 的 PPE , 呼 吸 防 護 設
全區域的基礎救援,但不包
備、服裝、與器材。
含將人員或動物轉移至安置
所或其他地點。 (3)到達時需要有安全防護。

77
義勇消防人員基本訓練教材|山域搜救類

野外搜救隊包含在多種環境中進行搜索、救助、復原任務。包含自然與
敘述
人為事件
類別 搜救(SAR) 種類 隊伍
(4)72 小時以上之後勤支持,包
含住宿、交通、伙食。
9. 申請者應考量在任務當中可能
會出現的危害狀況,這些可能
會導致立即性生命危險
(IDLH),如 ASTM F2890 標
準(搜救隊員危害意識標準指
引)所示。
10. 主管機關(AHJ)可能會要求
其他的訓練或證明。例如:礦
坑、洞穴、水域、危害物質、
或高空作業。

資源種類
Type 1 第一類 Type 2 第二類
項目 單位 功能
執行 每單位 環境 野外(Wilderness) 郊區(Land)
個人 每隊 至少 9人 6人
1 個 NIMS 第一類地面部 1 個 NIMS 第一類 地面部
管理 隊/任務 指揮官*1。 隊/任務指揮官。
個人 每隊
與監控 2 個 NIMS 第一類地面搜 1 個 NIMS 第二類地面搜救
救指揮官。 指揮官。
6 個 NIMS 第一類地面搜 4 個 NIMS 第二類地面搜
個人 每隊 支援
救技術員*2。 救技術員。
1. 能 在 以 下 環 境 進 行 搜
與第二類相同再加上,能 索、救援與復原任務
在以下環境進行搜索、救 (1)地面
援與復原任務: (2)不含積雪與結冰環境
個人 每隊 執行
1. 荒野環境。 (3)YDS 1-2 級地形
2. 積雪環境或結冰環境。 2. 能夠與犬隊協同搜索。
3. YDS 1-3 級地形。 3. 能操作 CPR 與 AED 等
基本救命器材,或持有

78
附錄 C 聯邦緊急管理總署(FEMA)野外搜救隊分級表

資源種類
Type 1 第一類 Type 2 第二類
項目 單位 功能
相關急救證照。
4. 基本繩索救援。
依環境需求設置,如
ASTM F2209 規範或 美國
裝備 每隊 一般 與第二類相同。
山岳救援協會 MRA105.1
規範。
傷患脫 1. 籃式擔架或類似。
裝備 每隊 無指定。
困器材 2. 患者固定設備。
個人防
符合 ASTM 2209 的最低限
裝備 每隊員 護裝備 與第二類相同。
度個人防護裝備。
(PPE)
1. 可 攜 式 隊 伍 內 通 訊 器
材。
2. 地 對 空 無 線 電 通 訊 器
通訊 材。
裝備 每隊員 與第二類相同。
設備 3. 充電器。
4. 手持式 GPS 設備。
5. 手持式無線電。
6. 衛星電話或行動電話。
*備註:1. 國家事故現場管理系統(National Incident Management System, NIMS)
第一類地面部隊/任務指揮官應對被派遣地區環境熟悉
2. 應包含 NIMS 第一類 EMT 或 Paramedic 作為區別任務編組,以利事
故需要使用。

7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