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流基礎理論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熱流基礎理論 / 熱流現象分析

熱傳遞學(Heat Transfer)是一門預測溫度不同的物體間所發生的能量傳遞科學,因為在一個存在有溫度差
(Temperature Difference)的系統(System)中,或是兩個不同溫度的系統相接觸時,均會有能量的傳送發生。以
熱力學(Thermodynamics) 的觀點來看,此種能量的傳遞現象定義為熱(Heat)。熱傳遞不僅用以解釋熱
能被傳遞的原因,同時也用以預測在特定狀況下,所發生的熱傳遞率(Heat-transfer Rate)。所謂熱傳遞率,
為分析物體間熱交換所需的目的,此為熱傳遞與熱力學不同的地方。熱力學討論到平衝狀態的系統,用以
預測某一系統從一個平衡狀態改變到另一個平衡狀態時所需的能量多寡。但因為在此種狀態變化的過程中
系統並非維持在平衡狀態,所以不能預測所發生的狀態變化到底有多快。熱傳遞學藉著提供其他的經驗方
式,以預測能量傅遞率,彌補熱力學第一與第二定律的不足。
因為熱是無法直接察覺,無法直接量測的,但它會產生一些效果或是現象(如:溫度、體積、壓力的變化
等),而這些外在徵象是人體可以察覺或量測出來的。在工廠各種生產程序及操作中,均會有熱的產生、熱
的需求或熱的隔離現象,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將熱去除或熱供應﹖如何在長時間內不得有熱的供應或熱的
去除﹖這些均是討論熱傳的主題。在一放熱反應中應如何去除產生的反應熱;或者是在一吸熱反應中應如
何供應熱;儲存液態氨的儲槽應如何防止熱的輸入,若是儲存液態氨的儲槽已有熱輸入,應選擇多大能
力的壓縮機來去除熱等,舉凡上述之棘手問題,均是只有學習過熱傳遞學的人才能解決的問題。熱傳遞學
主要是幫肋我們去瞭解在燃燒或爆炸時,所產生的熱量(能)流動方式,亦即由高溫向低溫的傅熱方式,

熱傳遞的方式
在任一種燃燒的重耍部分就是熱的傳播,而且對燃料繼續燃燒和燃燒範圍的影響非常重要,熱傅播的
理論並下複雜但非常重要,尤其對研究燃燒方面的知識。
熱能是一種動能,或稱為分子運動的能量,除非在絕對零度的狀態下(一 273。C),否則物質都含有熱能
囚為分子本身一直處於運動狀態:並進行共振運動。溫度僅是總能量的一種表示,所有物質的性質亦是由
其內含的能量所支配。相關之物質的特性,如它的密度、型態,或其他的物理特性等。
熱能的傅播方法有三種:(l)傳導、(2)對流、(3)輻射。而這三種方式在燃燒中都有發生,他們彼此的關係
非常重要,往往能改變燃燒的擴展和程度,也就是說四周環境的因素同樣左右著燃燒
(1) 熱傳導(Heat Conduction)
根據 J.P.Holman 指出,當一物體內部有溫度梯度(Temperature Gradient)存在時,能量會從高溫傳至低
溫區域。我們便可稱此種現象為傳導,且熱傳遞率(單位面積)與垂直向溫度梯度成正比。
q = kA (dT/dx) (2.1)
式中 q=熱傳遞率(Heat Transfer Rate);(dT/dx)=熱流動方向的溫度梯度;k=材料的熱導度(Thermal
Conductivity),為熱傳導的傅立葉(Fourier)定律,典型的固體、液體及氣體導熱度(w/m‧K)如表 2-1、表 2-2、

表 2-3 所示。

傳導是藉由分子運動的效應來傳播熱能的,因此必須和振動的分子直接接觸,且其效應侷限於一有限
的範圍內。它的效應在固體物持別顯著,但固體物卻無對流效應,此一結論已經由棒狀固體物兩端經熱能
的傳導而起的溫度變化得到證實,但這情況是需要一段時間來進行的。這熱能的傳播和時間成正比,經過
的面積,兩端溫度的差距亦有影響,且和其長度成反比,不同種物質有不同的結果,而這些關係可由下
列的方程式來表示,此方程式可適用於任何物質:
H = K‧[A ( t2 - tl )/ L ]‧T (2-2)
式中 H=傳播的總熱能;L=物質的長度;A=物質的截面積;K=傳導係數;T=傳播的時問
t2=最高溫度;t1=最低溫度
經由金屬相關的性質可說明傳導係數的重要性。電線或一薄金屬片在同樣的火源下和一片木材相比較,
金屬片的傳導係數較大,因此一旦受熱,熱能便迅速擴散到溫度較低的地方,假如有某僅物與其相
接觸,此時的溫度又高過其引火點,則此物在一段時間後,藉由此熱能便能被引燃;而另一方面,木材
是熱的不良導體,須經高熱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引燃,因為熱能不能順利地於其中傳播,因此在一
小段時間內無法引燃之。在靠近火源的一面將有炭化的現象出現,另一面在無其他熱源的情況下,將不起
任何的變化。
傳導係數和熱能傳導所經的材料有關,其對於火的擴散和影響有很重要的關係。不僅因它是燃燒的因素
之一:熱能必須藉由火焰或火花傳播到燃料,使其達到開始燃燒的程度。並且能指示出燃燒所將造成的損
害程度。藉由各種物質實際的傅導係數的比較可得到好的說明。
K 值表示 1 立方公分體積其兩相對面受熱溫度提高 l℃所需的卡.路里,是不同於溫度的。它並不刻意
去精求每一精確的數字,僅提供同體物關於熱傅導中的相關數據。它告訴我們一些普通的燃料,如紙張和
木材的熱傳導非常低,而金屬物卻相當高,如銅的傳導效率約為木材的兩千倍,這可說明由觀察燃燒現
象而得的一些事實。例如,電路配線複雜且稠密,電線彼此相互重疊,其間的絕緣物因品質下良而被融化
這便是電線裏的銅線產生熱傳導效應的結果。這也可說明直接接觸到火焰的木板面,其燃燒甚為激烈,而
和火焰有一段間隔的卻絲毫不受損。有些物質,如木材、毛氈是為人所熟知的熱的絕緣體,因為它們對熱
的傳導非常差。傳導熱傳遞的機構和計算,分為穩定狀態下之熱傳導一度空間(Steady-state Conduction –
One Dimension)、穩定狀態下之熱傅導二度空間(Steady-state Conduction – Two Dimension)及非穩定狀態下
之熱傳導(Unsteady-state Conduction)。
(2) 熱對流(Heat Convection)
熱對流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熱傳播方式,它是大量的液體或氣體因機械運動而產生的,因此不發生於固
體物。因此,當水受熱時,雖然它的熱傳導率非常低,但卻能迅速地將溫度升高,此乃因為容器底部的水
受熱膨脹,密度減低,而容器上部之冷水則顯得較重,因而產生熱的對流。其他仍有許多大眾熟知的例子
如火爐、暖氣爐等加熱具,這些的火源較小而且能控制,且產生的熱空氣即利用對流作用產生的循環而排
出。這理論亦有特殊之例外,如裝有鼓風設備的火爐。
在所有燃燒現象中,燃燒物質所放出氣態產物的熱量最大,而且其周邊的空氣也同時受熱,此乃因其
擴散和發熱的對流速率相當快,特別是戶外的大火,以極其激烈的熱空氣對流現象而形成所謂的焰爆
(Fire Storm),這是燃燒中擴散熱量最多的一種型式,而決定這燃燒特性的主因,便在於它的侈動、擴散和
原本的種種型式。
有關熱對流現象應該是伴隨傳導問題有熱對流邊界狀況時討論而已,故對於熱對流時我們均假設流體
速度、流體物性(如:密度、比熱、黏度等)及系統的幾何變數等熱對流係數(Heat Convection Coefficient)之函
數視為常數。但實際上在討論有熱對流現象產生的熱傳遞時,不應將熱對流係數視為常數。
當一物體在高於或低於本身溫度的流體中,由於兩者溫度的不同,而會在鄰近物體的流體內產生溫度
梯度。溫度梯度會使鄰近物體的流體產生不同的密度,密度小的流體上升,密度大的流體下降,由此造成
能量及質量的同時傳遞。像這種因浮力(Buoyant Force)而傳遞熱量的現象稱為自然對流(Natural Convection)
或自由對流(Free Convection)。自然對流不同於強制對流(Forced Convection)之處為:自然對流乃靠浮力而
產生流體的運動,而強制對流則不論有無密度的差異完全靠外力(如:風扇、泵等)而產生流體的運動。產
生自然對流的原動力在於浮力,亦稱為物體力(Body Force)。
雖然自然對流的熱傳係數甚小,但有許多的設備則依靠自然對流的方式傳遞熱量。在電機工程方面,電
導線、變壓器、整流器及電熱線等均以自然對流方式冷卻。當熱在上述各種物體內產生後,由於物體的溫度
提高而高於四周的溫度,造成依照自然對流的方式將熱量散失。此時的熱傳屬於非穩定狀態,一直到產生
的能量等於散逸的能量時呈穩定狀態。
家庭用品如冷暖氣機、電冰箱亦利用自然對流方式傳遞熱量。工廠中輸送蒸氣或其他熱流體時,其主要
熱損耗亦依自然對流的方式。核能發電廠中主要分裂部分的表面亦靠自然對流方式散熱。
在大部分重要的熱交換應用裡,流體在沒有產生相(Phase)改變的情況下發生熱量的傅送。譬如,燃料油
在進入鍋爐前的預熱;反應進行中的加熱或冷卻;熱液體被四周空氣冷卻等。在這情況中,兩種流體被金
屬壁分開,而此壁構成熱的傳送面。這種熱的傳送面可能是平板面,可能是圓管壁,也可能是其他形狀的
表面。如何完成在最小體積內具有最大傳送面積是我們設計熱交換裝置時的主要目標之一。
被加熱或冷卻的流體可能是液體或氣體;它的流動可能屬於層流、亂流或層流與亂流間的過度區域範圍
內。由於流體流動的原動力不同,它可能屬於強制對流或自然對流。但亦有一些實際的對流熱傳問題在性
質上既不是強制,也不是自然。譬如,流體被強制以相當低的速度流徑一加熱面時,不僅有強制對流現象
的發生,也具備自然對流。
熱對流現象的發生不若熱傳導問題單純簡單,不但有熱量的傳送,亦有質量及動量的同時傳送。因此,
除對較簡單的熱對流系統,我們可以以數學模式解析外,其餘的均須以因次分析配合實驗數據的結果作
為研究熱對流系統的依據。
(3) 熱傳達與熱貫流
上述已經對於熱傳遞之傳導及對流現象稍做介紹。但現今有些文獻在熱傅遞之領域中又有熱傳達及熱
貫流(熱通過)之名詞出現,在此也予以說明。
(a) 熱傳達
若是流體與接觸之壁面間具有溫度差時,此時熱之移動,除了有輻射、傳導之外,亦可藉著流體本身之
運動來傅遞熱。而傳導與流體運動之熱移動,即稱為熱傳達(對流熱傳達之簡稱)。此種情況下,所傳達之
熱量為輻射熱量與熱傳達熱量之和,如圖 2-1 所示。

假設 Q 為單位時間通過物體表面積 S(m2)之熱量(kcal/hr),其值為輻射之傳熱量 Q r(kcal/hr) 與對流熱傳


達之傳熱量 Q c (kcal/hr)之相加總和,故 Q=Q r 十 Qc。
又假設物體表面之溫度 ts (℃),液體之平均溫度 to(℃),可得
總熱傳達率: α=Q/S(ts -to) kcal/m.hr.℃ (2-9)
對流熱傳達率: αc=Qc/S(ts -to) kcal/m.hr.℃
輻射熱傳達率: αr=Qr/S(ts -to) kcal/m.hr.℃ (2-11)

(b) 熱貫流(熱通過)
若是溫度 t1 之流體 A 其熱通過固體壁厚 d(m),面積 d2(m2)後傳向溫度 t2 之流體 B,此種熱之傳達稱為熱
貫流(熱通過),如圖 2-2 所示。
熱貫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 流體 A 與壁 W 間之熱傳達,其熱傳達率 α1。
(2) 壁 W 內部之熱傳導,其熱傅導率 α2。
(3) 壁 W 表面與流體 B 間之熱傳達,其熱傳導率 α3。
則單位時間 T(hr)之流體 A 向流體 B 傳達之熱量
Q = K‧S‧( t2 - tl )‧T (kcal) (2-12)
式中 K 稱為熱通過率或熱貫流率

燃燒之傳熱方式
熱有由高溫部傳向低溫部之特性。其傳熱之方式,以傅導、對流及輻射三種形態移動,通常兩種或三種併
行,以單獨一種傳熱之情形較為罕見。
(1) 傳導(Conduction)
傳導乃熱透過物體內部傳遞之現象。一個物體之兩端,若溫度互異時,熱必由高溫部傳向低溫部。若兩
個溫度不同之物體相互接觸時,熱必由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此種現象即為傳傳。
熱之傳導量,可由下列公式去示之:
Q = S.λ / d (t1 - t2).T
Q = 熱傳導量(kcal);S = 傳熱面積(m2);D = 熱傳動之距離(m) ;λ = 熱傳導率(kcal/m.hr.℃)
T = 時間(hr);t1 = 高溫體之溫度(℃);t2 = 低溫體之溫度(℃)
熱傳導速率之快慢,視物質之熱傳導率(λ)而定, λ 愈大之物質,傳熱速率愈大,稱為熱之良導體。反之,
λ 愈小之物質,傳熱速度遲緩,稱為熱之不良導體。
熱傳導率之英式單位為 Btu/ft.hr.℉,換算為萬國制時,其式如次:
l Kcal,/m.hr℃ = 0.6720 Btu/ft.hr.℉ ; l Btu/ft.hr.℉ = 1.4881 Kcal,/m.hr℃
(2) 對流(Convection)
液體或氣體如對其一部分加熱,則該部份必因溫度昇高而膨脹,比重減輕而上昇,其他較冷部份則下
降,此種現象稱為對流。液體與氣體自藉此種對流,而逐漸蠻熱。
熱交換器、加熱器、冷卻器等,其液體或氣體有關之熱移動,主要是藉對流之現象。
火災發生之際,燃燒部份之空氣,因受熱上昇,其空位由周圍之冷空氣迅予補入,補位之冷空氣受熱後,
復行上昇,如此週而復始,形成循環,即為對流。火場所以常有風的發生,即是空氣對流所形成。

(3) 輻射(Radiation)
高溫物體與低溫物體之間,無媒介物質,熱直接傳至對方之現象稱為輻射。太陽光之熱,傳於地球萬物
即為典型之輻射。輻射所傳之熱,稱為輻射熱。
固體若非在絕對零度之情況下,其分子運動均會放出放射線。此種放射線是一種電磁波,當電磁波到達
其他物體表面時,一部份會反射,一部份則透過物體,一部份則為物體吸收轉變為熱,此即輻射熱。
物體之顏色及表而之粗細,與輻射熱頗有關係,黑色之物體易於吸收放射線,故較白色易於生熱,
冬天服裝多採黑色之原因在此。又物體表面粗糙者較表面光滑者易於吸收放射線,因此較易變熱。
藉由輻射來傅播熱能比上述兩種方式較為人所不明瞭,而且不常被討論,也不較上述兩種方式還來得
重要;然而,特別是激烈的燃燒中,它常是造成許多大火的主因之一,因此應該被研究。忽略熱輻射的效
應時,燃燒的熱能便很難統計得出來。
其實,所有物體本身是不斷地輻射出熱能的,這種輻射和光相似,只是不為肉眼所能見的。可見光的熱
能傳播速率為每秒 186,000 哩,而地球上主要的輻射源來自太陽。太陽光是可見得到的,而且輻射出的熱
能也可感覺到,就如可從燃燒中的火焰感受到輻射出的熱。這種溫暖的感覺是因身體本身的吸收,且這吸
收量大於身體本身周圍環境所輻射出的熱能。同樣的道理,一個人在寒冷的環境中會有寒意,是因身體本
身輻射出的熱能多於從四周環境中所吸取的熱能。每種物體和其周遭有相同的溫度,所有物體都能輻射、
吸收熱源,但當兩種速率相等時,則溫度不發生變化。因此可知,熱能傅播的速率,發生在人與人之間熱
能的輻射上,也是身體溫度變化的部分因素。
溫度的差異並不是輻射能傅播速率的絕對因素,其中還包括有物暴露於外界的表面積,還有對熱反射
的程度也是重耍因素之一。再則,易於輻射熱能的物體,相對地也易於吸收熱能,且較深顏色的物體,其
輻射、吸收熱能比較亮顏色物體的效果佳。另一方面,光滑的表面,如表面鍍上鉻的物體,有抗拒熱能的
吸收和放射。如鏡子,它能反射可見光,亦能以同樣方式反射紅外線或熱線。
關於燃燒方面,也有許多現象值得討論。輻射熱是造成消防搶救困難的主因之一,複雜的燃燒反應促成
工作進行的困難,當建築物的一部分發生燃燒,而對此一燃燒的物面將為其輻射熱作用,而溫度逐漸升
高,使其易於被引燃,當溫度達物質的燃點時,它將迸發出火焰。在一大火中,劇烈燃燒產生的大量輻射
熱逐漸地將鄰近的建築物引燃。此一輻射熱能的作用,在一開始燃燒的階段,對火的擴大有很大的助益。
利用在一小區域中之輻射效應對燃燒的擴散來說明:若一密閉空間,如房屋的某一區域發生激烈的燃
燒,熱空氣散布於密閉的室內上方,因此火源不會傅播、蔓延到其他的空間。然而,此一劇烈燃燒形成的
輻射熱空間始傅播到其他處所中的可燃物上而開始加熱之,常足夠熱能的供應而起熱分解產生可燃氣體
後,這些氣體開始蓄積,直到輻射熱的溫度足以引燃之,或濃度已達燃燒範圍內。這時候,累積下的可燃
氣體開始發生閃燃,而將附近的可燃物引燃,這些現象對消防人員是相當熟悉的。這使得火焰附近的物體
參差地瞬間被點燃,包括人們隨身的東西,這更增加了滅火的範圍和困難。由於輻射熱的作用,使得燃燒
區域的炭化程度和實際燃燒擴展的程度不相對稱。通常,此一情形也並非絕對的,特別就以發焰燃燒的擴
散而言,其炭化程度和燃燒趨勢相當一致,但事實上炭化的程度和燃燒程度仍有些許差距,此乃因輻射
熱能多少也能產生些許的炭化反應,不管輻射的熱能是多少。
大自然中一切高於絕對零度溫度的物質均能連續散發出具有高能量的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此
種電磁波以光速(3x108 公尺/秒)在真空中進行,遇到物質時部分反射,部分穿透而部分被吸收。因部分熱
量的被吸收而達到熱傳遞的現象,我們稱它為熱輻射。散發出的電磁波所具的能量大小與發射電磁波物之
溫度及其表面性質有關。溫度高的發射物散發較高能量的電磁波,若溫度相同的發射物,表面粗糙、顏色
愈深者發射的電磁波具較高能量。
對於電磁波所產生的熱蝠射,不論它的形式如何,其總是以光的速度來傳播,而光速等於輻射的波長
與頻率之乘積,亦即:
C =λ‧V
式中,C=光速(3x108m/s);λ=波長(Wave length);V=頻率(Frequency)
熱輻射的傅播是以間斷量子(Discrete Quanta)方式進行,每個量子所具備的能量為:
E = h‧V
式中,h=蒲朗克常數(Plank’s Constant),其值為 6.625x10-34 J‧S
若以物理的觀點來看輻射熱的傳遞現象,我們可以把每一個量子當成氣體的分子一樣具有能量、質量及動
量,因此輻射熱可想像為光子氣體(Photon Gas),其可由一處移到另一處。末撞擊任何物質以前,它不是
「熱能」,因撞擊而被吸收才轉變為熱能。利用質能間的相對關係,「粒子」的質量與動量的表示式可由下
式導出:E = m c2 = h V 亦可寫成 m = h V / c2 因此 動量 = m c = h V / c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