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如何理解《黃帝內經》和《輔行訣》五行五臟配屬之不同

              《輔行訣》諸藥之精五行互藏表

           五味(對應)  主藥               輔藥
         辛(木)    桂枝(木)   生薑(火) 附子   (土)   細辛  (金)  乾薑  (水)

         鹹(火)    丹皮(火)   大黃(土) 葶藶子(金)    澤瀉(水)  旋復花(木)

         甘(土)    人參(土)   甘草(金)   茯苓  (水)   薯蕷(木)  炙甘草(火)

         酸(金)    麥冬(金)   枳實(水)   芍葯  (木)    萸肉(火) 五味子(土)

         苦(水)    地黃(水)   黃芩(木)   黃連  (火)    白朮(土)   竹葉 (金)

              《內經.素問.金匱真言論》之五行諸五配屬表

    
     五行  方位  顏色  入通  味 畜 谷   星宿  五音  數目  氣味  
        木   東方    青   肝   酸 雞   麥   歲星    角   八   臊
        火   南方    赤   心   苦 羊   黍   熒惑    徵   七   焦               
        土   中央    黃   脾   甘 牛   稷   鎮星    宮   五   香
        金   西方    白   肺   辛 馬   稻   太白    商   九   腥
        水   北方    黑   腎   鹹 豬   豆   辰星    羽   六   腐

            揀出其中五行、五方、五味、五臟配屬

            五 行  五 方  五 味  五 髒


      
           木   東   酸   肝
           火   南   苦   心

           土   中   甘   脾

           金   西   辛   肺   

           水   北   鹹   腎

1
       《輔行訣》與《內經》五行、五味配屬比較表

                  輔行訣       內經
          五行             五味

         木          辛         酸

         火          鹹         苦

         土          甘         甘

         金          酸         辛

         水          苦         鹹

     如何理解《黃帝內經》和《輔行訣》五行五臟配屬之不同?

     大家在學習《黃帝內經》和《輔行訣臟腑用藥法式》的時候,都會發現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問
題困擾著大家,這就是這兩部經典在涉及到五行配屬五臟的問題上存在著衝突或矛盾,以致
在指導用藥上往往無所適從。本人雖非醫者,但在有限的設方用藥的實踐中,往往也涉及怎
麼理解、運用《內經》和《輔行訣》,進而指導用藥的問題,因而對於這個問題也是充滿興
趣,經常嘗試從各種角度去認識這個問題。近日寫作中西文化源流哲學思想比較研究論文時,
一再涉及中醫學五行何以配屬五臟,為什麼這樣,而不是那樣配屬的問題,而《輔行訣》配
屬五臟明顯是繼承《內經》的配屬的,卻有這樣讓人矛盾的差別,是我們腦力不夠還是理解
角度的問題?究竟該怎樣理解?有道是世間的事物都是相通的,差別是有的直接些,這樣的
好辦,有的曲折些,要費一番腦筋,有的需要更廣泛的聯繫聯想,這就需要知識的融匯了,
也是最難的。就在筆者受一位中醫師或中醫愛好者的啟發(忘記是哪位了),想通了其中的
道理之後 決定把我的想法寫出來,以就教於大家,看是否言之成理。

     以下是在五行與五味五臟等配屬關係,得到下表:

                      表    一

        五行   五方  五色   季節   五氣   五   味 五臟


        木     東     青     春     風     辛   酸    肝
        火     南     赤     夏     熱     鹹   苦    心
        土   中央    黃    長夏   濕   甘    甘    脾
        金      西   白     秋     燥     酸   辛    肺

2
        水      北   黑     冬     寒     苦   鹹    腎

   表中「五味」一欄紅色字體為中醫乃至民間所熟知的五行與五味的配屬關係,即酸屬木、苦
屬火、甘屬土、辛屬金、鹹屬水,其根據是《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
     「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其病發驚駭,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
其穀麥,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是以春氣在頭也。其音角,其數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
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於心,故病在五臟。其味苦,其類火,其畜羊,其谷黍,
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脈也。其音徵,其數七,其臭焦。
     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類土,其畜牛,其谷
稷,其應四時,上為鎮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宮,其數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藏精於肺,故病背。其味辛,其類金,其畜馬,其穀稻,
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數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故病在膝。其味鹹,其類水,其畜彘,其谷
豆,其應四時,上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數六,其臭腐。」;
     《素問·金匱真言論》為「入通」五臟,與《素問·宣明五氣》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辛
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是謂五入」相同。   
     味酸屬木、味苦屬火、味甘屬土、味辛屬金、味鹹屬水,已成為中醫學界普遍公認的五味五
行配屬,是中醫學五行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醫學理論與臨床組方用藥發揮著重要的指
導作用。那麼,表一黑體字五行配五味又是怎麼回事?這就是現在引起中醫界廣泛關注的,
發現於上世紀初的一本中醫文獻——《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以下簡稱《輔行訣》))的五行
與五味配屬方法。我們先將其單拿出來製成表二作一專門比較:

       (表二)《內經》與《輔行訣》五行臟腑配屬表   

           五行    五臟             五行   五臟


              木     酸               木      辛
    內  經:   火     苦      輔行訣:    火      鹹
              土     甘                 土     甘
              金     辛                 金     酸
              水     鹹                 水     苦

     我們不難發現,兩者的配屬,除了「土」配屬「甘味」相同之外,其餘兩者都不同。研究中
藥的藥理之於生理的作用,中藥的「性(針對病勢,即寒涼平溫熱)」和「味(針對病位,
即臟腑)」是其繞不開的核心問題,但解決起來又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所以這裡暫時先簡
化處理掉這裡的矛盾,以下才好展開。

      《輔行訣》關於藥的性味與臟腑的關係:
     陶云:肝德在散。故經云:以辛補之,以酸瀉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適其性而衰之也。

3
     陶云:心德在耎(耎(ruan,軟)意為祛弱)。故經云:以鹹補之,苦瀉之;心苦緩,急食酸以
收之。
     陶云:脾德在緩。故經云:以甘補之,辛瀉之;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
     陶云:肺德在收。故經云:以酸補之,鹹瀉之;肺苦氣上逆,急食辛以散之,開腠理以通氣
也。
     陶云:腎德在堅。故經云:以苦補之,甘瀉之;腎苦燥,急食鹹以潤之,至津液生也。
     將《輔行訣》與《內徑.素問·宣明五氣》之「五入」加以比較,得表三:

     (表三) 《輔行訣》       「五行互藏」     《內經》「五入」比較表


           肝:辛補之   酸瀉之      甘以緩急                酸入肝
           心:鹹補之   苦瀉之      酸以收緩                苦入心
    輔行訣:脾:甘補之  辛瀉之    苦以燥濕     內  經:甘入脾
           肺:酸補之   鹹瀉之      辛以散逆               辛入肺
           腎:苦補之   甘瀉之      鹹以潤燥               鹹入腎  

     通過上表,我們不難發現,《內經》的「五入」除了甘味之外,其他「入」的臟腑就是《輔
行訣》相應臟腑的「瀉之」之味,再深入探討一下這些味藥何以能「瀉之」?看《內經》之
各「入味」在《輔行訣》之五行功能比較:

   (表四)《內經》各「入味」與《輔行訣》功能比較
  
            《內經》五行 臟腑 功能   《輔行訣》五行 臟腑 功能  
                木   酸 (入肝)         ←    酸屬金    →瀉肝
                火   苦 (入心)         ←    苦屬水    →瀉心
                土   甘 (入脾)         ←    辛屬木    →瀉脾     
                金   辛 (入肺)          ←    鹹屬火    →瀉肺
                水   鹹 (入腎)          ←    甘屬土    →瀉腎

     表三和表四顯示,除去甘味之外,《內經》所謂的「入味」,即《輔行訣》的「瀉味」,而
該「瀉味」之五行所屬,則為《內經》五行所對應之臟腑的「克味藥」。   

      其實,理解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所謂的生補、克瀉,而在於《內經、宣明五氣》、《金匱
真言論》的「入」、「入通」,到了《輔行訣》這裡一分為二,變成「補」和「瀉」了,即
《內經》的「入」實則包含了「補」和「瀉」兩方面的意義,所以,到了《輔行訣》將其分
開闡述。理解了這點,再看《輔行訣》是如何處理補和瀉的關係的,這就是那五段「陶曰」
分述五味補瀉五臟的話。
      接下來才是理解補瀉的含義。
      所謂「補」,我們先不論甘味一致的地方:
     肝以辛味補之,辛何以補肝?發現其所列舉的五味藥——桂枝、生薑、附子、細辛、乾薑,
都可以用來發散肝的,即「肝德在散」,用中醫學術語叫做肝主疏洩,即這些味藥都有疏洩

4
肝,增強肝功能的作用。肝以「酸瀉之」則是抑制肝的疏洩和疏洩過度,即以金克木之意,
比如通常理解白芍補肝,在這裡是「瀉肝」,即收斂肝臟的疏洩功能的,這和我在關於白芍
新解中的說法一致。
     到這裡,即可以判斷,所謂補瀉的「補」,就是發揚強化各個臟腑本來的功能;反之,抑制、
限制、克制一個臟腑的功能就叫做「瀉」,而且是由《內經》的「入通」和「入」一變而成,
即《內經》的「入」成了《輔行訣》的「瀉」,即肝的「克味藥」。
     再看心以鹹補之,所列五味「鹹味藥」:丹皮、大黃、葶藶子、澤瀉、旋復花,我信《輔行
訣》,牡丹皮就不用說了,但大黃「味鹹」還是有障礙,它們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有補心,增
強心功的作用;苦味——熟地、黃芩、黃連、白朮、竹葉瀉之,這就好理解了:苦寒瀉火,
是以克之,《內經》的「入心」在這裡是瀉心,是克味藥。
      肺的功能是肅降、收斂,所以以酸補之,反之發散、宣肺則是瀉之了,葶藶子鹹且辛,能
宣肺,屬火,克金,於《內經》也是「入」味藥,有益肺功能。諸辛大多能升散肺氣,「入
肺」,所以也是克味藥。
     腎德在堅,「堅』應該理解為「強壯」  ,即使人堅強強壯之意。苦不僅可以使人在意志上堅
強起來,還可以使人在體魄上強壯。所以一些膽小、遇事畏縮不前、不敢出頭的,其原因很
大成分是身體不任繁巨,有點事就吃不好;睡不著,沒等行動就已經心力憔悴了,豈能餐風
宿露,跋涉輾轉,千里奔波,出力流汗?可以通過吃苦,吃苦味充實自己,打磨意志,使自
己變得堅強、敢作敢當,堪當重任。甘瀉之,蜜罐裡泡大的,終難擔當重任,病理上過食甘
甜讓人牙齒生齲,鬆動脫落。「入腎」的「鹹味」,這裡就不同《內經》的其他「入」味了,
不是「克」,而是「潤」,是另一個意義上的「補」了。
     最後,甘補脾,辛瀉之,和《內經》一致,置之不論。

    以上列為表五:《輔行訣》與《內經》五行、五味配屬比較表

                     輔行訣      內經

          五行        (補)  五味 ( 入)

         木            辛         酸

         火            鹹         苦

         土          (甘)   (甘)

         金            酸         辛

         水            苦         鹹

          作用         補         瀉

5
         附表:一、《輔行訣》諸藥之精五行互藏表

           五味(對應)  主藥               輔藥

           辛(木)    桂枝(木)   生薑(火)  附子   (土) 細辛(金)  乾薑   (水)

           鹹(火)    丹皮(火)   大黃(土)  葶藶子(金) 澤瀉(水) 旋復花 (木)

           甘(土)    人參(土)   甘草(金)   茯苓(水) 薯蕷(木) 炙甘草 (火)

           酸(金)    麥冬(金)   枳實(水)    芍葯(木) 萸肉 (火) 五味子 (土)

           苦(水)   地黃(水)   黃芩(木)    黃連(火)  白朮(土)   竹葉   (金)

         二、  《內經.素問.金匱真言論》之五行諸五配屬表

              五行  方位  顏色 入通  味 畜 谷 星宿   五音  數目  氣味  


             木    東方    青    肝    酸  雞 麥 歲星   角   八   臊
             火    南方    赤    心    苦  羊 黍 熒惑   徵   七   焦
             土    中央    黃    脾    甘  牛 稷 鎮星   宮   五   香
             金    西方    白    肺    辛  馬 稻 太白   商   九   腥
             水    北方    黑    腎    鹹  豬 豆 辰星   羽   六   腐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