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綜合所得稅介紹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9

個人綜合所得稅及所得基本稅額簡介

Introduction of Taiwan Individual Income Tax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張瑞峰會計師
目錄

主題
個人所得稅制

居住者定義

課稅範圍

免稅額、扣除額及基本生活費

營利所得(股利)課稅

綜合所得稅計算

其他補充說明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2
個人所得稅制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3
個人所得稅制
介紹

綜合所得稅 (一般所得稅制)
凡有中華民國來源所得之個人,應就其中華民國來源之所得,依所得稅法第二條規定課徵綜合所得稅。
納稅義務人應於每年五月一日起至五月三十一日止,填具結算申報書,向該管稽徵機關,申報其上一年度內構成綜合所得總額或營利事業收入總
額之項目及數額,以及有關減免、扣除之事實,並應依其全年應納稅額減除暫繳稅額、尚未抵繳之扣繳稅額及依第十五條第四項規定計算之可抵
減稅額,計算其應納之結算稅額,於申報前自行繳納 (所§71)。

依所得稅法§15規定,除納稅義務人與配偶分居,得各自依本法規定辦理結算申報及計算稅額外,納稅義務人、配偶應由納稅義務人合併申報及
計算稅額。但可就下列規定擇一適用:

1. 各類所得合併計算稅額:納稅義務人就其本人、配偶及受扶養親屬之各類所得,依規定減除免稅額及扣除額,合併計算稅額。
2. 薪資所得分開計算稅額:納稅義務人或配偶之薪資所得擇一分開計算應納稅額時,分開計算者僅得減除自己的免稅額及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其餘免稅額及扣除額由納稅義務人、 配偶及受扶養親屬除前述薪資所得外之各類所得減除。
3. 各類所得分開計算稅額: 納稅義務人或配偶之各類所得分開計算應納稅額時,分開計算者僅得減除自己之免稅額及特別扣除額。其餘免稅額
及扣除額由另一方及受扶養親屬之各類所得減除。
所得基本稅額條例(最低稅負制)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4
個人所得稅制
介紹

綜合所得稅(一般所得稅制)

法源 所得稅法第二條

課稅主體 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
中華民過非境內居住之個人
課稅範圍 中華民國來源所得(所§8 )

適用稅率 居住者:累進稅率(所§5 )
非居住者:固定稅率(所§73)

課稅年度(期間) 1月1日~12月31日

申報期間 次年5月1日~5月31日
(如遇假日順延至下一工作日)
無延期申報適用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5
居住者定義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6
居住者定義
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 / 非境內居住之個人

中華民國居留 中華國境內 居留天數之稅務差異:


≥183天 居住者 1. 課稅所得認定
中華民國境內未設有戶籍 2. 申報義務
(本國人/外國人) 3. 免稅額及扣除額適用
中華民國居留 中華國境內
<183天 非居住者 4. 稅率(累進稅率/固定稅率)

未曾在中華民國境 中華國境內
個人 內居留 非居住者

生活經濟重心不在 中華國境內
中華民國 非居住者
中華民國境內設有戶籍 在中華民國居留
(本國人/外國人) 1~30天
生活經濟重心在 中華國境內
中華民國 居住者
生活經濟重心參考綜合認定如下:
在中華民國居留 中華國境內 1. 享有健保、勞保等社會福利
≥ 31天 居住者 2. 配偶或未成年子女住在中華民國境內
3. 管理財產、受僱提供勞務或擔任董事、
監察人或經理人
4. 其他足以認定其生活經濟重心在中華民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國境內 7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8
綜合所得稅
外僑居留天數、課稅所得計算及適用稅率

中華民國境內居留 居住者/非居住者 薪資由境外雇主給付 適用稅率 是否須申報 是否享有免稅扣除


天數 額

1~90天 非居住者 不課稅 薪資18% 否* 否


股利21%
其他20%

91~182天 非居住者 依天數比例計算課 薪資18% 是 否


稅所得 股利21%
其他20%

183~299天 居住者 依天數比例計算課 累進稅率 是 是


稅所得 (5%~40%)

300天以上 居住者 全額課稅 累進稅率 是 是


(5%~40%)

*若各項所得均已就源扣繳,則免申報義務。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9
綜合所得稅
外僑居留天數 300天以上且薪資由境外雇主給付之課稅所得計算 (範本)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10
綜合所得稅
課稅範圍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10
中華民國來源所得
所得稅法第八條

中華民國來源所得,係指左列各項所得:
1. 依中華民國公司法規定設立登記成立之公司,或經中華民國政府認許在中華民國境內營業之外國公司所分配之股利。

2. 中華民國境內之合作社或合夥組織營利事業所分配之盈餘。

3. 在中華民國境內提供勞務之報酬。但非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於一課稅年度內在中華民國境內居留合計不超過九十天者,其自中華民國
境外僱主所取得之勞務報酬不在此限。
4. 自中華民國各級政府、中華民國境內之法人及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所取得之利息。

5. 在中華民國境內之財產因租賃而取得之租金。
6. 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秘密方法及各種特許權利,因在中華民國境內供他人使用所取得之權利金。

7. 在中華民國境內財產交易之增益。

8. 中華民國政府派駐國外工作人員,及一般雇用人員在國外提供勞務之報酬。
免稅所得:所得稅法第四條
9. 在中華民國境內經營工商、農林、漁牧、礦冶等業之盈餘。
個人之綜合所得(所§14) 所得類別:十類所得
10. 在中華民國境內參加各種競技、競賽、機會中獎等之獎金或給與。

11. 在中華民國境內取得之其他收益。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11
所得稅法第14條
各類所得 (1/2)
第一類:營利所得:股利、盈餘、其他法人出資者所獲分配之盈餘、合夥組織營利事業之合夥人每年度應分配之盈餘、獨資資本主每年自其獨資
經營事業所得之盈餘及個人一時貿易之盈餘皆屬之。

第二類:執行業務所得:律師、會計師、建築師、技師、醫師、藥師、助產士、著作人、經紀人、代書人、工匠、表演人及其他以技藝自力營生
者的業務收入或演技收入,減去必要費用或減除業務所房租或折舊、業務上使用器材設備之折舊及修理費,或收取代價提供顧客使用之藥品、材
料等之成本、業務上雇用人員之薪資、執行業務之旅費及其他直接必要費用後之餘額為所得額。個人之稿費、版稅、樂譜、作曲、編劇、漫畫及
講演鐘點費收入,每人全年合計不超過18萬元者,可享受全額免稅優惠。

第三類:薪資所得:凡公、教、軍、警、公私事業職工薪資及提供勞務者之所得:在職務上或工作上所取得的各種收入,包括薪金、俸給、工資、
津貼、歲費、獎金、紅利、各種補助費和其他給與(如車馬費等)。但與提供勞務直接相關且由所得人負擔之下列必要費用合計金額超過該扣除
額者,得檢附相關證明文件核實自薪資收入中減除該必要費用(職業專用服裝費、進修訓練費、職業上工具支出),以其餘額為所得額。

營利事業為員工投保團體壽險,每人每月保險費在2,000元以內部分,不計入薪資所得。
營利事業給付員工每人每月伙食費,包括加班誤餐費不超過2,400元部分,不計入薪資所得(財政部1040310台財稅字第10404525720號)。

依勞工退休金條例規定自提之退休金,合計在每月工資6%範圍內,不計入薪資所得,如自提超過6%,超過部分計入薪資所得。

第四類:利息所得:凡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券、各種短期票券、存款及其他貸出款項利息之所得

第五類:租賃所得及權利金所得:凡以財產出租之租金所得,財產出典典價經運用之所得或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秘密方法及各種特許權利,
供他人使用而取得之權利金所得。

第六類:自力耕作、漁、牧、林、礦之所得:全年收入減除成本及必要費用後之餘額為所得額。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12
所得稅法第14條
各類所得 (2/2)
第七類:財產交易所得:凡財產及權利因交易而取得之所得:
一、財產或權利原為出價取得者,以交易時之成交價額,減除原始取得之成本,及移轉該項資產而支付之一切費用後之餘額為所得額。

二、財產或權利原為繼承或贈與而取得者,以交易時之成交價額,減除繼承時或受贈與時該項財產或權利之時價及因取得、改良及移轉該項財產
或權利而支付之一切費用後之餘額為所得額。

個人證券交易所得稅目前停徵 (所§4-1)
第八類:競技、競賽及機會中獎之獎金或給與:凡參加各種競技比賽及各種機會中獎之獎金或給與皆屬之。政府舉辦的獎券中獎獎金(統一發票、
公益彩券),屬分離課稅,不併計綜合所得總額,其扣繳之稅款,亦不得抵繳或申請退還。
第九類:退職所得:凡個人領取之退休金、資遣費、退職金、離職金、終身俸、非屬保險給付之養老金及依勞工退休金條例規定辦理年金保險之
保險給付等所得。

一次領取者,其所得額之計算方式如下 (109年度退職所得免稅額):
≦ 180,000 × 服務年資 → 全數免稅
> 180,000 × 服務年資,但 ≦ 362,000 × 服務年資 →半數課稅
>362,000 × 服務年資 →全數課稅
退職服務年資之尾數未滿六個月者,以半年計;滿六個月者,以一年計。
分期領取者,以全年領取總額,減除七十八萬一千元後之餘額為所得額。兼領一次退職所得及分期退職所得者,前二款規定可減除之金額,應依其領
取一次及分期退職所得之比例分別計算之。
第十類:其他所得:不屬於上列各類之所得。但告發或檢舉獎金、與證券商或銀行從事結構型商品交易之所得,除依第八十八條規定扣繳稅款外,
不併計綜合所得總額。認股權所得。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13
綜合所得稅
免稅額、扣除額及基本生活費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14
綜合所得稅
免稅額 (所§17)

納稅義務人、配偶及符合規定之受撫養親屬,均可減免:
未滿70歲之本人、配偶、受扶養親屬:每人88,000元 直系尊親屬

年滿70歲之本人、配偶、受扶養直系尊親屬:每人132,000元 直系尊親屬,年滿六十歲,或 子女
無謀生能力,受納稅義務人扶
養者。其年滿七十歲受納稅義 納稅義務人之子女未滿二十
務人扶養者,免稅額增加百分 歲,或滿二十歲以上而因在
注意事項: 之五十。 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
能力受納稅義務人扶養者。
1. 受撫養親屬若有所得,須一併申報。
2. 若未合併申報受撫養親屬所得,視同漏報。
兄弟姊妹 其他親屬或家屬
3. 原則上受撫養親屬當年度所得不高於免稅額及扣除額合計數時,才
有節稅效益。 納稅義務人及其配偶之同胞兄弟、 納稅義務人其他親屬,合於民法規
姊妹未滿二十歲,或滿二十歲以 定雖非親屬而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
上而因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 的同居一家者,未滿二十歲,或滿
謀生能力受納稅義務人扶養者。 二十歲以上而因在校就學、身心障
1 月1 日出生之子女/1 2 月3 1 日死亡之親屬可列扶養嗎? 礙或無謀生能力,確係受納稅義務
人扶養者。
超過2 0 歲但當兵是否可列為扶養親屬?(服役、待業、補習班)

超過7 0 歲之其他親屬,免稅額為多少?直系尊親屬~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15
綜合所得稅
扣除額(所17) 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

扣除額:納稅義務人就標準扣除額或列舉扣除額擇一減除申報。 證明文件:
兩  標準扣除額: 1. 國人:免附
者 2. 外僑(大陸人除外):第一年需
擇 單身:NT$ 120,000 附結婚證明
3. 大陸人:須附結婚證明並公認證
高 已婚:NT$ 240,000

適  列舉扣除額:

捐贈 保險費 醫藥及生育費

列舉扣除額

災害損失 購屋借款利息 房屋租金支出

擇高適用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16
綜合所得稅
列舉扣除額-捐贈

教育、文化、公益、慈 政黨、政治及參選
善機構或團體(僅限國內) 人
捐贈總額最高不得超過 捐贈總額不得超過
綜合所得總額20%。 綜合所得總額20%,
且不得超過20萬元。
同一參選人不得超過10萬。

私立學校(國內)
國防、勞軍、古蹟維 捐贈總額不得超過
護及政府捐獻 所得總額50%。
核實認列(無限制)

Note:
1. 寺廟安太歲或點光明燈非屬無償性質,不得扣除。 檢附文件:
受贈機關或團體開具之證明文件正本。
2. 會員、社員年費或入會費非屬捐贈性質,不得扣除。
已列在扣除額資料清單內,可免附。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17
綜合所得稅
列舉扣除額-保險費

僅限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直系親屬之同一申報戶
1 (要保人與被保人應在同一申報戶)。

包含:人身保險、勞工保險、國民年金保險及軍、公、教保險
2 之保險費。

3 每人每年最多可扣除24,000元 (未達24,000者,以實際支付
為限)。

4
全民健康保險費及補充保險費,不受金額限制,可全數認列扣除。

檢附文件:

5 1. 收據或保險費繳納證明正本
2. 已列在扣除額清單內,免附。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18
綜合所得稅
列舉扣除額-醫療及生育費

醫療生育
• 以納稅義務人、配偶及其扶養親屬
為限。以付與公立醫院、全民健康
保險特約醫療院、所,或經財政
部認定其會計紀錄完備正確之醫院 與醫療無關
者為限。
• 國外就醫之醫療支出亦可扣除 一般性檢查及以美容為目
• 但受有保險給付部分,不得扣除。 的之花費不得扣除。

檢附文件 醫療輔具與長期照護
• 醫療單據正本
• 單據已繳交服務機關 身心障礙者購買符合規定之醫療輔具及因失能
申請補助者,檢附該 須長期照護者,並持有醫療院所開立之長期照
機關證明收據影本 護醫療費,得以減除。
• 已列在扣除額清單內 聘請外傭、護理人員居家照顧之費用不得扣除。
者,免附
• 中國開立之醫療單據,
須經公認證後方得扣
除。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19
綜合所得稅
列舉扣除額-災害損失

以經稽徵機關(國稅局所屬分局、稽徵所及服務處)於災害發生後調查所核發的災害損失證明上所
載金額申報扣除

如遭受不可抗力之災害損失 ,在災害發生後30天內檢附損失清單和證明文件,向戶籍所在地稽
徵機關或就近向災害所在地稽徵機關申請派員勘查,核發災害損失證明

受保險賠償或救濟金之部分不得扣除

如有依法領取政府發放之災害補助款(如農漁民救助金),核屬政府贈與,免納綜合所得稅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20
綜合所得稅
列舉扣除額-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房屋租金支出

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及房屋租金支出兩者擇一扣除

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 房屋租金支出
1. 以一屋為限 1. 限國內租屋自住,非供營業或執行業務
2. 須為自用住宅,無出租、營業或執行業務使 使用
用 2. 每一申報戶每年扣除額以120,000為限。
3. 納稅義務人、配偶及其扶養親屬須設籍於該
自用住宅
4. 每一申報戶每年最高可扣除300,000元 檢附文件:
5. 若有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者,須自購屋借款利 租賃契約書
息中減除 租金繳交證明(匯款證明等)
檢附文件:
利息單據應載名房屋地址、所有權人、
房屋取得日及借款人姓名。若無,納
稅義務人自行補註並簽章。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21
綜合所得稅
特別扣除額

教育學費及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 大專以上院校之子女,每人最高可扣除25,000元,
未達者以實際支出為限。
• 申報5歲以下之子女,每人每年可扣除120,000元。
下列情況不適用:
1. 所得稅率20%以上
薪資所得特
財產交易損失 2. 基本所得額超過670萬
別扣除額 財產交易損失
財產交易損失,其每年度扣除額,以不超過當年度申報
之財產交易之所得為限;當年度無財產交易所得可資扣
除,或扣除不足者,得以以後三年度之財產交易所得扣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除之。

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每人每年扣除數額以200,000元為限。未達者以實際薪
資為限,或特定費用核實。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於金融機構之存款利息+儲蓄性質信託資金之收益以及緩課記名股票,
合計全年扣除數額以每戶270,000元為限。

身心障礙及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
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或身心障礙證明,每年每人可扣除200,000元。
符合中央衛生福利主管機關公告須長期照顧之身心失能
者,每人每年扣除120,000元。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22
綜合所得稅
基本生活費

基本生活費指納稅者為維持自己及受扶養親屬享有符合人性尊嚴之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並由中央主管機關參照中央主計機關所公布最新一年全
國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60%定之,並於每二年定期檢討。

財政部將告109年度每人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金額為新臺幣18.2萬元,於110年5月申報綜合所得稅時適用。

標準/
列舉
基本生活費
合計數 特別扣除額:
總額 身心障礙、教
(B)
(182,000* 育學費、幼兒學
人數) 前、儲蓄投資
及長期照顧
免稅額

當基本生活費總額大於合計數(B)時,差額得自綜合所得總額中再行減除。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23
綜合所得稅
股利(營利所得)課稅制度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24
綜合所得稅
股利(營利所得)課稅制度
境內居住之個人(居住者)於獲配股利時,可從「合併計稅」或「單一稅率28%分開計稅」擇優適用。

綜合所得淨額
x 適用稅率
- 累進差額
股利所得 股利所得
不含股利所得之應納稅額

股利外所得 股利外…
+ 股利所得應納稅額(股利*28%)
- 扣繳稅額及可扣抵稅額
應補(應退稅額)

合併計稅 分開計稅
可抵減稅額:股利*8.5% 稅率28%
(每一申報戶上限80,000元) 無可抵減稅額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25
綜合所得稅
稅額計算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26
綜合所得稅
非居住者-應納稅額計算

薪資所得 適用稅率 應納稅額(A)


(18%)

股利所得 適用稅率
應納稅額(B) 應納稅額合計
(21%)

適用稅率
其他所得 應納稅額(C)
(20%)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27
綜合所得稅
居住者-綜合所得淨額計算(1/4)

一般扣除額
全戶所得總額 全戶免稅額 特別扣除額 基本生活費差額 綜合所得淨額
(標準或列舉)

薪資、利息、股利、 未滿70歲之本人、配 標準扣除額  薪資所得(最高200,000/人) 182,000元/人


財產交易、其他所 偶及扶養親屬  儲蓄投資(最高270,000/戶)
單身120,000元
得等。 88,000/人  教育學費(最高25,000/人)
夫妻合併240,000元 與免稅額、標準或列
 幼學前(120,000/人) 舉扣除額及特別扣除
列舉扣除額  身心障礙(200,000/人) 額合計之差異數
滿70歲之本人、配偶 (除薪資外)。
及直系尊親屬 捐贈(不超過所得20%)  長期照顧(200,000/人)
132,000/人 保險費(最高24,000/人)
健保費(無限制)
醫療及生育費(無限制)
災害損失(無限制)
房租支出(最高120,000/戶)
購屋借款利息(最高300,000/戶)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28
綜合所得稅
居住者-綜合所得淨額計算 - 各類所得合併報稅(2/4)

綜合所得淨額 適用稅率 累進差額 應納稅額

2020年課稅級距及累進差額
級別 綜合所得淨額 稅率 累進差額

1 540,000以下 5% 0
2 540,001-1,210,000 12% 37,800
3 1,210,001-2,420,000 20% 134,600
4 2,420,001-4,530,000 30% 376,600
5 4,530,001以上 40% 829,600

包含:
1. 扣繳稅款
2. 股利可抵減稅額
應納稅額 扣繳稅額及可 應補繳(退)稅
3. 投資抵減稅額
扣抵稅額 額
4. 重購自用住宅扣抵稅額
5. 大陸地區已繳納可扣抵稅額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29
綜合所得稅
居住者-綜合所得淨額計算 - 薪資所得分開計稅 (3/4)

除配偶薪資之 全戶

不含配偶薪資 除配偶薪資 稅率
之所得淨額

不含配偶薪資之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30
綜合所得稅
居住者-綜合所得淨額計算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4/4)

除配偶各類所 除配偶各類所

除配偶各類所 除配偶各類所 稅率
得 得之所得淨額

除配偶各類所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30
其他補充說明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26
個人取得之下列所得,應依規定扣繳率扣繳稅款,不併計綜合所得總額(即採分離課稅):

 政府舉辦獎券中獎所得、告發或檢舉獎金、受益人不特定或尚未存在之信託受益權及信託所得,無論居住者或
非居住者,一律按20%扣繳稅款
 自中華民國99 年1 月1 日起,個人居住者取得下列所得,應依所88 規定扣繳稅款,扣繳率為10%,不併計綜
合所得總額(即分離課稅);非居住者按15%扣繳率就源扣繳

⑴ 短期票券到期兌償金額超過首次發售價格部分之利息所得。
⑵ 依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或不動產證券化條例規定發行之 受益證券或資
產基礎證券分配之利息所得。

⑶ 公債、公司債及金融債券之利息所得。
⑷ 以前述3 款之有價證券或短期票券從事附條件交易, 到期賣回金額超過
原買入金額部分之利息所得。

⑸ 與證券商或銀行從事結構型商品交易之所得。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20
個人居留天數計算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20
退職所得計算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20
保險節稅
(一)保險與綜合所得稅
1. 保險費可以適用列舉扣除額節稅。
如人身保險、勞工保險及軍、公、教保險之保險費,每人每年扣除額上限為24,000元。
2. 所得稅法規定保險之給付,可免納所得稅。(目前在一定條件與金額以上,會列入最低稅負課稅)。
(二)保險與營利事業所得稅
企業為員工投保團體壽險、年金保險、傷害險之保險費,每人每月保險費2,000元以內部分免視為員工薪資,
且可列為企業營業費用,具有節稅效果。
(三)保險與遺產稅
依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規定,約定於被繼承人死亡時,給付其所指定受益人之人壽保險金額、軍、公
教人員、勞工或農民保險之保險金額及互助金免計入遺產總額課稅。但死亡給付超過3,000萬元以上需納入
最低稅負課稅。
(四)保險與贈與稅
透過每年贈與220萬元的免稅額給子女,再由子女自行要保,並以子女為受益人,就可使要保人與受益人
相同,免納入最低稅負課稅。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20
主要綜合所得稅節稅規劃概念
利息所得
⑴定額免稅工具:如郵局存簿儲金的存款本金在100萬元以下,按活期儲金利率給付的利息免納所得稅,而金融機構存款利息
所適用的投資儲蓄特別扣除額。每戶每年可享有27 萬元的儲蓄特別扣除額,超過部分才須併入綜合所得總額累進課徵綜所稅。
所以若個人或家庭存款在上述兩項額度之內,其利息所得可以免稅。
⑵分離課稅工具:主要包括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券、短期票券、金融資產證券化與不動產證券化商品。自99年度起上述投
資工具皆採10%分離課稅,所以只要利息所得超過定額免稅標準,且個人綜所稅邊際稅率高於10%,購買此類分離課稅投資
工具就會有節稅效益。此種分離課稅投資工具,適合中高所得者,可以把自己的稅率由最高45%降到10%。
⑶免稅投資工具:投資共同基金(包括債券型基金)目前許多基金實務上都不配息,將利息或股利滾入淨值,最後出售時還
是將價差視為證券交易所得,免課所得稅。由於我國綜合所得稅採屬地主義,只對境內來源所得課稅,所以投資者也可以購
買海外基金,無論是資本利得或配息,都不用納入綜合所得課稅,惟必須考量匯兌損失風險。
(自99 年度起,海外所得已被納入課徵最低稅負,不過每一申報戶每年在100 萬以內免稅,超過則全額課徵。當個人沒有其他
應課徵最低稅負的免稅所得,則因為最低稅負個人有670 萬元的扣除額,所以實際上若綜合所得淨額加上海外所得不到670
萬元,或計算出之基本稅額小於一般所得稅額,仍可以享受免稅。)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20
Deloitte 泛指Deloitte Touche Tohmatsu Limited (簡稱"DTTL"),以及其一家或多家會員所。每一個會員所均為具有獨立法律地位之法律
實體。Deloitte("DTTL")並不向客戶提供服務。請參閱 www.deloitte.com/about了解更多。

Deloitte 亞太(Deloitte AP)是一家私人擔保有限公司,也是DTTL的會員所。Deloitte 亞太及其相關實體的成員,皆具有獨立法律地位之法律


實體,提供來自100多個城市的服務,包括:奧克蘭、曼谷、北京、河內、香港、雅加達、吉隆坡、馬尼拉、墨爾本、大阪、上海、新加坡、
雪梨、台北和東京。

本出版物係依一般性資訊編寫而成,僅供讀者參考之用。Deloitte及其會員所與關聯機構(統稱“Deloitte聯盟”)不因本出版物而被視為對任何
人提供專業意見或服務。在做成任何決定或採取任何有可能影響企業財務或企業本身的行動前,請先諮詢專業顧問。對信賴本出版物而導致損
失之任何人,Deloitte聯盟之任一個體均不對其損失負任何責任。

© 2021 勤業眾信版權所有 保留一切權利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