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 工作紙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石壕吏〉杜甫

杜甫投宿的時間地點
時間:□早晨 □中午 ■黃昏 □半夜
地點:□戰場 ■村落 □旅店 □荒野

突發事件背景
事件時間:□早晨 □中午 □黃昏 ■半夜
出場人物:■老翁 ■老婦 □孫子 ■官吏 □杜甫
事情緣由:□逮捕犯人 ■捉人 □收稅金

事件經過:空格處請填入詩中人物。參考答案:老翁、老婦、官吏、杜甫
因為 官吏 來到石壕村捉拿男丁→ 老婦 幫助 老翁 逃走→ 老婦 開門查看並回應
官吏
請試從資料一第一幕中出現的人物進行分析:

動作 情緒 背後意涵
奉行上命而連夜捉兵,使百姓連夜晚都因提心吊膽而不得
官吏 敲門叫喊 暴躁 安眠,然而安定生活僅為人民基本需求,此處表現上位者
對人民需求的漠視 。(朝廷態度)
官吏來得急促,只得爬牆而逃的窘迫,
老翁 爬牆逃走 緊張懼怕
表現出人民的恐懼與無奈 。(人民心理)
幫助爬牆 緊張懼怕 獨自面對官吏的龐大壓力與被逼迫的痛苦,
老婦
開門查看 無奈 表現女性的堅強與無奈 。(情緒表現)

杜甫 角落旁觀 未知 以旁觀視角敘述情境,表現客觀的場景 。(視角效果)

有吏「夜」捉人:官吏捉人是在夜晚而非白天,試推論其原由並分析這樣的狀況突顯出
什麼樣的社會狀況?
參考答案:
問題一:可見官府捉人之事「時常發生」,白天人民易於躲藏或抵抗,而夜晚是休養生息的

候,也因此容易放鬆警戒,所以利用夜晚突襲,可使捉人的成功率增加。
問題二:可以看出唐代當時情況窘迫,戰場死傷慘重,戰力缺乏,朝廷急需從後方補充人員,
另一方面也以無言的方式顯現官府的蠻橫專斷。

1
老婦人是如何知道兒子們的狀況?老婦刻意將三個兒子的情況告知捉人的官吏,其用意是:
答:由「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可以得知。消息是一位兒子捎來的家書告訴了老婦,
另外兩位兄弟已經死亡的訊息。
想強調家中已全無可以被捉走能上戰場之年輕男丁,另一方面也想藉由啼哭訴苦的方
式冀望博取官吏些許的同情。

結論:從「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可見亂世中老婦務實的反應,面對兒子過世如此悲戚

事,只能被迫接受,抱持生者苟且勉強活著,而亡者安然長眠的態度去面對戰亂中的生死。
藉由「見微知著」的描寫突顯戰亂下人民「生死由天」的萬般無奈。

詩中人物狀態分析
稱謂 存歿 現況分析 心理狀態

老翁 存 逃走 因獨自逃走丟下老婦而內疚

老婦 存 表達投入軍隊後勤的意願 示弱、無奈並盡全力保護家人

三名兒子 一存二歿 投入戰爭 死者已無言,生者對未來茫然無知

兒媳 存 出入無完裙 心情緊張隨時會被抓走

孫 存 尚待哺育 對外界發生之事完全不知

由老婦人之語透露出了戰爭下的平民會面對哪些困境?



➜ 死傷➜缺兵➜官吏捉兵➜男丁被捉➜經濟來源缺失 = 百姓家庭
戰爭
經濟困窘

結論:由上述可知,家中的經濟因為戰爭而崩壞,然而卻沒有因此放過這個破碎的家庭,最
後 連一位老婦人也要帶回去做後勤。徹底展現了戰爭的殘酷,「一戰功成萬骨枯」,無論上
位者勝負與否,在百姓的身上都是一場「悲劇」。

詩中所刻劃出的女性特質是:
參考答案:原本依附於夫與子背後的女性,在戰亂下面對夫逃子亡的殘酷現況,被逼迫著展

2
無比的堅毅勇敢。

一、外在形象:〈石壕吏〉的老婦因戰爭而愁苦,但卻表現積極守護家人的勇敢形象
二、內在想法:〈石壕吏〉的老婦心中雖悲苦但也必須理智地面對眼前官吏強勢捉人的難題,
為了保住家中血脈,即使萬般無奈也得犧牲自己。

(1)第三幕描寫的感官為何?請先判斷使用哪些感官,再寫出判斷的字詞依據:
■視覺:夜、天明 ■聽覺:語聲絕、泣幽咽

承上題,這樣的感官描寫使詩中呈現的效果是:
參考答案:
視覺:從夜晚到天明,由暗到亮,天亮往往象徵希望,但對這家人來說卻是與親人再次分離

無奈絕望。
聽覺:在歷經半夜紛亂嘈雜的官吏怒呼與老婦啼哭後,突然一切人語停絕安靜下來,可是並

真正得到心靈的平靜,而是低聲的啜泣哽咽聲,百姓的宣洩訴苦居然只能壓抑式地宣洩。

(2)石壕村「語聲絕」的原因是: □睡著了 □逃走了 ■官吏將人捉走了


(3)「泣幽咽」的人可能是:□杜甫  ■老翁  □老婦 □官吏  ■媳婦  □孫兒
說明原因: 老翁:因為自己身為一家之主卻不能保護妻子而感傷。
媳婦:感動婆婆為保全自己而犧牲,以及對未來前途感到茫然而哀傷。
(4)其所展現的夜晚氛圍是:□安詳  □寧靜  ■淒涼  ■悲苦
(5)最後「獨與老翁別」的人是:□官吏  ■杜甫  □老婦

杜甫以旁觀的視角敘述此一事件,呈現的效果是:
參考答案:
以客觀的視角不摻入感情的敘述,以詩紀史,詳實客觀的描寫戰爭底下百姓的辛苦慘狀,
希冀上位者可以看見,並進而體恤百姓。這份如聖人般體恤憐憫之心,也讓人們尊稱杜甫為
「詩聖」。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