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導讀課程大綱2020 21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CHLL 1211B 古籍導讀

大課時間:星期二 14:30-17:15 任課老師:潘銘基教授


Zoom Meeting ID: 971 0331 4730 Password: 279814 電郵地址:mkpoon@cuhk.edu.hk
辦 公 室:馮景禧樓 524 室 電 話:3943-1767
助教:徐鼎鼎女士 電郵地址:1155136196@link.cuhk.edu.hk

甲、課程簡介
本科旨在對中國古代基本典籍作概括性的介紹,並選讀部分重要古籍篇章,望能
加強學生閱讀及研究古籍的能力,為今後從事古代文史研究打下基礎。

乙、教學進度表
周次 大課日期 講課內容
一 9月8日 課程簡介
二 9 月 15 日 中國古籍分類
三 9 月 22 日 經部典籍導讀
四 9 月 29 日 ² 經學發展概說
五 10 月 6 日 ² 經部典籍選讀(
《論語》

六 10 月 13 日 ² 經部典籍研究及其相關問題(注譯)
七 10 月 20 日 史部典籍導讀
八 10 月 27 日 ² 史學發展概說
九 11 月 3 日 ² 史部典籍選讀(
《漢書》及其互見文獻)
² 史部典籍研究及其相關問題(互見文獻)
十 11 月 10 日 子部典籍導讀
十一 11 月 17 日 ² 子學發展概說
十二 11 月 24 日 ² 子部典籍選讀(賈誼《新書》

² 子部典籍研究及其相關問題(目錄學、辨偽學、輯佚學)
十三 12 月 1 日 1. 古籍研究個案:古文獻裡的瘟疫
2. 課程總結

丙、評分辦法
課堂習作:20% 期末習作 30﹪ 期末考試 50﹪

1
丁、參考書目及論文
A. 書目
1. 《十三經注疏(整理本)》整理委員會:《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
版社,2000 年。
2. 王樹民:《史部要籍解題》。北京:中華書局,1981 年。
3. 皮錫瑞:《經學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54 年。
4. 皮錫瑞:《經學歷史》。臺北:藝文印書館,2004 年。
5. 吳楓:《中國古典文獻學》。濟南:齊魯書社,1982 年。
6. 呂思勉:《經子解題》。香港:三聯書店,2001 年。
7. 胡道靜:《中國古代典籍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年。
8. 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 年。
9. 張三夕主編:《中國古典文獻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年。
10. 張舜徽:《中國文獻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年。
11. 陳尚君、張金耀:《四庫提要精讀》。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年。
12. 程樹德:《論語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 年。
13. 楊琳:《古典文獻及其利用》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年第 2 版。
14. 萬剛主編:《中國古代文獻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年。
15. 董洪利:《古典文獻學基礎》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年。
16. 劉琳、吳洪澤:《古籍整理學》。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 年。
17. 潘銘基:《賈誼及其新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年。
18. 潘銘基:
《顏師古經史注釋論叢》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劉殿
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2016 年。
19. 閻振益、鍾夏:《新書校注》
。北京:中華書局,2000 年。

B. 論文
1. 何志華、潘銘基:〈資料庫之利用與學術研究〉(合著),載臺灣國文天地雜
誌社,《國文天地》第 292 期(2009 年 9 月),頁 49-56。
2. 潘銘基:
〈論「巧言令色」與「剛毅木訥」〉
,載《孔子研究》第 3 期(2016 年
6 月),頁 26-30。
3. 潘銘基:
〈論賈誼《新書》之命名及其出現的年代〉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
中心:《九州學林》第 31 輯(2013 年 4 月),頁 2-27。

2
學術著作誠信:

請注意大學有關學術著作誠信的政策和規則,及適用於犯規事例的紀律指引和程序。詳情可
瀏覽網址:http://www.cuhk.edu.hk/policy/academichonesty/。

學生遞交作業時,必須連同已簽署的聲明一併提交,表示他們知道有關政策、規則、指引及程
序。

• 如屬小組習作,則組內各學生均須簽署聲明;如作業有任何抄襲內容,所有組員(不
論有否簽署聲明及不論有否直接或間接抄襲)均須負上集體責任及受到懲處。

• 如作業以電腦製作、內容以文字為主,並經由大學「維誠」系統 (VeriGuide) 提交者,


學生將作業的電子檔案上載到系統後,便會獲得收據,收據上已列明有關聲明。

未有夾附簽署妥當的聲明的作業,老師將不予批閱。

學生只須提交作業的最終版本。

學生將作業或作業的一部份用於超過一個用途(例如:同時符合兩科的要求)而沒有作出聲
明會被視為未有聲明重覆使用作業。 學生重覆使用其著作的措辭或某一、二句句子很常見,
並可以接受,惟重覆使用全部內容則構成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須先獲得相關老師同意方可
提交作業。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