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3

標準泳池[編輯]

標準泳池一般用以舉行游泳比賽故又稱為「比賽用池」,標准游泳池長 50 公尺,闊 21 公尺,奧運


會、世界錦標賽要求寬 25 公尺,另外還有長度只有一半即 25 公尺的游泳池稱短池。水深大於 1.8
公尺。有 8 個泳道,每道寬 2.5 公尺,邊道另加 0.5 公尺,兩泳道間有分道線,分道線用水道繩分
掛在池壁兩端,池壁內設掛線勾,池底和池端壁應設泳道中心線,為深色標誌線。出發台應居中
設在每泳道中心線上,臺面 50 公分×50 公分。台面臨水面前緣應高出水面 50 至 70 公分,台面傾
向水面不應超過 10 度。游泳池的池岸寬一般出發台端不小於 5 公尺,其餘池岸不小於 3 公尺。正
式比賽池,出發台池岸寬不小於 10 公尺,其他岸寬不小於 5 公尺。

標準足球場[編輯]
標準足球場圖
足球場的標準由國際足總訂定。
舉行賽事的足球場地,長度應該介乎 90 至 120 公尺(100 至 130 碼),寬度則應介乎 45 至 90
公尺(50 至 100 碼)。
舉行國際性賽事的足球場地,長度應該介乎 100 至 110 公尺(110 至 120 碼),寬度則應介乎
64 至 75 公尺(70 至 80 碼)。
場地應為長方形。較長的邊界為橫邊界,較短的則為球門線。
中線把足球場分為兩半,在中線的中間,是整個球場的中心點,是球賽上、下半場及入球後開球
的地方,並有中圈(半徑 9.15 公尺(10 碼))圍繞中心點。
在球場的 4 個角皆劃有角球弧,是半徑 1 公尺的四分之一圓,標示角球開出的地方。而 4 個角亦
各需插有一支角球旗(最少高 1.5 公尺(5 英呎))。
中圈[編輯]
在開球時,非開球一方的球員必須在中圈以外。
球門[編輯]
球門的位置在球門線上的中央位置。球門由左右兩條垂直的門柱及連接兩條門柱的門楣組成。兩條
門柱距離需為 7.32 公尺(8 碼),門楣的下邊緣則距離地面 2.44 公尺。球門後面通常設有網,但
球例並無規定必須設有。比賽時,球必須完全通過球門下方的球門線,才算是得分。

門線技術[編輯]
2014 年巴西世界盃,開始採用門線技術,門線技術系統使用的目的可用於驗證球是否已經進門
得分,藉此來支持裁判的決定,在主審裁判的手錶也會同步顯示是否進球。[1]
禁區弧[編輯]
禁區弧(penalty arc)是在禁區外,只有在射十二碼罰球時才用得著。射十二碼罰球時,球要放
在十二碼點,球例規定射罰球時,所有球員(己方及對方)都必須「離球十碼」,由底線至十二碼
點為 12 碼,由十二碼點至禁區只有 6 碼,所以要以十二碼點作為圓心,畫上半徑 10 碼線,鵝眉
月半圓剛好為圓周,在這個半圓上的任何一點,距離十二碼點都剛剛是 10 碼,那就符合「離球十
碼」的規矩。
點球罰球區[編輯]
在兩面龍門前各劃出的長方形空間是罰球區。
12 碼罰球區(距離 5.5 公尺(6 碼)的空間),由球門線、左右兩條距離球門柱 5.5 公尺的直線及
一條連接這兩條線的直線所組成。球門球需在 12 碼罰球區內開出。
罰球區(距離 16.5 公尺(18 碼)的空間)亦類似,由球門線、左右兩條距離門柱 16.5 公尺及連
接這兩條線的直線所組成。罰球區有多種作用,最明顯的是守門員在罰球區內可以用手接球,及
守方在罰球區內的犯規可以被判十二碼罰球。
十二碼點在球門正中,距底線 11 公尺(12 碼),是十二碼球踢出的地方。而十二碼弧則劃在罰球
區外,距離十二碼點 9.15 公尺(10 碼)。在十二碼球射出前,除射球球員及守方守門員外,所有
球員不可進入罰球區及十二碼弧範圍內。

籃球標準場地[編輯]
標準場地
國際籃球聯合會在 1984 年正式確認。長 28 公尺,寬 15 公尺矩形的地板兩端中央裝有籃架,在籃
板上固定球籃;場地的丈量均從界線的內沿量起,場上各線必須十分清楚,線寬均為 5 公分,一
般用白色;當用不同的顏色區分比賽場地和界外地區時,分離兩種顏色的線應看作是界線的內沿,
限制區和中圈的顏色應與球場的其它區域有明顯的區別。重要國際比賽場地的地面應用木料製成,
且比賽館內天花板高度為 7.50 公尺,最低不少於 7 公尺,上置燈光設備。最早的籃球場地大小沒
有一定的限制,由於上場人數為 9 人到 50 人不等,根據上場人數的多少採用長 60 至 94 英尺
(約 18—28 公尺),寬 35 至 50 英尺(約 10—15 公尺)的各種場地。
隨著籃球運動比賽規則的不斷改善,1937 年國際籃球聯合會正式確定了長 26 公尺,寬 14 公尺
的統一規格場地,一直沿用至 1984 年。現在籃球運動的發展,原定場地面積已漸趨不適應需要,
但為了使過去已經存在而實際上不可能再擴大的場地能夠繼續使用下去,國際籃聯允許國家協會
在舉辦國內比賽時,或是洲聯合會在舉辦洲比賽時使用較小場地,但縮小情況必須成比例(如長
26 公尺,寬 14 公尺),最小不得小於長 24 公尺,寬 13 公尺(實際上此種規格場地現基本已不
使用)。
前場[編輯]
籃球場規定區域之一,對方球籃後面的端線與中線近邊之間的場區,是某隊的前場。
後場[編輯]
籃球場規定區域之一,指除前場外,包括中線在內的另一部分場區是某隊的後場,某隊在自己的
後場控球時間不得超過『8』秒鐘。

中線[編輯]
籃球場規定的線段之一,場地兩條邊線中點的連線,平行於端線,將場地分為前場和後場區。中
線向兩側邊線外各延長 15 公分,供比賽中出現球回後場、教練技術犯規或某隊行使選擇權時,在
邊線的中點處擲界外球使用。
界線[編輯]
籃球場規定的線條之一,指圍繞矩形籃球場四邊的線,線寬 5 公分:長邊叫邊線,短邊端線或底
線。界線和觀眾之間至少應有 2 公尺的距離。界線外至少 2 公尺以內不得有任何障礙物。[註 3]
2010 年起,邊線新增四條記號線,是謂發球線。決勝期(第四節或是延長賽的最後兩分鐘)如果
進攻方要發後場界外球時叫出暫停,暫停回來後就可以改於前場的發球線發球。發球線位置大約
與新制三分線弧頂相同。
中圈(跳球圈)[編輯]
籃球場規定區域之一,球場中心為圓心,半徑為 1.80 公尺的圓周(從圓周的外沿量起)。供比賽
開始跳球時使用。在跳球時它應被看作是圓柱體,站在圓圈外的非跳球隊員不得在跳球隊員拍擊
球前將身體的任何部分越過這個假設的圓柱體。這個概念同樣適用一於在兩個罰球區的圓圈內執
行跳球時的情況。
在西元 2010 年以前的舊制罰球線也有跳球圈,故可見罰球線長度與跳球圈直徑相同,圓圈在禁
區部分以虛線呈現。但事實上自 2002 年不再有罰球線跳球的規則後,就有些球場不再畫虛線部分
限制區(禁區)[編輯]
限制區俗稱「三秒區」、「禁區」或「油漆區」,籃球場規定區域之一,2010 前的舊制是從罰球線兩
端畫兩條線至距離端線的中點各 3 公尺的地方(從外沿量起)所構成的梯形區域,2010 後則改成
長 5.8 公尺(罰球線到底線)、寬 4.9 公尺的矩形區域。隊員觸及此區域的任何一部分都算是在區
內。比賽中,某隊控制球時,該隊隊員在對方限制區內停留不得超過 3 秒鐘,否則判違例,俗稱
「籃下 3 秒」。出手後搶到進攻籃板或離開禁區則籃下三秒重計。
早期的籃球比賽無限制區,隨著籃球運動的發展,高大隊員不斷增多。對限制區面積、形狀的規定
隨之多次變更。國際籃聯於 40 年代初期在規則中增加了 3 秒鐘規則,確定範圍為 1.80 公尺的鎖孔
形限制區(圖 9)。1948 年在倫教舉行的國際籃聯會議上決定擴大到 3.60 公尺(圖 10)。1952
年在赫爾辛基舉行的第 15 屆奧運會籃球比賽中,高大隊員增多。故再次擴大範圍為 6 公尺(圖
11)。
2010 改制後除了將禁區變為長方形,另新增籃下進攻免責區,此區內容許不嚴重的進攻犯規,
形狀為籃圈中心向外 1.25 公尺的半圓,背對籃板,籃圈中心到籃板之間的空隙以直線延伸。

40 年代初期確定限制區範圍為 1.80 公尺。(圖 9)


 

1948 年國際籃聯會議上決定限制區範圍為 3.60 公尺。(圖 10)


 

1952 年擴大範圍限制區範圍為 6 公尺。(圖 11)

中立區域[編輯]
中立區域指罰球區兩旁第一位置區與第二位置區之間的一個 30 公分寬的「空位」 。其兩側分位線的
長為 10 公分,寬為 5 公分,與罰球區邊線垂直、分位線不包括在中立區的寬度內,中立區的深度
可理解為 1 公尺。在罰球時,站在罰球區兩旁第一、二位置區的雙方隊員,在球觸及籃圈前.不得
離開自己的位置,不得佔據中立區域的空間,此時,中立區域兩側的分位線應被看成是「立體的
牆」,踩線或踏入中立區域均為違例。
增設中立區域.是 1984 年 6 月在慕尼黑舉行的第 12 屆國際籃聯代表大會上正式通過的(1984
年—1988 年)國際籃球規則的重要增修條文之一。其目的在於防止雙方隊員在罰球時而作無謂的
接觸,這也是減少隊員犯規的一項措施。

罰球區與罰球線[編輯]
籃球場規定區域之一。以罰球線和以其為直徑所畫的半圓所構成。罰球線與底線平行,距離底線
5.8 公尺,中心點正對籃圈,長 1.8 公尺。以罰球線中點為圓心,以 1.80 公尺為半徑,向限制區外
所畫的半圓區域,供隊員罰球使用。在以前還有罰球線跳球的規則時,罰球區亦為構成跳球區的
半圓,另個在禁區的半圓以虛線表示。
罰球線兩端延伸的部分圍標示禁區的線,不在罰球區的範圍。
位置區[編輯]
籃球場規定區域之一。罰球區兩旁的位置,供雙方隊員在罰球時為爭搶籃板球站位使用。第 1 位置
區位於離端線內沿 1.75 公尺處(沿罰球區斜線丈量),罰球時由罰球的對方隊員所佔據;第 2 位
置區為罰球隊隊員站立。兩位置區寬度均為 85 公分,它們之間隔著 30 公分寬的中立地帶,目的
在於減少在最後一次罰球之後出現籃板球時的身體衝撞。
三分線[編輯]
籃球場規定區域之一。在已方前場的三分線以外、界線以內的所有地方起跳投籃,都算是三分球投
射。以籃圈中心,背向籃板做一半圓,舊制半徑 6.25 公尺,新制 6.75 公尺,延伸到邊線附近時則
改為直線延伸,平行邊線距離 0.75 公尺,即為三分線。

籃球架[編輯]
籃球架訂定年份[編輯]

1940 年美國曾批准使用扇形籃板
籃圈 扇形籃板 籃網 籃板支柱 籃板
1893 年 高度 3.05
高 4 英尺
1895 年
寬 6 英尺
長 1.05 公尺
1954 年 寬 1.80 公尺
下沿距地面 2.90 公尺
1961 年 籃圈漆成橙色
1965 年 40 公分
1985 年 距端線外延 2 公尺
球籃[編輯]
國際籃聯於 1954 年才統一規定為現在使用的籃板尺寸和形狀
籃球運動器材。包括籃圈和籃網。是投球的目標。籃圈由實心鐵條製成,圓形。圈下懸掛白色無底線
網,安裝在籃架上,離地面 3.05 公尺高。球籃自 1891 年籃球運動創始以來幾經變革。
最原始的球籃是用裝桃的籃子,它上下 15 英吋,釘在高 10 英尺(3.048 公尺)的牆上。因為籃子
是有底的,當投球進籃後。需架梯將球從籃內取出。1895 年將球籃裝在鐵絲編成的遮板上。由於籃
子易於損壞,1896 年改成鐵圈上裝有拉繩的有底線網;每當球進入網後,拉動繩子使球翻滾出來
直至 1913 年才將網底切開,球可以從籃圈通過籃網直接下落。隨後又將球籃移至各種質地的籃板
上。
籃圈[編輯]
籃球運動器材。球籃的一部分。由直徑為 2 公分的實心鐵條製成圓形,內徑 45 公分,漆橙色。牢固
地安裝在籃板橫寬的正中央.須成水平.籃圈上沿平面離地面 3.05 公尺。籃板面與籃圈內沿的最
近為 15 公分。圈下裝設小環或類似的東西,以便懸掛籃網。
籃網[編輯]
籃球運動器材。球籃的一部分。用白色線繩結成,懸掛在籃圈上,長 40 公分,它的結構應使球穿
過時稍受阻力再落下為宜,以便觀察球中籃情況。在 1965 年以前籃網長度無統一規定.從 38 公
分至 60 公分不等。較不正式的球場(如街頭籃球場)可能會採用金屬網免去高頻率維護的麻煩。

籃板[編輯]
籃球運動器材。是籃架伸入球場內的那部分,裝置在籃球架上的長方形板。橫寬 1.80 公尺,豎高
1.05 公尺,用 3 公分厚的硬木或透明有機玻璃製成。籃板面必須平整,呈白色(透明籃板除外)。
上面的各條線寬均為 5 公分,顏色相同,並應與籃板色有明顯區別。如果籃板是透明的,則線條
為白色;若是木質的,則畫黑線。籃板應牢固地安置在球場的兩端,與地面垂直,與端線平行。它
的下沿距離地面 2.90 公尺,它的中心垂直落在場內距離端線中點 1.20 公尺的地方。
球體碰觸籃板背後算出界,四個邊緣和正面都是合法。
在籃球運動中使用籃板始於 1895 年,由鐵絲網編成的遮板,目的是為了使投出的球避免觀眾的
干擾。當時的籃板橫寬 6 英尺(約 1.83 公尺),豎高 4 英尺(約 1.22 公尺),中間也沒有小方框
1909 年美國大學生規則委員會開始批准使用玻璃籃板,20 年代出現硬木籃板。1940 年美國曾批
准使用扇形籃板,至 50 年代初期。最後,國際籃聯於 1954 年才統一規定為現在使用的籃板尺寸
和形狀。目前在國際正式比賽中全部使用透明籃板。

籃圈鳥瞰圖
籃架[編輯]
籃球運動器材。包括籃板和籃板支柱,架設在籃球場兩端的中央。目前使用的有液壓式、吊式、炮式
F 式、三角式等等。不管使用哪種形式的籃架,都必須保證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不因籃球猛烈撞
擊球籃後發生較大幅度的震動和變形,從而影響籃圈水平面的標準高度和位置。
籃板支柱[編輯]
籃球運動器材附屬裝置。籃架的一部分,用於固定籃板。籃板的支柱應設立在場外。隨著現代籃球
運動的高速、激烈,特規定支柱樹立在離端線外沿至少 1 公尺處。其顏色應鮮明,並與端線後面的
背景有明顯的區別,以便使比賽隊員看得清楚。此外,籃板的支柱應適當包紮,以防運動員受傷。
籃板邊緣[編輯]
籃板邊緣指的是籃板四周 3 公分厚度的平面,它屬於籃球場內的一部分。在比賽中,一旦球觸及
籃板背面時,則判為球出界。為防止運動員受傷,可以在籃板下沿的邊緣及兩個角用軟材料包裹
起來。
排球場地規格

球場
排球比賽場地總長為 18 公尺、寬 9 公尺的長方形。
必須平坦室內場地地面必須為深色,界線則為白色。
(排球場兩邊至少有 5 公尺寬的無障礙空間,從排球場底線向後丈量應有 8 公尺的無障礙空間,空
間高度至少 12.5 公尺,此為國際正式排球比賽之標準。)

界線
寬度為 5 公分,邊線和端線應包括在場區面積之內
球網下連接兩條邊線終點的線稱為中線 ,每個場區距中線 3 公尺並與中線平行的線稱為進攻線。
中線與進攻線之間稱為前場區。兩條端線外各畫有 2 條長 15 公分、垂直並距離端線 20 公分的短線
兩條短線之間稱為發球區。

排球簡易規則
一、比賽特性
1.排球比賽是由兩隊球員在以球網隔開的場地上進行比賽的一種團隊競技。
2.比賽的目標,是要將球擊球過網,使其落在對方球場的地面,並防止對方將球擊落在本方球場
地面,每隊有三次機
  會將球擊回對區(攔網觸球除外)。
3.比賽是由發球開始:發球員擊球過網,展開雙方來回對擊,直到球落地出界、或某隊未能合法將
球擊回對區為止。
4.排球比賽中,球隊贏得一球即獲得一分(得球得分制),當接發球隊贏得一球時,則該隊得一
分並得到發球權。
二、參加人員
1.每一球隊最多包含十二名球員,一名教練,一名助理教練,一名運動防護人員和一名醫師。醫師
必須事先得到 FIVB
  國際排球總會的認可。
2.每一球隊可從十二名決定名單中選出一位登記為自由防守球員。
3.球員中自由防守球員之外,一名為球隊隊長,且須註明在記錄表上。
4.裝備:球員的裝備包括運動衫、短褲和球鞋。
5.運動衫、短褲及襪子必須全隊一致,且整齊及顏色相同。
6.隊長之胸前號碼下方應佩帶一條長 8 公分,寬 2 公分的帶子以資識別。
7.禁止穿著號碼不符規定或與同隊球員不同顏色的運動衫(自由防守球員除外)
8.裝備的更換:第一裁判可允許一名或一名以上的球員:
(1)赤足比賽。
(2)局與局之間或替補以後,更換汗濕的運動杉顏色、式樣及號碼與原來的相同。
(3)天氣寒冷時,第一裁判可允球員穿著訓練服裝比賽,但全隊服裝顏色與樣式必須相同(自
由防守球員除外),並
         配有合法的號碼經允許後球隊球員都必須依照辦理。
三、比賽形式
1.得分方式:(得一分)當球隊犯規時,裁判鳴笛,並依據下列規責處罰:
(1)如果有二次以上連續犯規發生,只算第一次犯規。
(2)如果雙方犯規同時發生,稱雙方犯規,該球不計,重新比賽。
2.犯規結果:犯規的結果,則失一分:
(1)若接球隊犯規,則發球隊得一分且繼續擁有發球權。
(2)發球隊犯規,則對隊得一分且得到發球權。
3.勝一局:第一局至第四局,先獲得 25 分並至少領先 2 分勝一局(第五局除外)若比數 24:24
時,則必須領先對隊
  2 分為勝一局。(例 26:24、27:25)
4.勝一場
(1)獲勝三局之球隊為該場比賽的勝隊。
(2)若局數 2:2 時,在決勝局(第五局)之比賽,先獲 15 分並領先對隊 2 分為勝。
(3)球隊未出場及陣容不完整
A.若球隊經由裁判員警告後仍拒絕出場,則宣布取消資格。以每局 0:25 及該場 0:3 的比數由對
隊獲勝。
B.球隊無正當理由,於規定時間內不上場比賽,即予宣布缺席,其判結果以每局 0:25 及該場
0:3 的比數由對
   隊獲勝。 
C.若球隊陣容不完整以致該局或該場不能比賽時,則判該隊於該局或該場比賽失敗。對隊即獲贏得
該局或該場所
   需的分數或分數與局數。未能完成比賽的球隊則維持其原得的分數與局數。 八.位置錯誤
1.當發球員擊球的瞬間,若有球員未按其規定位置站立,則該判球員犯規。
2.若發擊球時犯規,則以發球犯規先於位置錯誤論之,判發球犯規。
3.若發球員是擊球後的犯規,則判位置錯犯規。
 4.位置錯誤之判罰如下:
 (1)該隊失一球。
    (2   球員應立即回到正確位置。
5.輪轉
(1)整局比賽的輪轉順序、發球順序、球員位置都依陣容單來決定。
(2)當接發球員取得發球權時,該隊球員必須依順時針方向輪轉一個位置(2 號位置的球員輪轉
到 1 號位置發球,1
         號球員則輪到 6 號位置,依此類推)。
6.輪轉錯誤
(1)當接球未按照輪轉順序進行時,即為輪轉錯誤。而產生下列結果:
      A.輪轉錯誤的球隊應判喪失發球權,並由對隊得一分。且擁有發球權。
      B.改正輪轉順序。
(2)除此之外,記錄員應即判定犯錯的正確時間。犯規隊在錯誤期間所得的分數均須取消,其對
隊所得的分數則依
         然有效。若無法確定錯誤間則分數不取消,僅判犯規球隊失一球。
7.球員替補:球員替補是指裁判員允許一名球員退場,並由另一名球員上場代替其位置。
(1)替補限制
     A.每隊每局最多可以准許有六人次替補,且同時可替補一名或多名球員。
     B.每局開始上場的球員,僅可在該局中退場一次及再進場一次,但僅以回到原來之比賽位置為
限。
     C.替補球員每局僅可上場一次,以替換開始上場的球員,同時該替補球員亦僅能由原來被替補
退場的球員所替換。
8.例外替換:
(1)球員受傷於無法繼續比賽時,應作合法之替補,如該隊已無合法替補之可能,則可使用例
外替補,且不受規則
         規定之限制。 
(2)例外替換是指不在場內之任一球員替補受傷之球員,但自由防守球員與其交換球員除外,
受傷球員不得再進場比
         賽。
四、擊球的特性
1.可用身體任何部位。
2.擊球必須清晰,不可持球或拋球,球可反彈至任何方向。
3.球可觸及身體數個部位,須以同時觸及為原則。
五、犯規的擊球
1.四擊:球隊在擊球回對隊場區前觸球四次。
2.藉助擊球:在比賽區域內,以隊友或任何建造物之物體作為擊球的支撐。
3.持球:未能清晰的擊球而是用持球、擲球。
4.連擊:球員連續擊球二次或球連續觸及身體的數個部。
六、觸網
1.球員無企圖擊該球或妨礙比賽而觸及球網或標誌竿,不視為犯規。
2.球員一旦擊球後,可觸及球網全長以外的網柱、繩子或其他物體,但不得妨礙比賽。
3.若球被擊入網,並致使球網觸及對方球員,不作為犯規。
七、發球
係指後排右方球員在發球區內擊球使球進入比賽的動作。
1.發球順序
(1)在對隊球員攻擊前或攻擊時,球員觸及對方場地之空間的球。
(2)每局之第一次發球以後,發球球員依下列方式決定:
A.當發球隊贏得該球時,由原球員再發球。
B.當接發球隊贏得該球時,則由接發球隊獲得發球權並輪轉。由前排右的球員移到後排右位置進行
發球。
2.發球犯規:即使在對方位置錯誤的情況下,下列的犯規則成為換邊發球。
(1)發球員:
A.違反發球順序。
B.未按規定執行發球。
(2)擊發球後犯規:正當發球後,造成發球犯規的情況如下(除非是有球員位置錯誤):
A.觸及發球隊球員或球未從網上垂直平面空間完全地通過。B.出界。C.從掩護上方飛過。
3.發球後造成犯規和位置錯誤
(1)發球員發球犯規舜間(不當發球,輪轉錯誤等)同時對方越位,應判發球犯規。
(2)反之,完成發球後該球失誤(出界、掩護等)則位置錯誤發生在先,應判位置錯誤。 
八、攻擊
1.除發球與攔網外,一切將球擊向對方場地的動作皆視為攻擊。
2.攻擊時,若觸球動作乾脆而球迅速離手,沒有持球或擲球動作,頂球是合法的行為。
3.球完全通過球網的垂直面或觸及對隊球員的瞬間,便是完成攻擊動作。
4.攻擊得限制
(1)前排球員在自己的場地空間內,可在任何高度進行攻擊。
(2)在擊球起跳時,其單足(或雙足)不得觸及或越過攻擊線。
(3)而擊球後,可落入前區範圍。
(4)若在觸球的舜間,球的一部分低於球網線上緣,則後排球員也可在前區完成攻擊。
(5)當對方發球,該球在本方前區且高於球網時,不得完成攻擊。 
5.攻擊的犯規
(1)在對方場地的空間擊球。
(2)擊球「出界」
(3)後排球員在前區完成攻擊時,擊球的瞬間,球的整體高於球網上端。
(4)對方發過來的球,球在前區且球體在球網上端的空間時,球員完成攻擊動作。
(5)自由防守球員將高於網上端的球完成攻擊。
(6)自由防守球員在前區以高手手指傳球時,任何球員將高於網上端的球完成攻擊。 
九、暫停
1.所有暫停時間為 30 秒:FIVB 世界性及正式比賽第一局至第四局所有暫停期間為 60 秒,且每隊
每局只能要求一次
  暫停,另外有二次的技術暫停,當任何一隊先獲得 8 分及 16 分時自動暫停。決勝局(第五局)
沒有技術暫停,每隊
  只能要球二次暫停,時間各為 30 秒。
2.所有暫停(含技術暫停)所有球員需回到靠近球員席之無障愛區。
3.球員替補
(1)替補必須在替補區內進行。 
(2)替補的時間,只限於在紀錄表上完成登記替補及允許球員進、退場。 
(3)請求替補時,球員必須靠近教練站立準備好進場。
(4)若球員未依上述情形準備,則不允許該次替補,並判罰該隊延誤比賽一次。FIVB 世界性及正
式比賽中號碼牌用來作替補球員用。
(5)若教練作一人以上的替補時,請求時必須做出替補人次的手勢。此種情況下,必須以一對接
一對的方式相繼替補。 
十、延誤比賽
1.延誤的類型:球隊以不當行為延緩比賽的恢復,稱為延誤比賽,包括:
(1)替補延誤時間。(2)指示恢復比賽後,延誤暫停時間。(3)請求非法替補。(4)重覆妨礙
比賽非法的請求。
(5)球隊成員延誤比賽。
2.延誤的罰則
(1)延誤警告和延誤處罰的判罰屬全隊性的判罰。
(2)延誤處罰以全場累計。
(3)延誤處罰(警告)均須登記錄表上。
(4)一局中的第一次延誤比賽,應判為「延誤警告」
(5)同一場比賽中,同隊以任何成員第二次及以後的延誤比賽應處於以延誤判罰,喪失一球。
(6)第一局前或局間的延誤處罰,應適用於下一局。
十一、交換場地
1.除了決勝局外,每局結束後球隊交換場地。其他隊職員則交換球隊席。
2.在決勝局中,一旦某隊取得 8 分時,應立即交換場地,同時球員位置應保持原狀。若未能於正當
時機交換場地,應於
  發覺錯誤後立即交換。交換場地時應保留原比數。
足球的規則
一場足球比賽分為上、下半場。上、下半場的法定時間各為四十五分鐘,而在上、下半場之間的休息
時間為十五分鐘。到了法定時間後,球證可因應在比賽停頓所浪費的時間而補時。(根據球例換一
個球員,補時三十秒)在一些比賽,若果兩隊在九十分鐘的法定時間內都不能分出勝負,會加時作
賽。加時上半場及加下半場各為十五分鐘,在加時上半場完結後不會休息,會直接進入加時下半
場的比賽。比賽前以擲硬幣的方式來決定那一隊先開球。
 
球員人數:

在比賽前每一隊的人數一定要是十一人,若在比賽時某一隊的人數少於七個人,則該比賽會立即
結束,而勝方則是多於七人的那隊。

普遍的球賽的後備球員是五個,可換的名額為三個。但有一些球賽(表演賽或友誼賽)的後備以及可
換名額不限。還有在歐洲冠軍球會杯及歐洲足聯杯的賽事,後備名額為七人,可換名額則是三人。
 
球證:

球證對整場比賽是非常重要的,他主宰比賽的賽果。一場比賽內有一個球證,三個助理裁判。

第四旁證的職責是在場外負責處理球員的情序、為比賽計時以及舉牌告知一些事項(如換及被換的
球員號碼、補時時間等)

兩個在場內的旁證的職責是在球場的兩旁,持著一面黃紅色格子旗,負責判決越位、界外球、角球
等,並協助球證執法。

球證的職責是負責執行球例以維持球賽的公平,判決入球、罰球、越位、界外球、角球等並懲罰球員
及推翻旁證的判決。
場地:  
 UP
非用作進行國際性賽事的足球場

長為:90 米(100 碼)至 120 米(130 碼) 闊為:45 米( 50 碼 )至 90 米 (100 碼) 


用作進行國際性賽事的足球場

長為:100 米(110 碼)至 110 米(120 碼) 闊為: 64 米( 70 碼 )至 75 米( 80 碼 )龍門一定要在底線


(闊)的中間,龍門的闊度為 7.32 米(8 碼)高度為 2.44 米(8 尺)。橫眉、柱及入球線的闊同深都不可超
過 12 厘米(5 寸),而且橫眉及柱一定要白色。 
足球

必須是球體,用皮或其他適合的材料製造而成。圓周為: 68 厘米(27 寸)至 70 厘米(28 寸)。在比賽


前的重量為: 410 克(14 安士)至 450 克(16 安士)。在足協舉行的比賽中,要用印有足協的標誌。 
罰球
 
 

罰球分兩種 : 直接自由球和間接自由
球                                                                                                                                            
        

在以下情況下球證才判間接自由球:

1.球證認為是危險動作。

2.雖然屬合法碰撞,但球並不在搶奪範圍之內。

3.故意阻撓對方球員而球並不在搶奪範圍之內。

4.在禁區內侵犯守門員,而守門員當時亦沒有球在手。

5.守門員在禁區內接到球後 6 秒內都不將球開出。

6.守門員在禁區內將球放下地後再用手接回球。

7.守門員在禁區內用手接隊友的界外球。

8.守門員在禁區內浪費時間。
 
在以下情況下球證才判直接自由球:                                                                                            
                                                                 UP

1.踢或意圖踢對方球員。

2.絆倒對方球員。

3.跳向對方球員。

4.用粗爆或危險動作去碰撞對方球員。

5.從後去碰撞對方球員。

6.擊打或意圖擊打對方球員。

7.抓著對方球員。

8.推對方球員。

9.用手或手臂觸球。

10.向對方吐口水。
 

十二碼罰球                                                                                                                               
                                                                  

若守方球員在己方禁區內觸犯可導致判罰直接自由球的十種規條,則可被判罰十二碼罰球時。當
執行十二碼罰球,除了主踢球員及守門員外,所有球員皆要離開禁區及最少離罰球點十碼之外。
 
界外球 

當皮球越過邊線時,應由最後觸球球員之對方球員在球出界的位置擲界外球。擲界外球之球員必
須雙足站立在邊線上或邊線外地面,並雙手持球從頭後經頭頂擲出。 
 

龍門球及角球                                                                                                                            
                                                                       UP

若皮球越過底線(並非入球)而最後觸球之球員為攻方球員,則守方球隊可獲得龍門球。反過來
說,若最後觸球之球員為守方球員,則攻方球隊可獲得角球,而此角球應在皮球越過底線一方的
角球點上開出。 
 
越 位 

當隊友傳球向前時,有一位或以上自己的隊員比對方的球員更前,則構成越位。即使超前很少都
是越位。越位也是足球戰術的一種,它能阻止對方的進攻。 

資料來源 http://pedu.nyss.edu.hk/food2.htm

籃球基本規則

一、比賽概要
籃 球 是 兩 隊 比 賽 的 遊 戲 , 每 隊 各 有 球 員 五 人。遊 戲 的 目 的 是 將 球 投 入 對 方 籃 內 , 並 防 止
對 方 球 隊 獲 球 或 得 分。球 可 向 任 何 方 向 傳、投、撥、滾 或 運 球 , 惟 必 須 合 乎 下 述 規 則 的 規
定。

二、球場的面積
比賽球場為長方形的堅硬平面。其球場面積須長 28 公尺,寬 15 公尺,由界線內緣量
起。

三、球隊(每一球隊應包含)
1. 在四節十分賽制或球隊須參加三場以上的比賽時,每隊不得超過十二位合格的球員。
2 .   一 位 為 隊 長 , 應 為 該 球 隊 合 格 之 球 員。每 隊 派 五 名 球 員 在 場 內 參 加 比 賽 , 且 可 按 規 定 替
補球員。

四、教練
教練必須在球賽開始前十分鐘,在記錄表上簽名以示確證其教練與球員的姓名和號碼,
同時指派其最先上場的五位球員。僅教練或助理教練可以請求暫停。

五、比賽通則
比 賽 時 間 應 包 括 四 節 : 每 節 十 分 鐘。在 第 一 節 與 第 二 節 及 第 三 節 與 第 四 節 , 中 間 休 息 時
間為二分鐘。第二節賽完後第三節開始前,中間休息十分鐘。

六、比賽開始
1. 比賽應從裁判員在對手中間拋球,以中圈跳球開始;在每一節及每一延時賽開始時,
也應執行同樣跳球程序。
2 .   比 賽 開 始 時 , 一 隊 出 場 球 員 不 足 五 人 時 , 球 賽 不 得 開 始。在 比 賽 時 間 十 五 分 鐘 後 , 該 隊
仍不足五人時,則應判令該隊棄權,由對方球隊獲勝。

七、球的狀態
遇下列情形,即成死球,當
1. 投球合法中籃後
2. 活球或繼續比賽時,一位職員鳴笛。
3. 罰球時,球已確定不能中籃,而:
(1) 罰球後又另有罰球。
(2) 罰球之後附帶其他罰球。
(3) 活球時,二十四秒信號響起。
(4) 每一節時間終了。

八、中籃及其計分法
1. 當活球經籃圈上面入籃,停留在籃內或由籃中落下時,稱為「中籃」。
2. 「中籃」係指攻進對方的籃,依下列情況判定得分:
(1) 罰球「中籃」算一分
(2) 投球「中籃」算兩分
(3) 在三分線外投球「中籃」算三分
(4) 投中某隊所攻擊的敵籃,即為該隊得兩分。
3 .   如 果 球 在 偶 然 的 機 會 中 , 由 籃 圈 下 方 進 入 籃 圈 時 , 即 成 為「 死 球 」, 然 後 在 就 近 的 罰 球
圈 跳 球 , 恢 復 比 賽。假 如 球 員 故 意 將 球 由 籃 圈 下 方 向 上 穿 過 籃 圈 , 則 應 判「 違 例 」, 由 對
方球隊在違例發生處最近邊線外,擲界外球,恢復比賽。
詮 釋 : 試 投 三 分 球 時 , 當 球 觸 及 籃 圈 落 下 的 球 , 不 在 籃 圈、籃 板 範 圍 內 之 後 , 即 失 去 其 三
分球資格,進攻或防守球員均可合法觸及。

九、攻守球員觸及向籃落下的球:(於比賽時間內)
1. 投籃時,進攻或防守球員均不得觸及,在限制區上空從籃圈水平面上向下落的球。
2. 若為進攻隊違例:投中無效,由對方球隊在罰球線延伸線的界外發界外球。
3. 若為防守隊違例:
(1) 判由對方球隊得二分,如在三分投籃區域內試投,則判得三分
(2) 若投中有效,則由對方球隊在端線後發界外球,恢復比賽。
例 外:對於教練技術犯規,球員故意或奪權犯規的罰球,則不論罰中與否,均由主罰隊
的任何一球員在記錄台對面的邊線中點外擲球入界。

十、比賽的勝負
比賽結果,以在比賽時間內全場中得分較多的一隊獲勝。

 
十一、球隊棄權判為失敗
(球隊棄權,判為失敗)若:
1. 在裁判命令比賽開始後,拒絕出場或阻撓比賽。
2. 在比賽開始十五分鐘後,球隊若缺席或不足五人。

 
十二、得分相等與延時賽
1. 下半時終了時,如兩隊得分相等,應即繼續比賽,並得舉行一次或多次的五分鐘的延
時賽,以決勝負。
2. 在第一次延時賽前應重行選籃,其後每次延時賽均換籃一次。
3. 每一延時賽開始前,須有兩分鐘的休息。每一延時賽應以中圈跳球開始。

十三、比賽時間終了
1. 比賽在計時員發出比賽時間終了的信號時結束。
2. 每次比賽時或每延時賽時間終了之際,含有罰球的犯規幾乎發生在計時員的信號同時
或稍前一剎那,則應立刻執行一次或多次的罰球。
3. 在比賽時間即將終了前的投籃,如在信號發出前球已在空中,投中有效。
4. 如果球觸及籃圈彈起而後中籃,則投中有效;若球觸及籃圈後,任何一隊之球員觸及
球,應宣判違例。如違例者為防守球員,則以中籃論,算兩分或三分。
5 .   如 為 進 攻 球 員 , 則 成 死 球 , 若 投 中 , 得 分 不 計。此 項 限 制 直 到 該 次 投 籃 已 顯 然 不 中 為 止

 
十四、請求暫停
(依據下列規定,每次應給予一分鐘時間):
1. 每隊在每節內得請求一次暫停,第四節可請求二次暫停。
2. 在規定時間內未使用之暫停不得保留於下半時或延時賽使用。
3. 教練或助理教練有權請求暫停,但應親自到記錄台請求暫停,並用合宜的傳統手號表示

 
十五、替補
1. 替補員入場前,應先報告記錄員,並準備即刻參與比賽。
2. 在下列情況,記錄員應儘速鳴笛響信號,指示請求替補:
(1) 球成死球
(2) 正當停錶時,及
(3) 當裁判宣判犯規,並向記錄台完成溝通程序後。
3. 依照下列情況進行替補:
(1) 違例發生後,只有發界外球的球隊可請求替補。(在此情況下,發界外球之球隊請求替
補時,對方球隊亦可請求替補)。
(2) 罰球時僅該罰球員可被替補,但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a) 此項替補必須在第一次罰球,或僅只一次罰球的繼續比賽之前所請求者。
(b) 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罰中,或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罰之後,因另一個犯規罰球則,
球成為或仍為死球。
(c) 跳球球員不得由其他球員替補。
(d) 只有在記錄員鳴笛之前,才能取消替補。

十六、三秒鐘規則
1 .   當 一 隊 控 球 時 , 其 本 隊 球 員 不 能 在 對 方 球 隊 之 禁 區 域 內 , 超 過 連 續 三 秒 鐘 以 上 的 停 留。
2. 三秒鐘的限制,在發界外球時仍無效,當發球員在界外開始控制球的一舜間起計算。
3. 三秒規則不適用於:
(1) 投籃時球在空中
(2) 雙方爭奪籃板球時,(3) 球成死球時。
4 .   球 員 在 禁 區 內 停 留 將 到 三 秒 鐘 , 即 開 始 運 球 而 投 籃 者 , 得 予 以 寬 容。( 違 反 本 規 則 為 違
例)
5. 罰 則:由對方球隊在距違例處最近的邊線外擲界外球。

 
十七、五秒鐘規則
1 .   當 一 隊 員 被 對 方 球 隊 球 員 緊 迫 防 守 持 球 達 五 秒 鐘 而 不 傳、投、拍、滾 或 運 球 時 , 則 宣 佈
違例。
2. 罰 則:由對方球隊在距違例處最近的邊線外擲界外球。

 
十八、四節制八秒內規則
1. 在後場獲得活球控球權的對方球隊,必須在八秒鐘以內使球進入前場。
2 .   球 觸 及 中 線 或 觸 及 身 體 任 何 部 份 接 觸 中 線 的 本 隊 球 員 時 , 即 認 為 球 進 入 前 場。( 違 反 本
規則為違例)
3. 罰 則:由對方球隊在距違例處最近的邊線外擲界外球。

十九、二十四秒鐘規則
四 節 制 - - 球 在 空 中 二 十 四 秒 同 時 響 起 時 投 籃、中 籃 , 球 進 算 ; 球 不 進 換 對 方 球 隊 在 邊
線發球。
1. 二十四秒計時器的信號,表示該球隊未能在二十四秒內投籃。
(1) 若比賽因控球隊的對方球隊,因某些事項而停止,則控球隊應獲得另一個新的二十四
秒。
(2) 若球僅對手觸及,而原控球隊仍持有控球權時,不得重新計算二十四秒。
2. 二十四秒計時器必須停止,但不得重新設定,當:
(1) 球出界,由原控球隊的球員發界外球。
(2) 職員中止比賽以保護控球隊受傷的球員。
3. 罰 則:由對方球隊在距違例處最近的邊線外擲界外球。

 
二十、球回後場
1. 控球隊在前場的球員,不得使球回至後場。
2 .   當 控 球 隊 球 員 有 下 列 情 況 時 , 視 為 球 回 後 場 : 當 球 回 後 場 之 前 , 控 球 隊 球 員 最 後 觸 及,
該球已經觸及後場,或若該球員已經觸及後場。
3. 此種限制,適用於球隊前場的各種情況;包括擲界外球。

 
二一、違例
對違例的罰則為喪失控球權。

 
二二、犯規
1. 球員與對手身體接觸或違反運動道德行為的違規,稱為「犯規」。
2. 犯規應登記在違犯的球員名下,並按照規則中有關的條款執行罰則。

 
二三、違例或犯規後的恢復比賽
違反規則成死球後恢復比賽的方式為:
1. 由界外擲球進場;或
2. 執行一次或多次的罰球。

 
二四、對正在投籃動作中的球員之犯規
1. 對方球員向某球員犯規,該球員已在犯規發生前開始投籃動作,結果投中時即中籃有
效加罰一球。
2. 惟當鳴笛時,該球員必須正在繼續或開始投籃動作;如鳴笛後始行重新投籃,則投中
無效。

 
二五、球員五次犯規
在比賽中,球員犯滿五次犯規,包括侵人與技術犯規的總次數時,應自動退出比賽。

 
二六、球隊犯規:(罰則)
1. 四節(十分鐘)賽制:每一節(十分鐘)內,每隊球員侵人犯規滿四次時:
(1) 其後該隊每一次的球員犯規應判罰球兩次,由被犯球員主罰。
(2) 若該犯規較侵人犯規嚴重,則應適用有關規則之條款。
3. 決勝期所有犯規,均應累計於最後一節或下半場。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