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dening Inequality: The Evolution of Motherhood Penalty in China 1989-2015 SHEN Chao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3

扩大的不平等:母职惩罚的 社会

2020·6
CJS
演 变 ( 1989 — 2015 ) 第 40 卷

申 超

摘 要 : 母职惩罚是家庭与性别不平等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利用
1989—2015 年 的“ 中 国 健 康 与 营 养 调 查 ”
(CHNS)数 据 ,采 用 多 层 混 合 效 应 模
型,研究了母职惩罚的强度及影响母职惩罚的各类机制的时间变化趋势。研究
发现:生育对女性工资率具有负向影响且强度不断增大,母职惩罚问题不断加
剧;单亲母亲的母职惩罚低于在婚母亲 ,但 前 者的 母职惩 罚效 应 迅 速增 加,二
者的差异逐渐缩小;母职惩罚的长期效应低于短期效应,但长期效应随时间的
变化在迅速加剧;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母职惩罚越小,但母职惩罚增长速度越
快,不同教育程度的女性在母职惩罚上的差异逐渐缩小;母职惩罚效应在非国
有部门就业的女性中快速加大,而在国有部门就业的女性中变化不大。
关 键 词 : 母职惩罚 工资 女性 工作

DOI:10.15992/j.cnki.31-1123/c.2020.06.007
Widening Inequality: The Evolution of Motherhood Penalty in
China(1989-2015)
SHEN Chao
Abstract:Motherhood penalty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family and
gender inequality. China has experienced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drastic social
changes in recent decades, but existing studies fail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changes in
motherhood penalty during this period. This paper uses the data from the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from 1989 to 2015, and applies a multilevel mixed effect
model to study the intensity of motherhood penalty and the various mechanisms that
affect it over the period. The study shows:
(1) Childbirth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female wages and its intensity continues to increase, showing motherhood penalty has
strengthened over the time;
(2) Although initially motherhood penalty is lower for

* 作 者 : 申 超 清 华 大 学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社 会 学 系 (Author:SHEN Chao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Tsinghua University)E-mail:xxqzchao@126.com
感谢《社会》匿名审 稿人提 出的宝 贵建议 。文责自 负。

·186·
single mothers than for married ones; it increases for both groups of women over the
period. However, the rate of change is much faster for single mothers, and thu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motherhood penalty has narrowed gradually over
the time;
(3)The long-term effect of motherhood penalty is normally less weighty than
the short -term effect, however, it has grown at much quicker rate over the years than
(4)The higher
the latter. In more recent years, these two effects are almost the same;
the education level of women, the lower the motherhood penalty. However, as the
penalty had intensified over the period, the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educational
levels has decreased;
(5)Motherhood penalty for female employees in the non -state
sector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female employees in the state sector. The effect of the
penalty on female employees in the non -state sector has increased rapidly, while the
change has remained slow in the state sector, resulting in a widening gap between the
two sectors.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dramatic social and economic change in recent
decades has placed women under greater and greater maternal responsibilities but has
rewarded them disproportionately fewer benefit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motherhood penalty,earnings,women,employment

一、引言

在过 去 30 年 ,中 国 已 从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转 变为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伴 随
着社会的逐渐开放和经济的高 速 增 长 ,居 民 的 工 资收 入 也 出 现 较 快 增
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城镇居民的名义人均可支配收入
由 1989 年的 1 373 元上升至 2019 年的 42 359 元,年均增长 12.1%。随
着收 入 的 快 速 增 长 ,居 民 的 收 入 差 异 也 开 始 显 现 ,例 如 ,收 入 的 地 区 差
异 、城 乡差 异 、行 业 差 异 、性 别 差 异 等 ,这 一 类 研 究 都 已 取 得 丰 硕 成 果 。
在 性 别 收 入 差 异 的 研 究 中 ,学 者 往 往 从 人 力 资 本 、职 业 性 别 隔 离 、性 别
歧 视 等 劳 动 力 市 场 的 角 度 出 发 研 究 性 别 不 平 等 的 影 响 因 素(Gustafsson
and Li,2000;Li and Gustafsson,2008;李 春 玲 、李 实 ,2008;王 天 夫 等 ,
2008;吴 愈 晓 、吴 晓 刚 ,2009;李 实 等 ,2014;贺 光 烨 、吴 晓 刚 ,2015;卿 石
松,2019)。近年来,已有部分研究从工作—家庭冲突的角度解释劳动力
市场的性别不平等问题。这些研究表明,家庭是影响女性收入和劳动参
与的重要因素。在女性群体中,在婚女性(尤其是在婚母亲)是收入和就
业 上 劣 势 的 主 要 承 受 者 (Maurer-Fazio and Hughes,2002;Zhang,et al.,

·187·
社会·2020·6

2008;Liu,et al.,2010;Maurer-Fazio,et al.,2011;Zhang and Hannum,


2013,2015;Yu and Xie,2018)。
生育和家庭照料等母职行为是区分女性和男性的重要社会特征。
相比于男性,女性承担更多的 生 育 和 照 料 责 任是 解 释 性 别 收 入 差 距 的
重 要 影 响 因 素(Mincer and Polachek ,1974;Becker,1985),表 明 生 育(或
子女数量的多少)对女性收入有显著影响。国外(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大
量研究证明,母职的工资惩罚 是 女 性 群体 内 部 收 入 差 异 的 重 要 影 响 因
素 (Waldfogel,1997;Lundburg and Rose ,2000;Budig and England ,2001;
Anderson,et al.,2002,2003;Avellar and Smock ,2003;Amuendo-Dorantes
and Kimmel,2005;Correll,et al.,2007;Glauber,2007;Gangl and Ziefle ,
2009;Budig and Hodges ,2010;Wilde,et al.,2010;Petersen,et al.,2014;
England,et al.,2016)。 本 文 的 调 查 数 据 也 证 实 ,1989—2015 年 ,母 亲 与
非母亲工资率的年均增长率差距达到 1.6%。
随着 从 计 划 经 济 到 市 场 经 济 的 体 制 变革 ,与 儿 童 抚 育 相 关 的 劳 动
政策和教育政策、女性面临的劳动力市场结构和就业 结 构 ,以 及 私 人 生
活中母职的具体内容都发生了巨 大 变 化 。通 过 对社 会 转 型 与 女 性 角 色
重塑的研究,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经济结 构 的 变 化 加 剧 了
女 性 所 面 临 的 工 作 和 家 庭 责 任 的 冲 突(董 晓 媛 ,2009;刘 伯 红 等 ,2010;
金一虹,2013;佟新、陈玉佩,2019)。在 不 同 阶 段 ,女性 在 工 作 和 家 庭 中
面临的压力和可利用的资源都有不同变化,所以,我 们预 期 母 职 惩 罚 的
强度和影响母职惩罚的机制也在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具体而言,我们将本研究分解为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在过去 30 年
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 ,女 性 由于 生 育 造 成 的 收 入 不 平 等 有 多
大,即母职惩罚的强度有多大?又是如何随时间变动的?其次,有哪些因
素影响母职惩罚的强度,以及影响的大小如何随时间变动?为了回答以
上问 题 ,我 们 统 计 了 1989—2015 年 中 10 个 年 份 的 数 据 ,利 用 多 层 混 合
效应模型建立女性的收入回归方程,从而识别母职对 女性 的 工 资 惩 罚 。
最后,针对影响母职惩罚效应的若干个具体机制(婚姻、子女年龄、教育
程度、工作部门等),通过交互分析,探究这些机制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模
式及随时间的变动趋势。本 研 究 的 数 据横 跨 26 年 ,覆 盖 了 中 国 改 革 开
放初期和市场经济转型的大部 分 时 段 ,对 研 究中 国 母 职 惩 罚 的 演 变 及
影响母职惩罚的因素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88·
扩大的不平等:母职惩罚的演变(1989—2015)

二、理论 框架与 文献回 顾

中 国 的 社 会 转 型 和 市 场 经 济 改 革 从 20 世 纪 80 年 代 初 期 开 始 ,90
年代中期改革的速度开始 加 快 。在 90 年 代 中 后 期 ,已 经 有 研究 注 意 到
性别工资差异问题,但由于此时差异还不大,因此这 一 领 域 还 没有 被 过
多关注。至于女性群体内部,对于母职给女性带来 的 工 资 惩 罚 ,相 关的
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同一时期,国际上已经有大量研究发现了女性母职
惩 罚 现 象 的 存 在 。 科 伦 曼 和 纽 马 克(Korenman and Neumark ,1992)在 梳
理七八十年代关于婚姻、子女和女性收入之间关系的文 献 后 ,发 现 子 女
数量对女性工资没有直接影响 ,但 科 伦曼 之 后 的 大 量 研 究 对 母 职 的 工
资惩罚都得出统计显著的结论 :只 有 一 个孩 子 的 母 亲 工 资 率 比 非 母 亲
低 3—10% ;有 两 个 或 更 多 孩 子 的 母 亲 工 资 率 比 非 母 亲 低 6—20% ;母
亲 每 多 生 一 个 孩 子 会 造 成 工 资 率 降 低 3.7—7.3%(Waldfogel,
1997,1998b;Lundberg and Rose,2000;Budig and England,2001;Anderson,
et al.,2002)。 此 外 ,研 究 者 还 比 较 了 不 同 国 家(主 要 是 欧 美 国 家)之 间
母 职 惩 罚 的 差 异 及 原 因(Waldfogel,1998a;Gangl and Ziefle,2009;Harkess
and Waldfogel ,2003)。
国内 研 究 对 母 职 惩 罚 问 题 的 关 注 始 于 2008 年 前 后 ,在 此 之 前 ,已
有 研 究 关 注 生 育 对 中 国 女 性 工 作 模 式 的 影 响 (Entwisle and Chen ,
2002)。一些学者发现,是 否 生 育 子 女 可 以 在 一 定 程度 上 解 释 性 别 收 入
差异,这从侧面证明 了 母 职 惩 罚 的 存 在(Zhang,et al.,2008)。张 玉 萍 和
韩 怡梅(Zhang and Hannum ,2015)使 用 CHNS 数 据 分 群 体 估 计 性 别 收 入
差距,单身群体中女性工资收入和男性相比没有显著 差 异 ,父 母 群 体 中
女性工资收入显著低于男性,所以,她们认为母职惩 罚 是 推 动 性 别 收 入
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之一。同样使用 CHNS 数据,还有一些学者研究生
育 对 女 性 工 资 率 的 影 响 。 贾 男 和 董 晓 媛(Jia and Dong ,2013)的 研 究 估
计女性生育一个子女会造成工 资 率 下 降 20% 左 右 ;於 嘉 和 谢 宇(2014)
则 发 现 ,女 性 每 生 育 一 个 子 女 ,会 造 成 工 资 率 下 降 约 7% ,且 下 降 幅 度
会随着生育子女数量增多而变大。贾男等(2013)还发现,非正规就业女
性生育当年对工资率的负面影响达到 18%。
已有 对 母 职 惩 罚 的 研 究 确 立 了 影 响 母职 惩 罚 的 机 制 ,主 要 包 括 人
力资本、工作特征、工作表现、雇主歧视、家庭结构等。

·189·
社会·2020·6

根据 经 典 人 力 资 本 理 论 ,工 作 中 的 培 训和 锻 炼 可 以 提 高 劳 动 者 的
生 产 力 ,工 作 经 验 对 收 入 有 正 向 影 响(Mincer,1974)。 母 亲(孩 子 多)和
非母亲(孩子少)在人力资本上的差异会导致收入 的 差 异 。母 亲 可 能 因
为照顾孩子而影响工作经验的积 累,或 者 减 少 在 教 育 和 职 业 培 训 上 的
投入,导致工资比非母亲更低。关于人力资本对母职惩罚的解释可以总
结为三个方面。第一,不同 的 研 究 发 现 工作 经 验 的 解 释 强 度 有 很 大 不
同。一些学者发现,是否控制工作经验对母职惩罚没有影响(Gangl and
Ziefle,2009);另外一些学者发现控制工作经验可以解释一 部 分 母 职 惩
罚(Waldfogel,1997;Budig and England ,2001);还有一些学者发现控制工
作经验和任期后母职惩罚消失(Hill,1979)。第二,母亲和非母亲之间在
教 育 经 历 中 断 上 的 差 异 可 以 解 释 一 部 分 母 职 惩 罚 (Staff and Mortimer ,
2012)。第三,在女性收入回归方程中,工作 经 验 可 能 是 内 生 变 量 ,而 非
外 生 变 量(Korenman and Neumark ,1992)。 生 育 并 非 通 过 减 少 母 亲 工 作
经 验 而 降 低 母 亲 工 资 ,相 反 ,生 育 导 致 母 亲 工 资 降 低 ,更 低 的 工 资 进 而
导致母亲主动削减工作经验积累。此外,大量研究 表 明 ,受 过 高 等 教 育
的女性母职惩罚更小,原因是她们的工作更具弹性,有 能 力 购 买 抚 育 服
务 (Taniguchi,1999;Todd,2001;Anderson,et al.,2003;Amuendo-Dorantes
and Kimmel,2005)。 阿 明 多 - 多 兰 特 斯 和 金 梅 尔(Amuendo-Dorantes and
Kimmel,2005)发 现 ,对 于 受 过 较 高 教 育 的 女 性 ,母 亲 工 资 比 非 母 亲 更
高,并且母亲通过推迟生育可以扩大这种优势。相反,维尔德等(Wilde,
et al.,2010)的 研 究 表 明 ,具 有 高 技 能 水 平 的 女 性 的 母 职 惩 罚 更 大 。 英
格 兰 德 等(England,et al.,2016)则 发 现 ,受 过 较 高 教 育 的 女 性 母 职 惩 罚
的总影响更大,而具有低教育水平的女性母职惩罚的净影响更大。
新 古 典 经 济 学 的“ 补 偿 差 异 理 论 ”认 为 ,母 亲 可 能 选 择“ 家 庭 友 好
型”工作,进而影响工资收入。例如,贝克尔(Becker,1991)提出,母亲可
能选择需要更少精力、工作时间更短、更弹性化的工作,比如出差少、白
天可以照顾孩子、晚上和周末不用工作等。这类工 作 虽 然 工 资 较 低 ,却
往往能够提供一些其他福利或 者 轻 松 的 工作 环 境 ,以 补 偿 较 低 的 工 资
收入(Filer,1985)。工作特征对母职惩罚的解释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
面。第一,将一系列测量“家庭友好型”的工作特征纳入模型,比如职业
性别隔离、工作自主性、工作部门、工作强度等,发现它们对母职惩罚的
强 度 没 有 影 响(Budig and England ,2001;Gangl and Ziefle ,2009)。 第 二 ,

·190·
扩大的不平等:母职惩罚的演变(1989—2015)

大 多 数 研 究 表 明 , 是 否 全 (兼) 职 工 作 对 母 职 惩 罚 有 显 著 影 响
(Waldfogel,1997),并 可 以 通 过 将 工 作 时 间 直 接 纳 入 女 性 收 入 回 归 方 程
来 检 验 其 对 母 职 惩 罚 的 解 释 力 (Budig and Hodges ,2010;England,et
al.,2016)。第三,从事个体 经 营 是 女 性 平 衡 工 作 和 家庭 责 任 的 常 见 策
略,布迪格(Budig,2006)发现这类女性的母职惩罚最大。
以上 针 对 工 作 特 征 对 母 职 惩 罚 影 响 的研 究 均 是 基 于 发 达 国 家 (尤
其是美国)的经验,但中国国情有很大不同。第一,与发达国家相比,在
作为 发 展 中 国 家 和“ 世 界 工 厂 ”的 中 国 ,可 供 选 择 的 弹 性 工 作 较 少 。 第
二,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相伴随,劳动者的工作时 间 也 普 遍 较 长 。在 本
文 的 调 查 数 据 中 ,绝 大 部 分 母 亲 从 事 全 职 工 作 ,每 周 工 作 时 间 少 于 25
个小时的母亲比例非常低 ,大 部 分 母 亲 每 周 工 作 都 在 40 小 时以 上 。贾
男 和 董 晓 媛(Jia and Dong ,2013)发 现 ,母 亲 和 非 母 亲 在 是 否 全 职 工 作
上的差异可以解释一部分母职 惩 罚 ,母 亲 的 平 均 工 作时 间 反 而 高 于 非
母亲。第三,中国市场转型中所有制结构演变和产权改革的过程塑造了
国有和非国有两种体制并存的社 会 经济 结 构 。生 育 对 国 有 部 门 女 性 的
工资没有显著影响,但对非国有部门女性的工资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Jia and Dong ,2013;贾男等,2013)。相较于国有部门,非国有部门的性
别收入差距更大,且这种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父母群 体 中 (Zhang and
Hannum,2015)。并且,国有和非国有部门之间存在制度壁垒,劳动者很
难在两者之间实现自由流动(周扬、谢宇,2019)。
家庭结构和资源也可能 影 响 母 职 惩 罚。首 先 ,已 有 研 究 证 明 ,婚 姻
是 影 响 母 职 惩 罚 的 重 要 机 制 (Budig and England ,2001;Glauber,2007;
Misra,et al.,2007;Budig and Hodges ,2010)。其次,母职惩罚和子女年龄
相关。大多数研究表明,刚刚生育结束的女性母职 惩 罚 较 高 ,母 职 对 女
性工资、就业和职业地位的影响随着子女的长大独立而逐渐减小
(Leibowitz and Klerman ,1995;Anderson,et al.,2003;Avellar and Smock ,
2003;Budig,2003;Kahn,et al.,2014)。 但 也 有 少 量 研 究 表 明 ,母 职 惩 罚
的 强 度 随 着 子 女 年 龄 的 增 长 而 加 大 (Blackburn ,et al.,1993;Loughran
and Zissimopoulos ,2008)。另 外 ,居 住 安 排 也 会 影 响 母 职 惩 罚 (Yu and
Xie,2018)。
母亲 的 工 作 表 现 除 了 可 以 量 化 的 工 作时 间 等 特 征 外 ,也 包 括 一 些
不能或很难量化的特征。比如,母亲将更多精力投 入 到 照 顾 孩 子 上 ,投

·191·
社会·2020·6

入到工作中的精力比非母亲更少,从而使母亲工作效 率 和 生 产 力 更 低 ,
工作表现更差,被迫降到次要岗位(Becker,1991)。但是,实际研究很难
直接测量母亲和非母亲在工作效率和生产力上的差别。
雇主歧视是造成母职惩罚的原因之一,且同样难以量化。有研究显
示,即使有些母亲并没有因为生育导致工作效率和承诺感降低,
“ 规范歧
(Normative Discrimination) 也可能会造成外界对她们工作表现和领导
视”
能力的认识偏差(Bernard and Correll,2010)。关于“好 妈 妈 ”的 文 化 定义
和理想的劳动者是相互冲突的,由母职引起的偏见可能比单纯由性别引
起的偏见更具歧视性(Ridgeway,2004,2011)。经济学家将歧视区分为基
于“品味”的歧视和“统计歧视”
(statistical discrimination)。在品味模型中,
雇主并不是因为认为母亲工作效率低而给她们较低的工资,而仅仅是因
为他们不喜欢雇佣母亲,或者是同事或顾客有这样的 品 味 ,因 此 付 给 母
亲的工资更低。统计歧视是指由 于 雇 主 对所 雇 员 工 的 能 力 无 法 全 面 了
解,且获取员工相关信息需要支付成本,所以在录用 和 评 估 员 工 表 现 时
基于群体平均状况作出判断。当雇主基于以往经验和观察预估母亲会将
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家庭上,工作效率和承诺感更 低 时 ,他 们 付 给 非
母亲的薪水可能会更高(Phelps,1972;Aigner and Cain,1977)。工资歧视
背后反映的是雇主的自主决策、理性算计和对效率的追求。随着中国计
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政府对国有部门雇佣方面的干预逐渐减少,
非国有部门雇佣完全自主。这种从公有经济到私营经济主导力量的结构
性转变会使劳动力市场中雇主的歧视不断上升。
已有 文 献 对 母 职 惩 罚 的 存 在 已 经 做 出了 明 确 的 判 断 ,并 且 对 其 形
成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但已有研究还存在两个局 限 。第 一 ,研 究 中 国
母 职 惩 罚 问 题采 用 的 多 为 2006 年 之 前 采 集 的 数 据 ,缺 乏 对 近 10 年 来
母职惩罚现状的分析。第二,无论是使用最小二乘 法 估 计 、固 定 效应 模
型 ,还 是 一 阶 差 分 法 等 方 法 ,已 有 研 究 均 没 有 体 现 时 间 因 素 的 影 响 ,不
能反映母职惩罚和造成母职惩罚的机 制 如 何 随 时 间 变 化 。在 中 国 社 会
和经济高速变革的背景下,研 究 不 同 时期 母 职 惩 罚 的 影 响 机 制 如 何 随
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社会 背景与 研究假 设

如前 文 所 述 ,中 国 宏 观 制 度 和 社 会 结 构的 巨 大 变 迁 使 中 国 女 性 的

·192·
扩大的不平等:母职惩罚的演变(1989—2015)

工作和家庭责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一,子女的照料责任逐渐家庭化、女性化、密集化和精细化。计划
经济时期,中国是以国家为主体、生产与生活一体化 的 单 位 式 社 会 福 利
体 制(佟 新 ,2017),工 作 单 位 为 职 工 提 供 带 薪 产 假 、食 堂 、保 育 院 、托 儿
所等社会福利,将原来由女性承担的照料责任转化 为 公共 责 任 。然 而 ,
市场改革的深化改变了原有的国家、工作单位和个人 之 间 的关 系 ,政 府
逐渐从子女照料劳动中抽离,与儿童抚育相关 的公共服务逐渐缩减
(Zhang and Maclean ,2012)。这一部分照料责任要么转移给家庭,要么转
移给市场并由家庭支付照料劳动的费用。但是,后一种方式对于低收入
家庭 的 女 性 很 难 实 现(Cook and Dong ,2011;Zuo and Jiang ,2012)。 与 此
同时,子女的照料责任也在逐渐向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人 们 对 母 亲 投 入
到 养 育 子 女 中 的 期 待 越 来 越 高(陶 艳 兰 ,2015,2018;陈 蒙 ,2018;佟 新 、
陈玉佩,2019)。此外,母亲不仅要承担子女 的 生理 性 抚 育 ,还 越 来 越 深
入地介入子女教育等社会 性 抚 育 ,母 职 中 教 育 的 比重 不 断 增 大 (肖 索
未,2014;金一虹、杨笛,2015;杨可,2018;吴惠芳等,2019)。
第二 ,企 业 所 有 制 的 变 化 引 发 劳 动 力 市场 化 的 逐 渐 提 高 。从 20 世
纪 90 年 代 开 始 的 国 有 企 业 改 制 浪 潮 使 得 大 批 事 业 单 位 和 国 有 企 业 的
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市场经济的兴起催生了大量的私营
企业,也吸引了大批外资企业来到中国。企业一方面在雇佣劳动者的选
择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在薪酬决定机制上也更加市场化。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母亲相比于非母亲的劣势愈 发 明 显 ,并 带 来 更
大的母职惩罚效应。
基于以上理论背景,母亲 的 母 职 负 担 日益 加 重 ,劳 动 力 市 场 竞 争 日
益激烈,两方面共同作用导致 母 亲 在 工 作 和 家庭 之 间 的 冲 突 越 来 越 紧
张,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 设 1 : 在中国,母职惩罚效应在过去 30 年中不断增大。
除 了 研 究 母 职 惩 罚 效 应(主 效 应)的 总 体 变 动 趋 势 ,我 们 也 有 必 要
进一步分析生育与其他影响因 素 之 间 的 交 互 效应 ,以 及 主 效 应 和 各 交
互效应随时间的变化。为此,本文分别从婚姻、子女年龄、教育程度和工
作部门等四个方面提出假设 2 到假设 5。
首先,婚姻状态影响母 职 惩 罚 。丈 夫 可 以为 妻 子 提 供 两 种 资 源 :收
入支持和照料支持。于是,婚姻状态可能会影响女性如何在工作和子女

·193·
社会·2020·6

之间分配时间和精力。相比于单亲母亲,丈夫一方面可以为在婚母亲提
供经济支持,使在婚母亲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子 女 照 料 ,降 低 其 在
工 作上 的 投 入 ,加 剧 母 职 惩 罚 ,另 一 方 面 ,丈 夫 可 以 和 妻 子 共 同 承 担 子
女照料的责任,使在婚母亲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投 入 工 作 ,减 轻 母
职惩罚。由于这两种机制同时存在,因此,婚姻对 母职 惩 罚 的 影 响 方 向
是不确定的。换言之,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在 婚 母亲 比 单 亲 母 亲
的母职惩罚可能更大,也可能更小。所以,我们提出两个替代性假设:
假 设 2a-1 : 在婚母亲的母职惩罚比单亲母亲更大。
假 设 2a-2 : 在婚母亲的母职惩罚比单亲母亲更小。
随着 母 职 负 担 的 日 益 加 重 ,女 性 的 母 职惩 罚 在 过 去 30 年 中 逐 渐 增
大。相比于在婚母亲,缺少配偶支持的单亲母亲面临的工作—家庭冲突
越来越凸显,她们也越来越难 以 在 竞 争日 益 激 烈 的 劳 动 力 市 场 上 表 现
出较强的竞争力,因而母职惩罚也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迅速加大。相比
之下,在婚母亲的丈夫可以分担一部分照料劳动,或 提 供 经 济 资 源 购 买
照料劳动,减轻其母职负担。已有研究发现,城镇 夫 妻 出 现 了 约 三 分 之
一的夫妻合作型的家务劳动模式,部分男性已经开始 参 与 儿 童 抚 育 ,甚
至 有 些 成 为 主 要 的 照 料 者(佟 新 、刘 爱 玉 ,2015;张 航 空 ,2016;Cai and
Peng,2016)。因此 ,在 婚 母 亲 的 母 职 惩 罚 虽 然 也 可 能会 加 剧 ,但 加 剧 速
度比单亲母亲缓慢。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 设 2b : 在 过 去 30 年 中 ,单 亲 母 亲 和 在 婚 母 亲 的 母 职 惩 罚 都 逐 渐
加剧。相比于在婚母亲,单亲母亲母职惩罚增大速度更快。
其次,母职惩罚在时间上表现为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两个维度。通
常认为,母亲在刚结束生育时惩罚效应更大,这是因 为 此 时 正 处 在 育 儿
责任繁重的阶段,体力和精力消耗大,照料时间长 。随 着 子 女 年 龄 的 增
长(尤 其 是到 学 龄 期 后),子 女 的 生 活 可 以 自 理 ,母 亲 的 照 料 时 间 缩 短 ,
就业和工作精力回升。因此,母职惩罚主要表现为 短 期效 应 ,长 期 效 应
相对更小。然而,母职惩罚的长期效应在过去可能呈现上升的趋势。一
方面,中国的母职照料体现出越来越密集化和长期化 的 特 征 ,尤 其 是 教
育模式的剧烈变迁使得家长对 子 女 教 育的 介 入 程 度 越 来 越 深 ,涵 盖 从
学业成绩、课堂表现到心理状况、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沈 洪 成 ,2020),
母亲在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处于枢纽位置(杨可,2018)。母亲对
孩子的抚育和日常照料具有一 定 可 替代 性 (比 如 由 上 代 亲 人 或 保 姆 替

·194·
扩大的不平等:母职惩罚的演变(1989—2015)

代),但 教 育 因 其 具 有 的 知 识 含 量 更 倾 向 于 由 母 亲 亲 自 运 作 和 管 理(金
一虹、杨笛,2015)。于是,母职中教育的权重逐渐扩大,表现为母职向教
育扩展以及责任增重后的职责密集化。另一方面,生育对女性职业晋升
的潜在影响在刚刚结束生育时可 能 还没 有 表 现 出 来 。母 职 造 成 的 人 力
资本损失、工作表现变差和歧视等负面效应可能是长期而非短期的。在
中国 ,随 着 劳 动 力 市 场 竞 争 的 加 剧 ,这 些 负 面 效 应 可 能 会 越 来 越 大 ,从
而使母职惩罚的长期效应越来越凸显。相比之下,造成母职惩罚短期效
应的各项机制始终存在,短期效应的变化幅度因此可 能 不 会 非 常 剧 烈 。
为此,我们做出如下假设:
假 设 3a : 母职惩罚的短期效应比长期效应更大。
假 设 3b : 在 过 去 30 年 中 ,相 比 于 短 期 效 应 ,母 职 惩 罚 的 长 期 效 应
呈现快速加大的趋势。
再次,教育程度是群体异 质 性 的 主 要 来源 之 一 ,母 职 惩 罚 效 应 在 具
有不同教育程度的女性之间是否 存 在 差 异 ?这种 差 异 又 如 何 随 时 间 而
变化?在中国,是否获得高等教育文凭是一个劳动者能否进入首要劳动
力市场的最重要标准(吴愈晓,2011)。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更可能进入
首要劳动力市场,工资收入相对较高,工作条件优越,晋升机会更多,工
作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工作更加稳定,有较好的福利保障等。并且,有研
究表明,这类劳动力市场中的工作组织往往对员工容 忍 度 较 高 ,即 使 员
工 存在 迟 到 、早 退 、怠 工 、旷 工 等 违 规 行 为 ,也 不 会 轻 易 解 雇 员 工(李 路
路等,2016)。相比之下,教育程度比较低的女性通常处于次要劳动力市
场,工 作 报 酬 低 ,工 作 强 度 大 ,工 作 环 境 差 ,缺 少 晋 升 机 会 ,雇 佣 关 系 不
稳定、不规范,缺乏福利保障,因此,生育带来的惩罚效应在教育程度较
低的女性身上可能更加明显。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渐深 化 ,中 国 经 济发 展 进 入 一 个 高 速 增 长 期 ,
市场在资源和机会分配中发挥 着 越 来 越 重 要的 作 用 ,形 成 一 个 愈 发 自
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对于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来说,自由劳动力市场
带来两个重要变化:一是劳动力市场深入分化,高端 劳 动 力 市 场 的 人 力
资 本 回 报 更 大 ,但 人 力 资 本 的 竞 争 也 日 益 激 烈(王 甫 勤 ,2010);二 是 大
量高学历的女性进入非国有部门,离开体制的庇护。由 于 市 场 竞 争 日 益
激 烈 ,教 育 程 度 较 高 的 女 性 因 母 职 导 致 的 人 力 资 本 损 失 、工 作 效 率 降
低 和 歧 视 对 工 资 的 负 面影 响 相 对 于 教 育 程 度 较 低 的 女 性 可能 更 大 。这

·195·
社会·2020·6

是因 为 :第 一 ,教 育 程 度 较 低 的 女 性 人 力 资 本 回 报 更 大 ,仅 损 失 少 量 的
人 力 资 本(包 括 职 业 培 训 、教 育 投 入 、海 外 工 作 经 历 等)也 会 造 成 较 大
的 惩 罚 效 应 。 随 着 人 力 资 本 的 竞 争 越 来 越 激 烈 ,因 损 失 人 力 资 本 造 成
的 惩 罚 效 应 会 越 来 越 大 。 第 二 ,照 料 子 女 消 耗 大 量 精 力 会 影 响 其 工 作
表 现 和 工 作 效 率 。对 于 收入 高 但 工 作 时 间 长 、工 作 强 度 大 的 岗位 ,母 亲
的劣 势 愈 发 明 显 。第 三 ,越 是 高 端 的 工 作岗 位 ,竞 争 越 激 烈 。由 于 母 亲
身份所带来的歧视可能愈加阻碍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向精英位置跃
迁 ,所 以 ,教 育 程 度 较 高 的 女 性 的 母 职 惩 罚 可 能 随 时 间 的 推 移 而 迅 速
加 大 。 相 反 ,教 育 程 度 较 低 的 女 性 虽 然 同 样 面 临 母 职 负 担 的 加 重 和 越
来 越 激 烈 的 市 场 竞 争 环 境 ,但 因 雇 主 歧 视 和 工 作 表 现 造 成 的 母 职 惩 罚
也 会 逐 渐 加 剧 。 已 有 研 究 表 明 ,尽 管 人 力 资 本 对 高 学 历 者 的 收 入 影 响
非 常 显 著 ,但 对 于 低 学 历 劳 动 者 而 言 ,人 力 资 本 对 他 们 的 收 入 影 响 很
小(李 培 林 、张 翼 ,2003 ;刘 精 明 ,2006b ;吴 愈晓 ,2011)。此 外 ,低 学 历 女
性 自 始 至 终 都 处 在 一 个 高 度 竞 争 的 低 端 劳 动 力 市 场 中 ,其 母 职 惩 罚 效
应 进一 步 恶 化 的 空 间 相 对 有 限 。为 此 ,我 们提 出 以 下 假 设 :
假 设 4a : 教 育 程 度 较 高 的 女 性 的 母 职 惩 罚 比 教 育 程 度 较 低 的 女 性
更小。
假 设 4b : 在 过 去 30 年 中 ,相 比 于 教 育 程 度 较 低 的 女 性 ,教 育 程 度
较高的女性的母职惩罚快速加大。
最后,中国企业所有制结 构 的 演 变 和 产权 改 革 塑 造 了 国 有 部 门(体
制内)和非国有部门(体制外)并存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市场化改革
之后,虽然国有部门的许多功能已基本市场化,但仍 延 续 了 再 分 配 时 期
单 位制 的 许 多 特 征(李 汉 林 ,2008;李 路 路 ,2009,2013)。国 有 部 门 的 女
性享受了更多的国家保障政策。反之,有些非国有部门雇主可能为了规
避女性的生育和抚育成本,导 致 女 性 难以 享 受 完 整 的 生 育 假 期 和 哺 乳
期(潘锦棠,2003)。并且,已有研究表明,国有部门就业女性的平均工作
时间远低于非国有部门就业的女性,工作和家庭的冲 突 更 小 ,主 观 幸 福
感水平更高(吴愈晓等,2015)。在过去几十年中,一方面,国有企业等传
统经济部门的改革使大量就业人员离开了原有工作岗 位 ,另 一 方 面 ,随
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数以千万计的劳动力涌入城市。这些变化都为非
国有部门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使 劳 动力 市 场 越 来 越 向 有 利 于 雇 主 的
方向发展(刘精明,2006a)。在 这 样 的 市 场 环 境 中 ,与非 母 亲 相 比 ,承 担

·196·
扩大的不平等:母职惩罚的演变(1989—2015)

更多家庭责任的母亲在时间和 体 力 方面 的 劣 势 逐 渐 凸 显 ,母 职 惩 罚 效
应逐渐加大。国有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虽然也越来越市场化,但由于国
家规制作用的存在,唯效率至 上 的 市 场机 制 逻 辑 在 国 有 部 门 并 未 彻 底
展现,因此,可能并不会像非国有部门那样母职惩 罚 效 应 迅 速 恶 化 。我
们做出的假设如下:
假 设 5a : 非国有部门女性的母职惩罚比国有部门更大。
假 设 5b : 在 过 去 30 年 中 ,相 比 于 国 有 部 门 ,非 国 有 部 门 女 性 的 母
职惩罚效应快速加大。

四、数据 、变量与 模型

(一)数据
本研究 所 用 数 据 来 自 中 国 疾 病 预 防 控制 中 心 营 养 与 食 品 安 全 所 和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人口中心合作开展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简称 CHNS)。CHNS 在研究中国女性
母职惩罚上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CHNS 是一项全国性 、综 合 性 和 跟
踪 性 的 调 查 项 目 ,采 用 多 阶 段 整 群 随 机 抽 样 方 式 抽 取 样 本 ,从 1989 年
开 始 ,针 对 同 一 样 本 人 群进 行 追 踪 调 查 ,至 2015 年 已 经 进 行 了 10 次 调
查,所获得的数据可以用于长时段纵贯研究。其次,CHNS 收 集 了 女 性
个体及其所在家户的人口、经济和家庭生活信息,其 补 充 调 查 还 收 集 了
女性详细的生育史资料。
CHNS 所有调查数据覆 盖 中 国 12 个 省 、直 辖 市 ,时间 跨 度 26 年 ,共
10 期 ,分 别 为 1989 年 、1991 年 、1993 年 、1997 年 、2000 年 、2004 年 、2006
年、2009 年、2011 年、2015 年。选取在调查时间点年龄 20—45 岁且前一
年有收入的女性作为分析样本,删除有缺失值和无效 数 据 的 观 察 ,筛 选
出 14 835 条/人-年(person-year)数据。
这 14 835 条/人 - 年 数 据 并 非 严 格 意 义 上 的 面 板 数 据 , 这 是 因 为
CHNS 每次调查都会丢失部分追踪对象,同时又会不断添加新的调 查 对
象。而且,CHNS 每次丢失和新加入的调查对象占样本总量的 比 例 均 较
大,最终形成了一个非平衡的面板数据集,详见表 1。
(二)变量及描述统计
本研 究 关 心 的 是 子 女 数 量 对 女 性 收 入的 影 响 ,因 此 因 变 量 是 女 性
的收入。CHNS 提供被调查者第一职业和第二职业的每月工资 、调 查 时

·197·
社会·2020·6

表 1:样本基本情况描述

母亲 非母亲
变量
平均值 标准差 平均值 标准差

样本量(个) 4 758 10 077


工资率(元) 7.40 11.85 7.60 13.37
年龄(年) 35.31 5.78 32.81 7.86
子女数量(个) 1.23 0.48
每周工作时间(小时) 45.69 11.30 46.83 11.85
工作类型(% )

全职(参照组) 93.55 93.70


兼职 6.45 6.30
婚姻状态(% )

不在婚(参照组) 96.93 69.28


在婚 3.07 30.72
教育程度(% )

小学及以下(参照组) 10.59 9.67


初中 35.46 37.01
高中(含中专) 32.98 34.44
大学及以上 16.04 15.76
居住安排(% )

不与父母同住(参照组) 64.59 53.94


与自己的父母同住 5.25 40.52
与丈夫的父母同住 29.61 5.12
职业类型(% )

农业相关(参照组) 2.90 5.41


工人 34.95 40.25
职员、销售、服务行业 34.26 26.14
经理、高级技术人员 24.49 23.25
其他 3.40 4.95
工作部门(% )

民营企业(参照组) 23.08 17.42


国企、事业单位 63.49 63.64
集体企业 11.01 16.17
其他 2.42 2.78

·198·
扩大的不平等:母职惩罚的演变(1989—2015)

母亲 非母亲
变量
平均值 标准差 平均值 标准差

地区(% )

北京(参照组) 5.21 3.78


辽宁 10.19 10.05
黑龙江 7.08 7.69
上海 4.77 3.14
江苏 16.10 15.81
山东 10.89 11.65
河南 7.29 8.50
湖北 10.72 10.44
湖南 7.73 8.78
广西 10.89 10.33
贵州 7.17 8.47
重庆 1.95 1.35

数 据 来 源 :1989 、1991 、1993 、1997 、2000 、2004 、2006 、2009 、2011 、2015 等 年 份 的 中
国 健 康 与 营 养 调 查 ,以 下 如 无 特 殊 说 明 数 据 来 源 皆 同 。

点 前 一 年 得 到 的 全 部 奖 金(包 括 月 奖 、季 度 奖 、年 终 奖 、节 日 奖 等),由
此 可 以 得 到被 调 查 者 的 全 年 总 收 入 。由 于 CHNS 原 始 数 据 提 供 的 是 被
调查者调查时点前一年的名义收入,没有考虑通货膨 胀 对收 入 的 影 响 ,
因此,依据 国 家 统 计 局 公布 的 历 年 消 费 价 格 指 数(CPI),以 2015 年 为 基
准调整之前各年的收入。同时,CHNS 提供了被调查者平均每 周 工 作 天
数和 每 天 工作 小 时 数 ,假 定 被 调 查 者 每 个 月 工 作 4.5 周 ,可 以 计 算 出 被
调查者的全年工作小时数,进而可得到每小时的工资收入(即工资率),
以此作为分析的因变量。对工资率取对数,以便使 其 更 接 近 正 态 分 布 ,
且分布范围从(0,+∞)转化为(-∞,+∞)
(见图 1)。
由表 1 可 知 ,非 母 亲 的 平 均 工 资 率 为 7.60,母 亲的 平 均 工 资 率 为
7.40,比非母亲略低 2.63%。但这并不能说明母亲与非母亲的工资水平
是持平的。由下文分析可知,当控制了子女数量、家庭结构、教育程度和
工 作 特 征 等 变 量 后 ,可 以 看 到 母 职 对 女 性 工 资 有 显 著 的 负 向 影 响 ,并
且,这种影响的强度和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系统性变化。
研究 母 职 惩 罚 的 核 心 自 变 量 是 子 女 数量 ,本 研 究 将 其 作 为 定 距 变
量进行测量。CHNS 对所有 52 岁以下 已 婚 女 性 的 生 育 史进 行 了 详 细 记

·199·
社会·2020·6

图 1 : 全 部 样 本 的 对 数 工 资 率 分 布( 基 本 正 态 , 略 向 左 偏)

录,可从中获得被调查者在调查时点的子女数量及其 每 个 子 女 的 年 龄 。
然而,子女数量是一个变化范围非常窄的定距变量,尤 其 是 受 计 划 生 育
政策的影响,大部分家庭只有 1 个子女。以本文数据为例,79.93%的母
亲 有 1 个 子 女 ,17.61% 的 母 亲 有 2 个 子 女 ,有 3 个(含 3 个)以 上 子 女
的母亲仅占 2.46%。有研究既采用子女数量的定距变量,也采用分类变
量,从而更好地反映子女数量与母职惩罚之间的非线性关 系(Budig and
England,2001;Glauber,2007)。为此,本文也 进行 了 稳 健 性 检 验 ,用 分 类
变量(
“1 个子女”
“ 2 个子女”
“ 3 个及以上子女”
)代替 子 女 数 量,并 对 母
职惩罚效应在两种变量定义方式 下 的 区 别 进 行 了 检 验 。本 研 究 将地 区
(省)、年 龄(连 续 变 量)等 人 口 学 变 量 纳 入 模 型 作 为 控 制 变 量 。 省 级 别
变 量 共 12 个(包 括 北 京 、辽 宁 、黑 龙 江 、上 海 、江 苏 、山 东 、河 南 、湖 北 、
湖 南 、广 西 、贵 州 、重 庆 ,以 北 京 作 为 参 照 组),均 以 虚 拟 变 量 的 形 式 作
为人口学控制变量加入基线模型。
为了 检 验 影 响 母 职 惩 罚 的 机 制 的 演 变,在 收 入 回 归 方 程 中 先 后 纳
入 三 组 变量 :
“家庭结构”
“人力资本”
“ 工 作 特 征 ”。 家 庭 结 构 包 括 三 个
可操作化测 量 指 标 :
“ 婚姻 状 况 ”
(包 括“未 婚 ”
“在婚”
“离婚或分居”
“丧
偶 ”,
“ 未 婚 ”为 参 照 组)、
“家庭居住安排”
(包 括“ 不 与 父 母 同 住 ”
“与自
己的父母同住”
“ 与 丈 夫 的 父 母 同 住 ”,
“ 不 与 父 母 同 住 ” 为 参 照 组)和
“是否有 6 岁以下子女”。之所以 纳入“是 否 有 6 岁 以 下 子 女 ”这 个 变
量,是因为母职惩罚对女性个体的影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前人的
研究均表明,在女性生育之后的不同阶段,母职惩罚 的 影 响 强 度 是 不 一
样的。子女超过 6 岁后便开始上小学,生活自理 能 力 明 显 提 高 ,母 亲 的

·200·
扩大的不平等:母职惩罚的演变(1989—2015)

照料强度将会减少,生育 所 带 来 的 惩 罚效 应 也 可 能 会 随 之 发 生 明 显 好
转。因此,本文通过加入“是否有 6 岁以下子女”这个变量 ,试 图 控 制 女
性在生育之后的不同阶段的异质性。
人 力 资 本 仅 包 含 教 育 程 度 这 一 组 分 类 变 量 ,分 别 为“ 小 学 及 以 下 ”
(参照组)、
“ 初中”、
“ 高中(含中专)”和“大学及以上”。
工作特征包括三个可操作化的测量 指标 :
“职业类型”
(包 括“农 业
相关”
“ 工人”
“ 职员、销 售 、服 务 行 业 ”
“ 经 理 、高 级 技 术 人 员 ”和“其 他 ”,
“ 农 业 相 关 ”为 参 照 组)、
“工作部门”
(包 括“ 民 营 企 业 ”
“ 国 企 、事 业 单
位”
“ 集 体 企 业 ”和“ 其 他 ”,
“ 民 营 企 业 ”为 参 照 组)和“ 工 作 类 型 ”
(包 括
“全职工作”
“ 兼职工作”,
“ 兼职工作”为参照组)。
(三)统计模型
将对 数 工 资 率 按 不 同 年 份 分 组 绘 制 箱型 图(见 图 2),结 果 显 示 ,随
着时间的推移,对数工资率分布整体向上移动,说 明不 同 年 份 之 间 的 对
数工资率存在系统性差异 ,而 这 种 系 统 性 差 异 应 该 是由 某 种 随 着 时 间
发生显著变化的环境因素造成的。结合中国在 1989—2015 年的社会发
展情况,不难推断该环境因素正是中国在这段时间的高速经济增长。由
此可以假设,个体之间的收入差异不仅取决于微 观 层 次 的 个 体 特 征 ,也
受宏观层次的经济增长影响 。多 层 混 合 效应 模 型 可 以 用 来 识 别 宏 观 层
次与微观层次的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选择多 层 混 合 效 应 模 型 作 为 分
析工具,其中,个体为第一层,年份为第二层。

图 2:对数工资率在不同年份的分布

多层 线 性 模 型 可 以 将 因 变 量 的 影 响 因素 分 解 到 不 同 层 级 ,并 给 出
一个定量的指标来表示不同 层 级 之 间 的 差 异占 总 差 异 的 比 例 。首 先 使

·201·
社会·2020·6

用多层线性模型的零模型来分 解 收 入的 层 内 及 层 间 差 异 ,具 体 模 型 如
下(其中,i 代表个体编码,j 代表年份编码,k 代表解释变量的编码):
第一层模型:logincij = β0 j + εij (1)
第二层模型:β0 j = γ0 0 + μ0 j (2)
1
该零模型组内相关系数等于 0.72。 学界建议以组内相关系数是否
大于 0.059 为标准判断是否应该采用多层线性模型(Cohen,1988)。本研
究组内相关系数远大于 0.059,显然应当采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分析。
中 国 从 1989 年 以 来 随 时 间 变 化 最 大 的 宏 观 因 素 是 经 济 的 高 速 增
长 ,因 此 采 用 国 内 生 产 总 值(以 下 简 称 GDP)作 为 第 二 层 模 型 的 解 释 变
量 。与 收 入 类 似 ,GDP 也 采 用 国家 统 计 局 公 布 的 CPI 指 数 以 2015 年 为
基准进行调整。作为对比,分别 将 GDP 和 对 数 GDP 作 为解 释 变 量 纳 入
第二层模型,对第一层模型中的截距项建立回归方程,即:
第二层模型:β0 j = γ0 0 + γ0 1 GDPj + μ0 j
或 β0 j = γ0 0 + γ0 1 lnGDP j + μ0 j (3)
2
结 果 表 明 ,以 GDP 为 解 释 变 量 的 回 归 方 程 的 R 为 0.8771,以 对 数
GDP 为解释变量的 R2 则高达 0.9855(见图 3 和图 4)。选用对数 GDP 可
以获 得 更 好 的 模 型 拟 合 效 果 ,故 本 研 究后 续 模 型 中 均 选 取 对 数 GDP 作
为第二层的解释变量。

图 3 : 截 距 项 回 归 方 程( 以 GDP 为 解 释 变 量) 图 4 : 截 距 项 回 归 方 程( 以 lnGDP 为 解 释 变 量)

本研 究 通 过 多 层 线 性 模 型 来 讨 论 以 下两 个 问 题 :一 是 中 国 社 会 中
母职惩罚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 趋 势 ;二 是 母 职惩 罚 的 影 响 机 制 的 变 化
趋势。第一层为个体层次模型,因变量为对数工资率,自变量有:
基线模型变量:子女数量、年龄、地区;

1 . 具 体 计 算 过 程 省 去 ,如 需 知 晓 详 细 计 算 过 程 ,可 联 系 作 者 。

·202·
扩大的不平等:母职惩罚的演变(1989—2015)

家庭结构变量:婚姻状态、居住安排、是否有 6 岁以下子女;
人力资本变量:教育程度;
工作特征变量:职业类型、工作部门、工作类型。
在后 续 的 研 究 中 ,以 基 线 模 型 为 基 准 ,逐次 向 模 型 中 添 加 家 庭 结
构、人力资本和工作特征变量,最终形成如下的完整模型:
logincij = β0j + β1j childrenij + β2j age + β3j married + β4j childunder6
+ β5j fulltime +∑βkj (education) +∑βkj (occupation)
+∑βkj (work sector) +∑βkj (living arrangement)
+∑βkj (region) + εij (4)
第二层是时间层次模型,因 变 量 为 第 一层 模 型 的 各 个 回 归 系 数 ,自
变量为 lnGDP。其中,地区作为控制变量,不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因此地
区前面的回归系数不包含第二层模型。第二层模型如下所示:
βkj =γk0 +γk1lnGDPj +μkj ,k=除地区之外的第一层变量下标 (5)

五、结果 分析

(一)母职惩罚变动趋势
表 2 所 示 为 不 同 年 份 的 四 个 嵌 套(nested)模 型 中 子 女 数 量 对 女 性
对 数 工 资 率 影 响 的 回 归 系 数(以 下 简 称“ 母 职 惩 罚 系 数 ”
),即 β1j 。 如
公 式(5)所 示 ,由 于 加 入 了 第 二 层 模 型 ,因 此 ,除 地 区 变 量 之 外 的 每 个
自 变 量 的 回 归 系 数 均 由 不 随 时 间 变 化 的 影 响 γk0 和 随 时 间 变 化 的 影
响 γk1 lnGDP 构 成 。 例 如 ,基 线 模 型 在 2015 年 的 回 归 系 数 -0 . 2023 =
- 0.0349 + 4.2325 × (-0.0396),表 明 平 均 每 多 生 一 个 子 女 ,女 性 的 对
数工资率下降 0.2023。
基线模型中子女数量的回归系数代表子女数量对女性对数工资率的
总影响,由表 2 可知,1989—2015 年,子女数量对女性工资率均具有负向
影响。也就是说,生育对母亲的收入始终表现为一种惩罚效应,并且惩罚
效应的强度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这表明母职惩罚现象在近年来不
断加剧。具体而言,在 1989 年,每多生一个孩子会导致女性工资率降低
9.41%(1-e -0.0989);到了 2015 年,每多生一个孩子则会导致女性工资率降
低 17.47%(1-e -0.2023),降低的幅度大约是 1989 年的两倍。表 2 模型 4 的
回归系数代表在控制其他变量后母职惩罚的净影响,即不能被本研究中
自变量所解释的部分。可以看到,母职惩罚的净影响同样随着时间的变

·203·
社会·2020·6

化而明显加大:在 1989 年每多生一个孩子会导致女性工资率下降 8.79%,


而到了 2015 年,每多生一个孩子则会导致女性工资率下降 12.77%。
表 2:不同模型中的母职惩罚系数
基线模型 +家庭结构 +教育程度 +工作特征
年份 lnGDP/ 万亿
(模型 1 ) (模型 2) (模型 3 ) (模型 4 )
1989 1.6165 -0.0989 -0.0867 -0.0926 -0.0920
(-12.3% ) (6.8% ) (-0.6% )
1991 1.7999 -0.1061 -0.0945 -0.0967 -0.0954
(-11.0% ) (2.4% ) (-1.3% )
1993 2.0839 -0.1174 -0.1066 -0.1032 -0.1008
(-9.2% ) (-3.2% ) (-2.3% )
1997 2.4067 -0.1301 -0.1203 -0.1105 -0.1069
(-7.6% ) (-8.1% ) (-3.3% )
2000 2.6543 -0.1399 -0.1308 -0.1162 -0.1116
(-6.5% ) (-11.2% ) (-3.9% )
2004 3.0839 -0.1569 -0.1490 -0.1260 -0.1198
(-5.0% ) (-15.5% ) (-4.9% )
2006 3.3556 -0.1676 -0.1606 -0.1321 -0.1249
(-4.2% ) (-17.7% ) (-5.5% )
2009 3.7211 -0.1821 -0.1761 -0.1405 -0.1318
(-3.2% ) (-20.3% ) (-6.1% )
2011 3.9727 -0.1921 -0.1868 -0.1462 -0.1366
(-2.7% ) (-21.8% ) (-6.5% )
2015 4.2325 -0.2023 -0.1979 -0.1521 -0.1415
(-2.2% ) (-23.1% ) (-6.9% )
γk0 -0.0349 -0.0180 -0.0558 -0.0613 *
γk1 -0.0396*** -0.0425*** -0.0228* -0.0190*

注 :1 . 模 型 1 包 括 子 女 数 量 、年 龄 和 地 区 ;模 型 2 是 在 模 型 1 的 基 础 上 加 入 婚 姻 状
况、居住安 排和是 否有 6 岁(含)以下 子 女 ;模 型 3 是 在 模 型 2 的 基 础 上 加 入 教
育程度;模 型 4 是在 模型 3 的 基础上 加入职 业类型 、工作部 门和是 否兼职 。
2.括号中的数字表示母职惩罚系数相比于上一个模型的变化幅度。
3 . *p ≤ 0 . 05 , **p ≤ 0 . 01 ,***p ≤ 0 . 001 。

将表 2 的母职惩罚系数绘制成折线图,可得到图 5。可以看 到 ,在
基线模型的基础上依次加入家庭结构、教育 程 度 和 工作 特 征 变 量 后 ,母
职惩罚系数发生了明显变化。首先,在所 有 模 型 中 ,母 职 惩罚 的 强 度 都
随时间的变化而加大。其次,1989—1993 年,不同模 型 的 曲 线 分 布 比 较
接近,母职惩 罚 的 强 度 区 别 不 大 ;而 在 1997 年之 后 ,可 以 明 显 观 察 到 母
职惩罚的强度随着每 次 添 加 新 的 变 量 而 有 所 减小 (表 现 为 曲 线 向 上 移
动,系数的绝对值减小),且教育程度对母职惩罚系数的变动 影 响 最 大 。
通过后文的分析可知 ,母 职 惩 罚 是 多 种 机 制 共 同 作 用 而表 现 出 来 的 一

·204·
扩大的不平等:母职惩罚的演变(1989—2015)

种综合性现象,这些影响机制 在 不 同 时期 的 变 化 趋 势 和 相 对 强 弱 是 导
致母职惩罚现象发生系统性变化的原因。最后,剩余的系数可以认为是
母职惩罚的净影响,代表了职 场 对 母 亲的 歧 视 和 其 他 未 识 别 因 素 的 影
响。以上数据均支持了假设 1。

图 5:不同模型中的母职惩罚系数

(二)稳健性检验
考虑到计划生育政策下中国女性生育率快速降低的人口转型背
景,母职和女性工资之间的差异性选择可能更强(收 入 潜 力 低 的 女 性 生
育子女数量可能更多)。同时,生育子女对女性所 产生 的 惩 罚 效 应 可 能
是非线性的。为了更好地测量不同子女数量带来的层级效应,笔者将定
距变量形式的子女数量替换为 分 类 变量 ,重 新 对 基 线 模 型 和 完 整 模 型
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图 6a 和图 6b 所示)。其中,child1、child2 和 child3
为采用分类变量时所得的回归系数,分别表示“1 个子 女 ”
“2 个子女”
和 “3 个 及 以 上 子 女 ”;children 为 采 用 定 距 变 量 时 子 女 数 量 的 回 归 系
数,children*2 和children*3 分别为 children 的回归系数乘以 2 和 3。

图 6a : 基 线 模 型 子 女 数 量 的 稳 健 性 检 验

·205·
社会·2020·6

图 6b : 完 整 模 型 子 女 数 量 的 稳 健 性 检 验

如 图 6a 所 示 ,在 基 线 模 型 中 ,采 用 分 类 变 量 后 可 以 观 察 到 子 女 数
量与母职惩罚效应之间的非 线 性 关 系 。生 育 2 个 孩 子的 母 亲 的 惩 罚 效
应大约是生育 1 个孩子 的 母 亲 的 两 倍 ,但 生 育 3 个 及 以 上 孩子 的 母 亲
的惩罚效应明显小于仅生育 1 个 孩 子 的 母 亲 的 惩 罚 效 应 的 三 倍。即 生
育的惩罚效应并没有随着子女数 量 的 增 加 而 等 比 例 增 大 ,子 女 数 量越
多 ,惩 罚 效 应 增 长 就 越 慢 。 然 而 ,在 完 整 模 型 中 ,母 职 惩 罚 效 应 与 子 女
数量更接近于等比例增加,表 现 为 采 用 分类 变 量 和 定 距 变 量 所 得 的 回
归系数在每个年份都基本吻合。
为了 便 于 在 不 同 群 体 之 间 对 母 职 惩 罚效 应 进 行 对 比 ,本 文 在 后 续
的交互分析中采用定距变量(即子女数量)建立回 归 模 型 。尽 管 不 能 完
全反映子女数量的层级效应和 非 线 性 关 系 ,但 我 们仍 然 认 为 这 样 的 选
择 是 合 理 的 ,原 因 在 于 :
(1)无 论 在 基 线 模 型 还 是 完 整 模 型 中 ,采 用 分
类 变 量 和 定 距 变 量 所 得 的 回 归 系 数 的 数 值 和 变 化 趋 势 均 吻 合 良 好 ,说
明本文所采用的回归模型和变量选择是稳健的。
(2)当子女数量不超过
2 个时 ,母 职 惩 罚 效 应 与 子 女 数 量 之 间 基本 呈 线 性 关 系 ,二 者 之 间 的 非
线性主要体现在子女数量包含及超过 3 个时。然而,生育 3 个及以上子
女 的 母 亲 所 占 比 例 很 小 , 仅 占 所 有 母 亲 样 本 的 2.46% 和 全 体 样 本 的
0.79%,不会对研究结果产生重大影响。(3)相比于绝对的数值,本研究
更加关注母职惩罚效应的长期 变 动 趋势 ,以 及 将 生 育 的 主 效 应 和 其 他
效应做交互分析时,不同群体之间母职惩罚效应的相 对 强 弱 及 其 演 变 。
子女数量与母职惩罚效应之间的非 线 性 关系 不 影 响 本 文 对 长 期 变 动 趋
势的分析结论。

·206·
扩大的不平等:母职惩罚的演变(1989—2015)

(三)家庭结构和生育的交互效应
由图 5 可知,在基线 模 型 中 加 入 家 庭 结 构变 量 后 ,所 有 年 份 的 母 职
惩 罚 效 应 均 有 所 减 小 ,且 减 小 的 幅 度 在 1989 年 最 大 ,而 随 时 间 的 变 化
在 逐 渐 缩 小 。与 模 型 1 相比 ,模 型 2 的 母 职 惩 罚 效 应 在 1989 年 减 小 了
12.31%,而在 2015 年仅减小了 2.21%。家庭结构包含婚姻状态、是否有
6 岁以下子女和居住安排三组变量。为了检 验 本 文 的 假 设 2,我 们 对 婚
姻状态和母职惩罚的交互效应 进 行 了 分 析 ,检验 在 婚 和 不 在 婚 的 女 性
在母职惩罚效应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图 7 显示的是在控制 了 教 育 程 度 、工 作 特征 等 变 量 后 ,在 婚 与 不 在
婚女性的母职惩罚系数随时间的演变。由于中国非婚生育的女性极少,
因此样本中的不在婚(单亲)母亲基本都是离婚或 丧 偶 的 母 亲 。结 果 表
明,所有年份的在婚母亲 的 母 职 惩 罚 效 应 均显 著 高 于 单 亲 母 亲 ,假 设
2a-1 得到支持。

图 7:婚姻状态与母职惩罚的交互效应

其次 ,在 婚 母 亲 与 单 亲 母 亲 母 职 惩 罚 效应 的 差 异 随 时 间 的 变 化 而
在迅速缩小。1989 年,每多生育一个子女,对在婚母亲工资率的影响要
比单亲母亲多 14.3%;2015 年,对在婚母亲和单亲母亲 工 资 率 的 影 响 的
差异则下降了 3.34%。由数据结果可知,在婚母亲的母职惩罚效应尽管
也有所加大,但变化趋势相对平缓,与单亲母亲之间 差 距 的 缩 小 主 要 是
因为后者的母职惩罚效应在迅速增大,与假设 2b 相符。过去,单亲母亲
并没有因为需要照料子女而在劳 动 力市 场 上 损 失 过 多 的 竞 争 力 。随 着
子女照料的家庭化和精细化的 逐 渐 加 剧,母 亲 投 入 到 子 女 照 料 上 的 精
力越来越多。相比于在婚母亲,单亲母亲由于缺少 社 会 支 持 ,显 然 需 要
承担更多的育儿负担,进而大大削弱了在劳动力市场 上 的 竞 争 力 ,导 致

·207·
社会·2020·6

其母职惩罚效应近年迅速加大。
为了 进 一 步 检 验 子 女 照 料 模 式 随 时 间的 变 化 ,我 们 对 子 女 年 龄 与
母职惩罚进行交互分析。图 8 显示的是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有 6
岁以下子女和无 6 岁以下子 女 的 女 性 母职 惩 罚 的 演 变 。如 果 一 位 母 亲
有 6 岁 以 下 的 子 女 ,说 明 她 的 最 后 一 次 生 育 是 在 6 年 之 内 ,此 时 ,子 女
数量的回归系数可以认为是母职惩罚的短期效应,反之 ,子 女 数 量 的 回
归系数可以认为是母职惩罚的长期效应。

图 8:子女年龄与母职惩罚的交互效应

图 8 表明,母职惩罚 的 短 期 效 应 始 终 高 于长 期 效 应 ,说 明 女 性 在 刚
刚生育结束时母职惩罚效应较大,随着距离生育时点 越 来 越 远(子 女 年
龄越来越大),母职惩罚效应 逐 渐 弱 化 ,与 假 设 3a 相 符 。进一 步 观 察 图
8 可以发现,母职惩 罚 的 短期 效 应 随 着 时 间 的 变 化 在 缓 慢 增 大,2015 年
仅比 1989 年提高了 12.5%。而母职惩罚的长期效应在 1989 年明显低于
短期效应,仅为 短 期 效 应 的 65.6% 。但 是 ,长 期 惩罚 效 应 随 时 间 的 变 化
而 迅 速 增 大 ,2015 年比 1989 年 提 高 了 73.9% ,惩 罚 效 应 的 强 度 增 长 到
与短期效应持平。这说明,子女照料越来越倾向于精 细 化 和 长 期 化 ,母
职惩罚的长期效应越来越凸显,假设 3b 得到支持。
(四)教育和生育的交互效应
表 2 和 图 5 的 数 据 显 示 ,在 模 型 2 的 基 础 上 进一 步 控 制 教 育 程 度
变量后(模型 3),在 1989 年和 1991 年,母 职 惩 罚 效 应 分 别 增 加 了 6.8%
和 2.4% 。在 1991 年 之 后 的 各 年 份 ,母 职 惩 罚 效 应 均 有所 减 小 ,且 减 小
的幅度随着时间推移而在快速增大。在 2015 年,控制教育程度变量后,
母职惩罚效应减小了 23.1%。以上数据表明,教育对母职惩罚的影响在
不断加大。为了进一步探究不同 教 育 程度 的 女 性 的 母 职 惩 罚 效 应 如 何

·208·
扩大的不平等:母职惩罚的演变(1989—2015)

演变,我们对教育程度和母职惩罚进行了交互 分 析 。在 交 互 分 析 中 ,我
们 把“小学 及 以 下 ”和“初 中 ”两 类 不 同 教 育 程 度 合 并 为“ 初 中 及 以 下 ”,
这 主 要 是 出 于 两 方 面 的 考 虑 :一 是 在 本 样 本 中 ,教 育 程 度 为“ 小 学 及 以
下 ”的 女 性 占 比 不 高 ,仅 为 10% 左 右 ,过 小 的 样 本 量 容 易 造 成 离 散 性 较
大 、统 计 不 显 著 等 问 题 ;二 是“ 小 学 及 以 下 ”和“ 初 中 ”均 属 于 相 对 比 较
初级的教育阶段,放眼整个社会,一个具有初中 学 历 的 女 性 与 一 个 具 有
小学学历的女性相比在人力资本方面并没有明显 的 优 势 ,因 此 ,将 二 者
合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图 9 所示是“初中及以下”
“ 高中(含中专)”和“大学及以上”三种教
育程度的女性母职惩罚效应随时间的演变。结 果 表 明 ,在 任 何 年 份 ,女
性的教育程度越低,母职 惩 罚 越 大 ,假 设 4a 得 到证 实 。同 时 ,在 不 同 教
育程度的女性中,母职惩罚的演变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无论对于
何种教育程度的女性,其母职惩罚均随时间的变 化 而 加 大 ,表 现 为 母 职
惩罚效应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是统计显著的。二是不同教育程度的女性,
其母职惩罚的变化幅度是不同的,教育程度越高 的 女 性 ,母 职 惩 罚 的 增
长速度越快。1989 年,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
的 女 性 ,每 多 生 一 个 子 女 对 工 资 率 带 来 的 惩 罚 效 应 仅 为 2.0% ;初 中 及
以 下 学 历 的女 性 每 多 生 一 个 子 女 则 导 致 工 资 率下 降 10.2% ,大 约 是 前
者的 5 倍。1989—2015 年,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女性的母职惩罚系数扩大
了 5.67 倍 ,由 1989 年 的 2.0% 增 长 至 2015 年 的 11.7% ;而 初 中 及 以 下
学历的女性的母职惩罚系数只扩 大了 1.30 倍 ,由 1989 年 的 10.2% 增 长
至 2015 年的 13.4%。高中(含中专)学历女性的母职惩罚变动趋势则介
于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和“大学及 以上 ”的 两 类 女 性 之 间——
—在 控

图 9:教育程度与母职惩罚的交互效应

·209·
社会·2020·6

制其 他 变 量 的 前 提 下 ,每 多 生 一 个 子 女 ,在 1989 年 和 2015 年 分 别 导 致
工 资 率 下 降 5.8% 和 12.8% 。 到 了 2015 年 ,
“大学及以上”
“ 高 中 (含 中
专)”和“初 中及 以 下 ”三 种 教 育 程 度 的 女 性 的 母 职 惩 罚 效 应 基 本 持 平 。
假设 4b 得到数据的支持。
本文还发现,教育程度对 母 职 惩 罚 的 影响 越 来 越 大 ,一 方 面 是 由 于
高教育程度的女性所受的母职 惩 罚 越 来 越 大,另 一 方 面 是 由 于 在 女 性
群体中高学历者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图 10 显示的是母亲和非母亲两
个群体教育程度的演变趋势,其中,实线代表母亲,虚线代表非母亲。图
中 1989 年 所 对 应 的 母 亲 的 数 据 点 是 缺 失 的 ,这 是 因 为 1989 年 的 样 本
中母亲的数量非常少,导致数据异常,故将该年份 母 亲的 数 据 删 除 。可
以看到,无论是对于母亲还是非母亲,初中及以下学 历 者 所占 的 比 重 均
明 显 下 降 ,从 1989 年 的 60% 左 右 下降 到 2015 年 的 30% 左 右 ;大 学 及 以
上 学 历 者 所 占 的 比 重 则 刚 好 相 反 , 从 1989 年 的 5% 左 右 大 幅 上 升 至
2015 年的 45%左右。女性中高中(含中专)学历者的占比经历了先上升
后下降的过程,这恰好对应女性教育程度演变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1989—2004 年 ,高 中(含 中 专)学 历 的 女 性 占 比 逐 渐 上 升 ,同 一 时 期 ,初
中及以下学历者占比逐渐下降,而大学及以上学历者占比缓慢上升。这
说明,这一时期女性的教育程度已经有所提高,越来 越 多 的 女 性 从 过 去
止步于初中及以下学历,转变为能够完成高中(含中专)的学业。值得注
意的是,此阶段取得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女性仍然很少——
—截至2004 年,
仅有 10.6% 的 母 亲 和 14.0% 的 非 母 亲 拥 有 大 学 及 以 上 学 历 ,非 母 亲 中
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稍高于母亲。第二阶段为 2004 年之后,高中(含中
专)学 历 的 女 性 占 比 转 而 下 降 ,与 此 同 时 ,初 中 及 以 下 学 历 者 占 比 也 在

图 10 : 母 亲 和 非 母 亲 教 育 程 度 的 演 变( 实 线 : 母 亲 ; 虚 线 : 非 母 亲)

·210·
扩大的不平等:母职惩罚的演变(1989—2015)

下降,而大学及以上学历者占比迅速上升。这说明 ,这 一 时 期 有 越 来 越
多 的 女 性 在 完 成 高 中(含 中 专)学 历 后 继 续 接 受 高 等 教 育 ,女 性 的 教 育
程 度 整 体 快 速 上 升 。 而 且 ,2011 年 之 后 可 以 明 显 观 察 到 非 母 亲 的 教 育
程 度 高 于 母 亲 ,表 现 为 非 母 亲 中 拥 有 大 学 及 以 上 学 历 和 高 中(含 中 专)
学历的比例均高于母亲,而只拥有小学及以下学历的比例低于母亲。
通过 以 上 分 析 还 可 以 发 现 ,高 教 育 程 度女 性 的 母 职 惩 罚 效 应 越 来
越大的另一个原因是,教育程度是一个很重要的人力 资 本 ,当 过 去 女 性
的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时,高教育程度女性的优势更加凸显。即便生育过
子女,因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由于其工作更具有不 可 替 代 性 ,所 以 在
劳动力市场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不至于承受 过 大 的 母 职 惩 罚 。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女性的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后,高 教 育 程 度 女 性 的 相
对优势便急剧下降,此时,生育的惩罚效应也急剧增大。
(五)工作特征和生育的交互效应
在模 型 3 的 基 础 上 进 一 步 控 制 工 作 特 征变 量 后 ,所 有 年 份 的 母 职
惩罚效应均有所降低。1989 年母职惩罚效应降低的 幅度 为 0.6% ,此 后
降幅逐渐增大,2015年为 6.9%(详见表 2)。如前文所述,工作特征包含
三组变量:工作部门、职业类型和工作类型(是否全职工作)。我们在补
充分 析 中 发 现 ,在 以 上 三 组 变 量 中 ,工 作 部 门 对 母 职 惩 罚 的 影 响 最 大 ,
因此,我们将工作部门作为重点变量进行研究。
从 20 世 纪 90 年 代 开 始 ,中 国 的 社 会 主 义 市 场经 济 转 型 开 始 加 速 ,
反 映 在 劳 动 力 市 场 上 的 一 大 特 征 就 是 越 来 越 多 的 人 离 开 党 政 机 关 、国
有企业、事业单位等体制内部门,向民营企业、外企、个体经营等体制外
的市场化部门转移。这种劳动力 在 不 同部 门 之 间 的 转 移 一 方 面 来 自 于
个体的自主选择,另一方面也 由 于 企 业 改制 导 致 的 下 岗 和 再 就 业 等 造
成的被动选择。我们将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 单 位 定 义 为“国 有 部
门”,所有其他部门统称为“非国有部门”。图 11 统计了各个年份受过高
等教育的女性和全体女性样本中在非国有部门工作的比例。可以看到,
女性 在 非 国 有 部 门 中 工 作 的 比 例 自 1989 年 以 来 显 著 增 大 。 在 20 世 纪
90 年 代 初 期 , 全 体 女 性 中 在 非 国 有 部 门 工 作 的 比 例 为 15% 左 右 ,而
2015 年 达 到 55% 左 右 ,即 有 超 过 一 半 的 女 性 在 非 国 有 部 门 工 作 。 受 过
高等教育的女性在非国有部门中 工 作 的 比例 始 终 低 于 全 体 女 性 。通 常
来讲,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 越 强 ,自 主 选 择 的

·211·
社会·2020·6

空间也越大。数据显示,这一部分女性更倾向于在 国 有 部 门 工 作 ,说 明
相比于国有部门,非国有部门是女性的“次优”选择,往往意味着更低的
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

图 11 : 女 性 在 非 国 有 部 门 工 作 的 比 例 及 其 演 变

但是,我们也发现,高教 育 程 度 的 女 性 在择 业 上 的 自 主 选 择 空 间 正
在快速缩小。首先,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在非国有部门中工作的比例也
在 快 速 上 升 ,20 世 纪 90 年 代 初 期 仅 为 5% 左 右 ,2015 年 则 上 升 至 35%
左右。其次,受过高等教育 的女 性 在 全 体 女 性 中 的 相 对 优 势 在 快速 降
低。图 11 中的折线(右轴)代表两个样本中在非国有部门工作的比例的
比值,该比值越大说明高教育程度女性的相对优势越低。如果忽略
1989 年 的 异 常 数 据 ,可 以 看 到 1991 年 该 比 值 仅 为 0.05,但 此 后 迅 速 上
升,2015 年该比值达到 0.61。
以上数据表明,1989—2015 年,女 性 在 工 作 部 门 上发 生 了 结 构 性 的
变化,因此,有必要检验工作部门和母职惩罚的交互影响。图 12 所示是
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的女性母职惩罚系数的演变。首先,在所有年份
中,非国有部门的母职惩罚效应均大于国有部门,进 一 步 印 证 了 非 国 有
部门竞争更加激烈,福利保障 更 差 ,与 假 设 5a 相 符 。此 外 ,国 有 部 门 的
母 职 惩 罚 效 应在 1989—2015 年 仅 仅 略 有 加 大 ,在 控 制 其 他 变 量 的 前 提
下 ,每 多 生 一 个 子 女 导 致 的工 资 率 的 降 低 幅 度 从 1989 年 的 9.8% 增 加
至 2015 年的 11.4% 。然 而 ,非 国 有 部 门 的 母 职 惩 罚 效 应 则 随 时 间 快 速
加大:1989 年,每多生 一 个 子女 导 致 工 资 率 降 低 10.6% ,到 了 2015 年 则
上 升 至 19.4% ,这 也 间 接 导 致 母 职 惩 罚 效 应 的 差 距在 国 有 和 非 国 有 部
门之间快速拉大,假设 5b 得到支持。

·212·
扩大的不平等:母职惩罚的演变(1989—2015)

图 12 : 工 作 部 门 与 母 职 惩 罚 的 交 互 效 应

六、结论 与讨论

由于生育是女性区别于男 性 的 重 要 社会 特 征 ,因 此 ,研 究 生 育 对 女
性收入的影响对探究男女收入不 平 等 问 题 具有 重 要 意 义 。尽 管 国 内 外
对母职的工资惩罚这一问题已 经 有 大 量 研 究 ,但这 类 研 究 几 乎 都 是 从
静态视角分析母职惩罚的 强 度 及 产 生 机 制 。然 而 ,中国 过 去 30 年 经 历
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剧烈的社 会 变 迁 ,不 同 时 期 母 职 惩 罚的 强 度 和 解
释机制都不尽相同,静态研究不足以使我们了解其演变过程。本文使用
CHNS 数据 库 1989—2015 年 10 期 的 抽 样 调 查 数 据 ,采 用 多 层 混 合 效 应
模型,在研究母职惩罚的强度 及 影 响 母 职 惩 罚 的 各 类 机 制 随时 间 的 变
化趋势这一问题上做出了新的尝试。
研 究 发 现 ,第 一 ,在 1989—2015 年 的 26 年 间 ,母 亲 的 平 均 工 资 增
长率比非母亲低 1.6%。第二,1989—2015 年,子女数量对女性工资均具
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生育对母亲的收入始终表现为一 种 惩 罚 效 应 ,并 且
惩罚效应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 而 不 断 增大 ,母 职 惩 罚 现 象 在 近 年 来 不
断加剧。当控制了年龄和地区后,在 1989 年,每多生一个孩子就会导致
女 性 工 资 率 降 低 9.41% ,而 到 了 2015 年 ,每 多 生 一 个 孩 子 会 导 致 女 性
工资率降低 17.47% 。第 三 ,在控 制 家 庭 结 构 、教 育 程 度 和 工 作 特 征后 ,
母职惩罚的净影响同样随着时 间变 化 而 加 大 :每 多 生 一 个 子 女 会 导 致
工资率的下降幅度从 1989 年的 8.79%增长到 2015 年的 12.77%。
本文采 用 多 层 混 合 效 应 模 型 研 究 影 响母 职 惩 罚 的 机 制 随 时 间 变 化
的趋势。首先,结果显示,在婚母亲的母职惩罚效 应 在 所 有 年 份 均 显 著
高于单亲母亲。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婚母亲和单亲母亲在母职惩罚上的

·213·
社会·2020·6

差异逐渐缩小。在婚母亲的母职惩罚效应尽管也有所加大,但变化趋势
相对平缓,与单亲母亲之间差 距 的 缩 小主 要 是 因 为 后 者 的 母 职 惩 罚 效
应在迅速增大。
其次,母职惩罚的短期效 应 始 终 高 于 长期 效 应 ,说 明 女 性 在 刚 刚 生
育结束时母职惩罚效应较大,随着距离生育时点越来 越 远(子 女 年 龄 越
来越大),母职惩罚效应会逐渐弱化。母职惩罚的 短期 效 应 随 时 间 推 移
缓慢加大,这是因为子女照 料 中 的 生 理 性 抚 育 负 担 并没 有 在 过 去 30 年
明 显 增 大 ;相 比 于 短 期 效 应 ,长 期 惩 罚 效 应 则 随 时 间 推 移 而 迅 速 增 大 ,
说明子女照料中的社会性抚育负担(主要是教育)明显增大。到了 2015
年前后,长期惩罚效应已经与短期惩罚效应基本持平 ,且 有 进 一 步 增 大
的趋势。
再次,我们发现,在所有年份中,教育程度越 低 ,女 性 的 母 职 惩 罚 越
大。无论对于何种教育程度 的 女 性 ,其 母 职 惩 罚 均随 时 间 的 变 化 而 加
大。不同教育程度的女性母职惩罚的变化幅度是不同的:教育程度越高
的女 性 ,母 职 惩 罚 的 增 长 速 度 越 快 ,其 中 ,具 有 大 学 及 以 上 学 历 的 女 性
母职惩罚增长速度最快。高教育 程 度 的 女 性和 低 教 育 程 度 的 女 性 在 母
职惩罚上的差异越来越小。
最后,1989—2015 年,女性在工 作 部 门 上 发 生 了 结构 性 的 变 化 。非
国有部门的母职惩罚效应在所有年份均大于国有部门,但二 者 在 1989
年 的 差 距 不 大 。然 而 ,国 有 部 门 的 母 职 惩 罚 效 应 在 1989—2015 年 仅 仅
略有加大,非国有部门的母职惩罚效应则随时间的推 移 而 快 速 加 大 ,这
导致母职惩罚效应的差距在国有和非国有部门之间快速拉大。
综上所述,理论界和学术 界 一 直 在 关 注家 庭 对 性 别 不 平 等 的 影 响 ,
然而,对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 女 性 因 生 育 和 家庭 照 料 等 母 职 行 为 所 承
担的代价关注较少。母亲群体担负日益加重的母职的同时,在职场上承
受着更大的歧视和竞争压力。根据我们的研究可知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在
城镇化迅速加快和经济高速增 长 的 背 景 下,女 性 因 家 庭 和 生 育 付 出 的
代价越来越大,尤其是单身女性、高教育程度的女性 和 非 国 有 部 门 就 业
的女性这三个群体承受的母职惩 罚 在 迅 速 增 加。女 性 为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承担的母职责任和享受到的经济 发 展 带 来 的 红 利不 成 比 例 。在 我 们 的
研究中呈现的问题和趋势希望能引起各界的关注。

·214·
扩大的不平等:母职惩罚的演变(1989—2015)

参 考 文 献( References)

陈 蒙 . 2018 . 城 市 中 产 阶 层 女 性 的 理 想 母 职 叙 事 — —— 一 项 基 于 上 海 家 庭 的 质 性 研 究 [ J ] .
妇 女 研 究 论 丛(2):55 - 66 .
董 晓 媛 . 2009 . 照 顾 提 供 、性 别 平 等 与 公 共 政 策 [ J ] . 人 口 与 发 展(6):62 - 68 .
贺 光 烨 、吴 晓 刚 . 2015 . 市 场 化 、经 济 发 展 与 中 国 城 市 中 的 性 别 收 入 不 平 等 [ J ] . 社 会 学
研 究(1):140 - 165 .
贾 男 、甘 犁 、张 劼 . 2013 . 工 资 率 、 “生 育 陷 阱 ”与 不 可 观 测 类 型 [ J ] . 经 济 研 究(5):61 - 72 .
金 一 虹 . 2013 . 社 会 转 型 中 的 中 国 工 作 母 亲 [ J ] . 学 海(2):56 - 63 .
金 一 虹 、杨 笛 . 2015 . 教 育“ 拼 妈 ”: “ 家 长 主 义 ”的 盛 行 与 母 职 再 造 [ J ] . 南 京 社 会 科 学
(2):61 - 67 .
李 春 玲 、李 实 . 2008 . 市 场 竞 争 还 是 性 别 歧 视 — —— 收 入 性 别 差 异 扩 大 趋 势 及 其 原 因 解 释
[ J ] . 社 会 学 研 究(2):98 - 121 .
李 汉 林 . 2008 . 变 迁 中 的 中 国 单 位 制 度 :回 顾 中 的 思 考 [ J ] . 社 会 28(3):1 - 10 .
李 路 路 . 2009 . 市 场 转 型 与“单 位 ”变 迁 :再 论“单 位 ”研 究 [ J ] . 社 会 29(4):1 - 25 .
李 路 路 . 2013 . 单 位 制 的 变 迁 与 研 究 [ J ] . 吉 林 大 学 社 会 科 学 学 报(1):11 - 14 .
李 路 路 、朱 斌 、王 煜 . 2016 . 市 场 转 型 、劳 动 力 市 场 分 割 与 工 作 组 织 流 动 [ J ]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9):126 - 145 .
李 培 林 、张 翼 . 2003 . 走 出 生 活 逆 境 的 阴 影 — —— 失 业 下 岗 职 工 再 就 业 的“ 人 力 资 本 失 灵 ”
研 究 [ J ]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5):86 - 101 .
李实、宋锦、刘小川. 2014. 中国城镇职工性别工资差距的演变[J]. 管理世界(3):53-65.
刘 伯 红 、张 永 英 、李 亚 妮 . 2010 . 从 工 作 与 家 庭 的 平 衡 看 公 共 政 策 的 改 革 与 完 善 [ J ] . 中
华 女 子 学 院 学 报(6):12 - 28 .
刘 精 明 . 2006a . 市 场 化 与 国 家 规 制 [ J ]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5):110 - 124 .
刘 精 明 . 2006b . 劳 动 力 市 场 结 构 变 迁 与 人 力 资 本 收 益 [ J ] . 社 会 学 研 究(6):89 - 119 .
潘 锦 棠 . 2003 . 中 国 生 育 保 险 制 度 的 历 史 与 现 状 [ J ] . 人 口 研 究(2):29 - 35 .
卿 石 松 . 2019 . 中 国 性 别 收 入 差 距 的 社 会 文 化 根 源 — —— 基 于 性 别 角 色 观 念 的 经 验 分 析
[ J ] . 社 会 学 研 究(1):106 - 131 .
沈洪成. 2020. 激活优势:家长主义浪潮下家长参与的群体差异[J]. 社会 40(2):168-203.
陶 艳 兰 . 2015 . 流 行 育 儿 杂 志 中 的 母 职 再 造 [ J ] . 妇 女 研 究 论 丛(3):75 - 85 .
陶 艳 兰 . 2018 . 养 育 快 乐 的 孩 子 — —— 流 行 育 儿 杂 志 中 亲 职 话 语 的 爱 与 迷 思 [ J ] . 妇 女 研
究 论 丛(2):31 - 45 .
佟 新 . 2017 . 照 料 劳 动 与 性 别 化 的 劳 动 政 体 [ J ] . 江 苏 社 会 科 学(3):43 - 54 .
佟 新 、陈 玉 佩 . 2019 . 中 国 城 镇 学 龄 前 儿 童 抚 育 政 策 的 嵌 入 性 变 迁 — —— 兼 论 中 国 城 镇 女
性 社 会 角 色 的 变 化 [ J ] . 山 东 社 会 科 学(10):87 - 97 .
佟 新 、刘 爱 玉 . 2015 . 城 镇 双 职 工 家 庭 夫 妻 合 作 型 家 务 劳 动 模 式 — —— 基 于 2010 年 中 国
第 三 期 妇 女 地 位 调 查 [ J ]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6):96 - 111 .
王 甫 勤 . 2010 . 人 力 资 本 、劳 动 力 市 场 分 割 与 收 入 分 配 [ J ] . 社 会 30(1):109 - 126 .
王 天 夫 、李 博 柏 、赖 扬 恩 . 2008 . 城 市 性 别 收 入 差 异 及 其 演 变 :1995 — 2003 [ J ] . 社 会 学 研
究(2):23 - 53 .
吴 惠 芳 、吴 云 蕊 、陈 健 . 2019 . 陪 读 妈 妈 :性 别 视 角 下 农 村 妇 女 照 料 劳 动 的 新 特 点 [ J ] . 妇
女 研 究 论 丛(4):28 - 38 .
吴 愈 晓 . 2011 . 劳 动 力 市 场 分 割 、职 业 流 动 与 城 市 劳 动 者 经 济 地 位 获 得 的 二 元 路 径 模 式
[ J ]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3):119 - 137 .
吴 愈 晓 、王 鹏 、黄 超 . 2015 . 家 庭 庇 护 、体 制 庇 护 与 工 作 家 庭 冲 突 [ J ] . 社 会 学 研 究(6):
122 - 144 .
吴 愈 晓 、吴 晓 刚 . 2009 . 城 镇 的 职 业 性 别 隔 离 与 收 入 分 层 [ J ] . 社 会 学 研 究(4):88 - 111 .

·215·
社会·2020·6

肖 索 未 . 2014 . 严 母 慈 祖 — —— 儿 童 抚 育 中 的 代 际 合 作 与 权 力 关 系 [ J ] . 社 会 学 研 究(6):
148 - 171 .
杨 可 . 2018 . 母 职 的 经 济 人 化 — —— 教 育 市 场 化 背 景 下 的 母 职 变 迁 [ J ] . 妇 女 研 究 论 丛
(2):79 - 90 .
於 嘉 、谢 宇 . 2014 . 生 育 对 我 国 女 性 工 资 率 的 影 响 [ J ] . 人 口 研 究(1):18 - 29 .
张 航 空 . 2016 . 儿 童 照 料 的 延 续 和 嬗 变 与 我 国 0 - 3 岁 儿 童 照 料 服 务 体 系 的 建 立 [ J ] . 学
前 教 育 研 究(9):16 - 24 .
周 扬 、谢 宇 . 2019 . 二 元 分 割 体 制 下 城 镇 劳 动 力 市 场 中 的 工 作 流 动 及 其 收 入 效 应 [ J ] . 社
会 39(4):186 - 209 .
Aigner ,Dennis J . and Glenn G . Cain . 1977 . “Statistical Theories of Discrimination in Labor
Markets .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30(2):175 - 187 .
Amuedo - Dorantes ,Catalina and Jean Kimmel . 2005 . “The Motherhood Wage Gap for Wo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Importance of College and Fertility Delay . ”Review of
Economics of the Household (3):17 - 48 .
Anderson ,Deborah J . ,Mellisa Binder ,and Kate Krauser . 2002 . “The Motherhood Penalty :
Which Mother Pays and Why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 92
(2):354 - 358 .
Anderson ,Deborah J . ,Mellisa Binder ,and Kate Krauser . 2003 . “The Motherhood Wage
Penalty Revisited :Experience ,Heterogeneity ,Work Effort and Work - Schedule Flexibility . ”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56(2):273 - 294 .
Avellar ,Sarah and Pamela J . Smock . 2003 . “Has the Price of Motherhood Declined Over
Time :A Cross Cohort Comparison of the Motherhood Wage Penalty .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65(3):597 - 607 .
Becker ,Gary S . 1985 . “Human Capital ,Effort ,and the Sextual Division of Labor .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3(1):33 - 38 .
Becker ,Gary S . 1991 . A Treatiseon the Family . Cambridge ,MA :Havard University Press .
Benard ,Stephen and Shelley J . Correll . 2010 . “Normative Discrimination and the Motherhood
Penalty . ”Gender & Society 24(5):616 - 646 .
Blackburn ,L . Mckinley ,David E . Bloom ,and David Neumark . 1993 .“Fertility Timing ,Wages
and Human Capital .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6):1 - 30 .
Budig ,Michelle J . 2006“ . Intersections on the Road to Self - Employment : Gender , Family and
Occupational Class . ”Social Forces 84(4):2223 - 2239 .
Budig ,Michelle J . and Paula England . 2001 . “The Wage Penalty for Motherhood .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6(2):204 - 225 .
Budig ,Michelle J . and Mellisa J . Hodges . 2010 . “Differences in Disadvantage :Variation in
the Motherhood Penalty across White Women’s Earnings Distribution.”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75(5):705 - 728 .
Cai ,Susanne Y . P . and Yinni Peng . 2016 . Masculine Compromise :Migration ,Family and
Gender in China . Oakl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Cohen, John. 1988.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of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Hillside,
N. J.:
Eribaum .
Cook ,Sarah and Xiaoyuan Dong . 2011 . “Harsh Choices : Chinese Women ’s Paid Work and
Unpaid Care Responsibilities under Economic Reform . ”Development and Change 42(4):
947 - 965 .
Correll ,Shelley ,Stephen Benard ,and In Paik . 2007 . “Getting a Job :Is There a Motherhood
Penalty ?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12(5):457 - 484 .
England ,Paula ,Jonathan Bearak ,Michelle J . Budig ,and Mellisa J . Hodges . 2016 . “Do
Highly Paid ,Highly Skilled Women Experience the Largest Motherhood Penalty ? ”

·216·
扩大的不平等:母职惩罚的演变(1989—2015)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82(6):1161 - 1189 .


Entwisle ,Barbara and Feinian Chen . 2002 . “Work Patterns Following a Birth in Urban and
Rural China :A Longitudinal Study . ”European Journal of Population(18):99 - 119 .
Filer ,Randall K . 1985 . “Male - Female Wage Differences :The Importance of Compensating
Differentials .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38(3):426 - 437 .
Gangl ,Markus and Andrea Ziefle . 2009 . “Motherhood ,Labor Force Behavior ,and Women ’s
Careers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e Wage Penalty for Motherhood in Britain ,
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 . ”Demography 46(2):341 - 369 .
Glauber ,Rebecca . 2007 . “Marriage and the Motherhood Wage Penalty among African
Americans ,Hispanics and Whites .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9(4):951 - 961 .
Gustafsson ,Bj觟rn and Shi Li . 2000 .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the Gender Earnings Gap
in Urban China .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13):305 - 329 .
Harkness ,Susan and Jane Waldfogel . 2003 . “The Family Gap in Pay :Evidence from Seve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 ”Journal of Labor Research (22):369 - 415 .
Hill ,Martha S . 1979 . “The Wage Effects of Marital Status and Children .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14(4):579 - 594 .
Jia ,Nan and Xiao - Yuan Dong . 2013 .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the Motherhood Wage
Penalty in Urban China :Investigation Using Panel Data .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37(4):819 - 843 .
Kahn ,Joan R . ,Javier Garcia - Manglano ,and Suzanne Bianchi . 2014 .“The Motherhood Penalty
at Midlife : Long - Term Effects of Children on Women ’s Careers .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76(1):56 - 72 .
Korenman ,Sanders and David Neumark . 1992 . “Marriage ,Motherhood and Wages .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27(2):233 - 255 .
Leibowitz ,Arlene and Jacob Alex Klerman . 1995 . “Explaining Changes in Married Mothers ’
Employment over Time . ”Demography (32):365 - 378 .
Li ,Shi and Bj觟rn Gustafsson . 2008 . “Unemployment ,Earlier Retirement and Changes in the
Gender Income Gap in Urban China ,1995 - 2002 . ”In Income Inequality and Public
Policy in China , edited by Bj觟rn Gustafsson ,Shi Li and Terry Sicular . Cambridge ,
Mas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Liu ,Lan ,Xiaoyuan Dong ,and Xiaoying Zheng . 2010 . “Parental Care and Married Women ’s
Labor Supply in Urban China . ”Feminist Economics 16(3):169 - 192 .
Loughran ,David and Julie M . Zissimopoulos . 2008 . “Why Wait ?The Effect of Marriage and
Childbearing on the Wage Growth of Men and Women .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44
(2):326 - 349 .
Lundberg ,Shelly and Elaina Rose . 2000 . “Parenthood and the Earnings of Married Men and
Women . ”Labor Economics 7(6):689 - 710 .
Mauer-Fazio,Margaret and James Hughes. 2002. “The Effects of Market Liberalization on the
Relative Earnings of Chinese Women.”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0(4):709-731.
Mauer - Fazio ,Margaret ,Rachel Connelly ,Lan Chen ,and Lixin Tang . 2011 . “Childcare ,
Eldercare and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of Married Women in Urban China ,1982 -
2000 .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46(2):261 - 294 .
Mincer ,Jacob and Solomon Polachek . 1974 . “Family Investments in Human Capital :Earnings
of Women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2(2):576 - 608 .
Mincer,Jacob. 1974. Schooling,Experience and Earnings.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Misra ,Joya ,Michelle J . Budig ,and Stephanie Moller . 2007 . “Reconciliation Policies and the
Effects of Motherhood on Employment ,Earnings and Poverty . ” Journal of Comparative

·217·
社会·2020·6

Policy Analysis 9(2):135 - 155 .


Petersen ,Trond ,Andrew M . Penner ,and Geir H覬gsnes . 2014 . “From Motherhood Penalties to
Husband Premia :The New Challenge For Gender Equality and Family Policy ,Lessons
from Norway .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19(5):1434 - 1472 .
Phelps ,Edmund S . 1972 . “The Statitical Theory of Racism and Sexism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2(4):659 - 661 .
Ridgeway ,Cecilia . 2004 “ . Motherhood as a Status Characteristic .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60
(4):683 - 700 .
Ridgeway ,Cecilia . 2011 . Framed by Gender : How Gender Inequality Persists in the Modern
World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Staff ,Jeremy and Jeylan T . Mortimer . 2012 .“Explaining the Motherhood Wage Penalty During
the Early Occupational Career . ”Demography 49(1):1 - 21 .
Taniguchi ,Hiromi . 1999 . “The Timing of Child Bearing .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61(4):1008 - 1019 .
Todd ,Erin L . 2001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Family Gaps in Women ’s Wages : Evidence
from Five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 ”Luxembourg Income Study Working Paper No . 246 .
Waldfogel ,Jane . 1997 .“ The Effect of Children on Women ’s Wages .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2(2):209 - 217 .
Waldfogel ,Jane . 1998a“The
. Family Gap for Young Wo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 :
Can Maternity Leave Make a Difference .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16(3):505 - 539 .
Waldfogel ,Jane . 1998b“Understanding
. the ‘Family Gap ’in Pay for Women with Children . ”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2(1):137 - 156 .
Wilde ,Elizabeth Ty ,Lily Batchelder ,and David T . Ellhood 2010“The. Mommy Track Divides :
the Impact of Childbearing on Wages of Women of Differing Skill Levels . ”NBER
Working Papers .
Yu ,Jia and Yu Xie . 2018 .“Motherhood Penalties and Living Arrangements in China .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80(5):1067 - 1086 .
Zhang ,Yanxia and Mavis Maclean . 2012 . “Rolling Back of the State in Child Care ?
Evidence from Urban China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Policy 32(11 /
12):664 - 681 .
Zhang ,Yuping and Emily Hannum . 2013 . “Marriage ,Parenthood and Labor Outcomes for
Women and Men in Contemporary China . ”In Chinese Social Policy in a Time of
Transition , edited by Douglas J . Beshrov and Karen Baehler . Oxford ,U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Zhang ,Yu - ping ,Emily Hannum ,and Mei - yan Wang . 2008 . “Gender - based Employment and
Income Differences in Urban China :Considering the Contribution of Marriage and
Parenthood . ”Social Forces 86(4):1529 - 1560 .
Zhang ,Yuping and Emily Hannum . 2015 . “Diverging Fortunes : The Evolution of Gender
Wage Gaps for Singles ,Couples and Parents in China ,1989 - 2009 .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1(1):15 - 55 .
Zuo ,Jiping and Yongping Jiang . 2012 . “Work - to - Family Conflict and Women ’s Construction
of Work / Family Roles in Post - Mao China . ”In Social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at the
Interface of Public and Private Spheres (Advances in Gender Research ,Volume 16),
edited by Marcia Texler Segal ,Esther Ngan - Ling Chow and Vasilikie Demos . Bingley ,
UK :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

责 任 编 辑 :张 军

·21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