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7

第 17 卷第 4 期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Vol.17,No.4

2019 年 10 月 Pek
ing 
Uni
ver
sit
y Educ
ati
on 
Rev
iew Oct
ober2019
 

大学创新能力与国家经济增长
——— 基于 33 个国家数据的实证分析

余   继   闵维方   王家齐
(北京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871)

   摘   要   大学是国家创 新 体 系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认 识 大 学 创 新 能 力 与 国 家 经 济
增长的关系对加快提升大学 创 新 能 力 和 促 进 经 济 增 长 都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本 文 通 过 对
33 个国家数据的实证分析,考察 大 学 创 新 与 经 济 增 长 之 间 的 关 系 ,以 及 在 不 同 经 济 发
展阶段大学创新能力建设的 着 重 点。 研 究 发 现:大 学 研 发 经 费 投 入、大 学 研 发 人 员 密
度以及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持程度对 国 家 经 济 增 长 均 具 有 显 著 的 正 向 影 响 ;大 学
研发经费投入在早 期 效 果 更 为 显 著 ,研 发 人 员 密 度 的 作 用 则 随 着 经 济 增 长 而 稳 步 上
升,政府财政支持程度的经济效应 呈 现 出 U 型 趋 势。 基 于 研 究 结 果,本 文 探 讨 了 未 来
我国大学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   大学创新能力;经济增长;研发经费;研发人员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468(
2019)
04-0109-15
DOI: 120881/pku1671-9468.
10. 201904007

一 、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经济增长正处于 从 “投 资 驱 动”向 “创 新 驱 动”转 型 的 关 键 时 期。 大


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开展基础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创 新
人才培养、创新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功能。近年来,世界主要科技强国 如 美 国、
欧盟、日本、韩国等,都发布 或 资 助 了 一 系 列 计 划 和 项 目,投 入 庞 大 团 队 和 专 项
经费用以提升本国大学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从而发挥大学在社会经济 发
展中的长远战略作用 [1-2]。2012 年,美国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发布名为《研究
型大学 和 美 国 的 未 来:确 保 国 家 繁 荣 和 安 全 的 十 大 突 破 性 行 动 》(Re
sea
rch

作 者简介:余继,女,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博士后。

闵维方,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
王家齐,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JD8800004)。
16J
致谢:作者感谢评审人的意见和建议,文责自负。
110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9 年

Un
ive
rsi
tie
s and
 the 
Fut
ure 
of 
Ame
ria:Ten 
c Bre
akt
hrough 
Act
ions 
Vit
alt
 o
Na
Our  t
ion’
s Pr
ospe
rit
y and 
Secur
ity)的 报 告,提 出 在 创 新 和 研 发 战 略 之 更 大
范围的框架内,联邦政府应该对大学的研发活动及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生教 育
采取稳定且有效 的 政 策、实 践 和 资 助,集 中 体 现 了 发 达 国 家 的 这 一 政 策 导 向。
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严峻的国际挑战,我国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使得大学创新能力成为日益重要的战略 问 题。2015
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的《统 筹 推 进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和 一 流 学 科 建 设 总 体 方 案 》指
出,“双一流”大学建设是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 向,
即“双一流”大学建设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融合,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提供动力。
尽管当前学者普遍认同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 ,但关于大 学 创 新
对经济增长具体贡献的实证研究并不丰富。如何借鉴国际经验,以促进创 新 发
展为导向,准确认识和把握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大学创新能力的不同需求具 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 过 实 证 方 法 探 索 大 学 创 新 能 力 与 国 家 经 济 增 长 之 间
的关系,以期在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和大学创新能力建设的过程中为政策 制
定者和管理实践者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 的 意 义 还 在 于,长 期 以 来,学 界 关 于 大 学 的 创 新 角 色 存 在 两 种 不 同 的
哲学主张:一种观点认为大 学 作 为 保 存 和 发 展 高 深 学 问 的 殿 堂 ,应 远 离 商 业 化
和产业化,彰显其纯学术价 值 和 永 恒 性;另 一 种 观 点 则 强 调 大 学 知 识 的 实 用 价
值,积极拓展其服务社会 经 济 发 展 的 功 能。 尽 管 20 世 纪 初 的 “威 斯 康 星 思 想”
在倡导大学的社会服务职 能 中 取 得 了 成 功,但 两 种 观 点 之 间 的 争 论 并 未 消 解。
本文对这 种 争 论 不 予 评 论,但 是 本 文 的 结 论 可 能 会 深 化 学 界 对 这 一 问 题 的
认识。

二 、文 献 综 述

(一 )大学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

   关于大学创新能力的 探 讨,大 多 来 自 各 种 创 新 理 论,例 如 国 家 创 新 系 统 理


论 [3-4]、三螺旋理论 [5]、开放式创新理论 [6]、跨组织合作理论 [7-8]等。 我国学者 自
20 世纪后期陆续将国际上各种经典的创新理论和实践经验介绍到国内 ,并运用
于中国大学创新能力的 研 究。 早 期 的 文 献 侧 重 于 对 主 要 发 达 国 家 的 政 策 介 绍
或对个别高校案例的分 析,研 究 方 法 大 多 停 留 在 描 述 层 面。 近 年 来,学 者 们 围
绕着大学创新能力的组成、各 国 各 区 域 大 学 创 新 能 力 的 现 状、大 学 创 新 能 力 的
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开展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例如,就大学创新能力 的 组
成和特征而言,梅轶群和 张 燕 通 过 专 家 咨 询 法 确 定 了 包 含 科 技 基 础 实 力 创 新 、
第4期 大学创新能力与国家经济增长 111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国际交流合作等 5 个方面的高校科技 创 新
能力指标体系 [9]。在现有文献中,知识的生产与流动、大学与 产 业 合 作 关 系、创
新人才培养都逐 步 成 为 相 对 独 立 的 研 究 领 域,已 有 不 少 理 论 和 实 证 研 究。 例
如,在知识生产和科研创新方面,吉本斯(M.Gi
bbons)等提出,在知识经济下,
大学知识生产正从传统的以学科为导向的模式转向以问题和应用为导向 、重 视
I模式 10 。从大学与产业合作关系 角 度 开 展 大
跨学科和跨界合作的知识生产 I [ ]

学创新能力的研究更是数 量 庞 大,且 以 理 论 探 讨 居 多,内 容 涉 及 产 学 研 合 作 的


基本模式、利益机制、存在的问题等 [11-12]。此外,创新人才是大学创新能 力 的 重
要组成,关于这一点学者们已有共识;但由于个体创造力难以精准测量,且 数 据
获取困难,相关研究仍 处 于 起 步 阶 段。 近 年 来,学 者 们 借 鉴 心 理 学 中 的 理 论 和
测量方法,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等角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3]。
关于大学创新能 力 的 评 价 方 法,尽 管 学 者 们 在 具 体 指 标 上 的 选 择 不 尽 相
同,但主要围绕着大学创 新 的 管 理 体 制、大 学 创 新 投 入、大 学 创 新 活 动、大 学 创
新成果四个维度进行 [14]。在方 法 上,定 量 和 定 性 研 究 兼 而 有 之,但 定 量 评 价 极
大程度地受限于数据的统计口径和可获得性。当前,可用研究大学创新的 数 据
非常有限,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的统计调查为代表,核心评价指标包
括大学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力资源;在国内,教育部科学技术司自 2006 年 起 发 布
《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 汇 编》① ,其 中 包 括 高 校 科 技 经 费、科 技 人 力、科 技 服 务
项目、科技交流、科技成果等维度。
此外,学者们还积极 探 讨 了 大 学 创 新 能 力 的 影 响 因 素。 例 如,有 学 者 通 过
对欧美大学的比较分析,讨论了影响大学创新能力的体制性因素,包括:教 学 与
科研相结合的制度安排、大 学 的 自 主 权 和 竞 争 性 结 构、大 学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的 教
育哲学基础和法律保障等 [15]。还有学者通过对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研究发现,政
府干预强度对高等教育、科 技 创 新 和 经 济 发 展 的 耦 合 协 调 产 生 负 面 影 响,财 政
分权和市场化水平则对三者的耦合协调程度具有正向作用 [16]。

(二 )大学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如上 文 所 述,大 学 创 新 能 力 的 评 价 维 度 是 多 元 的,但 由 于 高 等 学 校 研 究 与
发展经费(也被称为“大学研发经费”或“大学 R&D 经费”)是大学创新能力得以
形成的关键 ② ,且数据具有较高的可比性,目前关于大学创新对经济增长影响的
文献多以其作为实证 研 究 中 的 代 理 变 量。 例 如,马 丁 (
F.Ma
rtn)通 过 建 立 动

① 2006 年 1 月,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发布《
2005 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② 研究与发展指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也可简称为 R&D,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 发 展 三 类
活动。“高等学校研究与发展经费”这一说法源 于 OECD 出 版 的 《弗 拉 斯 卡 蒂 手 册 》,后 陆 续 在 中 国 教 育
部科学技术司等机构的统计资料和相关文献中使用 。
112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9 年

态模型衡量了加拿大大学研 发 经 费 投 入 的 经 济 影 响 [17],孙 文 祥、张 海 英 也 在 各


自的研究中发现大学 研 发 投 入 对 经 济 增 长 有 显 著 的 促 进 作 用 [18-19]。 也 有 一 些
学者发现了不同的研究结论。例如,基于我国 31 个省市高校数据,庞文 和 韩 笑
发现高校的研发经费投入对经济的直接推动作用并不明显 ,但基础研究和专 利
授权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显著 [20]。
更进一步地,学者们发现了大学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较 为 明 显
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在区域之间存在不平衡性。 伍德沃德( rd)等学
D.Woodwa
者的研究表明,高校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可扩散至周围 145 英里的范围 [21];类
似地,罗瑾琏等通过问卷调 查 发 现,地 理 临 近 性 在 大 学 创 新 和 企 业 创 新 绩 效 之
间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22]。在区域差别上,邸峰通过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分析
了我国各地区大学创新能 力 对 工 业 全 要 素 生 产 率 的 影 响;其 结 果 显 示,我 国 大
学创新能力对工业全要素 生 产 率 的 影 响 程 度 偏 低,但 呈 现 出 逐 年 增 强 的 趋 势,
且东部地区较之西部地区的影响增长较快 [23],这意味着大学创新能力对经济增
长的促进作用可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许长青等通过对广东、北京、上 海、江 苏
四大经济区的比较研究发 现,从 对 区 域 经 济 增 长 的 促 进 作 用 来 看,广 东 高 校 在
知识存量、研 发 人 员 具 有 显 著 优 势,但 在 产 学 研 协 同 创 新 上 则 不 及 北 京 等
地区 [24]。
综上所述,大学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正成为国内外学 者 关 注
的重要课题,但文献数量并不丰富,且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可以提升的空 间:第
一,实证研究的指标选择相对单一。尽管经费投入对提升大学创新能力是 不 可
或缺的,但并不是唯一的,人 员 投 入、政 府 对 高 等 教 育 的 努 力 程 度、各 国 的 制 度
环境等同样是大学创新能 力 得 以 提 升 的 重 要 因 素,而 目 前 实 证 研 究 较 少 涉 及。
第二,从研究对象来看,现有文献多以单一国家或省市行政区为研究单位,基 于
国际比较的研究相对 较 少,对 国 家 整 体 战 略 决 策 的 借 鉴 意 义 比 较 有 限。 第 三,
现有研究多用单一的模型 分 析,较 少 凸 显 在 经 济 发 展 的 不 同 阶 段,大 学 创 新 各
投入要素发挥作用的特 殊 性 和 侧 重 点。 本 文 正 是 对 这 些 问 题 进 行 回 应 的 一 项
尝试。

三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 )理论假设

   基于已有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对大学创新能力与国家经济增长 的
关系进行了简要的机理分析(见图 1)。
首先,尽 管 各 国 的 科 研 体 制 有 所 差 别,但 研 究 型 大 学 在 一 个 国 家 的 基 础 研
究中都具有主导 性 地 位,在 国 家 知 识 创 新 和 科 技 创 新 中 发 挥 着 不 可 替 代 的 作
第4期 大学创新能力与国家经济增长 113
 

图 1  大学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

用。众所周知,美国的 基 础 研 究 主 要 是 在 大 学 中 进 行 的。 在 中 国,支 持 基 础 研
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 70% 以上由大学承担。 大学创新能力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首先 体 现 在 基 础 研 究 和 知 识 创 造 上。 基 础 研 究 探 讨 世 界 的
客观规律,拓展人类对宇宙和自身的认知边界,是实现技术引领的前提,也 是 颠
覆式、跨越式创新的来 源。 没 有 电 磁 理 论 的 麦 克 斯 韦 方 程 组,便 不 会 发 展 出 现
代的电力科技和电子科技;没 有 量 子 力 学 的 薛 定 谔 方 程,就 不 会 有 大 规 模 集 成
电路、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发明,也不会催发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产业革命;没 有
20 世纪一系列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就不会有今天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知识
经济 的 高 速 发 展。 可 以 说,近 100 年 来,人 类 日 新 月 异 的 技 术 进 步 和 产 品 更 新
都来源于基础研 究 的 成 果 积 累 和 广 泛 应 用,而 大 学 正 是 开 展 基 础 研 究 的 重 要
基地。
其次,大学作为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的重地,是社会机体上对新 思 想、新 事
物最敏感的神经。大学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鼓励独立性、批 判 性、
创造性思维,有利于营造 创 新 氛 围,传 播 创 新 文 化,促 进 人 们 的 观 念 更 新,形 成
创新思想和创新 精 神。 这 不 仅 有 利 于 技 术 层 面 的 创 新,更 有 利 于 促 进 组 织 创
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这是大学与其他创新主体的显著区别。而大 学 发 挥
这一功能的形式又是多 层 次、多 方 位 的:学 术 科 技 活 动、教 学 方 法 变 革、文 化 艺
术宣传、鼓励创新创业和支持职业发展都是大学向校园内外传播创新文化的 有
效途径。
再次,现代大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大学 拥 有 广 泛
的社会联系,以及众多的知 识 创 新 和 科 技 创 新 平 台,是 各 类 知 识 流 动 的 关 键 节
点,具有显著的知识溢出效 应 ① ,因 此 在 促 进 创 新 要 素 集 聚、增 强 社 会 创 新 活 力

① 知识溢出指某一组织的知识尤其 是 隐 形 知 识 ,在 同 一 地 区、行 业 之 间 不 同 组 织 之 间 的 扩 散 、传
播、转移和获取。
114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9 年

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大学与社会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实 现 自
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另一 方 面,使 得 区 域 内 的 相 关 企 业 和 社 会 组 织 能 够 较 大
程度、以较低成本获取大学生产的各种知识,提高企业的知识积累和创新 水 平,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在二者良性的互动中,企业也将以科研 资 金
和人员支持等方式反哺 大 学 的 创 新 活 动 与 学 科 发 展。 斯 坦 福 大 学 与 硅 谷 的 互
动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案例。这所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具创新性大学”① 的
高校尤为注重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得益于与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 克 利
分 校 等 研 究 型 大 学 的 合 作 互 动 ,硅 谷 这 块 荒 凉 的 谷 地 成 为 美 国 高 科 技 产 业 发
展 的 中 心 之 一 ,有 效 促 进 了 该 地 区 的 经 济 增 长 。 根 据 2011 年 的 一 项 统 计 ,大
约 有 4 万 家 企 业 可 以 追 根 到 斯 坦 福 大 学 ,如 果 把 这 些 企 业 的 产 值 加 起 来 ,相
当 于 世 界 第 十 大 经 济 体 ② ,而 斯 坦 福 大 学 也 成 为 每 年 获 得 企 业 捐 赠 最 多 的 大
学 之 一 ③。
最后,大学在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储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社 会 使 命,其
塑造的创新人才是社会 不 断 创 新 的 前 提,是 观 念 创 新、科 技 创 新、组 织 创 新、管
理 创 新 和 制 度 创 新 的 持 续 动 能 。 作 为 创 新 型 人 力 资 本 生 产 的 重 要 基 地 ,大 学
对 于 全 面 加 快 创 新 进 程 ,促 进 经 济 持 续 增 长 具 有 基 础 性 、先 导 性 和 全 局 性 的
作 用 。 接 下 来 ,本 文 将 实 证 检 验 大 学 创 新 能 力 与 国 家 经 济 增 长 的 关 系 。 更 进
一 步 地 ,本 文 将 考 察 大 学 创 新 的 相 关 要 素 在 不 同 经 济 发 展 阶 段 的 重 要 性 和 侧
重点。

(二 )计量模型

1.变量选择
国家经济增长是被解释变量,本文以单位劳动产出作为其代理 变 量。 单 位
劳动产出考察的是在一定 时 期 内 一 国 创 造 的 劳 动 成 果 与 其 相 对 应 的 劳 动 消 耗
量的比值 ④ ,是生产技术水平、经 营 管 理 水 平、职 工 技 术 熟 练 程 度 和 劳 动 积 极 性
的综合表现 [25]。单位劳动产出的提高是科技进步以及创新活动、教育培训等无
形资产投资增加的结果,是 经 济 长 期 增 长 状 况 的 体 现,因 而 是 衡 量 一 国 经 济 增
长、竞争力、生活水平的标志性经济指标 ⑤ 。
值得说明的是,传统衡量 经 济 增 长 的 指 标 有 人 均 GDP、经 济 增 长 率 等。 与

① 参见 C lariva
te Ana l
ytis(
c 2018).Upda ted fo
r 2018:The  100 Mo s
t Innova
tion Uni
ver
sit
ies,

ttps://c
lar
ivate.
com/b log/updated-f
or-2018-t
he-100-most-i
nnovative-un
iver
sit
ies/。
② 参见《 斯坦福大学与硅谷创新: 4 万家企业寻根产值相当世界第十大经济体》,载《静静观天下》网络
版,2018 年 7 月 2 日,htt
ps://bai
jiahao.ba
idu.com/s?i d=1604755009277977751&wf r=spi
der&fo
r=p c。
③ 参见美国 Counc
il
 fo
r Ai
d t
o Educ
aton 网站:
i www.
cae.
or 2013。
g 
④ 计算公式:单位劳动产出 = GDP/就业人口。
⑤ 参见 国 际 劳 动 组 织 网 站 的 说 明:h
ttps:
//www.
ilo.
org/
ilo
sta
t-f
ile
s/Do
cumen
ts/de
scr
ipt
ion_
PRODY_
EN.
pdf。
第4期 大学创新能力与国家经济增长 115
 

人均 GDP 相比,单位劳动产出剔除了国家总人口中非劳动人员的效应 ,更能表


征生产的实际效率。经 济 增 长 率 则 比 较 受 限 于 国 家 前 一 年 的 经 济 基 数。 如 果
一个国家前一年的人均 GDP 是 200 美元,增长率为 10% ,实际增长仅 20 美元;
而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均 GDP 是 50000 美元,增长率为 1% ,则实际 增 长 500 美
元。1978—2016 年,中国的平均 年 增 长 率 为 9.
7% ,远 超 过 同 一 时 期 其 他 主 要
经济大国的增长率,但这种 增 长 速 度 的 实 现 主 要 缘 于 中 国 的 经 济 起 点 低 ,且 主
要依赖于投资驱 动。 这 是 不 可 持 续 的,难 以 捕 捉 未 来 经 济 的 潜 在 动 力。 因 此,
从研究的现实意义考虑,单位劳动产出这一指标更为合适。
本文关注的核心解释变量为大学创新能力。如上文所述,已有实 证 研 究 中
对大学创新能力的测度主 要 集 中 在 四 个 维 度:大 学 创 新 的 宏 观 管 理 体 制、大 学
创新投入、大学创新活动以及大学创新成果。本文从大学创新的管理体制 和 大
学创新投入两个维度考察各国的大学创新能力,即从大学创新能力得以形成 的
关键要素入手进行分析。这一评价指标的选择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 是 有
助于使研究结果对管理实践具有更直接的启示意义;二是考虑到数据本身的 可
比性 和 可 获 得 性。 大 学 的 创 新 活 动,如 国 际 科 技 交 流、科 技 服 务、成 果 运 用 等,
在国际上缺乏统一的统计 口 径;而 大 学 创 新 成 果 多 以 论 文 产 出、专 利 产 出 为 指
标,但同样数量的论文和专利,其质量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往往存在很大 差 异,
且各国大学的专利数据难以实现精准的搜索 ① 。
在大 学 的 创 新 投 入 上,现 有 研 究 主 要 关 注 研 发 经 费 和 研 发 人 员 的 投 入,本
文以各国大学研发经费占 GDP 的百分比和各国每百万人口中大学研发人员数
量两个变量来表示。就大学创新的管理体制而言,本文以各国公共高等教 育 支
出占高等教育总经费的 百 分 比 来 表 示。 这 一 指 标 是 政 府 对 高 等 教 育 的 重 视 程
度和管理强度的双重体现,与大学创新表现密切相关 [26]。
2.模型构建
根据常用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经济增长除了受投入的资本和劳动力 及 综 合
技术水平的影响,还与一国 劳 动 者 的 平 均 素 质 和 产 业 结 构 密 切 相 关,本 文 在 实
证分析中对这些因素加以控制,回归模型如公式(
1):
LnOu
tpu
tit =α+β1HER&Dt +β
i 2Ln(
Per
sonne
lt)
i +β3Pub
licit
+β4Ln(
Cap
ita
lt)
i +β5Ln(
Labour
it)+β6Pa
ten
tit

+β7Eduit +β8I
ndus
tryit +Coun
tryi + Yeart +εi
t (
1)
其中,
i 代 表 国 家,
t 代 表 年 份,Ou tput为 单 位 劳 动 产 出 ( 2010 年 不 变 价 ),
HER&D 表示各国大学研发经费占 GDP 的百分比,
Per l为各国每百万人
sonne
口中大学研发人员数量,
Pub
lic为各国公共高等教育 支 出 占 高 等 教 育 总 经 费 的

① 常见的国际专利数据库有:世界产权组织(WIPO)、德温特创新 平 台(
Derwen
t I
nnova
tion),主 要
以发明人、专利权人、专利号进行搜索。
116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9 年

百分 比,
Cap
itl为人均资本形成额 (
a 2010 年 不 变 价 ),
Labour 为 人 均 劳 动 力,
Pa
t t为各国拥有的三 方 专 利 (
en Tri
adi
c pa
ten
t f
ami
lis)数 量,
e Edu 为 人 均 受 教
育年限,Indus
try 为服务业附加值占 GDP 的百分比, εit 为随机误差项, βj 为各变
量的估 计 系 数。 此 外,为 了 消 除 数 据 中 非 观 测 的 个 体 和 时 间 效 应 (模 型 中
Coun
try 和 Ye
ar)影响,本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
值得说明的是,三方专利 是 OECD 建 立 的 重 要 创 新 指 标,指 的 是 同 时 在 欧
洲专利局、日本专利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同时申请的专利。专利的相关指 标 众
多,本文以三方专利数量作 为 各 国 技 术 水 平 的 代 理 变 量,这 样 做 有 利 于 消 除 不
同专利办公室之间申请程序、地理位置、国内优势等因素的影响,增加各国 专 利
指标的可比性;同时,由于三方专利的申请需耗费额外的费用和时间,在专 利 质
量上更具说服力。此外,考 虑 到 理 论 界 许 多 学 者 指 出,研 发 强 度 与 经 济 产 出 之
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27],潜在原因在于研发投入过高可能会挤占其他公共支
出或对其他创新主体的投入。因此,借 鉴 哈 特 曼 (Ha
rtmann)等 的 研 究 结 论,本
文假设研发经费投入对经济产出的边际效率递减 [28-30],加入大学研发经费这 一
变量的二次项。
为了更精准地刻画大学创新能力与单位劳动产出之间的关联性 ,本 文 进 一
步采用由康克(
Roge
r  r)和 巴 西 特 (
Koenke Gil
ber
t Ba
sse
tt)提 出 的 分 位 数 回 归
模型方法,以区分在条件分布的不同位置大学创新能力各变量与国家经济增 长
之间的关系 ① 。

(三 )数据来源

本文中单位劳动产出数据 来 自 国 际 劳 工 组 织,资 本 形 成 总 额(
2010 年 不 变
价美元)、劳动力(总数)、服 务 业 附 加 值、人 均 受 教 育 年 限 数 据 来 源 于 世 界 银 行
数据库,大学研发经费、大学研发人员数、专利数据来源于 OECD 国家公开数据
库。本文对各国各年份的变量数据进行了匹配,最后构建了五大洲、
33 个国家
共 11 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 ② 。

四 、实 证 分 析

(一 )平稳性检验与描述性统计

   本文使用的数据既包 括 样 本 截 面 特 征,又 包 括 时 间 序 列 特 征,为 了 使 分 析


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首先对数据平稳性进行检验。由于本文所用数据为 非 平

①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将呈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分位点:第 10、第 25、第 50、第 75、第 90 分位点。


② 五大洲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数据年份为 2000 年、
2005 年、
2008—2016 年。
第4期 大学创新能力与国家经济增长 117
 

衡面板数 据,因 此 使 用 IPS 检 验、


Fi r-ADF 检 验 和 F
she i r-PP 检 验 对 模 型 中
she
的单位劳动产出、大学研发经费占比等共 9 个变量和它们的一阶差分进行单 位
根检验 [31]。单位根检验的结果 显 示,模 型 中 变 量 的 原 序 列 是 非 平 稳 的,而 所 有
变量的一阶差分在 1% 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平稳性检验。由于所有变量是一
阶单整的,因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来验证各变量的线形组合是否存在稳定均 衡
关系。Ped
r i协整检验结果显示,统计量在 1% 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这几个
on
变量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的 原 假 设,这 表 明 变 量 间 存 在 着 一 种 长 期 稳 定 的 关 系,
可以使用该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表 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变量 最小值 最大值 均值 标准差

因变量

单位劳动产出(美元) 17407.
87  236561.
60  75024.
50  41349.
55

核心自变量

大学研发经费占 GDP 比例(% ) 0.


06  1.
01  0.
44  0.
21

大学研发人员数(每百万人) 167.
27  3750.
42  1740.
68  755.
45

公共高等教育支出占总经费比例(% ) 14.
42  97.
61  72.
17  17.
70

控制变量

三方专利数(千件) 0.
0002  19.
2955  1.
1642  3.
5559

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6.
8  14.
1  11.
4020  1.
4564

服务业(附加值)占 GDP 比例(% ) 48.


61  78.
98  62.
20  5.
83

人均劳动力 0.
3581  0.
6148  0.
4946  0.
0419

人均资本形成总额(美元) 1480.
07  25696.
28  7748.
01  4970.
03

(二 )双向固定效应回归结果

表 2 呈 现 了 双 向 固 定 效 应 模 型 的 回 归 结 果。 模 型 2 在 模 型 1 的 基 础 上 加
入大学创新能力的三个变量后模型的组内 R2 从 0.
6744 增加到 0.
7211,共解释
了单位劳动产出 72.
11% 的差异。衡量大学创新能力的三个变量均对单位劳动
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大学 研 发 经 费 投 入 和 研 发 人 员 密 度 在 1% 的 显 著 性
水平上显著,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持程度则在 10% 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大学研发经费投入的二次 项 系 数 为 负 值,一 次 项 系 数 为 正 值,表 明 大 学 研 发 经
费与经济增长之 间 呈 现 倒 U 型 关 系,当 大 学 研 发 经 费 投 入 占 GDP 的 比 例 为
118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9 年

5027% 时达到峰值 ① ;而在研发人员密度上,每百万人口中大学研发人员增加


0.
1% ,单位劳动产出将提高 0. 0647% 。 同 时,两 个 模 型 的 结 果 还 显 示,在 加 入 大
学创新能力的变量后,三方专利、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资本形成额的回归 系 数
均降低了,表明三者的部分效应可以被大学创新能力所解释 。

表 2  单位劳动产出的影响因素

变量 模型 1 模型 2

大学研发经费占比 0.4637***

0.1202)

大学研发经费占比的平方 -0.4612***

0.1005)

每百万人大学研发人员数 0.0647***

0.0218)

公共高等教育支出占比 1041*
0.

0.0578)

三方专利数 0.0390*** 0.0356***



0.0114) (
0.0106)

人均受教育年限 0.0225** 0166*


0.
(0.0087) (
0.0084)

服务业占比 -.3119 3759*


-0.

0.2035) ( 1973)
0.

人均劳动力 -0.0706 -0.1554



0.1553) (
0.1537)

人均资本形成总额 0.1547*** 0.1421***



0.1546) (
0.0201)

个体固定效应 YES  YES

时间固定效应 YES  YES

截距项 9.
4357  8.
9528

样本量 257  257

组内 R2 0.
6744  0.
7211

   注:* p<0.
1,** p<0. 01;括号内为标准误。
05,*** p<0.

(三 )分位数回归结果

表 3 呈现了分位数回归模型结果,其估计系数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 在 特 定

① 计算公式:- [一次项系数/(
2× 二次项系数)]=- [
0.4637/( 4612)]=0.
2×-0. 5027
第4期 大学创新能力与国家经济增长 119
 

分位点的边际效应。随着分位点的提高,大学创新能力的三个变量对单位 劳 动
产出的作用有着不同的变化趋势 (见 图 2)。 大 学 研 发 经 费 投 入 在 前 25 个 分 位
50 分位 点后系数则转为负值。 与此相反,大学研发人员
点具有正向预测效果,
密度的回归系数在整体上则逐步上升,
25 个分位点后均处于显著水平,在 第 90
个分位点达到最高值,表明 在 单 位 劳 动 产 出 的 中 高 水 准 组,大 学 研 发 人 员 密 度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促 进 作 用 不 断 增 强 。 此 外 ,公 共 高 等 教 育 支 出 占 比 的 系 数 则 先
降 后 上 升 ,且 除 了 第 50 个 分 位 点 均 达 到 显 著 水 平 。 公 共 经 费 的 占 比 越 高 ,代
表 大 学 办 学 经 费 的 来 源 相 对 单 一 ,也 通 常 伴 随 着 更 强 的 政 府 主 导 作 用 。 这 一
指标 系 数 的 U 型 趋 势 意 味 着 在 样 本 国 家 中 经 济 发 展 的 中 低 水 准 组 ,增 强 政 府
干 预 将 不 利 于 经 济 增 长 ,因 此 应 提 高 大 学 自 身 的 经 费 筹 措 能 力 ,促 进 大 学 与
社 会 、大 学 与 企 业 之 间 的 联 系 ,提 升 大 学 的 创 新 活 力 ;但 在 经 济 发 展 的 中 高 水
准 组 ,由 于 创 新 活 动 具 有 高 风 险 和 不 可 预 见 性 ,政 府 应 充 分 供 给 ,发 挥 引 导
作用。

表 3  单位劳动产出的分位数回归结果

变量 10 分位点 25 分位点 50 分位点 75 分位点 90 分位点


大学研发经费占比 0.0402 0. ***
1850 -0.0392 -0.0686 2670*
-0.

0.0598) (
0.0687) (
0.0519) (
0.0937) ( 1470)
0.

每百万人口大学研 -0.0197 0.0581** 0.1160*** 0964*


0. 0.1490**
发人员数 (
0.0341) (0.0267) (
0.0339) (
0.0572) (0.0709)

公共高等教育支出 0.3808*** 0.2250** 0.0679 0.2680** 2910*


0.
占比 (
0.0755) (0.1030) (
0.1150) (0.1080) (
0.1650)

三方专利数 0050*
0. 0.0021 -0.0070** 0047*
-0. 0076*
-0.

0.0027) (
0.0033) (
0.0035) ( 0025)
0. ( 0045)
0.

人均受教育年限 0.0214 0168*


0. 0205*
0. 0.0081 0.0011

0.0157) (
0.0091) (
0.0112) (
0.0132) (
0.0153)

服务业占比 1.4221*** 1.5994*** 1.5291*** 1.7455*** 1.9266***



0.1614) (
0.2708) (
0.1987) (
0.3283) (
0.3756)

人均劳动力 -1.0941*** -1.0613*** -1.1393*** -1.0256*** -1.1721***



0.1911) (
0.1390) (
0.1800) (
0.2272) (
0.2501)

人均资本形成总额 0.8941*** 0.7891*** 0.8207*** 0.7411*** 0.7378***



0.0278) (
0.0379) (
0.0261) (
0.0325) (
0.0389)

截距项 1.
0143  1.
4559  1.
0067  1.
9018  1.
5870

样本量 257  257  257  257  257

Ps R2 
eudo  0.
7579  0.
7901  0.
7785  0.
7149  0.
7135

   注:* p<0.
1,** p<0. 01;括号内为标准误。
05,*** p<0.
120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9 年

图 2  大学创新能力各形成要素对单位劳动产出的分位数回归系数变化图

五 、结论与讨论

近年来,大学创新能力这 一 问 题 备 受 关 注,随 着 “双 一 流”建 设 的 推 进 和 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明确大学创新能力与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显得尤为 重
要。本文从大学研发经费 投 入、大 学 研 发 人 员 密 度、政 府 对 高 等 教 育 的 财 政 支
持程度三个方面考察各国的大学创新能力与单位劳动产出的关系 ,主要研究 发
现归纳如下。
第一,在 控 制 了 资 本、劳 动 力、技 术 进 步、人 均 教 育 年 限、产 业 结 构 等 因 素
后,大学创新能力的增强有 助 于 单 位 劳 动 产 出 的 提 高,即 有 利 于 长 期 的 经 济 增
长。这与理论假设和之前多数研究的结论一致,表明提升大学的创新能力 对 实
现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从 2015 年开 始 逐 步
放缓,说明传统投入要素的发展动力正不断减弱。与此同时,资源、环境 的 不 可
持续问题日益突出,必须转 变 经 济 增 长 的 方 式,走 创 新 驱 动 发 展 战 略 [32]。 长 期
以来,大学的主要职能被定 位 在 人 才 培 养 和 学 术 研 究 上,在 整 个 国 家 创 新 体 系
中的地位仍有待进一步 提 升。 在 过 去 10 年 内,我 国 大 学 虽 然 在 科 研 产 出 上 有
了巨大的进步,但以论文数量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并不能保证大学在创新能力 上
实质性的进步。目前,我国 高 校 仅 培 养 出 一 名 诺 贝 尔 科 学 奖 获 得 者,尚 未 有 菲
尔茨奖获得者,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尚不够多,对人类文明 进 程
第4期 大学创新能力与国家经济增长 121
 

产生重要影响的思 想 成 果 也 十 分 稀 少 [33]。 因 此,在 经 济 增 长 模 式 的 转 型 过 程


中,增强对大学创新能力战略地位的认识,并聚焦于从量到质的跨越至关重要。
第二,在经济发展的 不 同 阶 段,大 学 创 新 的 作 用 方 式 有 所 差 异。 在 条 件 分
布的不同位置,大学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投入、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 支 持
程度的作用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具体而言,大学研发经费投入的分位数 系 数
先升后降;研发人员密度对 单 位 劳 动 产 出 提 高 的 贡 献 系 数 则 持 续 增 长 ;政 府 对
高等教育的财政支持程度 与 经 济 增 长 之 间 则 呈 现 U 型 关 系。2018 年,我 国 的
单位劳动产出为 11645 美 元,不 及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24985 美 元 的 1/2,更 远 低 于
美、英、德等发达国家 ① 。这意味 着 在 现 阶 段,我 国 需 要 同 时 在 增 加 大 学 研 发 投
入、扩大研发队伍以及多渠道经费筹措上同时着力;而待经济转型进入中 后 期,
要尤为重视大学研发人力资源的投入,大学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
第三,尽 管 就 我 国 现 阶 段 的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而 言,大 学 应 采 取 更 多 元 化 的 经
费投资体制,但从长期 来 看,政 府 需 要 保 持 充 分 的 财 政 支 持。 政 府 对 高 等 教 育
的财政支持程度对经济增长之间的 U 型 关 系 带 来 的 启 示 在 于:一 方 面,增 强 多
渠道办学经费的来源有助于高校与社会之间形成更具有效的互动机制 ,提升 自
身大学的创新活力和动 力。 另 一 方 面,由 于 创 新 活 动 具 有 高 风 险 性、不 可 预 见
性和长期性,大学实施的创 新 活 动 较 之 企 业 而 言 具 有 更 高 的 沉 没 成 本 ,无 论 是
科学研究还是人才培养 都 需 要 持 续 的 高 投 入。 从 基 础 研 究 的 突 破 到 实 现 商 业
化,通常需要 20~30 年。如美国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 代,直
到 1997 年才研制出能够成 功 识 别 持 续 性 语 音 的 个 人 电 脑;三 维 图 像 的 基 础 性
研究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直至 90 年代才形成消费产品 [34]。而个体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的形成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需要贯通整个教育的过程和培育 机
制。因此,当国家单位劳动 产 出 达 到 较 高 水 平 时,充 分 发 挥 大 学 创 新 的 作 用 更
有赖于政府的战略远见和制度支持。
第四,任何创新主体都不能孤立作用,而需要相互适应、协作。 本 文 的 研 究
结果显示,大学研发经费投 入 与 经 济 增 长 之 间 的 相 关 程 度 先 上 升 后 下 降 ,这 意
味着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注意避免投入的盲目性 ,维持各创新相关 主
体(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非 营 利 组 织)的 均 衡 投 入,以 利 于 研 发 资 源 利 用 率 的
最大化和产出的最大化。从短期来看,不同创新主体的投入与创新产出之 间 可
能存在非均衡情况,但长期而言存在协同关系 [35]。 就 国 际 经 验 而 言 ,发 达 国 家
通 常 注 重 不 同 创 新 主 体 之 间 差 异 化 的 分 工 和 定 位 ,以 实 现 协 同 创 新 。 以 德 国
为 例 ,研 究 型 大 学 以 开 展 基 础 研 究 为 主 要 职 能 ,其 他 研 究 机 构 如 马 普 学 会
(Max Pl
anck I
nst
itu
te)以 应 用 基 础 研 究 为 主,弗 朗 霍 夫 协 会 (
Fraunho
fer-
Ges
ell
schat)则广泛开展应 用 研 究。 美 国 研 究 型 大 学 承 担 着 50% 以 上 的 基 础

①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 数 据, 2018 年 美 国 的 单 位 劳 动 产 出 为 113476 美 元,英 国、德 国、法 国、日 本


分别为 85912 美元、
94600 美元、
105967 美元、 85912 美元( 2010 年不变价)。
122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9 年

研究任务,非常重视和国家实验室的交流合作,推动高技术转移 [36]。此外,在保
持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和各主体适度规模的基础上,应通过观念创新、制度 创 新、
管理创新来提 高 创 新 资 源 的 效 率,构 建 可 持 续 的 发 展 机 制,促 进 长 期 的 经 济
增长。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实证方法探讨了大学创新能力与国家经济增长 这 一 重
要问题。然而,本文仅是一 个 初 步 的 研 究,许 多 问 题 仍 有 待 在 未 来 的 研 究 中 进
一步丰富和拓展。例如,由 于 数 据 可 获 得 性 的 限 制,本 文 对 大 学 创 新 能 力 的 考
察偏重于形成要素的“量”上,而 对 结 构 性 因 素 的 考 虑 相 对 有 限,如 大 学 研 发 经
费如何使用、研发人员的结构如何配置以及系统如何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制度 化
环境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春法,主要发达国家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 势 [M].北 京:经 济 科 学 出
版社, 2016.
2 36 薛澜,何晋秋等 .国家创新系统 的 演 进 与 发 展 [M].北 京:社 会 科 学 文 献 出 版 社,
[ ][ ]
2016:
3,25—36.

3] Fr
eeman,C.( 1995).The “Na
tiona
l Sy
stem 
ofI
 nnova
tion”i
n h
ist
ori
cal
 pe
rspe
cti
ve.
Cambr
idge 
Journal 
of Ec
onomics,19 (1),5—24.

4] Ne
lson,R. (
1993).Na t
ional 
innova
tion 
sys
tems:A 
compara
tiv
e ana
lys
is.New
Yo
r :
k Oxfo
rd Uni
ver
sit
y Pres
s.

5] 〔美〕亨利·埃兹科维兹 .三螺旋创新模式:亨利·埃兹科维兹文选 [M].陈 劲 译 .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6] Chesbrough,H.( 2003).Ope
n innova
tion:The new impe ra
tive 
for 
crea
ting 
and
profi
ting fr
om 
technol
ogy.Boson:Ha
t rva
rd 
Bus
i ne
ss SchoolPr
  es
s.

7] El
iez
er,G.( 1995).I ndus
try-unive
rsi
ty t
echnology 
coopera
tion—a the
ory o
f i
nter-
or
ganiz
ati
ona
l r
ela
tionshps.Te
i chnol
ogy Analys
is & Strat
egic Management 72,
, ( )
217—229.

8] 苏峻,何晋秋等 .大学与 产 业 研 究———中 国 大 学 知 识 创 新 及 科 技 产 业 研 究 [M].北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9] 梅轶群,张燕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分析和评价 [
[ J].技术经济,2006(
5):
74—77.

10] 〔英〕迈克尔·吉本斯等 .知识生产的新模式:当代社会科学与研究的动力学 [M].陈
洪捷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
11] 苏俊 .大学与产业合作关系———中国大学知识创新及科技产业研究 [M].北京: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12] 〔美〕罗杰·盖格 .大学与市场的悖 论 [M].郭 建 如,马 林 霞 译 .北 京: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2013.

13] 朱红,李文利,左祖晶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 响 机 制 [
J].高 等 教 育 研
究,
2011 (
2):
74—82.
14] 耿迪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
[ 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15 余继,闵维方 .高等教育体制对大学 创 新 能 力 的 影 响———基 于 欧 美 的 比 较 研 究 [
[ ] 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8 (
3):
73—88.
第4期 大学创新能力与国家经济增长 123
 

16] 宋美喆,李孟苏 .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测度 及 其 影 响 因 素



J].现代教育管理,
分 [ 2019(
3):
19—25.

17] Martn,F. (
i 1998).The e
conomi
c impa
ct o
f Canad
ian un
ive
rsi
ty R&D.Re
sear
ch
Po
licy,27(
7),677—687.
18] 孙文祥 .高 校 研 发 实 力 与 经 济 增 长 的 区 域 差 异 实 证 研 究 [
[ J].科 技 管 理 研 究,
2005

02):
4—6.
19] 张海英,周志刚,朱迎春 .中国高校 R&D 投 入 与 经 济 发 展 动 态 关 系 研 究 [
[ J].中 国
科技论坛,2014(
04):
118—122.
20] 庞文,韩笑 .高校 R&D 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
[ J].技术经济,
2010 (
11):

30 36.

21] Woodwad,D.,F
r i
gue
iredo,O., & Gu imar
es,P. ( 2006).Beyond  the Si
li
con
Val
ley:Uni
ver
sit
y R&D  and 
high-t
echno
logy
 loca
tion.Journalo
 f Urban Economi
cs,
60(
1),15—32.
22] 罗瑾琏,门成昊,钟竞,顾 玉 婷 .高 校 知 识 溢 出 对 周 边 企 业 创 新 绩 效 的 影 响 机 制 研

究———基于地理邻近性的调节作用 [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 ( 10):138—143.
23] 邸峰 .高校 创 新 能 力 对 工 业 全 要 素 生 产 率 的 影 响 研 究 [
[ J].技 术 经 济 与 管 理 研 究,
2019(
2):
35—40.
24] 许长青,金梦,周丽萍 .基 于 三 螺 旋 模 型 的 高 校 产 学 研 协 同 创 新 对 区 域 经 济 增 长 贡

献的实证研究———以广东为中心的比较 [ J].教育学术月刊,2019( 5):96—104.
25] 于光远 .经济大辞典 [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 94.
[ ]
26 Agh i , ,
on P. Dewa tr
ipon , , , ,
t M. Hoxby C. Ma s-Col
ell A.,& Sap
, r,M.(
i 2010).
The gove
rnance
 and pe
rformanc
e o
f un
ivers
iti
es:Evi
dencef
 rom 
Europeand
   the US.
Ec
onomi
c Po
licy,25(61),7—59.
27 董明放,韩先锋 .研发投入影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吗?[
[ ] J].科学学与科学技
术管理,2016( 1):
95—107.

28] Har G.C., Mye
tmann  rs M.B., & Ro senb
loom,R.S. ( 2006).Pl
ann
ing you


irm’s 
R&D i
nve
s t.Re
tmen sear
ch 
Techno
logy  t,
Managemen 49(2),25—36.

29] Wang,C.H.( 2011).Clar
ifyi
ngt
 he
 ef
fect
s o
f R&D on pe
rfo
rmance:Ev
idenc
e f
rom

he h
igh
 te
chno
logyi
 ndus
tris.As
e ia 
Pacifi
c Managemen
t Revi , ( ), —
ew 16 1 51 64.

30] Yeh,M.L.,Chu,H.P.,She r,P.J.,& Ch iu,Y.C.( 2010).R&D  i
ntensi
ty,

irm 
per
formanc
e andt
     heiden
tif
ica
tionofth
    ethr
es ho
ld:f
resh ev
idenc
e f
romt
     he p e
anl

hre
sho
ldr
 eg
res
sion  l?Appl
mode i
ed Economis,42(
c 3),389—401.
31] 陈强 .高级计量 经 济 学 及 S
[ t
ata 应 用 (第 二 版 )[M].北 京: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423—
431.
32] 李东兴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 [
[ 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
2):101—104.
33] 陈晓宇等 .“高校创 新 能 力 国 际 比 较 研 究 ”课 题 成 果 公 报 [
[ R].北 京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2018-1.
34] 吕薇 .多措并举 促进基础研究转化为原始创新能力 [
[ J].科技中国,2018( 2):1—5.
35] 西桂权,付宏,王冠宇 .创 新 主 体 投 入 与 创 新 绩 效 的 长 短 期 关 系 研 究 ———基 于 协 整 理

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 [
J].科技与经济,2019 (
3):
21—25.

(责任编辑   范皑皑)
186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9 年


ntr
oduc
est
 he
 ide f“
a o key a
tta
i t,”d
nmen iscus
ses
 the de
fin
iti
on o
f Suzh

Educ
aton,and 
i exp
lai
nsi
 n 
six 
aspe
cts
 some 
new 
ref
lec
tions
 on 
advoc
ati
ng 
and
spe
cif
ying
 the
 ide
a o
f Suzh
i Educ
ati
on.

20 Ye
ars
 of Comp
etenc
e Edu
cat
ion
 in Ch
ina:Th
e Domi
nat
ion o

Comp
eti
tiv
e Pe
rfo
rma
tiv
ism

LIN 
Xiaoy
ing Page
 75

Compe
tenc
e Educ
ati
oni
 st
 he 
mos
t conc
ise
 and 
appr
opr
iat
e l
ega
l expr
ess
ion 
of
Ch
ine
s de
e  s
ire
 fr“
o good 
educ
aton.”Th
i is 
pape
r c
lar
ifi
est
 he
 in
ter
conne
cti
on 
of
pol
ici
esi
 n t pr
he  oce
s s
 of implemen
ting Compet
ence Educa
tion 
and
  t
he st
able
re
lat
ionshi
p formed by t
he i
r common ef
fect
s on
 the 
government,schoo
ls and

eache
rs.From he “
t sur
vei
llanc
e-eva
lua
tion
ism”enf
orc
ed by
 the 
gove t,
rnmen
he “d
t i
sci
pli
ne-manage
ria
lism ” impl
emented by the
 s choo
ls, to
 the

compe
tit
ion-pe
rfo
rma
tiv
ism ” pr
act
iced by s
choo
l t
eache
rs,t
he dynami

engagemen
t o
f powe
r and domi
nat
ion and
 it
s pr
act
ic i
e s
 con
tinuous
 and

ive
rsi
fied,wh
ich
 frmed a “
o panop
ticon”l
ands
cape.I
t br
ings pr
obl  o
ems f
on
toogy,ep
l ist
emo
logy and me
thodo
logy
 fo
r Compe
tenc
e Educ
ati
on. We
shou
ldr
 at
iona
ll ana
y  lyz
e t
he 
unde
rli
yng 
prob
lems
 thr
oughou
t t
her
 ef
orm 
of
Compe
tenc
e Educ
aton,c
i arr
y ou
t s
eri
ous
 ac
ademi
c spe
cul
aton,pr
i eci
pit
ate

tab
let
 heo
ret
ica
l conc
eps,una
t ssumi
ngl
y pur
sue
 fi
eld  vey,and 
sur res
tor
e t
he

rii
gn 
of 
Compe
tenc
e Educ
ati
on.

Th
e  Inno
vat
ive Capaci
ty of Unive
rsit
ies and Nat
iona
l Ec onomi

Gr h:An 
owt Empi
rica
l Anal
ysi
s Ba
sed on Data 
of33Coun
  tr
ies

YU 
Ji,MIN 
Wei
fang,WANG 
Jiaq
i Page
 109

Un
ive
rsi
ty i
s an
 impo
rtan
t componen
t i
n t
he na
tiona
l i
nnova
tion sys
tem.

nve
sti
gat
ing
 the
 re
lat
ionsh
ip be
twe
en un
ive
rsi
ty’
s i
nnova
tive
 capa
cit
y and
na
tiona
l conomi
 e c g
rowt
h s o
 i f r
 gea
t impo
rtanc
e o
 fr enhanc
ing
 the

nte
rna
tiona
l compe
tit
ivene
ss f
 o un
ive
rsi
tie
s and
 tr
ans
formi
ng na
tiona


conomi
c deve
lopmen
t.Ba
sed 
ont
 he
 ana
lys
iso
 funba
  lanc
ed 
pane
l da
ta 
of33
 
coun
tri
es, t
his pape
r exami
nes
 the
 re
lat
ionsh
ip be
twe
en un
ive
rsi
ty ’s
第4期 ABSTRACT  187
 


nnova
tive
 capa
cit
y and na
tiona
l e
conomi r
c gowt
h.I
t f
inds
 t t:(
ha 1)The
un
ive
rsi
t R&D 
y  inve
s t,R&D 
tmen per
sonne
l dens
ity,and
 the 
gove t’
rnmen s
ove
ral
l f
inanc
ial
 suppo
rt t
o h
ighe
r educ
ati
on a
re s
ign
ifi
can
tl r
y e
lat
ed wi
th
na
tiona
l e
conomi
c g
r h; (
owt 2) The pos
iti
ve e
ffe
ct o
f un
ive
rsi
ty R&D

nve
stmen
t s
 i i
 sgn
ifi
can
t among  coun
tri
es wi
th r
ela
tive
ly l
ow l
abo

produc
tivi
t y. The
 impact
 of uni
ver
sit
y R&D pe rsonnel
 densit
y s t
ead
ily
inc
rease
s  wit
h the
 impr
ovement o
f l
abor pr
oduc
tiv
ity, whil
e t
he  e
conomic

ffe
cto
 fgove
  rnmen
t f
inanc
ial
 suppo
rtt
 o 
highe
r educ
ati
on 
shows
 a 
U-shaped

rend. Th
is pape
r conc
lude
s wi
th t
he imp
lic
ati
on o
f impr
ovi
ng Ch
ine
se
un
ive
rsi
tis’i
e nnova
tive
 capa
cit
y.


nst
itut
ional Lo
gic
 of the Chang
es in t
he I
nte
rnal Organiz
a t
ional

truc
ture o
f Chine
se Hi
gh e
r Educ
ation:A Hi
sto
ric
al In
stit
utional
ist
Pe
rse
pct
ive

LIU 
Ji’
an,KANG 
Ning,GAO 
Zhong,SU 
Hui
bin  Page
 124


inc
e t
he 
Ref
orm 
and 
Open
ing 
Upi
  1978,t
n  he 
numbe
r and
 type
s o
f i
nte
rna

admi
nis
tra
tive
 st
ruc
tur
e o
f Ch
ine
se h
ighe
r educ
ati
on have
 con
tinuous
ly
changed.Ba
s on
ed  t
 he
 ana
lys
is 
ofsur
  vey 
dat
a o
f 124un
ive
rsi
tie
s and 
col
lege


t f
our
 po
int
s i
n ime (
t 1980,1992,2001and 
2016),t
his
 st
udy
 il
lus
tra
tes
 the

rends
 of
 change
s o
f i
nte
rna
l admi
nis
tra
tive
 st
ruc
tur
e and ana
lyz
es t
he

nst
itu
tiona
l l
ogi
c o
f t
hos
e change
s i
n t pa
he  s
t 40 ye
ars
 thr
ough 
a h
ist
ori
cal

nst
itu
tiona
lis
t pe
rspe
cti
ve.The
 fi
ndi
ngs
 show 
tha
t t
het
 ot
alnumbe
  r o
f t
he

nte
rna
l admi
nis
tra
tive 
uni
tsi
 n 
124c
ase 
uni
ver
sit
ies
 and 
col
lege
s ha
s mo
ret
 han
quadrupled—the pe
r c
entage
s of 
Communis
t Pary,You
t t
h League
 and Uni
on
unit
s have d
ropped cont
inuous
ly,whi
let
 he pe
rcent
age
s ofadmi
  ni
str
ati
veand
 

erv
ice
s un
its 
have
 inc
rea
sed 
ste
adi
ly.Bu
t t
he 
Commun
ist 
Par
ty’
s l
eade
rsh
ip

ole ha
s be
en s
treng
thened
 ra
the
r t
han we
akened.Di
ver
sif
ica
tion o
f t
he
admi
nis
tra
tive 
uni
ts i
s no
tic
eab
le,i
n o
rde
r t
o c
ate
r t
o t
he deve
lopmen
t o

ma
rke
t e
conomy 
and 
dive
rse
 soc
ial
 ne
eds.Fr
om 
the 
per
spe
cti o
ve fh
 is
tor
ica


nst
itu
tiona
lism, t
he ns
 i t
itu
tiona
l change
 is
 a pr
oce
ss f
 o con
tinuous

ead
jus
tmen
t and s
ele
cti
on shaped by
 the
 in
ter
act
ion be
twe
en ma
cro

truc
tur
es, po
lit
ica
l r
 o n
 ite
res
t r
 goups
 and
 ind
ivi
dua
ls. I
t ha
s l
 aso
demons
tra
ted pa
th dependenc
e wi
th a
 t f“
endency o admi
nis
tra
tion
ism ”i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