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十三周 滕尼斯-齐美尔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49

齐美尔与滕尼斯

严飞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西方社会学思想史 2021年秋季(第十三周)
“滕尼斯度过了他生命的
最初九年,与他的家庭和
村庄共同体有着最密切的
关系,可能由于乡村生活
还处在传统的约束中和安
全里,他在这里感受到了
亲情的温暖,深受启迪。”
滕尼斯(1855-1936):德国社会学的先声
❑ 1887 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
❑ 1957英译Community and Society
❑ 1999林荣远中译《共同体与社会》/新中译
❑ 2001英译Community and Civil Society
❑ 被涂尔干等认为以悲观态度看取世界历史。1912再
版声名鹊起。世纪末、乡愁成为普遍情绪。现代资
本主义社会,人自身和公共生活陷于fragmentation。
乌托邦主义与宿命论都是对这种分裂的回应。
Gemeinschaft与Gesellschaft
❑ 是社会生活两种存在形式
❑ Gemeinschaft指基于协作关系的有机结合,在传统的自
然感情一致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是亲密互信的共同生
活,个人与整体密切联系而不觉丧失自身。
❑ “一切亲密的、秘密的、单纯的共同生活,被理解为在共同体
里的生活……人们在共同体里与同伙一起,从出生之时期,就休
戚与共、同甘共苦。”
❑ Gesellschaft指基于外在合理利益的机械结合。共同生
活是相互陌生的。
❑ “共同体是一种活生生的有机体,而社会则是一种机械的聚合,
是一种人造物。”
Gemeinschaft与Gesellschaft
共同体 社会
• 共同意志 • 个人意志
• 成员的非个体性 • 成员的个体性
• 社区利益支配 • 个人利益支配
• 信仰 • 原则
• 道德与习俗 • 时尚、时尚狂热和风尚
• 自然团结 • 契约团结、商业和交换
• 共同财产 • 私人财产
从Gemeinschaft走向Gesellschaft

❑ 共同体-社会是一个连续统,任何一个特定的社会形态都
不会处在这个连续统的某个极端,而是处在这个连续统
的某个位置。因此,社会变迁过程就是一个共同体因素
不断减弱而社会因素不断增强的过程,而不是社会即刻
替代共同体的过程。

❑ “在共同体里,尽管有种种的分离,仍然保持着结合;
在社会里,尽管有种种的结合,仍然保持着分离。”
从Gemeinschaft走向Gesellschaft
❑ 头脑的冷峻思考代替内心的热情搏动,才智的过分发展
弱化原始的生命活力
❑ 《共同体与社会体》初版序言:从这场共同体到社会体的过渡当中,
我看到的事实之间的关联就好像生与死之间的关联那样自然。也许
我会在生之中欣享,在死面前忧叹;但洞察了神圣的命运,快乐与
悲伤也就都烟消云散了。

❑ 所有真正道德的根源在于共同体的习俗
❑ 现代社会的自由权利蕴含危险——无根
❑ “从田园牧歌式的,甚至是温情脉脉的共同体发展为一切以利益为
核心的、斤斤计较的社会,前进道路上的路标都写着:赚钱!赚钱!
赚钱!”(《社会学引论》)
费孝通《乡土中国》第一节<乡土本色>:“在社会学里,我们
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
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
的 社 会 。 用 Tonnies 的 话 说 : 前 者 是 Gemeinschaft , 后 者 是
Gesellschaft,用Durkheim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
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
后者是法理社会。——我以后还要详细分析这两种社会的不同。
在这里我想说明的是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
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象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
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
个生活环境。”
重建社会秩序

❑对于秩序的追求,关键在于如何使人们脱离社会生
活的异化,使置身于“社会”之中的每一个人重建
“共同体”时期极具自然性、默契性、和睦性及道
德性的情感和文化联系。

❑ 重建经济秩序
❑ 重建文化秩序
❑ 重建道德秩序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社会的本质和意志是由和睦、习俗和宗教组成的,在其
生命的过程中,在有利的条件下,形成极为丰富多彩的方
式和形式,所以任何群体和任何自主的人,在他自己的意
志和意志范围内,因而也在他的思想意识、他的性情和良
知里,同样在他既定的环境里、他的财产里,和在他感到
自然的、习惯的、责无旁贷的活动中,都感到对此有某种
的参与。每一个自主的人,其力量的根源就在其中。”
乡村躁动

乡村躁动,指的是在中国社会转型不断加速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市场经济在乡村的扩展,
不同的价值观念、生产生活方式、城市文化、社会思潮极大地冲击着乡村原有的伦理价值
体系,加剧了农村固有的价值观裂变,乡民们的心理也出现了某些新特点。

具体而言,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增强,对原有道德、伦理和秩序的认同感降低,价值取向
逐渐多元化的一种状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乡民内在精神空虚、集体价值弱化、个
人行为失范等不良影响。

在这种状态下,部分乡民失去了信念追求和价值目标,价值标准模糊不定,挣扎在物欲与
变动之中,精神无处寄托,个人价值难以实现,呈现出了茫然混沌但又焦躁不安的精神状
态。

空心化的乡村、凌乱的环境、乡民们的盲目攀比等现象是乡村躁动的原因,也是其不断强
化后带来的负面结果。
产业振兴与乡村躁动

乡村内部贫富 乡村的伦理道 乡村服务的缺 环境污染问题


差距加大 德和乡风民俗 乏与民众日益
正在改变 多元的需求愈
加不匹配
农村天价彩礼、人情债、 一是由于乡村基础设施的
乡村大量人口尤其是青壮 一是交通、电力、网络等
攀比炫富、结婚、升学、 不足,缺少排水、排污、
年劳动力不断向外转移, 配套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买房、买车等喜丧庆活动 垃圾清运等设施,生活垃
加大了农村内部的贫富差 ;二是医疗、教育、法律
大操大办,让许多农村人 圾、畜牧业废弃物等随意
距,空心化趋势明显。 等服务的覆盖面不够。
背负巨大的生活成本和经 丢弃,导致垃圾堆积、河

济压力。乡村文化精英纷 道水体污染。二是在产业

纷出走,乡土文化传承与 扶贫政策的推动下,部分

发展的主体越来越弱、群 乡村的发展呈现了一定无

体越来越小。 序和盲目的特征。
“属于波德莱尔
式的日常生活英
雄”,“学院的
局外人”

• 处在现代性处境和世纪末
情结下,最早探索社会学阐
述现代性文化的形式本身,
而不仅是内容和结论

• 基于经典大家共同的问题
域——现代性之生成与形态,
更充分考察现代性的生活世
界一面,或日常生活中现代
性的感受体验
齐美尔的社会观

❑ 既不把社会看作是孔德与斯宾塞式的有机体,也不认为
社会仅仅是实际不存在的某种事物的想象。

❑ 社会不是自成一体的物化整体或可观察到的客体对象,
而是由处在多重互动关系中的个人构成的复杂网络,是
持续不断的“社会化成”过程

❑ socialization(Vergesellschaftung)
Simmel, Georg. 1895. “The Problem of Sociology.”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6: 52-63.
齐美尔的社会观
❑ 研究对象不是那些固定的宏大机构(制度)和系统,而
是微妙的人际关系形式和互动类型。

❑ 最好是尚未凝固为超个体的僵化结构,显示社会原初生
态,通过psychological microscopy把握。

❑ 研究互动形式的规律与类型,就是社会生活几何学。被
归为形式社会学。正是这一点使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
Simmel, Georg. 1895. “The Problem of Sociology.”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6: 52-63.
大都市与货币哲学

❑ 现代性两种展现场所

❑ 大都市是现代性汇聚强化之处concentration,
intensification

❑ 货币经济是现代性扩散渗透之处diffusion,extensification
“一个现代人在城市生活中如何保持独立个性并存活?”

❑ 现代城市客体文化高度发展,以主体文化或个体文化的
牺牲为代价。
❑ 人与人之间距离感的体验。
❑ 货币经济绝对主导,形塑各种社会关系。
❑ 充实的空虚,紧张的怠惰,好奇的厌烦。
❑ 都市心理:理智至上;计算性格;傲慢矜持,冷漠腻烦
blasé;自我表现。
“一个现代人在城市生活中如何保持独立个性并存活?”
❑ “大城市人相互之间的这种心理状态一般可以叫做矜持。在小城市里
人人都几乎认识他所遇到的每一个人,而且跟每一个人都有积极的关系。
在大城市里,如果跟如此众多的人的不断表面接触中都要像小城市里的
人那样作出内心反应.那么他除非要会分身术,否则将陷于完全不可设
想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或者说我们面对在短暂的接触中瞬息即
逝的大城市生活特点所拥有的怀疑权利,迫使我们矜持起来,于是,我
们跟多年的老邻居往往也互不相见,互不认识,往往叫小城市里的人以
为我们冷漠,毫无感情。”

❑ “小城市的生活基本上局限于自身的范围,有本身的范围所决定。而大
城市的精神生活犹如荡漾开去的水波,涉及国家民族的或者国际的广泛
范围,这对大城市来说是有决定性意义的。”
瑞泽尔:《社会的麦当劳化》

❑ 瑞泽尔(George Ritzer)认为,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他称之
为“麦当劳化”的转型。在这场转型中,快餐店的经营
理念开始影响社会结构的其他方面,如家庭、政治、教
育、旅游以及休闲娱乐。此外,瑞泽尔还总结了这场广
泛伸延的社会变迁的社会成本与效益。
❑ 以麦当劳为典型范例的理性化浪潮不仅在美国境内得到
迅猛发展,且已波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几乎在世
界的每个角落,人们越来越注重效率、可预知性、可计
算性、用非人类的技术代替人类技术、以及对不确定性
的控制。
持恒与短暂的辩证——货币

❑ 货币象征现代精神合理性、不可靠性和非人格性

❑ 货币使个体甘愿出卖最私秘的特征,成为纯粹为交换的量

❑ 货币哲学——立足世俗的拯救努力

❑ 纸币的日益抽象和非人格化:分解个人,孤立个人,但又
联合个人,扩大交往。货币经济既增加个体的自由,也加
剧个体遭受大众客观文化奴役的可能性。
“金钱是我们时代的上帝”

❑ 前现代人生目标是神圣的,但非随时可期望或追求;现代的人生目标
是直接的,持续不断的刺激。
❑ 以金钱为中心的生活产生的生命感觉如同以上帝为中心的生活的生命
感觉,在这种中心观念统率下,生活的矛盾获得统一,超越具体的不
可调和而达致和谐:金钱愈益成为所有价值的绝对充分的表现形式和
等价物,超越客观事物的多样性达到一个完全抽象的高度
❑ 现代性的痼疾:生命感觉的萎缩。
❑ “货币给现代生活装上一个无法停转的轮子,使生活这架机器成为一
部永动机,由此就产生了现代生活常见的骚动不安和狂热不休。”
❑ 金钱从纯粹手段和前提条件变成最终目的,但人无法永远栖居在这座
原本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上—桥与门
“金钱是我们时代的上帝”
❑ “金钱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无法栖居在桥梁之上的。”

❑ “通过金钱可以获得的对象范围大大增长,这使金钱获得了中心的地
位,它将光芒照射到现代生活的许多具体特征中。金钱使个体完全满
足自己愿望的机会近在咫尺,更加充满诱惑。金钱在人和他的愿望之
间插入一个中介阶段,一种缓和机制。凭借金钱这种手段可以获得数
不胜数的其他东西,就使人们产生了这样的幻想,好像我们比以往更
容易获取所有这些东西。”

❑ 金钱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很多“想要的”,但金钱并不是我们每个
人灵魂的最终归宿。哪怕外部世界在现代化进程中分崩离析,人们依
旧可以通过对心灵分化,在适应社会变化的同时,保有主体灵魂的高
雅和独立。
社会美学

❑ 反对宏大叙事和将社会物化:fortuitous fragments
❑ 从独特中找到典型;从偶然中找到法则;从表面、转瞬即逝中找到事
物的本质与意义。
❑ 训练有素的摆脱训练的眼睛:每一单个的点都散发出作为一个整体的
世界的美,总体的意义。
❑ 印象风格,怀疑注重完整结构和总体说明的社会学——被视为后现代社
会批判前驱。
❑ 社会学不仅要说明现代性,而且要表现现代性
❑ 那些偶然生成的碎片,那些生命中的游戏品格和生活特征:汇聚于特
定的社会人群:陌生人,冒险家,浪荡子,交际花……
社会美学

❑ “对称的本质在于,一个整体的每一个要素只有顾及到其他
要素、顾及到一个普遍的中心才能各守其位,各遵其道,各
存其意。倘若各个要素反其道而行之,只听从一己之愿随心
所欲、各行其是,整体的形态就会随意地左冲右突,必定毫
无匀称可言。”

❑ “对称的魅力,连同对称的内部均衡性、外部完美性和各部
分与一个统一的中心的协调关系一起,势必会产生美学吸引
力的效果,对众多的思想实行专制,要它们绝对服从一个国
家意志。”
陌生人(stranger)
◼ “(陌生人)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任何关系的接近和距离
的统一,在这里达到一种可以最简要概括的状况:在关系
之内的距离,意味着接近的人是远方来的,但是陌生则意
味着远方的人是在附近的。”(齐美尔《陌生人》)
◼ 陌生人不是外在于群体,而是“在一个有周围边界的群体之内流动”,
是群体的一部分,却不为血缘或地缘的关系所固定。用通俗的话说,在
你身边的人,却不一定是你最亲近最值得信赖的人。很多时候,空间上
的相近,并不代表着心灵上的彼此相近。

◼ 个体和“陌生人”打交道,不是根据对他这个特定的人的了解,而是根
据他作为一个更一般的共同体的一员所具有的普遍性质。用齐美尔的话
说,就是“只要我们感到陌生人和我们之间存在民族的或者社会的、职
业的或者普遍人性的相同,陌生人对我们来说就是近的。”
在看似很冷漠的大都市里,
人和人之间,也是可以产
生非常紧密的一种连接/
联结,这让我们不仅看到
了具体的人,而且看到人
们重新连接/联结的可能
性。
如果有来生
我愿做一道闪电
可以刨开乌云的胸膛

如果有来生
我愿做一只雄鹰
有属于自己的天空

如果有来生
我愿做一滴水
相信总有一天
能见到大海

我站在高楼顶端
闭上眼
张开双手
纵身一跃
飞翔着用生命来拥抱大地
《路》

在和表哥经过了三年的木工学徒后,又和本村的一个
老板干了两年的装修,那时候心里不安分起来,经常
看一些成功学鸡汤类的书籍,身边成功逆袭的例子多
了起来,某某自己当老板了,某某开着轿车回家了,
某某出了二十万给村里修的路,等等。当时我总是怀
疑,这是不是对我的预兆,这些成功的例子是在激励
我的,就像成功学里讲的,只要想要,就能得到?我
也想成功,也想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也想为村里做
点像是修桥铺路的好事,当时我的心一直在蠢蠢欲动,
思索着趁年轻自己也闯一闯,没准就能成功了呢。
患日常小病选择如何处理(N=319)
• 根据数据显示,都市年轻蓝领群体整体
上存在较大程度的焦虑和压抑,三成明
显存在压抑状态。其中无压抑状态的被
调查者占34.8%,可能有压抑状态的占
33%,而自我认为有频繁烦恼、低落、
失眠、失败等状况和心态的被调查者占
比达到32%,超过三成。

• 分职业来看,快递、外卖、运输等物流
行业心理状态尤其紧张、并具有高程度
的压抑倾向,可能存在压抑以及存在压
抑状况的占比占比接近九成,无压抑情
况的仅占一成。
人世就是这样的,无味而多艰,是没有意思的海,大

陆起伏冥王星来去它也在,鲸鱼搁浅、岛屿自杀,冰

川壮健的腿脚渐渐瘫痪它也在,而你没有办法。

淡豹,《山河》
但是在一个突然被剥夺了幻觉和光明的宇宙中,人就感

到自己是个局外人。这种放逐无可救药,因为人被剥夺

了对故乡的回忆和对乐土的希望。这种人和生活的分离,

演员和布景的分离,正是荒诞感。

加缪,《西绪福斯神话》
迎向灵光消逝的时代

❑ 世纪末情结Fin de siècle (French: “end of the century”) 。置身现


代文明的分裂的空虚与野蛮,面对人不仅与自然界成为交战者和
陌生人,而且和自我成为交战者与陌生人的状况,欲望与理性、
秩序与自由之间的张力,构成理论家的切身处境和核心关注。

❑ 欧洲社会思想的分水岭:
❑ 1917年涂尔干去世
❑ 1918年齐美尔去世
❑ 1920年韦伯去世

❑ 帕森斯1920年18岁,刚进入Amherst学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