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ccfl Led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1

 

 
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
 

嵌入式系統產業研發碩士專班

碩 士 論 文
 
以 CCFL 背光模組與 LED 背光模組之差異研究
 
 
Study of CCFL Backlight and LED Backlight Difference
 

研 究 生:林應輝

指導教授:郭宏源教授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1 月


 
以 CCFL 背光模組與 LED 背光模組之差異研究
 
 
Study of CCFL Backlight and LED Backlight Difference

研 究 生:林應琿 Student:Lin, Ying-Hui

指導教授:郭宏源 Advisor:Kuo, Hung-Yuan

北  台  灣  科  學  技  術  學  院 

嵌入式系統產業研發碩士專班 

碩  士  論  文 

A Thesis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R & D Master Program on Embedded System

Technology and Science Institute of Northern Taiwan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In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January 2012

中華民國 101 年 1 月 


 
以 CCFL 背光模組與 LED 背光模組之差異研究

研究生:林 應輝 指導教授:郭宏源 老師

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嵌入式系統產業研發碩士專班

摘 要

近年來液晶顯示器的快速發展和技術也愈來愈成熟,己廣泛的應用在

各行各業上,而相關的零組件又以背光模組所占的成本比例最高且技術門

檻低,因此吸引眾多廠商投入製造及研發行列。背光模組為 TFT-LCD 面板

最重要的關鍵零組件之一,因此背光模組的成本及品質決定了面板廠商的

競爭力。在 LCD 顯示產品的光源部份,以 LED 為光源的顯示產品己經是

確定可以取代傳統以 CCFL 為光源的顯示產品,尤其是在小尺寸的顯示器

上,幾乎都是 LED 的市場。本研究主要是由相關的文獻探討和實際的消費

市場狀況,來了解 CCFL 背光模組和 LED 背光模組在消費者使用上有何差

異。本研究經分析及歸納後,在結論當中有提供一些建議給液晶模組業者

未來在研發產品功能或新機種時的設計方向,以符合市場的消費趨勢需求。

關鍵詞:CCFL 背光模組、LED 背光模組。

i
Study of CCFL backlight & LED backlight difference

Student:Lin, Ying- Hui Advisors:Kuo, Hung-Yuan

Industrial Technology R&D Master Program on Embedded System

Technology and Science Institute of Northern Taiwa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CD technology and production become

increasingly skillful,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electrical appliances on, and its related

components back light module and the highest percentage share of the cost of technology low,

has attracted numerous manufacturers manufacturing and R&D into the ranks. Backlight

module is the most important key component of TFT-LCD panel; therefore, the cost and

quality of backlight module deeply influe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panel firms. In the LCD

display products source section LED light display product is to make sure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CCFL light display products, especially in the small size display almost is the LED

display’s market. This research bases on the re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al marketing status, to

realize the use difference from consumers between CCFL and LED backlight. After analysis

and conclusion, we also provide LED backlight suppliers with suggestion for the design and

innovation of new products, in order to match consuming trends in the future.

Keyword: CCFL backlight、LED backlight

ii
致 謝

2011 年 6 月,應輝順利的完成了第二間研究所的課業,如果一定要感

謝一些人的話,我想我最想感謝的是二年前的自己,因為在二年前要做出

這樣決定真的很不容易。

關於論文的撰寫,除了要感謝郭宏源老師的用心指導以外,也要謝謝

公司同事的大方提供相關文獻資料以及曾經為這篇論文盡過心力的好友

們,真的謝謝您們。至於研究所二年的課業也相當的感謝陶德福老師的細

心教導,讓應輝能更上一層樓。

當然也要感謝家人的支持,在此要對母親獻上最大的謝意,還有妻子

的幫忙和兄弟姐妹的鼓勵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在此將我今日小小的成就全

部歸功於您們,以表達應輝對您們的謝意。

最後,希望我的小女兒怡璇以後長大在唸研究所時,在圖書館調閱資

料時能看到此論文,並讓他再一次的清楚知道,怡璇-讀書永遠不嫌晚,活

到什麼時候,就自我成長到什麼時候。爸爸永遠愛妳哦!

林應輝

謹 致 於 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1 月

iii
目錄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致謝 ............................................................................................................... iii

目錄 ............................................................................................................... iv

表目錄..........................................................................................................vii

圖目錄.........................................................................................................viii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 發展與應用.......................................................................................2

第二章 基本理論與文獻回顧…......................... ........................................5

2.1 背光模組的結構簡介………..........................................................5

2.2 背光模組的光學元件…………………..........................................9

2.2.1 光源……….............................................................................9

2.2.2 導光板……….........................................................................9

2.2.3 反射板……….......................................................................10

2.2.4 擴散片....................................................................................10

2.2.5 增亮板....................................................................................11

iv
2.2.6 偏光轉換膜..........................................................................12

2.3 相關文獻的探討…........................................................................13

第三章 CCFL 背光模組的結構分析........................................................16

3.1 概述................................................................................................16

3.2 CCFL 背光模組的結構及原理 ...................................................18

3.2.1 CCFL 結構光原理 .............................................................18

3.2.2 CCFL 物理特性...................................................................19

3.3 CCFL 背光模組的設計挑戰.........................................................22

第四章 LED 背光模組的結構分析..........................................................23

4.1 概述................................................................................................23

4.2 LED 背光模組的應用...................................................................24

4.3 LED 背光模組的特性...................................................................27

4.3.1 LED 背光模組的設計挑戰..................................................30

第五章 CCFL 與 LED 背光模組之差異..................................................31

5.1 前言...............................................................................................31

5.2 CCFL 與 LED 背光模組之比較分析...........................................31

5.3 CCFL 與 LED 背光模組之優勢與劣勢.......................................33

5.4 CCFL 與 LED 背光模組之特性比較.... ......................................35

v
第六章 結論.............................................................................................37

6.1 結論與未來發展方向..................................................................37

參考文獻.....................................................................................................39

vi
表目錄

表 2-1 直下式和側照式背光模組之比較分析表...................................8

表 5-1 CCFL 和 LED 背光模組之差異比較表 ...................................32

表 5-2 LED 相對於 CCFL 的優劣勢表.................................................34

vii
圖目錄

圖 1-1 IDC 全球數位看板市場趨勢圖....................................................3

圖 1-2 背光模組實際應用範例...............................................................4

圖 2-1 直下式結構背光模組...................................................................7

圖 2-2 側照式結構背光模組...................................................................7

圖 3-1 CCFL 背光模組應用在相機螢幕示意圖....................................16

圖 3-2 CCFL 背光模組應用在廣告看板示意圖....................................17

圖 3-3 冷陰極管的動作原理示意圖.......................................................17

圖 3-4 CCFL 背光模組應用在導航設施和遊樂設施示意圖.................21

圖 4-1 發光二極體的動作原理示意圖....................................................23

圖 4-2 LED 背光模組應用在車載顯示器示意圖...................................25

圖 4-3 LED 背光模組應用在廣告和交通運輸示意圖...........................26

圖 4-4 LED 每單位的外觀結構示意圖...................................................29

viii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隨著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也跟

隨著快速的發展,使得薄膜電晶體(Thin Film Transistor, TFT) 之液晶顯示器

快速取代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 CRT) 成為新一代桌上型電腦及電

視的主流。就目前而言,在 TFT-LCD 面板所需的零組件當中,以背光模組

為關鍵的零組件之一,伴隨著面板尺寸的增加,背光模組的重要性也會隨

之增加,故背光模組為 TFT-LCD 面板零件中最重要的零組件。由於液晶顯

示器無法自行發光,必須藉由外部光源以達到顯示效果,背光模組的功能

在於供應充足的亮度和分佈均勻的光源,使其能正常顯示影像,背光模組

在 TFT-LCD 面板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而市面上的背光模組之光源仍

然以冷陰極螢光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 為主,但隨著發

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亮度的改善,開始有以 LED 為光源的

背光模組出現。故 TFT-LCD 的背光源大致可分為 CCFL 和 LED 兩種。所

以,本研究主要是藉由相關的文獻探討和實際的消費市場狀況,來了解

CCFL 背光模組和 LED 背光模組在消費者使用上有何差異後再經過分析及

歸納,然後在結論當中提供一些建議給液晶模組業者未來在研發產品功能

或新機種時的設計方向,以符合市場的消費趨勢需求[1] 。

-1-
1.2 發展與應用

根據 Display Search 的調查研究指出,公共顯示器(Public Information

Display)應用市場持續快速成長,特別是在平面顯示器(例如 LCD)技術成熟

且成本大幅下降之後,TFT-LCD 的面板可以大幅節省空間,使得公共顯示

器快速在各種公共場合普及。公共顯示器應用的領域,主要有廣告、宣傳、

簡報、訊息廣播和保全監視等不同用途,使用地點有機場、車站、購物中

心、公務機關、教育機關、視訊會議、監視中心、銷售賣場等;而近年來

電梯裡也開始出現各種公共顯示器。除了應用在室內之外,戶外顯示也是

公共顯示器應用的範圍。近年來車廂廣告的蓬勃發展,捷運、公車、鐵路,

甚至計程車也都是廣告業者逐漸矚目的工具,因此預期不久的將來,公共

顯示器也將開始在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中出現。

根據國際市場顧問公司 IDC 的研究,全球數位看板(Digital Signage)的

市場值在 2008 年達 13 億美元,預估到 2011 年將快速成長至 36 億美元,

亦即在市場的規模上將呈現快速的成長,全球市場預測資料如圖 1-1 所示。

根據 IDC 的分析,未來數位看板最大的應用領域在零售業,其次為教育、

政府和金融機構等。

-2-
圖 1-1 IDC 全球數位看板市場趨勢圖

本計畫研究之主要應用於公共顯示器,公共顯示器應用的領域主要有

廣告、宣傳、簡報、保全監視等不同用途,使用地點有機場、購物中心、

公務機關、教育機關、視訊會議、監視中心、銷售賣場等,以及近年來運

用在捷運、公車、鐵路,甚至計程車車頂的車廂廣告。有關本研究實際的

應用示意圖,如圖 1-2 所示[2]:

-3-
圖 1-2 背光模組實際應用範例

-4-
第二章 基本理論與文獻回顧

2.1 背光模組的結構簡介

液晶顯示器主要可分為兩個部分組成,分別為液晶面板與背光模組。

由於液晶本身不會發光,而為了達到顯示影像的目的,所以必須搭配光源

來達到顯示的效果。而負責這個光源設計的部份就是所謂的背光模組

(Backlight Module) ,俗稱 BLM。一般光源模組可分為前光源模組和背光源

模組,而 LCD 顯示器大部份都是採用背光源模組,背光模組主要是提供液

晶面板均勻、高亮度的光線來源。目前背光模組的光源有冷陰極射線管

(CCFL) 和發光二極體(LED) 二種為主,冷陰極射線管是屬於線光源而發光

二極體是屬於點光源,而背光模組的原理是將點光源或線光源透過其設計

而轉換成高亮度且亮度均勻的面光源[3] 。

一般而言,依據光源位置的不同,背光模組可分為直下式結構,如圖

2-1 所 示 和 側 照 式 結 構 , 如 圖 2-2 所 示 兩 種 結 構 。 而 直 下 式 結 構

(Direct-Lighting)適合大尺寸的背光模組,是將光源擺放在背光模組的下

方,主要是將燈管所產生的光線射出透過反射板反射,經過擴散片讓光均

勻分散後正向反射出高亮度且均勻的光直接往上透射在液晶面板上,其優

點為光利用效率高、高輝度、良好的出光視角、結構簡易化等,因此適用

於大尺寸的螢幕。如: LCD Monitor、LCD TV 等。

-5-
至於側照式結構 (Edge-Lighting)適合用在中小尺寸,此結構是將光源

置於背光模組的側邊,光線從側面進入導光板後,再由反射板將光反射到

背光模組上方的增亮板和擴散板而產生高亮度且均勻的光線,再將光線打

入光學膜上,均勻的分布於發光區域內,因此與直下式結構相比較為更輕

薄和低溫的特性。因此適用於小尺寸的螢幕,如手機、車用面板、個人數

位助理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筆記型電腦等。而直下式背光模

組和側照式背光模組的比較分析表,如表 2-1 所示。

-6-
圖 2-1 直下式結構背光模組

圖 2-2 側照式結構背光模組

-7-
表 2-1 直下式和側照式背光模組之比較分析表

比較項目 側投式 直下式

光源轉換介質 導光板 擴散板

適用尺寸 中小尺寸 皆可

厚度 薄 厚

光源數量 少 多

功率 低 高

成本 低 高

輝度 低 高

-8-
2.2 背光模式的光學元件

背光模組最主要有六大光學元件,其中包含了:光源、導光板、反射

板、擴散片、增亮板、偏光轉換膜,以下將逐一的介紹[4] 。

2.2.1 光源

背光模組的光源須具備亮度高及壽命長的特色,目前有 CCFL 和 LED

二種,CCFL 燈管的形狀隨著背光模組要求的亮度分佈不同,而有直線型、

L 型、U 型等,且 CCFL 背光模組具有高輝度、高效率、壽命長等特性,加

上圓柱狀外型,所以是以線光源的形態發射,但 LED 燈管卻是以點光源形

態發射,且近年來由於環保意識抬頭且對顯示產品之高色彩品質、高產品

壽命等特性之要求,具有體積小較省電的 LED 背光模組己受到大眾的喜愛。

2.2.2 導光板

背光模組導光板的作用在於將點光源(LED)或線光源(CCFL) 轉換成

面光源,其功能主要是將位於側邊的光線導向正面之視線方向,並達到亮

度均勻的效果。所以,導光板大部份是用於側照式的背光模組,主要是靠

折射、反射、散射等方式將原本因反射條件鎖在導光板內部的光線釋放出

去,是影響光效率的重要元件,其導光板製作的原理是用射出成型的方法

將 PMMA 製成表面光滑的板塊,然後用具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材料,在導光

-9-
板底面用網版印刷印上圓形或方形的擴散點。而導光板主要功能在於導引

光線方向,以提高面板光輝度及控制亮度均勻。

2.2.3 反射板

反射板主要的功能是提高光源有效的利用率,在側照式結構的背光模

組中,其反射板的位置是在導光板的下面,其目的是將漏出的光線反射回

去導光板中,減少光源的損失,提高光使用效率。以增加面板的亮度和均

勻性。而直下式結構的背光模組之反射板一般是在燈箱的底部表面,其用

途是將經擴散板反射的光束由燈箱底部再次反射回擴散板以提升光的使用

率。反射板的材質通常為 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聚對苯二甲酸乙

二酯) ,反射效果良好,由於反射是屬於漫射,故其反射具有良好的擴散性,

對混光也有極大的幫助。反射效率良好的反射板對於背光模組整體效能的

提昇有著極重要的份量。

2.2.4 擴散板

背光模組中擴散板的光學功能為將光源均勻化,由於光源是從導光板

導出來時,雖然光源的方向性從發光面導出,但光能量分布不均勻,越靠

近 LED 光源的導光板區域亮度會越高,所以整個發光面的均勻度很差,加

入擴散板的作用是在於讓下方的光源在透過它時,能夠產生擴散作用讓光

-10-
均勻分布並遮蔽燈管的外形。其產生光擴散的機制主要是靠表面結構或是

內部填充擴散粒子兩種方式。一般傳統的擴散板主要是在擴散膜基材中,

加入一顆顆的化學顆粒,作為散射粒子,而現有之擴散板其微粒子分散在

樹脂層之間,所以光線在經過擴散層時會不斷的在兩個折射率相異的介質

中穿過,在此同時光線就會發生許多折射、反射與散射的現象,如此便造

成了光學擴散的效果。而在機構上最主要的作用則是對上層光學膜與 TFT

面板提供一個支撐的作用。擴散板一般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與

聚碳酸酯(PC) 兩種材料為主,此兩種材料具有透光性的光學性質,將擴散

粒子混入此兩種材料來壓製出的平板,因具有擴散光線的功能,所以稱之

擴散板。

2.2.5 增亮板

增亮板 (BEF) 又稱稜鏡片或者聚光片,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藉由折射

和光線內部全反射,將來自擴散片四面八方散射的光集中用來提高面板正

面的亮度。由於光線從擴散板穿越射出後,光線的方向性變差,故利用增

亮板的稜角結構讓光線經由折射、反射來達到凝聚光而修正其光的方向。

其原理藉由光的折射與反射來達到凝聚光線、提高正面亮度的目的,以增

加光線自擴散板射出後的使用效益,使能整體的背光模組的亮度提高

60%-100%以上。

-11-
2.2.6 偏光轉換膜

背光模組中的偏光轉換膜是利用反射偏光板將可通過與不可通過的光

分離,然後利用反射板將反射回來的光轉換成可用的偏光。因在現有 LCD 液

晶面板設計中,對光源模組給予過濾掉 S-ray 平行光,允許 P-ray 光源通

過,並利用這單一的偏極態光來驅動或照明 LCD 液晶面板,產生所要的功

能。所以會在光線進入液晶面板前會先經過偏光板,此偏光板會有吸收掉

某一偏光方向的能量,而冷陰極管所產生的光為非偏極化光,在通過第一

片偏光板時,有一半以上的光能量會被吸收掉,使得光的使用效率非常差,

為解決這個問題須採用偏光轉換技術使光源做偏極態轉換[5] 。

-12-
2.3 相關文獻的探討

根據 Display Search 最新的 LED 背光源研究報告指出,2011 年大尺寸

液晶面板採用 LED 背光源面板出貨量,將超過冷陰極燈管(CCFL)背光源面

板出貨量,預計至 2013 年時,採用 LED 背光的面板滲透率將高達 74%,

2015 年的出貨量將成長到七億七千萬片。使用 LED 背光源液晶電視面板出

貨,將從 2010 年的 3 千 650 萬片,到了 2015 年將成長到 1 億 8 千 490 萬

片[6] 。

Display Search LED 背光源研究總監 Kevin Kwan 表示,毫無疑問地

LED 背光將主導 2015 年背光源市場。而對於整體背光源與面板供應鏈而

言,LED 背光源無論從市場或技術發展來看,是最值得發展的生意。為提

高 LED 背光源在液晶電視面板市場佔有率,廠商必須同時兼顧到產品性能

與成本競爭力。他並指出,有三個主要零組件將是左右產品成本的關鍵。

為 LED 晶片、導光板、增亮板。在液晶顯示器面板方面,同時考慮成本與

產品性能,為目前 LED 背光面板的主要瓶頸。特別是面板廠商,將著重在

18.5 吋到 24 吋範圍的液晶顯示器。Display Search 估計,26 吋以下液晶電

視使用 LED 背光源面板,由於成本價差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大部分採用液

晶顯示器面板,並且市場將會快速成長。在筆記型電腦的部份,LED 背光

源面板的滲透率相當高。一方面 LED 與 CCFL 背光源相比,由節能所創造

效益彌補了成本的增加,同時,側邊式(Side-View)背光大幅將低 LED 背光

-13-
源成本,以及高亮度(1,900-2,200 MCD)的白熾燈 LED 價格持續下滑。預估

2013 年使用 LED 背光源面板的筆記型電腦,將佔有 84%比率,而 2015 年

將成長到接近 95%。

LED 背光源成本過高一直是 LED TV 未能普及的最大障礙,但受惠白

光 LED 發光效率提升,LED 亮度更高,使用更少的顆數就可以達到相同的

亮度,再加上側入式背光源應用比例提高,設計上使用較少的 LED 數量,

促使 LED 成本降低,LED TV 與傳統 CCFL 背光 TV 的價差大幅拉近,尤

其在大尺寸 LED 具備發光效率高、環保、節能的優勢,長期而言發展趨勢

佳,不論是背光源、照明等應用都有相當顯著的成長空間,主要的門檻就

在成本較高,短期內難以普及,尤其是 LED TV 由於大尺寸面板需使用更

多的 LED 顆粒,再加上過去 LED TV 的發展為了追求更佳的畫面品質與色

彩飽和度,多採用直下式 RGB 設計,因此成本居高不下,相較於已發展成

熟的 CCFL 更是如此。

由於 LED 在低價 NB 的快速普及,廠商開始大量將側入式 LED 設計

導入 LCD TV 新機種,由於使用顆數更少,與傳統 LCD TV 的成本快速拉

近,同時機體設計也可以更加薄型化,有助於廠商提高售價,也增加消費

者採購意願,推升 LED TV 出貨量成長。雖然在成本考量下採用側入式較

有利,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隱憂,側光式背光技術會使得 LED 太密集,造成

散熱問題不容易解決,且 40 吋以上的大尺寸導光板製作難度高。都可能造

-14-
成製造成本的提高,目前韓系品牌廠商推出的 LED TV 價格仍然略為偏高,

也反映此一因素。不過根據廠商自家出貨目標與研究機構預估,LED TV 將

於 2010 年起大幅成長,出貨量上看 1,500 萬台,對 LED 需求也將同步推升。

若以 2010 年 LED TV 可達 10%滲透率來推估,對 LED 需求量將達 93 億顆,

相較於手機對 LED 年需求量 32.9 億顆而言,達 2.8 倍,對 LED 產業是相當

大的需求,將驅動未來 3~5 年產業成長。相對的,對於面板產業而言,LED

也成為未來最重要的關鍵材料之一,尤其是上游的 LED 晶粒,如何確保穩

定而高品質的供貨水準,以及充足的供應,還有降低成本的需求,都將成

為面板大廠的重要考量,產業的策略結盟與產能擴充,有機會成為未來 LED

產業的投資題材,另外,LED 散熱及導光板技術,將決定側入式 LED 背光

用於 TV 發展的成果,相關廠商亦將具備發展利基。LCD TV 由於單價較高,

價差較不明顯,LED TV 取代傳統 LCD TV 的機會也更大[7] 。

-15-
第三章 CCFL 背光模組的結構分析

3.1 概述

冷陰極燈管,英文簡稱 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為

TFT LCD 背光模組的關鍵零組件之一,發光原理和一般日光燈相似,除可

應用於螢幕、PDA、數位相機及手機等,如圖 3-1 所示,更是 LCD TV 不可

或缺的背光材料之一。冷陰極螢光燈管由於其具有燈管細小、結構簡單、

燈管表面亮度高、易加工成各種形狀,使用壽命長等特性。廣泛的應用於

各種廣告燈箱,螢幕以及背光源。如圖 3-2 所示。

圖 3-1 CCFL 背光模組應用在相機螢幕示意圖

-16-
圖 3-2 CCFL 背光模組應用在廣告看板示意圖

-17-
3.2 CCFL 背光模組的結構及原理

3.2.1 CCFL 結構光原理

冷陰極燈管屬於低壓水銀放電燈,是在玻璃管內壁塗有一層螢光體並

在螢光燈內部封入少量不活性氣體及微量水銀,此水銀原子放電中被電子

衝擊而產生紫外線,經螢光體轉變為可視光。當電源加入、放電開始,由

兩端直接加入高壓,使管內水銀電子與氣體原子相互衝擊產生紫外線,經

由紫外線踫到管壁螢光體轉換成可視光。其動作原理如圖 3-3 所示。由於冷

陰極燈管不使用燈絲,故無燈絲燒斷或摔斷問題,因此有非常可靠的使用

壽命。其中冷陰極螢光燈採用冷陰極代替鎢絲等熱陰極的低氣壓汞、稀有

氣體放電,具有高效率、低能耗、長壽命及長時間發光等優點,加以技術

發展較為成熟、穩定性佳;且發熱量低、管徑細小,故方便作為各種液晶

顯示螢幕的照明用光源[8] 。

圖 3-3 冷陰極管的動作原理示意圖

-18-
3.2.2 CCFL 物理特性

冷陰極管(CCFL) 是個密閉的氣體放電管,是靠水銀原子藉由氣體放

電的過程釋放出紫外光由燈管內表面的螢光物質吸收後釋放出可見光,當

給予燈管供電產生高壓時,燈管電極射出電子,由電極衝出的電子受電能

的影響而運動,因而獲得動能。當這些擁有相當動能的高速電子與管內惰

性氣體(又稱啟動氣體) 離子游離,當氣體離子撞擊水銀時,造成水銀原子

解離作用,此狀態下之水銀分子瞬間釋出所得的熱能外,其餘轉換成光能,

此時放出的能量即以紫外線放射出,此紫外線激發內管壁上之螢光體,螢

光體中的電子蓄存能量後瞬間又將其釋出,同時放出波長較長之可視光。

簡言之為藉螢光體的作用將可視範圍以外的紫外線轉換為可視光。故有以

下幾項特性[9]:

a. 電氣光學特性穩定

b. 配線容易

c. 低發熱量

d. 低成本化

e. 以線光源發光,光源比較均勻

f. 外形容易變更

-19-
冷陰極管的液晶背光燈的產品用途,一般有以下幾種:

a. 個人電腦、導航設施、遊樂設施。如圖 3-4 所示。

b. 各式掃描器及傳真機之光源。

c. 液晶背光用光源,儀器及光照明設備。

-20-
圖 3-4 CCFL 背光模組應用在導航設施和遊樂設施示意圖

-21-
3.3 CCFL 背光模組的設計挑戰

冷陰極燈管需要特定的電壓來啟動點燈,為求降低 RF 的干擾和提高冷

光燈的效率,對驅動器電路的效率和體積大小的要求是非常嚴苛的。這些

嚴苛的條件,需要一個高效率轉換電路和最佳化的電路整合技術才能滿足。

此外,平均輸出的電流必須能用來控制冷光燈的強度,而且 LCD 需要

一個可編程的低電壓,用來調整對比的效果。這些額外的電路,不管是使

用數位電路或多顆晶片來實現,都將造成元件數量的增加,嚴重影響 LCD

的體積大小和可靠度。尤其目前多燈管的運用,更使得效率與散熱以及各

燈管之間的平衡等問題更顯重要。

-22-
第四章 LED 背光模組的結構分析

4.1 概述

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是種光學半導體的燈源,由

含電洞之 P 型半導體與含電子之 N 型半導體結合成之 P-N 二極體,在 P-N

二極體兩端加上順向偏壓,電子與電洞流至接合面接合時放出能量而發光。

其動作原理如圖 4-1 所示。舉凡手機的螢幕光源、電子產品開關燈號、燈具

等,已是一種越來越趨勢的產品。其特點為體積小、聚光、發熱少、省能

源、反應速率快,故應用於電腦看板上其效果特佳。LED 資訊顯示系統, 最

常聽見可就是「跑馬燈」
、「電視牆」
,事實上 LED 資訊顯示系統,應用涵蓋

面非常廣泛,例:電腦字幕機、交通號誌、全彩電視牆、自動叫號系統、

環境監測系統等。也就是說它是一個結合電腦與 LED 顯示元件所展現出可

變式資訊系統。液晶顯示器己經廣泛的應用在平面顯示器上,而低耗電、

輕、薄、高影像品質是顯示器必備的要求,再加上綠色環保產品的趨勢,

發光二極體己逐漸取代冷陰極燈管,成為背光模組的主要光源。

圖 4-1 發光二極體的動作原理示意圖

-23-
4.2 LED 背光模組的應用

為提升最佳畫質的顯示品質,LED 背光技術加速被導入到液晶電視、

液晶監視器和筆記型電腦等產品,市場快速成長的主要原因在於其輕薄、

低消耗功率、光源穩定,及更為環保等產品特性,可提升附加價值並形成

市場區隔。因此 LED 背光源面板製造商及供應商必須緊密合作以拓展整體

市場。

一般而言,為了減少背光模組厚度的作法是將直下式的光源改成側光

式的光源,或者是採用 LED 當光源。LED 應用在顯示器背光模組具有綠色

節能、色彩飽和度高、壽命長、開關時間短等優勢下,一直被市場上需求

來替換傳統 CCFL 背光模組的最佳選擇。

LED 應用範圍相當廣,因 LED 具有輕薄短小、省電的優勢,使其在

小尺寸面板的應用上,市場的佔有率達到相當高的成果,如手機、數位攝

影機、相機等可攜式產品,而在中尺寸的應用方面,主要為車載顯示器、

可攜式的媒體播放器、如圖 4-2 所示、筆記型電腦及數位相框,大尺寸的應

用方面,如廣告顯示器和交通運輸螢幕,如圖 4-3 所示,雖然在中尺寸和大

尺寸 LED 的成本相較於 CCFL 來的高,但由於 LED 應用於顯示光源及背光

源具高色彩飽和度、快速啟動、無含汞成份及壽命長等優點,因此 LED 背

光模組將逐漸取代 CCFL 背光模組,成為往後背光模組發展的重心[10] 。

-24-
圖 4-2 LED 背光模組應用在車載顯示器示意圖

-25-
圖 4-3 LED 背光模組應用在廣告和交通運輸示意圖

-26-
4.3 LED 背光模組的特性

發光二極體(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具有體積小、壽命長、耗電量

小、反應速率快、耐震性佳、適合量產等特點,又能配合輕薄短小型化的

應用設備潮流,己普遍應用於 3C 產品之指示燈和顯示裝置上。LED 是通電

時可發光的半導體材料製成的發光元件,發光原理是將電能轉換為光,也

就是對化合物半導體施加電流,透過電子與電洞的結合,過剩的能量會以

光的形式釋出,達成發光的效果,屬於冷性發光。以下就 LED 背光模組的

特性整理如下:

a. 電壓:LED 使用低壓電源,供電電壓在 6-24V 之間,根據產品的

不同而有所差異,所以它是一個比使用高壓電源更安全的選擇,特

別適用於公共場所。

b. 效能:消耗能量比同光效的白熾燈(一般燈管) 減少 80%,且耐震、

耐壓、耐低溫、低噪音適合使用於低溫環境的燈具和醫療儀器的設

備。

c. 適用性:體積很小,每單位 LED 是 3-5mm 的正方形,如圖 4-4 所

示,所以可以製造成各種形狀的產品,並且適合於易變的環境。

d. 反應時間:啟動的時間其白熾燈的反應時間為毫秒,而 LED 燈的

啟動反應時間為奈秒。

e. 環保: 無有害金屬汞。

-27-
f. 顏色: 改變電流可以變色,發光二極體容易經過化學方式改變,調

整材料的結構,實現紅,黃、綠、藍、等多色發光。如小電流時為

紅色的 LED,隨著電流的增加,可以依次變為橙色,黃色,最後

為綠色[11] 。

g. 價格:LED 的價格比白熾燈昂貴,幾顆 LED 的價格就可以與一支

白熾燈管的價格相當。

-28-
圖 4-4 LED 每單位的外觀結構示意圖

-29-
4.3.1 LED 背光模組的設計挑戰

LED 的背光模組在設計上仍然有它需要努力的改善空間,因為 LED 是

點光源,所以其均勻性較差。需要再透過機構設計上的加強,如擴散片和

導光板的配合來讓光源的均勻度提昇,這都會使 LED 背光模組的材料成本

上升又加上 LED 本身的單價就較 CCFL 燈管的成本高,而導致消費者因價

格較高而降低了購買的意願,以上都是 LED 背光模組的業者需要再努力改

善的方向[12] 。

-30-
第五章 CCFL 與 LED 背光模組之差異

5-1 前言

在背光模組中的光源須具備高亮度和壽命長等特色,目前市面上背光

模組之光源主要以 CCFL 為主,均具備高亮度、高效率、壽命長等特色,

加上圓柱狀外形可做成 L 型、U 型等,並擁有良好的線光源特性,易與導

光板形成面光源,但其結構中含有水銀成份會造成環境污染,故己漸漸由

LED 取代,而 LED 的特點其擁有體積小、低耗電量、反應時間短等優點,

更重要的一點是不含任何危害環境之成份,但 LED 卻是以點光源形態發

射,所以要在導光板上投射成均勻的散佈面,CCFL 比 LED 容易,然而隨

著 LED 製程技術逐年提升,使用 LED 背光源的 LCD 己慢慢的被消費者所

接受,相信未來將會以 LED 為背光源來取代傳統的 CCFL 光源[13] 。

5.2 CCFL 與 LED 背光模組之比較分析

本章節將針對 CCFL 背光模組和 LED 背光模組的電性功能、壽命時

間、材料成本以及體積大小等各項特性,制作一比較表格,如表 5-1 所示,

來區分兩者之間的差異性。

-31-
表 5-1 CCFL 和 LED 背光模組之差異比較表

項目 CCFL LED

光源型態 線光源 點光源

反應時間 慢(5ms) 快(2ns)

厚度 厚(約 11mm) 薄(約 4mm)

重量 重 輕

光源數量 少(16 支) 多(180 顆)

使用壽命 短(60k/hr 以上) 長(10k/hr 以上)

成本 低(約 50 美元) 高(約 250 美元)

輝度分布 出光能量均勻 應用光學網分散光源

耗電量 高 低

色域 窄 (NTSC70~80%) 寬 (NTSC >100%)

色溫 固定 可調

綠色環保 含汞(4mg) 無汞(符合 ROHS 規範)

散熱難度 低 高

-32-
5.3 CCFL 與 LED 背光模組之優勢與劣勢

液晶顯示器己經廣泛的應用在平面顯示器上,而低耗電、輕薄化、高

影像品質是顯示器必備的條件,再加上綠色環保產品趨勢,發光二極體己

逐漸取代冷陰極燈管成為背光模組的光源。使用 LED 做為液晶顯示器背光

源有許多 CCFL 所沒有的優勢,如較輕薄、無水銀、壽命長和色彩飽和度

較佳;但也有劣勢,如成本較高、均勻度較差,如表 5-2 所示。但這些劣勢

在不久之後將會逐一解決,所以 LED 背光源的產品會逐漸增加[14] 。

由於 LED 發展技術越來越成熟,發光效率越來越高,價格也漸漸的

降低,而 LED 屬於固態光源,對環境不會造成污染,使得 LED 背光在未來

將取代 CCFL 成為新一代的背光源。而背光模組的尺寸愈大,冷陰極燈管

也愈長,內部的阻抗分佈差異也變大,而導致各燈管之間的平衡更加不好

控制。更重要的是 CCFL 因內部成分含有重金屬,會造成環境的嚴重污染

己被許多國家列為禁止使用之光源,所以 LED 有著許多優於 CCFL 光源的

特點,相信未來背光源將會是以 LED 為主流。

-33-
表 5-2 LED 相對於 CCFL 的優劣勢表

優勢 劣勢

無水銀,符合環保需求 以點發光為光源

壽命長,噪音低 MTBF 均齊度差

耗電量少 材料成本高

快速啟動 燈源數多

低發熱,耐震耐壓 散熱慢

色域寬,色溫可調

光的指向性高

體積小,輕薄化

驅動電壓低

-34-
5.4 CCFL 與 LED 背光模組之特性比較

由於液晶顯示器在這幾年成長快速、需求量增加,至今仍使用冷陰極

燈管作為背光源,但其技術較目前發光二極體的色彩性偏低及材料中含

汞。不利於環保,而且在亮度及色彩表現上未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近年

來全球各大面板廠及背光模組廠積極研發,以發光二極體(LED)來當作背光

模組。

LED 背光模組產品構造與一般背光源構造相似,唯一不同處在光源部

份使用 LED 取代 CCFL。另外還有壽命長且不需要 inverter、啟動快速、耐

震性較佳等優勢。而且 LED 為點光源,未使用汞等有害物質,更受到歐美

等先進的國家所採用,根據歐盟法規制定(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 ROHS 電機電子產品之危害物質限定指令) 決定於

2006 年 7 月 1 日起停止進口含有四種重金屬(鉛、鎘、汞、六價鉻) 及溴化

阻燃劑等物質進入歐盟市場,因此更加速了 LED 背光模組取代 CCFL 背光

模組的趨勢。

以 CCFL 背光模組和 LED 背光模組二者來比較可得知,LED 背光源

在色域、驅動電壓、壽命、省電性及環保議題上均優於 CCFL 背光源。雖

然 LED 背光源有諸多優點,但也有其缺點,首先是散熱問題會比 CCFL 嚴

重,此外 LED 屬於點型光源,與 CCFL 的線型光源相較下更難控制光均勻

性,為了提高光均勻性,必須對生產出來的 LED 進行特性上的精挑細選,

-35-
將大量特性一致(波長、亮度) 的 LED 用於同一組背光中,這也就是所謂的

LED 分 bin 的問題,也是 LED 成本比較高的原因。

然而,輕、薄、省電、環保為市場的趨勢也是消費者未來的需求,由

於發光二極體(LED) 的色彩飽和及無環保的污染問題,使其有充分的理由

來取代冷陰極燈管,而且 LED 背光模組的產品厚度也遠遠的比 CCFL 背光

模組來的輕、薄許多,更何況 LED 背光模組可以比 CCFL 背光模組更省電

30%以上,隨著 LED 效率的提升,將來會更省電。我們也期許未來技術成

熟後與大量生產來降低成本,符合消費者所期待的價格,這樣才是 LED 背

光模組的競爭力所在[15] 。

-36-
第六章 結論

6-1 結論與未來發展方向

隨著面板終端應用產品發展新趨勢的不斷更新,背光模組廠商需不

斷的進行自身技術之提升來維持競爭力和因應各種尺寸的需求,目前市面

上在小尺寸(10 吋以下) 和中尺寸(10 吋~20 吋) 的背光模組漸漸以 LED 來

當作背光源進而取代 CCFL,在大尺寸(20 吋以上) 方面,針對使用的燈管

增多問題而發展出新的整合光學板來補足背光模組的光源問題,都一再的

反映出市場對 LCD 螢幕的需求是往環保、高亮度、輕薄化的方向發展[16] 。

由於日後背光模組之 LED 光源將勢必取代 CCFL 光源,因為 LED 光源

目前的缺點在未來都可一一的解決,如在第四章提及 LED 是以點發光為光

源的缺點,目前也己設計出新的反射板和擴散片來改善 LED 是以點發光的

缺點。至於 LED 的背光模組成本較高的問題在 LED 業者努力的提升本身

LED 的零組件材料和開發出更高亮的 LED 發光晶體後,己明顯的減少 LED

的數量也相對的減少了材料的費用。這一而再的發展方向都符合消費者在

LCD 螢幕的需求趨勢。

至於在第五章提及的 CCFL 背光模組的劣勢,在未來環保意識的抬

頭,對於 CCFL 的液態發光型態就較 LED 的固態發光型態比較不環保也比

較不被市場接受,更別提體積大、高耗電和高噪音等相關的缺點,都是 CCFL

背光源將被取代的原因,也是 CCFL 背光模組業者需努力快速改善的課題。

-37-
液晶顯示器在未來的應用會越來越廣,在各種環境下都有不同的應

用,甚至也會使用在戶外的需求上,所以必須考量到各種氣候條件與環境

的影響,在背光模組需求上的條件也逐漸的往高壽命、耐震性高,低污染

和高亮度的方向發展。完全符合文中對 LED 背光模組的分析和優勢。然而

無論是 CCFL 背光模組或者是 LED 背光模組,只要是符合市場的發展趨勢

和滿足消費者使用上的需求者都是好的背光模組設計,也是我們背光模組

業者所努力的目標。

-38-
參 考 文 獻

[1] 金仲仁,金炬獎選拔參選資料,晶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11

年 8 月。

[2] 金仲仁,小巨人獎選拔參選資料,晶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10

年 7 月。

[3] 周坤良、郭定豪,背光模組簡介,晶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2007

年 5 月。

[4] 張聖梓,台灣 LCD 產業關鍵零組件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

工程管理學系工程管理組,碩士論文,2006 年 6 月。

[5] 陳建榮,背光模組之發光源構造,晶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2

年 11 月。

[6] 陳美佳,LCD 背光模組之光學性質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化學

工程與材料工程系,碩士論文,2010 年 7 月。
[7] 金仲仁,液晶顯示器之背光模組,晶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0

年 10 月。

[8] 馮華,冷陰極管(CCFL) 原理與製造技術,初版,全華科技圖書出版社,

台北, 2007 年 2 月。

[9] 賴明輝,LCD 背光模組光學性質之分析,崑山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碩士

專班,碩士論文,2008 年 6 月。

-39-
[10] 陳俊河,探討 LED 背光模組製造的主要因素,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

碩士學程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 年 6 月。

[11] 王昌偉,LCD 顯示器背光模組之設計與模擬,大葉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碩士論文,2005 年 6 月。

[12] 林雅蘭,LED 背光模組設計,國立中央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碩

士論文,2009 年 7 月。

[13] 林裕凱,LED背光模組散熱架構之效益研究,中華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7月。

[14] 張紋祥,LCD背光模組產業競爭優勢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國際高階

經營學程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6月。
[15] 康勝傑,台灣 LED 背光模組產業競爭優勢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科技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年 6 月。

[16] 吳建忠,LED 背光模組應用於大尺寸 LCD 之研究,聖約翰科技大學自

動化及機電整合研究所機械組,碩士論文,2010 年 6 月。

-4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