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治阑尾炎秘方(方 4 首)

关键词:授权模式:无限制 阅读次数:238
上一篇   治乳糜尿秘方(方 4 首)
下一篇   治胆道感染秘方(方 2 首)

治阑尾炎秘方

89.1 肠痈汤

【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①生大黄(后下)、蒲公英各 15 克,冬瓜仁 30 克,桃仁 12 克,丹皮 9 克,皂角刺 12 克,芒硝 6 克


(冲服)。②生大黄,丹皮各 9 克,冬瓜仁 30 克,桃仁 9 克,芒硝 6 克(冲服)。

【用法】方①每日 1~2 剂,水煎服,日服 2~4 次。方②可每月服三四剂,持续 3 个月。

【功用】清热泻下。

【主治】阑尾炎(急性用方①,兼治阑尾脓肿;慢性用方②)。

【加减】方①加减:阑尾脓肿去芒硝,同时配合针灸疗法,针刺阑尾穴(双侧),用泻法深刺之,运针一二十
分钟,接电针机半小时,再留针 1 小时,每日 1 次,连刺 3 天。又外敷法:方用三黄散外敷,用蜂蜜适量
加水调匀,敷患处,药干即换。

方②加减:痛甚加蒲公英,或田七末;热甚加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出现包块(阑尾脓肿)加皂角刺;虚
人于后期酌加党参或花旗参以扶正。

【疗效】随证选用,疗效颇佳。

89.2 清热消炎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生石膏、金银花、冬瓜仁各 30 克,连翘 20 克,知母、山栀子、乌药各 10 克,生地榆、滑石各 12 克,


丹皮、桃仁各 10 克,败酱草 30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2 剂,日服 2~4 次。

【功用】清热消炎,消肿止痛。

【方解】急性阑尾炎多由肠内积聚,郁而化热,湿热熏蒸而成热毒,故肿暴发而痛剧烈。热蒸于外则发高烧
此方退烧止痛,功效颇速。方用石膏、知母清阳明之热,内可以消肿,外可以退烧;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而消肿痛;生地榆、败酱草凉血消肿而治恶疮;冬瓜仁为肠痈要药;山栀子、滑石祛湿热而疗疮疡;丹皮、
桃仁活血凉血而消肿毒;乌药理气散郁以止痛;酒军、瓜蒌清理肠胃,肠胃秽污清除而无蒸发生热之机,
则肿易消而痛自止;竹茹清胃止呕。一般服药一二小时即能止痛。

【主治】急性阑尾炎。

【加减】大便燥结,加酒军 9 克,瓜蒌 30 克,甚者加元明粉;呕吐加竹茹 20 克;如痛已缓解,阑尾部有包


块,加茜草 12 克,山慈菇 10 克,乳香、没药各 5 克。

【疗效】多年使用,屡获奇效。

89.3 化瘀消炎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五灵脂、蒲黄各 9 克,乳香、没药各 6 克,赤小豆、元胡、川楝子、乌药、桃仁各 10 克,赤芍 12 克,


败酱草 30 克,冬瓜仁 15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功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解】慢性阑尾炎,多由饮食失调,或食后奔走,大肠运化紊乱,气血凝滞而致右下腹痛,治以活血化
瘀为主。故方用五灵脂、蒲黄、乳没、桃仁、赤芍活血化瘀以止痛;赤小豆清热消肿而排脓毒;川楝子、元胡、
乌药理气散瘀;山慈菇、冬瓜仁消痈肿;败酱草破瘀散结;三棱、莪术化瘀软坚,合之共奏活血化瘀,消
肿止痛之功。

【主治】慢性阑尾炎。

【加减】如有肿块,加山慈菇 10 克,三棱、莪术。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89.4 新备急丸

【来源】金如寿,《经验方》

【组成】巴豆霜、生大黄末各 8 克,生黄连末 14 克。

【用法】上药共和匀,装入肠溶液胶囊,每粒 0.3 克。每次服 2~3 粒(成人量),温开水送下,一般连服 3 天。

【功用】通里攻下,清热解毒。
【方解】方中巴豆霜峻下逐瘀;大黄泻热毒、行瘀血、荡积滞;黄连清热消炎解毒。三药合用,作用迅速,用
之得当,可取速效。

【主治】各种类型阑尾炎,尤其对急性阑尾炎(瘀滞型)、急性蜂窝组织炎及慢性阑尾炎(蕴热型)有良效。

【加减】如体温过高,可用金银花 30 克煎水,待冷后送服本丸。

【疗效】临床屡用效佳,服药后一般 4 小时左右开始排便,随之热退痛止。

【附记】如服药后 4 小时不排便的,可再服 1 次。药后腹泻不止,可口服 5%颠茄合剂 20 毫升,或用硫酸阿


托品 0.3~0.5 毫克肌肉或皮下注射。

89.5 阑尾脓肿方

【来源】金如寿,《经验方》

【组成】红藤、败酱草各 30 克,当归尾 9 克,皂角刺 15 克(或用炮山甲 9 克),大黄 15~24 克(后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重症日 2 剂。

【功用】清热解毒,化瘀排脓,通里消积。

【方解】方中红藤活血通络、解毒;败酱草清热消炎、散瘀排脓;当归尾活血祛瘀;皂角刺活血消肿;大黄
攻下泻热、通下消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化瘀排脓、通里消积之功。

【主治】阑尾周围脓肿。

【疗效】临床屡用,确有良效。

89.6 阑尾化瘀汤

【来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组成】川楝子、金银花各 15 克,延胡索、牡丹皮、桃仁、大黄(后下)、木香各 9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服。

【功用】行气活血、清热解毒。

【方解】方中川楝子、元胡、木香行气止痛;金银花、牡丹皮清热消炎;桃仁、大黄化瘀解毒。本方是由《金匮
要略》的大黄牡丹皮汤加减化裁而成,其消炎止痛作用较原方更胜一筹。
【主治】阑尾炎(气血瘀滞型),症见阑尾炎初期,发热、白细胞正常或很高,腹痛局限,压痛仅见于右下腹,
有反跳痛。

【加减】便秘甚者,加芒硝 9 克(分冲);恶心呕吐,加竹茹、半夏各 9 克;血聚成块者,加红藤 30~60 克。

【疗效】黑龙江哈尔滨医科大学二院普外科验证观察,结果:共治疗 210 例,治愈者 192 例(占 91.4%),无


效者 18 例(占 8.6%)。主要适用于瘀滞型阑尾炎,临床热象不显著,如不寒不热,或仅有微热,脘腹胀闷,
嗳气纳呆,恶心反胃。气滞重者则腹痛绕脐走窜,血瘀重则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或出现肿块。大便正常
或秘结、尿清或黄、脉弦紧或涩或细。舌苔白,舌质正常或有紫斑。

【附记】本方为天津南开医院经验方。

87.7 阑尾清解汤

【来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组成】金银花 60 克,大黄 25 克,蒲公英、冬瓜仁各 30 克,牡丹皮 15 克,川楝子、生甘草各 10 克,木香


6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功用】清热解毒,攻下散结,行气活血。

【方解】方中金银花、蒲公英消炎解毒;丹皮凉血活血;冬瓜仁化瘀排脓;川楝子、木香行气止痛;大黄攻
下泻热;甘草解毒。又因病势急剧,热毒较重,故用大剂量的药物围歼之,顿挫热毒上炎之势,故取效颇
速。

【主治】急性阑尾炎(热毒期),症见发热恶寒(或不恶寒),面红目赤、唇干舌燥、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痛拒
按、腹肌紧张、大便秘结,舌尖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洪或滑数。常用于急性阑尾炎,伴有局限性或弥漫性
腹膜炎、阑尾周围脓肿、肝脓肿、盆腔及膈下脓肿。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附记】本方为天津南开医院经验方。

89.8 红藤汤

【来源】倪和宪,《光明中医》(3)1988 年

【组成】红藤 60~90 克,紫花地丁 15~20 克,蒲公英、金银花各 15 克,连翘、丹皮各 10 克,桃仁 6~10


克,赤芍 10 克,冬瓜子 15 克,炙乳没各 3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2 剂,频服。使药液在体内保持一定浓度,有利于迅速控制炎症的发展,缩短疗程。

【功用】清热败毒,消痈散结,活血定痛。

【方解】本方为仲景大黄牡丹皮汤去硝、黄,合景岳红藤煎加减而成。方中以红藤为主药,用以清热败毒,
消痈散结;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银花、连翘以协助红藤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桃仁、丹皮、赤芍、乳香、没药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定痛,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变炎性病灶;冬瓜子化痰排脓消痈,为内消
之要药。合而用之,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活血定痛之功。全方以清热解毒为主,活血散瘀为辅,有相
辅相成之妙用。方中活血化瘀药剂量宜小不宜大,必须在大剂量清热解毒药足以控制炎症发展的前提下配
合应用,方能收到如期的效果。反之,活血化瘀药用量过大,清热解毒药量不足,不仅不能取效,反而有
扩散病灶之危害,切宜注意。本方药性平和,疗效迅速,在临床运用中,尚未发现其副作用。

【主治】肠痈(阑尾炎),不论未化脓或已化脓者,或阑尾炎穿孔形成局限性腹膜炎者。

【加减】阑尾炎穿孔形成局限性腹膜炎者,应配合四环素滴注。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甚佳。

89.9 加减双合汤

【来源】沈炎南,《光明中医》(3)1988 年

【组成】生大黄 6 克,牡丹皮 9 克,桃仁 6 克,冬瓜仁、薏苡仁、败酱草各 12 克,金银花 9 克,蒲公英 12


克,当归、赤芍各 9 克,红花、广木香各 6 克,川楝子、延胡索各 9 克,制没药 6 克。

【用法】上药用水 3 碗,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服。

【功用】清热解毒,行气祛瘀,消痈止痛。

【方解】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妇女重身,毒之何如?”、“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本方由大黄牡丹皮
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而成。方用薏苡、败酱加金银花、蒲公英,渗湿利水,清热解毒以助大黄荡涤湿热
而拔痈毒;以牡丹皮清血中之伏火,加当归、赤芍、红花以助桃仁活血,破血中蓄瘀,更加木香、川楝子、
延胡索、没药行气止痛,冬瓜仁直达病所,排除败浊,恢复生肌,使恶血外泻,痈毒内消。合而用之,共
奏清热解毒、行气祛瘀、消痈止痛之功。

【主治】妊娠肠痈(慢性阑尾炎)。

【疗效】疗效显著。服药后多安渡危证。不仅保了大人,亦保了胎儿,“有故无殒,亦无殒也”诚非虚言。

89.10 金蒲汤
【来源】朱日升,《江西中医药》(2)1988 年

【组成】金银花、蒲公英、冬瓜子各 30~60 克,大活血 15~30 克,木香 6~10 克,生大黄 10~20 克(后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 2 剂,分 4 次服,每 6 小时服 1 次。轻者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功用】清热利湿、行气活血、通里泻下。

【方解】《诸病源候论》云:“肠痈者,……使邪气与营卫相干,在于肠中,遇热加之,气血蕴积,积聚成
痈,热积不散,化而为脓。”《外科正宗》也云:“夫肠痈者,皆湿热瘀血流入小肠而成也。”病为湿热壅
遏肠腑,故本方重用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冬瓜子渗利湿邪,使湿热分消;以木香理气化滞;大活血
活血祛瘀,使瘀滞得化;再根据“六腑以通为用”、“通则不痛”的原理,用生大黄泻热、逐瘀、通便,引
导湿热脓毒之邪从肠道排出体外。合而用之,具有清热利湿、行气活血、通里泻下之功。

【主治】各种类型急性阑尾炎。

【加减】小儿剂量酌减。如热盛便秘者,加芒硝;气滞痛甚,加川楝子、炒枳壳;湿盛苔腻者,加白花蛇舌
草、薏苡仁;合并脓肿者,加败酱草、桔梗,或赤芍、桃仁,甚至加三棱,莪术。

【疗效】治疗 25 例,其中辨证分型为瘀滞型 5 例,成脓型 14 例,脓溃型 1 例,脓肿型 5 例。全部临床治愈。


有 2 例曾有复发,仍用本方治愈。疗程最短 3 天,最长 12 天,平均 7 天。

【附记】阑尾周围脓肿,加用余氏消炎镇痛膏和芙蓉软膏(1∶1)和匀外敷局部,有较好的镇痛作用,药膏要
敷得厚一些,大一点。必要时配合穿刺抽脓。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