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Diversonics - book - 電子版72ppi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1

目錄

當 代 精 選 Contemporary Selection
20 《蝴蝶蘭》 Butterfly Orchid
24 《混沌.誕生》 Born from Chaos
28 《雙子節拍》 Twin Beats
32 《病 ²》& 《荒蕪之歌》 Illness & Songs of Desolation
2

電 影 音 樂 會 Concert Films
36 《戀愛與義務》 Love and Duty
40 《瘋狂的一頁》 Une page folle

舞 蹈 之 聲 Sounds of Contemporary Dance


44 《黑洞博物館 + 身體瀏覽器》 Black Hole Museum + Body Browser
48 《 桑 步 2021 》 Sunboom 2021
52 《異相共存》 Co-Existence
56 《光之所向》 The Sun

展 演 裝 置 Installations and Performance


60 《 失 眠 寫 生 簿 (2020/2021)》 The Insomnia Sketchbook (2020/2021)
64 《悸動響 2.0 》 Throbbing Sonic 2.0
68 《等晶播種》 Crystal Seeding

校 際 單 元 Academy
72 《聲,波》 Sound Waves
76 《跨越》 Crossing
80 《大兵的故事》 The Soldier's Tale
84 《後花園 I I -聲光對位》 Post Garden II - Counterpoint
88 《微響》 Micro-Sounds

91 講 座 資 訊 Talk
preface The biennial C-LAB Sound Festival: Diversonics originated in 2019; 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 and IRCAM Centre-Pompidou co-founded C-LAB Taiwan Sound Lab (TSL) and


launched the 1st C-LAB Sound Festival to explore the diverse dimensions and infinite
possibilities of contemporary sound art and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through audacious
cross-domain connections and intens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llowing more than
two years of practice accumulation, artistic experimentation, education and promotion,
software/hardwar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industr y-academic collaboration, a
blueprint is gradually drawn for exploring diverse facets of soundscape and engaging
actors in relevant fields to jointly forge a network involving acoustics, technologies, arts,
humanities, and social life.

Continuously evolving expressions in contemporary art that challenge and extend the

兩 年 一 度 的「 C-LAB 聲 響 藝 術 節:Diversonics」 緣 起 於 2019 年, 「 臺 灣 當 代


human perception and boundaries between media have emerged via the ever-changing

文 化 實 驗 場 」(C-LAB) 與 「 法 國 聲 響 與 音 樂 研 究 統 合 中 心 」(IRCAM Centre-


contemporary high-end technologies and new media. On the basis of novel technologies,
composers and sound artists experiment with and refine intangible yet ubiquitous sounds by
Pompidou) 成 立 臺 灣 聲 響 實 驗 室 後 , 推 出 首 屆 C- L AB 聲 響 藝 術 節, 藉 由 大 膽 的 innovating approaches of instrumental performance or discarding the role of instrumental
跨界聯結、緊密的國際合作,探索當代音樂聲響藝術及技術應用的多元向度和無 music to break the established frames of "melody" and "harmony" in music, forming
限可能。歷經兩年多的實踐累積、創作實驗、教育推廣、軟硬體技術運用及產學 infinite and expansive resources of acoustic data in virtual spaces, thereby reconstructing

合作,逐漸 擘劃出探研聲景多樣面貌的藍圖,並激勵各界參與投入,共同打造音 spatio-temporal relations of sound and expanding the behavioral and perceptual realm

樂聲響、科技、藝術人文與社會生活的網絡連結。
of "listening". In the context of vigorous mutations in cross-domain technology-based art,
the 2nd C-LAB Sound Festival: Diversonics in 2021 upholds the spirit of sound innovation
and experimentation, assisting and linking cross-disciplinary co-production projects; for
透過日新月異的當代高端科技,當代藝術持續蘊生出挑戰、擴延人類感知與媒材 its five programs, Contemporary Selection, Film Concerts, Sounds of Contemporary Dance,
界限的變貌。針對無形無質、卻無所不在的聲音,作曲家、聲音藝術家亦透過各 Installations and Performance, and Academy, artists and teams were invited to co-produce 18
式 新 技 術 予 以 實 驗 琢 磨, 開 創 嶄 新 的 器 樂 演 奏 法 或 揚 棄 器 樂 的 角 色, 突 破 音 樂 repertoires, totaling more than 90 individual works. Artists and performers from various fields

「旋律」、「和諧」的既定框架,於虛擬空間形成了無垠廣闊的聲響資料聲源,
manifest the diversity of cross-domain contemporary music and sound art, and provoking

由此重新建構聲音的時空關係,拓展「聆聽」行為與感知疆域。在跨界科技藝術
indefinite new forms and content of performance.

蓬 勃 變 異 的 脈 絡 中,2021 年 第 二 屆「C- L A B 聲 響 藝 術 節:Diversonics」 除了秉 Despite the pandemic in the past two years which affected actual exchanges and visits
持聲音新創、實驗的精神,亦協助、媒合各項跨域共製計畫,推出「當代精選」、 planned with IRCAM, online interactions remain uninterrupted. Meanwhile, technology allows
「 電 影 音 樂 會 」、「 舞 蹈 之 聲 」、「 展 演 裝 置 」、「 校 際 合 作 」 等 五 大 單 元, 邀 international co-production, artistic exchanges, talent incubation, and online programs/

請藝術家、團隊合作共製,推出 18 組作品,包含 90 多位各類創作者、演出者參與, forums to continue via remote communication. The sudden shift has accelerated and

展現當代音樂與聲響藝術的跨域創作多樣性、激盪出難以界定的新展演形式內容。
enhanced intervention of technology and virtual worlds in reality, leading to re-examination
and reflection on future living patterns. Artists also probe this unpredictable, indefinable,
flowing, and changing reality through creative practices, leading people to discover and enjoy
即使近兩年的疫情影響了原先規畫 IRCAM 實體互訪交流,但線上互動仍不曾間斷, a process of passion about life.
亦拜科技之賜,讓國際共製、創作交流、人才教育、線上節目 / 論壇以線上遠距交
流 模 式 持 續 進 行。 這 場 突 然 的 驟 變, 也 加 快 了 科 技、 虛 擬 世 界 高 量 介 入 現 實 的 速 Here, I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artists/teams, collaborating organizations, co-organizers, and

度,人類將重新詰問、省思未來的生活模式,藝術家亦探察著這難以預知、界定、
sponsors for their substantial support fearlessly realized in this difficult moment of pandemic.

且流動變幻的現實,繼續透過創作實踐,引領人們發掘、享受生命感動的過程。
Hopefully, the audience will experience a renewal of perception and immerse in the feasts of
diversified music and sounds, joining us and the artists in steady innovations amid the crisis.

於 此, 感 謝 各 創 作 者 / 團 隊、 合 作 單 位、 協 辦、 贊 助 單 位 鼎 力 支 持 , 在 艱 難 時 期
不畏疫情、相挺到底。期待大家重新開啟感知,浸淫於這一系列多元的音樂聲響
盛宴,與我們及創作者共同在危機中續創新局。

HSIEH Tsui-Yu
謝翠玉/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執行長 Executive Director of Taiwan Living Arts Foundation
多向度時代,複式音場發聲

2 0 2 1 年 C - L A B   聲 響 藝 術 節 的 標 題 「 DIVERSONICS」 , 意 指 多 樣 性 聲 響 。 本
屆 藝 術 節 展 演 內 容 共 分 為「 當 代 精 選 」、「 電 影 音 樂 會 」、「 舞 蹈 之 聲 」、「 展
演裝置」、「校際單元」。「當代精選」中,《蝴蝶蘭》以鋼琴家盧佳慧的

2021 聲 響 藝 術 節
作曲結合畫家江賢二作品,再創作成立體動畫,構成一場跨界演出,巧妙的
抽象╱具象演出,獲得國際各大獎肯定。那娜擊樂二重奏《混沌 ‧ 誕生》除
了 演 出 巴 西 作 曲 家 布 薩 ( Rodrigo Bussad) 擊 樂 連 篇 作 品 《 混 沌 》 ( KHAOS)
中兩首純器樂的短曲,特別為本屆藝術節演出兩首新創當代音樂曲目:楊祖
垚的《主題標籤後記》及陳家輝的《微不可察的擾動》。《主題標籤後記》
探討片段記憶經集合重新排列組合,過往回憶於大腦中重新塑形,人的腦海
記憶重整功能是否可被機器取代?《微不可察的擾動》呼應人類面對這場疫
情 的 情 境 寫 照 ,刻 劃 人 類 如 何 與 病 毒 共 存 並 逐 漸 修 復;透 過 細 微 聲 波 的 重 疊 、
產生迷幻音色,堆疊出電音與現場實體打擊的厚度聲響。雙子二重奏將演出
數首結合電音搖滾、魔幻與極簡主義不和諧的當代曲目,來反饋當下渾濁矛
虛實稜鏡映照軀體存滅 盾卻需邁步向前的情狀。此外,本單元包括兩件當代新創純音樂作品:作曲
家陳立立的《病 ²》用音樂建構出人的焦慮與多夢情狀,探討音樂與情緒連結
這兩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衝擊,迫使人類必需面對不確定的、可能隨時更動規 關係。作曲家羅芳偉的《荒蕪之歌》則寄寓詩句轉譯成音樂,詠嘆生命的存
範標準的生活,人類必需透過科技、虛擬空間執行線下實體低接觸行為,於虛擬 在意義。
空間進行大量的遠距溝通交流,而這場劇烈變革讓我們意識到:面對病毒,全球
社會正在重構、梳理未來世界的新格局,自經濟、社會、國際地緣政治、自然環 「電影音樂會」呈現法國「聲響與音樂研究統合中心」(IRCAM Centre-Pompidou)
境、科技,以至於個人的生活、心理、精神層面等均受到影響。而藝術創作者如 委 託 日 本 作 曲 家 平 野 真 由 (Mayu Hirano) 為 日 本 已 故 導 演 衣 笠 貞 之 助 的 經 典 默
何 從 這 變 幻 不 定 的 洪 流 中, 檢 視 我 們 所 生 存 的 當 代? 創 作 媒 介、 技 術 工 具、 展 片「 瘋 狂 的 一 頁 」 創 作 的 全 新 樂 作, 以 日 本 能 劇 音 樂 結 合 電 子 三 重 奏 編 制, 讓 音
陳部署如何呼應人類正擺盪的現實與虛擬之間?在由速度主導的當代,是否正如 樂 與 影 像 互 織 成 一 幕 幕 夢 幻 與 現 實 交 錯 的 意 識 流。 與 國 家 電 影 及 視 聽 文 化 中 心 合
《消失的美學》( Esthétique de la disparition)作者保羅.維希 留(Paul Virilio) 作 的「 戀 愛 與 義 務 」 影 音 新 創 作 品, 甄 選 出 劉 蕙 雯、 林 煒 傑, 並 邀 請 王 思 雅 為 影
所論:面對科技及虛擬的統治與入侵,人體將逐漸衰亡? 片 創 作 新 曲, 並 搭 影 像 後 製 , 讓 作 品 全 然 重 現 另 一 種 影 音 呈 現, 探 索 音 樂 與 影 像
互動關係,影音層次堆疊、呼應,為老電影賦予新生命。
音樂╱聲音藝術的創作演化至今,已發展出因應各個時代、歷史脈絡、文化
殊異的多元表述、呈顯面貌,可大略分為當代音樂承古典音樂演繹發展,以 「 舞 蹈 之 聲 」 呈 現「 蘇 文 琪 × 一 當 代 舞 團 」 的《 黑 洞 博 物 館 + 身 體 瀏 覽 器 》 階
及 聲 音 藝 術 承 媒 體 科 技 、 當 代 藝 術 等 多 支 脈 絡 【註】, 兩 大 區 塊 內 仍 有 十 分 龐 【註】
林 其 蔚 於《 超 越 聲 段 性 作 品, 結 合 立 體 聲 場 Ambisonics 系 統, 搭 配 W FS 系 統、 舞 蹈、VR 影 像,
雜相異、卻彼此交融的派別、系統分流。但我們深知,其概念並非建立主、 音 藝 術 》( 藝 術 家 雜 誌 出 提 問 身 體、 舞 蹈 及 重 力 的 關 係; 在 部 分 哲 學 思 想 認 定 「 身 體 」 將 消 失 的 現 狀 中,
客 觀 的 二 元 對 立, 而 是 期 冀 增 拓 人 類 聆 聽 的 感 知 能 力, 以 及 對 新 音 樂 聲 響 版)中,予以詳盡論述。 編 舞 家 反 用 各 種 新 穎 技 術、 機 器 載 具, 思 索 肢 體 演 出 的 虛 實 差 異 感, 及 作 品 與 觀
美 學 的 賞 析。 新 世 代 的 作 品 不 再 侷 限 於 既 定 框 架; 當 代 音 樂 創 作 不 必 然 需 眾 新 的 距 離 關 係 - - 人 類 身 體 真 將 消 融 於 科 技 ╱ 機 具、 迎 向 後 人 類 時 代? 許 程 崴
配合器樂演奏,聲音藝術創作亦可跨界結合戲劇、舞蹈和各類影像。音樂聲 製 作 舞 團 的《 桑 步 2021》 由 作 曲 家 鄭 伊 里 及 現 場 音 樂 演 奏 家 吳 欣 澤 共 創 執 行,
響 的 創 造 與 聆 聽 緊 扣 著 時 空 結 構 編 排, 當 代 創 作 者 解 構、 重 組 聲 音 時 空 關 結 合 現 場 電 音 及 舞 蹈 演 出, 探 討 生 命、 存 在 視 界 及 告 別 的 哲 學; 若 身 體 真 可 被 取
係, 再 透 過 新 技 術 虛 實 時 空 轉 承 傳 遞 予 觀 ╱ 聽 者, 聆 聽 經 驗 於 是 擴 大 涵 蓋 代, 靈 魂 呢? 此 外, 與 臺 中 國 家 歌 劇 院 的 兩 件 共 製 作 品 是 由 兩 位 新 秀 嫁 接 作 曲 家
身 體 感 、 浸 溺 感 、 速 度 感 、 方 向 性 等 複 向 知 覺 。 2021「C-LAB 聲 響 藝 術 節 : 共 同 新 創:《 異 相 共 存 》( 洪 翊 博、 謝 賢 德 ) 及《 光 之 所 向 》( 田 ⼦ 平、 郭 立
Diversonics」 集 結 多 位 ╱ 組 藝 術 家 的 跨 域 創 作 實 驗 計 畫 , 面 對 這 空 前 嚴 峻 的 威 ) 展 現 大 膽 嘗 試、 不 畏 懼 的 實 驗 精 神, 將 聲 響 空 間、 耳 機 遊 走 聆 聽、 舞 蹈、 燈
疫情,審度人與現實發展的樣態,以音樂聲音結合各類藝術,共譜新的形式 光 揉 合 出 難 以 界 定 的 新 形 式 內 容 展 演, 肢 體 語 彙、 聲 響 及 其 它 各 種 流 動 元 素 均 由
內容樂章,迎向後疫情時代的挑戰! Z 世代的觀點提出身體、機具、感知之間的微妙依存關係。
「 展 演 裝 置 」 中,《 失 眠 寫 生 簿 (2020/2021) 實 驗 版 》 是 臺 灣 藝 術 團 隊 豪 華 朗 機 Existence/Disappearance of the Body through a Prism of Virtuality and Reality

工 、 義 大 利 作 曲 家 安 德 里 亞. 塞 拉(Andrea Cera) 與 法 國 IRCAM 的 國 際 共 製 作


品 實 驗 版, 空 間 聲 場 由 IRCAM 規 劃 設 計、C-LAB 臺 灣 聲 響 實 驗 室 執 行, 透 過 光
The sudden 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these two years has driven humans to
confront a life of uncertainty where norms and standards may change at any moment, and
球的飄移、聲樂的嬝繞,詰問科技的演進是否可觸碰到人真實的「意識」領域?意 to rely on technology to conduct offline physical behaviors with minimal contact as well
識之於身體,為生命感官系統的重要功能,透過光球與聲響的互動去描繪、雕塑空 as considerable remote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in virtual space. The drastic change
間,純粹精煉的以光及空間聲響的流瀉纏繞,創造一種新的展演感知經驗。由許家 has made us realize that, faced with the virus, the global society is reconstructing and
維、鄭先喻、張碩尹三位藝術家所組成跨領域團隊所製作的《等晶播種》,以雲林 reorganizing the new state of a future world, which affects economy, society, international

縣 虎 尾 糖 廠 為 研 究 場 域, 作 曲 家 許 德 彰 擔 任 音 樂 創 作,C-LAB 臺 灣 聲 響 實 驗 室 協
geopolitics,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personal life, psychology, and

助 3D 聲響技術,對虎尾地區進行錄音採樣、紀錄聲景,發掘從日治時期至今可能
spirituality. How do artists examine the era we live in amid shifting torrents? How do artistic
media, technological devices, and deployment of exhibitions respond to humans’ oscillation
出現在虎尾的聲音文化元素,以當代科技回探歷史場景的編導式影像手法,結合劇 between virtuality and reality? Does the present era dominated by speed echo Paul Virilio’s
場式體驗,提問時代演繹所帶來的各種新省思。王福瑞的《悸動響 2. 0》 透過混種 argument in Esthétique de la disparition that the human body gradually fades under the rule
聲音、3D 混音及 VR 影像,構成聽覺與視覺交錯激盪的過程;在新工作站影音感 and invasion of technology and virtuality?

知升級的場域,視聽知覺與機器運算互動,讓觀眾的體感流眩於虛實影音間。
Following the evolution of music/sound art-making, diverse articulations and representation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eras, historical contexts, and cultures.
此外,今年特別規劃推出「校際單元」,將臺灣高教系統的創作能量呈現在本 They can be primarily divided into two domains: contemporary music evolved and derived
屆藝術節舞台上,讓臺灣青年聲響藝術家的創作與演出獲得技術實踐與經驗積 from classical music and sound art stemmed from disciplines including media technology
累。單元內容涵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趙菁文老師領軍的《大兵的故事》、國立 [1] Elaborated by Lin Chi-Wei in and contemporary art [1] . These two domains further involve highly complex, divergent
陽明交通大學曾毓忠老師領軍的《跨越》及董昭民老師領軍的《微響》、國立 Beyond Sound Art (published yet intermingled schools and systematic branches. However, the diversification clearly

清華大學 AI 樂團林怡君老師領軍的《聲,波》、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吳思珊老師
by Artist Magazine). does not rest on a dichotomy between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 but rather attempts to

領 軍 的《 後 花 園 Ⅱ - 聲 光 對 位 》, 期 能 催 化 新 生 代 跨 域 創 作 的 動 能, 從 實 驗 過
expand humans’ auditory senses as well as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f an aesthetics of new
acoustics. Works by the new generation are no longer confined to fixed frames. Instrumental
程實踐理論想法。 music performance is not requisite for contemporary music-making, and sound art-making
has embraced the fields of theatre and dance as well as a diversity of images. The making
今 年 聲 響 藝 術 節 亦 規 劃 創 作 者 的 分 享 講 座, 透 過 多 面 向 的 直 接 對 話 , 打 破 大 眾 對 and listening of acoustics are intertwined with arrangement of spatial-temporal structure.

藝 術 疆 界 的 既 定 認 知, 拓 展 對 音 樂 聲 音、 科 技 與 跨 界 藝 術 的 理 解 和 想 像, 成 為 支
Contemporary creators deconstruct and reorganize the spatial-temporal relationship of

持 臺 灣 當 代 音 樂 聲 響 藝 術 發 展 的 能 量。 因 應 疫 情, 亦 將 推 出 數 檔 節 目 線 上 看 單
sounds which are transmitted to the viewer/listener through virtual and actual space-time via
new technologies, augmenting the listening experience to include multidimensional senses
元, 及 法 國 ManiFeste 藝 術 節 菁 華 版 線 上 看, 以 及 線 上 國 際 論 壇, 期 待 促 發 更 of body, immersion, speed, and directionality. The 2021 C-LAB Sound Festival: Diversonics
多新音樂聲響創作及技術運用,與國際對話。 assembles cross-domain creative experiment projects of numerous artists/groups. Faced
with the unprecedentedly severe pandemic, they examine the facets of evolution regarding
虛 擬 空 間 擴 延 進 入 了 現 實, 並 在 虛 擬 空 間 中 生 產 現 實, 終 至 虛 擬 與 現 實 交 融 難 分 humans and reality and combine acoustics with art genres, thus creating new forms of

的 景 況, 成 了 人 類 當 前 的 現 實 及 真 實。 本 質 抽 象 的 聲 音 無 形 無 垠 界 的 傳 遞, 透 過
content and repertoires, confronting the challenges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編 製、 聲 場 設 計 及 機 具 輔 佐, 虛 實 錯 織 間, 聆 聽 知 覺 可 變 得 音 色 層 次 細 緻、 空 間
Voice of a Polyphonic Sound Field in a Multidimensional Era
方 向 感 分 明、 如 無 形 動 態 雕 塑 擾 動 觀 眾 全 身 感 知。 本 屆 眾 多 音 樂 聲 響 及 合 創 協 力
作 品 在 虛 實 交 錯 間 重 構 新 的 施 力 空 間, 於 過 程 中 不 斷 發 掘、 實 驗、 拉 扯、 解 構 再 DIVERSONICS, the title of 2021 C-LAB Sound Festival, means diverse sounds. The exhibitions
重建,也如同當下人類面對這場疫情新變局,必然需持續這趟探索未知的奇航。 and performances this year are divided into Contemporary Selection, Film Concerts,
Sounds of Contemporary Dance, Installations and Performance, and Academy. In
Contemporary Selection, Butterfly Orchid is a cross-domain performance which has won
international major awards; it combines pianist LU Chia-Hui’s composition and artist Paul
CHIANG’s paintings recreated into 3D animation, where the abstract and the figurative
黃意芝/計畫統籌 are ingeniously integrated. Born from Chaos performed by NanaFormosa Percussion Duo
features two purely instrumental short compositions from KHAOS, a percussion series by
Brazilian composer Rodrigo Bussad, and two new contemporary music works created for
this festival: YANG Tsu-Yao’s Après Hashtag and CHEN Chia-Hui’s Imperceptibilité de l'agitation;
YANG’s work explores reminiscences reshaped in the brain as reorganized and recombined body; this work depicts and sculpts space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of the light ball with sounds.
memory fragments, and whether machines can replace the human brain to perform memory Flows of light and spatial sound entangles in a pure and refined way, creating a new perceptive
reorganization; CHEN’s work echoes the situation of humans facing the pandemic and depicts experience of performance. Crystal Seeding produced by a cross-disciplinary team of three
how they coexist with the virus and gradually recover; psychedelic timbres emerge through artists, HSU Chia-Wei, CHENG Hsien-Yu, and Ting-Tong CHANG, is based on Huwei Sugar Factory
layers of subtle sound waves, creating thick sounds of electronic music and live percussion. in Yunlin County as the research site; the music is by composer HUI Tak-Cheung, and the C-LAB
Twincussion Duo presents a heterogeneous contemporary repertoire combining electronic Taiwan Sound Lab assists in 3D sound technologies for local sound sampling and soundscape
rock, magic, and minimalism in responding to the turbid and contradictory status quo where recording, revealing probable sound and cultural elements in Huwei since the Japanese rule;
one must stride forward. Contemporary Selection also features two original contemporary contemporary technologies for exploring historical scenes via staging are combined with
musical works: Illness² by composer CHEN Lily embodies anxiety and dreaminess and explores theatrical experience to examine new reflections through the evolution of the times. In WANG
connections between music and emotions; Songs of Desolation by composer LUO Fang-Wei Fujui’s Throbbing Sonic 2.0, sounds, 3D mixing, and VR images are hybridized to build a process
transforms poems into music and chants the existential meaning of life. of audio-visual interlacing and turmoil; at the site of a new workstation with enhanced audio-
visual perception, visual and auditory perceptions interact with machine computation, making
Film Concerts features a new soundtrack commissioned by IRCAM Centre-Pompidou from the viewer’s bodily senses glide and dazzle amid virtual and actual images and sounds.
Japanese composer Mayu Hirano for the late Japanese director Teinosuke Kinugasa’s classic
silent film A Page of Madness; by integrating music of Noh into an electronic music trio, music Moreover, to show the creative energy of Taiwan’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on the stage of this
and images are interwoven into streams of consciousness through scenes where dreams and festival, a special program, Academy, is launched this year, allowing young sound artists to practice
reality intersect. For Love and Duty, a new audio-visual work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Taiwan techniques and accumulate experience in creation and performance. The program features The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and based on an old film of the same title, LIU Hui-Wen and Soldier's Tale led by Prof. CHAO Ching-Wen of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Crossing led by
LIN Wei-Chieh were selected, and WANG Sue-Ya was invited to jointly compose new songs for Prof. TSENG Yu-Chung and Micro-Sounds led by instructor TUNG Chao-Ming of National Yang Ming
this film which is audio-visually re-presented anew through post-production of scenes, thus Chiao Tung University, Sound Waves of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s AI Orchestra led by instructor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usic and image while re-animating the old movie via LIN Yi-Jun , and Post Garden II - Counterpoint led by WU Shih-San of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mutually corresponding visual and audio layers. Arts, hopefully catalyzing the new generation’s dynamism in cross-domain creation and allowing
them to practice theoretical ideas from experimental processes.
Sounds of Contemporary Dance presents the latest version of Black Hole Museum + Body
Browser by SU Wen-Chi × YiLab.; the work combines full-sphere Ambisonics surround The Sound Festival this year also features artist talks for sharing ideas. Multi-faceted
sound systems with Wave Field Synthesis ( WFS), dance, and VR images to question direct dialogues allow the public to break their fixed conception of boundaries amo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body, dance, and gravity: in a situation where "body" is deemed arts, expanding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imagination of acoustics, technology, and cross-
to disappear according to certain philosophical ideas, the choreographer rather employs disciplinary art, and forging an energy that supports contemporary music and sound art
novel technologies and mechanic carriers to pond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virtual in Taiwan. Due to the pandemic, on-line programs including extracts of Festival ManiFeste
and the real in bodily performance, the new distance/relationship between a work and its (France) and online international forums are organize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reation and
audience, and the potential advent of a post-human era after the human body dissolves i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of new acoustics and build dialogue with the world.
technology/machines. Sunboom 2021 by Hsu Chen Wei Dance Company is co-created and
realized by composer CHENG Yi-Li and WU Hsin-Tse in charge of live music; it combines live Virtual space is extended into reality, whereas reality is generated in virtual space, leading to
electronic music and dance performance to explore visions of life and existence as well as an ultimate situation where the virtual and the real are inextricably blended to become the
the philosophy of farewell: can the soul be replaced, like the body? Co-Existence (Pobo & reality and truth for mankind at present. Inherently abstract and formless sound is transmitted
Xan) and The Sun (TIAN Zi-Ping and William KUO) by two emerging artist-composer duos in a boundless world. Virtuality and reality are interwoven through preparation, sound field
and co-produced with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show an audacious experimental spirit and design, and machine assistance; for the auditory sense, timbres assume refined strata and
bold attempt, blending sound space, strolling and listening with headphones, dancing, and a distinct directionality, like formless and dynamic sculptures unsettling the viewer’s body
lighting into an indefinable new form of performance; subtle interdependences between perception. In this year’s festival, acoustics and works of co-creation reconstruct a new space
body, machinery, and perception emerge from the body language, sounds, and other fluid of force between reality and virtuality. It is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exploration, experiment,
elements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tion Z. fluctuation, deconstruction, and rebuilding, just as the inevitable marvelous journey of
humans to explore the unknown in the face of the turbulent pandemic.
Installations and Performance features an experimental version of The Insomnia Sketchbook
(2020/2021) Experimental Version co-produced by Taiwanese art collective LuxuryLogico,
Italian composer Andrea Cera, and IRCAM, France; the spatial sound field is conceived and
designed by IRCAM and realized by C-LAB Taiwan Sound Lab. Through a drifting light ball and Cécile HUANG / Head of Programming
haunting vocals, the work questions whether evolving technology can attain the sphere of real
human “consciousness”. Consciousness exerts a crucial function in the sensory systems of the
In 2018,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Taiwan and IRCAM Centre-Pompidou (IRCAM), France signed
a letter of intent for cooperation. In 2019, 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 (C-LAB) and
IRCAM co-founded the Taiwan Sound Lab (TSL) to promote cross-disciplinary contemporary
art-making in Taiwan by drawing from IRCAM’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operational

C-LAB 臺 灣 聲 響 實 驗 室
experiences in the domains of music and sounds.

TSL was founded by adhering to the integration of artistic creation, sciences, technologies,
cross-disciplinary practice,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the initial stage, C-LAB and IRCAM
discussed and planned the positioning, equipment requirements, operational direc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regarding TSL, leading to exchange visits as well as exchanges of co-
produc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 exhibitions, and performances. In 2019, the two parties co-
organized the first “C-LAB Sound Festival: Diversonics” while starting their first international
co-production through bilateral cooperation.

From 2019 to 2021, TSL accumulated production experience and trained talents through
projects and activities including exchange visits, performance invitations, international
co-productions, original cross- domain programs, experimental music composition,
online education programs, and online international forums, gradually revealing new
自 2018 年 由 文 化 部 與 法 國「 聲 響 與 音 樂 研 究 統 合 中 心 」(IRCAM Centre- expressions of music/sound art practices to actors in relevant fields and encouraging

Pompidou, 簡 稱 IRCAM) 簽 署 合 作 意 向 書,2019 年 空 總 臺 灣 當 代 文 化 實 驗 場


artists to conceive with music and sound as the basic elements. By applying software and
hardware of novel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through various form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C-LAB)與法國 IRCAM 合作成立「臺灣聲 響實驗室」(Taiwan Sound Lab,簡
opportunities of self-exploration and self-challenge are provided to artists to break the
稱 TSL), 汲 取 其 音 樂 與 聲 響 領 域 之 發 展 策 略 及 營 運 經 驗, 促 進 我 國 當 代 跨 域 創 conventional creative thinking and realize new representations blending musical sounds
作的合作。 with artworks of various types.

實驗室秉持以藝術創作、科學、科技、跨域、教育及研究融匯建置,草創期雙方
TSL intends to build an experimental platform which, based on musical sounds, matches

就臺灣聲響實驗室的定位、設備需求、營運方向、人才培訓等層面進行討論與規
technical engineering with creativities across disciplines and art genres. It also conducts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cross-institutional collaboration; in terms of hardware, a 49.4
劃, 並 展 開 人 員 互 訪、 共 製、 教 育 研 發 以 及 展 演 等 領 域 交 流 , 並 於 2019 年 共 同 channel immersive stereo sound field and a 16-channel immersive stereo sound workstation
舉行第一屆聲響藝術節,同時展開雙邊合作第一件的國際共製。 have been built for artistic experimentations and creations. A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TSL
continues its cultivation of and exchanges for technicians and talents, including projects of

2019 至 20 21 年 實 驗 室 透 過 人 員 互 訪 交 流、 作 品 邀 演、 國 際 共 製、 自 製 跨 域 節 composition, musicology, digital art, sound engineering, and sound recording and processing,

目、實驗作 曲、線上教育學程、線上國際論壇等計畫活動累積製作經驗及人才培
which are applied in electronic music-making, computer music production, cross-field
exhibitions and performances, and interactive multimedia systems and auditory interface
養, 逐 步 讓 各 界 認 識 音 樂 / 聲 響 創 作 的 新 表 現, 鼓 勵 創 作 者 以 音 樂 與 聲 音 作 為 發
design, attempting to stimulate diverse ideas and creativities of musical sounds, develop
想的元素,結合新創數位科技軟硬體應用,透過各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提供 multi-level cultural imagination and dialogue for music and sound art in Taiwan, and forge a
創作者探索、挑戰自我的機會,打破傳統的創作思維,實踐音樂聲音與各種藝術 complete ecosystem chain for innovating media technologies.
作品交融的新樣貌。

實驗室希冀打造一個由音樂聲響進而媒合跨學科、跨藝術領域的創意與技術工程
的 實 驗 平 台, 整 合 資 源、 跨 機 構 協 作, 硬 體 上 除 打 造 49.4 聲 道 沉 浸 式 立 體 音 場
及 1 6 聲 道 沉 浸 式 立 體 聲 音 工 作 站 讓 創 作 者 實 驗、 創 作, 軟 體 工 程 將 持 續 推 動 相
關技術與創作人才培育與交流,包含作曲、音樂學、數位藝術、聲音工程、錄音
處理等項目,應用於電音創作、電腦音樂製作、跨領域展演、交互式多媒體系統
與聽覺介面設計等,激發音樂聲音創意多樣性發想,為臺灣音樂與聲響領域發展
多層次的文化想像及對話,進而建構出健全的媒體科技創新生態鏈。
地圖
Contemporary
索票資訊 Selection





所有節目及講座皆為免費索票入場,請上
「ACCUPASS 活動通」網站,搜尋「聲響藝術節」。

Free tickets are offered for all programs and talks;


please obtain the tickets via ACCUPASS website with
the key word ‘Diversonics’.

主辦單位保有節目異動權利。

The event organizer reserves the right to make


changes to the programs.
蝴蝶蘭

盧佳慧
20 鋼 琴 家 盧 佳 慧 傾 心 於 「 蛾 型 文 心 蘭 」, 此 作 是 她 依 夢 境 譜 21

LU Chia-Hui
寫 出 之 音 樂 作 品, 描 述 為 愛 所 困、 為 愛 所 變, 蝴 蝶 幻 化 成
蘭 的 故 事。《 蝴 蝶 蘭 》 為 鋼 琴 演 奏 即 時 搭 配 3D 動 畫, 將
Butterfly Orchid 畫 家 江 賢 二 的 3 個 系 列 畫 作 ——《 德 布 西 — 鍵 盤 》、《 乘
著歌聲的翅膀》、《比西里岸之夢》,解構、排列、重組,
二 次 創 作 成 立 體 動 畫, 彰 顯 其 思 緒 千 絲 萬 縷, 百 轉 千 迴。
透過多媒體科技,結合音樂與繪畫,期望將無形化有形。

戰情大樓前廣場 此 作 品 於 2021 年 榮 獲 洛 杉 磯 電 影 獎(Los Angeles Film


Political Warfare Building Square Awards) 聲 音 設 計 榮 譽 獎 以 及 紐 約 電 影 獎(New York

11/12 五 19:00 Film Awards)最佳動畫、最佳歌曲和最佳音樂錄影帶獎,


5 mins 多 倫 多 國 際 女 性 電 影 節(Toronto International Women
Film Festival) 最 佳 作 曲 家, 繆 思 創 意 獎(MUSE Creative
Awards) 媒 體 與 音 樂 設 計 獎, 以 及 DNA 巴 黎 設 計 獎 等 殊
榮。 除 外, 於 臺 北 國 際 藝 術 博 覽 會 策 展 之《 印 象 台 灣 》
榮獲德國標誌性創新建築獎傳達類 Iconic Award !

盧 佳 慧 現 任 白 鷺 鷥 文 教 基 金 會 董 事 長, 任 教 於 師 大 附 中
及 臺 灣 藝 術 大 學。 獲 Artist Internationa's Annual Young
Artists Award 與 Outstanding Alumni-Winners Award in
當 代 精 選

蝴 蝶 蘭
Piano 獎 項, 受 邀 於 紐 約 卡 內 基 廳 及 林 肯 中 心 舉 行 獨 奏
會。活躍於跨界表演、製作、寫作,並持續發表個人創作。

Butterfly Orchid is an avant-garde production representing


a fantasy about being trapped by love, transforming for
love, and the ultimate sacrifice for devoted love. Through
a dreamy piano composition and animated contemporary
artworks, Paul CHIANG's paintings are catalyzed through 3D
multimedia animations, creating a "musical motion picture"
that is a banquet for the senses. Paintings are transformed to
intertwine and interact with its soul mate, music; morphing
into a conceptual and kinetic video art piece. The work
received "Honorable Mention for Sound Design" at the Los
Angeles Film Awards, and "Best Music Video", "Best Song",
and "Best Animation" awards at the New York Film Awards,
among others. She is also a winner of the German Innovative
CONTEMPORARY SELECTION

Architecture Iconic Award. LU Chia-Hui is a cross-art pioneer


in Taiwan and enjoys an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Butterfly Orchid
As a composer, a music director, and a renowned concert
pianist, she has won Artist International's Annual Young Artists
Award and performed at Carnegie Hall and Lincoln Center.
22 演 出 曲 目 Concert Program 23

盧佳慧《蝴蝶蘭》
LU Chia-Hui: Butterfly Orchid

製 作 團 隊 Creation and Production Team

製作人 / 藝術總監 / 導演 / 編劇 / 作曲 / 視覺設計 /


鋼琴表演:盧佳慧
畫作:江賢二
動畫公司:原金國際
剪接公司:無限映像
影像執行:吳哲瑋
讀譜:陳冠如

Producer/Art Director/Film Director/Screenwriter/


當 代 精 選

Composer/Visual Designer/Pianist: LU Chia-Hui

蝴 蝶 蘭
Featuring Paintings: Paul CHIANG
Production Company: Engine Studio
Editing Studio: Infinity Multimedia Production Company
Visual Programmer: WU Zhe-Wei
Music Score Reader: CHEN Kuan-Ju
CONTEMPORARY SELECTION

Butterfly Orchid
混沌.誕生

那娜擊樂二重奏
24 「 混 沌 」 具 多 層 意 義, 包 括 了 宇 宙 的 初 始、 混 亂 失 序, 但 25

NanaFormosa Percussion Duo


也 豐 沛 異 常, 等 待 著 某 個 瞬 間、 未 知 的 智 慧 能 量 重 組, 迸
發 心 神 體 會 與 感 知。 上 個 世 紀 電 子 音 樂 發 展, 解 放 了 器 樂
Born from Chaos 及 物 理 聲 響 以 外 的 聽 覺 體 驗, 聲 音 透 過 科 技 發 展 再 製,
宛 如 一 個 巨 型 繁 密、 無 邊 境 的 宇 宙 聲 響 資 料 庫, 作 曲 家
與 演 奏 家 得 以 將 聲 源 萃 取 建 構, 使 得 音 樂 好 似 自 混 沌 中 再
次 誕 生。《 混 沌. 誕 生 》 包 括 巴 西 作 曲 家 布 薩(Rodrigo
Bussad) 擊 樂 連 篇 作 品《 混 沌 》( KHAOS) 中 兩 首 純 器 樂
戰情大樓前廣場 的 短 曲, 另 有 兩 位 臺 灣 作 曲 家 陳 家 輝《 微 不 可 察 的 擾 動 》
Political Warfare Building Square ( Imperceptibilité de l'agitation)與楊祖垚《主題標籤後記》
11/12 五 19:00 ( Après Hashtag)二首擊樂與電子音樂作品於 2021 C-LAB
20 mins 聲響藝術節做世界首演。

那娜擊樂二重奏(NanaFormosa Percussion Duo),由擊


樂 演 奏 家 張 育 瑛 和 鄭 雅 心 於 2 0 0 9 年 組 成, 此 組 合 於 盧 森
堡 國 際 擊 樂 大 賽 獲 得 二 重 奏 組 銅 牌。「Nana」 一 詞 傳 達
女 性 主 義 的 多 元 層 次 意 義,「Formosa」 則 是 葡 萄 牙 語 讚
嘆臺灣為「美麗之島」的優雅暱稱。NanaFormosa 表達,
原生於臺灣的女性專業擊樂演奏家。

混 沌 . 誕 生
當 代 精 選

Born from Chaos comprises two purely instrumental short


compositions from Khaos, a percussion series by Brazilian
composer Rodrigo Bussad, and the world premiere of
electronic music and percussion works - Imperceptibilité
de l'agitation by Taiwanese composer CHEN Chia-Hui and
Après Hashtag by YANG Tsu-Yao. Based on an immense and
dense sound database built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music in the past century, these composers make
sound extractions and reconstructions to embody unknown
decompositions of energy and abundant mental perceptions
beyond conventional audio experiences, as if music is reborn
amid chaos. Born from Chaos is performed by NanaFormosa
Percussion Duo comprising two female artists who have
been awarded in the Luxembourg International Percussion
Competition; the name conveys feminist connotations “Nana”
CONTEMPORARY SELECTION

and the duo’s Taiwaneseness “Formosa”.

Born from Chaos


26 27

演 出 曲 目 Concert Program

羅 德 里 哥. 布 薩〈 冬 盡 春 來 〉 為 兩 台 馬 林 巴 琴 與 一 台
顫音鐵琴,選自作品《混沌》(2019)

陳家輝《微不可察的擾動》(2021,世界首演)

楊祖垚《主題標籤後記》(2021,世界首演)

羅 德 里 哥 . 布 薩〈 風 神 / 力 量 〉 為 綜 合 鼓 組 二 重 奏,
選自作品《混沌》(2017)

Rodrigo Bussad: Neon/Gaia Nostos for two marimbas

混 沌 . 誕 生
當 代 精 選

and one vibraphone from KHAOS (2019)


CHEN Chia-Hui: Imperceptibilité de l'agitation(2021
World Premiere)
YANG Tsu-Yao: Après Hashtag(2021 World Premiere)
Rodrigo Bussad: Aiolus/Kratos for multi-percussion
duo from KHAOS (2017)

製 作 團 隊 Creation and Production Team

演出:那娜擊樂二重奏
協演:蔡方昀
作曲:羅德里哥.布薩、陳家輝、楊祖垚
音響設計:鐵吹製作 / 陳星奎
CONTEMPORARY SELECTION

Performer: NanaFormosa Percussion Duo


Associated Performer: TSAI Fang-Yun
Composer: Rodrigo Bussad, CHEN Chia-Hui, YANG Tsu-Yao

Born from Chaos


Sound Design: Feblow Production CHEN Hsin-Kuei
雙子節拍

雙子二重奏
28 此 次 雙 子 二 重 奏 將 帶 來 拿 手 的 擊 樂 曲 目 外, 也 特 地 為 了 聲 29

Twincussion Duo
響 藝 術 節 安 排 新 作: 由 波 蘭 新 銳 作 曲 家 湯 瑪 斯· 高 林 斯 基
寫 給 雙 子 的《 分 層 元 素 》: 電 子 音 樂、 東 歐 魔 幻 旋 律 及 馬
Twin Beats 林 巴 木 琴 的 結 合; 丹 麥 國 寶 作 曲 家 Fuzzy: 結 合 打 擊 樂 搖
滾 鼓 組 及 電 聲 的 經 典 之 作《 玩 火 》 ; 以 及 來 自 美 國, 蓋 瑞
曼 德 羅 為 雙 子 量 身 定 做 的 極 簡 節 奏 《 飄 移 》, 讓 觀 眾 感 受
到雙胞胎獨特的默契以及具有爆發力的擊樂節拍。

戰情大樓前廣場 雙 子 二 重 奏 由 雙 胞 胎 兄 弟 擊 樂 演 奏 家 — 簡 任 廷、 簡 任 佑 組
Political Warfare Building Square 成, 於 2010 年 成 軍, 演 出 足 跡 遍 及 臺 灣 及 世 界 各 地, 為

11/13 六 19:00 近 幾 年 在 歐 美 打 擊 樂 壇 展 露 頭 角 的 青 年 擊 樂 團 體。 獨 特 的
50 mins 演 奏 魅 力、 音 樂 性 和 技 巧 兼 具 的 風 格,2014 年 於 美 國 獲
南 加 州 國 際 木 琴 大 賽 二 重 奏 組 亞 軍 及 榮 譽 提 名,2016 年
義 大 利 擊 樂 大 賽 重 奏 組 冠 軍,2018 年 獲 紐 約 古 典 音 樂 金
獎 室 內 樂 首 獎 並 赴 紐 約 卡 內 基 廳 演 出, 同 年 獲 丹 麥 皇 家 音
樂學院獨奏家比賽首獎。

The performance of Twincussion for C-LAB Sound Festival


當 代 精 選

雙 子 節 拍
includes their feature percussion repertoire and new
works especially arranged for the festival, including
Danish national-treasure composer Fuzzy’s iconic work
Fireplay combining rock drum sets and electro-acoustics,
emerging Polish composer Tomasz Golinski’s Layered
Elements created for Twincussion and involving electronic
music, Eastern European magical melodies and the
marimba, as well as Drift with minimalist rhythms made
by Garret Mendelow (U.S.) for Twincussion, allowing the
audience to feel the unique match of the twins and their
explosive beats.

Formed by Taiwanese twin brothers CHIEN Jen-Ting and


Jen-Yu in 2010, Twincussion connects East Asian music
with music from the West. Their diverse reper toires
include romantic transcriptions and contemporary music.
With a unique charm and a style combining musicality
CONTEMPORARY SELECTION

a n d t e c h n i q u e, t h e y h a ve e m e r g e d i n E u ro p e a n d
America in recent years, and won prominent percussion
awards, including First Prize of ensemble category in Italy
International Percussion competition.

Twin Beats
30 31

演 出 曲 目 Concert Program

雙子二重奏 / 盧易之《天黑黑》
蓋瑞曼德羅《飄移》
聖桑《骷髏之舞》
法茲《玩火》
湯瑪斯高林斯基《分層元素》
三木稔《木琴靈歌 2》

Twincussion/LU Yi-Chih: Cloudy Sky


Garret Mendelow: Drift
Saint-Saens: Danse Macabre
Fuzzy: Fireplay
當 代 精 選

雙 子 節 拍
Tomasz Golinski: Layered Elements
Minoru Miki: Marimba Spiritual 2

製 作 團 隊 Creation and Production Team

擊樂演出:簡任廷、簡任佑
Percussion: CHIEN Jen-Ting & CHIEN Jen-Yu
CONTEMPORARY SELECTION

Twin Beats
《病 ²》 &《荒蕪之歌 》 :
32 臺灣聲響實驗室自 2020 年起,邀請藝術家短期進駐多聲 33

C-L A B
C-LAB Taiwan Sound Lab
道 沉 浸 式 空 間, 由 工 程 團 隊 技 術 支 援 進 行 創 作。 此 次 邀 請

沉浸式多聲道音樂展演
作 曲 家 陳 立 立、 羅 芳 偉, 探 索 作 品 在 聲 場 空 間 與 音 樂 方

臺灣聲響實驗室
向性的更多可能。

Illness² & Songs of Desolation: 作 曲 家 陳 立 立 的 音 樂 作 品 充 滿 豐 富 的 音 響 色 彩, 透 過 對


聲 響 的 探 索 以 及 細 微 錯 綜 的 語 法, 營 造 詩 意 與 戲 劇 性,
Immersive Multi-channel Spatial Music 也 展 現 她 對 文 學、 情 感 或 當 代 社 會 的 觀 察。 她 於 美 國 加
州 大 學 柏 克 萊 分 校 取 得 博 士, 目 前 專 任 於 國 立 臺 北 藝 術
大學音樂系。
立體聲場
Spatial Audio Field
作 曲 家 羅 芳 偉 的 創 作 手 法 與 風 格 多 元, 著 重 於 探 索 音 樂 素
11/28 日
材、 聲 響 氛 圍、 織 度 層 次 三 者 之 間 的 平 衡, 孤 獨、 夢 境、
13:00 / 30 mins
14:30 / 30 mins 諷 刺 時 事、 為 弱 勢 族 群 發 聲 是 與 其 創 作 密 不 可 分 的 幾 個 主
15:30 / 60 mins 演 後 座 談 題。 他 於 美 國 加 州 大 學 戴 維 斯 分 校 取 得 博 士, 目 前 為 專 職
作 曲 家, 並 兼 任 於 臺 北 市 立 大 學 音 樂 系、 國 立 陽 明 交 通 大
17:30 / 30 mins
19:00 / 30 mins
學音樂研究所、真理大學音樂應用系。
當 代 精 選

Since 2020, C-LAB Taiwan Sound Lab has invited artists


to the immersive multi-channel space to create work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In 2021
Diversonics, composers CHEN Lily and LUO Fang-Wei are
invited to explore new possibilities.

CHEN Lily, in her acoustic and electronic music, explores


sonic and theatrical potentials and shapes evocative
atmospheres that point towards subtle poetic commentary
on her observations about literary, emotional, or social
aspects of contemporary situations. LUO Fang-Wei's works
focus on exploring the balance between musical material,
acoustic atmosphere, and musical texture. Depicting
solitude and dreams, satirizing current events, and voicing
for the underprivileged are the recurrent themes in his
composition.
CONTEMPORARY SELECTION

Illness² & Songs of Desolation


34
Film
Concerts





當 代 精 選


演 出 曲 目 Concert Program

陳立立:病 ²
羅芳偉:荒蕪之歌

CHEN Lily: Illness²


LUO Fang-Wei: Songs of Desolation

製 作 團 隊 Creation and Production Team


CONTEMPORARY SELECTION

作曲家:陳立立、羅芳偉
製作單位:C-L AB 臺灣聲響實驗室

Composer : CHEN Lily, LUO Fang-Wei


Production : C-LAB Taiwan Sound Lab
《戀愛與義務》
36 臺灣保存並陸續修復許多精彩華語默片電影,C-L AB 臺灣 37

C-L A B
C-LAB Taiwan Sound Lab,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聲 響 實 驗 室 與 國 家 電 影 及 視 聽 文 化 中 心( 簡 稱 國 影 中 心 )

默片作曲計畫音樂會
攜 手 合 作 , 打 造「 華 語 默 片 電 影 作 曲 計 畫 」, 期 待 透 過 當

臺灣聲響實驗室、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代 音 樂 / 聲 響 與 影 像 的 再 創 作, 賦 予 經 典 華 語 默 片 電 影 新
的 生 命 樣 貌 與 光 彩。 此 計 畫 透 過 公 開 徵 選 機 制 遴 選 出 作 曲
Love and Duty 家 林 煒 傑 、 劉 蕙 雯, 另 邀 請 作 曲 家 王 思 雅, 分 別 為 默 片 電
影《 戀 愛 與 義 務 》15 至 20 分 鐘 片 段 進 行 音 樂 創 作。《 戀
愛 與 義 務 》 默 片 作 曲 計 畫 音 樂 會 共 有 三 個 段 落, 呈 現 三 位
戰情大樓前廣場 作 曲 家 的 音 樂 作 品 結 合 重 新 詮 釋 剪 輯 後 的 電 影 影 像, 新 舊
Political Warfare Building Square 融合再創造,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經驗。

11/14 日 19:00
60 mins 作 曲 家 王 思 雅 為 2010 年 臺 北 數 位 藝 術 節 國 際 策 展 人 之
一, 作 品 曾 獲 日 本 入 野 義 朗 紀 念 獎 首 獎, 長 期 與 音 樂 家
合 作 演 出, 研 發 新 技 術 與 聲 響 表 演。 林 煒 傑 的 作 品 以 當 代
音 樂 風 格 為 主, 作 品 曾 獲 荷 蘭 Gaudeamus Muziek 音 樂 節
作 曲 佳 作 獎、 臺 灣「 兩 廳 院 樂 典 — 國 人 音 樂 創 作 甄 選 」 室
內 樂 及 器 樂 獨 奏 獎 等。 劉 蕙 雯 現 就 讀 於 哥 倫 比 亞 芝 加 哥 學
院 電 影 配 樂 碩 士 班(Music Composition for the Screen,
Columbia College Chicago) , 長 期 以 來, 積 極 參 與 音 樂
電 影 音 樂 會

戀 愛 與 義 務
創 作、 劇 場 音 樂、 電 影 配 樂、 管 弦 樂 作 曲 與 編 曲、 國 樂 和
流行樂等跨界合作與活動。

C-LAB Taiwan Sound Lab and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co-organize the "Chinese-language Silent Films
Composition Project" to promote Chinese -language
silent films preserved in Taiwan, endowing new spirit
and splendour into classic Chinese-language silent films
through recreations using contemporar y music and
images. Composers LIN Wei-Chieh, LIU Hui-Wen, and WANG
Sue-Ya jointly create new soundtracks based on selected
15 to 20 minutes excerpts from the silent film Love and
Duty, re-edited into new interpretations of the film scenes
that will be shown in the Cine-concert of Love and Duty,
triggering new sensations by the fusion of polar elements.
Composer WANG, the curator of the "2010 Digital Art
Festival Taipei", develops new sound techniques; Composer
LIN is an active composer and has received the Honorable
Mention of the Gaudeamus Muziek Prize, and LIU, currently
FILM CONCERTS

Love and Duty


studying at the "Music Composition for the Screen"
postgraduate program in Columbia College Chicago,
actively participates in various types of music creation.
38 作 品 介 紹 Introduction 39

《戀愛與義務》電影(1931) 錄音與混音:王思雅
演 出 者: 張 朱 延( 長 笛 )、 周 子 揚( 長 號 )、 傅
導演:卜萬蒼 永和(低音提琴)
規 格:2013 TFAI 國 家 電 影 及 視 聽 文 化 中 心 數
位修復版 作品二
作曲家:劉蕙雯
影像剪輯:何君惠
傳 奇 女 星 阮 玲 玉 默 片 經 典, 從 青 春 少 女 一 直 演 錄 音 與 混 音 : James Turner 工 作 室 、 劉 蕙 雯
到 垂 暮 老 嫗, 精 彩 詮 釋 為 愛 拋 家 棄 子 的 有 夫 之 演 出 者: 劉 蕙 雯( 小 提 琴、 大 提 琴、 長 笛 ),
婦, 對 傳 統 禮 教 下 戀 愛 與 婚 姻 的 複 雜 難 題 提 出 James Turner(打擊樂 )
深 刻 叩 問。《 戀 愛 與 義 務 》 原 被 認 定 散 佚,
作品三
1990 年 代 時 由 華 僑 從 烏 拉 圭 寄 回 捐 贈 的 影 片
作曲家:林煒傑
中 尋 獲, 為 現 今 僅 存 的 拷 貝, 現 由 國 家 電 影 及
影像重製:林仕杰
視 聽 文 化 中 心 典 藏 保 存, 並 於 2013 年 完 成 數 錄音與混音:林煒傑
位修復。 演 出 者: 顧 鈞 豪( 薩 克 斯 風 )、 王 冠 傑( 低 音 單
簧管 / 倍低音單簧管)、吳政宇(低音長笛)

Love and Duty (1931)


Production: C-LAB Taiwan Sound Lab and Taiwan
Director: BU Wan-Cang
電 影 音 樂 會

瘋 狂 的 一 頁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Format: Black and white, partly tinted. Silent
film with Chinese and English intertitles. Digital
Projectionist: ZENG Yu-Fen
Restoration by TFAI (2013).
Work One
Brilliantly portraying Nai-fang from youth to Composer: WANG Sue-Ya
old age, legendary screen goddess RUN Ling-Yu Film editing and sonic interaction: LIU Craphone
exquisitely spells out the tragic fate of women Recording and Re-recording Mixer: WANG Sue-Ya
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Production in the Performed by CHANG Jooyoun (Flute), Jack CHOU
Golden Age of Chinese Cinema in the 1930s, (Trombone), FU Yung-Ho (Double Bass)
Love and Duty was considered lost for decades,
Work Two
until a nitrate print was discovered in Uruguay
Composer: LIU Hui-Wen
and shipped to Taiwan in the 1990s. Its digital
Film Editor: HO Jun-Hui
restoration was completed by TFAI in 2013.
Recording and Re-recording Mixer: James Turner
Studio and LIU Hui-Wen
Performed by LIU Hui-Wen (Violin, Cello and Flute),
製 作 團 隊 Creation and Production Team James Turner (Percussion)

製 作 單 位:C-L AB 臺 灣 聲 響 實 驗 室 、 國 家 電 影 及 Work Three


視聽文化中心 Composer: LIN Wei-Chieh
Image: LIN Shih-Chieh
放映師:曾郁芬 Recording and Re-recording Mixer: LIN Wei-Chieh
FILM CONCERTS

Une page folle


作品一 Performed by KU Chun-Hao (Saxophones), WANG
作曲家:王思雅 Kuan-Chieh (Bass Clarinet and Contrabass Clarinet)
影像剪輯與聲音互動:劉 寅 生 and WU Cheng-Yu (Bass Flute)
法國 IRCAM《瘋狂的一 頁 》

法國龐畢度中心、法國聲響與音樂研究統合中心
40 日 本 昭 和 時 期 重 量 級 導 演 衣 笠 貞 之 助 的 電 影「 瘋 狂 的 一 41

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Centre Pompidou, IRCAM Centre-Pompidou


頁 」(A Page of Madness)是 一 部 以 精 神 病 為 主 題 的 前 衛
電 影。 影 像 畫 面 由 劇 中 人 物 視 角 出 發, 透 過 大 膽 的 明 暗 對
IRCAM Une page folle 比、 快 節 奏 剪 接、 畫 面 扭 曲 等 手 法, 試 圖 鮮 明 地 將 精 神 錯
亂 感 知 呈 現 在 觀 眾 眼 前。 在 美 學 層 次 上, 除 了 達 達 主 義、
超 現 實 主 義 和 精 神 分 析 之 外, 也 融 合 日 本 傳 統 舞 蹈 和 能 劇
元 素。 這 些 電 影 要 件, 大 大 激 發 作 曲 家 平 野 真 由 的 靈 感,
貼 近 著 這 些 電 影 美 學 元 素, 以 電 子 音 樂 三 重 奏 編 制 創 作 電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影 音 樂, 並 帶 入 能 劇 音 樂 元 素, 再 次 演 繹 這 部 1920 年 代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經 典 電 影 作 品。 此 部 IRCAM 與 法 國 龐 畢 度 中 心 全 新 共 製

11/28 日 19:30 的 電 影 音 樂 作 品, 由 國 家 電 影 及 視 聽 文 化 中 心 與 C-LAB 臺


67 mins 灣 聲 響 實 驗 室 攜 手 合 作, 將 此 作 品 來 臺 首 映, 於 聲 響 藝 術
節期間呈現在大眾眼前。

平 野 真 由(Mayu Hirano)畢 業 於 東 京 藝 術 大 學。 她 身 為
作 曲 家 的 學 習 歷 程 開 始 於 自 學, 隨 後 向 迪 迪 埃· 洛 克 伍
德(Didier Lockwood)學 習 爵 士 小 提 琴 即 興 演 奏 技 巧,
在 法 國 布 隆 尼 音 樂 學 院 跟 隨 尚 路 克. 艾 爾 維(Jean-Luc
Hervé)學 習 作 曲, 並 於 2013-2014 年 間 參 與 法 國 聲 響 與
電 影 音 樂 會

瘋 狂 的 一 頁
音樂研究統合中心的 Cursus 學程。

Une page folle/A Page of Madness by Teinosuke Kinugasa,


a prominent director of the Showa era in Japan, is an
avant-garde film on mental illness. The images in the film
ar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characters. Stark
representations of perceptions of the insane are made
through bold contrasts of light and dark, fast cutting, and
visual distortions. Aesthetically, the film implies Dadaism,
Surrealism, and psychoanalysis, along with elements of
Japanese traditional dance and Noh. Greatly inspired by
these components in the film, composer Mayu Hirano
created a soundtrack based on them with an electronic
music trio, along with music elements of Noh, to reinterpret
this iconic film of the 1920s. Initially a self-taught composer,
Mayu Hirano later learned jazz violin improvisation
tec hni ques from D i d i er Loc k wood before studyi ng
composition with Jean-Luc Hervé at the Conservatoire de
Boulogne-Billancourt in France. She followed the Cursus
FILM CONCERTS

program in IRCAM, France from 2013 to 2014.

Une page folle


作 品 介 紹 Introduction
42
Sounds of
《瘋狂的一頁》電影(1926)|日本

導演:衣笠貞之助
Composer: Mayu Hirano
IRCAM Computer Music Design: Dionysios Contemporary
規格:黑白,數位修復版
長度:67 分鐘
Papanikolaou
Sound Engineering: Clément Cerles (IRCAM), Dance
Arnaud Toulon


《瘋狂的一頁》音樂(2021)
Recorded music per formed by Jean-Marie

作曲家:平野真由 (Mayu Hirano)


Cottet (Piano), Awaya Akio (Shite from Noh),

IRCAM 委託創作
Eve Payeur (Percussion), Elisa Urrestarazu


臺灣首映
Capellán (Saxophone Soprano), Séverine Ballon
(Violoncelle)
Une page folle (1926) | Japan


Director: Teinosuke Kinugasa
Format: Black and white. Digital restoration.
Running Time: 67 minutes 演 出 場 地 Venue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 新北市新莊區文藝


Music for Une page folle (2021)
路2號
Composer: Mayu Hirano
Commissioned by IRCAM Centre-Pompidou
電 影 音 樂 會

Taiwan Premiere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 No.2,


Wen-yi Rd., Xinzhuang Dist., New Taipei City

製 作 團 隊 Creation and Production Team

合辦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製 作 單 位: 法 國 龐 畢 度 中 心 、 法 國 聲 響 與 音 樂
研究統合中心
協力支持:法國音樂作家版權協會
作曲家:平野真由
IRCAM 電腦音樂設計:Dionysios Papanikolaou
聲音工程師:Clément Cerles(IRCAM)、Arnaud
Toulon
錄音演出:Jean-Marie Cottet(鋼琴),Awaya
Akio( 能 樂 ),Eve Payeur( 打 擊 樂 ),Elisa
Urrestarazu Capellán( 高 音 薩 克 斯 風 ),
Séverine Ballon(大提琴)

Co-organizer: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FILM CONCERTS

Institute
Production: 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
Centre Pompidou, IRCAM Centre-Pompidou
with the support of Sacem
黑洞博物館 + 身體瀏覽 器

蘇文琪 ×
44 《身體 , 舞蹈與重力》表演實驗計劃起源於 2016 年瑞士 45

SU Wen-Chi × YiLab.
日 內 瓦 歐 洲 核 子 研 究 組 織 藝 術 與 科 學 倍 速 合 作 計 劃, 從 藝
術家蘇文琪與西班牙天文物理學家迪亞歌.布拉斯(Diego
Black Hole Museum + Body Browser Blas) 的 相 遇 與 對 話 開 始, 想 像 身 體 如 何 從 舞 蹈 / 聲 音 /

一當代舞團
燈光的流動過程中感知天文學中抽象的重力。

立體聲場 2019 年 此 計 劃 由 美 國 實 驗 媒 體 和 表 演 藝 術 中 心 支 持, 以
藝 術 駐 館 為 創 作 形 式, 邀 請 藝 術 團 隊 與 館 方 技 術 團 隊 共 同
Spatial Audio Field

11/20 六 、 11/21 日 參 與。2021 年 藝 術 團 隊 延 續 計 劃 中 結 合 虛 擬 實 境 與 立 體


11:00 聲場的表演模型,於臺灣聲響實驗室以《黑洞博物館 + 身
體 瀏 覽 器 》 兩 件 階 段 性 作 品 探 索 VR 時 空 中 的 表 演 特 質。
11:30
12:00
12:30 因 應 疫 情 下 邊 境 控 管 與 防 疫 警 戒, 團 隊 也 試 圖 思 考 就 虛 擬
實境中如何構思及轉譯身體表演,如何異地相遇。
13:00
13:30
15:30
16:00 蘇 文 琪 於 2005 年 成 立 一 當 代 舞 團, 創 作 多 結 合 舞 蹈、 裝
置 與 新 媒 體 的 表 演, 探 索 新 媒 體 與 身 體 相 關 創 作 議 題, 嘗
16:30

黑 洞 博 物 館
17:00
17:30 試 從 新 媒 體 的 思 維 中 , 重 新 探 索 表 演 藝 術 的 可 能 性, 延 伸
當 代 藝 術 面 對 數 位 時 代 衝 擊 所 帶 來 的 提 問 與 省 思。 團 隊 經
15 mins
常 受 邀 於 國 內 外 具 有 指 標 性 的 新 媒 體 與 表 演 藝 術 節, 如:
臺 灣 國 際 藝 術 節 TIFA、 臺 北 數 位 藝 術 節、 南 韓 光 州 亞 洲 藝
舞 蹈 之 聲

術 劇 院、 法 國 巴 黎 Arcadi、 南 特 SCOPITONE、 比 利 時 布
魯塞爾藝術節等。作品 《微輻》 曾獲 2017 年世界劇場設

+ 身 體 瀏 覽 器
計獎另類設計獎金獎。

Conceived by Taiwanese artist SU Wen-Chi, Dancing Gravity


is an experimental performance project on how to imagine
and perceive the abstract gravity in astronomy with the
movement of dance, sound, and light. Originated in
Accelerate@CERN Taiwan (Geneva) in 2016 and supported
by Experimental Media and Per forming Ar ts Center
(EMPAC) in the U.S. 2019, its current working-in-progress
Black Hole Museum + Body Browser is evolved with C-LAB
Taiwan Sound Lab; inviting dancer, sound and VR artists
SOUNDS OF CONTEMPORARY DANCE

Black Hole Museum + Body Browser


jointly explore aspects of performing in a VR spacetime,
along with reflections on the current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border control, on how we meet offsite. YiLab. founded
by SU Wen-chi comprises new media and performance
ar tists seek ing to present new per forming formats.
Active in the global art scene, they have performed in
Kunsten festival des arts (Brussels), La Bâtie (Geneva) and
Performance Space (Sydney).
46 47

製 作 團 隊 Creation and Production Team

概念發想 / 工作坊規劃:蘇文琪
編舞:蘇文琪、凃立葦
舞者:凃立葦
聲音設計 / 聲音空間設計 / WFS 系統提供:吳秉聖
空間設計:張暉明
黑洞博物館 VR 影像設計:謝文毅
身體瀏覽器 VR 影像設計:黃郁傑

黑 洞 博 物 館
VR 技術系統整合 / 舞蹈動作捕捉:黃郁傑
科學創作夥伴:迪亞歌.布拉斯
創作排練助理:許海文
舞 蹈 之 聲

共製單位:一當代舞團、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 身 體 瀏 覽 器
感謝單位:EMPAC 美國實驗媒體和表演藝術中心

Concept / Workshop Planning: SU Wen-Chi


Choreography: SU Wen-Chi, TU Li-Wei
Dancer: TU Li-Wei
Sound Design / Acoustic Treatment / WFS support: WU
Ping-Sheng
Scenography Design: CHANG Huei-Ming
Black Hole Museum VR Design: HSIEH Wen-Yi
Body Browser VR Design: HUANG Yu-Jei
VR Program Integration / Motion capture: HUANG Yu-Jei
Scientific Partner: Diego Blas
SOUNDS OF CONTEMPORARY DANCE

Workshop / Rehearsal Assistant: HSU Hai-Wen

Black Hole Museum + Body Browser


Co-production: YiLab., 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
Special thanks: EMPAC / Experimental Media and Performing
Arts Center,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Troy, NY.
桑 步 2021

許程崴製作舞團

攝影:鄭存妤
48 「桑步,用來做為告別的雅緻舞步。」 49

Hsu Chen Wei Dance Company

Photo Credit: Tsuen-Yu CHENG


臨 死 前 的 最 後 一 步, 真 希 望 時 間 可 以 再 行 進 得 更 慢 一 點,
Sunboom 2021 讓我足以把最後的動作做完,再離開。

說 到 告 別, 我 幾 次 來 不 及 說 再 見 ... 會 不 會 這 就 是 最 後 一
次機會?

立體聲場 我 全 神 貫 注 踩 著 柔 軟 又 強 韌 的 步 伐 , 望 著 送 行 的 儀 隊, 成
Spatial Audio Field 為生命裡的最後一場戲。

11/13 六
15:00 / 35 mins 《 桑 步 2021》 與 臺 灣 聲 響 實 驗 室 合 作, 利 用 空 間 搭 載
49.4 聲 道 喇 叭 系 統 與 現 場 演 奏 家 跨 界 合 作, 打 造 全 沈 浸 式
17:00 / 35 mins
20:00 / 35 mins
的 聲 景 空 間, 擴 張 作 品 中 欲 表 達 對 於 人 生 中 來 不 及 說「 再
11/14 日 見」的意念,打造非同凡響的感官衝擊。
15:00 / 35 mins
17:00 / 35 mins
許 程 崴 製 作 舞 團 成 立 於 2015 年 夏 天, 由 家 中 經 營 第 二 代
殯 葬 產 業 的 許 程 崴 所 創 辦, 兒 時 經 常 在 墓 園 玩 耍 的 記 憶 令
他 對 於 生 命、 死 亡 有 著 濃 厚 的 好 奇, 透 過 創 作 探 索 自 身 對
於 生 命 與 死 亡 的 看 法 、 人 存 在 的 意 義, 並 以 回 歸 身 體 本 質

桑 步
舞 蹈 之 聲

為動作脈絡出發,形成許程崴獨特剛柔並濟的舞蹈美學。

2021
In Sunboom 2021, choreographer HSU Chen-Wei presents
a moment of farewell through solemn, slow, quiet, radical
and persistent physical states. HSU transforms extremely
sad emotions to create a unique aesthetic view of death
rituals. In addition, live performers are accompanied by a
49.4-channel speaker system to create a fully immersive
theatre of soundscape. Sunboom 2021 invites viewers
to empathize with diverse actions and sound levels to
experience an extraordinary sensory impact. Hsu Chen Wei
Dance Company was established in the summer of 2015.
HSU’s family runs a second-generation funeral business,
SOUNDS OF CONTEMPORARY DANCE

and his childhood memory of playing in cemeteries led


to his strong interest in life and death, which he explores
through artistic creation, forming a unique “Hsu Style”
dance aesthetics that combines rigidity and softness.

Sunboom 2021
50 51

製 作 團 隊 Creation and Production Team

編舞:許程崴
舞者:余建宏、許彤、林憶圻、水野多麻紀、李承漢
現場演奏:吳欣澤
作曲:鄭伊里、吳欣澤
燈光設計:何定宗
舞台設計:周志瑋
舞台製作:山峸製作設計
聲音技術統籌:C-L AB 臺灣聲響實驗室
執行製作:余庭語
舞台監督:黃靖純
共同製作: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桑 步
舞 蹈 之 聲

Choreographer: HSU Chen-Wei

2021
Dancer: YU Chien-Hung, HSU Tung, LIN Yi-Chi, Tamaki
MIZUNO, LI Cheng-Han
Live Musical Performer: WU Hsin-Tse
Musical Designer: CHENG Yi-Li, WU Hsin-Tse
Lighting Designer: HO Ting-Tsung
Stage Designer: CHOU Chih-Wei
Stage Production: Ridge Studio
Sound Technique: Taiwan Sound Lab
Administrator: YU Ting-Yu
Stage Manager: HUANG Jing-Chun
Co-production: 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
SOUNDS OF CONTEMPORARY DANCE

攝影:蔣秉翰 | Photo Credit: Ping-Han CHIANG

Sunboom 2021
異相共存

洪翊博、謝賢德
52 如何看見聲音的形狀?如何聽見移動的軌跡? 53

Pobo & Xan


職業街舞舞團「ㄎㄨㄢ ˊ」(Hexaagram)成員洪翊博,
Co-Existence 聯 手 作 曲 家 謝 賢 德, 透 過 雙 耳 虛 擬 環 繞(Binaural) 技 術
讓 聲 音 在 空 間 中 的 流 動 成 為 不 可 見 的 角 色, 讓 觀 眾 擁 有 觸
手可及的極致聆聽體驗。

《 異 相 共 存 》 以 日 常 環 境 中 的 各 種「 循 環 動 態 」 為 創 作 核
社會創新實驗中心 B1
心, 透 過 舞 者 與 聲 響 設 計 的 共 創 模 式, 探 索 肢 體 和 聲 音 在
B1, Social Innovation Lab
空 間 中 相 互 影 響 的 微 妙 變 化。 舞 者 爆 發 性 的 肢 體 語 彙 與 電
演出(含演後座談) 子 聲 響 緊 密 揉 合 產 生 共 鳴, 彼 此 之 間 又 因 動 能 的 流 動 使 聲
11/24 三 20:00
11/25 四 20:00 響在空間中化為多重形貌,勾勒出兩者動態的消長關係。
30 mins

展覽
11/26 五 14:00-20:30 How to see the shape of sound? How to hear the trajectory
11/27 六 14:00-20:30 of movement? I n Co -Existence by HUNG Yi-Po from
the professional street dance group "Hexaagram" and
composer HSIEH Hsien-Te, flows of sound in the space
are turned into invisible characters through the Binaural
舞 蹈 之 聲

異 相 共 存
technology, allowing the audience an ultimate listening
experience that is tangible within reach. The work revolves
diverse "circular dynamics" in the daily environment.
Through a co-creation based on dancers and sound design,
it explores the subtle change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sound in space. The explosive body language
of the dancers is intimately blended and resonates with
the elec tronic sound; k inetic flows turn the sounds
into multiple facets in the space, outlining the dynamic
inclination in-between.
SOUNDS OF CONTEMPORARY DANCE

Co-Existence
54 55

製 作 團 隊 Creation and Production Team

編舞暨演出:洪翊博
空間聲響設計暨演出:謝賢德
導演:蕭景馨
燈光設計:林翰生
燈光技術統籌暨舞監:林映辰
燈光技術執行:江沛豫、邱詠恩、蔡政霖、梁如畫
聲音工程:吳昂霖
Hi-Fi 無線耳機:國鐘影業
執行製作:蘇耀庭
創作顧問:蘇文琪
共同製作:臺中國家歌劇院、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舞 蹈 之 聲

異 相 共 存
協辦單位:社會創新實驗中心
特別感謝:田子平、藝外創意

Choreographer & Performer: HUNG Yi-Po (Pobo)


Sound Design & Performer: HSIEH Hsien-Te (Xan)
Director: HSIAO Ching-Hsin
Lighting Design: LIN Han-Sheng
Lighting Technology Coordinator & Stage Manager:
LIN Ying-Chen
Lighting Technician: CHIANG Pei-Yu, CHIU Yung-En,
TSAI Cheng-Lin, LEONG U-Wa
Sound Engineering: WU Ang-Lin
Hi-Fi Headphones: Kuochong pictures co., Ltd.
Executive Producer: SU Yao-Ting
SOUNDS OF CONTEMPORARY DANCE

Artistic Consultation: SU Wen-Chi


Co-production: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
Co-organizer: Social Innovation Lab
Special thanks: TIAN Zi-Ping, Artexpected

Co-Existence
光之所向

田子平、郭立威
56 《光之所向》由新媒體藝術家田子平和作曲家郭立威共同 57

TIAN Zi-Ping, KUO William


創作,延伸自田子平於 2020 年臺中國家歌劇院「Lab X 青
年 創 作 工 作 室 」 期 間 發 想 The Sun, 作 品 中 試 圖 找 尋 科 技
The Sun 與 人 類 之 間 的 默 契 關 係, 現 代 人 類 愈 漸 相 信 且 依 賴 科 技 的
操 作 與 輔 助, 因 此 當 代 的 科 技 藝 術 更 需 要 內 含 一 種 溫 柔,
而這種溫柔是出自於人本的身體感受。

作品中運用環形的雷射光束視覺與機械美學的動態穿透舞
FUTURE VISION LAB 者 身 體, 放 置 在 半 圓 形 的 場 域 之 中, 打 造 環 繞 音 場 與 觀 眾
共 振 的 空 間 感, 舞 者 將 作 為 肉 身 的 載 體 穿 透 在 其 中。 作 品
演出(含演後座談)
11/26 五 20:00 將 以 新 媒 體 舞 蹈 表 演 呈 現, 透 過 碰 觸 不 到 的 視 覺 與 互 動 建
11/27 六 20:00 構 出「 關 係 」, 意 圖 探 索 機 械 與 肉 身 的 共 舞 共 存 或 許 在 根
本上就建立於不對等的溝通方式。
30 mins

Co-created by new media artist TIAN Zi-Ping and composer


KUO William, The Sun is a dance performance based on
new media that seeks to find tacit relations between
technology and humans. At a time when people trust in
舞 蹈 之 聲

光 之 所 向
and rely on technology more than ever, the work represents
a gentleness originating from bodily feelings of humans
through technology-based contemporary art. Circular laser
beams and motions of mechanical aesthetics penetrate the
dancer's body as a vehicle moving through the surrounding
soundscape in a semi-circular field, creating a spatiality
resonating with the audience. With "relations" constructed
through intangible visuals and interactions, the piece
attempts to explore asymmetric communications which
probably lie at the basis of the coexistence and dancing of
the mechanical and the physical.
SOUNDS OF CONTEMPORARY DANCE

製 作 團 隊 Creation and Production Team

導演:田子平
聲響設計:郭立威
編舞暨演出:許程崴、林憶圻
燈光設計:劉恩廷
燈光技術統籌:蔡政霖

The Sun
燈光技術執行:陳怡婷
58
Installations
and
Performance





舞 蹈 之 聲

煙霧設計:林書瑜 Haze Design: LIN Shu-Yu


服裝設計:陳亦婷 Costume Design: CHEN Yi-Ting
技術統籌:蔡奇宏 Technology Coordination: TSAI Chi-Hung
執行製作:康兆宗、蕭合萱 Executive Producer: KANG Chao-Tsung, HSIAO
懸吊機構:奎比克動態系統 Ho-Hsuan
創作顧問:陶亞倫 Suspension System: Cubical Motivation System
共 同 製 作: 臺 中 國 家 歌 劇 院、 臺 灣 當 代 文 化 實 Artistic Consultation: TAO Ya-Lun
驗場 Co-production: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SOUNDS OF CONTEMPORARY DANCE

特別感謝:周東彥、張暉明、廖祈羽、邱誌勇
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
Special thanks: CHOU Tung-Yen, CHANG Huei-
Ming, LIAO Chi-Yu, CHIU Chih-Yung
Director: TIAN Zi-Ping
Sound Design: KUO William
Choreographer & Performer: HSU Chen-Wei, LIN
Yi-Chi
Lighting Design: LIU En-Ting
Lighting Coordinator: TSAI Cheng-Lin
Lighting Operator: CHEN Yi-Ting
失眠寫生簿 (2020/2021) 實 驗 版

豪華朗機工 ╳
60 61

LuxuryLogico ╳ Andrea Cera


The Insomnia Sketchbook (2020/2021)
Experimental Version

安德里亞.塞拉
中正堂展演空間
Art Space IV

11/12 五 - 11/28 日
( 除 11/15、 11/22 週 一 不 開放 )
11:00
11:45
12:30
13:15
14:00

失 眠 寫 生 簿
14:45
15:30
16:15
17:00
展 演 裝 置

25 mins

( 2 0 2 0 / 2 0 2 1實
) 驗版
The Insomnia Sketchbook (2020/2021) Experimental Version
INSTALLATIONS AND PERFORMANCE
62 黑 暗 中, 一 個 光 點 便 能 具 有 深 刻 的 象 徵 性 潛 能, 它 是 意 製 作 團 隊 Creation and Production Team 63
受 新 冠 肺 炎 疫 情 影 響,
念、 是 話 語, 更 是 生 命 中 最 原 始 的 起 源。 在 許 多 文 學 與 電
外國聲音創作團隊無
影 中, 光 點 不 僅 開 啟 希 望 與 夢 想 之 門, 也 敘 說 著 超 自 然 神 法來台參與實地展演調 藝術創作:豪華朗機工 × 安德里亞.塞拉 Artistic Creation: LuxuryLogico×Andrea Cera
秘世界的頓悟,以及人性脆弱的故事。 校, 故 本 次 以 線 上 協 作
實驗版呈現。 Executive Producer: LIN Kun-Ying | Director: CHEN
監製:林昆穎|導演:陳乂|作曲:安德里亞. Yi | Composer: Andrea Cera | Installation: CHANG
臺 灣 藝 術 團 隊 豪 華 朗 機 工 與 義 大 利 電 子 音 樂 家 安 德 里 亞.
塞拉|裝置:張耿華|編劇:陳乂、安德里亞. Geng-Hwa | Screenwriters: CHEN Yi, Andrea Cera |
塞拉(Andrea Cera)以聲光描繪一部由黑暗中的短篇故事 S cript writer : CHOU M an-Nung | Voice Ac tress
塞拉|語言文本:周曼農|中文配音:洪佩瑜|
所 組 成 的 寫 生 簿。 這 些 故 事 訴 說 著 意 識、 感 知、 物 理、 情 (Mandarin): HUNG Pei-Yu | Voice Actress (French):
法文配音:黛絲蕾・喬格蒂|文本實驗:羅德弘
緒 與 腦 內 辯 證 的 聲 響 等 情 節, 彷 若 半 夢 半 醒 之 間, 有 一 顆 Désirée Giorgetti | Script Experimenter: Evan LUO

光點帶領我們游移在夢與現實的邊界。
華 麗 邏 輯 有 限 公 司 行 政 總 監: 黃 虹 慈 | 專 案 Luxury Logi Co.
經理:蔡佳芬|執行製作:廖芝涵|製作經理: Administrative Director: HUANG Hung-Tzu | Project
豪 華 朗 機 工 擅 長 融 合 燈 光、 聲 響、 圖 像、 雕 塑 等 創 作, 以 Manager: TSAI Chia-Fen | Executive Producer: LIAO
黃 弘 豪 | 聲 光 技 術: 鄭 乃 銓 | 裝 置 動 態 執 行:
及 機 械 裝 置 的 跨 領 域 混 合 式 作 品。 安 德 里 亞. 塞 拉 則 慣 以 Chih-Han | Production Manager: HUANG Hung-Hao |
林文哲|硬體執行:黃弘豪、賴世淵、張斌雄|
Acousto-optical Technique: CHENG Nai-Chuan |
作 品 探 索 音 樂 作 曲、 科 學 研 究, 以 及 工 業 設 計 之 間 的 界
設計助理:洪敬庭、李既綱 I nstallation D ynamic Execution: LIN Wen-Tse |
線。 作 品 結 合 二 者 所 長, 使 用 參 數 的 運 算 與 轉 換, 對 應 於
Installation Execution: HUANG Hung-Hao, LAI Shih-Yuan,
媒材上,摹寫氣息、情緒,將抽象的情感化成具象傳達。 CHANG Pin-Hsiung | Design Assistants: HONG Ching-
帝 凱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軟 體 技 術 總 監: 林 義 翔 |

失 眠 寫 生 簿
中 控 程 式: 林 義 翔 | 電 子 電 路: 林 義 翔 | 演 算
Ting, LI Chi-Kang
在 無 人 現 身 的 劇 場, 將 表 演 者、 舞 台 裝 置 等 元 素, 極 簡 地
法設計:林義翔、陳威諭、楊傑欣
凝 鍊 於 光 與 聲 音 中, 轉 譯 情 感、 敘 事 、 行 為, 創 造 一 種 新
DECADE
Software Technical Director: LIN Yi-Shiang | Central
的表演語彙及形式。
展 演 裝 置

大銀微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Control Programmer: LIN Yi-Shiang | Electronic Circuit


Designer: LIN Yi-Shiang | Algorithm Designers: LIN Yi-
馬達顧問:蔡志松、林冠廷

( 2 0 2 0 / 2 0 2 1實
Shiang, CHEN Wei-Yu, YANG Chieh-Hsin

優 隼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物 理 動 態 分 析: 曾 佳
Taiwanese ar tist collective Luxur yLogico and Italian
Due to the COVID-19 HIWIN MIKROSYSTEM CORP.
彬|穩定機構設計:吳泰樹
electronic musician Andrea Cera constructed a sketchbook Motor Advisers: TSAI Chih-Sung, LIN Guan-Ting
pandemic, the foreign
of short stories taking place in darkness, revolving around

) 驗版
sound team cannot
IRCAM 法 國 龐 畢 度 聲 響 與 音 樂 研 究 統 合 中 心
sound fields or sounds of consciousness, clumsiness, come to Taiwan for Xception Tech. Inc.
pureness, dances, conflicts, and destruction. Led by a Dynamic Physics Analysis: TSENG Chia-Pin | Stabilization
電 腦 音 樂 設 計: 托 馬 斯・ 格 普 弗 | 聲 音 工 程:
performance and
tuning; the work will Mechanical Design: Arthur WU
light spot, viewers seem to be half awake and eulogizing
克 雷 蒙・ 賽 禾 勒 | 技 術 執 行: 艾 琳・ 莫 赫 勒 |

The Insomnia Sketchbook (2020/2021) Experimental Version


be presented in an
mirages amidst dreams and realities. With the IRCAM’s
experimental version 舞 監: 弗 洛 朗・ 西 門 | 專 案 經 理: 奧 荷 莉 亞・ IRCAM Centre-Pompidou
“Spat” software, movements of light are mimicked by Computer Music Design: Thomas Goepfer | Sound
through online
歐珍那
sound, creating a “cloud-like” surrounding soundscape. collaboration. Engineering: Clément Cerles | Technical Manager :
LuxuryLogico specializes in hybridizing multiple media Aline Morel | Stage Manager: Florent Simon | Project
such as light, sound, image, sculpture, and mechanical C-LAB 臺灣聲響實驗室特約 Manager: Aurèlia Ongena

i n s t a l l at i o n ; t h e y d e ve l o p e d a m o b i l e l i g ht d e v i ce 聲音工程統籌:陳星奎|舞監:黃郁雯
INSTALLATIONS AND PERFORMANCE

C-LAB Taiwan Sound Lab Contract Staff


combining real-time computing and sound performance Sound Engineering Coordinator: CHEN Hsin-Kuei | Stage
design while channeling kinematic parameters of the 共 製 單 位: 法 國 龐 畢 度 聲 響 與 音 樂 研 究 統 合 中 Manager: HUANG Yu-Wen
light source to generate sound. Andrea Cera explores 心、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製作監造:華麗邏輯
the boundaries among musical composition, scientific 有限公司|合作單位: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 Commissioned Co-producers: IRCAM Centre-Pompidou,
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 | Production
research, and industrial design. He often uses moving 立臺南藝術大學|贊助單位:大銀微系統股份有
Supervisor: LuxuryLogi Co. | Partners: National Taiwan
lights as a design tool; human body is modeled as a set of 限 公 司、 上 銀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指 導 單 位: Science Education Center (NTSEC), Tainan National
light points for automatically analyzing and sonifying the 文化部 University of the Arts (TNNUA) | Sponsors: HIWIN
characteristics of expressive movements. MIKROSYSTEM CORP.,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
Supervisor: Ministry of Culture of Taiwan
悸動響 2.0

王 福 瑞 、 在 地 實 驗 、 C- L AB
64 《 悸 動 響 2.0》 的 創 作 來 自 聲 音 的 混 種 調 變, 與 影 像 的 合 65

WANG Fujui, ET@T, C-LAB Taiwan Sound Lab


成 流 變 過 程; 透 過 聲 音 與 影 像 不 斷 的 交 互 流 動, 聽 覺 與 視
覺 同 步 激 刺 著 感 官 神 經, 有 著 人、 媒 體 與 機 器 運 算 的 交 互
Throbbing Sonic 2.0 不 確 定 性。 臺 灣 聲 響 實 驗 室 協 助 作 品 聲 音 立 體 性 及 VR 影
像 的 設 計 與 製 作, 並 新 設 聲 音 工 作 站 提 升 了 音 場 環 境 及 聲
色 表 現 等 級, 讓 此 作 有 更 多 層 次 的 聲 音 表 情 與 更 細 緻 的 聆
聽 知 覺。 聲 音 部 分 應 用 Spat 立 體 混 響 系 統 的 3D 音 訊 混
合 功 能 , 與 完 整 的 立 體 聲 學 函 式 庫, 在 虛 擬 的 3 D 環 境 中
聲響工作站 3 完全控制真實世界裡的音源的位置,創造錯誤影像(Video
Studio 3 Glitch)的 即 興 隨 機 資 料 錯 移。VR 影 像 則 以 瞬 間 移 動、 生

臺灣聲響實驗室
11/27 六 、11/28 日 成、組成、變形和裂解,演繹不可預知的不確定性。
11:00
作 品 展 示 所 應 用 的 16.2 顆 喇 叭 佈 置 而 成 的 聲 音 矩 陣, 則
11:45
13:00
13:45 以 物 件 導 向 聲 音 的 設 計 方 式 , 把 虛 擬 實 境 中 的 物 件 位 置,
14:30 以 符 合 真 實 世 界 的 距 離、 方 位, 回 傳 不 同 音 壓、 頻 率。 每
一 位 觀 眾 的 聽 覺、 視 覺 經 驗 都 是 獨 一 無 二 的, 基 於 觀 眾 在
15:15
16:00
16:45 展覽中的參與程度不同,也能得到不同回饋。
17:30

10 mins

悸 動 響
展 演 裝 置

Throbbing Sonic 2.0 represents interactive uncertainties


between humans, media, and machine computation via
continuous interactive sound and image flows, stimulating
our sensory nerves. For the audio part, 3D audio mixing

2.0
functions of the Spat system are combined with a complete
stereo sound library. The locations of the sound sources
in reality are controlled in a 3D environment, creating
impromptu and random data misplacements of video
glitch. The VR images comprise instantaneous movements,
generation, composition, deformation, and disintegration
to deduce unpredictable uncertainties. In a 16.2-speaker
sound matrix, through an object-oriented sound design,
sound pressures and frequencies are sent back from the
locations of objects in VR while matching the distance
and orientation of the objects in reality. Taiwan Sound Lab
INSTALLATIONS AND PERFORMANCE

assists in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the stereo sound


and VR images, plus a new sound workstation for improving
the sound fiel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ound and color.

Throbbing Sonic 2.0


66 67

製 作 團 隊 Creation and Production Team

聲音與影像素材提供:王福瑞
製作團隊:在地實驗
執行製作:葉杏柔
共同製作: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Material of Images and Sound Provided by: WANG Fujui


Production Team: ET@T
Executive Producer: YEH Hsing-Jou
Co-production: 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

悸 動 響
展 演 裝 置

2.0
INSTALLATIONS AND PERFORMANCE

Throbbing Sonic 2.0


等晶播種

許家維、張碩尹、鄭先喻
68 《 等 晶 播 種 》 為 許 家 維、 鄭 先 喻、 張 碩 尹 三 位 藝 術 家 所 組 69

HSU Chia-Wei, Ting-Tong CHANG, CHENG Hsien-Yu


成 跨 領 域 團 隊 所 製 作, 在 過 去 兩 年 的 時 間 當 中 以 雲 林 縣 虎
尾 糖 廠 為 研 究 場 域, 對 製 糖 的 採 收 和 工 業 流 程 做 聲 音 與 影
Crystal Seeding 像 採 集, 運 用 作 品 裝 置, 勾 勒 臺 日 兩 地 與 國 際 貿 易 的 關 係
網 絡, 爬 梳 台 灣 現 代 化 路 徑。 展 覽 現 場 中 結 合 3 D 列 印 裝
置 反 映 製 糖 之 工 業 流 程, 企 圖 打 造 一 個 劇 場 式 的 體 驗。 作
品 將 皇 民 化 時 期 劇 本 改 寫 為 本 次 影 片 文 本 , 配 合 影 像、 裝
置 與 燈 光, 隨 著 影 片 敘 事, 以 當 代 數 位 技 術 回 看 歷 史 場 景
聯合餐廳展演空間 1 樓 的編導式錄像。
Art Space I, 1F

11/12 五 - 11/28 日 此 作 品 的 音 樂 創 作 由 作 曲 家 許 德 彰 擔 任, 以 由 飛 機 殘 骸 為
( 演 出 每整 點 播 放 一 次 ) 模 型 所 設 計 的 樂 器、 傳 統 布 袋 戲 曲 與 虎 尾 糖 廠 內 部 及 週 邊
( 除 11/15、11/22 週 一 不 開放 )
地區的聲景三個主要的聲音元素交織而成。並與 C-LAB 臺
11:00
12:00    灣 聲 響 實 驗 室 合 作, 利 用 了 3 D 聲 響 技 術 對 虎 尾 地 區 進 行
13:00  錄 音 採 樣、 紀 錄 聲 景, 發 堀 從 日 治 時 期 至 今 可 能 出 現 在 虎
尾的聲音文化元素。
14:00 
15:00 
16:00 
本作品獲文化部 109 年度科技藝術創作發展計畫補助。
17:00
展 演 裝 置

等 晶 播 種
Assisted by 3D sound technologies of C-LAB Taiwan Sound
Lab, Crystal Seeding is based on audio-visual materials
collected from the processes of sugarcane plantation,
harvest, and sugar-making in Huwei Sugar Factory in Yunlin
County. With sucrose as the catalyzer, new technologies
are developed to create a theatrical experience and
outline international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 Three-channel screens represent a puppet show in
a sugarcane field containing characters and events drawn
from puppet shows of Japanization period. Reality and
fiction are juxtaposed to relate local stories in Huwei Town,
Taiwan and Moji Port, Japan. The music composed by Tak-
Cheung Hui  for the work includes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puppet opera as well as soundscapes in and around the
INSTALLATIONS AND PERFORMANCE

Huwei Sugar Factory, along with instruments designed


in forms of aircraft wreckage. The work is produced by
a cross-disciplinary team of three artists: HSU Chia-Wei,
CHENG Hsien-Yu and Ting-Tong CHANG.

Crystal Seeding
製 作 團 隊 Creation and Production Team
70
Academy
71

3D 列印裝置,機械手臂裝置,樂器裝置,三頻道錄 3D Printing Installation, Robotic-Arm Installation, Instrument

像裝置,32 分 15 秒,2021 |本作品為許家維、張


Installation, Three-Channel Video Installation, 32’15”,
2021  | This artwork is co-created by HSU Chia-Wei,
碩尹、鄭先喻的共同創作(依姓名筆畫順序) |劇 Ting-Tong CHANG and CHENG Hsien-Yu (under Chinese
本改編自 : 皇民化布袋戲《鞍馬天狗》|編劇 : 林政 alphabetical precedence). | Based on the story: Puppetry
興 、張碩尹、許家維 |聲音設計:許德彰|糖廠室 during Japanization Kurama Tengu | Screenwriter: LIN Zheng-


Xing, Ting-Tong CHANG, HSU Chia-Wei | Sound Designer: HUI
內表演者 : 余若枚
Tak-Cheung | Sugar Factory Indoor Performer: YU Ruo-Mei

布 袋 戲 表 演 團 隊 : 昇 平 五 洲園 Puppetry Perform Team: Sheng Ping Puppet Troupe 


Leader:  LIN Zheng-Xing | Cast:  LIN Zheng-Xing |


團長 : 林政興|主演 : 林政興 |操偶師 : 林政權 、
林 坤 寶 、 陳 憲 忠 、 廖 先 敏、 廖 穎 毅 、 鍾 明 良 | 服
Puppeteer: LIN Zheng-Quan, LIN Kun-Bao, CHEN Xian-Zhong,
LIAO Xian-Min, LIAO Ying-Yi, ZHONG Ming-Liang | Costume
裝 設 計 : 林 珮 瑜 | 司 鼓 : 朱 南 星 | 鑼 鈔 : 李 慧 珍、 Designer: LIN Pei-Yu | Drum: ZHU Nan-Xing | Gong: LI Hui-
廖冠評|嗩吶 : 吳清秀|三弦 : 蔡亞霖|二胡 : 李 Zhen, LIAO Guan-Ping | Suona: WU Qing-Xiu | Sanxian: CAI


Ya-Lin | Erhu: LI Ting-Xuan
亭萱
 
Sound Co-production: C-LAB Taiwan Sound Lab, Center for Sound
聲 音 共 製 : C-LAB 臺 灣 聲 響 實 驗 室 、 臺 藝 大 聲 響 Arts and Acoustics Research,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  
Director: HSU Chia-Wei | Sound Director: LIN Jing-Yao |
藝術實驗中心


On-Site Line Producer: Elvis KUO, Fay HUANG, HSU Yuan-Yen |
導 演 : 許 家 維 | 聲 響 製 作 總監 : 林經堯|影片拍攝 Composer:  HUI Tak-Cheung | Music Assistant: AU  Chi-
執 行 製 作 : 郭 宇 庭 、 黃 惠 婷、徐元彥|作曲 : 許德 Sang |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CHANG Neng-Zhen |
彰|作曲助理 : 區志恒|攝影指導 : 張能禎|攝影
展 演 裝 置

Cinematographer: LIN Wei-Lung, TSAI Hsuan-Kang, PAN Yen-


An | Gaffer: HUNG Jheng-Yo | Best Boy: WANG Cheng |
師 : 凌瑋 隆 、 蔡 弦 剛 、 潘 彥安|燈光師 : 洪政猷燈
Aerial Photography: Wyeson TAN | VACS-Joseph CI | On-
光 助 理 : 王 錚 | 空 拍 師 : 陳偉勝、攝視度影像有限 Site Sound: FENG Zi-Ming, DEAN Chi-You, HSU Yuan-Yen, Vince
公 司 | 齊 培 丞 | 現 場 收 音 師 : 馮 志 銘 、 丁 啟 祐、 KAO | Panorama: HUANG Yu-Chi, HUANG Yu-Jie, HUNG Yu-
徐 元 彥 、 高 勤 倫 | 360 環 景 拍 攝 : 黃 昱 琪、 黃 郁 Hao | Boom Operator:  Immanuel DANENNBRING |
Instrument Designer: Ting-Tong CHANG, CHEN Liang-Jung |
傑、洪譽豪|收音助理 : 戴向諶|樂器設計 : 張碩
Instrument Maker:  HSU Shao-Hsuan, HSU Jui-Chien |
尹 、 陳 亮 融 | 樂 器 製 作 : 許 少 軒、 徐 瑞 謙 | 布 袋 Puppetry Scenic Artist: YANG Tzu-Yi, JIN Chi-Lung | Set
戲 布 景 師 : 楊 子 逸、 金 祺 龍 | 置 景 設 計 : 許 少 軒 、 Designer: HSU Shao-Hsuan, LIU Wen-Hao, HSIEH Chi-Hsuan
劉 文 豪、 謝 其 軒 | 行 政 製 作 : 李 雅 婷 | 日 文 錄 音
Executive Producer:  Leah LEE | Japanese ADR Producer: Saki
執 行 製 作 : Saki TANAKA | 日 文 配 音 員 : Tatsuo TANAKA | Japanese Voice Actor: Tatsuo INOUE | Japanese
INOUE | 日 文 錄 音 師 : Ryota FUJIGUCHI | 日 文 翻 Recorder: Ryota FUJIGUCHI | Japanese Translator: Kaoru
譯 : Kaoru UEDA |英文翻譯 : 李曉瑋|影片剪輯 : UEDA | English Translator: Wei LEE | Film Editor: HSU Chia-
Wei | Sound Mixer: HUI Tak-Cheung, Mothra Productions
許家維|後期混音 : 許德彰 、複耳工作室-馮志
- FENG Zi-Ming | Colourist: YANG Tzu-Yi
銘|數位調光 : 楊子逸
Exhibition Technical Director: CHENG Hsien-Yu | Exhibition
Coordinator: LIAO Yin-Chiao | 3D Printing Machine Manufac
展 覽 技 術 總 監 : 鄭 先 喻 | 展覽執行製作 : 廖音喬|
turer: CheerFour Technology co,. LTD. | 3D Modelling: Digital
INSTALLATIONS AND PERFORMANCE

3D 列 印 裝 置 製 作 : 洽 富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 3D 列 印 Art Education Cente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 &


建 模 : 臺 藝 大 科 技 藝 術 實 驗中心、郭岱維|投影設 KUO David | Mapping Designer: CHENG Hsien-Yu | Robotic
計 : 鄭先 喻 | 機 械 手 臂 提 供 : 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 Arm Supplier: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 Equipment

司 | 設 備 贊 助 : 臺 北 數 位 藝術中心
Support:  Taipei Digital Art Center 
 
Filming Cooperation: Taiwan Sugar Corporation Huwei Sugar
拍攝協力 : 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虎尾糖廠|特別 Factory | Special Thanks:  Chun-Liang LAI, Radio Taiwan
感 謝 : 賴 俊 良 、 財 團 法 人 中央廣播電臺、李天祿布 International, Li Tien-Lu Hand Puppet Foundation, Cultural
Affairs Department, Yunlin County Government | This work
袋 戲 文 教 基 金 會、 雲 林 縣 政 府 文 化 觀 光 處 | 本 作
has been granted a subsidy of 2020 Technological Art Creation
品 獲 文 化 部 1 0 9 年 度 科 技藝術創作發展計畫補助 Development Program from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聲,波

清 華 A樂
72 清華 AI 樂團為亞洲第一支展示音樂人工智慧技術的樂團。 73

Tsing Hua AI Orchestra


音 樂 會 以 人 類 演 奏 者 為 主, 演 出 人 工 智 慧 音 樂 作 品, 或 與
虛 擬 樂 手 共 同 演 出。 演 出 中 展 示 與 人 工 智 慧 的 合 奏, 如 虛
Sound Waves

I 團
擬 歌 手 聲 音 合 成、 自 動 跟 譜 展 示, 或 演 奏 以 人 工 智 慧 產 出
之旋律為靈感而創作的樂曲。

《 聲, 波 》 包 含 安 譜 人 工 智 能 音 樂 自 動 生 成 技 術, 以 日 本
旋 律 為 靈 感 的 音 樂 創 作、 爵 士 女 伶 音 樂 創 作; 成 功 大 學
CREATORS 空 間 - 102 共 享 吧 SCREAM Lab 與 忘 言 科 技 的 虛 擬 樂 手 技 術 與 爵 士 演 出; 或
CREATOR'S Space - R102 Coworking Space 演 奏 清 華 大 學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Lab 產 生 之 旋

11/28 日 律 所 作 之 爵 士 樂 曲; 臺 灣 大 學 MIR Lab 的 聲 部 分 離 技 術;


17:00 / 30mins 導 聆 作 曲 家 鄭 建 文 MAX/MSP 技 術 加 上 多 媒 體 演 出; 清 華 大 學
17:30 / 75mins 演 出
Acoustic and Hearing Group 虛 擬 歌 手 與 歌 詞 自 動 生 成 技
術; 臺 灣 人 工 智 慧 實 驗 室 人 工 智 慧 - 雅 婷 與 清 華 AI 樂 團
學生王庭康的合力創作。此場次為聲影兼具的精采音樂會 !

Tsing Hua AI Orchestra is the first Asian orchestra to


demonstrate AI technology in music. Their performance
校 際 單 元

features human players accompanied by virtual musicians,

聲 , 波
involving co-per formance of humans and AI, vir tual
singers’ voice synthesis and automatic score following,
or compositions inspired by AI-generated melodies.
Sound Waves is a splendid audiovisual concert featuring
the automatic music generation technology of Ampai
and works inspired by Japanese melodies or songs for
jazz divas; the vir tual musician technology and jazz
performances of SCREAM Lab of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jazz music created with melodies produced
by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Lab of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NTHU); the voice separation technology of MIR
Lab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omposer CHENG Chien-
Wen’s MAX/MSP technology plus multimedia performance;
t h e v i r t u a l s i n g e r a n d a u to m at i c l y r i c s g e n e rat i o n
technology of Acoustic and Hearing Group of NTHU; a joint
output of Yating ( Taiwan A.I. Labs) and Wang Tingkang
(Tsing Hua AI Orchestra).

Sound Waves
ACADEMY
74 演 出 曲 目 Concert Program 75

1 安 譜 人 工 智 能 音 樂 (Ampai Music):人工 4 鄭建文:時空的流動拼貼畫(給豎笛五重奏


智慧自動生成作曲技術 及 Max/MSP 互動電腦音樂系統)
- 以日本旋律為靈感的音樂創作 CHENG Chien-Wen: A Flowing Collage of
- 爵士女伶音樂創作 Time and Space(for Clarinet Quintet and
Interactive Computer Music System with
2 (A) 成 功 大 學 音 樂 與 多 媒 體 實 驗 室(NCKU Max/MSP)
SCREAM Lab)、忘 言 科 技 (ROSIN TECH
LTD):虛擬樂手聲音合成與動畫同步術 5 清華大學劉奕汶聽覺與聲學實驗室(NTHU
- Bobby Timmons:Moanin' Acoustics and Hearing Group) : 虛擬歌手
- Chick Corea:Armando's Rhumba 及自動歌詞生成技術

(B) 清 華 大 學 丁 川 康 教 授 計 算 智 慧 實 驗 室 - 天鵝之歌

音樂自動生成技術(NTHU CI Lab)、成功
大學音樂與多媒體實驗室(NCKU SCREAM 6 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雅婷與清華大王庭康

Lab)、忘言科技(ROSIN TECH LTD) Yating v.s. TK:Orchestra Work No. 1

- 藤井俊充編曲: A.I. from Ipanema

3 台灣大學多媒體資訊檢索實驗室(NTU MIR
校 際 單 元

Lab)聲部分離技術

聲 , 波
- Sakanaction:新寶島
- Dream Theater:Our New World

製 作 團 隊 Creation and Production Team

清華 AI 樂團總監:林怡君 Tsing Hui AI Orchestra Director: LIN Yi-Chun


節目製作 : 林怡君、清華 AI 樂團 P r o d u c t i o n : L I N Y i - C h u n , Ts i n g H u i A I
人 工 智 慧 技 術 提 供 : 台 灣 人 工 智 慧 實 驗 室、 Orchestra
台灣大學 MIR Lab、成 功大學 SCREAM Lab、 AI Technique Supporting Groups: Taiwan AI
忘 言 科 技、 安 譜 人 工 智 能 音 樂 公 司、 清 華 大 Labs, NTU MIR Lab, NCKU SCREAM Lab, ROSIN
學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Lab、 清 華 大 TECH LTD, Ampai Music, NTHU Computational
學 Acoustics and Hearing Group Intelligence Lab, NTHU Acoustic and Hearing
作曲家 : 鄭建文 Group
影像創作 : 劉寅生 Composer: CHENG Chien-Wen
舞台監督 : 李可瑄 Visual Designer: LIU Craphone
演出團隊 : 清華 AI 樂團 Stage Manager: LEE Ke-Xuan
Performer: Tsing Hua AI Orchestra

Sound Waves
ACADEMY
「跨越」

陽明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電子科技音樂組
76 「 跨 越 」 音 樂 會 試 圖 將 器 樂 、 現 場 電 子 音 樂、 科 技 裝 置 整 77

National Yang 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Music Electronic Technology Music
合 於 多 聲 道 沈 浸 式 系 統 中, 帶 領 大 家 一 起「 跨 越 」 科 技 與

器樂與多聲道電子音樂 會
音 樂 的 限 制 與 藩 籬, 帶 來 全 新 的 空 間 音 樂 聽 覺 饗 宴。 本 場
音 樂 會 由 國 立 陽 明 交 通 大 學 音 樂 研 究 所 創 作 科 技 組 之「 電
子 音 樂 」 專 業 師 生 聯 手 策 劃, 由 藝 術 總 監 曾 毓 忠 教 授 帶 領
Crossing: Instrument and Multi-channel 團 隊 共 同 演 出。 藉 由 研 究 所 的 電 子 音 樂 專 業, 嘗 試 將 包 括
器 樂、 電 子 音 樂、 合 成 器 、 日 常 聲 音 素 材 等 音 樂 或 聲 響 與
Electronic Music Concert 科 技 連 結 , 並 運 用 各 式 新 興 電 子 科 技, 例 如 電 腦 科 技、 多
聲 道 科 技、 程 式 互 動 科 技、 感 測 科 技、 甚 至 人 工 智 能 (Al)
等, 進 行 音 樂 與 聲 音 藝 術 的 跨 域 創 作 實 驗、 研 究、 以 及 創
立體聲場
Spatial Audio Field 意表現。

11/27 六 19:00
Crossing attempts to integrate traditional western and
90 mins 含 導 聆
eastern acoustical instrumental music, live electronic
music, and technological art installations into a multi-
channel immersive system. In an auditory feast of brand-
new spatial music experience, the viewer is invited to
"cross" the limitations and barriers of technology and
music. The concer t compr ises new music wor ks by
the faculty and student composers of the electronic
校 際 單 元

music division of I nstitute of Music, National Yang

跨 越
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Led by Prof. TSENG Yu-
Chung, the student team give a performance combining
technology with diverse music types and sounds including
instrumental music, electronic music, sounds produced
using synthesizers, and everyday sounds. In addition,
they employ emerging electronic technologies such
as computer technology, multi- channel technology,
and program-based interaction technology, sensing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 to make cross-
domain art experiments and explorations.

演 出 曲 目 Concert Program

曾毓忠《路轉…忽見》 古箏與現場 49.4 聲道電子音樂

胡 哲 豪、 鄭 詠 心、 吳 嘉 峻、 黃 毓 仁《 光 的 色 域 》 小 提
琴與現場 49.4 聲道電子音樂

謝賢德《倉・狂》打擊樂與現場 49.4 聲道電子音樂


ACADEMY

陳 以 諾、 陳 書 煌、 黃 薏 倫《 求 救 訊 號 》 電 子 裝 置 與 現

Crossing
場 49.4 聲道電子音樂
78 郭盈彤《無題:嘆息》長笛與現場 49.4 聲道電子音樂 79

曾毓忠《跨越》打擊樂與現場 49.4 聲道電子音樂

TSENG Yu-Chung: Road Turns….Appears Suddenly for


Zheng and 49.4-Channel Electronic Music

HU Zhe-Hao, CHENG Yung-Hsin, WU Jia-Jiun, HUANG


Yu-Ren: Gamut of light for Violin and 49.4-Channel Live
Electronic Music

HSIEH Hsien-Te: TSANG・KUANG for Multiple Percussions,


Pre-recorded, Live Electronic Music and 49.4-Channel
System

CHEN Yi-No, CHEN Shu-Huang, HUANG Yi-Lun: Distress


Call for Synthesizer, AIR drums, 49.4-Channel Pre-
recorded and Live Electronic Music

KUO Yng-Torng: Untitled: Sigh for Flute and 49.4-Channel


Live Electronic Music
校 際 單 元

TSENG Yu-Chung: Crossing for Multiple Percussions,

跨 越
49.4-Channel Pre-recorded and Live Electronic Music

製 作 團 隊 Creation and Production Team

藝 術 總 監: 曾 毓 忠 | 行 政 統 籌: 陳 以 諾、 郭 盈 彤 | 技
術統籌:謝賢德、鄭詠心|舞台總監:黃薏倫|燈光:
李 念 恩 | 演 奏 家: 許 馨 方、 簡 婕、 謝 賢 德、 陳 玉 函 |
作曲家:曾毓忠、胡哲豪、鄭詠心、吳嘉峻、黃毓仁、
謝賢德 、陳以諾、陳書煌、黃薏倫、郭盈彤

Artistic director: TSENG Yu-Chung | Administrative


coordination: CHEN Yi-No, KUO Yng-Torng | Technology
coordination: HSIEH Hsien-Te, CHENG Yung-Hsin |
Stage director: HUANG Yi-Lun | Lights: LEE Nien-
En | Performer: HSU Hsin-Fang, JIAN Jie, HSIEH Hsien-
Te, CHEN Yu-Han | Composer: TSENG Yu-Chung, HU
Zhe-Hao, CHENG Yung-Hsin, WU Jia-Jiun, HUANG Yu-
Ren, HSIEH Hsien-Te, CHEN Yi-No, CHEN Shu-Huang,
HUANG Yi-Lun, KUO Yng-Torng
ACADEMY

Crossing
大兵的故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資訊工程學系
80 2021 年 是 作 曲 家 史 特 拉 汶 斯 基(Igor Stravinsky,1882- 81

Department of Music and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1971) 逝 世 50 週 年, 他 為 音 樂、 戲 劇 說 書 與 舞 蹈 的 傳 世
經 典《 大 兵 的 故 事 》( L'Histoire du soldat) 創 作 於 第 一 次
The Soldier's Tale 世 界 大 戰 末 期 , 在 劇 中 政 府 的 強 行 徵 兵, 也 隱 喻 著 當 時 大
戰 時 的 政 治 與 社 會。 然 而, 看 似 是 大 兵 不 禁 惡 魔 的 誘 惑,
產 生 貪 念, 將 小 提 琴( 寓 指 本 心 ) 交 易 後 所 食 的 惡 果; 但
更 令 人 深 思 的 , 是 在 什 麼 樣 的 時 代, 會 使 人 那 麼 容 易 放 棄
所 愛、 放 棄 初 衷? 當 時 的 一 次 大 戰, 現 在 的 疫 情; 劇 中 的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禮堂 大 兵, 現 今 生 活 中 的 視 音 樂 為 其 靈 魂 生 命 的 藝 術 年 輕 人 -
Auditorium, 他 們 在 社 會 現 實、 社 群 媒 體 所 鋪 設 的 假 象 之 下, 面 對 自 己
最 珍 愛 的 音 樂 初 衷, 會 如 何 抉 擇? 從 改 編 原 著 出 發, 以 音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11/20 六 17:00 樂 劇 場 呈 現, 就 讓 我 們 戴 上 穿 越 歷 史 的 眼 鏡, 重 新 演 繹、
11/21 日 17:00
分 析 拆 解, 輔 以 音 樂 與 電 聲 科 技, 呈 現 給 您 這 部 現 代 版
70 mins
《大兵的故事》!

The legendary The Soldier's Tale by composer Igor Stravinsky


combines music, theatrical storytelling, and dance, connoting
political and social realities of war. The soldier in the drama

大 兵 的 故 事
校 際 單 元

can be contrasted with young artists today who face the


dilemma of attaching to their initial passion for music under
the pressure of social reality or illusions fabricated by social
media. The Department of Music,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reinterprets and disassembles the original by
selecting essential parts from the original septet composition
and combining musical phrases created using MAX/MSP
real-time electroacoustic technology, along with a theater
design based on movements of musicians, and projection
of images. The contemporary version of The Soldier's Tale
is jointly produced with the Department of Music and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th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mentors in theatre and music.

演 出 曲 目 Concert Program

The Soldier's Tale


伊果.史特拉汶斯基(1882-1971):《大兵的故事》
ACADEMY

Igor Stravinsky(1882-1971): L’Histoire du soldat /


The Soldier's Tale
82 製 作 團 隊 Creation and Production Team 83

製作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
執 行 與 演 出 團 隊: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音 樂 學 系、 資 訊
工程學系
製作人:楊瑞瑟
藝術總監:趙菁文
科技技術統籌:李忠謀、方瓊瑤
導演暨創作指導:黃鼎云
電聲指導:許德彰
電聲創作:林邵奇、王博君
音響設計:何錦勳、潘愷恩
執行製作:謝佩穎、詹秉翔
執行協力:蘇昱瑋、黃暐
劇場創作暨執行:蘇昱瑋、黃暐、林劭奇
演 出: 陳 宇 辰、 魏 君 澤、 王 冠 傑、 陳 昱 安、 陸 韋 全、
陳奕凱、沈宏軒

大 兵 的 故 事
Producer: YANG Jui-Se
校 際 單 元

Artistic Director: CHAO Ching-Wen


Tech Supervisor: Greg Chung-Mou LEE and FANG
Chiung-Yao
Director, Advisor of Dramaturge/Theater: HUANG Din-Yun
Advisor of Electroacoustic Design: HUI Tak-Cheung
Electroacoustic Designer: LIN Shao-Chi, WANG Po-Chun
Audiovisual Presentation: HO Chin-Hsun, PAN Kai-En
Executive Producer: HSIEH Pei-Ying, CHAN Ping-Hsiang
Executive Assistant: SU Yu-Wei, HUANG Wei
Script/Music Design Coordinator: SU Yu-Wei, HUANG
Wei, LIN Shao-Chi
Performance by CHEN Yu-Chen, WEI Chun-Tse, WANG
Kuan- Chieh, CHEN Yu-An, LU Wei-Chiuan, CHEN Yi-Kai,
SHEN Hung-Hsuan
A Production by the Department of Music,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演 出 場 地 Venue

The Soldier's Tale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禮堂 / 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 162 號
ACADEMY

Auditorium,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


No.162, Section1, Heping E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 後 花 園 II -聲光對位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
84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長年致力於各類型藝術展演活 85

Department of Music,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動, 近 年 更 積 極 尋 求 科 技 藝 術 創 作 與 跨 域 合 作 的 可 能 性。

科技與藝術跨域音樂會
本 計 畫 核 心 概 念 起 始 於「 對 自 我 身 分 探 索 與 對 環 境 的 反 思
及 提 問 」 。「 花 園 」 為 一 經 過 人 工 安 排 的 空 間, 通 常 具 有
公 共 性 及 可 觀 賞 性; 而「 後 」 為「 後 現 代 主 義 」 中「 後 」
Post Garden II - Counterpoint: Technology 的 挪 用, 具 有 超 越 與 再 開 展 之 意 味。 因 此, 本 計 畫 以「 後
花 園 」 為 題, 具 有「 超 越 當 代 人 工 與 自 然 之 文 化 對 話 」 的
and Art Transdisciplinary Concert 企 圖, 整 體 創 作 運 用「 虛 實 交 錯 」, 將 音 樂 上 的「 真 實 器
樂 演 出 」 與「 電 子 聲 響 」 相 互 轉 化 、 融 合, 進 行 多 層 次 的
虛 擬 與 真 實 之 對 話、 互 動, 同 時 也 試 圖 模 糊、 淡 化 虛 與 實
立體聲場
Spatial Audio Field 的界線。如標題「後花園」(Post-Garden)所暗示的「超
越 」 題 旨, 欲 透 過 音 樂 與 科 技 跨 域 結 合, 建 立 自 身 與 環 境
11/25 四
生 態 的「 對 話 」, 並 延 伸 出 多 元 面 向 與 多 重 層 次 的 關 係:
18:30 / 70 mins 含 演 後 座 談 2 0 mins
20:30 / 50 mins 真 實 與 虛 擬 的 對 話、 聽 覺 與 視 覺 的 對 話, 人 文 科 藝 與 自 然
生態的對話,甚至是觀眾與藝術作品的雙向對話。

Post- Garden II: Counterpoint co -produced by the


Department of Music and the Department of New Media
校 際 單 元

Art at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is an original


transdisciplinar y experimental theater combining
new media ar t with contemporar y music and taking
"surpassing" as its core theme. The main concept of "Post-
Garden" is an exploration of self-identity as well as a
reflection or a question on the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new technology and original contemporary music,
it presents an avant-garde per formance that crosses
the established boundaries, thereby starting a dialogue
between self-identity and surroundings. Through cross-
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young composers, performers,
and new media artist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Music and
the Department of New Media Art at TNUA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such an innovative and experimental "Post-
Garden" applying electronics, acoustics, images, and
ambisonic systems, this theater aims to create multiple
dialogues between reality and virtuality, sounds and

Post Garden II - Counterpoint


images, classicality and originality, self and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audience and the work.
ACADEMY
86 演 出 曲 目 Concert Program 87

鄭雅慈:房間
余辰曜:持
陳思安:Ω
曾心怡:時間之鑰
潘汶恩:過期
黃祈諺:蒼 t _ Tai 台 X 啦

CHENG Ya-Tzu Cheng: Room


YU Chen-Yao: Sustain
CHEN Szu-An: Omega
TSENG Hsin-Yi: The Clock
PAN Wen-En: Expired
HUANG Chi-Yen: Tsāng t_Tai(tAI)XLaa

製 作 團 隊 Creation and Production Team


校 際 單 元

製作統籌:吳思珊
新媒體藝術指導:王連晟
音樂指導:吳思珊、陳立立
藝術顧問:王俊傑
音樂顧問:讓.喬瓦里
演奏團隊:音樂學系及管弦與擊樂研究所
新媒體藝術團隊:新媒體藝術學系

Production Coordinator: WU Shih-San


New Media Art Director: WANG Lien-Chang
Music Director: WU Shih-San, CHEN Lily
Artistic Adviser: WANG Jun-Jieh
Music Adviser: Jean Geoffroy
Performer: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Music & Graduate
Institute of Orchestral Instruments

Post Garden II - Counterpoint


New Media Artist: Students of Department of New
Media Art
ACADEMY
微響

陽明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多媒體新音樂組
88 生 活 周 遭 有 許 多 漫 不 經 意 的 聲 響、 氣 息 在 我 們 身 旁 不 斷 地 89

Institute of Music Multimedia New Music, National Yang 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流 竄, 卻 始 終 無 法 停 止 我 們 對 閃 亮 喧 嘩 的 嚮 往。 巷 弄 中 沈
寂 幽 暗 的 風 鳴 樹 影, 卑 微 地 守 候 著 身 心 疲 累 的 遊 子 返 家。
Micro-Sounds 《 微 響 》 聚 焦 在 我 們 視 而 不 聞、 不 見 的 聲 音 和 物 像 裡,
探 索 虛 擬 時 間 和 真 實 日 常 的 差 異, 放 大 原 子 運 動 和 氣 流
CREATORS 空 間 - 102 共 享 吧 震 動 的 能 量 感 知, 尋 找 心 靈 中 最 響 徹 雲 霄 的 沈 默。 陽 明 交
CREATOR'S Space - R102 Coworking Space 通大學音樂研究所的多媒體新音樂組將以劇場及互動的形
式, 結 合 各 種 劇 場 元 素 及 多 媒 體 互 動 技 術 之 現 代 音 樂 作 品
11/20 六
16:10 / 20 mins 導 聆 創 作, 強 調 跨 領 域 創 作 的 精 神, 開 發 新 型 態 的 音 樂 創 作 展
16:30 / 90 mins 演 出 演 形 式 及 培 養 獨 立 自 主 的 美 學 價 值。 透 過 裝 置、 影 像、 舞
蹈、電聲和器樂,呈現一場微聲幻影的多感官影音表演。

Based on inadvertent sounds and smells surrounding us in


daily life, Micro-Sounds focuses on the sounds and images
we tend to ignore and explores differences between
virtual time and daily reality. Dynamic perceptions of
atomic motions and airflow vibrations are amplified to
seek the most resonant silence in one’s soul. By combining
diverse theatrical elements and interactive multimedia
technology, Multimedia-New Music sector of Institute of
Music, National Yang 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presents
校 際 單 元

當 代 精 選
a multi-sensory audio-visual performance of micro sounds
and illusions through installations, images, dances as well
as electro-acoustic and instrumental music. Micro-Sounds
embodies a spirit of cross-disciplinary artistic creation; new
creative forms of music and performance are developed,
and independent aesthetic values are cultivated.

演 出 曲 目 Concert Program

1 黃詠仁、吳承儒《live's-pawn》
2 洪世霖、賴河泰、高君揚、董昭民《微日記 3 + 1 篇》

Contemporary Selection
3 戴孜嬣、林楷育《身波線形》

1 HUANG Yong-Ren, WU Cheng-Ru: live’s-pawn


2 HUNG Shih-Lin, LAI Ho-Tai, KAO Chun-Yang, TUNG
ACADEMY

Chao-Ming: Micro Diary3+1


3 TAI Tzu-Ning, LIN Kai-Yu: 身波線形
90

講座

11/14 SUN.
15:00-16:30 11/14 SUN.
19:00-20:00
CREATORS 空間/ 102 共享吧 CREATORS 空間/ 102 共享吧
校 際 單 元

雙子二重奏演出漫談與職業擊樂二 《桑步 2021》沉浸式跨界創作


重奏經驗談
與談人|許程崴、鄭伊里、吳欣澤

此次座談會由雙子二重奏擊樂演奏家—簡任廷、簡
任佑帶來至世界各地的演出經驗分享和經營職業樂 編舞家許程崴、演奏家吳欣澤、作曲家鄭伊里將分
團的心得分享。 享於臺灣聲響實驗室沉浸式立體聲場空間共同創作
的感官經驗,與沉浸式空間的即興演奏與舞蹈體驗。

製 作 團 隊 Creation and Production Team

董昭民、洪世霖、戴孜嬣、高君揚、賴河泰、黃詠仁、吳承儒、林楷育
ACADEMY

詳細資訊及報名方式請關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網站,或臉書搜尋「臺灣聲響實驗室」。
TUNG Chao-Ming, HUNG Shih-Lin, TAI Zi-Ning, KAO Chun-Yang, LAI Ho-Tai,
HUANG Yong-Ren, WU Cheng-Ru, LIN Kai-Yu
講座 製作團隊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技術協力|鐵吹製作
視覺設計|詹明芳
執行長|謝翠玉 翻譯|林薇
指導單位|文化部 行銷推廣|徐元彥 、許瓊文、劉郁青、黃怡翔、
11/21 FRI.
19:00-21:00 11/26 FRI.
19:00-21:00
主辦單位|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蔡士翔、高慧倩
CREATORS 空間/ 102 共享吧 CREATORS 空間/ 102 共享吧 策 展 團 隊 | C-LAB 臺 灣 聲 響 實 驗 室、 法 國 聲 響 行政協力|陳國政、王雲玉、林志鳴、王惠娟、
與音樂研究統合中心 吳達坤、蔡奇宏、許鈁雯、林雅君、楊佳錚、余
孟菱、洪語涵、林其蔚、李後奇、蔡承杰、袁茵
合作單位|法國聲響與音樂研究統合中心、臺中 場地協力|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臺灣師範
國家歌劇院、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國立臺 大學、社會創新實驗中心、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
灣科學教育館、在地實驗 中心
協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南藝術大
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
立清華大學、社會創新實驗中心
共 製 單 位 | 法國聲響與音樂研究統合中心、臺中 法國聲響與音樂研究統合中心
國家歌劇院、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一當代舞
VR 時空中 的 《 身 體 、 舞 蹈 與 重 力 》 C-LAB 臺灣聲響實驗室與法國 IRCAM
團、許程崴製作舞團、許家維工作室、在地實驗 執行長| Frank Madlener
首 度 共製新作 : 豪華朗機工與義大利
與談人|蘇文琪、張暉明、吳秉聖、凃立葦、黃郁傑 《失眠寫生簿》委託製作|豪華朗機工 節目部藝術統籌| Suzanne Berthy
作 曲 家 安 德 里 亞. 塞 拉《 失 眠 寫 生
主持人|邱 誌 勇
邀請演出 / 創作|盧佳慧、那娜擊樂二重奏、​​雙 行銷與合作部主任| Marine Nicodeau
簿 》 突破疫情封鎖創作過程分享
《身體 , 舞蹈與重力》表演實驗計劃 2019 年由美國 子二重奏、王思雅、陳立立、羅芳偉 研究與創意部介面活動協調 | Paola Palumbo
實驗媒體和表演藝術中心支持,以藝術駐館與工作 與 談 人 | 豪 華 朗 機 工: 張 耿 華、 陳 乂 和 林 昆 穎、 電腦音樂設計| Thomas Goepfer
坊為創作形式,邀請藝術團隊與館方技術團隊共同 安 德 里 亞 . 塞 拉 ( Andrea Cera)
主 持 人 | 王柏偉 計畫統籌|黃意芝 聲音工程| Clément Cerles
參與。
計畫執行|黃意芝、郭玲孜、李樺、李莉姝、陳 技術執行| Aline Morel
2021 年藝術團隊延續計畫中結合虛擬實境與立體聲 自 2020 年初即展開多方遠距工作,雙方在虛擬環境
怡廷 舞監| Florent Simon
場的表演模型,於臺灣聲響實驗室以《黑洞博物館 + 中交流工作。他們將分享跨域創作在共製中溝通、
身體瀏覽器》兩件階段性作品探索 VR 時空中的表演 調整、測試的過程,以及受疫情影響而建立的遠端 聲音設計|丁啟祐、謝賢德 專案經理| Aurèlia Ongena
特質。 合作方法與路徑。 行銷部經理| Clémentine Gorlier
硬體技術統籌|康育民
音響工程|陳星奎 活動協調助理| Camille Pannetier

音樂諮詢|陳家輝 專案經理| Sophie Mitjavile

舞台監督|陳百彥、賴亮嘉、劉又菱、張可欣、
王瓈萱、黃郁雯、林映辰
94 95
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 Marketing: HSU Yuan-Yen, HSU Chiung-Wen, LIU
Yu-Ching, HUANG Yi-Hsiang, TSAI Shih-Hsiang,
Executive Director: HSIEH Tsui-Yu GAO Huei-Cian
Adviser: Ministry of Culture Administration: CHEN Kuo-Cheng, WANG Yun-
Organizer: 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 Yuh, LIN Jhih-Ming, Cynthia WANG, WU Dar-
Curatorial Team: C-LAB Taiwan Sound Lab, Kuan, TSAI Chi-Hung, HSU Fang-Wen, LIN Ya-
IRCAM Centre-Pompidou Chun, YANG Chia-Cheng, YU Meng-Ling, Beryl
HUNG, LIN Chi-Wei, LEE Hou-Chi, TSAI Cheng-
Collaborator: IRCAM Centre-Pompidou, National Chieh, YUAN Yin
Taichung Theater, 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Venue Cooperation: National Taiwan Science
Institute, National Taiwan Science Education Education Center, National Taiwan Normal
Center, ET@T University, Social Innovation Lab, Taiwan Film
C o - o r g a n i z e r : N a t i o n a l Ta i w a n N o r m a l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University, Tain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National
Yang 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National Tsin
Hua University, Social Innovation Lab IRCAM Centre-Pompidou
Co-production: IRCAM Centre-Pompidou, IRCAM,
當 代 精 選

當 代 精 選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Taiwan Film and Director: Frank Madlener
Audiovisual Institute, YiLab., Hsu Chen Wei Artistic Programming Deputy Director: Suzanne
Dance Company, Hsu Chia Wei Studio, ET@T Berthy
The Insomnia Sketchbook Commissioned Production Communication and Partners Director: Marine
Team: LuxuryLogico Nicodeau
Invited Artists: LU Chia-Hui, NanaFormosa Percussion Research & Creativity Interface / Events Coordinator:
Duo, Twincussion Duo, WANG Sue-Ya, CHEN Lily, Paola Palumbo
LUO Fang-Wei Computer Music Designer: Thomas Goepfer
Sound Engineer: Clément Cerles
Head of Programming: Cécile HUANG Technical Manager: Aline Morel
Project Manager: Cécile HUANG, Katherine KUO, Stage Manager: Florent Simon
LEE Hua, LEE Li-Shu, CHEN Yi-Ting Project Manager: Aurèlia Ongena
Sound Designer: DEAN Chi-You, HSIEH Hsien-Te Communications Manager: Clémentine Gorlier
Technical Director: KANG Yu-Min Events Coordination Assistant: Camille Pannetier
Audio Engineering: CHEN Hsin-Kuei Project Manager: Sophie Mitjavile
Music Consultant: CHEN Chia-Hui
CONTEMPORARY SELECTION

Stage Manager: CHEN Bai-Yan, LAI Luang-

Contemporary Selection
Chia, Yuling LIU, JANG Ko-Shin, WANG Li-Hsuan,
HUANG Yu-Wen, LIN Ying-Chen
Technology Cooperation: Feblow Production
Visual Designer: CHAN Ming-Fang
Translator: Sally LIN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