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艺术地理

木客文化与兴国客家山歌
——原生态山歌的文化之源

王昌逵

一、
原生态兴国客家山歌研究的焦点 罕见的艺术结构,具有标签式的意义,由此唤起了人们
深入探究的心理。笔者认为,客家文化是兴国山歌最重
江西兴国不仅仅是全国赫赫有名的将军县,
更为令 要的支撑,而兴国客家文化的焦点是其独特的木客文
人惊叹的是,
其独特的兴国山歌199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 化。因此,本文将论述学界有争议的三个问题:兴国木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授予兴国为“国 客为何人?原生态兴国客家山歌起于何时?何种文化
家级民间音乐山歌之乡。
”上世纪80年代以来,
国内出现 将开启原生态兴国客家山歌的新诠释?以此论证笔者
了诸多兴国山歌研究的成果:1982年江西音乐家丘展兰 的学术观点:
木客文化是原生态兴国客家山歌的文化之
最早在《心声》歌刊介绍兴国山歌,1987年,集兴国山歌 源,
试图对兴国山歌的音乐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创作、演唱、理论研究为一身的江西著名艺术家胡怀兴
发表了《兴国山歌歌调初探》论文,
是兴国山歌最早的颇 二、
兴国木客与木客文化
有专业分量的理论研究成果。上世纪末到21世纪以来,
以江西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为研究中心的江西本土 始于三国建县的江西兴国,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北
院校的音乐专家、学者,如李启福、王芳、罗建平、康洪 部,
公元982年以北宋年号“太平兴国”为县名以来,
已有
生、
谢征、
刘小兰、
赖剑明、
王宇扬、
伍润华、
聂朋胜、
刘晓 千余年。关于兴国“木客”的解释主要有以下的观点:有
春以及中国音乐学院著名音乐学家沈洽、
中国音协著名 的学者认为木客为“鬼类”,有的学者认为木客是“隐
音乐学家冯光钰、星海音乐学院皮晓彩等人,纷纷从民 士”。 第一种观点认为木客为“鬼类”源自北宋《太平御
(1)
族音乐学、社会文化学、文化传播学、音乐美学、音乐表 览》卷四十八记载:“ 虔州上洛山多木客, 乃鬼类也,形
(2)
演等角度做出了有史以来较为扎实的研究,成果卓著。 似人,
语亦如人,
” 据考证,
“上洛山”就在现在的兴国
一个县的山歌音乐居然积聚了这么多学者的关注,
这是 县城西南永丰乡20公里处。(3)明朝的张岱《夜航船》说:
我国民族音乐学研究中比较罕见的现象。由此可知兴 “兴国上洛山有木客,乃鬼类,形颇似人。
”这些木客是
国山歌在我国民族音乐学、客家民俗文化学、音乐美学 “自言秦时造阿房宫采木者,
”木客的特点是“食木实,

研究中的地位。学者们比较常见的观点是,兴国山歌之 不死,
能诗,
时就民间饮食”。于是后人将久居深山的伐
(4)
所以闻名全国,
主要原因首先是兴国山歌在国内革命战 木者称为“木客鬼”。 第二种观点,认为木客为“隐士”。
争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其音乐影响全国成为中国红色 相传秦始皇建阿房宫派六国的谪卒到南方去伐木,
六国
经典文化的象征,
其次是兴国山歌的首句“哎呀勒”与第 谪卒中有人不甘屈辱,逃进了兴国县的上洛山和赣南、
三句“同志哥”的独特曲体结构,
在中国民间音乐中实属 广西等地区,他们向往自由追求安宁,能吟诗歌吹但是
123
2010/7 ・文艺争鸣・艺术地理

不与他人交往,遂成为逃避俗世的“隐士”。 一首“太上隐者”署名写作的、
描写兴国木客生活的唐诗,
笔者认为,木客既不是“鬼类”,也不是单纯的文人 于是便认定兴国客家山歌在唐代便产生了。但是,
兴国
“隐士”。因为“鬼类”不“能诗”。“隐士”则泛指有文化 客家山歌乃口耳相传的山歌俚曲,其前没有文字记载,
诗才的隐居之人,不是真正的劳动阶层的伐木者。兴国 如果因为没有文字记载就否定兴国山歌已经产生的事
木客为何人?笔者认为,
兴国最早的木客是先秦六国遗 实,这种观点就不符合逻辑将难以成立。著名学者胡玉
民为逃避建阿房宫采木劳役的伐木者,
他们善舞蹈能歌 春先生认为,兴国客家山歌起于唐朝“这种认识虽然不
(7)
吹,后来成为兴国客家的先民。有以下几方面论据:其 无道理,
但其溯源并不准确。
” 笔者认为,
起于唐代的说
一,如上所述,从历史文献中已经证实木客是逃到兴国 法有其道理但史实不够准确。其二,
关于起于远古的观
的秦朝遗民,现今兴国县西南的永丰乡、隆坪乡山区依 点,胡先生《兴国山歌的起源》认为:
“兴国山歌的起源,
然可以见到百姓家里悬挂《木客之家》的牌匾,
此不赘述。 要追溯到远古的劳动场面”。(8)该观点源自远古《诗经》
其二,
木客能歌善舞。南北朝时期的赣南人邓德明在他 中的《小雅.伐木》:
“伐木丁丁,
鸟鸣嘤嘤,
嘤其鸣关,
求其
的《南康记》中写道:“木客头面语声亦不全异人”,
他描述 友声。
”诗句表现的是远古伐木者斧头铿锵、
歌唱如鸟鸣
南康(今赣州市)的伐船兵亲睹木客的丧葬仪式,
“舞倡 的声音。但是,存在疑问的是,该诗作没有特定伐木者
之节虽异于世,听如风林泛响,声类歌吹之和。
”可见,木 的地域范围,况且,
《诗经》收入的是西周至春秋其间五
客举行的宗教仪式有别于土著的舞蹈,具有山林之风 百多年的诗歌,
先秦之前就有《诗经》了,
依前所述,如果
格,
还有歌唱和吹奏之乐,
歌吹相谐和如风林泛响,
充满 认定兴国木客乃秦代的伐木者,
那么先秦之前不可能有
着野趣。其三,兴国木客是隐居的客家先民。据《赣州 木客,
何来诗歌?这与《诗经》产生的年代显然相去甚远,
府志》文载:
“上洛山有木客,
自云秦时造阿房宫采木,
避 因此客家山歌产生于远古之说,也似乎牵强。
隐于此。
”“中原人大量南迁形成了客家民族,木客成了 笔者认为,兴国客家山歌起源于秦代之后,发端于
(5)
客家人最早的祖先,
兴国木客是一个种族。
” 木客是由 木客的歌诗。其论据源自《赣州府志》:
“上洛山有木客,
(6)
北方中原南迁的伐木者,即客家先民。 从上述文献分 自云秦时造阿房宫采木,
”说明木客乃秦代遗民。同治
析,
这些“木客”曾经是造阿房宫的伐木者,
能饮酒赋诗, 期间重印的《兴国县志》说“上洛山有木客,
形似人,语亦
善跳舞唱歌。为何其不与别人交往呢?其原因是,他们 似人,遥见分明,近则藏隐。
”南北朝邓德明的《南康记》
逃到兴国上洛山后唯恐朝廷追查他们的身世,以免灾 说兴国木客 “声类歌吹之和”,
“善舞歌吹,
”会唱《木客
祸。处于这种生活状态中的人自然容易被人误解为“鬼 诗》。更重要的论据是,北宋《太平寰宇记》文献中记载
(9)
类”、
“异人”。 了兴国最古老的一首民歌《上洛山木客歌》:
上述历史文献记载和描述了兴国木客的文化行为, “酒尽君莫沽,壶倾我当发。城市多嚣尘,还山弄明月。

证明原生态的兴国山歌与木客有着必然的文化渊源关 有学者翻译成兴国山歌:
“哎呀嘞,打酒也莫食咁醉,壶
系。我们发现,关于木客的观点虽然有所异同,但是在 底一空你就归。市上唔当山上好,月光下面把歌对。
描述木客所显现的文化现象时却比较一致,
即木客能作 晋代文献《南康记》中记载,
木客们出山到市场喝酒
诗歌乐。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抽象出如下结论:北方中 随即唱出《木客歌》,
《潋水志林》也记载道:
“上洛山多木
原南迁而来的木客深藏着中原文化的传统,身兼“歌吹 客,尝就民间饮酒赋诗”。文献的描述说明木客会饮酒
之和”的演唱技艺,与当地土著混居融入兴国土著的文 赋诗。(10)后来文人将这首民歌收录到《全唐诗》,
确定了
化,形成原生态兴国山歌音乐之源头。由此我们可以推 原生态兴国客家山歌最早的雏形。这首民歌“工过于
论,
木客不是“鬼类”、
“隐士”,
而是有据可依的客家先民, 人”,木客“好为近体诗”,其影响非常深远,竟然引发了
是原生态兴国客家山歌音乐的创造者和传唱者。 大诗人苏东坡的诗兴。苏东坡贬官惠州中途经过江西
赣州时,作诗一首《虔州八境图》,诗中称颂了兴国的客
三、原生态兴国客家山歌起于秦代之后 家村:

原生态兴国客家山歌起于何时呢?关于兴国山歌 “回峰乱嶂郁参差,云外高人世独知。谁向空山弄
的起源,
学者的观点不一,
有的认为起于唐代、有的认为 明月,山中木客解吟诗。
”(11)

起于远古。其一,
关于起于唐代的观点源自兴国客家山
歌艺人历代传唱的歌词:兴国客家山歌“唐时起来宋时 苏东坡眺望峰峦起伏、悠悠空空的山峰,伴随着贬
兴,代代传唱元明清”,歌词说明了兴国山歌的发起、兴 官郁闷情绪,
联想到先秦六国谪卒为逃避战乱隐居兴国
盛、流传的朝代,较多学者以及江西官方的宣传文字同 深山的伐木者,过着饮酒赋诗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似
样大多采用这一观点。其主要论据是,唐代之前兴国崇 乎听到兴国木客旷达的歌谣,心中不禁感慨万分。“空
山峻岭人烟稀少,直至因战乱唐五代至宋朝历经二次人 山弄明月”一句显然是受到兴国木客诗的启发而生。从
口大徒迁,兴国人口逐渐多起来,又因《全唐诗》出现了 盛唐文学中说明兴国的木客不仅仅是伐木者,
他们还是
124
王昌逵・ 木客文化与兴国客家山歌

能“解吟诗”的民间艺人。既然能“解吟诗”,就有一定的 尚武的精神使他们特别讲义气重感恩。民族英雄文天
文化背景,其《上洛山木客歌》就是山居野人所吟之歌 祥这样评价兴国人:
“兴国人物伉健,只可以礼仪动,不
诗,进一步说明原生态兴国客家山歌发端于此。清代龚 可以刑威慑。
”所以他选择兴国县作为开府抗元的主阵
黄作《木客吟》诗:
“父老为余言,时有采木客;年年上洛 地。上世纪初,我国领导人选择兴国县作为革命根据地
(12)
山,木实延朝夕,
” 唐代后,木客已渐渐与土著和畲族 所依赖的基本区域,
并在兴国宗教圣地文昌宫举办农民
先民同化成为客家先民,
于是兴国山歌师历来尊崇木客 干部训练班,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忠心耿耿的革命干
为祖师,在永丰乡、隆坪乡不少农家依然以木客后人自 部,
兴国山歌真实反映了这一史实:
居而感荣耀。自古伐木者善歌,兴国的客家先民们在繁
重的体力劳动中为了伸腰吐气,
自然将内心的“哎呀嘞” “哎呀哩,苏区干部好作风,
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
感叹性的语言旋律化,
发展成为兴国山歌独特的发端起 草鞋干革命,
夜走山路打灯笼。

兴乐句,
构成“同志哥”
“心肝妹”作为倾吐心声的独特衬
词结构。如表现久居山林中艰苦生活的兴国山歌《打只 这首山歌闻名全国,
成为中国红色文化经典的标志
山歌过横排》: 之一。中央苏区仅在兴国一个县就扩大组建了三个红
军师,兴国山歌起到“一首山歌三个师”的奇迹作用,这
“哎呀嘞——打只(zha)山歌过横(wan)排,
横排路上 是对兴国山歌的最高奖赏。兴国山歌的发展达到了历
石崖(eai)崖。走过几多子石子路,心肝妹——走掉几多 史上最鼎盛的时期。兴国客家人的文化行为充分证明:
子烂草鞋(hai)。
” 中国的客家人是天然的革命者。之所以兴国成为全国
著名的客家将军县,其深层的原因,就是兴国人具有讲
从上述可以查考的文献可以论证,
《上洛山木客歌》 义气,重感恩的木客种族品质,就是兴国木客文化——
是兴国山歌最早的雏形,
原生态兴国客家山歌起源于秦 山地文化精神使然,山地文化精神成就了将军县,山地
代之后,其渊源可以远溯两千多年,木客文化是原生态 文化精神构建了原生态兴国客家山歌的伦理基础,
山地
兴国客家山歌音乐的文化之源。上述观点如果能确立, 文化打造了兴国山歌音乐三跌板不平衡的结构、
在变化
那么,原生态兴国客家山歌为何成为“中国红色经典文 中求平衡、旋律走向与方言浑然一体的独特风格,使兴
化”的象征?兴国山歌音乐的结构、旋律色彩为何风格 国客家山歌独树一帜闻名全国久盛不衰。木客文化给
独特?其深层文化原因是什么? 原生态的兴国客家山歌开启了新的诠释。

四、木客文化开启原生态兴国客家山歌的新诠释 注释:
(1)虔州指今江西赣州市, 南北朝曾称南康郡, 后又名虔州。
上洛山为地名在兴国县境内。
随着木客与汉族、畲族先民成为客家先民之后,形 (2)(9)(10)[(清)吴江,张尚瑷,潋水志林, 卷26 [M] 重印本,
成兴国木客独特的文化。笔者试图从社会文化生活、
伦 2001,357。
理、
传承三方面将木客文化概括为山地文化、
宗祠文化、 (3)《兴国县志》,兴国地方县志办公室, 1988,599.
(4)镇江木客,民俗文化网。
跳觋文化。(篇幅所限本文恕不细述)山地文化涵盖了
(5)《历史上的兴国木客究竟是什么》, 中国古代史网http://
劳动、爱情、
社交生活等内容;
宗祠文化是木客文化的伦 cn.blurtit.com/q807128.html。
理支撑;跳觋文化则是原生态兴国山歌的主要传承方 (6)万陆: 《赣南客家纵论》,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1,(5)。
(7)(8) 胡玉春:《兴国山歌的起源》,兴国将军网 http://
式。山地文化构成木客文化的主流,
而木客文化的精髓
www.xgjjw.com/kj/show.asp?id=558。
就是山地文化精神,
兴国山歌则是山地文化精神最主要 (11)名胜古迹八境台在江西赣州市内,内刻苏东坡的诗《虔
的传播媒介和形式,它在内容上深刻、形象地表现了客 州八图》。
(12)《兴国县志》,同治重印本 490。
家人的性格特征和木客种族的精神实质:坚韧不拔、仁
慈忍耐的优秀品质;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
重宗祠传统、
崇尚文化教育的儒雅习气;侠肝义胆、讲义气重团结的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
感恩心态。
兴国的客家人有不少是秦代军人谪卒的后裔,
从军

12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