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4

突破世俗文化──登山寶訓研讀 蕭壽華

《突破世俗文化──登山寶訓研讀》
蕭壽華

第一講 登山寶訓概論-跟從耶穌到底是甚麼意思

第二講 天國子民的品格與見證

第三講 超越文士的義(一)──和睦、純正與忠貞

第四講 超越文士的義(二)──誠實與完全的愛

第五講 天國子民隱藏的操練──誠實與完全的愛

第六講 天國子民的人生目標──謙卑與尊崇主

第七講 天國子民的『眼光』──專注與純全

第八講 天國子民的關係──蒙愛與包容

第九講 天國子民的委身──遵祂而行

第一講 跟從耶穌到底是甚麼意思?
──登山寶訓概論──

1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
般。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
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麼。」(林前十三 1-2)

  經文提醒我:懂得講道,甚至這次被邀請作研經會講員,都並非甚麼了不起﹑很
偉大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將所講的實踐出來。這才是今日我們作為傳道者最大的挑戰。

  同樣地,弟兄姊妹,當你不斷聽道,甚至成了聽道專家,卻不將之實踐出來,你
仍然得不任何的益處。《聖經》的話語是要引導我們實踐出來,因此每當聽道前,
求神賜我們有一顆決心:要將所聽到的行出來,以致我們能真正得到益處,而不是單
單接收到一些資訊﹑消息,甚或是徒增加知識而已!期望在聽道過程中,使你們能得
生命的改變,使你們能活出不同的生活模式,這是我的目標。

  今日,我嘗試從概論角度來看登山寶訓。我給它起了一個題目:跟從耶穌的真正
意思是甚麼?我會從三方面去思想:

(一)活出天國的子民

  在香港的弟兄姊妹,都會面對九七這課題,我們不時都會聽到有人移民的消息,
驚覺到一個安全﹑舒適而能讓人安居的國家,是何等寶貴和重要。但作為一個基督徒 ,
我們更要思想的是,我們要得一個永恆的國度。我們所尋求的不單是在地上面一些
短暫的安全感,而是永恆的國度;在那裏能給予我們永遠安心﹑平安與喜氣。

  「天國」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當主耶穌在世上時,「天國」亦是祂口中時常提
及的一個重要信息:「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
改。』」(太四 17)「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裏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
姓各樣的病症。」(太四 23)「天亮的時候,耶穌出來,走到曠野地方。眾人去找他,
到了他那裏,要留住他,不要他離開他們。但耶穌對他們說:『我也必須在別城傳神
國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為此。」』(路四 42-43)這幾節經文清楚指出:主耶穌奉差
遣來到這世上的職份和使命,就是傳天國的福音﹑天國的信息。

  何謂天國的福音﹑信息?是否單指悔改和赦罪之道?當然天國的福音是包括這些 ,
但是否意味我們在傳福音時,將一套教義介紹解釋給別人知道,然後請他們放心,等
候天堂的福樂?從蒙赦罪到得到天堂的福樂,天國的福音是否只有頭尾,而中間沒有
任何信息,是空白一遍的?這正是我們要思想的問題。《聖經》明顯地提到要跟隨耶

2
穌,而跟隨耶穌就要悔改。「悔改」就是完全的革新﹑徹底的改變,將一個人完全扭
轉過來,生命朝向一個新方向。因此信耶穌就是憑神的恩典,將自己的生活,一步
步帶進天國裏面;憑神的恩典,領受天國子民的位份;這是當我們信耶穌時,神已
經賜給我們。正如耶穌對尼哥底母說:「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到神的國。」(約三
4)同樣,當我們信耶穌,已經重生,我們已進入到神的國裏面。位份我們已經得到,
但我們仍要追求,憑神的恩典,讓天國的實質實現在我們的生活裏面。正如一位學
生接到香港大學的通知,收納他為學生。他能否說自己已經是大學生,然後甚麼也不
需作,就可以拿到學位呢?當然不可以,過程中他要不斷付出努力﹑學習,並要完成
所有功課,研習,以致畢業時,能被配稱為一個實至名歸的大學生。

  我認為一個屬神的人,領受了天國子民的位份後,內心自然有一種渴慕﹑傾向,
對神說:「神啊!讓我成為您真正的子民,讓我的生活方式配稱為您的兒女。」誠如
當耶穌傳講天國福音的同時,還教訓人當如何作一個天國子民,怎樣活出一個天國子
民應有的生活行為。大使命(Great Commission)中有兩個重要部份:

(1)你們要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2)凡耶穌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

有人稱這部分為最大的遺缺﹑疏忽(Great Omission);意即我們常認為傳福音後,人
們決志信主,一切就圓滿結束了,而忘卻將耶穌基督的道理教訓他們遵守。當教會過
份強調決志,就會出現單單有頭﹑有尾的天國子民。一個真正的天國子民,就是遵行
耶穌基督對我們的吩咐,並將之實踐在生活中。有時聽到一些弟兄姊妹訴說他們面對
的掙扎:一位姊妹提到每當她返到公司時,就很害怕同事們提及她的老闆,眼見他們
眉飛色舞的罵他,指出他種種不是時,她感到非常尷尬,因他也是基督徒。我不敢去
指摘他們,因我們可能都有類似情況出現。我們是否只懂在口裏講述天國的福音,但
生命中卻見不到福音呢?甚至人們因見到我們而不願相信福音?

  天國的道理是須要去實踐的,而登山寶訓就是天國子民生活的準則:告訴我們如
何從世俗生活中分別出來,並敢於與他們不同,就是有別於時代﹑潮流所流行的一些
傳統觀念。耶穌說:「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
(太五 20)主耶穌指責法利賽人徒有外表的宗教生活方式。而我們是應與他們背道而
馳的。

  弟兄姊妹,當我們信耶穌時可能背負很多包袱,受過去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
影響,要活出天國子民的身份;初期可能會很辛苦,但當我們慢慢習慣時,會感到真
正的舒暢。猶記得我女兒學游泳時,最初連頭也不敢潛進水裏,但後來慢慢克服﹑適

3
應,終於習慣了水性,學懂游泳。那種歡樂和滿足,溢於言表,樂在其中。天國的子
民同樣要付出代價,才能得到﹑享受到神所賜給我們生命的祝福。

  「登山寶訓」是《馬太福音》其中一個且是最重要的教訓;與其他四段教訓,都
是馬太將耶穌在不同場合的教訓編在一起,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教訓;並將耶穌教訓
的精髓﹑精華集中於此,成為一個重要寶訓。讓我們今日清楚地明白主的教導,並行
在其中。

  作為一個天國子民,不要單單滿足於得到赦罪,悔改的恩典,而是要去活出天國
子民應有的表現,領受神給我們真正屬靈祝福的實質。

(二)小心領受教訓

  既然主已經給予我們這寶貴的教訓,我們就要小心領受。主不斷教訓我們道理,
但不是很多人能夠領受。有些人非但不願聽教訓,甚至輕視它們,自以為是。一個不
受教的心,要自己承擔責任。此外,《聖經》提醒我們有一重要責任,就是務要傳道 ,
無論得時與不得時。務要傳道,就是指真道的各方面,因這世代的人厭煩純正的道理 ,
並有抗拒的態度。但無論人們聽與不聽,只要知道自己所說的是真道,我們就有責任
去講﹑去傳。

  在整本《聖經》中,多處提及:要聽神的教訓。其中尤以《箴言》及《傳道書》
為甚:「我兒,要聽你父親的訓誨,不要離棄你母親的法則(或作:指教)。」(箴一
8)語重心長的不斷講:要領受教訓,聽從父親的教訓。這是《箴言》其中一樣重要的
教訓。「你到神的殿,要謹慎腳步;因為近前聽,勝過愚昧人獻祭。」(傳五 1)原
來近前去小心聽,比起我們奉獻很多時間﹑金錢更為重要。有時我們都會聽到一些教
我們感到傷心的消息,就是一些很熱心事奉的弟兄姊妹,突然不知所蹤,原因不明;
而他們過去都是很熱心事奉的一群。後來我們才發現到他們雖然有很多事奉,但他們
沒有機會去聽神的教訓﹑話語,以致他們的屬靈生命開始萎縮﹑枯乾,甚至死亡。
《聖經》強調一個屬靈的人,要留心聽神的話,不要讓耳朵發沉,要開通耳朵,以致
能聽到神對你所說話。而神會透過不同途徑﹑方法向我們說話。就好像透過一些管教 ,
或突發意外等,都是神對我們說話的好機會。

  記得有一次自己要忙於處理教會內眾多事情,加上時間緊迫,過程中感到心亂如
麻,又沒有時間靜下來思想。直至一個中午能偷閒回家吃午餐,然後稍作休息。怎知
就一睡不起,發高燒﹑忽冷忽熱,混混沌沌了一段長時間。我奇怪在沒有任何先兆或
警告下就病倒了。那晚,我才發覺到自己在這段時間內,實在太忙碌了。在那段病的
日子裏,我非常感謝神,因為發覺到自己有一個空間去聽神的話,去領受神的教訓,

4
從而反省到自己在過去一段日子的事奉,並留意到自己所疏忽了的事情。實在為此而
感謝神!一個天國子民要常常留意去領受教訓。

  (太五)一開始,作者就先描述主耶穌在講教訓時的情境:「耶穌看見許多的人 ,
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1-2)經文提到
耶穌或在山腰,或在接近山頂的地方,坐下講道。對當時的猶太人而言,很清楚知道
「坐下」是拉比教訓人的一種姿勢。現在講員講道時會站立;而當時的拉比無論行
路或站都會宣講信息,因為每逢說到最重要的信息時,必須要坐下,恭恭敬敬的去
解釋《聖經》中的道理﹑教訓。故此當耶穌一坐下時,許多群眾立時就明白祂有重要
的信息要宣講,從而留心夫子的教訓。《聖經》說祂坐下,就開口教訓。為何要強調
開口?原來猶太人的用語中,開口是指有一些嚴肅﹑壯重的言論要表達,就正如我們
說某人要開金口一樣。另外一個很重要意思,就是當一個人要真誠的分享他內心的說
話,語重深長的說出肺腑之言時,就說他要「開口」講論。所以,當我們留意耶穌坐
下﹑開口,向我們講述這些說話時,我們要敬聽,帶一個敬畏的心﹑聆聽的心去聽
神給予我們的教訓。誠如撒母耳聽到神對他說話,就立即回應「請說,僕人敬聽。」
以致在當中得神對我們的提醒﹑吩咐﹑責備﹑鼓勵。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天國子民,
就要敬聽教訓。

(三)要殷勤實踐耶穌的教訓

  對登山寶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釋經研究及進路。有些認為這只是基督徒的理想
目標,是不能達到,甚至因而採逃避的方法,不將之實踐出來。但我們清楚知道,登
山寶訓是神要我們實踐出來的。在(太七 24-27)提到有兩種根基:有些人聽到神的話
而實行,就好像一個聰明人將房子建在磐石上;但當我們聽神的話而不實行,就好像
一個無知的人,將房子建在沙土上,當大水來到一沖,房子就會倒塌。因此,耶穌講
登山寶訓,不是純粹為了要增加我們的知識,乃要我們去實踐祂的教導。這是不可以
逃避的。無疑,要實行,就要付代價,甚至是一些大代價。誠如保羅對路司得﹑以哥
念﹑安提阿的門徒講解《聖經》真理時,就對他們說:「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過
許多的艱難。」(徒十四 22)不是立時就可以進入,而是要付出代價,甚至為此受苦。
當一個人決心要遵行神的話,就要付出代價。

  弟兄姊妹,假如你不打算付出代價,你就不要奢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天國
子民。進入神的國是要經歷艱難,付上代價。面對一九九七,我心裏有很深感受,知
道神要施恩給香港教會,讓我們在困難中將生命質素顯露出來,在困難中更能彰顯神
的榮耀,藉此更牢固我們的屬靈生命。

  另一方面,我們亦要小心,不要以為是靠我們自己的努力去達成登山寶訓的標準 。

5
無疑我們要努力去做﹑要殷勤去作,但大前提乃是靠神的恩典,得神所應許給我
們的恩典和祝福,憑信心不斷的去領受神所賜的力量和幫助,以致能夠讓天國質素,
在我們的生命中活現出來。願登山寶訓成全在你和我的生命中,這是可能的。「因為
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十四 17)神的國
不在乎一些表面的東西,短暫如吃吃喝喝的東西;而是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
喜樂。強調生命的質素,是從聖靈中得到的,聖靈將和平和喜樂賜給我們。而進入神
的國,亦是要憑聖靈的幫助,方能成事。弟兄姊妹,我們可以放心,在神裏面沒有
難成的事,縱然我們的生命有千瘡百孔,但憑聖靈的幫助,可以將我們的生命完全
改變過來。但我們要殷勤去追求,去得神所應許給我們的,且要殷勤去實踐,去活
出來;以致在追求和付代價的過程中,能得作為天國子民的實質。

  最後,願以一個見證作為結東:記得有一次到韓國參予一個聚會時,聽到一位弟
兄分享他的見證,令我深受感動。正當日本攻打韓國時,全國教會因而要關閉,不能
舉行崇拜或其他聚會。有一次,一間循道會教會得到一位日本軍官准許,讓他們可以
恢復崇拜。弟兄姊妹自然很開心,興高采烈的前來唱詩讚美神,殊不知就在這時,那
軍官一聲令下,吩咐人將教會所有門戶關閉,跟在外點火,將這教會並裏面的信徒
一併焚燒,誰企圖衝出,就即被槍殺,最後無一生還。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後,很多
人為了紀念這件事,就在原教會的地方,起了一座碑,寫上所有遇難者名字,紀念他
們曾受到這樣的殘害。後來,有一群日本的教牧同工﹑領袖來到韓國探訪教會。有人
將他們帶到遺址,並將此事告知。日本的基督徒聽後感到很難過,傷心之餘,回國後
呼籲弟兄姊妹奉獻,希望在原址起回一座教堂。一段時間後,他們共籌得二億日元作
為重建費用,於一九七一年竣工。並將此奉獻給神。而最重要的,就是這班教牧同工 ,
公開的對出席的韓國弟兄姊妹認罪和道歉,並將此教會奉獻給他們。然後互相抱頭痛
哭,彼此寬恕﹑接納,彼此稱對方為弟兄姊妹。

  福音大能,能夠將仇恨清除,一班日本弟兄姊妹真正按《聖經》教導過生活,願
意付代價籌經費,更不怕羞辱,雖錯不在他們,但樂意承擔前人所留下的責任,神就
恩待此教會得重建。我深信有不少生命因而得復興。這就是真正實踐信仰。── 蕭壽
華《突破世俗文化──登山寶訓研讀》

6
第二講 天國子民的品格與見證

  高力富先生所寫的《美境重尋》,英文直譯作《灰姑娘患了失憶症》,灰姑娘就
是指教會。書的封面畫了一位衣衫襤褸的女仕,拿一隻玻璃鞋,滿臉懷疑,不明自
己為何有一隻玻璃鞋。她忘記了自己原是一位雍容華貴,容貌美麗,擁有尊貴身份的
淑女。這本書提到,今日的教會忘記了自己的身份,不知道自己原本是那麼高貴﹑榮
耀,以致慢慢失去自己的身份,亦談不上有甚麼見證,生命的見證。

  (太五)很清楚的,將我們本身的身份告訴我們:(1-12),是講及有關八福的
信息;(13-16),指出我們是世上的鹽和世上的光,這是基督徒從神領受而來的身份 。
但我們往往忘記了自己是天國的子民這重要身份,與非基督徒無異。

  現讓我們先探討何謂八福。八福就是帶簡單的應許,是神應許要給衪的子民如
我們。讓我們領受生活美善的質素,只要憑信心就可以得。故我們要殷勤,朝
這方向追求。為何說八福是帶恩典的應許呢?彼得說:「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
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因此,祂已
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而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
性情有分。」(彼後一 3-4)主用衪生命的榜樣,立下美好的見證;用衪榮耀的生命呼
召﹑吸引我們;而且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是甚麼應許呢?就是脫離了敗
壞生命的情慾,與神的性情﹑美善﹑神性等有分,在神榮耀性情當中有分。因我們
已有了應許,就要不斷的進求。「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的殷勤,有了信心,又要
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
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
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你們若充充足足的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
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5-8)神已經將應許賜給你和我,而八福就
是帶恩典的應許,神樂意將恩典﹑福氣﹑美善的美德賜給我們。我們只管憑信心殷
勤去追求,就必然得到。

  另一方面,《聖經》同時提醒我們不要忘記自己是世上的鹽﹑世上的光。怎樣才
能成為鹽和光?其實我們本來就是,但要發揮出來,就要在八福當中領受這此應許,

7
我們就很自然將鹽和光的特質發揮出來。故現在我們先探討鹽和光在《聖經》中寶貴
的真理,然後才再研究有關八福信息。

(一)鹽的特質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
被人踐踏了。」(太五 13)對當時的人來說,鹽不單用作調味,亦可用作防腐作用。
因當時既無雪櫃亦無冰箱,只有靠鹽來作防腐。食物本身很容易腐爛,惟有靠外面的
幫助來改變這趨勢。同樣,世界亦是在不斷的腐敗,需要天國子民在當中起防腐作用 。
雖然未必能完全防止,但起碼可以減慢其腐敗速度。這是神對基督徒的心意,神要我
們在世上作鹽,是要起一個防腐作用。但最大的悲哀就是鹽失了鹹味,以致不能再發
揮其作用。尤其沒有其他物質可以取代鹽,因為唯有鹽才有防腐功用。有一本書指出
鹽是一種很穩定的化學物,由鈉(Sodium)及氯(Chlorine)造成,當這兩種物質合成之後,
就會變得很穩定,可承受一切衝擊。無論有任何撞擊出現,皆不能令它們解體。但鹽
在一些情況下是可以變質的,就是當鹽本身若滲雜了一些雜質,就會失去它的鹽份和
鹽度,以致發揮不到它的作用。

  弟兄姊妹,主耶穌基督以鹽作比喻,指出世上惟有天國子民才能起防腐作用,沒
有其他人可代替天國子民來承接這工作。作為一個基督徒,當我們領受神的恩典,就
是領受了一種牢固的生命質素。在香港我們要面對很多衝擊,不同的文化都影響我
們;但何時我們被這些文化影響,漸漸受污染,我們就不能在這社會中產生力量,尤
其是不能產生任何改變作用。我認識一些傳道人,初時非常欣賞他們,有很好的事奉
和生命質素,但可惜經過一段日子,眼見他們慢慢轉變,無論講道與事奉,都與以前
有很大分別,發覺他們的生命像失去了能力,後來才明白到原來有些雜質出現在他們
的生命中。過去是蒙神所使用的,但因有雜質出現,致令他們屬靈的影響力漸漸消
失了。

  相對來說,我們會發現很多基督徒在社會不同的崗位中,發揮了不同﹑但重要的
防腐作用。相信大家都認識「藝人之家」這組織,裏面有很多基督徒,他們在自己身
處的環境中互相支持。最近我觀看了一套影片,是關於喬宏先生的,當中談到他的經
歷和掙扎,我心裏不禁為他感謝神。在這個所謂大染缸裏面,這些基督徒藝人憑基
督徒的良知做事,因此對其他藝人帶來很重要的影響,對演藝界帶來一定的防腐作用。

  不單個別生命在不同地方可發揮防腐作用。作為基督徒群體對社會也可產生防腐
作用。就如早陣子有一個團體發起一個名為「基督徒關注色情文化聯委會」,他們嘗
試對一些有許多讀者支持的漫畫﹑傳媒作分析﹑研究;然後召開了一個記者招待會,
將得出的結果陳列在社會人仕面前。有些基督徒因此很擔心,認為那樣公開談論這些

8
事,會被人取笑為「道之仕」,過份保守。但結果卻是意料之外,我後來從一些基
督徒記者口中得知,那那些非基督徒記者看見這班基督徒所作的,內心有一種欽佩。
其實他們也知道事態嚴重,只是沒人願意出聲;現在反而一些基督徒願意付代價,花
功夫,為要提醒政府,社會人仕:勿讓色情泛濫,荼毒社會。因此,內心不期然對基
督徒產生欽佩。弟兄姊妹,要緊記我們是鹽,是要肩負防腐作用的。

(二)光的特質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
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
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14-16)《聖經》不單告訴我們是鹽,同時也是光。
我們不單是要消極地去防腐,更加是要積極地去投注光明。經文借用兩個比喻:

  1.我們是在山上的城:是能夠被人看見,而不是隱藏在樹林﹑鄉村中。我們不要
害怕「曝光」,更不要隱藏自己。

  2.我們是燈臺上的燈:大家都知道燈要放在燈臺上,才能發揮作用,就是照亮整
個房間的作用。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16),強調我們不要怕曝光,不要害怕在人前
表現我們的良善。我們常看到撒但的把戲,就是透過羞辱我們,以壓制良善。例如有
一些很乖巧的學生,每當老師發問時都勇於回答,但漸漸他們感受到同學們投來怪異
的目光,並指他們的表現目的是討好老師。於是,他們不敢再舉手答問題。很多時候 ,
當人不能自己行善時就會用很多方法去羞辱那些行善的人,以致他們不敢去作應該作
的事。基督徒不要害怕被羞辱,不要中撒但的計謀﹑策略,放膽的將你的燈放在燈臺
上,你的燈要照亮身邊的人;放膽的將你的善行行出來。

  最近教會發生了一件事,很樂意和大家分享,並願將一切榮耀歸給神!事緣教會
最近舉辦了一個電影佈道聚會。當時有很多人出席,坐滿了整個會堂,但門口仍然有
很多人站,不得其門而入。我們得知這情況後,認為不可以讓一些初次接觸教會的
人失望而回;遂即時呼籲凡是屬於本會會友的,請讓座與新來賓,尤其是那些沒有帶
新朋友來的,讓新來賓有機會聽福音,而我們會於稍後時間將電影放多一次給他們看 。
聽到呼籲後,弟兄姊妹都有很好的反應,有數十人紛紛起身離座,許多未信的朋友因
而有機會進內。這事過後,我得知有一位未信者對一位基督徒說,很難想像為何那些
人願意起身讓座,尤其自己有一舒適位置。為何牧師講兩句話,他們就如此聽話,立
即照做?然而後來他說感覺得到在他們中間有一份愛,是關心他人需要的愛;從而覺
得神在他們中間。當我們知道後,很為此而感謝神,感到神使用這小小見證,使它照

9
耀在人前。我們深知一切都是神所作的,不敢自誇,只是想多謝主賜給我們有一顆願
意的心,在人面前活出這小小見證。

  弟兄姊妹,無論你接受與否,我們都是光,我們生命的本質就是光。你們是世上
的光,因此要放膽,有機會的時候就要將之表現出來﹑見證出來。目的不是要見證自
己,誠如經上所說,「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這是我們的目的,同時是我們的方向。

  當我們明白到自己是鹽和光的身份後,要發揮鹽和光的作用,就必須要得八福
的應許,八福是帶恩典的應許。故現探討有關八福的信息。當中提及到不同的質素
會得怎樣的祝福。而其中虛心﹑哀慟﹑溫柔﹑飢渴慕義等都是指到人對神的態度,
是與神關係的一種描寫。而憐恤人﹑清心﹑使人和睦﹑為義受逼迫等,都是指到人與
人之間的層面。

1.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虛心是指心靈處於貧窮的狀況,這裏並不是針對貧窮的人,而要我們看清自己是
何等卑微﹑何等貧乏,這是我們深刻的體會。《聖經》告訴我們,整個世界的人加在
一起,都只不過是天庭裏的微塵一般,又好像冰筒裏面的一滴,人就是那麼渺小和微
細。我們深知自己是卑微的,因此緣故,人希望能建立自信心,透過爭取學問﹑知識
﹑經驗等;不斷去建立自己的自信心。但問題是當自信心不斷提昇之後,慢慢就變成
自我相信:相信自己能應付一切,致令將依靠神的心改變了,轉移了!

  記得許多年前,當我承擔教會主任牧師崗位時,自己感到很戰競,因那時自己還
年輕,要承擔一間大教會的工作,實在有很大困難。當時我就祈禱對神說:「你知我
是誰,以及明白我所能作的,你知道我只是一個很平凡人,生活在一個普通家庭中,
我曾經壓過學業失敗……。」當我愈祈禱就愈覺自己的卑微和平凡;在那刻,清楚明
白到:若不是神在我的生命中作工,我絕不能作甚麼;因此我就恭敬的對神說:「神
阿!願您成為我的能力!」在那一刻,我經歷到一種釋放,一直到今天,我知道不是
憑自己的才智﹑能力,而是憑神的恩典去事奉。感謝神,讓我看到自己的貧乏,
以致我可以堅定而持久的倚靠祂。經上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
的。」

2.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哀慟的人,就是懂得為自己的罪而在神面前哀痛,看清自己內裏的詭詐﹑虛假﹑
不義;而在神面前真誠悔罪﹑哀痛,神就安慰,更新他。

10
  幾年前,在一次教會崇拜裏面,我看見一位太太手抱 嬰孩,而那嬰孩身體不適,
在崇拜進行中嘔吐,弄髒了他的母親,及四周的地方。見到此情況,我急忙去拿毛巾 ,
而其他弟兄姊妹則協助清理穢物。當我正想遞毛巾時,有一位姊妹搶了過去,交給那
位母親,並得到她連聲多謝。我站在一旁感到滿不是味兒,因本來是我拿的,接受多
謝的應是我才對,心中因而有些不快。但事後我回想這件事,感到很慚愧,我似乎所
關注的是希望得到她的欣賞,而不是她是否真的能得幫助。在我思想的同時,我求
神寬恕和赦免,因我看到自己的詭詐﹑偽善,這是蒙光照的結果。讓我知道為此哀慟 ,
並知道去求赦免。在赦免中我得安慰,同時亦領受了一種盼望,讓我知道這位主要
幫助我,叫我能真誠地去愛人,真誠愛主,因此經上說,哀慟的人在神面前是蒙恩的。

3.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這裏所提的溫柔,特別指到向神溫柔,好像主耶穌所說:「我心裏柔和謙卑,你
們要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十一 29)何謂負主耶穌的軛呢?就是遵行差祂來者
的旨意。主耶穌的一生最重要的不是為自己作計劃,乃是完成神在祂身上的計劃。一
種很體貼,對神絕對的順從,這就叫做溫柔。

  對神溫柔,是將心靈敞開,只要神叫我們去作,我們就樂意追隨。那管在世人眼
中,我們是一事無成。但深信只要是為神作工,最後必可以得神的賞賜。一個溫柔
的人,向神是絕對順從和體貼的。

4.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怎樣才算是向神飢渴慕義呢?所羅門面對很多人的需要,他向神求智慧去處理和
審判,得到神的祝福,因他沒有為自己的財富﹑長壽祈禱。神就額外將一切豐富都賜
給祂。

  當一個人所渴慕的,不單單是自己的益處,乃是神的義在自己身上彰顯的時候,
這種渴慕是神所喜悅的。而神所賜的仁義﹑正直令他得到真正的飽足。相對來說,金
錢﹑成就﹑地位,並不能真正滿足我們,反而只會叫我們愈來愈飢渴,尋求物質的滿
足就好像飲海水,只會愈飲愈渴。惟有飢渴慕義,真正尋求神義的人,他必得飽足。
這是《聖經》的應許。

5.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憐恤所指的,是一個樂於付出的人;尤其是付出給一些不值得﹑不配得的人;但
卻從內心引發出憐憫,願意無條件而樂意的將祝福給他,這就叫憐恤。憐恤人的人,

11
《聖經》說他們必蒙神的憐恤。我們很需要神的憐憫,因為我們都是不配得神恩典的
人。惟有在我們憐憫人的時候,才配得神的憐恤。

6.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清心,就是美麗﹑純淨的生命,是沒有虛假﹑裝作﹑詭詐,是美麗的。一個生命
如果可以沒有詭詐,就是一個美麗的生命。誠如(詩廿五 21)說:「願純全正直保守
我。」記得有一次在北美參加一個靜修營,有一位導師提出,在這世代我們要很小心 ,
要保存三種質素:(1)沒有裝假;(2)不要假設﹑假裝;(3)不要強加一個形像給自己。
強調在生命中要保存一份真誠,不讓虛假﹑詭詐沾染其中。

7.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使人和睦的人,是指一些不單自己可以與人和睦共處,亦可以為一些敵對的人帶
來和好的關係。我慢慢發覺到,要使人和睦是必須要付上代價的,就是自己必先要願
意作出犧牲,才能叫人和好。一位弟兄的見證,他是當教師的,有一次他的學生和鄰
班學生不知何故鬧翻了,從此勢成水火,不相往來。作為班主任,很想他們復和,但
對他的勸說,學生們一於充耳不聞。後來這位老師竟為此事禁食,直到他們和好為止 。
學生們得知這事,由最初的詫異進而深受感動,兩班人因而和好如初;這位老師的行
動帶來和睦。不是說每一次都要透過禁食來催促和睦,但事實上,很多事例,都讓我
們看到:要透過付出代價才能帶來和睦的。就以主耶穌為例,祂何嘗不是透過自己生
命的代價,建立了我們與神之間的和好關係呢?因此,使人和睦的人,就配得稱為神
的兒子。因為我們是學效主耶穌的榜樣。

8.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為義受逼迫的人,就是堅持行義,縱使受到傷害,也不願放棄他的良善。為義的
緣故受逼迫的人,《聖經》鼓勵我們,要歡喜快樂;因為他所失去的,在天上要賜給
他;並且要領受神更大的賞賜。

  當我們看完這八個祝福後,明白到神樂意將一切厚恩賜給我們。我要重申這些不
是高不可攀,而是神要定意賜給我們,是一個應許來的。因此我們可以放心﹑放膽的
去支取這些應許,在祈禱﹑信心當中領受這些恩典,將這些質素活出來。

  弟兄姊妹,當我們不斷領受這些恩典時,我們就愈能成為鹽﹑成為光,並愈配得
稱為神的子民。最後,讓我們提醒自己:不要做一個忘記自己身份的灰姑娘,我們都
是天國子民。既是鹽﹑也是光,要讓它們發揮作用。── 蕭壽華《突破世俗文化──

12
登山寶訓研讀》

第三講 超越文士的義(一)
──和睦﹑純正與忠貞──

  有一位老弟兄,很熱衷的參予教會各樣聚會。有一天,他邀請我到醫院,為他病
危的太太祈禱及傳福音,並表示她是心硬的,怎也不肯信耶穌,請我代為勸服她。去
到醫院他太太的床邊後,我發覺他對太太的態度很冷淡,而他太太見到他,即別過臉
避開與其正面接觸。其後他行出露台,很敬虔的,相信是為他太太信主而祈禱。當我
嘗試與這位女仕傾談時,她似乎不太接受。突然,她的已婚女兒出現,見此情況不禁
黯然,並自責自己也有家庭,故不能好好照顧母親。言談間更不斷埋怨,投訴其父如
何輕忽其母的需要,對此深感不滿。當我再深入接觸這家庭時,發覺他女兒所言非虛 。
由於這弟兄從沒有好好對待太太,就算患病期間亦沒有照顧她,令她忿怒不已,以致
對基督教信仰也很反感,甚至不肯信耶穌。一方面這弟兄似乎有他的義,他會禱告﹑
返聚會;但另一方面他卻失了信仰的最核心,就是愛和憐憫。

  弟兄姊妹,義有兩種。一種是表面﹑虛浮,或者應該說是模仿的義。但另一種是
心靈深處進深的義。浮淺和深度是分別的,而主所賜給我們的義,是有深度,不是表
面的,而是有生命﹑真實質素的義。我們要得主所賜的義。

13
  「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太五 17)主
耶穌來到,是要將律法帶到完全的地步,而不是當時的人以為耶穌來到是要將這些律
法廢棄。律法和先知是代表全部《舊約》的總稱,律法和先知,以致《舊約》一切的
信息﹑真理,但主耶穌來到絕對不是要將它們廢棄,而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 ,
就是天地都廢去,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18)神的道是永存的,
縱使一小點﹑一小句也不會廢去。而神透過耶穌來成全這些律法,如何去成全呢?

  1.透過《舊約》中的預言﹑預表──很多預言,預表,是與主耶穌救恩的事情有
關的,到主耶穌基督來臨時,就完全成全。(西二 17)告訴我們,過往的一切都是後
來事情的影兒。《舊約》裏面很多預言,預表,都只是影兒,但形體卻是基督。當基
督來到,一切都會在祂身上成全,是確定的了。

  2.《舊約》中的一切道德教訓,都從基督耶穌身上活現在我們面前,這在《聖
經》中有清楚記載。主耶穌來到,正正滿足了一切律法要求,讓律法完全彰顯在祂身
上。「祂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祂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來五 9)主耶穌
成全了律法,因此我們可以放心,當我們信靠祂,順從祂的時候,我們就得到永遠的
救恩;祂成為我們得救的根源。

  耶穌基督來到世上已成全了一切律法要求,祂要帶領我們進到完全的律法裏面。
祂要將律法成全在信靠祂的人身上,因此,經上記載主耶穌說,祂要成全律法,一點
一劃都不會廢去。「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作,他在
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
的。」(太五 19)原來《聖經》提到,在天國地位的大小,在乎兩個準則:

(1)自己有沒有遵行;

(2)有沒有教導別人遵行。

如果能夠兩樣都實踐的話,在天國就要被稱為大。但如果自己不遵行,甚至是最
小的一條,又教導別人不用遵行,他在天國裏就是最小的。因此,無論是《新約》﹑
《舊約》以及耶穌基督的教訓,就是神給我們的吩咐﹑誡命,我們有沒有將之實踐於
世上,決定了將來在天國地位的大小。

  記得幾年前有一則電視新聞令我留下很深刻的印像。當中報導政府安排了一個宣
傳戒煙的座談會,出席者包括官員﹑醫生﹑社工等;談到吸煙所帶來的種種禍害。中
場有一段休息時間,其中一位講者不自覺的拿出一根香煙來抽,被記者影下來,並問
他剛才不是宣傳要戒煙嗎?這位講者無奈地表示自己戒不掉。這是很大的矛盾,能說

14
不能做。《聖經》鼓勵我們,有關《聖經》所教導的,就是耶穌基督所成全律法的真
義,我們不但自己要遵行,更要能教訓別人遵守,因這是神所悅納的。

  然後,主耶穌進一步比較這兩種義。「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
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20)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是只重外表的﹑字面
的﹑模仿性的遵從。但主耶穌強調:我們應有所不同,就是要勝過法利賽人的義。記
得小時候,每逢新年就會穿上一套小朋友的西裝,好不威風的在廳裏行來行去,儼如
一個大人。那時以為有一種外在服裝,就等如有一種內在實況。這情況不單在兒童及
少年人身上出現,成年人亦同樣會如此。當人們有一種外在義的表達,就以為有內在
實況。主耶穌告訴我們,若我們的義不勝過這些虛浮的義,就不能進天國,惟有生命
經歷了改變﹑重生的人,他的生命才會產生一種力量,從心裏去行善。一個基督徒,
當他信耶穌之後,可以靠神的幫助﹑聖靈的工作,領受生命的改變,將義真正活出
來。

  「你們既因順從真理,潔淨了自己的心,以致愛弟兄沒有虛假,就當從心裏彼此
切實相愛。」(彼前一 22)當我們順從真理,成為基督徒後,神已經潔淨了我們,我
們可以真正地愛弟兄,而不是虛假的。因為聖靈給予我們能力,以致我們可以去愛。
誠如經上說:「就當從心裏彼此切實相愛。」當你領受救恩之後,就將那種真實的義
活出來,且可以放心﹑放膽的去作,不要滿足於表面、模仿、虛浮的義,這是《聖
經》給予我們很重要的提醒。

  我留意到弟兄姊妹作探訪工作,部分是出自一份真誠的關心,但亦有部分是喜於
探訪過程中不斷作教導工作,完全沒有給予對方機會說話。他們口裏不停安慰人要信
靠神,不要擔心,病很快就會好,然後說一些故事給他們聽;最後祈禱結束,卻讓人
感受不到有真正的愛在其中。我們實在需要提高警覺,無論是為別人代禱,或作甚麼 ,
我們要問自己是出自真正的愛,還是為了希望別人知道我們是很關心人才去作?我們
不需要去審判別人,只要不斷問自己,有沒有一個從心底,切實真誠的愛?以致能將
義,就是基督耶穌所賜給我們的義真正活出來,誠如經上說:「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
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這兩種義不單是指程度上的分別,更是種類的
分別。一種是表面﹑假的義,一種是真實的義。讓我們朝真的義去追尋。

  在(太五 21-48),主耶穌提到一些很實際的例子。今日,讓我們思想其中三方面:

(一)論仇恨

  「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殺人』;又說,『凡殺人的難免受審
判』。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

15
會的審斷。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21-22)當時的文士和法利賽人,
將「不可殺人」這誡命,限制於一些具體的殺人行為上。但主耶穌告訴他們,凡向人
動怒的,都要面對審判。當然,文士所指的,是地上審判;而主耶穌所指的,是神的
審判。地上的審判官不會知道你動怒,亦不會因此而審判你;但神知道我們內心的情
況,祂要審判我們。

  主耶穌將「殺人」這行動之前的一種忿怒情緒﹑思想,列入衪所鑒察的範圍當中 。
因為一個人不會無綠無故殺人的,之前一定會有忿怒的動機,引致他去殺人。而經上
所指的忿怒,不是指義怒。而是指內心所充滿的一些報復﹑憎恨﹑苦毒的思想﹑情緒 ;
都是神所要審判的。

  《聖經》提到當時人們罵弟兄為「拉加」。拉加的意思,就是空洞。指人們的頭
腦﹑思想是空洞的,沒有腦袋,不懂思想,是愚蠢的。此外﹑罵弟兄為「摩利」,摩
利代表那人是沒有用的,就好像垃圾一樣,是沒有價值的,這一種羞辱人的說話。無
論他們罵弟兄為「拉加」或「摩利」,耶穌強調他們要面對地獄之火。這實在給予我
們何等大的提醒,讓我們要小心自己內心的狀況,同時亦要小心自己的言談。記得有
一次應邀往講道,講道後弟兄姊妹發問題,其中一位弟兄表示,發現團契中有一現像 ,
就是人善被人欺,一些良善﹑易欺負的團友,往往成為被取笑的對象。反之,一些較
惡的團友就沒有人敢去取笑他們。到底這現像是否對?不錯,有時互相取笑,是有其
樂趣的,因代表彼此關係已去到某一地步。但有時很容易過了界線,開玩笑變成了一
種羞辱,傷害了對方而不自知,令對方心裏產生不滿,忿恨;故我們要很小心。《聖
經》告訴我們要相愛,但在這世代,很多時我們卻此相「瘀(廣東俚語,意即使人尷
尬難堪,心中如受瘀傷)」。「瘀」別人的背後動機是甚麼?可能是由於內心有不快
﹑憎恨,繼而透過一些美化了的言詞去傷害別人。人的話有時就好像一把刀,直刺人
的心底。因此在主的心裏,衪清楚知道「殺人」不是單單一時衝動,而是基於內心的
忿恨﹑苦毒﹑憎惡日積月累而成的,主告訴我們這些人要面對神的審問。

  另一方面,主耶穌知道我們的軟弱,有時我們說話會無意中得罪了別人而不自知 ,
故主提醒我們:「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
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23-24)《聖經》提到當若我們曾用言
語傷害別人,或不自覺令別人受傷害時,要先去向他求和好。就算在崇拜中獻禮物以
先,記起曾得罪某人,在未完崇拜之前,要與這位弟兄和好,才回來將禮物獻上。有
一間教會的兩位執事,彼此是同工的,一次因其中一人說了些話傷害對方,二人因此
產生嫌隙,甚至互相不瞅不睬。直到有一日,得罪人的弟兄感到內心很不安,覺得應
去請求對方原諒,最初有些掙扎,但最終亦鼓起了勇氣到那弟兄家中求和;而應門的
正好是那弟兄。那時,站在門外的他啞口無言,後在聖靈的感動下,他表示特地前來

16
向他道歉,對過去曾用說話令其難堪,受傷害而深感不安,並請其原諒他。那弟兄聽
後感到很難過,並表示自己也有得罪﹑傷害對方的地方;於是兩個大男人就在門口抱
頭而哭。當聽到他們互相認罪,彼此求寬恕,互相悔改的見證後,我很為他們感恩。
知道他們所做的,是神所喜悅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亦正正影響了人與神之間的關係,《聖經》指出:若我們不
與人和好,神就未必會悅納我們所獻的禮物。其實,所指的不單是人與人﹑弟兄與弟
兄,更是夫妻間的關係,在(彼前三 7)提到夫妻二人是一同承受生命之恩,因此提
醒作丈夫,作妻子的要敬重配偶,不然,他﹑她與神的關係也會受到一定影響。惟有
敬重配偶的人,他的禱告在神面前是沒有阻礙的。這是我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的。

  「你同告你的對頭還在路上,就趕緊與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給審判官,審判官
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監裏了。我實在告訴你,若有一文錢沒有還清,你斷不能從那裏
出來。」(太五 25-26)《聖經》指出:當我們虧欠了人們金錢時,面對別人的控訴,
我們要儘快與他們和解,免得受到審判,包括地上和面對神的審判。弟兄姊妹,如果
在你們內心,記起你曾傷害某些朋友﹑弟兄﹑家人﹑妻子﹑丈夫,要求神幫助你,趕
緊和他們和好,讓你與神之間的關係沒有難阻,這是《聖經》給予我們很重要的提醒。

(二)論姦淫

  「你們聽見有話說:『不可姦淫。』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
這人心裏已經與他犯姦淫了。」(27-28)《聖經》從一個姦淫行為,轉向內心姦淫,
意味一些人有時會有一些性的幻想,雖然沒有做出來,但在腦裏面不斷思想,幻想
一些性的行為,並讓自己參予其中。《聖經》指出這些都是姦淫的罪,神律法的真義 ,
是直指向人內心的純潔。對此,弟兄們或許會感到很為難,因為有時會無可避免地接
觸到一些色情事物。不錯,我們不能避免見到一些邪淫的事情,但誠如馬丁路得說:
「你不能避免飛鳥飛過你頭頂,但你可以拒絕牠們在你頭上築巢。」當這些思想來到
時,你可以拒絕它,雖然接獨到,但不要讓它築巢,不要在心裏面反覆思想﹑幻想。
經上說幻想的姦淫亦是犯了姦淫。

  《聖經》同時提出一個重心,就是人心的罪。內心的不義,是從眼目引發的。
「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丟在地
獄裏。」(29)《聖經》清楚將它的嚴重性提出來,藉此提醒我們要嚴正注視此問題,
且在某些情況下,為要救自己整個人就要犧牲某一部份。我舉一個事例:我有一位朋
友在北美,他是一名醫生助手,有一次他獨自駕車往一偏僻地方垂釣,正當他沿海
灘的山坡,準備行落海邊之際,突然有一大石滾向他,將他的右腳壓。他用盡力希
望將腳抽出,可惜都徒勞,並感覺右腳似乎已經斷了。在此情況下,他極希望有人路

17
經可助其解困。可惜一直至入黑亦沒有人經過,天氣開始轉寒,而晚上溫度甚至會降
至零下幾度,但他只穿了很少衣服,加上位處偏僻,極可能會有野獸出現攻擊他;若
不立即離開,他的性命一定保不住。故他當機立斷,憑自己所擁有的醫學常識,在
自己的魚具中,取出刀仔來,齊膝的將自己的腳切出來。然後用雙手爬上車,駕車到
醫院求助。他雖然失去了一隻腳,卻能保存生命。弟兄姊妹,我要重申,不是鼓勵你
們去宰割自己,而是《聖經》告訴我們:不要容許罪在你心裏面;有甚麼事情難阻
你,都要嚴肅地去面對。

  面對罪的引誘﹑試探,你可以不作任何回應。面對邪淫,眼目所接觸到的試探,
可清楚告訢他你雙目已死了。只要憑信心,神就要救你脫離這一切試探。特別身處
香港,四周充滿了情慾的試探,很多少年人落入這陷阱中,成年人包括你和我都要面
對這些試探,我們需要祈禱,求神憐憫我們﹑保守我們,幫助我們去得勝這些試探。

(三)論休妻

  「又有話,說:『人若休妻,就當給她休書。』只是我告訴你們,凡休妻的,若
不是淫亂的緣故,就是叫她作淫婦了;人若娶這被休的婦人,也是犯姦淫了。」(31-
32)今日,我不會很詳細研究離婚,但《聖經》很清楚告訴我們,當時的文士,在任
何情況下,只要給予一份休書,就可以與妻子離婚;他們以為這樣做就能符合一切律
法的規條。其實不然,誠如主耶穌回答法利賽人有關休妻的問題時說:「那起初造人
的,是造男造女,並且說:『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
體』。」(太十九 4-5)主耶穌的意思是說,婚姻是永久性的。神樂意﹑立意婚姻是永
遠被建立,故此,基督徒要竭力保存﹑愛護婚姻,這是神所喜悅的。離婚,按《聖
經》是神所不喜悅的,除了在特殊情況可考慮休妻,例如當配偶犯了嚴重的淫亂行為 ,
破壞了生命之約的關係時,離婚是不算犯罪。但《聖經》強調這只是容許,而非必然 。
就像我認識的一位姊妹,她的丈夫有第三者,她雖然不能忍受,但卻不願與他離婚。
後得到教會內弟兄姊妹的支持,為她不斷代禱﹑鼓勵和幫助她,使她能忍耐到底,並
繼續去愛和照顧丈夫;最終他也回轉,回到太太身邊,兩人重新建立一個新的關係。
《聖經》清楚的給予我們一個方向,而不僅是一些律法的規條,就是在神的心意裏面 ,
衪希望婚姻是永久忠貞的。

  弟兄姊妹,我剛才所提到的三方面,都教導我們要離開虛浮的事情,離開一些模
仿式的義,而將神所賜給我們真正的義活出來,是有深度的義。相信大家都去過深圳
「世界之窗」,裏面有很多模仿的建築物;以大峽谷為例,模仿得很神似,亦很偉大 ,
但相對於美國的真實的大峽谷,那種雄偉﹑壯觀﹑巧奪天工,甚至深度,真實感等等 ,
是完全不可比擬的。神要賜給我們的義,就是真實的大峽谷的義。你能夠將它活出來 ,

18
只要你不滿足於一些虛浮﹑表面﹑模仿的義;而在你裏面的聖靈重生了你,使你裏面
的新生命能將義活出來,主耶穌已完全了律法,只要你和我跟隨衪,就可領受到完
全的生命!── 蕭壽華《突破世俗文化──登山寶訓研讀》

第四講 超越文士的義(二)
──誠實與完全的愛──

  今日,我們會繼續思想其餘的三個例子。特別提到誠實,完全的愛這兩方面。主
耶穌所給予我們生活上很重要的教訓,如果我們曾經蒙神的恩惠,領受過神的慈愛,
我們要效法神,讓神那生命的本性流露在我們的生命中,要突破一般生活方式,以耶
穌基督我們的主,成為我們生命中真正效法的榜樣。

  《馬太福音》提到兩個重心:

(一)誠實真理

  「你們又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背誓,所起的誓,總要向主謹守。』
只是我告訴你們,甚麼誓都不可起。不可指天起誓,因為天是神的座位。」(太五
33-34)當時一班猶太人將《舊約》律法放在以色列人面前,要求大家去遵從。《舊
約》提醒人不可背誓,曾立的誓言就要實踐,不可食言。但當時的文士﹑法利賽人卻
將這誡命竄改,變成有兩種立誓:第一種是凡奉上帝的名所講的,就要遵從。反之指
其他物件所起的誓,就不一定要遵從,是有可斟酌的餘地;在他們的實踐中,嘗試
將律法收窄為比較容易實行的條例,將它轉變。難怪主耶穌直斥其非:「你們這瞎眼

19
領路的有禍了!你們說:『凡指殿起誓的,這算不得甚麼;只是凡指殿中金子起
誓的,他就該謹守。」(廿三 16)法利賽人認為,若憑金子起誓就有所不同,意思是
說某些情況要遵守,但在另一些情況則可不必遵守;如指天起誓不一定要遵守,但
指神起誓就一定要遵守。故主耶穌提醒他們:「人指天起誓,就是指神的寶座
和那坐在上面的起誓。」(22)意即指天與指天上寶座上的神起誓,是沒有分別
的。

  很多時我們發現在事奉上,同樣會有取巧的情況出現。有些基督徒問是否需要十
一奉獻,得到的回答不是一定要十分一,可以超過之。在《舊約》的確有十分之一奉
獻的簡單指引,作為基督徒奉獻金錢的準則。有些基督徒就以一些取巧的方法,既可
遵照原則,又可減少奉獻,就是按底薪計算;但其主要收入來源是從花紅,佣金得來
的。由於佣金沒有固定,難作準則,故只計基本底薪,而他就心安理得,並周圍對人
說他已遵行十分一奉獻。在某程度上他是對的,他用了一種方式嘗試將最終原則扭轉
過來,以配合自己的情況,就好像昔日的法利賽人一樣。

  主耶穌一開始就告訴這班文士﹑法利賽人,甚麼誓也不可起。「只是我告訴你們 ,
甚麼誓都不可起。」(五 34 上)在當時的環境中,很多人都喜歡隨便承諾,又隨便食
言,甚至背約﹑失信等等。因此很多人就用起誓的方式,讓神為他作證,若自己不遵
從,就樂意接受神的審判。然而作為一個基督徒,一個屬神的人,他所說的每一句都
應是真實的,既自知不會食言,就沒有立誓的必要。當然,這並不表示在任何情況下 ,
我們都不可以公開﹑確定的去立誓﹑許願,就如婚誓便是。但只是一些很特殊的情況 ,
《聖經》提醒我們,不要以為立誓就可以給予自己空間,既立了誓,就當去遵從。
「不可指地起誓,因為地是祂的腳凳;也不可指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
大君的京城;又不可指你的頭起誓,因為你不能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了。」(35-
36)這裏提到在任何情況下所起的誓皆要遵守。不要以為指自己的頭起誓就可以隨
便不去遵守,因頭也是神所創造的,是神所掌管的,我 們連最基本改變的能力也沒有,
不能夠使一根頭髮變黑變白,既然我們連最小的事情也做不到,可見我們整個生命都
是屬神的,都是在神掌管中。因此我們所講一切的話,無論指甚麼起誓,都必須去
遵行。

  而更重要的,就是若我們所說的都是實話,就沒有起誓的必要,誠如主耶穌說:
「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37)
在是和不是之外,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雅各書》進一步提醒我們:是,就說是;
不是,就說不是。如果多過所應說的,就會落在審判之下(雅五 12)。這句話對我們
來說是一項很大挑戰。尤其在這世代,誠實是愈來愈罕有的。我們不時都會看見許多
欺騙的事情發生,就好像我曾看見的一位假裝瞎眼,帶孩子行乞的乞丐,若不是看

20
到他如常逛公司,我也不知他是假裝的。在商界工作的弟兄姊妹,很多時都會看到一
些爾虞我詐的情況出現,為了爭上高位,很多人都不擇手段﹑中傷﹑欺騙等,無所不
用其極。若大家有留意報章,都會看過很多關於國內許多樓房倒塌的新聞,背後就是
因為貪污,有許多承建商用一些欺詐手段,偷工減料,致樓房倒塌,造成許多人死傷 。
不誠實所帶來的殺傷力是何等大,製造許多混亂,造成對人對己的損害。

  《聖經》強調說:「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這似乎是一個很簡單的原
則,但卻是今天社會所需要的一個重要的生命質素。誠實的事是需要去保的,當你
稍一鬆懈,以為多說幾句也無傷大雅,在小事上失卻誠實,它就會變本加厲,慢慢在
大問題上也更放心去欺騙。當然,在眾多弟兄姊妹中間,亦有很多很好的生命見證:
有一位姊妹為了改善居住環境,屢次申請居屋,但可惜皆落空;直至有一次終被她抽
中了,但當去見一些政府官員,被問及經濟情況,由於填表之時沒有做兼職,故能符
合申請要求,但現在有兼職,正正超過入息限額;這位姊妹感到很掙扎,不知應否如
實相告,最後決定還是實話實說,那官員聽後表示要回去再審查,後來更通知她要保
留她的申請。她知道後很傷心,問是否做錯了?神是否不喜悅她說誠實話,將祝福奪
走。弟兄姊妹不斷安慰她,指出神自有祂的心意和安排。想不到過了一段時間後,政
府官員再次聯絡她,經商議後表示眾人都覺得她很誠實,雖然是超過了少許,但由於
申報時她確是沒有兼職,故仍將單位給她!當我聽到這消息後,比她還要高興。這位
姊妹的信心﹑誠實的堅持,一一被神所悅納!

  弟兄姊妹,不單在一些原則性問題上要誠實,內心更要有信心,知道若聽從神的
吩咐,神不會留下一樣好處不給你。這是《聖經》給予我們很清楚的應許:「是,就
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而出於那惡者的事情,都要
面對神的審判。這是第一方面《聖經》給予我們很重要的屬靈原則。

(二)愛敵人真理

  「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
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太五 38-39)表面上看來,《舊
約》這律法好像很殘忍,但對當時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這個所謂「對稱審判原則,
是當時很多外邦野蠻的法例所沒有的;這些法例甚至可以容許,如果受到小小的傷害 ,
你可以將他殺掉,甚至連他的家族亦可殺掉。但這法例一出,就清楚將報復限制於一
個對稱的審判狀況之下,同時將審訊基礎給予當時負責審訊的人。他們知道基礎是應
對稱的,不應多於所受傷害程度。這是當時一個很重要的審訊原則。然而,當時的猶
太人卻將這審訊原則強加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特別是在報復的事情上;你傷害了我 ,
我就要將同樣傷害加諸於你身上。主耶穌重申《舊約》所指的是審訊,就是在法庭上

21
一些審判原則,而不是指人際相處之間的原則。因此主告訴他們,不要與惡人作對;
意思就是說,不要去報復,縱然惡人以不義手段對待他們,也不要向他們報復或作出
傷害。然後,主列舉出四個生活例子來向他們解釋。

  「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迥來給他打。」(39)為何《聖經》會這樣說呢?
當你打人的時候,你會用右手還是左手?當然是用右手。那麼右手打中的,會是右臉
還是左臉?當然是左臉。既然用左手才會打中右臉,那麼在甚麼情況下才能用右手打
中右臉呢?就是用手背,惟有用手背才會打中對方的右臉。在當時的文化,若用手背
打人,含有很強烈羞辱的意昧,表示這人是沒有價值,不值得理會的。主耶穌用了一
個很極端的例子,就是當人以一種很強烈的方式來表達對你的羞辱時,你都不要向其
報復,甚至受到雙重的傷害,就是連另一邊臉也給他打了,你亦不要報復。主耶穌指
出一個很清楚的方向,就是不要報復。

  「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裏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40)這裏所指的是一
些有關法庭訴訟的問題。當時很多人都很貧窮,財產很少。而裏衣卻是一般人都有的
家產,裏衣就是指長袋形的內衣。很多時在法庭內成為一般人補償品。故當有人控訴
你,就要拿你的裏衣作補償。外衣,在當時來說,每人都只得一件,是一件長袍外衣 。
在《舊約》提到,不要以人的外衣作為典擋物品,因為他就只得一件衫;若果真的要 ,
晚上一定要交還他,因為他要靠外衣作被,若沒有被蓋,他就會詛咒你;所以不可用
外衣作為典當品。言下之意表示當我們遇到不公平的控訴,甚或失去一些個人應有之
權利時,都不要去報復,反而要持守自己的原則,生命的立場。主耶穌清楚的告訴
我們,在一切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報復。

  「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41)這裏亦涉及當時文化背景,
在當時,羅馬軍隊在他們所侵佔的地土,特別是在巴勒斯坦地方,實行一條不明文條
例,就是羅馬人有權隨時找一些猶太人為他們服務;例如當一位羅馬人搬運一些重的
行裝時,他可以找一位猶太人,代其背一里路,甚至要為他安排住宿﹑作響導,作為
猶太人是不可以拒絕他們的要求。所以當主耶穌背十字架出來的時候,當時羅馬兵
丁捉了一個人,就是古利奈人西門代替主搬十字架,這亦是按當時一般慣例。縱使這
是一個不公平的對待,是一個強迫性服務,但《聖經》指出,若有人強迫你走一里路 ,
你不但不要抱怨,反而要主動的為他多走一里路,甘心服務他,將一種被迫情況轉為
一個主動意願,不去埋怨,願意他人能真的得好處,得到幫助。

  「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42)這裏雖然沒有明言是
誰向我們借貸,但看上文時,似乎是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聖經》提醒我們,當這
些人向你借貸時,要給予其幫助,滿足他的需要。

22
  當我重新看以上四方面時,發現以上一切,在現今世代是絕對不流行的觀念。然
而主耶穌告訴我們,作為天國的子民,我們非但不應去報復,反而要盡一切努力為別
人的好處想,期望別人得最大的好處,這是我們應持守﹑堅定的立場,不論在任
何環境之下,這立場也是永不改變的。

  然而,當我這樣說的時候,不要誤會以為基督徒是一些很懦弱﹑怕事﹑畏縮的人 。
作為基督徒有其個人立場,但不等於我們不站在公義的立場上。誠如主耶穌被大祭司
審問時,被其中一位差役用手掌打祂時說:「我若說的不是,你可以指證那不是;我
若說的是,你為甚麼打我呢?」(約十八 23)當耶穌被人打了一邊臉時,祂有沒有連
另一邊也給人打呢?沒有!一個有立場的天國子民,不等於懦弱,亦不等於任人欺凌 ,
乃是放膽指出對方錯處,清楚的將祂的原則說了出來。

  然後,主耶穌從一個被動,不同惡人作對,轉到去一個主動態度。「你們聽見有
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太五 43)有一次,一位姊妹對我說,一
天,當她在街上行的時候,迎面有位少年人行得很快,並撞倒了她,一聲對不起也沒
有就走了;不遠處,那位少年人再撞倒一位大漢,但今次卻被大漢大聲責罵;位姊妹
表示看到他被罵感到很心涼!縱然有時未必是我們自己親手去報復,但卻想有人能為
我們代勞。《聖經》提醒我們實在需要在神面前,求祂賜我們力量,深信一切都在祂
的掌管中。

  當大面對掃羅的追殺,他應該很憎恨掃羅才是;但當神一而再將掃羅交在其手
上時,大都沒有動殺機,因他深知掃羅是神的受膏者,他不能殺他,甚至羞辱他。
難怪掃羅看見大時說:「你比我公義;因為你以善待我,我卻以惡待你。」(撒上
廿四 17)弟兄姊妹,我們實在需要求神時常幫我們,將內心忿恨除去,並將良善放在
我們心裏面,以致我們以善回應惡。一位很出名的基督徒社會學家說:「暴力只會帶
來暴力,除此之外,不能成全任何事情。」「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
你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太五 43-
44)當時的猶太人內心很詭詐,故意將神的話語扭曲,例如《聖經》從來沒有說要恨
你的仇敵;又例如將愛你的鄰舍之後的「如同自己」幾個字刪去;對鄰舍的定義,他
們就認自己的親屬才是鄰舍,對一些不認識的人,他們認為可以不去愛,如此類推,
仇敵當然應該恨。因此他們創造了一條新法律,就是恨你的仇敵。人內心非但不願去
愛仇敵,反而去放縱自己的忿恨和情慾,這就是人內心的詭詐,並且可怕的地方。

  主耶穌說:「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我最近看了一本書,提
及到以前一位菲律賓的牧師。當日本人侵略菲律賓時,他和其他人被關在集中營內。
有一天,他無意中發現到一位姊妹被日本人利用作間牒,偷聽人們的說話,再轉告日

23
本人知。他勸這位姊妹不要這樣做,怎知她知道自己身份被牧師識破,竟在日軍面前
誣告牧師與游擊隊有密切關係,為牧師家庭帶來很多傷害和逼迫。當戰爭結束後,他
得知一切皆因這位姊妹而起,內心因而忿恨不已。與此同時,得了一場大病,影響他
的事奉。縱然多人為他代禱,仍絲毫沒有起色。直至有一位姊妹對他說,他之所以得
病,可能由於他心裏充滿怨憤而起。牧師頓時醒悟過來,坦承他很憎恨那姊妹對他的
家庭所帶來的傷害。在那時,他就向神祈禱,求神赦免他,寬恕他的怨憤和不赦免,
並開始為那姊妹祈禱;不久,他就康復了。後來有一天他重遇這位姊妹,她對昔日自
己所作的深感後悔,並請求牧師原諒。從那天開始,他們的關係重新建立起來。這實
在是一個很寶貴的見證!

  當我看過這見證後,突然有所醒覺,就是在愛中,能夠化敵為友,在愛裏不單可
以叫自己的怨憤除去,更加能改變生命;這是雙重改變。當主耶穌提到要愛你的仇敵 ,
這的而且確是人世間中一個確實的真理。「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祂叫
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
甚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麼?你們若單請你弟兄的安,比人有甚麼長處呢 ?
就是外邦人不也是這樣行麼?」(45-47)如果因為別人對你良善,你才對他良善,有
甚麼可誇之處呢?有甚麼地方配得賞賜呢?《聖經》說:你要效法天父,祂將恩典給
好人,也給壞人;如果你要被稱為天父的兒女,你就要學習神這種生命的質素。

  有一位長者很清楚道出:「以惡報惡是屬於魔,以善待善是屬於人;惟有以善對
惡是屬於神。」屬神的人能以善對惡,並不是因為我們比別人好,乃是因為聖靈的幫
助,以致我們可以主動去愛仇敵,愛曾經傷害我們的人。這是效法天父的樣式。「所
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48)《聖經》所指的完全,不是代表
完全人,因人有其限制和不足,完全是指好像天父一樣,去愛仇敵,在愛裏面完全。

  弟兄姊妹,你和我都應以此為生命準則,去愛你的仇敵。神就因此稱你為祂的兒
女,而你亦配得這位份。如果你曾經歷神的慈愛,你就發覺有能力可以去效法神,好
像蒙慈愛的兒女。── 蕭壽華《突破世俗文化──登山寶訓研讀》

24
第五講 天國子民隱藏的操練
──誠實與完全的愛──

  魯益師曾經說過:「人類最大的問題就是太快滿足,滿足於一些轉瞬即逝的事物 ,
滿足於一些物質﹑名聲,以致沒有動力去尋求那真實的滿足。」剛剛過去的一連串奧
運比賽,昨天圓滿閉幕。奧運有很多教人感動的場面,特別是頒獎時,運動員手拿
金牌,望自己國家的國旗徐徐上昇,大多因而感動得留下眼淚,那種光榮的場面實
在教人難以忘懷。然而,我們卻要明白,這些光榮很快就會成為過去。多年前曾有一
屆奧運會在巴賽隆拿舉行,當時美國有一艘遊船載遊客前往觀賽,當記者往船上採
訪時,發現船公司很有心思,在甲板上安排了一些運動表演娛賓;可能人們以為這些
表演水準只屬一般,故甲板上只有寥寥數位觀眾。當記者細心留意那名女運動員時,
登時嚇了一跳,原來這位表演者就是去屆奧運曾奪得體操金牌的前蘇聯選手,後來投
奔美國,由於無甚專長,生活很艱難,故答應船公司在夾板上做一些表演娛賓,謀取
生計。記者在文章中寫:「天大的分別!昔日曾在運動場上斥風雲,備受萬眾矚
目,得到無數歡呼﹑喝采﹑讚賞聲;今日竟然淪落到在甲板表演,且只有寥寥數人旁
觀,這是何等大的轉變。」人,很多時會得到很多光榮﹑獎勵﹑讚賞,但這一切很快
就會成為過去,因為人給予人的榮耀很快就會褪色。讓我們更深體會 到我們所尋求的,
不是短瞬即逝的榮耀,乃是神所賜予我們永恆不變的榮耀和讚賞。因此讓我們一同思
想:如何才能做到不被世俗榮耀所吸引,以致不會失去最寶貴﹑真正有價值﹑從神而
來的榮耀!(太五)談到道德生活的義,而第六章則談到信仰生活﹑宗教生活的義。
在這兩種義裏面,都發覺猶太人在當中有偏差的情況出現。在猶太人心目中,宗教性
的義有三種表達方式:施捨﹑祈禱﹑禁食。這三者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敬虔操練和表現 。
然而,他們的偏差在於他們只重外表。主耶穌提醒他們,要從他們的行為進到內心
的動機裏面。動機是非常重要,是神所鑒察的,不要單注重外在行為,要留意內心的
動機是否為神所喜悅。主耶穌以此來與他們談論信仰生活的操練應該有的態度。

(一)論施捨

  「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

25
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六 1)主耶穌提醒他們要小心﹑留心,不要將良善行在人
面前,為要得到人的賞賜。然而,在(五 16)曾提到:「你們的光要照在人前。」兩
者豈不是互助矛盾麼?其實當中並沒有矛盾,主耶穌只是針對人們容易犯的危機﹑陷
阱。以畏縮為例,本來我們應將自己的美善表達出來,卻礙於害怕遭人拒絕,而將自
己隱藏;主耶穌提醒我們,要將我們的光放在人面,讓人看見我們的良善。作為牧者 ,
有很多機會去接觸﹑關心一些有需要的人。在過程中,曾突然有一意念浮現在腦海裏
面,認為自己做得很不錯,值得欣賞;然而那一刻,內心立即受到很大責備,讓我醒
覺到這是試探,提醒我在整個關顧過程中,要將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對方的需要裏面,
以對方得到滿足為自己的滿足,以對方得到好處為自己最終的滿足,而不是為了得到
別人的讚賞。這是我今天不斷提醒自己要追求的方向,要專注在對方的需要上,而不
是在自己的表現上。當時耶穌提出一些人的表現是教人難以接受的。「所以,你施捨
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裏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
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六 2)假冒為善的人,
原來是指當時一些在台上做戲的人,他們只是做戲,目的是想人看到,藉此得 榮耀。
由於當時許多猶太人都是很貧困的,故施捨被認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美德。在施捨的
時候,他們會找人來吹喇叭,表面上是籍此呼籲一些有需要的人前來取金錢﹑物品;
實則正好反映出人內心的邪惡,利用一種叫人得福的機會來抬高自己。主耶穌就責備
他們,指他們施捨,完全是為了自己,故意要得人的榮耀。經上說:「他們已經得了
他們的賞賜。」意即已得了全數的﹑可以得,應該得的賞賜。當人要尋求「人」的榮
耀時,神就讓他得到,然而得到後,便再沒有任何空間可以得到「神」要給予他的榮
耀﹑賞賜,這是何等大的損失。正如以掃為了一碗紅豆湯就將長子名份讓給雅各,輕
視神的賞賜,而只滿足於眼前益處。提到有關賞賜的問題,我曾認為若終日將賞賜掛
在唇上,實在是很功利,好像是為了某些利益而行善,這不是好的動機。但逐漸發覺
自己這樣想有些錯誤,因為當我們不再去想神要給予我們的賞賜,我們就缺乏了一份
渴慕,以致失卻神要賜給我們的東西,就是將恩惠﹑賞賜賜給我們,是永遠的;且是
我們真實需要的。記得滕近輝牧師曾提及有關的教導:「彼得就對他說:『看哪,我
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將來我們要得甚麼呢?』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
們這跟從我的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祂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
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十九 27-28)滕牧師指出我們這些跟隨基督的,付
代價跟從祂的人,是會得到榮耀的寶座作為賞賜。「那時,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同他兩
個兒子上前來拜耶穌,求他一件事。耶穌說:『你要甚麼呢?』她說:『願你叫我這
兩個兒子在你國裏,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耶穌回答說:『你們不知
道所求的是甚麼;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麼?』他們說:『我們能。』」(廿 20-
22)作為母親的,都有望子成龍的心態,盼望他們可以在將來榮耀的天國裏面,有一
尊貴位置。耶穌提醒他們是否明白自己在求甚麼,表面上好像是求榮耀,但實際上是
在求苦杯。《聖經》告訴我們,當一個人願意在地上為主受苦﹑願意付出代價時,神

26
要將榮耀的賞賜賜給他;這不是功利主義,而是屬靈的上進心。因此我祈禱求神幫助
我,施恩與我,使我願意為你付出代價,以致我能得到更大的賞賜。「然而,有許多
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十九 30)凡事要堅持到底,不要始亂終
棄。在跟從主的事上更是如此,縱然要付代價﹑勞苦的跟隨主,也不退縮﹑後退。這
是我給予自己的挑戰,亦知道這是神所喜悅的。祂樂意我們清楚表達自己願意得賞賜 ,
我們不是說要憑自己功績﹑功勞去得到賞賜;而是當我們努力﹑勞苦時,是向神表達
出我們是樂意順從祂的心意,渴慕祂的恩典和賞賜。記得有一次出席韓國一個名為
「公元二千」的福音聚會。在一個偌大的會議中心舉行,此會議中心是由一位女基督
徒出錢出力所建成,盼望能藉此不斷推廣一些基督教教育工作,而她亦擔任主席一職 。
於閉幕禮上,大家特預備了禮物﹑錦旗以向她致謝,但當被她知悉後,卻悄然離開,
並安排了她的一位助手代領。表面看來,她不夠大方,然而我卻感覺到她不願接受一
些人面前的榮耀。當然不是說我們不可以接受人的道謝,只是要小心,當我們接受讚
賞時,內心若有驕傲,或常為此而沾沾自喜,這些讚賞會構成試探;故寧可放棄這些
讚賞,以保存天父給你的賞賜。倘若因為要得人的讚賞而失去神的榮耀,我就寧放
棄那些讚賞﹑榮耀。誠如主耶穌說:「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
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六 3-4)提到在施捨時
不要讓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做事時左手不知右手所作的,似乎沒有可能。《聖經》
顯然用了一個很特別的描寫,強調左右手之間也可以互不知情,就是不將此事放在心
上,無聲無息的去作。有一次聽到一位姊妹分享她的見證,她是為一些露宿者做義務
工作的,例如幫助他們清理身體﹑衣服﹑頭髮等;對這些厭惡性工作,她仍甘之如飴 ,
最重要的是她沒以此來高舉自己,反而明白到自己是何等卑微﹑渺少,故願意去服侍
在人眼中看為卑微的人。讓我想到(路十七)提到的一位僕人,他雖然日間在田裏辛
苦工作,既牧羊又耕田,晚上回到家中,仍先為他主人預備好晚飯,然後才輪到自己
吃;這位僕人會否為此而埋怨呢?不會,因他知道要按照主人所吩咐的,做妥一切。
「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作的本是我們應分的。」(10)故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只不過
是僕人,做得好是我們應分,並沒有甚麼可誇之處。同樣,事奉亦是我們的本份,一
切能作的都是出於神的恩典,沒有甚麼可誇之處。但另一方面,《聖經》提到當我們
這樣做時,縱使沒有人知道,但神一定知道,祂在暗中察看,必然要報答你。弟兄姊
妹,盼望我們在服侍神,行善作工的時候,內心有一種渴慕,就是:「神阿!讓我們
單單要得你的賞賜和榮耀。」

(二)論禱告

  「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裏和十字路口上禱告,
故意叫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太六 6)若說施捨
是對人,禱告就是對神。是尋求神的臉,尋求神的憐憫。我們的內心要調準向神,調

27
較我們的內心心靈。正如收聽收音機要調較好頻道,才能接收到聲音。弟兄姊妹,在
我們的生命中,要常常調較內心心靈。如何調較呢?就是藉 禱告,將心靈調準向神。
禱告不單是你向神講說話,同時更讓你的心靈變得敏銳,使你能聽到神要你聽到的說
話,明白祂對我們的心意。但這種禱告的追求﹑操練,隱藏一些試探。因操練是有
目標,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自然會有評價。當我們達到目標後,可能不期然會產生驕
傲。正如當時的法利賽人祈禱時告訴神,他不像那稅吏,常常犯罪;反而每星期禁食
兩次,奉獻十分之一;強調他們的屬靈貢獻。不知不覺落在驕傲的危機中。在尋求主
的操練中,我們要很謹慎,要去隱藏自己,不要被背後的危機所吞噬。隱藏到一個地
方,甚至連自己也隱藏掉。有一班弟兄姊妹一同參加一個營會,晚上有人建議大家一
起操練通宵祈禱,結果一呼百應,而營內牧者對此事毫不知情。第二天清早,牧者見
一班人從房間中走出來,就問他們發生甚麼事?這班年青人很興奮,其中一個更問牧
師,難道不覺他們的臉發光麼?牧師聽後,沉默了一會,然後說:「摩西在山上四十
晝夜,與神同在,當他下山時臉上發光,但他自己是不知道的。」是的,真正的發光 ,
是連自己也不知道,亦不需要知道,甚至要向自己隱藏 。因此摩西就拿出帕子遮臉,
意昧在我們的屬靈的追求上要很小心。主告訴我們要暗中禱告:「你禱告的時候,
要進入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6)在暗中禱告,才能幫助我們專一的對準天父,而不是尋求別人的欣賞。像《聖
經》所責備的人,他們在會堂公開大聲祈禱,在十字路口站,舉手望天,發出大聲
禱告;當有人經過,都會知道他正在禱告,因此而讚賞他。主耶穌提醒我們要在暗中
﹑專一的對主禱告。在這時,你的父會知道,並主動的去祝福你。「耶和華的眼目遍
察全地。」(代下十六 9)神的眼目是主動去看,去幫助那些向祂心存誠實的人,就
是那些專一﹑依靠神的人,向他們顯大能,施恩典。弟兄姊妹,讓我們常常關上內心
的門,單單看準我們的主來禱告,既不是為尋求別人的讚賞,也不是為尋求個人的滿
足,而是向準主。

(三)論禁食

  「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臉上帶愁容;因為他們把臉弄得
難看,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是禁食。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
(太六 16)假冒為善的人,為了讓別人知道他們禁食,故意拉長了臉,把腳步施慢,
很辛苦的模樣。主耶穌責備他們,他們既然故意叫人看見他們在禁食,故他們已得了
他們應得的賞賜。如果施捨是對人,禱告是對神,那禁食就是要克制自己個人慾望的
一種追求。是對自己的,要克制,免得自己的慾望被放縱。無論《新》﹑《舊》約經
文,都提到禁食是神所喜悅,是神歡喜我們去追求的。這雖不是律法,卻是一個屬靈
生命自然而有的追求,一個渴慕與神親近的人所應有的追求。事實上我們香港的弟兄
姊妹,已失落了這種操練!香港社會物質富裕,在食方面尤為講究,有些人嘗試去禁

28
食,但卻有不安的情緒出現;導致不安的原因之一,是人們很多時借助食物來抒緩自
己的壓力,幫助他們將恐懼﹑掛慮暫時放低。換言之,食物能幫助人將壓力轉移;當
人禁食時,才明白到自己是何等依賴食物。因此之故,禁食亦可幫助我們重新反省:
在我們的生命中,神才是我們唯一,且是最終的依賴,亦是我們生命的源頭;重新肯
定惟有神是我們的主。再者,在禁食時更能幫助克制自己一些慾望,一些不必要的慾
望,更加謹慎自己。禁食的過程是一種很重要的操練,「操練」很多時被認為是一種
敬虔的特徵。因此容易得到別人的讚賞,成為一種驕傲的機會;故主吩咐他們:「你
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不叫人看出你禁食來,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見;你父在暗中
察看,必然報答你。」(17-18)。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見已經足夠,正如詩人說:「耶
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盾牌;我心裏倚靠他就得幫助。」(詩廿八 7)在內心深處
不斷向主表明我們所尋求的是主自己:「我所盼望的稱讚是從你而來的。」弟兄姊妹 ,
當我們看過以上三方面的追求後,讓我們明白到:在人生信仰的追求上,我們要小心
操練自己;在過程中,要小心所產生的試探。我們要渴慕﹑專注得到神所給予的賞賜 ,
人的榮耀不能再吸引到我們。而有一天當我們去到主的面前時,我們可得真正的賞
賜和祝福。美國一位基督徒作家,寫了一本書,提到他父親是一位很敬虔的長者,常
常積極的服侍神,敬畏神。當他在醫院留彌之際,看見一個異象,其後甦醒時將此異
象告訴其子,說時老淚縱橫,異象中他被帶到一個很光明的地方,看見一張很大,類
似審判台的椅,後面坐那位公義的神,手中拿一份案卷,雖然看不到其中內容,
但知道是有關他一生的經歷,所作的一切;站在台前的他顯得忐忑不安,但慢慢那位
審判者抬起頭來對他說了一句話,就是:「你是可蒙悅納的。」當他聽到這句話,內
心有極大的釋放和感恩,他知道他的一生在神面前是蒙悅納的,在他將要離世前,神
要給他安慰和肯定,以致他可以安心離世,返到主跟前。當我看到這故事時,心裏面
有很強烈的渴望,他朝我回到天父那裏,我能夠聽到同一句說話,不是從人口中發出
的讚賞﹑稱讚,而是主對我說:「你是可蒙悅納,我讚賞你,我要將永恆的賞賜賜給
你!」弟兄姊妹,主耶穌所賜給我們的話是寶貴的。讓我們朝那永恆的賞賜竭力去
追求,竭力去得!── 蕭壽華《突破世俗文化──登山寶訓研讀》

29
第六講 天國子民的人生目標
──謙卑尊崇主──

  作為一個基督徒很清楚知道,人生是需要有目標的。我們不能糊裏糊塗地過一生 ,
而是要有方向﹑有目標地過生活。我所指的目標,未必一定是清晰具體的;只要知道
每一天都是與主同行,那就是我們的生命目標,而與主同行,代表我們有一個清晰的
方向。是甚麼方向呢?《聖經》很清楚告訴我們:「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甚麼,都
要為榮耀神而作。」(林前十 31)要能夠與主同行,就必須要追隨主的方向。主的禱
文,不單是一個禱告的典範,更將基督徒人生應走的方向很清楚的指明出來,故今日 ,
我們會透過探討有關主禱文的信息,讓我們能從中得一個清楚的人生方向和目標。

  「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太
六 7)昨日談到無論法利賽人﹑猶太人的禱告都是虛假的,是為了尋求人的榮耀,故
意選擇在一些公共地方﹑十字路口公開祈禱,希望得人的讚賞,這是他們錯誤的想法 。
而外邦人亦有另一個偏差想法,就是以為不斷的重覆(亦可譯作:盡說一些空洞說話),
無論有沒有內容,總之就是說話多多;以為只要這樣做,神就會悅納。

  無疑在歷史裏面有很多宗教觀念,認為只要人們不斷去背誦一些短句,就可以積
到很多功德。像佛教的「唸珠」,每唸一次就轉一粒珠,如是者轉完一條後,又重新
再唸過;他們認為只要不斷唸誦一些說話,就能討神喜悅。其實這明顯的將重心放在
自己身上,認為自己只要多做些事,就能爭取,甚至賺取到神給予他們的祝福。作為
基督徒,我們知道這是錯誤的,但卻不經意地,在我們的禱告中卻間中會出現此情況 ,
絮絮不休的,也不理會自己說了些甚麼,甚至自己祈甚麼也不知道!我稱這些做「嗡
祈禱」。我們要很小心:「你到神面前不可冒失開口,也不要心急發言。」(傳五
2)要知道自己所講的是從心底裏發出來的。香港人的特徵就是說話多及大聲,這是溫
哥華﹑多倫多等地許多人對香港人的看法,在茶樓此情況就特別明顯,不斷說話,有
時甚至衝口而出,言不由衷;以致在禱告時都有此毛病出現。不要以為時間長的禱告
就必蒙神所悅納,禱告必須要從心底裏引發出來,是真的明白並知道自己在求甚麼,

30
這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在教會中,我常常幫助一些初信者祈禱,其中就是學習用一句說話禱告,他們初
時會詫異如何才能做得到,我就會引用稅吏和法賽人的禱告來向他們說明。當法利賽
人禱告時,他故意將音量提高,口中不斷指責別人,高舉自己;反觀那稅吏,他祈禱
時很謙卑,低下頭連舉目向天也不敢,只捶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
人。」(路十八 13)一句很簡單,但是從心底裏發出的真誠禱告,神就悅納他。我以
此來教導他們,不用多說,亦不用花言巧語,卻能清楚表明向神尋求的心,我深信神
已經聽了禱告。然而很多時我們最大的問題,在於祈完禱後,並不期待神會答覆我們 ;
縱然答覆了,我們卻不知道,因為不相信神真的會聽我們祈禱。記得有一次,我在辦
公室工作時,突然發現一件最重要的文件不見了,遍尋不獲,心裏甚是焦急,因自知
若遺失了問題會很嚴重。後來我連忙坐下祈禱,向神說:「神啊!我實在很需要這份
文件,求您讓我能尋回。」當我祈禱完後,突然記起在抽屜裏的其中一個檔案,就嘗
試去找,果然文件就在其中;我開心不已,不單是因為找到文件,而是突然間好像領
受了一個提醒,神好像對我說:「你知不知道我就在你身旁嗎?你每一句禱告我都留
意哩!」那提醒讓我重新得鼓勵,放膽去跟隨主,事奉主。弟兄姊妹,我們的神是
無處不在,當你內心發出真誠的祈求時,神必然垂聽。

  另一方面,主耶穌提醒我們不要效法這些外邦人:「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你
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太六 8)不要效法他們,
因他們不認識神,神明白我們的需要,不需向祂詳加解釋。當然,我們可以向神傾心
吐意,可以盡情抒發個人感受,但不要以為神不知道﹑不明白我們的處境,以致要向
神詳細講述。《聖經》重申:神早已知道我們所需,在我們祈求以先,祂早已知道。
就如一位小孩子臥病在床時,做母親的從旁加以照顧,當他提出口渴時,她就會立即
遞上水一杯,因她明白他的需要。既然天父已經知道了,為何又要再求呢?不錯,神
知道你的需要,但祂歡喜你向祂尋求,歡喜你願意祂介入你的需要上;然而神是不會
勉強人,縱然祂歡喜你向祂表達自己的需要,亦願意介入你的需要上。因此,當我們
禱告時,要敞開自己的心,對主說:「主啊!願您來滿足我的需要,我相信您的供
應!」重新讓神向你引證衪能夠,亦願意回應你的需要。

  當一個基督徒明白天父的恩典,帶信心,深知神知道他的一切需要時,他就可
以開始用主禱文:「所以你們禱告的時候,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 9)
弟兄姊妹,或者你對主禱文已相當熟悉,甚至背誦得滾瓜爛熟了,但熟悉並不代表我
們明白。就讓我們一一去探討主禱文的內容:

(一)我們在天上的父

31
  這裏提到禱告的對象,主耶穌教我們向父禱告。對當時的猶太人來說,這是一個
很驚訝的稱謂;對他們來說,神是很偉大﹑公義的,但與他們的關係卻是很遙遠的,
因此他們絕不會以父稱神。但主耶穌教訓他們,在整個登山寶訓都不斷提及天父:
「你們的天父」。原來彼此之間的關係是很親密﹑密切的,以致我們可以放膽禱告,
因為祂明白我們,並會賜恩予我們。因為祂是我們天上的父親。「耶和華在天上立定
寶座;他的權柄統管萬有。」(詩一○三 19)祂是一位掌權的神,天上的神,也是我
們在天上的父。

  「我們」指出這樣禱告不單是指個人,更是群體的禱文,當我們禱告的時候,我
們就能感受到弟兄姊妹間的關係,因我們同有一位在天上的父親。「我們是祂造的,
也是屬祂的;我們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場的羊。」(詩一○○\cs163)顯示出那種關係
叫我們滿足﹑歡欣以及感謝。所以弟兄姊妹,當你們祈禱時,願聖靈感動你,讓你知
道天上有一位父親,是和你有密切的關係,可以稱為我的父親。這正是主禱文開始
時神所給予我們的引證。

(二)以神為中心的禱告

  主禱文的結構,首先排列三個以神為中心的禱告,再加三個以人的需要為中心
的禱告。以神為中心放在先,很明顯是以神的榮耀為首要的關注。「願人都尊您的名
為聖。願您的國降臨。願您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六 9-10)三方面
都提到「您的」,顯示出這是作為基督徒人生中首要的關注,同時提醒我們禱告時,
不要以「自我為中心」,應以神的名﹑神的榮耀為我們首要的關注。然而很多時,我
們會不為意的將一切關注放在自己身上;尤其當面對許多責任,許多問題時,在禱告
中難免會集中在自己的需要上。故我們實在需要抽身,提醒自己要留意弟兄姊妹的需
要,為他們祈禱。當然亦當為自己的難處禱告,所求的不單單為問題得以解決,乃是
求神在自己的問題上得榮耀,神的旨意在我的難處當中得到成全。這就是主禱文背
後的一個重要信念,以神的名﹑神的榮耀為我們的首要關注。

  願人都尊您的名為聖──大家都知道神的名象徵了祂的身份﹑位格的總稱。神的
名就是讓神自己整體得到尊崇,神是榮耀的,也是尊貴的,故一切榮耀都應歸於這位
至尊榮的神。

  有一位清教徒靈修學家,巴斯赫先生,他是一位屬靈偉人,本身有很多恩賜,特
別在文字事工上,他寫了很多很特別的屬靈作,對很多人的屬靈生命,產生極大的
幫助。當他快要離世時,很多人都圍在他的床邊,談論他的過往,當他們讚賞他,指
他怎樣為神使用,如何運用神的恩賜服侍神時,這位巴斯赫先生登時面色一沉,當被
問及所為何事時,他就微聲道出自己只不過是神手裏的一支筆,有甚麼藉得稱讚呢?

32
不錯,文章是寫得好,但要稱讚的是它的作者,而不是那支筆,筆無疑可以書寫,但
必須要作者拿在手中運作,才能寫出好文章。因此,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神在我
們背後抓我們的生命,使用我們的生命。我常以巴斯赫特先生的見證為自己的檢察 ,
我常問自己,當人稱讚我而不去稱讚神時,我是否會感到很高興?反之,若人只稱讚
神而忽略了我,我又會否為此而感到不快?若是的話,我就是將重心放在自己身上。
當看到神的名不被稱讚時,我們當感到難過﹑不快及不喜悅嗎?錫安教會事件(按:
錫安教會乃香港一宣稱是基督教的教派,鼓勵信信徒飲雙氧水治病,被傳媒揭發,引
起哄動),令很多人對基督教產生了誤會,更有人因此而不再﹑或被家人禁止返教會 。
有見及此,有一百五十名傳道人組織起來,出了一份聯署聲明,清楚指出錫安教教會
是異端。我為此而感到高興,因為這些行動的背後有一關注,就是「願人都尊您的名
為聖」。不願神因此事失去祂的榮耀,甚至被羞辱。當一個基督徒的心關注到神的名
時,他的生活行為是會有不同的表現。弟兄姊妹,盼望「願您的名為聖」﹐成為我們
生命中的一種重要動力。

  願您的國降臨──我們都知道神的國是代表神的掌權,而神的掌權最低限度透過
兩方面來表達:

(1)當人在接受福音時,神的國﹑神的掌權降臨在人的內心,以致人能夠懂得
「尊主為主,尊主為聖!」因此當我們禱告時,要時常思念﹑紀念福音的需要。而作
為一個真正跟隨耶穌的人,是會常常記掛福音的需要;不單是本地,更是海外差傳
的需要;這是一個尋求神的國降臨的一個表達。

(2)當人願意禱告說「願您的國降臨」時,表示其內心盼望作為神的子民。能在
社會上作鹽﹑作光,竭止罪惡,使它不致氾濫;在不同範疇中,願神的恩典﹑能力臨
到,以致神的掌權﹑恩惠﹑憐憫可以在不同環境中彰顯出來。這是我們應有的心願。

  願您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常會問,亦常要問一個問題,就是 :
「神啊,您的旨意是甚麼呢?」無論在個人生活的不同層面上,或是在教會事工發展
上,我們都要尋求神的旨意。我們不能說一間教會為了發展而僭建,然後說是神給機
會我們去發展,這絕不會是神的旨意,是違背法律的,亦是神所不喜悅的;縱然目標
正確,但途徑若是不合乎神的旨意,也是不能討神喜悅的。

  在個人生命中,更要常常向神開放,願神的旨意成全在我的身上,只要是出於神 ,
我就樂意接受﹑跟隨。有一位神學生,在修讀一些基督教教育科目時,發覺到所有研
究都集中在一些健康人仕身上,反之對一些弱智人仕卻是乏善足陳,於是他就進行這
方面的研究;而實習時,亦是以弱智人仕為事奉對像,幫助他們學習《聖經》真理。
久而久之,對這方面慢慢有了負擔,畢業後不久,他的太太懷孕,生下來的孩子竟是

33
弱智的!這位弟兄初時難以接受,後經過很多掙扎﹑難過,最終明白到這既然是出於
神的安排,就要接受神的旨意;夫婦倆人就放下自己的工作,預備專注去照顧這位小
孩一段時間。原先種種計劃﹑抱負被迫放低,正因如此,他們有更多時間與一班弱智
兒童,特別是他們的父母接觸,彼此交換心得;慢慢發覺這些人很喜歡和他們交談,
因知道他們有基督教信仰,且是過來人,有經驗,並明白他們的處境;昔日的神學訓
練,今日大派用場。後來,他們成立了一個名為弱智人仕家長會,透過傾談,帶領他
們信主,並於後來寫了一本關於這方面的作;慢慢看到神為他開路,讓他得很多
事奉弱智人仕的機會。

  當我聽到這見證時,我就知道神的旨意是美好的,縱然對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但只要我們時常禱告說:「主啊!願您的旨意成全,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在
天上一切皆按神的旨意成全,一切一切都是按神的心意運作。我們要讚美神,因
祂掌管萬有,而讚美的背後,隱藏一個信念,就是在地上亦將要按神的旨意成全
一切。

(三)以人的需要為中心的禱告

  無疑,我們要先求神的名﹑神的國和神的旨意,但並不是要否決自己的需要。故
接主提到以人的的需要為中心的禱告。從一個很尊貴的情況,進到一個日常生活層
面,顯示出神重視我們肉體上的需要,亦表示祂樂意供應我們身心靈,包括身體的需
要。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日用的飲食象徵了一些生活的食糧,亦象徵
了一切我們在物質上的需要,謀生的能力等。在過去多年的信主經歷之中,聽過很多
弟兄姊妹的分享,讓我得出一結論:當人經歷貧困時,就能經歷神的真實。很多貧窮
神學生﹑經濟有困難的宣教士﹑以及第三世界的基督徒,他們皆常常經歷神奇妙的供
應。只要放心將你的需要交託,神樂意供應你的需要。

  日用的飲食,《聖經》另外的一個翻譯是:給予我們每一天所需用的食物。你不
用向神求一生中每一天都有供應,只須每天倚靠神,求每時每刻所需要的,神會將足
夠的給予我們,鼓勵我們接連在永恆資源上。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別人的債──除了需要食外,我們需要赦免,需要神赦
免我們的罪,我們的虧欠。在這裏,馬太用「債」來描寫我們的罪。的確,人犯罪後
虧缺了神的榮耀;人是神所創造的,理當要榮耀那位創造他的主;但當人犯罪時,就
虧欠了神的榮耀。作為基督徒,我們蒙神的赦免,領受了潔淨的生命,領受力量以致
可以不去犯罪,因此當我們犯罪的時候,是虧欠了神的恩惠,我們是負了屬靈的債。

34
  作為負債者,怎樣才能償還呢?我們自己是無力償還的,惟有求主免去我們的債 ;
而要主免去我們的債以先,必要先免去人欠我們的債,我們才有權利求主。一個不願
赦免人的人,不要期望神會聽他求赦免的的禱告。「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
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他們的天父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太六 14-15)弟兄姊妹,我們要常常自我反醒,當我們求主赦免的時候,要反問自己
是否對人仍存怨憤。

  有一位姊妹,懷疑自己患了鼻咽癌,神後來醫治了她。之前,她求神赦免她的罪 ,
赦免其離開神的罪;與此同時,她夢見一位舊親人,是她一直所怨恨的,大家早已不
相往還,在夢中,她意識到主已赦免她的罪,內心有一股動力推動其走前向那親人說 ,
很願意饒恕她,希望彼此的關係能得恢復。然後就醒過來;那時,她的內心充滿感謝 ,
原來神透過夢來幫助她去寬恕一個自己一直不肯寬恕的人。弟兄姊妹,我很明白我們
都有軟弱,會有情緒﹑苦毒,是我們自己放不低的,然而神能幫助我們去饒恕一些我
們不願饒恕的人,以致我們能得神所給予我們那完全的饒恕。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除了需要神的赦免之外,我們需要神的
保守,使我們不致進入試探裏面;尤其是撒但知道我們的弱點,常引誘我們進入試探
中。不單為自己,更加為整個教會群體,屬神的群體。特別是面對香港色情泛濫的情
況,周圍都充滿情慾的試探。最近我得知有線電視賺最多錢的一個台,就是播影三
級電影的,為了迎合需要,有線電視遂取消了一個家庭台,而開多了一個三級電影台 。
我們所身處的環境,是極其兇險的,因而我們要常常祈禱,求神助我們脫離那惡者。
而每天早上的禱告之所以那樣重要,因為要藉禱告,將心靈武裝起來,以面對日常
種種突如其來的衝擊和挑戰。

  我們需要常常禱告,這亦是主所吩咐我們的。面對這邪惡的世界,雖然內心會有
戰競,但我們可以放心,因為《聖經》告訴我們,主耶穌在父的右邊,常常為我們禱
告。讓我們以一顆謹慎的心,得以和祂的禱告配合,以致我們能脫離這惡者。主耶穌
清楚地指出:我們沒有力量去抗拒這邪惡力量,抗拒這惡者,但我們可以透過禱告,
透過主耶穌的能力,聖靈的幫助,讓我們能夠去勝過那惡者。《聖經》告訴我們,天
父是供應商,主耶穌基督是赦免者,而聖靈則是賜能力者,救我們脫離邪惡;因此,
在基督徒整個人生當中,三位一體的真神常常保守,看顧我們。因此我們要向我們的
神禱告,尋求祂的幫助。

(四)讚美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您的,直到永遠。阿們!」(13)禱告之後,我
們就不能不發出一個自然的表達,就是讚美。既然神樂意祝福﹑保守我們,我們就不

35
能不讚美這位三位一體真神,並憑信心去宣告:得勝永遠是屬於神的!國度﹑權柄﹑
榮耀,全屬神的。而在這禱告之後,清楚說「阿們」,很清楚的表示和應,阿們的意
思,就是實實在在的,肯定的,絕對的;清楚表示那份信心,帶肯定的信心結束禱
告。就像非洲一些黑人教會,有一次有機會參予他們的聚會,祈禱後聽到他們齊聲說
「阿們」,登時整個會場震動!透過此來表達我們對神的恩典的信心,知道這一切都
要成就。

  「主禱文」是我們禱告的典範,但同時是我們人生的方向,讓我們清楚得知人生
是有目標的,就是要去尊崇主的名。求主的國降臨在你的處境;讓神的旨意成就在你
的身上;帶謙卑的心,求主供應,求主赦罪,亦求主賜你和我得祂的保守。讓
「主禱文」成為我們禱告的方向,人生的方向。── 蕭壽華《突破世俗文化──登山
寶訓研讀》

第七講 天國子民的「眼光」
──專注與純全──

36
  提到純全,讓我想起一句名言:「純全(purity)就是專注在一件事上,或者專注於
一個方向上。」心無旁鶩,很清楚只有一個目標。尤記得多年前女兒出生前,曾為她
取名而傷腦筋;既想表達神對她的恩典,又想表達我對她的期望,那時我剛讀到一節
《聖經》:「所以,無論是住在身內,離開身外,我們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
(林後五 9)當時想到立了志向,定下目標,要得到主的喜悅,遂替其取名為志悅,
立志一生討神喜悅,我盼望這成為她一生的方向。

  很多時我們會有不同的人生方向,重要的是我們要專注於一件事,但同時意味
你要拒絕很多其他事情,並作出抉擇。作為一個基督徒,我們需要有好的眼光,以致
能作出聰明的抉擇,一生中都能拒絕那些屬世的事物,而不斷選擇專注於屬天的事情
上,這就是真正有屬靈眼光。在這大前提之下,我們再看「登山寶訓」,主耶穌排列
出很多不同的選擇在我們眼前,邀請我們作出明智的選擇。祂忠告:「不要為自己積
儹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鏽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儹財寶在天上,
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鏽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也
在那裏。」(太六 19-21)主耶穌將兩種財寶擺在我們眼:一種是天上的財寶,而另一
種是地上的財富。在此必需重申的是:《聖經》並不是反對我們有投資,你可以很小
心地計劃如何管理自己的金錢;正如《箴言》提到螞蟻,夏天預備食物,留待冬天使
用。一個審慎而有管理態度的人生是好的,《聖經》所反對的,就是為自己積儹財寶
在地上。從保羅吩咐提摩太去提醒那些在今生富足的人要留意的事情上,可助我們更
了解當中含意:

(一)不要為自己的財富而自誇;

(二)不要將財富變作自己完全的倚賴,不要倚賴財富;

(三)不要以財富成為自己的富足,反倒要在一些良善的事情上追求富足。

這不單單是保羅的心意,同時亦是主耶穌對我們的提醒。要小心避免錢財成為你
的安全感所在,亦不要以所擁有的財寶自誇,以此作為身份﹑地位的象徵。《聖經》
指出不要積財在地之原因,乃在於地上面是會有很多變化出現,錢財不是永恆,這些
價值終會消失。其實我們都知道,縱然今日我們可以擁有很多金錢,但它卻是可以在
一夕之間,失去其價值,那時我們就變得一無所有了。

  幾年前當前蘇聯解體時,整個歐洲以及蘇聯等地,經濟情況都很動盪。報章報導
有關蘇聯的情況,提到當時一些很有地位和擁有高入息的蘇聯太空人,當整個國家變

37
動時,他們的日薪不足以購買兩斤肉;稍微購買一些糧食,一個月的薪酬就此報銷;
本來備受尊重的身份,擁有頗佳的經濟條件,突然間連兩三日之生計也不足應付。而
香港在過去亦曾發生銀行倒閉事件,人們畢生的積蓄,一夜之間化為烏有。因此《聖
經》提醒我們不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地上,並以此作為自己的倚靠﹑安全感的所在。

  另一方面,《聖經》提醒我們要積儹財寶在天上,這是大家都耳熟能詳但又非常
重要的信息。我們都明白金錢會貶值,因而千方百計,用盡各種方法去投資﹑賺錢。
例如買黃金﹑名畫﹑投資一些風險低之股票等,既可賺錢又可保值。為了防止金錢貶
值,人們花盡心思,終日盤算。《聖經》教導我們要利用現今所擁有的資源,去買﹑
去換取將來有永恆價值的東西。

  曾聽聞一則有關木屋區大火的新聞,一位婆婆在火場大聲求援,可惜火勢實在太
猛烈,鄰居欲救無從。其後婆婆轉身拿一包物件走到窗前,朝鄰居拋過去,然後
就昏了過去,最後更葬身火海。當人將包裹拆開一看,赫然發現內有十萬港幣現金,
另有二萬美金及一些貴重物品。原來她一向都不敢將錢放進銀行,反而將之存放在身
邊,萬料不到一生辛勞所得,自己卻無緣享用。

  不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地上,以為是自己的倚靠;要積聚財寶在天上,要換取一
些有永恆價值的東西。何謂有永恆價值?「在神我們的父面前,不住的紀念你們,因
信心所作的功夫,因愛心所受的勞苦,因盼望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帖
前一 3)《聖經》提到現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不單是指心靈的質素,更加
可以表現在生活﹑行為當中。憑信心去承擔責任,去為神作工;因為愛心,寧願受苦 ;
為了服侍﹑幫助別人,寧願負一些勞苦的代價。因為盼望,縱然面對許多不如意的事
情,仍能堅忍﹑面對,產生一種優美的生命質素。我們要盡一切心思﹑力量﹑財富﹑
精神去建立更多信望愛,以產生一種永恆被神記念的事情。這是主耶穌很清楚告訴我
們的一個方向。

  「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也在那裏。」(太六 21)耶穌提醒我們,我們的
財寶牽引我們的心靈,當財寶在那裏,我們的心靈也在那裏。故此,我們要投資恰
當,好叫我們能關注到一些應關注的事情。一位在美國行醫的弟兄,自覺生活無憂,
可以騰出空間作一些事。他決定一星期工作六天,三天是在其診所,另外三天則為貧
民服務,特地在貧民區自資一間診所,每次診症都只收低廉的費用,有時甚至免費。
他所投資的不單是金錢上,更是精神上;關注到貧窮人的需要。

  弟兄姊妹,我重申:我們不是不可以投資﹑儲蓄,但要小心財富奪去了你的心。
就如我家附近有一間財務公司,在門前擺放幾副電腦,可讓人隨便使用,方便人們
查閱當日股票行情﹑走勢等。每當我路經此地,都會發現有人駐足在此,全神貫注的

38
觀看電腦螢光幕;我肯定這已佔據他們心靈中一個很重要的空間。同樣,我們要警覺
是否被財富牽引自己的生命。

  「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
黑暗。」(22-23)主耶穌不單提到心,也提到眼,清楚指出:眼是會影響我們的心靈 ,
甚至影響我們全身的,若我們的眼睛瞭亮的話,亦即是說有眼光的話,我們就會專注
於看天上的事,而不會被近前的事佔據。「人若沒有這幾樣,就是眼瞎,只看見近處
的,忘了他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彼後一 9)當中提到眼瞎,其實是指人患了
近視,以致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看不到他昔日的罪已被神所赦免,神要將永恆的生命
賜給他,因而忘記向永恆追尋,只集中於追求現世的事物。弟兄姊妹,你的眼界是怎
樣的呢?是否瞭亮?有否定睛在天上永恆的事上?《聖經》提到,我們的眼睛若是昏
花的,就只會看到眼前的財富,將自己陷在黑暗中。黑暗不單是外在的,也是內在的 。
「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裏,叫人沉在
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
自己刺透了。」(提前六 9-10)一個人的眼睛決定了其內心的狀況,當一個人眼睛不
明亮時,內心就昏暗,充滿了各樣的迷惑,從而各樣的私慾就會走出來。當大家翻開
報章一看,就會明白到我所言非虛。《聖經》強調那最大的黑暗,不是指環境的黑暗 ,
而是裏頭的黑暗。我們要常常反省自己的內心是不是漆黑一片,以致不知道自己正在
行一條怎樣的路。求神幫助我們不要讓這黑暗佔據我們的心,要常保持一個清澈的眼
界,常思想屬天的事情。

  另一方面,我們亦要清楚自己所處的環境是怎樣的。當我們思想到香港人的財寶
在那裏時,有人會說是在吃方面,一擲千金去吃一頓晚膳,視作等閒。更有人說是居
住方面,在「尺金尺土」的情況下,為了擁有自己的物業,人們不惜節衣縮食,甚至
不斷找尋兼職,升職途徑,努力賺錢,因而很多人說大部分香港人都是為地產商打工 ;
縱然有人感到不值,不甘作地產商的奴隸,但無奈卻受制於現實環境中,因為每一個
人都需要居所。因此,我不敢提出甚麼答案,只是希望我們能彼此提醒,要時常調整
﹑調較我們自己的慾望,甚至要改變我們自己的生活方式,避免我們的居所成為我們
內心專注的所在,被此牽引我們人生的方向﹑抉擇﹑生活。同時,亦要提高警覺,
不要被某些事情支配了我們的金錢與生活,甚至支配了我們的心。「一個人不能事奉
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
門。」(太六 24)求神憐憫香港的基督徒,讓我們不要以為自己既可以專注思念永恆
的事情,又同時可以思念地上的財富,是不可能的。凡事皆有輕重之分,必須作出抉
擇,將重心放在屬天的事上。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喝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生

39
命不勝於飲食麼?身體不勝於衣裳麼?」(25)既然我們有以上的目標或專注,就要
放心,不要憂慮生活所需,因為生命不等於吃喝,身體也不等於衣裳。其實我們知道
世俗文化,是眼於衣食住行,無疑,這些都是我們基本生活所需,但保羅提醒我們:
「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六 8)即基本生活得到滿足後,就要知足。縱
然現今潮流鼓吹排場,追求名牌,過奢侈生活,尤其喜將一些價值﹑美德賦予一些商
品中。有一個廣告,有一位男仕駕一架很漂亮的跑車,旁白說這位男仕很成功,是
所有女仕艷羨的對象;為何擁有一部跑車,就擁有那麼多價值?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我
們就接收了一些這樣的信念。穿波鞋要選擇有汽墊的,不然就不夠型;我不是反對人
穿有汽墊的波鞋,只是想指出:整個商業社會都正在不斷提升我們的慾望,人內心的
慾望不斷被世俗文化所牽引﹑牢寵住。弟兄姊妹,作為天國子民的我們要很小心﹑醒
覺,很多文化會將一些很美麗但不真實的憧憬放在你的心中,而這些只是一些假像,
但卻要我們付上很大的代價,例如:追求名牌,奢華享受。當我們擁有時,往往覺得
不外如是,但發覺到生命的力量在不知不覺間已經完全耗盡,再沒有餘力為自己的永
恆去儲蓄。有時當我看到一些旅遊車載一大群老人家往觀光時,都會有感而發,為
何他們不趁年青力壯時去遊玩﹑觀光?可能是基於沒有錢和時間吧!但年老時視力﹑
牙力衰退,做甚麼也大打折扣,實在可惜。弟兄姊妹,趁你有青春﹑精力﹑資源﹑財
富時,你要善用之,為你的永恆作打算,不要將此耗盡在屬世物質的追求求上,將來
後悔莫及。

  「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
活他。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麼?」(太六 26)生命﹑身體比吃﹑喝﹑穿要重要。經
文提醒我們要確信天父會供應我們的需要,正如飛鳥沒有工作,但神同樣養活牠們,
我們比飛鳥更加貴重,神更加會照顧﹑養活我們。縱使你沒有工作能力,神仍然能供
應你的需要,因此不要過於倚賴工作,以致它控制你。誠然工作是神所賜的,工作
的領受是神賜恩的證明,但同時我們不要被它所綑綁。我們要以主為主,不要讓工作
成為你的主。

  「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裏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他也不勞苦,也不紡線 。
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
(28-29)這裏同樣帶出一個信息,就是主會供應我們所需。百合花不會自己編織,但
神卻賜它美麗的外貌,何況我們呢!「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花裏的草今天還在,明
天就丟在爐裏,神還給他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所以,不要憂慮說:吃甚麼?喝
甚麼?穿甚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
的。」(29-32)我們知道有天父供應我們的需要,故不要效法世人,要突破文化賦予
我們的觀念,以為必須有華衣美食才算是好的生命。

40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33)在這一切之
先,要專注的是神的國﹑神的義。這正好回應「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
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8)因此主耶穌教我們祈禱時說:
「願人都尊您的名為聖,願您的國降臨。」(9-10)這禱告是在一個信念中發出,既
然神知道我們的需要,我們便不須掛慮,可專心尋求神的國和神的義。我曾經說神的
國是神掌權,盼望福音可遍傳萬邦,以致神的掌權能臨到更多生命中,並在我們的生
命﹑崗位﹑所身處的社會中清楚彰顯出來。

  一班在外國的基督徒律師,常常在一起研討﹑禱告,並提出一些草擬給政府,目
的是修改一些不公義的法例。感謝神讓他們所做的產生功效,那些國家的法例因而顯
得更加公義。在某情況下,他們是彰顯神的國度,先求神的國不單在個人層面上,同
時在社會層面都有其直接價值。不單求神的國,也要求神的義;所指的是真正內心的
義,尋求義在我們的生命裏面,將義放在自己以及周圍的人身上,縱為此而遭受逼迫 ,
也絕不退縮,反而不斷去建立,尋求。主耶穌應許我們,當我們先求祂的國﹑祂的義 ,
這些東西都要加給我們。當我們將優先的選擇放在天上的事情,神就會供應我們在地
上一切的需要。當我們關心神的事時,神就會關注我們的事。記得一位姊妹所作的見
證,她在一雜誌社工作,一天她要外出與廣告商聯絡,臨行前其老闆要她誇大雜誌的
銷售量,以吸引廣告商。為此她的良心感到很不安,內心有很大責備,與老闆據理力
爭不果,就毅然辭職。但神恩待她,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在銀行的工作,在人事部當職
員,短短兩年,已升任為人事部經理。神大大賜福她所作的,因為凡敬畏神的人,神
要尊重他,使其沒有任何缺乏。

  弟兄姊妹,我不能保證當我們作一仁義抉擇時,神一定會將財富物質賜給我們。
但要緊記,神一定會在永恆中記念我們所作的。「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
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34)《聖經》很實在的指出:我們
是會有難處的,但我們只需去處理今天的難處,明天出現的難處,不要去憂慮。正如
一首詩歌所說:「主能帶領我經過曠野路」。今日的路程主賜力量,明天的需要已備
周詳。因此不用擔心,只需將我們的心思放在屬天事情﹑神的國度﹑神的義上。今日 ,
香港很多基督徒信主後生命沒有力量,是因為他們將生命的投資分散在很多事情上,
不能專注,聚焦。讓我今日向各位發出挑戰: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將你的心思﹑目
光聚焦在天上的事,你就能真正豐富﹑富足。── 蕭壽華《突破世俗文化──登山寶
訓研讀》

41
第八講 天國子民的關係
──蒙愛與包容──

  關係是很重要的。我們的信仰,不單是一套教義,更是一個關係,就是我們與神
的關係。對這關係,我以蒙愛﹑包容來形容。相信很多弟兄姊妹都曾經歷過,當我們
體會到神對我們的愛時,就得一種力量,幫助我們可以寬容﹑包容別人。蒙愛與包
容間有一奇妙關係,在過程中令我們可以作自以為做不到的事情,完全都是神的愛
促使我們可以這樣做。

  我認識一些夫婦,未信主前關係惡劣,已準備離婚。後來,其中一方信了主,整
個生命改變,慢慢連其配偶也察覺到,然後更對信仰產生興趣,最後也信了主,而整
個婚姻關係亦因此而改變過來,後來不單止沒有離婚,且成為一對很恩愛的夫婦。原
來,當我們與神的關係和好時,亦帶來與人之間關係的革新﹑更新。隨我們信主年
日愈久,經歷主的慈愛愈多,內心的容量就愈大,可以和不同的人相處,學習去愛他
們。

  曾看過一篇文章,談到一位蔡牧師,他是一位台灣人,後到北美牧會,他本身是
一位精神科醫生;他憶述行醫時有一次駕車載幾位醫生朋友往台北,中途不幸發生
嚴重交通意外,其中一位朋友更當場死亡。當時他極其難過﹑內咎,甚至不能原諒自
己。後來他和太太一同前往探望死者的父母,以表達其歉咎之心。出乎意料地,這對
年邁的基督徒夫婦,懷很大的寬容,反過來安慰他,其不要太難過,因一切皆在
神掌管中,神愛他們,這是他們所深深知道的,並且表示很願意接受其道歉,他不
要太介懷。然後並提及一請求,就是他們失去了一女兒,可否讓他太太作他們的契女 ?
沒想到他們會有此反應,蔡醫生倆夫婦亦樂意應承,遂成為他們的乾女兒﹑女婿。這
結果遠遠超乎他意料之內,也大大震撼他,讓他發覺到信仰能力之大,能將怨憤除去 ,

42
變成為愛。後來這位蔡醫生被神感動,去進修神學,並成為一位牧者,專心於牧養工
作。他生命的改變,在於曾經歷過別人的恩典,就是神透過別人在他身上的恩典。

  天國子民的關係,不單是橫的關係,更是直的關係。當我們去體會神所賜予我們
的慈愛,神就會賜我們力量去愛身邊的人,建立美好的關係。讓我們來思想如何在蒙
慈愛當中,與人建立關係。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
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他們。」(太七 1-2)經文提到不要論斷人
首先要明白《聖經》不是說我們不可作判斷,事實上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常常缺乏合適
﹑公正的判斷。主耶穌提醒我們,不要憑外貌,而是要按照公平來斷定事非。

  綜觀整個登山寶訓,主耶穌提出很多方面的教訓,要求我們作出屬靈的判斷。例
如要分辨法利賽人的義,與天國子民的義;以及後來談到兩種果樹,要憑一個人的果
子,來判斷他的生命質素,亦是牽涉到判斷的過程。所以,《聖經》從來沒有說不可
判斷,但強調不可論斷,因論斷含有惡意批評的意味,內心帶一種惡的意念,就是
要將對方壓低,藉論斷﹑批評以致其受到傷害。當人不斷尋找,甚至吹毛求疪,以求
找到對方的過失,這是論斷。當人帶很高標準去挑剔別人,這是論斷。當人帶一
個很隨意的心情去猜測別人的動機,這是論斷。當人以一個很權威的地位來判定別人
的過犯,這也是論斷。然而,以上種種情況不時會發生在我們身上。《雅各書》提到
有一些貧窮人進到會堂時,因衣衫襤褸,就被當時的人輕視﹑羞辱;《聖經》指當時
的人是惡意判斷這些弟兄姊妹,憑外貌作出判斷,而不是按公平的原則,帶一種審
判,定意要找出對方的弱點﹑錯失,在惡意批評下,令對方受到傷害。這些情況我們
需要常常留心,免得我們因此而得罪神﹑得罪人。

  「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太七 2)惡意去論斷別人的,亦
要面對同樣的審判,這是《聖經》清楚指出的對等處理方法。當你用高標準去挑剔別
人,神同樣會以這高標準來審判你。神是公平的,不憐憫人的,要受到不憐憫的審判 。
「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雅二 13)神
判斷我們前,已計算我們如何去判斷別人。「你在甚麼事上論斷人,就在甚麼事上定
自己的罪。」(羅二 1)當我們去論斷別人時,就將自己放在一個被論斷的處境中。
論斷別人時就定了自己的罪,故我們不要論斷人。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太七 3)《聖
經》進一步以一個具體比喻來解釋毋論斷人的真理,主耶穌用了一個誇大的比喻,一
個對比,同時亦是一個天大的矛盾。當我們眼中有梁木時,如何能幫助弟兄去掉其眼
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

43
你弟兄眼中的刺。」(5)主耶穌責備他們為假冒為善。當指責別人不是時,覺得自己
勝人一籌,因而自抬身價,自以為義,其實只是一種錯覺。作為一個講道者,分享見
證者或主日學教師,我們都要警覺,因我們很容易拿《聖經》去指責別人,認為他
們都是活該受責罵的。這些試探,很容易令自己陷在一種危險情況中。《聖經》提醒
我們:行為與教訓須要配合,因為神要按每個人所教導的去審判人,故我們要在神面
前更加醒覺。弟兄姊妹,當你們有機會作教導,這是榮耀的職事,求神賜你恩典去行
出你所教訓的,你就能救自己,並救聽你教訓的人。若我們常常只覺別人有問題,就
要反問自己的因由,是否單看到別人的毛病,而看不到自己的梁木!

  「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5
下)無疑我們要先自我省察,但不代表我們不需要去規勸弟兄姊妹,幫助他們除去他
們眼中的刺,助他們遠離罪惡。我有退修的習慣,藉此自我反省,讓聖靈光照,使我
知道自己有那些地方得罪神,然後寫下一些扎記,將自己曾犯的一些過失記下,提醒
自己曾有此情況出現。我們須要有不斷的﹑誠實的生命內省,誠如詩人向主發出的呼
籲:「神阿,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驗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裏面有甚
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一三九 23-24)無論我們知道與否,神都已
經知道﹑鑒察我們的狀況,縱使我們往往會將惡行隱藏起來。當我們願意拓開生命,
求神去鑒察時,神就樂意光照我們,使我們清楚知道自己的問題,而將更新的生命再
賜給我們。故不要害怕將自己的弱點向神揭露,同時亦可向信任的人揭露,彼此認罪 ,
互相代求,使我們可以得醫治。在此情況下,神就更能使用我們,使我們成為別人的
祝福。當我們的刺﹑梁木被拔走後,我們就更有能力成為別人的幫助與祝福。

  在省察過程中,我們會發覺自己滿身的污穢,但我們可祈禱求神憐憫。我很喜歡
一句英文"Lord,have marcy on me!「神阿!求你憐憫我!我是不配你去潔淨,但求你
的赦免臨到這不配的人。」誠然,我們每個人都有軟弱與不足的地方,求神憐憫我們 ;
當我們感受到神的憐憫﹑接納與包容時,我們就有能力去包容其他人。因為我們都是
軟弱的人,當我們曉得這樣看事情時,就不致陷入論斷的試探﹑陷阱裏。

  「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牠踐踏了珍珠,轉過來
咬你們。」(太七 6)耶穌提到一些人好像豬﹑狗一樣。主不會迴避去指出一些事實,
例如稱呼狡猾的希律為狐狸,稱法利賽人為粉飾了的墳墓,徒有美麗的外表,內裏卻
盛滿了死人骨頭。詞鋒雖然銳利,但所說的都是事實,絕不迴避。我們同樣不要為了
與人保持良好的關係,而迴避事實,我們要有智慧去處理。但很多時,我們過份懂得
保全關係,以致失去真理。主耶穌以豬﹑狗來比喻一些人,他們常有機會聽聞真道,
領受真道,但卻拒絕聽,亦不願接受,正如將珍珠丟在豬面前,牠不特不會珍惜,而
且以為只是一些食物,但當咬不下時,就反過來咬你。「不要責備褻慢人,恐怕他恨

44
你。要責備智慧人,他必愛你。」(箴九 8)智慧人會接受責備,反之,褻慢人只會
因而恨你。因此對某些長久抗拒真道的人,主告訴我們要接受事實,對橫梗的人要放
棄。珍珠代表一些珍貴的東西,亦可指福音的真理。不須堅持﹑勉強給予他們。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
就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太七 7-8)主告訴我們要放膽向
慈愛的天父求,祈求等於問,只要問,神就會給我們。去尋找,代表有行動,就必然
尋得見;縱然不知選擇那一條才是真路,但請放心,只要我們尋找,就必尋見。叩門 ,
好像是由於門已關上,有被拒絕的意思,然而,當父知道我們尋求祂時,祂一定會開
門。《聖經》重申:無論是誰,凡祈求的,就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
他開門。這個真理﹑應許很簡單,但真實。我們是否領受得到呢?很多時,人變得很
複雜,以致不能相信一個這樣簡單的真理:當你尋求就必得!

  記得自己在廿九歲生日的時候,曾向主祈求,求祂在卅歲時送一份禮物給我,讓
我更深經歷聖靈的充滿及工作。整整一年,我都有為此祈禱,期望在那天被聖靈充滿
﹑會說方言,這是當時我對聖靈充滿的錯誤理解,故此當生日那天,一切如常時我就
很失望,跪下祈禱;過程中,神讓我不斷回想過去卅年來所發生,所體驗的事情,深
覺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在神的憐憫下,有機會讀書,受訓練,按步就班的,慢慢
成長;想到這裏,心裏感到很難過,不明為何神會有如此多且大的恩惠臨到自己身上 。
一個卑微的人為何願意被神使用,而神又願意使用?深覺一切都是神的憐憫。後來,
我更明白到自己原來誤會了神,其實神已將聖靈賜給我﹑充滿我,讓我深深的看到自
己的本相,並更深的懂得倚靠祂。

  弟兄姊妹,有時我們所祈求的,神已經賜給我們,只是我們慒然不知!放心祈求
吧!神是無微不至的,只要所求的不是對我們有傷害的,祂定會成全!這是很多基督
徒的經歷。「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給他蛇呢?你們雖然
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
麼?」(9-11)神不會將災禍﹑咒詛賜給我們,當我們求恩典,祂必會將祝福﹑好的
東西賜給我們。詩人指出有豐盛的慈愛,要賜給凡尋求祂的人。「所以,無論何事,
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12)一個經歷神慈愛的人,是可以主動採取行動,去善待別人。同時,因神的慈
愛,致其內心有一廣闊胸襟﹑容量,可以不隨便去指責別人,以致不會落入論斷的陷
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熟識的教導卻是消極的﹑是被動的,主耶穌則提出 :
我們願意別人怎樣待我們,我們先要怎樣待人。這是很主動的生命取向。當我們不想
別人埋怨自己,最好就不要埋怨別人。反過來說,當你想得到人讚賞以先,你就要先
去讚賞別人了。

45
  作為一個基督徒,我們已經經歷神的慈愛,已承受了神的恩典,然後付出去。當
我們願意遵從時,主一定會賜福予我們。「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
潤。」(箴十一 25)誰願施捨,他就得豐裕;誰願主動去滋潤別人,就必會得到別人
及神的滋潤,這是《聖經》清楚給我們的真理。各位弟兄姊妹,當我們安然領受神的
慈愛﹑憐憫之餘,我們可以更多去憐憫他人,縱然我們明白到很多時自己本來都是犧
牲者﹑被害者。例如自幼在一個充滿論斷﹑指責的家庭長大的人,長大後可能在不自
覺下時常論斷別人。求神的恩典﹑慈愛,介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學習不去論斷 ,
且開始學習憐憫﹑寬恕。

  有一次,有一位姊妹分享她的經歷,指出其母自幼就漠視她,要不就是常常責罵
她,命其鬱鬱寡歡,自覺缺乏母愛;直到她長大並信了主,生命開始有所改變,開始
掛念母親,特別是她還未信主,很想向她傳福音,但礙於二人關係一直欠佳,且因
過去的經歷,有時內心仍對其母不滿,故常裹足不前。一次,有弟兄姊妹為她祈禱,
她立時有很深刻的領受,就是神很愛她,且猛然醒覺到其母不愛她不緊要,只要神愛
她就已足夠。同時,她看到一小小異象,就是看見主耶穌在其母身邊,令她明白到主
耶穌也很愛母親。當她領受完這應許後,立即有一種大釋放,帶感恩的眼淚,連聲
讚美主。此事以後,她重新得力去與母親相處﹑傾談,甚至傳福音,其母最終亦信了
主。過程中讓她深深感受到:是主的慈愛改變了她,以致她能重新得媽媽,並將之
帶到神的面前。

  弟兄姊妹,「你們尋求,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這是真實的,讓我們
也能經驗這真實。── 蕭壽華《突破世俗文化──登山寶訓研讀》

46
第九講 天國子民的委身
──遵祂而行──

  今日踏入最後一個討論的課題:天國子民的委身(太七 12-29)。所謂委身,就是
遵主耶穌教導而行。

  對委身的表達,是有很多不同的形式。最常見的莫過於婚禮,一對新人彼此立下
盟誓。作為牧師,我有很多機會為弟兄姊妹主婚,每當看到他們的面容時,都教我內
心非常感動,尤其是當其中一方向另一方讀誓詞時,對方雙目閃亮,充份反映出他們
是多麼甜蜜及快樂,亦曾看見一些新人開心得落下淚來。是的,對方居然願意這樣委
身給自己,立志一生愛護自己,實在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故這時刻是特別美麗的 。
然而,我卻清楚知道,若沒有在婚姻家庭生活中落實地愛對方,以行動來表達對配偶
的愛,那些美麗時刻就變得沒意思了。一個真實的愛情,是透過生活具體的行動表達
出來。我認識一位其貌不揚的朋友,在其太太患癌症的期間,甘願放下事業前途,辭
了職,專注在家照顧太太達三年之久,付出無微不至的愛護;縱然他從沒有告訴人他
對太太的愛有多深,然而我們卻深深感受到,他正透過一種真正的委身,以真實的行
動去表達出來。

  《聖經》提到,當一個基督徒願意委身給主之時,不是單憑口中的高言大智,而
是切實地遵行主的話。正如主耶穌在登山寶訓的最後一段,提出一個很重要的挑戰,
就是挑戰我們委身給祂,透過遵行祂的話來表達。就好像神透過摩西對以色列人說,
祂已將生與死﹑福與禍,陳明在他們面前,他們要作出選擇,一是遵行主的命令﹑吩
咐,以致得生;一是隨從世俗世界,以致進入死亡當中。求主教導我們能作出一個聰
明的抉擇,並委身其中。

  人生有兩條抉擇的路:「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 ,
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人也少。」(13-14)這兩條
路,一是引向滅亡,一是引向永生,兩個截然不同的後果。不是程度上的分別,而是
本質上截然不同,甚至是天淵之別,一是死亡,一是永生。《聖經》提到引向死亡的
門口,是很寬闊的,足以容納眾人同時進內,甚至連人帶行李亦可,因有足夠位置;
我所指的行李,是包括一個人生命中的惡習﹑邪淫﹑詭詐﹑仇恨,這一切皆可不用放

47
下,可以帶進其中。相對來說,進入永生之路的門口是很窄的,可能僅可容一人通過 ,
再者,入內時要將所有包袱,包括邪情﹑私慾都要下定決心,一一放下,方可內進。
這條路不單門口窄,沿路亦是異常狹窄的,沒有太多同伴,甚至可能會孤軍上路,途
中又或會有困難出現……。話雖如此,相比那條通往滅亡的大路,這條小路卻是更為
蒙恩,無疑行在大路上,有很多同伴,因它可容納各式各樣不同的人,甚至是同性論
者﹑充滿仇恨者﹑貪官污吏﹑不擇手段的商家,任何人仕都可以進入,無任歡迎,看
到行在小路上的你,他們可能會向你招手,邀請你加入他們的行列中。然而,相信你
很清楚知道那一條才是正路。

  弟兄姊妹,《聖經》讓我們清楚看見,通向永生的是一條小路,入口是窄的,
《聖經》說:找的人也少;但同時強調,我們要進窄門,不要以為大門大路就必然
是正路。感謝神,你和我都正在小路上。我們要堅守在此,放心的向前走,因它至終
導引我們進入永恆之中。記得有一次和太太結伴往香港大嶼山的神樂院,它是一個出
產牛奶的地方,其實我們不懂它的位置所在,故全賴途人指示,當他指一條小路,
並告訴我們沿前往就可以時,我們雖然有些懷疑,但仍照行。途中四周都渺無人
煙,而路是指向海的方向,前路更被草蓋過了,當我們猶豫應否繼續前進時,剛好
給我們發現了一個牛奶樽,正是神樂院的出品,這正好給予我們鼓勵,知道是行對了
路,果然不久就找到了目的地,那次經驗對我來說實在很寶貴。生命有時需要鼓勵﹑
訊號,以致我們可以堅守在這小路上,至終能到達所要到的永恆﹑永生之目的地。

  「你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到你們這裏來,外面披 羊皮,裏面卻是殘暴的
狼。」(15)當時一些牧羊人,歡喜用羊的皮做外衣,帶羊群外出時,羊就認得他
是牧羊人。但另一些人卻假裝牧羊人,同樣披羊皮,《聖經》形容他內裏是殘暴的
狼,目的是要吞噬羊,以此來比喻一些假先知。假先知有兩個特徵,第一,他們是冒
神的名宣告神的話,說是神要他們,甚至託他們那樣說的,帶一個權柄,錯誤的教
導;這裏可能是暗示法利賽人,將一套人的道理教訓人,卻宣稱﹑認為這是神的教訓 ,
讓人落入圈套裏面。第二,假先知是常常宣告平安的,他們會說耶穌告訴他們必得平
安,不會有任何災禍臨到;縱然一些信徒﹑屬神的人,因犯罪蒙神管教﹑責打;那些
假先知仍照說一切相安無事,神會悅納他們,並會醫治他們的創傷,他們營造出一個
很和平的氣氛﹑處境;以致人不能認真的去面對自己的罪,使人繼續陷在罪中。

  今日很多人傳講﹑提倡「同志神學」,這是假先知的做法。「同志神學」告訴我
們:「《聖經》是接納同性戀者的;《利未記》不是要反對同性戀,而是反對當時外
邦社會裏面,神廟中所發生的一些邪淫的同性戀行為,一些廟妓的問題……純是針對
以上情況,絕無責備同性愛的意思。」很多人聽後,信以為真,遂安然繼續陷溺在自
己敗壞的行為中。這些是假先知的作為,將神的話語﹑道理曲解,誤導人落入陷阱﹑

48
罪惡中。這是需要我們常常留心﹑警覺的。

  弟兄姊妹,當我們常常去聽道,去領受不同信息﹑教訓時,必須小心,慎思明辨
(林前十四 29),不要以為是權威就全然聽信。當我們帶一個恭敬﹑謙卑的心去領
受神透過人所給我們的信息的同時,要謹記慎思明辨,常常警覺可能有假的道理出
現。

  「憑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裏豈能摘無
花果呢?這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
能結好果子。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裏。所以,憑他們的果子就可以
認出他們來。」(太七 16-20)要認識一個人,就要留意他的生活﹑行為,生命如果是
好的話,必然有好的果子表現出來;相反,若是壞的生命,縱使極力掩飾,但他的本
相遲早會暴露出來。甚麼人就結出甚麼果子,所以主說憑他的果子就可認出他的本相
來!同樣,我們留心一些領袖時,也是按他們的生活﹑行為﹑果子來分辦是好是壞。
我們要在靈裏謹慎,以致我們不受迷惑。要認可﹑認同一個人或一個領袖時,不可急
促,要警覺,留心這個生命的質素,以致不會讓一些不適合的坐上高位。而耶穌基督
所擁有的生命質素,是值得我們去借鏡﹑仿效的,透過祂的生活,活出一種愛人﹑憐
憫人的行為模式;在祂的生命中有真理,在祂的行為中有對人的恩惠。今日,一個真
的﹑屬神的教會,是有純潔真理﹑有真正愛心的見證群體;正如薜華博士在其作中
很清楚提到:今天教會需要兩個堅守:(一)純潔的真理,(二)一個相愛的群體;
惟有在這兩個特徵裏面,才能將主耶穌的生命﹑真理表達出來。

  「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
去。」(21)當主耶穌講完一連串的教訓後,將信息總結,這亦是整個登山寶訓的總
結:不要單講自己是跟從主,遵從主,實則卻沒有遵行主吩咐;沒有將之實行出來,
是沒有意義的。

  有一位太太病重留醫,她有兩個兒子,第一個兒子來探她時,表現得很傷心,抱
母親大哭起來,口裏說了一些替其母不值的說話,然後很快便走了,這亦是他唯一
一次往探其母,直至其母逝世。而第二個兒子來到媽媽身邊,沒有多說甚麼,看到其
母的苦況,也沒像第一位兒子那麼激動,只是不斷飲泣,但另一方面,他以實際行動
來表達對母親的關愛,就是終日侍候在其母身旁。誰才是真正愛母親呢?相信大家都
很清楚。

  當然有時我們難免會被人的虛情假義所瞞騙,甚至欺騙了我們的感情!然而,我
有時寧願被欺騙,免得自己疏忽了去回應一些真正有需要的人。其實,最大的欺騙往
往不是出於別人,乃是被自己的感情欺騙了自己。有時我們在禱告中因有感而發而落

49
淚,禱告完後就會很開心,自以為屬靈了不少,因為當中有受感動。但請不要誤會,
我不是要否定在神面前傾心吐意,流淚﹑哀哭禱告的價值,只是我們要小心,你的感
動﹑流淚禱告有沒有帶來生命的改變﹑行動的改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若流淚
之後你愛主多一點,這就真是聖靈的工作,否則,可能是被自己的感情所欺騙,落得
與當時的人的下場一樣:「主啊!主啊!我們一直是跟從你的,難道你不知道麼?」
而主給他們的答案,就是:「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方能進到天國。」

  「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
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麼?』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
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22-23)很多人曾經奉主的名做了很多偉大﹑屬
靈的事情,如傳道﹑講鬼﹑醫病等,但《聖經》告訴我們,在末世時亦會有假先知起
來行大神蹟﹑大奇事,甚至很多人都是奉基督的名,且能產生一些果效,然而,這些
偉大的事情卻不能證明他們是屬神的,甚至主耶穌說:「我不認識你!」為神作偉大
的事情竟然不為神所認識,這句話何等重要,對我們有何等大的提醒。原來我們與主
之間的關係,在於我們有否真正遵行主的吩咐。一個真正遵行主的話的人,主就認識
他;反之,一個人雖然做了一件很偉大的事,但若沒遵行主的教導來生活行事,主是
不認識他的。惟有遵行主話的人,他的生命才會產生良善,為主所接納;否則,就會
被主指責為一個作惡的人,被主拒絕,甚至對他說:「離開我吧!」

  我在北美認識了一位姊妹,由於她的丈夫正在當地讀書,法例所限,她是不能外
出工作的。後來神感動她,讓她知道自己既然有空閒時間,何不去作一些關懷的工作 ?
往後的日子,她開始去關心不同的人,不論單身的姊妹,以致已婚的太太,都成為她
們當中重要的一員。無論在教導日常生活細節,甚至靈性方面,她都能成為一位幫助
者。遇到自己不明白的,例如為幫助不懂照顧自己孩子的母親,她特地去學兒童急救
學,以補自己之不足。此外,神亦賜她有很多特別恩賜,例如懂得做一些很美觀可口
的蛋糕。凡此種種,她都能好好發揮,造福人群。讓我體會到一個人的生命未必一定
要很偉大,也未必一定要多人認識,只要每天實的遵行神的心意,去愛身邊的人,
誠實過生活,做他能做的事,這些生命,定必蒙神喜悅,是神所認識的;他們必然被
主歡迎,進入天國裏面。

  我常常求主幫助我脫離一些偉大事情的試探,尤其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而將整副
精神投注於此,疏忽了實的每天遵行主的旨意過生活;特別是身為傳道同工﹑教會
領袖的。讓我們彼此提醒。

  然後,主耶穌提出兩個根基:「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
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

50
磐石上。」(24-25)不單是「只說不做」的人,神不悅納;就是那些「只聽不行」的
人,同樣會落入滅亡的結果中。《聖經》告訴我們:那些才是聰明人呢?就是聽見且
實行出來的人,誠如將房子建在堅穩的磐石上。一個基督徒要紮根,不是單靠聽道,
更要思想如何去實踐;在禱告中去計劃。在生命中不斷去檢討,以致能實行出來。

  當一個人面對時常論斷人的試探,我建議他可以做幾件事:

(一)每星期寫下自己蒙憐憫的事情,在過程中提醒﹑鼓勵自己放心去求恩典;

(二)請兩位他信任的朋友,每個月和他傾談一次,讓他們指出其不是之處,問
題所在。

(三)規定自己每日要讚別人一次,這是最起碼的做法,或許你會說這些過於規
條化;是的,當你尚未養成習慣時,你需要規條,當你養成習慣後,就可以很自然的
讚賞人,適當的給予人鼓勵。弟兄姊妹,當我們要實踐時,要先好好思想﹑計劃﹑檢
討,以致你能實地行出來。

  然而,當一個人不按此而行時,會有甚麼事情發生呢?「凡聽見我這語不去行的 ,
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那房子,房子就倒
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26-27)可能你會說,你已聽了十年道,是一位資深信徒,
但你要小心,若你單單聽道而沒有行道,就好像將房屋建造在沙土上;有一天,愈高
的屋,倒塌得愈大,故我們需要常常撫心自問:我的根基是甚麼?我有否將所聽的行
出來?

  當耶穌講完這段說話後,《聖經》指出眾人都驚奇主耶穌所說的,「因為祂教訓
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29)弟兄姊妹,主帶權柄來吩咐﹑
教訓我們,同時亦會賜我們能力﹑權柄去活出﹑去實踐,縱然生命中會有軟弱,聽道
而不能行道,但主耶穌會幫助我們,我們只管放心去遵行神的教訓。

  最後,我想鼓勵各弟兄姊妹,當我們回應主對我們的教訓時,要儘管放膽跟隨,
不要膽怯,只要憑信心。就好像大面對巨人哥利亞時,手無寸鐵,只是憑信心,
拿幾粒石子,就打敗了他。石子代表剛強﹑信心,不是屬自己的,乃是神所賜。現
實中亦常有哥利亞在前威嚇我們﹑攻擊我們,要我們行大路;但可以放心,因我們可
以奉永生神的名去還擊,用你的石子打退他,要憑信心面對一切挑戰﹑試探,神要成
為我們的幫助。我們要站穩在這時代,成為神一個最大的見證人;不要以為見證人只
在教會歷史中才出現,在今天的香港,你同樣可以成為神的見證人,神的榮耀。

51
  「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天國子民」,這是我的期望,也是我的信心。當我們看完
登山寶訓之後,我想用一段經文作為總結,願神的話銘刻在我們的心裏面:「你們和
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甚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甚麼相通呢 ?
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但的別名)有甚麼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甚麼相干呢?
神的殿和偶像有甚麼相同呢?因為我們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
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又說:你們務要從他
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我要作你們的父;你
們要作我的兒女。這是全能的主說的。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既有這等應許,就當潔淨
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神,得以成聖。」(林後六 14-七 1)── 蕭
壽華《突破世俗文化──登山寶訓研讀》

52
53
5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