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文憑試文言文特訓祕笈 參考答案冊.基礎篇

單元三 3.1
一 1 叔向見韓宣子,宣子憂貧,叔向賀之。
2 董賢字聖卿,雲陽人也。父親,為御史,任賢為太子舍人。
3 陽嘉元年,復造候天地動儀。
4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二 1 (1) 跟從
(2) 兵器
2 (1) 斑
(2) 逝
3 (1)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普通百姓
(2)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埋雪。
浪花
三 1 不必憂患別人不了解自己
2 鄭國對晉國無禮
四 1 鄰人/楊子的鄰人
2 助興
五 1 衞鞅從魏國逃入秦國,(秦)孝公任用他為宰相,並把商地封給他,封號
是商君。
2 戰爭接連發生,家中寄來的書信抵得上萬兩黃金。
3 將帥是國君的助手,輔助得周到,國家必定強大,輔助有疏漏,國家必
定衰弱。
4 孟子說:「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兩樣東西不能同時
得到,那就捨棄魚去取得熊掌。」
5 孔子說:「我比你們年長一些,不要因為我年長而不敢說話。你們平日
則說:『沒有人了解我!』假如有人了解你們,你們會怎樣做呢?」

單元三 3.2
1 皇帝;諫勸皇帝,或提出治國政策。
2 「深慮」的重要性。
3 記載謝姓監察御史生前事迹的文章,並表示對死者的頌讚或懷念。

單元三 3.3
1 (1) D
(2) 作者藉記述鴝鵒鳥因為懂得說人言而自鳴得意的事,諷刺那些只會效言
學舌,自鳴得意的人,批評他們其實沒有自己的觀點、立場,只會盲從
附和。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1
文憑試文言文特訓祕笈 參考答案冊.基礎篇

2 (1) C
(2) 作者用養雞的故事來諷刺朝廷用人不當、埋沒人才,朝廷中充滿不重真
才實學的吏治;也指桑罵槐地暗斥滿朝官員徒有「毛羽彩錯,嘴距銛利」
的外表,而缺乏「伺晨之儔,見敵之勇」的本事。

閱讀材料語譯
題1
鴝鵒(八哥)是生在南方的鳥,南方人把牠捉來,教牠說人話,時間久了就能
模仿人說話。但牠只學到幾句話,終日所唱的,也就只是那麼幾句。
蟬在庭院裏鳴叫,鴝鵒聽了取笑牠。蟬對鴝鵒說:「你能像人一樣說話,很
好。但你所說的話,不曾有一句是表達自己心意的話。哪裏像我這樣按照自己的
想法說話呢!」鴝鵒慚愧地低下了頭,從此不再模仿人說話了。(莊元臣《叔苴
子內編》(節錄))

題2
狙氏(馴養猴子的人)的兒子沒有學到父親的技藝,而懂得雞的習性。他養的
雞,雞冠和腿不會舉起,羽毛顏色不鮮明,好像沒有喝水啄食的意欲。到了看見
敵人時,比起其他雞就是當中的強者;到了清晨雞鳴時,就比其他雞先鳴叫,所
以被稱為天雞。
狙氏死後,把技術傳給孫子。而狙氏的孫子欲反先人的方法而行,不是羽毛
色彩斑駁美麗、喙和腳鋒利的雞不會飼養。(他所養的雞)不再像以前一樣會清晨
起來鳴叫、看見敵人時兇猛擅鬥,只會昂首闊步,喝水啄食而已。唉!正道就是
這樣變壞的。(羅隱《說天雞》)

單元三 3.4
一 1 借代
答案分析:「魚龍舞」代表百戲表演,是運用了借代手法。
2 誇張
答案分析:「無亡矢遺鏃」指秦國沒有失去箭桿和箭頭,就足以令天下
諸侯陷入困境,這是想強調秦國的國力非常強大,是運用了誇張手法。
3 比喻/明喻
答案分析:「門庭若市」指宮廷像集市,是運用了比喻手法。
4 對偶
答案分析:前後分句的結構相同、意思相關、字數相等,是運用了對偶
手法。
5 襯托/正襯
答案分析:以「桃花潭水」的千尺水深,襯托汪倫對作者的情誼,是運
用了襯托手法。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2
文憑試文言文特訓祕笈 參考答案冊.基礎篇

6 頂真/聯珠
答案分析:「白雲」在上下兩句首尾蟬聯,是運用了頂真手法。
二 1 C
2 作者分別以日出、日中的太陽和夜裏把持的燭光來比喻少年、壯年和老
年好學,是運用了比喻/明喻的修辭手法。而三組句子結構一致,是
運用了排比句。
3 師曠把「暮」理解為「天黑」,而晉平公的原意是「遲了」
、「來不及」。
4 師曠的目的是利用「暮」字的多義性借題發揮,引入其後「秉燭而學」
的道理,鼓勵晉平公終生學習。這是雙關/語意雙關的修辭手法。

閱讀材料語譯
晉平公問師曠說:
「我年近七十想要學習,恐怕晚了!」師曠說:「為甚麼不
秉燭而學呢?」平公說: 「哪有做臣子的戲弄其君主的呢?」師曠說:
「我怎敢戲
弄我的君主呢!我聽說過:年少時喜歡學習,好像是日出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
習,好像是正午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點燃蠟燭照明時的亮光。點燃
蠟燭照明,比摸黑走路哪個好呢?」平公說: 「好啊!」
(劉向《說苑‧建本》(節
錄))

單元三 3.5
(1) 比喻阻礙忠言上諫的人
比喻在君主旁邊操控 君主的人。
(2) 我認為「猛狗」的為害較大,因為「猛狗」是濫用權力的官員,他們為了自
己的利益疏忽職守,甚至阻礙忠言上諫,使君主未能知道治國的良策,也不
知道身旁有「社鼠」操控朝政。相反,若沒有「猛狗」,君主還可以從諫言
中知道「社鼠」的罪行,消滅他們,所以我認為「猛狗」的為害較大。
(3) 本文通過寫宋人賣酒的故事,說明君主往往會被臣下所蒙蔽,使有才幹的人
不能接近自己,不能聽取諫言。
(4) 比喻說理利用人們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喻,淺顯地解釋抽象的道理,使複
雜的道理變得易於理解,增加說服力。如本文利用「社鼠」和「猛狗」兩種
被人憎惡的動物比喻兩類破壞法紀的人,說明他們如何敗壞朝綱,聽者就更
容易理解縱容他們的禍害。

閱讀材料語譯
宋國有一個賣酒的人,他用的量器倒酒時很平滿,對待客人很有禮貌,酒的
味道也很好,酒家的旗子也掛得很高,但酒卻賣不出,然後變酸了。賣酒的人覺
得很奇怪,於是去請教他認識的人。問到老人楊倩,楊倩說:「你的狗兇猛嗎?」
賣酒的人說:「我家的狗兇猛,但為甚麼酒賣不出去?」楊倩說:「人們害怕啊。
有人吩咐小孩帶着錢和酒壺來買酒,狗就走上前咬他,這就是酒變酸和賣不出的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3
文憑試文言文特訓祕笈 參考答案冊.基礎篇

原因了。」國家也有狗,有學問的人帶着治理國家的方法想告訴國君,大臣就好
像猛狗般迎上去咬他,這就是國君被蒙蔽,而有學問的人不被重用的原因啊。
以前齊桓公問管仲:「治理國家最擔心甚麼?」管仲回答:
「最擔心廟裏的老
鼠啊。」齊桓公說:「為甚麼擔心廟裏的老鼠呢?」管仲回答:
「主公也見過人建
造祭祀用的廟宇吧?豎起木材並塗上泥土,老鼠竄進木材之間,掘了洞穴藏身。
想用火燻牠就怕燒掉木材;想用水灌牠又怕泥土崩塌,這就是不能捉到廟裏的老
鼠的原因了。現在國君左右的人,在外恃着權勢榨取百姓的錢財,在宮中則結黨
營私,在國君面前隱瞞自己的罪惡。他們在宮內窺探國君的內情然後告訴外面的
同黨,內外勾結以增強權勢,羣臣百官也因此富貴。官吏不誅殺他們就會妨礙法
治,誅殺他們又擔心國君不高興,他們依靠並控制了國君,他們就是國家的廟裏
的老鼠啊。」(《韓非子‧外儲說右上》(節錄))

單元三 3.6
(1) 孟子認為棺槨要有一定的厚度,除了為着美觀,還是向父母表達孝心的表
現,因此應按自己的能力,儘量做到稱心,不要在父母身上省錢。而墨子則
認為一切須從簡,棺木壽衣足以裹屍,埋葬的方式不污染水道和環境便可以。
(2) 我認為墨子的看法較合適,因為香港的墳地嚴重不足,很多人都已選擇了火
葬或開始採用海葬的儀式。棺槨和陪葬的物品本來用處已不大,若採用火葬
和海葬則會更浪費。另外,作為子女,在父母生前盡孝道會更有意義。

閱讀材料語譯
第一篇
孟子說:「上古對於棺槨的尺寸,沒有一定的規矩;到了中古,才規定棺厚
七寸,槨的厚薄以相稱為原則。由天子以至平民,都講究棺槨,並不僅是為了美
觀,而是要這樣做,然後才能盡孝心。為法制所限,不能用上等木料,自然就不
會感到稱心;為財力所限,不能用上等木料,自然就不會感到稱心。既合乎法制,
又有足夠的財力,古時的人都會採用這種棺槨,我為甚麼不能這樣做呢?況且,
為了不使死者的肌膚與泥土接近,這對人子來說,難道就感到稱心嗎?我聽說
過:
「在任何情況下,君子不應在父母身上去省錢。」 (《孟子‧公孫丑下》(節錄))

第二篇
所以,古代的聖王制定了埋葬的原則是:棺材三寸厚,能使屍體腐爛就足夠
了;衣服有三件,能覆蓋着難看的屍體就足夠了。至於下葬,只要下面不觸及到
泉水,上面不漏出臭氣,壇墓有三尺寬,就可以了。死者既已安葬,活着的人就
不要長久地哭泣,而應該趕快做事,每個人都做自己能做的事,使大家互相獲利,
這就是聖王的原則了。(《墨子‧節葬下》(節錄))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4
文憑試文言文特訓祕笈 參考答案冊.基礎篇

單元三 3.7
1 (1) A
(2)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3) 深、吟、沉、心
(4) 「露水太重」和「風聲太大」導致蟬難以飛進,鳴聲被埋沒。這正好比
喻詩人同樣受到環境的壓力,在政治上「飛難進」和受到小人阻撓,言
論不能上達。
(5) D
2 (1) B
(2) 中調
(3) 雙調
(4) 功名夢斷
(5) 「扁舟」有退隱的意思,作者以「卻泛扁舟吳楚」表示他想退隱的心情。
作者本懷着雄心壯志,為國家建功立業,可是多年的戎馬生涯,國家一
蹶不振,而他又只換來一事無成,令「功名夢斷」。
「流年」一再「虛度」

因而令他想到退隱江湖。
(6) 作者運用了對比手法,以今昔作對比,上片寫壯年時在戰場上威風殺敵
的一面,下片則「傷懷弔古」,寫出自己欲歸隱江湖的寂寞心情,對比
強烈。

閱讀材料語譯
題1
秋天的蟬發出陣陣哀鳴,正在坐牢的我浮起了綿綿的思緒。
我本來就因憂思過度而鬢生白髮,哪能忍受你這黑色的蟬來哀吟,增添我的煩惱
呢?
你因露水太濃沾濕了雙翅,使你難以飛進;你也因風聲太大而埋沒了你的鳴叫之
音。
你餐風飲露,清風亮節,尚且無人相信你的高潔,我又能向誰去剖白自己的清白
無辜呢?(駱賓王《在獄詠蟬》)

題2
壯年時參軍,曾經有過吞殺敵虜的豪邁氣魄。天上厚厚的雲煙,是因為那烽
火狼煙被點燃着。年輕人身背雕弓,手握長矛在西邊防守。那時譏笑儒生浪費了
大好的青春,而不參軍報效國家。 上陣殺敵的夢已經破碎,卻只能無奈地在
這片吳楚大地上泛舟。慢慢吟唱悲歌,不由得傷心而憑弔古人。看着一望無際的
江湖,又使我想到此刻邊關戰事如何呢?只能感歎:自己又虛度了不少的歲月。
(陸游《謝池春》)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