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3

24

  5 年中考 3 年模拟  中考化学

第三部分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专题九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76 页

(2) 质量守恒定律只强调“ 质量守恒” ,不包括分子个数、体


􀪋􀪋􀪋􀪋􀪋􀪋􀪋􀪋􀪋􀪋􀪋􀪋􀪋􀪋􀪋􀪋􀪋􀪋􀪋􀪋􀪋􀪋􀪋􀪋􀪋􀪋􀪋􀪋􀪋􀪋􀪋􀪋

积等方面的守恒;
考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 (3) “ 质量守恒” 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
    1.用化学反应的实质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分裂 重新组合 也不包括杂质的质量。
化学反应的实质可表示为:分子 → 原子 → 新分
聚集 考点二  化学方程式
子 → 新物质。
在这一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子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 (1) 写: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化学反应前后各种量的关系 (2) 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3) 注:注明反应条件。
元素的种类不变
宏观 (4) 标:如果反应物中无气体( 或固体) ,反应后生成物中有
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气体( 或固体) ,在生成物中气体( 或固体) 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
五个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标出“ ↑” ( 或“ ↓” ) 。
微观 原子的数目不变 若有气体( 或固体) 参加反应,则此时生成的气体( 或固体)
原子的质量不变 不标“ ↑” ( 或“ ↓” ) 。

宏观 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两个改变 (1) “ +” 不能读“ 加” ,应读“ 和” “ 与” “ 跟” 。
微观 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
(2) “ 􀪅􀪅” 不能读“ 等于” ,应读“ 生成” 。
(3) 化学式应读成物质的名称。
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两个可能变
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4) 反应条件也应读出。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通电
如:2H2 O 􀪅􀪅2H2 ↑+O 2 ↑
应用 依据 ①宏观: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 ②微观:每 2 个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 2 个氢分子
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 生 和 1 个氧分子;
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③数量:在通电条件下,每 36 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 4 份质
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或
量的氢气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
相对原子质量)
3.由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
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1) 质的方面
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物质及反应条件。
    4.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的事项 (2) 量的方面
(1) 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不能解释物理变化; ①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专题九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 25
 

②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性质是物理性质。

􀪋􀪋􀪋􀪋􀪋􀪋􀪋􀪋􀪋􀪋􀪋􀪋􀪋􀪋􀪋􀪋􀪋􀪋􀪋􀪋􀪋􀪋􀪋􀪋􀪋􀪋􀪋􀪋
③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 3.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可通过关键性的字词加以区分
的质量总和。 在描述物质的性质时,一般常用“ 能” “ 会” “ 可以” “ 容易”
(3)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 “ 具有” 等字词,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这就是铁的化学
4.基本反应类型 性质之一。 描述物质的变化时一般表示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
ìï化合反应———多变一 多用“ 变成了” “ 生成了” 等字词。
ï分解反应——— 一变多
(1) 基本反应类型 í
ï置换反应——— 一换一
ï复分解反应———二换二
î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1.对反应条件判断不清
(2) 得氧、失氧角度划分 {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内容
是否为
温度范围 举例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一化学反应中的两个过程,两者 反应条件
必然同时发生。 达到使可燃物燃烧所需的
点燃 是 点燃蜡烛
ìï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最低温度

ï从始至终需要加热或高温的反应都 加热 是 温度一般低于 550 ℃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ïï 高温
属于吸热反应。 如:C+CO 2 􀪅􀪅 2CO 一氧 化 碳 还 原 氧 化
(3) 从能量角度划分 í 高温 是 温度一般在 550 ℃ 以上
ï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铁的条件是高温
ï如:物质的燃烧,金属与酸的反应,生 木 条 燃 烧, 条 件 是
ï 燃烧 不是 ———
î石灰与水的反应等都属于放热反应 点燃

    2.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比较
考点三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
    1.物质变化的辨析
物质的性质是指物 质的特 有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有
从宏观上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上判断构成物质
区别 属性, 不 同 的 物 质 其 属 性 不 序的、动 态 的, 是 性 质 的 具 体
的粒子是否发生了改变。 若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的
同,是变化的内因 体现
粒子发生了改变,则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发生的变化, 而变化又是性质的具 体
2.物质性质的辨析 联系
表现
关键是看物质的性质是不是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
来,如果是,就是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78 页

方法  与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CH2 O) n ,A 错误;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2 g,则生成的二


􀪋􀪋􀪋􀪋􀪋􀪋􀪋􀪋􀪋􀪋􀪋􀪋􀪋􀪋􀪋􀪋􀪋􀪋􀪋􀪋􀪋􀪋􀪋

氧化碳的质量为 4.4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 g R 完全燃烧消耗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物质及物质组成的推断
氧气的质量为1.8 g+4.4 g-3 g = 3.2 g,则 6 g R 完全燃烧消耗氧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均不变,由此可确定反应
1.2 g
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组成及各元素的质量。 ×
气的质 量 为 6.4 g, B 正 确; R 中 碳 元 素 的 质 量 分 数 为
3g
例 1  120 ℃ 时,取 3 g 有机物 R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只
100% = 40%,C 错误;R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 错误。
有 CO 2 和 H2 O。 将其燃烧产物依次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和足量的
答案  B
澄清石灰水中,最终浓硫酸增重 1. 8 g;澄清石灰水中产生 10 g
2.数据表格题的解题方法
沉淀。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1) 对题目表格中给出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反应物和生成
A.R 的化学式一定是 CH2 O 物,反应后质量增大的为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小的为反应物,
B.6 g R 完全燃烧消耗氧气 6.4 g 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与该反应无关的
C.R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85.7% 物质;
D.R 仅由 C、H 两种元素组成,其质量比为 6 ∶ 1 (2)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确定反应的类型,也可根据
解析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增加的质量即生成的水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或化学
2 方程式。
的质量,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1.8 g× = 0.2 g;二氧化碳与氢氧
18 例 2  (2018 云南昆明,16,3 分) 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 a、b、
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即二氧化碳 c、d 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12
中碳元素的质量,碳元素的质量为 10 g× = 1.2 g,根据化学反 物质 a b c d
100
反应前的质量 / g 40 40 10 32
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有机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别为
1.2 g、0.2 g,参加反应的有机物的质量为 3 g,可知有机物中含有 反应后的质量 / g 12 x 10 0

的氧元素的质量为 3 g-1.2 g- 0.2 g = 1.6 g,碳、氢、氧三种元素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2 g 0.2 g 1.6 g A.x 等于 90
原子 个 数 比 为 ∶ ∶ = 1 ∶ 2 ∶ 1, R 的 化 学 式 为
12 1 16 B.b 可能是单质
26
  5 年中考 3 年模拟  中考化学

C.c 一定是催化剂 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此可根据化学方程式来确定一种未

􀪋􀪋􀪋􀪋􀪋􀪋􀪋􀪋􀪋􀪋
D.参加反应的 a 与 d 的质量比为 7 ∶ 8 知生成物或反应物的化学式。
解析  a 物质减少了 28 g,a 是反应物;d 物质减少了32 g,d 例 3  (2017 甘肃兰州 A,15,2 分) “84 消毒剂” 是以次氯酸
是反应物;c 物质质量没有变化,可能是催化剂或杂质,由此推出 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 制备次氯酸钠的原理可表示为:
b 物质一定是生成物,b 物质增加的质量 = 28 g+32 g = 60 g,则x = 2NaOH+Cl 2 􀪅􀪅 NaClO+X+H2 O,则 X 的化学式是 (    )
40+60 = 100,故 A、C 错误;a、d 是反应物,b 是生成物,该反应是     A.Na 2 O B.NaCl C.NaH D.NaClO 3
化合反应,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故 B 错误;参加反 解析  化学反应 前后 原子 种类、 数 目不 变, 反应 前钠、 氧、
应的 a 与 d 的质量比为 28 g ∶ 32 g = 7 ∶ 8,故 D 正确。 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 2、2、2、2,反应后钠、氧、氢、氯原子个数已
答案  D 有 1、2、 2、1, 故 X 中 含 有 钠、 氯 原 子 的 个 数 均 为 1, 化 学 式 为
3.推导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NaCl,故选 B。
化学反应是分子再分,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化学反应前后 答案  B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