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9

基于社区防灾生活圈理论的老旧工人新村平灾结合综合利

用问题研究

——以曲阳新村东体小区为例
1851670 罗歆兰
摘要:本文选取东体小区为案例,用与现在社区生活圈规划较为契合的社区防灾生活圈规划思
想,利用 ArcGIS 空间量化分析工具检验、分析东体小区固定防灾生活圈与紧急防灾生活圈两个
层级内的防灾物质空间要素配置,分析老旧小区在由居住小区规划转向社区生活圈、传统防灾
规划转向防灾生活圈的过程社区中,面临的优势与困境。同时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观察分析防
灾物质空间的使用现状,分析各防灾物质空间的利用效率、平灾转换适宜性、微更新的合理
性,进而探究微更新在向社区生活圈转化中发挥的作用或出现的问题,进而推进防灾生活圈构
建及其与社区生活规划圈的结合,达到平灾结合综合利用。最终分析得出,以东体小区为例,
老旧工人新村固定生活圈范围内防灾物质空间配备较为完善,但仍存在缺乏标识系统、缺少部
分物资等细节问题。而在紧急防灾生活圈范围内,则存在小型防灾空间缺乏、分配不合理、通
行障碍物多、可达性不足、零碎未利用空间多、标识系统缺失、防灾急救物资缺乏等问题,空
间紧张与空间不合理与防灾精细化、平灾灵活转换的要求矛盾。而在现有微更新中,虽然进行
了一定的绿化整治和空间整合,但仍存在观赏性绿化多,可进入性开放绿地少等问题。综合上
述问题,提出了增加微型防灾设施、建设弹性边界开放绿地、整治零碎空间等建议。
关键词:平灾结合综合利用 社区防灾生活圈 老旧工人新村 社区生活圈 防灾物质空间布局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各类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频发。截至 2021 年 5 月 15 日,全球新冠病毒肺炎累
计确诊病例数量已达 1.6 亿,累计死亡病例数量达 338 万。此外,2021 年 5 月 14 日晚,武
汉市蔡甸区、苏州市盛泽镇等多地发生龙卷风灾害,多个社区内设施及房屋坍塌受损,截至
15 日,已造成 7 人死亡,239 人受伤。可见,我国乃至全球各类灾害形式严峻,且无论自然
还是人为灾害,与城市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距离并不遥远,甚至越来越近。
自 2001 年联合国提出了“发展以社区为中心的减灾战略”以来,国内外越来越重视增
强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1]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城市整合各类防灾资源、落
实各项防灾措施的基础。新冠疫情的持续性爆发,带来居民在社区内部长时间停留的可能性
增加,社区防灾在居民安全保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对于上海老旧工人新村小区,由于其
建设年代久远,空间复杂,设施老化,居住环境脆弱,防灾减灾能力较差,社区防灾规划和
实施较为困难。故而,健全老旧工人新村小区防灾系统,提高其平灾结合、综合防灾能力迫
在眉睫。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 研究意义
从理论上看,借鉴防灾生活圈理论,将其与居住区规划中社区生活圈理论结合考虑,以
梳理评价老旧工人新村小区防灾减灾物质空间布局及结构,促进综合防灾规划与居住区规划
更好结合,以实现社区防灾空间平灾结合综合利用。
从实践中看,将一定空间量化分析方法与实地调研结合,增强理论的可操作性。
1.2.2 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研究上海老旧工人新村典型案例的综合防灾物质空间体系结构布局与实际利
用情况,以合理评价其平灾结合综合利用情况,探讨在社区生活圈理论背景下,平灾结合目
的导向下,居住区规划中防灾规划的要点,及老旧小区防灾空间更新完善要点。

2 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2.1 概念界定
2.1.1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
本文研究对象为老旧工人新村平灾结合综合利用问题,以东体小区为小区级别(五分钟
生活圈)研究范围,曲阳新村为社区级别(十/十五分钟生活圈)研究范围。
2.2.2 防灾生活圈
“防灾生活圈”理论最早提出于日本 1980 年“My Town”恳谈会,源于对于如何有效阻
隔火灾蔓延的构想,1995 年阪神大地震后被纳入日本防灾基本规划体系中。最初指由防灾
隔离带围合而成的,灾时无须逃跑的安全区域。[1]随着该理论在我国台湾等地的应用与发展,
现阶段我国对防灾生活圈理论的界定如下。
防灾生活圈体系指由各级防灾生活圈物质空间单元构成的,层级递进的网络化体系。[1]
在大的等级上,日本将防灾生活圈划分为区域防灾生活圈、地区防灾生活圈、社区防灾生活
圈三个层级,各等级分级规模如表 1。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社区防灾生活圈。而在实际应用
中,结合我国居住区规划、综合防灾规划相关规范,将社区防灾生活圈层级划分为固定防灾
生活圈、紧急防灾生活圈两个层级,各层级分级规模如表 2。

表 1 日本防灾生活圈理论中防灾生活圈体系分级[1]
层级 避难疏散距离(km) 人口规模
区域防灾生活圈 —— ——
地区防灾生活圈 约 2-3 约 10 万人
社区防灾生活圈 约 0.5-1 约 4-6 万人

表 2 我国社区防灾生活圈体系分级[1]
层级 对应主要避难场所 对应居住区生活圈 避难疏散距离(km)
固定防灾生活圈 中短期固定避难场 十五分钟生活圈 R≤1.5

紧急防灾生活圈 紧急避难场所 十分钟/五分钟生活 R≤0.5

另外,对各级防灾生活圈,其单元物质空间要素构成如图 1。由于本研究范围皆在曲阳
街道内,防灾统筹空间研究意义不大;而生命线系统缺乏资料信息支撑,故上述内容在本文
中皆不做研究。
图 1 防灾生活圈单元空间构成要素[4]
2.2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2.2.1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空间量化分析法与案例法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 ArcGIS 为工具,对生命
支撑设施点、避难场所点、道路系统等等分布较密集的空间要素进行空间量化分析其空间布
局极资源分配;并结合实地调研,对东体小区内各空间要素类型典型空间的使用现状进行分
析并简单进行平灾转换适宜性评价。
2.2.2 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如图 2,主要分为五个部分。通过空间量化与实地调研结合,综合分析防
灾生活圈理论体系下老旧工人新村防灾物质空间要素布局结构对实际空间平灾转换及综合
利用的影响,最终总结经验与问题,提出简要的优化更新建议。
图 2 研究框架

3 曲阳新村及东体小区概况

3.1 曲阳新村及东体小区基本概况
3.1.1 区位概况
东体小区及其所在曲阳新村位于上海市虹口区与杨浦区交界处,内环线以内,受五角场
城市副中心辐射。曲阳新村占地面积约 98 公顷,其中东体小区占地面积约 12 公顷,容积率
1.32。其地形平坦,平均海拔在 10 米左右,周边地势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其所属的上海市
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
风。
图 3 曲阳新村区位,来源:作者自绘

图 4 曲阳新村高程
3.1.2 历史概况
曲阳新村自 1979 年开始规划设计,80 年代开始建设,
其受苏联居住小区规划思想影响,
按照“居住区——居住小区——里委”三级规划,服务设施参照服务半径分级布置。
东体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工人新村小区,分不同年代建成,住宅最早建于 1958 年,最晚
建于 2008 年。其主要历史沿革如图 5 所示。

图 5 东体小区建设年代,来源:作者自绘
3.1.3 人口与行政管理概况
曲阳新村属曲阳街道管辖,其下设 17 个小区,归属 15 个居委会管辖。截至 2019 年,
曲阳新村常住人口为 57807 人,常住户数为 22831 户。东体小区常住人口为 9205 人,常住
户数 3097 户。社区人口老龄化严重,高于上海平均水平。

图 6 曲阳新村行政管理划分,来源:作者自绘
图 7 曲阳新村人口结构,来源:作者自绘
3.2 社区主要灾种分析
3.2.1 自然灾害
综合考虑社区各类条件,对曲阳新村各类灾种受灾可能性、破坏程度进行分析判断,如
表 3。最终得出曲阳新村东体小区主要自然灾害为洪涝及台风、龙卷风等气象灾害。

表 3 东体小区主要自然灾害分析
灾害类型 受灾因素 受灾可 灾害破坏性及范
能性 围
地震 地震设防烈度为 7 度,地质构造稳定, 小 大
不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条件
洪涝 社区内部地势低洼,因分年代建设存在 大 较大
明显高差,且排水设施老化
台风、龙卷风等 靠近长江入海口,夏季来自海洋的东南 大 较大
气象灾害 季风会带来较多台风
泥石流、滑坡等 内部及周边地形平坦,地质构造稳定 小 较大
地质灾害
来源:作者自绘
3.2.2 人为灾害
综合考虑全国火灾数据,2020 年全国接报火灾 25.2 万起,死亡 1183 人,其中共发生居
民住宅火灾 10.9 万起,占火灾总数的 43.4%,造成 917 人死亡、499 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
77.5%和 64.4%,可见城镇居民住宅是火灾发生的主要场所之一,且伤亡率极高。而东体小区
属于老旧工人新村小区,住宅建设年代久远,防火能力较差,再加上缺少电动车充电桩等设
施,安全隐患更高,故认为火灾为东体小区的主要人为灾害。

4 东体小区防灾生活圈体系分析评价

4.1 前提假设与模型简化
在构建道路网络数据集并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了一定简化,并结合规范
和参考文献提出如下假设与前提条件:
(1) 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等规范,建筑坍塌范围取建筑高
度的 1/2;
(2) 假定步行、车行速度均匀,灾后道路未被完全阻塞,当城市道路未被淹没或阻
塞,仍可供车行;当城市道路被阻塞,则采用步行。故在固定防灾生活圈分析
时,可车行、步行速度模型结合考虑;
(3) 假定住宅建筑内人员逃生速度为 0.83m/s,则 6 层住宅建筑全员逃到建筑出口
时间约为 1.3min;并假设消防人员、医护人员准备时间为 40s[1];
(4)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 4km/h,考虑到社区老龄化程度高,经历
大风等灾害后建筑物坍塌,地况复杂,将人们步行前往避难场所是速度定为
2km/h;[1]
(5) 考虑灾时交通影响,假定救护车、物资运输车行驶速度均为 35km/h[1],而曲阳
社区内无消防支队,仅有小型及微型消防站,实地调研发现其未配备大型消防
车,而是配备如图 8 所示小型代步车,故假定其时速为 12km/h。

图 8 社区消防小车,来源:作者自绘
4.2 固定防灾生活圈体系评价
4.2.1 防灾设施点与固定避难场所
列出东体小区固定防灾生活圈范围内的各类抗灾设施及固定避难场所,如表 4 并确定
其位置分布,如图 8。
表 4 东体小区固定防灾生活圈防灾设施点及避难场所点
类别 设施名称
医疗救护 曲阳医院
盒马生鲜
生命支撑
防灾设施点 曲阳家乐福
曲阳社区消防工作站
防灾救援
曲阳玉一微型消防站
曲阳公园
室外
固定避难场 鲁迅公园
所 精武体育馆
室内
虹口足球场
来源:作者自绘
图 8 东体小区固定防灾生活圈防灾设施点及避难场所点位置分布,来源:作者自绘
4.2.2 防灾设施及避难场所服务范围分析
利用 ArcGIS 软件,对固定防灾生活圈内各类设施及固定避难场所进行网络分析中的服
务区分析,分别得到各类设施点/固定避难场所采用相应交通方式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服务区。
由结果可见,在城市道路仍可供车行的条件下,大型医院、超市的救助车辆均可在 5min 内
服务到东体小区;而若在城市道路阻塞,难以通机动车的情况下,大型超市和医院在 15min
内只能服务到东体小区东南部避难场所。消防站、固定避难场所的可达性也较高,基本满足
通行时间要求。

医院(车行 5min 内可达) 医院(步行 10min、15min 内可达)


大型超市(车行 5min 内可达) 大型超市(步行 10min、15min 内可达)

消防站(专用车 2min、5min 内可达) 固定避难场所(步行 15min、30min 内可达)


注:括号内为服务区内部采用相应交通方式到达设施点所需最大时间,改时间的确定参考各类灾害最
佳救援时间、固定防灾生活圈时间范围等。
图 9 固定防灾生活圈防灾设施点及固定避难场所服务范围分析,来源:作者自绘

4.3 紧急防灾生活圈体系评价
4.3.1 防灾设施点及服务范围、物资医疗分配分析
列出东体小区紧急防灾生活圈范围内的各类抗灾设施,如表 5,并确定其位置分布,如
图 10。
表 5 防灾生活圈防灾设施点
防灾设施点类别 设施名称
东体育会路市民驿站内社区卫生所
医疗救护
玉田路市民驿站内社区卫生所
罗森便利店
全家便利店 A
生命支撑 全家便利店 B
虹口区邻里和烟杂店
晓小综合商店
小区内消防栓 A
防灾救援
小区内消防山 B
来源:作者自绘
图 10 紧急防灾生活圈防灾设施点分布,来源:作者自绘
利用 ArcGIS 软件,对紧急防灾生活圈内各类防灾设施进行网络分析中的服务区分析,
得出其步行 5min、10min 内可达的服务区范围,如图 11 所示。由结果可知,社区北部缺
乏就近医疗服务,西部与便利店间可达性不高,东南部则缺少应急消防设施。

社区卫生所 便利店 消防栓


注:各图中所示服务区均为步行 10min 内及步行 15min 内可达
图 11 紧急防灾生活圈防灾设施点服务范围分析,来源:作者自绘
在服务区分析基础上,借助位置分配模型,对紧急防灾生活圈内面向紧急避难场所的物
资和医疗援助分配情况进行简单模拟,以判断该二类系统的协调性。由结果图 12 可知,从
位置分布角度看,灾时及灾后条件下,主要依靠小区中部虹口区邻里和烟杂店,北部依靠罗
森便利店提供生命支撑,它们距离东部避难场所较远,进一步验证服务区分析结果。同样得
出,卫生所由于位置偏僻,无法服务北部地区。
生命支撑系统 医疗救护系统
图 12 东体小区紧急防灾生活圈防灾设施与避难场所协调性分析,来源:作者自绘
4.3.2 避难场所筛选及容量需求测算
利用 ArcGIS 缓冲区分析工具,获得小区内建筑坍塌范围(图 13),并对照公共绿地分布
情况(图 13) ,确定小区内紧急避难场所,并核算其可利用最大面积(去除建筑坍塌范围后
的面积)、现状有效避险面积(再去除现有隔离绿化面积),如表 6。另外,小区 2008 年新
建住宅配备地下室作为民防工程,其面积按照该住宅占地面积计算。
同时,利用 ArcGIS 网络分析中的位置分配工具,得到 5min 内可到达避难场所的住宅单
元(包含 6 层居民楼内疏散时间),如图 15,并核算对各紧急避难场所的需求容量与各紧急
避难场所所能提供的实际容量,如表 6。参考《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GB51143-2015,人
均有效避险面积,紧急期取 0.5 ㎡/人,临时期取 1 ㎡/人。

1
2

3
4 6
7
5

图 13 东体小区建筑坍塌范围及紧急避难场所,来源:作者自绘
图 14 东体小区绿地分布,来源:作者自绘

室外紧急避难场所 室内紧急避难场所
图 15 东体小区紧急避难场所位置分配图,来源:作者自绘
表:6 小区紧急避难场所供需平衡表
需求面积 实际容量(现状/最大可 现状有
需求人 可利用
类 编号 (㎡) 能)(人) 效避险
口量 总面积
型 名称 面积
(人) 紧急 临时 紧急 临时 (㎡)
(㎡)
室 1 西北
2459 1229.5 2459 634/1012.74 317/506.73 506.73 约 317
外 角绿地
紧 2 小学
712 356 712 2306.14 1153.07 1153.07 1153.07
急 操场
避 3 幼儿
207 103.5 207 1158.04 579.02 579.02 579.02
难 园场地
场 4 中心
1675 837.5 1675 2200/3554 1100/1777.14 1777.14 约 1100
所 绿地
5 街边
962 481 962 1600/2148.5 800/1074.25 1074.25 约 800
绿地
7898.18/895 3949.09/5090
总和 6015 3007.5 6015 5090.21 3949.09
4.34 .21
室 6 地下
内 储藏室 1520 760 1520 1349.12 674.56 674.56 674.56
紧 A
急 7 地下
避 储藏室 2387 1193.5 2387 1715.56 857.78 857.78 857.78
难 B

总和 3907 1953.5 3907 3064.68z 1532.34 1532.34 1532.34

来源:作者自绘

图 16 东体小区紧急避难场所供需平衡情况(面积),来源:作者自绘
分析比较图 15、图 16 及表 6 可知,小区有约 3200 人,超过 1/3 的人口再起住宅步行
5 分钟内可达范围内,未配备紧急避难场所,主要分布在住宅呈行列式密集排布的南部,
同时由图 13 可见,该区域道路都在建筑坍塌范围内,大风、地震等灾害发生后难以逃生,
安全隐患较大;另外,由于交通流线可达性不足等原因,各避难场所中间也存在未被覆盖
区域。而对于紧急避难场所 5min 内可达的范围,考虑其供给与需求的平衡。2 号小学操
场、3 号幼儿园场地现状有效避险面积满足紧急期、临时期需求,而 4 号中心绿地、5 号街
边绿地可通过调整其绿化分布与绿化量,即可满足需求,1 号西北角绿地则有较大缺口,
综合来看,小区内防灾避难空间较为缺乏且分配不均。
5 东体小区平灾结合综合利用现状评价

在第 4 部分的空间量化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勘察,对东体小区各级社区防灾生活圈
范围内防灾设施点及避难场所点利用现状与平在转换适宜性进行简要评价,如表 7。其中,
防灾设施点以防灾资源配备情况为主要评价内容,而避难场所则考虑标识引导系统、障碍物
及可进入性、防灾紧急物资配备情况三个方面,且重点考察其在“美丽家园”改造中的更新。
最终得到如下结论:
(1) 固定防灾生活圈中,大型服务设施及避难场所物资配备较为齐全,但缺乏标识
系统;
(2) 紧急防灾生活圈范围内,处于灾时物资分配关键位置的中心便利店物资单一缺
乏;
(3) 紧急避难场所缺乏物资配备和标识系统,入口地形高差、障碍物多阻碍逃生;
(4) 更新后部分绿化整治增加了开放性,但整体公共空间仍有不注重绿地可进入性、
障碍物杂物多、地形处理不足、物资和标识系统缺乏的问题,大部分更新过于
注重表面,追求美观。
表 7 东体小区防灾设施及避难场所现状及平灾转换适宜性评价
范 类
名称 空间利用现状 平灾转换适宜性评价
围 别
防灾资源配备情况

疗 曲阳
综合性二级医院 设施配备较齐全
救 医院

盒马

生鲜

曲阳 社区中心超市 商品种类齐全

家乐

固 福
定 曲阳
防 社区
灾 消防
生 防 工作
消防员驻扎,配备小型消防设施及小型消
活 灾 站
与社区居委会结合设置 防专业代步车,无大型设施,组织社区消
圈 救 曲阳
防安全意识普及活动
援 玉一
微型
消防


识 防灾紧急
地形障碍物及可进入
引 物资配备

导 情况


曲阳 公园内免
公园 费提供针
以湖泊为中心,多假 线包,急

山,有少量硬地广场 救包,外
伤包扎用
固 品
定 鲁迅
避 公园
提供急救
难 有 多山地坡地
用品


精武
体育
平地,以室内场所为
馆 无 -

防灾资源配备情况
市民

驿站
疗 配备药房和多个诊室,可治疗日常疾病,
内社
救 并配药
区卫

生所

小区

内灭 灭火器,消防栓

火点


虹口

区邻

里和 主要售卖烟酒,商品种类较少

生 烟杂

命 店

支 全家

撑 /罗
森等 - 商品种类齐全
便利



防灾紧急
引 地形障碍物及可进入
物资配备
导 性
情况


西北
角绿 入口有球形拦车石
地 墩,由于东侧出入口
无 无
有快递柜,内部广场
更新后整治绿化,新增硬 现有快递堆放
地广场
小学
操场
无 内部平坦,障碍物少 -

幼儿
园场
无 - -
紧 地

避 中心 绿化多为丰富、密
难 绿地 集、可进入性较低的
场 灌木、乔木;绿化内
所 无 部有较大地形高差, 无
更新后增加了大量花卉、 场地内多处存在台阶
灌木等绿化,铺设了休憩 等高差;入口处有栏
座椅和绿化内小路 杆拦截车辆
街边 朝向小区一侧多为密
绿地 集绿化,有非机动车
无 无
堆放,朝向街道一侧
有圆形石墩

地下
入口处堆放座椅、非
民防 有 -
机动车等杂物
工程

小区内道 历史遗留原因,存在一处高差截断小区道
-
路系统 路;道路边侧均沿路停放车辆
更新后重整道路高差台阶
并建设无障碍坡道,可供
非机动车行驶
来源:作者自绘

6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取东体小区为案例,考虑其为在居住小区规划思想影响下规划建设的老旧工人新
村小区,并于 2020 年完成美丽家园更新。用与现在社区生活圈规划较为契合的社区防灾生
活圈规划思想,检验、分析东体小区固定防灾生活圈与紧急防灾生活圈两个层级内的防灾物
质空间要素配置,从防灾角度分析居住小区规划的空间在社区生活圈规划背景下的适应度,
并分析老旧小区在由居住小区规划转向社区生活圈、传统防灾规划转向防灾生活圈的过程社
区中,面临的优势与困境。
同时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观察防灾物质空间的使用现状,分析各防灾物质空间的利用效
率、平灾转换适宜性、微更新的合理性,进而探究微更新在向社区生活圈转化中发挥的作用
或出现的问题,进而推进防灾生活圈构建及其与社区生活规划圈的结合,达到平灾结合综合
利用。
最终分析得出,以东体小区为例,老旧工人新村在居住小区规划的思想下,大型设施配
备较为齐全,故而固定生活圈范围内防灾物质空间配备较为完善,但仍存在缺乏标识系统、
缺少部分物资等细节问题。而在紧急防灾生活圈范围内,则存在小型防灾空间缺乏、分配不
合理、通行障碍物多、可达性不足、零碎未利用空间多、标识系统缺失、防灾急救物资缺乏
等问题,即难以满足防灾精细化的需求。这些问题大多由历史遗留、人口稠密、建筑密度过
高带来的空间紧张与空间不合理利用造成,其与防灾精细化、平灾灵活转换的要求矛盾。而
在现有微更新中,虽然进行了一定的绿化整治和空间整合,但仍存在观赏性绿化多,可进入
性开放绿地少等问题。对于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 精细化管理建设防灾空间。处理好不利地形,清除不利围墙、障碍物等,并增
添标识引导系统,保证防灾物资供给。
(2) 增添微型设施、开放绿地空间,以平衡防灾物质空间布局。
(3) 整治整合零碎空间,增加土地利用率。
(4) 微更新改造现有绿地时,可设置弹性化空间边界,同时通过适当共享设计增加
公共空间开放性。[3]

图 17 结论框架,来源: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 张田. 基于防灾生活圈理论的社区防灾规划方法--以潍坊高新区为例[D]. 山东:山东建筑
大学,2019.
[2] 胡俞洁. 深圳市上屋社区防灾空间优化策略研究[D].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3]田丽. 基于韧性理论的老旧社区空间改造策略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20.
[4]李彦熙,柴彦威,塔娜.从防灾生活圈到安全生活圈——日本经验与中国思考[J/OL].国际城市
规划:1-14[2021-05-2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5583.TU.20210312.1448.005.html.
[5]唐建,李东翼,徐柏刚.“防灾生活圈”理念在高校社区防灾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与文
化,2021(01):57-5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