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台灣工業發展

我國的經濟建設,在政府正確政策的領導下,結合國人智慧,歷經 50 年苦心經
營,經濟已邁向以服務業與工業為主的國家。經濟發展的目標,一向是成長與
穩定並重,在求富的過程中兼顧所得分配的平均,以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及
素質。

自民國 42 年實施第一期 4 年經建計畫至民國 87 年,經濟成長率平均每年達


8.0%。物價方面,除 2 次石油危機時期上升幅度較大外,其他各年物價均相當
穩定;尤以民國五○年代最為突出,消費者物價平均每年僅上漲 3.3%,同期間,
經濟成長率平均每年達 10.2%,為世界上能同時達成經濟快速成長及物價穩定
的少數國家之一。由於經濟快速成長,每人國民生產毛額,由民國 41 年 196 美
元,大幅提高到民國 87 年平均每人國民生產毛額 12,040 美元,人民生活水準有
顯著的改善。開發中國家為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及累積所得,以促進經濟的快
速發展,無不加速工業發展。我國工業發展甚為迅速,民國 42 年至民國 87 年
平均每年成長率高達 10.3%,為支應我國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 8.3%的重要因素。

過去五十多年來,台灣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而產業結構,也從勞力密
集成功轉型為技術層次高與附加價值高的工業型態。
我國在 2002 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政府除積極參與 WTO 回合談判,並透過雙
邊工業合作會議、定期組團互訪交流,促進與各國實質經貿關係,協助產業取
得關鍵技術、外銷訂單及投資機會。

展望未來,我國將持續「投資未來」,提昇國家競爭力與影響力, 將從產品之
研發設計,到製造、行銷及品牌,全面提昇附加價值,讓台灣成為創新研發中
心、高附加價值產品生產及供應基地、與全球運籌重鎮, 再創台灣新動力。

戰後重建時期(34-41)
農工生產建設及交通運輸設施修建

戰後重建時期-發展背景
戰後工業發展設備受到破壞
政府遷台對民生物資需求遽增

戰後重建時期-產業政策
1.出口管制
2.增加電力供應
3.進口管制(38 年)
4.設廠限制(40 年)

戰後重建時期-重要措施

1.首要工作就是穩定當時的經濟,民國 38 年實行的土地改革被稱為「溫和的綠
色革命」使得當時農業生產力大為增加。
2.推行土地改革和耕者有其田政策,實施「以農業支持工業,工業培養農業的
策略,奠定了四○年代起實施經濟計畫的基礎。
3.民國 40 年頒布「三七五減租」。
4.民國 40 年公布施行「台灣省放領公地扶植自耕農實施辦法」。
輕工業時期(41~61)
勞力密集輕工業,進口替代的四○年代
出口擴張的五○年代
輕工業時期-發展背景
1.資金不足
2.高失業率
3.貿易逆差
4.缺乏技術
5.外匯短缺
6.國內市場狹小,導致惡性競爭。
7.資本不足

輕工業時期-產業政策

1.外銷退稅(43 年)
2.外銷低利貸款(46 年)
3.外匯改革(47 年)
4.新台幣貶值(47、48 年)
5.獎勵投資條例(49 年)
6.設立加工出口區(54 年)

輕工業時期-重要措施

1.優先發展電力、肥料、紡織三工業。
2.民國 42 年施行「耕者有其田條例」。
3.民國 42 年施行「公營事業移轉民營條例」。
4.民國 43 年施行「外國人投資條例」。
5.民國 47 年施行「外匯貿易改革方案」,積極鼓勵出口。
6.民國 47 年政府逐步推行單一匯率制,穩定新台幣對外價位,因而剌激出口並
策動工業發展。
7.民國 49 年政公布影響日後工業發展極大的「獎勵投資條例」,以積極前瞻的
措施,排除工業發展過程中許多不利的因素,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8.民國 51 年公布「技術合作條例」。
9.民國 54 年政府公布「加工出口區設置條例」,利用加工出口區吸引外資,並
吸收大量農村剩餘勞力。
10.民國 54 年美援停止,但政府持續採行各項調整措施,不但未造成經濟危機,
出口反而增加。
11.民國 57 年實施 9 年國民教育。
12.民國 58 年在高雄楠梓和台中潭子設立「加工出口區」。民國 59 年成立經濟
部工業局,以加速工業展發展。
重化工業時期(62~72)
中間財工業,進口替代的六○年代
重化工業時期-發展背景
下游產品發展,對中、上游原料、零組件需求增加。

重化工業時期-產業政策
1.推動十大建設(石化、鋼鐵、造船)
2.設立科學園區(70 年)

重化工業時期-重要措施

1.工業局推動數項產業發展計畫,涵蓋範圍包括機械、食品、石化、紡織、汽
車等產業。
2.民國 62 年宣佈推動十項建設。
3.為未來技術密集產業奠下基礎,推動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
4.推動大規模的重化工業。
5.撥發外匯專款,採購重要進口物資儲存。
6.民國 62 年底,全球發生第一次能源危機,政府立即公布「穩定當前經濟措施
方案」,協助工商應付國際石油危機。
7.民國 66 年宣布推動十二項建設。
8.民國 67 年中美斷交。
9.民國 68 年宣布 180 項機器進口關稅減半措施。
10.民國 69 年設立新竹科學園區。
11.民國 70 年頒布「獎勵投資條例施行細則」、「生產事業購置設備投資抵減
辦法」、「汽車工業發展方案」。
12.為了因應民間企業的蓬勃發展,政府有計畫、有系統的開發工業區,以協助
工業興辦人取得土地。
策略性工業時期(73~79)
資本密集工業,科技導向的七○年代

策略性工業時期-發展背景

1.對外貿易出超擴大,開放國內市場壓力增加。
2.新台幣升值
3.勞工短缺、勞力密集產業競爭力減弱。
4.環保意識高漲

策略性工業時期-產業政策

推動經濟自由化,大幅降低進口關稅,減少貿易管制。

策略性工業時期-重要措施

1.由於全民的努力,不但出口值持續擴大,且電子機械業出口值躍居第一,顥
示我國產業轉型的成效,並選定電機、機械、電子器材、運輸工具(汽車零件,
金屬製造)為策略性工業。
2.民國 72 年推動中心衛星工廠制度。
3.民國 73 年推動十四項重要建設。
4.民國 73 年經國先生在財經會談中昭示「國際化、自由化的大原則」。
5.利用自動化技術提高生產力,以減輕勞力不足的壓力。
6.鼓勵民間、企業開發新產品辦法。
7.民國 74 年公布勞基法施行細則。
8.配合自由化的趨勢,政府逐步調整工業產品及原料之關稅稅率結構和進口管
制措施。
9.民國 76 年成立環保署,嚴格管理新設工廠,建立環保審核制度,並輔導既有
工廠改善污染,創造美好的環境。
高科技工業時期(80~)
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的八○年代

高科技工業時期-發展背景

1.水、電等供應設施不足
2.工資上漲
3.勞力密集產業衰退
4.土地取得不易,地價高漲

高科技工業時期-產業政策

1.促進產業升級條例
2.推動十大新興高科技工業
3.振興經濟方案中提昇產業技術措施
4.建設成為亞太營運中心

高科技工業時期-重要措施

1.民國 80 年實施「促進產業級條例」等法案,並推動「加速製造業投資及升級
方案」及「工業技術人材培訓計畫」,並積極規畫與開發新竹、台中、台南等
科技工業區、彰濱、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及花蓮和平水泥專業區,為產業結
構調整及促進產業升級建立基礎。
2.民國 81 年,積極推動「發展關鍵零組件及產品方案」、「HDTV(高畫質視
訊)工業發展方案」、「航太工業發展方案」及「工業自動化五年計畫」,全
面加速推動促進產業升級工作。
3.民國 82 年公佈「振興經濟方案」,,積極推動新興工業發展。
4.民國 83 年訂定「製造業發展升級策略與措施」、「兩岸產業(製造業)分工
體系」、「民營事業投資開發工業專用港輔導及管理辦法」,實施「二億元以
上重大投資得按專案申請聘僱外籍勞工」措施,推動「事業廢棄物處理五年計
畫」,並完成雲林科技工業區之編訂。
5.民國 84 年實施「發展台灣成為亞太製造中心推動計畫」,成立經濟部資訊工
業、精密機械工業、生物技術與製藥工業 3 個重點產業推動小組,修正公布促
進產業升級條例、施行細則,並完成台南科技工業區、大關工業區之編訂程序。
6.民國 85 年成立「促進投資推動小組」,實施「第三類上市股票及上櫃股東科
技事業(製造業及相關技術服務業部份)審查要點」及「氟氯氫(HCFC)消費
配額管制」,修正「利用毗連非都市土地或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土地之低污染
工業認定原則」,並訂定「智慧型工業園區設置管理辦法」及 ISO14000 國家標
準,建立認證驗證體系,完成台南新吉(台南縣部份),高雄岡山,大潭濱海
特定等工業區之編訂程序。
7.民國 87 年修訂「塑膠製品」、「負荷材料工業」等十一項產業之發展策略與
措施、積極修正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推動環境管理系統輔導建置計畫,工安、
環保及減廢整合性輔導。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