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5

黔南 民族师范学 院学报 201

0年第 l期 

追 寻 双 重 世 界 的 踪 迹 
加 西亚 ・马 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 的凶杀案》的解构式批评 

宋珊 珊 

(南京 大 学 文 学院 ,江 苏 南京 21
0093)
 

摘 要:
本 文主要在 法 国理论 家德 里达的解构 思想 关照 下 ,
运 用延 异 、
踪迹、
散 播 等解构 策略 ,
对拉 美著 名魔幻现 实 
主义小说 家加西亚 ・马 尔克斯 的短篇 小说《一桩事 先张扬 的凶杀案 》所 呈现 出来 的真 实与虚 构 ,
语 言 与意识 ,
分裂与 差 
异,
重复与记忆等 关 系,
联 系具 体文本进行解读 。希望在解构的双 重化 思想 引导下 ,
颠覆 传统 的、单一 的 、
封 闭的 阅读模 
式,
发 现 该 小说 巨大 的 意 义 场 域 和 丰 富 的 可 能 性 及 其 作 用机 理 。
 
关键词 :
《一桩 事先张扬 的凶杀案》;
解构 ;
双重化 
中图分类号 :
1775.
074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67
4—2
389(
201
0)01—0
035—0
4 

On Pursui
ting t
he Trace of 
the Dual
 W orl
ds— — a Deconst
ruct
ive Cri
ticis
m  on Garci
a M arquez’S 

SONG Shanshan 

Sc
hool
 o
f Li
ber
al 
Art
s,Nn哟t
ng Uni
ver
si
ty,Nan
jtng
 21
0093
  Chi
na、

 
Abs
trac
t:Ba
sed 
ont
he 
dec
ost
a r
uct
ont
i hou
ght
 o
fJac
que
sDe
rri
da,a 
Fre
twht
heo
rst
i ,t
hispa
per,mak
inga
seo
f de
cost
a r
uct
ig 
u s
tr
ate
gie
s s
uch
 as
 
di

fer
anc
e,t
rac
e,di
ss
emi
nat
ion 
alwl
 as
soc
iat
ing 
wit
h印∞ c
 te
xts
 ft
o he
 wo
rk,i
nte
rpr
et
s 
the
 re
lat
ion
shi
ps 
li
ke 
real
it
y 
andf
ict

on,l
angu
age
 an
d s
el
 ̄e,
 
di
vi
son 
i and 
di
ff
ere
lwe,r
epe
ti
ti
on an
d r
rv
enwr
y,whi
ch 
arepr
ese
nte
d i
n Chr
oni
cle
 f a 
o Deat
h For
et
old,wr
it
te
n b
y Gar
ci
a Ma
rqu
ez,
the
 we
ll—kno
wn 
Lati
n Amer
ican magic
al real
ism noveli
st,h
o pi
g  t
u hat
 gui
ded by t
he decoa
struct
ed dual
ized t
o ught
h s we can 
subver
t t
he t
radi
ti
onal,s
iu
gle and 
closed 


eadi
g 
u model,and t
hen di
scover t
he novel’S
 great
 m
e ani
ng al
wl ampl
e pos
sibi
lit
ies
 wi
th t
he m
e chani
sm.
 

Key 
words:Chroni
cle of a Deat
h For
etold;deconst
ructi
on;dual
ized 

短篇小 说 《一桩 事 先张 扬 的凶 杀案 》是 拉美 著 名 的魔 幻 现 实 主 义小 说 家 加 西 亚 ・马 尔 克斯 本 人 最 
为满 意 的作 品 ,
他称 在这 篇 小说 中他 所 “希 望 写 的东 西 百 分 之百 地 、
准 确 无 误 地 达 到 了”。无论 是 这 部 
小说 的名字 还是 作者 自己的评 价就 已经暗 示 出其 强 烈 的解 构 意味 。小 说从 对 事 件 的叙事 策 略到人 物角 
色的刻画以及整个故事 的虚构性再现 ,
都体现 出一种双重化趋势 ,
或者说 形成了延 异 (
dif
fe
ren
ce)。其 
主要 采取 的技 巧就是 通 过记 忆 的重 复 ,
语 言与 意识 的分 裂 ,
构 筑真 实 与 虚 构 的 交织 ,
这 种 由矛 盾 和差 异 
形成 的散播 (di
sse
minat
ion)状态 使 得 意义 的生成 被 不断推 迟 ,
产生 了意 义 的延 宕 。
 
首先小说的篇名 已构成 了对传统侦探 小说 的一种解构式创新 ,
“每一个在在场 的位置上呈现 出来 
的元 素都 与非 它 的东 西 相联 系 ,它身 上 既 留有过 去 元 素 的 印迹 ,又 已经 使 自己被 与 它 相关 的未 来元 素 
的印迹所浸 染 。… ”所 以 ,“从 根本 上 说 ,每 一个概 念 规律性 地 通过其 语 言链 条 或 系统 被表 现 出来 ,在那 
里它凭借 ‘
延异 ’的系统运作指 向了非它 ,指 向了其它概念”。
 儿  ‘
凶杀案 ”的符号加上“事先张扬”
 
这个 具有差 异 性 的定 语 ,
都 使得 整 个符 号 顿时具 有 了新 的含 义 ,
但 是这 种 差异 在 产生 那一 刻 就再次 因为 
其他不在场的因素 ,
如被告知这场案件 的案情后读者业已改变的阅读期待 ,
而这就使得刚刚形成的差异 

收 稿 日期 :
2009一l】一21
 
作者 简介 :宋珊珊 (1
984一),
女,浙江杭 州人 ,
南京大学文 学院 20
07级 比较 文学 与世 界 文 学专业硕 士研 究生 ,
研 究 
方向 :
比较文 学,
世界 文学 。
 

35 ・
 
黔南 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
0年第 1期 

又生成 了一个新 的差 异 ,
打破 了意 义 的确 定性 和 固定性 。新 的意 义不 断 被 纳 入 到这 个 符 号里 并 改变 着 
这 个符号 ,
不会 停止 ,同时这种 意 义 的散播 也在 时 间的维度 上 留下 了“踪迹 ”(t
race)。
 
马尔克斯希望把这件三十年前发生在一个哥伦 比亚小镇 的杀人案 ,
写成小说或新闻报道。他反复 
思考关于文学与新闻之问的关系 , 试 图两者兼顾 , 并认为这部作 品达到 了目的。新 闻是纪实性的( 该小 
说 的英 文翻译 版本名 字 中 的“Chr
oni
cle”即突 出了这一 特 点 ),
而文 学 是虚 构 的 ,
作家 要 融 合两 种 文体 必 
然要对每一种文字记录的形式作一些创造性的改变 。当一部小说与传统 中的同类文学类型所表现的事 
物状态不 一致 时 ,
它往 往 成为一 种 突显 自身与其 所表 现客体 的界 限 的再现 形式 。
 
但正如德里达所说 ,
“任何本文都是双重 的本文……在两种本文 中,
任何综合都是不可能 的,
没有 
任何的融合。因为后者并非前者的反面 ,
而只是前者稍许位移的相似物。
” 儿n∞’
因而德里达主张阅读 
总本文 ,
其 内在要求则是一种双重化的阅读眼光 。
 
带着这样一种眼光深入阅读马尔克斯的《凶杀案》,
其 自身蕴含 的强烈的双重化特征便 昭然若揭 :
 
真实与虚构 , 语言与意识 , 分裂与差异 , 重复与记忆。通过解构的一系列双重化阅读策略,
我们将发现小 
说 巨大 的意义 场域 和丰 富的可 能性 及其作 用机 理 。
 

、 健忘者的回忆 

真实的历史并不具有体系性 ,
而是元序和偶然的。传统的叙述方式只顾及 了表层 的必然而忽视了 
潜在的必然。而马尔克斯 的叙事策略 ,
打破了这种貌似必然的完整体系,
对正 常逻辑的颠倒 ,
恰恰破坏 
了传统的起承转合的整体感和一致性。  
小说叙述者打算在事件发生的 2
7年之后重构这一谋杀案。故事源于他的 回忆 和其他 目击者的回 
忆 ,但是读者很快就发现了关于整个案子可信性的问题。马尔克斯在此涉及到 的是再现式叙述 的方 
式。整个叙述过程采用的是一种从未来角度回忆过去的倒叙手法,
这也是马尔克斯惯用的叙述方式。
 
这样的时间结构,
在小说中一再重复出现 ,
不断地给读者造成悬念,
同时也让我们看到 了隐藏在平静的 
表面之 下 的浅 滩暗 流 。
 
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个性、
情感纠葛和在这场独特案件中扮演的角色都是后来通过 “
我 ”的采访得知 
的,
我们 能从这 些来 自主人 公 自己以及他 人 的诉说 中看到 在人们暴 露 于外 的行 动背 后隐 秘感情 的变化 。
 
尤其是叙述者对案件结束后几位主人公的生活也进行了详细 的描述 ,
其 目的正是说 明这件 凶杀案并没 
有终止于圣地亚哥 ・纳赛尔的死,
它的效应还在不断累积和变异 ,
整个事件一直持续到叙述的此刻并且 
还将继续,
不是静止亦不是突变 ,
而是一种意义在时问之流中的散播。
 
在这种回忆的过程中,
同一时问里发生的事被不同的人重复勾勒和描述,
这样做推动了被遗忘之事 
件 的复 归 ,
而这 种记忆 的重 复涂 抹 ,
也引发 了实 际存在 之物 的变形 。
 
对 案发 当天天气 的描 述就 在是 晴是雨 还是 阴天 之 间摇 摆 ;
还 比如 对 巴亚 多 ・圣 ・罗曼 为 人 的评价 
就综合 了女人 与男人 、忠厚 善 良与 “像 个魔 鬼 ”等 有 明显 差 异甚 至 截然 对 立 的评价 ,这在 另 一个 重 要人 
物圣地亚哥 ・纳塞尔身上也体现得颇为突出。
 
对凶杀案本身 ,
小镇上的人们也似乎出现了集体的记忆错乱 :人们说不知道他们二人要去杀圣地亚 
哥 ・纳塞尔的事,
而实际上 自从“维卡略兄弟俩将 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十二 三个去店里买牛奶的人 ,
这些 
人在六点 钟 以前 早 已把事 情 传 得 家 喻 户 晓 了”,“其 他 人 不但 知道 此 事.而 且 连 全 部 细节 都 了 
解”;
H J

  偌大一个人在众 目睽睽下行走 , 人们却说没有看见将要被害的人去了哪里 ; 凶悍的誓言业已 
发出,
买刀、磨刀、等候等一系列准备行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但人们依旧说不 曾预料到事态的严重。案发 
后或以“有关声誉 的事情是神圣不可侵犯 的,
只有当事人方可介入 ”
 儿  作为托辞聊 以自慰 ;
或把它 
称为巧合归罪于命运。记忆成为众人的一种伪装 , 使本真的 自我得以逃逸 。  
其实 ,
人们 的言语 既是 遮蔽 又是 揭示 。不仅 受访 者通过 回忆 进行 了颠 覆和 重塑 的双 重运动 ,
案件 的 
探访 者在 重新挖 掘事 实真相 的同时 ,
也经 历 了 由他人 再现真 实这 样一 种 限制下 进行 反 限制 的双重运 动。
 

36 ・
 
黔南 民族师 范学院学报 2
010年第 1期 

这是伪装或者说面具必然带来 的结果 ,
即我们或许可以揭露那些伪装 ,
但却不能逃脱这种揭露导致的再 
次重新对之进行编码的嫌疑。所以 , 通过去除他的面具 , 人物变得在场 了, 但我们又必须迫使他们退回 
到原来 的地 方 以便 能继 续表 演 。在 解构 与建构 的 推动 力之 问一 直存 在 着 一 个 连 续 的 变 化 ,
该 动 力 既不 
是起源于伪装也不是起源于人物 自己,
而是来 自差异。那个人物与面具 永远不可能单方面以纯粹的方 
式出现 ,而是由于那个永远缺场的他者 的痕迹 ,
而一直被置于“涂抹 ”之中。所 以,
健忘者的回忆绝不仅 
仅是 回忆那么简单 ,自我的行为被双重化 ,
因而不能视为是一种简单的再现。  

二、
镜 中的 自我 

镜子的意象在行文中出现 了两次 ,
一次是“我回到这个被遗忘 的小镇 ,
力 图重新拼凑那 面支离破碎 
的记忆的镜子”,
  ’
另一次是一个舞女在因为 自己被打扮得与另一个舞女一模一样而痛哭 :
“我觉 
得 自己像是从镜子里走出来 的一样 。
”甚至因为这次“不愉快的回忆使她改变了对生活的看法”。[
4】
( )
 
破碎的镜子暗示 了小镇上人们对这件案子的回忆是非真非假 ,
既真又假的。正如上文已经分析的,
 
回忆中充满了 自我伪装 ,
每个人都在为当时 自己的行为寻找辩解和理 由,
但 同时又表现 出一种特有的真 
诚,
他们 既不 是 面具 ,
也不 是 人物 ,
而 是 两 者 的相 互 作 用 。二 者 的 相 似 性 被 精 神 分 析 美 学 称 为 “创 造性 
的 自我 和谐 ”,
“创 造性 的 自我 必 须跨 越 自我 与 非 我之 间 的边 界 ,以便 在 客 体 和 自我 被 截然 分 开 的现实 
世界获得 自由差 别 和无 差 别 的 自我 和谐 不 断地 在这 两极 之间 以及 内部 世 界 和外 部 世 界之 间摇 
摆。”
 儿  镜 中的 自我像 是 无根 的所 指 ,
充满 分裂 与摇 摆 。这 种 自我 分 裂 的不 安 感 大 概 也是 那 位 舞女 
在面对出现于 自己面前的另一个如镜像般的形象时痛哭一场并进而重新认识人生的缘 由吧。
 
在《凶杀案》中,
这种创造性的 自我和谐可以从人物意愿的分裂和矛盾中得到动态的展现 :
 
1.谋 杀施 行者 意 愿 的分裂 :
杀 人/不 杀人 
“审判结束时 ,
维卡略孪生兄弟申明:
为了维护荣誉 ,
这种杀人的事可 以再干一千次。 自从他们作 
案几分钟后去教堂投案以来 ,
就预料到一定会说他们是为维护荣誉而杀人。 ”l

 J
(  说 明他们 自己对杀 
人这件事 的性质的判断很大程度上是来 自于世人的和整个社会传统的观念。
 
“‘
没什么,’
彼得罗 ・维卡略 回答说。‘我们只是在找他 ,
要把他杀死 。’
他回答得那么 自然 ,
以致她 
不可能想到那是真 的。
” 儿  兄弟俩在说去杀人这件非常“不 自然”的事情 的时候却表现 出了异常 自 
然 的语气 ,
这表 明二人 的 意愿 其 实并不 与 言语 指示 的行 为完 全一致 ,
两者 出现 一 种开 裂 和矛盾 。
 
从维卡略兄弟在肉市磨 刀以及与克里斯托 ・贝多亚 的对话 中,
我们都 能发现他们是希望有人出面 
阻止这次谋杀行动的 ,因为就连小说中的“我”了解到的实际情况也“好像是”“维卡略兄弟根本不想在 
无人在场 的情况下立刻杀死圣地亚哥 ・纳赛尔,而是千方百计想叫人 出面阻止他们”,
【4
 J
(呦’
从这句推 
测的话中我们无法判断两人 到底想不想杀死圣地亚哥 ・纳赛尔 ,
当然 我们也就不能 由此简单判定二人 
的内心是善 良的或者是丑恶 的。所 以,
从行文中看 ,
几种可能性均是共存的 :
为荣誉而战并不羞耳
止/怜悯 
的恻隐之心犹存/胆小懦弱/世俗 ,
头脑 简单 ,
缺乏主见。
 
2.
旁观者意愿的分裂 : 谋杀成功/谋杀失败 
牛奶 店老板 娘 、
“我 ”的妹妹 马戈特 、
好 友克 里斯 托 ・贝多 亚 、教母 路 易 莎 ・圣地 亚加 和雅 米 尔 ・沙 
尤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知道谋杀行动后可以比较确定 的真心希望谋杀不成功 的人 ,
但是也有人希望谋 
杀进行下去 ,
如维克托丽娅 ・库斯曼、
发电电厂厂主波罗 ・卡里略及其妻子。
 
当然有很多其他人物都直接或 间接地做了阻止或提醒的工作 ,比如警察 、
神父、
上校 、
好友茵达列西 
奥 ・帕尔多,
但最后谁都没能有效地阻止这次谋杀 ,乍一看似乎是 由于旁观者 的判断的分裂 :
要杀人/不 
可能杀人/杀不 了人这样一些因素干扰 了行动 ,
但是进一步分析 ,
比如从埃斯科拉斯第卡 ・希斯 内罗斯 
看到 的景 象 ,以及 克 里斯 托 ・贝多 亚和 圣地 亚 哥 ・纳赛尔 本人 对周 围人 的评 价 可 以看 出 ,
如果 我们 想要 
得出人们都善 良地希望谋杀失败也许就略显草率了。
 
德里达强调 :
“某种施行言述必须在某种语境中作出,
…施行言述之意义的发生并不取决于言述者 

37 .
 
黔 南 民 族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
010年 第 1期 

(当真或不当真 )的意向, 而取决于特定 的语境 和惯例 , 无论它发生在舞台上还是 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正 因为如此 ,
在 同样 的语 境和 同样 的惯 例 中 ,同一 施 行 言述 就是 可 重 复 的 。”
 ‘哺’
在 孪 生兄 弟 说 “我们 
要去杀人”
这句话后 ,
人们不同的反应就是例证 。
 

三、
真实的梦与幻觉 

我 们从前 面 的论 述 中可 以看到 ,
小说 人 物和故 事所呈 现 出来 的怪 谬 和混乱 的情 态 ,
使 故事本 身变得 
如梦似 幻 。真 实 的世 界 和文本 的世 界通过 记忆 和重 复展 现 出来 的差 异 是 如此 生 动 ,以至 于我们 只有 通 
过梦和 醉的形 式才能 理解一 个世 界 到另一 个世 界 的转 变 。
 
圣地亚哥 ・纳赛尔经常梦见树木和鸟这两种凶吉相悖的事物,
但擅长替人 圆梦 的母亲却偏偏没有 
注意到梦中的树 ,
反而得出梦中出现小鸟,
是身体健康 的一种预兆 ,
与接下来 的悲惨遭遇构成一种反讽 。
 

轮船在从码头前边经过时, ……那是一种短暂的梦幻。主教面对码头上的人群, 在空 中画了个十 
字,
随后仍 继续 机械地 这样 做着 ,
面 部没有 一点 表情 ,
直到轮 船在 远方 消失 ,留下 一 片鸡 呜声 。
” J
(P2
12
)这 
里神圣的信仰沾染了世俗的贪欲(主教爱喝鸡冠汤 , 众人纷纷进献公鸡), 而机械的工业文明反而带来 
梦幻 ,
一 切就此 显得荒 诞不 经 。
 
“ ‘我想他 们 已经把 他杀死 了 ,’她对 我 说 。
”L4
j(
  ”实 际上 当 时维卡 略兄弟 俩 只 是拿 着 刚磨 好 的刀 
而没有用东西包住而已,
根本还没有作案 ,这种幻觉是恐惧的产物 ,
是面对事态发展而无能为力的提前 
发泄。事后的她总是觉得眼前幻觉重重 ,
感到极度地悔恨。最后因为幻觉而发了疯 ,
而真正在酒精的半 
催化作用下使用刀去杀人的人却在监狱受到“
礼遇”,
并最终收获 了事业和爱情 。不能不说具有十足的 
戏 谑意 味。
 
“‘他没有再呼喊 ,
’彼得罗 ・维卡略对预审法官说 ,‘
相反 ,
我看到他像是在笑 。
’…那令人眼花缭 
乱的刀光使他们完全沉浸在欢愉之中。”【 4
 
J(
脚 这里兄弟俩看到的景象亦真亦幻 ,
这是人性在非常态下 
的感受 ,
无论对被害还是行凶者 ,
相信里面都有幻觉的参与。
 
圣地亚哥 ・纳赛尔这个人物形象 自身也充满了神秘梦幻的色彩 。他得知 自己将遭受的突如其来的 
谋杀所 产生 的不是 恐惧 而是 茫然 的冷 静 态 度 ,以及 在 被 谋杀 后 ,
看 见 自己洁 净 发绿 的肠 子 后抄 近 道 回 
家,
同时还不忘向邻居打招呼等一系列举动 ,
使这个人物被赋予 了超乎常人 的梦幻特征。
 
同时,
整部小说就像一场梦境的书写,
拥有极为强烈的虚构色彩。不仅通过他人转述而再现的叙事 
策略使小说充满了不可避免的虚构性 ,
案件本身亦是在一场盛大的婚礼后 ,
在所有人都经历了一场酒精 
的洗礼并且尚未完全醒来 的清晨发生的,
这就提供了梦和醉的环境 ,
提供了让人们从真实境况折 回和逃 
避的机 会。 “一 切合乎 规律 的矛 盾在 如 梦 的幻 觉 里作 为一 种 双 重 化 的再 现 ,以纯 粹 假 象 的 方式暴 露 自 
身,
通过 把 自身 揭示 为假 象 ,
它 剥夺 了它们 若要 成为 可再 现之 物便 必 不 可少 的真 实性 ,它是 那种 让我 们 
以无 限的多样性 去构 想双重 化 的去真 实 的再现 。”
  n  在梦境 中 ,
有交 织在 一起 的相互 排斥 的世界 ,
这 
个 世界被 检察 官所 隔离 ,
却 能通 过重 叠 ,
镜 像 和表 演 的方式 同时 出现 。而真 实与 梦境 相互作用 的 目的则 
是揭发不同世界的相反侧面,
赋予那些不可获得的事物以可感知的形式 。当然 ,
在这些半梦半醒 的时 
刻,
人们到底是否真的目睹和经历了这场离奇的谋杀案 ,
这个问题就得交给读者去进行怀疑和思考了。
 

小说通过双重化的叙述策略使文本意义变得流动和丰富,同时也把读者的思考运动轨迹置人 了小 
说世界的三维符号系统中。循着小说《凶杀案》构筑的双重世界的踪迹 ,
无数新 的可能性因为解构而得 
以存在。可是 ,
正如斯皮瓦克在《
译者前言》中曾说 :
“期望成为解构 的工具 ,
它本身是一种结构和写作 
的结构 ,
这一结构永远不同于并且永远延搁我们 自身的本文,
所以,
解构从不可能成为-I

-]
积极的科学 ,
 
因为我们处于困境 , 处于‘ 双重 (阅读深渊)的困境 ’ 。涂抹的精神分裂症是德里达的最新绰号。解构是 

种永 久性 地 充 满 着 分 延 的 自我 解 构 运 作 。没 有 任 何 本 文永 远 处 于 完 全 的解 构 之 中或 完 全 被 解 
构。
” 儿n
  ’
想起 自己曾经有过的“雪也会老 ,
且是一诞生就老了”的感慨 ,
解构意义 (下转第 6
9页)
 

38 ・
 
黔南 民族师范学 院学报 2
010年 第 1期 

始阶段 ,
再通过具有人神功能的水书师进行解释与传播 ,
与此相关 的诸 多禁 忌便有 了文化解释 ,
使大众 
更加笃信无疑。用某些纯属偶然 的事例加以渲染之后变成 了思想认识上 的“必然性 ”,
并不断地从 中找 
到了他们思想认识中的某种联系和规律 ,把没有本质直接关系的事物串联起来 ,从而变成在某年某月或 
某 日的某个时辰去世 的人就犯某种禁忌的不可避免性和确定性 ,
使得这种偶然 现象在水族丧葬习俗发 
展过程中变成了直接经验。我们知道 ,
用科学的观点看 ,
在“歹晚婿女”一条 中,
凭借一些树枝树 叶、一 
支耙齿、
一把狼籍草是不能化解能致人丧命的煞气 ,
也不可能通过化解就可转危为安 , 而这正是 民间禁 
忌的神秘性所在 。实际上很多民间禁忌 已经不再注重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旨在 于设法赋予神秘性之后 
让人们 自觉遵守 ,
起到约束警示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潘朝霖 ,
韦宗林.中国水族 文化研 究[M].
贵 阳:
贵 州人 民出版社 ,
2004.
 

2]张兴雄 .
水族端 节祭祖仪 式“忌油圈”—— 以贵 州省 三都 水族 自治县三洞 乡板 告村板 鸟 寨为 个例 [J],
西南 民族 大学 
学报(人文社科g
ti
.)2
008(
1).
 

3]贵州省地 方志编纂委 员会.贵 州省 民族 志[M]
.贵 阳:
贵州民族 出版社 ,
200
2. 

4]何积全主编.
水族 民俗探 幽 [
M],
成都 :
四川 民族 出版社 ,
199
2. 

5]黔 东南苗族侗族 自治 州地 方志编纂委 员会.黔 东南苗族侗族 自治 ,


{志 ・民族 志[M],
贵 阳:
贵 州人 民出版社 ,
200
0. 

6]王品魁 .
水 书 ・正七 壬辰 卷[M].贵阳 :
贵 州民族 出版社 ,
199
4. 

7]徐明德.民间禁 忌[M].广 k

l{:
广 东教育 出版社 ,
200
3. 

责任 编校 石 尚彬 

(上接 第 38页)上 的阅读 和理 解 亦 是 如此 ,


因而 我 所 作 的解 构 式 阅读 也 仅 仅 是 一 场 “白 日梦 ”,一 次 向 
过去也 向未来敞开的观看 ,
一次阶段性的踪迹追寻,
因为作为一部充满解构意味的文本 ,
《凶杀案》的故 
事从未 停止 。
 

参考文献 :
 

1]J.
Der
ri
da,Of
 Gr
amma
tol
ogy,t
ran.,G.C.Sp
iva
k,  e
 Jo
hns
 Ho
pki
ns 
Uni
ver
sit
y Pr
ess,
1976.
 

2]I
bid.
 

3]杜小真.
德里达 的解构 主义[J],
首都师 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 学版),
2000(
3).
 

4][哥 ]
加 西亚 ・马 尔克斯.爱情 和其他魔鬼 [
M].朱景 东,
李德 明,
蒋宗 曹译.济南 :
山东文艺 出版社 ,
1999.
 
[5][德 ]
沃 尔夫冈 ・伊 瑟 尔.虚构与想 象一 文学人 类学疆界 [M].陈定 家,
汪正龙等译.长春 :
吉林人 民出版社 ,
200
3 

6][法]
德 里达.
文 学行动 [M]
.赵兴 国等译 .
北京 :中国社 会科 学 出版社 ,
199
8. 

7][法]
德 里达 .
论文 字学 ・译 者前言 [
M].
上海:
上海译文 出版社 ,
199
9. 

责任 编 校 杨仁 立 


69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