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6

文憑試文言文特訓祕笈 閱讀材料語譯‧進階篇

進階篇 閱讀理解 2.1 (第 75 頁)


(1) 龔遂字少卿,山陽南平陽人也。以 (1) 龔遂,字少卿,山陽郡南平陽縣人。通過明經試(通
明經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賀。 曉經術)做官,官至昌邑郎中令,爲昌邑王劉賀效力。
(2)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歲 (2) 漢宣帝即位,許久後,渤海郡和鄰郡鬧饑荒,盜賊
饑,盜賊並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 羣起,當地郡守不能擒拿制服。宣帝想選拔能夠處理此
選能治者,丞相御史舉遂可用,上以 事的人,丞相和御史推薦龔遂,宣帝任命他做渤海郡太
爲渤海太守。時遂年七十餘,召見, 守。當時龔遂已經七十多歲了,他被召見時,宣帝見他
形貌短小,宣帝望見,不副所聞,心 個子矮小,覺得不符合傳聞,心裏有點輕視他,對他說:
內輕焉,謂遂曰:「渤海廢亂,朕甚憂 「渤海郡因饑荒致盜賊作亂,我很擔憂。你打算怎樣平
之。君欲何以息其盜賊,以稱朕意?」 息禍亂,使我稱心滿意呢?」龔遂回答說: 「渤海郡地處
遂對曰:「海瀕遐遠,不沾聖化,其民 海濱,離京城很遠,沒有得到陛下聖明的教化,那裏的
困於飢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 百姓飢寒交迫而官吏不體恤,所以使陛下淳樸的人民盜
弄陛下之兵於潢池中耳。今欲使臣勝 用兵器在積水的池裏胡鬧。陛下是想要用武力鎮壓,還
之邪,將安之也?」上聞遂對,甚說, 是用德政安撫他們?」宣帝聽了龔遂的應對,十分高興,
答曰:「選用賢良,固欲安之也。」遂 便說:
「選用賢良,當然是想要安撫百姓。」龔遂說:「我
曰:「臣聞治亂民猶治亂繩,不可急 聽說治理亂民就如解開紊亂的繩子,不能急躁;只有慢
也;惟緩之,然後可治。臣願丞相御 慢行事,才能治理。我希望丞相和御史暫時不用法令條
史且無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 文約束我,讓我能按客觀情況酌情處理。」宣帝答應,
事。」上許焉,加賜黃金,贈遣乘傳。 加賜他黃金,贈他驛車。
(3) 至渤海界,郡聞新太守至,發兵以 (3) 龔遂來到渤海郡邊界,郡中官員聽說新太守來了,
迎,遂皆遣還,移書敕屬縣悉罷逐捕 派出軍隊迎接,龔遂都遣送回去,發送公文命令各屬縣
盜賊吏。諸持鉏鈎田器者皆爲良民, 全部罷免捕捉盜賊的官吏。那些拿着鋤頭農具的都是安
吏無得問,持兵者乃爲盜賊。遂單車 分守己的良民,官吏不得審問,拿着兵器的才是盜賊。
獨行至府,郡中翕然,盜賊亦皆罷。 龔遂獨自乘車來到郡府,全郡都平靜下來,盜賊也都罷
渤海又多劫略相隨,聞遂教令,即時 手。渤海郡中許多搶劫掠奪的事,多半是相互跟隨而成,
解散,棄其兵弩而持鈎鉏。盜賊於是 聽到龔遂的法令,立即解散,丟掉手中的兵器和弓箭,
悉平,民安土樂業。遂乃開倉廩假貧 拿起鋤頭和鐮刀。於是盜賊都平息了,百姓安居樂業。
民,選用良吏,尉安牧養焉。 龔遂於是開倉賑濟貧苦,選用賢良,安撫養育百姓。
(4) 遂見齊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 (4) 龔遂見渤海一帶風俗奢侈,崇尚工商業,不愛耕作,
乃躬率以儉約,勸民務農桑,令口種 就親自帶領百姓實 行勤儉節約,鼓勵百姓耕作和養
一樹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 蠶種桑,下令每人種一株榆樹、百棵薤菜、五十根葱、
家二母彘、五雞。民有帶持刀劍者, 一畦韭菜,每家養兩頭母豬、五隻雞。有佩帶刀劍的百
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爲帶 姓,讓他們賣劍買牛,賣刀買犢,他說:「為甚麽把牛和
牛佩犢!」春夏不得不趨田畝,秋冬 犢帶在身上!」春夏時不得不到田裏耕作,秋冬時核算
課收斂,益蓄果實菱芡。勞來循行, 收成,又種植和儲藏瓜果、菱角。勸勉(百姓)、巡視各
郡中皆有蓄積,吏民皆富實。獄訟止 地,郡中百姓都有了積蓄,官吏和百姓都富足殷實。犯
息。 罪和訴訟的事不再發生。
《漢書‧龔遂傳》(節錄) 《漢書‧龔遂傳》(節錄)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1
文憑試文言文特訓祕笈 閱讀材料語譯‧進階篇

進階篇 閱讀理解 2.1 (第 77 頁)


(1)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 (1) 鮑叔薦舉管仲後,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
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為名大夫。天下 孫世代享受齊國的俸祿,有封地的就有十餘代人,
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往往是著名的人物。天下人不稱讚管仲的賢能,而
(2)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 稱讚鮑叔善於識別人才。
通貨積財,富國彊兵,與俗同好惡。故其 (2) 管仲在齊國為相後,憑藉處於海邊的小小齊
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 國,流通貨物,積累財富,富國強兵,與平民同好
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 同惡。所以他說:「糧倉充實,百姓就知道禮節;
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故論 衣食飽暖,百姓就懂得榮辱;在上位的官吏服行法
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 度,六親就能團結和睦共處;禮、義、廉,恥的倫
否,因而去之。 理不大力宣揚,國家就會滅亡。頒佈政令就要好像
(3) 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 流水的源頭,要能順乎民心。」所以他的政令淺顯
功。貴輕重,慎權衡。 而易於推行。平民嚮往的,就因勢給予;平民不贊
《史記‧管晏列傳》(節錄) 成的,就順應而革除。
(3) 管仲掌政,善於轉禍為福,轉敗為功。注重事
情的緩急輕重,謹慎地權衡利害得失。
《史記‧管晏列傳》(節錄)
進階篇 閱讀理解 2.2 (第 79 頁)
(1)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 (1) 西湖最美的時候,是春天是月夜。一天最美的
煙,為夕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 時候,是煙霧彌漫的早晨,是山嵐繚繞的傍晚。今
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 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雪抑制住,後來才和桃花、
(2) 石簣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 杏花順序開放,是難得一見的奇觀。
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余時為桃 (2) 陶石簣多次告訴我:「傅金吾園中的梅花,是
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 (宋代)張功甫玉照堂中的舊物。要馬上去欣賞。」
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歌吹為風, 我當時被桃花迷住,竟然捨不得離開湖上。從斷橋
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豔 到蘇堤一帶,綠柳如煙、紅花像霧,綿延二十多里。
冶極矣。 歌樂聲像風吹聲,散發脂粉味的汗水如雨,穿羅衫
(3) 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 紈褲的遊客,比堤畔小草更多,豔麗極了。
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 (3) 然而杭州人遊覽西湖,只在午、未、申三個時
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 辰,翠綠染着湖光的美,山中霧氣染上彩色的妙,
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 都在朝日初升、夕陽未下的時候,才是最濃麗。月
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 景的美更是難以形容。那花的姿態、柳的柔情、山
道哉? 的容顏、水的意境,更是別有一番情趣韻味。這種
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樂趣只能留給山中的僧人和懂得欣賞的遊客享
用,怎能和凡夫俗子去說呢?
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2
文憑試文言文特訓祕笈 閱讀材料語譯‧進階篇

進階篇 閱讀理解 2.2 (第 81 頁)


(1)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 (1) 風塵煙靄散盡,天空與山峯顯露出同樣清澄的
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 顏色。船隨着江流飄浮盪漾,任意東西飄流。從
水,天下獨絕。 富陽到桐廬,一百多里,奇峭的山峯、奇異的流
(2)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 水,天下獨一無二。
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 江水呈現出青蒼之色,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
(3)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 游動的魚和細細的卵石,都看得十分清楚。湍急的
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 流水快於飛箭,洶湧的江浪勢如奔馬。
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 (3) 兩岸高山上,長滿耐寒常青的樹木。山依勢向
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 上,互相比高比遠;筆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
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 峯巒。泉水衝擊着石塊,發出泠泠的聲響;好鳥彼
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此和鳴,織成嚶嚶的韻律。蟬則無休止地鳴叫,猿
吳均《與宋元思書》(節錄) 猴則百遍地啼叫不絕。如鳶般沖天直上的人,望見
這樣的峯巒就會平息熱衷名利的心;忙於籌劃治理
世俗事務的人,窺視這樣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
斜的樹枝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黃昏那樣陰暗;
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會漏下餘暉。
吳均《與宋元思書》(節錄)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3
文憑試文言文特訓祕笈 閱讀材料語譯‧進階篇

進階篇 閱讀理解 2.3 (第 83 頁)


(1) 《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 (1) 《五代史‧馮道傳論》說:「『禮、義、廉、恥
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是國家的四種綱紀;如果這四種綱紀不能發揚,國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 家便會滅亡。』(我)同意,管仲的話很有道理!
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 禮、義,是管治百姓的主要規範;廉、恥,是教化
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 百姓的主要操守。如果沒有廉潔之心,人甚麼東西
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 也想得到;如果沒有羞恥之心,人便會毫無顧忌,
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 為所欲為。人若果這樣,災禍、失敗、混亂、滅亡
者乎!」 便會降臨。何況那些朝廷大臣,若果甚麼東西他也
(2) 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故夫子之論 想要得到,甚麼事情都敢做,那麼天下豈能不亂?
士,曰:「行己有恥。」孟子曰:「人不可 國家豈有不滅亡的道理呢?」
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又曰: 「恥 (2) 但是在四種綱紀中,恥是尤其重要的。所以孔
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子在談論士人時說:「做事情要有羞恥心。」孟子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 說:「人是不可以沒有羞恥之心的。人如果認為沒
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 有羞恥心是可恥的,那就不會招來恥辱了。」(孟
國恥。 子)又說:「羞恥心對於人非常重要!一個使用權
(3) 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棄禮義,捐 謀詭詐的人,他是不會有羞恥之心的。」之所以會
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後凋於 這樣,是人不廉潔的行為已經違背禮法義理,其原
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彼眾昏之日,固 因是人沒有羞恥心!因此士大夫 沒有羞恥心,可
未嘗無獨醒之人也。 稱為國恥。
(4) 頃讀《顏氏家訓》有云:
「齊朝一士夫, (3) 我觀察夏、商、周三代以後,世風敗壞、道德
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 衰微,人皆摒棄禮義,捨棄廉恥,這並非一朝一夕
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 所能做成的。然而,松柏在寒冬時節的最後一刻才
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吾時俯而不 凋零,公雞不因風雨而停止鳴叫報曉。在眾人昏亂
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自致 的時代,未必沒有獨自清醒的人。
卿相,亦不願汝曹為之。」嗟乎,之推不 (4) 最近讀《顏氏家訓》有這段話:「北齊有位士
得已而仕於亂世,猶為此言,尚有《小宛》 大夫,曾告訴我說:『我有個兒子已經十七歲,頗
詩人之意,彼閹然媚於世者,能無愧哉! 懂書寫奏疏信札。找人教他鮮卑語和彈奏琵琶,讓
顧炎武《廉恥》(節錄) 他通曉一二,用這兩種才藝去扶助侍奉公卿貴人,
無人不寵愛。』我那時低頭不語。真奇怪,這人竟
用這種方式教導兒子!如果要這樣才能位至卿
相,我也不希望你們這樣做。」唉,顏之推不得已
在亂世任官,仍能說出這話,尚有《詩經‧小宛》
詩人譏刺政教的用意;相比那些喜歡遮遮掩掩、討
好獻媚的世俗人,能不慚愧嗎!
顧炎武《廉恥》(節錄)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4
文憑試文言文特訓祕笈 閱讀材料語譯‧進階篇

進階篇 閱讀理解 2.3 (第 85 頁)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玉不 君子如要教化人民、培育良好的風俗,一定要從
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 教育入手!質地美好的玉不經琢磨,不能成為有用的
者,建國君民,教學優先。 器皿;人如果不肯學習,也不會明白做人處世的道
《禮記‧學記》 理。所以古時候的君主,建設國家、管理人民,都是
以教育為最優先的工作。
《禮記‧學記》
進階篇 閱讀理解 2.4 (第 86 頁)
(1) 公孟子謂子墨子曰:「君子共己以待, (1) 公孟子對墨子說:「君子要拱手等待。問則說,
問焉則言,不問焉則止。譬若鐘然,扣則 不問則不說。如鐘一樣,敲則響;不敲就不響。」
鳴,不扣則不鳴。」子墨子曰:「是言有三 墨子說:「這句話有三個層次,你只知其中一種而
物焉,子乃今知其一身也,又未知其所謂 已。又不知到底是甚麼意思。如果王公大人在國家
也。若大人行淫暴於國家,進而諫,則謂 荒淫暴虐,君子進諫,會被視為不謙恭;通過左右
之不遜;因左右而獻諫,則謂之言議。此 的人進諫,又會被視為私下議論,這真讓君子感到
君子之所疑惑也。若大人為政,將因於國 疑惑。如果王公大人執政,而國家即將發生災難,
家之難,譬若機之將發也然,君子之必以 情況就如箭在弩上將發一樣急迫,君子此時必定要
諫,然而大人之利,若此者,雖不扣必鳴 進諫,這關乎王公大人的權利。這時,雖不敲鐘
者也。若大人舉不義之異行,雖得大巧之 也必響。如果王公大人做出不合於義的惡行,並得
經,可行於軍旅之事,欲攻伐無罪之國有 到極高的技巧和謀略,可用於行軍打仗,使想攻打
之也,以廣辟土地,藉稅偽材,出必見辱, 及佔領無罪的國家,並佔領它。王公大人若果利用
所攻者不利,而攻者亦不利,是兩不利也。 戰爭擴充領土,斂取財物,出師必定受辱,對被攻
若此者,雖不扣必鳴者也。且子曰:『君子 打的國家不利,對發動戰爭的國家也不利,是兩敗
共己待,問焉則言,不問焉則止,譬若鐘 俱傷。這時,雖不敲鐘也必響。況且你說:『君子
然,扣則鳴,不扣則不鳴。』今未有扣, 要拱手等待。問則說,不問則不說。正如鐘一樣,
子而言,是子之謂不扣而鳴邪?是子之所 敲則響;不敲就不響。』現在無人問你,你卻說話
謂非君子邪?」 了,不就是你說的『不敲而鳴』嗎?不就是你說非
(2) 公孟子謂子墨子曰:「實為善人,孰不 君子行為嗎?」
知?譬若良玉,處而不出有餘精。譬若美 (2) 公孟子對墨子說:「真正完美的人,誰會不知
女,處而不出,人爭求之。行而自衒,人 道?如美玉雖隱藏不見,仍有異常的光彩。又如美
莫之取也。今子遍從人而說之,何其勞 女雖居家不出,世人仍爭相追求;但若美女自我炫
也?」子墨子曰:「今夫世亂,求美女者 耀,人們反而不願意娶她了。現在你四處游說別
眾,美女雖不出,人多求之。今求善者寡, 人,多麼勞累啊?」墨子說:「現在世道混亂,追
不強說人,人莫之知也。且有二生於此, 求美女的人多,美女雖居家不出,依然不乏追求
善星一。行為人筮者與處而不出者,其糈 者。但現在追求善的人太少,不努力勸說,世人就
孰多?」公孟子曰:「行為人筮者其糈多。」 不知善了。假如有兩個人,善於占卜,一個出門替
子墨子曰:「仁義鈞。行說人者,其功善 別人占卜,另一個則居家不出,哪位會得到較多糧
亦多,何故不行說人也!」 食呢?」公孟子說:「出門那個會得到較多糧食。」
《墨子‧公孟第四十八》 墨子說:
「仁義也如同此理,竭力游說他人行仁義,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5
文憑試文言文特訓祕笈 閱讀材料語譯‧進階篇

善行亦大,為何不出外游說他人呢!」
《墨子.公孟第四十八》
進階篇 閱讀理解 2.4 (第 88 頁)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 孔子說:
「(君子應)堅信不疑、好學不倦,緊守
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 善道至死的一刻。危險的國家不可入,動亂的國家不
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 可居住。天下政治有道時應有所表現,天下大亂無道
恥也。」 時應退出隱居。國家有道時,仍然貧窮卑賤而無所
《論語‧泰伯》(節錄) 為,是可恥的;國家無道時,自己富裕而尊貴,同樣
是可恥的。
《論語‧泰伯》(節錄)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3 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