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 正布雷顿循环的热泵储电系统性能 张涵

You might also like

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10

第 10 卷 第 5 期 储 能 科 学 与 技 术 Vol.10 No.

5
2021 年 9 月 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p. 2021

􀤄􀤄􀤄􀤄􀤄􀤄􀤄􀤄􀤄􀤄􀤄􀤄􀤄􀤄􀤄􀤄􀤄􀤄􀤄􀤄􀤄􀤄􀤄􀤄􀤄􀤄􀤄􀤄􀤄􀤄􀤄􀤄􀤄􀤄􀤄􀤄􀤄􀤄􀤄􀤄􀤄􀤄􀤄􀤄􀤄􀤄􀦄
􀤄􀤄􀤄􀤄􀦄

􀤄􀤄􀤄􀤄􀦄
物理储能十年专刊·新物理储能
􀤄􀤄􀤄􀤄􀤄􀤄􀤄􀤄􀤄􀤄􀤄􀤄􀤄􀤄􀤄􀤄􀤄􀤄􀤄􀤄􀤄􀤄􀤄􀤄􀤄􀤄􀤄􀤄􀤄􀤄􀤄􀤄􀤄􀤄􀤄􀤄􀤄􀤄􀤄􀤄􀤄􀤄􀤄􀤄􀤄􀤄􀦄

基于逆/正布雷顿循环的热泵储电系统性能
张 涵 1, 2,王 亮 1, 2,林曦鹏 1,陈海生 1, 2, 3
(1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190;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3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南京未来能源系统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1135)

摘 要:热泵储电(PTES)是一类成本低、能量密度高、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的新型物理储电技术。本文采用动力
学、非稳态传热学和有限时间热力学耦合的方法,探究了热泵储电系统循环稳定状态下的瞬态行为。分析并对
比了分别由 Isentropic Ltd. 和 Saipem S.A. 公司提出的基于逆/正布雷顿循环的 PTES 系统的性能(简称 Is-PTES 和
Sa-PTES 系统),并讨论了流动工质、系统温度上限和蓄冷蓄热器体积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标准工况
下,Sa-PTES 系统储电效率较高,而 Is-PTES 系统输出稳定性较强;Is-PTES 和 Sa-PTES 系统的储电效率分别
可以达到 56.42% 和 64.28%;使用氦气工质的系统性能最优,空气次之,氩气最差。通过㶲分析发现 Is-PTES
系统㶲损失最大部件为压缩机和膨胀机,而 Sa-PTES 系统㶲损失最大部件是换热器和蓄冷蓄热器。当系统允许
的上限温度较低时,Is-PTES 系统性能优于 Sa-PTES 系统。Sa-PTES 系统在高温度上限条件下可获得较优性
能,且受填充床体积影响程度更大。
关键词:布雷顿循环;热泵储电;储能;㶲分析
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1.0330
中图分类号:TK 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4239 (2021) 05-1796-10

Performance of pumped thermal electricity storage system


based on reverse/forward Brayton cycle
ZHANG Han1, 2, WANG Liang1, 2, LIN Xipeng1, CHEN Haisheng1, 2, 3
(1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 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3Nanjing Institute of Future Energy System,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Nanjing 211135, Jiangsu, China)

Abstract: Pumped thermal electricity storage (PTES) systems are a novel type of physical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with low capital cost, high energy density, and no geographical
restriction. In this study, the transient behavior of PTES systems based on the Brayton cycle
was explored under cyclic stable state by coupling dynamics analysis method,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and finite-time thermodynamic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wo concepts of PTES
systems proposed by Isentropic Ltd. and Saipem S.A. company (hereafter, Is-PTES and Sa-
PTES system, respectively) was analyzed and compared,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working
fluid, system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volume of thermal energy storage reservoi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are discussed. Under standard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round-trip
efficiency of the Sa-PTES system is higher, whereas the Is-PTES system exhibits better

收稿日期:2021-07-12;修改稿日期:2021-07-22。 第一作者:张涵(1996—),女,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热泵储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B0905504),国家自然科学基 电技术,E-mail:zhanghan@iet.cn;通信作者:王亮,研究员,主要
金 (51976217), 中 国 科 学 院 国 际 合 作 局 国 际 伙 伴 计 划 (182211 研究方向为大规模储热储冷、压缩空气储能和热泵储电的基础研究及关
KYSB20170029),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2019ZD014)。 键技术研发等,E-mail:wangliang@iet.cn。
第5期 张 涵等:基于逆/正布雷顿循环的热泵储电系统性能 1797

output stability. The round-trip efficiency of the Is-PTES and Sa-PTES systems reaches
56.42% and 64.28%, respectivel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TES system using He is the
best, followed by that of the system using air, and that of the system using Ar is the worst.
Exergy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mpressors and expanders account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exergy loss in the Is-PTES system, which was converted into heat exchangers
and thermal energy storage reservoirs in the Sa-PTES system. When the allowable upper
limit temperature of the PTES system is low,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s-PTES system
become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Sa-PTES system. For the Sa-PTES system, better
performance can be obtained under high upper-temperature conditions, and it is affected
more by the volume of packed beds.
Key words: Brayton cycle; pumped thermal electricity storage; energy storage; exergy analysis

为了提高区域能源系统效率和安全性、实现常 Saipem型的PTES系统最早在2010年由Desrues
规电力系统削峰填谷,发展了储电技术,利用介质 等 提出,系统设计储电容量达到 606.6 MW·h,往
[11]

或者设备将电能储存,在需要的时候将所存储能量 返效率达到 66.7%。随后,Ni 等[12]使用指数矩阵解


转化为电能释放。目前已有的、较为成熟的储电技 对循环稳定状态的系统瞬态特性进行了分析。
术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电池储能、飞轮 Laughlin 等[9-10, 13] 提出了 Malta 类型的 PTES 系统 ,
储能、超导储能和超级电容器储能等,考虑到前期 来避免 Saipem 类型系统的高温储罐(hot reservoir,
建设成本、使用寿命、容量、储释电效率、环保和 HR)和低温储罐(cold reservoir,CR)的温度重叠。
运行费用等因素,只有压缩空气储能和抽水蓄能被 Howes 等[7]首次提出了一个 2 MW/16 MW·h 的 Isen-
认为更加适合 100 MW 级以上的大规模储能 。但 [1]
tropic类型的热泵储电系统,设计往返效率高达72%。
是这两种储电技术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受到 Isentropic 公 司 建 造 了 首 座 150 kW/600 kW·h 的
地理位置的限制。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受地理位置
PTES 示范系统,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14-15]。White
限制程度较小的大规模储电方式。储热技术可以获
等[16]对该类型的 PTES 系统进行了参数优化,储能
得较高的储能密度,尤其是填充床高温储热 ,其 [2]

密度可以达到 50 kW·h/m3,并探究了系统效率的
储㶲密度可以达到 100 kW·h/m ,因此储热技术具 3

主要影响因素和损失位置。为了维持工质质量守
有发展为大规模储电技术的潜质。
恒,McTigue 等[17]在 Isentropic 类型的 PTES 系统中
热泵储电技术(pumped thermal electricity storage,
加入了缓冲容器。王亮等[18]关注了储/释电过程中的
PTES)最早于 1924 年由德国学者 Marguerre[3]提出,
质量不平衡现象,提出了采用两元储热材料的自平
是一种基于动力循环和热能储存技术发展出来的电
衡系统,进行了循环稳定状态下 PTES 系统的瞬态
能储存技术。在储能时,消耗电能驱动逆向动力循
特性研究,并提出使用氦气作为流动工质[19]。王亮
环,将热量从低温储罐泵到高温储罐中,同时获得
相对于环境的高温热能和低温冷能储存起来;释能 等[20]提出了一种“温度补偿”蓄冷蓄热阵列化运行

时,将储存的高温热能和低温冷能通过热机循环转 新策略,大幅改善了系统不稳定问题。此外,为追
化成机械能,膨胀机驱动发电单元发电。基于跨临 求更高的系统效率,Isentropic 类型的 PTES 系统
界 CO2 朗肯循环[4-5]、水蒸气朗肯循环[6] 和布雷顿循 中的能量梯级利用[21]也受到了关注。
环[7-21],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热 为了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的基于布雷顿循环的
泵储电系统的概念。其中基于布雷顿循环的热泵储 PTES 系 统 的 特 点 和 各 自 的 优 缺 点 , 本 文 对
电系统效率高、能量密度高,最有发展前景。目前 Isentropic 型和 Saipem 型的 PTES 系统的性能进行
主要存在 3 类基于布雷顿循环的热泵储电系统,分 了分析和对比,探究了流动工质、系统温度上限、
别由 Isentropic Ltd ,Saipem S A 和 Malta
[7] [8] [9-10]
公 蓄冷蓄热器体积对系统储电效率、稳定性和储能密
司提出。 度等性能参数的影响。
1798 储 能 科 学 与 技 术 2021 年第 10 卷

1 系统描述与数学模型 机膨胀,膨胀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两种 PTES 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工作的压力和
1.1 系统描述
温度区间。图 2 为 Is-PTES 系统和 Sa-PTES 系统
基 于 布 雷 顿 循 环 的 PTES 系 统 中 , 对 于
储/释电过程的温熵图。Is-PTES 系统的特点是高压
Saipem 型和 Isentropic 型系统的性能探究较为深
比、低温度,其 HR 和 CR 初始温度均为常温;而
入,将这两种 PTES 系统分别简称为 Is-PTES 系统
Sa-PTES 系统的特点则是低压比、高温度,其 HR
和 Sa-PTES 系统。图 1(a)、(b)分别为这两种热泵
储电系统的示意图,其热力学过程类似。储电过程 储电过程初始温度为常温,而 CR 初始温度采用较
通过逆向布雷顿循环实现电-热/冷转换过程:电能 高温度,可以通过较低压比实现 HR 的高温储热。
驱动压缩机将常压气体压至高温、中/高压状态 , 两种 PTES 系统均通过缓冲罐(buffer vessel,BV)
高温的气体工质流入 HR,与其中的固体颗粒储热 来维持工质质量守恒,使用换热器 HX1 和 HX2 排
材料进行热交换,将热能存储到 HR 中,随后常 散不可逆损失。Sa-PTES 系统中增加一个电加热
温、中/高压的气体工质流入膨胀机膨胀至低温常 器,与风机、CR 形成闭合回路实现 CR 温度初始
压状态,低温低压的气体工质流入 CR,将冷能存 化,此外,在储电过程中实现压缩机入口温度
储起来。释电过程通过正向布雷顿循环实现热/冷- 稳定。
电转化过程:通过压缩机将低温常压的气体工质压
缩至常温、中/高压状态,随后气体工质流入 HR 吸
收高温热能,高温、中/高压的气体工质进入膨胀

HR—填充床蓄热器;CR—填充床蓄冷器;BV—缓冲罐;C—压缩机;
E—膨胀机;HX—换热器
图1 基于布雷顿循环的(a) Saipem 型、(b) Isentropic 型 图 2 Is-PTES 和 Sa-PTES 系统 (a) 储电过程;
热泵储电系统 (b) 释电过程的 T-s 图
Fig. 1 (a) Saipem type and (b) Isentropic type Fig. 2 T-s diagrams of Is-PTES system and Sa-PTES
pumped thermal electricity storage system based on system during (a) charging process and
Brayton cycle (b) discharging process
第5期 张 涵等:基于逆/正布雷顿循环的热泵储电系统性能 1799

1.2 数学模型 缩机转速。


使用一种动力学、非稳态传热学和有限时间热 ì ṅ c
ïc 1

( )
=
力学耦合的分析方法对 10 MW/4 h 的 PTES 系统进 ï m
+ ṅ c ( ṅ c - m )
2
ï p 1-
行瞬态行为分析,得到了储能部件的温度场、压力 ï ṅ c
ï
ï p - 2mṅ c
场 , 做 功 部 件 的 压 比 以 及 连 续 储/释 电 过 程 中 的 ïc

( )
ï 2 =
+ ṅ c ( ṅ c - m )
ï m 2
系统节点温度、压力等参数,探究了系统的储电 í p 1- (6)
̇n c
效率、稳定性等。各部件的热力学分析方法如图 3 ï
ï
ï -( pmṅ c - m2 ṅ 3c )
所示。 ïc 3

( )
=
ï
ï + ṅ c ( ṅ c - m )
m 2
ï p 1-
ï ṅ c
ï
îc 4 = 0.3
1.2.2 膨胀机
非设计工况的膨胀机出口温度 Tt,out 可以通过下
式计算
é
( ù
)
γ-1

T t,out = êê1 - η t 1 - β t γ úú T t,in (7)


ë û
膨胀机变工况效率 ηt 可由下式获得[22]

ë
2 ṅ t
η t = η t,0 éê1 - t ( 1 - ṅ t ) ùú
û Ġ t
2-
ṅ t
Ġ t( ) (8)

其中 t=0.3,实际质量流量 Gt 和设计质量流量
Gt,0 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图 3 动力学、非稳态传热学和有限时间热力学耦合分析方法 Gt nt T t,0,in β 2t - 1
= 1.4 - 0.4 (9)
Fig. 3 Coupling analysis method of dynamics, G t,0 n t,0 T t,in β 2t,0 - 1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and finite-time
文献[24]给出了转动喷嘴叶片倾斜角∆β(−30°<
thermodynamics
∆β<50°)与质量流量的关系
1.2.1 压缩机 Gˉ t 3
( Δβ - 25 )
2
= 1.19 -
Gˉ t,map
(10)
压缩机实际出口温度 Tc,out 可以由式(1)得到,其 10000

中 ηc 为压缩过程的等熵效率;Tc,in 为压缩机入口温 式中,下标 t,map 表示∆β 为 0 时的参数值,如


度;β 为压比;下标 c 表示压缩机。 公式(7)~(9)所示。

( ) 采用转动喷嘴叶片调节的膨胀机效率表示为
γ-1

β γ
-1
( )
c
T c,out = + 1 T c,in (1) 0.9
ηc η t = η t,map 1 - Δβ 2 (11)
10000
非设计工况的压比 βc 和压缩机效率 ηc 可以由 1.2.3 蓄冷蓄热器
式(2)、式(3)获得[22-23] 系统选用填充床蓄冷蓄热器。采用一维两相非
(
β c = β c,0 c 1 ṅ cĠ 2c + c 2 ṅ cĠ c + c 3 ṅ c ) (2) 稳态模型,忽略固体颗粒内部温度梯度,气固两相

η c = η c,0 éê1 - c 4 ( 1 - n c )
ë
2

û Ġ c ( )
ùú ṅ c 2 - ṅ c
Ġ c
(3)
的轴向导热和径向温度梯度。
对于气相[25]
式中,下标 0 表示设计工况的值。 ∂ρ g ∂ṁ
φ + =0 (12)
∂t ∂x
其中,
∂T g ṁ ∂T g
Ġ = Gˉ Gˉ 0,
Gˉ = G T in p in (T - Tg)
h v,eff
+ = (13)
∂t ρ g φ ∂x
(4)
ρ g c p,g φ s
ṅ = nˉ nˉ 0,
nˉ = n T in (5) 式中,ṁ为填充床单位截面质量流量,kg/(m2·s);
式中,G 为气体工质质量流量,kg/s;n 为压 φ 为填充床空隙率[26],与填充床直径 D 和固体储热
1800 储 能 科 学 与 技 术 2021 年第 10 卷

材料粒径 dp 有关 率最小值。σ 越小表示释电稳定性越强。

( )
2
dp dp
φ = 0.375 + 0.17
D
+ 0.39
D
(14) 2 结果与讨论
对于固相
2.1 标准工况
∂T
( 1 - φ ) ρ s c s s = h v,eff ( T g - T s ) + 首先对标准工况下 10 MW/4 h 的 Is-PTES 和 Sa-
∂t
∂2T s PTES 系统在循环稳定条件下的非稳态特性进行了
k s,eff + h v,loss ( T env - T s ) (15)
∂x 2 探究。储/释循环始末的填充床进/出口温度的相对误
该瞬态方程的准确性已经得到验证 。 [19]
差均小于 10-5 时视作循环稳定。表 1 为使用氦气工质
其中等效热导率 ks,eff 通过式(16)求解 的两种系统标准工况下的部分设计参数。Is-PTES

( )
-1 3
k s - k s,eff k s,eff 系统 HR 和 CR 初始温度均为常温(298.15 K),系统
=φ (16)
ks - kg kg 最高温度为 799.03 K;而 Sa-PTES 系统 HR 和 CR
Bi 为固体储热颗粒内部导热热阻与界面上的换 初始温度分别为 298.15 K 和 655.47 K,系统最高温
热热阻之比,当 0.1<Bi≤100,面换热系数表示为 度高达 1268.15 K。储罐的最小体积 Vmin 根据能量守
h p,eff =
1
(17) 恒定律确定: G g cˉ p,g tΔT g = ( 1 - φ )ρˉ s cˉ p,sV min ΔT s。其
1 d
+
h p 10k s,eff 中 t 为储电时间,Gg(kg/s)为储电过程气体工质的质
量流量。在确定气体工质和固体储热材料之后 ,
hv 为体换热系数
Vmin 和 Gg 呈正比。由于 Is-PTES 系统工作温度区间
6 (1 - φ)
h v,eff = h p,eff (18) 较小,因此满足 10 MW 装机所需的流体流量更大,
dp
经过简化得到散热项的总换热系数 [27] 并需要更大体积的储罐。由于填充床中斜温层的
1 存在,一般将填充床体积设计为 2Vmin,高径比取

( )
h p,loss = (19)
D 2t ins 为 1.5[19]。
ln 1 +
2k ins D
表 1 使用氦气工质的 10 MW/4 h Is-PTES 和 Sa-PTES
4
h v,loss = h p,loss (20) 系统标准工况设计参数
D
Table 1 Some design parameters of 10 MW/4 h
式 中 , tins 和 kins 分 别 为 保 温 材 料 的 厚 度 和 热
Is-PTES and Sa-PTES system using helium working
导率。
fluid under standard operating conditions
1.2.4 系统技术参数
参数 Is-PTES 系统 Sa-PTES 系统
系统储电效率 χ 为总释电量 Eoutput 与总耗电量 最高温度/K 799.03 1268.15[11]
Einput 的比值 最低温度/K 136.64 175.55

∫ ∫
t dis t dis
高温填充床初始温度/K 298.15[17] 298.15[11]
E output W t dt - W c dt

∫ ∫ ∫
χ= = 0 0
(21) 低温填充床初始温度/K 298.15[17] 655.47
E input t chr t chr t chr
W c dt - W t dt + W heater dt 低温填充床压力/MPa 0.105[17] 0.105[11]
0 0 0
储电压比 10 4.6
式中,Wc、Wt 和 Wheater 分别为压缩机、膨胀机
释电压比 7.70 6.58
和电加热器的瞬时功率。 氦气流量/(kg·s−1) 9.00 4.88
能量密度 ρE(单位为 kW·h/m3)表示为 高温填充床体积/m3 503 202

ρ E = E output (V HR + V CR ) (22) 低温填充床体积/m 3


1006 342
压缩机/膨胀机等熵效率 0.9[11] 0.9[11]
式中,VHR 和 VCR 为高温填充床和低温填充床的
体积。 基于循环稳定条件,开展了 PTES 系统性能分
定义释电功率波动 σ 作为判断释电过程输出稳 析。如图 4 所示,为标准工况下使用氦气工质的
定性的标准 10 MW/4 h 的 Is-PTES 和 Sa-PTES 系统的瞬态功
σ = ( W max - W min ) W max (23) 率。储/释电过程 Sa-PTES 系统的压缩机耗功,膨
式中,Wmax 为输出功率最大值;Wmin 为输出功 胀机功率和轴功均分别小于 Is-PTES 系统。储电过
第5期 张 涵等:基于逆/正布雷顿循环的热泵储电系统性能 1801

图4 标准工况下的使用氦气工质的 PTES 系统
储/释过程瞬时功率
Fig. 4 Transient powers of PTES systems using
helium working fluid during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process under standard operating conditions

程中,Is-PTES 系统瞬态轴功几乎没有变化,而
Sa-PTES 系统中电加热器耗功的波动导致了储电
轴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电加热器在储电过
程中仅用于维持储电过程压缩机入口温度稳定,耗
图 5 标准工况储/释电结束时刻 PTES 系统
电量较少。 (a) HR 和(b) CR 轴向温度分布
图 5(a)、(b)为使用氦气工质的 PTES 系统在标 Fig. 5 Axi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of (a) HR and
(b) CR of PTES systems after charged and discharged
准工况下储/释电结束时刻 HR 和 CR 的轴向温度分
under standard operating conditions
布。在上一次储/释电循环中,Sa-PTES 系统 HR
出口温度随释电过程进行逐渐降低,因此膨胀机出 比。采用氦气和氩气的 Is-PTES 和 Sa-PTES 系统
口温度随之逐渐降低,在释电后期,膨胀机出口温 标准工况储电压比分别取为 10[17] 和 4.6[11],最高温
度将低于 CR 初始温度,导致在释电结束时,CR 度分别为 799.03 K 和 1268.15 K。为了客观比较空
顶端固体储热材料温度略低于 CR 初始温度,如 气作为流动工质的系统性能,将两种系统的最高温
图 5(b)所示。储电过程中,冷能不断在 CR 中积累, 度分别设为定值。由于空气绝热指数较小,因此需
在储电后期会出现少量冷能溢出的情况。综合以上 要更大的压比。表 2 详细列出了使用不同气体工质
因素,在储电过程中,CR 出口温度先上升后下降, 的 PTES 系统的具体工质流量和储/释电压比。
电加热器耗功先降低后升高,Sa-PTES 系统储电 图 6 为标准工况下使用不同工质的 PTES 系统
耗功从而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释电过程 储/释过程的非稳态轴功。储电过程中,采用空气
中,两种系统的瞬态轴功均在释电过程后期出现下 表 2 采用空气、氦气和氩气工质的 10 MW/4 h PTES 系统
降趋势。但是,Is-PTES 系统的输出稳定性更强。 标准工况的工质流量和压比
观察图 5 可以发现,Sa-PTES 系统 HR 和 CR 的高/ Table 2 Mass flows of working fluids and pressure
低温区占比更小,斜温层占比更大。此外,该系统 ratios of 10 MW/4 h PTES systems using air, helium
and argon under standard operating conditions
填充床体积较小。因此,Sa-PTES 系统释电过程
Is-PTES 系统 Sa-PTES 系统
压缩机与膨胀机入口温度变化较大,释电功率波动 参数
空气 氦气 氩气 空气 氦气 氩气
较大。 −1
气体流量/(kg·s ) 42.14 9.00 89.36 21.01 4.88 48.60
探究了流动工质种类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对使 储电压比 25.12 10[17] 10 8.47 4.6[11] 4.6

用空气、氦气和氩气的 PTES 系统进行了分析和对 释电压比 17.41 7.70 7.70 13.98 6.58 6.58
1802 储 能 科 学 与 技 术 2021 年第 10 卷

工质时,两种 PTES 系统的瞬态轴功均最低,这是 系统中高/低温填充床的瞬时压力损失。使用不同


由于气体自身的物性参数导致的。而在释电过 流动工质时,填充床中压力损失随时间变化趋势相
程中,采用氦气工质,可以获得最高的输出功率。 同,数值不同;其中,使用氩气压损远远高于使用
空气和氦气工质,使用空气工质的压损略高于使用
图 7 所示是标准工况下使用不同气体工质的 PTES
氦气。
使用氩气作为流动工质的 10 MW 系统性能最
差,其储电功率最高,释电输出功率最低且输出稳
定性差。由于氩气比热容最小,需要更大的流量,
导致了填充床中压损较大,如图 7 所示。与此相
反,氦气作为流动工质在释电过程中拥有较为明显
的优势,较小的流量使得回路中压力损失较小,压
缩机和膨胀机的不可逆损失较小,因此可以获得最
高的释电功率和较强输出稳定性。
2.2 㶲损失
图6 标准工况下使用不同流动工质的 PTES 系统的非稳态
储/释电轴功 对标准工况下运行的 PTES 系统进行了㶲分
Fig. 6 Transient shaft works of PTES systems using 析,得到了使用不同流动工质的两种 PTES 系统各
different working fluids during charging and 部件的㶲损失,如图 8 所示。使用空气、氩气和氦
discharging process under standard operating
conditions 气作为流动工质,Is-PTES 系统的储电效率分别为
55.65%、47.63% 和 56.42%,Sa-PTES 系统的储
电效率分别为 63.70%、48.61% 和 64.28%。从储
电效率角度来说,Sa-PTES 系统性能优于 Is-PTES
系统。使用氩气作为流动工质的两种 PTES 系统储
电效率均最高,空气工质其次,氦气工质最低。由
于 Is-PTES 系统的特点是高压比,压缩机和膨胀机
的不可逆损失较大,其㶲损失主要集中在压缩机和
膨胀机位置,尤其是膨胀机;而 Sa-PTES 系统的
特点是高温度、低压比,其压缩机、膨胀机不可逆

图7 标准工况储/释过程 Is-PTES 和 Sa-PTES 系统


(a) HR 和(b) CR 中气体压力损失
Fig. 7 Pressure losses of (a) HR and (b) CR of 图 8 标准工况下 Is-PTES 和 Sa-PTES 系统的㶲损失
Is-PTES and Sa-PTES system during charging and Fig. 8 Exergetic losses of Is-PTES and Sa-PTES
discharging under standard operating conditions system under standard operating conditions
第5期 张 涵等:基于逆/正布雷顿循环的热泵储电系统性能 1803

损失相对较小,㶲损失主要集中在蓄冷蓄热器和换
热器位置,该系统存在额外的电加热器㶲损,但占
比较小。
2.3 系统最高温度对性能的影响
标准工况的 Is-PTES 系统和 Sa-PTES 系统的
压力、温度参数分别是根据参考文献[11, 17] 设定,两
种系统的最高温度和压比是不同的,因此系统中可
用能的品位不同。为了更客观地比较两种系统,将
两 种 系 统 的 温 度 上 限 为 相 同 的 值 , 分 别 为 800、
1000 和 1200 K,并探究了此时使用不同气体工质
的系统性能。表 3 为采用不同流动工质的两种
PTES 系统达到设定的最高温度时对应的储电压
比。Is-PTES 系统的储电压比随着最高温度升高而 图 9 系统最高温度对储电效率和能量密度的影响
Fig. 9 Effects of system highest temperature on
增大;而 Sa-PTES 系统储电压比为定值,此时 CR
round-trip efficiency and energy density
初始温度随系统最高温度提高而提高。在填充床中
存在气-固换热,高温填充床储热温度略低于系统 使用氦气和氩气作为流动工质,压比需要达到
最高温度。 26.73;而使用空气流动工质,压比需要达到 99.51
表3 采用不同气体工质的 Is-PTES 与 Sa-PTES 系统达到 才能满足温度要求,此时高温填充床需要同时承受
最高温度设定值的储电压比 约 100 个 大 气 压 的 高 压 和 1200 K 的 高 温 。 虽 然
Table 3 Pressure ratios during charging when 理论上最高温度相同时,Is-PTES 系统性能优于
Is-PTES and Sa-PTES systems using different working Sa-PTES 系统,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如此高的压
fluids reach design maximum system temperatures 比需要采用多级压缩、多级膨胀和高温高压的填充
Is-PTES 系统 Sa-PTES 系统
最高温度/K 床,设计、控制难度大,运行安全性差,投资成本
空气 氩气 氦气 空气 氩气 氦气
巨大。
800 25.22 10.03 10.03 8.47 4.6 4.6
1000 53.56 17.17 17.17 8.47 4.6 4.6 PTES 系统性能随系统最高温度升高而提高,当
1200 99.51 26.73 26.73 8.47 4.6 4.6 系统最高温度从800 K提升到1200 K,使用氦气工质
的Sa-PTES系统储电效率从53.66%提高到63.39%,
如图 9 所示为系统最高温度对储电效率和能量 能 量 密 度 从 20.68 kW·h/m3 提 高 到 55.53 kW·h/m3;
密 度 的 影 响 。 可 以 发 现 , 最 高 温 度 为 800 K 和 使用 氦 气 的 Is-PTES 系 统 储 电 效 率 从 56.46% 提
1000 K 时,Is-PTES 系统的储电效率均较高;最高 升到 63.26%,能量密度从 23.85 kW·h/m3 提升到
温度为 1200 K 时,使用空气和氦气作为流动工质 57.68 kW·h/m3。
的两种系统的储电效率几乎持平。当系统最高温度 2.4 HR 和 CR 体积的影响
提高,满足 10 MW 装机所需的气体工质质量流量 使用较大体积的填充床,可以获得更为稳定的
减小,从而所需蓄冷蓄热体积减小,储能密度随之 气体输出温度和输出电功率,但是大体积的储罐必
提高。此外,当两种 PTES 系统的最高温度相同, 将降低系统能量密度,并使投资成本增大。2.1~
由于 Is-PTES 系统压比较大,释电过程中膨胀机输 2.3 小节的分析过程均在蓄冷蓄热器体积取为 2Vmin
出功率与压缩机消耗功率的差值较大,因此 10 MW 的基础上进行。使用氦气和空气均可以获得较好的
级的该系统所需工质质量流量和蓄冷蓄热体积较 系统性能,因此本节探究了蓄冷蓄热器体积对使用
小,且由于其输出稳定性较高,总释电量较高,因 氦气和空气流动工质的系统性能的影响程度。如
此 Is-PTES 系统的储能密度高于 Sa-PTES 系统。 图 10 所示,为蓄冷蓄热器体积变化对 PTES 系统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Is-PTES 系统的高温是 储电效率、释电功率波动和能量密度的影响,其中
由高压比获得的。以系统最高温度为 1200 K 为例, V*=V/Vmin,是运行工况填充床体积与最小体积的
1804 储 能 科 学 与 技 术 2021 年第 10 卷

电效率从 52.71% 增大到 57.92%。如图 10(b)所示,


对于 Sa-PTES 系统,当 V*小于 2.3,使用空气流动
工质的输出稳定性较使用氦气强,这主要受膨胀机
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由于空气工质自身热物性,可
以获得更稳定的高温填充床出口温度,因此膨胀机
输出功率波动较小,系统稳定性较高。Sa-PTES 系
统的储电效率和释电稳定性受填充床体积变化的影
响更大。当蓄冷蓄热器体积大于标准工况取值时,
Sa-PTES 系统储电效率提高和释电稳定性增强的趋
势依旧明显,因此对于该系统而言,可以考虑适当
增大蓄冷蓄热器的体积,来获得更优的性能。
如图 10(c)所示,是蓄冷蓄热器体积增大对能
量密度的影响,Sa-PTES 系统相比于 Is-PTES 系统
具有压倒性的优势,采用氦气工质可以获得更高的
能量密度。填充床体积增大,PTES 系统能量密度
均呈下降趋势。随着 V*从 1.5 增大到 3,当使用氦
气工质,Sa-PTES 系统能量密度从 77.06 kW·h/m3
降低到 43.62 kW·h/m3,Is-PTES 系统能量密度从
30.47 kW·h/m3 降低到 16.23 kW·h/m3;使用空气工
质,Sa-PTES 系统能量密度从 74.84 kW·h/m3 降低
到 42.57 kW·h/m3, Is-PTES 系 统 能 量 密 度 从
28.90 kW·h/m3 降 低 到 15.85 kW·h/m3。 Sa-PTES
系统能量密度受填充床体积影响较大,尽管其储电
效率随着填充床体积增大而大幅升高,但是为了保
证较高的能量密度,不宜将该类型系统的填充床体
积设置的过大。

3 结 论
本 文 分 析 并 对 比 了 基 于 逆/正 布 雷 顿 循 环 的
Is-PTES 和 Sa-PTES 系统的性能,并讨论了流动
工质、系统最高温度和蓄冷蓄热器体积对系统储电
图 10 HR 和 CR 体积变化对于两种系统的影响
(V*=V/Vmin) 效率、输出稳定性、储能密度等技术指标的影响。
Fig. 10 Effects of volume of thermal energy storage 得出以下结论。
reservoirs on (a) round-trip efficiency, (b) delivery
(1) Is-PTES 和 Sa-PTES 系统标准工况的储
variation range and (c) energy density of two type
PTES systems (V* = V/Vmin) 电效率分别可以达到 56.42% 和 64.28%,使用氦气
工质的系统性能最优,空气工质次之,氩气工质最
比值。 差。Sa-PTES 系统储电效率更高,Is-PTES 系统输
如图 10(a)所示,随着 V*从 1.5 增大到 3,当使 出稳定性较高。
用氦气工质,Sa-PTES 系统储电效率从 57.33% 增 (2)Is-PTES 系统㶲损失最大位置为压缩机和
大到 68.90%,Is-PTES 系统储电效率从 54.21% 增 膨胀机,而 Sa-PTES 系统㶲损失最大位置是换热器
大到 57.78%;当使用空气工质,Sa-PTES 系统储 和蓄冷蓄热器。当系统允许的最高工作温度较低时,
电效率从 57.50% 增大到 68.87%,Is-PTES 系统储 Is-PTES 系统性能优于 Sa-PTES 系统;Sa-PTES 系
第5期 张 涵等:基于逆/正布雷顿循环的热泵储电系统性能 1805

统在高温度上限条件下可获得较优性能。 storage[EB/OL], https://www.ncl.ac.uk/press/articles/archive/2017/


11/Isentropic.
(3) 当填充床体积为 1.5~3 倍最小体积时 ,
[15] THE ENGINEER. Newcastle University connects first grid-scale
Sa-PTES 系统储电效率和能量密度分别最高可以 pumped heat energy storage system[EB/OL]. https://www.
达到 68.90% 和 77.06 kW·h/m3,Is-PTES 系统可达 theengineer.co.uk/grid-scale-pumped-heat-energy-storage/.
57.92% 和 30.47 kW·h/m3。Sa-PTES 系统受填充 [16] WHITE A, PARKS G, MARKIDES C N.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pumped thermal electricity storage[J]. Applied Thermal
床体积影响程度更大。
Engineering, 2013, 53(2): 291-298.

参考文献 [17] MCTIGUE J D, WHITE A J, MARKIDES C N. Parametric studies


and optimisation of pumped thermal electricity storage[J]. Applied
[1] CHEN H S, CONG T N, YANG W, et al. Progress in electrical Energy, 2015, 137: 800-811.
energy storage system: A critical review[J]. Progress in Natural [18] WANG L, LIN X P, CHAI L, et al. Unbalanced mass flow rate of
Science-Materials International, 2009, 19(3): 291-312. packed bed thermal energy storag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2] GUO H, XU Y J, GUO C, et al.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Joule-Brayton based pumped thermal electricity storage[J].
packed bed thermal energy storage system[J]. Journal of 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19, 185: 593-602.
Science, 2020, 29(2): 445-456. [19] WANG L, LIN X P, CHAI L, et al. Cyclic transient behavior of the
[3] MARGUERRE F. Ueber ein neues verfahren zur aufspeicherung Joule-Brayton based pumped heat electricity storage: Modeling
elektrischer energie[J]. Mitteilungen der Vereinigung der and analysis[J].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Elektrizitätswerke, 1924, 354(55): 27-35. 2019, 111: 523-534.
[4] MORANDIN M, MARECHAL F, MERCANGOZ M, et al. [20] WANG L, LIN X P, ZHANG H, et al. Brayton-cycle-based pumped
Conceptual design of a thermo-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heat electricity storage with innovative operation mode of thermal
based on heat integration of thermodynamic cycles-Part A: energy storage array[J]. Applied Energy, 2021, 291: doi: 10.1016/
Methodology and base case[J]. Energy, 2012, 45(1): 375-385. j.apenergy. 2021.116821.
[5] MERCANGÖZ M, HEMRLE J, KAUFMANN L, et al. [21] ZHANG H, WANG L, LIN X P, et al.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Electrothermal energy storage with transcritical CO2 cycles[J]. and power generation performance of pumped thermal electricity
Energy, 2012, 45(1): 407-415. storage system based on Brayton cycle[J]. Applied Energy, 2020,
[6] STEINMANN W D. The CHEST (compressed heat energy 278: doi: 10.1016/j.apenergy. 2020.115607.
storage) concept for facility scale thermo mechanical energy [22] ZHANG N, CAI R X. Analytical solutions and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storage[J]. Energy, 2014, 69: 543-552. of part-load performances of single shaft gas turbine and its
[7] HOWES J.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f a pumped heat electricity cogeneration[J].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02, 43(9):
storage device[J]. Proceeding of the IEEE, 2011, 100(2): 493-503. 1323-1337.
[8] RUER J. Installation and methods for storing and methods for [23] WANG W, CAI R X, ZHANG N.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
storing and restoring electrical energy using a piston-type gas shaft microturbine set at variable speed operation and its
compression and expansion unit: US8443605[P]. [2013-05-21]. optimization[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04, 24(13): 1851-
[9] LAUGHLIN R B, LAROCHELLE P, CIZEK N. Systems and 1863.
methods for energy storage and retrieval: USWO/2014/052927[P]. [24] GUO H, XU Y J, ZHANG Y, et al. Off-design performance and
[2014-04-03]. operation strategy of expansion process in compressed air
[10] LAUGHLIN R B. Adiabatic salt energy storage: US9932830[P]. energy syste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
[2018-04-03]. 2018, 43(1): 475-490.
[11] DESRUES T, RUER J, MARTY P, et al. A thermal energy storage [25] ZANGANEH G, PEDRETTI A, ZAVATTONI S, et al. Packed-bed
process for large scale electric applications[J]. Applied Thermal thermal storage for concentrated solar power-pilot-scale
Engineering, 2010, 30(5): 425-432. demonstration and industrial-scale design[J]. Solar Energy, 2012,
[12] NI F, CARAM H S. Analysis of pumped heat electricity storage 86(10): 3084-3098.
process using exponential matrix solutions[J]. Applied Thermal [26] SCIACOVELLI A, LI Y L, CHEN H S, et al. Dynamic simulation of
Engineering, 2015, 84: 34-44. adiabatic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A-CAES) plant with
[13] LAUGHLIN R B. Pumped thermal grid storage with heat integrated thermal storage-link between components performance
exchange[J]. Journal of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and plant performance[J]. Applied Energy, 2017, 185: 16-28.
2017, 9(4): doi: 10.1063/1.4994054. [27] MCTIGUE J.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rmal energy storage[D].
[14] Newcastle University. Hot rock solution to grid-scale energy UK: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