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pdf or txt
Download as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9

基礎電路 Basic Circuits

第一部份 安培計、伏特計及歐姆計的基本構造
一、目的:
研究安培計、伏特計及歐姆計的基本構造,並利用它們來量測電路中的電
流、電壓以及電阻。

二、原理:
一 般 電 壓 計 或 檢 流 計 的 基 本 構 造 , 皆 是 用 達 松 發 檢 流 計 (d’Arsonval
galvanometer),其內部包括:一個在永久磁鐵所產生的磁場中固定轉動的細導
線線圈,及一個用來阻止線圈繼續轉動的彈簧(如圖一所示)。
當線圈內通電流時,磁場便對線圈產生一力矩,而使得線圈上的指針轉動
一偏角,此偏角的大小正比於電流的大小,因此此裝置即可測量電流。
當指針的偏轉正比於線圈通過的電流,且此裝置又遵守歐姆定律時,即電
流正比於線圈兩端端點的電位差,則此偏角也正比於電位差,因此此裝置亦可
測量電位差。

指針
均勻 彈簧 線圈
磁場

永久磁鐵

支架
軟鐵心

圖一、達松發檢流計示意圖。

若檢流計線圈的內電阻值為 Rc=1.2 k,通過 50 微安培(A)的電流會產生


滿刻度的偏轉,此時檢流計的最大電流即為 50 A。

(一)安培計:
量測電路中的電流時,必須將檢流計以串聯的方式與電路作連結,使電流
全部流過檢流計,以得其電流。檢流計所能量測的最大電流值為 50 μA。若要
量測更大之電流,可以將一個低電阻 Rp 以並聯的方式連接於電路中,(如圖二

-1-
所示),再經由歐姆定律可得:

Vab = I c Rc = I p R p
I = Ic + I p

故待測電流 I 為:
Rc
I = I c (1 + ) (1)
Rp

其中,Rc=1.2 k為檢流計的內電阻值,Ic 為通過檢流計的電流(最大電流值為


50 μA),Rp 為所選取之並聯低電阻值(RpRc),故此一電路可量測遠大於檢流
計滿刻度 50 μA 的電流。

Rc
線圈
Ic Rp
+ -
I a Ip b I

圖二、安培計內部電路圖。

(二)伏特計:
量測電路中兩端點 a、b 的電位差時,必須將伏特計與電路中待測兩端點
並聯,即可得其兩端點的電位差 Vab (如圖三所示)。若要量測較高的電位差,
則需將一個高電阻 Rs 以串聯的方式接於電路中,以增加量測範圍。(假設檢流
計的最大量測範圍為 50 μA)。

Vab = I c ( Rc + Rs ) (2)

Rc
Ic 線圈

Rs
Va Vb
+ -
a b
圖三、伏特計內部電路圖。
(三)歐姆計:
使用歐姆計測量電阻,雖然這不是一個精準的方式,但卻是一個簡便檢測
電阻的方法。歐姆計是由檢流計、電阻以及電源(乾電池)串聯而成(如圖四所示)。
待測電阻 R 則接在 x、y 兩端點,如圖四所示。

 0
Ro
I x Rc
R Ic

y

圖四、歐姆計內部電路圖。

選擇串聯電阻 R0 的原則是使檢流計指針在 x、y 兩點間短路( R = 0)時,檢


流計之指針為滿刻度的偏轉(即為 50 μA);若 x、y 兩點間斷路( R = )時,則
指針不偏轉;而 R 介於 0 到之間時,我們在 x、y 兩點之間做任意電阻組成
時,指針會偏轉至一個角度,即為所量測的電流 I 經過歐姆定律計算出 R 值。

I c (= 50A) = (3)
Rc + R0

又因為
 ( Rc + R0 ) I c
I= =
Rc + R 0 + R Rc + R0 + R


 ( Rc + R0 )( I c − I )
R= − Rc − R0 = (4)
I I
其中,Rc =1.2 k;R0 為所選取之串聯電阻值;Ic =50 μA;I 為串聯待測電阻 R
後通過檢流計之電流。
第二部份 克希荷夫定律
一、 目的:
了解克希荷夫定律在電路上的應用。

二、 原理:
(一) 克希荷夫電流定律 (Kirchhoff's current law, also called Kirchhoff's junction
rule):
克希荷夫電流定律由德國物理學家 Kirchhoff Gustav 於 1847 年提出,其敘
述如下:
電路上之任何電流分支點(如圖五),流入任一分支點之電流和必等於流出
分支點之電流和,也就是說任一分支點之總電流和為零,即
n

I
i =1
n =0 (5)

這個定律也就是【電荷守恆】定律。

圖五、克希荷夫電流定律示意圖。

(二) 克希荷夫電壓定律 (Kirchhoff's Voltage Law, also called Kirchhoff's loop


rule):
克希荷夫電壓定律由德國物理學家 Kirchhoff Gustav 於 1847 年提出,其敘
述如下:
任何穩定電路之任意封閉迴路(如圖六),其中經過所有元件之電壓升與電
壓降之代數和必為零,即
m

V
m =1
m =0 (6)

這個定律也就是【能量守恆】定律。克希荷夫電壓定律另一個敘述:對於
任意封閉迴路電壓升之代數和等於電壓降之代數和,即

V 升 = V降 (7)
Loop

圖六、克希荷夫電壓定律示意圖。

(三) 歐姆定律 ( V = IR ):
電阻電路中,順著電流流向,通過電阻後電路會降壓。若此電壓降為 V 伏
特,則 V 為電流值 I 與電阻值 R 的乘積(即 V = IR )。反之,若為逆流,通過
電阻則會升壓,其升壓值 V 亦為電流值 I 與電阻值 R 的乘積。

(四) 串聯電阻電路之分壓原則:
作用於串聯電路(如圖七)的電壓將會依照個別電阻的大小成比例地在電
阻上產生電壓降,由克希荷夫電壓定律得知,橫跨於電阻的總電壓降必等於作
用的電壓源。串聯電路中,電流大小為
V
I= = I1 = I 2 = I 3 =  = I n (8)
R
其中, V 為總電壓; R 為總電阻; I n 為電流流經第 n 個電阻之電流值。
而總電阻 R = R1 + R2 + R3 +  + Rn ,再利用歐姆定律,橫跨串聯電路中任何電
阻的電壓降為
Vn = I n Rn = IRn

將(4)式代入上式,則
Rn
Vn = V (9)
R

圖七、串聯電路示意圖。
(五) 並聯電阻電路之分流原則:
在並聯電路(如圖八)中每一個封閉迴路應用克希荷夫電壓定律,可得到電
路中橫跨於所有並聯電阻元件的電壓均相同,即
VR1 = VR2 = VR3 =  = VRn = V

圖八、並聯電路示意圖。

再根據克希荷夫電流定律,可得
I = I1 + I 2 + I 3 +  + I n

V V V V V
 = + + ++
R R1 R2 R3 Rn

簡化上式,可得並聯電路總電阻的通式
1 1 1 1
= + + ... + (10)
R R1 R2 Rn

(六) 惠斯登電橋 (Wheatstone bridge):


量測電阻除了使用三用電表外,也可以利用惠斯登電橋測量電阻值大小。
它的特別之處是在於可精確、精細量測,幾乎可省略人為誤差。惠斯登電橋是
一種電路接線的形式,如圖九所示。
惠斯登電橋是由一個檢流計 G,及四個電阻 R1 ~ R4 所組成,而此電路結構
之所以稱為"電橋",乃是由於檢流計 G 兩端連接 A、B 兩點,就好像有座橋
般,而在這座橋上,我們則觀察 A、B 兩點電位的情形。當 A、B 兩點的電位
相等,則檢流計兩端將無電位差,那麼就沒有電流通過檢流計,故檢流計讀數
為零。假設,此時通過 R1 和 R2 的電流為 I1 ,通過 R3 和 R4 的電流為 I 2 ,當 A、B
兩點的電位相同時,則

I1R1 = I 2 R3 (11)

I1R2 = I 2 R4 (12)
將(7)式除以(8)式,得到:
R1 R3 R4
= 或者 R2 = R1 (13)
R2 R4 R3

假如 R2 是未知電阻,而已知之電阻 R1、R3 和 R4,使得檢流計兩端無電位差,


那麼便可藉由(9)式推算出 R2 值。

圖九、惠斯登電橋示意圖。

三、儀器:
檢流計、電源供應器、三用電表、電阻數個、麵包板、直流電源供應器、
橋接插頭。

注意事項:
1. 電阻在接上線路前,應先由色環讀出電阻的大小(參照附錄 A),並用三用電
表量其電阻值,以避免因接錯電阻而使檢流計燒壞。
2. 三用電表除了量測電阻外,平時不可將檔位放在“歐姆檔”。

四、步驟:
(一) 安培計用於並聯電路:
1. 將檢流計設計成最大可量測的電流範圍為 50 mA 的安培計,利用(1)式,計
算出 Rp 的大小,然後找出接近 Rp 大小的電阻,電路接法如圖二自製安培
計。
2. 自製安培計串聯於電路中如圖十所示。
I V
直流電源供應器

R1

R2
mA
自製安培計
圖十、安培計用於電路示意圖。

3. 打開直流電源供應器開關,調整適當輸出電壓,以避免自製安培計爆表,接
著讀取自製安培計於各電阻節點的分電流值 I,並記錄之。注意:各分流電
流值或總電流值不可超過 50 mA。
4. 以三用電表代替上述的自製安培計,依序量測各電阻節點的電壓及電流值
並記錄之;比較兩者的結果。
5. 最後量測整個電流迴路電流值,並與理論計算值比較。
6. 改變電阻數目,重複步驟 3~5。

(二) 伏特計用於串聯電路::
1. 將檢流計設計成最大可量測的電壓範圍為 10 V 的伏特計,利用(2)式,計算
出 Rs 的大小,然後找出接近 Rs 大小的電阻,電路接法如圖三自製伏特計。
2. 將自製伏特計並聯於電路中如圖十一所示。
3. 打開直流電源供應器開關,調整適當輸出電壓,以避免自製伏特計爆表,接
著讀取自製伏特計於各電阻節點的分電壓值 V,並記錄之。注意:各分電壓
值或總電壓值不可超過 10 V。
4. 以三用電表代替上述的自製伏特計,依序量測各電阻節點的電壓及電流值
並記錄之;比較兩者的結果。
5. 最後量測整個電流迴路電流值,並與理論計算值比較。
6. 改變電阻數目,重複步驟 3~5。
I V
直流電源供應器

R1 R2

V
自製伏特計
圖十一、伏特計用於電路示意圖。

(三) 電阻計用於惠斯登電橋:
1. 將直流電源供應器之電壓 輸出設定約 2 V,利用(3)式,計算出 R0,然後
找出接近 R0 大小的電阻,電路接法如圖四自製歐姆計。
2. 任意取三個已知電阻與未知可變電組器串接為惠斯登電橋迴路,並串接直
流電源供應器,如圖九所示。
3. 打開直流電源供應器,調整輸出電壓並固定之,再調整未知可變電組器上
的旋鈕,直到三用電表量測串聯兩電阻中央節點的電流值為零後,利用自
製歐姆計量測未知可變電組器之電阻值。
4. 利用(13)式計算惠斯登電橋中未知電阻之理論值,並與步驟 3 之量測值比
較。
5. 更換不同已知電阻,重複步驟 2~4。

五、問題(自選):
1. 以自製歐姆計量測電阻為 100 和 100 k,其準確性為何?
2. 試說明三用電錶不使用時,為何不應將檔位放在“歐姆檔”?
3. 為何安培計需擴大量測範圍時,要並聯一個低電阻 Rp?伏特計若要擴大量
測範圍,需串聯一個高電阻 Rs?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