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Download as docx, pdf, or txt
You are on page 1of 20

文言指定篇章

范仲淹〈岳陽樓記〉課文補充講義

姓名:_______________ 班別:__________( )
寫作背景:
宋仁宗慶曆四年(西元一○四四年),滕子京謫守巴陵,他和范仲淹同年登
進士第。知慶州時,因被人誣告「前在涇州費公錢十六萬貫」而於慶曆三年九
月由知慶州徙權鳳翔府,四個月後又降知虢州(今河南省靈寶縣)。不久,又
降官知岳州。不及一年,滕宗諒三遭貶降,心中鬱悶難平,在岳州,雖治績卓
越,但心中塊壘不消,范仲淹深知滕子京個性,唯恐他會惹禍,但苦於他一向
「豪邁自負,罕受人言」,不輕易接受他人意見而無法致意。適逢滕子京為重
新修建岳陽樓致書求記,他明白好友想讓岳陽樓名顯天下的心,於是借題發揮,
抒發「先憂後樂」的情懷,既與好友相互敦勉,亦自抒以天下為己任的知識分
子的懷抱。
關於岳陽樓:
岳陽樓位於岳陽市西門舊城上,和黃鶴樓、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堪
稱湖、湘第一流名勝岳陽樓的前身叫魯肅閱軍樓。東漢末年魯肅鎮守巴邱(即
岳陽市)時修建,以便於指揮和檢閱水軍,因此命名為閱軍樓。魯肅的陵墓就
在岳陽樓旁。岳陽樓的定名,是在唐開元四年(西元七一六年)。當時中書令
張說守岳州,曾對閱軍樓進行擴建,因其在天岳山之陽(山之南稱陽),遂定名
為岳陽樓。宋仁宗慶曆四年(西元一○四四年),滕子京貶官巴陵郡。翌年,
重修岳陽樓,擴大原有規模。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慶曆中,滕子京謫
守巴陵,治最為天下第一。政成,重修岳陽樓,屬范文正公為記,詞極清麗。
蘇子美(舜欽)書石,邵餗篆額,亦皆一時精筆。世謂之『四絕』云。」(滕
樓、范記、蘇書、邵刻)
*課前問題:

1.關於「樓記」的基本思考:假如有人找你寫一篇新建或重修好的「樓記」,
哪些是必要寫入「樓記」之中?「樓記」應該以敘事、寫景、抒情、論理,何
者為最重要,又或者是那幾樣比較重要,必須寫入「樓記」,為什麼?(安東尼
錦囊:先思考一下,如果需要可以參考第 7 頁「『記』體簡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第一段:閱讀第一段與補充資料,並回答以下問題:
2.〈岳陽樓記〉第一段交代了「樓記」的幾項資料(資訊),記錄了哪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滕子京在〈與范經略求記書〉交代他為甚麼邀請范仲淹撰寫〈岳陽樓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段補充資料:
滕子京〈與范經略求記書〉:
原文:……竊以為天下郡國,非有山水環異者不為勝,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
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文字非出於雄才鉅卿者不成著。
……恭惟執事文章器業凜凜然,為天下之特望,又雅意在山水之好,每觀送行
還遠(懷遠)之什,未嘗不以神遊物外而心與景接。
翻譯:……我以為天下各地的山水景點,如果不是美麗奇異,就不能成為名勝;
成為名勝的山水景點,如果沒有樓觀可供登臨覽勝,就不能顯名於世;樓觀如
果沒有文章記錄讚美,也不能流傳久遠;文章如果不是出於才華傑出的大人物,
也不能著名於古今。
……您的文章、器識、事業,受人無限尊敬,是天下人最景仰的對象,又有雅
興,喜好山水,每次拜讀您送別或懷舊的作品,沒有不是精神遨遊於景象之外,
心思與景象完全契合。
課文補充注解:
1.乃:就,於是。在人民都「安居快樂」之後,「乃」(於是)重修岳陽樓,
照應了文末的「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後」。不僅如此,也維護了朋友,避免
給政敵再度攻擊的藉口,由此可知范仲淹思慮細密慎重。
2.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滕子京〈與范經略求記書〉:「乃分命僚屬,於韓
(愈)、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二張(張說、張九齡)、二
杜(杜甫、杜牧)逮諸大人集中,摘出登臨寄詠,或古或律,歌詠並賦七十八
首,暨本朝大筆,如太師呂公(端)、侍郎丁公(謂)、尚書夏公(竦)之作,
榜於梁棟間。」
原文: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
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翻譯:慶曆四年春,滕子京因罪貶官任巴陵郡太守。到了第二年(即慶曆五
年),政事推動順暢,人民安居樂業,所有廢弛的政事都興辦起來,便重新修
2
建岳陽樓,擴大舊有的規模,把唐代賢人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樓上,並囑託我
作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盛事。

問題二:閱讀第二段,並回答以下問題:
4. 第二段描述的重點是什麼?請具體說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哪些句子會有承上啟下(開啟下一段)的作用?為什麼?(安東尼錦囊:這是問
結構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補充資料:
課文補充注解:
1.夫:指示代詞,那。
2.極:窮盡、達到。
3.遷客騷人,多會於此:岳州是通往四川、三峽和湖南南部的交通要道,為北
方文人遠離政治權力中心,貶謫南方的必經之地。矗立的岳陽樓又有樓觀勝景,
故成為失意官吏與詩人遊會之所,登覽賦感,抒陳生命感懷之作特多。
4.得無異乎:能夠沒有不同嗎。關於「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解釋:有二:
第一種:無異,雙重否定,等於「相同」,「得」解為「難道」,為反詰語氣,
所以答案在問題反面。難道沒有不同嗎?答案是:有不同!
第二種:「得」解為「能夠」,翻譯成「能夠沒有不同嗎?」屬激問,所以答
案在反面,也是不同。不同在於「在不同情境會有不同感受」,最後告訴滕子
京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學習擺脫這種情緒。
原文: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
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翻譯: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洞庭湖口含著遠處的君山,吞納著
長江的流水,湖面廣大,水勢湍急,無邊無際,從早到晚景象變化極大,這就
是登臨岳陽樓上可觀覽的壯麗景象,前人的作品中已經敘述得很完備了。然而
它北邊通往巫峽,南邊直達瀟水、湘江,遭受貶謫放逐的人和多愁善感的詩人
常聚會於此,他們觀賞這些景物的心情,能夠沒有不同嗎?(他們觀賞這些景
物的心情是不同的)

3
問題三:閱讀第三段、第四段,並回答以下問題:
6. 第三段描述的重點是甚麼?范仲淹描寫洞庭湖「雨景」,有一內在邏輯,是
「(雨)氣候→天光→水面→陸地→人→動物」,分別是哪些句子?你最喜
歡哪兩句?這些雨景又引發了哪些情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四段描述的重點是甚麼?范仲淹描寫洞庭湖「晴景」,也有一內在邏輯,
是「(晴、日)氣候→天光→水上動物→陸地植物→(夜)仰看→俯瞰→人」,
分別是哪些句子?妳最喜歡哪兩句?這些情景又引發了哪些情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三段與第四段在內容的表現上,相異處和共同點分別是什麼?作者讓相異
處與共同點一起存在,有什麼好處?(安東尼錦囊:問寫作手法的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補充資料:
原因: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
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
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4
翻譯:至於久雨綿密地下著,連續幾個月不放晴,冷風呼呼地怒號,濁浪衝向
空中,太陽星辰的光輝被遮掩,高山峰巒的形體被遮蔽,商人旅客不敢航行,
桅杆傾倒,槳楫摧折,傍晚時天色昏暗,聽到老虎長嘯、猿猴哀鳴。此時登上
岳陽樓,往往會引發離開京城思念故鄉的情懷,憂愁別人的詆毀與譏諷,滿眼
盡是蕭條淒涼的景象,令人感慨至極而悲從中來。
第四段補充資料:
課文補充注解:
1.瀾:大波浪。(例句:力挽狂瀾:喻竭全力挽回局勢。多用於褒義。推波助瀾:
喻極力鼓勵擴大事態。多用於貶義。)
2.驚:起、動。
3.上下天光:指天與水色相映,並非湖面與山色相互輝映。〔98 指考〕。
4.一:全、都。
5.把酒:拿著酒杯。
原文: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
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
者矣。

翻譯:至於春日天氣晴朗,陽光普照,水波平靜,天光水色上下相連,一片碧
綠,廣大無邊,沙鷗在湖上飛翔棲息,美麗的魚兒在水中悠游,岸邊和小洲上
的香草香氣濃烈而茂盛。有時長空的煙霧全部消散,明月照耀千里大地,月光
照射在浮動的水面上,如同閃爍的金光,月影倒映水中如下沉的璧玉,漁歌互
相答唱,真是樂趣無窮啊!此時登上岳陽樓,心胸開闊,精神愉快,寵辱得失
全都忘懷,拿著酒杯迎著和風,真是欣喜得意極了。

問題五:閱讀第五段,並回答以下問題:
9.第五段描述的重點是甚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二者之為」指的是什麼?
而「古仁人之心」與「二者之為」又「異」在哪裡?(可先清楚「古仁人之
心」與「二者之為」是什麼,再加以比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1.范仲淹以為「古仁人之心」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何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謂「以物喜,以己悲」?請從修辭、意
思、思想內涵說明之。(安東尼錦囊:參考第 15 頁「文法與修辭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然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卻又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
湖之遠,則憂其君」、「進亦憂,退亦憂」,是否有矛盾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請逐字完整翻譯「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並詮釋句中所涵藏的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段補充資料:
課文補充注解:
1.求:探求,探究。
2.以:因為〔95 指考〕。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意為「不以物喜悲,不以己喜悲」不因外
在環境與個人遭遇而喜悅或悲傷。
4.「居廟堂之高」四句:互文,意為「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憂其民;處江湖
之遠,亦憂其君憂其民。」無論是出仕為官或歸隱在野,均能憂君憂民。
5.進:在朝為官,出仕為官。
6.退:退居在野,貶退在野。
7.然:如此(這樣)、那麼。
8.耶:呢。
原文: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
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
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譯:唉!我曾經深究古代仁人的用心,有和以上兩種的表現不同,這是為什
麼呢?他們不因外在環境的美惡而悲喜,不因個人的窮達而哀樂。不論在朝為

6
官或退居在野,都憂慮人民的生活與君王施政的得失。如此一來,出仕在朝也
憂愁,歸隱在野也憂愁。那麼要到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一定要說:「天下人
還沒憂慮前就先憂慮,天下人都快樂後才快樂!」唉!如果沒有這樣的仁人,
我要歸附誰呢?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

問題六:回顧全文,並回答以下問題:
13. 范仲淹〈岳陽樓記〉在情感思想的陳述上,也有一內在邏輯,是「悲情→喜
心→不以物己喜悲→先天下憂後天下樂」。
(1)這四個層次分別是哪些句子(各為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為什麼先道「悲情」再言「喜心」?與先言「喜心」再道「悲情」
的差別在哪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課的補充講義資料
ㄧ、國學常識資料
◆「記」體簡介
  「記」為文體的名稱,亦作「志」。泛指記人事、山水、建築、風俗、書
畫、雜物等文字。古人將以「記」名篇的文章稱為「雜記體」,依其內容大抵
可分為四類:亭臺樓閣記、山水名勝記、圖畫器物記、人物事件記。
類別 內容 名篇
1. 韓愈新修滕王閣記
包括建築物記和歷史名勝記二種,以記
2. 王禹偁黃州新建小竹樓記
敘亭臺樓閣、名勝古蹟的營建、修葺過
亭臺樓閣記 3. 范仲淹岳陽樓記
程、歷史沿革以及作者的議論感慨為內
4. 歐陽脩醉翁亭記
容。
5. 曾鞏墨池記
1. 柳宗元永州八記
以記敘作者遊歷名山大川的所見所聞和
2.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山水名勝記 切身感受為主要內容。可分為三種體
3. 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式:自由體、日記體、地理考察體。
4. 徐宏祖徐霞客遊記
1. 韓愈畫記
圖畫器物記 圖畫器物記分為圖畫記和器物記二種。 2. 魏學洢核舟記
3. 黃淳耀李龍眠畫羅漢記

7
1. 歸有光項脊軒志
2. 方苞獄中雜記
人物事件記可略分為人物記和事件記二
人物事件記 3. 全祖望梅花嶺記
種,專以記人或敘事為內容。
4. 龔自珍病梅館記
5. 錢公輔 義田記
◆江南三大名樓
1.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古稱巴陵或巴邱),俯瞰著洞庭湖,素有「洞
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盛譽。
2.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曾為道教的聖地,傳聞呂洞賓登樓升天而去,
並被歷代著名詩人崔顥、李白、白居易等吟詩頌讚。
3. 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所建,李元嬰封「滕
王」,因以得名。王勃曾在此寫下滕王閣序,從此名揚四海。
◆岳陽樓四絕
  宋仁宗慶曆四年(西元一○四四),滕宗諒謫守巴陵,越明年,重修岳陽
樓。同年致書請范仲淹作記,另由蘇舜欽繕寫,邵餗(宋丹陽人,長於篆書)
篆額(在碑的上端以篆字書寫「岳陽樓記」四字),合稱「四絕」。

◆岳陽樓的過去與現在
  岳陽樓相傳是三國吳將魯肅的閱兵臺,是魯肅鎮守巴邱(今岳陽市)時主
持修建的,它最初的作用主要是便於指揮和檢閱水軍,魯肅的墓塚就在岳陽樓
旁。南北朝時,稱為「巴陵郡樓」。唐開元四年(西元七一六),中書令張說
守岳州,對此樓大事修葺、擴建,因其在天岳山之陽,遂定名為「岳陽樓」。
樓壁刻有詩百餘篇,為當時騷人墨客登樓宴集時所作,李白、杜甫、孟浩然等
唐代著名詩人,都有登樓吟詩之作,如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杜甫登岳陽樓、
孟浩然臨洞庭湖上張丞相(參見「語文常識」)等。
  滕子京重修的岳陽樓,在明崇禎十二年(西元一六三九),毀於戰火,是
年重建。清代多次進行修繕。清光緒六年(西元一八八○),知府張德容對岳
陽樓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整修,將樓址東移六丈有餘。民國二十一年(西元一
九三二)國民政府再度重修。一九八三年,中國又進行了一次落架重修,把已
腐朽的構件,按原件複製更新。

二、作者資料
◆范仲淹生平
1. 孤苦力學
  范仲淹兩歲喪父,母謝氏年輕,貧無所依,只好帶著范仲淹改嫁淄州(今
山東省淄博市)朱文翰,遂改姓朱,名說。二十一歲時,在長白山的醴泉寺讀
書,每天以二升粟煮粥,過夜凝結後,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食二塊,再切一
些醃菜佐食。這種儉約刻苦的生活,安之若素。二十三歲,因朱家兄弟用度無
節,揮金如土,勸他們謹身節用不聽,反而被譏諷:「用朱家錢,關你何
事?」他才知自己是姑蘇范氏子弟。自悲身世,乃感泣辭母,前往應天府(今

8
河南省商邱市,時稱南京),允諾十年登第,再來迎親奉養。隨即入睢陽書院
就讀,刻苦力學,日夜不息。
2. 仕宦生涯
  二十七歲時,以朱說之名應貢舉,登進士第。隨即接母親贍養,二十九歲
時正式還姓更名。不久派任廣德軍司理參軍,負責處理獄案等事。到任後,立
即清理陳年積案,並速審速決,日抱獄案記錄與太守爭是非,將與太守論辯之
語記在家中屏風。離任時,屏風上已經滿得無處下筆。
  先後調任亳州集慶軍節度推官、祕閣校理。後上疏奏請太后還政,被貶河
中任通判,召回任右司諫。後又上書諫阻仁宗廢后,被貶知睦州。其後移知蘇
州,遷天章閣待制,又權知開封府。因上百官圖批判宰相呂夷簡的用人制度,
被貶知饒州,並先後調知潤州、越州。
3. 主持延州軍務
  仁宗寶元元年(西元一○三八),西夏舉兵寇邊,宋軍屢為所敗。仁宗派
韓琦經略陝西,范仲淹因韓琦之薦,以龍圖閣直學士出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
使,是他政治生命的重大轉捩點。
  初至延州,全面檢閱軍旅,開展嚴格軍事訓練。主持邊務數年,號令嚴明,
軍民愛戴,對羌人推誠相與,羌人率稱他為「龍圖老子」;西夏人亦說:「小
范老子,胸中自有數萬甲兵。」相約不敢犯境。當時邊民有歌謠:「軍中有一
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慶曆三年(西元一○
四三),西夏稱臣請和。
4. 慶曆新政
  西夏請和,范仲淹、韓琦回朝拜為樞密副使,富弼為樞密直學士,歐陽脩、
蔡襄等人亦在朝為諫官,人才濟濟,為宋代最盛時期。同年七月,范仲淹升任
參知政事。仁宗求治心切,命他提出改革意見,范仲淹與韓琦、富弼草擬萬言
書奏上。惜朝中反對聲浪大,乃自請外放,為時一年四個月的「慶曆新政」遂
無疾而終。
5. 一生評價
  喜獎掖後學,像孫復、胡瑗、歐陽脩、張載等人,都曾受到栽培提拔。仕
途顯赫後,以俸祿購置義田,濟養族人。他的政治革新雖然失敗,但影響後來
神宗朝的王安石變法。他的風節,「先憂後樂」的胸懷,影響當時讀書人的風
氣,贏得後人一致讚譽,大儒朱熹更盛稱為「天地間第一流人物」。

◆范仲淹簡介表

9
生平 1. 孤苦力學。
2. 仕宦生涯:以龍圖閣直學士經略陜西。守邊數年,號令嚴明,軍民愛戴。羌人
呼為龍圖老子;西夏人說:「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數萬甲兵。」於是相約不敢
犯境。當時邊民有歌謠言道:「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
西賊聞之驚破膽!」
3. 提出改革:慶曆新政,然反對者眾,故無疾而終。
4. 一生評價:喜獎掖後學,而「先憂後樂」的胸懷,更值得人敬仰。
文學 范仲淹認為寫作文章應當以闡發六經、聖人的道理為宗旨,不應該空談心性,也
主張 不應該虛飾詞藻,而必須與風俗教化有關,反對五代以來不切實用的時文,排斥
講究駢四儷六的西崑體,其詩文創作亦頗能充分配合其主張。這種革新詩文的理
念,後經歐陽脩、梅堯臣、李覯、蘇軾等人的倡導與實踐,影響極為深遠,允稱
宋代古文運動的先驅。
文學 1. 古文:以攸關安邦定國、生民大計的政論文居多。評論是非,匡正時弊,氣魄
成就 遠大,說服力強。其傳狀雜記之文,也能充分抒發真實的性情、宏偉的懷抱。
對後來歐陽脩倡導的古文運動影響很大。
2. 詩:詩有二百餘首,題材豐富,詠物、寫景、敘事、抒情都很有特色。范仲淹
志在淑世濟民,所以詩中多以關懷民生社稷為主調。
3. 賦:賦共有三十八篇,句法精鍊,但不事藻飾,內容尤切實用,論者稱其議論
直率,但不失賦家鎔鑄材料遣意構思的藝術方法。
4. 詞:詞作現存五闋,但都是詞中的上品。詞風婉約、豪放兼而有之。婉約者,
如蘇幕遮云:「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御街行云:「紛
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都以婉約筆致,描寫柔和的景色,畫面清
新優美。豪放者,如漁家傲一詞,所寫的邊塞秋思,頗具悲壯蒼涼之美。詞作
雖少,但為人所稱誦的名句卻不少,如漁家傲中的「將軍白髮征夫淚」,蘇幕
遮中的「荒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御街行中的「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
先成淚」、「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等,詞淺意深,情感真摯,
表現新的風格,超越了南唐花間的藩籬,對後世詞境的開拓,有相當重大的影
響。

◆作者二三事
1. 濟助貧困,獎掖後學
  范仲淹主掌睢陽書院時,有一個叫孫復的學生,聰敏好學,但生活貧困,
家有老母,不得不為生計奔波。有一次求助於范仲淹,范贈予十千錢。第二年,
孫復又來,再送十千錢。范仲淹問他原由,孫復告訴他因為「母老家貧」,范
仲淹於是幫他在府學中謀職,月俸三千,並授以春秋一部,孫復發憤苦讀。十
年後,終成一代名儒,以治春秋著稱於世,並被朝廷召至太學。除了孫復以外,
范仲淹還幫助過許多著名的學者,如胡瑗、李覯、張載、石介等。
  范仲淹樂於助人的仁風義舉,影響子孫至深。有一次,他派次子范純仁外
出收租,得麥八百石。回途於丹陽遇到故人石曼卿,得知石曼卿因家貧親死,

10
無以為葬,就將所收的麥子全部贈送給他。旋即返家,范仲淹怪而問之,范純
仁回答說:「我在回程時,碰到故人,他因為沒有錢辦理喪事,被困在丹陽二
個月。」范仲淹說:「何不把那些麥子送給他?」范純仁答說:「我就是因為
把麥子都送給了石先生,所以才會這麼快就回來。」范姓家族的堂號為「麥舟
堂」,以紀念這段助人為樂的善行,亦以此勉勵後裔。
2. 三黜三光
  范仲淹直言敢諫,三次遭貶黜。第一次是他任校理時,因為違忤了章獻太
后(即劉太后),被貶到河中。同僚和朋友在都門為他餞行時,對他說:「此
行極光。」(這次被貶遠行,極為光彩。)第二次是他做司諫時,因為反對仁
宗廢郭皇后,帶領諫官和御史們向仁宗諫爭,仁宗不聽,結果反被貶到睦州。
同僚和朋友在長亭中為他餞行時,對他說:「此行愈光。」(這次遠行,更為
光彩。)第三次則是他任天章閣待制,權知開封府時,因為進呈百官圖而觸怒
宰相呂夷簡,被貶黜到饒州。這次親朋好友在城郊外為他餞行,稱許他說:
「此行尤光。」(這次遠行,尤其光彩。)范仲淹笑著說:「我前後已經三光
了。下次各位再送我時,請準備一隻整羊,作為祭品吧!」眾人大笑而散。
3. 家道尚儉
  范仲淹治家尚儉,家中器物不求奢靡。次子范純仁結婚時,聽說女家將以
綾羅做帳幔,范仲淹就說:「綾羅這麼貴重的料子,怎麼可以用來做帳幔呢?
我家向來清貧儉約,怎能亂了我的家風?她如果敢將綾羅帳幔帶到我家,我一
定拿到庭中將它燒了!」女家知道范仲淹的態度後,立即將綾羅改成素布,同
時范純仁夫婦均嚴守父親樸素作風,連帶也影響女家崇尚簡樸。
4. 捐寶地興學
  范仲淹曾買了一塊地,準備蓋宅第。風水先生看了以後告訴他:「這塊地
將來代代會出卿相。」范仲淹聽了,就說:「真要是這樣的話,我不敢一家獨
占這麼多卿相。」於是把這塊地捐出來闢建成學舍,這就是當時的蘇州府學。
5. 近水樓臺
  范仲淹鎮錢塘時,不少兵官都得到他的推薦,獲得理想的職位。只有巡檢
蘇麟沒有得到范仲淹的推薦提拔,於是他就獻了一首詩給范仲淹,其中兩句是: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范仲淹看了,便幫他寫了一封推薦信。
後來的人,就引用「近水樓臺」或者「近水樓臺先得月」這一句話,來譬喻因
接近人或事物而得到優先獲利的機會,或喻毗近芳鄰而先得芳心。
6. 願為良相良醫
  據能改齋漫錄載云:
范仲淹寒微時,曾到廟裡卜問前程。他先問將來能否為相?結果是否定。再問
能否為良醫?又是否定。他對兩次卜問結果感到相當懊惱。後來有人問他說,
願為相可以理解,願為良醫理由何在?他回答說:「若能為相以助聖君行道固
然很好,退而求其次,能為良醫也能實現救人利物的心志。」
7. 督學嚴謹
  據涑水紀聞載云:
  晏殊任南京留守時,范仲淹因遭母憂而寓居城內,晏殊請他掌管府學。他
11
常住宿學校中,督導學生學習,立有一定的法度,而且以身作則。到宿舍視察,
見有學生偷懶先寢,定要盤問,學生如騙他只是躺一下而已,就質問未睡之前
讀何書?學生亂答或答不出來,就加以處罰。出題作文,自己一定先作一遍,
以了解題目的難易、立意,讓學者有所遵循。以至四方學者紛紛前來求學。
8. 廉潔不貪
  據東軒筆錄載云:
  范仲淹年輕時和一位術士交往,術士病危時,託人請范仲淹來,並向他說:
「我善於把水銀煉為白金,但我的兒子年紀尚小,不足以傳授,現在傳授給
您。」說完就將已封好的煉金處方和白金一斤塞進范仲淹懷裡,范仲淹剛要辭
避,術士卻已斷氣。十多年後,術士的兒子已長大,范仲淹於是拿出處方和白
金給他。交還他的時候,封識依然如故。
  范仲淹寄讀長白山醴泉寺時,一天晚上,看見一隻白鼠從他面前跑過去,
突然鑽進洞裡,卻又探出頭來望著范仲淹,樣子十分奇怪。他跟過去,只見洞
中有一口很大的罈子。罈子裡裝滿了銀子,他毫不考慮的把藏銀子的洞口用土
封好,再回去繼續讀書。他顯達後,醴泉寺裡的僧人請他捐錢重修廟宇,他在
回信中把當年在廟中讀書時,無意中發現藏有銀子的地方告訴寺方,讓他們自
己拿出來運用。
9. 日省所費所行
  據言行拾遺事錄載云:
  范仲淹顯貴以後,每天就寢前,必定省視一天中的花費以及所做的事。如
果花費與所做的事相符,則整晚熟睡;如不相符,則徹夜難眠。次日,即想辦
法補救,並避免日後重蹈覆轍。
10. 人飢己飢
  據宋史范仲淹傳載云:
  仁宗明道二年(西元一○三三),蝗災、旱災蔓延全國,江、淮一帶及京
東地區特別嚴重。范仲淹上疏請求遣使賬災,卻未獲回應。他乃面見仁宗質問
道:「宮廷中的人如果半天不吃飯,應該怎麼辦?」仁宗才警醒憂惻,派范仲
淹前往救災。他一到災區,立即開倉賬災,並奏請免除百姓的各種稅捐。
11. 闢建公共工程,增加饑民工作機會
  皇祐初年,浙江一帶鬧饑荒,那時范仲淹知杭州,竟然讓百姓划船競渡,
自己則日日在湖上宴客。又鼓勵佛寺大興土木,官舍也重新改建,饑民們因此
有了工作,也有遊玩娛樂的去處。但監司上奏彈劾他不恤荒政,縱酒作樂,勞
民傷財。范仲淹奏曰:「發有餘之財,以惠饑民,日救數萬人,荒政之施,莫
此為大。」果然,那年浙江的饑民作亂,唯有范仲淹治理下的杭州平安無事。
12. 老翁負暄
  范仲淹次子范純仁,頗有乃父之風。據過庭錄載云:
  范純仁任洛陽尹,謝克家從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來,到白司馬坡時,
在店內歇息秣馬,看見一老翁在牆下晒太陽。有人告訴老翁說他家的黃牛被人
偷走了。老翁坐著繼續晒太陽,也不想問清楚。不久,又有人再告訴他牛被偷
了,老翁容色自若,慢慢地說:「你不要再說了,一定是鄰家開玩笑藏起來罷
12
了。」謝克家覺得奇怪就問道:「您府上的牛被偷,為什麼鄰人二次相告,卻
一點也不在乎呢?」老翁笑著說:「范公(范純仁)在這為官,誰還肯為盜呢?
一定沒這個道理。」不久,老翁的牛果然回來了。

◆滕宗諒與范仲淹的關係
  滕宗諒(西元九九一~一○四七),字子京,河南人。大中祥符八年與范
仲淹同舉進士。慶曆中,坐事謫守岳州,遷知蘇州。慶曆七年卒,年五十七。
  滕子京和范仲淹有密切關係。二人除同年登第之外,在往後的仕途中,每
遇艱難險阻,二人都有互相呼應之處。二人在元昊寇定川(今甘肅省固原縣
北)之日,又曾共同對抗西夏。後來范仲淹於慶曆三年薦之為天章閣待制以自
代,實引為知己。
  此外,范、滕二人的仕途在慶曆四年以前達到最高點,一為樞密副使,一
為天章閣待制,而於慶曆四年同遭群小排擠,先後被貶謫。二人晚年在官場上
同起同落,內心的感受應該是相同的。所以滕子京在岳州重修岳陽樓,去信請
范仲淹作記,是不足為怪的。
  (節錄自曾志雄<談滕宗諒求范仲淹撰岳陽樓記書>)

三、文本資料
選文說明
 岳陽樓記是范仲淹應好友滕子京要求而作,文章融記敘、寫景、抒情、議論
於一爐,駢散相間,結構嚴密,排比工整,且富於詞藻,寄意深遠。由於范仲
淹寫作岳陽樓記,使得岳陽樓聲名大噪,成為千百年來人們登臨覽勝的景點。
文中表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處世態度,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
之樂而樂」的偉大抱負,更成為後世讀書人的立身典範。
段旨
第一段段旨:概述重修岳陽樓與作記之緣起。
◎段析:1. 先言政績,後言修樓,與後文「先憂後樂」之文旨相呼應。
2. 以「謫」字為主線,一路拓展記敘、寫景、抒情、議論之文思。
第二段段旨:先略言岳陽樓全景,再著筆於遷客騷人,藉以開啟後文。
◎段析:概敘總寫,是下文分敘景物之總綱。
第三段段旨:承接前段,分敘因雨而悲之情景。
◎段析:1. 以視覺、聽覺摹寫氣象、色調(隱耀、冥冥)、人物、景物、動物
之狀態與聲音。
2. 以霪、陰、濁、隱、潛、不行、傾、摧等字眼渲染氛圍,營造出滿
目蕭然之情境。
3. 以大量對仗工整、音韻和諧的四字句,形成整齊的節奏美感。
第四段段旨:與前段對襯,分敘因晴而喜之情景。
◎段析:1. 本段採用視覺、嗅覺、聽覺摹寫。在遼闊的空間中,有明朗的色調
(明、光、碧、
錦、皓、金)、悠閒的飛禽、水族、芳香繁茂的花卉、朗朗的日月,
13
還有漁歌互
答的人物。上下、動靜、遠近、日夜和諧一致地烘托出「樂」的氛
圍,與第三段
形成對比。
2. 以大量對仗工整、音韻和諧的四字句,形成整齊的節奏美感。
第五段段旨:論古仁人「先憂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胸懷,並自
抒抱負,慰勉知己。
◎段析:本段化情為理,藉以抒懷寫志,為全文主旨所在。
1. 「先憂後樂」句,乃一篇之警句,不僅使本文生氣活現,更使范文
正之風範長存。
2. 由物而情而理,境界逐次提升。
第六段段旨:交代作記之時間。
寫景層次
遠景 靜景 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日景 動景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近景
靜景 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遠景 靜景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夜景 動景 浮光躍金
近景
靜景 靜影沉璧
◆本文特色
(1)形式:融散文、駢文、韻文為一體。
(2)內容:合記敘、寫景、抒情、議論為一文。
(3)技巧:繁簡得宜,情景交融。善用排偶,節奏諧美,綰合分承,層次遞進。
◆課文補充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二語原出孟子 梁惠王下,孟子對齊宣王
語:「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有。
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
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
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語譯:齊宣王在雪宮接見孟子。宣王說:
「有修養的賢者也有這種樂趣嗎?」孟子回答說:「有。人們要是得不到這種
快樂,就會埋怨他們的君主。得不到這種快樂就埋怨君主,是不對的;可是作
為百姓的君主而不與民同樂,也是不對的。以百姓的快樂為快樂的,百姓也會
以君主的快樂為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憂愁的,百姓也會以君主的憂愁為憂愁。
以天下人的快樂為快樂,以天下人的憂愁為憂愁,這樣還不能夠使天下歸服,
是未曾有的。)
文法與修辭探究
一、互文
  行文時,為使句子簡鍊,或使句子排列整齊,上句省略下句出現的語詞,
下句省略上句出現的語詞,但上句與下句合併後互相補足,即成為完整的意思。
這種修辭叫「互文」。
14
類別 例句 說明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指「朝暉夕陰和夕暉朝陰」。
「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指「岸(汀)芷(岸)汀蘭」。
當句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互文 (王昌齡出塞) 指「秦(漢)時明月(秦)漢時關」。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
指「主人(客)下馬(主人)客在船」。
(白居易琵琶行)
指「不以物喜(悲),不以己(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悲」。
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憂其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
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憂
偶句 遠,則「憂其君」。 其君」。
互文
指「父(母)兮生我,(父)母兮鞠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詩經蓼莪)
我」。
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指「君子不近(不服),庶人(不近)不
(荀子勸學) 服」。
「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 謂不論負者、行者、前者、後者,都有歌
多句
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 於塗、休於樹,以及彼此互相呼應的情
互文
也。(歐陽脩醉翁亭記) 況。

二、對偶
  將語文之中,字數相等、句法結構相似、平仄相對的句子,成雙成對地排
列起來,以便表達相對或相關意思的修辭法叫「對偶」。
類別 例句

1.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2. 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句中對 3.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當句對) 4.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5. 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從寬式對偶的角度來看,以上有標記之例子均屬之。)

1. 日星隱耀,山岳潛形。
2.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3. 水天一色,風月無邊。(李白題岳陽樓)
單句對 4. 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上下兩句 5.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相對) 6.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7. 銜遠山,吞長江。
8.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以上前三例較嚴,後諸例較寬。)

15
隔句對
1.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第一、三
2.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句對,二、
3.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滕王閣序)
四句對)
長偶對或
1.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
長句對
成東林書院楹聯)
(至少以六
2. 斷簡殘編,蒐羅匪易;郭公夏五,疑信相參;則徵文難。老成凋謝,莫可諮
句為一單
詢;巷議街譚,事多不實;則考獻難。(連橫臺灣通史序)
位)

義近詞語
浩浩湯湯 浩浩蕩蕩、浩浩淼淼、洶湧澎湃、白浪滔天
遷客騷人 騷人墨客、逐客愁人、謫宦詩人
春和景明 春風澹蕩、淑氣迎人、風和日麗、惠風和暢
心曠神怡 怡然自得、怡然自樂、心情豁朗、軒軒自得、申申夭夭、神清氣爽
政通人和 安和樂利、康樂之治、風行草偃、路不拾遺
寵辱偕忘 寵辱不驚、物我兩忘、心凝形釋、陶然自適
勝狀 美景、大觀、勝景
騷人 詩人、墨客、詩家
遷客 謫吏、逐臣、謫臣
薄暮 黃昏、向晚、向暮
郁郁 馥烈、芳香、濃馥
青青 菁菁、蒼蒼、萋萋、離離、蔚蔚、蓊蓊、芊芊、蓁蓁、鬱鬱
廟堂 朝廷、廷闕、魏闕、臺家、縣官、廟廊、明廷
江湖 草野、山林、草澤、草莽
冥冥 昏晦、晦暗、幽暗、翳翳

深究與鑑賞
  本文以岳陽樓記為篇名,但重點不在記述岳陽樓的勝景,而是藉景抒情,
發揮議論。文章的層次很清晰,首先是精簡的敘事,因事即景,然後轉入細膩
的描寫鋪排,由景生情,最後再化情為理,用高超的議論收束全文。茲將全文
特色列舉如下:
一、結構與內容方面
1. 首二段因事即景
  首段敘重修岳陽樓和作記的緣由。先揭舉時間:慶曆四年、五年;點出人
物:滕子京;交代地點:巴陵郡;述說遭遇:謫守,指的是滕子京被彈劾而貶
官岳州之事。這是一般記敘文的寫法,但本文卻有意凸顯滕子京的政績,強調
16
他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之後,從事岳陽樓的重修,這是屬於文化建設方
面的工作。緩急先後,井然有序,間接表彰了滕的才能。這幾句話言雖簡括,
卻極有分量。特別是「百廢具興」,雖不免近於誇張,但也不是完全不切實際
的評價。據巴陵縣志所記,滕子京在岳州任上,的確為人民做了不少事,是頗
有才幹的官吏。范仲淹曾說:「巴陵政修,百廢具興,雖小必治,非賢孰
能?」(祭同年滕待制文),可見文中所言並非過譽。接著把筆鋒轉到岳陽樓
的重建上。重修後的岳陽樓定然是美輪美奐,但這也不是作者記敘的重點,所
以都闕而不提,只用「增其舊制」一句,表明起廢回新,增設規模,也算是扣
住「百廢具興」行筆。至於增刻唐賢今人詩賦一句,則說明重修後的岳陽樓所
呈現的雅趣,讚嘆主持修建者的眼光。從文章的結構上看,也為下文「遷客騷
人,多會於此」埋下伏筆。最後一句,「屬予作文以記之」密合題意,循題目
的「記」字,交代作文的緣起。滕子京派人帶了一幅洞庭秋晚圖和有關洞庭湖、
岳陽樓的歷史沿革、前賢詩文,請范仲淹作「記」。實際上范仲淹並未到過岳
陽樓,他是根據這些資料間接寫成的。
  第二段綜述登樓所見的風光,再轉到遷客騷人登樓觀賞時,觸景生情的不
同感受。
  首先點出登岳陽樓所見之景主要在洞庭湖。「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既說明洞庭湖集岳州諸景之大成,又使筆鋒過渡到洞庭湖的描繪上。對於洞庭
湖,只以六句景語簡要勾勒,手法俐落,遣詞造句頗具匠心。如高山和江水本
來都是雄偉的形象,文中用了「銜」、「吞」兩個動詞,將靜止的景物注進了
生命,化靜態為動態。洞庭之於遠山是「銜」,於長江是「吞」,這就把洞庭
湖浩瀚宏闊的氣勢一下子給渲染出來了。「浩浩湯湯」,寫出煙波浩淼、浪濤
洶湧的景象;「橫無際涯」,寫極目而不見邊際,盛誇範圍遼闊;這是從空間
方面著筆。「朝暉夕陰」,晨昏不同,晴陰相異,自有說不盡的萬千氣象;這
是從時間上去描寫。
  有關洞庭湖的景致,作者只是輕輕一筆帶過,因為「前人之述備矣」,不
必再行贅言。在這一段裡最重要的就是轉折,以「然則」一詞轉入登臨者的覽
物之情,點出隨物賦感、因景生情的不同變化。在寫人之前,又先強調岳州是
四川三峽和湖南南部的交通要路,是歷代許多遷客騷人經常往來會集的地方,
於是專就這一類型的人物著重發揮。所謂「情以物遷,辭以情發」(文心雕龍
物色),自然多所吟詠。而各人處境不同,情懷有異,觀賞景物的感覺,也就
大異其趣了。作者先收後縱,用「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八個字,引出下文
「悲」、「喜」兩段文字。

2. 三、四段即景生情
  第三段即景生情,描繪因天氣陰慘不舒引起遷客騷人悲憂的感情。在層次
上是先描景後寫情,先寫白天後寫夜晚。白天則亂雨紛紛,陰風狂吼;傍晚則
天色昏暗,整個洞庭湖籠罩在一片暗澹的景象中。白天天氣惡劣,令人戰慄不
止;夜晚虎嘯猿啼,使人毛髮倒立。這些景語不單純是寫景,主要是為了營造
氣氛。在這樣的時刻登上岳陽樓,則難免觸景傷懷。「去國懷鄉」、「憂讒畏
17
譏」二句,正是遷客騷人的特定感情。「感極而悲」是描寫悲的程度,「感」
是因「去國懷鄉」而來;「悲」則照應著「憂」、「畏」而生。整體來講,這
是雨悲。
  第四段也是即景生情,描繪因天氣美好而使遷客騷人生出歡樂的情懷。在
層次上也是先描景後寫情,先寫白天後寫夜晚。本段景語,比上一段更顯得雕
飾。「至若」以下寫晝景,「而或」以下寫夜景。「春和」句寫天,「波瀾」
句寫水,「上下」兩句又總寫天和水;「沙鷗」二句寫動物,一句寫禽在水上,
一句寫魚在水中;「岸芷」二句寫植物,「長煙」二句又寫天,「浮光」二句
寫水;「漁歌」二句寫夜裡漁人歌聲。白天極寫春光明媚,水天一色,自然調
和的景象;夜晚則寫明月臨湖,漁歌唱和,欣然怡然的氣氛;這些都是天氣好
時洞庭湖的景況。最後歸結到人因風和日美、景物宜人而顯出喜氣的情懷。
「寵辱偕忘」一句,雖指寵辱得失一切都拋掉,但值得注意的是正因為是遷客
騷人,所以才會有「辱」的情緒。說「寵辱偕忘」實指因客觀景物之美而暫時
忘記了「憂讒畏譏」的「辱」的一面,其重點仍在「辱」上。總之,臨春風而
歡愉,斟美酒而酣飲,自能喜氣洋洋,這是晴喜。

3. 五段化情為理,六段點出作記時間
  第五段轉而抒感,藉此闡明作者更高的抱負。上兩段在藝術上極為精采,
因此本段必須寫出更高的思想境界。所以由「嗟夫」一聲長嘆,轉入感慨後,
接著提出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古仁人」來。前文所講的「以物喜」,
是因景物美好而喜;「以己悲」,是因自己遭貶而悲。「古仁人」則是「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這種人不因環境的好壞而改變心志,不以個人的遷謫而患
得患失。在朝為官,則關心民生疾苦;被貶在野,就替君主擔憂。由「憂其
民」、「憂其君」、「進亦憂」、「退亦憂」這幾句,連續出現「憂」字來看,
作者憂患之深可見一斑。接著再用「然則」一語轉折,導出「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襟懷。從意境上,這二句話是在雨悲晴喜兩種情境之後,
讓境界有所提升與突破,提出知識分子的高超抱負。這種胸懷天下的宏偉抱負,
充分顯現了范仲淹的人格風範。
  末段點出作記的時間。
二、寫作技巧方面
1. 推陳出新,繁簡得宜
  本文重心在議論抒懷上,故寫巴陵勝狀只用六句景語,簡要勾勒,就以
「前人之述備矣」一筆帶過,不再贅言。寫兩類登樓者的所見所感,則縱情鋪
敘,恣肆淋漓,意在反襯下文「古仁人」之心。至於全文重心的「古仁人」之
心,則因有之前的襯托,則以精警嚴整的語句表達,使讀者容易掌握。詳略得
當,重點突出。

2. 藉景抒情,情景交融
  本文寫喜時則萬物俱明,敘悲時則諸景皆黯,觸景生情,緣物抒情,形成
色調上明與暗、狀態上動盪與穩定、氣氛上驚懼與祥和、情感上悲愴與喜悅等
18
諸多對比,不僅因景生情,而且寓情於景,字字皆景而聲聲有情。寫悲則用象
徵的物象,虎嘯令人顫慄,猿啼催人淚下,使不說悲而悲愴欲絕。寫喜則擇取
輕捷的水鳥、閒適的游魚,使不言喜而喜不自禁。

3. 多用四字句
  本文在散文中夾雜對偶句型,且多以四字句呈現,如首段「政通人和」、
「百廢具興」;次段「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
千」、「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
之情」、「得無異乎」;三段、四段幾乎全是四字句,只以「若夫」、「則」、
「至若」、「而或」等虛詞綰合承接,給人一氣呵成,絕無停頓之感,而交叉
用韻的方式(例如:「霏、開」,「空、形」,「摧、啼」,「譏、悲」,
「明、驚、頃、泳、青」,「璧、極」,「忘、洋」等),也使音調諧美,愈
發讓連續的四字句更加增色。三段寫雨天感極而悲,所用的文字是灰暗的色彩,
沉甸甸陰霾的壓力,直讓人喘不過氣來,不禁要發出感同身受的嘆息來。四段
一轉而為鮮明亮麗的色彩,輕快而瀟灑的步調,那種活潑的朝氣,豈不也把人
感染得天真爛漫,寵辱皆與我無關!

4. 層層深入
  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化理,在湖景的彩繪後,湧起情感的波瀾,在
情感的前浪中,再捲起議論的後浪。「議論須帶情韻以行」(沈德潛說詩晬
語),情中潛理,理中蘊情,逐層披露,迭進深入,如深山探寶,漸入勝境,
最後歸結到作者的人生觀,規勉老友,激勵自己,警策後人。
  本文雖題名為記,實由扼要的敘事、生動的寫景、深切的抒情與簡短的議
論四部分組成。前三者雖然寫得很出色,但它的著重點尤在「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超情懷。清金聖歎推崇他「以聖賢學問,發為才子文
章」,誠為確論。

文章結構表

19
時──慶曆四年春
人──滕子京
第一段──緣起 事──謫守巴陵,政通人和
緣起──囑託作文

景觀──巴陵勝狀在洞庭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氣象
第二段──寫景 萬千
轉折──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異」字帶出「雨悲」與
「晴喜」)

陰景──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
山岳潛形;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第三段──雨悲 人──商旅不行,檣傾楫摧
情──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

遠──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日景 近──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天──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第四段──晴喜 夜景 水──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人──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情──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
人物──古仁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五段──議論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
進亦憂,退亦憂
心境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0

You might also like